(續)
自我瞭解就是一種靈修,它不是追尋,也不是厘清問題,更不是試圖在外面得到一些資訊,它是一種不費力的洞見。瞭解的過程並不涉及任何造作活動,它其實和當下的覺知有關。當你真的存在于當下時,洞見和瞭解自然會產生。
追求自我瞭解,試圖解決心理議題,尋求和企圖抓住某些境界——這所有的活動都源自於無明。我們經常以為自我瞭解是一種心智活動。你的心智或許能得到一些資訊,但並不是我所謂的自我瞭解。如果在瞭解的那一刻沒有產生轉化,就不是真正的自我瞭解。缺少了轉化,自我瞭解只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追求的活動。
自發地生起自我瞭解,意味著你的本體觸動了你的心智,或者和眼前的情境產生了聯結。和存在或自己的某部分心智聯結上,就是一種自我瞭解。洞見或自我瞭解,乃是借由存在或本體消化了內在經驗,這個過程就是一種轉化。存在和某種經驗或人格的一部分聯結上了,你的經驗或人格的某個部分就被存在消化吸收了。這不是一種心智活動而是真正的轉化——一種蛻變。這種蛻變本身就是自我瞭解,它永遠不會導致懦弱、匱乏或缺憾感,反而會帶來更大的力量、更高的成熟度和能力。然而成熟究竟是什麼,難道不是徹底消化吸收自己的經驗嗎?
一個人的能力就是來自於消化和吸收內在和外在的經驗。全然地消化及吸收經驗,就能帶來成長和發展,這份成長能夠讓存在、心智及經驗產生聯結。這也是一種煉金術的反應或綜合力,它會讓人更有能力在世上運作。這種綜合力可以讓我們變成一個成熟的人,而這是不需要追尋的。你只要單純地存在著,自然有能力消化吸收經驗。如果一直想弄清楚事實,一直在擔憂、期待和渴望,就會脫離當下的存在。如果脫離了存在,你的存在與經驗就無法聯結,也不能產生自知之明了。缺少了自知之明,不可能有真正的蛻變,於是成長和發展也無法出現。
你現在明白什麼是內在工作或自我瞭解了吧?從上述的觀點來看,自我探索和自我瞭解的工作,只不過是要消化和吸收心中的食物,沒有其他的東西了。到目前為止你已經擁有過許多經驗,但你還沒有完全消化吸收它們,於是這些東西就變成了你潛意識裡的記憶、認同、思想、感受、行為和各種模式。它們帶給了你許多麻煩,因為你無法消化它們。你的心應該是寂靜的,它不該充斥著過往的歷史、各種的反應和認同活動。但借由充分安住於當下的經驗,你就能徹底消化它們,並且獲得成長。至於過往的歷史,這就必須借助內在工作來瞭解和消化潛意識的活動,以及我們的自我或人格。若是徹底將它們代謝掉了,就不會留下缺憾或虛弱感,而會帶來成長、發展以及本體層面的運作能力。缺少了經驗,缺少了對本體的證悟,你是無法健全地活在世上的。消化吸收經驗會讓你有能力單純地存在於世間,這便是人生的重點。
如果你無法完全代謝掉你的經驗——譬如抗拒它而導致了消化過程的中止——那麼這些未消化完的經驗就會帶來痛苦。由於你的心中還殘留著未消化完的食物,所以直接面對眼前經驗的能力就會嚴重地缺乏,如此一來你就無法正確地進食。你的系統裡存留著多年以來的腐食,因此首先必須把這些食物消化到某種程度,才有能力代謝眼前的經驗。這會為我們的內在工作帶來兩種結果:一是清除過往的記憶;二是愈能做到這一點,面對眼前事件的能力愈強,而眼前的事件又會為你帶來蛻變。如果真的能安住於當下這一刻,任何一種經驗或印象都能帶來蛻變和成長。
通常這樣的蛻變和成長之所以無法產生,是因為未消化完的過往歷史造成了障礙。因為你不想經驗那些未消化完的東西,所以才無法徹底代謝掉。造成一個人在經驗上消化不良的因素,往往是不願意或無法和當下的經驗共處。我所謂的消化吸收指的並不是去做什麼,而是要單純地存在著。本體的特質就是充分消化吸收經驗,每當它遭遇某種經驗時,都能消化掉它。這就是一種覺知、自我瞭解、貫注於當下的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因此你會發現,我們並不是在尋找某種境界,也不是要排除掉某種東西。內在工作其實就是存在於當下的經驗裡面,不產生任何防衛反應,然後你的本體和內外經驗自然會聯結。當這種聯結產生時,轉化的過程就出現了,我們通常稱之為“消化”或“吸收”。這個轉化過程會讓你變得愈來愈開放,心量愈來愈大,而這便是一種成長。你的身體需要透過進食來生長,你的靈魂也需要攝取一些經驗來獲得成長,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沒有所謂的壞經驗了,因為任何一種經驗你都能消化吸收,但前提是你必須安住於當下。某些經驗會帶來痛苦,某些則會帶來快樂,但它們都能促進成長。唯一的例外是,有些經驗超越了你的消化能力,包括快樂或不快樂的經驗在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