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釋繼程
世間的標準,皆以多、大為好;財富、學問、名位,事業等等,莫不如此。
故累積成為世間的象徵,通過累積,才能將事情做大,才能使所獲增多。而要累積,就要不斷的追求。
既然大眾認可的標準如此,那就去追隨吧!
於是大夥兒就不顧一切去追求、去累積,以期能成為一個在標準上,受到承認的人物。
但在追求時,有些人可能會往內心去看,這真的是自己所需所求的嗎?有的人則發覺在追求中會造作不少的業,在累積中就使自己捲入流轉不息的輪迴中。
然而,世間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去追求或累積,似乎連生存本能所需也無從獲得,這又是事實。
這些追求與矛盾成為了世間的苦惱,追求的人有因追求而產生的種種苦腦;不願捲下去的人,也會有矛盾心理產生的苦惱;求得、求不得都一樣是會有苦惱。
這一切皆與求有關,而會如此也與自我生命個體的存續有關,而問題中心在生命的自體愛。
因內執自我,外求我所,故形成了追求的苦,因外在的追求而苦,想放下卻又不能放下內在的自我,故形成矛盾的苦。
若能明白外在的一切存在,內至深細的自我感,皆由因緣聚散而形成生滅現象,得與不得皆是空,求與不求也是空,乃至我與我所亦復如是。於是,將所有執著與追求都一一放下,不再刻意地追求,只是隨順因緣的聚散而得、而不得。
有求皆苦,無求自安。
-------------------------------------------------------------
看到聖嚴法師的法子,釋繼程的一篇文章"有求皆苦",對照來命理網問命的朋友們,圍繞著我打轉的種種得失的憂慮,的確阿,對於自我的執著,真的是煩惱的根源。
但是所謂的我是甚麼呢?不過是因緣而生,而且每一刻不斷變異的現象。
想起聖嚴法師說,需要的才要,想要的不一定要,不該要不能要的,就更不能要了。
如此作為,是不是可以稍稍安自己的心呢?我做了覺得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