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
自我瞭解並不是止念,從此不再思索自己是誰或現實是什麼。真實的自知之明會帶來更高的成熟度,讓我們能夠和諧地活在世上。因此自我瞭解是非常實際的事;透過它,成長就會在每個層面發生。
有時人們在進行內在工作時會認為這種方式無效,原因是他們想追求或試圖排除某個東西,但沒有達成目的。他們什麼都嘗試了,就是沒有瞭解自己或自己的情況。這種追尋和試圖改變事情的活動,不外乎就是想挪動那些消化不良的食物,但挪動並不能幫助消化,也不會帶來轉化。“自我瞭解”意味著深刻地處在當下這一刻,你的整個存在和眼前生起的思想、觀點、感受或外在情況,都是緊密相連的。讓存在與生命經驗合一,就能促進一個人的成長和能力,這便是所謂的個人性本體。自我瞭解就是讓個人性本體能夠發展和成熟的過程。從一開始我們已經認清,自我瞭解並不是一種追尋、期待、渴求或追求,它其實就是安住於當下的經驗,直接而毫不防衛地與自己的經驗聯結。如果你不去抗拒它,自然會有所成長;這是每個人身上都應該發生的事,也是我們的潛能和天命。
如果你允許自己存在,就會對自我有所瞭解。你不需要去尋找經驗,因為它會不斷地出現在眼前。你不可能不去經驗它,關鍵就在於能否消化吸收。吃過東西之後你不需要做什麼,消化的活動自然會發生。同樣地,你不需要做什麼,就能消化你的經驗,只要讓自知之明自然地出現就對了。你不需要設想什麼,弄清楚什麼,也不需要追求“消化吸收”這個目標。
從這個角度來看,內在工作並不是跟生命或事件分開的。自我瞭解不是一種額外要做的事,它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其實每個人都在做這件事,只是某些人的消化功能比較好罷了。所謂的內在工作,就是把焦點專注在這個消化的過程上面,以便讓自己的功能更強一些。如果我們的消化功能增強了,自然會變得更成熟。每個人在日常的每一刻,都在消化吸收各種經驗和意象,然後從中成長和學習。你根本不需要達成什麼特定的境界或體認。自我瞭解並不要求你刻意探索心理議題,也不要求你排除掉它們,因為所有的經驗都是生命的資糧。如果你真的活在當下,就能更快更徹底地消化食物。我們會另外找些時間來探討這個代謝、吸收和排除的過程,現在我們只需要瞭解它的基本概念就夠了。
從自我瞭解之中產生的成長,從消化經驗之中出現的成熟度,會帶來我們所謂的個人性本體:“能夠在世上運作而又能單純地存在的你”。你身上的個人性本體,足以讓你清楚地意識到你就是存在本身。它會使你覺得:“我在這裡,我是一個真實的存有。”那是一種圓滿的存在感。事實上,每一次當你在追尋的時候,就是在推開存在的圓滿性。一個人愈是不追求,愈是能感受到圓滿。想要追求的心愈強烈,這個人就愈不幸。我現在指的是情緒上的痛苦,而不是屋頂倒塌在自己頭上這類不幸的事。即使是屋頂倒塌在你頭上,心只要不落入追尋的活動,仍然有機會復原,幸福地活著。即使你沒有錢,只要能放得下,仍然可以感到快樂。反之,即使擁有幾千萬的財產,只要你的心還在追求,仍然是不幸的。不過當然,沒錢就沒食物,所以還是會因為挨餓而感到痛苦。但即便是這樣,你仍然可能擁有另一種超越痛苦的滿足感或圓滿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