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上課
鄭石岩老師講了一個偈子和一個故事
我們會怎麼對待一個貪得無厭的婦人呢
我們又是多麼容易以自身成見對人下判斷呢
故事講到平等心的重要
故事意味著
人人都是我們的菩薩
讓我們照見自己的貪嗔癡
偈子是這麼說的
苦瓜連根苦 甜瓜徹蒂甜
三界無著處 致使阿師嫌
眾生學平等 心隨萬境波
百骸俱捨棄 其知愛憎何
持心如大地 亦如水火風
無二無分別 究竟如虛空
在北魏年間,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中國佛教史上第二最早之佛寺)逢春三月會舉行大型的「無遮齋會」。所謂「無遮」,即任何人等皆可參與盛會之意。
有一次,一個貧婦帶同一個小孩,手抱嬰孩,尾隨一狗來到赴齋。在排隊經過登記布施供養的接待處時,貧婦由於無財可施,便切下一截頭髮作供品。知客並未把這份骯臟的頭髮放在眼內,隨手就把它丟在一旁了。
貧婦向知客僧說:「我趕赴另一地方,請先把齋食予我。」,這時雖未到派齋時分,知客僧也行個方便,給了一個飯盒予婦人。
婦人卻說:「我還有一個小孩要餵呢!」,僧人便又多發了一個飯盒。婦人又要求:「還有我抱著的娃娃!」,僧人又再送多了一個飯盒。婦人卻仍表現得不滿足,要求僧人為她的狗也準備一份,僧人沉住氣也就照辦了,哪知婦人仍說:「我肚裡還有一個孩子呀!」,僧人這時就忍不住了,發脾氣罵貧婦浪費僧食、貪得無厭。
此時,婦人吟了二段偈文:「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三界無著處,致使阿師嫌!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憎愛何!」,然後化成文殊大士,狗兒變成綠毛白身雪獅子,嬰兒與小童化為天上的童子,全部騰空而消失了,在場的人紛紛下跪禮拜。
剛才發脾氣的知客僧此時知道自己因著分別心而有眼不識泰山,即時因羞慚而痛欲自挖雙眼懺罪,卻被眾人阻止了。最後他在塔院寺(當時塔院寺與靈鷲寺為主院與分院關系)立塔,把婦人供施的頭髮供放塔內,並在石板上雕刻了貧婦與眷變化升空之景像立碑,以警後人。
此碑現仍保存下來,在圓照寺可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