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救人重要?還是救自己重要?如果救人即同救己,那如果救人救不了己,應當如何自處為宜?
如果還要說放眼談三世,那依所見,今即三世,今當如何自處為宜。為或不為,是不是看得或不得?來說為或不為?(這點後學更不瞭解。)
求不得是該求還是不求?求得是繼續求是不?
依教所言,不求而得,算是求還是不求?
還有您是在說認命,還是在說快樂?
造命是要先認命還是不認命?才能有造命可言?
問題有一點蠢。
你問
是救人重要?還是救自己重要?如果救人即同救己,那如果救人救不了己,應當如何自處為宜?
為或不為,是不是看得或不得?來說為或不為?
關於救人還是救自己重要,或者行為與否,是否看能不能得到?這要看我們在哪一個意識層次回答這個問題耶,在有我和無我的層次,會有不同答案的,即使都在有我的層次,也會因個人信念不同,而有不同答案的。每件事情發生當下的因緣,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平常行為盡量朝愛人愛己以及真誠追求真相而為,比較容易讓我們在單一事件發生時,趨近於更好的選擇和作為,也較能促使我們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達到突破點,進而改變命運,因為愛人愛己以及真誠追求真相的心,冥順於道,無形中會得到天助。
正如耶穌說:我與天父同在一國,而你們都是我的兄弟。這是指每個人都可以是耶穌或是神,也都可以活出佛陀所說的佛性,只是我們不自知罷了。但悟者卻親證了它,進而彰顯了它。而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悟者的可能。
而悟者作為,則沒有得不得的問題,應該說他們不大會為了自我慾望而去作為,他們對於得與不得沒有執著了,一切皆因緣,本性即為空。他們的作為是出於真愛,是三輪體空之為,是因為親證萬物一體性和平等性所產生的。世俗事物的得與不得,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隨緣得之,隨緣失之,不起執著,當然他們在精神上是非常寧靜的,他們愛護萬物,卻因有空性的般若慧為後盾,身體或有疲累,心裡卻不會生疲累或煩惱,也不覺得是自己在愛護萬物,他們已無自我感,而是所謂的道或神性以他們的肉身為工具來行事,他已與道或說與空性合一。
你問
求不得是該求還是不求?求得是繼續求是不?
不求而得,算是求還是不求?
這個問題還是要讓每個人從自己的層次下手,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一定要有所求,千萬別損人利己,益人益己是最好的了,損人利己則寧可不求,而為了利人而損己者,卻往往在後來會得到大利益,有些路看似比較好走,卻會愈走愈難,有些路看似難走,卻會愈走愈見柳暗花明的。至於悟者,則不為自己而求,不會求個人的華服美屋功成名就,他們只有無意欲作為(例如吃飯喝水睡覺)和為他人意欲作為(愛護他人)。
你問
造命是要先認命還是不認命?才能有造命可言?
我是覺得,造命要以自我接納為基礎。認命是自我接納,然後朝益人益己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自我放棄。如果不接納自己的某些部份,卻強行想要改變命運,第一個,改變命運的阻力會變大,因為不接納自己會導致內心衝突,這會耗損自我能量,減弱所作所為在現實世界顯化的能力,而內心的衝突,也會反映在外在的人我關係和行事作風上,增加外界他人造成的阻力而非助力,第二個,就算真正有幸達到了物質世界的目的,或著改變命運了,我們所不接納強壓下去的部分,會不時跳出來作怪,即使達到外在目的,內心的不滿足感,卻因為我們的不能接納自己而依舊存在。
然後,我覺得要做到真正的自我接納,必須以自覺為前導,也就是說,造命的重點在於自覺,要先有自覺,才有自我接納,在沒有自覺能力之前,人基本上是隨累生累世的業識所轉,然後依此造業,但有自覺能力其實非常不容易,後知後覺已經算很好,有時我們為人處事根本是不知不覺。
我覺得佛法中的戒定慧,是培養自覺能力很好的利器,戒定慧的增長,可使我們避免造惡業,並且增長心的清淨,更容易看清當下的事情,做出更善巧且益人益己的行為,命運隨著對於每個當下的自覺而作為,而非隨著習性和業識而作為,就愈發跳脫原來的舊軌道,往好的方向前進了。
其實,我覺得最好的造命方法,是無我,也就是與神性和空性合一,這樣的狀態將可得到天道與眾人的助力,大幅增加心想事成的能力以及同步化事件的出現,但這個層次太高,等我摸索出一個比較清楚的道理來再做分享,現在就暫不多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