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其易之門邪?
《繫辭傳》說:「乾坤其易之門邪?」
孔子晚年學《易》距周文王作《周易》約600年,《繫辭傳》是《易傳》「十翼」之一,成書恐更晚..........
所謂:「乾坤其易之門邪?」是表示乾坤兩卦所闡述的《易》理是解《易》入門之鑰!
以坤卦為例:
坤卦《卦辭》曰:「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西南”、“東北” 與 “朋”的「得」、「喪」是怎麼的關係??
“朋”本義為頸飾,甲文、金文,“朋”皆象串貝相連,懸掛之形;“朋”是賏的省形,賏是串貝相連的頭飾;初為頸飾,後為貨幣。
《詩•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箋云:“古者貨貝,五貝為朋”。
唐•孔穎達疏云:“五貝者,《漢書•食貨志》以為大貝、壯貝、麼貝、小貝、不成貝為五也。言為朋者,為小貝以上四種,各二貝為一朋”。
《前漢.食貨志》:「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爲大貝十朋。」《註》蘇林曰:兩貝爲朋,朋直二百一十六,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按:「朋直二百一十六」,乾之策216,是巧合?】
由此可知朋與貝有聯繫,是古代的寶貝或者交易用的貨幣,這種解釋是符合甲骨文的原意。
貝為水中生物,潮汐變化影響著其生長,而潮汐變化與月體運行有關。
根據《周易•坤》“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可以得知,古人在觀天象、考察地上萬物時發現自然界中生物的變化同月亮圓缺變化密切相關。
《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有云:“月也者,群陰之本也,月望則蚌蛤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虧;夫月形乎天,而群陰化乎淵”。
《淮南子•墬形訓》:“蛤蟹珠龜,與月盛衰。”蛤蟹珠龜,都是貝殼類水生動物,而與月同盛衰,古人觀察到此種情況,便開始作聯想????
《說文》有云:“月,缺也。大陰之精。”。
艮、坤 二卦的初爻、二爻都是陰爻,即是「四象」中的「太陰」,由「太陰」加上爻即成艮卦、坤卦。
《後天八卦圖》艮(東北)、坤(西南)都屬於「四象」中的「太陰」所出,配位在西南與東北,與大潮的時角方位有聯繫。又月亮為太陰之精,貝類生長與太陰息息相關........坤艮五行屬土,見水為財,坎為月、為水,古人取水中之生物貝類為財......
《坤》卦卦辭:“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與《坤》卦卦辭類似的其他卦辭有:
《蹇》卦卦辭曰:“利西南,不利東北。”
《解》卦卦辭曰:“利西南。”
待 續
附加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