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 恆
「極其數」與「極深」
............
........
易學前輩曾提出:如果大壯初九之恆卦,與「大極」、「大恆」可作聯繫,是否也可以聯繫上「極其數」與「極深」…………
因為大壯初九之恆卦,而恆卦初六之大壯,在恆卦初六的《象辭》稱「始求深」,「始求深」與「極深」可作聯繫嗎?
恆卦初六:「浚恆,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恆卦初六稱「浚恆」,首先讓我們來看「浚」字的字義:
浚 其本義作「抒」解,(見說文許著)段玉裁注:浚,抒也。抒者、挹也。取諸水中也。《春秋經》浚洙、《孟子》使浚井、《左傳》浚我以生、義皆同。浚之則深。故小弁傳曰。浚、深也。从水。夋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有一首五言詩《浚井》,在此借引其詩,以當恆卦初六「浚恆」的補充材料。浚 井蘇軾
古井沒荒萊,不食誰為惻。
瓶罌下兩綆,蛙蚓飛百尺。
腥風被泥滓,空響聞點滴。
上除青青芹,下洗鑿鑿石。
沾濡愧童僕,杯酒暖寒慄。
白水漸泓渟,青天落寒碧。
云何失舊穢,底處來新潔。
井在有無中,無來亦無失。【百度百科】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初夏時節。著名文學大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蘄水清泉寺前的蘭溪留連許久,領略過“瀟瀟暮雨子規啼”、“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自然風光奇景,生髮出“難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髮唱黃雞”(《浣溪沙》)的浩嘆後,又乘興來到羅田縣義水河畔,拜訪當朝樞密副使王韶之父、被神宗皇帝封為燕國公的金石學家王世規。欣聞曠世奇才蘇軾來訪。王世規倍感榮幸,當即到王氏三槐祠迎接。晚飯後,兩人到祠外散步,無意中蘇軾發現老槐樹下一口井快要荒廢了,十分惋惜,連嘆息了幾聲,王世規全看在眼裏,第二天即吩咐入全力清淤疏浚。當王世規陪同蘇軾到大別山中的幾處山水勝景遊覽數天後,再邀蘇軾到井邊散步,蘇軾見井被疏浚,井水極為清澈,便取水燒開沏茶,香氣濃郁,回味綿長,十分興奮,當即欣然命筆,作《浚井》詩一首。
接著來說明恆卦初六「浚恆」之象:
恆卦初六:「浚恆,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恆卦初六動為大壯,恆卦初六爻辰為丑化子,「九宮飛布」恆卦與頤卦有聯繫,大壯應井卦,大壯「雷在天上」,頤卦為「飲食之道」。頤卦卦氣界冬至應恆卦初六爻辰化子(子為父母,主下雨),久雨則井水混濁不堪,故須「浚恆」。
井卦卦氣界夏至應「之卦」大壯九四世爻爻辰為午,頤卦卦氣界冬至應「之卦」大壯初九應爻爻辰為子,頤卦、井卦卦氣界冬夏二至,以太陽周年視運行看,冬至點(陽氣始生)對夏至點(陰氣始生),藉井卦應大壯九四、頤卦應大壯初九而取「深」之象。
大壯卦氣應卯月,卯為大壯上卦震納庚之「飛刃」,卯為大壯下卦乾納甲之「羊刃」,故象曰:「浚恆之凶,始求深也。」
「土深」與「緯度」
《周禮.大司徒》曰:「大司徒之職,掌建邦之土地之圖,與其人民之數,以佐王安擾邦國。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國都鄙之數,制其畿疆而溝封之;設其社稷之壝而樹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與其野。」
又曰:「以土圭之法測土深(今之緯度),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謂之地中。(觀測地夏至正午時,測日晷的8尺竹竿影長為1.5尺,冬至正午時,影長為13.5尺。)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然則百物阜安,
乃建王國焉;制其畿方千里,而樹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