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之立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有學者說“三才”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三極之道”。《繫辭傳》說:“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才之道就是“三極之道”。《繫辭傳》說:“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三才(三極)之道為天道、地道、人道。
而《說卦傳》第二章則進一步闡述: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
再引前輩的筆記,有關「道」字的「形」、「義」之象數資料:
道 小篆□从辵首、亦从首聲【小篆、金文字體見「附加檔案」】;辵謂長行,首謂面之向,行之所達;長行於面之向與行之所達之塗,此塗即道;故其本義作「所行道也」解,(見說文許著)即由此達彼所行經之路,稱之曰道。
金文首象鳥首形,天文「十二次」有鶉首、鶉火、鶉尾的名稱,是由於星象類似朱鳥而來;而「十二次」的創立當在戰國中期(戰國時期B.C.403→B.C.221),鶉首的中央,相當於夏至點。(這個時期,「天津」星應冬至點。陳遵媯先生《中國天文學史》說:「天津九星,在女虛北。《石氏星經》稱:『“天津”又名“格星”,格,至也。』天津位銀河分支處,它和古歷二至點有關。」(第二冊P.103)
《尚書.堯典》時代,昏見星鳥南中為春分。(以「春分點」為「首」)黃道12宮,從春分點起,每隔30°便是一宮。
孔子贊《周易》時代(約在公元前470年),昏見井宿30°南中為春分,而井宿配「鶉首」。【孔子、老子時代相近,老子作《道德經》時代,昏見井宿30°(夏至點)南中為春分,而井宿配12次之「鶉首」,「首」之取象與「春分點」有聯繫。】
《莊子.天地》云:「夫聖人鶉居而彀食,鳥行而無彰;天下有道,則與物皆昌;天下無道,則修德就閒。」
(鶉也,野居而無常處。彀ㄍㄡˋ者,鳥之子食必仰母而足。喻膳宿之簡樸,而能隨遇而安。率性而動無常迹也。)
鵪鶉是一種候鳥,常棲居於氣候溫暖的地方。夏季,它多在中國東北部、蘇聯西北利亞南部以及日本的北海道等地產卵繁殖。隨著氣候變冷,它又遷徙到溫暖的南方越冬。野鶉常棲居於丘陵、田野,潛伏在雜草或叢灌、蘆葦間,以谷類、麥類、外眯,草果和昆蟲為食。繁殖期,從每年的五月下旬開始到九月下旬,有的也會拖延到十月……。
《山海經.西山經》:“﹝ 昆侖之丘 ﹞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 郝懿行 箋疏:“鶉鳥,鳳也;《海內西經》云, 昆侖 開明 西北皆有鳳皇,此是也。《埤雅》引 師曠 《禽經》曰:‘赤鳳謂之鶉。’” (2).鵪鶉。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