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立象
三極之道
..............
....................
上引《易傳》出現的「極」字中,以「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較引人注意,
何為「三極」?「三極」的「極」字與「太極」的「極」有相關聯嗎?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句,在《繫辭上傳》第二章的前後敘文如下: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此段文後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句,是大有上九的爻辭,而大有上九爻動為大壯,《繫辭下傳》第二章: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
大有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在《繫辭上傳》第二章、第十二章 以及《繫辭下傳》第二章都有引用,足見先聖、先賢對大有上九爻辭的重視,《繫辭上傳》第十二章還特別作了解釋: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守信是要靠自己,其實就是強調「天助自助」。)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本章提到「剛柔者,晝夜之象也」以及「易之序」,讓吾人聯想到: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在「總敘章」中說:「朔旦屯直事,
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 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
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
64卦除去乾、坤、坎、離四卦剩六十卦,初一白天配屯卦、
晚上配蒙卦…….三十日白天配既濟、晚上配未濟,晝夜各一卦,
依序卦30日配60卦完成一太陰月循環。
序 小篆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周易.序卦》的「序」字在此的意義是既指地方,象徵空間;又指時序,
象徵時間。
《序卦》的時間意義與觀測地不可分隔,而64卦之序的卦象表現,則是依地球自轉,剛柔之道而設立。「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
《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繫辭上傳》第十二章“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需藉「圖」象來說明解釋,所以接著說要「立象以盡意」。
有學者曾說:古籍、圖書,左圖右書,書中無圖,難免要曲解聖意。
《繫辭上傳》第十二章: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乾坤成列」,接著說「形而上」、「形而下」,乾坤如何「成列」?《繫辭下傳》第一章說「八卦成列」………….
列 本義作「分解」解,(見說文許著)乃運用刀器以分解物件之意。而《易》有解卦,解卦卦氣主「春分」,解 小篆从刀、从牛角,而「坤為牛」………
解 小篆从刀、从牛角,以刀分割牛角為解,其本義作「判」解,(見說文許著)乃剖判之意。
李斯作小篆時代約在B.C.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年間,當時的秋分點約在角宿10度,也就是說以角宿為秋分點是約在B.C.950年間已經開始,那是西周穆王的時代。
解卦卦氣主春分,北半球春分,南半球秋分;又「九宮飛布」,解卦應兌卦(兌卦卦氣主秋分)。《禮記.月令》:「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意思是仲秋太陽周年視運行到28宿的角宿,在仲秋的傍晚時,可以見到牽牛星南中。《周易.說卦傳》:「坤為地、為牛。」
《說卦傳》第五章:「帝出乎震………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震卦卦氣主春分,「震為大塗」)。………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繫辭下傳》第二章:「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有專家將「聖人立象以盡意」(《繫辭上》第十二章)與「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繫辭下》第二章)作連結,作《黃帝、堯、舜“垂拱”、“垂衣裳”之謎》一文,附有「青銅人立象」的圖,可惜原貼文已經找不到,無法將網址貼上………
待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