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淳陽子前輩午安,
感謝前輩收集網路上寶貴的資料供大家參考, 謝謝您~~
昨晚想了想覺得累累的原因, 或許關鍵還是在主觀與客觀程度的差異.
或許可以把底下的東西, 從主觀到客觀, 由左向右做一個簡單的排列吧:
宗教, 政治, 哲學, 文學, 藝術, 數術, 中醫, 西醫, 理工自然科學.
越是處於左邊的項目, 越無法事先模擬, 越無法找出客觀的評比標準,
越傾向主觀, 每個人的感受都是唯一, 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反之, 越右邊越客觀, 越容易標準化, 大家越容易看的清清楚楚.
就像大家在雜誌上面看到 CPU 的速度評比那樣.
而處於各個不同面向的時候,
如果用某個面向的點去看去評比其他的點,
那就會出現觀點的差異, 不知不覺就容易出現爭執的情況.
比如說, 從理工那邊數學量化的觀點,
大概是永遠無法體會李白詩裡面所講的:
" 黃河之水天上來 "
那種氣勢與感覺.
而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獨特而完整的特質, 單單抽離某個項目出來,
一來容易誤解, 二來這樣評比不公平, 尺有所長, 寸有所短.
很多時候發現, 小弟自己不知不覺受到所處環境與學習工作的影響,
不知不覺很容易只看到 bugs (哈哈, 因為天天都在 debug),
而不容易去欣賞那個項目的優點與內心真實感受.
就像學理工的人看到一幅畫, 可能先問的是說這幅畫多少錢,
而不是用心去感受那幅畫所顯現出來的意境.
從算命的經驗來回憶,
現在人與人關係這麼密切環環相扣, 因果剋應的速度是很快的.
哈哈, 就像小弟無意不小心多說了些不該說的話,
所有自己做的事, 終究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很快這些話就回到自己身上了, 果然是現世報阿.
---------
所以小弟是想或許可以定位在:
" 討論有沒有可能從數術八字做出讓中醫, 西醫,
甚至可以立足理工自然科學嚴謹驗證的東東 ?
還是反向過來, 透過理工, 西醫, 中醫, 這些比較明確的東東,
讓原本模糊的數術八字東東, 可以有更穩定更清楚的定義,
或者讓論斷有更穩定的效果 ? "
這其實都已經有一些前輩高人的努力, 比如說:
像王唯工教授, " 氣的樂章 ", 從基礎內經的中醫經絡理論入手.
惲子瑜, 林鉅超醫師, 他們都是西醫處方用藥思維,
但是使用中藥漢方, 多少可以找到中西溝通的基礎與方式.
日本漢醫當年明治維新時候, 也是一樣面對西醫的質疑與攻擊,
但是還是有西醫出身的人投入中國醫學的研究,
致力找到漢方針灸這些方法的立足點.
就算像是歷史那樣的東東, 也有嘗試從自然科學的系統論,
或者是從學案的方式去分析, 以前 ning 還去教社科院清大教授八字,
因為社科院的教授想說有沒有可能透過八字來穿越時空,
體會當年岳飛面對十二道金牌的心情.
當然也可以跟其他的數術取經,
比如說像 panken 兄, puka 大師所致力的 astrology.
astrology 之於斗數八字,
就很像西醫採用解剖生理功能實體來發展,
與中醫歸於" 氣 ", 立基老莊道家哲學之間的差距.
當然即使在中醫這個領域裡面,
有從藥證, 方證相應這種穩定基礎出發的高人,
也有從天人合一, 談脈, 談氣, 談特異功能的前輩 .....
觀其所同, 則各蒙其利.
離其所異, 則內傷外感.
親者痛, 仇者快, 趁虛而入.
biblecode 可以立基於統計學的驗證,
景岳類經與全書也花了 40 年的時間替中醫跟數術打下基礎,
常常這樣子問自己:
"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
常常覺得我們不過是上帝實驗的白老鼠,
嘗試立足自己專長, 試著發揮自己所能做的,
最後決定主流的趨勢, 其實還是天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