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CHC 兄, ynchen 兄午安,
感覺兩位先進學長都是同時精通中西醫學的高手,
現在好像嘗試去融會貫通中西醫學的書不多,
而且多是台灣本土的著作居多.
CHC 兄, ynchen 兄, 以及各位先進前輩學長,
可以提供小弟這邊有那些值得一念著作 ?
而這邊的發展趨勢又會是如何呢 ?
有機會藉助中醫醫學的成熟穩定發展,
來幫助命理數術這些東東的現代化嗎 ?
還是命理數術這些東東該經過怎樣標準驗證測試程序,
才有機會取得中西醫學領域的認同與參考 ?
--------
印象裡面小樣本統計應該是 25 個以上就有統計上顯著的意義,
有時真的是會有那種衝動說:
" 好吧, 那就來測試一下自己的功力到什麼程度好了,
反正小弟一不開館, 二不以這個維生,
三實在很想知道自己方向對不對.
就請諸家中醫西醫提供命例,
小弟來描述一下某個時間可能出現的證象,
看看準確度到怎樣的地步, 能不能取得統計上顯著的意義. "
不過想想這樣的測試好像 astrology 那邊早就作過了,
雖然有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但是言者諄諄, 聽者渺渺,
更何況猜中, 離有效處方用藥, 解決問題, 還有很長距離.
宋朝末年官方中醫教科書" 聖濟總錄 "裡面,
有很多關於數術的東東說, 張介賓的" 類經 "更多.
大概是理學的關係吧,
" 聖濟總錄 "一開始就是 60 張的運氣圖,
覺得疾病的變化根源於大自然.
雖然現在我們懂得許多古人所不知道的知識,
但是從設計的觀點來想, 如果讓我們尋找設計模式的原點,
應該是會立基於像日月這般生命尺度遠大於人們多多的基礎上面吧.
呵呵, 小弟是常常覺得歷史的演進都會有相似的情況,
因為人都差不多, 人的智識也都常是常態分布.
同樣的學問演進也是類似常態分布那樣,
雖然演進有的快有的慢, 但是多半很難跳脫同時代觀念的巢臼.
不過常常這樣子比較觀察,
就會發現真是很有趣又很有意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