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dimer 兄早安~~
哈哈, 最近台灣是鳥語花香的春天,
天天早上不到 7:00 就爬起來禱告唸書,
感覺很不錯說~~
像以前背四診心法,
覺得那個面部應候五臟六腑怎麼那麼奇怪,
有兩三套系統, 好像互相衝突.
今天又重新抄寫一遍, 才發現其實很明確阿,
而且背後還隱藏著深刻而自然的哲學心法.
說穿了,
就是" 卷之則藏密於心, 放之則彌藏六合. "的全息觀,
接著就是尋找不同的立極點.
這個在好多地方都有用到說.
傷寒論裡面則是以六經的模式,
不停反覆在各個不同的形層部位立極, 接著應候全息說.
面部的立極點有三:
以大範圍來立極, 就是五行在方位上的架構圖,
土中, 木右, 金左, 火上, 水下,
如果要擴展成後天八卦, 其實亦無不可.
這個大範圍的立極就是把整個人全部放上去,
所以會有:
肩, 臂, 手,
膺乳, 胸前,
背,
股下, 膝, 脛, 足部.
這樣的模式說. 由外而內,
接下來就是五臟六腑內部的立極與全息了.
上部立極於" 闕中 ", 也就是眉心.
從這個基準點可以推導出頭面, 咽喉, 肺, 心, 肝, 膽.
接著再把立極點移到" 面王 ", 也就是鼻準,
從這個基準點就可以推導出脾, 胃, 腎, 大腸, 小腸.
最後再把立極點移到人中,
就可以推導出膀胱, 子處, 精室, 血海.
-------
小弟斗膽附上一篇之前 dimer 兄的 mail 與大家分享,
大家有空多聊聊囉~~
氣為血之帥, 血隨氣行
寄件人: Dimer
jfive兄你好﹗
能體會到這一句就很不簡單了。一般念書時﹐都順口就念過去了。我也是從一位中醫朋友在臨床的治療中﹐領悟到了這個觀念。自己看書就能體會﹐時在不容易。
有一本血證論﹐有機會可以參考。
中藥結合西藥的運用是民初張錫純所提倡的。連西藥都有性味歸經(實際上也是有的)﹐中西藥結合使用是最好的。兩者並不衝突。由於大部份的人不明白藥性和配伍禁忌﹐所以就有誤解。再加上大環境的因素﹐造成中西醫對立。中醫用了西藥好像就是密醫。
中國是最好的中醫研究的地方﹐把中藥科學化。結合西藥藥劑技術﹐來運用中藥﹐使中藥能發揮更大的療效。我常跟人說西藥其實是中藥提煉出來的。兩者差別不大。現在大型的藥廠都有投下大量的資金來研究天然生藥﹐有很多天然生藥的主要成份都以被鑑定出來﹐作為將來發展新藥的基本架構。
中西醫對立的屏障要是能打破﹐臨床醫學應會有很大的進步。
傷寒論是中醫的高級課程﹐也是臨床的實錄。就像斗數的星耀賦﹐用到什麼程度﹐就懂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