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這是最疼愛我的外婆命造,已經過世將近14年...
庚午運發現得糖尿病....
辛未運..庚午年..國曆三月..過世
死因:卻是...胰臟癌
我經懷疑是不是因為治療糖尿病過當而傷害胰臟?
畢竟這不是我的專業...
找一點資料。
2004.03.15 中國時報
健康小百科 消化系統的隱形殺手 胰臟癌
◎譚健民(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胰臟癌是老年人常見的癌症之一。近二、三十年來,胰臟腫瘤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其主要因素是由於民眾預防保健的觀念,以及醫學儀器診斷工具的進步所致。
臺灣地區的胰臟癌約佔全部癌症的1至2%之間,其五年存活率僅在1至4%之間。根據臨床經驗,胰臟癌進行極為緩慢,通常其在被臆斷時,往往已擴散至鄰近淋巴結、肝臟、骨頭甚至遠端的肺臟。
胰臟腫瘤好發於五十歲以上的年齡層中,而在被發現確定診斷時,有將近90%的罹患者平均存活期僅在一年左右。典型胰臟腫瘤的臨床症狀,包括有:明顯急驟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血糖異常、全身倦怠、上腹部疼痛及腹脹、阻塞性黃疸、全身搔癢、噁心、嘔吐甚至腹水;而某些個案則是因呈現脂肪便、急性胰臟炎、上消化道出血、腸阻塞最後才被確認是導源於「胰臟癌」。
此外,胰臟癌的疼痛是相當劇烈的,僅能使用嗎啡類藥物,甚至神經阻斷方式來緩解症狀。病理解剖學的研究,約三分之二的胰臟腫瘤發生於胰臟頭部,因此在臨床上容易呈現「阻塞性黃疸」以及上腹部疼痛症狀,也因為如此,比其他位置的胰臟腫瘤較容易被早期發現而能早期治療。
事實上,胰臟癌本身的預後不佳,倘若病患無法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僅有不到3%的病人可以活過五年,其手術切除的成功率則視腫瘤發生的部位而定,如胰臟頭部腫瘤之病人,其5年存活率可達20至25%;若腫瘤發生於胰臟體部及尾部,其1年存活率也僅不到10%。
因此,對於某些胰臟癌高危險群或特定症狀個體的胰臟癌偵測與預防,唯有接受週期性健康檢查,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本專欄與中廣新聞網合作於今日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