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225606 - 2024-01-12 09:50:07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四 [Re: jwjwo]
hui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12-30
文章數: 1379
來自: 台灣台北
大乘大集經賢護分卷第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稱讚功德品第八

[0886a20] 爾時,賢護菩薩及寶得離車子、善商主長者伽訶岌多居士子那羅達多摩納、水天長者與五百徒眾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即以五百上服奉覆世尊,復以多種供具供養世尊,心樂法故各以己身奉承如來。

[0886a24]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是賢護菩薩當於彼等五百徒眾而作義師,說諸法要,教化慰喻,令彼歡喜。以歡喜故,彼輩即得隨順之心、真實之心、清淨之心、離欲之心,除諸煩惱,無復蓋纏。」

[0886a28] 時五百人一心合掌,恭敬頂禮,退住一面。

[0886a29] 爾時,賢護即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而能得此念佛三昧也?」

[0886b03] 爾時,世尊告賢護言:「賢護!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語言,二者、不樂一切諸愛欲事,三者、常不遠離頭陀功德,四者、常厭三界諸有生處。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四法得此三昧。

[0886b08] 「復次,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受持是三昧典、或時復能為他解說,現前即獲五種功德。何等為五?一者、一切眾毒不能損害,二者、一切兵仗不能破傷,三者、一切諸水不能漂沒,四者、一切猛火不能焚燒,五者、惡王、縣官不能得便。所以者何?由是三昧慈心力故。

[0886b14] 「賢護!若彼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勤求是三昧時、讀誦受持是三昧時、思惟修習是三昧時、為他解釋是三昧時,若有眾毒、及以兵仗、一切水、火、惡王、縣官能傷害者,無有是處。

[0886b17] 「復次,賢護!假使世間壞劫之火,世界炎赫、天地洞然,若彼受持此三昧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設令墮落大劫火中,三昧威神,彼火即滅。賢護!又如甖水能滅小火;如是,賢護!假使持經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落彼火中,三昧力故,大火隨滅,若不滅者無有是處。

[0886b23] 「復次,賢護!若彼善男子、善女人受持經時,若被惡王、若惡官、若劫賊、若師子、若虎、狼、若蛇毒,若能作障礙者,無有是處。又,設彼等行是經時,若被夜叉、若羅剎、若餓鬼、若鳩槃茶、若毘舍闍,乃至一切非人能為障礙,亦無有是處。又,若彼男子、女人讀誦經時、正思惟時、為他說時、入三昧時、行梵行時,若失衣、若失鉢,乃至有諸障礙事者,無有是處——唯除宿殃不可轉者。

[0886c02] 「復次,賢護!若彼受持三昧經典諸善男子、善女人輩,若患眼、若患耳、若患鼻、若患舌、若患身、若患心,復有諸餘種種患難,乃至命難、梵行難者,亦無是處。

[0886c06] 「復次,賢護!若彼男子、女人於此經中得如是聞、得如是見、得如是知、如是具足已,若不值佛、若謗正法、破和合僧、背佛菩提者,亦無是處。賢護當知,即彼持經男子、女人,如上諸事莫能為礙——唯除宿殃不能轉耳。

[0886c11] 「復次,賢護!彼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經者,常為一切諸天稱讚、亦為一切諸龍稱讚、又為一切夜叉稱讚、又為一切乾闥婆等之所稱讚、又為一切阿脩羅等之所稱讚、又為一切迦樓羅等之所稱讚、又為一切緊那羅等之所稱讚、又為一切摩睺羅伽之所稱讚、又為一切人非人等之所稱讚、又為一切四大天王之所稱讚、又為一切帝利天王之所稱讚、又為一切大梵天王之所稱讚;如是,乃至常為一切諸佛、世尊之所稱讚也。

[0886c20]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持是經者,常為一切諸天愛敬;如是,乃至常為一切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之所愛敬;又為一切四天大王之所愛敬;如是,常為一切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之所愛敬;如是,常為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之所愛念也。

[0886c27]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及善女人以經力故,常為一切諸天守護;如是,常為一切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非人之所守護;又為一切四天大王,如是,帝利天王乃至大梵天王之所守護;如是,當為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悉皆覆護十方世界無量阿僧祇世界中現持法者。

[0887a05]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以經威力故,一切諸天皆欲見之;如是,一切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及人非人等皆思欲見;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如是,一切忉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皆思欲見;如是,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各欲見之。

[0887a11]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以經威故,一切諸天常至其所親見其形,令彼觀覩;如是,一切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見其形,隨宜利益;又彼一切四天大王、帝利天王乃至一切大梵天王等皆親臨視;如是,一切諸菩薩輩乃至一切諸佛、世尊——非但晝日、或於夢中——為現形像、自稱名號、摩頂慰安、稱揚勸發也。

[0887a19] 「復次,賢護!又,彼諸善男子、善女人雖未曾聞諸餘經典,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自然有人來至其所乃至夢中為其宣說,令彼得聞、憶持不失也。

[0887a23] 「復次,賢護!我若說彼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暫持三昧微妙經典所得功德,設經劫數終不能盡,我之智辯雖復無窮亦不能說,何況彼輩聞此三昧依教修行、如法而住也?」

[0887a26]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曰:

「若人有能解釋斯,  諸佛大寂勝三昧,
 假令我今說功德,  猶彼恒河取一沙。
 若能為他說三昧,  水不能溺、火不燒,
 刀杖、毒害所不傷,  王賊、惡官不得便;
 若能讀誦三昧經,  不畏一切恐怖事,
 如彼大蛇、諸大毒,  此等經力能滅除。
 若有受持是經典,  不畏一切諸惡人、
 夜叉、羅剎及諸龍,  彼徒終無得其便;
 若常守護供養者,  便在蘭若為朋類,
 師子、虎、狼、諸獸等、  犀牛、豺豹及野干。
 若能護持此三昧,  彼有威力不可當,
 遠離一切惡心人、  及諸夜叉噉精氣。
 若能解說此三昧,  彼無諸病及障災,
 所生報眼終不衰,  言詞清妙有大辯。
 若人證知深寂禪,  身體雄健無眾病,
 一生永絕諸惡色,  後終不畏地獄道。
 若有能讀三昧典,  諸天守護及龍、神,
 夜叉、羅剎與怨仇,  彼雖惡臨不驚懼。
 若能為他說斯經,  人、龍、夜叉皆歡喜,
 諸天晝夜常歌歎,  一切世尊愛若子。
 若人為他常轉讀,  一切法中無有疑,
 彼諸容色無等倫,  豈於菩提有退減?
 若能轉教諸眾生,  遭值惡王、民人亂,
 時年亢旱穀價貴,  終無受弊及飢荒。
 若人解說此三昧,  所有功德不思議,
 假雖魔嬈諸眾生,  不能動斯一毛髮。
 我前說彼持經人,  眾患、恐怖及煩惱,
 彼終不能加損害,  唯除往業先定殃。
 若有護持於此經,  是則於吾為長子,
 我已稱讚於彼等,  當來之世亦復然。
 若能護持如斯法,  自應恒發歡喜心,
 咸共宣通勿放捨,  我今為汝如是說。」

大集經賢護分饒益品第九

[0887c03]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念往昔過於無量阿僧祇劫時,有一佛號無畏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當爾之時,有長者子名須達多,與二萬人俱詣彼佛無畏王所。到已,頂禮彼世尊足;敬禮畢已,退坐一面。時須達多即便請彼無畏王如來廣宣如是三昧深義。

[0887c10] 「賢護!爾時彼無畏王如來、應供、等正覺知長者子有深信心、樂欲聽聞如是三昧,應時隨順而為敷演。賢護!時須達多於彼佛所聞三昧已,讀誦、受持、思惟其義、即如說行。既修行已,還即於彼無畏王如來法中捨家出家,剃除鬚髮,服袈裟衣。經八萬歲思惟、住持如是三昧,又復在彼無畏王如來所聞一切法皆悉受持。是後復經諸如來所聞說斯法亦皆能持,於諸佛所種諸善根、能廣成就不思議已,然後捨命即得上生三十三天同受果報。

[0887c20] 「即彼劫中還復值遇第二如來——而彼如來從剎利生出家成道——名曰電德如來、應供、等正覺,而復於彼電德如來法中出家修行,經八萬四千歲還復思惟如是三昧。而更值遇第三如來——彼第三佛於婆羅門家生已亦出家成道——號曰光王如來、應供、等正覺,復於彼如來所出家修行,亦於八萬四千歲中常得思惟如是三昧。賢護!時彼長者子須達多自是之後,過百餘劫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887c29] 「賢護!汝應當知,爾時彼長者子須達多者豈異人乎?即彼過去然燈如來、應供、等正覺是也。賢護!是故當知,彼長者子須達多者,以有如是愛樂法故、復有如是求法行故,能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0888a05] 「復次,賢護!汝今當觀是三昧王為諸菩薩及眾生輩而作幾許大弘益事,所謂當得一切諸佛智地故、復能攝受一切諸佛多聞海故。賢護!是故,汝等當應勤求如是三昧,常樂聽聞、讀誦、受持、思惟、修行;既聞受已,當復為他讀誦、受持、解釋義理、令他勤求、咸得聞受、正念思惟、如說修行。所以者何?賢護!若能勤求、讀誦、受持、正念修行、廣宣流布是三昧者,不久當得證諸佛智、諸如來智、大自在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無等等智、一切智智,乃至得彼不共他智故。

[0888a15] 「賢護!若復有人能善宣說,彼應正言:『今此三昧即是一切諸菩薩眼、諸菩薩父、諸菩薩母,能與一切諸菩薩輩諸佛智者。』賢護!如是說者,是為善說時善說是三昧也。

[0888a19] 「賢護!若復有諸男子、女人能善說時,彼當正言:『是三昧者,即是佛性、即是法性、即是僧性、即是佛地、是多聞海、是無盡藏頭陀、是無盡藏頭陀功德、是無盡藏諸佛功德、是無盡藏能生深忍、是能生大慈、能生大悲、能生菩提也。』賢護!是為彼能善說時說是三昧也。

[0888a25] 「賢護!若復有人能善宣說是三昧時,彼應正言:『是三昧王能破一切諸法黑闇、能作一切大法光明。』賢護!是為彼能善說三昧也。

[0888a28] 「賢護!汝宜觀此菩薩念佛現前三昧為諸眾生作大利益,乃至一切諸菩薩輩住於此土,遍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到諸佛所恭敬禮拜、聽聞正法、供養眾僧,亦不貪著。賢護!以是義故,諸菩薩等若欲成就三昧王者,常當專心精勤觀察彼四念處。

[0888b04] 「賢護!云何菩薩觀四念處?賢護!菩薩摩訶薩常當專心觀察身行,畢竟不見一切諸身;常當專心觀察受行,而亦不見一切諸受;常當一心觀察心行,而亦不見一切諸心;常當一心觀察法行,而亦不見一切諸法。賢護!如是等事誰能信者?唯彼漏盡阿羅漢及以阿毘跋致諸菩薩等。

[0888b11] 「賢護!是中一切愚惑凡夫於彼念佛現前三昧,常當思惟諸佛、世尊,不得生著;又亦思惟諸佛、世尊說如斯法,而亦不著;又亦思惟:『我聽聞法,一切所為皆不得著。』何以故?賢護?諸法皆空,本來無生故。賢護!諸法不可念,無念處故。賢護!諸法遠離,絕心想故。賢護!諸法不可執持,真如無得故。賢護!諸法無染,如虛空故。賢護!諸法清淨,遠離眾生故。賢護!諸法無濁,因緣滅故。賢護!諸法無為,福伽羅不可得故。賢護!諸法即涅槃相,本性清淨故。賢護!諸法無所有,一切物不可得故。

[0888b22] 「賢護!是故,諸菩薩等若欲思惟此三昧者,不可異相而能得入,無得相故;得見諸佛、正念諸佛,和合相應;亦得思惟助菩提分,念聞正法;思量分別選擇菩提分,而不見自身亦不證諸法。所以者何?賢護!是中不可以色相故而得見佛、不可以聲相故而得聞法、不可以希望心成就檀波羅蜜、不可以樂著諸有具足尸波羅蜜、不可以慳悋祕法而得涅槃、不可以深著福伽羅想而獲多聞、不可以攀緣諸行而能遠離諸事、不可以樂著住處而得證果、不可以隨順貪愛誡諸過非、不可以常樂鬪諍成就諸忍、不可以常行惡業而得善果、不可以聲聞乘人而證菩薩念佛三昧,亦不可得諸菩薩忍、亦不可以嫉妬取著而得空三昧、亦不可以行愛欲而入奢摩他、亦不可以懈怠懶惰證諸聖道,乃至不可以不捨異念諸物而能成就思惟也。

[0888c09] 「賢護!是故,我今以此三昧付囑世間諸天王輩受持守護,亦付於汝當來宣布,勿令斷絕。」

[0888c11] 於是,世尊說斯法時,有八那由他欲色界諸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人亦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888c14] 「然而斯輩皆於未來過恒沙劫盡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同一號,名正解脫如來、應供、等正覺,住世教化、壽命亦等。

[0888c17] 「賢護!以斯初發菩提心故,尚得如是無量功德具足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況復我昔行菩提時供養我者,彼寧不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0888c21] 「賢護!復有無量無邊眾生聞說此法得淨智眼、復有八百諸比丘等於諸漏中心得解脫。」

[0888c23]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誰當受持此三昧?  彼於福聚不可量,
 斯等戒行無塵垢,  本心清淨猶如鏡。
 誰當受持是三昧?  多聞深廣無邊崖,
 智慧自然無缺減,  功德盛滿若明月。
 誰當受持是三昧?  得覩諸佛不思議,
 智慧觀察希有法,  不思議人皆守護。
 誰當受持此三昧?  曾見無量諸世尊,
 彼佛說法難稱量,  皆當奉承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  彼為世間作燈光,
 大悲如斯拔眾生,  所有世尊悉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  未來無數諸聖尊,
 若有菩薩欲見者,  清淨信心修供養。
 誰能受持此三昧?  彼勝得利難思議,
 善能下生於人間,  常得出家善求食。
 誰能護持此三昧?  彼受多福不思議,
 復能住持於將來,  獲斯功德最後利。」

大集經賢護分具五法品第十

[0889a12] 爾時,賢護菩薩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及比丘僧明日食時臨顧我家受我供養,憐愍我等諸眾生故。」世尊默然受賢護請。時彼賢護知佛受已,頂禮尊足,右繞三匝於是辭還,遂復詣彼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所。到已,頂禮波闍波提比丘尼足而即白言:「願阿梨耶及諸尼眾憐愍我故,受我明朝所設微供。」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默然受請。賢護知已,頂禮辭還。

[0889a21] 時彼賢護復詣寶德離車子所語寶德言:「寶德!汝來,汝之所有親戚、眷屬、朋友、知識及此會中優婆塞眾,乃至一切王舍大城及以自餘城邑聚落諸新來者,為我請曰,受我明朝所設飯食。」

[0889a25] 爾時,寶德離車童子受賢護言,即告會中諸優婆塞、親戚、眷屬等曰:「仁輩當知,彼賢護菩薩令我告汝:『明日食時受我微供。』」

[0889a28] 爾時,賢護菩薩、寶德離車子,及善商主長者伽訶岌多居士子那羅達多摩納、水天長者,并及一切諸餘眷屬、朋友、知識等,頂禮佛足已,還彼賢護菩薩舍宅。

[0889b03] 到已,佐彼賢護經營,即於其夜約勅家人辦具諸種精妙上饍——所謂世間凡可食噉、色香美味百物備有——乃至外國遠來貧窮乞丐亦為辦具種種精膳而供給之,與諸大眾一等無異。所以者何?凡諸菩薩心無憎愛、不敢輕他,於諸眾生皆平等故。

[0889b08] 爾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乃至忉利天王釋提桓因,四天大王提頭賴吒等,及彼善德天子與諸眷屬,咸為人身贊助其事,欲令賢護菩提果報速成就故。

[0889b12] 爾時,賢護與諸眷屬、善友、知識等,掃灑其家乃至王舍大城街巷、道路,處處皆悉懸妙幡蓋、廣設種種諸莊嚴具而莊飾之,又以諸種微妙華香布散其地,復燒世間第一名香而為供養。

[0889b16] 時彼賢護如是莊嚴王舍大城及妙食已,於明旦時與諸眷屬詣世尊所,頭面禮敬而啟白言:「世尊!我事已辦,願知此時。」

[0889b18]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為賢護故——著衣持鉢,與彼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人大眾左右圍遶,向彼賢護菩薩舍宅。

[0889b21] 於是,賢護發如斯念:「我家隘小,不受多眾。自非世尊威靈加護,令宅寬廣、盡為琉璃,令諸城內一切人民莫不明見,亦令今此天人大眾隨意受用無所乏少,不亦快乎?」

[0889b25] 爾時,世尊知彼賢護心所念已,即以神力令其家宅嚴麗寬廣、所有眾具變成琉璃,亦令城內一切人民皆得覩見分明顯了,足令大眾隨意用之。

[0889b29] 爾時,世尊入賢護宅,隨其床座安詳而坐,亦令一切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人天大眾隨其部類次第而坐。

[0889c02] 時彼賢護及寶德離車子、善商主優婆塞伽訶岌多長者子、那羅達多長者子,既見世尊與彼四部天人大眾皆安坐已,於是賢護躬以自手持最妙食奉上世尊;世尊受已,然後授與諸四部眾及與一切天人大眾種種上妙香美味食,咸令自恣,悉皆豐滿。如是,一切飯食斯畢,澡手、漱口,乃至洗滌鉢器、持舉皆竟,賢護於是別置小座,在世尊前頭面頂禮,然後退坐一心瞻仰。

[0889c10] 爾時,世尊即為賢護菩薩及寶德離車子、善商主優婆塞伽訶岌多長者子、那羅達多摩納等,乃至四部天人大眾等,如應說法令其解知、開導慰喻令其歡喜,然後與諸比丘、比丘尼、天人大眾歸還本所。

[0889c15] 時彼賢護菩薩後食畢已,將諸眷屬、善友、知識及百千眾左右圍繞,至世尊所恭敬禮拜,退坐一面,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當能證此現前三昧?」

[0889c19] 佛言:「賢護!菩薩若能成就五法則便得此現前三昧。何等為五?所謂:一者、具甚深忍,滅除至盡;二者、實無所盡、無有盡處;三者、本無有亂,滅除諸亂;四者、本無有垢,滅除諸垢;五者、本無有塵,斷離諸塵。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無生忍故而能得此現前三昧。

[0889c25] 「復次,賢護!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深厭諸有,不受諸行;二者、一切生處念菩提心;三者、所生常見諸佛、世尊;四者、終不躭著陰界諸入;五者、終不愛著受欲樂事。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成就三昧。

[0890a01] 「復次,賢護!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當思念無邊際心;二者、常能善入禪定思惟;三者、分別思惟一切諸法;四者、於諸眾生無有諍心;五者、常以四攝攝受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成就三昧。

[0890a06] 「復次,賢護!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於諸眾生所常行慈心;二者、於一切時念修聖行;三者、常行忍辱,見破戒者恒生敬心;四者、於自和上阿闍梨所不說己能;五者、於一切處不敢輕他。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則能證是現前三昧。

[0890a12] 「復次,賢護!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依聖教,如說修行;二者、清淨意業,滅身、口惡;三者、清淨戒行,斷除諸見;四者、常求多聞,深信諸善;五者、常念如來、應、等正覺。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則能獲得現前三昧。

[0890a17] 「復次,賢護!菩薩摩訶薩復有五法能得三昧:一者、常行大施,能為施主,不起慳貪,心無嫉妬,弘廣心施,純直無諂。於諸沙門及婆羅門、貧窮、孤獨、一切乞人無所愛惜、無有勝上可重之物而不施者——所謂一切微妙飲食、名衣上服、第一房舍、諸種敷具、燈燭、花香,凡所受用皆悉捨之。雖常行施而不求報,憐愍一切無疑惑心,既施之後終無變悔。二者、常為施主而行法施,所謂常為眾生說如斯法,所謂第一、最上、最勝、最妙、最精。修行如是大法施時,能出一切無礙辯才,文義次第相續不斷。如來所說甚深法中皆能安住、成就深忍。或時被他誹謗、罵辱、捶擊、鞭打,終無瞋恨、穢濁毒心,亦無驚懼、種種苦惱,而心無畏、常懷歡喜。三者、若聞他說此三昧時,至心聽受、書寫、讀誦、思惟其義、廣為他人分別演說,令是妙法久住世間,終無祕藏使法疾滅。四者,常無嫉妬、遠離諸惱,棄捨蓋纏、斷除塵垢,不自稱譽、亦不毀他。五者、於諸佛所常重信心、於諸師長常行敬畏、於知識處常生慚愧、於諸幼稚常懷慈憐、乃至受他小恩尚思厚報,何況人有重德而敢輒忘?常住實言,未曾妄語。賢護!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0890b11]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若於深法心欲樂,  厭離一切諸後有,
 智者不願一切生,  若能如是得三昧。
 不用一切諸外論。  乃至語言不聽受,
 永斷世間諸五欲,  若能如是證三昧。
 清淨持戒住梵行,  所生不念諸女人,
 深厭五欲真佛子,  若能如是證三昧。
 常行大施不求報,  亦無住著悔恨心,
 一捨已後不重緣,  唯當攝念思諸佛;
 憐愍眾生行施時,  決定除疑無變退,
 安住調柔而修施,  若能如是得三昧。
 若於財施為大主,  無有憍慢、嫉妬心,
 行一切施常踊躍,  若能如是得三昧。
 又於法施為上首,  善解微妙修多羅,
 能知甚深寂滅法,  若能如是得三昧。
 安住甚深諸法中,  善能堪忍無嫉妬,
 雖被撾罵無惱恨,  若能如是得三昧。
 或時聞說此經典,  書寫、讀誦、巧廣宣,
 唯為法住利世間,  若能如是得三昧。
 於諸法中不祕悋,  不求利養及名聞,
 但為紹隆諸佛種,  若能如是證三昧。
 遠離睡眠與衰惱,  除斷嫉妬及蓋纏,
 不自稱讚輕毀他,  能滅我相得三昧。
 正信諸佛及法、僧,  常行誠心無欺誑,
 不忘一切諸恩報,  彼證三昧無艱難;
 若能真說無妄言,  凡有所行亦不失,
 所作雖微獲報廣,  彼於證法無障礙。
 若人有能具斯法,  清淨持戒護有恩,
 彼得菩提尚不難,  何況甚深微妙定?」

大集經賢護分授記品第十一

[0890c13] 爾時,世尊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念往昔過於無量阿僧祇、復過無量阿僧祇劫,初於然燈佛、世尊所聞此三昧;聞已,即證如斯三昧,見諸如來常現在前;從是已來經於無量阿僧祇諸世尊所,皆受是經、修行供養。彼佛、世尊授我記曰:『摩納!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0890c20] 「賢護!汝輩亦當專精、一心思惟、修習如斯聖法——非是凡夫所見境界——甚深寂靜眾相滅處;如是學已,未來自然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艱難,如我不異。汝等當知,若有安住是三昧者,自然當得近大菩提。」

[0890c25]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昔遇彼然燈佛,  見已即得三摩提,
 從是常覩諸如來,  具足功德大名稱。
 汝但多集諸功德,  一心專念即得成,
 若人能行此法中,  當得無上菩提道。」

大集經賢護分甚深品第十二

[0891a03] 爾時,賢護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思惟如是三昧?」

[0891a04] 佛言:「賢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念欲思惟此三昧者,觀彼色時不應取著、於彼聲中不應取著、於彼香中不應取著、於彼味中不應取著、於彼觸中不應取著、於諸法中不應取著、於諸生中不應取著、於一切處不應取著,於是法中當起真實大慈行也。是中何等名為三昧?所謂於一切法中如法行故。

[0891a10] 「若諸菩薩觀念處時當應如是:觀察身行終不分別見身行處、觀察受行亦不分別見受行處、觀察心行亦不分別見心行處、觀察法行亦不分別見法行處,菩薩當應如是觀察思惟三昧。何以故?賢護!彼菩薩觀身行時,於身不起思惟分別;觀受行時,於受不起思惟分別;觀心行時,於心不起思惟分別;觀法行時,於法不起思惟分別故。所以者何?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諸法既不可得,云何當有分別思惟?賢護!是故,一切法無有分別;無分別者,無有思惟;無思惟者,當知彼中無法可見。賢護!無可見故便為無礙,一切法中無障礙故,即是菩薩現前三昧。菩薩成就是三昧故,即得覩見無量無數過阿僧祇諸佛、世尊,并所宣說皆悉聽聞,聞彼法已咸能受持彼諸如來、應、等正覺所有一切無礙解脫、解脫知見,亦即能得彼無礙智。

[0891a27] 「復次,賢護!菩薩觀察四念處時,無法可見、無聲可聞;無見聞故,則無有法可得分別、亦無有法可得思惟,而亦復非瞽、盲、聾類,但是諸法無可見故。是故,觀時不生住著而見諸道;思惟道故,即於諸法無有疑網;無疑網故,見佛、如來;見如來故,永離迷謬;無迷謬故,知一切法終無可見。何以故?菩薩若有如斯見者,則取彼見;取彼見故,則取法相;取法相故,則取事業;取事業故,則見眾生;見眾生故,則見壽命;見壽命故,則見富伽羅;見富伽羅故,則見諸陰;見諸陰故,則見諸入;見諸入故,則見諸界;見諸界故,則見諸相;見諸相故,則見諸物;見諸物故,則見彼因;見彼因故,則復見緣;以見緣故,則便求取;以求取故,則有有生。何以故?賢護!一切諸法終不可取。無可取故,菩薩於彼一切諸法不思、不念、不見、不聞。

[0891b14] 「賢護!終不如諸外道、若外道弟子,取著富伽羅及以我見也。賢護!菩薩終不作如是見。云何見?菩薩見者,如如來見,終不退轉;菩薩見如辟支佛見、如阿羅漢見,菩薩當應作如斯見。如斯見故,不憶、不念、不見、不聞;以不憶念及見聞故,滅諸妄想,即得思惟如斯三昧也。

[0891b21] 「復次,賢護!譬如虛空,本無形色,不可觀見,無有障礙、無所依止、無有住處,清淨無染亦無垢濁;諸菩薩輩見一切法亦復如是,所謂於彼有為、無為一切法中,無有處障礙,乃至亦無處所,以眼清淨無障礙故,一切諸法自然現前。彼諸菩薩如是念時即見諸佛,其所莊嚴狀如金輦、具足威儀如百千光、炎赫斯照如秋滿月、眾星圍繞如轉輪王、軍眾熾盛如天帝釋、四輔中尊如大梵王、處彼天座如師子王威伏眾獸、如鮮白鵠處空而飛、如須彌山王安住大海、如大雪山出諸良藥、如鐵圍山攝持猛風、如彼水界住持大地、如大風輪淨虛空界、如須彌頂壯麗天宮。如是,賢護!彼諸如來、應、等正覺以智德光照明一切三千大千諸佛世界,其事若此。

[0891c06] 「賢護!彼諸菩薩於正觀中復如斯念:『而諸如來有所宣說,我昔聽聞;聞已,讀誦、受持、修行。』如是念已從三昧起,如彼定中所聞諸法,思惟其義、為他宣說。

[0891c10] 「賢護當知,是三昧王為諸菩薩作斯利益,能與如是諸功德聚,所謂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也。賢護!是故,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隨欲求證無上菩提,當應聽聞如是三昧;聞已,書寫、讀誦、受持、修習思惟、廣為他說,令是妙法流布世間。」

[0891c15] 爾時,世尊為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諸佛清淨離塵垢,  功德深廣無所依,
 鍾皷鏗鏘眾妙音,  萬種咸備修供養。
 布散諸種超世香、  精異花鬘上寶蓋、
 然燈供養眾塔廟,  所為求此三摩提。
 佛法甚深難可見,  開示世諦令人知,
 彼如自性初不遷,  汝當隨順智無礙。
 猶日、月、天初出時,  帝釋佐天三十二,
 眾具莊嚴實周普,  求彼三昧亦復然。
 譬如梵天處梵眾,  威儀寂靜功德圓,
 勇猛精進不可稱,  彼求三昧亦如是。
 又如醫王處世間,  給施病者眾妙藥,
 隨順諸佛清淨心,  初未曾離本空性。
 譬如雪山、諸山王,  煒燁同於轉輪帝,
 亦如寶輦妙莊嚴,  彼見諸佛眾相滿;
 又猶鵠王絕明白,  處空自在無礙遊,
 如是諸佛金色身,  世尊真子如斯念。
 無垢三昧淨智燈,  能破大冥諸黑闇,
 彼除一切眾物想,  念諸佛智無礙光。
 諸垢消滅無瞋毒,  無明清淨妙智人,
 若能觀是無自他,  彼終無有諸色相。
 無疑惑中淨智生,  悉能斷斯諸有見,
 亦已滅亡陰界想,  聞法除惱得清涼。
 比丘當知諸佛子,  及以清淨比丘尼,
 彼優婆塞、優婆夷,  若能念此得三昧。」

賢護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轉動好念 轉動世界

↑回到頂端↑



全部議題
議題 貼文者 : 張貼日期
大集部 jwjwo 2023-12-12 06:28:14
大方等大集經 jwjwo 2023-12-12 07:08:0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hui 2023-12-20 15:20:01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 hui 2023-12-21 04:28:1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 hui 2023-12-21 04:38:20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 hui 2023-12-21 04:45:0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 hui 2023-12-21 05:02:31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六 hui 2023-12-21 05:10:43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七 hui 2023-12-21 05:14:40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八 hui 2023-12-21 05:18:4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九 hui 2023-12-21 05:20:1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 hui 2023-12-21 05:26:0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一 hui 2023-12-21 06:21:5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二 hui 2023-12-21 06:26:33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三 hui 2023-12-21 06:29:2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四 hui 2023-12-22 05:51:58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五 hui 2023-12-22 05:58:35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六 hui 2023-12-22 10:07:51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七 hui 2023-12-22 10:22:1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八 hui 2023-12-22 10:35:4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十九 hui 2023-12-22 14:44:0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 hui 2023-12-22 15:34:4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一 hui 2023-12-23 06:25:18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二 hui 2023-12-23 06:45:5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hui 2023-12-23 06:50:2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四 hui 2023-12-23 07:00:1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五 hui 2023-12-23 07:07:20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六 hui 2023-12-23 07:10:4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 hui 2023-12-23 10:38:23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八 hui 2023-12-23 10:43:38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九 hui 2023-12-23 10:48:5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 hui 2023-12-23 11:44:2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一 hui 2023-12-23 11:48:55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二 hui 2023-12-23 11:59:45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三 hui 2023-12-23 12:13:13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四 hui 2023-12-23 12:17:3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五 hui 2023-12-23 12:25:35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六 hui 2023-12-23 12:31:1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七 hui 2023-12-23 12:34:5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hui 2023-12-23 12:40:02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九 hui 2023-12-23 12:43:2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 hui 2023-12-23 12:46:1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一 hui 2023-12-23 12:53:3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二 hui 2023-12-25 10:42:2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三 hui 2023-12-25 10:49:4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四 hui 2023-12-25 10:53:18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四 hui 2023-12-25 10:57:21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五 hui 2023-12-25 11:00:5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六 hui 2023-12-25 11:07:5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七 hui 2023-12-25 13:09:59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八 hui 2023-12-25 13:15:13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九 hui 2023-12-25 13:23:2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 hui 2023-12-25 13:29:05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一 hui 2023-12-25 13:34:33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二 hui 2023-12-25 13:43:01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三 hui 2023-12-25 13:50:0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四 hui 2023-12-25 18:22:38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五 hui 2023-12-25 18:40:20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六 hui 2023-12-25 18:50:0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七 hui 2023-12-25 18:57:14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八 hui 2023-12-25 19:03:36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五十九 hui 2023-12-25 19:10:39
大哀經 jwjwo 2023-12-12 07:08:34
大哀經卷第一 hui 2023-12-27 10:49:30
大哀經卷第二 hui 2023-12-27 11:00:47
大哀經卷第三 hui 2023-12-27 11:03:14
大哀經卷第四 hui 2023-12-27 16:38:42
大哀經卷第五 hui 2023-12-27 16:50:34
大哀經卷第六 hui 2023-12-27 16:55:04
大哀經卷第七 hui 2023-12-27 17:02:05
大哀經卷第八 hui 2023-12-27 17:03:32
寶女所問經 jwjwo 2023-12-12 07:10:44
寶女所問經卷第一 hui 2023-12-27 17:29:05
寶女所問經卷第二 hui 2023-12-27 17:34:17
寶女所問經卷第三 hui 2023-12-28 12:50:58
寶女所問經卷第四 hui 2023-12-28 13:14:29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jwjwo 2023-12-12 07:11:42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一 hui 2023-12-28 13:22:51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二 hui 2023-12-28 13:25:48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三 hui 2023-12-28 15:43:09
Re: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hui 2023-12-28 15:53:53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四 hui 2023-12-30 12:33:01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五 hui 2023-12-30 12:42:41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六 hui 2023-12-30 12:44:17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七 hui 2023-12-30 12:47:19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八 hui 2023-12-30 14:53:25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九 hui 2023-12-30 15:03:47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 hui 2023-12-30 15:27:40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一 hui 2023-12-31 14:10:18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二 hui 2023-12-31 14:12:39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三 hui 2023-12-31 14:19:17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四 hui 2023-12-31 14:21:08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五 hui 2023-12-31 14:23:07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六 hui 2023-12-31 14:26:07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七 hui 2023-12-31 14:30:02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八 hui 2023-12-31 14:31:52
佛說無言童子經 jwjwo 2023-12-12 07:14:13
佛說無言童子經上 hui 2024-01-01 14:29:19
佛說無言童子經下 hui 2024-01-01 14:38:46
寶星陀羅尼經 jwjwo 2023-12-12 07:14:45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一 hui 2024-01-01 14:44:00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二 hui 2024-01-01 14:51:43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三 hui 2024-01-01 14:54:09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四 hui 2024-01-01 15:04:41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五 hui 2024-01-01 15:09:55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六 hui 2024-01-01 15:15:15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七 hui 2024-01-01 15:17:52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八 hui 2024-01-01 15:24:39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九 hui 2024-01-01 15:27:44
寶星陀羅尼經卷第十 hui 2024-01-01 15:31:57
阿差末菩薩經 jwjwo 2023-12-12 07:15:10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 hui 2024-01-02 15:40:19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二 hui 2024-01-02 15:53:03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三 hui 2024-01-02 15:55:59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四 hui 2024-01-02 15:59:12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五 hui 2024-01-02 16:00:57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六 hui 2024-01-02 16:04:46
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七 hui 2024-01-02 16:07:08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jwjwo 2023-12-12 07:16:26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 hui 2024-01-03 15:39:49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二 hui 2024-01-03 15:52:37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三 hui 2024-01-03 16:01:56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hui 2024-01-03 16:06:56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五 hui 2024-01-03 16:08:08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六 hui 2024-01-03 16:11:40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七 hui 2024-01-03 16:12:47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八 hui 2024-01-03 16:16:19
虛空藏菩薩經 jwjwo 2023-12-12 07:17:08
虛空藏菩薩經 hui 2024-01-04 15:34:25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失譯 jwjwo 2023-12-12 07:18:56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失譯 hui 2024-01-08 15:06:04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曇摩蜜多譯 jwjwo 2023-12-12 07:19:32
虛空藏菩薩神呪經-曇摩蜜多譯 hui 2024-01-04 15:51:31
虛空孕菩薩經 jwjwo 2023-12-12 07:20:07
虛空孕菩薩經卷上 hui 2024-01-08 15:13:34
虛空孕菩薩經卷下 hui 2024-01-08 15:18:16
觀虛空藏菩薩經 jwjwo 2023-12-12 07:20:33
觀虛空藏菩薩經 hui 2024-01-04 15:37:52
大方廣十輪經 jwjwo 2023-12-12 07:21:02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一 hui 2024-01-08 15:21:46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二 hui 2024-01-08 15:36:35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三 hui 2024-01-08 15:39:58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四 hui 2024-01-08 15:46:32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五 hui 2024-01-09 15:54:43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六 hui 2024-01-09 16:05:53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七 hui 2024-01-09 16:08:41
大方廣十輪經卷第八 hui 2024-01-09 16:28:23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jwjwo 2023-12-12 07:21:38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hui 2024-01-09 16:41:31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二 hui 2024-01-09 16:47:45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三 hui 2024-01-09 16:53:03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四 hui 2024-01-10 15:24:11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五 hui 2024-01-10 15:30:13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六 hui 2024-01-10 15:32:28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七 hui 2024-01-10 15:40:30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八 hui 2024-01-10 15:41:45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九 hui 2024-01-10 15:43:47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十 hui 2024-01-10 15:50:49
地藏菩薩本願經 jwjwo 2023-12-12 07:22:06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 hui 2024-01-05 14:05:23
地藏菩薩本願經下 hui 2024-01-05 14:13:26
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 jwjwo 2023-12-12 07:22:40
菩薩念佛三昧經 jwjwo 2023-12-12 07:23:09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一 hui 2024-01-05 14:26:46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二 hui 2024-01-05 14:35:12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三 hui 2024-01-05 15:06:06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四 hui 2024-01-05 15:12:34
菩薩念佛三昧經卷第五 hui 2024-01-05 15:21:12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 jwjwo 2023-12-12 07:23:32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三昧分卷第一 hui 2024-01-06 13:33:34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二 hui 2024-01-06 13:48:13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三 hui 2024-01-06 13:52:43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四 hui 2024-01-06 14:03:56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五 hui 2024-01-06 14:18:00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六 hui 2024-01-07 16:19:04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七 hui 2024-01-08 14:37:06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八 hui 2024-01-08 14:46:26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九 hui 2024-01-08 14:48:09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卷第十 hui 2024-01-08 14:53:39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jwjwo 2023-12-12 07:24:08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hui 2024-01-12 09:38:55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二 hui 2024-01-12 09:43:13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三 hui 2024-01-12 09:45:58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四 hui 2024-01-12 09:50:07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五 hui 2024-01-12 09:52:30
般舟三昧經 ( 1 卷) jwjwo 2023-12-12 07:24:44
般舟三昧經 hui 2024-01-14 16:49:52
般舟三昧經 ( 3 卷) jwjwo 2023-12-12 07:25:14
般舟三昧經 上 hui 2024-01-13 10:03:49
般舟三昧經 中 hui 2024-01-13 10:08:09
般舟三昧經 下 hui 2024-01-13 10:13:30
拔陂菩薩經 jwjwo 2023-12-12 07:25:43
拔陂菩薩經 hui 2024-01-14 15:34:19
自在王菩薩經 jwjwo 2023-12-12 07:26:04
自在王菩薩經上 hui 2024-01-14 15:42:31
自在王菩薩經下 hui 2024-01-14 15:44:26
奮迅王問經 jwjwo 2023-12-12 07:26:29
奮迅王問經上 hui 2024-01-14 15:50:06
奮迅王問經下 hui 2024-01-14 15:55:14
大集譬喻王經 jwjwo 2023-12-12 07:26:56
大集譬喻王經上 hui 2024-01-14 16:04:09
大集譬喻王經下 hui 2024-01-14 16:06:54
僧伽吒經 jwjwo 2023-12-12 07:27:22
僧伽吒經卷第一 hui 2024-01-14 16:10:14
僧伽吒經卷第二 hui 2024-01-14 16:17:40
僧伽吒經卷第三 hui 2024-01-14 16:18:56
僧伽吒經卷第四 hui 2024-01-14 16:24:31
大集會正法經 jwjwo 2023-12-12 07:27:44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一 hui 2024-01-14 16:29:03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二 hui 2024-01-14 16:30:10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三 hui 2024-01-14 16:35:51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四 hui 2024-01-14 16:36:53
大集會正法經卷第五 hui 2024-01-14 16:38:23

板主:  deepblue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mikomiko 269
紅兒 100
謝尚橗 81
hui 67
圓仔寶寶 58
CHC 54
jcj 43
大內高手 42
golden621 40
follow 34
yungshow 31
雙斗魂 29
無極 27
formula0106 26
元利 25
最新議題
我想知道我的命到底怎麼了,先謝謝各位老師
指教

by zoey1233
09:25
問6/9 - 6/14 生活狀態 (頤之賁)
by 圓仔寶寶
08:29
問6/16 - 6/21 生活狀態 (離之離)
by 圓仔寶寶
07:28
問6/30 - 7/5 生活狀態 (無妄之姤)
by 圓仔寶寶
05:36
與他的緣份?
by starsky
02:30
上天為何允許日本龍樹諒洩露2025年7月
大災難天機?

by golden621
17:26
日本龍樹諒夢見2025年7月,有大海嘯沖
擊日本是否真實會發生嗎?

by golden621
16:45
如何面對 between year 2025 and year 2028
by vedic23
2025-07-01 22:46:31
如何面對 between year 2025 and year 2028
by vedic23
2025-07-01 22:44:31
吐噶喇群島的群震是否由海底火山活動引起?
請給予指引。

by golden621
2025-07-01 22:17:31
誰在線上
3 線上使用者 (入雲龍, 2 隱形), 47 Guests and 58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2160 議題
2160633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3332 @ 2025-04-24 03:32:4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logo
欣洋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