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天象觀測資料
古代有關天象觀測的方法,約略可分為五種[1]:
(1) 在太陽剛落山以後或快出來以前觀察亮星的位置。
(2) 初昏之時觀察北斗斗杓的方向。
(3) 以月球為媒介,推定太陽的位置。
(4) 圭表測景。
(5) 直接表示太陽的位置。
在古代,觀察天象的方法和表示方式發展的先後,各國未必一樣。就我國來講,(1)、(2)兩種方法已見於《堯典》,但(1)、(2)觀測的正確時間點,卻無法統一。因此應該在西元前2300年以前就開始使用了。另外,《夏小正》也有記載,因而(1)、(2)兩種方法,可能實際使用到周初。但(1)法不精確,隨著時代的進展而漸覺其不完備;(2)法由於歲差現象,北斗離北極漸遠,到周初已感不便,這時可能用(3)法來替代,二十八宿可能就產生於這時期。當然(1)、(2)、(3)三法也可能有一段時期是同時並用的,而(4)、(5)兩法可能直到春秋中葉以後才使用。
關於古籍記載觀測天象資料甚多,僅摘錄如下:
(一)、《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訛,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咸熙。」[2]
(二)、《夏小正》:「正月初昏斗柄懸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懸在下則旦。」
(三)、《鶡冠子》:「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四)、《逸周書,周月解》:「惟一月既南至。……斗柄建子,始昏北指。」
(五)、《淮南子,天文訓》:「斗指子則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則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則大寒;加十五日指報德之維,則越陰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陽氣凍解。加十五日指寅則雨水;加十五日指甲則雷驚蟄。加十五日指卯中繩,故曰春分,則雷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加十五日指辰則谷雨;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維則春分盡,故曰有四十五日而立夏,大風濟。加十五日指巳則小滿;加十五日指丙則芒種。加十五日指午則陽氣極、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加十五日指丁則小暑,加十五日指未則大暑;加十五日指背陽之維則夏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涼風至。加十五日指申則處暑;加十五日指庚則白露降,加十五日指酉中繩,故曰秋分,雷戒蟄蟲北鄉;加十五日指辛則寒露。加十五日指戌則霜降;加十五日指蹄通之維則秋分盡,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畢死。加十五日指亥則小雪;加十五日指壬則大雪。加十五日指子,故曰陽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刑,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
(六)、《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觹中。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3]
(七)、《呂氏春秋,十二紀》:「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巂中。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
(八)、《淮南子,時則訓》:「孟春之月,招搖指寅,昏參中,旦尾中。 仲春之月,招搖指卯,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招搖指辰,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孟夏之月,招搖指巳,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招搖指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招搖指未,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招搖指申,昏鬥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招搖指酉。 昏牽牛中,旦觜巂中。季秋之月,招搖指戌,昏虛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招搖指亥,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招搖指子,昏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招搖指丑,昏婁中,旦氏中。」[4]
====================
[1] 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四冊,明文書局,1987:第3-4頁。
[2] 根據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第四冊,明文書局,1987:第5-10頁,《尚書,堯典》的記載不像是月令,有點像是記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天象。
[3] 《禮記,月令》的內容甚多,僅擷取與天象觀測有關內容。另該篇與《呂氏春秋,十二紀》的記載內容大致相同,唯有孟秋之月的昏星不同而已。
[4] 有人認為北斗有七星,也有人認為北斗有九星。七星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瑤光。九星則是原有七星加上開陽瑤光之旁有小星,左為輔,右為弼,合為九星。另有古籍認為九星的名字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洞明、隱元。另有古籍認為:北斗第八星曰招搖,第九星曰玄戈。
編輯者: 魯夫 (2020-07-27 00:44: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ワンピース おれはなる!===
海賊王に俺はな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