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開篇借黃帝之口問曰:“余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地以九九制會,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
將其譯為白話文:“黃帝問道:我聽說天是以六個甲子日合成為一年,地氣是以九九之法與天相會通的,而人也有三百六十五個節,與天地之數相合
六六為節: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迴圈六次而成一個周甲(六個甲子),周甲重複六次而一年終了,這是三百六十日的計算方法。
6 x6=36(六六為節)
言氣以天干主,36x10天干=360
這裡談的是以甲子曆,並不是農曆
因為甲子曆是依黃帝之內經記錄的五運六氣觀念
甲子曆不等於農曆
二十四節氣是依農曆
五運六氣是依甲子曆
農曆以立春為首
甲子曆以月建為首
農曆是以近十五日為節
甲子曆是以六六為節
農曆依朔氣觀念而成的二十四節氣
甲子曆依三十六為節以中氣而周轉五運
這根本不可以混做一談
紫微以十二宮定紫微星,所以不用月建節氣。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六氣為一季,四季為一歲。一月之內有六候二氣,分為朔氣(節氣)和中氣,朔氣在前而中氣在後。曆法初始以節氣和中氣在子初初刻為同一起點,所謂冬至日合朔也(什麼叫合朔:簡單說朔氣中氣皆在同一起點)。甲子曆法一歲必有十二月建
朔氣(節氣)不等於 中氣
故一歲為十二個朔望月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然由於回歸年是長度為365.2422日和朔望月多10.88天即將近11天。週期差異使得朔氣和中氣逐漸分離,週期差異的累積會造成朔氣和中氣不在同一個月中,比如正月如果立春節未到,則朔氣在前月十二月(丑月),而中氣雨水在寅月。甲子曆法朔氣有入前月者而中氣必須在本月。
歲 不等於 年
很多人習慣以八字理論來解釋紫微斗數,其實兩者曆法側重不同。八字重『年』為本,所以以節氣為建月,日為主。而斗數以以太『歲』為本,紫微建月,時為主。兩者的確是不同的體系不可混談也。
註:果老以十干所化出的星耀查度數確定氣的深淺。紫微以紫微星在十二宮位置定盤,以局數定深淺。八字中以節氣遁十二大運干支,以地支藏干司令日數定節氣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