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實乃多爾袞所為,並非年幼的順治皇帝之意。
對於一個有良知良能的人 即使事情是他的父親、叔父輩所作 仍然會承擔過錯
雖然事情發生之時,年紀還小
對於一個對佛法開始認識的皇帝,他親政之前,治下的軍隊造成那麼大傷亡,他也會認為是己之過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就算是傀儡,這種思想仍然濃厚
除了日本天皇那種扭曲的皇權思維才會對所屬軍民犯下罪行毫無一絲疚己的心理
其次是滿清的前兩個皇帝皇太極、順治感情都很深摯,康熙以後如乾隆對就感情似乎不是很注重
如果在感情上得不到完美的結局,會否誤認為是一種報應(這是見仁見智以及鑽牛角尖的問題,有些天性薄涼的人感覺不到)
當他做了那麼多應盡的皇帝責任,然而「感覺」還是得不到好報,故有遁入空門之念,這是我下的註腳
至於佛魔加身之說,並不是說多爾袞不信佛,佛就不會加身(人人有佛性不是一句屁話?)
佛魔加身的概念並不僅僅指狹義的 投胎 這種觀念,那僅是惡鬼加身這一層級的概念
而佛魔加身,就如同和尚念阿彌陀佛,佛力即會加持於身、佛光普照(這是主動式)
另一種是(佛魔、天機(蒼天、黃天等五色天)、上帝的榮光等其他名詞也好)造成一種特殊形勢,在這特殊形式籠罩之下,所有人都不自覺的往一種形勢發展,只有接近解脫(跳脫五行)的覺悟者才會查覺得到
自然界包括人,隨著智慧開發等級都有盲從習性,有人抬頭看天空,一部分人也會跟著看。
像是(書上說得)旅鼠集體投海(在基因層級上,他們要回家)
那種冥冥之中的「力量」就是根據這種盲從(不得解脫)的習性和「共業」來影響人們
所謂賊,歷代通俗文學家說得好,老而不死謂之賊,年歲過半(生長期是地之長養的階段,過半以後脫離於地母,得天之生氣),齒髮長極(三四十歲以後),竊天之機偷天以生,謂之賊
禿者,頂上沒有毛之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沒到達這階段,還在偷天之生機者,是謂賊禿,故而除了小和尚、年輕和尚,大部分年過三十老和尚都是賊禿。
釋迦摩尼 悟道在賊禿階段之前,所以頭頂有釋迦狀的東西
為什麼和尚頭頂要點戒疤,只是為了不要偷的太過甚,以免影響修為
台灣國大代表竊據其位,吃國本,被一票立委豬高正帶頭稱之為老賊
賊禿 是一個很好的名詞了 如果看不破名詞 就跟心裏有屎 蘇東坡 是一樣的
張獻忠說得好 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無一善以報天
七殺殺光不實際,內心承擔一個賊之名,承認人是在竊取大自然,已經是懺悔人類過錯的最好的方式
編輯者: Shiyee (2006-09-09 08: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