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橐。
子贛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靈之趨;智谋遠者,卜筮之繁。』,賜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循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
夫子曰:「君子言以矩方也。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也。察其要者,不詭其德。尚書多盡矣,《周易》未失也,且有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予樂〔其辭也。賜,汝何〕尤於此乎!」。
〔子贛曰〕:「如是,則君子已重過矣。賜聞諸夫子曰:『遜正而行義,則人不惑矣。』,夫子今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則是用倚於人也,而可乎?」。
子曰:「謬哉,賜!吾告汝:《易》之道,〔存乎其辭也。其用者〕此百姓之道〔之謂〕《易》也。夫《易》,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圖,愚人為而不妄,漸人為而去詐。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避咎,然後《易》始興也。予樂其知之〔自得,德〕之自〔生也〕。予何〔樂其〕事紂乎!」。
子贛曰:「夫子亦信其筮乎?」。
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
子曰:「《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有仁〔存〕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後乎!」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從道德,言行等角度,而不是光從祝卜來學習易經,孔子還要韋編三絕,對易經有心得,但還不敢說通達易經。現代有誰可以說於易則彬彬矣??哪位?只是這麼不懂得藏拙的人,那是沒有的.這裡也就是易學的土地公廟,讓大家在這裡泡茶嗑牙而已,至於論語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不管孔子說的是五十,還是在多個五年十年學易,可以無大過,在這裡發言的,哪個無大過?如果誰說懂得易經玩其辭,知其德,而言行一致,或等而下之明其用卜卦入神,那麼跟VALLEY就只是五十步和百步之差,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這裡有誰有資格當老師教易,還是易經讀爛好幾本,行住坐臥都在玩易?麻煩站出來,讓大家看看究竟是不自知,無知還是真知.
至於動不動就卜卦,麻煩參考一下孔子說的:「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後乎!」或者參考尚書:「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就是遇到疑惑,問自己的腦袋,問問周遭,最後才卜筮,動不動就卜,以為行天宮地下道擺攤的嘛?
編輯者: cheng1969 (2024-05-08 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