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片片飄向藍天 來時好像飛絮 去時如輕煙
古代有價值的資料一定都會代代流傳下來 那些沒有流傳的資料 很多都是被當時代淘汰了
出土的文物也並不是每個都有參考的價值 這裡面也都存在真偽的問題
有些是古人偽造偽編的 這在歷代常常出現 特別是朝廷廣徵古籍時 當然也有現代人作假高價販賣的
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在科舉考試時 寫了《刑賞忠厚之至論》
裡面寫到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考官梅堯臣對這篇文章大加讚賞 但不知東坡的故事出自何典故
蘇東坡回答的很巧妙 他說了一句想當然耳 白話的意思就是自己胡編出來的
蘇東坡會在科舉考試中編了一個虛假的故事 被拆穿了也沒有受到責罰 反而傳為美談
這是因為仿古跟偽作基本上已經是文人的通病 而且文學造詣要達到一定程度才有能力仿古
這跟國畫大師張大千作偽作古畫 再拿給他人鑒定真偽是一樣的道理
翻開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 裡面許多都是胡編堯舜禹的故事 目的就是用古人宣揚自己的學說理論
馬王堆帛書算是被公認有足夠價值的古文獻資料 且來源也是可靠
帛書易經因為是口述抄寫下來的版本 由於各地方言的關係 所以裡面錯字連篇
像豐卦的遇其配主 帛書版是寫成遇其肥主
我看網上還能把這個肥解釋成 饒裕 離之大腹也 真是不簡單 無論如何都能弄出一套東西來
這個肥主其實是配主的古音念出來 配主用閩南語念 它的音就很類似肥主
抄寫的人依照自己所聽到的內容 把他自己理解的字抄寫下來
這是帛書易經為何有這麼多的字與通行版易經不同的地方
像姤卦帛書版是寫成狗卦 艮卦帛書版寫成根卦 未濟卦的小狐汔濟 帛書版寫成小狐气濟 漸卦其羽可用為儀 帛書版寫成其羽可用為宜
這些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 只要稍加比對就能看出來
如果連這麼簡單的古文基礎知識都沒辦法辨識出來 還逐一註解說明成書
應該這麼說吧 易經已經被當成一個神話 而這些依附出來的註解都是笑話連篇
帛書版的卦序也完全不同於通行版的卦序 這就更容易理解
因為這是後人依照卦象排列的規則 認為應該是這樣排才對 所以直接修改了一版
原始周易的卦序當然不是這樣排的 因為馬王堆出土的文獻已經是在漢朝的時代
帛書版的道德經則是非常有參考性的 它應該是道德經較早的雛形版本
不過只要兩相比對 通行版的道德經其可讀性還是遠高於帛書版
我大概十幾歲就沉迷於老子的道德經 大學也有修道德經這門課
當時上課的老師有出了本老子方面的書 也送我們同學每人一本
不過我是完全不同意老師的觀點 有次老師讓每個同學上台自由發揮
我整整講了一堂課 說明我自己對於老子哲學的體認與心得
雖然我提的觀點與老師完全不同 不過老師當時很客氣 也表示了嘉許
傳世文獻未見的佚籍 其實換句話說 很多都是被淘汰或者已經被改進 舊的東西就沒有必要流傳下來
另外一個從香港商人購入的清華簡 其實問題就很多了
第一個是來源不明 也就是並非是由考古墓穴中直接挖出來 而是商人高價兜售 其墓葬出處目前還未知
第二個是它的內容 裡面的用辭與語法 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獨特用辭與語法
偽造的古文資料在這裡很容易漏出許多破綻 因為百密總有一疏 拼接的手法很容易被識破
第三個是它的思想概念 上古的資料都是經過長期的內化而衍生出來 所以其中心思想都很明確 邏輯理念也能連貫
偽造的古文資料 因為很多都是模仿節錄古文內容 但是無法全抄 其思想理念都是拼湊式呈現
第四個是它的出土原形材料與外觀特性 竹子是天然的有機材質 放在地底下兩千五百多年
這個不用靠碳14來測定 看看外觀跟材料腐朽特性就能略知一二
這就是為何目前所有皇陵都不開挖 因為開挖容易 但保存困難 一遇空氣很多立刻就風化
兵馬俑出土時 原本色彩繽紛的兵馬俑很快就氧化與風化 全成了土色
從這四個基本觀點 我個人覺得清華簡恐怕都沒辦法通過檢驗
清華簡發表的第一批整理出的簡書為周文王臨終時對其子發的遺言 原文沒有篇題 據篇文試題為《保訓》
這個資料我就不浪費篇幅了 網路上也能查到一些質疑 基本上這是假的 沒有任何價值
至於是今人偽造出來的 還是戰國時期的人偽編 其實也不難分析出來
我自己也有能力偽編古文 所以很容易看出這些偽編古文的思路與手法
有價值的東西 其實大多都流傳下來 尤其春秋戰國時期的東西 還是看現成的會比較有收穫
這是談到一些出土古文的閒話了 應該這麼說吧 這裡面的水很深
我想對於易經有興趣 但是一直無法了解它的內容 同時也不信古人那些荒誕不經的解釋
有空可以看看我這系列的文章 就能夠茅塞頓開 恍然大悟
寫這些也不容易 還是要找很多相關資料 反覆比對思考與確認印證
這兩年寫這易經系列文章 頭髮都白了許多
周易的價值並非在占卜預測未來 因為那只是一個機率的問題
周易的價值在於周族這麼一個偏遠弱小的部落 最後竟然打敗商朝大國取而代之
這些過程與方法都詳細記錄整理在周易內 對我們人生有很大啟示與學習
周易的哲學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無咎哲學
人們總是希望學習到成功之道 其實在自己力量薄弱時 不犯錯才是最重要的
那個kit 13就是常常犯錯 所以還是要多學習易經的無咎
商朝在用甲骨占卜時也發現了這個機率的問題 因為骨頭的材質都是一定的
一開始甲骨製作有鑿跟鑽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甲骨研究專家董作賓提到:「鑿之,所以使正面易於直裂也。鑽之,所以使正面易於橫裂也。」
因此鑽在鑿的左或右側都會決定著甲骨正面開裂的方向
我在先前文章中就有提到 對於一些有經驗的貞人 他們可以透過經驗預先知道裂紋的方向
也就是這些人是有機會控制主導商王的決定
到了商王武丁以後就不再採用鑽的方法 而只剩下鑿
商代越晚期使用龜甲更多於獸骨 這可能是長期的經驗累積 發現龜甲所產生的開裂紋路相對獸骨較不規則
占卜是一個或然率的問題 當或然率愈趨近高斯分佈(常態分佈) 它預測未來的準確性就有較高的可能
商王室雖然習慣以甲骨占卜 但是他們也都知道 這些結果不是一定準確的
所以甲骨占卜有驗辭的紀錄
「甲申卜,㱿,貞婦好娩,嘉?王占曰:『其惟丁娩,嘉;其惟庚娩,引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
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惟女。這個驗辭就是紀錄先前的占卜預測結果不準確
商人占卜還有個習慣 一事多卜 這就是甲骨序數的由來
同一件事情可能會詢問十幾次以上 這是借由機率的概念 找出最大的可能
另外也有對貞的概念 就是一件事情 以正反兩面來占卜詢問 看結果是否符合
三千年前的人都能明白 占卜不是一定準確的 現代的人學習這些 更要明白這個基本的道理
我還是建議所有研究命理或學習占卜的人 必須要明白一件事情 這些都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
往往有只百分之三十 四十 五十 一切還是要由事實去做理智的判斷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