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願度盡天下,以蒼生為己任者,必皆得作佛。 -- 他能親手創造一個佛國淨土,人皆安樂美滿。
學習黃中的志業,自然會像是黃中。
學習東海的思路,自然會像是東海。
學習軒凱的嚴謹,自然會像是軒凱。
師不必強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科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文明的進步靠歷史的積累...
~~~ ~~~ ~~~
心經最末一句,就是讓自性佛來教導我們真理。
問的可能是自性佛在發問,答者又或許是自性佛在作答。
” 千峰盤屈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 ”
” 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
是佛在問,是佛在答。童子不過一旁靜聽而已~
~~~ ~~~ ~~~
凡聖雜處~ 龍蛇混雜~
既是如此,又何必太在意眼前哪一位 ”是佛?” ”是菩薩?” ”是修行者?”
饒是不惑... 見人會噴火~ 浮空~ 他心通~ 試問有何大驚小怪?
佛在哪?
格庵遺錄 -- ”天雞龍不覺不識,只顧地雞龍尋乎?”
-- ”天雞龍乃先覺後,地雞龍可再尋處?”
等你先尋著了天雞龍之後,又何愁地雞龍出現你會不認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行三階段:
[1] 求 勝 -- 是人皆有好勝之心,往往認為比人強,不甘落於人後。
[2] 求不敗 -- 好勝之心略為平伏之後,公平成了訴求,卻也不願落於人後。
[3] 求 敗 -- 君之成人之美,因此樂於成就別人,若佛誓大願度盡一切,便是樂於成就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