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把前輩高人指點的啟業版" 中醫學 ", p.417," 臟腑用藥規律 ", 敲一敲與大家分享好了, 這本書大概市面上應該是買不到了. 啟業書局一直都還活著說, 有機會去公館台電大樓附近晃晃, 大概就會延著: 名山堂--啟業--問津堂, 這樣的路線晃過去. 公館附近怪書店蠻多的, 像找近代醫學生理學資料就去藝軒或巷子裡的合記. 社會人文的書, 表面上有誠品, 聯經, 可是小弟最喜歡的是地下書局唐山. 最近那附近蠻多書店都開始賣起大陸書, 大概人民幣不升值的話, 以台幣購買大陸書是俗又大碗, 業精於勤荒於嬉, 窮而後工, 很多以前沒有離開大陸的高手, 的確是留下了不少資料. 只是看很多電腦書也都被盜印, 然後轉一圈又回來台灣, 可是價格變一半, 有點好笑就是了, 更不用說 VCD, DVD 了. 前輩高人提到啟業版的" 中醫學基礎 ", 這是本好書, 當年小弟也是從這本書入手, 因為同學那時候念中醫系, 他們系上的老師就說: 只要把這一本玩熟, 就可以開業了. 不過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子吧, 同學考完中醫執照之後, 接著就是考西醫國考, 現在已經是大醫院眼科主任, 當年他一堆中醫的共筆跟準備國考的書, 還丟在小弟這邊. 大概他就是天天看病開刀, 一個早上看診有時候到 100 多個, 上回帶奶奶去請他檢查眼睛, 他特別只叫 1 個, 不然平常一次是叫 5 個人進去的. 啟業版的這本" 中醫學基礎 "後來有改版, 知音出版社有出版一套承啟版的中醫叢書, 或許就是改版之後的繁體版吧. 普遍來講, 去當西醫的中醫很少回頭再用中醫執業的, 由簡入奢易, 由奢返簡難. 近代醫學隨著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不停前進, 各種工具日新月異, 以前要花很大力氣才能了解的內景, 現在有各種工具輔助, 直接就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用的人客觀訓練而一致, 是大量普及的原因. 這跟衣服一樣, 機器量產的毛衣, 早就幹掉手工編織了. 所以嚴格來講, 中醫比西醫難學許多許多, 同學把書都給了小弟, 原因就是兩相比較之下, 覺得中醫學不起來, 太弱了. 要開業當然是要拿自己的強項長處優點去開業, 理所當然. 但是中醫學都沒有優點長處嗎 ? 事情通常是可以從正反兩面來看, 得看處於怎樣的環境. 平平是一隻老鼠, 過街人人喊打, 可是進了銀樓, 就變了招財鼠, 老鼠還是同一隻老鼠, 但是所處環境不同, 身價自然不同. 中醫學起於道家, 大道至簡, 所以高手用到最後是用意用氣, 頂多用針, 用方, 用藥, 用當時最少的能量去產生最大的效果. 這個地球上, 讓人生病的病毒細菌, 搞不好照理都比人們演化更久了, 生病是正邪相爭, 兩邊都是活的, 不停的演進改變, 兩邊經常對作. 無意中發現的盤尼西林當初也是特效藥, 可是才過沒多久, 還是有抗藥性的細菌病毒產生. 要撐住以近代醫學所維持的健保, 其實是不太容易的, 得靠那個國家強而有力的經濟作為後盾, 看醫院越蓋越大就知道了. 中醫藥的彈性比近代醫學所使用的藥物大的多, 所以要把中醫藥當作近代醫學來用, 其實亦無不可. 這就有點像是用 PC 裡面的 CPU 去看 DVD 一樣, CPU 當然是比不上 DVD player 裡面 SOC 的效率, 但是 CPU 能解許多的問題, DVD player 就只針對單一問題下去提供解答. 搞到最後, 正常的 DVD player 裡面, 其實都是比 PC 還複雜的多 CPU 系統. 現在還沒什麼人去買 DVD player 回來改裝成 PC, 只看到有人買 X-Box 回來改裝成 PC. 不過拿一台不到 nt$2000 的 DVD player 當 PC, 本來就是可行的, 而且是運算量超強, 像以前超級電腦的 multiprocessor PC 說. ------- . 肝 [ 補 ] 柔(養)肝血: 雞血藤*, 當歸*, 白芍*, 首烏, 枸杞子, 大棗, 木瓜, 牛膝. // j5 註: 當芍散蠻好用的, 婦科. 滋肝陰: 女貞子*, 山萸肉, 生熟地, 枸杞子, 杜仲, 阿膠, 沙蒺藜, 鱉甲, 白芍, 烏梅. 溫肝寒: 吳茱萸, 肉桂, 小茴香, 仙靈脾, 荔枝核, 肉蓯蓉, 川椒. // j5 註: 肝比較複雜, 歷代高手在這上面都有很多發揮. [ 瀉 ] 清肝: 桑葉, 菊花, 青箱子, 決明子, 竹葉, 連翹. 瀉肝火: 茵陳*, 龍膽草, 胡黃蓮, 黃連, 黃芩, 白芍, 青黛, 青蒿, 金錢草, 梔子, 丹皮, 夏枯草, 羚羊角. // j5 註: 利小便即瀉火, 強心即利尿. 茵陳五苓散, 虛證. 茵陳蒿湯, 實證. 平肝潛陽: 平肝: 一般用菊花, 白蒺藜, 川楝子, 天麻, 鉤藤. 潛陽: 用石決明, 珍珠母, 生龍骨, 生牡蠣, 靈磁石. 鎮肝: 用代赭石, 靈磁石. 熄肝風: 蟬蛻*, 鉤藤*, 僵蠶*, 天麻, 白蒺藜, 全蝎, 蜈蚣, 地龍, 羚羊角. 疏肝鬱( 理肝氣 ): 香附*, 鬱金*, 柴胡, 青皮, 枳實, 川楝子, 橘子葉, 木香, 元胡, 沉香, 薄荷, 白蒺藜, 旋覆花, 蘇梗, 橘絡. // j5 註: 加味逍遙散, 疏肝理脾解鬱. 伐肝瘀: 川芎, 桃仁, 紅花, 三稜, 莪朮, 乳香, 沒藥, 五靈脂, 澤蘭. // j5 註: 桂枝茯苓丸, 婦科活血化瘀. --------- . 膽 [ 補 ] 溫膽( 補膽 ): 陳皮*, 半夏*, 酸棗仁, 地黃, 山萸肉, 生薑, 乾薑, 當歸, 五味子. // j5 註: 溫膽湯, 怪病. 清膽( 利膽 ): 茵陳*, 鬱金*, 香附*, 金錢草*, 柴胡*, 青皮, 川芎, 苦參, 梔子, 竹茹. // j5 註: 延胡索, 止痛. 瀉膽: 青蒿*, 茵陳*, 黃芩, 川楝子, 梔子, 黃連, 龍膽草. -------- . 心 [ 補 ] 養心陰( 血 ), 安心神: 柏子仁*, 酸棗仁, 地黃, 龍眼肉, 丹參, 麥冬, 當歸, 白芍, 龜版, 浮小麥, 阿膠, 紫河車, 百合, 首烏藤, 合歡皮. 助心陽: 桂枝*, 附子*, 薤白, 乾薑, 肉桂. 益心氣: 人參*, 五味子*, 黃耆, 黨參, 茯神, 遠志, 炙甘草. // j5 註: 生脈飲, 強心, 降血糖. [ 瀉 ] 瀉心火: 犀角, 牛黃, 黃連, 木通, 黃芩, 梔子, 生地, 大黃, 丹皮, 天竺黃, 連翹, 竹葉, 蓮子心. // j5 註: 心開竅於舌, 要用入心經的方子跟藥物. 柴胡龍骨牡蠣湯, 生脈飲. 鎮心神: 硃砂*, 琥珀, 珍珠母. // j5 註: 磁硃丸, 飛蚊證, 白內障, 失眠安神. 開心竅: 菖蒲*, 遠志*, 鬱金*, 牛黃. // j5 註: 遠志, 菖蒲, 通竅, 變聰明. 鬱金, 香附, 精神官能症. -------- . 小腸 溫小腸: 同溫脾胃藥. 清小腸熱: 木通, 澤瀉, 梔子, 黃芩, 燈心, 瞿麥, 滑石, 赤小豆, 苦參, 赤茯苓, 小薊, 蒲黃, 車前子, 茅根, 豬苓. // j5 註: 這本書的小腸, 跟東垣以降的高手想法不同. 那些高手把小腸經當成是極高頻的小腸經, 所以還用到罌粟殼. 這本書的小腸, 是當成消化系統的小腸. ------ . 脾 [ 補 ] 補脾氣: 人參, 黃耆, 黨參, 白朮, 扁豆, 炙甘草, 升麻, 葛根, 薏仁, 蓮子. 溫脾陽: 乾薑, 蒼朮, 吳茱萸, 肉豆蔻, 半夏, 砂仁, 白蔻仁, 草豆蔻, 益智仁. 養脾陰: 山藥, 黃精, 芡實, 白芍, 蜂蜜, 大棗. [ 瀉 ] 清脾熱: 黃連, 連翹, 大黃, 黃芩, 石膏, 山梔, 芒硝, 西瓜, 綠豆. 燥脾濕: 薏仁, 蒼朮, 白朮, 半夏, 厚朴, 茯苓. 理脾氣: 陳皮, 砂仁, 蔻仁, 香櫞皮, 木香, 藿香, 佩蘭, 厚朴, 枳殼, 大腹皮. 消脾積: 山楂, 神麴, 枳實, 大黃, 麥芽. // j5 註: 沒事沒什麼好瀉的 !! 處方多以四君子湯, 五味異功散 六君子湯, 七味白朮散下去加減. -------- . 胃 [ 補 ] 溫胃陽: 同溫脾陽 益胃陰: 石斛, 麥冬, 花粉, 玉竹, 蘆根, 烏梅, 沙參, 生地. // j5 註: 這部分要參考王孟英醫案. [ 瀉 ] 清胃熱: 蘆根*, 大黃*, 生石膏, 知母, 黃連, 滑石, 大青葉. // j5 註: 甘露飲, 胃經溼熱. 散胃寒: 良薑, 生薑, 丁香, 草蔻, 畢澄茄, 肉桂心. // j5 註: 附子理中湯, 散寒. 消食積: 山楂*, 神麴*, 雞內金*, 麥芽, 萊菔子. // j5 註: 雞內金, 化石. 瀉胃實: 大黃, 芒硝, 枳實, 厚朴, 檳榔, 黑白丑. 降胃氣: 半夏, 沉香, 丁香, 柿蒂, 枇杷葉, 竹茹, 烏藥. // j5 註: 旋覆代赭石湯, 降逆. ------------ . 肺 [ 補 ] 滋肺陰: 沙參*, 麥冬*, 百合*, 花粉*, 天冬, 山藥, 阿膠, 川貝, 石斛, 黃精, 玉竹. 補肺氣: 人參*, 黨參*, 黃耆, 炙甘草. // j5 註: 生脈飲, 強心. 斂肺氣: 白芨*, 仙鶴草. // j5 註: 白芨, 補破洞. [ 瀉 ] 通鼻竅: 辛夷花, 蒼耳子. 溫肺寒: 生薑*, 麻黃*, 紫苑*, 蘇葉, 細辛, 乾薑, 款冬花. // j5 註: 小青龍湯, 傷寒表未解, 心下有水氣. 清肺熱: 桑葉*, 生石膏*, 蘆根*, 茅根*, 知母*, 梔子*, 桑皮, 骨皮, 黃芩, 瓜蔞皮, 枇杷葉. // j5 註: 梔子豉湯, 清熱. 蘆根, 腸胃道問題. 白茅根, 走小便道. 白虎湯, 降血糖. 宣肺氣: 杏仁*, 桔梗*, 蟬蛻*, 前胡, 射干, 牛蒡子, 桑葉, 百部. // j5 註: 麻杏石甘湯, 清肺熱. 甘桔湯, 咽痛. 蟬蛻, 鉤藤, 芍藥甘草湯, 抗痙攣. 葛根湯, 項背強几几, 鬆弛陽明經. 降肺氣: 旋覆花*, 前胡, 枇杷葉, 馬兜鈴, 白前, 萊菔子, 蘇子, 款冬花. // j5 註: 旋覆代赭石湯, 降逆. 清熱痰: 貝母*, 瓜蔞*, 黃芩*, 蘆根*, 天竺黃, 竹瀝水, 膽星, 射干, 白前. // j5 註: 麥門冬湯, 大氣上逆,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氣. 溫寒痰: 白芥子*, 半夏*, 陳皮*, 細辛. // j5 註: 二陳湯, 怪病. 化痰核: 夏枯草*, 貝母, 瓦楞子. // j5 註: 頸部淋巴, 夏枯草. 瀉肺水: 葶藶子*, 桑白皮, 黑白丑, 冬瓜皮. // j5 註: 葶藶大棗瀉肺湯, 肺積水. -------- . 大腸 [ 補 ] 溫大腸: 同溫脾胃藥. 澀大腸: 訶子*, 烏梅*, 芡實*, 秦皮, 肉豆蔻, 赤石脂, 蓮肉, 龍骨, 牡蠣, 伏龍肝, 米殼. // j5 註: 下利不止, 但當利其小便. [ 瀉 ] 清腸熱: 黃連*, 黃柏*, 黃芩*, 槐花*, 大黃*, 白頭翁, 敗醬草, 馬齒莧,地榆, 側柏葉, 連翹, 芒硝, 黑白丑. // j5 註: 細菌性痢疾黏黏稠稠很臭, 通因通用. 黃連是止痢, 不是通下藥, 千萬不能搞錯. 槐花散, 痔瘡. 滌腸實: 厚朴*, 大腹皮*, 枳殼*, 大黃*, 芒硝, 黑白丑, 檳榔. // j5 註: 除非出現譫語, 沒事不用承氣湯. 嗯不出來, 柴胡桂枝湯加減, 就很好用了. 潤腸燥: 元參*, 麥冬*, 火麻仁, 鬱李仁, 桃仁, 杏仁, 瓜蔞仁, 肉蓯蓉, 當歸, 生地. 殺腸蟲: 使君子*, 雷丸*, 檳榔*, 苦楝皮, 南瓜子, 鶴虱, 榧子. -------- . 腎 [ 補 ] 滋腎陰: 熟地*, 龜版*, 阿膠*, 女貞子*, 旱蓮草*, 枸杞子*, 元參, 天冬, 黃精, 紫河車, 山萸肉, 懷牛膝, 製首烏, 桑寄生. // j5 註: 六味地黃丸, 先天. 溫腎陽: 鹿茸*, 附子*, 肉桂, 仙茅, 仙靈脾, 補骨脂, 巴戟天, 肉蓯蓉, 狗脊, 續斷, 沉香. // j5 註: 沒事不要補這個. 附子很好用. 固腎精: 龍骨*, 牡蠣*, 菟絲子*, 芡實, 蓮鬚, 五味子, 益智仁, 金櫻子, 桑螵蛸. //j5 註: 桂枝龍骨牡蠣湯, 失精夢與鬼交. 填腎精: 鹿茸*, 阿膠*, 龜板膠*, 鹿角膠, 紫河車. 壯筋骨: 續斷*, 杜仲, 狗脊, 懷牛膝. // j5 註: 龜鹿二仙膠, 走督脈. [ 瀉 ] 瀉相火: 知母*, 黃柏*, 丹皮*, 元參*, 澤瀉, 骨皮. // j5 註: 封髓丹, 男生睡不夠, 太勞心, 相火過旺, 舉不起來. ------- . 膀胱 [ 補 ] 固膀胱: 益智仁*, 白果*, 龍骨, 鹿角霜. // j5 註: 桑螵蛸散, 下去加減. 溫膀胱: 茴香*, 肉桂*, 烏藥*, 山茱萸, 沉香, 畢澄茄, // j5 註: 荔枝核, 疝氣. [ 瀉 ] 利水: 茯苓*, 豬苓*, 澤瀉*, 滑石*, 車前子*, 防己, 地膚子, 木通, 通草, 冬瓜皮. // j5 註: 五苓散, 氣分. 豬苓湯, 血分. 六一散, 暑濕. 通淋: 土茯苓*, 金錢草*, 萹蓄, 瞿麥, 海金沙, 木通, 滑石, 甘草梢, 芒硝. // j5 註: 冬葵子, 滑竅. 利溼熱: 茵陳*, 梔子*, 知母*, 黃柏*, 龍膽草, 地膚子, 金錢草. // j5 註: 茵陳五苓散, 虛證. 茵陳蒿湯, 實證. 當歸拈痛湯, 溼熱下注. --------- 藥物本身還有其特有的效果, 作用情況也大不相同, 所以如果要使用某味藥物替換某味藥物時, 得多想想. * 為常用藥, 多半是用以這味藥為主的方子來解. 藥物的書市面上蠻多的, 用西醫生理機轉描述的也不少, 像小本的, 林鉅超前輩出版的" 中藥匯通 "就蠻實用的. 志遠也有不少對岸發行的藥物寶典, 像" 中藥臨床應用 ", 像" 現代中藥臨床手冊 ", 這個像是字典, 大概手邊都會有個幾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