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之義,出於河圖
那為什麼古代人單單天干編出十個,地支卻多弄出二個為十二個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花費許多筆墨,筆者在這裡只能簡單的說說。古代人【天干十個,地支十二個不是信手拈來】,胡編瞎造扯的,它是有其深厚淵長的道理在其中的。什麼道理,陰陽五行之理也。這就需要大家來解讀這七個字的全部含義了。
在易數中,陰陽是分三種的,一種是【奇偶陰陽】,一種是【天地陰陽】還有一種是 【三性陰陽】。其中天地陰陽是五行的理論基礎。天地陰陽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二和三】陰二而陽三。這下好了,陰陽有數目可言了。那麼大家給這兩個數做一個加法,就是 【五】再來做一個乘法就為【六】,這就是天綱地紀易數數目,天五而地六。五與六又恰好為十個易數中間的兩個易數,為生數之終,乘數之始的兩個紐帶。(這裡還有許多五和六的知識和道理來不及說,沒有說給大家聽,比如【一陽兩陰而成三】【三天兩地而為五】五行來自三家 【六氣源與陰陽】【五行六氣與干支】等等)五和六定下來了,那麼十與十二就理順成章了。故天干為十,地支為十二個就是鐵定下來了。
要曉得天干不但要比地支少,就是名堂也沒有地支多,為什麼?由於天干為主幹,樹的主幹只有一根,而地支如同樹枝,它是主幹分出來的東西,肯定要比主幹多的多。古代人就是這樣認為的。天清地濁,天純地混就形成了。位首和時間都決定了天的純清和地的混濁。純清者揚而升為天,混濁者降為地。物質也是先有氣態才最後到固態的。天干只有一種合,地支卻有三種合(三合,三會,六合);天干只有一氣,地支卻藏三氣(主氣和間氣)等等這些充分的說明老祖宗捉住了宇宙的要害,在天清地濁上做文章。
天干為什麼【甲】首而【癸】終呢?除了字型上的含義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巧以外,它主要是根據【執行五行】來決定的。【五行】也有三兄弟或稱三代人,古代人的天干五行是用了第二代人,或老二來決定的。這就是順次相生隔次相剋的【四時五行】既木,火,土,金,水。地支為什麼【子】起而【亥】止呢?我們講的 【孩】子這個字就是地支首尾相接的原因和意思。
要曉得地支有三種排列順序,即天,地,人的子,丑,寅三種排列順序,故干支甲子也有三種排列方法。一種起於甲子,終於癸亥;一種起於已丑,終於戊子;一種起於甲寅,終於癸丑。一般的,六十花甲子採用了第一種的排列順序和方法。另外,地支有二十八個藏幹,你曉得為什麼不搞三十個或其他十八個,二十個,單單搞二十八個,是啥意思?它告訴我們是由於易數從一到七的總和數是二十八。換句話說,陽三陰二在易數【七】中相會,【七】是陰陽的全聚之點,也是起先的聚點,所以從一到七,把這七個 數位加起來就是二十八,相當于四方七宿的二十八星宿。隱藏在遙遠的宇宙深處卻對人類的影響十分巨大。
地支的藏幹一般各為三個,而且最希奇的現像是【午】和【亥】。兩支藏幹的情況,本應一個藏幹的 【午】多了一個,變成兩個,本為三個藏幹的 【亥】卻少了一個,只有兩個。曉得為什麼嗎?這是由於中心之土 【戊】與 【己】的問題。假如 【亥】中多加個戊土,共有六個,【午】中少一個己土只有兩個,不符合 【土】的【三五之義】和【四備之性】。於是只好增加一個 【己土】到 【午】,在 【亥】中減去一個 【戊土】,成為五個戊土,三個己土,共為八個,符合【三五之義】和 【四備之性】。另外,藏幹中還有許多思想和名堂,比如 【七】的思想,【四生組】三個藏幹,四旺組一個藏幹,四墓組三個藏幹,共為【七】的緣故等等,留於讀者們自悟。另外地支的刑沖合害,衰盛強弱也不曉得有多少變化和道理。這裡不談。在古代人設定的干支裡面干支兩者有陰陽,五行,生剋的思想和道理。如干支的配合需要凈陰 凈陽,干支的 【五行】要由納音來決定,干支天地之間的【生剋】有寶,義,專,制,伐等五種區別。對於一個 【八字】就是啥也不看,先看他們的納音五行,就知其人行品,觀其 【寶】 【義】之狀,更曉此人性情。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欲以一窮之,舍禮何以哉?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載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四氣而後月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缺】。五行之動,共相竭也。五行、四氣、十二月,還相為本;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故人者,天地之心而五行之端。
編輯者: 許志輝 (2018-04-02 07: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