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__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語出張載《正蒙》大易篇第十四。張載字子厚,
陝西鳳翔人,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1020年),卒于宋神宗熙寧十年
(西元1078年)。因為他家住在橫渠鎮,並曾在橫渠鎮講學,所以後來學者
稱他為橫渠先生。
原文: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故撰德于卦,雖爻有小大,及系辭其爻,
必諭之以君子之義。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與!陰陽天道,象之成也;
剛柔地道,法之效也;仁義人道,性之立也。三才兩之,莫不有乾坤之道。
首先,有必要簡述一下歷史上『君子』、『大人』和『小人』概念的演變。
《周易》原為卜筮之書,歷史上早有定論。今人李學勤先生從帛書《易傳》
肯定了孔子所作的《易傳》之主體結構形成應和《論語》處于差不多的
年代。《周易》占斷的範圍涉及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表現出
一些樸素的思想。易辭中反復區分和告誡人們注意『君子』的『小人』不同,
此例甚多:師上六、泰、否、大有九三、剝、遁、大壯九三、革上六
以及含義雋永的姤卦等。特別是那些『小人勿用』的爻辭,更當引起
占筮者的注意。恰如《系辭》云: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矣。
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但綜觀全經,對『君子』、
『大人』和『小人』的概念在總體上是無傾向性的。
而《論語》中體現的思想卻有明顯的抬舉君子、貶抑小人的傾向:
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子路》)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孔子並未否認易為卜筮之書,也曾用《周易》占過,但更重視《周易》
中的德行修養。帛書《易傳》記載了孔子對占筮所持的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窮盧,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