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想請問
那寫畢法賦的凌福之也是依照卲公斷案而寫成的賦訣
清嘉慶六壬名人程樹勳在(壬學瑣記)稱許它(諸法咸備,至平至當。)
令師又造畢法賦寫了一本畢法賦精註詳解
依你說法
既然斷案的源頭是錯誤的 大前提有了問題
那畢法賦是依這大前提去提取精華的訣
是不是也應該束之高閣呢
--------------------------------
首先我要對你說聲抱歉,前幾篇貼文,我的用詞可能對你很不禮貌!!
我是一時衝動而口不擇言了,在此向你誠心的道歉……SORRY
不過我還是要公開再一次的說,我不是秦瑞生先生的弟子,你真的不用懷疑……
謝謝你針對六壬提出的指教和問難…也謝謝你對我的看重!!
邵氏之書不是全是假,裡面有他自我的發揮部份,只是我不予完全認同,因為我發覺有很多很多矛盾之處,是以我對這本書的印象不是很好,可能是和我作學問的態度有關……
此書是三真七假,不然凌福之前賢為什麼要有選擇性的而不完全照本宣科,理由不是呼之欲出了嗎??那就是…凌福之前賢也不完全認同他的說法。
其實六壬斷案裡有很多口訣,唐朝大六壬心鏡裡都有談到,並非是屬於邵氏一家之言。
不過畢法賦既然是經過凌福之前賢針對六壬斷案的篩選,就代表是經過去蕪存菁,去掉斷案中的七假,而存斷案中的三真,在這種情形下,就有其價值,值得吾人花時間去學習和觀摹。
所以我並沒有反對學習畢法賦,我還鼓勵六壬同好要熟讀。畢竟是淩福之前賢花時間、花心血的去蕉存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