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只想拉幫結派
去打倒俄羅斯跟中共
最後失敗
且自己受傷不小
川普卻是以美國為主
可以進行很多交易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50126002139-262102旺報社評》川普政府對台政策微妙調整
17:47 2025/01/26 言論 主筆室
川普新政府就職後3天,國務卿盧比歐與大陸外長王毅通電話。盧比歐在參議員任內,是知名的「抗中保台」鷹派,因而兩度被北京列為制裁對象,外界十分好奇他會如何處理美中關係與台海議題。答案很明確:正所謂「在其位、謀其政」,盧比歐未超出歷任華府對台政策框架。
台灣問題 盧比歐克制
北京的新聞通稿中,王毅用最多篇幅討論台灣,並提醒盧比歐不能「背信棄義」,但有趣的是,王毅提一中政策而非一中原則,沒有要求美方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也沒有像最後一次拜習會上點名賴清德是台獨。反過來,北京引述盧比歐稱「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台灣問題以兩岸能接受的方式得到解決」,前半句並不令人感到意外,關鍵是後半句。
所謂「希望台灣問題和平解決」,這句話在拜登政府時期多次出現在美方主導的多邊國際會議中,但北京冷眼以待。北京眼中「台灣問題屬中國內政」,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容不得外人插手置喙。正是有這樣的立場,以至於當初馬斯克拋出「台灣和平特區」設想後,大陸外交部第一時間也是批判性制式回應,直到後來才調整過來表達樂見。
為何同樣一句話,拜登政府講出來北京高度不滿,換到川普回鍋、盧比歐口中講出,北京會特意摘錄到本方新聞稿呢?關鍵在於,這句話講的場合是美中雙邊,而非國際多邊。正當所有人都在聚焦川普就職演說和閃電式行政命令時,盧比歐已經在華府悄然主持了首場美日印澳QUAD外長會,令人驚訝的是,這次會議的聯合聲明隻字未提台灣。
仔細研讀這份聯合聲明可以發現有這樣一句話:我們強烈反對任何試圖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行動。當然,這句話的指向性、針對性不言而喻,但對比拜登政府任內,幾乎每次QUAD、G7或北約會談中,均明確點名中國大陸脅迫台灣或意圖改變台海現狀的文字,而川普上台後盧比歐的首場印太多邊外交秀,在台海議題上,顯得克制得不能再克制。
換言之,盧比歐在王毅的通話中,向中方表達「針對台灣和在南中國海採取的脅迫行動的嚴重關切」,事實上就是此前QUAD外長會上討論的內容,但美方顯然做了分層處理:台灣問題只在美中雙邊場合談,不在印太多邊場合公開談。這一定程度上說明,習近平在川普就職前提醒他「務必慎重處理台灣問題」,川普顯然聽進去、而且下命令了。
QUAD聲明 未提台灣
盧比歐的表現,或許在台灣一些人看來大跌眼鏡,但這其實也揭示了,美中關係既有「結構性衝突」的一面,也有「結構性穩定」的一面。盧比歐在參議員任內的表現,固然是代表了「結構性衝突」的一面,但盧比歐在擔任國務卿、進入行政體系後,無論是現實需要,還是行政倫理的約束,他都要致力於維護美中「結構性穩定」,而這恰恰是川普與習近平通話取得的最大共識,他必須照辦。
更何況,所謂「結構性穩定」不只是美中關係,更包括整個區域及國際社會。搶在川普上台前,中國大陸迅速與印度、日本、澳洲改善外交關係,恢復高層對話,並一改過去以政治理由實行經貿懲罰的作為,力促經貿、人文、民間交流合作。因此,即便盧比歐個人希望印太四國加強「挺台抗中」,但無論是「老闆」川普的意志,還是日印澳等盟友基於近期與北京關係回暖的考量,都決定了此次QUAD外長會議,成為近年來對台海著墨最淡的一次。
當然,川普2.0新政府初期對台灣保持謹慎,不排除是一種談判技巧,以換取北京在貿易、投資、科技等議題上的實質讓步。例如,新政府就職後,美方很快提醒北京2020年1月簽署的貿易協議中,對美採購完成度只有6到7成。可見,一旦今後川普認定北京「耍」了他,台海急劇升溫還是存在較高可能性,屆時盧比歐表現又會如何尚是未知數。不過,反過來,假如北京認清輕重利弊,願意與川普交易,那麼盧比歐這次口中的「希望兩岸和平解決問題」,恐怕對賴清德政府來說,就是另一股巨大的壓力了。
從川普到盧比歐,上任初期對台灣的謹慎克制,相信出乎賴政府國安團隊意料,這再再說明,研判和處理國際或兩岸敏感議題絕非「想當然」,也不能只看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民進黨自詡「選邊站、選對邊」的思路,是時候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