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事物都有利有弊,有好有壞。然而,這全憑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而言。這正是事物的潛能。
在工作場所中,你最痛恨的那個人(一個老是喜歡找你麻煩的人,或者曾經讓你被老闆痛罵一頓的那個人),他似乎擁有一種「令人厭惡」的天性,每次你見到他就會覺得厭惡,就好像是他們故意如此。你認為他本性是惡的。
但請你仔細思考這個問題。當他們(另一個同事,或者最愛他的子女們)看著令你痛恨的人,甚至在同一個房間,和你一起看著那個人做著或說著相同的事情,他們會認為那些行為,話語是令人愉悅的。他們認為他本性是善的。
很明顯的,這證明了這個人並沒有本性是「善」或「惡」的。事實上,他們就如同空白的螢幕般,不同的人從螢幕中會看見不同的事物。這就是人無「善」、「惡」之分的道理。
這層觀念,佛家的「金剛經」說的很透徹了。
也因為一件事物的好壞與否,全憑我們如何看待它。我們都不喜歡那種會讓人痛恨的事物、觀感出現,因此要怎麼避免之?那麼論命的過程應當是用「對待」(好像紫雲的太歲入掛就是用對待的觀念吧?)來處理。
因為論命本身已經帶有工具目的了(不外乎趨吉避凶)。所以從「空」的角度來處事的解法跟從「命理」的角度是截然不同的了。
也因此,善惡本身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讓論命的人能協助被論命的人更知道如何趨吉避凶(或趨吉減兇, what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