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 IC設計月刊, 2003/12, pp. 76-82
高科技盲流
吳誠文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清華大學積體電路設計技術研發中心主任
10/20/2003
二零零三年深秋的新竹市並未有落葉蕭瑟的景象;火紅的鳳凰花頂著夏日餘威仍然盛開著。晚上九點在新竹科學園區的一家IC設計公司,燈火通明中,一群工程師仍然勤奮地在工作;一個無線網路的計畫使他們個個心裏充滿著期待。他們的主管才剛準備要整理桌上文件結束一天的忙碌;他若不是為了要在兒女上床前趕著見他們一面是不會這麼早離開的,至於年輕的工程師們則尚未有此煩惱。
把鏡頭往後一拉,我們毫不驚訝地看到整個新竹科學園區,甚至延伸到緊臨的竹北與湖口,這個台灣的高科技心臟並未打烊。半導體廠是輪班不停地運轉著的,而 IC設計公司也經常夜不閉戶。這個地區的工程師與主管們每週實際工作時數大多超過六十小時,許多甚至超過八十小時。他們很少休假,一個人可以當兩個人用。
全球公認的高科技重心無疑仍是美國矽谷。它經歷了近五十年的成長與繁華,創造了無數個奇蹟與富豪。五十年的歲月刻劃出了數不盡的傳奇,而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竟也開始聽到它喃喃抱怨它的中年危機。二零零三年深秋的聖荷西市晚上九點,一零一號公路暢行無阻,看不到三年前同時間的擁擠的下班車潮。在一間老字號的中國餐館裏,用過晚餐的一群黃面孔而年近五十且已離鄉背井超過二十年的工程師們正勤奮地討論著他們已規劃兩年即將付諸行動的夢想回國創業。他們有些人已自認無法再等;雖然經濟仍不是問題,然而中年失業的失落與徬徨並非外人可以想像。
這樣的討論餐會夾雜著心酸、期待與希望。面臨遷徙所造成的家庭結構改變的心酸,返回故鄉對年邁雙親再盡一點孝心的期待,與創造事業第二春的希望。深秋的矽谷在舊金山灣海風輕霧的浸潤下令人感受到相當的寒意。這一群有三十年感情的大學同班同學決定不要對矽谷的未來太早下定論,畢竟這也可能只是一個比較長的寒冷季節,陽光總會用另一個面貌再度光臨。然而「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矽谷的未來雖然可能長遠得很,他們幾個中年工程師卻已是歲月不饒人。心意已決!
地點回到東方,巨龍睜大好奇的雙眼,看著身旁已力爭上游數十年,仍在奮力與命運搏鬥的小龍。什麼它都要看,什麼它都要學,無人可擋,無法可擋,無由可擋。「小小的台灣做得到的我們豈有不能做得更好的道理?」二零零三年深秋的上海市,夜晚九點從黃埔江瀰漫擴散的寒意擋不住勤奮的工程人員持續改造上海的跨世紀大工程與台商異鄉拼鬥跨海擴展版圖的行動與意圖;寒意徹夜被樓滅樓起的工程吵雜聲與一江之隔的台式酒店裏的歌舞喧囂聲所淹沒。第一波傳統產業似已站穩腳步;第二波高科技產業接踵而至。
戰場逐漸在轉移。酒店裏分別從美國矽谷與新竹科學園區來此聚首的老朋友們除了飲酒作樂外也細心交換在此生存的心得,個個眉宇間顯現著的既有戰戰兢兢的期待,亦有破釜沈舟的無奈。縱橫四海的豪情壯志及誰與爭鋒的從容自信其實在這裏並不多見。詭譎的氣氛,奇特的上海,劇變中的世界。除了酒店的老闆外,誰能看得清這一切?
時間倒回到二零零三年春天的某一個早晨,新竹某大學電機系的一位教授正在課堂上對一群學生講著他對學生未來的看法。這位教授在台灣唸大學,在美國唸研究所,拿到博士學位後回國任教。他從事IC設計與測試的研究已近二十年。在新竹這個美麗大學校園內台灣相思樹已染成滿山金黃而學生面臨就業或深造選擇的季節,這位教授這樣告訴學生:「你們大多數現在無法體會,學術研究對一個大學競爭力的意義與重要性。不從事研究的教師,永遠只能傳授別人的知識,而有些知識他自己永遠也不會真正明白的。要明白一門學問,深入瞭解其知識,甚至開創新的知識,唯有從事研究,別無他途。」
學生們面無表情,教授繼續說:「我們國家的競爭力未來必須仰賴高級研發人力,不只是依賴普通的工程師與低成本的生產製造環境。大學的教育品質及研究水準的提昇尤其關係重大。而突破性的研究不光只靠教授,還需要大量優秀的研究生參與。適才適所,才能發揮影響力。我今天要提醒你們把握時光好好學習,並鼓勵你們在未來進入研究所磨鍊自己研究的能力,以便將來發揮自己最大的影響力。」大多數學生無法體會,而有部分學生眼望窗外藍天,作好迎接老生常談的準備。
新竹科學園區那家IC設計公司的主管在離去前,一面誠心叮嚀他的工程師屬下們要早點回去休息,不要累壞身體,一面又憂心地詢問產品開發的進度。矽谷的許多高科技公司主管已逐漸瞭解新竹科學園區的競爭力有極大的因素來自高素質、高戰鬥力而相對便宜的工程師人力。由於過去二十幾年來台灣各大學的長足進步及整體人才培育環境的大幅改善,台灣已建立起訓練高科技工程師的能力。這些工程師的同質性非常高,容易指揮;略施小惠,則工作無怨無悔。
這些工程師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就像二三十年及更早以前他們的前輩們絡繹於途到美國留學並到矽谷工作,帶給矽谷許多工作無怨無悔的高素質而廉價的工程師人力,間接促進矽谷的繁榮,而部分人力回流也對過去二十幾年來台灣高科技產業之發展造成加速的作用。那家IC設計公司的工程師大多擁有台灣各大學的碩士學位。他們當中不管家在台東、屏東、雲林、或澎湖,許多是從小離鄉求學,力爭上游的父母親的驕傲。他們不管在高雄、新竹、台南、或台北唸大學,最後都落腳於新竹,進入讓鄉親們羨慕的高科技行業。十年過往,金錢與股票將像水泥一樣把這些人牢牢地凝固於新竹。他們能不能免於再次被連根拔起,被迫離開這第二故鄉?
那位新竹的教授在成群紅尾伯勞北返路過的校園中繼續對學生說:「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大半取決於社會中堅分子的競爭力,所以你們不能自外於這個責任。未來的時代,你們的競爭對象在全球各地。夢想有點小聰明就可以白手起家,累積大財富是非常危險與不智的事,前幾年網際網路公司的慘狀可為殷鑑。」教授重複前言,開始長篇大論:「一個人再聰明,沒有嚴格的教育是難以激發他的智慧的,而持續的鑽研深造是將智慧發揚,產生影響力的唯一途徑。對你們而言,進入好的研究所是鑽研深造的最直接與有效的選擇。現在的研究所教育已不再只是為了培養學者;我們更期望它能培養具未來數十年競爭力的人,不論是學者還是工程師或企業家。大家如果去看看那些世界級的公司,無不致力於持續研發先進技術。」
「一個公司若只是僱用工程師作成熟產品的開發,永遠在景氣波濤下載浮載沉,學習別人技術而無法發明技術,則永遠不可能成為受崇敬的世界級公司。台灣未來要走出自己的路,絕對要以產生世界級公司為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不能只做成熟產品的開發,也必須從事研究,大量增加高級研究人力,致力於研發自有先進技術。這是一條台灣必走的路,各位同學是否有雄心壯志及遠見與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企業一起成長呢?你們準備好了嗎?面對未來跨國界的競爭,你們瞭解對手的實力嗎?」
「你們應不甘願於當一個追隨者,只是在計算三五年的股票而已。我鼓勵你們多花一點時間看一看、想一想。看一看別人怎麼往前邁進,在世界上一直領先,讓我們苦苦追趕不上;想一想你們的未來,要如何成為世界的領先者。你們這個年齡,要慎重的去想這件事,不要成天再玩浪費生命的三腳貓的把戲。如果你們不能善用聰明的頭腦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好好在這段學習的黃金時期充實自己,提昇競爭力,未來就只能隨波逐流,躺在時代的巨輪下而不是去趨動它。我鼓勵你們,跟著老師們一起奮鬥、一起學習、一起研究、一起創新、一起成長。我鼓勵你們唸研究所,尤其是有能力者要進到博士班深造。我們的企業很快就會瞭解,他們要趕上世界一流公司的關鍵之一是要有大量創造技術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不但要聰明、勤奮、更要受過嚴格的訓練,並給予研究發展的舞台與空間。」少數學生開始閉目思考,而多數學生認為杞人憂天,繼續欣賞窗外藍天。
在新竹那個教授口沫橫飛的同時,北京一所全中國頂尖的重點大學計算機系裏有一位教授正帶著一群助手(較資淺的教授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及研究生,幾乎不眠不休地想完成一件台灣的大學迄今尚無法想像的大規模IC設計實作計畫。這個計畫雖然台灣或其他先進國家的教授們不會認定是學術性高的計畫,可是他們不得不相信北京這位教授勇往直前苦幹實幹的精神一定會逐漸提昇該校的研究水準。大陸的學生一樣同質性高,略施小惠則不眠不休,無怨無悔。大陸在台灣走過的路上直追過來,且多帶著一份蠻幹的霸氣。
新竹的隱憂,北京還未及想像。台灣的高等教育美國化,大陸也依樣在學習。新竹的教授繼續著他的演講:「老師們希望學生不只是成績好,也要培養熱忱的心胸,專注的精神,堅定的態度,以邁向明確的目標;更要有一顆謙虛而好學的心,以增加團隊力量為榮。總之,就是要敬業。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很明顯的敬業是把這個工作做好的前提。如果學生也能展現出敬業的精神,必將得到老師們的信任而願傾囊相授。敬業會是你們一輩子做任何事成功的要素。」學生們多半同意,然對於自己能否身體力行則半信半疑。北京的學生也許也這樣想,但是成功的慾望已逼著他們一頭栽進,勇往直前。不管新竹、北京、或上海,學生們計算他們未來的方式都是一樣的--金錢與股票。新竹的學生也許已早一點看到那個盲目工作之後的陷阱,中年的健康與家庭雙重危機。新竹陷阱已悄悄在北京與上海佈建。
二零零三年深秋在美國東部一個全世界最重要的IC測試學術會議裏,新竹的這位教授帶著他一手訓練的四位學生(其中兩位已是助理教授)發表了兩篇論文。全世界同領域頂尖的學者專家每年會來此研討會集會討論,發表研究成果。如同以往,尚未有大陸的論文。可是大家知道這是早晚的事。大陸多年來累積的眾多留美學生已代表著美國著名學校及公司充斥在會場各個角落,發表論文,參與討論,反而台灣留學生已寥寥無幾。新竹的論文得到相當高的評價。
在這個領域,台灣已經初步展現自我訓練人才以及自主研究的實力。新竹的教授回想過去幾年來許多政府官員、學者專家、及工業界代表性人物等時常在媒體及其他公開場合對多數台灣優秀學生不再出國留學表示深度憂慮,卻似乎從未深究原因及看清未來。他對此一直深感疑惑。在當年稍早濕氣高漲的新竹的春天,教授接著對學生說:「出國留學的熱潮有其相當無奈的歷史因素,當這些因素消失後熱潮自然消退。過去的留美熱潮幸運的在適當時機轉成一股幫助台灣的動力,然而歷史無法重複,雖然經驗可以為鑑。」
「歷史無法重複,時間的巨輪現在已把台灣推到一個令我們頗為興奮的新天地的入口。台灣已悄然報名參與第一級的競賽,逐漸遠離老二主義,我們別無選擇,別無後路。在這第一級的競賽,研究自主、技術自主、人才自主,一切得靠自已。仰賴美國訓練人才的時代已宣告結束,而優秀人力留在台灣若能好好訓練亦是台灣提昇競爭力的必要動力。所有只會深表憂慮的人應該即刻反省,轉憂為喜,並著手為參與競賽的選手們提供最好的訓練環境與最佳的競賽條件。」講到這裡,教授警覺到他可能無意間正引導學生走向新竹陷阱。他必須提出迴避新竹陷阱的叉路。
一九九四年某個仲夏夜的廣州車站擠滿了無業農工,這個東南沿海各大城普遍的景象持續數年讓大陸政府官員傷透腦筋。盲流到處流竄,造成極大的社會成本。所幸近幾年來大陸經濟高度成長,創造許多就業機會,這個壓力暫時得到舒緩。
再看看二零零三年深秋夜裏的這個上海酒店,裏面聚著的幾位多年老友,他們當初都是在貧窮的台灣成長,因嚮往美國的富庶繁華而離鄉背井,負笈遠渡重洋,學成後各自在新世界不同的角落棲息下來,又先後移居矽谷。如今他們比還在矽谷宣誓決心的另一班人早一步依著他們的直覺分別回到台北與新竹,再先後聚集上海,期待上海是他們的第二個新世界。他們其中一個人在矽谷住了十八年,在新竹住了五年,現在一個人搬到上海定居(妻子兒女仍留在美國)。接近午夜時分,當他一面唱著KTV台語歌「黃昏的故鄉」一面想起在台灣南部鄉下去年才剛過世的老母親,不禁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曲未終,人已散。他開始思考他的人生。
這幾個高級知識分子,從事高科技產業,受到台灣及大陸政府的歡迎。他們只不過是跟著前輩及同儕的腳步,憑著直覺,努力在自己的行業辛勤工作,期待能出頭,從未逾越專業。時代浪潮把他們跟所有其他人一起捲入一個與外界隔絕的漩渦當中。彼此看不清楚,甚至也看不清楚自己,只知道大家都在一起。他們並不知道在當年稍早的春天時,新竹的教授已經對學生說了:「當然高科技產業不能自外於整個社會,所以你們要對這個社會盡可能的了解,並對過去出現過的問題有所警惕。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們並不耕種。盲流追逐人云亦云的工作機會,他們只求出賣勞力謀得溫飽。許多高科技工作者追逐金錢股票,他們出賣腦力。問題是人兩腳,錢四腳。錢不像水草般顯而易見,予取予求。它比較像人云亦云的工作機會。有相當多的高科技工作者四處追逐金錢股票而居。他們也許被稱為高科技遊牧民族,但是他們不像遊牧民族對水草有透徹之瞭解與掌握,他們也甚少花時間思考、體驗、及領悟多樣化的人生。他們活在一個與外界隔絕的漩渦當中。他們的同質性高,價值觀及行為模式相近,因此也難成就大事業,難成長為大企業家。」
一九八一年初夏,台南縣玉井的果農因芒果豐收而令人意外地陷入絕境;芒果竟然多到氾濫成災,大家競相拋售,使價格慘跌。當年他們為著前一年的好價錢而搶種,市場機制把他們的心血無情地吞噬,致使農會史無前例的將數十噸刻意收購的芒果往曾文溪裏倒,而果農眼淚往肚裏吞。每一位農民都是憑著直覺,跟著同儕一起種相同的水果的,怎麼會受到老天的處罰呢?相隔十多年,台灣的影像掃描器橫掃全球,誘使許多廠商高度投資,然而榮景之後,接下來便步入玉井果農的後路。玉井效應使果農與高科技業者類似的故事在台南、屏東、新竹與台北等地一再重演,雖然主角會換,產品會換。不但人的同質性高,思考方式類似,做事方式類似,檢討的結果也一樣。大家都在漩渦裏度日子。
一九九九年初,台灣一個訪問教授在史丹福大學裏一個舉世聞名的研究群裏給了一個演講。那個演講的內容完全是他與在台灣指導的研究生做的成果。演講之後史丹福大學該研究群也開始從事相關研究,一直持續至今,反而台灣的教授已把研究重心轉移到大家都認為比較重要的問題上。台灣各大學獨立研究的能力持續在成長,可惜同質性太高。學術界不大可能會有玉井效應,可是不能排除盲流現象的存在。同樣在一九九九年初,日本北九州市政府正在規劃一個耗資鉅大的工程,他們要把日漸沒落的北九州市重工業轉型為以IC設計為主的高科技業。北九州市並不孤單,他們的想法重複出現在全球各工業城市。現在全世界已有許多城市像北九州市一樣,想法已化為實際行動,工程已紛紛啟動。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在全球各處展開。玉井並不孤單。
至於新竹那家IC設計公司的工程師,他們的鄉親較難估算的是新竹這第二故鄉最終將帶給他們的是什麼。無法談舒適安逸的生活,無法談衣錦還鄉的歸期,不過也許可以談EPS及他們的產品銷售到多少人的手中。二零零三年春天最適合郊遊踏青的這一天,離下課只剩下數分鐘,學生早已蠢蠢欲動,新竹教授終於講到他的結論了:「今天我們要教育的不是要在過去數十年競爭的人,而是要在未來數十年競爭的人。雖然歷史可以為鑑,你們的競爭力卻無法來自墨守成規。記取教訓固然可取,而培養逆游而上的勇氣、學習跳脫漩渦的方法更為重要。要長久快樂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你們必須要能不斷的研究,並且以耕種代替遊牧。」下課鐘響,學生們快步邁向未來。
---------
呵呵, 小弟口試委員寫的文章, 還蠻有意思的拉.
其實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 術業有專攻吧,
壓力會往阻力最小的地方突破, 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