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169713 - 2022-05-25 16:07:2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Re: 叉燒包]
叉燒包 離線
飛龍在天
註冊: 2009-01-11
文章數: 569
2015/12

1、好多事情要作...身體跟不上好困擾,坐一個小時就腳麻、呼吸喘外加頭暈,雖然症狀有比之前好一些了,
還是希望能夠多坐一點時間,要閱讀資料卻不能一直持續著作,只好有時候用聽的,有時候用看的,但是體力上長時間無法負荷。
也因為如此嘗試過許多方法;寫的、聽的、看的,接下來要嘗試唸的看看,最後一步要達到創作論述的階段,其實這些方法嘗試過以後,覺得各有不同方面的效率,不過就以寫的最耗費體力與時間。

寫的對於思維上的結構化整理有極顯著的塑形效率,運用圖象延伸來輔助各種概念的交互結構關係實在非常的有利於觀念整合,若是有次序性的,需要系統結構化的概念,還是用逐步的手寫的學習效率最好,這方面應該是與圖象認知有極大關聯性。

看的是最基本的概念吸收方式與即刻藉由閱讀物的概念來迅速反饋思維辯證,所以我個人整理出最好閱讀文體就是有著理性辯證與交互論證的論述文,但有個致命問題點就是......純論文除了無聊就是無聊,而且概念這東西必須以故事來輔助作為外衣包裝,才容易深植認知思維的核心D槽。

這半年以來,運用各種APP來聽各種理念傳播的音頻的心得,深刻的體驗到面授教學的優劣長短處;能說的就盡量說清楚,沒法說的就不要去說,其實用聽的學習不到甚麼事情,其實是在聽的過程中,我們接受語言傳播一種新概念後,作立即的理性辯證來認知這個概念是否為真為假,迫於需要接受下一個新概念的時間催促下,不自覺的反覆進行批判思維來批判論證講師所述說的連續概念,聽到接收一個概念後,我簡單分出三樣分歧:

一,在講師講述下個新概念之前,便迅速批判與理解該概念內涵,有天賦者藉由該概念的內涵而迅述結構出概念的外延,更有天賦的人甚至可以以該概念結合其它自我理解的概念而作出結構概念後的推論。

二,放棄批判,運用某種說服自己的理由來接收該概念,導致講師講述一個概念給予學生後,卻產生不同學生吸收這概念而發展各種南轅北轍或是無法直達概念內涵的模糊理解。

三,批判時間過長,導致尚未作出結果就需要批判新概念,結果新舊概念都無法順利批判,也因為無法順利進行認知,而在銜接概念之間產生"誤區"造成整體觀念上的矛盾混淆。

2、
今天,猴爺盲派八字班,開始上第一節的課程,2015/12/04_22:00~01:00,從第一堂課程到結束為止,每期的Rc錄音檔與文字內容檔將會收錄保存,這七個月就是跟八字作出最後探索的一次勝負,網路上的命理占卜互動中止服務。

期望有三:

1.理解盲派基本理論架構。
2.連帶整理與閱讀龐大的盲派資料。
3.研究六壬、六爻、盲派理論結構上的異同。

這些功夫做完後,要整理與復盤過去自己的占例,不過這些理想其實要立基在自己身體能跟上…
運動完後心臟特別痛,不運動不減肥身體又不會好,真的好機車…未來以後能回歸學校學習,還是繼續忍耐跟努力吧…
課程結束後打算作一個月田野調查,預定明年七月出發,但是七月是夏天rrr…

(2022/05/25閱:實際上,課程預計七個月,卻上了快兩年...)


3、?22:00上課上到01:00,然後聊到03:00,先不管錄音筆記問題,講到我命例時剛好忘了錄下來,靠杯啊…

4、http://www.junyiacademy.org/
解數學問題,有解任務跟學技能,Level Up,這是那一招阿rrrrrr,努力解任務中...還可以點技能星盤,太有才了,

5、有時候看到網路上的筆戰,實在是覺得都走鐘了,所以分享一下。出處:

烏龍邏輯
劉福增 著
三民書局出版


講理五則

好的講理態度
自己可能錯。
別人可能對。
依證據來確信,無證據則懷疑。
新證據顯示舊信念錯誤,立刻改正。

傳遞正確的資訊與問題
不要提出自己認為假的事物。
不要提出超過出的資訊。
不要提出證據不足、薄弱的事物。
避免表達曖昧。
避免文字、言語上的歧異表達。
要提出相關事物。

寬厚兼容原則
對發話者主張解釋需處於同理心的理解。
除非有邏輯上或良好的經驗理由,否則將對方言論視為可接受與合理是基本。
  邏輯的理由:矛盾、不一致。
  經驗的理由:用詞、脈絡、知識背景欠缺而不能信任闡述主張。
依發話者立場、觀點、利益來思考該主張,最符合該主張的原意。

對爭議的議題越有相關知識,越能夠有良好的講理

講理需要基本方法、技術與要略

6、恍然大悟盲人的思維方式,原來不僅是命理學,還是重要的議題,感謝苑舉正老師的西洋哲學課…感謝蘇柏亞傳承的知識論…感謝諸位盲派前輩的教導。

7、盲派命理的哲學意涵

說說寫這篇的主要緣由,第一點是很早就想分析中國原始命理占卜的哲學基礎與思維方法,能說的就把它說清楚,如此而已。

再來是想反駁某人一直提出的著學命理需要六親無緣才能學好的論述,任何事物要學的好只有幾樣簡單條件,專注和時間與體力,物質無虞這項甚至只是需要但不是必要條件,精神狀況也不是必備,健康心理絕不是必要條件,不少領域大師與傳奇人物甚至是重度的精神病患,例如貝多芬,梵谷,尼采。

簡單講,正確的方法與推理思維,長期持續的投入熱情,有不影響專注力低落的好體力,就這幾樣條件而已,何必扯到什麼六親無緣?任何再了不起,偉大的學術思想,如果不是為了能激發與人互動的熱情慾望,那麼就算是什麼奧秘的真理,只要那是說不出來的,雖然很重要,但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自有人類開始卻從來沒有人說過或可以說出來,那表示就算不被人發現並說出來,這些奧秘真理也不會改變它的存在與重要性。

盲人學命是種謀生與無奈,雖然動機理由是以無奈作為出發點,卻有傳奇故事般的傳承接力,代代激盪思想開發的精采出路。
這篇是講哲學,不是命理,
這篇是講哲學,不是命理,
這篇是講哲學,不是命理,很重要,要講三遍。

哲學有個知識論,就是論述人類認識外在事物、各種知識的理論,形成知識的前提是必須由五感體驗後,回歸本心思維的反饋,也由於這種五感體驗而取得的知識,會造成知識本身其實是錯覺與幻覺的情況。

僅有數學這知識,並不存在於外在世界,是種除去五種感官的覺知外,唯一一樣只存在人的思維中的知識,數學是靠推理出來的知識,而這推理能力是人類天生自帶的能力,其餘的外在世界與知識都是經由人類自身五感的交互體驗而生成。

而數學是經由基礎公理慢慢推理來堆積而成的知識,公理是否正確是另一個命題,我主要是要敘述數學經由各種既定概念來推理人的學問,也由於人類本身擁有推理能力才能夠抽象思考,所以推理在各種層面都是最必需的思維能力。

今天傍晚散步時,聽著TED的英語演講,正反覆思考所謂的英語是種甚麼性質的當下,閉上眼睛後突然恍然大悟,原來盲派是完全的抽象思考與批判推理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必須慢慢的講,首先我們必須理解一些思維認知的性質,人的思維性質與五感接觸的體驗知識還有人類自帶的推理演繹能力讓盲派的哲學基礎扎實到不可置信。

在今時今日信息年代,學習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吸收資訊,目前吸收資訊的方法仍舊不超出五感範圍,而超出五感範圍就是所謂的推理演繹的「數學」,我先講述盲派與正常人有差異的五感,視覺。

視覺自然是第一首重的人類知覺,眼睛讓我們有辦法迅速的便是映入眼中的事物,來直覺判斷接收物的各種性質與感受,用看的學習事物其實只有分兩種:

第一,文字:
文字是資訊載體,是種概念,他們有資訊本體形象與各種屬性,所以我們經由辨識文字的意義後,藉由解圖這意義上的概念來結構化所接收的知識訊息,文字是無法直接在字面上直覺、直觀推敲意義的,必須藉由閱讀與思考上的長久訓練才能夠迅述的轉化、比賦、具象各種文字代表的概念內涵與外延。

第二,所有可以視見的物體外觀(包括文字本身的形象),也就是眼睛看的見的任何事物:
用眼睛看任何事物,然後直覺的理解它,這也是視覺最基本的功能,由於視覺是光聚合在眼角膜上的作用與受體的各種反應,所以每個人的視覺功能是不可能一樣的,但是大部分視覺功能健全的常人,撇除經驗、思維因素外,對視覺的主觀感受概念仍為近似,(這裡跳過討論健全者與非健全者的幻覺、錯覺部份。)也就是說,雖然每個人對物體的覺知絕對是不同感受,若不論客觀因素,只論主觀直覺上,覺知該物體在概念上將是非常類似的。
視覺接收後對於概念的認知:

1,健全者與健全者:
看到的事物有差異,但是光就對物體的視覺上雖然有類似概念,由於每個人先天上的經歷體驗與其餘四感的感官經驗皆不同,所以縱然在知覺概念上是類似,但是經驗概念上的不同而造就各種歧異的感受,如果必須統一這些概念來做資訊分享交流,就必須藉由理性的邏輯推理來做適當的論證,運用理性外的論證方式,就是訴諸神祕學。

2,健全者與非健全者:
無論非健全者在視覺得功能是色差、曝光、焦距上的問題,只要功能處於相較多數人為基準的正常平均值以下,我們都視為非視覺健全者,由於與健全者在同一物體覺知上的概念差異太大,所以可以視作對於覺知上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甚至可以當作近乎於無的概念,非健全者藉由視覺所接收的資訊,在概念上與健全者差異太大,這也代表非健全者如果藉由視覺接收資訊並學習其知識,則由於概念過於歧異而導致無法流通與互動這些資訊與知識。
那麼盲人怎麼在腦中結組織出概念結構呢?我這裡舉個例子:

對於盲人來說,土是什麼概念?學走路時常跌倒吃土或撞到牆土,很痛,很硬,無處不有;走路時走在它上面,土很扎實;如果擋在前面時要轉彎,土不會移動;天氣熱時它摸起來就熱,天氣冷時它摸起來就冷,會有不同性質,它有鬆散的,摻進水可以用來當泥土,會長出東西來;它也有聚實的,若用火烤過後,可以用來當磚頭、容器或阻隔、收載;對盲人來說,他們根本不曉得土是什麼形狀與顏色,他們是針對這些屬性來作為土的概念,所以他們只要聽到辰土這字,馬上就想像到三月下小雨,又是春季栽農作並收穫作物的時節,所以對於辰的概念便是土帶水、能作田園土,田土要澆水,內有收穫作物,金能鏟作物收割,能培育木,遇水則溼軟成泥,火在溼土會熄滅,各種抽象的概念內涵,只要聽到辰字便是馬上反映這概念在腦中,再對照十神與八字內的各種結構刑合、穿、沖、互動的概念便可以作出豐富的抽象思考作為概念的外延,在盲人心中,根本連二十二個干支字都沒有具體形象上的概念,他們只是直接對這些干支抽象思維,他們實質上是運用抽象概念來推理並作演繹判斷,這種方法其實就是類似「數學推理」:在既定的公理上,作出許多概念上的演繹並下判斷,只是盲人推的不是數學而是命學。在這方法過程上,盲師不曉得甚麼是哲學家,但是他們每次推命的過程,無疑皆是哲學辯證思維的體驗。

盲人雖然沒有對任合物體有外觀上的具象概念,卻也因為如此不會如同明眼人被文字與物體視覺而『綁住』概念,盲人最偉大的武器其實說穿了很簡單,就是在文字與視覺之外,對於概念的本質內涵與外延上,反覆的作出大量的抽象思考來演繹各種概念,而這種龐大量的概念演繹在不斷的下論斷與驗證之後,又回歸到歸納上的計量檢驗上,盲人並沒有比明眼人多了甚麼天賦,只是中國多數學習命理的文人中,大部分思維方式是執著於文字上的意義解讀與背誦。

但是語言文字有個無法傳達抽象概念的性質,印度為了克服這種文字上無法敘述抽象概念的短處,運用大量的系統條列與反覆逐項的念誦出來處理,所以印度人處理學術總是運用逐千條的樹狀分枝來論述,運用細分為百千條目的重複帶絲微差異的條文分歧,慢慢結構出文字難以論述的抽象概念。

希臘人則是愛鬥嘴,認為學問就是講出來的,只要是能夠講出來後,令人無可辯駁便是道理,希臘人的思想便是由修辭學上的爭論出來的,到中期出現了蘇格拉底運用知識檢驗,來反擊社會上這種修辭學便是真理的錯亂現象,從此希臘人不僅要總是面臨字彙修辭的精確要求,更要面對蘇格拉底式的批判與檢驗,也由於需要大量批判與檢驗與語言精準度來辯證是非,所以促成亞里斯多德誕生出最早邏輯論證的方法工具,三段論證。

中國文人喜歡所謂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來表達論述,不喜歡把話講的清楚,認為有模糊空間才好,但是卻又執著於言語文字上的爭辯,所以爭辯到後來只是在文字修辭上的打轉,而不是理論上的推敲檢驗,各種問題上讓人不曉得知其然或不知其然;更有人喜歡在一個想法上,另外疊加自己未經驗證的新想法,或將無法理解的事情訴諸神祕學,中國文人喜好文字修辭的爭辯,卻從來不願作理論批判,也討厭理論上的批判與被批判、更討厭論述與推理,將經典視為最高權威至理,熱愛鬥爭不精確的修辭與話柄,這些學命的文人不乏中國最高階的知識份子,卻放棄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工具;『批判思考、邏輯推理』。

強大的思維工具方法,是我在盲派命理上發現到最顯著特徵,而擁有這思維方式的人,卻也是中國最底下的社會階層;為何他們有如此的思維能力?我認為是因為上層文人執著於辯論文字修辭而閃避理論的檢驗批判,盲師則是直接的面對社會底層顧客講述最直接與無修飾的語言,社會底層人的言語往來直接,而且也是社會結構中頭腦最好、反應最靈敏的人,這類人大多是技職技術工作者,這也是盲師最大量的客層階級,所以盲師論命時便是面對最直接的理論批判挑戰,如此思維結構下的盲師理論,自然會為了生存而檢驗出有用並刪減無用的理論,他們會抱殘守缺的可能性自然近乎於零。

8、回診中

9、沒瓦斯洗冷水,血壓都降了。

10、節錄佛朗西斯.培根的新工具論:

 即使只想把我所提出的東西對人們加以傳授和解說明白,也不是容易的事;因為人們對於那本身其實是新的事物也總是要參照舊的事物去領會.

培根是資料收集與歸納分析的提倡者,也可以說是提出科學分析新工具的先導人,實務與經驗主義者,他反對只用推理演繹,而開創樣本收集與實驗操作,是個很了不起的思想家與政治人才,他的語錄非常豐富又有見地,現代來看仍舊很務實的觀點。
看了這段話很有感觸,現代的資訊與科學這麼發達,多數人凡事卻用直覺,直觀思維,多想一下都懶,找資料來比對也懶,凡事意識型態的思考,陳舊迂腐價值觀。

11、姪女校慶烤肉活動,天氣冷,雪中送炭烤,幫蝦子烤暖全身,給他蓋肉被,送牠肉腸枕,佛腥來der。
0001

12、最近爆紅的遊戲,teaching feeling-奴隸的生活:天天摸蘿莉的頭摸到起火。
是整個遊戲要素與遊玩時間不用幾小時的小遊戲,但是從2015/10/27開賣,11月份的銷售額便突破1億日円…
遊戲故事大綱:
身為地方醫師的男主角,經由奴隸販子請託,收養無處容身的小蘿莉,由於小蘿莉從前的主人長期虐待她,所以小蘿莉滿身傷疤,遊戲的首要任務就是天天摸小蘿莉的頭…重覆選項,摸頭,摸頭,摸頭,摸頭…
以為是虐向,結果是愛向滿滿…這大概會在同人界又創造一股同人奇蹟…
轉載自Komicawiki的資料:
雖然出品的時間不長,但很快就成為話題。
開賣十七天的銷售量就超越DLsite當年度排行榜十個月以來的所有其他遊戲。
開賣二十三天的銷售量打入DLsite總排行榜前十名。
開賣二十八天的銷售量打入DLsite總排行榜前五名。
與此同時DMM的銷售量也是已破三萬……
目前還在更新,更新檔中會有新的資料。
熱門dlsite到連專頁都有了,連帶前面的遊戲一起被關注。
紅到作者都被嚇到。
Komica-wiki的資料
http://bit.ly/1m6BBs9
0002

13、
蘇格拉底;『我固然知道我無知,但我熱愛求知,我非智者,我僅是個愛智者。』

 蘇格拉底透過提問各種刁鑽問題,來令答題者一步步獲得知識,這種反詰提問被蘇格拉底稱做助產術,源於蘇格拉底的母親職業是產婆。

 再者這種知識產出方式將令產出者受到否定、感受諷刺、難堪與痛苦、得以察覺本身的無知與嘗試重新思考與推論,進而修正與進行各種概念的歸納與定義,作為一種知識工具,也就是辯證法的最早樣貌。

 這是其中一項人類獲得知識的技巧、工具方法,我順便將各種工具方法簡單羅列出來:

 1)歸納法:簡單講,就是將大量經驗、數據的樣本整理出來,分析結論的共同原則,也是泛指自然科學所用的方法。
 很多人掛在嘴邊的「算命就是統計學」與「算命是偽科學」的意思,就是建立在歸納法的基礎來解釋;這結論乍聽之下很有道理,其實我們要曉得一個原則:
 藉由經驗作為基礎的歸納法,的確是近代最靠的住的工具方法,也令科學在近代擴張發展到各層面,但是結論的歸納並不具備必然性。
 例如:我見過一百隻烏鴉全是黑的,所以烏鴉沒有白的。這是不成立的,原因有:

A)我沒見過所有的烏鴉。
B)就算我見過所有烏鴉,但是還沒出生與已經死去的烏鴉裏頭,未必沒有白烏鴉。
C)就算過去至未來的時空,所有的烏鴉我都見過,如果我的眼睛無法維持在功能穩定的狀態,則無法辨識黑白是否為真確,那觀察到的其實也不能做參考。

 所以科學方法而言,完全是有這種基礎搖晃的問題,只是當代許多科學成果我們都用得上、而且多數沒有問題,所以我們可以暫且不理會科學原點上的根基搖晃,而且推積大量樣本所採集的經驗與實驗,歸納出的結論,的確是相當可靠的一種工具方法。

 2)演繹法:其實這個我們應該都很熟悉,學數學的過程就運用的相當頻繁;由一個公理或定義的基礎,來假設各種接下來將演變的狀況來作為結論,若如何如何,則會如何如何。

 演繹法當然也有像歸納法一樣的根本大搖晃,演繹法的根本爭議在於一開始的公理,公理的出現其實是沒有任何基礎支持的,它就是這樣子冒出來的,連它本質是甚麼都不曉得,最開始定義它的人,對於它的本質選擇忽略進而運用它來進行演繹推論。

 照理說一個不明所以然的事物,本質上就是該令人懷疑的,但是這令人懷疑的公理若是捨去,則會截斷後面大量的演繹推論,如今大量推掄出來的結果,追朔源頭是沒有任何實心基礎可以檢驗的,而這世界上有許多科技運用,源頭皆是藉由不明事物作為根本所推論出來的成果,當代文明已經不能沒有它了,這是世界最大的謎題之一。

 3)辯證法:喔,這個好複雜,跳過,我大概永遠不會提到。

 4)懷疑法:冥契主義者必學,改天講,問心嘛。

 5)直觀法:多數冥契主義不自覺運用的求知方法,改天跟懷疑法一起講。

 6)比較法:比是造就數學的起源方法,一種容易建立的概念,用來做推理也容易與迅速上手,也是普遍東方、台灣人所運用的求知方法。

 如果熟悉中國的五術、玄學之類,易、陰陽、五行大量中國哲學理論,無一不是進行比較各種事物的差異,來讓學人體驗那種抽象上的概念而獲得知識。

 談學術運用比較,談量化、抽象、質異可用比較,而且比值差距越大,會讓求知人越感到豐富的概念認識,許多知識上的概念若能運用比較是非常具體性與敘述性。

 但是談到人、人性、人情可以比較嗎?

 古代的中國思想家為何要談中庸?

 當談到人的當下;無論人心、行為與種種乃至他的一生經歷,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豐富的、複雜的。

 中醫為何都說要五行中和才是健康?

 為何佛氏說本我、自我、超我要平衡?

 為何健全的心靈是理性、情感、欲望皆要均衡?

 運用比較法的正確對象,該是知識、理、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病就要看醫生吃藥
↑回到頂端↑



全部議題
議題 貼文者 : 張貼日期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3:56:49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4:07:50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4:09:3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4:22:02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4:24:31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4:52:57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5:16:27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5:26:33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5:40:52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5:42:30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6:07:2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8:40:1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8:58:48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9:13:54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9:21:56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9:44:44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19:59:2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20:12:24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5-25 20:36:56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1 13:19:43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1 13:35:33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1 14:46:33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1 15:35:04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1 17:30:50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7 16:17:01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7 16:34:04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7 17:33:34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7 18:02:48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08 16:28:00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13 17:11:29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19 15:14:1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許蓋陽 2022-06-21 14:26:35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25 19:43:06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6-26 02:34:13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7-07 23:11:09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7-09 00:46:51
Re: 過去的日記整理 叉燒包 2022-07-09 00:47:03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mikomiko 269
紅兒 107
謝尚橗 75
CHC 55
hui 45
jcj 44
golden621 36
雙斗魂 34
follow 34
大內高手 34
圓仔寶寶 32
yungshow 31
formula0106 26
元利 25
jwjwo 23
最新議題
關於7/26第一批罷免投票的結果預測
by 陳男網事
昨天 at 21:48
我在今年感覺壓力很大 這個問題何時才會解決?
by 089
昨天 at 18:04
今年感覺壓力很大 這個問題何時才會解決?
by 089
昨天 at 18:00
賴清德能連任嗎!
by 尖叫孬塞福
昨天 at 13:53
問夏天白天不吹電扇讓身體流汗,請問可以瘦
超過3公斤嗎:我本慈帆大士身

by 圓仔寶寶
昨天 at 13:49
佛菩薩會滿我的願嗎:朔風凜凜正窮冬
by 圓仔寶寶
昨天 at 09:53
佛菩薩會滿我的願嗎:南販珍珠北販鹽
by 圓仔寶寶
昨天 at 09:15
Albee(范乙霏)政餘盤
by 阿理不達
昨天 at 08:32
今天6.30 吐噶喇群島已發生20次地震,究竟地底發生
什麼事情?

by golden621
昨天 at 07:42
日本龍樹諒在一個月內會否因預言聲名大噪,
受世人佩服?

by golden621
2025-06-29 18:09:38
誰在線上
3 線上使用者 (3 隱形), 35 Guests and 97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2140 議題
2160493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3332 @ 2025-04-24 03:32:4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logo
欣洋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