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年曆(四柱八字、生辰八字)的演變簡史 在古代漢武帝以前是用歲星紀年,這個歲星是一個實際的天體,透過觀察這個天體的變化來紀年,其中的過程演變相當紊亂。如果要用日柱的方法來紀年,一定要先找出一個年份作為開端,而這個年份必須具有客觀的條件作為依據才能取信於人,因此這個唯一的依據就是天象,但是由於星曆學家的派別不同,因此訂定的年份還是不一樣。因此從「干支紀日」演變到「干支紀年」經歷了不少時間的演變(至少300年)。
中國歷史上有準確年代記載紀日,始於西周共和元年(前841 年),但用干支紀年,卻始見於《淮南子·天文訓》,正式使用是從王莽在位時期開始的,學界普遍認是為從東漢建成30年(公元54年)開始。
查 中國全史 第017卷 春秋戰國科技史 史仲文 主編
在干支纪年法以前,我国曾经采用过岁星纪年法,后改为太岁纪年法。
《开元占经》所引甘氏岁星法以及《汉书?天文志》所载甘、石岁星纪年法,表明战国时期普遍使用这种纪年法,并一直使用到秦和汉初,它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后因发现木星运行的周期并不严格为12年,而是11。86年,因而再用太岁纪年就与实际的天象不相符合了,所以从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以后,就废止了太岁纪年法而只用干支纪年法。
*********
假若是真,干支紀年應起於東漢建武三十年,西元54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