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文: 螺旋氣場在養生中的作用
http://www.chinaqigong.net/xlxd/1.htm
宇宙螺旋氣場在有形世界人們已司空見慣,甚至早已開發利用,
而在無形世界卻未能廣泛利用。
1992年筆者因肺癌病作脊柱螺旋運動,
突然感受到螺旋氣場的延時性及很好的止痛效果,
並希望以機械運動方式為人們保健治病。
並總結了最有療效的仿生動作。
以下筆者以唯物主義的觀點、唯象理論的視覺,
粗淺探討螺旋氣場在養生中的機理和應用。
一、螺旋氣場現象
宇宙萬物大到天體星系(銀河系旋渦),
小到微粒(中子、質子、電子)
無一不是在氣場的相互作用下旋轉,旋轉是萬物運動的普遍現象。
如果站在宏觀角度看萬物運動的軌跡:
旋轉中螺旋、螺旋中螺旋、螺旋再螺旋。這是在非生命領域存在的現象。
在生命領域中是否也存在這種現象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萬物形成的規律是“因緣(條件)而生,因緣而滅”。
二、螺旋氣場在生命中的痕跡
旋轉的生命痕跡很多,如蔓類植物:
爬蔓豆角、牽牛花、鶯蘿及各種藤樹等,
還有單細胞原核生物形如螺旋的藍藻一螺旋藻,
還有很多不爬蔓植物的枝、葉、籽呈螺旋依次生長,
如大頭菜、蘆苔、菠蘿、向日葵等等。
動物類如:
蝸牛、海螺、綿羊角、牛馬羊的旋渦毛髮,
深海有線形水拇呈螺旋形遊動,人手指的鬥紋,頭頂的發旋等,
更令人驚奇的是細胞核的遺傳密碼DNA一“生命細絲”呈雙螺旋形,
逐級放大呈現四級結構:
“螺旋化、再螺旋化、再再螺旋化、折疊又螺旋化。”
中科院為紀念這一偉大發現在北京中關村樹起DNA雙螺旋模型塔。
DNA為什麼呈螺旋狀呢?
因緣而生!在有形的世界背後一定有一種我們尚未認識的無形的力量,
那就是宇宙螺旋氣場。
三、能量存儲與釋放的最優方式──螺旋轉
螺旋轉在養生氣功、武術、太極拳
(如雲手、推手等)、催眠術等方面應用更為普遍,是不可缺少的法術。
如螺旋拳、掌、腿、刀、槍、棍等。
從形體分:
有轉脊功、轉頭功。轉臀功、旋轉功、滾功。
從氣功運動層次看所有養生功法都有旋轉氣場的內容。
如收功採用螺旋收氣法,治病採用螺旋聚氣法(袖甩乾坤),
組場採用螺旋聚氣法,禪宗祖師達摩化腫瘤採用形氣並重旋轉按摩法等等。
國外研究發現人體場呈縱橫交錯旋轉垂直狀態,
而穴位呈現更為密集的微粒子漩渦狀態,
科學家把“能量漩渦”稱作“查科瑞”,
並發現人體主要的“查科瑞”與中醫經絡理論的穴位相符。
中醫氣功採用旋轉按摩正是強化“能量漩渦”,通經達絡、活血化瘀。
而人們自我按摩時自覺不自覺地本能地採用旋轉按摩,
這是什麼力量促使人們這樣做呢?
是螺旋氣場共振效應,是信息感應的結果。
古今許多氣功實踐家的實踐活動,
自覺不自覺地運用著旋轉這一聚能與發送的根本方法。
可見旋轉氣場有很多妙用。
聖哲為描述天理大道而採用“萬字”、“陰陽魚”符號,
給人以動態的、旋轉的、具有凝聚力的、對立統一互變等規律的暗示。
縱觀天體螺旋到生命痕跡的螺旋,
縱觀古今成千上萬的中醫氣功養生法,
不難發現合天理、生理的共同要素是螺旋(形、氣)運動。
總之,螺旋轉在養生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是能量存儲與釋放的最優方式。
四、螺旋轉在養生中的機理法及應用
養生運動要形氣兼顧。《易筋經》曰:
“精氣神無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物也,
必先練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者之輔。
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練有形而棄無形則更不可。
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依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
螺旋轉在養生中分形體螺旋和氣場螺旋。
(一)形體螺旋。
形體螺旋有利於血液循環。現代醫學證明:
“人體僅火柴杆的截面積大小就有兩千根微細血管,
而使用率只佔10%。”
《黃帝內經)曰:
“百病萌於血也”。
微循環研究證實:
幾乎所有疾病都因微循環發生障礙所致。
影響血液循環的因素很多,
如溫度、粘稠度、血管壁柔軟性、肌肉壓力,
心臟泵血功能、血污染、(組織)電位差、精神因素等。
形體螺旋從流體力學分析可產生三個方向的力,
即橫向的切線力和離心力,縱向的離心力。
這三力的合力則形成漩渦效應。
實踐證明:
當人做螺旋轉運動時使血液溫度升高。
降低了粘度,放鬆擴充血管,提高了血液滲透能力。
因此說漩渦效應有強制打通微循環協助藥物滲透病灶的作用,
可見科學的形體運動有利於改善微循環,是卻病健身的重要手段。
(二)氣場螺旋。
“心念不空過,意行則氣行。”
意念氣場螺旋是能量積累的最優方式,有利於強化生物氣場(同化作用),
“能量旋渦(查科瑞)”
有通經絡、活氣血、排斥異己(本能的排它性異化作用)等作用。
因為螺旋氣場是生物氣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物氣場中起主導作用,
與宇宙螺旋氣場和DNA螺旋場是“同氣相求”的關係。
氣在養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黃帝內經)又曰:“百病得於氣也”。
其中“氣”指元氣、營衛之氣、精神之氣。
“虧氣則血不易行,怒氣則血生毒”。
可見虧氣、怒氣都能造成“氣滯血瘀”。
氣具有兼容性,“意動則氣動,氣行則血行”。
螺旋轉不僅是形轉,
更重要的是生物氣場及基本組成
(如旋子、旋量子)也在轉。人人都可以體驗氣場的存在,
實驗(1)當你頭部轉時(氣場的有序性相對失衡)會感到天昏地旋;
(2)當你只轉臀部時(約一千圈左右)停下,不睜眼,
你會感到臀部仍然在轉,你睜開眼看時臀部並未動。
人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
因為旋轉的氣場有延時性,如同物體的慣性一樣。
試想如果把生物氣場的“慣性”增強,勢必對經絡運行有積極地推動作用。
那麼內動力從何而來呢?精神。因為“神為主宰”。
從物理角度看,氣這種物質作用於人體一定有變化,嚴格講是複雜的、生理的、心理的、物理的、化學的變化。
從人天整體觀看練氣功的實質是天人螺旋氣場共振。
“氣是生命能量”,“精神是大力士”。
現代人只注重物質環境,卻不重視具有物質性的精神環境。
生命的主宰者精神不僅能統帥自身的元氣、營衛之氣,還能駕駛宇宙能量之氣,
因為“道心乃宇宙本體”。
王重陽說:
“心本是道,道即是心。”
《性命》曰:“心性者,本體也”。
能量除來源於食物之外,還來源於宇宙。
以氣為食的修行人很多,對於抗食抗藥的患者是非常值得借鑒的。
抗食抗藥是人體抗污染本能的反應,
患者應通過合理的養生運動排毒才能消除這一現象。
人體每天都在生毒,
要通過大小便、汗液、眼淚、血液、肝臟、藥物等排解。
而運動對體弱的人談何容易,
而良藥對體弱不能動的重患者來說也是很難滲透到病灶內的。
為了提高藥滲透率,
目前醫療採用介人法,而採用螺旋法提高藥滲透率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並且對病灶有層層圍殲的作用。
可見,採用科學合理的、低能耗的養生螺旋運動是存儲生命能量、
釋放病氣、排毒、提高藥物滲透率、保健卻病之關鍵。
總之,人們應該懂得以下幾點:
“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
“百病得於氣也,百病萌於血也”;
“氣聚則生,氣散則死”;
“身病好治,心病難醫”;
保健卻病只注重形體動動是不圓滿的,
還必須注重氣的運動力日量的積累、心理調整(信息論認為:
只有用信息才能抵消干擾信息)。
氣功按摩效果好,關鍵在於形氣並重。
良藥也需氣(能量)血運動作為載體,否則不能滲透病灶。
對體弱疑難病人僅以現代醫療手段是不圓滿的。
“維護生命有序穩態在於身、心、環境協調統一,
”若從事不喜歡的運動,
則身心不能和諧統一,垂體分泌的不是有益的而是有害的物質,
從保健卻病層次看振顫抖擺旋轉是集養生運動精華,
由於勞累、素質差或笨拙等因素,不能使人達到樂動而持之以恆,
這是多數人共同存在的主要矛盾,
而選擇科學的低能耗的仿生運動助療是非常必要的。
為解決以上諸多問題,
人們要樹立新的思維方式:
把氣功催眠與理療融為一體。
筆者經八年的學習實踐總結出最有療效的養生運動,
即振顫、抖、擺、旋轉。
為達到老弱病殘鈍利全收的目的,
把難以實現的動作融到理療器中,
以機動代人動,以一動代多動,在語音信箱的指導下進行氣功催眠,
達到形、氣、機(理療)合一的境界。
實踐證明作用於人體形成的螺旋運動對病痛有立竿見影之效,
這種理療與氣功催眠的合壁勝於單純的氣功催眠和單純的理療。
其運動方式以橢圓為主,融振顫抖擺旋轉為一體,
單純的擺(如搖擺機)與單純的轉(如減肥器)
都達不到“轉中有擺、擺中有旋”的效果,即橢圓形成的旋渦效應。
仿生螺旋運動能更有效地激活低迷的、靜息的弱活動狀態組織,
能促進物質能量交換,能及時糾正內環境紊亂,
提高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謝(異化作用),
提高免疫力,以實現機體自我更新的新陳代謝過程,
恢復和維持內環境(陰、陽)動態平衡,
促進機體功能的調節(神經、體液、生理自控、信息反饋等)。
大慶職工大學 李維紀(編輯:錦程)
半仙註:
此證之於太極圖.誠然也.
而我所述之自發性天人合一的氣功.
動作也是自然對稱.會將身體以螺旋的扭動.
來摹擬這種’形體螺旋’。以達到’氣場螺旋’。
吾人DNA也是’雙螺旋形體’。
今見此文引以為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