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1 of 4 1 2 3 4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104918 - 2020-09-28 11:36:19 《周易》古義考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周易》古義考(上)

劉大鈞 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而“古義”突出的則是陰陽災變思想。《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由於“今義”被定為官學正統,“古義”便逐漸衰微,而鮮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獻,對《易》之“古義”的由來與演變進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西漢以孟、京為代表的“卦氣說”當屬《周易》古義。西漢“《易》十三家”中,起碼有八家尚傳古義。文章據《淮南子》中的有關資料,對帛書《易傳》中一直未有確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諸說做出了詳細考辨,並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義資料的結論。作者還依“卦氣說”對《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風,風主蟲”說做出了新的解讀。


漢初,易學的傳承已有了“今義”與“古義”之分。此所言“今”、“古”,不同於今、古文經學中的“今”與“古”,非謂田何所傳的今文易學與費直所傳的古文易學。《易》之“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濃郁人文關懷,而《易》之“古義”,則更多地關涉明陰陽、和四時、順五行、辨災祥等卜筮之旨。田何的今文《易》中,既有傳世的“今義”,又有我們要考索的“古義”。而費直的古文《易》中,既有“長於卦筮”的“古義”,然而又“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說上下經。”[1]故古文《易》其文字雖古,但用這些古文字解釋的卻是《彖》、《象》、《繫辭》等孔子及孔門弟子撰述闡發的《易》之“今義”。“古義”與西漢孟、京《易》中用以占筮的象數內容雖密不可分,然而又與興盛于東漢的象數之學並不相同。東漢象數易學主要運用互體、連互、卦氣、爻辰等作為解釋《周易》經文與今本傳文的手段,為當時已占主導地位的《易》之“今義”包上一層象數外衣,作一番象數的注釋,其與《易》之“古義”明陰陽之變,以辨災異的宗旨相去已遠。

《易》之“今義”確立於孔子而稱“今”,《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而稱“古”。當秦始皇焚書時,《周易》“古義”尚占主導地位,並因被定位為“卜筮之書”而逃過了那場劫難。“古義”由丁寬傳授至高相,據《漢書•儒林傳》,“其學亦亡章句,專說陰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而當時京房師從焦延壽,焦延壽又經常向孟喜問《易》,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亦應傳自其師祖丁寬,《漢書•儒林傳》雖依梁丘賀而稱其為“詐言”,但據本人考證,事情並非如此。高相與孟喜都得丁寬言“陰陽災變”之書,那麼,這“陰陽災變”書,顯然應屬《易》之“古義”。可見直到漢初,“古義”仍有傳承。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由於《易》之“今義”被定為官學正統,“古義”便逐漸衰微,而鮮為世人所知了。

近年來,由於帛書《易傳》等考古資料的出土,為我們重新審視和解讀古籍中的“古義”資料,並辨明“古義”與“今義”的由來與演變,提供了極好的機緣。本文不揣譾陋,專就《易》之“古義”問題作一番稽考。

一、

漢代易學之傳,多由田何。《漢書•儒林傳》稱:“丁寬,字子襄……讀易精敏,材過項生,遂事何。學成,何謝寬,寬東歸,何謂門人曰:‘易以東矣!’寬至雒陽,復從周王孫受古義,號《周氏傳》”。
當時丁寬與服生、周王孫等一起師從田何學《易》,且最得田何賞識,但學成之後,卻又至雒陽從周王孫“受古義”。可知當時田何傳《易》的內容,尚有傳于周王孫的“古義”,“號《周氏傳》”者。那麼,田何傳于其它弟子的,顯然就是“今義”了。田何為什麼要將《周易》分成“今義”與“古義”而分別傳授之?“古義”的內容又是什麼?

賴于帛書《易傳》的出土,使我們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案帛書《要》篇曰:“子贛曰:夫子亦信亓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亓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後亓祝卜矣!我觀亓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亓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亓為之史,史巫之筮,鄉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亓德而已。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亓後乎?”

以上這段文字很清楚地表達了孔子的《易》學觀:他對史巫之筮,“鄉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孔子不迷信占筮,不以此求吉求福,而是主張“君子德行焉求福”,“仁義焉求吉”,故而他讀《易》在“求亓德而已”。與一般人的讀《易》研筮之路“同塗而殊歸”。當然孔子也不是全然否定《易》的占筮功能,孔子亦占,且“吾百占而七十當”。只是不贊成那種“贊而不達於數”“數而不達於德”的“史巫之筮”。故孔子讀《易》重在“觀亓德義”而“後亓祝卜矣”。體現的是一種真切濃郁的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開啟了一種將人文精神灌注于其中的正大人文《易》的路向。

我們認為,孔子的這些讀《易》心得,直至今天都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他的如上《易》學研究方法論,深深影響了他的弟子及當時的一般學人,為《易》學研究送來新的思維陽氣。而孔門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為了不使“後世之士疑丘”,故而對《易》學研究的內容、方法與視角,本著“君子德行焉求福”“仁義焉求吉”的精神,進行了一番“後其祝卜”的改造,形成了一套重在“求亓德而已”的研《易》“新義(今義)”。由帛書《易傳》的內容考之,這套“新義(今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但因“不問于古法,不可順於辤令。”(帛書《要》篇語)。故漢初田何尚傳古義。由《漢書•藝文志》所載“《易》十三家”中,我們仍可略考當時的“古義”:
“《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案《漢書•儒林傳》載,丁寬曾著“《易說》三萬言,訓詁舉大誼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丁寬授田王孫,田王孫授施仇、孟喜、梁丘賀。“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以此考之,《易經》十二篇之注當受“訓詁舉大誼”的影響,因而屬於今義。
“《易傳》周氏二篇。”
顏師古注:“字王孫也”,此系周王孫之著,當然為古義。

“服氏二篇。”
因資料缺,難以辨其古今之義。
“楊氏二篇。”
據顏師古注,“楊氏”即楊何,據《漢書•儒林傳》載,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皆著《易傳》數篇”,王同又“授于淄川楊何”。故楊何之《易》當有古義影響。
“蔡公二篇。”
顏師古注:“衛人,事周王孫”。顯然屬古義。
“韓氏二篇。”
已難考其古今之義。
“王氏二篇。”
已難考其古今之義。
“丁氏八篇。”
依顏師古注,丁氏即丁寬也,此處云“丁氏”而未云《易說》,可證非“訓詁舉大誼”的《易說》三萬言,此八篇當有古義。
“《古五子》十八篇。”
顏師古注:“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
案:此注非常重要,《漢書•魏相傳》載魏相上書言事,曾表采《易陰陽》,我們僅得其要,而“自甲子至壬子”,乃在於解說《易陰陽》。筆者在後文對此作了初步考證,茲不贅述,此書當然屬古義。

“《淮南道訓》兩篇。”
顏師古注:“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據筆者考證,《淮南道訓》屬古義無疑,詳見後文。
“《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
顏師古注:“劉向《別錄》云‘神輸者,王道失則災害生,得則四海輸之祥瑞’”。據此數語考之,《神輸》大旨與《易陰陽》及帛書《要》篇所云“五官”“六府”“五正”之旨同,故為古義無疑。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顏師古注:“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案孟、京之學,其主要內容確得古義之傳,此點下面有專文討論。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此“章句”即《漢書•儒林傳》所云丁寬,“作《易說》三萬言,訓詁舉大誼”的“今小章句是也”,當屬今義之作。
由以上所考看,西漢“凡《易》十三家”中,起碼有八家尚傳古義。

二、

這種《周易》研究重在“觀亓德義”的新義(今義)之旨,雖然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但由帛書《易傳》的內容看,它對古義的刪削與改造,還是不如今本《易傳》來的更加徹底。故而對比帛書《易傳》與今本《易傳》,我們還是可以尋到一些古義的內容與蹤影。由於西漢之後,《周易》古義亡佚甚重,故而帛書《易傳》留給我們的這些古義蹤跡,就彌足珍貴了!以下我們先專注于帛書《易傳》,看它究竟傳達給我們哪些古義之資訊。

帛書《易傳》之《要》篇曰:“故明君不時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凶,順於天地之也,此胃易道。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為之以上下;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易之為書也,一類不足以亟之,變以備亓請者也。故胃之易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
《說卦》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由於《要》篇的出土,我們方知,《說卦》所謂“順性命之理”即《要》篇所釋之“順於天地之也,此胃易道。”《說卦》僅以“陰與陽”說“天道”,而《要》則進一步解釋說“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由此可知,先秦時人們已以日月星辰表示陰陽之變矣!同樣,“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亦由於《要》的出土,我們方知此“柔剛”乃指“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柔剛。”因此,早在先秦時代,《易》中之“地道”已與五行相結合矣!由於今本《易傳》中已刪去五行之說,因此,過去人們總是不明白:《史記•太史公自序》為何說“《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如今,由於《要》篇重見天日,我們方知此說實本之於先秦帛《易》也。可證漢初楊何《易》中有帛書古義內容的傳授,同時,我們亦由此而知《京氏易傳》中以五星、五行等解《易》之內容,非孟、京自造也,實由古義得之。
重要的是,《要》篇接下來又說:“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我們知道,孟、京“卦氣”說的核心即是以八卦示四時陰陽之變,故此語之出,可以作“卦氣”說早在先秦已有的又一條確證。
《要》篇緊接著說:“故胃之易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何謂“五官”?何謂“六府”?遍考先秦及漢魏時代諸典籍,雖然《管子•五行篇》早已說過“五官於六府也,五聲於六律也”,“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然而唯有《淮南子》一書對此作了最具有針對性的明確回答。
考《淮南子•天文訓》:“何謂五官?東方為田,南方為司馬,西方為理,北方為司空,中央為都。何謂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
《淮南子》一書對帛書《要》篇所云“五官” 、“六府”說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回答,可證《淮南子》確得先秦帛書古義之傳也。那麼,它所作上述回答,意究何指?我們且據相關資料作一番考索。
高誘注“五官”曰“田主農,司馬主兵,理主獄,司空主土,都為四方最也。”
案《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又說:“東方者木,農之本,司農尚仁,進經術之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執規而生……耕種五穀,積蓄有餘,家給人足,倉庫充實,司馬食穀。司馬,本朝司馬尚進賢聖之士,上知天文,其形兆未見……執規而長。至忠仁厚,輔翼其君……官者司營,司營者,土也,故火生土。中央者,土,君官也,……執繩而制四方,……大理者,司徒也,司徒者金也,故曰土生金。西方者金,大理司徒也……事不逾,執權而伐,兵不苟克……執法者司寇也,司寇者水也,故金生水。北方者水,執法司寇也……執衡而藏……司農者,田官也,田官者木,故曰水生木。”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又說:“木者春生之性,農之本也……火者夏成長木朝也……土者夏中,成熟百種,君之官……金者秋,殺氣之始也……水者冬,藏至陰也。”《春秋繁露•五行相勝》亦說:“木者,司農也……火者,司馬也……土者,君之官也,其相司營,……金者司徒也……水者,司寇也。”
由以上所引可證,所謂“五官”,實為古人以人文價值之視野,依據“五行”之生克機制,賦予五行的五種社會人文爵位名號。
至於《淮南子•天文訓》對“六府”所作回答之“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淮南子集釋》云:“補曰:《時則訓》云:‘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此即“六府”。

案《淮南子•時則訓》又云:“孟春始贏,孟秋始縮;仲春始擊,仲秋始內;季春大擊,季秋大內;孟夏始緩,孟冬始急;仲夏至修,仲冬至短;季夏德畢,季冬刑畢。故正月失政,七月涼風不至;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三月失政,九月不下霜;四月失政,十月不凍;五月失政,十一月蟄蟲冬出其鄉;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脫;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八月失政,二月雷不發;九月失政,三月春風不濟;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實;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十二月失政,六月五穀疾狂。”

案“涼風不至”“雷不藏”云云,皆發揮《禮記•月令》而來,與爾後孟喜“七十二候卦氣圖”之旨完全相合也。考《漢書•律曆志》:“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位於丑,在十二月……位於寅,在正月……位於卯,在二月……位於辰,在三月……位於巳,在四月……位於午,在五月……位於未,在六月……位於申,在七月……位於酉,在八月……位於戌,在九月……位於亥,在十月。”可證所謂“子午”“丑未”等等,乃指一年十二月陰陽消長變化也。故《京氏易傳•卷下》云:“陰從午,陽從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左右凶吉,凶吉之道,子午分時。”又說:“吉凶之義,始於五行,終於八卦,從無入有,見災於星辰也,從有入無,見象於陰陽也,陰陽之義,歲月分也。歲月既分,吉凶定矣,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其說亦合“六府”之旨。
筆者以為,“六府”之說,正與《京氏易傳》中“六沖”說相合,我們知道,依《京氏易傳》,乾卦自初九爻至上九爻依次納“子”“寅”“辰”“午”“申”“戌”,而坤卦自初六爻至上六爻依次納“未”“巳”“卯”“丑”“亥”“酉”,故“六府”之內容,正與乾、坤兩卦中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相沖之說符合。故有關“六府”說與《京氏易傳》的關係,我們還需作進一步考證。
帛書《要》篇於“五官”“六府”之後,又說“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詩書禮樂不□百扁,難以致之,不問于古法,不可順以辤令,不可求以志善。”
何謂“五正之事”?案《白虎通義》中有“三正”之說,乃講周之“天正”,殷之“地正”及夏之“人正”。《春秋繁露•四時之副》中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今由帛書《要》篇之上下文意觀之,筆者以為,此“五正”即《鶡冠子》一書所云“五正”,即: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鶡冠子•度萬》:“龐子曰:‘敢問五正’。鶡冠子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龐子曰:‘願聞其形’。鶡冠子曰:‘神化者於未有,官治者道於本,教治者修諸己,因治者不變俗,事治者矯之於末’。龐子曰:‘願聞其事’。鶡冠子曰:‘神化者,定天地,豫四時,拔陰陽,移寒暑,正流並生萬物無害,萬類成全,各屍氣皇。官治者師陰陽,應將然。地寧天澄,眾美歸焉,各屍神明。教治者,置四時,事功順道,各屍賢聖。因治者,抬賢聖而道心術,敬事生和,各屍後王。事治者,抬仁聖而道知焉,苟精牧神,分官成章,教苦利遠……而各屍公伯’。”此“五正”說包含了天地、陰陽、四時、寒暑等內容,因而與“五官”“六府”說是相承的。

考《要》篇所云“五官”“六府”“五正”,及其以日、月、星、辰示天道陰陽,以水、火、木、金、土五行示地道柔剛,更有明確顯示“卦氣”說的內容:“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由如上文字考之,其說多與《京氏易傳》相合。可證孟、京之學確有所本。

另外,據《漢書•儒林傳》載,楊何曾師從王同學《易》,但當時周王孫的著作亦流傳於世,因此,楊何《易》中當有《周易》古義的內容。據《史記•司馬遷傳》介紹,太史公司馬談曾學《易》于楊何,因此,司馬談亦肯定得《周易》古義之旨。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有一段表達其《易》學觀的話:“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曰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紀綱,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此說無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帛書《易傳》所傳達的《周易》古義之旨,它之與孟、京之卦氣說、《漢書•藝文志》所載《神輸》說及《漢書•魏相傳》所載《易陰陽》說之相合,乃是顯然可見的。
↑回到頂端↑
#2104920 - 2020-09-28 11:49:54 Re: 《周易》古義考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周易》古義考(下)



三、

在對帛書《易傳》所留給我們的古義蹤跡進行上述考索的過程中,《淮南子》的價值得以初步顯現。以下我們將以《淮南子》為主,進一步考稽《周易》古義之內容。

案《漢書•魏相傳》記載魏相上表言事中,表達了其《易》學觀:“又數表采《易陰陽》及《明堂月令》奏之……天地變化,必繇陰陽,陰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由以上所引考之,魏相所引“天地變化,必繇陰陽,陰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云云,當屬於《易陰陽》的內容。魏相所云東、南、西、北、中央五神各執“規”“衡”“矩”“權”“繩”而司春、夏、秋、冬,此說亦與《淮南子•天文訓》所載“五星”之說基本相同。

《淮南子•天文訓》說:“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治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與此相似的記載,亦見於《春秋繁露•五行相生》等。

只是魏相以八卦中震、離、兌、坎四卦司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此不見於《淮南子•天文訓》。據筆者考察,魏相歿于宣帝神爵三年,即西元前59年,他先後任郡卒史、茂陵令、河南太守,被霍光逮捕下獄後又復為太守,並逐步升至大司農,御史大夫。如以其壽為60—65歲計,則魏相約生於西元前120—125年左右,《漢志》既稱其“少學《易》”,則魏相學易當在西元前105—110年左右。而《淮南子》修成正當漢武帝“方好藝文”的“元光”“元朔”年間,約西元前130年左右,與之相距不過二十餘年的時間。魏相引《易陰陽》《明堂月令》言之,且其說“有師法”。故《淮南子》作者肯定亦會見到此書,但此處意在引“五星”而說天文,故而未提震、離、兌、坎諸卦。另外,我們知道,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即有《五星占》一書,另外還有篆書及隸書的《陰陽五行》等數術類書。

考之《隋書•經籍志》其“天文類”中有《巫咸五星占》一卷《五星占》一卷,陳卓另撰有《京氏釋五星災異傳》一卷,故而以五星說災異當與《易》有關,特別是與《易》中的陰陽寒溫有關,故而京氏才特予釋之。《淮南子•天文訓》此處意在釋天文,故而略去八卦不談也。
《淮南子•時則訓》說:“春行夏令,泄;行秋令,水;行冬令,肅。夏行春令,風;行秋令,蕪;行冬令,格。秋行夏令,華;行春令,榮;行冬令,耗。冬行春令,泄;行夏令,旱;行秋令,霧。”

而魏相亦說:“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奉順陰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寒暑調和。”(《漢書•魏相傳》)所謂“春興兌治”即春興秋治;“秋興震治”即秋興春治;“冬興離治”即冬興夏治;“夏興坎治”即夏興冬治也。故《淮南子•時則訓》中如上之說與《易陰陽》說正合,亦證屬“古義”內容。

《淮南子•天文訓》未言震、離、兌、坎諸卦,不能說明當時尚無此說的另一條證據是,如前文所引,魏相還曾提到“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案《白虎通義•八風》釋“八風”曰:“風者何謂也?風之為言萌也。養物成功,所以象八卦,陽生於五,極於九……行獄川。”
《白虎通義》所釋“八風”內容與《淮南子•天文訓》之“八風”相同,重要的是《白虎通義》釋“八風”時特別強調:“風之為言萌也。養物成功,所以象八卦”。其旨與《漢書•魏相傳》中魏相言“八風之序立”後,震司春、離司夏、兌司秋、坎司冬相同,亦與孟、京“卦氣”說相同,據筆者考察,施、孟、梁丘三家易的完成約在西元前70年左右,由魏相“少學《易》”“明《易經》,有師法”(《漢書•魏相傳》語)故魏相所學之《易》顯然早于孟喜,《漢書•魏相傳》又記載魏相奏請皇帝“選明經通知陰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陰陽”,“臣愚以為陰陽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聖賢未有不繇者也。”由以上所考思之,漢人所存“古義”見於《古五子》《易陰陽》及《明堂月令》等書,《淮南子•天文訓》在言及“五星”“八風”時,因其在論天文,故未涉及“所以象八卦”的內容,故未明確點出震春離夏兌秋坎冬諸卦象,但由以上所考看,當時早已有此說是無疑的。

四、

為了進一步證明上文我們所闡述的觀點,茲再看《淮南子》中的另一段文字。
案《淮南子•地形訓》曰:“凡人民禽獸萬物貞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走,莫知其情,唯知通道者能原本之。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日主人,人故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二主偶,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馬故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鬥,鬥主犬,犬故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彘,彘故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故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麋鹿,麋鹿故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虎故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鳥魚皆生於陰,陰屬於陽,故鳥魚皆卵生,魚游于水,鳥飛於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為蛤。”此段文字亦見於《孔子家語》,可證《孔子家語》一書雖出自後儒所撰,但其多數內容實出自先儒之手,篇幅所限,茲不贅述。

重要的是,帛書《繆和》篇有這樣一段文字:“凡天之道,壹陰壹陽,壹短壹長,壹晦壹明,夫人道九之。”筆者以為,凡解帛本“人道九之”的資料,皆不如上引《淮南子•地形訓》中“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說的更為清楚明白。同時,如上引文中還有一段文字,透露出《淮南子》早已先于孟、京而以“卦氣”說《易》了:
“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先儒在注《淮南子》與《孔子家語》時,因其不明“卦氣”之說,故注文多以改字讀經方式注之,如《淮南子集釋》引楊樹達云“‘月’字《集證》本作‘日’,是也。《說文》十三篇下‘風部’云‘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論衡•商蟲篇》亦云‘蟲八日而化’並其證。”《淮南子集釋》撰者何寧也認為“楊說是也。蓋涉上諸‘月’字而誤。”

其實,楊樹達先生之說及何甯先生案語皆不確。所謂“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實指“卦氣”中秋分之“次候”“蟄蟲培戶”,因依“卦氣”說,巽為風,又為八月之卦。秋分在八月,其次候為“蟄蟲培戶”,故“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此句是依“卦氣”而出,先儒未能明察於此而改字讀之,至憾!

重要的是,《淮南子》中還有《古五子》的內容。
如前所引,《漢書•藝文志》載“《古五子》十八篇”,顏師古注:“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可知《古五子》是一本解說《易陰陽》的書,其主要內容是以“自甲子至壬子”解說《易陰陽》之要。
考《淮南子•天文訓》曰:“日冬至子午,夏至卯酉……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可知所謂“自甲子至壬子”乃指甲子至丙子、戊子、庚子,以至壬子,由此五子示木火土金水,五行各領七十二日而終一歲也。

《淮南子集釋》釋此曰:“補曰:‘置一歲日,以五氣分之,則七十二日為一節,而得其用事之日。’《藝文志》有《古五子》十八篇,師古云‘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始即《淮南子》所云也。《易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複》生《坎》七日’是冬至常為甲子受制。”由此注可知,《古五子》在解說《易陰陽》時,貫穿了“卦氣”之說。《淮南子•天文訓》又說:“甲子受制則行柔惠,挺群禁開闔扇,通障塞毋伐木,丙子受制,則舉賢良、賞有功、立封侯、出貨財,戊子受制,則養老鰥寡、行粰鬻、施恩澤,戊子受制,則繕垟垣、修城郭、審群禁、飾兵甲、儆百官、誅不法,壬子受制,則閉門閭,大搜客。”其實,《古五子》的內容,早在《管子》一書中已有表述,案《管子•五行篇》:“日至睹甲子木行禦,命左右工師內禦……七十二日而畢。”劉績注曰:“自甲子起,週一甲子六十日,又零十二日得丙子,故曰‘七十二日而畢’下皆仿此。”另外,《淮南子•時則訓》及《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中皆有與此相似的內容,此不一一引之。

接下來又說:“丙子幹甲子,蟄蟲早出,故雷早行。”云云,亦與《淮南子•時則訓》及《春秋繁露•治亂五行》之說相同。由此可知,《古五子》之大要與“五官”說基本相同,亦與《禮記•月令》及孟、京之說相合。這進一步證實了孟、京說與帛書《易傳》及《古五子》《易陰陽》的內容相通,因而確為《周易》古義也。


結語

通過如上考察,我們發現《淮南子》一書保存了大量古義資料。書中除對帛書所講“五官”“六府”等古義內容作出具有針對性地回答外,同時亦有“五正”說的內容,並有《易陰陽》《明堂月令》中屬於“八風”“五星”內容的解釋。《淮南子•天文訓》及《漢書•魏相傳》所云東、西、南、北、中央五方各執“規”“衡”“矩”“權”“繩”司“春夏秋冬”說,在《淮南子》中亦有專門解釋。案《淮南子•時則訓》:“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准,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由“陰陽大制有六度”,似可證明其說出自《易陰陽》也。而帛書《要》所云“五官”中亦有如上內容,這說明帛《易》與《易陰陽》的內容是互通的。同時,據上所考,《淮南子》一書用“卦氣”言事,可知已佚之《淮南道訓》中肯定已使用了“卦氣”說。

《淮南子》保存了有關《古五子》的內容,因而據此可考《易陰陽》之大要也。筆者以為,《淮南子》還記錄了一條以《易陰陽》解釋《周易》經文的重要資料,此即《淮南子•人間訓》之“‘終日乾乾’,以陽動也,‘夕惕若厲’,以陰息也,因日以動、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這種和陰陽順天時而“動”“息”的思想,正合魏相所表采之《易陰陽》的主旨,顯然是一條純以古義釋經的資料。帛書《二三子》及《衷》篇釋《乾》卦九三爻時,其說與《淮南子》此說相同,此《淮南子》所講之《易》,實與帛本相承相通的又一證據。

由於漢初田何授《易》時,今古義並傳,由《漢書•藝文志》考之,古義當時在“凡《易》十三家”中尚佔據一定份量,且嚴格地講,今義與古義也很難劃分出一條明確的界限。今義的特點在“觀亓德義”,但“觀亓德義”需“明數而達乎德”。如研《易》不明數,則難“達乎德”,故今義亦須“明數”,只是較之于古義來說,“後亓祝卜”而已。其實,由《漢書•藝文志》看,當時位居“凡《易》十三家”之首的施、孟、梁丘之《易》,雖然公開傳授的是今義,但梁丘賀等人所以得天子之寵,還在於“筮有應”也。他們利用官學的地位,“博士”的身份,雖取得傳《易》的正統地位,但據《漢書•藝文志》載:“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漢書•儒林傳》並介紹:“高相,沛人也,治《易》與費公同時,其學亦亡章句,專說陰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由前文所考看,“專說陰陽災異”即《周易》古義也,故由丁寬傳之。由“專說陰陽災異”,亦可知其學主旨與魏相所介紹的《易陰陽》主旨相同。由《莊子》稱:“《易》以道陰陽”及《晉書•束晳傳》:“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塚,得竹書數十車……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可知古有《易繇陰陽卦》之書,《易陰陽》之書或即由《易繇陰陽卦》而來。

為了不使“後世之士疑丘”,故《周易》今義以正統地位在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中傳授。古義由於周王孫與丁寬的傳授,漢初在民間仍有流傳,估計當淮南王劉安招引天下才俊時,這些人投向了劉安。於是,淮南王劉安“聘明《易》者九人”,撰成《淮南道訓》一書。《淮南子》一書的撰寫,肯定亦有此九人的參與或受此九人《易》學觀的影響。筆者以為:這,恐怕就是《淮南子》一書保存大量《周易》古義的根本原因。唯《周易》今義的誕生與傳承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周易》古義的傳承與衍展也是值得研究開掘的,因為後者籠罩在本天道以立人道的高度哲學性的天人之學的氛圍下,同樣寄寓了先哲獨特的總體宇宙關懷和終極人文關懷。

↑回到頂端↑
#2105374 - 2020-10-02 09:19:37 「天德」與「用九」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天德」與「用九」

張貼者: Amychen

《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而“古義”突出的則是陰陽災變思想。《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由於“今義”被定為官學正統,“古義”便逐漸衰微,而鮮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獻,對《易》之“古義”的由來與演變進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西漢以孟、京為代表的“卦氣說”當屬《周易》古義。西漢“《易》十三家”中,起碼有八家尚傳古義.........。

漢初,易學的傳承已有了“今義”與“古義”之分。此所言“今”、“古”,不同於今、古文經學中的“今”與“古”............

《易》之“今義”確立於孔子而稱“今”,《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而稱“古”.........。


劉大鈞教授“《周易》古義考”說「《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又說「《易》之“今義”確立於孔子而稱“今”」,就是說《周易》“今義”與儒家孔子所創導的「德性」有聯繫…………

據此可就《易傳》對乾之四德「元亨利貞」的闡述作一番了解……


乾,元亨利貞。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
元亨利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種使得其所,故謂之四德。言聖人亦當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長萬物,物得生存而為元也。又當以嘉美之事,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為亨也。又當以義協和萬物,使物各得其理而為利也。又當以貞固幹事,使物各得其正而為貞也。是以聖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貞」。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此一節釋經之「用九」之《象》辭。經稱「用九」,故《象》更疊云「用九」。云「天德不可為首」者,此夫子釋辭也。九是天之德也,天德剛健,當以柔和接待於下,不可更懷尊剛為物之首,故云「天德不可為首也」。


而《易傳.文言》對乾之四德「元亨利貞」的闡述則曰: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百度百科】則引述:

北宋 周敦頤以 元亨利貞 配 四時,發揮了《周易.乾.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叫元,始也,于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于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于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于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幹正之道”。
…………
……………………

乾的卦辭曰:“乾。元亨利貞。”
此四字的解釋,舊注頗多歧見,以《子夏傳》的“四德”說較為通行:“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宋.程頤《程氏易傳》卷一:“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
……………
…………………


按:

何以「九」是天之德也?

劉大鈞教授說“卦氣說”當屬《周易》的古義,而「元亨利貞」配上「四時」,
似乎與“卦氣說”是聯繫的?
↑回到頂端↑
#2105602 - 2020-10-03 19:00:58 「天道」與「天德」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天道」與「天德」


張貼者: Amychen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此一節釋經之「用九」之《象》辭。經稱「用九」,故《象》更疊云「用九」。云「天德不可為首」者,此夫子釋辭也。九是天之德也,天德剛健,當以柔和接待於下,不可更懷尊剛為物之首,故云「天德不可為首也」。
.............
...................

北宋 周敦頤以 元亨利貞 配 四時,發揮了《周易.乾.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叫元,始也,于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于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于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于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幹正之道”。
…………
……………………
按:

何以「九」是天之德也?

劉大鈞教授說“卦氣說”當屬《周易》的古義,而「元亨利貞」配上「四時」,
似乎與“卦氣說”是聯繫的?




「天德不可為首」的「天德」,與神煞之「天德」有沒有聯繫?



《協紀辨方書》引述下列諸典:

《乾坤寶典》曰:「天道者,天之元陽順理之方也。其地宜興舉眾務,向之上吉。」

《廣聖歷》曰:「天道正月九月在南方,二月在西南方,三月七月在北方,四月十二月在西方,五月在西北方,六月十月在東方,八月在東北方,十一月在東南方也。」

《考原》曰:「按天道者,天德所在之方也。」

《乾坤寶典》曰:「天德者,天之福德也。所理之方,所值之日,可以興土功營宮室。」

《堪輿經》曰:「天德者,正月丁、二月坤、三月壬、四月辛、五月乾、六月甲、七月癸、八月艮、九月丙、十月乙、十一月巽、十二月庚。」

曹震圭曰:
四孟之月以陰干為天德者,是天道惠其未生也。正月丙火生而丁火未生,四月庚金生而辛金未生,七月壬水生而癸水未生,十月甲木生而乙木未生,故以陰干為德也。
四季之月以陽干為天德者,是天道惠其自墓也。三月壬水墓,六月甲木墓,九月丙火墓,十二月庚金墓,故以陽干為德也。
四仲之月以四維之卦為德者,是天道變化成功也。二月萬物將生致役乎坤也,五月陰氣將生乾道變化也,八月萬物將收成言乎艮也,十一月陰氣散陽氣入,巽入也,風以散之也。」

《考原》曰:「天德者,三合之氣也。
正 五 九月建寅午戌合火局,故以火為德,正月丁、九月丙、五月乾戌,火墓在乾宮也。
二 六 十月建卯未亥合木局,故以木為德,六月甲、十月乙、二月坤未,木墓在坤宮也。
三 七 十一月建辰申子合水局,故以水為德,三月壬、七月癸、十一月巽辰,水墓在巽宮也。
四 八 十二月建巳酉丑合金局,故以金為德,四月辛、十二月庚、八月艮丑,金墓在艮宮也。
寅申巳亥月乃五行長生之位,故配陰干。辰戌丑未乃五行墓庫之位,故配陽干。子午卯酉乃五行當王之位,故以配墓辰。本宮之卦不用支而用干者,支地也,干天也,名曰天德。故用天干,又用四卦,以代辰戌丑未者,不用地支故也。」


1993年10月郭店楚簡出土,據考古專家推測,文物當為戰國中期偏晚,約西元前300年上下。
郭店楚簡有《五行》一篇,郭店楚簡《五行》首先對「五行」一詞進行了更內在的分析與理解,認為仁、義、禮、智、聖五行,形於內則謂之德之行,未形於內則謂之行。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德,天道也;善,人道也。二者所適用的範圍與所成就的境界是不同的。而如何為善,如何成德,如何集大成以成君子?簡書認為仁、義、禮、智、聖五行是與心之用緊密不可分的。所以為善成德,乃在於涵攝四行、五行之心自體的和樂一同。這也就是所謂「為一」、「慎獨」的工夫。君子成己亦成人,涵德兼善而集其大成。此外,《五行》還比較突出了聖智的全體作用,認為是仁義禮樂之本源。

簡書《五行》開篇即云:「五行: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義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行於內謂之(行)。(智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聖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接著又說:「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五行所和之五行,指形於內的五行。五者之所和謂之德;德,天道也。成德或聞見天道,在簡書《五行》的作者看來皆是以聖智為根本。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zmj2kg3.html


附加檔案
天德.jpg


↑回到頂端↑
#2105881 - 2020-10-06 07:50:49 「天德」與「用九」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天德」與「用九」(一)



在《周易》經文中有「德」字的爻辭有五處,即:

  訟卦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恆卦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恆卦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益卦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的注疏裡,稱「九是天之德也」,那訟卦六三「食舊德」、恆卦六五「恆其德」,「六」為陰爻稱「德」,能指為「天德」嗎?

或說訟卦六三「食舊德」,這「舊德」是指訟卦九二?

恆卦六五「恆其德」,是由恆卦九四之德所延續?

另有一說:

訟卦六三之姤卦,爻辰為午化酉,即以姤卦九三爻辰酉來取「天德」?

恆卦六五之大過,爻辰為申化酉,即以大過九五爻辰酉來取「天德」?



《周易》經稱「用九」,與「乾之策數」有否聯繫?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用九」之《象》辭稱: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群龍」是指乾卦的六個爻,「群龍」中有:

初九的「勿用」、上九的「有悔」,還有《文言》九五稱「乃位乎天德」,

那麼《象》辭「天德不可為首」的「首」是指上九嗎?

與「乾之策數216」有關嗎?



附加檔案
山24.jpg


↑回到頂端↑
#2106262 - 2020-10-09 10:45:40 「天道」與「天德」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天道」與「天德」(一)



「天德不可為首」的「天德」,與神煞之「天月德」有沒有聯繫?


明.萬民英《三命通會》卷三「論天月德」:

夫德者,利物濟人、掩凶作善之謂也。天德者,謂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除十二宮分野,每宮各占三十度,總計三百六十度,外有五度二十五分半,散在十二位宮,甲庚丙壬、乙辛丁癸、乾坤艮巽,謂之神藏煞沒。每宮各得四十四分,所以子午卯酉中,有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中,有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中,有乾坤艮巽;此十二位宮,能回凶作善,乃曰天德也。



何謂「神藏煞沒」?

《協紀辨方書》【貴人登天門時】引述下列諸典:

義例:

《通書》曰:「經云:『年之善不如月之善,月之善不如日之善,日之善不如時之善,貴人登天門乃時之最善者也。』其法以月將加用時,晝用陽貴,夜用陰貴,以天乙貴人為主,而騰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天空、白虎、太常、元武、太陰、天后隨之。故貴人臨乾亥登天門,則騰蛇臨壬子而落水,朱雀臨癸丑而鍛羽,六合臨艮寅而乘軒,勾陳臨甲卯而登陛,青龍臨乙辰而游海,天空臨巽巳而投匭,白虎臨丙午而燒身,太常臨丁未而登筵,元武臨坤申而折足,太陰臨庚酉而回宮,天后臨辛戌而入帷。六吉將得地,而六凶將斂威,故曰:『神藏煞沒。』又為六神悉伏,此擇時之妙用也。」

又曰:「貴人己丑土,六合乙卯木,青龍甲寅木,太常己未土,太陰辛酉金,天后壬子水,為六吉將;騰蛇丁巳火,朱雀丙午火,勾陳戊辰土,天空戊戌土,白虎庚申金,元武癸亥水,為六凶將。」

按:貴人登天門為選時第一義,其月將加時,貴人陰陽順逆皆六壬法也。日家未知壬、遁之法,故誤以四煞沒時為神藏煞沒,而貴人登天門之說錯襍於其間,觀者遂不可曉。今為取而序之,則知神藏者,安於其居之義,郭璞所謂藏神合朔,《宗鏡》所謂歸垣入局是也。煞沒者,隱而不現之義,《通書》所謂六凶斂威,六神悉伏是也。乾亥為天門,貴人居之,六合木而臨艮寅,青龍木而臨乙辰,太常土而臨丁未,太陰金而臨庚酉,天后水而臨辛戌,皆各得其位,當旺受生,故曰:「神藏。」騰蛇、朱雀火而臨壬子、癸丑,勾陳、天空土,而臨甲卯、巽巳,白虎金而臨丙午,元武水而臨坤申,皆不得其位,受制潛伏,故曰:「煞沒。」然皆由貴登天門而得之,故貴登天門即神藏煞沒,而非有二義也。一日只有一時,然貴分陰、陽,又卯、酉、辰、戌時兼占晝、夜,故一日有兩時者;其或晝不得陽,夜不得陰,則又有一日不得一時者。

如雨水後甲日卯時,以月將亥加甲卯,則陽貴未加乾亥,是陽貴登天門也。又如雨水後甲日酉時,以月將亥加庚酉,則陰貴丑加乾亥,是陰貴登天門也。其法以日干為主,以貴人加乾亥上,視某月將加某時,即某時貴登天門。如甲日陽貴在未,加乾亥上看旦時,雨水亥將加甲卯,即雨水後甲日卯時陽貴登天門;大寒子將加乙辰,即大寒後甲日辰時陽貴登天門。又如甲日陰貴在丑,加乾亥上看夕時,雨水亥將加庚酉,即雨水後甲日酉時陰貴登天門;大寒子將加辛戌,即大寒後甲日戌時陰貴登天門,餘倣此例。

至《宗鏡》以壬時為子時上四刻,則與雙山法合,而取義由切。如乾為天,貴登天門,取乾非取亥也;朱雀鍛羽,取癸非取丑也;天空投匭,取巽非取巳也;元武折足,取坤非取申也;天后入帷,取辛非取戌也。然雙山以干維與支同宮,故六壬用支亦謂神藏煞沒,則知二十四時之法由來舊矣。後世失其義,謂乾時為戌正二刻至亥初二刻,亥時為亥初二刻至亥正二刻,壬時為亥正二刻為子初二刻,子時為子初二刻至子正二刻,以十二支占十二時之中四刻,而以前後各二刻分隸前後干維,似亦有理。然乾、巽為天門、地戶,陰、陽之界,貴人順逆所由分。若以乾為戌正二刻,則乾淪於陰貴,罹於網,而騰蛇以下諸神皆當逆轉,又烏睹所謂貴登天門,神藏煞沒者乎?

《三命通會》說:「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閶闔門外,與太乙並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家在己丑斗牛之次,出乎己未井鬼之舍(斗牛、井鬼皆屬28宿),執玉衡較量天人之事(北斗第五星“玉衡”),名曰在乙也。其神最尊貴,所至之處,一切凶煞隱然而避。

乾卦《文言》釋九五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貴登天門」,即神藏煞沒。神藏者,安於其居之義;煞沒者,隱而不現之義。是乾卦《文言》所謂「與鬼神合其吉凶」嗎?

.
↑回到頂端↑
#2106790 - 2020-10-13 17:06:05 「群龍」之「德」(一)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群龍」之「德」(一)


《周易》乾卦的經文裡沒有「德」字,

乾卦的《彖傳》、《大象傳》裡也沒有「德」字,

《小象傳》裡: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傳》在闡述「元亨利貞」與「群龍」之德行有多處:

初九「龍德而隱」「成德」、
九二「龍德而正中」「君德」、
九三「進德」、
九四「進德」、
九五「位乎天德」「合其德」。




文言曰:
…………
…………………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文言》的後段又補充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按:前輩曾這麼說:

「潛龍勿用」的「勿用」是指九二,即初九「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所以「君子弗用」,待九二「見龍在田」才可用。

九二爻辰為寅,寅月「天德」在方,24方丁配未,而《文言》於初九稱「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日在未方得見)……
九二「天德」在丁方與日在未相應……


「成德為行」

小篆从戊、聲,本義作「就」解,(見說文繫傳)即有定克終之意;戊為中宮,即中央方位屬土之稱,萬物賴土而就,故成从戊。又以丁有壯實之義,物必壯實始就,故成从丁聲。
《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潛龍勿用」

小篆右像旗柄,左像旗之三遊,本義作「大夫所建旗」解,(見通訓定聲)周禮有九旗,勿即大夫所建之旗名。以六爻卦為例,大夫是指第二爻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按:前輩說,乾九二之同人,同人卦氣應乾九五君爻爻辰為申,乾九二爻辰為寅化丑,寅月「天德」在丁方,丑月「天德」在庚方,而同人卦與坤方、庚方之「天德」有聯繫,「德博而化」是多方之「天德」互應,與九五君爻之卦氣有聯繫,故稱「君德」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小篆从日、並聲,本義作「日無色」解,(見說文許著)乃日失其光之意,故从日。又以並从二(二人)立(並立)會意,本作「併」解,含有對等的意味;日失其光,一片昏暗;五色莫辨,遠近皆同,一切原本有異者,至此莫不互等,故普从並聲。

「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小篆 从庚用,亦从用聲,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庚有繼續一義,事可施行謂之用,行而繼之以常謂之庸,本義作「用」解(見通訓定聲),乃賡續長行之意。

乾九二爻辰為寅化丑,丑月「天德」在庚方,「龍德而正中」。


待 續
.
↑回到頂端↑
#2106996 - 2020-10-15 07:26:43 「群龍」之「德」(二)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群龍」之「德」(二)


《文言》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几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乾卦九三、乾卦九四《文言》都強調「君子進德修業」,因為九三、九四為「人爻」。
又乾卦九三之履卦,乾九三爻辰為辰化丑,辰月「天德」在子方,丑月「天德」在庚方,以太陽周年視運行來看,子方「天德」到庚方,為「進德」之象。

又乾卦九四之小畜,乾九四爻辰為午化未,午月「天德」在乾方,未月「天德」在甲方,以太陽周年視運行來看,乾方「天德」到甲方,為「進德」之象。


乾卦九三、九四盤象皆與履卦(「履者,禮也」)、蠱卦(「蠱者,事也」,事業之象)有聯繫,蠱卦卦氣應乾九三應爻爻辰為辰,所以稱「進德修業」。

乾卦之上卦三爻動,爻辰皆化未,未月「天德」在甲方。
乾卦之下卦三爻動,爻辰皆化丑,丑月「天德」在庚方。

蠱卦《卦辭》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巽卦九五之蠱卦,稱:「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
…………………………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飛龍在天」,乾卦九五(天爻)之大有,大有之外卦卦氣應午月,午月「天德」在乾方,「乃位乎天德」。
……………
……………………
↑回到頂端↑
#2107559 - 2020-10-19 18:19:56 富有之謂大業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富有之謂大業


《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


《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周易》經文稱「富」的有兩爻,小畜九五「富以其鄰」,家人六四「富家」。稱「不富」的亦有兩爻,泰卦六四「翩翩不富」,謙卦六五「不富以其鄰」。
以下略述小畜九五「富以其鄰」,家人六四「富家」,聖人「設卦觀象」將「富」與「德業」聯繫………


小畜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小畜九五之大畜,「之卦」大畜為「鄰」之象,六五爻辰為子(子為「鄰」之財爻),中孚卦氣應大畜六五應爻爻辰為子(子月「天德」在巽方,應爻為「其」),而中孚應巽方,為「富以其鄰」之象。

  家人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家人六四之同人,同人應萃卦,萃卦應睽卦,睽卦卦氣應家人六二世爻爻辰為丑(世爻為「主」,丑為家人財爻),丑月「天德」在庚方,萃卦為「聚」之象,又萃卦應「天德」方,睽卦卦氣應財爻,萃卦為「聚」,「財聚」而應「天德」方,故曰「富家」。

家人九三之益卦(農業),家人六四爻辰為未(未為家人財爻),未月「天德」在甲方,甲屬木,與象徵農業的益卦有聯繫…………。

《繫辭下傳》第二章:「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益卦為農業耕作的卦象,益卦卦氣應「立春三候」,物候為「魚上冰」。)


附加檔案
小畜.jpg

家人.jpg


↑回到頂端↑
#2107917 - 2020-10-22 20:38:24 富與德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富 與 德

下節引 明陽大「富與德」貼文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038879#Post2038879

《易林》又名《焦氏易林》,十六卷,西漢 焦贛 撰。《四庫全書》將之列於「子部術數類」。

《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易林》有4096占卦變之辭,各繫以文辭,皆四言韻語。


《易林》4096占條中,提到「富」字有70幾處!


據前輩的筆記所示,《易林》中的「富」字與「天德」有聯繫!

月令: 寅 午 戌 申 子 辰 亥 卯 未 巳 酉 丑
天德: 丁 乾 丙 癸 巽 壬 乙 坤 甲 辛 艮 庚

我簡略描述鶴溪前輩筆記要點:

以「九宮飛布」,財星飛布與天德方有聯繫,而這種帶有德氣之財可以「養萬民」、「養聖賢」。而命理學上的富人格局,是否也有此現象?當然吾人知道「富人」不等於「仁人」,只是成為富人的格局之先,是否要先有德氣(功德)的培蘊........




.
↑回到頂端↑
#2110440 - 2020-11-12 17:16:24 彝倫攸敘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彝倫攸敘


《尚書.洪範》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
…………………



武王向箕子請教治國安民之道……..


尚書序說《洪範》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漢朝時人把《洪範》當作傳說中的「洛書」,《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認為禹治洪水時,上天就賜其《洪範》,幫助他治水。

今文《尚書》例稱《鴻範》爲《商書》,古文《尚書》則以《洪範》爲《周書》。故知《洪範》又稱作《鴻範》。


《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易.說卦傳》:「乾天也……坤地也……。」
又:「坤為地……為。」

《序卦傳》在乾天、坤地之後序之以屯卦,而屯卦《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孔穎達疏:經謂經緯,綸謂繩綸,言君子法此屯象有為之時,以經綸天下,約束於物,故云「君子以經綸」也。姚信云:「綸謂緯也,以織綜經緯。」(《周易正義》疏)

「經綸」就同布帛之經緯絲線,就同大地之經緯度。


  屯卦《彖辭》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彝倫攸

《說文》次弟也。从攴余聲。段玉裁《說文》注:敘,次弟也。《皋陶謨》曰:「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爲之。

小篆作 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大易總敘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尤工御者準繩墨,執銜轡,正規距,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歷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待續
↑回到頂端↑
#2110532 - 2020-11-13 10:50:48 Re: 彝倫攸敘 [Re: Amychen]
Amychen 離線
或躍在淵
註冊: 2018-02-28
文章數: 272
張貼者: Amychen


「彝倫攸

《說文》次弟也。从攴余聲。段玉裁《說文》注:敘,次弟也。《皋陶謨》曰:「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爲之。

小篆作 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下節引《中國建築藝術精神》資料供網友參考:


中國文化名篇導讀(四):讀韋政通先生《中國文化概論.藝術》第六節 中國建築藝術精神

第六節 中國建築藝術精神


一、藝術生活化

天道給予中國人的啟示是道德性的。實踐到建築藝術上,也反映了這一種特徵。徐複觀先生說中國的家庭是一個“道德實踐的自然團體”。家庭是人生活的地方,也是道德教習的場所。中國的住宅建築圖式,也正是為了使人生活在這一種道德的氣氛之中,使人進退知處。

1.堂、室
堂是正廳,室是內室。先入門、次升堂、後入室。這不但是做學問的三個階段(注154),也是行禮儀、辨親疏的幾個階段。
《論語》記載了一個升堂入室的故事: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論語.先進》


堂,是家庭成員日常生活共聚的地方,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喜慶、喪殯等儀式,也是在這裡舉行。室是私人生活的地方,等閒人不可擅進。如果你能夠獲得入室的招待,你和主人的交情也非淺了。
在使用的秩序來說,東屬陽、西屬陰。主為陽、客為陰。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所以主人從東階升降,客人從西階升降;主人坐東面,客人坐西面。兒子的起居間在東邊房間,女兒的起居間在西邊房間。人們在住宅內居住的地方、站立的位置等,都反映了他們的身份和應該遵守的禮儀。由此,建築與日常生活禮儀結合起來,使人處身其中自然而然地知所進退居安。(見補充參考資料一)。

2.庭、階、園
“庭中有奇樹”、“庭院深深深幾許”、“眄庭柯以怡顏”(注157);庭是階前的一塊空地,是客人必經的地方,也是主人迎送的地方,多打掃得乾乾淨淨,種幾棵樹,不讓它生青苔雜草。民間有“庭前生雜草,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的說法,這是因為庭是很公眾的地方,即使街外人在門縫中也可窺見,這個地方不打掃整齊,謠言就會聞風四起。
階的設置是因為古建築重視台基。這不但是為了使建築物看來更加宏偉壯觀,也是其有實際用途的。高厚的台基使主要的柱有更深的基礎,以支承梁木斗拱和配合巍峨的屋頂,即使大雨流潦縱橫,也不易氾水入屋。為了升降的方便,階的設置是必須的。
園是遊戲休息的地。園內廣植花草樹木,怡情養性。也設有秋千涼亭枱椅,以供遊戲。大戶人家甚至辟地為園,大興土木,把自然山水再現亭中,獨享這一角人間樂土呢──當然,搜刮民脂民膏,建造私人庭園,就失去了古人借自然山水以陶冶性情的道德意識了。

3.門、牆 《論語》記載了一個關於門牆的故事。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論語.子張》
一般圍牆不很高,只是用以分別住宅和街外的範圍,路過的人很容易看到庭中情況,也很容易攀越,古人情急時也有踰牆而走的。後來的牆越建越高,就有了防盜賊的意思,也足見世風日下了。
門是進出的地方,“不得其門而入”、“摒諸門外”、“吃閉門羹”,都表示主人不喜歡你這個朋友;“門庭若市”、“門可羅雀”,反映了主人的權勢,威望的高下陟降。


重點回讀:中國的建築,怎樣反映中國的道德禮儀的實踐情況?中國的家庭是一個道德實踐的自然團體,住宅也就是道德教習實踐的地方。它的建築圖式是為了使人生活在道德的氣氛中。門是分辨陌生或相識的地方,庭是迎送賓客的地方,堂是人倫秩序,大小禮儀實踐的地方;園是怡情養性的地方。對家庭成員來說,他們在住宅內居住的地方、站立的位置等,都反映了他們的身份和應該遵守的禮儀。對賓客來說,能夠得其門而入、而升堂、而入室,就反映了他和主人交情的深淺。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219872?from_voters_page=true


附加檔案
住1.jpg

住2.jpg


↑回到頂端↑
#2110607 - 2020-11-13 22:55:32 庠序之教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庠序之教


張貼者: Amychen
[quote=Amychen]

「彝倫攸

《說文》次弟也。从攴余聲。段玉裁《說文》注:敘,次弟也。《皋陶謨》曰:「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爲之。

小篆作 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夫風化之本在於正人倫,人倫之正存乎設庠序。庠序設,五教明,德禮洽通,彝倫攸敘而有恥且格,父子兄弟夫婦長幼之序順,而君臣之義固矣。《易》所謂“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故聖王蒙以養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習以成性,遷善遠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後裁之以位。雖王之世子,猶與國子齒,使知道而後貴。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於學。故《周禮》,卿大夫獻賢能之書于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貴士也。人知士之貴由道存,則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鄉,學於鄉以登朝,反本復始,各求諸己,敦樸之業著,浮偽之競息,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則忠,用之蒞下則仁。孟軻所謂“未有仁而遺其親,義而後其君者也”。」(《晉書•王導列傳》)



夫風化之本在於正人倫①,人倫之正存乎設庠序②。庠序設,五教明③,德禮洽通④,彝倫⑤攸敘。


【注釋】

1.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準則。

2.存乎設庠序:意為人倫的確立與否在於學校能否設置。
《孟子.梁惠王篇》有「謹庠序之教」,
注家說「庠序皆鄉學之名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3.明:顯揚。

4.洽通:融洽溝通。

5.彝倫:正常的人倫。
↑回到頂端↑
#2110998 - 2020-11-18 05:08:21 習 與 校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習 與 校



《論語》開宗明義稱「而時之」,出現了「學」、「習」二字。

《孟子.梁惠王篇》有「謹庠序之教」,注家說「庠序皆鄉學之名」,注家說「庠序皆鄉學之名也,夏曰、殷曰、周曰」。

在《周易》經文中沒有「學」字,但「習」字則出現在三處:
坤卦六二、坎卦《卦辭》、坎卦初六。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坎卦《卦辭》曰:「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易傳》中出現過「學」字只一次:《文言》釋乾九二「君子以聚之」。

《易傳》中出現過「習」字四次:
坎卦《彖辭》「習坎」、
坎卦《象辭》「習坎」、
坎卦初六《象辭》「習坎」、
兌卦《象辭》「講習」。


附加檔案
學.jpg

習.jpg


↑回到頂端↑
#2110999 - 2020-11-18 05:25:27 習 與 校(一)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習 與 校(一)



接著來看在《周易》經文中的「校」字,

《周易》經文「校」字出現二處,為噬嗑初九「屨校滅趾」與噬嗑上九「何校滅耳」。

《易傳》中出現過「校」字三次,即噬嗑初九與噬嗑上九的《象辭》、以及《繫辭下傳》第五章對「屨校滅趾」與「何校滅耳」的闡述。

噬嗑初九:「屨滅趾,无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噬嗑上九:「何滅耳,凶。」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屨校滅趾」、「何校滅耳」,「校」為古代的刑具。

《繫辭下傳》第五章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小篆从木、交聲(易經「爻」字即交之義),本義作「木囚」解,(見說文許著)即囚人木具如桎梏、枷等之稱;故从木。又以交象人兩脛相交叉形,乃互合之意;木囚必使木與木相合,且囚人亦有木與人合之意,故校从交、本義作「交脛」解,含有互合的意味;木囚有木與人合之意,故校从交聲。
校為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

西漢劉向,〔太平御覽〕卷618引〔別錄〕云:「讎校者,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曰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其原意為審訂文字的異同本甚明晰,唯因劉氏向歆父子整理西漢內府藏書,自校訂文字異同始,到撰寫敘錄,編成分類目錄〔七略〕,這整個過程,後人以校讎一辭來統括之。而研究這一門的學科,稱之為校讎學。
↑回到頂端↑
#2111485 - 2020-11-23 20:26:59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在《周易》經文中沒有「學」字,《易傳》中出現過「學」字只一次在《文言》釋乾卦九二: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以下為《周易》經傳對乾卦九二的敘述:

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文言》曰:「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疏:「田是地上可營為有益之處,陽氣發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與二,俱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稱田。」

乾卦九二之同人,九二爻辰為寅化丑………寅為「之卦」同人之父母,丑為「本卦」乾卦之父母,九二父母主「春雨」應春耕。丑月之「天德」在庚方,震納庚,震為龍。《文言》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同人卦氣應乾卦九五君爻爻辰為申,故又稱「君德」。

「庸」字本有「中道」取象之義,小篆从庚 用,亦从用聲。
震納庚,庚配兌卦位,震為足、為行,兌為言,故稱「庸言」、「庸行」……。

《文言》說:「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
「日…潛…隱而未見」,白話即是太陽在地平下,「見龍在田」即「明出地上」之象……以乾卦來看,又可說「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乾卦《彖辭》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德施普」即乾卦《彖辭》所謂「雲行雨施」,乾卦九二爻辰為寅化丑,應「父母」主春雨,故乾卦九二地道,而稱「田」。
而益卦應乾卦九二爻辰為寅,益卦有「春耕」之象。

《繫辭下傳》第二章:「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文言》曰:「君子學以聚之,問以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問以辯之」的「辯」,取象自乾卦九三,乾卦九三之履卦,履卦有「辯上下」之象,為「禮」與「序」的基礎。

履卦《象辭》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上下,定民志。」

《繫辭下傳》第七章:「履,德之基也。」

乾卦九三、九四為「人爻」,《文言》皆強調「君子進德修業」
乾卦九三《文言》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乾卦九四《文言》曰:「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乾卦九二之同人,《文言》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另一對稱的象就是「明出地上」的晉卦,為晝之象。

《繫辭下傳》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繫辭上傳》第二章曰: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又曰:「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因八卦重之,天地、陰陽、剛柔之氣而交,一卦有六爻,ㄨ表陰陽二氣之相交,上之ㄨ表上之陰陽二氣之相交,下之ㄨ表下之陰陽二氣之相交,而甲骨文「學」或又省作
↑回到頂端↑
#2111588 - 2020-11-24 17:50:00 《道德經》中的「學」字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道德經》中的「學」字


談到儒家《易傳》的「學」字,也順便參考道家老子《道德經》中的「學」字,
《道德經》中有三章節提到「學」字,即: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第六十四章「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網友可自行查閱註解與翻譯,多比較參考幾家,以解《道德經》經義……


《道德經》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在《周易》64卦中有損卦、益卦,「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由損卦、益卦所導出的嗎?



待 續
.
↑回到頂端↑
#2111735 - 2020-11-26 07:56:17 「損」、「益」之道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損」、「益」之道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在《周易》64卦中有損卦、益卦,「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由損卦、益卦所導出的嗎?

損卦《彖辭》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如果以《繫辭傳》「剛柔者,晝夜之象也」,來看損卦《彖辭》「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應可這麼作解讀:

即一年四季晝夜的長短不一,
冬至→夏至 晝(「剛」)漸長,
夏至→冬至 夜(「柔」)漸長。

「損剛益柔」就是「剛」漸短、「柔」漸長之象


附加檔案
損九二.jpg

損之2.jpg


↑回到頂端↑
#2111737 - 2020-11-26 08:09:55 「損」、「益」之道(一)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損」、「益」之道(一)



「十朋之龜」價幾何?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損卦六五之中孚,益卦六二之中孚,

「九宮飛布」,中孚「冬至初候」界復卦「冬至二候」,乾卦卦氣主「小滿二候」,
即復→乾象徵乾之策216之流布,故曰「十朋之龜」。

「十朋之龜」:《漢書.食貨志》曰:「元龜距(岠)冉長一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蘇林注曰:「兩貝為朋,朋直二百一十六也,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按:《周禮.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指夏至日中),到《周髀算經》的時代,夏至日中之日晷為一尺六寸,冬至日中之日晷為一丈三尺五寸,即冬夏二至日晷的長度差約為一丈二尺。
12尺 ÷10 = 1.2尺(元龜岠冉長一尺二寸)
2160 ÷10 = 216(一朋之數216與乾卦之策216相同)




待 續
↑回到頂端↑
#2111844 - 2020-11-27 15:41:58 「損」、「益」之道(二) [Re: Amychen]
明陽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18-01-16
文章數: 1144



「損」、「益」之道(二)



損卦《彖辭》「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

何謂「二簋可用」?此指損卦九二而言……


附加檔案
二簋.jpg

自上下下.jpg


↑回到頂端↑
Page 1 of 4 1 2 3 4 >



板主:  華阿姨, 黃世和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102
Quantacy 90
kit13 88
bluenwater 81
元利 71
jcj 65
hui 53
rblin 50
jwjwo 47
愛因斯坦 42
小休 37
紅兒 36
圓學施少偉 32
九流術士 32
圓仔寶寶 29
最新議題
妄念多,身心才會生病
by rblin
今天 at 03:03
請問「時上一位貴」是什麼意思?
by Xx雲飄飄xX
昨天 at 21:52
這才是「習-近-平」真正的八字時辰
by juya
昨天 at 20:48
毘曇部
by yichinyichin
昨天 at 17:45
我今年能考上博班嗎?
by perhapstodream
昨天 at 14:56
請問今年工作運勢如何?如何改善?
by hongrong51
昨天 at 13:55
想請教官司能否順利解決、不起訴或緩刑不留
案底

by 張百百
昨天 at 08:09
功德老君又一巨獻……賴清德:打造台灣成適
合悠然過日子的地方——請觸機起卦

by Quantacy
昨天 at 06:12
真修假修,都有護持者
by rblin
昨天 at 03:05
面試結果等很久了,是否還有希望?
by 百忍成金
2024-04-22 22:26:32
我適合從事的工作及產業
by 禾平
2024-04-22 21:16:30
請問這個管道直接放棄?或者過陣子準備好再
議?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2 13:24:44
今年轉職合適嗎
by Nigel
2024-04-22 09:26:06
問4/21生活狀態:旱年宜豆雨宜禾
by 圓仔寶寶
2024-04-22 05:48:03
念佛是修禪定之最簡便、最有效法
by rblin
2024-04-22 03:01:48
試占"崛起中的中國軟實力&qu
ot;之意象。以中國為世。

by CHC
2024-04-21 22:08:30
請各位老師看看是否有出國留學工作及工作上
的運勢

by keiya
2024-04-21 19:33:29
希望求助於各位老師⋯感情長跑十年被結束了
一直想不開

by Beck531
2024-04-21 16:51:05
《浪淘沙.夢曹》六愚
by 草山人
2024-04-21 16:03:13
爸爸是不是發瘋了?
by 圓仔寶寶
2024-04-21 06:45:53
不知不覺全在辦佛事
by rblin
2024-04-21 03:01:32
美式資本主義與中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PK
;以美國為世,大陸為應

by CHC
2024-04-20 20:07:31
4/12 - 4/19 跟爸爸相處狀況:直上重樓去藏身
by 圓仔寶寶
2024-04-20 11:22:31
測"任"字,問即將轉
換工作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0 11:19:32
問4/19生活狀態:萬里橋頭送客行
by 圓仔寶寶
2024-04-20 07:05:42
誰在線上
1 線上使用者 (1 隱形), 145 Guests and 30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BGBGBG, 張百百, YHC, keiya, TecPaul
81732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2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37 議題
214055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