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義考

貼文者 : : Amychen

《周易》古義考 - 2020-09-28 11:36:19


《周易》古義考(上)

劉大鈞 中國周易學會會長,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主任


《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而“古義”突出的則是陰陽災變思想。《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由於“今義”被定為官學正統,“古義”便逐漸衰微,而鮮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獻,對《易》之“古義”的由來與演變進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西漢以孟、京為代表的“卦氣說”當屬《周易》古義。西漢“《易》十三家”中,起碼有八家尚傳古義。文章據《淮南子》中的有關資料,對帛書《易傳》中一直未有確解的“五官”、“六府”、“五正”諸說做出了詳細考辨,並得出《淮南子》保存有大量《周易》古義資料的結論。作者還依“卦氣說”對《淮南子》中先儒一直未明的“八主風,風主蟲”說做出了新的解讀。


漢初,易學的傳承已有了“今義”與“古義”之分。此所言“今”、“古”,不同於今、古文經學中的“今”與“古”,非謂田何所傳的今文易學與費直所傳的古文易學。《易》之“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濃郁人文關懷,而《易》之“古義”,則更多地關涉明陰陽、和四時、順五行、辨災祥等卜筮之旨。田何的今文《易》中,既有傳世的“今義”,又有我們要考索的“古義”。而費直的古文《易》中,既有“長於卦筮”的“古義”,然而又“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說上下經。”[1]故古文《易》其文字雖古,但用這些古文字解釋的卻是《彖》、《象》、《繫辭》等孔子及孔門弟子撰述闡發的《易》之“今義”。“古義”與西漢孟、京《易》中用以占筮的象數內容雖密不可分,然而又與興盛于東漢的象數之學並不相同。東漢象數易學主要運用互體、連互、卦氣、爻辰等作為解釋《周易》經文與今本傳文的手段,為當時已占主導地位的《易》之“今義”包上一層象數外衣,作一番象數的注釋,其與《易》之“古義”明陰陽之變,以辨災異的宗旨相去已遠。

《易》之“今義”確立於孔子而稱“今”,《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而稱“古”。當秦始皇焚書時,《周易》“古義”尚占主導地位,並因被定位為“卜筮之書”而逃過了那場劫難。“古義”由丁寬傳授至高相,據《漢書•儒林傳》,“其學亦亡章句,專說陰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而當時京房師從焦延壽,焦延壽又經常向孟喜問《易》,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亦應傳自其師祖丁寬,《漢書•儒林傳》雖依梁丘賀而稱其為“詐言”,但據本人考證,事情並非如此。高相與孟喜都得丁寬言“陰陽災變”之書,那麼,這“陰陽災變”書,顯然應屬《易》之“古義”。可見直到漢初,“古義”仍有傳承。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由於《易》之“今義”被定為官學正統,“古義”便逐漸衰微,而鮮為世人所知了。

近年來,由於帛書《易傳》等考古資料的出土,為我們重新審視和解讀古籍中的“古義”資料,並辨明“古義”與“今義”的由來與演變,提供了極好的機緣。本文不揣譾陋,專就《易》之“古義”問題作一番稽考。

一、

漢代易學之傳,多由田何。《漢書•儒林傳》稱:“丁寬,字子襄……讀易精敏,材過項生,遂事何。學成,何謝寬,寬東歸,何謂門人曰:‘易以東矣!’寬至雒陽,復從周王孫受古義,號《周氏傳》”。
當時丁寬與服生、周王孫等一起師從田何學《易》,且最得田何賞識,但學成之後,卻又至雒陽從周王孫“受古義”。可知當時田何傳《易》的內容,尚有傳于周王孫的“古義”,“號《周氏傳》”者。那麼,田何傳于其它弟子的,顯然就是“今義”了。田何為什麼要將《周易》分成“今義”與“古義”而分別傳授之?“古義”的內容又是什麼?

賴于帛書《易傳》的出土,使我們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案帛書《要》篇曰:“子贛曰:夫子亦信亓筮乎?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亓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後亓祝卜矣!我觀亓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乎德,又[仁]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於數,則亓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亓為之史,史巫之筮,鄉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亓德而已。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亓後乎?”

以上這段文字很清楚地表達了孔子的《易》學觀:他對史巫之筮,“鄉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孔子不迷信占筮,不以此求吉求福,而是主張“君子德行焉求福”,“仁義焉求吉”,故而他讀《易》在“求亓德而已”。與一般人的讀《易》研筮之路“同塗而殊歸”。當然孔子也不是全然否定《易》的占筮功能,孔子亦占,且“吾百占而七十當”。只是不贊成那種“贊而不達於數”“數而不達於德”的“史巫之筮”。故孔子讀《易》重在“觀亓德義”而“後亓祝卜矣”。體現的是一種真切濃郁的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開啟了一種將人文精神灌注于其中的正大人文《易》的路向。

我們認為,孔子的這些讀《易》心得,直至今天都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他的如上《易》學研究方法論,深深影響了他的弟子及當時的一般學人,為《易》學研究送來新的思維陽氣。而孔門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為了不使“後世之士疑丘”,故而對《易》學研究的內容、方法與視角,本著“君子德行焉求福”“仁義焉求吉”的精神,進行了一番“後其祝卜”的改造,形成了一套重在“求亓德而已”的研《易》“新義(今義)”。由帛書《易傳》的內容考之,這套“新義(今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了,但因“不問于古法,不可順於辤令。”(帛書《要》篇語)。故漢初田何尚傳古義。由《漢書•藝文志》所載“《易》十三家”中,我們仍可略考當時的“古義”:
“《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
案《漢書•儒林傳》載,丁寬曾著“《易說》三萬言,訓詁舉大誼而已,今小章句是也”。
丁寬授田王孫,田王孫授施仇、孟喜、梁丘賀。“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學”,以此考之,《易經》十二篇之注當受“訓詁舉大誼”的影響,因而屬於今義。
“《易傳》周氏二篇。”
顏師古注:“字王孫也”,此系周王孫之著,當然為古義。

“服氏二篇。”
因資料缺,難以辨其古今之義。
“楊氏二篇。”
據顏師古注,“楊氏”即楊何,據《漢書•儒林傳》載,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皆著《易傳》數篇”,王同又“授于淄川楊何”。故楊何之《易》當有古義影響。
“蔡公二篇。”
顏師古注:“衛人,事周王孫”。顯然屬古義。
“韓氏二篇。”
已難考其古今之義。
“王氏二篇。”
已難考其古今之義。
“丁氏八篇。”
依顏師古注,丁氏即丁寬也,此處云“丁氏”而未云《易說》,可證非“訓詁舉大誼”的《易說》三萬言,此八篇當有古義。
“《古五子》十八篇。”
顏師古注:“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
案:此注非常重要,《漢書•魏相傳》載魏相上書言事,曾表采《易陰陽》,我們僅得其要,而“自甲子至壬子”,乃在於解說《易陰陽》。筆者在後文對此作了初步考證,茲不贅述,此書當然屬古義。

“《淮南道訓》兩篇。”
顏師古注:“淮南王安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說。”據筆者考證,《淮南道訓》屬古義無疑,詳見後文。
“《古雜》八十篇、《雜災異》三十五篇、《神輸》五篇,圖一。”
顏師古注:“劉向《別錄》云‘神輸者,王道失則災害生,得則四海輸之祥瑞’”。據此數語考之,《神輸》大旨與《易陰陽》及帛書《要》篇所云“五官”“六府”“五正”之旨同,故為古義無疑。
“《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五鹿充宗《略說》三篇,《京氏段嘉》十二篇。”
顏師古注:“嘉即京房所從受《易》者也”。案孟、京之學,其主要內容確得古義之傳,此點下面有專文討論。
“《章句》,施、孟、梁丘氏各二篇。”
此“章句”即《漢書•儒林傳》所云丁寬,“作《易說》三萬言,訓詁舉大誼”的“今小章句是也”,當屬今義之作。
由以上所考看,西漢“凡《易》十三家”中,起碼有八家尚傳古義。

二、

這種《周易》研究重在“觀亓德義”的新義(今義)之旨,雖然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形成,但由帛書《易傳》的內容看,它對古義的刪削與改造,還是不如今本《易傳》來的更加徹底。故而對比帛書《易傳》與今本《易傳》,我們還是可以尋到一些古義的內容與蹤影。由於西漢之後,《周易》古義亡佚甚重,故而帛書《易傳》留給我們的這些古義蹤跡,就彌足珍貴了!以下我們先專注于帛書《易傳》,看它究竟傳達給我們哪些古義之資訊。

帛書《易傳》之《要》篇曰:“故明君不時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凶,順於天地之也,此胃易道。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為之以上下;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易之為書也,一類不足以亟之,變以備亓請者也。故胃之易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
《說卦》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由於《要》篇的出土,我們方知,《說卦》所謂“順性命之理”即《要》篇所釋之“順於天地之也,此胃易道。”《說卦》僅以“陰與陽”說“天道”,而《要》則進一步解釋說“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由此可知,先秦時人們已以日月星辰表示陰陽之變矣!同樣,“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亦由於《要》的出土,我們方知此“柔剛”乃指“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柔剛。”因此,早在先秦時代,《易》中之“地道”已與五行相結合矣!由於今本《易傳》中已刪去五行之說,因此,過去人們總是不明白:《史記•太史公自序》為何說“《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如今,由於《要》篇重見天日,我們方知此說實本之於先秦帛《易》也。可證漢初楊何《易》中有帛書古義內容的傳授,同時,我們亦由此而知《京氏易傳》中以五星、五行等解《易》之內容,非孟、京自造也,實由古義得之。
重要的是,《要》篇接下來又說:“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我們知道,孟、京“卦氣”說的核心即是以八卦示四時陰陽之變,故此語之出,可以作“卦氣”說早在先秦已有的又一條確證。
《要》篇緊接著說:“故胃之易又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何謂“五官”?何謂“六府”?遍考先秦及漢魏時代諸典籍,雖然《管子•五行篇》早已說過“五官於六府也,五聲於六律也”,“然後作立五行以正天時,五官以正人位”,然而唯有《淮南子》一書對此作了最具有針對性的明確回答。
考《淮南子•天文訓》:“何謂五官?東方為田,南方為司馬,西方為理,北方為司空,中央為都。何謂六府?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是也。”
《淮南子》一書對帛書《要》篇所云“五官” 、“六府”說作出了有針對性的回答,可證《淮南子》確得先秦帛書古義之傳也。那麼,它所作上述回答,意究何指?我們且據相關資料作一番考索。
高誘注“五官”曰“田主農,司馬主兵,理主獄,司空主土,都為四方最也。”
案《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又說:“東方者木,農之本,司農尚仁,進經術之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執規而生……耕種五穀,積蓄有餘,家給人足,倉庫充實,司馬食穀。司馬,本朝司馬尚進賢聖之士,上知天文,其形兆未見……執規而長。至忠仁厚,輔翼其君……官者司營,司營者,土也,故火生土。中央者,土,君官也,……執繩而制四方,……大理者,司徒也,司徒者金也,故曰土生金。西方者金,大理司徒也……事不逾,執權而伐,兵不苟克……執法者司寇也,司寇者水也,故金生水。北方者水,執法司寇也……執衡而藏……司農者,田官也,田官者木,故曰水生木。”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又說:“木者春生之性,農之本也……火者夏成長木朝也……土者夏中,成熟百種,君之官……金者秋,殺氣之始也……水者冬,藏至陰也。”《春秋繁露•五行相勝》亦說:“木者,司農也……火者,司馬也……土者,君之官也,其相司營,……金者司徒也……水者,司寇也。”
由以上所引可證,所謂“五官”,實為古人以人文價值之視野,依據“五行”之生克機制,賦予五行的五種社會人文爵位名號。
至於《淮南子•天文訓》對“六府”所作回答之“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淮南子集釋》云:“補曰:《時則訓》云:‘孟春與孟秋為合,仲春與仲秋為合,季春與季秋為合,孟夏與孟冬為合,仲夏與仲冬為合,季夏與季冬為合。’”此即“六府”。

案《淮南子•時則訓》又云:“孟春始贏,孟秋始縮;仲春始擊,仲秋始內;季春大擊,季秋大內;孟夏始緩,孟冬始急;仲夏至修,仲冬至短;季夏德畢,季冬刑畢。故正月失政,七月涼風不至;二月失政,八月雷不藏;三月失政,九月不下霜;四月失政,十月不凍;五月失政,十一月蟄蟲冬出其鄉;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脫;七月失政,正月大寒不解;八月失政,二月雷不發;九月失政,三月春風不濟;十月失政,四月草木不實;十一月失政,五月下雹霜;十二月失政,六月五穀疾狂。”

案“涼風不至”“雷不藏”云云,皆發揮《禮記•月令》而來,與爾後孟喜“七十二候卦氣圖”之旨完全相合也。考《漢書•律曆志》:“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呂……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位於丑,在十二月……位於寅,在正月……位於卯,在二月……位於辰,在三月……位於巳,在四月……位於午,在五月……位於未,在六月……位於申,在七月……位於酉,在八月……位於戌,在九月……位於亥,在十月。”可證所謂“子午”“丑未”等等,乃指一年十二月陰陽消長變化也。故《京氏易傳•卷下》云:“陰從午,陽從子,子午分行,子左行,午右行,左右凶吉,凶吉之道,子午分時。”又說:“吉凶之義,始於五行,終於八卦,從無入有,見災於星辰也,從有入無,見象於陰陽也,陰陽之義,歲月分也。歲月既分,吉凶定矣,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其說亦合“六府”之旨。
筆者以為,“六府”之說,正與《京氏易傳》中“六沖”說相合,我們知道,依《京氏易傳》,乾卦自初九爻至上九爻依次納“子”“寅”“辰”“午”“申”“戌”,而坤卦自初六爻至上六爻依次納“未”“巳”“卯”“丑”“亥”“酉”,故“六府”之內容,正與乾、坤兩卦中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相沖之說符合。故有關“六府”說與《京氏易傳》的關係,我們還需作進一步考證。
帛書《要》篇於“五官”“六府”之後,又說“五正之事不足以至之,而詩書禮樂不□百扁,難以致之,不問于古法,不可順以辤令,不可求以志善。”
何謂“五正之事”?案《白虎通義》中有“三正”之說,乃講周之“天正”,殷之“地正”及夏之“人正”。《春秋繁露•四時之副》中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今由帛書《要》篇之上下文意觀之,筆者以為,此“五正”即《鶡冠子》一書所云“五正”,即: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鶡冠子•度萬》:“龐子曰:‘敢問五正’。鶡冠子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龐子曰:‘願聞其形’。鶡冠子曰:‘神化者於未有,官治者道於本,教治者修諸己,因治者不變俗,事治者矯之於末’。龐子曰:‘願聞其事’。鶡冠子曰:‘神化者,定天地,豫四時,拔陰陽,移寒暑,正流並生萬物無害,萬類成全,各屍氣皇。官治者師陰陽,應將然。地寧天澄,眾美歸焉,各屍神明。教治者,置四時,事功順道,各屍賢聖。因治者,抬賢聖而道心術,敬事生和,各屍後王。事治者,抬仁聖而道知焉,苟精牧神,分官成章,教苦利遠……而各屍公伯’。”此“五正”說包含了天地、陰陽、四時、寒暑等內容,因而與“五官”“六府”說是相承的。

考《要》篇所云“五官”“六府”“五正”,及其以日、月、星、辰示天道陰陽,以水、火、木、金、土五行示地道柔剛,更有明確顯示“卦氣”說的內容:“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物盡稱也,故為之以八卦。”故由如上文字考之,其說多與《京氏易傳》相合。可證孟、京之學確有所本。

另外,據《漢書•儒林傳》載,楊何曾師從王同學《易》,但當時周王孫的著作亦流傳於世,因此,楊何《易》中當有《周易》古義的內容。據《史記•司馬遷傳》介紹,太史公司馬談曾學《易》于楊何,因此,司馬談亦肯定得《周易》古義之旨。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有一段表達其《易》學觀的話:“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曰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紀綱,故曰‘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此說無疑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帛書《易傳》所傳達的《周易》古義之旨,它之與孟、京之卦氣說、《漢書•藝文志》所載《神輸》說及《漢書•魏相傳》所載《易陰陽》說之相合,乃是顯然可見的。
貼文者 : : Amychen

Re: 《周易》古義考 - 2020-09-28 11:49:54



《周易》古義考(下)



三、

在對帛書《易傳》所留給我們的古義蹤跡進行上述考索的過程中,《淮南子》的價值得以初步顯現。以下我們將以《淮南子》為主,進一步考稽《周易》古義之內容。

案《漢書•魏相傳》記載魏相上表言事中,表達了其《易》學觀:“又數表采《易陰陽》及《明堂月令》奏之……天地變化,必繇陰陽,陰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炎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北方之神顓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由以上所引考之,魏相所引“天地變化,必繇陰陽,陰陽之分,以日為紀。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云云,當屬於《易陰陽》的內容。魏相所云東、南、西、北、中央五神各執“規”“衡”“矩”“權”“繩”而司春、夏、秋、冬,此說亦與《淮南子•天文訓》所載“五星”之說基本相同。

《淮南子•天文訓》說:“何謂五星?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其神為熒惑,其獸朱鳥,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執繩而治四方,其神為鎮星,其獸黃龍,其音宮,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其神為太白,其獸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與此相似的記載,亦見於《春秋繁露•五行相生》等。

只是魏相以八卦中震、離、兌、坎四卦司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此不見於《淮南子•天文訓》。據筆者考察,魏相歿于宣帝神爵三年,即西元前59年,他先後任郡卒史、茂陵令、河南太守,被霍光逮捕下獄後又復為太守,並逐步升至大司農,御史大夫。如以其壽為60—65歲計,則魏相約生於西元前120—125年左右,《漢志》既稱其“少學《易》”,則魏相學易當在西元前105—110年左右。而《淮南子》修成正當漢武帝“方好藝文”的“元光”“元朔”年間,約西元前130年左右,與之相距不過二十餘年的時間。魏相引《易陰陽》《明堂月令》言之,且其說“有師法”。故《淮南子》作者肯定亦會見到此書,但此處意在引“五星”而說天文,故而未提震、離、兌、坎諸卦。另外,我們知道,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即有《五星占》一書,另外還有篆書及隸書的《陰陽五行》等數術類書。

考之《隋書•經籍志》其“天文類”中有《巫咸五星占》一卷《五星占》一卷,陳卓另撰有《京氏釋五星災異傳》一卷,故而以五星說災異當與《易》有關,特別是與《易》中的陰陽寒溫有關,故而京氏才特予釋之。《淮南子•天文訓》此處意在釋天文,故而略去八卦不談也。
《淮南子•時則訓》說:“春行夏令,泄;行秋令,水;行冬令,肅。夏行春令,風;行秋令,蕪;行冬令,格。秋行夏令,華;行春令,榮;行冬令,耗。冬行春令,泄;行夏令,旱;行秋令,霧。”

而魏相亦說:“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奉順陰陽,則日月光明,風雨時節,寒暑調和。”(《漢書•魏相傳》)所謂“春興兌治”即春興秋治;“秋興震治”即秋興春治;“冬興離治”即冬興夏治;“夏興坎治”即夏興冬治也。故《淮南子•時則訓》中如上之說與《易陰陽》說正合,亦證屬“古義”內容。

《淮南子•天文訓》未言震、離、兌、坎諸卦,不能說明當時尚無此說的另一條證據是,如前文所引,魏相還曾提到“日冬夏至,則八風之序立,萬物之性成,各有常職,不得相干”,案《白虎通義•八風》釋“八風”曰:“風者何謂也?風之為言萌也。養物成功,所以象八卦,陽生於五,極於九……行獄川。”
《白虎通義》所釋“八風”內容與《淮南子•天文訓》之“八風”相同,重要的是《白虎通義》釋“八風”時特別強調:“風之為言萌也。養物成功,所以象八卦”。其旨與《漢書•魏相傳》中魏相言“八風之序立”後,震司春、離司夏、兌司秋、坎司冬相同,亦與孟、京“卦氣”說相同,據筆者考察,施、孟、梁丘三家易的完成約在西元前70年左右,由魏相“少學《易》”“明《易經》,有師法”(《漢書•魏相傳》語)故魏相所學之《易》顯然早于孟喜,《漢書•魏相傳》又記載魏相奏請皇帝“選明經通知陰陽者四人,各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陰陽”,“臣愚以為陰陽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聖賢未有不繇者也。”由以上所考思之,漢人所存“古義”見於《古五子》《易陰陽》及《明堂月令》等書,《淮南子•天文訓》在言及“五星”“八風”時,因其在論天文,故未涉及“所以象八卦”的內容,故未明確點出震春離夏兌秋坎冬諸卦象,但由以上所考看,當時早已有此說是無疑的。

四、

為了進一步證明上文我們所闡述的觀點,茲再看《淮南子》中的另一段文字。
案《淮南子•地形訓》曰:“凡人民禽獸萬物貞蟲,各有以生。或奇或偶,或飛或走,莫知其情,唯知通道者能原本之。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數十,日主人,人故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二主偶,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馬故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鬥,鬥主犬,犬故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彘,彘故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猿故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麋鹿,麋鹿故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虎故七月而生。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鳥魚皆生於陰,陰屬於陽,故鳥魚皆卵生,魚游于水,鳥飛於云,故立冬燕雀入海化為蛤。”此段文字亦見於《孔子家語》,可證《孔子家語》一書雖出自後儒所撰,但其多數內容實出自先儒之手,篇幅所限,茲不贅述。

重要的是,帛書《繆和》篇有這樣一段文字:“凡天之道,壹陰壹陽,壹短壹長,壹晦壹明,夫人道九之。”筆者以為,凡解帛本“人道九之”的資料,皆不如上引《淮南子•地形訓》中“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說的更為清楚明白。同時,如上引文中還有一段文字,透露出《淮南子》早已先于孟、京而以“卦氣”說《易》了:
“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先儒在注《淮南子》與《孔子家語》時,因其不明“卦氣”之說,故注文多以改字讀經方式注之,如《淮南子集釋》引楊樹達云“‘月’字《集證》本作‘日’,是也。《說文》十三篇下‘風部’云‘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論衡•商蟲篇》亦云‘蟲八日而化’並其證。”《淮南子集釋》撰者何寧也認為“楊說是也。蓋涉上諸‘月’字而誤。”

其實,楊樹達先生之說及何甯先生案語皆不確。所謂“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實指“卦氣”中秋分之“次候”“蟄蟲培戶”,因依“卦氣”說,巽為風,又為八月之卦。秋分在八月,其次候為“蟄蟲培戶”,故“八主風,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此句是依“卦氣”而出,先儒未能明察於此而改字讀之,至憾!

重要的是,《淮南子》中還有《古五子》的內容。
如前所引,《漢書•藝文志》載“《古五子》十八篇”,顏師古注:“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可知《古五子》是一本解說《易陰陽》的書,其主要內容是以“自甲子至壬子”解說《易陰陽》之要。
考《淮南子•天文訓》曰:“日冬至子午,夏至卯酉……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煙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煙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煙黃。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煙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煙黑。七十二日而歲終。”可知所謂“自甲子至壬子”乃指甲子至丙子、戊子、庚子,以至壬子,由此五子示木火土金水,五行各領七十二日而終一歲也。

《淮南子集釋》釋此曰:“補曰:‘置一歲日,以五氣分之,則七十二日為一節,而得其用事之日。’《藝文志》有《古五子》十八篇,師古云‘自甲子至壬子,說《易陰陽》。’始即《淮南子》所云也。《易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複》生《坎》七日’是冬至常為甲子受制。”由此注可知,《古五子》在解說《易陰陽》時,貫穿了“卦氣”之說。《淮南子•天文訓》又說:“甲子受制則行柔惠,挺群禁開闔扇,通障塞毋伐木,丙子受制,則舉賢良、賞有功、立封侯、出貨財,戊子受制,則養老鰥寡、行粰鬻、施恩澤,戊子受制,則繕垟垣、修城郭、審群禁、飾兵甲、儆百官、誅不法,壬子受制,則閉門閭,大搜客。”其實,《古五子》的內容,早在《管子》一書中已有表述,案《管子•五行篇》:“日至睹甲子木行禦,命左右工師內禦……七十二日而畢。”劉績注曰:“自甲子起,週一甲子六十日,又零十二日得丙子,故曰‘七十二日而畢’下皆仿此。”另外,《淮南子•時則訓》及《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中皆有與此相似的內容,此不一一引之。

接下來又說:“丙子幹甲子,蟄蟲早出,故雷早行。”云云,亦與《淮南子•時則訓》及《春秋繁露•治亂五行》之說相同。由此可知,《古五子》之大要與“五官”說基本相同,亦與《禮記•月令》及孟、京之說相合。這進一步證實了孟、京說與帛書《易傳》及《古五子》《易陰陽》的內容相通,因而確為《周易》古義也。


結語

通過如上考察,我們發現《淮南子》一書保存了大量古義資料。書中除對帛書所講“五官”“六府”等古義內容作出具有針對性地回答外,同時亦有“五正”說的內容,並有《易陰陽》《明堂月令》中屬於“八風”“五星”內容的解釋。《淮南子•天文訓》及《漢書•魏相傳》所云東、西、南、北、中央五方各執“規”“衡”“矩”“權”“繩”司“春夏秋冬”說,在《淮南子》中亦有專門解釋。案《淮南子•時則訓》:“陰陽大制有六度:天為繩,地為准,春為規,夏為衡,秋為矩,冬為權。”由“陰陽大制有六度”,似可證明其說出自《易陰陽》也。而帛書《要》所云“五官”中亦有如上內容,這說明帛《易》與《易陰陽》的內容是互通的。同時,據上所考,《淮南子》一書用“卦氣”言事,可知已佚之《淮南道訓》中肯定已使用了“卦氣”說。

《淮南子》保存了有關《古五子》的內容,因而據此可考《易陰陽》之大要也。筆者以為,《淮南子》還記錄了一條以《易陰陽》解釋《周易》經文的重要資料,此即《淮南子•人間訓》之“‘終日乾乾’,以陽動也,‘夕惕若厲’,以陰息也,因日以動、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這種和陰陽順天時而“動”“息”的思想,正合魏相所表采之《易陰陽》的主旨,顯然是一條純以古義釋經的資料。帛書《二三子》及《衷》篇釋《乾》卦九三爻時,其說與《淮南子》此說相同,此《淮南子》所講之《易》,實與帛本相承相通的又一證據。

由於漢初田何授《易》時,今古義並傳,由《漢書•藝文志》考之,古義當時在“凡《易》十三家”中尚佔據一定份量,且嚴格地講,今義與古義也很難劃分出一條明確的界限。今義的特點在“觀亓德義”,但“觀亓德義”需“明數而達乎德”。如研《易》不明數,則難“達乎德”,故今義亦須“明數”,只是較之于古義來說,“後亓祝卜”而已。其實,由《漢書•藝文志》看,當時位居“凡《易》十三家”之首的施、孟、梁丘之《易》,雖然公開傳授的是今義,但梁丘賀等人所以得天子之寵,還在於“筮有應”也。他們利用官學的地位,“博士”的身份,雖取得傳《易》的正統地位,但據《漢書•藝文志》載:“民間有費、高二家之說。”《漢書•儒林傳》並介紹:“高相,沛人也,治《易》與費公同時,其學亦亡章句,專說陰陽災異,自言出於丁將軍。”由前文所考看,“專說陰陽災異”即《周易》古義也,故由丁寬傳之。由“專說陰陽災異”,亦可知其學主旨與魏相所介紹的《易陰陽》主旨相同。由《莊子》稱:“《易》以道陰陽”及《晉書•束晳傳》:“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凖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塚,得竹書數十車……其《易經》二篇與《周易》上下經同,《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可知古有《易繇陰陽卦》之書,《易陰陽》之書或即由《易繇陰陽卦》而來。

為了不使“後世之士疑丘”,故《周易》今義以正統地位在孔門弟子及再傳弟子中傳授。古義由於周王孫與丁寬的傳授,漢初在民間仍有流傳,估計當淮南王劉安招引天下才俊時,這些人投向了劉安。於是,淮南王劉安“聘明《易》者九人”,撰成《淮南道訓》一書。《淮南子》一書的撰寫,肯定亦有此九人的參與或受此九人《易》學觀的影響。筆者以為:這,恐怕就是《淮南子》一書保存大量《周易》古義的根本原因。唯《周易》今義的誕生與傳承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周易》古義的傳承與衍展也是值得研究開掘的,因為後者籠罩在本天道以立人道的高度哲學性的天人之學的氛圍下,同樣寄寓了先哲獨特的總體宇宙關懷和終極人文關懷。

貼文者 : : Amychen

「天德」與「用九」 - 2020-10-02 09:19:37


「天德」與「用九」

張貼者: Amychen

《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而“古義”突出的則是陰陽災變思想。《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至漢武帝獨尊儒術後,由於“今義”被定為官學正統,“古義”便逐漸衰微,而鮮為世人所知。本文利用新的出土文獻,對《易》之“古義”的由來與演變進行了辨明和稽考。作者指出,西漢以孟、京為代表的“卦氣說”當屬《周易》古義。西漢“《易》十三家”中,起碼有八家尚傳古義.........。

漢初,易學的傳承已有了“今義”與“古義”之分。此所言“今”、“古”,不同於今、古文經學中的“今”與“古”............

《易》之“今義”確立於孔子而稱“今”,《易》之“古義”由來已久而稱“古”.........。


劉大鈞教授“《周易》古義考”說「《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先的人文關懷」,又說「《易》之“今義”確立於孔子而稱“今”」,就是說《周易》“今義”與儒家孔子所創導的「德性」有聯繫…………

據此可就《易傳》對乾之四德「元亨利貞」的闡述作一番了解……


乾,元亨利貞。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
元亨利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種使得其所,故謂之四德。言聖人亦當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長萬物,物得生存而為元也。又當以嘉美之事,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為亨也。又當以義協和萬物,使物各得其理而為利也。又當以貞固幹事,使物各得其正而為貞也。是以聖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貞」。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此一節釋經之「用九」之《象》辭。經稱「用九」,故《象》更疊云「用九」。云「天德不可為首」者,此夫子釋辭也。九是天之德也,天德剛健,當以柔和接待於下,不可更懷尊剛為物之首,故云「天德不可為首也」。


而《易傳.文言》對乾之四德「元亨利貞」的闡述則曰: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百度百科】則引述:

北宋 周敦頤以 元亨利貞 配 四時,發揮了《周易.乾.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叫元,始也,于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于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于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于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幹正之道”。
…………
……………………

乾的卦辭曰:“乾。元亨利貞。”
此四字的解釋,舊注頗多歧見,以《子夏傳》的“四德”說較為通行:“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宋.程頤《程氏易傳》卷一:“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
……………
…………………


按:

何以「九」是天之德也?

劉大鈞教授說“卦氣說”當屬《周易》的古義,而「元亨利貞」配上「四時」,
似乎與“卦氣說”是聯繫的?
貼文者 : : Amychen

「天道」與「天德」 - 2020-10-03 19:00:58



「天道」與「天德」


張貼者: Amychen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此一節釋經之「用九」之《象》辭。經稱「用九」,故《象》更疊云「用九」。云「天德不可為首」者,此夫子釋辭也。九是天之德也,天德剛健,當以柔和接待於下,不可更懷尊剛為物之首,故云「天德不可為首也」。
.............
...................

北宋 周敦頤以 元亨利貞 配 四時,發揮了《周易.乾.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叫元,始也,于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于時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于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于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幹正之道”。
…………
……………………
按:

何以「九」是天之德也?

劉大鈞教授說“卦氣說”當屬《周易》的古義,而「元亨利貞」配上「四時」,
似乎與“卦氣說”是聯繫的?




「天德不可為首」的「天德」,與神煞之「天德」有沒有聯繫?



《協紀辨方書》引述下列諸典:

《乾坤寶典》曰:「天道者,天之元陽順理之方也。其地宜興舉眾務,向之上吉。」

《廣聖歷》曰:「天道正月九月在南方,二月在西南方,三月七月在北方,四月十二月在西方,五月在西北方,六月十月在東方,八月在東北方,十一月在東南方也。」

《考原》曰:「按天道者,天德所在之方也。」

《乾坤寶典》曰:「天德者,天之福德也。所理之方,所值之日,可以興土功營宮室。」

《堪輿經》曰:「天德者,正月丁、二月坤、三月壬、四月辛、五月乾、六月甲、七月癸、八月艮、九月丙、十月乙、十一月巽、十二月庚。」

曹震圭曰:
四孟之月以陰干為天德者,是天道惠其未生也。正月丙火生而丁火未生,四月庚金生而辛金未生,七月壬水生而癸水未生,十月甲木生而乙木未生,故以陰干為德也。
四季之月以陽干為天德者,是天道惠其自墓也。三月壬水墓,六月甲木墓,九月丙火墓,十二月庚金墓,故以陽干為德也。
四仲之月以四維之卦為德者,是天道變化成功也。二月萬物將生致役乎坤也,五月陰氣將生乾道變化也,八月萬物將收成言乎艮也,十一月陰氣散陽氣入,巽入也,風以散之也。」

《考原》曰:「天德者,三合之氣也。
正 五 九月建寅午戌合火局,故以火為德,正月丁、九月丙、五月乾戌,火墓在乾宮也。
二 六 十月建卯未亥合木局,故以木為德,六月甲、十月乙、二月坤未,木墓在坤宮也。
三 七 十一月建辰申子合水局,故以水為德,三月壬、七月癸、十一月巽辰,水墓在巽宮也。
四 八 十二月建巳酉丑合金局,故以金為德,四月辛、十二月庚、八月艮丑,金墓在艮宮也。
寅申巳亥月乃五行長生之位,故配陰干。辰戌丑未乃五行墓庫之位,故配陽干。子午卯酉乃五行當王之位,故以配墓辰。本宮之卦不用支而用干者,支地也,干天也,名曰天德。故用天干,又用四卦,以代辰戌丑未者,不用地支故也。」


1993年10月郭店楚簡出土,據考古專家推測,文物當為戰國中期偏晚,約西元前300年上下。
郭店楚簡有《五行》一篇,郭店楚簡《五行》首先對「五行」一詞進行了更內在的分析與理解,認為仁、義、禮、智、聖五行,形於內則謂之德之行,未形於內則謂之行。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德,天道也;善,人道也。二者所適用的範圍與所成就的境界是不同的。而如何為善,如何成德,如何集大成以成君子?簡書認為仁、義、禮、智、聖五行是與心之用緊密不可分的。所以為善成德,乃在於涵攝四行、五行之心自體的和樂一同。這也就是所謂「為一」、「慎獨」的工夫。君子成己亦成人,涵德兼善而集其大成。此外,《五行》還比較突出了聖智的全體作用,認為是仁義禮樂之本源。

簡書《五行》開篇即云:「五行: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義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行於內謂之(行)。(智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聖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
接著又說:「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五行所和之五行,指形於內的五行。五者之所和謂之德;德,天道也。成德或聞見天道,在簡書《五行》的作者看來皆是以聖智為根本。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zmj2kg3.html
貼文者 : : Amychen

「天德」與「用九」 - 2020-10-06 07:50:49



「天德」與「用九」(一)



在《周易》經文中有「德」字的爻辭有五處,即:

  訟卦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

  恆卦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恆卦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益卦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的注疏裡,稱「九是天之德也」,那訟卦六三「食舊德」、恆卦六五「恆其德」,「六」為陰爻稱「德」,能指為「天德」嗎?

或說訟卦六三「食舊德」,這「舊德」是指訟卦九二?

恆卦六五「恆其德」,是由恆卦九四之德所延續?

另有一說:

訟卦六三之姤卦,爻辰為午化酉,即以姤卦九三爻辰酉來取「天德」?

恆卦六五之大過,爻辰為申化酉,即以大過九五爻辰酉來取「天德」?



《周易》經稱「用九」,與「乾之策數」有否聯繫?

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用九」之《象》辭稱: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群龍」是指乾卦的六個爻,「群龍」中有:

初九的「勿用」、上九的「有悔」,還有《文言》九五稱「乃位乎天德」,

那麼《象》辭「天德不可為首」的「首」是指上九嗎?

與「乾之策數216」有關嗎?

貼文者 : : Amychen

「天道」與「天德」 - 2020-10-09 10:45:40



「天道」與「天德」(一)



「天德不可為首」的「天德」,與神煞之「天月德」有沒有聯繫?


明.萬民英《三命通會》卷三「論天月德」:

夫德者,利物濟人、掩凶作善之謂也。天德者,謂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除十二宮分野,每宮各占三十度,總計三百六十度,外有五度二十五分半,散在十二位宮,甲庚丙壬、乙辛丁癸、乾坤艮巽,謂之神藏煞沒。每宮各得四十四分,所以子午卯酉中,有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中,有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中,有乾坤艮巽;此十二位宮,能回凶作善,乃曰天德也。



何謂「神藏煞沒」?

《協紀辨方書》【貴人登天門時】引述下列諸典:

義例:

《通書》曰:「經云:『年之善不如月之善,月之善不如日之善,日之善不如時之善,貴人登天門乃時之最善者也。』其法以月將加用時,晝用陽貴,夜用陰貴,以天乙貴人為主,而騰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天空、白虎、太常、元武、太陰、天后隨之。故貴人臨乾亥登天門,則騰蛇臨壬子而落水,朱雀臨癸丑而鍛羽,六合臨艮寅而乘軒,勾陳臨甲卯而登陛,青龍臨乙辰而游海,天空臨巽巳而投匭,白虎臨丙午而燒身,太常臨丁未而登筵,元武臨坤申而折足,太陰臨庚酉而回宮,天后臨辛戌而入帷。六吉將得地,而六凶將斂威,故曰:『神藏煞沒。』又為六神悉伏,此擇時之妙用也。」

又曰:「貴人己丑土,六合乙卯木,青龍甲寅木,太常己未土,太陰辛酉金,天后壬子水,為六吉將;騰蛇丁巳火,朱雀丙午火,勾陳戊辰土,天空戊戌土,白虎庚申金,元武癸亥水,為六凶將。」

按:貴人登天門為選時第一義,其月將加時,貴人陰陽順逆皆六壬法也。日家未知壬、遁之法,故誤以四煞沒時為神藏煞沒,而貴人登天門之說錯襍於其間,觀者遂不可曉。今為取而序之,則知神藏者,安於其居之義,郭璞所謂藏神合朔,《宗鏡》所謂歸垣入局是也。煞沒者,隱而不現之義,《通書》所謂六凶斂威,六神悉伏是也。乾亥為天門,貴人居之,六合木而臨艮寅,青龍木而臨乙辰,太常土而臨丁未,太陰金而臨庚酉,天后水而臨辛戌,皆各得其位,當旺受生,故曰:「神藏。」騰蛇、朱雀火而臨壬子、癸丑,勾陳、天空土,而臨甲卯、巽巳,白虎金而臨丙午,元武水而臨坤申,皆不得其位,受制潛伏,故曰:「煞沒。」然皆由貴登天門而得之,故貴登天門即神藏煞沒,而非有二義也。一日只有一時,然貴分陰、陽,又卯、酉、辰、戌時兼占晝、夜,故一日有兩時者;其或晝不得陽,夜不得陰,則又有一日不得一時者。

如雨水後甲日卯時,以月將亥加甲卯,則陽貴未加乾亥,是陽貴登天門也。又如雨水後甲日酉時,以月將亥加庚酉,則陰貴丑加乾亥,是陰貴登天門也。其法以日干為主,以貴人加乾亥上,視某月將加某時,即某時貴登天門。如甲日陽貴在未,加乾亥上看旦時,雨水亥將加甲卯,即雨水後甲日卯時陽貴登天門;大寒子將加乙辰,即大寒後甲日辰時陽貴登天門。又如甲日陰貴在丑,加乾亥上看夕時,雨水亥將加庚酉,即雨水後甲日酉時陰貴登天門;大寒子將加辛戌,即大寒後甲日戌時陰貴登天門,餘倣此例。

至《宗鏡》以壬時為子時上四刻,則與雙山法合,而取義由切。如乾為天,貴登天門,取乾非取亥也;朱雀鍛羽,取癸非取丑也;天空投匭,取巽非取巳也;元武折足,取坤非取申也;天后入帷,取辛非取戌也。然雙山以干維與支同宮,故六壬用支亦謂神藏煞沒,則知二十四時之法由來舊矣。後世失其義,謂乾時為戌正二刻至亥初二刻,亥時為亥初二刻至亥正二刻,壬時為亥正二刻為子初二刻,子時為子初二刻至子正二刻,以十二支占十二時之中四刻,而以前後各二刻分隸前後干維,似亦有理。然乾、巽為天門、地戶,陰、陽之界,貴人順逆所由分。若以乾為戌正二刻,則乾淪於陰貴,罹於網,而騰蛇以下諸神皆當逆轉,又烏睹所謂貴登天門,神藏煞沒者乎?

《三命通會》說:「天乙者,乃天上之神,在紫微垣、閶闔門外,與太乙並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家在己丑斗牛之次,出乎己未井鬼之舍(斗牛、井鬼皆屬28宿),執玉衡較量天人之事(北斗第五星“玉衡”),名曰在乙也。其神最尊貴,所至之處,一切凶煞隱然而避。

乾卦《文言》釋九五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貴登天門」,即神藏煞沒。神藏者,安於其居之義;煞沒者,隱而不現之義。是乾卦《文言》所謂「與鬼神合其吉凶」嗎?

.
貼文者 : : Amychen

「群龍」之「德」(一) - 2020-10-13 17:06:05



「群龍」之「德」(一)


《周易》乾卦的經文裡沒有「德」字,

乾卦的《彖傳》、《大象傳》裡也沒有「德」字,

《小象傳》裡: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傳》在闡述「元亨利貞」與「群龍」之德行有多處:

初九「龍德而隱」「成德」、
九二「龍德而正中」「君德」、
九三「進德」、
九四「進德」、
九五「位乎天德」「合其德」。




文言曰:
…………
…………………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文言》的後段又補充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按:前輩曾這麼說:

「潛龍勿用」的「勿用」是指九二,即初九「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所以「君子弗用」,待九二「見龍在田」才可用。

九二爻辰為寅,寅月「天德」在方,24方丁配未,而《文言》於初九稱「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日在未方得見)……
九二「天德」在丁方與日在未相應……


「成德為行」

小篆从戊、聲,本義作「就」解,(見說文繫傳)即有定克終之意;戊為中宮,即中央方位屬土之稱,萬物賴土而就,故成从戊。又以丁有壯實之義,物必壯實始就,故成从丁聲。
《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潛龍勿用」

小篆右像旗柄,左像旗之三遊,本義作「大夫所建旗」解,(見通訓定聲)周禮有九旗,勿即大夫所建之旗名。以六爻卦為例,大夫是指第二爻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
子曰: 「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君德也。」


按:前輩說,乾九二之同人,同人卦氣應乾九五君爻爻辰為申,乾九二爻辰為寅化丑,寅月「天德」在丁方,丑月「天德」在庚方,而同人卦與坤方、庚方之「天德」有聯繫,「德博而化」是多方之「天德」互應,與九五君爻之卦氣有聯繫,故稱「君德」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小篆从日、並聲,本義作「日無色」解,(見說文許著)乃日失其光之意,故从日。又以並从二(二人)立(並立)會意,本作「併」解,含有對等的意味;日失其光,一片昏暗;五色莫辨,遠近皆同,一切原本有異者,至此莫不互等,故普从並聲。

「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

小篆 从庚用,亦从用聲,庚,更事也。《易》曰:“先庚三日”。庚有繼續一義,事可施行謂之用,行而繼之以常謂之庸,本義作「用」解(見通訓定聲),乃賡續長行之意。

乾九二爻辰為寅化丑,丑月「天德」在庚方,「龍德而正中」。


待 續
.
貼文者 : : Amychen

「群龍」之「德」(二) - 2020-10-15 07:26:43




「群龍」之「德」(二)


《文言》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几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乾卦九三、乾卦九四《文言》都強調「君子進德修業」,因為九三、九四為「人爻」。
又乾卦九三之履卦,乾九三爻辰為辰化丑,辰月「天德」在子方,丑月「天德」在庚方,以太陽周年視運行來看,子方「天德」到庚方,為「進德」之象。

又乾卦九四之小畜,乾九四爻辰為午化未,午月「天德」在乾方,未月「天德」在甲方,以太陽周年視運行來看,乾方「天德」到甲方,為「進德」之象。


乾卦九三、九四盤象皆與履卦(「履者,禮也」)、蠱卦(「蠱者,事也」,事業之象)有聯繫,蠱卦卦氣應乾九三應爻爻辰為辰,所以稱「進德修業」。

乾卦之上卦三爻動,爻辰皆化未,未月「天德」在甲方。
乾卦之下卦三爻動,爻辰皆化丑,丑月「天德」在庚方。

蠱卦《卦辭》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巽卦九五之蠱卦,稱:「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
…………………………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飛龍在天」,乾卦九五(天爻)之大有,大有之外卦卦氣應午月,午月「天德」在乾方,「乃位乎天德」。
……………
……………………
貼文者 : : Amychen

富有之謂大業 - 2020-10-19 18:19:56


富有之謂大業


《繫辭上傳》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


《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周易》經文稱「富」的有兩爻,小畜九五「富以其鄰」,家人六四「富家」。稱「不富」的亦有兩爻,泰卦六四「翩翩不富」,謙卦六五「不富以其鄰」。
以下略述小畜九五「富以其鄰」,家人六四「富家」,聖人「設卦觀象」將「富」與「德業」聯繫………


小畜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小畜九五之大畜,「之卦」大畜為「鄰」之象,六五爻辰為子(子為「鄰」之財爻),中孚卦氣應大畜六五應爻爻辰為子(子月「天德」在巽方,應爻為「其」),而中孚應巽方,為「富以其鄰」之象。

  家人六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順在位也。」

家人六四之同人,同人應萃卦,萃卦應睽卦,睽卦卦氣應家人六二世爻爻辰為丑(世爻為「主」,丑為家人財爻),丑月「天德」在庚方,萃卦為「聚」之象,又萃卦應「天德」方,睽卦卦氣應財爻,萃卦為「聚」,「財聚」而應「天德」方,故曰「富家」。

家人九三之益卦(農業),家人六四爻辰為未(未為家人財爻),未月「天德」在甲方,甲屬木,與象徵農業的益卦有聯繫…………。

《繫辭下傳》第二章:「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益卦為農業耕作的卦象,益卦卦氣應「立春三候」,物候為「魚上冰」。)
貼文者 : : Amychen

富與德 - 2020-10-22 20:38:24


富 與 德

下節引 明陽大「富與德」貼文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038879#Post2038879

《易林》又名《焦氏易林》,十六卷,西漢 焦贛 撰。《四庫全書》將之列於「子部術數類」。

《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易林》有4096占卦變之辭,各繫以文辭,皆四言韻語。


《易林》4096占條中,提到「富」字有70幾處!


據前輩的筆記所示,《易林》中的「富」字與「天德」有聯繫!

月令: 寅 午 戌 申 子 辰 亥 卯 未 巳 酉 丑
天德: 丁 乾 丙 癸 巽 壬 乙 坤 甲 辛 艮 庚

我簡略描述鶴溪前輩筆記要點:

以「九宮飛布」,財星飛布與天德方有聯繫,而這種帶有德氣之財可以「養萬民」、「養聖賢」。而命理學上的富人格局,是否也有此現象?當然吾人知道「富人」不等於「仁人」,只是成為富人的格局之先,是否要先有德氣(功德)的培蘊........




.
貼文者 : : Amychen

彝倫攸敘 - 2020-11-12 17:16:24


彝倫攸敘


《尚書.洪範》

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
…………………



武王向箕子請教治國安民之道……..


尚書序說《洪範》為箕子向周武王陳述的「天地之大法」。漢朝時人把《洪範》當作傳說中的「洛書」,《漢書.五行志》曰:「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認為禹治洪水時,上天就賜其《洪範》,幫助他治水。

今文《尚書》例稱《鴻範》爲《商書》,古文《尚書》則以《洪範》爲《周書》。故知《洪範》又稱作《鴻範》。


《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易.說卦傳》:「乾天也……坤地也……。」
又:「坤為地……為。」

《序卦傳》在乾天、坤地之後序之以屯卦,而屯卦《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孔穎達疏:經謂經緯,綸謂繩綸,言君子法此屯象有為之時,以經綸天下,約束於物,故云「君子以經綸」也。姚信云:「綸謂緯也,以織綜經緯。」(《周易正義》疏)

「經綸」就同布帛之經緯絲線,就同大地之經緯度。


  屯卦《彖辭》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彝倫攸

《說文》次弟也。从攴余聲。段玉裁《說文》注:敘,次弟也。《皋陶謨》曰:「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爲之。

小篆作 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大易總敘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尤工御者準繩墨,執銜轡,正規距,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歷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併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待續
貼文者 : : Amychen

Re: 彝倫攸敘 - 2020-11-13 10:50:48

張貼者: Amychen


「彝倫攸

《說文》次弟也。从攴余聲。段玉裁《說文》注:敘,次弟也。《皋陶謨》曰:「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爲之。

小篆作 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下節引《中國建築藝術精神》資料供網友參考:


中國文化名篇導讀(四):讀韋政通先生《中國文化概論.藝術》第六節 中國建築藝術精神

第六節 中國建築藝術精神


一、藝術生活化

天道給予中國人的啟示是道德性的。實踐到建築藝術上,也反映了這一種特徵。徐複觀先生說中國的家庭是一個“道德實踐的自然團體”。家庭是人生活的地方,也是道德教習的場所。中國的住宅建築圖式,也正是為了使人生活在這一種道德的氣氛之中,使人進退知處。

1.堂、室
堂是正廳,室是內室。先入門、次升堂、後入室。這不但是做學問的三個階段(注154),也是行禮儀、辨親疏的幾個階段。
《論語》記載了一個升堂入室的故事: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論語.先進》


堂,是家庭成員日常生活共聚的地方,也是接待賓客的地方。喜慶、喪殯等儀式,也是在這裡舉行。室是私人生活的地方,等閒人不可擅進。如果你能夠獲得入室的招待,你和主人的交情也非淺了。
在使用的秩序來說,東屬陽、西屬陰。主為陽、客為陰。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所以主人從東階升降,客人從西階升降;主人坐東面,客人坐西面。兒子的起居間在東邊房間,女兒的起居間在西邊房間。人們在住宅內居住的地方、站立的位置等,都反映了他們的身份和應該遵守的禮儀。由此,建築與日常生活禮儀結合起來,使人處身其中自然而然地知所進退居安。(見補充參考資料一)。

2.庭、階、園
“庭中有奇樹”、“庭院深深深幾許”、“眄庭柯以怡顏”(注157);庭是階前的一塊空地,是客人必經的地方,也是主人迎送的地方,多打掃得乾乾淨淨,種幾棵樹,不讓它生青苔雜草。民間有“庭前生雜草,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的說法,這是因為庭是很公眾的地方,即使街外人在門縫中也可窺見,這個地方不打掃整齊,謠言就會聞風四起。
階的設置是因為古建築重視台基。這不但是為了使建築物看來更加宏偉壯觀,也是其有實際用途的。高厚的台基使主要的柱有更深的基礎,以支承梁木斗拱和配合巍峨的屋頂,即使大雨流潦縱橫,也不易氾水入屋。為了升降的方便,階的設置是必須的。
園是遊戲休息的地。園內廣植花草樹木,怡情養性。也設有秋千涼亭枱椅,以供遊戲。大戶人家甚至辟地為園,大興土木,把自然山水再現亭中,獨享這一角人間樂土呢──當然,搜刮民脂民膏,建造私人庭園,就失去了古人借自然山水以陶冶性情的道德意識了。

3.門、牆 《論語》記載了一個關於門牆的故事。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論語.子張》
一般圍牆不很高,只是用以分別住宅和街外的範圍,路過的人很容易看到庭中情況,也很容易攀越,古人情急時也有踰牆而走的。後來的牆越建越高,就有了防盜賊的意思,也足見世風日下了。
門是進出的地方,“不得其門而入”、“摒諸門外”、“吃閉門羹”,都表示主人不喜歡你這個朋友;“門庭若市”、“門可羅雀”,反映了主人的權勢,威望的高下陟降。


重點回讀:中國的建築,怎樣反映中國的道德禮儀的實踐情況?中國的家庭是一個道德實踐的自然團體,住宅也就是道德教習實踐的地方。它的建築圖式是為了使人生活在道德的氣氛中。門是分辨陌生或相識的地方,庭是迎送賓客的地方,堂是人倫秩序,大小禮儀實踐的地方;園是怡情養性的地方。對家庭成員來說,他們在住宅內居住的地方、站立的位置等,都反映了他們的身份和應該遵守的禮儀。對賓客來說,能夠得其門而入、而升堂、而入室,就反映了他和主人交情的深淺。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219872?from_voters_page=true
貼文者 : : 明陽

庠序之教 - 2020-11-13 22:55:32



庠序之教


張貼者: Amychen
[quote=Amychen]

「彝倫攸

《說文》次弟也。从攴余聲。段玉裁《說文》注:敘,次弟也。《皋陶謨》曰:「天敘有典。」《釋詁》曰:「舒業順敘緒也。」古或假爲之。

小篆作 从广、予聲,本義作「東西牆」解,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故从广。又以予為推予之意;序在古禮為依次敘禮之所,亦有推予以求其適當之意,故从予聲。
「序」字乃指室前堂上東廂、西廂之牆而言,今牆之東廂受陽光為日出時,牆之西廂受陽光為日將入時。《說卦傳》云「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繫辭傳》說「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夫風化之本在於正人倫,人倫之正存乎設庠序。庠序設,五教明,德禮洽通,彝倫攸敘而有恥且格,父子兄弟夫婦長幼之序順,而君臣之義固矣。《易》所謂“正家而天下定”者也。故聖王蒙以養正,少而教之,使化沾肌骨,習以成性,遷善遠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然後裁之以位。雖王之世子,猶與國子齒,使知道而後貴。其取才用士,咸先本之於學。故《周禮》,卿大夫獻賢能之書于王,王拜而受之,所以尊道而貴士也。人知士之貴由道存,則退而修其身以及家,正其家以及鄉,學於鄉以登朝,反本復始,各求諸己,敦樸之業著,浮偽之競息,教使然也。故以之事君則忠,用之蒞下則仁。孟軻所謂“未有仁而遺其親,義而後其君者也”。」(《晉書•王導列傳》)



夫風化之本在於正人倫①,人倫之正存乎設庠序②。庠序設,五教明③,德禮洽通④,彝倫⑤攸敘。


【注釋】

1.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準則。

2.存乎設庠序:意為人倫的確立與否在於學校能否設置。
《孟子.梁惠王篇》有「謹庠序之教」,
注家說「庠序皆鄉學之名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3.明:顯揚。

4.洽通:融洽溝通。

5.彝倫:正常的人倫。
貼文者 : : 明陽

習 與 校 - 2020-11-18 05:08:21




習 與 校



《論語》開宗明義稱「而時之」,出現了「學」、「習」二字。

《孟子.梁惠王篇》有「謹庠序之教」,注家說「庠序皆鄉學之名」,注家說「庠序皆鄉學之名也,夏曰、殷曰、周曰」。

在《周易》經文中沒有「學」字,但「習」字則出現在三處:
坤卦六二、坎卦《卦辭》、坎卦初六。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坎卦《卦辭》曰:「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易傳》中出現過「學」字只一次:《文言》釋乾九二「君子以聚之」。

《易傳》中出現過「習」字四次:
坎卦《彖辭》「習坎」、
坎卦《象辭》「習坎」、
坎卦初六《象辭》「習坎」、
兌卦《象辭》「講習」。
貼文者 : : 明陽

習 與 校(一) - 2020-11-18 05:25:27





習 與 校(一)



接著來看在《周易》經文中的「校」字,

《周易》經文「校」字出現二處,為噬嗑初九「屨校滅趾」與噬嗑上九「何校滅耳」。

《易傳》中出現過「校」字三次,即噬嗑初九與噬嗑上九的《象辭》、以及《繫辭下傳》第五章對「屨校滅趾」與「何校滅耳」的闡述。

噬嗑初九:「屨滅趾,无咎。」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

噬嗑上九:「何滅耳,凶。」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

「屨校滅趾」、「何校滅耳」,「校」為古代的刑具。

《繫辭下傳》第五章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屨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小篆从木、交聲(易經「爻」字即交之義),本義作「木囚」解,(見說文許著)即囚人木具如桎梏、枷等之稱;故从木。又以交象人兩脛相交叉形,乃互合之意;木囚必使木與木相合,且囚人亦有木與人合之意,故校从交、本義作「交脛」解,含有互合的意味;木囚有木與人合之意,故校从交聲。
校為古代的刑具,枷械的統稱。

西漢劉向,〔太平御覽〕卷618引〔別錄〕云:「讎校者,一人讀書,校其上下,得謬誤曰校;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故曰讎也。」其原意為審訂文字的異同本甚明晰,唯因劉氏向歆父子整理西漢內府藏書,自校訂文字異同始,到撰寫敘錄,編成分類目錄〔七略〕,這整個過程,後人以校讎一辭來統括之。而研究這一門的學科,稱之為校讎學。
貼文者 : : 明陽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 2020-11-23 20:26:59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在《周易》經文中沒有「學」字,《易傳》中出現過「學」字只一次在《文言》釋乾卦九二: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以下為《周易》經傳對乾卦九二的敘述:

乾卦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文言》曰:「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疏:「田是地上可營為有益之處,陽氣發在地上,故曰在田。且一之與二,俱為地道,二在一上,所以稱田。」

乾卦九二之同人,九二爻辰為寅化丑………寅為「之卦」同人之父母,丑為「本卦」乾卦之父母,九二父母主「春雨」應春耕。丑月之「天德」在庚方,震納庚,震為龍。《文言》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同人卦氣應乾卦九五君爻爻辰為申,故又稱「君德」。

「庸」字本有「中道」取象之義,小篆从庚 用,亦从用聲。
震納庚,庚配兌卦位,震為足、為行,兌為言,故稱「庸言」、「庸行」……。

《文言》說:「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
「日…潛…隱而未見」,白話即是太陽在地平下,「見龍在田」即「明出地上」之象……以乾卦來看,又可說「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乾卦《彖辭》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九二《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德施普」即乾卦《彖辭》所謂「雲行雨施」,乾卦九二爻辰為寅化丑,應「父母」主春雨,故乾卦九二地道,而稱「田」。
而益卦應乾卦九二爻辰為寅,益卦有「春耕」之象。

《繫辭下傳》第二章:「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文言》曰:「君子學以聚之,問以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問以辯之」的「辯」,取象自乾卦九三,乾卦九三之履卦,履卦有「辯上下」之象,為「禮」與「序」的基礎。

履卦《象辭》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上下,定民志。」

《繫辭下傳》第七章:「履,德之基也。」

乾卦九三、九四為「人爻」,《文言》皆強調「君子進德修業」
乾卦九三《文言》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乾卦九四《文言》曰:「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乾卦九二之同人,《文言》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另一對稱的象就是「明出地上」的晉卦,為晝之象。

《繫辭下傳》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繫辭上傳》第二章曰: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又曰:「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因八卦重之,天地、陰陽、剛柔之氣而交,一卦有六爻,ㄨ表陰陽二氣之相交,上之ㄨ表上之陰陽二氣之相交,下之ㄨ表下之陰陽二氣之相交,而甲骨文「學」或又省作
貼文者 : : 明陽

《道德經》中的「學」字 - 2020-11-24 17:50:00



《道德經》中的「學」字


談到儒家《易傳》的「學」字,也順便參考道家老子《道德經》中的「學」字,
《道德經》中有三章節提到「學」字,即: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第六十四章「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網友可自行查閱註解與翻譯,多比較參考幾家,以解《道德經》經義……


《道德經》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在《周易》64卦中有損卦、益卦,「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由損卦、益卦所導出的嗎?



待 續
.
貼文者 : : 明陽

「損」、「益」之道 - 2020-11-26 07:56:17



「損」、「益」之道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在《周易》64卦中有損卦、益卦,「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由損卦、益卦所導出的嗎?

損卦《彖辭》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如果以《繫辭傳》「剛柔者,晝夜之象也」,來看損卦《彖辭》「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應可這麼作解讀:

即一年四季晝夜的長短不一,
冬至→夏至 晝(「剛」)漸長,
夏至→冬至 夜(「柔」)漸長。

「損剛益柔」就是「剛」漸短、「柔」漸長之象
貼文者 : : 明陽

「損」、「益」之道(一) - 2020-11-26 08:09:55




「損」、「益」之道(一)



「十朋之龜」價幾何?


  損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損卦六五之中孚,益卦六二之中孚,

「九宮飛布」,中孚「冬至初候」界復卦「冬至二候」,乾卦卦氣主「小滿二候」,
即復→乾象徵乾之策216之流布,故曰「十朋之龜」。

「十朋之龜」:《漢書.食貨志》曰:「元龜距(岠)冉長一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蘇林注曰:「兩貝為朋,朋直二百一十六也,元龜十朋,故二千一百六十也。」

按:《周禮.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指夏至日中),到《周髀算經》的時代,夏至日中之日晷為一尺六寸,冬至日中之日晷為一丈三尺五寸,即冬夏二至日晷的長度差約為一丈二尺。
12尺 ÷10 = 1.2尺(元龜岠冉長一尺二寸)
2160 ÷10 = 216(一朋之數216與乾卦之策216相同)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損」、「益」之道(二) - 2020-11-27 15:41:58




「損」、「益」之道(二)



損卦《彖辭》「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

何謂「二簋可用」?此指損卦九二而言……
貼文者 : : 明陽

「損」、「益」之道(三) - 2020-12-01 05:56:07



「損」、「益」之道(三)



損卦盤象,解卦→損卦,《周易》64卦序,解卦之後序損卦。

《序卦傳》:「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蹇卦卦氣為「大雪二候」,屬子月,子為解之下卦坎納戊之「飛刃」。
解卦卦氣為「春分初候」,屬卯月,卯為解之上卦震納庚之「飛刃」。
解卦卦氣應損卦九二爻辰為卯,損卦九二動為頤卦,「九宮飛布」頤卦應解卦,卯為頤之下卦震納庚之「飛刃」,所以損卦九二稱「征凶」。《序卦傳》則說明:「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損卦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解卦《彖辭》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哉!」

解卦卦氣主春分,西周初年,「春分點」約在28宿的胃宿,太陽周年視運行在黃道西、南主春夏,「解利西南,往得眾也」。
又 蹇卦→解卦,《周易》64卦序,蹇卦之後序解卦。「九宮飛布」解卦應頤卦,頤卦為「飲食之道」,而解卦卦氣主春分與28宿的宿有聯繫,即取象「飲食」與「胃」的相關性……。


損卦《彖辭》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解卦卦氣主春分應損卦九二爻辰為卯,「九宮飛布」,損卦應頤卦、兌卦,頤卦卦氣界冬至應損卦六五爻辰為子,兌卦卦氣主秋分。由秋分→冬至夜漸長,冬至→春分晝漸長,故損卦《彖辭》曰:「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貼文者 : : 明陽

「習飛」與「舟行」 - 2020-12-07 18:25:44



「習飛」與「舟行」



在《周易》經傳中,《文言》釋乾卦九二岀現「學」字,在坤卦六二岀現「習」字……

「學」字甲骨文或又省作爻。一卦有六爻,ㄨ表陰陽二氣之相交,上之ㄨ表上之陰陽二氣之相交,下之ㄨ表下之陰陽二氣之相交。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
聖人觀象設教,小過有「飛鳥之象」,漸卦取象鴻雁「漸之進」的長途遷徙,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以稚鷹羽翼漸豐開始習飛,取象物候稱「鷹乃學習」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文言》釋坤卦六二「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坤卦六二的「習」字,取象來自渙卦,渙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為未,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物候「鷹乃學習」。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


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這個季節正是洪澇發生期,渙之上卦巽為木、下卦坎為水,為木浮水上,有「舟楫」之象。

《繫辭下傳》第二章:「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甲骨文「方」為併舟之象,而渙卦為「舟楫」與「習」之象……

甲文的字形為併舟之象,乃指連兩小舟以共濟而言。



《說卦傳》:「巽為木……為繩直。」
木與繩直為「測量」的工具。

《說卦傳》第五章:「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有學生問其師:「直方大」是指利用「木」、「繩直」來測天文,而與六二爻辰所應卦氣的方位有聯繫?
貼文者 : : 明陽

「舟行」與「彼岸」 - 2020-12-10 14:36:50



「舟行」與「彼岸」


張貼者: 明陽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文言》釋坤卦六二「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坤卦六二的「習」字,取象來自渙卦,渙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為未,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物候「鷹乃學習」。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


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這個季節正是洪澇發生期,渙之上卦巽為木、下卦坎為水,為木浮水上,有「舟楫」之象。

《繫辭下傳》第二章:「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甲骨文「方」為併舟之象,而渙卦為「舟楫」與「習」之象……

甲文的字形為併舟之象,乃指連兩小舟以共濟而言。


貼文者 : : 明陽

「家」與「岸」 - 2020-12-12 11:04:56



「家」與「岸」



《周易.序卦傳》:「晉者進也。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傷於外者,必反其家」,「家」是受傷遊子的避風港「」嗎?


漸卦初六動為家人,家人卦氣主「芒種二候」,應漸卦六二爻辰為午,天帝到「丙」為芒種,漸之下卦艮納丙,丙在午方,故曰「鴻漸于」。
家人卦氣應午月,家人的上卦巽納辛(午為辛之「貴人」)、下卦離納己(午為己之「祿」)。


明夷卦氣應「寒露三候」屬戌月,戌月「天德」在丙方。

明夷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

明夷初九之謙卦,謙卦卦氣應「小寒二候」屬丑月,丑月為謙之上卦坤納癸之「羊刃」、丑月為謙之下卦離納己之「飛刃」,而「九宮飛布」,謙卦與家人有聯繫,故《序卦傳》稱:「傷於外者,必反其家。」


家人卦氣主「芒種二候」,「芒種二候」應午月,午月「天德」在乾方,天帝到「乾」為立冬(太陽到甲山為立冬)。28宿中有「室」宿,西周時昏見「室」宿南中應「立冬」,立冬屬亥月,「室」宿的「星禽」配

貼文者 : : Amychen

大地生機 - 2020-12-13 08:47:23


大地生機


「家」字从「豕」,十二地支配十二生肖,豕配亥,亥為甲木之「長生」,乾納甲,24山乾配亥位,以表「自彊不息」、「生生不息」。

甲木「長生」在亥,而木合亥為「核」,「果核」、「果仁」為植物學的名詞;「核仁」則為細胞學的名詞........皆含有「生機」之義..........

果核:
果實的種子,多指帶硬殼者而言。果實中堅硬并包含果仁的部分:桃~。杏~。


果仁:
果核中的仁子。果仁是屬於堅果的種子。核桃和開心果等亦屬果仁這類別。

核仁:
是真核細胞間期核中最明顯的結構。它位於細胞核中。為生殖做出了貢獻,並聚集著核糖體。曾經集合的核糖體從細胞核中出來,進入細胞質。對核仁結構、動態和功能的研究,不僅為早期細胞學家所密切注意,而且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核仁的重要功能以後,也一直受到各相關領域研究者的高度重視。(「百度百科」)


解卦《彖辭》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哉!」


解卦卦氣主春分為卯月,象徵大地甦醒,充滿生機。

坤之卦象為「大地」,坤之下卦納乙(卯為乙之「祿」)、坤之上卦納癸(卯為癸之「貴人」),又卯月「天德」在坤方………


小篆从刀、从牛角,以刀分割牛角為解,其本義作「判」解,(見說文許著)乃剖判之意。

解卦卦氣主春分,北半球春分,南半球秋分。以28宿的角宿為秋分點,是約在B.C.950年間已經開始,那是西周穆王的時代。在仲秋的傍晚時,可以見到牽牛星南中。《周易.說卦傳》:「坤為地、為牛。」解卦卦氣主春分,春分日光直射赤道,晝夜等分;赤道為剖判坤卦為上坤(南半球)與下坤(北半球)。

.
貼文者 : : 明陽

厚德載物 - 2021-01-07 22:19:00



厚德載物


張貼者: Amychen

大地生機

解卦《彖辭》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時義大矣哉!」

解卦卦氣主春分為卯月,象徵大地甦醒,充滿生機。

坤之卦象為「大地」,坤之下卦納乙(卯為乙之「祿」)、坤之上卦納癸(卯為癸之「貴人」),又卯月「天德」在坤方………

小篆从刀、从牛角,以刀分割牛角為解,其本義作「判」解,(見說文許著)乃剖判之意。

解卦卦氣主春分,北半球春分,南半球秋分。以28宿的角宿為秋分點,是約在B.C.950年間已經開始,那是西周穆王的時代。在仲秋的傍晚時,可以見到牽牛星南中。《周易.說卦傳》:「坤為地、為牛。」解卦卦氣主春分,春分日光直射赤道,晝夜等分;赤道為剖判坤卦為上坤(南半球)與下坤(北半球)。



「大地生機」,在象徵「大地」的坤卦《象辭》說是「厚德載物」,

坤卦《象辭》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坤卦六三應爻爻辰為卯(春分位),天德在坤方
坤卦上六世爻爻辰為酉(秋分位),天德在艮方

小篆从力、埶聲,本義作「盛力權」解,(見說文新附)乃指張大其實力權威之作用而言,故从力。又以埶音藝、為藝字之初文,本作「種」解,種則發 芽、茁壯、成長,逐有逐漸擴張之意味,故勢从埶聲。
又「勢」為星宿名,「勢」星去極31度,入翼2度,周文王時代約在赤經125度。


在《周易》64卦中,上卦、下卦與坤卦有聯繫的有15卦,且看這15卦的《象辭》表述:

坤卦《象辭》曰:「地勢坤,君子以厚載物。」

師卦《象辭》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比卦《象辭》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泰卦《象辭》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 右民。」

否卦《象辭》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辟難,不可榮以祿。」

謙卦《象辭》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豫卦《象辭》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 祖考。」

臨卦《象辭》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觀卦《象辭》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剝卦《象辭》曰:「山附地上,剝;上以厚下安宅。」

復卦《象辭》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

晉卦《象辭》曰:「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

明夷《象辭》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萃卦《象辭》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升卦《象辭》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積小以高大。」
貼文者 : : 明陽

國學大師的憾事 - 2021-01-13 23:25:32



國學大師的憾事



沒有精力探究陰陽術數,是牟宗三的一大憾事

編輯:李守力
2021年1月4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178b40102yv5k.html

牟宗三《五十自述》云:

我由漢《易》一直讀下來,遂寫成《從周易方面研究中國之玄學及道德哲學》一書。

內分五部:

一、漢易之整理,

二、晉宋易,

三、胡煦的生成哲學;

四、焦循的易學;

五、律歷數之綜和。

這五部實只表示宇宙論的興趣,而最後一部則是想由《易經》本身所具的客觀的數學之序以及焦循解〈大衍〉章引用古算以明“制曆明時”,向律歷數之形上的(宇宙論的)統一方面發展。我那時對於這方面的引發甚感興趣。我於此確然見到中國文化之慧命,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曆聖相承之仁教外,尚有羲、和之官的智學傳統,古天文律歷數賅而存焉。後來陰陽家即繼承此線而發展。王官失守,復轉而為社會上之醫卜星相。天文律歷數于易學象數之牽連中,亦可見其較為有意義的形上學上的規模。此為羲、和之傳統,亦即中國之畢塔哥拉斯之傳統也。在此方面,中國古賢原始生命智光所及之光輝,對於數學之形上的(宇宙觀的)意義,體性學的特性,之認識與欣趣,並不亞于畢塔哥拉斯及柏拉圖。依懷悌海,對於數學之如此認識,乃是古典的、傳統的看法,此看法直維持至笛卡爾尚是如此。把數學看成純形式主義的套套邏輯,乃是昀近代的事。然則,就懷氏所說之古典觀點說,中國的慧命對於天文律歷數之認識亦並不亞於他們。此方面的意義是相同的,這是數學之超越的意義。惜乎在中國,數學之內在的構成方面,並未進至“學”的地步,當然亦說不上近代化的發展了。我當時的興趣只能瞭解羲、和傳統之超越方面的意義,至於對古天文律歷數之內部整理,則有志焉,而學力不逮,這也是我的一憾事。甚望繼起者能以其智之所照,發羲、和之幽光。



.
貼文者 : : Amychen

“直方大”是「幾何學」? - 2021-01-15 20:04:02



“直方大”是「幾何學」?


張貼者: 明陽


「學」字甲骨文或又省作爻。一卦有六爻,ㄨ表陰陽二氣之相交,上之ㄨ表上之陰陽二氣之相交,下之ㄨ表下之陰陽二氣之相交。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
聖人觀象設教,小過有「飛鳥之象」,漸卦取象鴻雁「漸之進」的長途遷徙,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以稚鷹羽翼漸豐開始習飛,取象物候稱「鷹乃學習」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文言》釋坤卦六二「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坤卦六二的「習」字,取象來自渙卦,渙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為未,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物候「鷹乃學習」。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

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這個季節正是洪澇發生期,渙之上卦巽為木、下卦坎為水,為木浮水上,有「舟楫」之象。

《繫辭下傳》第二章:「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甲骨文「方」為併舟之象,而渙卦為「舟楫」與「習」之象……

甲文的字形為併舟之象,乃指連兩小舟以共濟而言。
..........
..............

《說卦傳》:「巽為木……為繩直。」
木與繩直為「測量」的工具。

有學生問其師:「直方大」是指利用「木」、「繩直」來測天文,而與六二爻辰所應卦氣的方位有聯繫?



《周易哲學演講錄》是牟宗三先生于香港新亞研究所講授“周易”課程的記錄,前半部講《周易》,共二十一講。在第八講 「厚德載物,直方大」(《坤卦》爻辭、《象傳》《文言》),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牟宗三先生批評有人把“直方大”的
說成是幾何學上的直線,
是square,
是無限的空間 (infinite space),
指出《易傳》講“直方大”明明說“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這明明是道德,怎麼可以講成幾何學呢?

明陽大 可否作補充!

.
貼文者 : : Herkules

Re: “直方大”是「幾何學」? - 2021-01-15 20:33:23

張貼者: Amychen



這明明是道德,怎麼可以講成幾何學呢?

對於畢達哥拉斯跟柏拉圖而言,幾何學就是道德,
數學的完美對稱與秩序只能用神性解釋,
畢達哥拉斯也是一種宗教,而柏拉圖的正義是幾何關係‧
貼文者 : : 拈花摘主

Re: 「習飛」與「舟行」 - 2021-01-17 08:53:32

張貼者: 明陽



[size:14pt] 在《周易》經傳中,《文言》釋乾卦九二岀現「學」字,在坤卦六二岀現「習」字……

「學」字甲骨文或又省作爻。一卦有六爻,ㄨ表陰陽二氣之相交,上之ㄨ表上之陰陽二氣之相交,下之ㄨ表下之陰陽二氣之相交。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
聖人觀象設教,小過有「飛鳥之象」,漸卦取象鴻雁「漸之進」的長途遷徙,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以稚鷹羽翼漸豐開始習飛,取象物候稱「鷹乃學習」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文言》釋坤卦六二「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如果把習當成學,那「不習无不利」是要教人不要學嗎?這個解釋太離譜了。
貼文者 : : 明陽

白天習飛 - 2021-01-17 17:09:23



白天習飛


張貼者: 拈花摘主


如果把習當成學,那「不習无不利」是要教人不要學嗎?這個解釋太離譜了。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不習」二字在「直方大」之後,也就是「不習」二字的經義是由「直方大」所衍義,那麼「直方大」是何義?

為甚麼《象傳》強調「六二之動」與「地道光也」?

為甚麼「直方大」三字在《象傳》變成「直以方」?「大」字不復在,「大」字在經文本義為何?


如果「習」是稚鳥習飛,「不習」是因為夜幕已近所以「不習」呢?


坤卦六二之師卦,坤卦六二爻辰為巳化辰………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

「習」字从象徵白天,「地道光也」!

「習」字从,在坤卦六二與28宿的的「翼」宿有聯繫!

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立夏二候」,那個時代昏見翼宿南中與「立夏二候」有聯繫!

又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象傳》強調「六二之動」與「地道光也」,「六二之動」與「地道光也」是指坤卦六二爻辰化辰,那個時代太陽周年視運行在昴宿、畢宿應辰月(「日中」),「大」字於是現蹤了(天文「十二次」)……

《繫辭上傳》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直方大」的「直」字在《周易》經文只出現過一次,即坤卦六二「直方大」。因為《周易》經文繫辭的過程,是: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而「直」字在《象傳》出現過二次,即同人九五《象傳》與困卦九五《象傳》的「以中直也」。「中直」與「直方大」的「直」字之取象為同出一源…………
貼文者 : : 拈花摘主

Re: 白天習飛 - 2021-01-17 18:20:52

能夠解釋為白天習飛,也真的是夠天才了。

字不但形會變,而且連義也會變。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走這個字,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古代用行來表示現代走的意思。為什麼會變?當然有許多原因,但是不是重點。像彳亍這兩個字,因為少用,所以保留最原始的字義。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寫的,距周文王及孔子至少千年以上,他所寫的會正確表達周易的意思嗎?

以方這個字來說,根本就不是併船。否則富甲一方怎麼解釋?

但是有些字倒是千年不變,如同大這個字,自古至今都沒變。

研究易經,要先了解字意。習這個字,絕非是學。

言盡於此,摘主告退。
貼文者 : : Amychen

飛鳥與「習」 - 2021-01-19 13:15:11



飛鳥與「習」

張貼者: 明陽


《繫辭上傳》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
「習」:小過《彖辭》:小過有飛鳥之象。

《周易》經文有「習」字之處,為下列: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坎卦《卦辭》曰:「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傳》有「習」字之處,為下列: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坎卦《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坎卦初六《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兌卦《象辭》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小過《彖辭》曰:「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飛鳥之象焉,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


28宿的畢宿距度約17°,周文王時代,昏見畢南中界「大寒三候」,應小過內卦卦氣,畢宿與小過有聯繫。
太陽周年視運行到畢1°→17°,為「清明三候」、「穀雨初候、二候」,應蠱卦、革卦、夬卦卦氣。

「遷徙」是鳥類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間的過程,「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順也」,視季節而變化。「小過有飛鳥之象焉」,“畢”為古代用以捕捉鳥﹑兔的長柄小網。又「大寒三候」為“夏曆”之「歲終」,故“畢”有結束之意。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也。」


坤卦六二之師卦,坤卦六二爻辰為巳化辰,「九宮飛布」,小過應夬卦,小過有飛鳥之象,夬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化辰(太陽周年視運行到畢13°→17°,為「穀雨二候」,應夬卦卦氣),辰月的「天德」在壬方,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巳為「天德」壬方之貴人。巳月的「天德」在辛方,壬配在子,子為「天德」辛方之「長生」(「德不孤」)。

《繫辭下傳》第二章:「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

夬卦《彖辭》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孚號有厲,其危乃也。」
………..
………………

坎卦《卦辭》曰:「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周易正義》唐.孔穎達疏:習坎者,坎是險陷之名。習者,便習之義。險難之事,非經便習,不可以行。故須便習於坎事乃得用,故云習坎也。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王弼注云:至險未夷,教不可廢,故以常德行而習教事也。習於坎,然後乃能不以險難為困,而德行不失常也。故則夫習坎,以常德行而習教事也。
來知德《周易集註》:洊,再至也。下坎,內水之方至也。上坎,外水之洊至也。水洊習則恒久而不已,是天下之有恒者,莫如水也。君子體之,常德行者,以此進德也。習教事者,以此教民也。德行常則德可久,教事習則教不倦。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坎卦初六之節卦,「九宮飛布」,小過應大過(「失道」),小過有飛鳥之象。
小過外卦卦氣應坎卦初六爻辰為寅………。


兌卦《象辭》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周易正義》唐.孔穎達疏:「麗澤兌」者,麗,猶連也,兩澤相連,潤說之盛,故曰「麗澤,兌」也。「君子以朋友講習」者,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相說之盛,莫過於此也。故君子象之以朋友講習也。

「君子以朋友講習」是指兌卦九五爻:

兌卦九五之歸妹,歸妹之內卦卦氣應兌卦九五爻辰為酉,歸妹之外卦卦氣應「寒露初候」,「寒露初候」的「物候」為「鴻雁來賓」。
「講習」與「飛鳥」有聯繫!


《周易》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易傳.文言》為文王之後約600年為儒家所繫: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不習」在道家老子的見解又是如何?



待 續
貼文者 : : Amychen

絕學無憂 - 2021-01-19 16:24:33


絕學無憂

張貼者: Amychen


《周易》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易傳.文言》為文王之後約600年為儒家所繫: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不習」在道家老子的見解又是如何?





《老子》,先秦時期的古籍,又名《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老子》為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諸子百家之一)的代表性經典,亦是道教尊奉的宗教經典。至唐代,唐太宗命人將《道德經》譯為梵語。唐玄宗時,尊此經為《道德眞經》。
「老子言道德之意,著書上下篇」,據帛書本為上篇〈德〉、下篇〈道〉;通行本為〈道〉在上,〈德〉在下。上、下篇在各版本分章不定。…………【維基百科】


《道德經》中沒有「習」這個字,只有「學」字:


《道德經》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第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貼文者 : : Amychen

兵者﹐不祥之器 - 2021-01-21 18:10:15



兵者﹐不祥之器


《周易》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六二之動」,「之卦」卦氣直接與爻辰相應………


下引易學前輩筆記,以師卦《彖辭》探坤卦六二「不習」之義:

師卦《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

宋.朱熹《周易本義》:行險,謂行危道。順,謂順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師旅之興,不无害於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悅而從之也。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寶曰:
坎為險,坤為順,兵革刑獄,所以險民也。毒民於險中,而得順道者,聖王之所難也。毒,荼,苦也。五刑之用,斬刺肌體,六軍之鋒,殘破城邑,皆所以荼毒奸凶之人,使服王法者也。故曰「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毒以治民,明不獲已而用之,故於彖象六爻,皆著戒懼之辭也。

再考老子《道德經》對軍旅、兵革的戒慎:

《道德經》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貼文者 : : Amychen

Re: “直方大”是「幾何學」? - 2021-02-02 19:47:50


“直方大”是「幾何學」?


張貼者: Amychen

張貼者: 明陽

《說卦傳》:「巽為木……為繩直。」
木與繩直為「測量」的工具。

有學生問其師:「直方大」是指利用「木」、「繩直」來測天文,而與六二爻辰所應卦氣的方位有聯繫?



《周易哲學演講錄》是牟宗三先生于香港新亞研究所講授“周易”課程的記錄,前半部講《周易》,共二十一講。在第八講 「厚德載物,直方大」(《坤卦》爻辭、《象傳》《文言》),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文言》曰:「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牟宗三先生批評有人把“直方大”的
說成是幾何學上的直線,
是square,
是無限的空間 (infinite space),
指出《易傳》講“直方大”明明說“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這明明是道德,怎麼可以講成幾何學呢?



清初著名易學家李光地,曾以幾何學的線、面、體來解釋“直方大”,他說:“數學有所謂線、面、體者,非線之直,不能成面之方;因面之方而積之,則能成體之大矣。”(《周易折中》)

杭辛齋《學易筆談》說到:

〈坤〉卦六二爻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初曰「履」,以明人生涉世之始也,二曰「習」,以明涉世後必至 之一境也,緊接上文,一氣而來。「霜」猶「履」也,「堅冰至」 則已「習」矣。人之生,性相近也,習則遠矣,善惡分途,積微 成著,無不由「習」之一字而來。
(杭辛齋《學易筆談》初集卷 4,P159。)

杭辛齋《易數偶得》說到:
人第知一二三四之為數,而不知善惡是非之亦為數也;人第知加減乘除之為數,而不知進退往來之亦為數也;數以紀事,亦以紀物,物生無盡,事變無窮,惟數足以齊之壹之;易之有象,以表數也;象之有辭,以演數也;乾坤坎離震巽艮兌,亦代數之符號,與幾何之甲乙丙丁亦相類耳;惟幾何只言數始於形,形則點線面體足以概之,故紀以甲乙丙丁等字,已足資辨識,而易數則根於心,心生象,有理有氣,非特表其數之多寡,象之繁簡而已;而吉凶情偽醇漓善惡,莫不奇偶陰陽而判別之。
(杭辛齋《易數偶得》卷一,p4。)
貼文者 : : 明陽

《經 法》 - 2021-02-03 21:43:15




《經 法》


張貼者: Amychen

“直方大”是「幾何學」?

......
.........
清初著名易學家李光地,曾以幾何學的線、面、體來解釋“直方大”,他說:“數學有所謂線、面、體者,非線之直,不能成面之方;因面之方而積之,則能成體之大矣。”(《周易折中》)

...........

.................

杭辛齋《易數偶得》說到:

人第知一二三四之為數,而不知善惡是非之亦為數也;人第知加減乘除之為數,而不知進退往來之亦為數也;數以紀事,亦以紀物,物生無盡,事變無窮,惟數足以齊之壹之;易之有象,以表數也;象之有辭,以演數也;乾坤坎離震巽艮兌,亦代數之符號,與幾何之甲乙丙丁亦相類耳;惟幾何只言數始於形,形則點線面體足以概之,故紀以甲乙丙丁等字,已足資辨識,而易數則根於心,心生象,有理有氣,非特表其數之多寡,象之繁簡而已;而吉凶情偽醇漓善惡,莫不奇偶陰陽而判別之。
(杭辛齋《易數偶得》卷一,p4。)



Amychen大 提出:“直方大”是「幾何學」?

在討論之先,想藉《黃帝四經》中的〈經法〉一書資料作引言。

《黃帝四經》又稱《黃帝書》,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共有四篇:〈經法〉、〈十大經〉、〈稱〉和〈道原〉

〈經法〉

道法、國次、君正、六分、四度、論、亡論、論約、名理


〈十大經〉

立命、觀、五正、果童、正亂、姓爭、雌雄節、兵容、成法、三禁、本伐、前道、行守、舜道、名刑

〈稱〉

〈道原〉




《經法》一書的首章為「道法」,一開始即言「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

而明曲直者也」,又說「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經法.道法》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故執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廢也。故能自引以繩,然後見知天下而不惑矣。

虛無形,其寂冥冥,萬物之所從生。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動,動有害,曰不時,曰時而背。動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稱,不知所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誣,曰虛誇,以不足為有餘。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敗,或以成。禍福同道,莫知其所從生。見知之道,唯虛無有;虛無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則黑白之分已。故執道者之觀於天下也,無執也,無處也,無為也,無私也。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形聲號矣。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靜,至靜者聖。無私者智,至智者為天下稽。稱以權衡,參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事如直木,多如倉粟。斗石已具,尺寸已陳,則無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則治而制之矣。絕而復屬,亡而復存,孰知其神。死而復生,以禍為福,孰知其極。反索之無形,故知禍福之所從生。應化之道,平衡而止。輕重不稱,是謂失道。□□天地有恒常,萬民有恒事,貴賤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天地之恒常,四時、晦明、生殺、柔剛。萬民之恒事,男農、女工。貴之恒位,賢不肖不相放。畜臣之恒道,任能毋過其所長。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變恒過度,以奇相禦。正奇有立,而名形弗去。凡事無小大,物自為舍。逆順死生,物自為名。名形已定,物自為正。

故唯執道者能上明於天之反,而中達君臣之半,密察於萬物之所終始,而弗為主。故能至素至精,浩彌無形,然後可以為天下正。



《經法》一書的第五章為「四度」,這一章則是說:

「規之內曰,矩之內曰,懸之下曰,水之上曰;尺寸之度曰大小短長,權衡之稱曰輕重不爽,斗石之量曰少多有數,繩墨之立曰曲直有度。八度者,用之稽也。日月星辰之期,四時之度,動靜之立,外內之處,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惡不匿其情,地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處,任能毋過其所長,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美惡有名,逆順有形,情偽有實,王公執之以為天下正。」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井養而不窮 - 2021-02-04 17:56:22



井養而不窮


張貼者: 明陽


《經法》一書的第五章為「四度」,這一章則是說:


「規之內曰,矩之內曰,懸之下曰,水之上曰;尺寸之度曰大小短長,權衡之稱曰輕重不爽,斗石之量曰少多有數繩墨之立曰曲直有度。八度者,用之稽也。日月星辰之期,四時之度,動靜之立,外內之處,天之稽也。高下不蔽其形,美惡不匿其情,地之稽也。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處,任能毋過其所長,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美惡有名,逆順有形,情偽有實,王公執之以為天下正。」




《經法.道法》:「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而明曲直者也。」

西漢末年揚雄撰《太玄經》,也稱《揚子太玄經》,簡稱《太玄》、《玄經》。《太玄》有八十一首,其中第四十首為「法」首,準《周易》井卦,取象井卦卦氣界夏至。

《太玄》“法”首曰:「陽高縣,厥法物,仰其,莫不被則。

初一 造法不法
測曰 造法不法 不足用也
次二 摹法以中 克
測曰 摹法以中 眾之所共也
次三 準繩不甫 亡其規矩
測曰 準繩不甫 用爽也
次四 準繩規矩 莫維我施
測曰 準繩規矩 由身行也
次五 繘陸陸 缾窴腹 井潢洋 終不得食
測曰 缾繘腹 非學方也
次六 于紀于綱 示以貞光
測曰 于紀于綱 大統明也
次七 密網離于淵 不利于鱗
測曰 密網離淵 苛法張也
次八 正彼有辜 格我邪
測曰 正彼有辜 歐而至也
上九 井無幹 水直衍 匪谿匪谷 終于愆
測曰 井無幹法 妄恣也


註:

《太玄》“法”首曰:「陽高縣,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則。」

「陽高縣」:縣音玄,懸也。一年之中太陽高度角最高的時候,在北半球是在夏至這一天的中午。井卦卦氣界夏至,故稱「陽高縣」。

墨者,法之繩墨也。司馬光謂:是時陽氣極高,物咸象之,莫不蒙被其法。

《太玄.玄攡》:「近玄者,玄亦近之;遠玄者,玄亦遠之。譬若天蒼蒼然在於東面、南面、西面、北面,仰而無不在焉,及其俛則不見也。天豈去人哉?人自去也。冬至及夜半以後者,近玄之象也。進而未極,往而未至,虛而未滿,故謂之近玄。夏至及日中以後者,遠玄之象也。進極而退,往窮而還,已滿而損,故謂之遠玄。」


《太玄》第四十首為「法」首,準《周易》卦,井卦卦氣界夏至。

《太玄》第八十一首為「」首,準《周易》頤卦,頤卦卦氣界冬至。頤卦《彖辭》稱「養正則吉」。

太陽周年視運行往來冬夏二至間,與井卦、頤卦有聯繫,井卦《卦辭》稱「往來井井」、井卦《彖辭》則稱「井養而不窮」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參」以天「當」 - 2021-02-05 10:48:13



「參」以天「當」



《經法.道法》:「稱以權衡以天當,天下有事,必有巧驗。」

《經法.四度》:「權衡之稱曰輕重不爽。」

《易.繫辭下傳》第七章稱「巽,德之制也」、「巽,而隱」、「巽,以行權」。

《易.說卦傳》:「巽為……為繩直。」

木與繩直為「測量」的工具。


  觀卦《彖辭》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觀之上卦巽為木、為繩直,下卦坤為地,為「觀測」之象。

《序卦傳》:「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序卦傳》「臨者大也」的「大」是指何義?與「大觀在上」的「大」,是否有聯繫?


參宿,參水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七宿第七宿,距度為11°.1。

參宿四是變光幅度最大的一等星。西周時期,太陽視運行到此為「立夏初、二候」。

(「立夏二候」應師卦卦氣,師卦《彖辭》曰:「師,眾也,貞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卦序」與「爻序」 - 2021-02-06 08:09:48



「卦序」與「爻序」




「卦之序」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之序」即64卦之序,且看《序卦傳》所述: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據《序卦傳》所述,得知64卦序間有其相序的哲理存在,因此在解讀經文時,需要「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明白「繫辭」之義,以斷其吉凶。



「爻之序」

《繫辭下傳》第八章:「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繫辭下傳》第九章:「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繫辭下傳》第八章:「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繫辭下傳》第九章:「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八、九兩章是講六爻之序的義理表現,是有因果關係,下引古易家註解供參考: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爾雅•釋詁》:“率,循也。”《說文》:“揆,度也。”《廣雅•釋詁》:“方,義也。”典常,常規、規律。此言尋求卦爻辭而度其義理,就可以把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初帥(率)其辭,而揆其方」: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侯果曰:
虞翻曰:初,始下也。帥,正也。謂修辭立誠。方,謂坤也。以乾通坤。故初帥其辭,而揆其方。
侯果曰:率,修。方,道也。言修易初首之辭,而度其終末之道,盡有典常,非虛設也。


宋.朱熹《周易本義》:
揆,葵癸反。方,道也。始由辭以度其理,則見其有典常矣。然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也。



「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寶曰:
初擬議之,故難知。卒終成之,故易知。本末勢然也。

明.來知德《周易集註》:
此言初上二爻。初爻難知者,以初爻為爻之本,方有初爻,而一卦之形體未成,是其質未明,所以難知。易知者,上爻為卦之末,卦至上爻,則其質已著,其義畢露,所以易知。惟難知,故聖人繫初爻之辭,則必擬而議之,當擬何象何占,不敢輕率。惟易知,故聖人繫上爻之辭,不過因下爻以成其終,如乾初九曰潛龍,上爻即曰亢龍是也。
貼文者 : : 明陽

承天而時行 - 2021-02-06 20:05:31



承天而時行



張貼者: Amychen

“直方大”是「幾何學」?



張貼者: 明陽

《說卦傳》:「巽為木……為繩直。」
木與繩直為「測量」的工具。

有學生問其師:「直方大」是指利用「木」、「繩直」來測天文,而與六二爻辰所應卦氣的方位有聯繫?



清初著名易學家李光地,曾以幾何學的線、面、體來解釋“直方大”,他說:“數學有所謂線、面、體者,非線之直,不能成面之方;因面之方而積之,則能成體之大矣。”(《周易折中》)



查筆記,研究生小王曾在一易友聚會中,提出:

坤卦六二「直方大」的義理問題?以就教在場的易友

……

……………

最後由易學前輩鶴溪發言說:坤卦六二「直方大」眾說紛紜,個人以為最好從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先探討?

年紀最輕的小王急忙回應:「是何道理?」

鶴老笑著回答:因為坤卦初六之復卦,復之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動,牽涉到「地動」的問題?當然啦!也可看成「地中有雷」。

你猜猜易經的作者知道「地動」嗎?如果知道的話,是要如何迂迴反映出來?

先去找資料,準備充足再作討論吧!


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參考資料:

《易林》坤之復:「眾鬼所趨,反作大怪,九身無頭,魂驚魄去,不可以居。」

貼文者 : : 明陽

繫辭與歲差 時局 - 2021-02-07 21:16:29



繫辭與歲差 時局


張貼者: 明陽


承天而時行

.......
...........

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參考資料:

《易林》坤之復:「眾鬼所趨,反作大怪,九身無頭,魂驚魄去,不可以居。」





上貼將《周易》坤卦初六的經文、傳文與《易林》「坤之復」

林條一併貼出,是有作用的,且看下面的敘述:



查筆記,有研究生傳訊給易學前輩鶴老,提問:

乾卦稱龍,初九稱「潛龍勿用」,初九之姤,

而西漢中期 焦延壽的《易林》,在「乾之姤」的林條下是這麼繫辭:

「仁政不暴,鳳凰來舍,四時順節,民安其處。」

《易林》時代距周文王時代約一千年,這龍與鳳的變換,又是如何…….

有些人對於易傳是否有符經義,是有意見的……

想請教鶴老您的看法!


參考資料:

《焦氏易林》作者焦延壽。

焦延壽(生卒年不詳),名“贛”或“貢”,睢陽(今河南商丘)人。西漢中期(在漢武帝之後)著名哲學家。焦延壽因好學而得到梁敬王的資助。學成之後,為郡吏察舉,補小黃令(小黃,為西漢陳留郡之屬縣,今河南蘭考附近)。任職期間,常先知奸邪,而使為盜者不敢輕舉妄動。後因“愛養吏民,化行縣中”,被舉薦,升遷外地為官。他作官,政績很好。後來又專心讀書,尤其下工夫研究《易經》,一邊講授,一邊著書,著有《焦氏易林》。學生有京房。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繫辭與歲差 時局(一) - 2021-02-08 19:42:01



繫辭與歲差 時局(一)


張貼者: 明陽

有研究生傳訊給易學前輩鶴老,提問:

乾卦稱龍,初九稱「潛龍勿用」,初九之姤,

而西漢中期 焦延壽的《易林》,在「乾之姤」的林條下是這麼繫辭:

「仁政不暴,鳳凰來舍,四時順節,民安其處。」

《易林》時代距周文王時代約一千年,這龍與鳳的變換,又是如何…….

有些人對於易傳是否有符經義,是有意見的……

想請教鶴老您的看法!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文言》曰:「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者行之,憂者違之,確乎其不可把潛龍也。」
「潛龍勿用,下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易學前輩鶴溪,回應研究生小張的提問:


「隱而未見,行而未成」的“未”是指方位,「勿用」是指九二「見龍在田」,乾卦九二爻辰為寅,寅月“天德”在丁方,丁與未配(後天坤卦位,坤為田,「見龍在田」),故曰「隱而未見,行而未成」。

“禽星”「角木蛟」應乾卦卦氣,乾卦卦氣「小滿二候」為巳月,巳月「天德」方在辛(德氣應「龍星」,故稱「龍德」,而「龍」字的古文字體有「辛」)。乾卦初九爻辰子,子月「天德」方在巽。巽在左、辛在右,「龍德」為東北左阜所阻,故稱「龍德而隱者也」。


《繫辭下傳》第十一章:「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殷商衰亡與周之將興的時期,「是故其辭危...... 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引《繫辭下傳》第十一章為與《易林》「乾之姤」作對比:


時局不同與歲差因素

《易林》乾之姤:「仁政不暴 鳳凰來舍 四時順節 民安其處。」

“禽星”「畢月烏」1°→17°.4(《易林》時代,約入赤經39°→56°),昏見畢宿初度南中為「大寒三候」,應小過內卦卦氣,小過內卦卦氣應乾卦初九爻辰化丑。

小過《卦辭》曰:「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28宿排序最末的為軫宿,《易林》時代,軫宿1°→17°(約入赤經156°→172°),昏見軫宿1°→17°南中為「小滿初、二、三候」、「芒種初、二候」,乾卦卦氣應「小滿二候」,約是昏見軫宿3°南中時候;這時乾卦卦氣已經與「龍」的「禽星」不相應。

《易林》「乾之姤」所繫的「鳳凰」是由乾卦初九爻辰子化丑導出………

子月:「大雪」所應卦氣:未濟外卦、蹇卦、頤卦。
………「冬至」所應卦氣:中孚、復卦、屯內卦。

丑月:「小寒」所應卦氣:屯外卦、謙卦、睽卦。
………「大寒」所應卦氣:升卦、臨卦、小過內卦。

「九宮飛布」,小過應中孚與巽卦

中孚卦氣應乾卦初九爻辰為子(子為「之卦」姤之下卦巽納辛之「長生」,「孚乃化邦」),子月天德方在巽方而與中孚有聯繫……

小過(「畢月烏」飛鳥之象)內卦卦氣應乾卦初九爻辰化丑(丑為乾之下卦乾納甲之「貴人」),丑月天德方在庚方而應巽卦

巽之內卦卦氣應乾卦九五君爻爻辰為申(申為「之卦」姤之上卦乾納壬之「長生」),
九五君爻為政權……

上述為「長生」、「天德方」、「貴人」相交互換,
巽之內卦卦氣應乾卦九五君爻為政績…………

「畢月烏」由普通的飛鳥之象,因盤象的「長生」、「天德方」、「貴人」相交互換,
而成為不世出的「鳳凰」。


參考資料:

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
劉徹令到漢朝成為當時世上一大強國,締造盛世。

一說《易林》成書約在西元前40年,是漢武帝建立強大的帝國後不久,
所以《易林》「乾之姤」 所繫的林條用上「仁政」、「鳳凰」.......

只有在君道清明,太平聖世之時,鳳凰才會飛臨世間………。
貼文者 : : 明陽

繫辭與歲差 時局(二) - 2021-02-09 22:17:56



繫辭與歲差 時局(二)


研究生小張聽了易學前輩鶴老對《易林》「乾之姤」的解說,

他聯想到《易林》「坤之復」,是否是以西漢「後宮干政」的題材作繫辭?


坤卦初六《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文言》約為《周易》之後600年所作。)

《易林》坤之復:「眾鬼所趨,反作大怪,九身無頭,魂驚魄去,不可以居。」(《易林》約為《周易》之後1000年所作。)


研究生小張提出史料:

司馬遷《史記》中無奈說道:「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

漢武帝晚年時(前156年-前87年),為了防止後宮干政、重現呂后竇太后一事,下了一番大功夫,處死即將即位的幼子母親,掏心掏肺拉攏大臣並任命其為輔政(結果輔政大臣內鬥而亡,僅剩的一位霍光,比後宮更干政,幹了許多大臣敢想不敢做的事:換皇帝)。

主少母壯國疑,是後宮干政的時代環境,后妃不得不干政。皇帝年幼能力弱,後宮不干政,皇權將旁弱大臣,被大臣所獨攬。若是你不干政,其他人聯合朝中外戚干政,將勢力發展到龐大,廢帝改立、廢后打入冷宮的事不是不會發生…….。



細思《周易》乾卦初九與坤卦初六經文: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


《易傳》的爻象之繫辭:

乾卦初九《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由乾卦初九《文言》所述「……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這是夜之象………。

坤卦初六《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這是應季節下霜、下雪、結冰的氣候變化景象………。

乾卦初九與坤卦初六的《周易》經文觀之,那是晝夜與氣候的取象,是質樸的…………

而《周易》之後600年所作的《文言》,因時逢亂世,所繫之辭竟是「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
貼文者 : : Amychen

「履」霜堅冰至 - 2021-02-10 11:27:06



「履」霜堅冰至


張貼者: 明陽


繫辭與歲差 時局(二)

…………
………………

細思《周易》乾卦初九與坤卦初六經文: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


《易傳》的爻象之繫辭:

乾卦初九《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由乾卦初九《文言》所述「……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這是夜之象………。

坤卦初六《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這是應季節下霜、下雪、結冰的氣候變化景象………。

乾卦初九與坤卦初六的《周易》經文觀之,那是晝夜與氣候的取象,是質樸的…………

而《周易》之後600年所作的《文言》,因時逢亂世,所繫之辭竟是「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


《繫辭下傳》第七章:「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唐.孔穎達《周易正義》疏:
易之爻卦之象,則在上古伏羲之時,但其時,理尚質素,直觀其象,足以垂教。中古之時,事漸澆浮,非象可以為教,故爻卦之辭,起於中古,此之所論,謂《周易》也。身既憂患,須垂法以示於後,以防憂患之事。


《繫辭下傳》第十一章:「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 陸績 注曰:
文王在紂世,有危亡之患,故於易辭多趨危亡。本自免濟,建成王業,故易爻辭危者使平,以象其事。否卦九五「其亡其亡,繫于包桑」之屬是也。

明.來知德《周易集註》: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惟當文王與紂之事,是故玩其辭,往往有危懼警戒之意。
貼文者 : : 明陽

法 象 - 2021-02-14 06:02:56


法 象


網友們!

新春愉快!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張貼者: Amychen


「履」霜堅冰至


…………
…………………

《繫辭下傳》第七章:「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
…………………

《繫辭下傳》第十一章:「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
…………………



《繫辭上傳》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在天成象」,因為「歲差」的因素,隨著歲月的變遷,「天象」所代表的節氣象徵也就改變了………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乾卦初九《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由乾卦初九《文言》所述「……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這是夜之象………。
也就是《周易》64卦384爻的第一爻,它是在表徵「晝夜之象」。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法象」:法,就是「效法」;象,就是「成象」。

《繫辭上傳》第五章:「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

「法象莫大乎天地」,《說卦傳》第一章:「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繫辭下傳》第一章:「剛柔者,立本者也。」

《說卦傳》第二章:「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文言》說明這是夜之象,《周易》64卦序與「晝夜之象」有聯繫,而「剛柔」之取象,乃《周易》設數之基本。………。



《繫辭下傳》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在何時「觀象」?在何地「觀法」?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法 象(一) - 2021-02-14 19:40:31



法 象(一)


張貼者: 明陽

法 象



《繫辭上傳》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在天成象」,因為「歲差」的因素,隨著歲月的變遷,「天象」所代表的節氣象徵也就改變了………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乾卦初九《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由乾卦初九《文言》所述「……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這是夜之象………。
也就是《周易》64卦384爻的第一爻,它是在表徵「晝夜之象」。


《繫辭上傳》第十一章:「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法象」:法,就是「效法」;象,就是「成象」。

《繫辭上傳》第五章:「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

「法象莫大乎天地」,《說卦傳》第一章:「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繫辭下傳》第一章:「剛柔者,立本者也。」

《說卦傳》第二章:「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文言》說明這是夜之象,《周易》64卦序與「晝夜之象」有聯繫,而「剛柔」之取象,乃《周易》設數之基本。………。



《繫辭下傳》第二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在何時「觀象」?在何地「觀法」?






《說卦傳》第一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天兩地而倚」…………


《說卦傳》第二章:「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觀易吟 邵康節

一物其來有一身,一身還有一乾坤。

能知萬物備於我,肯把三才別立根?

天向一中分體用,人於心上起經綸。

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繫辭下傳》第八章:「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據前輩所言,《周易》64卦384爻所繫之辭,與「歲差」、「時局」有聯繫,而當吾人仰觀天象時,「天象」因為「歲差」的因素,所代表的節氣象徵會改變,於是瞭解《周易》經傳的繫辭與「歲差」、「時局」的聯繫,是不可忽略的!

《周易》經傳的繫辭,那一字詞,與「卦象」有聯繫?那一字詞,與「卦氣」有聯繫?那一字詞,與「禽星」有聯繫?不可不辨!



待續
貼文者 : : 明陽

法 象(二) - 2021-02-15 16:07:22



法 象(二)

張貼者: 明陽


法 象(一)

………
…………

據前輩所言,《周易》64卦384爻所繫之辭,與「歲差」、「時局」有聯繫,而當吾人仰觀天象時,「天象」因為「歲差」的因素,所代表的節氣象徵會改變,於是瞭解《周易》經傳的繫辭與「歲差」、「時局」的聯繫,是不可忽略的!

《周易》經傳的繫辭,那一字詞,與「卦象」有聯繫?那一字詞,與「卦氣」有聯繫?那一字詞,與「禽星」有聯繫?不可不辨!




法象莫大乎天地」,乾為天、坤為地。

乾卦《文言》釋九二曰:「君子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坤卦《文言》釋六二曰:「直方大,不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乾卦分「上下」,坤卦有「內外」,乾卦《文言》釋九二稱「學」,坤卦《文言》釋六二稱「習」。

「學」字甲骨文或又省作。一卦有六爻,ㄨ表陰陽二氣之相交,上之ㄨ表上之陰陽二氣之相交,下之ㄨ表下之陰陽二氣之相交。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坤卦六二「不習无不利」的「習」字,與坤卦初六應渙卦、履卦有聯繫!【「習」與28宿的「翼」宿有聯繫,「習」與「翼」都从羽。】
聖人觀象設教,小過有「飛鳥之象」,漸卦取象鴻雁「漸之進」的長途遷徙,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以稚鷹羽翼漸豐開始習飛,取象物候稱「鷹乃學習」。
以「卦氣圖」看,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渙卦之後繼履卦,履卦卦氣應「大暑初候」…………渙卦、履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為未(「中央土」)…………

坤卦《象辭》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前輩說:

「地勢坤」的「勢」(「勢」星名,入翼宿2度)與履卦有聯繫!
履卦《象辭》曰:「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乾卦九三之履卦,乾卦《文言》釋九四稱「上下无常」。)

坤卦初六之復卦,復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化子,復卦卦氣與「天船」(「天船」()星名,在「梁」之次,入胃宿)有聯繫!…………


「勢」星(去極31度,入翼2度)在西周時代,約在赤經125度,日中見「勢」南中為「大暑初候」,應履卦卦氣。

在殷商初期時代,「勢」南中為「小暑三候」,應渙卦卦氣(渙卦為舟船之象,地方的「方」在甲骨文為併舟,「地勢坤」的「勢」有舟行之意)。

《尚書緯.考靈曜》說:“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即與「勢」星應渙卦卦氣的年代為相同語意。
【舟船到甲稱「甲方」、到卯稱「卯方」……。】

「前」字的小篆體,从止在舟上;止即足,足在舟上,因舟正行進,便無待步趨而隨舟前進,故本義作「不行而進」解,(見說文許著)乃自然得進之意。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法 象(三) - 2021-02-16 05:30:38




法 象(三)


張貼者: 明陽

法 象(二)

………
…………

《尚書緯.考靈曜》說:“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覺也。”即與「勢」星應渙卦卦氣的年代為相同語意。
【舟船到甲稱「甲方」、到卯稱「卯方」……。】

「前」字的小篆體,从止在舟上;止即足,足在舟上,因舟正行進,便無待步趨而隨舟前進,故本義作「不行而進」解,(見說文許著)乃自然得進之意。




坤卦初六之卦(復之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動,有「地動」之象),復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化子,而坤卦初六稱「霜」…………

坤卦初六之復卦,復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化子,復卦卦氣與「天船」有聯繫!

有字書解“履”之本義作「踐」解,“履”字的小篆體从舟,舟象舄形、亦有載人而行走之意;(見通訓定聲)乃履之而行之意。

因此在上一貼文先引“前”字的小篆體,从止在舟上;止即足,足在舟上,因舟正行進,便無待步趨而隨舟前進,故本義作「不行而進」解。並沒有將「舟象舄形」,把「足在舟上」看成人著舄以行。


復→履 楷書「履」从尸、復。

坤卦初六之卦,爻辭用「霜」。

復卦卦氣與「天船」有聯繫!

而「履」字的小篆字形中,也有「舟」的組成部分。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法 象(四) - 2021-02-16 09:16:27



法 象(四)


張貼者: 明陽

法 象(三)

………
…………

復→履 楷書「履」从尸、復。

坤卦初六之卦,爻辭用「霜」。

復卦卦氣與「天船」有聯繫!

而「履」字的小篆字形中,也有「舟」的組成部分。



坤卦《象辭》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地勢坤」的「勢」(「勢」星名,入翼宿2度)與履卦有聯繫!

在殷商初期時代,「勢」星南中為「小暑三候」,應渙卦卦氣。

周文王時代,見「勢」星南中為「大暑初候」,應履卦卦氣。

孔子贊《周易》時代,見「勢」星南中為「大暑三候」,應恆卦卦氣,「君子以立不易方」。

中國降水的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兩個月,這是產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渙卦卦象為上巽下坎,巽為木、坎為水,其所應季節讓渙卦卦象成為木浮於水的舟楫之象: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繫辭下傳》第二章)

上述三卦從「小暑三候」、「大暑初候」到「大暑三候」,所應的卦氣全在「中央土」季夏之後18天內,是雨季集中的季節。

這三卦除渙卦成為木浮於水的舟楫之象外,小篆體的字體內皆含有「舟」的成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有感於各國文字的不一,實行「書同文」的政策,試圖統一篆文的書寫規範。因為是以秦國使用的書體為基礎,因此小篆又被稱為「秦篆」。

小篆體的履、恆字體內皆含有「舟」的成分這與所應卦氣的洪澇季節是有關聯的!
貼文者 : : 同人于野

Re: “直方大”是「幾何學」? - 2021-02-24 17:05:50

張貼者: Herkules

對於畢達哥拉斯跟柏拉圖而言,幾何學就是道德,
數學的完美對稱與秩序只能用神性解釋,
畢達哥拉斯也是一種宗教,而柏拉圖的正義是幾何關係‧


說的完全沒錯,數學形式和理型就等同道德
貼文者 : : 明陽

「習」與「翼」 - 2021-02-27 20:32:28




「習」與「翼」


張貼者: Amychen



「習」从羽从日,有日日不間斷,振羽以飛之意。
「習」:小過《彖辭》:小過有飛鳥之象。

《周易》經文有「習」字之處,為下列: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坎卦《卦辭》曰:「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傳》有「習」字之處,為下列: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坎卦《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坎卦初六《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兌卦《象辭》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坤卦六二之師卦,坤卦六二爻辰為……..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坎卦初六之節卦,坎卦初六爻辰為寅化……..


兌卦《象辭》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兌卦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兌卦初六之困卦,困卦初九爻辰為……..


「習」與28宿的「翼」宿有聯繫,「習」與「翼」都从羽。

西周初期,昏見翼宿1°→18°南中為「穀雨初、二、三候」、「立夏初、二候」。「立夏初、二候」應巳月………

Amychen大 似乎是有點巧合,你以為呢?
貼文者 : : 天醫

Re: 「習」與「翼」 - 2021-02-27 20:45:24

西周初期,昏見翼宿1°→18°南中為「穀雨初、二、三候」、「立夏初、二候」。「立夏初、二候」應巳月………
======
看到兩位在談"習",突然想到最近最流行的就是這個習字。
1953/6/15(癸 戊午 丁酉)出生的"習"。
天生人物必有所應,這個時間點天象與習有關嗎?
貼文者 : : jwjwo

Re: 「習」與「翼」 - 2021-02-27 20:51:25

回應:

推背圖第四十四象 丁未 坎下離上 未濟

讖曰:
日月麗天 群陰懾服
百靈來朝 雙羽四足

網上所傳之習近平(1953年6月15日未時)八字如下:
丁 丁 戊 癸
未 酉 午 巳
時 日 月 年

本象干支丁未,翼火蛇本宮巳,剛好習近本生時丁未、生年肖蛇、姓習、共產黨,冥冥中自有吻合。



請見拙作:
八字源流3-星平透壬穿禽-以推背圖四十四象為例
https://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2032235#Post2032235
貼文者 : : 明陽

Re: 「習」與「翼」 - 2021-02-27 21:02:00


訂正

張貼者: 明陽



「習」與「翼」

............
......................

兌卦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兌卦初六之困卦,困卦初九爻辰為……..




訂正

兌卦初九之困卦,兌卦初九爻辰為巳……
貼文者 : : 明陽

完全沒有關係 - 2021-02-27 21:14:25



完全沒有關係


張貼者: 天醫
西周初期,昏見翼宿1°→18°南中為「穀雨初、二、三候」、「立夏初、二候」。「立夏初、二候」應巳月………
======
看到兩位在談"習",突然想到最近最流行的就是這個習字。
1953/6/15(癸 戊午 丁酉)出生的"習"。
天生人物必有所應,這個時間點天象與習有關嗎?


天醫大 完全沒有關係……
貼文者 : : Amychen

鷹乃學習 - 2021-03-01 19:30:49



鷹 乃 學 習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黄經105°時爲「小暑」。
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中國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鏇活動頻繁,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後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小暑的標志;出梅。入伏…

聖人觀象設教,小過有「飛鳥之象」,漸卦取象鴻雁「漸之進」的長途遷徙,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以稚鷹羽翼漸豐開始習飛,取象物候稱「鷹乃學習」。
以「卦氣圖」看,渙卦卦氣應「小暑三候」,渙卦之後繼履卦,履卦卦氣應「大暑初候」…………渙卦、履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為未(「中央土」)…………


《禮記注疏.月令》: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注:鷹學習,謂攫搏也。《夏小正》曰:「六月,鷹始摯。」
疏 「鷹乃學習」者,於時二陰既起,鷹感陰氣,乃有殺心,學習摶擊之事。……….. (《禮記.月令》:“鷹乃學習。”陳澔集說:“學習,雛學數飛也。”
小暑三候:
初候「溫風始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學習」。

「鷹乃學習」在《元史志》改為「鷹始摯」。
摯,搏擊也。應氏曰:「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鷹乃學習」,是必先習飛,而後才學摶擊。


雪霸國家公園山區猛禽深度觀察-覓食與繁殖習性
…………
………………
離巢

當雛鳥的雙翼飛羽漸長時,就會開始在巢中練習鼓翼,以為未來的飛行做準備。築巢於樹上的猛禽雛鳥,會先移枝到附近的樹枝上,當親鳥帶回食物時,再衝回 巢中與兄弟搶食,但這還不算真正的離巢。等到雛鳥持續長大,飛羽都長齊時,牠們會在親鳥的誘導下,奮然鼓翼飛向空中,這才正式脫離巢中生活,但牠們並不會 自己獵食,必須持續向父母索食。接著親鳥會以示範或誘導等方式,教導獵食技巧。一般而言,離巢之後尚需一段時日與親鳥在一起生活,接受親鳥的食物。

自立

離巢之後,開始學習獵食,等到親鳥發現其技巧漸純熟,可以自行獵取食物時,有領域性的猛禽親鳥會驅逐幼鳥離開領域,逼迫牠們自立門戶。幸運的幼鳥找到 其他食物充足的領域時,就可以存活下來。但是在尋找新領域時,往往會遭遇同類驅趕,並不容易成功。

「鳳頭蒼鷹幼鳥習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AV2dFVmsw
貼文者 : : 同人于野

Re: 「習」與「翼」 - 2021-03-03 10:12:47

坎兌為先後天相通
貼文者 : : Amychen

鷹乃學習(一) - 2021-03-05 16:59:38



鷹 乃 學 習(一)


張貼者: Amychen


鷹 乃 學 習

…………
………………

《禮記注疏.月令》: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注:鷹學習,謂攫搏也。《夏小正》曰:「六月,鷹始摯。」
疏 「鷹乃學習」者,於時二陰既起,鷹感陰氣,乃有殺心,學習摶擊之事。……….. (《禮記.月令》:“鷹乃學習。”陳澔集說:“學習,雛學數飛也。”
小暑三候:
初候「溫風始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鷹始學習」。

「鷹乃學習」在《元史志》改為「鷹始摯」。
摯,搏擊也。應氏曰:「殺氣未肅。」鷙猛之鳥,始習於擊,迎殺氣也。


「鷹乃學習」,是必先習飛,而後才學摶擊。



「習飛」或「摶擊」大抵是在白天的時間,而坤卦六二「習」與「翼」宿雖有聯繫,
但必須是在「昏見」取象,取象的時間不符………。

明陽大 說:
如果「習」是稚鳥習飛,「不習」是因為夜幕已近所以「不習」呢?

或是如此作解……


.
貼文者 : : 同人于野

Re: 鷹乃學習(一) - 2021-03-05 22:45:58

六二不習是消陽初二,為遯,山在天下,高山仰止之象,飛鳥止飛。六二離爻為空心,坤厚德載物,空心才能承載萬物,也就是重在形式非內容,這樣才能長久傳承下去,此為坤德,在於形式不在乎固著之事物,故曰不習!
貼文者 : : 明陽

《月令》中的「習」字 - 2021-03-07 17:19:23



《月令》中的「習」字


張貼者: 明陽


「習」與「翼」

...........
..............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坤卦六二之師卦,坤卦六二爻辰為……..



坎卦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坎卦初六之節卦,坎卦初六爻辰為寅化……..


兌卦《象辭》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兌卦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兌卦初六之困卦,困卦初九爻辰為……..


「習」與28宿的「翼」宿有聯繫,「習」與「翼」都从羽。

西周初期,昏見翼宿1°→18°南中為「穀雨初、二、三候」、「立夏初、二候」。「立夏初、二候」應巳月………



月令是上古華夏一種文章體裁,按照一個12個月的時令,記述政府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並把它們歸納在五行相生的系統中,現存《禮記》中有一篇《月令》之外,還有《逸周書》中的一篇《月令》,惟後者已佚失。《呂氏春秋》"十二紀"之首篇與《禮記.月令》文字幾乎相同。
《禮記.月令》或為戰國時作品,「其中多雜秦制,又博採戰國雜家之說」…………【維基百科】



《禮記.月令》中的「習」字,有下列七處:

「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命樂正習舞

「孟夏之月」:命樂師,習合禮樂

「季夏之月」:物候之象“鷹乃學習”

「季秋之月」:命樂正入學習吹,教于田獵,以習五戎

「孟冬之月」: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

「仲冬之月」:申宮令,審門閭,毋得淫,雖有「貴戚近習」(「近習」,天子所親幸者),毋有不禁。




參考資料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修祭典………。」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上丁.命樂正習舞………。」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巳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


正義曰:「天子乃教於田獵」者,天子於此陰殺之時,乃教人以戰法於田獵之事,謂因田獵而教之也。○「以習五戎」者,謂於田獵之時,令人習用五種兵戎之器。○「班馬政」者,謂班布乘馬之政令。


《禮記.月令》曰:「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


《禮記.月令》曰:「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璧中.軫旦中………是月也.命奄尹.申宮令.審門閭.謹房室.必重閉.省婦事.毋得淫.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




待續
貼文者 : : 明陽

「不習」與「地道光」 - 2021-03-11 18:33:35



「不習」與「地道光」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坤卦六二之師卦,坤卦六二爻辰巳化辰,
雖然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但「六二之動」、「地道光」是指坤卦六二爻辰化辰的卦氣取象,即「日中」太陽周年視運行在昴宿、畢宿為應………且看「直方大」的「直」字書作「正見」,而「是」字从日正,作「直」解,日正即「日中」,正午的時候。

小篆从 、从十、从目, 音隱、作「隱匿」解,十目為多數人之意,凡為多數人所注視者,雖至隱匿亦將被發現,而終於原形畢露,真相大白,故其本義作「正見」解,(見說文許著)乃無偏無隱之意。
小篆是:从日正,日無偏照,為天下之至正者;以日為正曰是。其本義作「直」解,見《說文段注》。

中國古代對周天的一種劃分法,大抵是沿天赤道從東向西將周天等分為十二個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稱來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與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的對應關係,當星宿南中天的時候,這時十二辰與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也正好一一對應。

中國古代為了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把黃赤道帶自西向東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為「十二次」。「十二次」的名稱依次是:

星紀(丑)、玄枵(子)、娵訾(亥)、降婁(戌)、大梁(酉)、實沈(申)、

鶉首(未)、鶉火(午)、鶉尾(巳)、壽星(辰)、大火(卯)、析木(寅)。

清明~穀雨——大梁
「大梁」與二十八宿相配為胃、昴、畢三宿

《說文解字》梁 水橋也。从木从水,刅聲。
段玉裁註:(梁)水橋也。梁之字用木跨水、則今之橋也。

坤卦初六之復卦,復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化子,復卦卦氣與「天船」【「天船」(方)星名,在「大梁」之次,入胃宿】有聯繫!

坤卦六二爻辰為巳,因為「六二之動」,六二爻辰化為辰(清明~穀雨——「大梁」之次),所以《象傳》稱「六二之動,直以方也」,「大」是指「大梁」之次,28宿的胃、昴、畢三宿配「大梁」之次,那個時代太陽周年視運行在昴宿、畢宿應辰月(「日中」),方舟到「大梁」之次………因為六二爻辰化為辰是以「日中」太陽周年視運行在昴宿、畢宿為應………而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那個時代昏見翼宿南中為巳月。

《象傳》稱:「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直以方」是坤卦經「六二之動」(方舟)來到天文十二次的「大梁」,「地道光」是指白天,六二爻辰化為辰是以「日中」太陽周年視運行在昴宿、畢宿為應。
坤卦六二之師卦,師卦卦氣應坤卦六二爻辰為巳,昏見翼宿南中應巳月,師卦卦氣與翼宿(「習」)有聯繫是在太陽下山後,這與「習」字从日象徵白天不相符,故《象傳》稱:「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坤卦《文言》:「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這種解法是質樸的………


坤卦六二爻辭只提「直方大,不習无不利」,並沒有說「不習」什麼?

在坤卦《文言》則是以「德方」作發揮:

坤卦《文言》曰: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其道順乎?承天而時行…………。」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至柔而動也剛 - 2021-03-13 17:39:56



至柔而動也剛


張貼者: 明陽


「不習」與「地道光」



坤卦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
.................

坤卦六二爻辭只提「直方大,不習无不利」,並沒有說「不習」什麼?

在坤卦《文言》則是以「德方」作發揮:

坤卦《文言》曰: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其道順乎?承天而時行…………。」



《文言》是《易傳》中專門用以解說《乾》《坤》兩卦的。解《乾》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辭與爻辭部分通稱《坤文言》。

……研究生小張曾問易學前輩鶴溪有關「德方」的問題?

小張說:有關坤卦《文言》「至靜而德方」,這「德方」一詞的內涵為何?

鶴老說:坤卦《文言》稱「坤其道順乎?承天而時行」,既然是「承天而時行」,
那就得探究乾卦是怎麼說的?

乾卦稱「用九」,
稱「天德不可為首也」,
乾卦《文言》稱「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又說「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乾卦經傳所稱「用九」、「天德」、「天則」的象、數、理表現又當如何?
而坤卦《文言》稱「德方」,是「承天而時行」所應的「天德方」嗎?


坤卦初六之復卦,復卦卦氣應坤卦初六爻辰化子,復卦卦氣與「天船」【「天船」(方)星名】有聯繫!坤卦《文言》稱「德方」,「方」是表示「天船」所到處,所到處有相應的節氣,相應的節氣各有其對應的「天德方」……

坤卦初六之復卦,復之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動」……

坤卦六二《象傳》又稱「六二之動」………而強調「地道光」,「地道光」為「晝夜之象」………

又坤卦六三《象傳》稱「知光大也」,「知光大」亦為「晝夜之象」………

《繫辭上傳》第二章:「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
坤其道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至柔,而動也」,剛為晝象。

「含萬物而化」,光亦為晝象。



待 續
貼文者 : : 明陽

高尚其事 - 2021-03-15 19:19:15



高尚其事


前之貼文“繫辭與歲差 時局”,提到時局不同與歲差因素,卦象爻辰所繫之辭會有差異!

「繫」可當「綁」、「扣」、「結」等義解……。
「繫辭」是聖人繫屬此辭于卦爻之下。

《周易正義》孔穎達疏:謂之「繫辭」者,凡有二義,論字取繫屬之義。聖人繫屬此辭於爻卦之下,故此篇(《繫辭傳》)第六章云:「繫辭焉以斷其吉凶。」第十二章云:「繫辭焉以盡其言。」是繫屬其辭於爻卦之下,則上下二篇經辭是也。文取繫屬之義,故字體從「毄」。又音為繫者,取剛繫之義。卦之與爻,各有其辭以釋其義,則卦之與爻,各有剛繫,所以音謂之繫也。

以卦象來看,序卦18的蠱卦,上卦艮為手,下卦巽為繩,有結繩、繫繩之象,上古則「結繩記事」………
而《序卦傳》稱:「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占卜為問事釋疑的行為,《繫辭傳》說:「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

蠱卦《彖辭》曰:「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巽卦《象辭》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卦九五:「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巽卦九五之蠱卦,「蠱者,事也」。

蠱卦《象辭》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庚三日,後庚三日」都是為了「振民育德」,「育德」與坤卦《文言》「至靜而德方」的「德方」有聯繫,「方」是表示「天船」所到處,所到處有相應的節氣,相應的節氣各有其對應的「天德方」……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坤為地,當坤初六動為復卦,復之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動」……坤卦《文言》釋初六曰: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坤卦《文言》釋初六,用「弒君」、「弒父」,在「九宮飛布」就是與蠱卦有聯繫!又蠱卦應大過與大畜,蠱卦卦氣應辰月(辰為坤下卦納乙之「羊刃」),大過卦氣應坤卦六五(君爻)爻辰為亥(大過主喪亡),大畜卦氣應坤卦上六(宗廟)爻辰為酉(酉為復之下卦震納庚之「羊刃」),故有「弒」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