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21 of 41 < 1 2 ... 19 20 21 22 23 ... 40 41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1839425 - 2016-02-15 15:30:12 生活中,為什麼念佛的人一般都很長壽且健康? *****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問:生活中,為什麼念佛的人一般都很長壽且健康?

索達吉堪布:我也發現過這種現象,許多高僧大德和念佛的老人,非常高齡了神智都很清晰,身體也很健康。

如果你行住坐臥都想到阿彌陀佛,那隨時隨地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心住於善念中。不但身體會健康安泰,甚至能獲得超勝功德,往生極樂世界也指日可待。

⋯⋯

據日本新聞界報導,日本的一位大學教授對一千個老人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抄寫佛經可以激發老人大腦的活力,對老人的健康很有幫助。其實,抄經就是一種讓心安住於善念的辦法,所以這項研究也證明了善念的力量。

因此,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最好能經常發善願、行善法,讓心住於善念中。這種善念具有強大的力量,且不說別的,單單對健康也非常有利。

—— 《做才是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39812 - 2016-02-17 15:24:49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大意:凡事喜歡對是非對錯考察明辨得太清楚,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會增長自己的分別心、猜疑心,也讓人畏懼而不敢接近,造成和大眾格格不入。對是非能夠明察,也可以不去過於計較,才稱得上聰明睿智。能察則不會受到蒙蔽,能不察就是給別人留有改過餘地,不至於破壞整體的和睦融洽。每戰必勝不是真正的勇者,激起共憤而群起攻之,恐怕就會招來災禍。可以戰勝對方,也可以不去追求勝利,給對方留下一條生路,化干戈為玉帛,是真正的勇者,因為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當今社會,經歷了痛苦的競爭時代後,開始尋求雙贏、多贏,可以說是對這一句話的反思。




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苦趣。

大意:想要在世間有所作為,成就事業的人,必須要先領悟到超越世間、不染名利的境界,否則就沒有辦法擺脫掉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種種汙穢濁惡的塵緣因緣。而想要修學出世法,超越世間、清淨無染的人,必須要先嘗盡世間的滋味,徹底明瞭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相,才能堅定不移,否則恐怕難以持守清苦生活中空靈寂靜的樂趣。




酷烈之禍,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于細微之事。故語云:「人人道好,須防一人著惱;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大意:殘酷、劇烈的災禍,多半是起因於玩忽職守、不遵循法令的人,而顯赫的豐功偉業,常常毀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因此諺語說:即使人人說好,還要防止讓一個人生煩惱;做事的時候,即使件件事情都能成功,也還要防止有一件事做不圓滿。如果沒有謙虛的美德和嚴謹的態度,好的開始也未必能有好的結局;反之,只有謹慎耐心,堅持到底,即使事情開始時條件並不具備也能補救,終致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大意:做人寧可為了追求完美而招致世人的詆毀責難,也不可以受到別人超出實際情形過分的讚譽;寧可平白無故遭受一些意外的災禍,也不可以享受不是自己分內應得的福報。求全之毀、無妄之災可以消除我們的業障,提高警覺心,看似災禍,卻潛藏著福報;過情之譽、非分之福貌似好事,卻會折損我們的福報,消滅意志,隨之而來的就是禍患了。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是這個道理。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大意:上天如果想要給一個人降下災禍,必定是先用一點微薄的福報,讓他生起驕慢心,就是災禍的前兆了。所以如果福報來臨的時候不必歡喜,要看他會不會享受,如果在裡邊不起貪戀、驕慢之心,才是真實的福報,才叫做會享受福報;如果稍微起驕慢心,災禍就隨之而來,這就叫做不會享受福報。而上天想要降下大的福報給一個人,必定先用一些輕微的災禍儆示他不能放逸。所以如果有災禍來臨的時候也不必憂慮,就要看他會不會補救。如果面對橫禍,認真反省,身口意三業恭敬謹慎,不但能安然度過,還會轉禍為福。如果面對災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不但無法避免,還會加劇災禍,這就叫做不會補救。佛說,境隨心轉。禍福並不是一定的,也是隨各人的心態轉變,我們只要把握好自己的心念,則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




美女不尚鉛華,似疎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大意:美麗動人的女子而不用粉黛鉛華增加秀色,好像疏朗的寒梅映襯清淡的月光,格外清新脫俗。四大皆空的禪師能夠不落於頑空枯寂,就好像晶瑩澄碧的池沼中吐露清淨的青色寶蓮,一塵不染而生機靈動。在染不染,真空不空,才是修行的真境界,自性起用的真風光。




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癡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雖戒癡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大意:過分廉潔的官吏很多都沒有後代,因為他心行太過於廓清潔淨,水之清者常無魚,地之穢者多生物。表面上愣愣傻傻的人卻有很多福分,俗語說,傻人有傻福,因為這種心行更接近純樸厚道。故而有道德的君子雖然重視廉潔正直,而不可以沒有宏大的氣度心性,涵容接納別人的惡行錯誤。雖然應該戒除愚癡頑固缺陷,也不必太過於精明,深察細究別人的錯誤缺點,以免給別人造成傷害,給自己帶來災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0774 - 2016-02-23 14:49:53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大意:貧賤之人所難以辦到的,不是難在奮發自強、砥礪節操,而難在真情相待,不流於矯情。富貴之人所難以達到的,不是難在廣施恩德、樂善好施,而是難在喜好守禮,對一切人保持恭敬謙和。這裡是對道德涵養更深一層的要求,《論語》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如韓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陸機以才名冠世見殺,霍光敗于權勢逼君,石崇死于財賦敵國,皆以十分取敗者也。康節云:「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皆哉言乎!

大意:起錨入海,篷帆只需要張掛五分,船隻便能安然前進。觭器中的水只需要注入五分,觭器便能夠中正穩固。比如韓信雖為漢朝的開國建立奇功,還是因為英勇謀略使君王忌憚而被擒殺,陸機因為才華名聲冠於天下而被殺害,霍光雖然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卓越功勛,終究因為權勢逼近君王不知退避而導致敗亡,晉朝豪富石崇的私家財貨貢賦竟然和國家、帝王匹敵,最終依然因此而被殺死。這些都是因為把福報、才能發揮到十分極致,沒有節制,而招來的敗亡。邵康節先生說:「飲酒不要教喝成酩酊大醉,醜態百出才罷休;看花千萬不要看到離披凋零,黯然感傷。」這個話的確是至理名言,所以財富、才能都要保留一點餘地,不要太過分,才能平安。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知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大意:仙鶴立於雞群中,可以說是高超出眾,沒有能和牠相比的。然而進一步觀察大海中的鯤鵬振翅九萬里,就自然顯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了;再進一步和九霄虛空的鳳凰相比,則巍然輝煌、無法企及。所以超凡脫俗的人常常保持謙虛謹慎,好像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而品德高尚的人大多都不會驕傲自滿、炫耀自誇。諺語也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即使有一點優點,又有什麼值得驕慢的呢?




鴒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故愚夫徒疾走高飛,而平地反為苦海;達士知處陰斂翼,而巉巖亦是坦途。

大意:鴒子厭惡頸上的鈴鐺發出響聲,於是振翅高飛,希望擺脫鈴聲;卻不知道,牠只要收斂羽翼,鈴聲自然就止息了。人只是厭惡影子,為了擺脫影子而快速奔走;卻不知道,他只要處在陰暗的地方,影子自然就隱滅了。故而,愚癡的凡夫徒然快速奔走、振翅高飛,希望躲開不好的環境,反而將平坦的大地當成了苦海。通達事理的人知道自己悄然處於不為人知的地方、收斂羽翼,即使險峻的山巖也都是坦途大道,無往不利。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謙虛謹慎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大烈鴻猷,常出悠閒鎮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寬洪長厚之家,何須瑣瑣?

大意:盛大的功勛偉業、鴻博的深謀遠慮,常常都是出自於能保持心態從容閒適、鎮定自若的賢士,所以,不必總是讓自己匆匆忙忙,身心勞碌。要懂得忙裡偷閒,保持心地清淨安祥,《大學》云:「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祥瑞的預兆、洪大的福報,多數都是集中在心胸開闊、寬宏忠厚的人家,哪裡需要凡事斤斤計較、猶疑不決呢??俗話說,量大福大,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異寶奇珍,俱是必爭之器;瑰節奇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歷履,易簡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大意:怪異新奇的寶物珍玩,都是一般人必定要爭奪的器物;瑰異奇特、不同凡俗的節操行為,多數都會冒犯世俗,蒙受不祥的名聲。總歸都不如平凡普通的操履品行,平易簡約的行止進退,可以保全天地間淳樸渾噩的真體,享受到人民與萬物和諧平安的福址。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大意:世間萬事如同一局棋而已,能夠在局中而不執著勝負成敗、利害得失,才算得上高手。人生百態就好似一隻瓦盆,似乎確實有物存在,砰然打破,方才見到其實空無所有。萬事萬物無一不是因緣聚散、沒有自性,只有看得破、放得下,才能見到事實真相,用智慧對待處理。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大意:世間千載萬劫難得的奇特相逢,莫過於得到好的書籍經典和良師益友,可以怡情悅性,陶冶心志,可以啟迪智慧,長養性靈。人生一世安享清悠閒散的福分,只在一碗好茶、齒頰沁香;一爐茗香,煙霧繚繞之中。




忽賭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古木,方信閒人是福人。

大意:忽然看到天邊的彩雲聚散不定,難以捉摸,常常讓人疑惑,難道一切的好事都是這樣虛幻無常嗎?回頭再觀察深山中無用的樹木反而能長久保全,方才相信清閒無事的人原來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0784 - 2016-02-23 15:54:52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易經》上說:「有一個道理,能按著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國家,小能保住自身,這道理就是謙虛。」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江海所以能成為山谷河川匯集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賭,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心是不可片刻偏離正道的,可以離開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要知道,最隱暗且看不見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發現的,最微細且看不見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為念頭容易放逸,所以君子特別謹慎於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誡,無行所悔。---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曾子說:「君子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習氣,檢查反省自己的過錯,盡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義的事,當下去做,這樣可以稱得上是真實學問了。」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商湯王說:「我本身有罪,請上天不要牽連萬方之民;萬方之民有罪,都是我沒做好榜樣,沒有教化好他們,故其罪責由我一人承擔。」



明主者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意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英明的君主有三種恐懼:一是身居高位而怕聽不到別人談論他的過失;二是事事稱心滿意而怕變得驕傲起來;三是聽到天下非常有道理的話,而怕不能實行。



舜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故治國之道,勸之使諫,宣之使言,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舜說:「如果我有過失,你們就輔助糾正我。你們不要當面聽從我,背後又去議論。」所以治理國家的方法,要鼓勵人們進諫,要引導人們敢於講實話,這樣,君主就能明察真偽而通曉治亂的真實情況了。



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使國家興盛的君主,喜歡聽指出過錯的話;荒淫敗亂的君主,喜歡聽讚美的話。能聽到自己過失的君主,過失就會一天天消除,而福分到來;喜歡聽美言的君主,德行就會一天天受損,而災禍也就降臨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還自遺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跡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金玉滿堂、豐富的物質生活,很難長久地保有,富貴時生活驕縱奢侈,就給自己種下禍根。功成名就之後,懂得不居功貪位,適時退下,才符合大自然的運行之道。



昔者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孰為大?」對曰:「大臣重祿不極諫,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意解:從前晉平公問叔向說:「國家的禍患,最大的是什麼?」叔向說:「大臣重視祿位而不極力規諫,小臣怕獲罪而不敢說話,下情不能上達,這是國家的大禍患。」



子曰:「…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

意解:孔子說:「…你聽說過是賣力的人賢明,還是推薦賢才的人賢明呢?」子貢說:「推薦賢才的人才是賢明啊!」孔子說:「對。」



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為之信;除天下之害,為之仁。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

意解:發布施行政令,是為天下人謀福利的,稱為道義;君民上下相親相愛,稱為和睦;人民不需開口懇求而君王就能體察施予,稱為誠信;能消除天下人的禍患,稱為仁愛。仁愛與誠信,和睦與道義,都是帝王的法寶。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為天下?」太公對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可以求天下;恩蓋天下,然後王天下;權蓋天下,然後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後天下恃。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文王問太公:「怎樣才能治理天下?」太公說:「度量之大足以涵蓋天下,然後才能包容天下;誠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懷服天下;恩惠則以遍覆天下,然後才能統領天下;權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當機立斷而不猶豫,然後能為天下之依靠。這六項條件都具備了,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0785 - 2016-02-23 15:56:33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身居高位能敬上愛下而沒有傲慢之心,儘管地位再高,也不會發生傾覆的危險;能節儉守法,即使財富再充裕,也不會奢侈浪費。處於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這樣就能長久保持尊貴的地位;財務充裕而不浪費,這樣就能長久守住財富。能使財富和尊貴不離與身,然後才能保住自己的國家,使人民和樂相處。這就是諸侯應盡的孝道!《詩經》說:「時時要戒慎恐懼,好比行走在深潭的旁邊,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唯恐會陷落,所以凡事都要謹慎小心,提高警覺。」



天地有紀矣,不誠則不能化育;君臣有義矣,不誠則不能相臨;父子有禮矣,不誠則疏;夫婦有恩以,不誠則離;交接有分矣,不誠則絕。以義應當,曲得其情,其唯誠乎。

意解:天地是有綱紀的,不真誠就不能化育萬物;君臣之間是有道義的,不真誠就不能相處共事;父子之間是有禮節的,不真誠就會無禮而疏遠;夫婦之間是有恩義的,不真誠就會忘恩而離異;結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誠就會無情而斷絕往來。以道義來處事、待人、接物都能應對恰當,微細地體察到對方的心意、需要或是事物的真相,這唯有用真誠心能做到啊!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而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焉。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意解:孔子說:「下級事奉上級,不是光看他怎麼說,而是要看他怎麼做。上級愛好某一事物,下級一定有比他更加愛好的。所以上位者所喜好、厭惡的態度,不能不謹慎,因為這都是民眾的表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弗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為端身矣。」

意解:孔子說:「君子有三個方面要心存推己及人的恕道。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卻要求部屬供他使喚,這就不是恕道;對父母不能力盡孝道,卻要求孩子回報恩德,這就不是恕道;有兄長不能夠尊敬,卻要求弟弟順從自己,這也不是恕道。讀書人能明白忠於君、孝於親、悌於兄,這些是恕道的根本,那就可以說是端正自己了。」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以。

意解:罪惡沒有比荒淫好色更大的,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過錯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所以,只有知足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



目悅五色,口欲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天下何!

意解:眼睛喜歡五彩顏色,嘴巴貪愛美味,耳朵沉湎於音樂。眼耳口鼻七竅交織在一起追求享受,就會傷害人的天性,天天被邪惡欲望吸引,自己身體的元氣被消磨殆盡,自身都無法調治保養,又怎能治理天下呢!



夫美也者,上下外內,小大遠邇,皆無害焉,故曰美也。若於目觀則美,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夫君國者,將民之與處,民實瘠,君安得肥?

意解:所謂美,是指對上下、內外、大小、遠近都沒有妨害,才稱得上美。如果眼睛看著美麗,然而卻為此耗費財物,這是斂收民財使自己富有卻讓百姓貧困,哪裡還算什麼美呢?身為治理國家的君王,要與百姓共處,百姓貧困了,國君怎麼得以享受富裕?(意思是一定會有禍患的)



齊景公使使於楚,楚王與之上九重之臺,顧使者曰:「齊亦有臺若此者乎?」使者曰:「吾君有治位之堂,土階三尺,茅莿不剪,采桷不斲,猶以為為之者勞,居之者泰。吾君惡有若此者乎?」於是楚王怉如也。

意解:齊景公派遣使者到楚國去,楚王和使者一起登上九層高的樓臺,回頭對使者說:「齊國也有這樣的樓臺嗎?」使者說:「我們國君有處理政務的朝堂,堂前只有三尺高的土臺階,茅草蓋的屋頂沒有加以修剪,柞木橡子也沒有雕琢裝飾,但他還認為修建朝堂的人太勞苦了,而住在裡面的人太安逸了。我們國君怎麼會有這樣美好的高臺呢?」楚王聽後顯得不安。



聖人卑宮室而高道德,惡衣服而勤仁義。不損其行以好其容,不虧其德以飾其身。國不興不事之功,家不藏不用之氣。

意解:聖人住簡陋的房子,而崇尚道德;日常穿戴很儉樸,而盡力於實踐仁義。不損害德行來增添臉上的光彩,也不虧損道德來美化自身。國家不動用民力去做無益於百姓的事功,君主家裡不收藏華而不實的器具。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意解:孔子說:「對於禹,我是找不出他的缺點可以批評的了!禹王自己飲食簡單,而祭祀的祭品卻豐盛潔淨,盡心孝敬祖先;自己平日的衣服很粗劣,而臨朝和祭祀的禮服卻十分莊嚴;自己宮室矮小簡陋,而盡力於為人民修治溝洫水利。對於禹,我是找不出他的缺點可以批評的了!」



才敏過人,未足貴也;博辨過人,未足貴也;勇決過人,未足貴也。君子之所貴者,遷善懼其不及,改惡恐其有餘。

意解:才智敏捷過人,不足為貴;博識善辯過人,不足為貴;勇敢決斷過人,不足為貴。君子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一心向善唯恐不及,改正錯誤唯恐遺漏。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意解:大夫石碏勸諫莊公說:「我聽說真正愛護孩子,就用道義來教育他,不使他步入邪路。驕傲、奢侈、縱欲、放逸,這樣就會走上邪路。這四種惡行的由來,是因為給予寵愛和富貴過度的緣故。」



吳阪之馬,庸夫統銜則為弊乘,伯樂執轡即為良驥,非馬更異。教民亦然也。故遇禹、湯則為良民,遭桀、紂則為凶頑,治使然也。故善治國者,不尤斯民而罪諸己,不責諸下而求諸身。

意解:吳阪這個地方的馬,平庸的人來駕馭就是劣馬,伯樂來駕馭就成了良駒,並不是馬的不同(而是駕馭者不同)。教化人民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百姓遇到大禹和湯王這樣的聖君則是良民,遇到夏桀和商紂這樣的暴君則成了凶惡愚頑之民,這就是不同的治理所造成的。所以,一個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不會怪罪自己的百姓,而是反省自己的過失;不會斥責自己部下,而會反過來要求自己。



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故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吏之不善,君之過也。嗚呼!戒之戒之!

意解:君主能夠行善,那麼官吏就必定能夠行善;官吏能夠行善,則百姓必定能夠行善。所以百姓不善,是官吏之罪;官吏不善,是君主的過失。啊!對此要警惕而又警惕啊!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2-23 15:57: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1961 - 2016-03-02 09:55:13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孔子曰:「君子者盂也,民者水也。盂方則水方,盂圓則水圓。」上何好而民不從?

意解:孔子說:「君王就好像是器皿,黎民百姓就好像是水。器皿是方的,水就呈現方的形狀;器皿是圓的,水就呈現圓的形狀。」領導者有什麼喜好而百姓不效仿趨從的呢?



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乾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若絲,下言若綸。上有一善,下有二譽;上有三衰,下有九殺。

意解:領導要用木材,下屬就會毀壞林木;領導要吃魚,下屬就會放乾河谷的水;領導要用船槳,下屬就會獻上整條船隻;領導說的話若像一根細絲,下屬說的話就會像一根粗絲繩。領導有一分善行,下屬就有兩分讚譽;領導奢欲減少三分,下屬就會減少九分。



語曰:「世有亂人,而無亂法。」若使法可專任,則唐、虞可不須稷、契之佐,殷、周無貴伊、呂之輔矣。

意解:俗話說:「世上有能治理好國家的人才,卻沒有能脫離人的實施而自動治理好國家的法令制度。」如果治理國家可以只依靠法令的話,那麼唐堯、虞舜也就用不著稷、契的輔佐,商王、周王也就不必重視伊尹、呂尚的輔助了。



帝者與師處,王者與交處,亡主與役處。

意解:成就帝業的君王與老師相處(尊重賢人為自己的老師,恭敬地向賢人學習);成就王業的君主與朋友相處(把賢人當成自己的朋友,與他們互相切磋);導致國家滅亡的君主與僕役相處(把他人都當成自己的僕役,自高自大)。



師臣者帝,賓臣者霸。故武王以大公為師,齊桓以夷吾為仲父。

意解:把臣子當老師一樣對待的能夠稱帝,把臣子當賓客一樣對待的能夠稱霸。所以周武王以姜太公為師,齊桓公以管仲為仲父。



賢人在上位,則引其類而聚之朝;在下位,則思與其類俱進。故湯用伊尹,不仁者遠而眾賢至,類相致也。

意解:賢人居於上位,就會引薦和自己同樣賢德的人聚集在朝廷;賢人身在下位,就會期望與自己同樣賢德的人一起得到任用。所以成湯舉用伊尹,不仁的人遠離,而眾多賢能之人就到來了,這是同類相互感召的結果。



防民之口,甚於防木。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夫民慮之心,而宣之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意解:堵塞百姓的口,後果比堵住河流更加嚴重。河水堵塞而蓄積,一旦決口,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堵塞了百姓的口也是一樣道理。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水道,使水流通暢;治理百姓的人要開導他們,讓他們講話。因此,百姓有嘴巴,正像大地有山河一樣,於是人類的財物就從這裡產生;又猶如大地有平窪高低各種不同的地形一樣,於是人類的衣食資源就從這裡產生;能讓百姓盡情說話,國家政事的好壞才能充分顯示。百姓把心裡想的公開說出來,成熟的意見就可以實施。如果堵住百姓的嘴不讓他們說話,這樣做能長久嗎?



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視形,視民之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在王宮,勉哉勉哉!」

意解:湯王說:「我說過,人看水可以照見自己的容貌,看民眾生活情況可以得知政治是否清明。」伊尹說:「這話說得透澈極了!能聽進別人的意見,治國之道才會有長進。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就得讓賢能的人擔任王朝的重要官職。努力吧,努力吧!」



上下離而不合,故雖自安,必且危之。故曰:「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意解:臣下不親近他的的國君,百姓不相信他們的官吏,上下離心不相和睦,雖然自認為安定,也必將走向危亡。所以說:「上下不和,雖一時安定,也必將危亡。」



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

意解:晉大夫慶鄭說:「背棄別人的恩惠就會失去親近自己的人;對別國的災害幸災樂禍就是不仁;貪所愛之貨利而不捨得給人就是不祥;激怒鄰國就是不義。這四種道德都丟失了,靠什麼來保護國家呢?」



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者,反報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悅,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

意解:宋國陽門有個衛士死了,司空子罕進到靈堂內哭得很悲傷。當時潛伏在宋國的情報人員回去後向晉侯報告說:「陽門有個衛士死了,而子罕哭得很傷心,人民都受他感動(此時宋國上下一心),恐怕不能去討伐他們啊!」孔子聽說之後,說:「好啊(能夠見微知著),他真是善於觀察國情啊!」



若夫智慮足以圖國,忠貞足以悟主,公平足以懷眾,溫柔足以服人;不誹毀以取進,不刻人以自入,不苟容以隱忠,不耽祿以傷高;通則使上恤其下,窮則教下順其上。故用於上則民安,行於下則君尊。可謂進不失忠,退不失行。此正士之義,為臣之體也。

意解:如果智慧謀慮足以治理國家,忠誠堅貞足以啟發君主,公正平等足以懷恤民眾,溫存親和足以使人順服;不詆毀他人以求職位晉升,不傷害他人以求自己被任用,不屈從附和取容於世而失去自己的忠誠之心,不貪圖高官厚祿而損害自己的高貴人格;得志就引導君主體恤臣民,不得志就教化臣民以理智順從君主。這樣的人,被提拔重用時能使百姓安樂,退居其下則能使君主尊貴。可以說是出仕不缺失忠誠,退隱不喪失德行。這是正直之士的義節,是作為臣子應該堅持的基本準則。



夫為人臣,其猶土乎!萬物載焉,而不辭其重;水瀆污焉,而不辭其下;草木殖焉,而不有其功。此成功而不處,為臣之體也。

意解:做臣子的,就像土地一樣吧!承載萬物,不因沉重而推辭;即使會被濁水污染,也不拒絕它融入自己;草木在上面繁殖生長,而不據為己功。這就是成就功業而不居功,這是做臣子的準則。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意解:柳下惠任(魯國)執掌禁令刑獄的官職,無罪而三度被貶職。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我以正直之道事奉人君,到哪一個國家不會被三度免職呢?如果我違背正道去事奉人君,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震中子秉,字叔節…每朝廷有得失,輒盡忠規諫,多見納用。秉性不飲酒,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意解:「楊震的中子楊秉,字叔節…每逢朝廷有得失,他總是盡忠正言勸誡,意見多被採納。楊秉生性不飲酒,曾從容安詳地說:「我不會被三種東西所迷惑,即酒、色、財。」



世祖因言次謂威曰:「卿清孰如父清?」對曰:「臣不如也。」世祖曰:「以何為勝邪?」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

意解:武帝司馬炎在言談間問胡威道:「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更清廉?」胡威回答說:「臣不如父親清廉。」武帝問道:「為什麼說他勝過你呢?」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唯恐別人知道,而我清廉卻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是我遠遠不如父親的地方。」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而犯之。」

意解:子路問事奉君王之道。孔子說:「必須不欺瞞君王,當君王有不對的地方,也要犯顏諫諍。」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常為名大夫。世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意解: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之後,自己位居管仲之下。鮑叔牙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有許多成為齊國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德,而稱讚鮑叔牙能夠辨識、舉薦賢才。



凡人各賢其所悅,而悅其所快。世莫不舉賢,或以治,或以亂,非自遁也,求同于己者。己未必賢,而求與己同者也,而欲得賢,亦不幾矣!

意解:人們都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賢才,而所喜歡的又是自己感到痛快的行為。世人沒有不舉薦賢者的,可是有的因此達到國家的治平,有的卻導致了國家的混亂,這不是他們自己故意舉薦有失,而是因為其訪求的是和自己一類的人,自己未必是賢能的人,卻訪求和自己一樣的人,而又希望得到(真正的)賢才,那便相去甚遠了!



父母怨咎人不以正,已審其不然,可違而不報也;父母欲與人以官位爵祿,而才實不可,可違而不從也;父母欲為奢泰侈糜,以適心快意,可違而不許也;父母不好學問,疾子孫之為之,可違而學也;父母不好善士,惡子孫交之,可違而友也,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濟,父母不欲其行,可違而往也。故不可違而違,非孝也;可違而不違,亦非孝也。好不違,非孝也;好違,亦非孝也。其得義而已也。

意解:父母沒有按正理埋怨怪罪別人,做子女的知道父母這樣不對,可違背父母之命而不去報復;父母要給人官位爵祿,可是這人的才能實難勝任,可違背父母之命不聽從;父母想追求奢侈糜費的生活以使自己舒適快樂,可違背父母之命不予答應;父母不喜好學問,從而反對子孫求學問,可違背父母意願而去學習;父母不喜歡賢良之士,不喜歡子孫和這些人交往,可違背父母之命與這樣的人交朋友;朋友遇到憂患等著自己去幫助,父母反對前去,可違背父母之命前去幫助。所以不應該違背的卻違背了,這是不孝;應該違背的卻不違背,也是不孝;一味地喜歡違背父母之命,也是不孝。這都要看是否符合道義啊!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家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之內;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猶惡醉而強酒。」

意解:孟子說:「夏、商、周三代能得到天下,是因為施行仁政;他們喪失天下,是因為不施行仁政。諸侯各國的衰落與興盛、生存與滅亡也是同樣的道理。天子沒有仁德,就保不住天下;諸侯沒有仁德,就保不住國土;卿大夫沒有仁德,就保不住家族的祠堂;士人和百姓沒有仁德,就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如今厭惡死亡卻喜好殘暴,就好比厭惡喝醉卻勉強喝酒一樣。」



景公問晏子曰:「謀必成,事必得,有術乎?」對曰:「有。」公曰:「其術何如?」晏子曰:「謀度於義者必得,事因於民者必成。反義而謀,背民而動,未聞存者也。昔三代之興也,謀必度於義,事必因於民;及其衰也,謀者反義,興事傷民。故度義因民,謀事之術也。」

意解:景公問晏子說:「要使謀劃的事一定實現,所做的事一定成功,有這樣的方法嗎?」晏子回答說:「有。」景公問:「那方法是什麼?」晏子答道:「謀劃的事與道義相合就肯定能實現,做事順應民心就肯定能成功。違反道義來謀劃,違背民意來行事,從未聽說過能長久的。以前,夏、商、周三代興盛之時,謀劃必定考慮是否符合道義,做事必會依照人民的意願。到他們衰敗的時候,所謀劃的策略違背道義,所興辦的事情又傷害人民。所以符合道義、依照民意,是謀劃和做事的正確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1963 - 2016-03-02 10:05:15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里山川之勢;片言隻語內,便宛然見千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目,達人的胸襟。

大意:能夠心神領會不在於一定要去遠遊名山大川,領悟意趣也不在於言語很多。庭前盆子大的小池、拳頭大的石塊堆壘出的假山,就居然有高山大川綿延萬里的氣勢豪情。簡單的幾句言語之內,就彷彿見到了往聖先賢萬古流傳的存心用事。這樣才是高明之士的眼光氣度,通達之人的胸襟心量。



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意解:一個君子的心地胸襟要光明磊落,就好像天空一般清朗,日光一樣明亮,不可以不讓人知道。君子的才華智慧,則要像保護美玉寶珠一樣深藏不露,不能讓人輕易知道。心地坦蕩才能與大眾和諧相處,不致產生猜疑誤會;韜光養晦、不露鋒芒則可以深化自己的學問德行,避免嫉妒障礙。所以古人講「涵養」,就包含有深度和廣度兩層意思。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月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意解:狂風暴雨的天氣,飛禽小鳥都感到傷心害怕,憂心忡忡;雨過天晴、和風習習的時候,連花草樹木都顯得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和生機。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諧融洽的氣氛,人的心不可以一天沒有喜悅歡欣,所謂法喜充滿,不亦悅乎。依報隨著正報轉,人心才是決定吉凶禍福的主要因素。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醇酒佳餚、酸甜苦辣,都不是食物真正的味道,真正的味道只是一個清淡,而唯有這種清淡的滋味才能百吃不厭,長遠持久。做人,故意表現的神妙奇特、卓越怪異,似乎與眾不同,一定不是真正有高深道德涵養的人。真正有道德、有涵養、超凡脫俗的聖賢之人所表現出來的,只是用平常心做平常事,保持中庸之道。所謂平常心是道,瞭解、隨順宇宙之間的恆常規律,才是真學問。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之思。

大意:對於面前看得到的地步要放寬一些,待人處事厚道仁慈,使和我們接觸的人沒有感到不平的悲嘆。平常要廣施恩惠,德澤世人,即使自己生命結束之後,仍然使後人有無盡的思念,感懷我們當年的恩澤,這就是三不朽中的立德,才能真實不朽。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改」字。

大意:即使有高出當代的功勛業績,也禁不住一個「矜」字帶來的危害,古往今來,多少豪傑都是因為居功,驕矜自傲,給自己帶來殺生滅門的大禍。即使有滿天的罪惡和過失,也當不得一個「改」字,只要真誠懺悔改過,後不再造,就像黑暗中點燃一盞明燈,一切罪業都能消滅。



完美名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大意:完美的名聲節操,不適宜自己獨自承擔,分一些給別人,才可以遠離禍害,保全自身。玷汙名節的事情,不要完全推給別人,自己承認擔當一些,這樣才能隱藏自己的名聲,涵養德行。既然自己不是聖人,心行必定有善有惡,勇於認錯、正視自己,推功引過不但是德行,也是智慧。



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大意: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一個餘地,才有無窮無盡的意思,使得造物主不能憎惡我,鬼神也不能損害我,才能長久保持。如果事業一定要求完美,功績必定要求盈滿,即使不能產生內部的變故,必定招致外界的憂患。有人說,天忌英才,豈不知正是由於英才事事必要做到極致,不留餘地,而自然招感的果報,哪裡是造物主會忌憚英才呢?



處事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要感德,無怨便是德。

大意:為人處世不必要求取功勞,只要沒有過失就是功績。付出、給與別人不必要求對方感念恩德,只要沒有抱怨就是德行了。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剋,是富貴而貧賤,其行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敗?

大意:富裕高貴的人家存心待人應當寬宏仁厚,造福民眾,積累後福;反而妒賢忌能、尖酸刻薄,那就是雖然富貴也還是貧窮下賤,這樣的心行如何能長久享受福報呢?聰明過人、才華蓋世的人應當懂得收斂含藏。韜光養晦;反而到處張揚炫耀,這就是雖然聰明也還是愚癡懵懂,他的毛病習氣如何能夠不失敗呢?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心思濃厚的人,對待自己的享用厚重,對待別人也厚重,處處都表現的深厚濃重。心思淡泊寡欲的人,對待自己的奉養微薄,對待別人也顯得微薄淡漠,任何事情都顯得淡薄無情。兩者都有所欠缺,故而君子日常的嗜欲愛好,不可以太濃厚鮮明,也不適宜太寂寞冷清,而要持守中道,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大意:肝臟如果遭受疾病,必然要影響視力不能視色相;腎臟如果感受疾病,則必然影響聽力不能聽聞聲音。疾病雖然形成於人看不見的內臟,必定會顯發在人們都能共同見到的地方。故而君子想要不在明顯的地方招來罪殃,應該先不要在暗地中得罪天地鬼神。這一節就是告訴我們,古聖先賢修養慎獨的道理。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大意:即使我對於別人有功勞、有幫助,也不能常常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反之自己有過失則不能不記在心上,常常提醒自己不可再犯。別人如果對我有恩,則不能忘記,要常常感念別人的恩德。別人有得罪自己的地方,則不可以耿耿於懷。這就是《弟子規》講的「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時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1964 - 2016-03-02 10:06:35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大意:讀聖賢書,如果不能察見聖賢人的心行,只在言語文字上用功,那就如同只做表面文章書籍的庸人一樣。做官的人,如果不能做到像父母愛護子女一樣愛護百姓,只是為了俸祿、地位,那就如同穿著華麗官服、衣冠楚楚的盜賊。講求學問,如果不能崇尚身體力行,只是說些空話,教育別人,那就如同口頭上的禪機法語,並不能明心見性。建立功勳事業,如果不去想到廣施恩德,和大眾共享,那就如同轉眼就要凋謝的鮮花,無法成就保持。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大意:榮華富貴、名譽聲望,從修養道德而得來的,就如同深山林中的鮮花,土地肥沃,根深葉茂,自然是從容舒展,繁衍不息,生機勃勃。榮華富貴、名譽聲望,如果是從世間建功立業而得到,那就如同花盆柵欄裡面培植的花朵,根鬚沒有充分的伸展空間,生長就會受到限制,便會根據園丁的心意而有遷移、變化,甚至盛衰、興亡。榮華富貴、名望聲譽,若是通過權力威勢而得到的,它的根基沒有培植,那就像瓶中的插花,它的枯萎敗亡轉眼之間就可以看到了。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大意:真正的廉潔有守並沒有廉潔的名聲,只是不著痕跡默默無聞。如果還要去樹立一個廉潔的美名,正是因為有貪求名譽的心態,這就不是真正的廉潔。真正智慧的人不使用小技巧,反而是那些愚拙之人,時時賣弄小聰明去超勝別人卻總是弄巧成拙。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大意:即使十句話有九句切中要害,也未必被人稱為稀奇;可是有一句話說的不對,就會招來各種過失愆尤。即使十個計謀有九次能夠成功,眾人也未必將功勞全部歸功與你;可是有一個計謀不能成功,則種種批評責難就會紛至沓來。所以有智慧的君子寧可保持沉默寡言,不可以浮躁妄動;寧願顯得笨拙樸實,也不願輕易表露自己的機巧謀略。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情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氣和心煖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大意:天地之間的氣運變化,溫暖的時節,就能生長化育;寒冷的冬天,就會顯得肅殺蕭條。故而凡是性情脾氣清峻冷漠的人,他的福分也往往微薄不足。只有態度溫和、內心熱情溫暖的人,處處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他的福報也會厚重廣大,他的恩澤也會綿長久遠。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

大意:舞女娼妓晚年能夠從良嫁人,改邪歸正,她一生在煙花柳巷中的荒唐歲月,就都沒有了妨礙。反之貞節的婦人到老年失去操守,那前面半生的清苦守節也全部都成為泡影,必將受人們鄙視。諺語說:看一個人只看他的後半生,用這個作為一生的評判。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



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而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正警之。如春風之解凍、和氣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大意:家裡的人犯有過失,不應該給他暴露張揚,不應該輕易捨棄,而是要耐心幫助,使他早日回頭,改過自新。這件事或許難以直接勸說,就借重其他事情,隱約的暗示、勸告;今天他不能馬上覺悟,等待以後的日子再從正面警示。就好像春風雖然並不猛烈,柔和溫煦的氣息卻能化解冬日的冰凍,消除冰霜的嚴寒。這樣保持一團和氣,才是家庭的典型、模範。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貫。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

大意:人如果一旦用心真誠,就可以像鄒衍仰天而哭,六月可以飛落寒霜;杞梁妻哀哭其夫,城牆可以崩塌;熊渠子一念精誠,堅硬的金屬、頑石也可以穿透。如果是虛偽欺妄的人,徒然具備人的身形骸骨,已經失去了真實的自性。面對別人,則卑劣的面目使人憎嫌厭惡;私居獨處,形影相對,自己內心也會感到慚愧不安。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大意:文章寫作達到最高水準,並沒有其他的奇特,只是言語修辭恰到好處,就像詩仙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為人處世的人品做到最高境界,也沒有其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只是保持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已。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多損身敗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大意:爽適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使人腸胃潰爛、骨髓腐壞的毒藥,只要享用五分便不會帶來災殃;只圖一時痛快、恣意享樂的事情,都是損害身體、敗壞的德行的媒介,控制在五分便不會帶來懊悔遺憾。這一節就是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有所節制,適可而止,過分則會樂極生悲。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大意:別人有意無意犯了小小的過失,不要橫加指責,而要包容原諒;別人有隱秘不可告人的私事,不要給他揭發傳揚出去,使他在大眾中無法立足,而要替他遮掩幾分;別人或許曾經做過傷害我的事情,不要對往日的怨恨念念不忘,而要常常想到別人對我的幫助和利益。這三件事,就是隱惡揚善的具體作法,恕道的落實,可以涵養自己的深厚的道德,也可以幫助自己遠離禍害。《弟子規》告訴我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又說:「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和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1992 - 2016-03-02 13:32:20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65 集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9GfBsdikA&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65


非常棒的影音!檢點了自己很多缺失,發現了很多習氣,要好好改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2864 - 2016-03-07 19:50:59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66 集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_S3tDO10E&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66



蔡老師講述,當前的社會,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2.9年,甚至現代人的婚姻都非常短暫,原因為何?是因為心中有傲慢,聽不進別人的勸,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以至於錯上加錯,一發不可收拾,導致企業衰敗、夫妻離異。

所以,謙卑,是對治當前社會問題最重要的人心態度。

再來,蔡老師提出一個疑問,請問大家有看過因為賺大錢,而從此幸福美滿的人嗎?相信大家都沒看過。但為何現前的人都把賺大錢當人生的首要目標?方向錯誤,離幸福美滿就越來越遠,欲似深淵,空虛的只剩下錢而已。

人生的方向何在?請好好把握這集影音。小女子實在獲益良多,感動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2865 - 2016-03-07 19:51:44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細觀察,很會嫌棄和抱怨的,都沒有多少福報。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夫妻之間,家庭之間互相嫌棄,家庭就很難興旺。 公司企業,也是如此。

傳喜法師講到他的恩師悟公老和尚,老和尚看到什麼都是寶,連地上的紙皮都撿起來利用。 我們看起來時廢棄的,但是他卻能發現價值。 老和尚的福報很大,雙耳垂肩。 老和尚那個愛惜的心呢,福報才大了。

每個東西的存在,都有價值,人類也不會創造一個用來丟掉的東西。 只是使用過了,人們覺得他失去價值了,就丟棄它。 但他也曾經發揮過他的價值,哪怕是一次性筷子,垃圾袋等。 它曾經有過他的價值。 人不能因此而嫌棄。 我們發現不了他的價值,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不夠珍惜福報,不夠用心。 而真的修行人,就會用心。

人擁有哪一樣東西,都是福報感召。 福報多大,就享用多少。福報不夠,想著開好車,開大公司也沒有用。 有的人一輩子拼命,但是結果也沒有幾個錢。 小財靠努力,大財靠福報。 是沒有福報的緣故。 目前我們穿的,用的,可能樸素一些,低廉一些,但那也是福報感召。 說明這些低廉最適合目前的我們,應該歡喜接受。 不要看到好的,就嫌棄差的。 低廉的存在也有他的好處,起碼適合福報一般的人使用。 就像衣服,如果衣服都是上千元,只有有錢人買的起,那沒錢人怎麼辦? 所以低廉的衣服,就適合沒錢的人。 起碼解決了他的保暖問題。

要時刻告訴自己:目前的情況是最好的。 我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但是不要嫌棄。 努力做得最好,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嫌棄是一種看不起,不珍惜,餓鬼的心態。 以嫌棄的心態,怎麼能感召到富貴的果報呢? 如果衣服十元錢嫌棄,因為別人有穿100元的。 但真的買了一百元的,也會嫌棄。 嫌棄不是物質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婚姻問題也是如此。 夫妻之間一定不要嫌棄對方,你選中他,說明他是最適合你的。 緣分是天注定,這個天,就是業力。 對方如何,也是業力的感召,你嫌棄,只會讓婚姻更糟糕。 那要怎麼辦,不要抱怨,這樣就好。 然後好好改進。 我們改變了,對方也跟著改。 就像學佛一樣,從來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要別人去做的。

不嫌棄身邊的物,不嫌棄身邊的人。 要珍惜,這樣福報才能增長。 我們福報增長了,周圍的環境自然就會改變。 依報隨著正報轉。 你看佛陀的福報,都可以福澤佛弟子幾千年,我們的福報如果都沒有福澤到家庭,和身邊的人,那我們就應該好好懺悔了,更沒有資格嫌棄和抱怨了。

文:福安古觀音寺

2016-03-07 親仁書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2866 - 2016-03-07 19:54:13 S.H.E [他還是不懂 He still can't understand]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最近Selina和阿中離婚消息,舉國沸騰,紛紛發表高見,爆料一個接一個。我老公也發表高見,他最欣賞的是胡志強女兒胡婷婷離婚說的一句話:【緣分不夠】。

我們不要去責怪任何一方,我家老公說,Selina因燒傷身體無法重壓,阿中正值壯年,就算因生理需求去買春,於情於理也不忍苛責。

有緣,半世煙花無礙。無緣,一世清苦俱非。

總都是修歷來的,好好修,努力修,布施大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神仙眷侶是前世結善緣、布施恩德,今生回收的成果。不用羨慕別人,種因得果,才是世出世間的宇宙鐵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3002 - 2016-03-08 12:55:24 Re: S.H.E [他還是不懂 He still can't understand] [Re: 文靜的太陰星]
天光微亮 離線
亢龍有悔
註冊: 2012-01-02
文章數: 629

前幾個月在菜市場遇到張承中,他為了立委選舉在拜票,本人還蠻俊朗好看的。

說真的,幾次經驗下來,發現那些在電視上看起來樣子普普的明星,走在路邊都挺出色的,也許電視上俊男美女太多了,中等好看的人就不特別顯眼了。

有一點感想是,離婚不見得不好,結婚也不見得好,生不見得好,死也不見得不好,事實上,有的只是因緣的變化,時時刻刻從無間斷,只是微細的變化我們常常無法覺察,只在變化顯化成一個很明顯的事項時,才再將自身的主觀強加在事項上,才來感嘆無常。

說起來,是我們自己的心太粗了,韓良露死前留了一段話:人生無常,珍惜日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頂端↑
#1843013 - 2016-03-08 13:33:46 Re: S.H.E [他還是不懂 He still can't understand] [Re: 天光微亮]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joyfu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3588 - 2016-03-11 14:15:13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意解:天災流行,總在各個地方交替發生。救援受災地區,周濟鄰國,這是道義。按道義行事者有福。



君子之養其心,莫善於誠。夫誠,君子所以懷萬物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人期焉。此以至誠者也。

意解:君子修養身心,沒有比「誠」更重要的了。誠,是君子所用來包容萬物的。天不言語,可是人們推崇它的高遠;地不言語,可是人們推崇它的厚重;四季不言語,可是人們期盼它的來臨。這是因為他們是至誠的。



蓋天地著信,而四時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王者體信,而萬國以安;諸侯秉信,而境內以和;君子履信,而厥身以立。古之聖君賢佐,將化世美俗,去信須臾,而能安上治民者,未之有也。

意解:天地顯現其誠信,四季運行就不違背常規;日月顯現其誠信,黑夜白晝就交替正常;君王依循於誠信,各個諸侯國就會安定;諸侯秉持誠信,諸侯國內就會和平;君子踐行誠信。就能在社會上立足。古代的明君賢臣,要教化世人、美化世俗,如果片刻離開誠信,卻能安定國家、治理好百姓,這是從未有過的事。



事親而不為親所知,是孝未至者也;事君而不為君所知,是忠未至者也;與人交而不為人所知,是信義未至者也。

意解:侍奉雙親而不被雙親了解,是孝道沒有行圓滿;侍奉君主而不被君主了解,是忠義沒有行圓滿;與人交往而不被人了解,是信義沒有行圓滿。



非漠真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並履,非平正無以制斷。

意解: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彰明自身的性德;不能清靜寡欲,就無法到達高遠的境界;沒有寬廣博大的胸懷,就無法包容天下萬物;沒有公平正直的作風,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王賞鬬辛、王孫由于、申包胥、鬬懷。子西曰:「請舍懷也。」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

意解:楚昭王賞賜了鬬辛、王孫由于、申包胥、鬬懷等人。子西說:「請您不要賞賜鬬懷。」(因為當初他曾想殺死昭王。) 昭王說:「他對我有大恩德,就可以消除以前小的怨恨了,這是合乎道義的。」



人之情,服於德,不服於力。故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推而不厭,戴而不重。此德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為得,知後之為先,即幾道矣。

意解:人的心理,是順服於道德,而不順服於威力。所以古代的聖明君王,處處言語謙卑,事事行在人後,天下人都推重他而不厭煩他,擁戴他在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有重壓。這就是德高有餘而氣順於道。因此,懂得「給予」就是「得到」,懂得甘居人後實際上是站在了人前,這就接近於「道」了。



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之。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則天下之善言,不得聞其耳矣。

意解:為學之人應當不斷減損自己的驕傲自滿,永遠以謙虛的心接受一切人事物給予的啟發。大自然的法則是:萬事萬物的發展一旦達到極致,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變。因此凡是抱持自滿態度而能長久的人,從未有過。所以說,自認為了不起的人,天底下有益的善言,他就再也聽不進了。



夫謙德之光,《周易》所美;滿溢之位,道家之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懼,爵隆而益恭。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机杖,刻諸槃杅,矜矜業業,無殆無荒。如此,則百福是荷,慶流無窮矣。

意解:謙虛仁德的光彩,是《周易》大力稱美的;過滿則溢的位置,是道家引以為戒的。所以君子福愈大愈驚懼,官愈高愈謙恭。觀察古人和今人,一舉一動都有準則,將銘杖刻在几案和拐杖上,刻在盤和盂上,兢兢業業,不敢怠慢。這樣就能乘載百福,福澤綿長。



孔子曰:「臨事而懼,希不濟。」《易》曰:「若履虎尾,終之吉。」若群臣之眾,皆戒慎恐懼,若履虎尾,則何不濟之有乎?

意解:孔子說:「處理事情能保持戒慎恐懼之心,就很少有辦不到的事。」《易經》說:「如果做事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一樣戰兢惕厲,並且始終如此,就能得到吉祥順利。」假如國家所有官員,對待工作都夠保持警惕謹慎的態度,就如同踩在老虎尾巴上,那麼又有什麼事情辦不好呢?



文學防輔遂共表稱陳袞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文學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其誠慎如此。

意解:文學侍從和防輔之官於是一同上表稱述曹袞的美德。曹袞聽說後,大為驚恐,責備文學說:「修養身心,保持操守,不過是平常人的行為罷了,而諸位卻將此上報給朝廷,這恰恰會為我增加負擔。再說,如果我有好的行為,何必擔心別人不知道?而你們卻急著一起這樣做,這並不是對我好啊。」他的警惕謹慎就像這樣。



蓋聞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故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齒之流邁,而懼名稱之不建也,故勉精厲操,不遑寧息。且以西伯之聖,姬公之才,猶有日仄待旦之勞,故能隆王道,垂名億載,況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意解:聽說君子以年富力強而功業未能建立為羞恥,憂慮人在將死之時名聲還未能顯揚。所以(孔子)說:「一開始求學的時候,好像追人。而有追不上的感覺;勤學有得以後,必須溫習,猶如得了一物生怕遺失一樣。」因此古代的有志之士,傷感於時光的流逝,而害怕功名不能建立,所以精勤奮勉,砥礪節操,無暇安閒休息。況且憑著文王的聖明、周公的才能,還有忙碌到日頭偏西還顧不上吃飯、勤於政事而坐等天明的辛勞,才可以使王道興隆,美名流傳億萬年,更何況普通的臣民,難道可以止步不前嗎?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意解:子夏說:「侍奉父母能盡心竭力,事奉君上能盡忠職守(崇尚道義超過對自己身體的愛惜),與朋友交往能誠信無欺。這樣的人,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問,我必定說他已有學問了。」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智,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

意解:可以讓天下人都心悅誠服的做法是:居於高位,身分尊貴,但不以此而傲視別人;聰明睿智,無所不通,但不以此使人困窘;言辭敏捷,反應迅速,但不以此與人爭先;剛強果決,勇敢大膽,但不以此去傷害別人;自己不知道的就去請教,自己不會的事情就去學習,雖然有能力,也一定時刻保持謙遜恭讓。



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之,問人之飢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

意解:君子不用空話討人好感,那麼人民就會興起忠實的風氣。君子慰問別人的寒冷,就會拿衣服給他穿;慰問別人的飢餓,就會送食物給他吃;稱讚別人品德高尚、辦事完美,就會授予他相應的官位。



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意解:(陶侃常常對人說:)大禹是位聖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陰;對於一般人,更應當愛惜每一分光陰,怎麼可以放縱遊樂、沉湎於酒呢?活著的時候對當時的國家社會沒有貢獻,死後湮沒無聞,沒有美名流傳於後世,這是自甘墮落啊!



上綱苟直,百目皆開;德行苟直,群物皆正。正也者,正人者也。身不正,則人不從。是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施而仁。有諸心而彼正,謂之至政。

意解:一張網如果上面的主繩提直了,網上的眾多網孔都會張開。一個人如果德行端正,身邊的人事物都會隨之而正。所謂政治,它的實質是端正人的品行,為政者如果自身不端正,那麼別人就不會相從。因此,不用言語就讓人信服,不用發怒就有威嚴,不用施惠就有仁慈,為政者有這樣的端正之心,人們就會隨之而正,這就稱為最完美的政治。



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瘢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

意解:改變風氣習俗,必須抓住根本。《左傳》中記載說:「吳王喜歡精於劍術的人,老百姓就多有創傷;楚王喜歡細腰,宮女們多有餓死的。」長安城中的諺語說:「城裡的人喜歡束高髮髻,四處鄉下的百姓髮髻就高達一尺;城裡的人喜歡畫寬眉,鄉下的百姓就將眉毛畫到半額寬;城裡的人喜歡長衣袖,鄉下的百姓就用整匹布來做衣袖。」這些雖似笑話,但卻切中事實。



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

意解:孔子說:「在上位者好禮,民眾就不敢不敬;在上位者好義,民眾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者好信,民眾就不敢不以誠相待。在上位的為政者若能如此,四方民眾自然就會背著他們的孩子來歸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3589 - 2016-03-11 14:16:41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倕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大理,益掌驅禽。堯不能為一焉。堯為君,而九子者為臣,其何故也?堯知九職之事,使九子各受其事,皆勝其任以成功,堯遂乘成功以王天下。是故知人者主道也,知事者臣道也。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亂舊法,而天下治矣。

意解:堯帝當政之時,舜做司徒掌管教化,契做司馬掌管軍事,禹做司空掌管工程,后稷做農官掌管耕作,虁做樂官掌管音樂,倕做工師掌管工程和管教百工,伯夷做禮官掌管宗廟祭祀,皋陶做大理掌管刑法,益掌管山澤主管驅逐禽獸。堯不能擔任其中的任何一項職務。但是堯做君主,其他九位卻做臣子,那是什麼緣故呢?堯知道這九種職務的性質和內容,讓九個人各負責一項適任的工作,九個人都能勝任而完成任務,堯於是憑藉他們的功績成就了治理天下的大業。所以知人善任是做君主之道,知情辦事是做臣子之道。為君之道要知人善用,為臣之道要知事善辦,不要亂了舊有的典章制度,天下就太平了。



自古人君莫不願得忠實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訪之於眾人也。忠於君者,豈能必利於人?苟無利於人,又何能保譽於人哉?故常願之於心,而常失之於人也。非願之之不篤而失之也,所以定之之術非也。

意解:自古以來,君主沒有不希望得到忠誠賢明之士而予以任用的。任用之後,(因懷疑其是否忠誠賢明)又沒有不派人去向眾人探訪調查的。忠誠於君主的人,豈能事事有利於他人呢?假若無利於人,又怎能在所有人面前保有好的聲譽呢?所以,君主心中常常希望得到忠賢之人,卻常常失去他,不是君主希望得到忠賢之人心不誠而失去人才,而是判定忠賢之人的方法不對啊。



夫陰陽和,歲乃豐;君臣同心,化乃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師,及道出洛陽者,宜皆召見,可因博問四方,兼以觀察其人。諸上書言事,有不合者,可但報歸田里,不宜過加喜怒,以明在寬也。

意解:(第五倫上疏說:)陰陽調和,就會有豐收之年;君臣同心同德,教化才能有成效啊!對刺史、太守以下的官員,任命為京官,以及從國都洛陽外派的官吏,陛下都應召見,可藉此了解四方的情況,同時觀察本人的品行能力。各位官員上書議事有不合事實的,可讓他們回歸家鄉,不應過分地以自己的喜怒而處罰,以明示施政寬厚。



夫唯信而後可以使人。昔者齊威王,使章子將而伐魏,人言其反者三,威王不應也。自是之後,為齊將者,無有自疑之心,是以兵強於終始也。

意解:只有信任人,然後才可以任用人。過去,齊威王任章子為大將討伐魏國,別人多次說章子會造反,齊威王都沒有聽信。從此之後,做齊國大將的人就不會有被懷疑的後顧之憂了,所以齊國軍隊始終很強大。



親民授業,平理百事,猛以威吏,寬以容民者,令長之職也。然則令長者最親民之吏,百姓之命也。國以民為本,親民之吏,不可以不留意也!

意解:愛護民眾授予田業,公平處理各項民事,嚴肅以使下級官吏有敬畏之心,寬大以使人民得到包容蓄養,這是縣官的職責。縣官是最接近人民的官吏,關係到人民的性命,國家以人民為根本,對直接親近人民的官吏不能不關注啊!



唯至公,故近者安焉,遠者歸焉。枉直取正,而天下信之。唯無忌心,故進者自盡,而退不懷疑,其道泰然,浸潤之譖,不敢干也。

意解:只有無比公正,所以才能使近處的人安定,遠方的人歸附。對於是非曲直都以公正的態度面對,就會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唯有沒有猜忌之心,所以入朝者能竭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退朝後不存疑慮,其治國之道安定無憂,想不斷進讒言的人也不敢造次。



公道行,即邪利無所隱矣。向公即百姓之所道者一,向私即百姓之所道者萬。一向公,則明不勞而姦自息;一向私,則繁刑罰而姦不禁。故公之為道,言甚約而用之甚博。

意解:公正之道得以施行,則偏邪的私利就沒有藏身之地了。(所以君主之心)向公,百姓也會方向一致一心向公;(君主之心)挾私,那麼百姓追求的私欲就千差萬別。一心向公,則明主不必操勞,而觸犯法令之事自然止息;一心向私,縱使刑罰繁多,姦邪的事也無法禁絕,所以公正作為治國之道,言語很簡約,但作用很大。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意解:魯哀公問有若說:「年成不好,費用不足,應該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原來的十分之一的稅制呢?」哀公說:「徵十分之二的稅,我尚感不足,怎麼能恢復十分之一的稅制呢?」有若說:「只要百姓的用度足,君王怎麼會不足?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君王又怎能求自足?」



夫至人精誠內形,德流四方。見天下有利,喜而不忘;見天下有害,憂若有喪。夫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人之樂者,人亦樂其樂。故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解:至誠之人內心永保至誠,而恩德流布天下。他們看到天下人得到利益,雖高興卻不會懈怠(懂得居安思危);見到天下人受到損害,就會憂心忡忡,好像有喪事一樣。以百姓之憂為己憂的人,百姓也以他的憂為己憂;以百姓之樂為己樂的人,百姓也以他的樂為己樂。所以,以天下之樂為樂、以天下之憂為憂,做到這樣而不能成就治國大業,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弗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弗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意解:不要做無益的事去耽誤、妨害了有益的事,這樣才能成就治國大業;不看重奇異之物、不輕視實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賢明君主治國之道,以道德仁義為有益,以實用為貴,一切都是為了教化和養育人民)。



太上使民知道,其次使民知心,其下使民不得為非。使民知道者,德也;使民知心者,義也;使民不得為非者,威禁也。威禁者,賞必行、刑必斷之謂也。此三道者,治天下之具也。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強而強,在人主所志也。

意解:最高的境界是讓人民通曉天地及人世的大道;其次是讓人民懂得仁愛之心;最下的是讓人民不做壞事。讓人民通曉天地人世的大道,靠的是領導者的德行;讓人民懂得仁愛之心,靠的是領導者的道義;讓人民不做壞事,靠的是領導者施行法令。所謂法令,就是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這三個原則,是治理天下的手段。(奉持這三者)想成就王業就能成就王業,想成就霸業就能成就霸業,想國家強盛就能強盛,這就要看君主的志向了。



治國有四:一曰尚德,二曰考能,三曰賞功,四曰罰罪。四者明則國治矣。夫論士不以其德,而以其舊,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而求下之貴上,不可得也。賞可以勢求,罰可以力避,而求下之無姦,不可得也。

意解:治國有四個要點:一是崇尚道德,二是考校人才,三是賞賜有功,四是懲罰犯罪。四者嚴明了,國家就太平了。如果選拔官員不是著眼於他的德行而是看彼此的交情,考量人才不是以他的才能而是以他在位時間的長短,而要求下級尊重上級,那是辦不到的;獎賞可以依靠權勢取得,刑罰可以靠權勢逃避,卻希望臣下沒有姦邪的行為,那是辦不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3590 - 2016-03-11 14:19:21 《菜根譚簡註》精選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時罪業,都是盛時作得。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大意:人到老年發作出來的疾病,都是壯年時候生活無度招惹來的;氣運衰敗的時候所受的種種罪孽苦報,都是氣運興盛時恣意妄為做出來的。故而在保守成業的過程中、順利圓滿的處境內,有道德、有智慧的君子尤其感到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以避免驕縱放逸帶來過失。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陰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大意:與其用小恩小惠取悅、討好別人,不如引導、扶持公眾的輿論。與其結交新的知己朋友,不如和舊交老友保持新密的情誼。與其樹立自己榮耀顯赫的名譽,不如培植陰德,切實做一些不為人知的善事;崇尚追求奇特不凡的節操,不如嚴謹保持自己平常的生活行為、一舉一動。



曲意而使人善,不若直節而使人怨;無善而致人譽,不如無惡而致人毀。

大意:違背自己的心意,曲從、奉承別人,而使人歡喜親近,不如保持自己正直的節操而使人忌憚、迴避。自己沒有善言善行,而招致別人的讚譽表揚;倒不如沒有惡心惡行,而招致別人的毀謗侮辱。因為曲意獻媚出於私心,雖然得到眼前的小利,而蒙蔽了自己的真心;節操正直出於正義,雖然受人排斥,卻能保持內心的真誠純真。名不副實的讚譽必定會帶來災殃,無故受毀謗侮辱能幫助自己消除業障,增進定慧。因此,有智慧、有道德的人,自然和世間一般人有不同的選擇。



當怒火欲水正騰沸時,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得是誰?犯著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子矣!

大意:當憤怒的猛火、欲望的水浪正在內心翻騰、滾沸的時候,心中明明知道是煩惱現前,卻難以剋制降伏,又要去犯下錯誤。「知道這是煩惱的是誰?偏偏還去犯錯的又是誰?」在這個地方如果能夠猛然把念頭轉過來,回頭反省觀照自己的內心,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麼本來是障礙我們自性的邪思魔事,便轉而成為幫助我們提升的真實君子了。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轉煩惱成菩提,無論任何法門,關鍵都在提起觀照功夫,才能轉得過來,把攀緣外境的六根回歸到本來的性體。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大意:不要因為眾人的懷疑而阻礙、放棄一些獨特的見解,大眾的觀點並不一定就完全正確。不要放任自己的意思、自行其是,而輕易否定別人的言論,應該謙虛理智,博採眾長,方能增長智慧,成就事業。不要因為私人的小恩小惠,而傷害到整體的大義。不要借助公眾的輿論來發洩私人的感情,以圖快意一時。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從臨深履薄中操出。

大意: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的節操道義,是因為即使在無人看到的隱密之處,私居獨處之中,也不敢放縱自己的念頭和行為,時時保持恭慎自守,自此處培養出來的。能夠扭轉乾坤、安邦定國的抱負和才幹,是因為平時對待一切事物不敢輕忽草率,常常保持謹慎戒懼的態度,就好像面臨萬丈深淵、行走在薄薄的冰層上一樣,從中操持歷練出來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大意:做父母的慈愛兒女,子女孝敬父母師長,作為兄長友愛弟妹,做弟妹晚輩要恭敬兄長,這是人倫的根本,縱然做到極處,都是本來應當這樣的,不可以有一絲一毫希望對方感激的念頭。如果施行的人要承當恩德,接受的人常常懷著感念恩德的心情,那便形同陌路之人,便成邀買道義的虛假行為了。



功過不宜少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志。

大意:對人的功過賞罰不應該稍微混淆,如果賞罰混淆不清,則一般人就會懷有懶惰懈怠、頹廢的心理,渾水摸魚,不願盡心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和仇怨,心情態度不可以太分明。如果區分得太明顯,則得罪過自己的人就會因為受到排斥,心存疑忌而生起叛離的心志,不會一心一意為自己效力。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大意:一個讀書明理的君子,即使家境貧寒,不能用財物救濟幫助別人,只要能時時存有幫助世人的念頭,同樣可以修積功德和福報。遇到別人有陷入癡迷不悟、無法排遣的地方,講一句話來提醒、引導他走出迷茫;遇到人陷入危急、困難的地方,從旁講一句善言詞來解救他的困境,這些也都是功德無量的善事。這就是佛法所講的法布施,用聖賢智慧的教導幫助人破迷開悟,才能真正離苦得樂,甚至由此超凡入聖。因此佛說,法布施的功德超過財布施,是最大的善事。所以,做好事並不一定需要有財富。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忌,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大意:只要有一個念頭觸犯到鬼神的禁忌,有一句話傷害到天地之間的和諧中正,有一件事情肆意妄為而給後世子孫釀成禍端的,最應該要切實戒除。俗話說,天地有好生之德,奉行倫常道德、五戒十善。就是保持天地間的和諧融洽。違背倫理道德、造作五逆十惡,則觸犯鬼神之忌,如《左傳》云:「人棄常則妖興。」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自己行一事不善,即是釀一分子孫之禍,自身苦報更甚於子孫所受者千倍,怎麼可以不切實戒除呢?



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

大意:辭謝世間事務,應當辭謝在正當興盛的時候,才叫急流勇退。處世立身,應當自甘獨自居處在人之後的地步,謙遜退讓不僅保身消災,更能培養德行與福報。保持謹慎戒懼的德行,必須在最微細的事情上都能謹慎小心,否則難免因小失大。布施恩德,務必要肯布施給明知不會有回報的人,施恩而沒有要求回報的念頭,才是真實的善念善行。



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大意:道德品行,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好像建築房屋,沒有說基礎不牢固,房屋棟宇能夠堅固耐久的。心地真誠,是修養德行的根本。好像樹木花草,沒有說不培植根本,而枝葉花果能夠繁榮茂盛的。無論世出世間、事業道德的成就,都要從根本開始,也就是《大學》教導我門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勤者,敏於道義,而世人借勤以濟其貪;儉者,淡於貨利,而世人假儉以飾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微小人營私之具矣。惜哉!

大意:勤勞的意思,是要儘量在德行道義上迅速提升;而世間人卻藉口勤勞來助長他的貪心。節儉的意思,是要看淡財貨、利益,不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而世間人卻假借節儉的名義來掩飾自己的吝嗇刻薄。勤奮、節儉,本來都是有道德的君子處世修身的法則,反而被利用為小人營求私利的工具,實在是太可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3721 - 2016-03-12 13:34:31 健保卡註記放棄急救 近5年暴增近25萬人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2016-03-09 12:0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安寧療護意識日益普及,健保署今日公布統計,截至去年底,累計有26萬人、約1.4%的成年國人,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的意願註記到健保卡中,相較2010年累計僅1.1萬人,等於近5年已經暴增近25萬人都想要「善終」!


健保署醫管組專門委員陳真慧表示,過去民眾對於安寧醫療多有誤解,以為發生急重症時,不進行積極性治療,但近年整個大環境氛圍改變,國人意識也有所變化,認同安寧療護可以減緩患者的痛苦、能夠走得更尊嚴,進而推升在健保卡註記DNR的人數,其中,女性17.5萬人多於男性的8.5萬人。


若從縣市別來看,又以台北市、嘉義市、新北市、基隆市與宜蘭縣等北部地區相對較高,約1.6%至2.2%願意在健保卡註記DNR;而連江縣、雲林縣、澎湖縣、新竹縣、彰化縣等地區則相對較低,僅0.7%至0.8%。


健保署提醒,若是預先在健保卡註記DNR,當患者面臨疾病末期階段時,醫師可以透過健保卡得知預立意願,並與家屬溝通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有意願註記的民眾,可至各醫院的服務台索取「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或至衛福部、安寧照顧協會、安寧照顧基金會的網頁列印表格,填妥後將正本送回索取醫院或寄到「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即可。


轉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2637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3722 - 2016-03-12 13:37:50 佛前許願成真要到寺院還願嗎?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華人都喜愛參訪寺院,尤其只要聽說哪兒的菩薩很靈驗,讓人不遠千里也要去朝拜,但滿願後,要如何還願呢?

Q:佛前許願成真要到寺院還願嗎?

A:每個人參訪寺院的動機不一定相同,有的人因為聽說某某寺院的佛菩薩非常靈驗,所求必應,甚至不遠千里搭機出國朝聖。但是當心願真的滿願時,卻不知應該如何報恩還願,擔心如果不盡快至寺院還願,可能反而轉福為禍。

學佛菩薩發大願

佛教常勉勵人要發願,學佛成佛,學菩薩做菩薩。〈四弘誓願〉是所有佛菩薩共同必發的通願,依願而行佛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菩薩修行度眾猶恐來不及,絕不會有因信眾不酬神謝恩,而招致詛咒。

有願就有力

如果希望能報佛菩薩的恩,最好的方式不是回到寺院獻納供品,而是學佛菩薩一起同發好願、同做好事,為自己與世界共同祈福。


更多內容請見《參訪寺院50問》http://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4754

轉自臉書人生雜誌Humanity Magazine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1844298 - 2016-03-15 16:29:47 不造殺業與素食的不丹 [Re: 文靜的太陰星]
文靜的太陰星 離線
雙喜臨門
註冊: 2006-03-02
文章數: 2433
來自: 台灣台北
我心目中理想的國度啊,但願台灣能成為不丹第二。
------------

◉‿◉ 不造殺業與素食的不丹〜 水中沒有魚?? 就連魚也不來投胎 !!!

不丹街上沒有乞丐和遊民,暗巷裡沒有娼妓和毒梟,這裡沒有超級豪宅,但是也看不到破爛到無法遮風避雨的房子。不丹擁有純淨無染的天然景觀,宛若瑞士般的優美谷地,人民善良,以信仰藏傳佛教為主。

這裡可以世上最快樂的貧窮國家,但人民卻活得很有自尊、又有自信。尼瑪堪布說 : 「當時中共解放軍越過金沙江,數萬紅軍攻入西藏首府拉薩,而解放軍隊只要花幾天時間,就可進入不丹,可是佛寺中大尊的蓮師聖像,忽然雙眼盯著不丹與西藏之邊境公路,說也奇怪,解放軍打到不丹邊界,就退回去了,所以不丹是蓮師守護之地。」


在不丹幾乎是全民吃素的,且人民都不願意從事屠宰業,就算你在不丹養雞養鴨,也沒有人會為你殺雞殺鴨,因為人民沒有人要造殺業,且在不丹的山川河流非常乾淨,水質又好,但水中卻沒有魚。

因為除了沒有人要造殺業及吃魚之外,最重要的是因全不丹人民長期不造殺業,而在這良善共業的輪迴中,竟然沒有中陰身去投胎轉世當魚,所以河流中就沒有魚了。

一般一個國家大量吃魚(動物)的人民,你今世吃人一口,未來世果報成熟時,就投生為魚,然後給人捕來吃,這都是因果,如果一個國家殺業清淨了,就連魚也不來投胎了。


文章摘錄:
http://zd0000876.pixnet.net/blog/post/45187684-%E3%80%90%E8%BD%89%E8%B2%BC%E3%80%91%E3%80%90%E4%B8%8D%E9%80%A0%E6%AE%BA%E6%A5%AD%E8%88%87%E7%B4%A0%E9%A3%9F%E7%9A%84%E4%B8%8D%E4%B8%B9%E5%9C%8B%E3%80%91


編輯者: 文靜的太陰星 (2016-03-15 16:30: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讀書心得及佛法相關影音文章分享:
http://beauty1980.wordpress.com/
https://shuminmin.wordpress.com/
↑回到頂端↑
Page 21 of 41 < 1 2 ... 19 20 21 22 23 ... 40 41 >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新議題
從中國聯合利劍環島軍演,卜問臺灣未來之象
by 少室山野人
09:26
遲早都得還
by rblin
03:09
請問如何才能讓夫妻感情更好?
by hongrong51
14:44
對自己最大的救護
by rblin
03:05
新的辦公房風水如何?
by ameliel
2024-05-22 17:21:06
眾裡尋他千百度
by rblin
2024-05-22 03:01:38
歐洲注定要失敗?以歐洲為世。
by CHC
2024-05-21 10:34:40
什麼時候可以轉換到理想的工作
by lyfg
2024-05-21 09:55:58
人生得意事十常七八
by rblin
2024-05-21 03:02:24
5/16應徵的工作能上嗎?
by 禾平
2024-05-20 20:31:26
最新使用者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哈尼尼, 6287194362
81753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3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947 議題
2142421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