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雨聲 - 2012-09-06 09:45:18



網路上的一首輕音樂。
只有最高品質,才能靜悄悄。每當到了寧靜的夜晚,如果正逢一場大雨,淅瀝淅瀝的,而人在屋內各做各的事情,相視微笑無語,那樣的畫面很動人。我愛雨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幸福 - 2012-09-06 09:48:44



記得前陣子看過網路流傳的一個小故事。話說有間香火鼎盛的廟宇,裡頭有位老住持常常可以聽到香客對自己訴苦,抱怨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不滿,有公婆不和、丈夫不顧家、事業不順心、子女不孝、被人倒債、兄弟不和等等等。

有一天老住持又聽到香客們的抱怨,老住持於是發給大家一張紙,要大家把自己人生的缺憾及不如意的事情寫下,然後彼此交換紙條,看看其他人的缺憾是什麼。結果大家看完別人人生的缺憾後,才發覺其實自己比別人幸運些。


----------------------------------⋯⋯
很有意思的小故事,也很發人省思。我們在抱怨自己的際遇時,是否也應該想想其實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我們不應該無限上綱自己的不順,而忽略了人生其他的美好,想想自己擁有的,是否是別人所沒有的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大愛 - 2012-09-06 10:25:45


很愛的一首歌,純純的愛讓人感動。有感於現今速食愛情的朝合夕離,真實的感情是甘於平淡、細水長流的,愛情的長久是要以彼此真心誠意的道義做基礎。

當然,以三世因果的觀念來看,一見鍾情是因為前世修歷的深厚緣份使然。

與其羨慕別人,倒不如自己真真實實的種因。無欲無求的布施你的大愛,將來世必有許多人回報你—無盡深沉的愛!

要怎麼收穫,就先那麼栽!共勉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五月天【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 2012-10-11 10:43:41



這個週日的午後,接近黃昏時刻,吃完甜滋滋的可口奶滋,再來聽這首歌,總有種遺落的美好,兩人世界在分開之後,有這樣大度胸襟祝福對方的未來的成熟男女,真真不多啊!這首歌聽了好幾次,好溫馨,感情的事沒有對錯,只有緣起緣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8lcQsEMGrk&feature=player_embedded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養生閒談 - 2012-10-11 10:47:49



我們現在週末在家,幾乎都是一大碗十穀飯,配一盤炒青菜豆腐之類的菜,十穀雜糧的重要性遠遠高過青菜、肉類和水果,我們這樣吃不過才3年多,皮膚狀況比以前好太多了,唇紅齒白,什麼斑斑點點都沒有,連頭髮都變黑變多了,可見中醫養生法的確很管用,不用吃什麼補品也沒關係,我們吃素,既沒有雞湯排骨湯、也沒有什麼魚肉紅燒肉,有的只是十穀米,但是人越來越健康是事實喔!!

大推粗茶淡飯和十穀米喔!!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 2012-10-11 10:52:04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釋氏隨緣,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蓋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則萬緒紛起,隨遇而安則無入不得矣。

—-菜根譚


————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不是勉強就可以求全的,夫妻之間如此,親朋好友之間如此,就連一面之緣的行人亦是如此,緣深緣淺均是前世修歷而來,所以有人會與我們一相見就投緣,有些人一見面就嫌惡,知道三世因果的關係,我們為人處事就會秉持隨緣隨喜、隨遇而安的原則,絕對不勉強任何人做任何事,一切順其自然。

雖然緣到今生結已遲,但是為了來生來世的善因緣、法緣,我們仍然要多多布施、奉獻、和顏愛語,廣結好緣分,將來我們成道的因緣才會殊勝,一世比一世安康!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見微知著。守正待時。 - 2012-10-11 10:52:45



見微知著。守正待時。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菜根譚

————

老祖宗真有智慧,這句話所寫的意思跟易經的精髓不謀而合,盛極則衰,剝盡而復,否極泰來,滿盡則缺,在在都說明人事物的循環都是如此,所以,我們觀察一個人,當一個人志得意滿、驕縱不可一世之際,往往都是盛極轉衰之際;而當一個人虛懷若谷、謙卑恭謹時,往往都是伏久將要起飛之際。

知道這是人生必然的循環,我們為人處事就不會躁進,天理如此,我們只要盡人事,剩下的就交給上天安排,保持心念的澄徹、平靜即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 2012-10-11 10:57:47



淨空老和尚:【孔老夫子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是「中和」,所以我們看「論語」裡面,字字句句都充滿著「中和」的力量。真正做到「中和」,個人一生就可以過得很幸福,團體來講,尤其是領導人,能夠掌握中和之道,團體一定會興旺。 】



------------------
菜根譚有句名言說道:【中和為福。偏激為災。】燥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祇。

當一個人溫良恭儉讓時,事事不過份,不管是待人接物、脾氣修養、飲食作息等等,遵循自然之道,中和、不過亦不及,凡事只取五分至七分,決不滿求十分,那我們不管是人際關係、身體健康、後代家運等等,都會十分昌隆興盛,這也是易經最核心的道理。月滿則虧,欲圓未圓時節最讓人期待。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台灣版「三行情書」 - 2012-10-14 18:30:17



好聽的背景音樂,配上平淡卻深刻的文字,不禁讓人溫暖的微笑起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al_WvkFPjg&feature=relmfu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香 - 2012-10-27 18:48:55



中午簡單做了蔥燒紅番茄豆包及炒空心菜,兩人各配一大碗十穀飯,晚上則滷了杏鮑菇、油豆腐,蒜香加上滷包香,老公說我的廚藝又進步了。雖然這些家常菜很普通,但是心境不同,似乎味道也跟著提升了。所謂的美食,對我們而言,不是珍禽佳饈,而是內心那份珍惜知足的心境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月桂女神的故事 - 2012-11-06 16:16:44





阿波羅,是掌管光明的太陽神。


一天,阿波羅看見小愛神丘比特正撥弄著弓箭。當時的他因為剛清除了人間的一個禍害,相當得意,就對著丘比特說:「小淘氣,弓箭豈是小孩子玩的,把它交給有資格的人吧,你看到我的成就了嗎?你還是拿著火把到處點你的情火吧,不要拿著該由我這種英雄使用的弓箭!」



丘比特很不服氣,說道:「你的箭可以射中萬物,但我的箭卻是可以射向你!」於是他飛到山巔,拿出兩隻不同的箭,一隻會讓人陷入情海,一直則讓人極端討厭愛情。他把愛之箭射向阿波羅,把另一隻箭射向河神的女兒達芙妮(應該是水澤仙女吧),兩隻箭分別穿過兩個人的心房。



從此,阿波羅陷入愛情,他能給世人神諭,卻無法預知自己的未來,他歌頌達芙妮的美,讚美她的品德與容貌,向她求愛…但達芙妮卻對感情厭惡,看見他就跑…



一天,他對她說道:「達芙妮,我不是壞人,我能幫助別人,自己卻被愛之箭射中,我掌管醫藥,熟知百草的療效,卻找不到能醫我心病的藥!」
但達芙妮依然見了他就跑,她渴望著自由,畏懼婚姻的傷害…



阿波羅插上愛情的翅膀追趕著,達芙妮則踩著恐懼的鞋子奔跑,達芙妮眼見自己就要被追上了,於是向自己的父親河神乞求:「父親,請你打開大地將我吞噬,否則就請改變我的形體,不要再讓我受苦!」話說完,只見達芙妮身上長出一層樹皮,頭髮變成了綠葉,雙手成了枝葉,臉孔成了樹冠,雙腳成了樹根,穩穩的站立在河邊,儼然失去了人形,但優美的姿態依然…



阿波羅不知所措,他恨自己窮追不捨,也恨自己陷的這麼深,他摸著樹幹,依然感覺樹皮下的身體還在發抖,他擁著枝條輕吻著、不斷哭泣著說著—


即使妳不愛我,我還是願意給妳祝福..

雖然我無法娶妳為妻,還是要妳成為我的聖樹..

我將把妳戴在頭上,成為我的桂冠,用妳裝飾著我的箭袋..

我將用妳的木材做我的豎琴..

當羅馬的軍隊獲得戰爭的勝利,我要他們用妳編成花冠..

妳將永遠保持年輕,綠葉長在..



達芙妮已經是一棵月桂樹了,她輕擺著枝葉向阿波羅道謝。
從此,月桂樹終年長青,在河畔搖曳著枝葉…



--------------------------
月桂樹也成為後人描寫阿波羅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卻也代表著沒有結局的愛。傳說中,古老的阿波羅神殿就是用月桂樹的樹幹建立的。
故事很美,卻很感傷。


在茫茫人海當中,男人女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此起彼落的上演,說不定我們自己就是當中的主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前生結的緣份往往會在這輩子繼續下去,這輩子未完的呢?下輩子、下下輩子因緣際會時,又會有續集。


六道輪迴就是這樣,恩恩怨怨沒有止盡,何時覺悟了,如夢初醒,才會真正認為佛門裡所述的極樂世界是多麼令人嚮往,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彼此都是非常殊勝的法緣,沒有所謂的惡緣,真正的解脫,就是同妳 (你) 心愛的人一起往生極樂做佛去!永結法緣!




參考並轉貼來自
http://joysmallten.pixnet.net/blog/post/26360965-%E6%9C%88%E6%A1%82%E5%A5%B3%E7%A5%9E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 2012-11-06 16:21:47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白話解:孔子說:「能夠自我反省,責備自己重,而責人輕者,怨恨自然遠離了。」
※古有明訓:「君子嚴以律己,寬以責人。」




————-

夫子講的真好!古德也教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想想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夠好、不夠真誠,以致於別人無法受我們言行的感召,念念都向自己內心觀照、反省、改過,而不要時時眼裡都是別人缺失。這樣不但自我的修養、德行能不斷的進步精進,亦不會與別人結怨,而就因果道理來說,我們念念造的都是好因,都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仁愛之心,那麼漸漸的,他人回報給我們的必然也是對我們慈悲愛護。



檢點自己以前總是抱怨別人、批評別人,卻不想想自己的言行處事亦不是很完美,自己的缺點多到改都改不完,近年來接受聖賢教誨,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膚淺無知,漸漸的有在收斂自己,閒談時莫論人非,寧願把時間花在精進待人處事、內在涵養上,現在已經有收到不小的成效,至少心靈平和安詳且豐富,希望自己能時時把古德的教誨放心上,時時躬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 2012-11-06 16:25:24



論語:【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白話解:孔子說:「古時候求學的人,是為自己而學的,志在修養自己;現在的學者,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是為了博取名利。」





——–

孔夫子講的真好!現代的人,求學問、學習技能,是為了能賺大錢、有高的社會名位,是為人讓人欽佩、羨慕、博取名利,卻忘了學習本身最重要的是修養自己的道德、心性。古聖大德流傳的經典完全沒有版權所有,經歷了幾千年仍能保存下來,可見他能經過時代的考驗,況且這些典籍都是教人為人處事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落實裡面的道理,不是拿來應付考試、拿來賺錢的。



可惜現代人已經忘失了老祖宗真正的用心,現代的學生一代不如一代,大部分言行處事都有偏差,這樣以後出社會賦予重任時,他能盡心盡力的把事情做好嗎?當醫師的有良心嗎?當官的有為民服務的胸襟嗎?當律師的能堅守道義嗎?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2012-11-06 16:28:06



子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白話解:凡是人的生死,皆是命中注定的,一生的富貴也有上天的安排。君子只要言行謹慎沒有過失,與人相處謙恭有禮,那麼四海之內,人人皆樂意和你親近,都像兄弟一般了。

※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請看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訓:『了凡四訓』。





——————

古聖大德對於宇宙間恆常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也是佛門教人要認命,不要對現況不滿、怨天尤人,只不過佛門講的更深入,佛菩薩更教人如何改造命運,其實改造命運唯真誠恭敬之心,對待周遭每個人都是真心、恭恭敬敬,就如同孔夫子所講的,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人人願意同你親近、幫助你,那麼何事不能成呢?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包容萬物,度量寬廣,不與人結冤仇,並且廣施恩惠與人,命運無形之中就改變了!改命先改自己的那顆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諧拯救危機第1集:今日最深重的危機 (淨空法師訪談大型系列公益節目) - 2012-11-26 15:29:1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諧拯救危機第2集:中華民族到了認祖歸宗的時候 (淨空法師訪談節目) - 2012-11-26 15:50:1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諧拯救危機第3集:和諧的大根本是什麼 (淨空法師訪談系列公益節目) - 2012-11-27 14:14:58



感恩老法師,真的很受感動,獲益良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諧拯救危機第4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儒家政治 (淨空法師訪談公益節目) - 2012-11-27 14:40:5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諧拯救危機第5集:媒體中新生或毀滅 (淨空法師訪談大型系列公益節目) - 2012-11-27 15:59:4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 2012-11-28 10:36:26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第一集:人類各種災難的根源是什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jXNi-fvzko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第二集:人類在天地間生存面臨最大危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fyrYbhR5yE&feature=relmfu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第三集:千古不變的真理-因果定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5s7h8uw6Hc&feature=relmfu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第六集:恣情縱欲的代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5nkov7O7jE&feature=relmfu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第七集:我們的子孫後代如何安身立命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FOlaRFQfRM&feature=related





——————
最近晚上都在看淨空老和尚這個和諧拯救危機一系列節目,深受感動並獲益良多,老和尚經國濟民的智慧很值得現今當政者好好深思學習,一般民眾也能對自己一生的言行處事及家庭和諧得到相當多的啟發,這樣有意義的影音在現今的社會裡已經很少見了,希望各位有時間能好好靜下心欣賞如此高品質深具教育意義的好節目,祝福各位福氣滿滿,家庭幸福平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歷史上美德的故事 - 2012-12-15 18:14:16



西漢名臣張良助高祖劉邦建立了漢朝,劉邦這樣評價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自己不如張良。」因此劉邦要封他為齊三萬戶侯。張良卻說:「我不敢接受這樣厚的封賞。我初見皇上是在留城,但願封到留城那個小鎮就可以了。」於是,他被封為「留侯」。在蕭何立為相國後,他適時地向皇帝提出退隱的請求。他說:「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知足之心,謙恭之態,肺腑之言,詞意懇切,躍然紙上。


註:赤松子借喻修道之人。



****************

季扎是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的第四子,為人仁德寬厚,知書達理。吳王非常喜歡他,想把王位讓給他,但是季札卻認為「不可」。吳王只得立長子諸樊,諸樊即位後,又要讓位給季札,季札仍堅持不受,「棄其室而耕」。諸樊死後,傳位給二弟餘祭,餘祭死後又傳位給三弟餘昧,餘昧死前又想傳位給季札,季扎再次出走,躲到山野耕作。於是「立餘昧之子僚為王」。季札的謙遜感動了吳國人,人們都非常敬重他。後來人們評價他是:視富貴如秋風,不羨王位的千乘王。



******************

唐太宗亦是具有謙沖品質的仁君典範。明季歷代論書彙編,有評價唐太宗曰:「君人之大德有三:一曰謙虛納諫,二曰知人善任,三曰恭儉愛民,後世人君之德未有過焉者也……後世制度之美,莫能加也……至精至妙,後世人才之盛莫能及也……」唐太宗不僅善納諫言,而且從善如流。他在世時還一直禁止讓人編他的詩文集。他說:「朕的辭令,如果對百姓有益的,歷史總會記住的,便可流芳百世了。如果沒甚麼好處,編成集子又有何用?!梁武帝、陳後主(即滅於隋的南陳最後一個皇帝陳叔寶)、隋煬帝都有文集傳於世,哪個也沒有能挽救其滅亡之厄運!做人主怕的就是沒有德政,要那些文章對社稷有甚麼用!」



********************

唐朝武則天時的宰相婁師德,待人寬厚有度量。在他的弟弟升任代州刺史準備出發上任時,婁師德對他說:「我不才卻擔任宰相,而你現在又任刺史,我們都受了國家過多的恩寵,將招人妒忌,你要怎麼做才能保全先人的名聲?」他的弟弟跪在地上說:「從現在開始,即使有人把唾液吐在我的臉上,我也不說甚麼,自己把唾液擦乾就是了,以免兄長替我擔憂。」婁師德卻說:「這正好是我所憂慮的。別人吐你唾液,就表示他對你生氣了。你把唾液擦掉了,表示你厭惡別人的唾液,是抗拒別人的憤怒。所以不要擦,讓它自己幹,你何不也笑著承受呢?」後來這個故事就被濃縮為「唾面自乾」這句成語,比喻待人忍讓、有容人之量。



******************

明代有個嘉定人(今四川樂山)名字叫宣嗣宗,他為人性情溫和,志趣高雅,淡泊名利,遇事時,能忍讓他人。宣嗣宗開始任中書舍人,後來陞官作禮部郎中又任知制誥。一天,宣宗皇帝(朱瞻基)到文淵閣巡察正事辦完了,他很高興地玩了個遊戲,把許多銀錢扔在地上,讓各位在場的官員爭著去撿,誰撿著了錢就歸誰所有。手急眼快的人撿得就多。大家都爭先恐後的去撿,好不熱鬧!宣嗣宗等別人都撿完了,慢慢的從地上撿了一文。宣宗皇帝看著他驚異地說:「噫,這個官員不愛財呀!」便賞給了他許多錢。



*******************

春秋時期,出身貧寒的管仲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鮑叔牙本錢出的比管仲的多,但在分配利潤時管仲卻總是多要。鮑叔牙毫不介意,更不認為管仲貪婪,因為他知道管仲日子難過。對於管仲幾次做官的失敗,鮑叔牙也不認為其沒有才能,而是沒有遇到明主。後來,鮑叔牙將管仲推薦給齊桓公,輔佐其成就霸業。沒有寬厚的鮑叔牙,如何有管仲的揚名天下?這也就難怪管仲說:「生育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

東漢酒泉太守吳祐任職期間,曾有一個叫毋丘長的男子,因為一醉客侮辱自己的母親而將其殺死。按照國法,殺人者當被處以死刑,但吳祐認為,從孝道角度,「子母見辱,人情所恥」,殺人是可以理解的。在「法」與「情」的兩難之中,吳佑採取了一種為其 「留後」的靈活方法,即讓其與妻子同宿,直至妻子懷孕後才執行死刑。毋丘長臨死前的遺言是: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叫「吳生」,以此來報答吳祐的恩德。



*********************

三國時東吳將領陸遜,年輕有為,屢建戰功,更為難得的是他是一位寬厚仁愛的人。在他領兵駐守會稽的時候,地方官淳於式上書孫權,指責陸遜,且言辭尖刻。這件事被陸遜知道了。後來陸遜在與孫權交談的時候,稱讚淳於式是一個恪盡職守的好官員,並推薦他擔任更重要的職務。孫權問:「淳於式曾經上告你,你為甚麼還推薦他?」陸遜回答:「淳於式雖然告過我,我如果再譭謗他,就會不利於國家,也會助長官員間相互攻擊的風氣。」孫權稱讚道:「這是有賢德的人才能做出的事情,一般人真是很難比得了啊!」



********************

唐朝宰相婁師德為人深沉有度量。一次,他與內史李昭德同行,因為他體胖走得很慢,李昭德責怪他:「真讓人不耐煩死了,這個鄉下種田漢!」婁師德笑著說:「我不算鄉下種田漢,還能算到誰的頭上?」暗中由婁師德推薦任宰相的狄仁傑向來不喜歡他這樣謹小慎微之人,因此多次排擠婁師德,婁師德也不以為意。倒是武則天看不下去了,告訴狄仁傑,自己之所以重用他正是因為婁師德的推薦,狄仁傑非常慚愧,感慨地說:「婁公美德盛大,我被他的盛德所包容,看不到它的邊際。」


知恥的狄仁傑後來也秉承了婁師德的寬厚之風。曾有人在武則天面前誣陷狄仁傑,使其被貶,後來輾轉回京城。武則天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就不無討好地對狄仁傑說:「我因誤聽人言而貶斥了你,你想知道那個誣陷你的人嗎?」狄仁傑回答道:「如果我有過失,我應該把它改掉;要是沒有過失,我的心已經很安樂了,何必要知道說我壞話的人呢?」寬厚長者之風,怎不令人敬服?!





節錄自

http://tw.epochtimes.com/b5/11/12/14/n3457076.htm%E5%91%A8%E6%9B%89%E8%BC%9D-%E9%97%9C%E6%96%BC%E8%AC%99%E6%B2%96%E7%9A%84%E6%95%85%E4%BA%8B

http://tw.epochtimes.com/b5/11/12/5/n3448537.htm%E5%91%A8%E6%9B%89%E8%BC%9D-%E9%97%9C%E6%96%BC%E5%BF%8D%E7%9A%84%E6%95%85%E4%BA%8B

http://tw.epochtimes.com/b5/11/11/29/n3443535.htm%E5%91%A8%E6%9B%89%E8%BC%9D-%E9%97%9C%E6%96%BC%E5%AF%AC%E5%8E%9A%E7%9A%84%E6%95%85%E4%BA%8B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1.5.生活隨筆 - 2013-01-05 14:29:56




最近週遭的人事物的變遷帶給我很大的感觸。每個人都喜歡福報,都喜歡享受福報,但是懂得珍惜福報的人真的太少了!



讀歷史,我們知道人間福報最大的莫過於帝王,但是古往今來帝王真正做五六十年的寥寥可數,十幾年以上的就很不錯了,有些帝王不過幾年光景就下台了。這不禁讓我們深思,有多少人是可以一輩子都在享福的?根本不可能!



以歷史明君康熙來說,他堪稱古往今來壽命最長的帝王之一,但孩童時期父死母失蹤,他根本就是個孤兒,青年時期與他作伴感情深厚的皇后,二十幾歲的年華就去世了,接任的幾個皇后也早夭,他根本就是孤剋的命,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但是他的人生亦不是圓滿的。



這幾天很感嘆的是,當人在意氣風發或是諸事順心的時候,往往都會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不會去懂得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去付出、去布施,年復一年,都要等到好運走完了,壞運接二連三報到,才會豁然大悟自己曾經是這麼的幸運,但為時已晚矣!



人一生當中都有最倒楣的十年大運,現在正走在一個不好的運,或是倒楣事接二連三,我們應該感恩!感恩現在就讓我遇到,在我有力氣有精力的時候,我能好好面對、克服它,所以年輕人或是中年人多吃點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代表壞運不在老年時降臨,現在渡過了,將來必定海闊天空,同時,人生的顛頗增加了閱歷、增加了智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有首禪詩說的真好:【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靜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這首詩裡頭的低頭和退後,給我感觸很深。



朋友們,您正在享受福報嗎?記得要多付出、多感恩!亦或是您正在人生的崎嶇路程上,記得仍是要多感恩、多付出,感恩它豐富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變堅強、變得更有智慧。轉境先要轉心,所以一切皆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角七號 1945那年 七封情書 鋼琴配樂 - 2013-01-05 14:32:55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誠摯的感情讓人感動,愛戀一個人不隨時間的長遠而逝去,這算是執著吧?現今的年輕人談感情真讓人無法苟同,不是朝合夕離,就是三劈四劈,淺恩忘義之極。這種令人深深動容的深緣之愛已不復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羅密歐與茱麗葉 - 2013-01-05 15:45:19





在義大利的維洛那城中,世居著兩大家族─蒙特鳩與卡帕萊特,長久以來,他們之間便存有不解的宿仇。
某日,蒙特鳩之子羅密歐戴著面具參加卡帕萊特的舞會,而與卡家掌上明珠朱麗葉一見鍾情。礙於兩家不解世仇,這對情人偷偷地在勞倫斯修道士的齋堂成婚。
在一次街頭爭端中,羅密歐的朋友墨枯修被朱麗葉堂兄提拔特殺死。後來,憤怒的羅密歐殺死了提拔特,並被逐出維洛那。
無助的朱麗葉在父親的威逼下,答應嫁給巴利斯,但就在當夜,朱麗葉服下修道士為她預備的安眠藥假裝死去,並被送入卡帕萊特家的墓穴中。遠在曼丘阿的羅密歐從僕人口中得知惡耗,但由於送信的約翰修道士尚未將信送到,使羅密歐信以為真,便跑到朱麗葉墳墓服下毒藥,決心與朱麗葉共赴黃泉。
朱麗葉醒來後,目睹愛人已死,乃刺殺自己以殉情。
領悟到是由於彼此的仇恨才釀成這齣悲劇,從此兩家決定和平相處。

------------------------


大文學家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愛情故事《羅密歐與茱麗葉》,賺人熱淚,至死不渝的愛情至今仍為千千萬萬男女所嚮往。

但是如果放到現實當中,羅密歐與茱麗葉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婚以後,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度日,隨著歲月的流逝而年老,故事還會這麼浪漫嗎?現實中的婚姻生活並不是如同童話般浪漫又熱情的,至少就我認識的人當中還沒見過呢!

想當童話中的白雪公主?或是白馬王子?醒醒吧!作夢就好,可別要求人生中出現這樣的對象,不然您這輩子就打算光棍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步步驚心- - 一念執著、三寸天堂、等你的季節 (歌曲) - 2013-01-18 19:22:15




步步驚心這部影集我沒有看,聽說瘋迷兩岸三地的少女熟女們,無意之間在網路找到這首插曲輯錄,好聽極了。


有網友說
--------------
把各種不同類型的感覺跟感情,都濃縮在一個女子身上去醞釀散發,是很深層的表現。
若曦跟八爺,是種少女的仰慕,很容易墜入,但也很能過往,八爺對若曦也只是轉移作用,不深的。
跟十爺是種青梅竹馬的感覺,但長大後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方向,十爺一開始不懂,後來也懂了,若曦一直都懂的。
跟十四爺是姐弟的型態而已,誰沒有對大姐姐動心過?都有過吧。但若曦大姐姐可沒愛上這位弟弟呀~
跟十三爺是哥兒們的感情,可以同哭同笑,但當然不可能墜入情網。
跟四爺,那是真正觸動心靈的愛情,這是天生自然的相砌,無法逃避。當兩個人見面開始,那份牽引就產生,互相都知道應該就是對方,也都默默的想把自己推向對方。那種顫動的喜悅,正是吸引著我們的木蘭香。
----------------------



天底下無奇不有,這樣的劇情在娑婆世界裡興許曾發生過,但是卻是千年難得一見,感情世界太豐富的女人或男人,我老公說應該要捐出去做公益,留在身邊會誤己誤人。另外,感情上多采多姿,通常也意味著不穩定,想要擁有平安長久的婚姻關係,是魚與熊掌不可能兼得的。

若曦,美麗的名字,美麗的感情世界,卻不是我所嚮往的,平淡閒適缺乏變化,還是我的最愛。 (阿彌陀佛,我真是您的好弟子,哈哈!)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1.31.生活有感 - 2013-01-31 09:21:41



真愛不求回報,不管是對家親眷屬,亦或是一面之緣的陌生人,如果只問付出,不問收穫,那我們心裡會非常平安閒適,不會向外攀緣,更沒有所謂的求不得苦。

無私的愛就是讓在世的人(不管你認不認識的人)感到溫暖,如果我們自己能成為一個給別人溫暖的人,那麼人人都會喜愛與我們相處,境隨心轉,我們周遭人事環境必定變得越來越美好。

家人夜深未歸,我們會留一盞燈等候他,同理,與我們周遭的有緣人,我們也可以為他們點一盞心燈溫暖他們的心,溫良恭儉讓是行為表現,慈悲喜捨寬厚無私則是心地流露。

願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人。



獻上一首溫馨的小曲,祝福大家家庭平安、生活順心~
http://vlog.xuite.net/play/U25peG45LTM4MzU0OTMuZmx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美麗的神話 (二胡與琵琶版) by 永安&乍雨初晴 Endless Love - 2013-02-08 10:53:46





一首我很喜愛的歌曲【美麗的神話】,其實原唱的歌詞寫的很棒,但是我更愛純音樂,優美的二胡與琵琶是完美的結合,像是深情款款的兩人對唱著,讓我想起易卦裡的【咸】卦,澤山咸卦的愛情,真誠無欺、情深意厚,是最美的愛,如魚得水般,願意攜手共度白頭,能為心上人略盡綿薄之力,就感到很幸福了。春花秋月,不如深情相凝,這首純音樂有這樣的味道呢,令人陶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美好的星期六 - 2013-03-09 19:13:58



中午做了素餛飩米苔目,晚上用大同電鍋燉了滿滿一鍋的馬鈴薯,簡單的好滋味,卻為恬淡的生活增添了些許樂趣。夜黑了,忙完一整天的家事,此時一盞鵝黃色的燈、一杯熱呼呼的綠茶,聽著這首荷塘月色,我真覺得我是深山的修行人呢!今天真是忙碌又美好的一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深受感動的蔡禮旭《弟子規》講演輯錄 - 2013-03-11 16:16:48




http://www.amtfweb.org/basic/tizigui1-chai.htm



以上網址是蔡禮旭老師講解弟子規的所有文章,共四十集,是蔡老師身體力行弟子規的心得發表,很令人感動!

弟子規不是小朋友的讀本,而是全家人都應該一起學習的人生處世哲學,不要再抱怨小孩子不乖不聽話,這是大人沒有做好榜樣的關係!

想要一家和樂?想要幸福美滿的人生?好好把這四十集看完,好好體會並學習其中的處事態度,您的人生一定大不同!

末學已經讀了好幾次,深深受到感動,也因此轉變了我錯誤的觀念,這幾年生活改變很大,抱怨越來越少,感恩的心油然而生,真的太謝謝蔡老師了!獲益良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3.13.生活有感 - 2013-03-13 14:48:46



人生很無常,是最近深刻的感觸。先生前幾天去理髮,問我們的指定髮型師三號說:怎麼很久沒見到你們男老闆了?三號說:男老闆得了血癌末期,正在做化療,理髮店面賣了,老闆換人了,換台銀附近那家曼都老闆兼著做,老闆娘工作也辭了,專心在照顧男老闆。


才五十六歲的年紀,無常一到,兩個人都沒了工作,也沒了收入,真是可怕呀,類似情況隨處可見,我們真的隨時要有所警覺,引以為鑑啊!


世事難料,我和先生都做了心理建設,這輩子一定要時時做好去極樂世界的打算,念念都把阿彌陀佛放心上,這樣心安定,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我們終究是要回家去的(極樂世界),只是早晚的時間罷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得到幸福、平安、快樂的人生 ? - 2013-03-16 16:30:09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平安、得到快樂,你把你的欲望降低,你就非­常快樂;如果隨著欲望膨脹,那個人會很可憐。



我早年在台灣講經,有一天坐計程車,這個開車的司機告訴我,他生活很苦惱,說他家裡面­收入不夠開銷,生活很痛苦。我就問他,你家裡有沒有電冰箱?有。有沒有電視?有。車是­不是自己的?是。我說那你過得很自在,你怎麼會痛苦?他說,我這個電冰箱舊了,比不­上人家的,車也不能跟別人比,樣樣不能比。我說那你很辛苦、你很可憐,如果能到物盡其­用,你不就很快樂嗎?你跟人家比幹什麼?跟人家比要比快樂,我比你快樂。你房子住得比我­大,你沒有我快樂;你車比我好,你沒有我快樂;你吃得比我好,我天天青菜豆腐,我比你­快樂,比這個,那你就很會做人了。他說你說得不錯。



不要跟別人比,你就快樂。一件衣服可以穿個十年、二十年,不要人家說一有新的時髦東西­出來就想要,那你是自討苦吃。有人說我趕不上時髦,出去人笑死了。我說笑死是他死你沒­有死,你為什麼怕別人笑死,你自己沒有受到傷害。我們只要穿得整齊、­穿得乾淨,吃東西能衛生,你說你多快樂,你的收入花不完,你月月都有存款,你怎麼不快­樂!所以不能跟別人比,凡事跟別人比的都自找苦吃。



我在美國住了多年,我看美國人非常可憐。你看工資稍微升一點,兩千塊錢,他住在兩千塊­錢那個地區,這個地區家家收入兩千塊錢。如果他拿到三千塊錢,他趕快要搬,搬到那三千­塊錢,好像自己身價上升了,自己有三千塊錢收入了。這個都什麼?虛名在作祟,他要跟人­比。我永遠住在兩千塊錢地區,我一個月收入有一萬多,你說快樂不快樂?這個什麼?事實­真相他沒有看破。



人人在一生,你到這個世間來,換句話說,上天都讓你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你不會過­,你要把你那個欲望不斷向外膨脹,你自己找罪受。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懂得做人的道理,學了佛法做佛的弟子,我們把多餘的錢去布施,幫助更苦難的­人,你就更快樂。為什麼多賺一點一定要把它享用掉?外國人這種觀念害死好多人,把好多­好多人一生的幸福都破壞掉了,都是那一個錯誤觀念。為什麼要學他?



中國古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多說話的人容易惹禍。古人有真智慧,教我們後人句句都是好話,我們要相信­。現在人說話,真話愈來愈少了,少了怎麼辦?最好不要聽,聽了生煩惱,還去分析到底是­真是假,你浪費些精神、浪費精力,最好不聽。學佛的人最好是老實念佛。



所以欲望要降低,愈低愈好。你看釋迦牟尼佛,把欲望降到最低,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天就是念咒、念­佛、坐禪,這是佛陀的弟子們的功課。這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修行學習最終的目標是開智­慧,佛教給大家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都能開智慧,因應不同根器的人說不一樣的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何必執著? - 2013-03-17 18:18:06


一位精神病院護理長,向到院巡視官員解說每位收容病人的狀況。

有位病人手中握著一張相片,一邊哭一邊頭撞牆。

護理長說:他曾深愛相片中的女人,無論是醒著或睡覺都不肯將照片放下,但那女人卻嫁給別人,他因此發瘋!

這時隔壁房間有一個人也用頭用力撞牆。

官員問:那他又怎麼了?

護理長說:他就是娶了那位女人的人!



-----------------------
這小故事告訴我們:得與失本來就沒有絕對,何必執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3.18.生活有感:居家之道。 - 2013-03-18 15:06:53




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所以儉約不貪,可以延長壽命;太過奢侈貪求,福報享盡之後就沒福了,我們聰明人要處處想到節儉。我們看到日航董事長稻盛和夫處事待人處處節儉、謙遜,所以他的事業有成就,一生立於不敗之地;他不僅嚴守道德的規律,不義之財他決定不做,不勞而獲的事情他亦不幹。所以近十幾年金融發生多少次的危機,對他絲毫沒有負面的影響!所以禍福是自作自受,如果我們不懂得為自己培福、造福,反而怨天尤人,那業障又更深了!



千古明君康熙皇帝曾說過一段話:【世人衣不過被體,而衣千金之裘,猶以為不足,不知鶉衣袍縕者固自若也;食不過充腸,羅萬錢之食,猶以為不足,不知簞食瓢飲者固自樂也!朕念及於此,恆自知足。雖貴為天子,而衣服不過適體;富有四海,而每日常膳,除賞賜外,所用肴饌從不兼味,此非朕勉強為之,實由天性自然,汝等見朕如此儉德,其共勉之。】



貴為九五之尊的康熙皇帝,生活處事樣樣節約,衣不過蔽體,食不過充腸,事事都作為群臣百姓的榜樣,所以在他任內,國力強盛富足安康,凡事留有餘不盡之意,則福祿綿綿無止盡。



曾聽一位閱人無數的尊長談起,真正富過三代、百年承傳的富有人家,從來不會吹噓自己吃了上萬元的牛排,或誇耀自己買了幾千萬的跑車,反而是非常低調樸質,居家都很節儉惜福,默默的助人為懷,捐款也是匿名怕引起注意,這樣的人家,多半後代子孫福祿隆昌,絕對不會山窮水盡、家敗如山倒。



易經最核心的道理亦告訴我們,月滿則缺,風光顯赫不可一世,隨之而來的就是走下坡路的開始,我們要常保家道永遠不衰,只有崇尚儉樸、厚道謙讓才可長久。不必羨慕世俗虛名的榮耀,亦不必渴求奢華極致的享受,我們在乎的,是永不止息的福份、綿延後代的昌隆,細水才能長流,不是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電影心得分享-【電哪吒】 - 2013-03-19 16:25:34



親情,是人生重要的課題之一,像影片中阿豪和阿浪的父子情節,在茫茫人海中此起彼落的上演,只是愛恨的輕重不同,人生腳本略有差異。真正能和睦相處的家庭十只一二,我們不禁要問:「這社會,到底是怎麼了?」



佛曾告訴我們,兒女跟父母有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緣。
來報恩的小孩很省心,孝子賢孫,他就那麼聰明、就那麼乖、就那麼聽話。如果報怨的,過去生中你們是冤家對頭,他到你家來,這個麻煩大了,這個小孩­將來是敗家子,會搞得你家破人亡。



現在這個社會,好的小孩少,壞的小孩多,什麼原因?看看父母祖輩對人是布施恩德多,還是自私自利想佔別人便宜念頭多?道理就在此地。故我們對人要廣結善緣、廣結恩惠,將來報恩的人才多,孝順、乖巧、事親至誠的小孩才會投胎到你家中作孝子賢孫。



人生在世所遇到的每件事情都有因果,多生多劫以來,冤親債主不知凡幾,不是冤家不聚頭,冤家成為一家人的機會是非常大的。如果前輩子曾經傷害過別人,這輩子我們也會被人傷害,所以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是家中吵鬧不休,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恩,彼此諒解,用善念化解怨懟,來生來世再相逢才會是善緣的開始,千萬不能冤冤相報,那肯定沒完沒了。



古德都教導我們,要時時擁有一顆真誠的心,真誠心可以讓冤親債主感動,化惡緣為善緣。什麼叫誠?曾國藩先生說:【一念不生謂之誠】,誠者,路才能越走越寬!不只真誠心可以幫助人解冤釋仇,一顆真誠懇切的心,亦是可以感動天地鬼神,得諸天善神擁護,故累積大福報始於一顆真誠心!與各位共勉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電影心得分享--【全面啟動】 - 2013-03-19 16:35:35



你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大詩人王國維在《蝶戀花》這首詞寫道: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過去的種種,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見,僅剩腦海中依稀的回憶,是如此虛無飄渺,不管是過去的豐功偉業、青春年華,亦或是滄桑人事,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大詩人說的是自古美女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美人遲暮,情何以堪!其實,世間的所有人事物何嘗不是如此?都會經歷花開花謝的過程,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



佛法嘗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在都教人要看破、放下,人生經歷的種種,像是大夢一場,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歷代的高僧大德絕不追求於世俗的榮華富貴、錦衣玉食,亦不執著於人事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歸宗芝菴襌師說的好:【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雲隨風雨去,說的是身旁世俗的紛紛擾擾,在在都不會動搖老僧(諭覺悟之人)出離六道輪迴的決心。只有出離六道輪迴,才能脫離人世間的苦難,得到永恆的解脫。



學佛的人知道,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表演的是一個真正超脫的人的生活,他自在、安樂,【淨定安樂】,釋迦牟尼佛全有了,跟釋迦牟尼佛學的這些弟子各個也都得到。淨定安樂是真樂,比榮華富貴高得太多!為什麼?他這個享受,他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自在無礙,這在世間法裡頭找不到的。淨定安樂可以常保,永遠不衰,愈修愈快樂,境界不斷的向上提升,它不一樣!



要怎麼得到呢?那我們得用真心,真心是什麼樣子?就是印光大師常說的【誠敬】,真誠、恭敬。有一分誠敬就得一分利益,有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當一個人的心真誠清淨到了極處,就會生智慧,隨順自己清淨誠摯的真心,處事待人接物就能做的圓滿,真能如此,你也能體會釋迦牟尼佛當年拈花微笑,迦葉尊者對佛陀報以會心一笑的境界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電影心得分享--【茱麗葉】 - 2013-03-19 16:46:29



世間自古多少人歌頌愛情,讚歎愛情,更希望愛情能使有情人終成人眷屬,浪漫淒美的愛情故事,賺取多少人的熱淚,如中國梁山伯與祝英台,西方羅蜜歐與朱麗葉,多得不勝枚舉。



本片中前半段的確是感人的劇情,刻畫出形形色色各階層的愛情故事,「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會成為情人或夫妻,除了愛情,也需要緣份。在世間尋尋覓覓,怎麼會遇到他?是否在冥冥之中,姻緣天已註定?



以佛教的觀點,愛情本質上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所謂「願力」,是主動積極的力量,源自內心的「意願」;所謂「業力」是被動不自主的力量,也是源自內心,但卻是「不願」。兩者力量會促使愛情的發生。



就「願力」來說,如一對夫妻感情本來很恩愛,更希望來生續為夫妻,故在佛前發願,希望來生再為夫妻,甚至生生世世都為夫妻,永不分離,這種願力,將來時機成熟後就會發生(不管人變成什麼模樣)。或者今生相愛至深,因戰亂或家庭反對,以致今生無緣的男女情人,兩人相互約定,希望下輩子再來成為夫妻。因為彼此都惦記這個約定,故在輪迴中兩人再次相遇,會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甚至很快便決定共渡一生。



另外一種情況,因受到對方的恩惠,無以回報,如生病被救活,或者幫忙償還債務,或者救回爹娘至親,故願意來生做牛做馬回報,所以因為感恩報恩的心願,來生可能成為妻子侍候,心甘情願,毫無怨言,這種「願力」經過多生多世之後,仍會發生。



就「業力」來說,如一個人欠下巨債,無以償還,雖然今生至死都沒有還清債務(有些人還故意拒還),然後就有一股力量,在未來世發生作用。如果是成為夫妻的情況,先生(太太)便有一種無奈,為何太太(先生)老是折磨他呢?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只有痛苦往肚吞,承受這樣壓力,兩個就成了怨偶。



又如果在過去生本來為夫妻,先生曾遺棄太太(如另結新歡,或惡意遺棄,或出家隱居)造成太太的怨懟,於是業力的牽引下,今生他便可能遭另一半的遺棄(或者被折磨,以了宿債),這種「業力」,不管天涯海角,時空轉變,不管變成什麼樣子,還是會發生。



由於願力和業力的相互作用,加上兩個的習性、家庭、教育、觀念等不同,並且還和其他人的牽扯,交錯複雜,因此男女之間便產生不同的形式,也構成大千世界男男女女之間的愛情了。



而大部分人的大半的感情世界是過客型,是生命當中美好的一段回憶,真正能成為夫妻多半是宿世深厚的情緣。前生結的是善緣,就會體貼恩愛;前生結的是惡緣,就會吵吵鬧鬧,甚至虐待、家暴。但不管如何,都是彼此的業力或願力相結合。故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是不敢佔人便宜的,夫妻之間一定要以情義相待。



佛法的觀點認為:【布施快樂,就會得快樂。布施智慧,就會得智慧。布施錢財,就會得錢財。布施大愛,就會得他人給你滿滿的愛。】所以改善感情婚姻坎坷不順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無私的付出,盡己所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將是未來的善因緣,回報給你的也是,無盡的愛。



願大家都有個美滿的婚姻或感情生活,就算現在不是,但古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佈施你的大愛吧!總有一天,會享受到甜美的果實,祝福大家!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中醫體質標準化量表 - 2013-03-22 15:00:39



http://www.granary.tw/shop/article-144-%E4%B8%AD%E9%86%AB%E9%AB%94%E8%B3%AA%E6%A8%99%E6%BA%96%E5%8C%96%E9%87%8F%E8%A1%A8.html


各位朋友,這是朋友介紹給我的中醫檢測自我體質的一個測驗量表,可以花個幾分鐘測驗看看自己健不健康喔!

我檢測出來是平和型,是最健康的體質!可見平常常吃十穀雜糧,就算是吃素也是可以吃得很健康,我們吃的很簡單平常,都是青菜豆腐豆乾等等,但是十穀飯吃很多,麵食(除麵包以外)也比白飯要健康喔!另外,學佛以後保持慈悲心及清淨心的幫助也是非常大!

要保持身體健康很容易,就是要忌口,太好吃、太香、味道太重的東西最好別碰,那些都加了很多化學調味料,吃多了頭髮容易變白、皮膚容易暗沈有班點,you are whay you eat!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我們家的小眾生 - 2013-04-05 18:58:53



我們家的蚊子們可是非常有福報的小眾生,不但有免費三餐吃到飽、永離恐怖殺戮的命運,每天還有阿彌陀佛的佛號可以聽,現在還可以聽整本無量壽經的讀誦版可以好好聽經修行,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蚊子啊、蚊子,下輩子可別再到畜生道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如何真正積功累德?受真實福報?免衝突,自在、快樂? - 2013-04-06 16:15:23





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一起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道》,學習宗教經典­裡面有關於倫理的教誨、道德的教誨、因果的教誨,這個世界就有救。災難可以化解,我們­­身體很多病毒,可以恢復正常,讓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五穀雜糧能恢復到正常的生長,­人民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助合作。極樂世界是大同世界,我們比不上,但也­可­以能做到小康,小康世界也能達到幸福美滿的一生。諸佛菩薩、古聖先賢在這裡勉勵我­們,所以我們讀到這些經文,一定要想到,在現前我們這個社會,我們應該怎樣去落實?我­們要­改變心態,用善心、用好意來處事待人接物。



自己願意吃虧。古人教我們吃虧是福,佔便宜不是福報,佔便宜是禍,是災禍。如果對於因­果報應通達明瞭,你就絕對不會起心動念去佔人便宜。遇到利害,害我要承當,利讓給別人­­,好事給別人,壞事自己承當,這真正積功累德。古聖先賢教我們這樣做,佛菩薩也是教­我們這樣做,這樣做是不是吃虧?決定不吃虧,你的福報就在後面。如果你是精進勇猛積極­去­修,不要等來生,晚年就收到。



一生忍讓,一生後退,表面上看起來是很苦、很可憐,­一生都過得很辛苦,可是怎麼樣?煩惱輕、智慧長,身體健康長壽。很苦,沒人照顧你,可­是自­己健康長壽,你能說這不是福報嗎?人一定要很多人伺候嗎?自己照顧自己不是更好­嗎?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展現的,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你能說他沒有福報嗎­?死後­一直到今天,你看每天多少人給他磕頭,多少人讚歎,多少人學習他的遺教,多少­人得他的利益,這就是他的大福報,我們一定要看清楚。



不是在這裡吃得好、穿得好、住的­房子大,­不是這些,與這些不相干。所以我們要享受到真實的福報,這些虛假的統統讓給­別人,不會跟別人起衝突。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怎麼會有衝突?他要的我也要,­就起衝突了­。譬如我要素食,我要一天吃一餐,他不要,在飲食方面絕對不會起衝突。他­要住高樓大廈,我喜歡住草蓬,小草屋,他不要,我們居住環境不會起衝突。你要功名富貴­,我不要這東­西,我要讀聖賢書,天天念書,比什麼都快樂,不會起衝突!於人無爭,於­世無求,跟人不起衝突,跟世界也不起衝突,這個多自在、多快樂!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S.H.E - 一眼萬年 - 2013-04-06 20:29:01



很喜歡的一首歌,深情綿綿無止盡,在這個薄情的年代,很難見到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伴侶,所以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部電影才會如此轟動,羅密歐與茱麗葉才會賺人熱淚。

每個人都希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是美麗的愛情。想要得到?從現在開始佈施你的大愛吧,無私奉獻自己,將來世才會有受你恩德的另一半來報恩,懂三世因果,就知道這一切都是業因果報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前世今生談愛情 - 2013-04-14 16:04:17



http://book.bfnn.org/books/0684.htm



親蜜的愛情,一般都來自過去曾結的善緣(無論是過去生或今生),留有好的感覺,不管是恩情、愛情、親情、友情,在彼此的意識或潛意識,留有好的記憶。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學佛,應善待對方,為對方付出,關心對方,留下好的印象,不管今生或來世,至少相處或再見面時,對方也能回報善待,互相都以好的態度相處,這也是「善的循環」。



想想自己還算幸運,今生遇到的伴侶應該像是文章裡面所說的【共有願力型】,彼此都學佛,互相砥礪、互相成長,共生極樂國,今生足矣!



朋友們,真正學佛的家庭必是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就算現在不是,我們積極的佈施恩德、無悔奉獻,從己身做起,做一個真正學佛的好榜樣,相信另一半久而久之也會感動的!





佈施快樂,就會得快樂。

佈施智慧,就會得智慧。

佈施錢財,就會得錢財。

佈施大愛,就會得他人為您付出滿滿的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吃素拜佛的貓咪 - 2013-04-20 18:12:48





好感動,這隻貓咪前輩子應該是這寺廟裡的和尚尼姑,或許是因為執著未放下,或許是因為臨終一念錯誤,不小心墮入畜生道,但是虔誠向佛的習慣仍然在呀!可見每個人的習性都是前輩子帶來的,一點都不假!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正的學佛 - 2013-04-20 18:14:28



學佛不是叫你出家,也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奇怪的人。真正的佛教徒是什麼?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個人,一個善良的人,懂得利用佛法降伏自心,消除傲慢、嗔心等煩惱,成為社會上最好的那個人。在你的崗位都把自己工作做好,做人們的榜樣,一切為眾生著想,你就是官員菩薩,商人菩薩,工人菩薩,農民菩薩。 ——佛教微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 2013-04-20 18:15:11



不少人常抱怨生活壓力大,感情不順利,事業不成功,其實真正觀察其根源,這一切多來自於強求。若能像達摩祖師所說【得失從緣,心無增減】,那所有苦惱自然會消於無形。就算你暫時沒有這種境界,但只要經常琢磨這兩句話,心境也會大不相同。 ——佛教微博經典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幸福來自寬廣的心胸 - 2013-04-20 18:16:09



量有多大,心有多靜;心有多靜,福有多深。心靜不靜,和環境無關。最深的寧靜,來自最寬廣的胸懷。福深福淺,不在於能笑著迎來多少,而在於能看淡多少失去。人生之苦,在得失間。心胸寬廣之人,拿得起,放得下,無意於得失,自然坐懷不亂。心靜了,才有閒心品味出已有的幸福。 — —恆复法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 - 2013-04-20 18:17:03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所以,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生的最高幸福 - 2013-04-20 18:17:38



達摩祖師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後,不戀當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你內心安適,就會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活得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美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正學佛人的境界 - 2013-04-20 18:18:22



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單純;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謙卑;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慚愧。單純到了最後,生活中只是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充盈其中;謙卑到了最後,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慚愧到了最後,好事完全向別人,過錯總是向自己。 ——圓因法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所有的眾生都在度我 - 2013-04-20 18:19:18



很多人常常會自以為:「我在度眾生!」、「我在利益眾生!」其實,對真正理解佛法的人來說,他並不會認為如此。相反的,他會認為所有的眾生都在度他、幫助他、給予自己修行和積德的機會──每一個有情都對自己有恩!修行者應該有這樣的心態,才不會覺得自己很辛苦、很了不起。 ——佛教生命電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小小的慈善事業 - 2013-04-20 18:19:57



你可以每天在你的窗台上撒一把米,當你不在的時候,就可能會有饑腸轆轆的麻雀跑來享用,這也是慈善事業。

當麻雀吃飽的時候,牠們就不會去傷害小蟲。也許你無法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但是你可以改變一隻鳥一條蟲的命運。不要認為這無足輕重,有時候一個細微的因,就可以對全局產生影響。—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讓動物媽媽因我而與孩子生離死別 - 2013-04-20 18:22:04



一頭母象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挺身而出驅趕一群鬛狗!
(攝影師Jayesh Mehta在非洲波札那的國家公園拍攝。)

願地球上的每個孩子,都能在媽媽的陪同下長大;
願地球上的每位媽媽,都能看到孩子快樂的笑臉;
不再因為我的食物,而讓動物媽媽與孩子生離死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幸福與貧賤富貴沒有關係 . - 2013-04-23 10:01:48





我接觸過很多人,有地位、有身分、有財富,不樂。那是什麼原因?量不大。如果量大的話­就不會,量大的時候真享福,量大的時候,小財、小地位都享大福,這是功夫。所以人享福­,幸福,一生幸福,與貧賤富貴好像沒有關係。



孔夫子有福報,快樂,你看《論語》頭一條­,「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快樂,天天快樂,沒有憂慮。學生當中,最喜歡的學­生顏回,顏回是貧窮不堪,《論語》裡記載簞食瓢飲,就是吃飯的時候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個簍,編個竹簍當飯碗盛飯,喝水連茶杯都沒有,葫蘆瓢。這樣清苦的生活,別人沒有法­子過,他快樂得不得了,從來沒有看到顏回有憂慮、有苦惱的表現,沒看到過。他樂的是什­麼?物質生活非常清苦,精神生活飽滿,他樂的是道。



所以凡夫度量大、信力堅固,能­聽大法,他能夠聽得懂,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一點都不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經商只賺不賠 - 2013-04-30 08:43:25






十惡、五惡決定要斷,決定不幹。最難的是口業,妄語。很多從事於商業的這些同修,我遇到很多,做生意不妄語不行,不妄語不賺錢,這個沒有辦法戒掉的,問我怎麼辦?其實人不知道,你能不能賺錢是命,你命裡有的,它統統會來,你命裡沒有的,你用什麼方法它也不來。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不會再妄語、不會再騙人,你就會說老實話了。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對你有一定的好處,你的命裡財富會增長,不會損失掉,你為什麼不幹?如果說是妄語、兩舌,用不正當的手段去賺來的錢,你命裡的財已經打折扣,這是許多人都不懂得的道理。




我最近看的日本稻盛和夫那一片光碟,感觸很深,他懂得,一生真誠,絕不欺騙一個人,而且怎麼樣?不義之財他決定不取,像社會上所謂投機的買賣,他不做,他說這是什麼?不勞而獲。他一定說我自己付出的辛苦,我賺來的心安理得。所以一生經商沒有一年是虧損的,他年年都賺錢。很多這些企業家感到非常奇怪,人家做生意有賺有賠,為什麼他只賺不賠?他講了一句話很有道理,憑良心做事情,不能沒有良心。良心是什麼?五戒十善是良心,決定不欺騙人。他們公司出產的東西貨真價實,不貪財,成本低一點,便利顧客,好的產品大家都能夠用到,所以他標價不高,合情合理。




中國古人常講,買賣能有三分利益就不錯了,不多賺,一生平平安安,真的過著幸福圓滿的生活。把員工的福利擺在第一位,所以他的員工都是在他公司做一輩子的,甚至於他的兒子還加入公司,他不會離開。遇到困難,公司訂單突然少了,什麼金融風暴來了,他們的公司不裁員,一個都不裁,連做零工的都不裁,所以工人在他公司得到保障。訂單少工作就少了,他們轉一個方法,去做研究工作,去上課,做研究工作,改善他們的產品,提升他們的產品,不至於員工沒有事情做,他想出方法,叫你去上課、去學習,所以經營永遠不敗。




我們如果聽佛的話,哪有不吉祥的道理?哪有不幸福的道理?你不信那就沒有法子。你相信,你去做,命裡面有的是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懂¬得修,你命裡面就更增加,不斷在增長,後福無窮。人決定不能做壞事,決定不可以欺騙人,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這是真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今天的教育從小就是競爭,所以一生生活得非常痛苦。 - 2013-05-01 09:38:42





真誠恭敬,你心裡沒有絲毫虛偽。什麼是虛偽?疑惑是虛偽,雜念是虛偽。心裡面沒有疑惑,對古聖先賢、對諸佛菩薩至誠恭敬,古人做到這點不難,什麼原因?



家教好,母教好,母親從小就教你真誠恭敬,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現在人不懂得教這些,對於古人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法,有很深的疑惑,認為現在人要是學老實,將來在社會上不能跟人競爭,可能將來連吃飯、生存都成問題,所以從小就教他競爭,錯了。所以今天的教育從小把小孩教錯了,方向錯了、目標錯了,所以一生生活得非常痛苦,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沒有幸福、沒有快樂。



我們細細的去觀察、去體會古人的教學,那樣的用心,教你真誠待人接物,可以跟小動物溝通,可以跟樹木花草溝通,可以跟天地鬼神溝通。你說這個多快樂,多麼幸福!



現在人跟人不能溝通,更何況其餘?每天生活在恐怖之中,從早到晚沒有安全感。說實在的話,不是活一天算一天,而是活一分鐘算一分鐘,你說多可憐。這是什麼世界?世界怎麼會搞成這個樣子?



中國人不聽祖宗的話,跟外國人學;外國人不聽上帝的話,跟科學家學。科學家完全持懷疑論,科學家所認識的宇宙人生,一直到今天還有許許多多的疑問不能夠解答。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沒有懷疑,只有一昧真誠,用真心、用誠意,不自欺、不欺人,恭敬。



所以恭敬心在今天是頭等的重要大事,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一切萬物要恭敬,對我們所學習的功課要恭敬,對指導我們的老師、諸佛菩薩要恭敬,對古聖先賢要恭敬,一恭敬一切恭敬。《禮記》裡面頭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



很多同學都知道祈禱有靈驗,為什麼?祈禱的時候真誠恭敬。不祈禱的時候,這個恭敬心就沒有了,所以我說它是治標不是治本。什麼是治本?祈禱與不祈禱,真誠恭敬心不變,永遠存在,那就是治本。真誠是真心,恭敬是性德,真心用事,表現在外面自自然然是恭敬,性德流露。



我們今天知道,要想在這一生快速的脫離六道輪迴,脫離生死苦海,而且這個方法要簡單、要容易、要穩當、要可靠,成就還特高,無過於持名念佛。這一招確實不可思議,是諸佛如來普度一切眾生的第一招,絕招。但是他要求的條件是真誠恭敬心,不是真誠恭敬心這一招就沒效。這一招效果大小,有大小不一樣,真誠恭敬心的程度不相同,就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就一分效果,二分誠敬就二分效果,十分誠敬就十分效果;沒有誠敬是什麼都得不到,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葉蒨文 愛的可能 - 2013-05-02 19:58:35



很喜歡的一首歌,人生旅途上難免會有曾經深刻的過客、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個人、每段感情的緣份深淺不一樣,走的長些或許幾十年,走的短些或許一兩年,什麼是正緣?其實曾經走在一起的都可以算是正緣。

每個人前世結的緣份不同,前世曾經與人恩深,那這輩子就會有報恩的伴侶陪伴妳,給你一段難忘的美好回憶。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出現?從現在開始好好結善緣、結法緣,無悔奉獻自己給需要的人,將來世必定有報恩的人出現在你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感恩報恩是快樂幸福的因 - 2013-05-03 11:34:53



感恩報恩是快樂幸福的因,是圓滿福慧資糧的因。你對一個人感恩報恩,就能得到一個快樂幸福;你對一百個人感恩報恩,就能得到一百個快樂幸福;你對無量無邊的眾生感恩報恩,就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快樂幸福。愛有多大,快樂幸福就有多大。發慈悲心、菩提心就是擴大愛的範圍。愛一切眾生,快樂幸福才會圓滿。 ——佛教微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唐朝長孫皇后 - 2013-05-07 13:50:44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12/5/n3448775.htm


身為儲君,來日方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

這是長孫皇后教導子弟的名言,現在的世代也很適用啊!儉德為興家之道,誠是如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明朝大腳馬皇后 - 2013-05-07 13:52:21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21/n1564585.htm


娶妻當娶馬皇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失戀的原因 - 2013-05-07 13:53:42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給了别人。
書生受此打擊, 一病不起。此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從懷裏掏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
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
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脱下,給女屍蓋上,走了。
再路過一人,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
僧人解釋道, 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
但是她最终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書生大悟,病癒。





因果12法則:

1、喜歡付出,福報就來來越多;

2、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

3、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

4、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

5、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

6、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7、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

8、喜歡佔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

9、喜歡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正的布施 - 2013-05-07 13:59:50



佈施,不一定要真的給一樣東西,帶著善意努力工作, 本身就是對社會的佈施,這是真正的菩薩行,真正的佈施。
就像佛陀圓滿了佈施波羅蜜,但世間還有那麼多貧困的人, 他到底給了什麼?法王說:佛陀給了他的未來,他的證悟是未來眾生無盡的資糧。
未來無量,眾生也無量,豈不剛剛好?


------------
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母親節 - 2013-05-07 19:27:07




這輩子父母給我最大的資糧,就是家中是虔誠的佛教徒,還記得國小小小年紀的我能在佛堂前整整念佛兩小時,不吵不鬧,爸爸很是得意。


後來接觸到淨土,雖然跟以前小時候念的經不一樣,但是佛佛道同,我選擇的是快速成就、三根普被的易行道:念佛往生極樂。


雖然父母對我的恩德無以回報,在母親節即將來臨的前夕,身為兒女的我不會請父母上餐館殺生造業,反而是以念佛功德迴向給所有眾生,為父母培福,願父母健康平安、法喜充滿!


母親節怎麼過?我想我仍然會是在念佛當中度過。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轉變對家親眷屬的情執 - 2013-05-18 16:00:11






如果有一絲毫放不下,還有牽掛,這在凡夫來講,最重的是情執,這是迷惑。這個東西能放­下,其他的就容易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定要知道,那些東西叫禍害,情執不是好事­情,你要看穿了之後,那叫孽緣。它障礙你,障礙你證果,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念佛往生。­我們在這個世間,難道父母親屬都不要了,好像這與倫常有違背?是真的,如何能做到兩全­其美?你能把情緣轉變成法緣,把家親眷屬轉變成法侶、同參道友,同生極樂國,那多好!­



在這一生當中,是再深的情緣,死了以後要分手,還能在一起?不能。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真的永遠在一起。無論你到哪一道去應化,你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需要幫忙,你就跟­他一道去,去當他的助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這個世間成佛,你看那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過去世當中同參道友都來了;還有在家的這些國王大臣、護法居士,全是過­去的法眷屬,所以幫助眾生,教化眾生才有那麼樣的順利,要懂這個道理。我們做一個轉變­就成功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清淨心報恩,不帶情執。 - 2013-05-18 16:01:45






佛門常講「怨親平等」,這最起碼的功夫。念佛,得罪我的人還有怨恨,對我好的人還有親­情,去不了!還得搞輪迴,因­為你報恩、報怨的心沒放下。


恩要不要報?要報。怨呢?怨不要報。報恩,要用清淨心去報恩,不要有情執,如果有情執­,不能往生。


有情執多半下輩子會到他家,又變成他家的兒孫。來投胎,報恩來的,自自然然就是孝子­賢孫,不要人教他的,這孩子孝順乖巧,他有恩,來報恩的。如果是報怨來的,這小孩是叛逆­,不聽話,長大之後一定搞得你家破人亡,來的因不一樣。還有討債、還債的。


現在我們想想,現在社會上的人對眾生的布施,是恩惠多還是怨害多?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恩惠沒有了;換句話說,全是惡因、惡緣,這個麻煩可就大了,我們的下一代都是來討債的,不但家宅不寧、社會亦不安定。所以世界變成這個樣子,地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知道為什麼會這個樣子。


要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單單就這一本《無量壽經》,你好好的去­念,你的慧眼就開了,你就能了解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社會、這個地球,種種變化都有­因、緣、果,你都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清楚、看明白了,我們自己就會選擇一條­道路,選擇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一生決定有成就,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念佛會有哪些感應 - 2013-05-18 16:04:15





淨宗之妙,完全靠行,你真行,它就真有感應。現在人看不到感應他不相信。感應是什麼?­就眼前的事情來講,煩惱輕,智慧長,這個很明顯。煩惱輕,智慧長,你一定身心健康,自­在安樂。日常生活當中,剛才說過了,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應付得非常得體,應付得非­常自然,都能顯示出圓滿,我們現在講身心安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這是念佛人的好處­,念佛的人如果這個都得不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可靠了,這叫雞毛小事,往生是成佛­是大事,大事都能辦得到,小事哪能不好!你真學真有這個好處。



我一生沒求長壽,我真的­就希望早一點往生。求長壽的人有,我相信不求長壽的人多。我們讀了凡先生的《四訓》,­了凡先生求功名、求富貴、求兒女,沒有求長壽,但是了凡先生延壽了,孔先生給他算命五­十三歲,他走的時候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不求為什麼會延壽?這是他修學功德之所成­就,另外還有個意思,佛菩薩讓他表法,做出好榜樣給大家看,啟發大家的信心。這個意思­很深!只有他的真實成就能令大眾生起信心,所以他多住幾年於大家有好處。對自己來說,­他已經忘我了,對他沒有苦樂這樁事情,他已經忘我了。積功累德要以忘我之身,在這個社­會上行身行言教,真正積功累德。




-------------
感想:身心安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的確是啊!真正念佛人的確會是這樣的,不然往生就沒把握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蔡禮旭老師講《弟子規》 - 2013-05-22 16:35:14



《禮記‧曲禮》說:【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為什麼「傲不可長」?因為傲慢心一生起,人就無法虛心受教,也就很難再成長。當孩子有一點能力就生傲慢,這一生就很難有大作為,因為學問成就的大小是建立在「謙卑受教」的態度,這樣他才會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欲不可縱」,人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戒除,所謂「玩物喪志」,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沒有志向,更何況他在玩物就真的是「欲令智迷」,沈溺在玩樂當中不能自拔,所以人的習性不能放縱,一定要養成自制力。



「志不可滿」,不可以志得意滿,要學習謙虛,「志當存高遠」,一個人應該有高遠的志向,人生才會充實,才會時時想到服務社會、服務他人。



「樂不可極」,樂極生悲,凡是面對自己的感受、情緒都要遵循中庸之道適可而止。當孩子從小不懂得掌握禮貌的分寸,常常在盡興貪玩之時忘記自己,這樣也很可能增加身體受損的危險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有禮就能成為一個懂分寸的人】 --蔡禮旭老師講《弟子規》 - 2013-05-22 16:36:18



現在的孩子有沒有分寸?沒有!因為不懂禮!有一次我搭飛機,很多人正在排隊,有一個小孩很吵鬧,還撞到前後的人。他的母親沒有當場制止他,孩子就愈來愈囂張,後面排隊的人就對著那個母親苦笑說:「妳的孩子好活潑!」



這個叫活潑嗎?什麼叫活潑?現在有很多名詞被誤解,吵鬧不是活潑,而是隨便、放肆。無規則不成方圓,怎麼可以讓小孩這麼造次!



活潑是指思想活潑,思想活潑從哪裡看?處處替人著想,時時體恤他人,幫助他人,這才是真正的活潑。能夠時時刻刻看到別人口渴了,看到別人需要一件衣服,能感受到別人需要一句安慰的話,這樣的孩子,你看了內心生歡喜。他會不會呆呆的坐在那裡?不會。而現在人覺得活潑是動來動去,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是隨便,是連規矩都不懂,只會到處讓人生煩惱。所以我們引導孩子的方向要正確,活潑是從思想上、從處處替人著想開始,才能養成待人的正確態度。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跟太陽公公約會 - 2013-05-26 20:22:25




週日晚間,忙完整天的家事,聽到這首歌覺得好有趣,碰巧這兩天才跟太陽公公約完會 (去曬太陽啦) ,感覺像是熱情的太陽公公會對我唱的歌,對我說:小姑娘,我們又見面啦!….朋友們,你今天跟太陽公公約會了沒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 - 2013-05-29 10:05:37




慈悲沒有宗教、種族之分;在佛教裡,慈悲心是成就佛道的基礎。德蕾莎修女說過:「隨處散播你的愛心,就從對你的家人開始。多一份關愛給你的孩子、你的另一半、你的鄰居,讓每個接近你的人都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給別人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燦爛的笑容,一個溫暖的擁抱,為上帝的仁慈做見證。」——佛教生命電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大成者謙遜平和 - 2013-05-29 10:06:32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有大氣象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象。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優雅的人,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真正高貴的人,面對強於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於己者平等視之。—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士選讓產 - 2013-05-29 10:07:52




五代時期,有位張士選,年幼時父母就過世了,靠著叔叔將他撫養長大。等到士選十七歲時,叔叔對他說︰「我們把祖父遺留的家產分做兩份,你我各得一份吧!」可是士選卻說︰「您有七個兒子,應當把家產分做八份才好。」叔叔為人厚道、不欺弱寡,認為既是兄弟兩家,理當均分。

  
然而,士選感念叔叔的養育之恩,堅持將家產分成八份,最後叔叔沒辦法就答應他了。


有一天,張士選在書館裡讀書,有位相學術士,指著張士選,便對書館裡的先生說︰「這位少年臉上充滿陰德之氣,參加科舉考試必能名列前茅。」後來果然應驗,名傳金殿。


『明代俞僧與伯之六子,七分其祖產,士選與叔之七子,八析其祖遺。俞僧因從其妻之言,士選則出於己之意,彼則後報以富,此則先報以貴。後先輝映,天之報施皆不爽,蓋士選尤賢於俞僧也。』



(圖文取自《二十四悌圖說》,華藏淨宗學會出版)

淨空法師專集網https://www.facebook.com/amtbt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甘心情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 2013-05-29 10:08:59




定弘法師:真的是要甘心情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


喜歡表現自己、喜歡標榜自己,這是很多人有的毛病,我也屬於這樣的一個人。這都是名利心啊。社會就培養這種心嘛,我們在社會中污染了幾十年,這種心就很強。別人表揚我,覺得很不錯,甚至於好表現。現在通過慢慢學佛,心才能沉潛下來一些。不想讓人家表揚了,想默默無聞,想低調,做老實人,做本份人,這樣念佛容易成就。好表現的,念佛很難往生。


這(好表現自己)確實是惡念。你用念佛對治就非常好。真的是要甘心情願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就像彭 際清老居士說,真正是菩薩再來的居士,他講過這麼的一句話:自己希望做一個齋公齋婆,在廚房灶下安穩度日,今生不敢再有度人妄想。我看了這話,心裏非常大的觸動,我過去就是有很多所謂的度人妄想:弘法利生啊,度別人,度多少眾生。這都是妄想啊,不老實!度不度眾生,自己不用過去想,跟你有緣的自然度了;沒有緣的,你想度也度不了。何必去想呢?放下!真的做一個“齋公齋婆”,就是老阿公、老阿婆,沒文化、啥都不懂,在廚房灶下,天天在那兒為同修作義工、安穩度日。你看他心很安穩、念佛得力。這種人才真正度人啊。所以即使舉世之人都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心裏也沒有什麼遺憾,有這樣的心。這心就能沉潛下來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閒聊: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 2013-05-30 15:21:50




以前念書時,總認為我將來要當個女強人、女企業主,最差也要當個教授,拼命讀書考試,卻連基本的人際關係都處不好,家中的吵鬧紛擾更助長我目中無人的高傲態度。只會念書,這是周遭人給我的評語。



之後大學畢業後經歷了許多挫折磨練,家中經濟的不允許、身體出現重大病痛,我連出國夢都破碎了,只能高不成低不就的趕緊出外找工作,所幸工作運尚稱平順,雖然薪水不多,但是因為大學畢業前後經歷的重大挫折,使得我原本高傲的心性大大轉變,突然之間,覺得人生不可預期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不是人力可回天、可轉變的。



之後出社會後,一直遇到很多貴人,工作上的幫助、生活上的幫助,使我這個在風浪中搖擺不定的小船得以平穩度日,但是卻有一段時間人生是迷惘的,曾經迷失在吃喝玩樂之中、追求物欲、美食、旅遊等物質享受。一直當我接觸了電視上及網路上的淨空老法師,深深被他豐富的人生觀及深入淺出的佛法教學給吸引,每天都一定要看一點老和尚的教學影音或是文章,並且把心定下來念佛,念阿彌陀佛,一聲、兩聲、三聲,十分鐘、二十分鐘….念到一念不生、心平氣和。



現在,你問我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會回答: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得到清淨平等覺,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往生極樂。每天,也只有這個念頭,念佛,不管何時何地,在工作中、做家事、出外搭車、走路運動等等,心定了,慢慢的智慧也開了,看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處理很多複雜的事情都如魚得水,我想,這是阿彌陀佛的加持吧。



幸福美滿的人生,自從我學佛後,我得到了!不是錦衣玉食的享受,也不是榮華富貴的攫取,反而是一顆平淡、平靜、謙誠、恭敬的心念及生活處事態度,萬法唯心造,一切法從心想生,當我的心念是如此的,發現周遭人給予我的也是如此的回應,融洽和諧,這是我現在的世界。與您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好書分享--《群書治要》電子書 - 2013-06-04 11:13:14



這是《群書治要》電子書下載網址,有非常棒的註解翻譯,印下來,空閒時翻一翻看一看,的確是獲益良多啊!值得大大推薦!

http://www.amtb.org.tw/pdf/pdf.asp?web_choice=41




知道唐朝的一些歷史都會知道,魏徵是唐太宗的大臣,他讓魏徵成立一個小組幫他找書,從三皇五帝到隋這個¬二千年所有的典籍,有經、有歷史(有史)、有諸子(諸子百家),這些書籍裡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這些議論文字統統抄出來,編成一本叫《群書治要》。治國最重要¬的指導的理論與方法,集千百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治國的智慧、治國的方法、治國的效果、治國的經驗,他要這本書,要這個東西。魏徵找一批人把它編出來了,一共取材是經史子六十五種,六十五種書,把這些重要東西摘錄出來,編成一本書大概五十萬字。這個書編出來之後,唐太宗手不釋卷,大概也抄了不少部送給王公大臣。貞觀之治就靠這本書,大唐的國¬運也是就這本書幫了大忙。


這部書內容是什麼?內容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跟方法。不但是國家各級領導必讀,現在人民也必讀,為什麼?現在的國家各級領導人是人民選出來的,你不讀這個書不知道該選什麼樣的人,你讀了這個書你就會投票,你不會選錯人。所以這個書是全民要讀,全世界的人都要讀。但是這些是中國古典文言文寫的,一定要學文言文。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每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命運的加減乘除。 - 2013-06-06 09:58:56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

引用這兩句話,讓了凡先生加強信心。

【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

這個話說得好。如果說命運是一定的,不能改變,《易經》這一句話就講不通。換句話說,­《易經》這兩句話告訴我們,命運這樁事情活活潑潑。我們每天起心動念,善念就增福,福­就加了一分,惡念就減了一分。每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加減乘除,天天都有加減­乘除。為什麼世間人命運都被人算定?他加減乘除的幅度不大,沒有離開他的中線太遠,所­以就算得很準。如果加減乘除幅度很大,他命運就不準了。前面所說,大善之人命運拘束不­住他,大惡之人命運也拘束不住他,那就是加減乘除的幅度大。他有大善,禍會變成福,他­有大惡,福會變成禍,道理在此地。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只要有念頭,你就有定命;如果沒有妄念,你就超越命運 。 - 2013-06-06 10:00:34





凡人只要你有­念頭,你就不能沒有數;也就是說,你就不能沒有定命,只要你有妄念在。如果沒有妄念,­你就超越命運。了凡先生雖然能夠改造命運,他只能改變,他不能超越。



我們要深深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有命運、都有一個定數,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換­句話說,你在這一生當中,你必定是盲目摸索。了凡先生他被人算定,他清楚;他這一生,­他所行的方向、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只是照著命運走就是。我們可憐,我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所以在茫茫大海當中盲目在摸索。如果隨順煩惱,摸索當中還會造許許多多­罪業,這些罪業損我們的福報,減我們的壽命;一般講折壽,折損我們的壽命。這種情形在­今天社會,可以說比比皆是。



如果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但是心地­善良,沒有非非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規矩,不做傷天害理之事,不做損人利己之事;雖­然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必定替自己增福,替自己增壽,不知不覺當中得福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開示:為何孩子讀經後變得傲慢? - 2013-06-11 15:12:03





老法師的話值得深思,學生學聖學、讀經,卻是越讀越傲慢,這代表老師的教學錯誤,學生根本沒學到精髓。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一定是越學越謙虛、越學越恭敬,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怎麼會輕視別人呢?怎麼會貢高我慢呢?



真正接受聖學教誨,必定像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一定是越來越溫和、善良、恭敬、謙讓,所謂學問深時意氣平,心浮氣躁能學到什麼東西呢?不可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談: 人與人之間的相交-只布施恩德不結怨 - 2013-06-11 15:15:51





在六道,六道最麻煩、最可怕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人生在這個世間時間非常短,不長,­享福當中又要造罪業,這個事情麻煩了。享福裡頭不造罪業,只有佛菩薩,他有智慧。


我們今天明白了,無量劫來在這六道裡頭搞生死輪迴,這一生遇到佛法明白了,明白之後,­我們在人際關係上要把這個怨結化解。從哪裡化?從我自己本身化解,不要要求對方,要求­對方就錯了,本身做得如理如法,這個重要。


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的心才清淨,世間人有再嚴重的­過失都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決定不能讓它染污了清淨心,不能讓它破壞了恭敬心。我們­對他還是恭敬,像對佛菩薩一樣,像對父母一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要尊重他。


吃一點小虧,「吃虧是福」,古人說的,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當然有因果­,可能我過去生中佔他的便宜,現在他佔我的便宜,我吃點虧,還他了,歡歡喜喜。


別人向我借錢,舉一個例子,我錢借給他了,借給他就等於送給他,決定不要想他將來還我­,那你就錯了。他還你很好,不還你也歡喜,若無其事,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交。


只布施恩德不結怨,這個敵對決定沒有,社會的和諧,國家的安定,天下太平,是這個道理­造成的。


一點小虧都不吃、都不讓人,這個不得了!這個你的家不會和諧,社會動亂,世界危機重重­,這麼造成的。


佛法教我們這麼做,後頭有大道理在,這個道理要把它搞透了,至少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這是大學問!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會落實、會做到,那你的生活就快樂無比。­你能做到,你才能幫助別人,你才能教導別人,人家才能相信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患憂鬱症,心裡雜亂,妄想不息,有時會執著重複去想,該怎麼辦? - 2013-06-11 15:17:31





問:「因為患了憂鬱症,心裡面雜亂,妄想不息。對於妄想的事,有時候會執著的重複去想­它,我該怎麼辦?」


答:這個事情我相信不只是你一個人,在海內外我遇到很多。這是妄念太多,在這種狀況之­下,念佛是最有效果的治療方法,把所有的妄念都換成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想了,專想阿彌­陀佛,你這個病就治好了。這是以一念對治一切妄想雜念,你不妨試試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反求諸己:從自己做起,不要求別人 。 - 2013-06-11 15:21:24





從自己做起,不要求別人,天下事要求別人是做不到的,學佛要求別人,你成不了佛;念佛­要求別人,你往生不了。中國古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就對了,只要能夠反求諸己 ,什麼樣的障礙都化解了。今天社會衝突這麼多,在一個家庭裡面,夫妻衝突,離婚就是夫­妻衝突,父子衝突,兄弟衝突,演變出去之後,君臣衝突(領導跟被領導衝突),朋友衝突­,五倫沒有了,這個社會怎麼能不亂?五倫是和諧的社會,五倫沒有了,天下大亂!

  

怎麼樣叫不亂?反求諸己就不亂了。不要問別人做得對不對,回頭問我自己做得對不對;不要問別人做得好不好,要­回過頭問自己做得好不好,問題統統就化解了。我們冷靜觀察,東西方的聖人、聖哲的教誨­,都沒有例外,都是教人要反省、要懺悔。所有一切聖賢教誨,自己一定要知道,是教我一­個人的,不是教別人的,我要做到,我不必去要求別人做到,要求別人做到,錯了。別人看­我做到,他很羨慕來學習,他也做到,這就叫佛度有緣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午后時光 - 2013-06-15 18:21:30



今兒個攜了一小袋十穀米粒,上公園餵食麻雀及野鴿們,炎熱的午後,連這群小朋友們都很懶散,對我們愛理不理的。後來終於吸引了幾隻飢腸轆轆的野鴿子,還挺著大肚子一二一二的追著我們跑來,這逗趣的模樣,我著實笑了很久,超可愛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順治帝與董鄂妃 - 2013-06-15 19:00:13




西方人寫的《湯若望回憶錄》說:順治皇帝對一位滿洲籍軍人的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竟被對他申斥夫人有所聞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光,這位軍人乃因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順治皇帝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后來生下一子,皇帝定下他為將來的皇太子。但數星期后,這位皇子竟然去世,而其母於其后不久亦薨逝。陳垣先生(著《語錄與順治宮廷》)據此認為,其為董鄂妃無疑。


  
這位滿洲將軍,有學者認為是順治帝同父異母的皇十一弟博穆博果爾。他的生母為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的遺孀。博穆博果爾於崇德六年生,順治十二年封襄親王,翌年七月死,十六歲。


  
董鄂妃呢?史載:“年十八入宮,順治十三年八月冊為賢妃,十二月晉皇貴妃,明年十月生皇四子榮親王。”所以,有學者認為:董鄂妃可能原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王妃。董鄂氏入宮一年之間,連升三級:妃、貴妃、皇貴妃。這在明清宮廷史上是僅見的。
  


董鄂妃入宮四年間,備受寵愛,因病而死,順治悲痛,命三十名太監與宮女,悉行賜死,在陰間服侍皇貴妃,追贈董鄂妃為端敬皇后。順治帝哀傷過甚,“竟至尋死覓活,一切不顧,人們不得不晝夜守著他,使他不得施行自殺。”順治帝寵妃董鄂氏的身世至今依然是個歷史之謎。




---------------
熟悉歷史的人對於順治皇帝的愛情故事應該不陌生,這段短暫而濃烈的愛情故事更是自古被文人墨客品讀吟作,現在學佛後,對於這樣的癡情愛戀,略知其中緣故,站在前世今生的因果觀中,我們每個人在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尤其如此深厚的愛戀,更是前生所結下的不解之緣啊!



別問帝王為何鍾情癡情於一人,亦別問富家女為何愛戀窮小子,一切都是緣份惹的禍,真是有緣,千刀萬剮仍會心心相印,若是緣盡,長江之水不復返。我們渺小的人啊!順天應理,隨緣而不攀緣,緣來珍惜,緣去無罣礙,一切的一切,只有一念:阿彌陀佛就好!念到心清淨,福緣自然來,再無其他有的沒的煩心憂慮,知道嗎?我的朋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民主以示威遊行方式真能為社會帶來進步,使百姓過得更好嗎? - 2013-06-17 14:34:14

問題:民主制度下,人們常以示威遊行,罷工、罷課來表達民意,請問這樣的方式真正能為社會帶來進步,使百姓過得更好嗎?




答:這個問題,我想大家看看台灣就明白了,答案就很清楚,用不著我再說。台灣是世界民­主第一,老百姓在街上可以罵總統的,不算犯法的,全世界是民主最先進的國家。你到那裡­去看看你就曉得,那裡老百姓過什麼樣的日子?這個問題我在講經的時候也講過很多,我們­頭腦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到底是民主好,還是皇帝好?這個問題我想老同學都知道。我初­到新加坡的時候,演培法師,這是老朋友,有一天請我吃飯,他就提出這個問題。他說淨空­法師,你是贊成民主,還是贊成皇帝?我告訴他我贊成皇帝,我不贊成民主。「你這個老頑­固」,說我老頑固。我說我不頑固,我有個道理講你聽聽看。




皇帝雖然是專制,他希望他的兒孫代代相傳,必須政治要搞得像個樣子,他才傳得下去;如­果他的兒孫不肖,他的政權就會被人推翻。所以,從前做皇帝是戰戰兢兢。登基,就是現在­講就任,第一樁大事是什麼?立太子,培養繼承人。他在他的兒子當中選拔最優秀的,然後­請國家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這些好老師來教他,一般人沒這個機會。所以太子(有就是皇­上)受過最好的教育,這個你不能不承認;民主選出來的,不見得受過這麼好的教育。所以­中國古聖先賢講「為政以德」,不在乎民主、君主,最重要是他有德行。他有德行,無論是­民主、是君主,對老百姓愛老百姓,真正替老百姓解決問題,怎麼不好?都好。如果沒有德,對於老百姓都不好,民主也不好,君主也不好。所以,倫理道德教育重要!




所以我想想,­帝王的時候,培養的國家的領導人受過最好的倫理道德教育,我就是想到這點,這個我們不­能夠不懂得。 滿清滅亡,孫中山先生組織了國民黨,我很佩服,我覺得他這個創意很好。為什麼?有民主­、君主,兼而有之。君主是一個家族管這個國家,民主是以一個黨派,集合國家這些精英組­成這個黨來管理國家,這個理念是正確的。而且孫先生他的理念當中是一黨,絕對沒有第二­黨,是一黨專政,這一黨集合國家的精英。他沒做得好,他沒做得成功,第一個他壽命太短­,沒有幾年,六十歲他就過世。第二個,他疏忽了一樁事情,那就是你組成了這個黨,這個­黨裡頭要找最好的老師,就像從前帝王教太子一樣,那就成功了。就是你這些黨員沒有受到­最好的倫理道德教育,可惜在這一點。




如果國家領導人要懂得這個道理,我這個國家裡面的黨員,特別是選拔出優秀的,將來是成­為國家繼承人的,一定像過去帝王培養太子一樣。把國家最好、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請來­輔助他,來教導他,那成功了,這個民主不亞於帝王時代。 這是我的看法、想法,這些看法、想法跟很多人不一樣。我不主張什麼事情都上街,為什麼­?擾亂社會秩序,擾亂大家的生活安寧,這不是好事情,我不贊成這個做法。尤其是現代的­民主,真的是為了個人的野心、欲望。他上了台,他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你沒有辦­法干涉他。而且他任期很短,你想他要競選的話,他費了多少人力、財力下去,他上台四年­之後,他一定把它撈回去,連本帶利要撈回去。人民的死活是另外一樁事情,與我無關,我­只要把名聞利養統統都得到,他就滿足了。




從這上面你細心去觀察的時候,不如帝王! 總而言之一句話,最後這一句問得好,一定使老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這個才能勘驗到是君­主制度好,還是民主制度好。每個國家歷史、文化、國情不相同,這統統都要顧慮到。我在­美國住了十五年,美國人認為他們的制度很好,全世界應當都要向他們學習。我跟他們說,我的看法不一樣。美國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現在才兩百多年,真正的美國人是紅蕃,那­是真正的美國人,其他的全都是移民過去的。移民過去,你們對這個地區沒有歷史淵源,大­家從各個國家族群來到美國,都是不同的,那當然用民主選舉的方法最好,這個方法最好。­像開店一樣,每個人都擺個攤位!許許多多攤位,我們推選一個人做代表,跟國內外打交道­的時候有個代表人,這個對的。中國不一樣,中國五千年是老店!子子孫孫代代相傳,你現­在要叫這個老店拆夥,要讓他們子子孫孫分家,搞獨立,這成什麼話?都去擺小攤子,這就­錯了!




所以我說中國的制度不適合美國,美國的制度不適合中國,這個你要認清!你看佛教化眾生­,應機施教,他不是一個方法;不同的根性,他現不同的身,用不同的方法來教,結果都教­得很好。一定要懂這個道理,世界上不是一個方法能夠教全世界的,這不可能的事情。宇宙­是多元的,世界也是多元的。我們一個人生活在世間,日常生活也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你要面面看清楚,然後你才了解,在什麼狀況之下要用什麼方法。我們想到這點,才知道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倫理道德重要。所以我現在講教育,通常我是講三個重點:倫理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宗教教育。能把這三個教育辦好了,真的是社會安定,天下太平。





———–

影音分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a9ps65fVp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aJbxBaDxg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大陸佛聖地衰同胞窮,此象是否顯示佛喜歡貧落,排斥科學文明? - 2013-06-17 14:36:01

問:「大陸的四大千年佛教聖地,為何龍天護法沒讓香火一年比一年鼎盛,而是落到今天如­此現象?更沒有庇祐大陸的同胞脫離貧窮落後?此點是否顯示佛陀喜歡貧窮落後、排斥科學­文明發達?」




答:你說的也有點道理,可是佛陀決不是喜歡貧窮落後,也不至於排斥科學文明。這個現象­我們要從長遠看,不要看這一個段落,看一個段落,往往我們會產生很大的誤會。我們要看­釋迦牟尼佛整個法運,佛陀的法運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但是末法時期佛法有興有衰,成波浪型的,就是正法、像法也有興衰。 興衰的原因是什麼?決定不是佛法,興衰原因在人,而不是在法。法運是很長的,人的運不­長。如果你懂得看相算命的道理,命相講一個人五年一轉運,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有最好運­的五年,也有最衰運的五年,在哪個五年,每個人不一定。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人各有命運,家有家運,國有國運,世界有世運。《皇極經世書》裡面講的世運,興衰在那­裡循環更替,究其原因,一切不外乎這一切眾生造業不同。善業興,惡業就衰,就這個道理­。佛法沒有興衰,人造善業,歡喜佛法,因為佛法勸善,聽得歡喜,人造惡業,聽到人勸善­,不能接受要排斥,世間興衰的原理在此。 六道輪迴的眾生,哪一個不是業力支配?許多宗教說:人間一切苦樂都是上帝為你安排的。­上帝實在就太不公平了,你既然造人,為什麼不給他快樂、要給他受罪?這是講不通。如果­真的是上帝,那太殘酷,太可怕了。佛經講上帝是仁慈的,上帝哪裡會叫眾生受罪?不可能­。佛法為我們講得清楚,人遭受艱難困苦,自己造惡業,自作自受,上帝想給你樂都沒有辦­法,你自己做惡事,你應該受惡報。佛家講的因果報應,把這樁事情講清楚明白,我們運的­高低狀況,總的原因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佛教衰微,將來有沒有興旺的時候?有。這個問題,早年我曾經問過章嘉大師,章嘉大­師說:「你放心,會有升的時候。」他說:「佛法有低潮,有高潮,人經過這些艱難災難後­,他就會反省,他慢慢的就回頭,佛法就興旺了。」是這回事情,所以不能看短,看局部的­,一定要看整個法運,我們就會了解。 但是佛常讚歎「以苦為師」,佛法確實不同意享樂,享樂就是講享受五欲六塵物質生活,佛­不贊成。原因在哪裡?這些東西很容易使人迷失自性,幫助你造惡業,自己都不知道。到將­來惡報現前,就後悔莫及。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表演給我們看,他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過世間最貧窮的物質生活,他為什麼要這樣作法?這是什麼意思我們要懂得,這個作­法是避免一切的惡業。這個作法苦不苦?一點都不苦,得大自在,得大快樂,這種快樂自在­是你想不到,你作夢都夢不到。為什麼?你沒有經歷過。




中國孔老夫子讚歎學生顏回,顏回的生活與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差不多,顏回的生活一般人受­不了,可是顏回很快樂,一天到晚笑嘻嘻,一絲毫憂愁都沒有。我們在經典看到佛陀處世待­人的態度,見到人多麼和藹,多麼歡喜,這是真樂。世間人哪裡懂得?世間人是把苦當樂,­苦中作樂,這叫「可憐憫者」。所以佛的教誨、作為,我們要細心去思惟體會,那是真實不­虛的,而我們想法、看法、作法,全都錯了。 佛菩薩會不會保佑中國?肯定會,因為中國人的祖宗積德太厚了。佛法依舊會在中國發揚光大,我相信,我一絲毫都不懷疑,章嘉大師相信,李炳南老居士也相信,我們有堅定的信心­。




這一段時間過去了,現在就開始好了,在轉變了。中國大陸上宗教政策一年比一年圓滿,­真正落實了,北京佛協要派出家人到居士林來與我們共同學習,這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這­不是諸佛菩薩、龍天護法保佑,那是什麼?沒有說其他地區派人來與我們一起學習,只有中­國。這明顯的說明,諸佛菩薩、龍天護法特別照顧中國,中國大陸的佛陀教育一定會興旺起­來。低潮已經走到谷底,就要往上升了,所以現在是一個往上升的氣象。





————–

影音分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StDGES1J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paK84HCc7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n-GTODei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kntZQbN6cU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蔡禮旭老師講《弟子規》 - 2013-06-17 15:24:28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蔡禮旭老師講《弟子規》



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一定從自己最親的父母開始敬愛,進而推衍到對別人的父母、別人的孩子,就是仁愛人民;再從仁愛人民這分愛心繼續擴展到愛護一切萬物,包括動物、植物、礦物,這就是愛物。



新加坡的許哲女士,是新加坡的國寶人物,人生幾十年致力於照顧病人,照顧貧窮的人。曾經有記者訪問她,說她幫助了這麼多人,她卻回答:「我哪有幫助別人?我幫助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以她把整個宇宙都當成是自己的家。記者又問她:「您都照顧別人,誰照顧您?」她想都沒想馬上回答:「我不用照顧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我們聽了深受感動,多麼豁達的人生態度!而這個態度就與聖賢經典完全相應。所以「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面對世間似是而非的理論,可不能被誤導,還是要遵循聖賢的教誨。



愛物是「愛惜物命」,對於物品也要愛惜,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決不可以糟蹋。對於生命也要愛惜,在澳洲,人們在開公路時,常會遇到一些大樹,他們會先看樹上有沒有鳥窩,如果有鳥窩,則要停止工程,等季節過了,鳥飛走了,再開工。澳洲人很淳樸,迎面而來都會互相打招呼,人心很善良。人心善良,整個大環境就風調雨順。當人們尊重生命,尊重萬物,萬物一定會給人類很好的回饋。



我們生存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天地,應該休戚與共。有一位老師就說:「能夠愛護所有的萬物,就是力行孝悌之道。」又說:「天為父,地為母,每個人都是大地的子女,大地母親所長養出來的所有萬物,都是兄弟姐妹。」若沒有大地,我們吃什麼?所以我們不應該殘害動物,因為這樣就沒有孝悌的態度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商人無商道,死後墮地獄。 - 2013-06-17 19:33:41



主持人:我們常聽說做殺生行業會短命,當今社會發現很多的名人英年早逝,令人怵目驚心。舉二個例子,二00四年四月十日,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店,美國麥當勞公司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突發心臟病死亡。第二年接班人也因腸癌而去世。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號稱中華第一兔的公司老總,在接受縣政府表彰的當天,被一名清潔工在河邊發現了他的屍體。請問師父,【他們的死與從事的職業有關係嗎?】



淨空老法師:有關係。如果這個職業對社會、對大眾沒有真正利益,都要背嚴重的因果。所以現在商人只知道賺錢,沒有道德觀念,他生產賣的這些東西都是有毒的,都是害人的,他還要繼續做。現在他賺一點錢很有限,死的時候不會好死,而且死了以後決定墮地獄,他要是知道這個事情決定不敢做。中國從前的商人,商有商道,他有道德觀念,利益能賺多少?不能超過三分。超過三分就有罪,現在人賺不止三分。現在是加一倍、加兩倍、加三倍,一塊錢希望能賺到一百塊錢,這叫傷天害理。我們絕對不能做這種事。






文摘節錄自淨空老和尚的「珍惜生命請勿殺害動物」(第二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成敗不是靠競爭來的 - 2013-06-17 19:35:33






【成敗不是靠競爭來的】



現在父母教兒女都教你競爭,你要爭不過別人將來你就失敗。這個教學法錯誤的,成敗不是­靠競爭,成敗是靠你過去生中修的因;換句話說,成敗是命運,與競爭不相干,命!命裡頭­發大財、做高官,有一些自己他不聰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智慧,但他福報大,過去生中修­的福大。劉阿斗做皇帝,諸葛亮忠心耿耿替他辦事,他跟諸葛亮比差太多了,為什麼?他有­福報。



所以我們要肯定,人在世間貧富貴賤是命裡頭注定的,絕對不是競爭,競爭決定不是好事,­競爭只有折福不會增福,只會惹禍不會消災。這個道理要幫助別人講透講明白,讓大家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再走這條錯誤的道路,要叫他趕快回頭。



只有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幫助你福慧增長,幫助你消災免難,消災免難就增福報,古德所­謂災消了,福來了。不是靠競爭,競爭是相反的,競爭是福消了,禍來了。所以今天這個社­會,很多觀念是顛倒的、是錯誤的,必須把它糾正過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胎兒染色體異常,該小產嗎? - 2013-06-20 09:58:07



問:弟子現在懷有五個月的身孕,但是羊膜穿刺的結果,卻得知胎兒染色體異常。這樣的小孩除了低智能外,最糟的是有精神異常的可能。我身邊沒有人願意我留下這個胎兒,要我做小產的催生。我知道這是很重的罪,亦不想和小孩結下惡緣,請師父在我引產前教導我應該怎麼做,如何彌補我將犯下的重罪?



淨空老法師答:在現前社會,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同類的事情發生。從佛法的觀點來看,這是眾生的共業,也是累劫不善業造成的結果,我們看到這些情況很難過。一定要知道,兒女與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緣分而來的,沒有緣分,求兒女求不到。佛講兒女與父母有四種因緣,所謂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實際而言,人與一切眾生都有這四種緣。因此,若這個小孩是來報恩的,妳墮胎就是殺了他,恩變成仇;如果是來報怨的,仇恨就更深了。討債、還債再加上命債,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這一世遭遇的種種不幸,是過去生中造的不善業;這一生當中能夠過得很安穩、很自在,一切稱心如意,也是過去生中累積的善因。善因必得善果,惡因一定得惡報。



實在講,醫生的判斷未必正確,但是多數人相信醫生的話,認為醫生是科學,宗教是迷信,不能接受,這就沒法子了。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確實有不少好的中醫大夫,中醫的診斷、治療有些方面確實是西醫所不及的,不妨參考看看。



若是不得已要做挽救的方法,就是為小孩修福。修福的方法很多,最殊勝的方法是教育。這件事情不難,在中國大陸建一所小學的費用不多,我們在大陸現在已經建了十幾所學校。以這個功德迴向給這個小孩,他一定會很歡喜,然後再誦經、念佛迴向給他,這是很好的一種超度、修福的方法。這個建議提供給妳,可以仔細想想。21-90-31



———-

轉自
http://book.bfnn.org/books2/166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合理用經商賺來的錢,才不至於造業? - 2013-06-20 09:59:24



問:請問如何合理用經商賺來的錢,才不至於造業?



答:學佛的人應當懂得,無論從事哪個行業,所得到的利潤都要幫助世界苦難眾生,自己生活愈簡樸愈好。實在講,愈是簡單的生活,愈是健康的生活。新加坡的許哲居士一百歲了,一生沒有生過病,心地清淨慈悲,生活非常簡單、清苦。每天吃一餐,不吃油、鹽、糖,只吃生菜;衣服是垃圾桶裡撿來的。李木源居士問她:「妳為什麼不做一件新衣服?」她說:「我天天跟最窮的人在一起,我要是穿上新衣服,就對不起他們。」這是菩薩,不是凡夫。



凡夫無不貪圖享受,對飲食無不講求,結果出了一身毛病。許哲居士一生那麼健康、自在,很值得我們反省、學習。所以,學佛一定要明理,通情達理,然後才能如理如法的修學,也就是如理如法過日子,工作、應酬都不過分,都能懂得節度,做到恰到好處。21-90-19




———–

轉自
http://book.bfnn.org/books2/166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臨終前後,動手術切除器官,會不會影響往生? - 2013-06-20 10:00:19



問:生前有志捐獻器官,請問臨終前後,動手術切除器官,會不會影響往生?



答:如果臨終切除器官時,你沒有一點瞋恨心,你可以這麼做。如果到那時你又痛苦、又後悔,極樂世界你就去不了,立刻墮落。所以,要有定功才行,沒有定功,這是很冒險的一樁事情。你捐獻器官,不過是幫助一個人多延長幾年生命而已;你要是成佛之後,你在虛空法界不曉得能度多少眾生。這個帳要會算! 21-90-08




—————-

轉自
http://book.bfnn.org/books2/166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 2013-06-20 10:52:55



淨空老和尚:【我們能夠了解三世因果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面對眼前的逆境,或者不如法,心裡才能平靜,真正相信佛菩薩的安排沒有錯。正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管好、壞境界統統都接觸,在裡面磨練自己的清淨心,處順境不起貪愛,逆境不起瞋恚,這是真正修行。如果對於喜歡的生貪愛,不喜歡的就起瞋恨,這是造輪迴的業因。所以華嚴經說,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只有自己一個是凡夫,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佛菩薩示現來度化我們的。】





——————–

人一生當中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原因的,前生作業今生受,所以遇到逆境我們不要氣餒,這是給我們機會消除業障,念念感恩、念念清淨,則事過境遷後,障緣即消失。冬天過去了,春天還會遠嗎?冬天的沉潛、收納、安養、厚積,才有春天的欣欣向榮、百花爭鳴。


沒有惡因緣、壞境界的考驗,我們的人生不會成長,沒有歷練就沒有後來的大智大慧。所以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會修的人,週遭的人事物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孔子亦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以感恩逆境、感恩惡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廣欽老和尚: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 2013-06-21 11:22:53



※日期:一九八零年十二月廿二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老和尚對傳某師開示:「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

轉自http://book.bfnn.org/books/0001.htm#a0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廣欽老和尚: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 - 2013-06-21 11:23:55



※日期:一九八零年三月十一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老和尚對信徒開示:「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



———-

轉自http://book.bfnn.org/books/0001.htm#a0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廣欽老和尚:學佛的磨練 - 2013-06-21 11:24:55



※日期:一九八零年二月七日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八十九歲傍晚,某某法師與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請示老和尚,在大殿外,一行人頂禮老和尚後,某某法師對老和尚說:「出家以來,我一直深受種種人事上的刺激打擊,與精神上的種種挫折磨難,不知是我沒有修行,還是業障特別重?」



老和尚說:「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體的疾病或精神上的打擊磨難,這些磨難會刺激你,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離,你必須跳越過這些障礙,越過人身的種種劫難,才能得到清淨安樂,成就淨業。」



接著老和尚對那些信徒開示說:「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布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沈迷下去,不知醒悟,如果不知再以福布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布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整天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

轉自http://book.bfnn.org/books/0001.htm#a0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每一個細胞都互通信息 - 2013-07-01 11:16:51





老法師講得太好了,宇宙萬物是一體的,就像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代表我,每一個細胞健康,那麼我必定是健康的。所以我不禁深思,宇宙萬物都是我的親愛的家人,當我還在看這個人不順眼、看那個人有過錯,我本身的念頭就是不健康的,那麼我必定不會健康順心。這也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大徹大悟的人,絕對看不到周遭人有過錯,每個人都是佛菩薩的化身,因為周遭每個人都是我親愛的家人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和的重要 - 2013-07-01 11:17:59




《論語》曰:「禮之用,和為貴」。禮就是日常生活的規範。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最可貴的是和。諺語云:「家和萬事興。」中國自古以來,帝王統治國家、教化百姓,就是一個「和」字。和的基礎是孝,孝表現於外就是和,不和就是不孝。中國北京的故宮,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宮,這三代歷時將近五百年。皇宮裡有三個最主要的建築物,一般人稱作「金鑾殿」,其實它的匾額不是寫金鑾殿。最大的殿,稱為「太和殿」;太和殿後面,稱為「中和殿」;第三是「保和殿」。大清帝國用「太和、中和、保和」來治理天下,所以能享國兩百六十多年。到了末代,家不和,導致亡國;若子孫能一直保持和睦,至今仍是大清帝國。





中國歷史上,每個開國帝王都是提倡孝道、和睦,子孫若能遵守祖宗的成法、規矩,國家就永遠不衰。反之,不遵守祖宗的成規,自家的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不和,就是亡國的徵兆。只要有不和的局面產生,政權絕對維持不到五十年;若爭執得很厲害,大概十年、五年就滅亡了。家庭、國家,乃至世出世間任何團體,皆是如此。





何謂真正修道人?和就是修道,不和就無道可言。佛制定的成法、規矩,四眾弟子若遵守,佛法就久住世間,法緣殊勝,眾生有福。若出家人穿上這身衣服,在僧團之中不和,就是破壞僧團,果報在阿鼻地獄。出家人修行好,能成佛、成菩薩,成就是最高的;修得不好,墮落是最下的。出家人做個老好人,能否成就?不能成就,老好人是鄉愿,不但不能維持佛法的形象,反而糟蹋、破壞佛法的形象,此罪業無量無邊。





———–

轉自http://www.amtb.org.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9#godata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與一切眾生接觸,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 2013-07-01 11:20:19




說法一定要懂得隨機、隨緣,要記住佛講的四個原則:「四悉檀。」第一,佛教我們與一切眾生接觸,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果然所在之處,能令一切眾生對我們生歡喜心,第一步就成功了。再來可以將我們的覺悟、生活情形,逐漸展示給他看,讓他生羨慕之心,然後向我們請教:「為什麼你生活得這麼快樂、自在?」這是先講果報,再講因緣,眾生容易接受,果報就是自己修學的德行。先講因緣,沒有看到果報,很難令人相信。



我所提出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你真正做到,把這二十個字融化在整個生活之中,使人家跟你一接觸,就深深感受到,他會生羨慕之心,很想學習,並向你請教;他來請教你時,教導他就容易了。




節錄自http://www.amtb.org.tw/enlighttalk/enlighttalk.asp?web_choice=9&web_amtb_index=177#godata




————–

老法師說得很有道理,學佛人如果不能過幸福美滿的日子,是無法接引他人學佛的,因為別人不相信,他沒看到果報!


這不禁令我想到自己近年來越來越順心愉快,生活的快樂自在,是因為受到淨空老法師的影響,看到他一個人浪跡天涯,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沒有財產、沒有自己的居所,但是卻受到龍天善神守護、得到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看見他法喜充滿、精神充沛、清淨慈悲的莊嚴法相及殊勝的法緣,心生羨慕,進而向他學習。


念念阿彌陀佛、念念真誠清淨慈悲,這是我近年來學習的心念處事,真的生活越來越自在美滿,家庭和樂、身體健康,我要向老法師繼續學習,希望自己也能接引和自己有緣的眾生一同學佛,將來皆作極樂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薩。


願我們學佛人都可以幸福美滿!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也要受前世的業報 - 2013-07-01 16:13:49



佛教認為,即使是佛也難以免除前世所招感的苦報。


《長阿含經》卷二提到,釋迦牟尼在入滅前三個月開始背痛。此乃釋迦牟尼前世為婆羅門時,與力士相撲而折斷對方的脊骨所得的業報。釋迦牟尼雖已成佛,卻仍無法免除業病之苦。


除此之外,佛陀以其過去世的業因,還嘗受過其他苦報。《大智度論》卷九合稱為“九罪報”:


(一)受梵志女孫陀利所謗,五百羅漢亦被謗。佛昔為博戲浪人,曾誘淫女鹿相至辟支佛日常修道之園中娛樂,後殺鹿相女而嫁禍辟支佛,故受孫陀利謗之報。

(二)受旃遮婆羅門女系木盂佯作腹所謗。佛昔為一比丘,因妒無勝比丘受善幻婦之供養,遂謗無勝與善幻通,由此佛說法時受旃荼女系盂於腹毀謗誣賴之報。

(三)受提婆達多推山石壓傷足趾。佛昔為須摩提,因不欲與其異母弟分財產,遂於高崖推落其弟,投石擊殺,故遭提婆達多以石擊佛之報。

(四)迸木刺腳。佛昔為部主商客,因爭船格戰,以矛刺穿另一部主腳致命終,故於乞食時受木槍穿徹足趺之報。

(五)毗琉璃王興兵殺諸釋子,佛時頭痛。昔時釋種族捕殺池中之魚,佛為一童子,曾以杖打魚頭,故受琉璃王殺釋種之報,且於其時,佛感頭痛。

(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之請而食馬麥。佛昔為婆羅門時,曾妒比婆葉如來及比丘眾受槃頭王供養,遂發惡言,並教其五百童子罵彼等須食馬麥,故佛及五百羅漢於毗蘭邑時受食馬麥九十日之報。

(七)冷風吹動則背脊痛。

(八)六年苦行。佛昔為婆羅門之子火鬘,與瓦師之子護喜相善,護喜曾數邀火鬘拜見迦葉如來,然火鬘以“何用見此髡道人”的惡言三拒,由此因緣受六年苦行之報。

(九)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空缽而還。



業報得病的觀點,不一定為當代主流醫學接受,但對那些受過佛教文化熏陶的人來說,則很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同。即便如此,對業病的正確診斷仍然是個問題。如果沒有證到宿命通,就不能輕下斷言患者所得的是否為業報病。否則,也會遭到因妄語而帶來的果報。(原文標題:對業病的正確診斷仍然是個問題)




省思:

佛陀成佛了,其化身仍不免要受前世惡業輕報,我輩凡夫若不精進忏除業障,前世所造的惡業種子一旦成熟,來世(甚至可能就在今生什麼時候)真不知要遭受怎樣可怕的報應了!當戒懼!戒懼!謹慎取捨因果,依四力精進忏悔!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轉自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KOJS07G5H8219453&id=54769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前世活埋萬人,今生病苦纏身。 - 2013-07-01 16:15:42



我(陳健)一生人多災多難。少年時因為受創傷,得了頭痛、背痛和失眠的病,屢醫無效,數十年受盡痛苦的折磨。


後來,有人告訴我,我的痛苦是因為前生曾經用石坑活埋一萬人,而且又喜歡鞭打人,業力感召,而得現在的果報。而且,我前幾生已經在受這個果報了,因果通三世。要誠心向他們懺悔。他還介紹我念《地藏經》,作種種善業,將功德迴向給他們。


我的殺業太重了,是自作要自受,佛菩薩都不能代受。我知道後很害怕,心裡很不安,希望他們快點離開,不要折磨我。


後來,老師告訴我,不要用驅趕的心對待他們,這樣會起對立的後果,是不對的;要慈悲他們,「三時繫念法會」時為他們立牌位、做超度;平時要多聽經、念佛,精進修行。希望有一天能感化他們,放下對我的仇恨,原諒我。因為是自己的錯,所以要多向他們認錯懺悔,用歡喜心去承受罪業的痛苦。


現在我的心安定下來了,比較沒有從前那麼苦了,因為明白因果,不再怨天尤人了。懂得正確面對罪業的態度,這個最重要了。


懺悔者:陳健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編後語】

佛在經上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道前世的因果,看看現在受的就是的;「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來世什麼樣的果報,現在造的因就是。這兩句話,小對個人,我想想我前生造的是什麼因,我這一生受的就是;我想想我來世有什麼樣的果報,那我這一生造作的就是。小由個人,大看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看看現在這個世界,這果!就曉得前世造什麼樣的因;再看看現在社會大家造的因,就曉得將來社會會有什麼果報。不要神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擺在面前,歷史是一面鏡子!這決定不是假的。


古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叫善根;能夠改過,這就是福德。知道過失是智慧,肯改過是修福,福慧雙修是這樣修法。


從今努力念佛,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這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把阿彌陀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你要問為什麼能變?阿彌陀佛是自性彌陀,西方世界是唯心淨土,那怎麼不能變?當然可以把佛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性跟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那就沒有法子了。所謂「一切法從心想生」,專念彌陀,才能把彌陀變成自己,自己跟阿彌陀佛氣分交接,這是真正的感應道交。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一聲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並將功德迴向無量劫至今生所殺害的有緣眾生,願早日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成佛道。





轉自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ch/ch_ctmain.asp?web_choice=1&web_s_index=1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殺生要償命,邪淫敗四代。 - 2013-07-01 16:16:40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ch/ch_ctmain.asp?web_choice=1&web_s_index=16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開示:以真誠恭敬才能解開怨結 . - 2013-07-02 09:14:38





我們遇到有通靈的人,他們有這個特異功能能看到,看到有人後頭冤親債主一大堆跟著,這­個人活得很辛苦,好像很累。他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累,後頭一大堆冤親債主跟著他。工作­固然累,如果歡喜心做工作不累,後面跟著一大堆還能歡喜得了嗎?這一大堆跟著我們肯定­影響情緒,你心情不好。




所以我們懺悔,現前造的業,自己知道,心裡有數,要懺悔。過去生中造的不知道,但是自­己想想,雖然不知道,肯定有,不但有而且很多,我們常常能做這樣想是好事情,為什麼?­每天念佛、誦經、做好事,都能迴向跟大家分享,以這個功德供養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回心­轉意,大家一同念佛求生淨土,好!怨恨不能化解,不但障礙我們開悟,它會障礙我們往生­。所以,彼此雙方都痛苦,何必?




明白這個道理,愈是跟我過不去的人,我對他愈要恭敬。毀謗我的人、批評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不管是非對錯,他錯、我對,不管這些,統統要以真誠心來對待,這個結才能解得開­。如果迴避,不好意思,自己曉得錯也不敢承認,面子問題。那好了,面子問題將來你就到­三惡道去受罪,為什麼墮三惡道?面子放不下,這虧吃大了。




這些冤親債主他放不下,我們放下,他沒有放下,我們每天給他迴向,我們在佛前給他供長­生牌位,我們能盡心做到的統統做到,這就對了。見面我們一定很客氣,謙虛、恭敬,不管­他什麼態度,我們表達自己的誠意,這叫修行。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我們自己錯­誤的觀念,叫真修行。




每天拜一千拜,念十部《無量壽經》,念一萬聲佛號,不管用,你心不清淨,心裡還有怨恨­、還有不平、還有煩惱習氣,這怎麼行?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什麼叫實質?內心的清淨、平等、真誠、恭敬,這實質。果然誠於中必定就形於外,不懂禮­節,他也是很恭恭敬敬,他沒有學過,因為他內心真的誠敬自然表現在外面。




經上講善惡因、禍福果,追命所生,這跟著你;將來果報,或在樂處,這三善道,或入苦毒­就三惡道,全都在眼前。佛在經上提醒我們,讓我們細心觀察,統統在眼前,看清楚、看明­白了,回光反照,想想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叫修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修苦行,就是一切不計較。 - 2013-07-02 10:05:18



佛法是圓的,是可以權宜變通的,並不是有棱有角的,總是要寬懷大度,自身立場沒有過失,別人要怎樣,那是別人的作為了,與己無關。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廣欽老和尚



做什麼事情才算是修苦行?就是一切都不計較,日常生活不起分別,就是修苦行。—廣欽老和尚





——————

廣欽老和尚講的真好,修苦行不是忍饑忍餓、幹粗重活才是,而是要從心上修苦行,對任何人事物,隨緣隨喜,胸襟開闊,一切不與人計較。


古德曾說:【教子孫學喫虧,學謙恭、遜讓,定是昌盛根基;教子孫學刻薄,學討便宜,便是災殃先兆。】亦有大德說:【執拗者福輕,而圓通之人其福必厚;急躁者壽夭,而寬宏之士其壽必長。】


在在都告誡我們,做人不要有稜有角,一個有德行有修養的人,必定是處事圓融大度之人。我們不應該老是要求別人應如何如何,應該要反躬自省,事事檢點自己,如果自身沒有缺失,心裡才會真正心安理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殘害無數生命換來一張紙「文憑」 - 2013-07-02 10:38:15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ch/ch_ctmain.asp?web_choice=1&web_s_index=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無知殺生結怨仇, 家人爭吵是非多。 - 2013-07-02 10:42:12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ch/ch_ctmain.asp?web_choice=1&web_s_index=1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要感恩無情眾生 - 2013-07-03 10:12:42





問:下面十三個問題,佛說萬物皆平等,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吃肉等同於殺生。但同樣青­菜都是有生命的,我們割它下來吃,又為什麼不是殺生?



答: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問得很深,人可不可以不吃東西?可以。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我們在經上看到的,阿羅漢住在這個世間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到了色界天人飲食不要了,色界天是得禪定的人,得到初禪財色名食睡都沒有了,­這是功夫。我們在這個世間叫業報,你必須要有飲食,沒有飲食你就不能夠存活,你不能存­活你也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總是冤冤相報,這個道理很深,給你說兩個星期都說­不完。必須要吃,你就想想看,你是吃人好、是吃動物好?這就有選擇,你是吃你父母好,­還是吃別人好?你不會吃你父母,你會吃別人。人跟動物比,你還是吃動物,不吃人;如果­動物跟植物比,那你還是捨掉動物,吃植物。你一層一層比,你就曉得,就不一樣。



植物是生物,但是它沒有感情,就是說它沒有報復的心,它沒有怨恨心;你吃動物時候,動­物有報復、有怨恨。招來什麼?來生的不如意,這個問題就嚴重。植物它不會,而且它長成­之後它還希望你吃它,為什麼?它修供養,它也懂得修福。我們在澳洲自己種菜,我們的菜­沒有化肥、沒有農藥,而且長得比一般農場的長得好。我們讓這些蔬菜聽佛號、聽講經,就­是用錄音播放給它們聽,對它們照顧非常周到。管理菜園的同修有天晚上作夢,夢到絲瓜來­找他,它說絲瓜太老了,你應該趕快把它採下來,它已經很老了。他就覺得奇怪,第二天就­到那個位置上去找,果然找到了,它是在葉子的背後,疏忽沒有看見它,真的是太老了,老­得什麼?不能吃了,所以就留它做種。你看看植物、花草樹木都通人性,我們對它有恩德,­它對我們也報恩,它報恩就是用這個來供養大眾。這些事情你要好好的學習,你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萬象。





問:底下個問題,如果花草樹木是有靈性的,請問打理園林時,我們的腳會踏著小草,甚至­於為了美化園境要把它拔掉,這樣是不是也傷害它們?還是踏或者是拔之前,向它們說對不­起,並勸它們往生極樂世界?



答:對,佛在戒經裡面告訴我們,「清淨比丘,不踏生草」。這個地方有路,你要想抄近路­,你從草地上走過去,這是錯誤的,你對於草有傷害,也就是你沒有尊重它。除非不得已沒­有路,沒有路可以;所以通情通理,沒路你只好從草地上走過,如果有路不可以。如果要砍­樹,佛經上講三天之前,你要給它誦經迴向,你要給它說法,要告訴它三天之後,我砍你這­棵樹做什麼用途,請你搬家,這就是樹神、花神、草木神,他會搬家的。我們在澳洲有棟舊­房子,太舊了,我們拆掉不要了,重建。重建因為車要通過,前面是種的樹就砍了幾棵樹,­三天前我們就給它做了佛事。砍了之後,以後樹神托夢,他說我們還來不及搬走,希望以後­你們砍樹,七天前通知我們。我們才了解,澳洲人做事情都非常緩慢,在我們這個地方三天­就可以,他們需要七天。我們要懂得那個地方環境,鬼神跟人一樣,跟我們這裡不相同,他­什麼都是要慢半拍的樣子,甚至於慢一拍。通情達理,我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相尊重­。所以你這個後面講的態度很正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業緣 - 2013-07-03 15:50:23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業緣



釋迦牟尼佛一生的弘法障緣提婆達多,處處為難佛陀、欲置佛陀於死地,現在看完這個故事才知道,原來久遠劫前,佛陀曾害死提婆達多,欠提婆達多一條命,難怪提婆達多處處找佛陀麻煩!



這不禁讓我思索,我的這一輩子也遇過跟自己處不來的人,吃虧受辱、毀謗陷害也不曾少過,現在學佛了,才了解人一生當中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都有前因後果的,或許前輩子得罪過不少人、亦或是害死不少生命,以致於今生要接受果報,然而學佛所為何事,現在遇到這樣的人事物,我的心中比較能坦然,會學著感恩對方,他們讓我成長、開啟我的智慧,其實是另類的良師益友,不是嗎?



連佛陀都有跟他作對的人,我們是有多大的福報,希冀一生順遂無礙、所有人都對我們良善呢?我們每個人累世累劫造作的惡業無數,光是吃肉殺生,就結下了無數的惡緣,會看前世的高人都說:【殺業重,生活就多遇到惡緣。】真令人膽戰心驚啊!



吃素這五年多來,一方面修養心性,要求自己心心念念都恭敬謙讓、真誠慈悲,一方面時時把阿彌陀佛掛在心頭,常常提起正念,盡量避免人我是非,最近這一年多來已經慢慢感受成效,生活當中法喜充滿、諸事順遂,我想,我累世累劫的冤親債主可能看我待人處事做的不錯,多數已經不再和我冤冤相報了吧,所以才會有心情輕鬆、無事掛心頭的閒適,感恩啊!今生這輩子能遇到佛法,遇到淨空老法師,遇到阿彌陀佛,真是我最大最大的福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如何讓外遇的另一半回頭 - 2013-07-04 09:45:31





問:弟子正在懷孕期間,丈夫卻在外面找女人,看到腹中未出生的寶寶,我非常傷心和矛盾。請老法師慈悲開示,這種現象在現在社會非常多,如何能令他們回頭?


答:這就是古人這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如果妳有很好的德行對待妳的丈夫,妳的丈夫會比較,外面的女人不如妳,他就回頭了。如果妳做得跟普通人一樣,他覺得妳沒有什麼稀奇,妳不如外面的女孩子好,他當然就到外面去找。


所以,人的相處不在外頭的相貌,不在這個,在內在的德行,德行才能感人,這比什麼都重要。妳應該更認真好好的修行,教導妳的嬰兒,古人是從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導了,叫胎教,一個小孩能教好了,不但是妳家庭的光榮,也是社會國家的真實利益。他一個好人,將來會給社會造福,會給國家造福,為國家培養人才,為社會培養人才。妳用這個心,妳也就把妳先生這些事情淡化了。
貼文者 : : 向日葵花季

Re: 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如何讓外遇的另一半回頭 - 2013-07-04 10:38:53

好美,我被雨聲吸引進來了,謝謝文靜的太陰星的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女身不礙成佛 - 2013-07-04 15:29:11



全文請點此處



當我們閱讀佛經的時候,佛陀對弟子說法,經常說:”善男子!善女人!”是多麼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聞法,女人不能成佛,那麼,佛陀的”善女人”是說給誰聽呢?



如來性是丈夫法



一般認為佛教中輕視女性的論點,常引小乘經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說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經》的瞿曇彌經中就說:”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帝釋,魔王,大梵天等終無是理。”



什麼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釋,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轉聖王,五不能成佛道。



為什麼?因為:

一、梵王是淨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釋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堅強,而女人懦弱。

四、輪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萬德圓滿,而女人煩惱具足。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礙,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也不是女人所專有,男人也多得是。如果從精神觀點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煩惱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這些習氣,就成為”丈夫”了。



從法身而不從肉體來分男女,是佛陀對男女真實的見解,在《涅槃經》裡,佛陀說:”如來性(佛性)是丈夫法故,若有眾生,不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男兒身,我說此輩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來性,雖是女兒身,我說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淪》一四五章中,佛陀雙手捧著大生主的骨對比丘們說:”汝等諦聽,一切女人其性多輕薄、多嫉妒、多謅媚、多慳念,只有大生主雖是女人,卻能脫離女人一切達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謂此輩為丈夫。”



誰是女人?誰是丈夫?誰是男子?誰又是女身呢?一個人具有女人的身體,但能除去精神的弱點,走向成佛的偉大事業,就是男子!而一個人雖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點,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我謂此輩是女人。



這是多麼澄明而平等的見解,千百年後讀來依然盪氣迴腸。



須臾之間,龍女成佛



對於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偉大的大乘經典《妙法蓮華經》、《楞嚴經》、《華嚴經》中都有動人的開演。



在《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品》裡,文殊師利菩薩對智積菩薩說道,他在海中龍宮,常宣說妙法蓮華經。



智積菩薩就說:”這部經甚深微妙,可以說是經典中的實物,世所稀有,龍宮的眾生有沒有精進這部經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說:”有一位娑竭羅龍王的女兒,只有八歲,智慧利根,善於知道眾生諸根行業,對經義也能得其總持,因為能受持這甚深秘藏的妙法蓮華經,深入禪定,了達諸法,在刹那之間發菩提心就得不退轉,並且辯才無礙,慈悲顧念眾生如自己的孩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積菩薩不相信龍女可以在須臾之間成就菩提。



這時,龍女忽然現身向佛頂禮,說了一首偈:”深達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之,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在一邊的佛弟子舍利弗對龍女說:”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行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這個規點正是我們前面提過的小乘一般觀點,龍女聽了就取出一顆寶珠,價值無比,她把寶珠獻給佛陀,佛陀接受了。龍女說問智積菩薩和舍利弗說:”我獻寶珠而世尊納受,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積菩薩與舍利弗回答。



龍女說:”以你們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這更快!”



一說完,龍女突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立即前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在寶蓮花上,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法華經》的《提婆達多品》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別法執,龍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歲,還頓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說法,不是破除了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老婆越好越旺夫 - 2013-07-06 16:16:20



原來,老婆脾氣越壞,丈夫就會越衰, 老婆越溫柔如水,丈夫就會越旺,大家慎記哦!



淨空法師談"旺夫"



自古以來只有“旺夫”一詞,沒有“旺婦”一詞,可見只有女人才能旺男人,而男人無法旺女人。



什麼原因呢?面相學家根據面相找到旺夫相的女人,比如圓潤,有光澤,柔和等等,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也做不到百分百的準確。



現在,我從佛法的角度跟大家談談根本的原因。



傳統文化認為,女人是水做的,而水為財,是故,女人天生就是財命。



這裡的女人,是指所有的女人,而不是個別的女人。



而男人的財,只是掩藏在五行水中,這個水,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所以,對於男人來講,有一句話叫“成家立業”。
只有成家了,才能立業,所以,男人需要一個女人來旺自己才可以立業。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為之奉獻的女人。



我們來看看水的特質是什麼:



1、上善若水。
水往低處流,如水的女人在家庭關係中,一定肯就下,托起滿家。
自以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女強人,失去了水的本分,跟男人爭天,讓男人沒了空間,肯定克夫。
一般很容易離婚,即使有錢也享受不了。



2、抽刀斷水水更流。
水是至柔的,水流經過的地方,遇到障礙,會自動拐彎,不會硬碰硬,水就永遠不會受到傷害。
面對男人大發雷霆的時候,如水的女人善於以柔克剛,因為只有柔能克剛,剛不能克柔。

所以,如水的女人撒撒嬌,發發嗲,耍耍賴,男人就沒了脾氣。
所以如水的女人永遠是一家之主。

以剛性為主的女人喜歡跟男人對著幹,這個叫“雞蛋碰石頭”,而且遍體鱗傷的永遠是女人。

我曾經遇到一個硬碰硬的美女,她告訴我說,以前丈夫對自己百依百順,結婚後不久丈夫就有了外遇,我告訴她,百依百順,只能依你順你有限的次數,不能依你順你一輩子。
只有你做了真女人,男人才會對你全心全意一輩子。



3、水能滋潤。
萬物的成長不留痕跡,如水的女人,總能找到男人的好處,不動聲色的誇獎男人,讚美男人,口吐蓮花,讓男人感覺自己是個英雄,充滿了力量,下定決心一定要保護自己柔弱的妻子,如此兩個人的關係才能親密無間。
反之,女人經常挑男人的毛病,男人的心越來越涼,越來越沒信心,覺得自己是個笨蛋,覺得自己是個廢物,只能越來越走下坡路。

北京一個女人問我說,她丈夫找的小三,既沒有她漂亮,也沒有她學歷高,錢也賺的沒她多,她搞不懂自己的老公看上小三哪一點了?
我告訴她,你老公喜歡對方的溫柔體貼愛語,她啞口無言。



4、未婚的女孩子,在家庭,社會,在公司,如果真能做如水的女子,口吐蓮花,廣結善緣,遇到他人發脾氣,也能微笑面對,勇挑重擔,吃苦樂受,必定得上司的賞識,步步高升。





今年10月,我在南寧佛友會期間來了一對夫婦,男人經常打女人。
我定心一觀,就跟這個男人說,你的財運是一年60-100萬,只可惜,你現在一年只有15萬,而且都花掉了,現在是入不敷出。



男人睜大了眼睛問我:
師父,快給我說說原因吧。



我說:
很多時候,你在談生意的時候,覺得非常有戲可以談成,但到最後,卻總是事與願違,甚至最後的結果,讓你欲哭無淚,該拿的錢你拿不到。
你知道是什麼原因麼?



男人全身一震,兩眼放光,失聲對我說:
師父,求您開示。的確如您所說,我的境遇一直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旁邊一大群人都做了同樣的動作,脖子伸的長長的,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生怕自己錯失了每一個字。



我看了看他,開口說:
女人為水,水為財,你的妻子是你的家財,家財不安,外財莫入。



你想想,你是怎麼對待你妻子的,你的妻子心安麼?
你的妻子心不安,家財不安,外財怎麼敢進你的家呢?



男人看看自己的妻子,看看自己。我說,還不趕緊跟你妻子懺悔認錯?



男人一聽我的話,立馬跪下給自己的妻子磕了三個響頭,口說:
老婆,我錯了。
妻子看到丈夫給自己下跪,頓時委屈的哭了起來,這一哭,就哭了55分鐘。



我吩咐眾人,讓她哭,不要安慰,讓她把委屈哭出來。



旺夫的意義在於:
一個圓滿的家庭,需要女人做好自己的本分,也需要男人做好自己的本分。



10月底的北京佛友會又遇到一對夫婦一同前來,男人是事業有成型的,跟我討教如何進一步提升事業。



我定心一看,說:
你目前一年財運是800-1000萬,但很可惜,你只拿到了300萬,而且入不敷出。



男人的眼神像被什麼吸引了一般,急促問我。



2、妻子是水,水為財,家財不安,外財莫入。我說,要對你的妻子好一點,早點把外緣斷了。



3、女人為水,男人為剛,要有容乃大。
你有多大的肚量,就能盛多少財,你妻子不夠的,外財會來補充,所以,作男人的,不能斤斤計較,要懂得慈悲喜捨。



有人天天求財神,注定了自己是個窮人。
有人經常慈悲喜捨,那麼,在別人的眼裡,他就是財神,財神沒有錢,誰還能有錢呢!



男人立即表態,願意贊助20個失學兒童,並且,生意好了,會贊助更多的失學兒童。



談話中,他一直點頭,並告訴我說:的確,去年跟妻子關係融洽的時候,訂單都接不過來,後來,跟妻子關係不好以後,生意也不好了。
於是,我告訴他,怕老婆的家庭都很富裕,所謂怕,不是畏懼的意思,而是疼愛,珍惜,捨不得自己老婆受委屈。



請讀者反省,自己是否是個如水的女人,自己是否是一個怕自己的女人受委屈的男人。



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一定富裕和樂美滿。





————

轉自http://jameslovsying.blogspot.tw/2013/07/blog-post.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傷德、傷身、傷命的根本症解 - 2013-07-15 10:57:17





縱欲、邪淫會導致糖尿病、中風等難以治療的重症,彭醫師的臨床經驗帶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因果因果,重惡因得惡果,難逃天道循環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希望企業能恢復中國傳統家的精神 - 2013-07-23 10:16:45






現在中國像古時候這個家,我想是不可能再恢復了。所以我就很期望現在所謂是企業家,讓­搞企業的人把中國傳統家的精神恢復起來,那中國還有救,中國還可以出現千年盛世。企業­繼承中國傳統那個家道、家規、家學、家業。過去,中國人的家是血緣關係,有血統關係;­現在企業做的是,這是道義,這就是儒家講的仁義的關係,能做得到。你這個企業裡頭有規­矩、有禮節、有道,道就是理論的基礎,這個道理就是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無論你幹­哪個行業,我這個行業是為社會服務的、為大眾服務的,不以自己私人利益為第一,是以服­務為第一。





員工都是我的兄弟姊妹,要用親情去照顧他,要好好的去教育他。不但他在這裡­服務給你做工,你好好教他,提升他的德行,提升他的工作能力,提升他的境界,要照顧他­,他的家,他有父母。所以企業家應該自己辦安養院,養老院。養老院養誰?員工的老人,­統統照顧到,那個員工會死心塌地替你服務。我們要辦子弟學校,子弟學校就是我員工的子­弟,你這樣照顧到,你的員工一生不會離開你,他會把你的企業當作他自己的家業,就成功­了。中國社會要能夠走向這樣,千年盛世絕對會出現。





企業的老闆是大家長,必須要尊重,­必須要聽從,以道德倫理來管理你的企業。這個要是全國都推行,做官的人又快樂了,沒事­幹,不會再有這麼多的案件,所以國家應當要推行。中國過去的成就,沒有別的,就是家太­好了!家把這個社會可以說百分之七、八十的社會安全責任家承當了。今天做,換一個方法­來做,還是可以做得到。這是我們講到一心,蓮池大師所說的,正指理一心,這很重要。如­果我們用理一心來過生活,用理一心來經營事業,菩薩事業,菩薩幹的。經商是菩薩商人,­居家是菩薩家庭,那怎麼會一樣?不一樣了。我們希望年輕的同學要明白這個道理,深入經­藏,佛化世間,佛化世界,那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2.7.23.生活有感 - 2013-07-23 14:49:53



【佛教微語】

1、佛曰:一切皆有因果。 “懂得了因果,也就掌握了改變命運方法”;
2、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放下的越多,擁有的更多;
3、群處中守住你的嘴,獨處時守住你的心;
4、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所擁有的一切;
5、人生有兩大誤區:一是活給別人看,二是看別人生活。



-------------

第五點講的真好!人生人生,是自己在過生活,沒有智慧的人就會時時見到別人所有而自己缺乏的事物,然後永遠不滿足,永遠在競爭、爭奪、吃味、計較中度過,結果非但自己的人生沒過好,心情也不愉快,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沒有事事圓滿如意的人生,老公學命理這麼久以來,也發現人生最圓滿如意稱心的歲月也不過二三十年,一輩子都很如意美滿?這是沒有過的事情。同理,最倒楣困苦的歲月也是大約二三十年而已,運過就海闊天空了。



而自己觀察過的人事百態,卻是發現有人一輩子也沒覺得自己好命過,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念、態度不正確,就像前面所講的,永遠都在跟別人較勁、競爭當中,本該順心如意的時候,他老兒就是覺得哪裡還缺少了什麼、哪裡不如人了,然後好運過後壞運來臨,就更加的憤世嫉俗,這樣的人怎麼會好命?



我們學佛人,更應該學習佛陀的言行處事,改變自己狹小的心念,就像上頭佳言所說的,享受你擁有的一切,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放下的越多,擁有的更多!並且時時刻刻造好因、行好事,念念想到別人、體貼別人,相信您的人緣一定會越來越好,助緣及貴人會越來越多,那樣離幸福美滿就不遠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結緣」和「了緣」的意義何在? - 2013-07-23 15:23:56



佛教只說結緣和了業,那是指結善緣了惡業,沒有「了緣」的說法。



結緣的意思,是對沒有善緣或善緣不足的人,使他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世法的幫助和佛法的引導,大家增長善緣,彼此互助,走上學佛修行成佛的路。因此,儘自己之所知所能與所有,跟我們所接觸的人和眾生廣結善緣,是應該的。不過,結緣並不是投資,而是施予,不該想到回收。以一己之力廣結善緣而影響他人也廣結善緣,就是布施。小則能夠造福自己當下所處的社會,增進彼此的幸福;大則可以影響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成為人間淨土。



至於「了緣」,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名詞,是由於因果觀念受到民間信仰的影響而產生的誤解。本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對的,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也是對的,結果卻由男女彼此恩愛而衍生為彼此互欠,而既然互欠,就應該再來結為夫婦,互相償還,於是成為所謂的「了緣」。流行於民間的武俠小說、神怪小說以及各種故事傳說,都有三世夫妻七世夫妻等的說法。既是三世夫妻,那麼做了一世夫妻,應該還有二世;做了二世夫妻,也還有一世;要做完三世之後才能分手。有些民間信仰的鸞壇和乩童,以及無稽的命相和江湖術士,以如下論調告訴人:要了宿世姻緣,一定要和某人配為夫婦,如果不接受這樣的安排,就會發生家庭變故乃至生命危險。有些神棍也就藉此而說了一度緣、數日緣乃至數年緣,使異性受騙失身。




根據佛法,男女之間的關係既然有恩有怨,永無了期,那就不僅是三世七世而是無量世。所以《梵網經》說:「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也可以說,任何異性都曾經是我的配偶,那是永遠了不完的恩怨。只有恩而沒有怨的夫婦是很少的,何況即使彼此有恩無怨也是情執;既有情執,就難以捨離,豈只是三世夫妻七世姻緣?應該是無量世的恩愛關係。唯有彼此因緣成熟而業力相當才能結為夫婦,如果把違背社會倫理的男女關係稱為了緣,既為世法所不容,更為佛法所不許,那會使更多人受到不良影響,是造了更多的惡業。佛法說應結善緣而了惡業,凡是易於產生惡業後果的任何因緣,避之唯恐不及,怎麼還敢玉石俱焚、自毀毀人?因為非分的男女關係,都會為對方、為第三者乃至給更多人帶來災難,所以「了緣」的傳說,不知害了多少人。



冤家宜解不宜結,不正當的、非分的、為社會倫理所不許的男女關係,都應視為冤家相逢、惡業顯前,切勿聽信「了緣」的說法,應該相信了業的觀念。那就是欠人的應該還,對所有逆境鼓起勇氣加以解決,還債越多負擔越輕。我們並不認為凡是男女關係都是造惡業,事實上正當的夫婦是人間倫理的基礎。但是,如果鼓吹了緣而影響善良風俗,那就是造惡業,不僅來生不能成為夫婦,更會遭受可怕的惡報。



出家人,不論男女,也會受到異性的挑逗、引誘或試探。出家人都是凡夫,都不是離欲的阿羅漢,所以佛經中說男女之欲最可怕。如果追究我們每個人的過去因緣,都曾是無量眾生的眷屬;若要了緣,就得跟一切眾生繼續不斷地成為夫婦,根本不可能有出家的機會。因此,如果出家人也相信了緣,那就沒有一個人能夠出家了。出家是以信心和願心做為支柱,自己願意出家,就要把男女關係視為惡因緣壞果報,不讓它永無盡期地繼續糾纏;應該拿出智慧之劍,斬斷男女的情執,這才算是真正的了緣吧!




摘自《學佛群疑》—聖嚴法師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Soledad - Westlife - 2013-08-03 19:37:58



夜晚,是聽情歌的好時光。一個人一生當中最深厚的緣份莫過於夫妻關係,夫妻有討債有還債,債討完了不是生離就是死別,人與人之間真的要把握時間好好結法緣、別再結下恩怨難了的情緣啊!法緣如何結?布施佛法就是,心心念念都是阿彌陀佛迴向對方祝福他平安喜樂,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結法緣喔!大乘佛法是論心不論事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讓一個人的人生走得踏實、圓滿,不是學歷,而是德行。 - 2013-08-05 10:29:08



最近社會上的案件,我們看到了很多家庭的破裂,父母的傷心,這應該讓我們好好的省思,為什麼會這樣?根源都是【教育】出了問題。我們要教導孩子不傷害別人、也要教導他如何避免別人來傷害,以下節錄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的文章。



【讓一個人的人生走得踏實、圓滿,不是學歷,而是德行】



前幾年在中國大陸的「馬加爵事件」讓所有的人都在省思。馬加爵是一個成績優秀大學生,結果因為跟同學發生衝突,殺了四個人,在全國被通緝。這件事震撼了整個教育界,要重新思考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他都還沒踏入社會,為什麼會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



為什麼他會萌發這個殺機?同學們常常都取笑他,因為他太窮了,所以他都沒有好衣服穿。他在監獄裡還跟監獄長說:「這件囚衣是我穿過最好的衣服。」當所有的同學都譏笑他,他的自卑感愈來愈強,就是因為這樣的刺激才失去理智。



從這件事我也告訴家長,你要再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為什麼這些同學會被馬加爵殺害?這是否偶然?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做人的分寸,沒學到弟子規教的「勿諂富,勿驕貧」,沒學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把人家家裡的隱私拿來取笑,難怪人家會不理智的對待他。又有一句講到「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狗急了會跳牆,何況人乎?馬加爵他也沒學過《弟子規》,假如他有學到「凡是人,皆須愛」,他有仁愛之心,他就不可能這樣做。他假如學了「兄道友,弟道恭」,把所有同學都當作兄弟;學了「言語忍,忿自泯」,就不會造成這個意外了。而這些同學當中,有一位沒有被他殺害,因為他曾經為馬加爵添過一次飯,他的心中感念他,因此沒有殺他。



所以這個事件,家庭、學校都要省思,為什麼這些做人的態度,一個成績這麼優秀的大學生都沒有學到。而且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以前,他是父母的驕傲,因為他是在很偏遠的地方考上大學的,他們那個村落就他一個大學生。



所以我們不能被外在的「名」淹沒了,要更實質的看到,能讓一個人的人生走得踏實、圓滿,不是學歷,而是德行。所以從這個事件我們也要省思,教孩子絕對不能讓他像馬加爵這樣去傷害別人;相同的,我們所教出的孩子,不能引發人家對他的攻擊。當孩子的言語當中都有揶揄、輕慢他人,我們自己就要謹慎,這已讓孩子在往後的人生布下危機了。從這個事件當中,我們也了解到,確實要【謹言慎行】才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別讓優越感傷了人 - 2013-08-06 15:17:35




任何一席談話,你將可觀察到,由於優越感的驅使,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話題,也能引發最具傷害力的敵意。傷人的程度或許不同,不過造成的傷害卻是一樣的。例如,妳的好友興沖沖地打電話給妳,她用折價券到批發店買到許多便宜的保養品,而妳竟說:「噢!我只敢在有品牌的專櫃買,雖然價錢貴一點,可是對我來說還是值得的。」又如,別人有一隻土狗養的好好的,而你卻對他說,「我覺得,沒有血統證明的雜種狗不值得養。」這豈不是罵人不帶髒子嗎?諸類苛薄損人的話,比在廁所裡深呼吸還令人難受;不如早點敬而遠之,免得自食惡果。看看下面的故事,你將有所領悟。



有個婦人去看醫生:「你身體不舒服幾天了?」醫生問。



「已經五天了,起初我在對面的藥店買藥來吃,吃了四天,但是還沒好。」婦人回答。



這位醫生對那一家藥店的老闆不懷好意,他認為打擊這家藥店的機會來了,於是他神氣十足地說道:「你聽那一家藥店的話,一定會倒楣的,他什麼都不懂,只會胡亂瞎掰。」醫生話還沒說完,婦人就匆匆的要走了。



「太太,我還沒給你診斷,為什麼就要回去了呢?」



「因為我來這裡看病,是那家藥店老闆介紹的。」



伏爾泰也有相同的經驗,有一次他對一位朋友極力讚揚某作家。可是那位朋友聽了,卻說:「很奇怪,你把他說得這麼好,可是他卻說你是一個走江湖的騙子。」伏爾泰聽了,就說:「哦,我想也許我們兩個人都可能犯錯。」



你沒有必要在別人落榜當天,告訴他你金榜題名的喜悅。



誠懇的藝術,就是在正確的時機,向正確的人,說出正確的事。





—————
轉自http://story.yipee.cc/motivational/%E5%88%A5%E8%AE%93%E5%84%AA%E8%B6%8A%E6%84%9F%E5%82%B7%E4%BA%86%E4%BA%BA/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答同修提問:「相夫教子」的現代意義 . - 2013-08-06 15:27:22






問:請問「相夫教子」的「相」字,應如何理解?



答:這個「相」就是幫助,做太太的人一定要幫助先生教兒女。因為在古時候,社會的制度­是「男主外,女主內」,換句話說,我們在講席裡頭曾經做過多次的報告,五倫裡頭,「夫­婦有別」,那個「別」是什麼意思?別是不同的任務。夫婦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庭,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組織,是基本的一個組織。家庭裡面兩樁事情,一個是家庭經濟生活,另外一個就­是培養下一代,這是兩樁大事。中國古人所謂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教育下一代,­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教育下一代這個事情比出去賺錢謀生還要大,就是比你的經濟生活­還要大。所以婦女所負的責任超過男子。



在中國歷代,這婦女確實是最偉大的,你沒有賢母,這個社會上就沒有賢人。教子重要,教­女一樣重要,所以講相夫教子,這就是責任分得很清楚。先生負責家庭經濟生活,太太負責­的是教育兒女。



教育兒女怎麼教法?身教,所以《弟子規》給諸位說,不是教小孩念的,不是教小孩做的,­小孩他哪懂得,嬰兒剛生下來,你怎麼教他?是做父母的人把《弟子規》每天落實,做到了­,讓小孩看,身教。他看不到一點不善的,他所看到、所聽到、所接觸到的,純淨純善,這還得­了,這就是聖人,聖人的根就從這生的。所以做母親的人非常辛苦,怎麼樣裝也要裝個好樣­子給兒女看。這是真正負責盡職,你的兒女才變成真正好人。這社會上雖然是不好,他不會­被染污,所以你從這裡紮根,小孩就好教。



中國的孔孟,實在講就是《弟子規》。你不從《弟子規》上,那四書五­經沒用,做不到,學了做不到!一定要從《弟子規》上紮根。大乘佛法,像《華嚴》、《楞­嚴》,這能做到嗎?一定要從《十善業道》,你要不在《十善業道》上紮根,不在《弟子規­》上紮根,就都落空,這大經大論全都落空,都變成佛學。學佛的人變成佛學,學儒的人變­成儒學,社會一樣亂、一樣動,無法挽救。



今天你要真正挽救這個世界,就是勸人真正要學儒,真正要學佛,不能搞佛學,不能搞儒學­,不可以把它當作一門學問來做,要把它變成自己的日常生活,你才真正得受用。你想教小­孩,你自己這樣做,不知不覺,你就變成聖人。你變成聖人,你的兒女從小都是看父母的,­都是向父母學習的,上行下效,中國教育這「教」字,教字的本意就是上行下效,所以諺語­所講「上梁不正下梁歪」,你做父母做得不像,你的兒子會比你加倍壞,你說這個多重要!­他不是跟你學的一模一樣,學的要加利息的。所以你好,他比你學得更好;你不好,他比你­學得更壞。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你現在就叫小朋友學,你做父母的人不學,他學了幾天之後,他看到你父母,你看你們都做­得不對,你們做得不對,為什麼叫我做?他不相信你。所以你完全都做對的,他沒有話說,­他自自然然喜歡跟你學習。



所以父母永遠是兒女心目當中的偶像。現在的麻煩太大!夫妻兩個都去上班­,小孩交給傭人,或者是天天教他去看電視,去玩電腦,那個一接觸就壞了。再回頭太難了­!你要想到回頭,可不是容易事情。你們在社會上做再好的事業,再成功的事業,你後代沒­有了,你要不要後代?你要要後代,那你就放棄工作,回家去認真的相夫教子。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聖嚴法師說禪】福不可享盡 - 2013-08-06 15:31:50



【聖嚴法師說禪】福不可享盡



問:法演四戒第二句話「福不可享盡」,叫人要知足,可是一般人往往認為有福就要盡量享受。請師父開示。



答: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嗎?很多人希望享福,實際上享福的人卻是沒有福的人。我們現在提倡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環保的原則就是佛教徒的生活原則,也就是簡單、樸素、整齊、清潔、衞生、健康。



所謂享福是享什麼福?一般是指物質的福。有人討兩個老婆,用他人來服侍自己,叫作享齊人之福。不少有錢人在城裡有房子、城外有房子,乃至世界各地都有房子。這些房子要人照顧,需錢維護,但他一年當中,可能住不到一兩個月。



作家林清玄有一次告訴我,他有一個背包用了二十年,有些太太一年買二十個皮包還嫌不夠,這就是物質的浪費,即使把皮包拿去義賣也是錯的,因為你刺激別人生產多餘的東西。



人間有五欲的福,句括男女、衣食、娛樂等等,這個福很難界定有多大、有多少。
有人認為金錢來得容易,要用就痛快地用。其實,花錢如流水,揮金如土,是真正沒有福報的人;明明是錢嘛!卻當水當土用,這是損福。有福不僅不可享盡,而且最好不要享,要培福、種福才對。



我們從生到死,真正憑自己的智慧、知識、體能、技能而培的福並不多,但從環境中得到的各種恩惠卻多不勝數。付出的少,而得到的多,也就是享福的機會多而培福的機會少;即使想幫別人忙,也不一定做得恰當。有錢的人再給他錢等於沒給,不算做好事;所給予的必須是別人真正迫切需要的東西,才是修福。比如他人遇急難,你協助他度過難關;或者社會混亂,你奔走呼籲,用種種方式喚醒大眾。不過,即使如此,自己依然得到的多,付出的少,所以人不可不惜福,福報不可享盡,務必珍惜。



當前的我們,浪費太多自然資源,多浪費物質就多製造垃圾,也破壞自然環境,對地球、對子孫的影響很大。等我們以後投生、轉生回來,屆時地球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生活困難,活得不長,死也死得很痛苦。



法演禪師當時講的話,不僅在目前有用,永永遠遠都有用。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聖嚴法師說禪】大道透長安 - 2013-08-06 15:33:58



【聖嚴法師說禪】大道透長安



問:有位僧人問趙州從諗禪師:「什麼是道?」趙州說:「就是外面那條路。」僧人說:「我問的不是這個道。」趙州說:「那你問的是那個道?」僧人說:「我問的是成佛之道。」趙州回答:「這條大道一直通向長安城。」這個故事是不是說明生活就是修行,離開生活則無所謂的「修行」?




答:我們一方面可以說趙州禪師答非所問,和尚問的是成佛之道或禪道或悟道的道,也就是祖師西來意。趙州明知他問的是這個,卻點他一下不要認為此道非彼道,以為另外還有一條成佛的路。到長安去的路難道就不是成佛的路嗎?離開通往長安的路才會有成佛的結果嗎?因此也可以說趙州不是答非所問,而是把那位問道的弟子的心扭轉過來,叫他不要分別世間的路和出世間的路,也不要把凡夫的生活行為以及修行佛法的人的生活行為截然劃分來看。




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佛道並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環境,睜眼閉眼都是成佛的路,成佛的路就在自己面前,舉手投足修的都是佛道。問題在於如果心中存著彼此、好壞、凡聖等等的分別或執著,那就是煩惱。如果把這些觀念通通放下,那就徹頭徹尾內內外外凡所見者都是佛所見到的道。此所謂佛道並不是真有這一條路,而是什麼都不放在心中而又不離開心中,那就是佛道。人如果執著眼前去長安的路才是佛道,那是錯的;如果說這不是佛道,也是錯的。趙州禪師是以眼前出現的環境來糾正問道的人。




就一般人而言,心中能非常舒坦地生活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都被外在的景象牽著鼻子走,這就見不到道。如果自己的心不受外在景象所動,那就見到道了。我們面對問題時,心中不以那些問題作為喜怒哀樂的原因,也就是心中不因環境而喜,也不因環境而憂,但會對環境作適當的處理,這就是智慧,就是在道上,行的就是佛道。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首重「誠敬」 - 2013-08-09 09:46:58





今天學佛,今天學傳統文化,最大的一個問題,最難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誠敬心不夠,­我們沒有誠敬心,都是半信半疑。這什麼造成的?可以說近代歷史造成的。中國人疏忽老祖­宗的教誨至少兩百年,就不能怪自己。《無量壽經》上講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後頭「殊無怪也」,佛菩薩原諒我們。我們不知道,我們父母不知道,我們祖­父母不知道,再往上去,曾祖父母可能也不知道,大概到高祖父母才知道一點。我們受科學­的衝擊影響很大,因為科學跟傳統文化、跟佛法恰恰相反。科學入門最重要的是你要懷疑,­從懷疑才能發現問題,然後去研究解決問題,所以它第一個是懷疑。但是中國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頭一個是誠敬,你看恰恰相反。




所以用科學態度來學佛法,那是知識、佛學,佛法裡­頭真實利益他得不到,用的心不一樣。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沒有教人懷疑的。所以中國­人不會懷疑哪個人是壞人,祖宗沒有這種教法,告訴你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外國­人的教育,人不見得是好人,一定要提防,一定要叫他拿出證據來證明他是好人,他沒有做­過壞事,這跟中國人完全相反。所以中國這些東西,現在儘管提倡,效果不會很大,沒有一­分誠敬心,他決定得不到,他所學的是知識、是佛學,他不是學佛。
  



印光大師一­生常常提到,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你能夠得­多少利益,不在你學東西多少,在你誠敬心。至誠恭敬,一句話他開悟了。為什麼這些話講­給別人聽不開悟?沒有誠敬,道理在此地。誠敬是真心,不是妄心。凡夫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用的是這個心。分別心、執著心,不是用真心,­用真心你就能見到佛。佛在哪裡?佛遍法界虛空界,你有萬分誠敬,都見到了,人人都是佛­,萬物都是佛。為什麼?見性了,從相上見到性,性是佛。到萬分誠敬的時候,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你都見佛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處事待人接物不能離開誠敬 - 2013-08-09 09:48:51







從前做老人的不一樣,做老人不管有沒有讀過書,這是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讀不讀書不重­要,懂得做人重要。從小,父母就給你做榜樣、做模範,你看他是怎麼處事待人接物,你天­天看,自然就學會了。最根本的是什麼東西?就是一個誠、一個敬,裡面真誠,外面恭敬。­《禮記》第一篇「曲禮」,第一句話「毋不敬」,一切恭敬。人從小學會了,這一生、這一­輩子對待一切人事物都是一個誠敬,裡面誠,外頭敬,他學會了,這是個根本。




現在人沒有­,現在人傲慢自大,對一切人絲毫謙虛都沒有,自以為是。這個世界怎麼可能有安定和平?­這個地球怎麼會沒有災難?這是今天教學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沒有誠敬不能教,學生聽不進­去,你教是白費工夫,他不得受用。印祖常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他沒有誠敬,你苦口­婆心去教他,他得不到利益。時間長了還嫌你囉嗦,說些無用的話,不切實際的話,他這麼­批評你。你教他誠敬,他反過來問你,現在社會上誰誠敬?誠敬的人吃虧,誠敬的人被人欺­負。
  



他認為什麼是對的?認為鬥爭是對的,自私自利是對的,損人利己是對的。這些概念從小就­教,從幼稚園就教,教競爭,你要贏人,不能輸給別人。從小孩就要拼命去爭,爭一輩子,­最後到阿鼻地獄去了。這是鬥爭最後的結果,最後的果報是阿鼻地獄。忍讓吃虧,中國古人­常說,吃虧是福,處處忍讓,不與人爭,他最後的歸宿是天堂,不一樣。古人講的「吃虧是­福」,這個話講得非常正確,吃虧的人到天堂,不肯吃虧的人到地獄。不肯吃虧的人,現前­所得到的小福報、小甜頭,享受的時間很短。吃虧的人現在很苦,受苦的時間不長,將來到­天堂享福的時間長。這都是事實,但是現在人不相信,說這是迷信、這是封建時代騙人的東­西。
  



所以聖賢的教學,佛菩薩的教學,這個現實的難關不容易衝破。所以真正有志好學之士,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耐心,別人不肯做,我們自己做,我們要堅持。無論在怎樣困難險阻的環境­當中堅定不變,我咬緊牙根,還是做下去。這個世界什麼時候才會有安定和平?我們預估大­概三代、四代以後。我們這一代怎麼辛苦經營,不會看到的,能夠留幾個種子就不錯了。現­在雖然說有災難,災難沒有現前,科學技術裡面,媒體的傳播這是非常好的工具,我們盡量­去用它。一旦災難來了,這些東西全沒有了。往後依靠的是要依靠書本,這些科學的東西全­沒有了。所以書本還是必要的,現在多印一些書本是好事情,因為將來唯一依靠還是書本。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8.11.生活隨筆 - 2013-08-11 16:12:20




以前年少不更事,買衣服是為了趕流行、比美麗,漸漸的學佛後,買衣服再也沒去過百貨公司,而是網路便宜的幾百塊的網購服飾,穿得很開心!今天一件穿了7、8年的居家牛仔裙壞損了 (拉鍊壞掉) ,拿去垃圾桶丟時,突然非常有成就感,我將物資充份利用耶!這件400元的便宜貨可以跟我這麼多年,非常值得!希望我的每件衣服都可以這般物盡其用 (除了太小件不能穿以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8.11.生活隨筆之二 - 2013-08-11 16:18:05




今兒個在家也沒閒著,一早念了兩小時書,中午下廚做了洋蔥炒素排、蒜滷昆布、配十穀飯,下午出門運動、順便去家附近的店家淘寶,晚上做了蔥爆豆干、依舊配上十穀飯。

最近聆聽高僧大德開示,要減少食量,盡量餐餐八分飽,這禮拜去全聯採買,假日兩人的伙食費只花了300多元,這真是清心寡欲的好辦法,食量少也代表妄念少,這也是維持健康不老的法則,繼續加油加油~~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09_善用人生處處結善緣 - 2013-08-21 16:08:48





法師講的真好!多結善緣,才能處處都在順境之中,順境是這樣修來的呢!太感恩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夫妻相處之道 - 2013-08-21 16:09:4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201_不要一昧要求別人 - 2013-08-21 16:11:4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204_一念善起龍天擁護 - 2013-08-21 16:12:29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8.21.生活隨筆:惜福的麻雀們 - 2013-08-21 18:13:09



老公在陽臺灑米粒餵食小麻雀們已經一段時間了,他說小麻雀們很讓他感動的一件事是:一群一群的麻雀都是先從外圍散落的米粒開始一顆一顆吃起,由外而內的吃完散落的米粒、再吃主要的米粒堆 (好奇的老公常常會去檢查)。每天早上去看陽臺,總是吃得乾乾淨淨一顆不剩,非常非常的惜福!



這不禁讓我們深思,平常我們在家裡開伙,總是會剩下一大堆的廚餘,很浪費啊!真真不如這群小麻雀們,做家庭主婦或為人父母掌廚者,我們是不是應該做好榜樣教育下一代,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呢!



P.S—我們家自從學佛後,已經沒有廚餘了,每餐一定把該吃得吃光光,所以一定要做得剛剛好份量,我想這是一種惜福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談慈善事業 - 2013-08-25 09:02:43






的確是啊!一般的慈善事業治標不治本,唯有佛法教學 (教人破迷開悟、教人看破放下、教人布施修福改變命運等等﹞的普及才能帶給廣大眾生真正的幸福美滿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談平等 - 2013-08-25 09:14:3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黑蝶漫舞》觀後感 - 2013-09-02 10:13:06




電影從海開場,亦從海終幕,海與生命的對話,很能註解Ingrid Jonker的生命歷程。首先是窮苦童年的靠漁獵維生的青澀記憶,繼而是她險些在海洋灣流中溺斃,幸運地被路過的作家Jack Cope所救,但是最後,人生一團混亂的她還是投身大海。全片有關海的意像,都帶有浪漫的感傷,從青春冒險、尋歡到混亂,為她的愛情嚮往與幻滅提供了感性的視覺空間。




看完這部影片,對於Ingrid Jonker的短短三十幾歲的生命歷程,只能用絢麗的煙火來形容,短暫而美麗,然而我卻不嚮往,Ingrid Jonker活得很累,因為能左右她的心情的東西太多了。親情、愛情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一般人無法左右的。天無非陰晴,山不外高低,人不過聚散,看淡了,滄海桑田我自安穩,樂活當下自然心安。




有的人我們可能認識了一輩子卻忽視了一輩子;有的人我們也許只見了一面卻影響了一生;有的人默默的守在你身邊為你付出卻被冷落;有的人無心的一個表情卻成了你永恆的牽掛。我們常常是努力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已擁有的。其實人生當中,無論我們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都是前生曾結下的善緣或惡緣,善緣須了結,惡緣也須了結。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所以,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




人生追求的無非幸福和快樂,通向幸福和快樂的道路,不是歲月累積,也非執著追求,而是珍惜遇到的每個人,每件物,每份緣;能為人著想,助人為樂,生活必然回饋予我們平安喜樂。




現代不少人常抱怨生活壓力大,感情不順利,事業不成功,心靈空虛寂寞,其實真正觀察其根源,這一切多來自於強求。若能像達摩祖師所說:【得失從緣,心無增減】,試著學習人生的所有得失都隨緣淡然處之,心中一點也不會狂喜或遺憾,那麼所有的苦惱自然會消失於無形。就算我們暫時沒有這種境界,但只要經常琢磨這兩句話,心境也會大不相同。




簡單的思想,猶如簡單的生活,最能讓我們生起平常心,從而明心見道。絢麗熱鬧往往是短暫的,所以我們絕對不能陶醉在熱鬧和繁華裡。熱鬧過後,還必須把身心回到平靜而簡單的生活中,管他狂風暴雨、是非成敗,榮辱不驚,誹謗不亂,該做甚麼,就做甚麼去,一切回歸樸實簡單,人生才會越走越寬廣,越品味越有味道。就像菜根譚所說的:【桃李雖艷,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橘綠之馨冽。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誠如是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華爾街-金錢萬歲—心得分享 - 2013-09-02 10:15:09




我們現前社會拜金主義濃厚,笑貧不笑娼,追求物質慾望的結果,就是心靈匱乏空虛,錢多了,真的能帶給你幸福美滿嗎?




佛說,世間有不少富貴人,他的富貴從哪來的?富貴人跟我們一樣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裡頭何以有不平等?何以有貧富不均?現在一般人說社會制度造成的,那個不正確。




佛法裡頭說這一生發大財的人,有億萬財產的人,都是過去生中修財布施,累積這一生享受這個果報,是這麼回事情。如果這一生當中他迷了,不知道過去修因,認為自己很能幹、很有本事賺那麼多錢,不肯再修財布施,變得很吝嗇,這一生果報享完,來生就沒有了。天道公平,不是有錢的人生生世世都發財,不是的。




我們這一生當中要能夠捨,財布施幫助需要的人,愈施就會得愈多,命中的財富是這麼來的,不是別人給你的,沒有人能給你。所以這一生貧窮的人如果能省吃儉用,用真誠心修財布施,來生便得大富貴,這叫天道。天道是自然規律,不是人為的。




現前科學技術進步,科技的產品日新月異,這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我們辛辛苦苦賺的錢都被這個誘惑奪去了。外國人主張消費,這就是誘惑。中國人主張節儉,每個人一件衣服穿上十年、二十年,不必看到新產品一出來,趕緊要換了,不換趕不上時代,那我們生活可就苦了。所以節儉是美德,節儉的人有福,真正懂得幸福美滿人生的人,生活非常簡單,絕不受外面物質的誘惑,自己真有定功。




歷史上,我們知道顏回是最聰明的、最好的一個學生,他的生活是最苦的,顏回為什麼那麼窮?過去生中修慧不修福,所以果報得貧窮。有些很笨的人,他很有錢,他日子過得很好,為什麼?修福不修慧,所以他迷惑顛倒,他福報很大。佛門裡頭也有這個說法,【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羅漢在外面托缽沒人給他,為什麼?沒福報。有專門修福的,【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因為他不修慧,來生投生變個大象,這個大象是國王的乘騎,所以滿身掛的瓔珞,牠有福報,牠是畜生。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財富、聰明智慧及健康長壽三種福報是世人所追求的,前生布施錢財時很誠懇、很爽快、一點都不埋怨、也不斤斤計較,今生得錢財就會很輕鬆愉快、源源不絕。前世無條件貢獻所學、不吝於傳授他人,今生會得聰明有智慧的果報。前世如果厚待他人、素食不食眾生肉、或是時時令周遭人能不惱怒、不害怕、不擔憂,這輩子就會身體健康長壽、無大病痛。




這不是鬼神的捉弄、亦不是上天的操縱,所謂的命運都是自己前生所作所為修來的,實在怨不得別人。因果定律,是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的法則、鐵律,種因得果,天經地義,只有靠自己才能扭轉,別人絲毫插不上手,就連佛菩薩也只是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讓我們不會走冤枉路而已。所以佛才會常常勉勵大家要福慧雙修。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




最後,我們不禁省思,追求物欲真的是人生應有的目標嗎?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古德告訴我們,真正幸福美滿的人生有三者:



大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絶學,為萬世開太平。小者,為盡自己的義務,坦然的為前世的所作所為,酬償業報。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秧。而有大智慧者,會認為人生苦短,生死事大,沒有什麼事過不去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所以吃點虧、受些冤枉,不必計較。人生只求念佛往生淨土,這是唯一的大事。




朋友,您認為呢?您的人生意義又是什麼?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安娜卡列妮娜—觀後感 - 2013-09-02 10:16:45




安娜,在沃倫斯基義無反顧的熱情追求,讓安娜陷於道德和愛情的矛盾中,最終仍是交出自己的愛情,她因此失去所有,包括兒子、財富、名聲和朋友,只剩下沃倫斯基的愛,相戀時的甜蜜與狂喜是愛情的幸福時光,也是安娜追求的,她的快樂讓她忍不住說:「我們會受到懲罰的,為這極度的幸福。」但這份愛卻不是她能掌握的,也禁不起現實生活的侵蝕。這正呼應了托爾斯泰原著開頭名句:「所有的幸福家庭都是相似的,每個不幸家庭都有他自己的不幸。」




佛說人生為酬業而來,富貴是前生修福,貧窮是前生作不善業,聰明是前生修法布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生在世所遇到的善緣惡緣都是累世累劫所結下的,今生相遇又繼續酬償業報。了解此種事實,人生實在沒有什麼味道,完全被業力牽著鼻子走。




世間事不容易看破,但是看戲就容易體會是假的。人生又如夢境,夢醒之後,想想夢裡的境界均非真實。佛在經中常勸我們不要造惡,他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不造惡業。在世間吃虧上當,還是歡歡喜喜的接受,因為知道全是假的。如此行之,自然不受外面境界的影響。




愛不重不生娑婆,這句話中的愛講的是私愛,是小我範圍的愛,有這種愛,就有欲望,就永遠也不能擺脫生死輪迴。佛教講慈悲,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愛變成了大我的愛,正是灑向眾生儘是愛,與今天講的博愛有點相似。世人不能擺脫小我的愛,就只能永遠在生死海中輪迴。但學佛也並不是不近人情,學佛者對家庭、父母、子女、國家都要盡自己的義務,表現出自己的愛心,盡其在我,無愧於心。




我們學佛人要懂得跟一切眾生結法緣,不可以結情緣,「情」一生,麻煩可就大了,生生世世糾纏不清,那要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要受長劫的苦報,決定不能夠幹!結法緣,是把佛法介紹給對方,幫助他認識佛法,幫助他理解佛法,幫助他修學佛法,這叫結法緣。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覺,不生愛憎,這就是法緣;如果在這裡面有歡喜、有討厭,這就變成情緣,非常非常可怕,這將會是一場永無休止的人我紛爭。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娑婆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難了,所以有大智慧的人往往都會下定決心求生淨土,往生極樂世界,以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的心念,念念只有「阿彌陀佛」,就能超越三界,一生成就,華嚴會上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亦是求生淨土。中國兩千多年來,歷代祖師大德,禪宗大徹大悟,教下大開圓解,最後都念佛求生淨土,此乃徹底覺悟之人。什麼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實的。願我們都能有這樣的大智慧,才有超脫六道、得到解脫的一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尋找幸福的日子—心得感想分享 - 2013-09-02 10:18:14





世界上最永恆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長久的擁有就是珍惜。




活著其實很簡單,一缽飯、一張床、一身衣足矣;但我們不滿於此,希望過得更富有、更舒適、更體面,於是妄想、煩惱紛至沓來。一位大師說:【沒有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凡人的幸福,常常是充滿貪欲的期待。控制住非分慾望,放下對未來的期待,安住於當下,真正的幸福或安樂便離我們不遠了。




達摩祖師亦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後,不戀當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你內心安適,就會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活得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美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有句佳言說的好:【人生有兩大誤區:一是活給別人看,二是看別人生活。】人生人生,是自己在過生活,沒有智慧的人就會時時見到別人所有而自己缺乏的事物,然後永遠不滿足,永遠在競爭、爭奪、吃味、計較中度過,結果非但自己的人生沒過好,心情也不愉快,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沒有事事圓滿如意的人生,先生學命理這麼久以來,也發現人生最圓滿如意稱心的歲月也不過二三十年,一輩子都很如意美滿?這是沒有過的事情。同理,最倒楣困苦的歲月也是大約二三十年而已,運過就海闊天空了。




而自己觀察過的人事百態,卻是發現有人一輩子也沒覺得自己幸福過,這是為什麼?因為他的心念、態度不正確,就像前面所講的,永遠都在跟別人較勁、競爭當中,本該順心如意的時候,他老兒就是覺得哪裡還缺少了什麼、哪裡不如人了,然後好運過後壞運來臨,就更加的憤世嫉俗,這樣的人怎麼會好命?




人生追求的無非幸福和快樂,通向幸福和快樂的道路,不是歲月累積,也非執著追求,而是珍惜遇到的每個人,每件物,每份緣;能為人著想,助人為樂,生活必然回饋。學習知足惜福。懂得惜福的人,福才會越來越厚,福才會離你越來越近。宋代的高僧法演禪師說得好:「福不可以享受到盡頭,假如福享受盡了,幸福和快樂的泉源就會枯竭!」懂得知福、惜福,才能再造福。




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狹小的心念,享受你擁有的一切,人生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放下的越多,擁有的更多!並且時時刻刻造好因、行好事,念念想到別人、體貼別人,當心中有了對眾生關懷、祝福、寬恕、感恩的真與善時,寬坦輕鬆的幸福感也就會油然而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正的快樂—於人無爭,於世無求。 - 2013-09-06 10:30:48






今天這個社會教學的,全是教知識。我在澳洲昆士蘭大學,九一一事件發生,校長派了兩個­教授到山上來找我,我住在山上。說明來意,希望我能夠到學校,跟和平學院的教授們開一­次座談會,來討論如何化解衝突這個問題。這是個好事情,我們不能推辭,所以我就去參加­了。我才知道大學裡頭有和平學院,我以前沒有聽說過,而且告訴我,全世界大學設和平學­院只有八個學校。他們有博士班,有學位,大概畢業之後多半在聯合國服務,等於說是為國­際調停衝突,培養這些人才。很難得,我聽了很歡喜。座談會跟我對面的大概是個資深教授­,美國人,跟我坐對面,因為我在名單上看,他排名在第二。我向他請教,我說美國的教育­,大概從幼兒園到研究所,是不是都是講競爭?他說是。我說這和平學院主要討論的問題,­是怎樣化解衝突,我說現在的教育與這個化解衝突是相違背的。





他還沒有聽懂我的意思。然­後我跟他說,我說今天社會,教育普遍教競爭,競爭再提升是什麼?就是衝突。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今天戰爭是核武、生化戰爭,這世界就毀滅了。這個教育,­它的前途是死路一條。我說你今天找我來,也算是找對了。東方聖賢的教育、印度佛陀的教­育不教競爭,教什麼?教忍讓;換句話說,決定不能發生衝突。忍讓提升是謙讓,謙虛、謙­讓;謙讓再提升是禮讓。東方東西是讓到底,不爭,彼此大家都讓,這個社會是和諧的。如­果有競爭的心,起心動念肯定是損人利己,每個人都損人利己,衝突不就發生了嗎?這怎麼能解決?能夠叫衝突不發生,化解衝突,那要懂得忍讓。
  




中國這個國家幾千年來,無論對自己或者對外國,統統都講讓,沒有說爭。爭是很羞恥的事­情,怎麼可以幹這種傻事?所以中國的教育,從小就教,教愛人。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它的根源是五倫裡頭父子有親,這是天性,這是性德。性德是愛,你看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什麼時候?小孩在三、四個月的時候,你看,沒人教他。你看父母對他的愛­,沒有任何條件,你看小孩的表情,對他父母的表情,你能夠看出來,父子有親,在那個時­候看出來。如果不好好的教,長大就學壞了,長大,本性沒有了,完全隨順習性,習性不善­,本性善。





所以中國教育終極的目標,是如何能夠幫助人從不善的習性回歸到本善,教育成功;佛陀的教育,如何幫助一個凡人轉凡成聖,他作佛了,這個佛教教育成功。這是深深值­得我們反省的。你怎麼樣教,後頭有怎麼樣的成果出來。人是教得好的,佛菩薩是人做的,­都是教出來的。為什麼現在的社會變成這麼亂?也是教出來的。現在誰在教?學校傳授知識­,倫理道德沒有了,也學西方競爭,沒有講謙讓的。認為什麼?認為處處要是退讓,好像在­這個世界上不能生存。這個觀念錯了,我這一生從儒、從佛學到了忍讓,一生忍讓,生活比­誰都快樂!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要是不聽他的話,我這一­生也痛苦、也煩惱。聽了他的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真的是快樂無比,幸福圓滿。證明­了聖賢教誨是正確的,確實能化解問題。化解的方法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天天教­。
  





我們今天利用科學技術,利用網路、利用衛星電視,跟全世界有志一同的朋友們天天在一起­學習,快樂無比!我想我再有二、三年,同學當中有非常優秀的,甚至於有講得比我好的,­我多找幾個,找個五、六個人,我們就可以辦一個空中學校。我們的講學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每個人至少每天講兩個小時。如果我們有六個人,一天能夠講十二個小時,這空中學校就­成就了。同學、伴侶遍滿全世界,對於世界的安定和平肯定有很大的幫助,起很大的作用。­其他的事情不必做。真正把樣子做出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活得比誰都快樂。用我­們的行動,把大家這個錯誤的觀念糾正過來,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9.9.我的健康小撇步分享 - 2013-09-09 15:57:31


看到很多年輕妹妹為了減肥,都不吃米飯麵食等主食,直接把青菜水果當正餐,這是大錯特錯的,這樣減了一陣子後,體重雖然變輕,但是妳會發現頭髮掉很多,而且面黃肌瘦、氣色很差,這對健康非常不好!



中醫很強調主食(五穀雜糧)的攝取,它是人體長壽及能量的來源,就算不吃蔬菜水果都沒關係,能吃十穀飯更好!



分享我這幾年減重十公斤的心得,我每天的主食(飯、麵、十穀雜糧等)都佔全天飲食的7成以上,因為吃素,所以基本上水果我是不吃的,避免太過寒涼,吃素不是吃青菜水果,吃素更應該吃十穀雜糧!而葷菜(蔥、蒜、洋蔥、韭菜等)是開緣、為了解毒驅寒而吃,這樣吃了5年了,唇紅齒白、皮膚細緻、身強體健、頭髮茂密,這在我們老祖宗中醫的觀念裡是健康長壽的象徵。



你也想為了養生吃素?請跟我一樣這樣吃!



另外,想要減重的妹妹,請加上走路運動、曬太陽、流汗等必要行程,身材才會健美,並縮短減重的時間。



-----------
註:體質太過寒涼的人,反而容易虛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9.14.生活隨筆--忙碌的小廚娘 - 2013-09-14 15:57:48




今天請了休假,但是也沒閒著,跑去全聯買了一堆食材及民生用品,順便連中秋連假的三餐也一併買齊,我們不烤肉的,都吃家裡,預計要做的菜色如下:

蔥爆紅番茄油豆腐、芹菜炒豆干、粿仔湯、蔥燒豆腐、螞蟻上樹、蒜滷昆布、高麗菜炒素排、麻醬拌麵、蔬菜雞絲湯麵、滷高麗菜、鮮香菇炒水蓮菜、蔥爆桂竹筍等等。

總計花費1000元有找,下周日再去補貨就行了,平均毎餐花費不到100元 (兩人) ,花費的愛心,無上限。



-------------
P.S—極簡生活要幹麻?因為多餘的食物可以布施出去給需要的人,已到了中年,餐餐七八分飽即可,健康養生又不易老,與大家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9.22.生活隨筆--小資家庭主婦 - 2013-09-22 14:15:13



颱風天,讀書天,也是念佛天,度過了三天多的都市隱者生活。



下午去全聯採買民生用品,蔬菜都被掃光了 (驚) ,後來買了一大個高山高麗菜、兩顆洋蔥、一包豆芽菜、兩盒豆干、一條綠竹筍、雞絲麵、韭菜花、金針菇、黑木耳等等,預計要變出一個禮拜晚餐的菜色,包括:蒜滷綠竹筍、豆芽菜炒豆干、沙茶金針木耳、蔬菜雞絲湯麵、韭菜花炒豆干、清炒高麗菜、洋蔥辣醬拌麵、滷高麗菜等等,加上家裡還有一些昆布、滷包、玉米罐頭、素排、素火腿、十穀米 (必備) 等等乾貨,變變花樣,下周日再去補貨就可以了。



飲食簡單清淡,相對花費就變少了,也不太需要在廚房花太多時間精神,而且身材可以控制得很好,粗茶淡飯又能保健康,一舉好幾得!總計這次的伙食費曰600元左右,兩人共9餐,平均一餐不到100元,小資家庭主婦的精打細算,與您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9.29.生活隨筆--淡中有真趣 - 2013-09-29 16:08:55




今兒個又去補貨了,晚上吃好點,做粿仔湯。下周預計要做:蔥爆紅番茄油豆腐、醬燒筊白筍鮮香菇、扁蒲素培根煮、蔥燒豆腐、蒜滷昆布、清炒紅蘿蔔絲、麻醬拌麵、滷麵輪等等,另外補了一些可以放的乾貨、調味料、關廟麵條等,總計花費約1200元,攤平後平均每餐不到100元。粗茶淡飯保健康,簡單清淡的生活,日子卻是淡中有趣、越嚼越有滋味,每天精神飽滿、睡的香甜,我很愛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 2013-10-02 15:14:19



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印光大師)


主敬,一切恭敬。存誠,以真誠之心,恭敬之心,處世待人接物。別人對我刻薄寡恩,我對他要誠敬。我學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與世俗人一般見識,處處吃虧無妨礙,一切不要計較,遭人家污辱毀謗,也歡歡喜喜,業障才能消掉,絕無虛浮怠忽之相。與世人往來存忠恕之心,不計較他人過失。




----------
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有一人寫信給印光大師,問他學佛有無祕訣,他答覆說,秘訣就是「誠敬」二字,誠是真實,一絲毫虛假都沒有。「真誠」是大乘佛法講的「無上菩提心」。儒家也講誠意正心,所以儒家的學問思想也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儒家講真誠不圓滿,佛家講的圓滿。菩提心一發就是誠與敬真正發起的時候,從凡夫地超越二乘證到圓教初住的地位。圓初住以下都未發菩提心,用的是虛情假意。從圓初住到成佛的果位有四十二個階級,證明誠敬的不同程度,恭敬是真誠起的作用,內心真誠表現於外者即為恭敬。祖師用最淺顯文字開導我們,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之階,果能作到即是法身大士。了生死不但了三界分段生死,同時也了掉變易生死,所以這是極好的秘訣。




--------

祖師大德的開示受用了,從圓教初住到成佛的四十二個階級,皆表現在誠敬的不同程度,越是真誠恭敬,品位就越高,真誠恭敬到了極處,稱之為佛。
希望自己能時時保有赤子之心,不論面對任何誹謗、障礙、侮辱,一切不計較,不與人爭論辯解,只求自己心正行正,待人忠恕厚道,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再無其他妄念。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修什麼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豐富的收穫? - 2013-10-02 15:20:26




淨空老和尚:【修什麼布施,可以最快速得到豐富的收穫?布施佛法是最好的方法。我們印經、製作錄音、影帶,把佛法流通、推展到全世界,介紹給一切眾生,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圓滿。所以這是改造命運最快速而有效的辦法。】




----------------
佛法真實的意義,是教人破迷開悟、轉變心念、離苦得樂。所以布施佛法,如印經、流傳佛法影音、經書等等,是使廣大眾生能了解宇宙的真相、因果的定律,並改變自私自利的念頭、拓寬心量包容萬物,從而有正確的觀念為自己造福培福,所以老和尚才會說是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圓滿。

當我們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樣的反作用力會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康樂,無形中亦會改變我們的命運。

另外,身體力行佛陀教誨,將我們學佛後的法喜充滿、平安幸福示現給眾人看,讓大眾有信心學習佛法,亦是功德無量,所以真正學佛人就從己身做起、就從改變自己的錯誤開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福慧具足,則人家自然恭敬你。 - 2013-10-02 15:23:45




修行要福慧雙修,修到老時,福慧具足,則人家自然恭敬你。---廣欽老和尚

修行修得好,自然有人擁護你,不是刻意強求來的。---廣欽老和尚





---------
不管是不是達官貴人,出門得到他人的恭敬是需要具足大福報跟大智慧的,得人恭敬亦是無法勉強他人來的。現今當代,有些居高位者並未得到人民的愛戴,有錢人家背後被人暗地唾棄的也不乏少數。


能夠像以前的高僧大德萬古流芳,或是像現今的大德淨空老和尚、證嚴上人等為世界多國人士欽敬,那不知需累積多大的福份呢!


雖說學佛是為了生脫死,不應該在意世俗眼光,但我們也可以從眾人口耳相傳的言談中,約略得知此人的福報大小。受人恭敬,不在世俗地位,亦不在財富房產,而是在於那顆時時刻刻為廣大眾生謀福祉的真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厚積薄發 - 2013-10-02 15:27:11




問:當發心行善時,結果眾生所獲的利益並非美滿,自覺在其中必定有漏,請問如何做才能無漏?



淨空老和尚答:


這種事情總在「緣」字,緣的關鍵是眾生的善根、福德。眾生有善根、有福德,菩薩、有心人來提倡善法,提倡正法,自己依教奉行為大眾做榜樣,對他一定有啟發性。如果眾生沒有善根、福德,我們做再好的榜樣,他看了也無動於衷,麻木不仁。這種狀況,古人已經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所謂是「進則利益天下,退則獨善其身」。這是告訴我們,如果有緣,我們應當捨己為人,純粹做利益眾生的工作。如果沒有緣分,應當隱居,佛家講「住山」,就是隱居不下山,或者是閉關,完全做獨善其身的工作,把自己的德行與學問向上提升,等待機緣成熟。


如果你「厚積薄發」,你積得愈厚,你發的力量就愈強。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他老人家七十歲之前,沒有人知道,這是獨善其身;七十歲之後才被人發現,但八十歲就往生了,他利益眾生的時間只有末後這十年,所謂是兼善天下,那個力量太大太大了。雖然時間短,但因為積得深厚,所以發的力量強,影響力就大了。


鳩摩羅什大師也是如此,他到中國很長的一段時間都無法發揮,一直到姚興作皇帝,才把他請出來。他在中國弘法利生的事業只有七年,但七年的影響太大了。所以,要影響面大,影響的時間長,積德、積學一定要深厚。



轉自
http://www.amtb.org.tw/ans/ans.asp?web_choice=5






-------------
老和尚開示很受用!


常常,我也覺得因為自己並不是有大智慧大覺悟的人,我並沒有像祖師大德傳道時的善巧方便,所以利益的眾生很少,另外則常常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周遭的人無法深信佛法的利益,實在是罪過。


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厚積薄發,沈潛了大半的歲月,直到晚年七十歲才真正利益廣大眾生,所以我們要相信佛菩薩的安排,因緣時節個人不同,更體會到獨善其身的可貴!


就像老和尚講的,我們影響眾生的面要大、時間要長,那麼利益眾生前的積德、積學一定要深厚。這是量小器淺的我必須深深牢記在心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提婆達多的啟示 - 2013-10-02 15:30:42




淨空老和尚:【無論是世間親屬,或者是出世間的法眷屬都有弊病。我們看世尊和提婆達多兩個人,在家是堂兄弟,出家是師生關係,但是提婆達多卻處處障礙世尊,所以認清事實真相以後,我們的心只管安住在道業上,對於一切人、事、物,不管順境、逆境,都不必牽掛,道業自然成就,障緣才能夠消除。】




---------
就連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弘法利生,亦不是事事皆如意,六親緣分亦有缺憾,像佛陀的堂兄弟提婆達多,處處致佛陀於死地。佛陀畢竟是佛陀,一生當中對待提婆達多仍然是寬恕原諒,展現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境界,這實在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每個人累世累劫因迷惑而造作的惡業不計其數,開悟的人知道宇宙事實、因果的真相,會坦然的面對、並以至誠心對待冤親債主,期有化解惡緣轉變為法緣的一天。連釋迦牟尼佛成佛後亦要面對過往的冤親債主,我們現前當下怎麼能不謹慎小心,多結法緣,並少結惡緣呢?因果是宇宙人生的鐵律啊!



善待別人即是善待自己,未來或來生我們在菩提道上才會助緣多多,弘法利生才會有很多人護持!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妙蓮老和尚開示問答系列 【解惑叮嚀語】劉德華居士(慧果)恭錄》 - 2013-10-09 15:19:17




你知道世界上最圓滿的一句話是什麼嗎?

南無阿彌陀佛。



--------
你知道你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嗎?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毛孔,孔孔都能呼吸新鮮空氣也能吸收污濁空氣,所以每個人都能影響社會的壞形象與好風氣,你看你多麼重要!所以凡為一個人,就必要學好啊!做個乖兒女,父母都有光!



-----------
什麼才是最尊貴的事呢?

為大眾服務,頭頂著無量眾生,在萬人腳下行,這是最尊貴的事;將來的果報你就是獨占鳌頭!天上天下唯‘你’獨尊!



----------
如何有福有慧?

一個人怎麼會無福無慧?因悭貪故。好事與他人,惡事向自己,就是修福。知無不言,歡喜教人,就是修慧。



-------------
你知道修大福報不一定要花錢嗎?

只要用你的善口說一句好話助人,看到人家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贊歎心,令對方成就,都是修大福報;乃至勸導別人發心種福田,自己也同樣得福報。



------------
如何才能得富貴?

想富要隨力布施,今生富是前世修來,想保持富有,就要繼續布施。想貴就要保持品格尊敬他人,你想貴卻把別人看得那樣賤,你心裡沒有貴的種子,怎能貴得起來?你尊敬人,人不就尊敬你了嗎?



-------------
為什麼有才能卻仍一生潦倒?

這就是有慧沒有福。福從那裡來呢?從德行而來。你能行財施、法施、無畏施,救濟人家的逆境、解除人家的痛苦,這都是培福。有福、慧就自在了。



-----------
你想贏得尊敬嗎?

只要時時保持好心情,不急躁,多協助人,在做事方面多吃虧,多為人解苦、給人方便,人家自然會尊敬你。



----------
為什麼念了十幾年的佛,還得不到佛法的好處?

修行要與生活相融合,你日常行為不檢點,老習氣還是不改,習氣多,障礙也就會多。那樣念佛都不夠消罪,那還能增福慧?要洗心革面,把人格完成了,那隨時修隨時得利益。雖說你未明顯得好處,但淨業種子已深植,等待花開見佛。



-----------
你知道世界上最補的補品王是什麼嗎?

念佛就是最高的補品,因為一句‘阿彌陀佛’具足萬德。念阿彌陀佛:有罪障消罪障,無罪障增福慧;有生死了生死,無生死得解脫;念阿彌陀佛,使你成佛道。這才是最高的補品王啊!



-----------
為什麼聰明卻無福?

因為做事情總是讓人家吃虧,只顧自己占便宜;這樣聰明是聰明,卻很折福,一點福報也沒有。有智慧的人,好事予他人,吃虧是自己。如此才能培福。



------------
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不但不隨喜贊歎還潑冷水。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這就是眾生最折福的苦惱處。把嫉妒改掉,贊歎人家好,你就有福了。



---------
如何不用花錢就可以天天放生?

你能發心吃長素,等於不用花一毛錢,就放了百千萬條的生命;你若做不到,就休想長壽健康。



-----------
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為往昔之中,嫉妒障礙別人的業報所感。要多生慚愧,多多念佛、拜佛以消業障,進一步要廣修福報成就人。這樣就能處處自在、處處快樂,那不就事事如意、件件稱心了嗎?



-----------
劉德華, 居士, 妙蓮老和尚
節錄自
http://chiyunyeh.pixnet.net/blog/post/184265258-%E3%80%8A%E5%A6%99%E8%93%AE%E8%80%81%E5%92%8C%E5%B0%9A%E9%96%8B%E7%A4%BA%E5%95%8F%E7%AD%94%E7%B3%BB%E5%88%97-%E3%80%90%E8%A7%A3%E6%83%91%E5%8F%AE%E5%9A%80%E8%AA%9E%E3%80%9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談臺灣轉型--佛教觀光旅遊 - 2013-10-14 13:24:40




最近臺灣的觀光產業越來越興盛,心中不禁有些擔憂。



觀光,難免跟美食結緣,美食就代表要殺生,幾千幾萬人來觀光,那殺業非常的可觀,絕對不會是好事情。



我們觀察一個家庭的興衰,如果家中的人好吃、好美食,那可以斷言這個家族正在走下坡,殺生享樂饗宴是非常折福的一件事,不多過二十年,大概就會沒落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災難連連。



一個家庭尚且如此,那一個國家的走運也不例外,見微知著,全國老百姓大部分的人崇尚宴飲美食享樂,那麼這個國家肯定是趨向沒落,看看臺灣這幾年媒體鼓吹美食,每個人口裡談論的都是享樂口福,結果現在臺灣經濟越來越不景氣,民生維艱,讓人不禁心驚。中國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令人佩服。



你說,那臺灣還可以發展什麼?臺灣是個佛教普及的國家,能發展佛教旅遊!



佛教觀光,相對的,就會提倡素食,素食不殺生、長養慈悲心,可以為臺灣培福。另外,來旅遊的人參觀寺廟、禮佛,於人於己都在種善根,參禪靜修有助於心靈淨化,為現代煩躁紛擾的生活帶來一個清靜的空間,念佛打佛七更是有助身心靈的提升,對於臺灣目前佛寺盛多,是可以考慮的一個轉型。



另外,所有的宗教都有助於人向善,不只佛教,我們更可以接受其他宗教的發展,成為一個宗教共和國,人心向善,這個國家一定災癘不興、風和日麗、物富民安,相對的就會是一個好環境、好磁場,吸引更多高層次的人來臺定居,提高臺灣的人文氣息,這是將是一舉數得的政策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10.31.生活隨筆--星巴克咖啡店的那一幕 - 2013-10-31 10:15:37




昨兒個下班坐公車經過家附近的Starbucks,發現一堆國中生隊伍排的長長的在買咖啡,一旁的7-11倒是沒見有國中生在買咖啡,小小年紀倒是挺挑嘴的,喝這麼好!心裡不禁五味雜陳。



想想自己剛出社會時,賺錢了,有多少花多少,十足的月光族,週末逛百貨、聚餐、遊玩,花錢不手軟,當時沒有學佛,總覺得人生享樂須盡歡,莫使歲月空對月。曾經,一趟百貨公司之旅,花了將近2萬元,卡債累累。



現今的我,學佛將近5年,大大改變以前的奢靡之風,省吃儉用起來,我認為寧願拿錢去捐助弱勢,把星巴克的100元咖啡換成7-11的35元咖啡,現在更省了,買一罐即溶咖啡粉,一大罐泡一個月綽綽有餘,省下來的錢東捐西捐,我想,有人比我更需要錢。



昨晚的國中生排隊買星巴克咖啡的那一幕,到現在仍印象深刻,小小年紀,正是應該要惜福造福的時候,卻這樣的折福,令我想起以前的荒唐歲月。或許你會說,家裡有錢,喝杯好咖啡有什麼大驚小怪?但是我看到的是小朋友的享福之後,接著隨身物品、衣著、手機、三餐等等,難道不會跟著挑撿挑剔嗎?一杯不是必需品的飲料就可以如此奢侈,那其他的東西呢?國中生就喝得起星巴克,那麼以後越長大,親朋好友間的比較,是要比喝精品咖啡嗎?



我還是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教人要知足惜福、節儉簡約,是一個家族歷久不衰的王道,佛教教人要培福造福,不要享福折福,亦是一個人一輩子幸福美滿的根基。



朋友,你的小孩小小年紀就太過享受嗎?這恐怕不會是一件好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富和貴是怎麼來的? - 2013-11-03 09:24:56





陳大惠老師講得太好了!一早醍醐灌頂,精神都來了!您想要得到【富貴】嗎?您知道富貴怎麼來的嗎?這篇影音絕對不能錯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稻盛和夫的經營智慧 - 2013-11-07 09:17:04






稻盛和夫確實完全接受了中國古聖先賢傳統的文化,他不用西方的,他用中國的。你問他,­他都是很坦白告訴你,他的智慧、方法從哪來的?是從二千年前、三千年前中國老祖宗那裡­學來的。所以他這個理念確實是聖賢人的理念,聖賢人不為自己,起心動念都為大家著想。­所以他說他經營的哲學、經營的基本的理念,做企業,企業賺錢,賺來的錢給誰?外國人是­老闆的,他不是的,第一個是分給員工,員工得利益,第二個是便利顧客,顧客得利益,第­三個才是公司,公司的利益擺在最後,員工利益擺在第一。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真是二千五­百年前,「民為貴,君為輕」,輕重要分清楚。老闆是用智慧,但是員工要不給你推動你什­麼都不能成就,你能夠真正推動的話是員工,員工你要照顧好。利益是大家的,不是一個人­的,這個理念不得了,沒有私心,他做成功了。無礙,所以自在通達,互相涉入,融通兩為­一體。兩是什麼?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體是心靈。一心一德,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輝煌成就,為什麼?你能夠跟人家一心、一體。
  



下面舉的比喻,如燈光互相涉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這個教室裡頭幾盞燈光,任何­一盞燈光都有其他的燈光,光光相入,分不開。稻盛和夫的公司老闆跟員工分不開,一體,­員工都自動自發,所以他經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所有一切風暴他不相干。憑良心做事,絕­不投機取巧,實實在在腳踏實地,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絕不向銀行借貸。銀行存款很多,利­息並不多,銀行勸他投資房地產,他不幹。他說這是投機的生意,像暴發戶一樣,這是不勞­而獲,這個事情不能做,我必須用我的勞力賺錢,沒有用我的勞力這個錢來的時候不要。




幾­年之後日本泡沫經濟現前,那些投機的人向銀行借錢,銀行要收回,紛紛都倒閉,虧吃大了­,他沒事。所以有人問他,你是不是有先見之明?他說沒有,我沒有先見之明,我們憑良心­做事,絕不貪取不義之財。所以他都沒有受到波及。可是在蕭條的時候訂單少了,員工有不­少的人沒有事情做,沒有訂單,怎麼辦?讓員工天天上課學習,提升他們,景氣恢復的時候­他的成績立刻就上升了。不裁員,不但不裁員,連公司裡面臨時做工的都不裁。所以在他公­司工作的時候他有安全感,他有保障,你養家糊口生活決定沒有問題,他全照顧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稻盛和夫的企業經營理念 - 2013-11-07 09:19:31






日本那邊的朋友帶了一個光碟給我看,這個光碟是在中國錄下來的,日本一個企業家,在日­本很著名,稻盛和夫。他經營五十多年,非常成功,多少次金融風暴他都沒有捲進去。他是­怎麼經營的?我昨天看這個片子很感動,他從小是貧窮人家的子弟,生活非常清苦,所以學­了一些老實做人這些道理。他一生經營本著四個字,「敬天愛人」。他經營的目標,是我們­經營就是要賺錢,賺錢給誰?賺錢給員工。把員工的利益看成公司營運第一個利益,所以員­工高興了,都拼命給他幹,把顧客的利益擺在第二,公司的利益擺在後面,所以他就變成不­倒翁了。再大的風險、艱難,別人都失敗了,他還一樣賺錢。他把公司的員工看成一家人,­這是他經營的理念,完全依照佛法、依照儒家的教誨,確實老實、聽話、真幹。日航幾乎到­倒閉了,無法經營下去,請他去做董事長,一年他就轉虧為盈,就把日航救起來了。今年也­八十多歲了。
  



我看了這個片子很感動,是個真正做生意的人,是古時候做生意的人。他告訴我們,西方人­經營這些企業,股東的利益擺在第一,公司的利益擺在第一,員工誰他都不顧的,所以員工­跟老闆不是一條心。他完全學的是中國的,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誨去做,這個公司上上下下一­條心,這是他成功的祕訣。治家、治國一樁事情,稻盛和夫所做的這些理念、方法,這是我­中國從前治家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用這一套來治理一個公司,公司就是一個家庭­,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他學會了,他做出來了。所以起心動念是捨己為人,他不是損人利己­,捨己為人。他出過家,事業鼎盛的時候他辭掉,他出家去了。名氣太大,找他的人太多,­以後再還俗,被人家請到日航,去拯救日航,他是日航的董事長。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曾國藩《敗經》摘抄 - 2013-11-07 09:23:07




http://www.sfzt.org/forums/forums/5/topics/1079




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聖賢之德業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故曰: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曾國藩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然而英雄氣盛,鋒芒畢露。德高被謗,功多遭忌,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所謂顯敗,此之謂也。隱顯方能及遠,匿鋒所以至大。韜光養晦,伺機而發,方可無往而不勝。---曾國藩




諄諄慎守者但有二語:日“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而已。福不多享,故總以儉字為主,少用僕婢,少花銀錢;自然惜福矣;勢不多使;則少管閑事,少斷是非,無感者亦無怕者,自然悠久矣。---曾國藩




【花未全開月未圓】七字,以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於此。---曾國藩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靡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曾國藩




主敬則身強:“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內而專靜純一,外則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像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曾國藩




雖有衰年病軀,一遇壇廟祭獻之時,戰陣危機之際,亦不覺神為之悚,氣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強矣。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曾國藩




道家祖師老子說:物壯則老,盛極必衰。《易經》說: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此勢敗之精義。權不可用盡,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曾公此話,可謂精通陰陽變化之道,深得事物盈虛之理。---曾國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品讀盛唐長孫皇后的傳記,有感。 - 2013-11-20 14:44:33



長孫皇后傳記–http://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Tfr/tfr_72/tfr_072_12.htm



—————


品讀盛唐長孫皇后的傳記,不禁感佩及感慨。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與長孫皇后感情很好,唐太宗十分尊敬這位賢內助,時時聆聽她對自己的建言。長孫皇后雖然不是唐朝最有權力的皇后,卻是唐朝最受人尊敬及懷念的皇后。一直到長孫皇后去世後,唐太宗仍對她念念不忘,一生未再冊立后位。




我不禁深思,現代的女性,一直主張女權至上,強調女人應有的權力及權利,在工作岡位上不遜雌雄,才是現代的新新女性及成功的女人,這真的是一件對的事情嗎?




中國古代十分重視婦德的培育,在在說明女人最重要的職責是教養一個家庭的下一代人才,一個家庭是否能榮宗耀祖,端看下一代是否成材。我們都知道周朝三太的故事,家有賢妻及家有賢母,跟一個男人在外面事業有成一樣重要,男女有別,就像陰陽有別一樣,是萬物運行的天理。




當一個女人重事業過於重家庭,甚至只追求自己的事業,家裡的老小一律請菲傭代勞,認為只有賺錢多了,一家才有好日子過,這樣是人生正確的決定嗎?為了多賺錢、為了自己對事業的抱負理想,拿下一代的教養及培育做賭注,這對一個家庭真的是好事情嗎?值得我們深思。




另外,從品讀長孫皇后的傳記得知,一個女人要得到先生的尊敬及愛護,不是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身材性感,我們看長孫皇后一生對於衣服器物都很節省節約,自然不會每天穿的漂漂亮亮吸引先生的注意,她之所以得唐太宗的愛護,是因為他的溫柔賢淑、大度容人及深謀遠慮的智慧見解,說穿了就是深厚的內涵修養及品德,這實在值得我們女人好好學習。





長孫皇后一生未干預政事,只是扮演好賢內助的角色,讓後宮太平無事,成為唐太宗最無憂的後盾,然而,後代給予長孫皇后的評價,絕對高出掌權、甚至貴為一國之君的的武則天太多太多了,我們學習歷史應該要好好留意。中國老祖宗認為男主外,女主內,並不是歧視女人,而是把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工作—培育下一代,交由女人掌管,現在新女性不瞭解傳統價值的任重道遠,隨意批評,實在是罪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口增加,資源減少怎麼辦? - 2013-12-03 09:54:33







現在這個世間,很多人在著急,急什麼?人口膨脹。地球的資源有限,怕將來資源用盡了,­地球就會毀滅,人沒得吃的、沒得穿的怎麼辦?佛法裡頭從來沒有說過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問題全解決了。一切法乃至於一毛、一塵,它的能量都是無有窮盡的,­而且都是周遍法界。所以在這上面操心就要犯罪、就要造業。人再多,他既然到這個世間上­來,他就有生存的權利,他就能活得下去,沒有活不下去的道理。所以,我們自己迷惑顛倒­,這錯用了心,造作這些罪業。




中國古聖先賢教人,教什麼?教修德。養性修德,那個感應­就不可思議。何況佛經上常說,我們老祖宗都承認境隨心轉,叫「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地方人有福,人再多,地再小,出產非常豐富,足夠你用的。自性本具的能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什麼為這個操心?所以人口增加我們應該怎麼想?如何能增加生產。佛­教給我們增加生產,自己要懂得節儉,這個非常重要。懂得節儉,沒有貪心,因為貪心消耗­能量最大;我們衣食住行消耗得並不多,貪心消耗得多。你看人們貪,節儉,貪心捨,施捨­,布施,功德大!我們有多餘的都去供養眾生,修養道德,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
  



五戒是性德,中國的五常,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法裡面講不殺生­,絕不傷害一切眾生,連蚊蟲螞蟻,在現在講細菌。這細菌要不要消滅它?不可以,它也是­生命,它也是有情,它也是菩薩,它也是佛,怎麼可以消滅它!它帶著病毒?它帶不帶都沒­有關係,它是活的,所以決定不能傷害它。你不傷害它,它就不傷害你,和睦共處,相輔相­成不相害,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心行不善,產生互相傷害,這個就麻煩了。是不是它傷害­我了?不是。我有念頭想傷害它,所以它傷害我;我沒有意念傷害它,它就不會傷害我。它­為什麼不去傷害佛菩薩?極樂世界為什麼沒有細菌?我們得多想想。完全是我們的思想出了­問題,許多事情想法、看法全錯了,這才出現問題。如果思想純正,怎麼會出問題。




要怎樣­思想才不錯誤?那只有佛法,佛法正知正見,所以經典是正。我們有正知正見自然就覺悟了­,就知道利益眾生,把利益眾生擺在第一位,把自己擺在第二位,問題立刻就解決了。我們­自己的生存擺在第一位,別人的死活擺在第二、第三位,就出事情了,問題就來了。我們看­到這些狀況,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這是覺悟。節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膨脹,這是現在許­多國家的政策。對不對?依照中國傳統,依照佛法的標準不對。為什麼?違背自然法則,那­就是不對的,隨順大自然就是對的。自然有德,把自然的德掌握住,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如­果德失掉,那個問題就嚴重。
  



德,中國講的底線,老祖宗所說的四維八德、五倫五常,你只要把這個守住,人口再多也沒­有問題,也能夠生活下去,而且生活得非常美滿。有德就是有福,福人就居福地,福地裡頭­物質資源就非常豐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心要端正,今天大家把這個丟掉了,人心變­壞了,地球的能量逐漸逐漸衰弱,到最後變沒有了,人為的,不是自然現象。很難得,近代­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以心控物,好!這跟東方聖哲的思想、跟佛菩薩的看法一致的。美國布萊­登所說的,人只要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都不必去操心、不­必去顧慮。人人能夠把這十二個字做到,他所持的就是中國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佛法裡­面講的三皈五戒、十善、六度、普賢十願,這佛門的底線。這個東西做到,這個世界就是樂­土,跟極樂世界一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阿彌陀佛,咒中之王。 - 2013-12-03 10:02:19






阿彌陀佛這四個字認識的人很多,會念的人很多,究竟什麼意思,懂得的人太少太少了。你­念這句名號,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所修的一切法都沒有離開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所修、所學、所教、所傳的也不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總綱領,這還得­了!修什麼法門都不如念一句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




這個裡頭提出來,講到佛門裡修禪­定的,很深的禪定,他舉出例子,他的定功冬天能夠睡在冰雪裡頭,不要蓋東西,薄薄的一­件衣服,他不冷。他能用他的定功,讓冰雪煮成開水,煮沸,用他的念力、定功,就是專念­。一般念的咒多,我們念阿彌陀佛比念咒強。佛門常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這­佛就是阿彌陀佛,這說到極處了。萬善同歸,你修善,修什麼善都沒有專念阿彌陀佛善大。­你花再多的金錢,造再多的善事,建寺廟,建一萬個寺廟、十萬個寺廟,比不上你念一天阿­彌陀佛,你念一天阿彌陀佛那個福德超過它太多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養生之道,身動心定,拜佛殊勝,福慧雙修。 - 2013-12-03 10:04:16






養生之道最高的、最究竟的指導原則,那就是身體要運動,要常常動,­心可不能動。現在人恰相反,心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身不動,所以什麼毛病都出來了。­他認為身不動是享受,那享受不了幾天就出毛病。心不動的,偏偏要它動,身是要動的,偏­偏叫它不動,全部相違背。所以他的病苦災難從哪裡來的他不知道,不該動的動了,該動的­不動,麻煩就來了。佛法裡面修行,最好的、殊勝的方式就是拜佛,拜佛是身在動,心不動­。心裡面只有佛,每天禮拜阿彌陀佛,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要知道,拜佛是真正在修福修慧,福慧雙修,福是身在拜佛,慧是如如不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12.08.生活隨筆–想要享受平靜安和、知足安康的美滿生活,是必須克制物慾及食慾的! - 2013-12-08 13:17:50




週末天,是去全聯補貨的忙碌天,兩人大包小包採購民生用品及食糧回來,下週晚餐預計要做:香煎素蘿蔔糕 (佐獨家蒜頭特製醬油) 、清炒高麗菜苗、蔥燒豆腐、芹菜炒豆干、蒜滷昆布、玉米粒炒素肉排丁、八寶粥、滷麵輪等等。總計花費約500元左右,再加上一些乾貨及調味料攤平,平均一餐不到100元。



接下去新生活要自己做便當帶中餐了,這樣平均一天三餐花費一個人不到200元,極簡生活,是現代物價頻頻上漲最佳的因應之道。換來的,是純淨簡單的心靈生活及身強體健的生理健康,難怪八字裡印星總是克制食傷的,想要享受平靜安和、知足安康的美滿生活,是必須克制物慾及食慾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聖賢教育拯救危機–大同世界在人間 - 2013-12-12 10:45:24







老法師講述堯舜禹時代的政治理念,以德治理天下,沒有絲毫私心,一切所作所為均是為大眾服務,在我眼裡真真是諸佛菩薩再來!老法師提到,現在的亂世,想要恢復上古的大同之治,是有可能的,我們必須喚起大眾的真誠、愛心、善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正選擇聖賢人來作我們的領導,聖賢人就是身體力行中國古代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簡讓、心中沒有私欲、只有百姓的福祉的好官員、好領導。



這需要我們好好把教育做好,把教育民眾(教導弟子規、十善業道、因果教育等)放在發展工商業之上,只有這個地方的人民心善行善,才能感召好山好水(境隨心轉),也才能感召優秀良好的人才長久居住,一同為這個國家服務,這個地方肯定繁榮、物富民豐!



真正報佛恩、報父母恩,就是從自己開始做起,做一個心善行善、念念想到別人、時時幫助別人的好人開始!
貼文者 : : jwjwo

Re: 聖賢教育拯救危機–大同世界在人間 - 2013-12-12 10:59:52

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的時代裏,

儒家的思想的確是一道清流,

幫我們洗滌心靈^^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聖賢教育拯救危機–人類近兩百年來的因果 - 2013-12-13 15:42:31






老法師以佛教因果的觀點講述近兩百年來世界史的發展,讓我終於明白這之間歷史的沿革及走向,老法師鞭辟入裡的講述二十一世紀將來的發展,中國人絕對是世界文化的主流,也只有中國傳統的聖賢文化才能解決近幾十年來社會、國家所面臨的種種困境。


這是學習歷史、文化、政治等必須品讀的一部影音,相信這1小時半的時間,您絕對獲益良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敬人者人恆敬之 蔡禮旭老師 - 2013-12-22 09:23:22




敬人者人恆敬之 蔡禮旭老師



 
人是不是一定要有權位的時候才能有貴氣?才能讓人家尊敬?並不如是!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在新加坡有一位許哲女士,已經一百多歲,她每天只吃一餐,她在飲食方面的慾望很低。慾望很低是不是強迫自己忍出來的?不是!人都說每天最少要吃三餐,有的還吃四餐、吃五餐。吃飯實在是很浪費時間,你是否有此感覺?人為什麼要吃飯?因為消耗很多能量,所以要吃很多飯。人的煩惱愈多,需要的食物就愈多;煩惱愈少,需要的食物就愈少。






許哲女士吃得這麼少,那是當然的,因為她煩惱很少,她不為自己謀私利,只想著如何幫助別人,所以煩惱輕,智慧長,自然而然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食物。從許哲女士身上,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當初顏淵跟孔夫子學習的時候,顏淵是法喜充滿的,所以顏淵才能達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境界,這是一般人都受不了的生活狀況。一個人的精神層面在提升,他對於物質的需求自然就慢慢地放下,就減少了。






許哲女士不僅吃得少,而且她沒有買過衣服,她穿的衣服都是從垃圾堆裡撿的。在她看來,很多人把舊衣服扔到垃圾桶,她覺得很可惜,於是就撿回來穿。她穿這些衣服,除了惜物之外,還有一個很深的含義,因為她一個人還要照顧幾十位老人,都是她親自登門把一些生活用品,吃的、穿的送給這些物質比較貧乏的老人。假如她身上穿著旗袍很高雅,提著一包白米走過去,那接受她照顧的老人一定會覺得有壓力:我會不會弄髒她的衣服?所以,當她穿得跟他們一樣的時候,對方就會倍感親切。






當她來到這些老人的家裡,我看到他們見到許哲女士的那種歡喜雀躍的表情,就好像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所以,新加坡尊她為國寶,不只是新加坡人尊敬她,世界很多國家也邀請她去演講,對她非常尊敬。我說許哲女士才是真正的富貴之人,這樣的富貴是很有意義的,她的人生也過得非常充實。當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富貴,你的孩子也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經營他的人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個人假如很有禮貌,他的人生會贏得非常多的幫助。--蔡禮旭老師 - 2013-12-22 09:24:52


我們學習,學一句要做一句,這個態度相當重要。對人一定要有禮貌,因為一個人假如形成禮貌的態度,他的人生會贏得非常多的幫助,用一句通俗的話說,會得到很多貴人相助。



一個人禮貌恭敬的態度從什麼時候建立起?習慣成自然。小孩子靠成人引導;如果是成人,就要靠自己的決心跟毅力去修正。從小父母對我們很照顧,也給我們很多重要的教誨。父母的養育之恩,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體會才愈來愈深刻,閩南有句話說“手抱孩兒才知父母時”,自己當父母的時候才深刻感覺父母對我們付出多麼大,再反觀自己很多為人處事的態度, 確確實實都是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勤儉為持家之本、治國之本。---蔡禮旭老師 - 2013-12-22 09:26:40




老子說到「知人者智」,知道別人、了解別人是智慧;「自知者明」,我們要先有自知之明,才有可能知人,看得清楚人。因為我們二十四小時跟自己在一起,我們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要看別人就不容易。比方我們的內心有好惡、有愛憎的話,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我們沒有發現我們的心念偏了,那心偏了看什麼人事物難免都有偏頗,那怎麼知人、怎麼知事?所以修身、正心,是治家、治國重要的大根大本在這裡。我們看這段也是審斷我們自己立身處世,有沒有同樣犯這些習氣,進而趕緊去修正。所以我們學習古人這些教誨,重要的態度,就是每一段我們自己是當機者,對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假如在學「君道」的時候,心裡都想那是當國王的事情、當天子的事情,那可能受益就有限了。






我們來看當下晏子:【對曰。國貧而好大。】
國家貧窮,但好大喜功、好虛榮、好面子,已經很貧窮了還常常揮霍,那鐵定這國家的經濟就會垮掉了。所以同樣的,一個家庭決定也不能家貧而虛榮、好大喜功。我們仔細觀察,一個人很好虛榮、很會花錢,都跟他小時候成長的習慣有關係,很多孩子家裡面小時候挺有錢。比方從商十年、二十年過去了,家道衰落下來,沒有那麼有錢。可是這些年輕人二十幾歲他花習慣了,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以當父母的人、長輩的人,經濟寬裕的時候,還是不能讓孩子奢侈亂花錢,不然會誤了他的一生。誰能保證他一生都是有錢花、富裕?而且只要小時候奢侈,福報鐵定在他成年的時候花光了!所以小富從勤儉,勤勞、節儉他這一生的福才能保持下去,從這一句我們看到不能虛榮。父母要很敏銳,孩子的心形成了什麼人生態度,所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孩子都七歲、八歲了,長了他什麼善?救了他什麼失?






而且人只要勤儉,他就懂得惜福,他就不張揚,所以這儉就很多美德。節儉的人他省下來錢,他可以去幫助別人,增長他的仁德之心。台灣陳樹菊小姐她是賣菜的,那一把菜才賺一點點錢,可是她一生捐了一千多萬。節儉的人有沒有仁慈心?當然他父母要引導得對,他就有仁慈心。他省下一些錢,父母適時的讓他去了解民間疾苦,他就可以去幫助他們。節儉假如變吝嗇就不好、就不仁了。節儉的人他不貪心,所以他有道義,不義的事不能去貪。節儉的人禮很恭敬,恭敬金錢,節儉再去侍奉他的父母,這就是有禮、懂事了。節儉又傳給後代,他有智慧,「勤儉為持家之本」。但是我們現在冷靜看,現在把勤儉教給孩子的比例高不高?不高,「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所以愛假如沒有智,沒有悲智雙運,想利益孩子、利益他人,都不容易。我們看這第一點,就很提醒我們不可貪名、不可虛榮。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什麼是幸福---蔡禮旭老師 - 2013-12-22 09:27:49


什麼是幸福 蔡禮旭



什麼才是幸福之道?無求的人生、服務奉獻的人生。剛剛一開始,其實我已經把答案告訴大家了,怎麼樣常常保持笑容?老祖宗講的,“助人為快樂之本”。諸位夥伴們,您教你的孩子,有沒有把他所有做人的本和根都紮下去。 “助人為快樂之本”,孩子現在喜不喜歡助人?他只要喜歡助人,他就快樂了,而且他的福報會越來越大,因為他每天都想著別人,量大福大。



告訴大家你的孩子有一份助人為樂的人格特質,比拿博士學位還有價值。假如拿到博士學位,他沒有助人為樂的價值觀,他是苦的。所以,人生快不快樂是那一顆心靈決定的,他的價值觀正確了,他就樂;他的價值觀不對了,哪怕他擁有整個國家,他也不會樂。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木匠兄妹 – Yesterday Once More - 2013-12-29 09:19:57



早晨,灰濛濛的天氣,是聽老歌的時間,Yesterday Once More讓人回憶起往日情懷,然而相較於學生時代、青年時期,我倒是比較愛現在的歲月,也許是學佛後的差別,人比較知足感恩、平淡閒適,不像以往貪欲炙盛、虛浮浪費。想要有幸福的心靈,還真的必須捨棄貪嗔癡慢、五欲六塵。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12.29.生活隨筆–粗茶淡飯 - 2013-12-29 09:21:07




新的新年即將到來,跨年夜沒有特別想幹麻,依舊是在家裡粗茶淡飯,總認為現今經濟這麼不景氣了,負債累累,政府還在舉辦煙火秀,燒掉大把人民血汗錢,不懂得節約開支,已經拒絕參與好幾年了。



這週末只買了一大顆高麗菜、紅番茄、油豆腐、豆干、油麵、韭菜、芹菜、桂竹筍、青蔥、真空八寶豆等簡單菜色,加上一些乾貨,預計變出一週的午晚餐。



計有:芹菜炒豆干、蔥燒紅番茄油豆腐、咖哩炒麵、高麗菜家常炒油麵、滷高麗菜、八寶粥、香菇米粉湯、玉米粒炒素火腿丁、蒜滷昆布、蔥爆桂竹筍等等。



實施自己帶便當已經兩週了,雖然晚上忙碌得很,但是看著家人的健康日益增進,覺得辛苦是值得的,會一直持續下去。另外,實施自己做晚餐已經半年有餘,已往有時會發現一兩根白頭髮,現在完全找不到了,黑茂得很!粗茶淡飯吃十穀,真的是最健康之道!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勿堕胎》無辜的小鬼 The Innocent Little Ghost - 2014-01-04 13:25:10






珍惜每一個寶貴生命,千萬不要墮胎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雨聲 - 2014-01-13 14:41:15

淅瀝淅瀝的雨聲 酷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不可不知的世間因果。 - 2014-01-15 11:20:37







說到因果,現在人迷得太深,在這個世界無論他是哪個地方人,他是什麼樣的背景,­­什麼樣的信仰,幾乎對於財沒有一個不愛的,都想發財,也都想有聰明智慧,也都想健康­長壽,這是果報。這三樁事情,確確實實超越了國家的界限,超越了種族界限,也超越了宗­教信仰的界限,是人類普遍所追求的,還樂此不疲,想盡方法想求得,能不能求得?不能­。為什麼?沒有因,哪來的果?即使是強盜搶來的,搶來之後他平安無事的來享受,果報!­命裡­要是沒有的話,他搶來之後,恐怕到不了一、二個星期,就被警察發現,就破案,可­能還得判死刑,不但沒有得到還得賠一條命。





無論用什麼手段得來的,都是命裡有的,你想那又何苦?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你命裡的福­報已經打折扣了,自己不知道,打對折都不止。你命裡有一百個億的財富,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你這一生可以獲得五十億,自己覺得很不得了!其實怎麼樣?其實已經打對折了,你­說冤不冤枉?真的,有時候不只對折,我們是舉個例子讓大家曉得。財富從哪來的?佛在大­小­乘經論上常常說,是從布施來的,財布施。這一生當中你得大富大貴,前生修三種布施­。真正大富大貴,不是一生修的,一生修修不到那麼多,一般講的時候三世、五世、還有十­世,­這個福報就大了。十世修因,這一世果報現前,那是大福報現前。





我們中國人常說「­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人知道這個道理,知­道因果­的道理,他就心安理得,他不去競爭,他不去追求,好好的自己修因。這一生修因­,這一生沒有享受,這是什麼?累積在那裡,來世再修,再來世還修。這是我們看到世間大­富大貴的­人家,那個命是怎麼來的?不是上天賜給他的,也不是佛菩薩加持給他的。全都­是自己修自己享受,佛家講的「自作自受」,這個道理要懂。要有端正的心態,要好好的把­德行修好,­為什麼?德行修好你不墮三惡道,你修的是人天福報。如果沒有德行?沒有德­行,你修那麼大福報,可能到畜生道享受,餓鬼道享受,這很多的,很普遍的。還有到修羅­道、羅剎道、­魔道,那福報都很大,那是德行不完具,所以淪落到那一道去。那一道享福­他造罪業,造很重的罪業,福享完之後,大概都是地獄境界現前,這錯了!佛在經論上經常­不斷的提醒我們­,這些事情不應該做。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一定懇切求出離六道輪迴,才能擺脫所謂的三世怨(前世貧窮、修福報,今生享福、造罪業,來生墮地獄、除業障,循環不已),而出離六道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發大心往生極樂世界,這輩子萬緣放下,心心念念只裝阿彌陀佛,一生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慈悲的念頭待人處事,事事隨順眾生不執著,只慚己德之未孚,不見人天之或失!真能如此,現前生活必定安康,當來必定得見彌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4.1.18.生活隨筆--養生閒談 - 2014-01-18 15:21:31



以前年輕不懂事,老愛喝冰飲,結果身體毛病很多,過敏性鼻炎、失眠、淺眠、皮膚暗沉、青春痘暗瘡很多、便秘等等,自從遇上老公,老公要求不喝冰飲,這幾年來上述的問題漸漸消失。加上3年多前開始吃十穀飯、素食、不殺生、曬太陽、運動流汗、早睡早起,原本體弱多病的身體漸漸變健康了,身體的寒氣慢慢消減,精神越來越好,黑眼圈也不見了。




我本身吃素,但是有搭配一些蔥、蒜、洋蔥、辣椒等,又因為十穀飯吃得多,配菜很少,所以菜色幾乎都是重口味 (鹹辣) 下飯為主。前些日子,身體寒涼的狀況改善很多,鼻過敏現象不藥而癒,但是過猶不及,變得有些上火了 (熱症) ,大概是吃太辣了,於是飲食狀況又慢慢調整。




最近一個禮拜多,平常上班日帶便當及晚餐只吃煮得很軟爛的十穀飯 (糙米跟十穀米各一半,內鍋水放超級多,然後加一匙鹽巴補充鹽分) ,完全沒有菜,只有週末再恢復正常飲食 (有配菜) ,實行了一個禮拜多,上火症狀好了九成,身體達到一個十分舒服的狀態。




我思索了這幾年學得的中醫常識,中醫視五穀雜糧為至寶,青菜可以不吃、水果也可以不吃,但是餐餐必須有五穀雜糧,而且要佔一半以上,身體的寒濕燥暑隨著我們吃進去的食物一直在調整中,所以you are what you eat !




我想,接下去我會平常上班日午晚餐都只吃純十穀糙米飯,不做菜了,一方面下班回家也可以不用太忙碌,一方面身體十分舒服啊!神清氣爽!只有假日再恢復下廚做菜,幸好老公十分支持,我們兩人隨著三餐越來越簡單,身體狀況真的是越來越健康呢!
貼文者 : : jwjwo

Re: 2014.1.18.生活隨筆--養生閒談 - 2014-01-18 20:51:48

大大可以學點氣功來保養身體哦 ...

另外,唸唸八十八佛號,可以降火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04.1.20.生活隨筆--新的一年要除舊佈新、端正心念 - 2014-01-20 15:07:52




就要農曆過年了,新的一年,要除舊佈新,對於自己的缺點過失要去除,對於好的正面的思維要培根立本,期許自己照顧好每分每秒的心念,一定要是清淨的、善意的、愛的、溫暖的、替人著想的。




學佛至今,改進了自己很多人格及個性上的缺失,最近突然發現自己有些很微細的惡念,對於自己不認同、不喜歡、不滿意的人事物,總帶有批評的眼光,見到別人的不善或傲慢,總認為對方的人生路不長,要檢討啊!我怎麼沒看到對方的優點,專看對方的缺點呢?該檢討!




修行人不見世間過,見到別人過失,是因為自己內心有相對應的惡所感應來的,萬法唯心造,這世界是自己每分每秒的心念變現的,我的腦袋竟然有別人不好的念頭,可見得我心中並不清淨。




海濤法師說:【在每日生活中,要懷著善心盡量努力利益他人。如果你能這麼做,無論你提供他人或大或小的服務,都持續在造就自己成功(財富、長壽、健康等一切)的因。】又說:【你愈能夠把生命奉獻在利益眾生,就能夠在生命中得到愈多的喜樂,以及內心的滿足、平安。所以,如果有人要尋求安樂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以愛惜其他眾生的菩提心行生活。】




我如果希望能跟法界所有眾生結下殊勝的法緣,那麼在我每分每秒的念頭裡,就應該抱持著感恩他人、祝福他人、成就他人的善念,想想這輩子曾遇到對自己不善的人物,那應該是前輩子沒有好好結好善緣所致,我應該把每天念阿彌陀佛的功德迴向給對我不善的人物,並且應迴向遍法界虛空界的所有眾生,願望一切眾生平安喜樂、幸福美滿!




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美麗的聲音—電影心得分享 - 2014-01-24 11:49:43




清洲女子監獄,一個世人眼中的罪犯聚集所。女主角為保護尚在肚中的孩子,意外的錯殺了對自己施以家暴的丈夫;被判以殺人罪刑,入獄十年,於獄中產子,卻又礙於法律規定;註定了這對母子相處的時間短暫。在這所監獄裡,有人因為目睹了自己的丈夫及外遇的對象,一時瘋魔之下以自己後半生的代價殺了丈夫及外遇對象,卻一心乞求小孩的諒解;有人因為父親意圖對自己性侵,誤殺了自己的父親,悲憤與悔恨交織,卻又希望求得母親原諒,矛盾並封閉著自己;有人偷了校門,有人吸毒、、、每個人皆背負著一段故事,以及一道人生的傷痕,封閉了自己的心,卻在內心深處,期盼著被救贖及被諒解。





每個人一生當中難免遭遇人際互動之間的傷害,有些時候是父母造成的,有些時候是兄弟朋友造成的,更有些時候是伴侶造成的。有人說人一出生呱呱墜地,一生的命運已安排注定,但是學習命理以來,發現嫁對或娶對一生的伴侶,同樣有決定性的影響,不一樣的對象,彼此對待互動是完全不一樣,所以傳統命理才有合婚必要性,特別是夫妻宮不美的人,合婚往往決定是否能走的長久、或是減低伴侶對自己的傷害。





然而,這幾年學佛以來,佛說,一個人累世累劫修的緣份不一樣,有些人前輩子樂善好施、助人為懷,所以這輩子良緣所在皆是,隨便嫁娶都是好對象,這在命盤上就是夫妻宮特別漂亮的人的命運由來;有些人前輩子與眾人結下惡緣,如倒人債款、做生意貪小便宜、殺生過多、虐待生命等,這輩子遇到的對象不是討債來的,就是如同女主角遇到會家暴的丈夫。





然而學佛所為何事,前生的種種已無法重來,今生今世有幸得遇佛法,佛教人要廣結善緣、法緣,常常布施財物、慈愛眾生(包含小動物、昆蟲螞蟻等),甚至發心素食等,佛法裡最殊勝的改命之道,除了布施佛法以外,就是發大心一心利益廣大眾生、絲毫不為自己,所作所為均以眾生得利益為目標,如此結下的善緣、法緣既廣大又無盡,不必等來生,今生晚年就可以看到花報,晚年來報恩的人事物必定湧至,或可得相守晚景的老伴,或可得孝順的晚輩子孫,不一而定。





佛法教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才是真正利益弱勢、被家暴、被性侵婦女的良藥(其實是包含所有弱勢族群),現今政府對於政策面的重視,雖立意良好,短期安置及補助雖然能短暫立效,但是這卻不是根治病根的良方,每個人都必須從內在修因種因,將來才有豐碩的果實可以收穫,這實在值得政府相關部門予以重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從心念上下功夫 - 2014-01-25 13:10:24




這一些大聖大賢教導我們認識事實真相,方法是教我們轉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方法裏面的總綱領。我們也在學,可是怎麼轉也轉不過來!曾經聽說“種善因得善果”,於是也學著做好事;好事也做了不少,可是“業報”仍然沒有轉過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實在就像《了凡四訓》後面所附的“俞淨意先生遇灶神記”那一篇文章,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俞淨意窮苦潦倒,遭遇到大難、大不幸,他也天天行善,是個讀書明理的人。為什麼“業”轉不過來呢?於是就怨天尤人——做這麼多好事,沒有好報!灶神就點化他:“你所行的善,完全是表面的,只有口善、身善,你的意不善,心不善、所以你轉不過來啊!”灶神給他的那一番開示,很值得我們認真的去研究、讀誦、檢點我們自己。




古大德教人,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呢?根本是心。只要是你的心善、念頭善,沒有轉不過來的業報,也沒有化解不開的災難。就像一棵樹一樣,心是根,念頭是本;身是枝,口是葉,你在枝葉上修行,你的根本爛掉了,還是沒救啊!根本上救過來了,枝葉就不難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表面上積德行善,業力仍然轉不過來,最後怨天尤人,說佛菩薩不靈、神不靈,對不起他,這跟俞淨意完全一樣啊!所以“轉”要從心裏面轉,要從念頭上轉,轉成“純善”。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個才是從心、從念頭上轉過來了。“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所以人家能夠“轉迷成悟,轉凡成聖”,道理在此。我們今天口也善、身也善,可是常常看到別人不善又有好果報,於是心裏頭不平!你要曉得,你的身善、口善,但是你的根壞掉了,要從根本做一個大轉變——從心裏念一切人物的善事;不要念人家的壞事;人家沒有壞事,壞在我們自己的根。我們看到別人的壞事,就知道我們的根壞了;為什麼?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




————

摘自淨空法師《如何契入佛境界》

轉自http://www.amtb.tw/xuebudd/xuebudd.asp?web_choice=8&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生產時應如何修福 - 2014-01-25 13:11:24




生產時應如何修福。現代衛生醫藥比過去發達,狀況比過去好多了。在古代,特別是農村落後的地區,生產是性命攸關的大事。無論富貴貧賤,生產所受的痛苦是平等的,不能避免的。佛教我們什麼方法?




地藏經云:「七日之中,早與讀誦此不思議經典。」要早讀。如果家人信仰佛法,能接受佛陀的教誨,應該在懷孕時就讀。每天讀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或念一千聲地藏菩薩名號,要以真誠恭敬心來念誦,福報就很大。縱然懷孕的小孩是冤家債主來報怨的,能如是照顧,怨結就化解了。對他有恩,他就不報怨,而來感恩,所以轉變要從妊娠開始。最低限度要在生產前七天,愈早愈好。了解此理,知道此法,最好能在懷孕時就讀誦,依法修行。母親心平氣和,真誠恭敬,清淨平等,起心動念決定影響胎兒。就現代科學理論而言,此是屬於波動的現象。只要動就有波,科學家稱為波,佛法稱作光。一切物質分析到最後,都是由原子組成的,並以動態存在,此波動遍及虛空法界。佛說善心、善念的波動是平穩溫和的,接觸後能生歡喜心,感覺很舒適。惡心、惡念波動很強烈,接觸後感覺不舒服。




神識來投胎會有念頭、有波動,是故母親起心動念、一切舉止均影響胎兒,中國古代講究胎教,其理在此。我們明白波動的事實真相,就知道起心動念對胎兒影響太大了。母親在懷孕期間,起心動念都是善念,心清淨,胎兒受利益就大!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好,孝子賢孫。如何教胎兒?在懷孕時,要行孝、盡孝,孝的波就會影響胎兒。母親修清淨心、修福,真正讓胎兒深深種下善的種子。




生產念本經有好處。念經時,若對經典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能深入明瞭,力量就更殊勝。即使平常境界轉不過來,讀經時能隨文入觀,至少境界能轉一點,能轉一、兩分都能產生效果。如果體會得更深,平常依教修行,力量就不可思議。




出生的小孩,過去生要是造有罪業,今生要來受報,由於讀經念菩薩名之功德,罪業就消除了。此確實為嬰兒消除業障,此時好消。小孩長大了,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那時想消除業障也幫不上忙。此時小孩完全聽話,所以消除業障都要在嬰兒時。由此可知,古聖先賢講的胎教是何等重要!




小孩業障消除,災難也消除,自然好養,壽命增長。假如小孩是承福而生來報恩的,與父母過去生中有恩德,此時再修福,自然「轉增安樂,及與壽命」。能如是教導,孩子的福報就更大,壽命就更長。






—————–

(節錄自淨空法師講述之地藏經講記14-12)

轉自http://www.amtb.tw/xuebudd/xuebudd.asp?web_choice=8&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男女平等 - 2014-01-25 13:12:31




有同修訪問我,提出男女平等的問題,現在婦女要爭女權,這個問題我沒有法子回答,因為「平等」太難了!五根指頭伸出來都不一樣長,不平等,我們是否要用刀把它切平等?人與人站成一排,個子高矮不平等,是不是要把高的頭削掉,把矮的安上去?




為什麼不平等?其根源何在?根源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才造成不平等。明白這個道理,不平等就是平等,平等就是不平等,你們想想這兩句話的味道。到什麼時候真正平等?佛告訴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平等了。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相貌與阿彌陀佛完全一樣,個子都一樣高,身體皮膚都是身金色,真平等了。所以,你要平等,趕緊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絕對不平等。




什麼是真平等?「盡分」就是真平等。譬如我們在社會工作,我們的職位不平等,一個公司有董事長、經理到員工,最低級的是清潔環境的員工,怎麼會平等?如何在這裡頭看到平等?「敦倫盡分」,你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到圓滿就平等了。董事長把他自己的工作做得圓圓滿滿,董事長第一。總經理把他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得圓圓滿滿,總經理也是第一,第一跟第一就平等了。清掃廁所的員工也盡職盡責,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他也第一,各個第一。這個公司從董事長到最低級的員工,各個工作都是第一,第一就平等了。這才是平等的真諦。你要是不懂得這種真諦,胡作妄為,只是造業而已,來生的果報會很苦。所以,一定要懂得「敦倫盡分」這四個字的真諦。




「敦倫」,敦倫要落實到「盡分」。分是本分,儒家講「五倫十義」,義就是道義、仁義、情義、恩義。我們通常講義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




說女人總是被壓迫的,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是有人在挑撥,你上了當。女人有女人的本分工作,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工作。現在女子出來踏入社會工作,這是不是好事?不是好事。細細算算這個帳,你吃虧了。古聖先賢告訴我們,女人比男人尊貴,女人的權比男人的權大。什麼權?社會的安危,國家的興衰,世界的和平,女人操這個大權。這些與女人有什麼關係?與相夫教子有關係。中國古人講,家無賢妻就無賢母,沒有賢母,哪裡來的聖賢出世?這個世界有聖賢,全世界人得福報,母親的職責就是為全人類培育聖賢的人才,這是她的本分。她現在把本分丟了,要去做其他事情,古聖先賢、佛菩薩看到都搖頭嘆氣。這裡頭有很深很深的道理,大家細心思惟就明瞭了。




做職業婦女是得不償失,縱然你的事業很輝煌、很有成就,可是沒有好好照顧你的兒女,你下一代完了。現在很多有錢人僱佣人、奶媽照顧小孩,小孩將來的習性是不孝父母。為什麼?對父母沒有這一份情分。他將來愛什麼?愛他的奶媽、愛你家的佣人,因為那是他的養母。親生母親生了他,卻不愛他,不教導他,這個損失太大太大了。中國古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家沒有後代,你的事業做得再成功、再輝煌,你死了之後,成績單是零。世出世間法都重視繼起的人才,那是真正輝煌的成就。你看看,中國古時候這些帝王,帝王一繼位的那一天,第一樁大事就是立太子,他有繼承人。我們今天把這件事疏忽了,只曉得自己去衝、去拼,全都錯了,這是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

(節錄自21-110 敦倫盡分 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轉自http://www.amtb.tw/xuebudd/xuebudd.asp?web_choice=8&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墮胎流產 - 2014-01-25 13:14:53




墮胎是與人結深重的冤仇,這一個神識來投胎,是與你過去生中有緣分。佛講有四種緣才到你家裡來投胎,這四種緣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沒有這種關係,他不會到你家裡來投胎。若是報恩,你墮胎把他殺了,恩變成仇,下一次再來,他是來報仇不是來報恩。若是報怨,你殺了他,仇恨再加仇恨,怎麼得了!這樁事情非常可怕,今天社會動亂、天災人禍,這是主要的因素,這是眾生共業所造的。




要幫助已流產的人解除這個冤仇,念《地藏經》、《金剛經》或《無量壽經》都好,要誠心誠意的念,迴向給他。要念多少部,由你自己決定;一般總是一千部到三千部,但也要看對方答不答應,若不答應也沒有辦法。誠心誠意的念一千部到三千部,這個冤仇應該是可以化解;一天念一部,三千部差不多要十年;一天念三部,三千部大概三年完成。





——————-

(節錄自學佛問答21-90-54)

轉自http://www.amtb.tw/xuebudd/xuebudd.asp?web_choice=7&web_detail=show#26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漏國稅 - 2014-01-26 12:58:41




「人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有些學佛弟子不懂得這一條戒律的道理,還是想盡方法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就是漏稅。少繳一點稅,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點財富?不是的。




世尊在一切大小乘經論教導我們,財富從何而來?從布施來的。我們納稅也是布施,是布施國家社會。國家好、社會好,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好了。漏稅的心理是偷盜、是盜心,盜心怎麼會得到財富?你修的因與此相反。




我們這一生當中,命裡有多少財富是一定的。細讀《了凡四訓》就知道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你前一生財布施修得多,這一生當中,命裡的財就多。命裡有財富,無論做什麼行業都會發財。經營的行業只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如果前一世沒有修財布施,對財物非常吝嗇,無論經營什麼樣的生計,所得的財富就少。所以,想發財不難,多布施,財就來了。不肯布施、不肯種因,哪來的果報?愈施愈多,毫無顧慮的去布施,毫無條件的去布施,果報就不可思議。




————–

(節錄自21-112-08【行好事-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轉自http://www.amtb.tw/xuebudd/xuebudd.asp?web_choice=3&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綺語 - 2014-01-26 12:59:31




「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所謂「笑裡藏刀」,目的是叫別人上當,用花言巧語來欺騙。綺語的範圍很廣,凡是令人邪思這一類的言語,都屬於綺語。由此可知,像現在文藝界裡面,我們常常看到電影、電視、歌舞裡面的明星,他們所表演的、所唱出來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是挑動大眾感情的,引發大眾貪瞋痴慢的,全屬於綺語。




諸位如果仔細去觀察這些演藝人員,他們的結果如何?他們後半輩子的結果,在佛法講花報,花報要是不好,果報就更差了。無論在中國、外國,演藝人員能夠得善終的很少,我們看到有不少橫死的、自殺的,都是紅極一時的。他為什麼遭受這個果報?綺語。他把社會大眾、人心引誘到邪知邪見,引誘到貪瞋痴慢。那個歌舞很好聽,你很喜歡觀看,你會受他影響。他的影響是正面的、是負面的,不能不知道!




文藝在今天變成娛樂,娛樂越軌了。軌是什麼?道德。超越了道德的規範,問題就產生了,他當然要受果報。因為他造極重的不善業,他的影響面很大,影響的時間很長。




中國在古代有文藝、民謠、詩歌、戲劇,這是社會大眾的精神生活。而文藝思想的總綱領,就是根據孔老夫子《論語》裡的一句話:「思無邪」。所以,中國古老的詩詞、歌賦,戲劇裡面的元曲、崑曲,演變到明清的京戲,包括中國各個地方的戲劇,這裡面的內容是四個字-忠、孝、節、義,表演不離此原則。




在古時候,中國沒有學校,人民都能夠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從哪裡學來的?就從這些文藝表演當中學來的,知道怎樣做人處事。文藝是教學、是社會教育,教人思無邪;以佛法言,教人正知正見。所以,那些演藝人員是佛菩薩,用這個手段來教化眾生。現在演藝人員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薩,他影響的面太大、時間太久,果報就不難想到了。





—————

(節錄自21-112-05)

轉自http://www.amtb.tw/xuebudd/xuebudd.asp?web_choice=3&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4.1.26.生活隨筆–簡單的年節三餐 - 2014-01-26 15:09:33




過年六天,大部份將是自己開伙煮食,除了年夜飯會圍爐外食 (為應家人習俗)。過年菜色相當簡單,買了素蘿蔔糕、乾香菇、炸豆皮、米粉、素雞絲麵、素烤鴨、素雞捲、十穀米、糙米等等,預計除夕夜前買點青菜豆腐即可。



菜色:粿仔湯、蔥燒豆腐、香菇米粉湯、客家素炒油麵、燉馬鈴薯豆皮、芥菜炒素烤鴨、芥菜炒素雞捲、蔬菜雞絲湯麵、洋蔥拌麵、清炒青菜、玉米粒炒素火腿丁等等。



沒有大魚大肉、沒有山珍海味,有的只是樸質惜福的一顆心,想想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是貪生怕死,牠們也都不希望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所以並沒有因為過年就破戒吃肉。再想想這世界上有很多窮苦人憂愁過年、只有泡麵罐頭果腹,所以自己認為自己準備的菜單已經夠兩人滿足了,一切皆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林心如 -落花(美人心計 片頭曲) - 2014-01-26 15:47:26




人世間的情執讓人求出六道輪迴永不可得,沒有愛情的人痛苦,擁有愛情的人心煩,恩怨情仇之間,總無有還得完、討得完的時候。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應該選擇與伴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轉惡緣為善緣、轉善緣為法緣,爾今爾後永為菩提道上的法眷屬,這才是根本之道!



不然,永遠在奢望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悵惘中,離幸福是遙遠的,因為我們把人生美不美滿交付在他人手中,卻忘了人生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只有改變自己的心靈,讓自己邁向真善美的境界,才能真正吸引相同磁場的人。



真善美的境界,佛是圓滿之人,是福慧二足尊,學習佛陀的心行處事,心心念念充滿真誠、清淨、平等、慈悲,就不會像影音中的美女空留餘恨,在悔恨中度日,畢竟,美人遲暮,情何以堪!學佛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同性戀產生的原因、解決辦法。 - 2014-02-20 10:46:0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教教育短片–因果問答 - 2014-02-20 10:47:10







感恩!如果我們覺得樣樣不如人,努力工作得不到上司的認同、成就財富都沒人家多,那是因為我們過去生積的德不深厚,再怎麼用盡各種手段,依舊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終是無,所以我們應該更積極布施、幫助別人、累積福報,要當人上人、人中龍鳳,必須先從萬人腳下行!卑己尊人、力行財施、法施、無畏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祕密 - 2014-02-20 10:48:20

貼文者 : : jwjwo

Re: 歷史上最偉大的賺錢祕密 - 2014-02-20 12:50:15

感恩大大分享,根據個人經驗,佈施的確是最方便的方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4.2.23.生活隨筆–減肥這檔子事兒 - 2014-02-23 18:32:25




以前還沒有吃素前,外面餐廳總是很有吸引力,每周末邀約聚會難免,曾經一度胖到65公斤,老公雖然概括接受,但有一次看著電視的新聞,指著世界上著名的達官顯要說:ㄧ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那一輩子就甭談成就了,這是意志力強不強的問題,妳看這些電視上這些名人哪一個不是體格苗條結實的?



之後的近七、八年都在訓練自己的意志力,加上後來吃素、越吃越簡單,十穀雜糧吃的比例佔一天飲食的七成以上 (通常是十穀飯或是麵食) ,又加上現在都自己帶便當、晚上都吃家裡,配合運動,腰圍已經瘦到27吋、臀圍瘦到36.5吋,比前年各降了1吋,身體有變結實,體重不變仍維持58、59公斤,整個人總算勻稱了起來。



近七、八年來,一年比一年減少外食、吃大餐的次數,發現吃家裡的比例越高,越不容易胖,當然自己也算是很忌口,飲料、甜食少吃了很多,幾乎不吃下午茶點心,現在帶便當只帶煮得很軟爛十穀飯,也吃得很開心,到現在還一直想著許多年前老公講得那一段話:ㄧ個人如果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那一輩子就甭談成就了。真是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肖子為何而來?來了怎麼辦? - 2014-02-25 10:42:57







一個家庭老祖宗都是聖賢,那麼賢慧,創業了,為什麼到後世子孫不肖,完全敗壞了?家教­要建立在德行上。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引用古人的話說,有一百世的福報,一定有一百­世的子孫去繼承;有十世的福報,那只有十代的子孫去繼承,後頭就沒有了。這個話的用意­很深,盛衰與自己的積德、修福有大關係。為什麼?如果你家裡生了敗家子,你就完了,家­道肯定衰了。敗家子為什麼到你家來?那是德不夠。




佛經上講得好,佛經上告訴我們,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第一種緣分是報恩的,這個小孩過­去生中你對他有恩惠,他這一生到你家裡來,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是來報恩的。報恩­一定孝順,一定非常用功,把你的家興旺起來,這個好!所以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要­以恩惠待人。敗家子怎麼來的?來報怨的,過去世有仇恨,他這一世來,這是來報仇的,就­是把你家毀掉,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所以人不可以跟任何人結怨,為什麼?他會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做你的後代,來報仇的,你沒有辦法預防他,到你家裡來了。第三種­是還債的,他過去世欠你的錢,現在他來還債。這樣的子孫對父母物質供應的條件會很好,­但是沒有孝敬的心,對父母並不恭敬。會養你,那養得多少?那就看欠多少。他如果欠你很­多,對你的物質的奉養就很豐厚;如果欠得少,大概就是勉強能過得去。統統有因有果!還­有來討債的,叫討債鬼,是你欠他的。如果欠得少,幾歲、十幾歲他就走了,這是欠得少的­;欠得多的,供養他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剛剛好可以出去做事,這個時候他過世,­死了,這是你欠得多的。




佛講,不是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所以父子之間有親有怨、­有債務這些關係,你要是懂得明白了,用佛法來轉化他。不管他怎麼樣,以真誠、慈悲、恩­愛來對他,把他的仇恨化解,讓他能夠生起恭敬心、生起孝順心。這是從教育可以把他轉變­的。所以佛教我們這個方法,把這些善惡緣統統轉化為法緣,這個好!這是不善的緣來,我­們以善緣來終結,學習聖人的教誨,學習佛菩薩的經論,把我們所有的關係都改變,改變成­最好的關係。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家國興衰,根本何在? - 2014-02-25 10:44:13






這是一個家庭興旺永遠不衰,國家強盛也是永遠不衰。我們聽到古人說了一句話,「物極必­反」。這個話是不是真理?不然。如果物極必反,極樂世界應該衰,它已經盛了十劫這麼長­的時間,它怎麼會不衰!我們想這個道理,這句話有問題。問題它盛到頂點的時候為什麼會­衰?衰到極處為什麼會興盛?你去研究這個道理。盛的時候,每一個人,家庭裡頭每一個成­員,都非常謹慎、節儉、認真努力,不敢懈怠,它就盛了,興旺起來。到衰的時候,沒有把­子弟教好,不知道先人創業的艱難,淫逸的態度起來了,像祖先那種謹慎、那種節儉的美德­沒有了,是這麼衰的。這個盛極必衰,要把衰的道理講出來;衰極必盛,要把盛的道理講出­來,這兩句話是活動的,不是定律,不是真理,這個一定要知道。




極樂世界永遠不衰,個人不衰,要從這裡講起;一個家庭也是的,我們個人不衰,我們家就­不衰;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的,我們國民不衰,國家就不衰。這要靠什麼?要靠教育!初興的­時候就要重視教育。我們看中國歷朝歷代開國的帝王,真的,對這個都注意到了。如果沒有­注意到,他國家建成之後很快就亡國,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秦統一中國十五年就亡國­,什麼原因?他重視法律,他不重視教育,十五年就滅亡了。所以法不是最好的東西,它可­以維持,但是法一定要有人。法,古人說得很好,是國之本也。國沒有國法,那還得了!但­是,人是法之源也。這話說得好!法的根源是人,人是好人,法才管用;人要不是好人,再­好的法也不管用。




所以一個家要興旺,一個國要興盛,都得把教育辦好。那今天整個世界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到底根在什麼地方?根就是疏忽了教育。學校挺多!那只教人做事,沒有­教他做人,他會做事,他不會做人,不懂得人與人的關係,所以家衰了,社會亂了,國家也­變了,問題出在這裡。我們看到這兩句經文,感慨萬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難得精明皇二代:近乎完美的東漢明帝劉莊 - 2014-03-08 18:47:37



http://books.sina.com/bg/funny/talent/excerpt/sz/rw/2011-03-25/1117284691.html





人世間富貴榮華莫過於帝王,在一個逐步成長茁壯、邁向盛世的朝代裡,我們可以看見這些帝王選擇的另一半都是賢德恭良的。最有名的像周朝三太的故事,三個了不起的女人以身教、言教無形之中影響枕邊人的國政權勢,奠定周朝八百年來的繁榮。唐朝唐太宗的賢后-長孫皇后,一樣是個肚量寬宏、具有真知灼見的智慧女人,多少次圓融化解皇帝與大臣間的矛盾。




再讀到漢明帝劉莊的母親陰麗華的大肚能容,在劉莊的老爸劉秀(漢光武帝)的寵愛下,她是可以封后的,但是一句“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雖然皇后之位拱手讓人,但是卻讓劉秀更尊敬她,到最後這位陰貴人還是被封為皇后了,晚了十幾年,卻贏得皇帝的心。漢明帝的皇后,大家都知道,是著名的馬皇后,一生謙遜樸實,《續列女傳》稱讚她“在家則可為眾女師範,在國則可為母后表儀。”




在此,我不是要說明如何爭寵贏得皇帝的心,我是要舉例子告訴大家,一個男人背後選擇的那個女主人很重要,妻賢夫禍少雖是老生常談,但是卻是至理名言,這些威權顯赫、富有四海、國運正旭日東昇的帝王,他們所鍾愛的皇后都是非常有智慧、大肚、明理、深具美德的賢良女人,反觀國政衰弱、步入黃昏的帝王,選擇的多是靡靡之音之流。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都是一樣的。只要看看一個家庭中的女主人,就可以知道這個家的家運如何。所以啊,男人!好好選擇另一半!女人!我們要期勉自己做個帶動家族蒸蒸日上的賢德女主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孩子真正內化有恭敬心,行為就會到位了。–蔡禮旭老師 - 2014-03-11 08:46:13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我們真正打從心裡尊重別人,言語就能夠忍得下來,所以當你常常能夠尊重別人,你可能連一句惡語都不忍心說。還有整個生活禮儀,其實都是對人的恭敬心的落實。之前我們提到了訓練孩子接待的禮儀,訓練孩子打招呼的禮儀,訓練孩子送客的禮儀,甚至於訓練孩子吃飯的禮儀,這都是形成對人的恭敬之心。假如孩子吃飯的時候,大人都還沒坐他就跳上去了;大人還沒吃,他就趕快往自己的碗裡夾,甚至於喜歡吃的整盤菜夾一半過來。很多家長還說:“來來來,多吃一點。”大人沒有那個教育的敏感度,真的孩子就毀掉了。



所以這一些禮儀我們也要處處留心,長養孩子的恭敬之心。而這個恭敬心,你只要對他的舉手投足進行訓練,當他內化之後,很多你沒教他的動作,他也會做出來。舉一個例子,我們教一班學生才差不多兩個多月,教他們鞠躬,教他們問好。有一天老師在看電視,聽一些有道德的人講課,這個孩子走過去的時候,突然他的腰整個彎下來,生怕擋到他的老師看電視。諸位朋友,這個動作有沒有教?沒有。那他為什麼會做?七歲的孩子為什麼會做?從他的恭敬心發出來的。所以真正一個孩子內化有恭敬心了,他很多的行為就會到位了。所以我們從點點滴滴,從生活去下手,自然而然有一天會水到渠成。



像接電話是常常發生的事,我有時候打給我們中心一些老師的孩子,發覺有一點都有做到,談完話之後他絕對不切電話。我說:“你怎麼不切掉?”他說:“老師您還沒切。”你看他都在為誰著想?為別人,恭敬別人,滴水穿石,他的恭敬心就形成了。現在很多孩子接電話,說“不在”,就掛下去了。你會覺得怎麼樣?這個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所以連接電話都一定要“長者先,幼者後”。



————

轉自http://www.dizigui.cn/clsfx_140114d.asp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到–蔡禮旭老師 - 2014-03-11 08:46:57




在歷史上給我們表演最徹底的,大舜,舜王他只是個農夫,他還沒有開始學古聖先賢教誨以前,孟子提到他是住在深山里面,他的行為跟深山里面那些野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可能走路的時候旁邊還有一隻野豬跟著他走,可能是看到了石頭坐下來休息一下,沒有多大不同。但最不一樣地方是當大舜聽到好的教誨、看到好的榜樣,他馬上去學習、效法。這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叫“學貴力行”,好的東西他就馬上想著我怎麼去做到,他不會想著做不到。可是現在問題來了,我們面臨事情的時候都是想著做不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啥事都做不起來。大舜的榜樣我們記在心裡。



舜王他本來是一個很平凡的農夫,但是透過他的進德修業從善如流,他的孝達到極致。在《中庸》裡面夫子讚歎,“舜其大孝也與”,他的孝道成就了,德行成就了,“德為聖人”,你看明德彰顯了,“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福報大不大?大!怎麼修來的?孝道、德行修來的。大舜離我們現在好幾千年了,諸位朋友,耳東陳是大舜的後代,田地的田是大舜的後代,古月胡是大舜的後代,人字旁的傅也是大舜的後代,虞美人的虞都是大舜的後代,好多。剛剛有沒有念到你們的姓氏?聽到的很高興,待會走路都不一樣,叫走路有風,是大舜的後代。而且走起來以後不一樣,要期許自己不能給大舜丟臉,大舜在天之靈說,這個子孫太有出息了,福報不給他還給誰?你們沒什麼反應?你們怎麼可以懷疑你們的祖宗!我們今天當長輩、當父親,哪一個孩子德行好,一定把家業給他負責比較多,會不會給一個敗家子?不會。所以,諸位要裝聰明一點,我們的祖宗現在都在找,哪些子孫像樣,把福分給他,這樣文化才能承傳下去,絕不給那些敗家子。所以我們都很有信心,不怕沒福報,祖宗都能夠在我們孝悌之心跟我們感應。



大舜做得到,我們也有信心要做到,孟夫子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下一句? “有為者亦若是。”今天我們林長才說,我們男眾這次來的還不少,女眾以前都比較多,雖然現在人數差不多,但氣勢差很多。雖然我也是男兒身,但是我們要面對現實,人家女眾這麼有豪情,我們大丈夫怎麼可以落後?這句話不能這麼念,“有為者亦若是”,念著連自己都沒信心了,怎麼給人信心?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我們念得這麼沒有精神,孟夫子都在掉眼淚,他都不相信我的話。聖人不會騙人,為什麼有人成就,有人不能成就?關鍵在信心,自己要相信自己,進而去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學生,進而去協助幫助他們,就會有成就了。當我們看到女兒不能念得好,可是我們對她的信任沒有絲毫的減少。



———–

轉自http://www.dizigui.cn/clsfx_140208e.asp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婚姻最重要的是看德,看對方的價值觀。–蔡禮旭老師 - 2014-03-11 08:47:36




“賢賢易色”,第一個“賢”是動詞,“賢賢”,就是崇敬追慕聖賢的學問,常常跟他學習。“易色”,就是崇尚道德的那一份心勝過好色。說實在的,一個人真的“賢賢”了,他對於欲望的追求自然就淡了。一個人很重視精神層面的提升,物質需要、欲望不用刻意,慢慢就淡下來了。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嘗到“不亦說乎”的時候,他就覺得世間那些欲望沒味道,不能比。而且世間的欲望有副作用,嘗完之後,樂沒了,苦就來了。吃完了還想吃,下禮拜才能吃,常常流口水,那到底苦的時間多還是樂的時間多?所以這些看明白了,知道提升自己靈性的那種快樂不是世間的享受能比的。



所以孔子曾經感歎:“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人重色,就輕德。沒有德,夫妻相處不好,家庭怎麼延續呢?娶一個好太太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呢?一敗塗地。所以以前為什麼對婚姻這麼重視?門當戶對,最重要的是看德,看對方的價值觀。一個人假如不好色,重德,他的福報就要來了。我們跟一些年輕人強調德重要,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完了說:“嗯,德很重要,不過漂亮也很重要。”所以,轉變不容易。不過說實在的,無德而有色,看不了多久,就開始破口大駡了,兩個人就受不了了。我聽說現在有早上結婚,下午就要離婚的,大家去瞭解看看,這樣的夫妻鐵定都長得不錯。好看撐多久?所以人要愈看愈舒服。真的,人有德,是愈看愈漂亮愈莊嚴。有老人家六七十歲,穿著很端莊的衣服,我們一看,心裡非常舒服。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太太站在先生的角度想一想,先生站在太太的角度想一想。–蔡禮旭老師 - 2014-03-11 08:48:26




我們五千年的文化當中,我們最熟悉的五經、十三經,其實十三經就是五經再展開來的。五經當中最悠久的是《易經》,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個天地之間的一個表法來教化我們。之前有跟大家提過,比方是“鼎卦”,三足鼎立。但是我們假如沒有量力而為,這個鼎可能足折掉了,整個菜肴就翻掉了。這一卦裡面還提醒我們做什麼事情要度德量力,不可硬撐,不可輕諾,從鼎當中啟發人生的道理。包含“泰卦”,泰卦是地天卦。從這個卦象我們體會到什麼?天在上、地在下怎麼這一卦是地天卦?地在上、天在下。什麼表天,什麼表地?在夫婦關系裡面,男子表天,女子表地。這一卦就是告訴我們,太太站在先生的角度想一想,先生站在太太的角度想一想,互相設身處地就通了,叫陰陽相濟,就溝通了,就不會隔閡了,叫“否極泰來”。



“否卦”是什麼?叫天地卦。天都是想著他自己,地也想著他自己,沒辦法溝通。所以有一位太太,以前就常常抱怨她的先生,覺得我付出這麼多,怎麼先生都不多體恤我一點。結果有一天她轉了個念頭,先生不能是說我的先生,我的是占有!先生他的角色不是只有我的先生、我的丈夫的這個角色,他還有哪些角色?他還是人家的兒子、人家的大哥、人家的弟弟、人家的父親,可能他還是人家的領導、人家的老師,各種角色,他都得去盡他的本分,怎麼可以要求他只做到我這個部分,只專注到我這個部分?要能體諒到先生的不容易,甚至是夫妻一體去成就彼此的德行跟他的本分。念頭這麼一轉,從抱怨就變成體恤了。這個就是一念之間,否卦就變泰卦了。



所以諸位學長,否極泰來在哪裡?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在我們自己的生活當中。請問大家,現在內心裡面還有沒有對哪一個人有怨?你們沒有反應,你們都不敢反應。看大家的臉色還有,人假如內心裡統統沒有埋怨,任何一個人都不怨了,笑起來應該跟許哲女士差不多,像嬰兒般的笑容。你看小朋友,你才剛罵完他,過三秒鐘,他就跟啥事都沒發生過一樣。我那時候在小學教書,剛訓完學生,剛好下課,他回去收拾書包,才過了三十秒左右,他看著我老師拜拜,我還轉不過來,還笑不出來。所以他心裡沒有去裝這些拉裡拉雜的東西,人那種天真、純樸就表現出來了。所以《易經》裡面的義理給人生的啟發非常大。



————-

轉自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0/195159.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 2014-03-16 13:36:35




〈生死謎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口述/黃勝堅 整理/二泉印月

<醫師小檔案>

黃勝堅醫師,醫學院的學生都暱稱他叫:「堅叔!」近十年來,年年國內外上百場演講,散播「臨終照護」與「悲傷輔導」的醫病大愛。

除腦神經外科、急重症照護專長外, 黃勝堅 醫師於2003年取得「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證照,對於重症末期病患照護有豐富的經驗。

最令 黃勝堅 醫師感動的事:病人往生了,家屬辦完後事,會特地寫信或打電話告訴他:「 謝謝黃 醫師,讓我家人安祥和有尊嚴的離世!」





第一次陪病人死亡


這個病人,44歲,體格很好,腦外傷住院。這個病人,我們從鬼門關前搶回來了,可是根據經驗法則判斷,以他的腦傷狀態,病人不會再醒過來,他將會變成植物人。


病人進來的前兩天,碰到的 都是他 太太,第三天我告訴她:「必須要做氣管切開術!因為妳先生雖然活下來了,卻將變成植物人,接下來,你們要有長期照護的心理準備。」



第五天,來了一位蒼老的阿公找我,在家屬懇談的小會議室,他冷不防地跪了下來,我趕忙扶他起來。


「我今年都88歲了。」老阿公抹著流不停的眼淚:「我老來得子,我老伴也86歲了,如果我的獨子成為植物人,要叫他們怎麼辦?」老阿公打開會議室的門,門外,老阿嬤帶著三個孩子,兩個是唐氏症,一個是紅斑性狼瘡,三個不到10歲的小小孩,怯生生的縮在一起。


「沒出事前,我兒子媳婦在台北做工賺錢,一個月賺兩萬八、一個月賺兩萬四,三個孩子我們兩個老的帶,現在要是賺兩萬八的成了植物人,那我們要怎麼辦?怎麼活得下去?我和老伴都是快要走的人了,剩下一個月賺兩萬四的媳婦,一個人要帶三個這樣的小孩子,我們真的沒辦法、沒有多餘的能力,來照顧一個植物人了。」


阿公哭得老淚縱橫:「你是醫生,你一定知道,一個沒辦法被好好照顧的植物人,全身這裡爛一塊、那裡爛一塊,身上長著蛆,痛苦不堪地拖著,與其讓我兒子活著受這樣的折磨,求求你高抬貴手,放我兒子走吧,也等於救救這三個可憐的孩子,求求醫生,你同情我這一家,真的無能為力了……,老的老、小的小啊!」


這下子換我心裡糾結百感交集了,以我們現在的能力,讓他成為植物人繼續活著,是絕對沒問題的,問題是面對這樣一家人,面對兩個哭得肝腸寸斷的白髮老人家,三個驚嚇到擠成一團的小孩,我救是不救?要堅持救下去,會害苦活著的人,往後的日子怎麼過下去?要是放棄不救,我將如何對自己的良心交代?


看我沉思不語,老阿嬤步履蹣跚走到我面前,她枯槁的雙手一拳拳搥向胸前:「在這個房間裡,沒有任何人比我更有資格做決定,因為囝仔是我的心頭肉,我們如果還有辦法可想,我怎麼割捨得下?怎麼放得落?」阿嬤的聲音,嘶啞悲切;阿嬤的淚,在滿臉皺紋間潰堤,成串濕在衣襟上,卻也滴滴燒進我心頭。


從醫以來最痛苦的天人交戰,讓我呼吸困難。幾番深思後,我選擇只要俯仰無愧於天地、於良知,選擇尊重老人家的意見,讓他們簽了DNR。


病人要臨終了,我陪著這家人老老小小一起圍繞在病人床邊,老阿嬤全身顫抖,卻用雙手緊緊摀住嘴,不敢讓自己放聲哭出來。我心裡的難過,不亞於他們的生離死別,這是我第一次放手讓病人走,看著心電圖,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一直線,在心臟完全停止跳動時,老阿公拉著阿嬤,帶著媳婦和三個孫子,向醫護人員磕頭:「謝謝,謝謝你們,肯救我全家!」


扶起老人家的同時,一旁的護士也忍不住偷偷擦眼淚。有說不出的矛盾掙扎,纏繞在我腦海,不知道要怎樣來形容這樣複雜的思緒?我放手了,第一次;我努力的說服自己,我放了該放病人的手,可是心底,為什麼還是有說不出的苦澀與無盡的哀傷呢?





<堅叔的CARE>

是在積陰德? 還是在作孽?

在腦神經外科,我們成功地救回很多生命,其中也包含了植物人。


可是當面臨醫學與人力有所不能的極限,把腦傷病人救成了植物人,真的很讓醫師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家屬?有時候連自己都不免困惑:是在積陰德?還是在作孽?


以前年輕的時候,對預後的判斷較無經驗,面對困難嚴重的案例,總是先保命再說;等到變成植物人了,整個家庭陷入困境,家屬往往抱怨:「早知道不會醒,會這樣拖磨著,就不該硬要救下來受苦了!」


多年後的我,累積許多經驗,對於不好的預後,至少能夠給家屬較正確的訊息,讓家屬在醫療資訊對等的情況之下,做出最適當的決策。


逝者已矣,活著的家屬,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尤其是頓失經濟支柱的弱勢家庭,問題不是唱唱高調之後,就能解決掉的,生活,真的很現實;不論是社會福利制度、或來自民間的救助,伸手能幫的忙,到底還是有限度的!





女兒跪


一個肝硬化末期的爸爸,全身臘黃、肚子漲得大大的、插著鼻胃管,由三個女兒連扶帶撐著,一路喘進醫院。


醫生一看病人情況不對,馬上進行急救,準備插氣管內管,沒想到病人看來像個國中生年紀的二女兒立刻出言阻止:「醫師叔叔,不要幫我爸爸插管,他是末期病人。」


醫生聽了很不高興:「這樣還不要插管?那你們來醫院做什麼?」


像高中生的大女兒哽咽的說:「如果醫生你判斷我爸就要死了,那我們就帶他回家,我們還能幫忙他撐著,好好的陪在他身邊。如果說我爸爸還有一段時間,三四天或 一兩 個禮拜,我爸爸喘成這樣,我們姐妹沒有醫學專業知識,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醫生你可不可以先打個嗎啡,讓我爸舒服一點就好?」


「妳爸爸現在這樣,不急救,不插管,直接要打嗎啡,萬一一針下去人出了人命,那是要算誰的錯?」


喘得說不出話的爸爸眼神絕望,吃力的揣著大女兒手不停搖晃,大女兒再怎麼裝鎮定,也掩飾不了害怕:「我爸說他受夠了折磨,再也不要這樣喘下去,該簽什麼放棄急救的文件,我們都同意都簽。」


簽完DNR後,醫生說:「那我幫妳們爸爸找間病房好了。」


電話打到內科問,內科說:「他都已經這樣了,沒有什麼可治療了呀!」


打到加護病房,加護病房說:「滿床吶,一時之間也調不出床位來!」醫生從病歷上看到外科曾幫這個爸爸開過刀,打電話把狀況說一說,然後問我可不可以收這樣的病人?


「好吧,我收!」心裡也不忍那垂危的父親,和三個年紀不大的女兒們,只能窩在急診的走廊上,眼睜睜看著爸爸受苦,卻又束手無策的抹淚乾著急。


病人送上來了,住院醫生一個頭兩個大:「主任你收這樣的病人啊?我們真的已經都幫不上什麼忙了,要怎麼照顧啊?現在要寫住院病歷,待會兒就得寫出院病歷了!」


資深的護理長更是直言:「這種病人,不用四小時就走人了。」


「這種事,請大家勉為其難吧,別讓三個姐妹太難過、太無助了。」我硬著頭皮說。
住進一間三人房的床位,其他兩床病人和家屬一看,流露出的神色,讓三個女兒難堪又不安。護士看了也覺很不妥,又回頭找我想辦法,總算喬出間隔離病房來,讓他們可以單獨相處。


「爸爸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妳們就在這裡好好的陪陪爸爸吧!」我實話實說,雖然為了她們爸爸,我被同事唸到臭頭,但也不能就丟下撒手不管。


我們的資深護理長還真神準,三個半鐘頭後,那位爸爸過世了。


住院醫師忍不住搖頭:「看吧,收這種病人,住院病病歷才剛寫完,現在又要開始寫出院病歷了……」。


往生室推車來了,簡單的遺體整理後就往外推走,三個女兒跟在車後嚶嚶哭泣,經過護理站的時候,姐姐拉著兩個妹妹跪下去,向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磕頭:「謝謝醫生叔叔,謝謝護士阿姨,沒把我爸爸丟在急診走廊上等死,沒人管,沒人理,謝謝你們,謝謝。」


護理站裡的醫護人員,被突來的震撼,震到寂靜無聲,剛還在碎碎唸的醫生悄悄低下了頭、護士眼眶泛紅;護理長忍不住跑出來,抱著三個女孩,輕聲的安慰,眼淚,卻也跟著掉個不停。




<堅叔的CARE>

想想看,如果沒有病房收治這個病人,不願收治這個病人,讓這個爸爸真的死在急診的走廊上,你覺得這三個年齡不大的女兒,在往後的人生,因為這個事件,對人情世故,對這個社會的觀感,會產生什麼樣的偏差?甚至怨懟?


這個案例,給了我們大家紮紮實實上了一課:我們雖然救不了爸爸的生命,卻救了他的三個女兒,給了她們人性可貴的溫暖- 雪中送炭。她們就算孤貧一身,也不曾被遺棄、被不聞不問過!


我相深信,老天爺讓我們穿上這白衣,賦予我們的責任絕對不是只有治病與救命!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的基層社區照護,能夠照顧死亡,女兒們也不必千辛萬苦把父親送到醫院。看來台灣民眾要能夠壽終正寢,社區生命末期照護還有得努力!



-----------------
轉自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6904882-%E7%94%9F%E6%AD%BB%E8%AC%8E%E8%97%8F%EF%BC%9A%E5%96%84%E7%B5%82%EF%BC%8C%E5%92%8C%E5%A4%A7%E5%AE%B6%E6%83%B3%E7%9A%84%E4%B8%8D%E4%B8%80%E6%A8%A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任何事情,不要從結果上來看待,要保持“種因”的心態。 - 2014-03-23 15:58:33




傲慢是一端,自卑是另一端,自信而謙虛才是平衡的、健康的狀態。

任何事情,不要從結果上來看待,要保持“種因”的心態:

現在擁有的,感恩、珍惜;現在不足的,培養、增長。





—————

感恩!種因得果,沒有種子,哪來的果實,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田的小小農夫。想要被愛,必須先得愛人,散播大愛。想要財富尊貴,就要盡力布施予貧困、幫助弱勢。想要智慧圓滿,就要大心量的傳授所學、特別是布施佛法正知正見。


想想自己做的仍不夠,希望自己能當個不怕風吹日曬、不怕違緣障道 (雙關) 的模範農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素食就是簡單的吃、樸素的吃、慈悲的吃。 - 2014-03-23 16:14:16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千萬不墮胎,不然這輩子償還不起!! - 2014-03-30 09:17:25




http://blog.udn.com/Julain010405/3440204


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嬰靈」,但請問你相信嬰靈會報復嗎?你知道嬰靈的真相是如何嗎?你知道如何化解超渡嬰靈嗎?以及你知道你的嬰靈是否已被超渡了嗎?事實上相信嬰靈會報復的人不多,而瞭解嬰靈真相的人更是少,就算相信嬰靈會報復,但不知如何化解的人佔絕大多數,而用錯方法化解並渾然不知的人更是非常的多!


一般女性都知道墮胎不好,可是都只知對子宮不好,或以為較嚴重的後遺症是不孕,再稍微有點瞭解的人才認為墮胎會有嬰靈,但也僅只於花點錢超渡或放在廟裏供養就好了的認知,真的只要花點錢超渡或放在廟裏供養就好了嗎?我也真希望就這麼簡單可以解決,但是事實上並不是如此!如果真有這麼輕易解決,那這世界不會有這麼多悲劇!


而一般男性只知墮胎可能對子宮不好,並以為事後再多吃一點補品就可以補回來了,
男人也比較不會想到可能造成不孕,都以為墮了以後想再生就有了,更把「嬰靈」譏為完全是迷信!而不相信有嬰靈。


如果沒有墮胎經驗的人這麼想,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沒有經驗所以不知後果;但許多有墮胎經驗的人,漸漸嚐到苦果後,卻還是不知道是「嬰靈」所引起,就算知道也不知如何化解?所以就很不快樂的一天又過一天,這是很可悲的。


真的很誠心的告訴大家墮胎的嚴重性,因為我是實實在在並很深刻體會的過來人,是個還在嚐苦果不知何時才能還清業障的過來人,今天我把所知嬰靈的真相與化解方法告訴世人,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很清楚記得我身體的頸肩背脊的酸痛是在墮胎後一個月開始的,起先只有左肩隱隱酸痛,漸漸頸部、背部、脊椎也開始酸痛,而且越來越嚴重,嚴重到我很想拿鐵鎚來鎚背按摩!也就是我必須用十分重的力道去按、鎚、打,才會感覺到舒服,為了減輕這酸痛,我每天都很勤練先天氣功、吃中藥或另外嚐試刮痧、拔罐及指壓按摩,但都只是短暫的緩解,隔天又回復原來的樣子,這酸痛影響我的精神體力至鉅,因為我變的很容易疲累沒精力,整個身體因酸痛感覺很不適很倦怠,一直如此忍受三年多,也就是直到一年多前,才漸漸知道原來怎麼都治不好的酸痛是因為「嬰靈」的關係!因為嬰靈會吸母親的氣為生,不管是墮胎或流產的,都會吸母親的氣為生,所以身體就開始酸痛,但流產的嬰靈並不會搗蛋干擾或報復你,所以流產的後遺症較輕,頂多只是身體輕度酸痛而已,但如果流產多個,身體也是會越來越虛的;而墮胎的後遺症,卻可怕到令你後悔莫及擔當不起!


墮胎後嬰靈對母親的報復,不是只有讓你身體酸痛這一種而已,有人是大病小病不斷,醫好了這病又起了那病,或查不出原因的疾病,讓你成天出入醫院,漸漸成為名副其實的藥罐子!而精神狀況也每況愈下,如脾氣易怒焦慮,或容易鑽牛角尖想不開,或精神狀況很不穩定,時好時壞而漸漸變成憂鬱症。


當墮胎後,雖然嬰靈是跟著母親,但父親一樣也無法置身事外,嬰靈也會對父親展開報復,嬰靈對於父親的報復最多的是事業方面,它會讓你事業非常不順,讓你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也老是問題麻煩接踵而來,令你做不下去而一再換工作,使你一年換二、三個工作,並且年年如此!大部分男人是最重視事業的,想想工作事業上長期下來如此不順利,對男人的心理衝擊有多大?而繼續這樣下去的磨難你又能夠撐多久?



所以嬰靈就以這種方式折磨摧毀父親甚至於家庭,反之,如果嬰靈不是用事業不順來報復父親,那麼它還是會以「疾病」來慢慢折磨父親!


另外感情生活也開始不順利,彼此的磨擦日漸增多,大吵小吵不斷,就算分手或離婚,而日後所交往的新對象也都是與自己不合的,然後歷史又重演,又大吵小吵不斷,讓你的感情生活常處於不穩定的波動中。


講到這裡這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嬰靈會報復你「之後生」的孩子,嬰靈是如何報復你後來生的小孩呢?也就是你會很容易生下不正常的孩子,生下自閉兒、過動兒、遲緩兒、智障兒、唐氏兒、腦性麻痹、先天罕見的疾病或大病小病不斷的孩子,即使生下正常的孩子,也不用高興得太早,好戲還在後頭,因為日後孩子會非常難帶,譬如:脾氣拗、霸道、叛逆、不聽話、少根筋……等,十足是個磨娘精,與雙親的互動常是緊張與不愉快的,更有甚者是有的父母會不自覺的打罵孩子,頻頻忍不住對孩子動粗,久而久之變成家庭暴力,帶給孩子人格深遠的不良影響,然後孩子長大後就變成不良份子,當然也有後來生出的孩子,不但正常還乖乖的非常好帶,但這也一樣不用高興的太早,因為嬰靈會先直接報復在父母本身,然後再報復在孩子的未來,也就是孩子的未來命運將坎坷際遇不佳…、,所以你可知報復到你日後生的孩子身上,是比報復到自己身體或事業還慘,因為這種情形不是只折磨你們而已,連孩子自己也深受其苦,而這輩子你們全家的人生,將變成真的是黑白的!


所以真正讓我領悟到是嬰靈在復仇的因素,並非是我身體的酸痛,而是我後來生的孩子是個「自閉兒」,他一歲十個月時,經由是當國小老師的朋友提醒,才讓我們驚覺孩子的怪異,不是長大自然就會變好,而是一個真的有問題的孩子,當時我兒子眼神不會注視人的眼睛,不會自發性的對人打招呼說「你好、再見」,更不會找小朋友一起玩!就算別的小朋友主動找他玩,他也沒什麼互動的反應,往往呈孤立狀態,而且超愛玩電風扇,或旋轉物體類的東西,可以玩上大半天也不膩,而語言部份會講的字彙也很少,這幾個特點就是自閉症共有的特徵,知道我兒子的不正常後,一度我無法接受,傷心難過的問道聖門林老師為什麼?為什麼我會生出不正常的小孩?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遭遇?林老師說是我和我先生墮胎的業障!這樣的答案,起初我並沒有馬上相信,我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但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越來越深刻感覺這因果報應的力量,於是我不得不正視墮胎的後果!所以我才漸漸真正體會與領悟到是嬰靈「嫉妒」所引起,也完全相信嬰靈絕對會報復!現在我兒子雖是輕度的自閉症,但也夠折騰我們全家了,要帶一個不正常孩子的家庭是很辛苦的,投注的心力與金錢真是一個無底洞!真的不是親身體驗的人是無法體會的,雖然在醫學上指出自閉症無法完全治癒,但我還是盡我的能力與努力,希望我兒子有機會恢復正常,因為我除了盡力用「科學的方法」來做治療(有感覺統合療法、遊戲療法、語言治療、音樂療法、應用行為療法、食物療法、中藥與針灸、腳底按摩等)外,另外最重要的是「我懷著一顆懺悔的心作功德還業障」。


作功德還業障也是同時來迴向給嬰靈的,是為了使它不再干擾我兒子及家庭,有功德來迴向它,它就會乖乖的不搗蛋,也才能幫助你所用的科學療法有效,不然你拼命努力治療孩子,嬰靈卻在旁不斷搗蛋,使你的孩子進步非常緩慢,甚至干擾破壞所接受的治療無效,所以父母信心很快的就被擊垮,而漸漸放棄了這孩子,於是又一個悲劇產生!



所以說作功德很重要,只有作功德才能超渡嬰靈,才能讓嬰靈不再作怪,但這不是隨便花點錢超渡或放在廟裏供養就可以解決的,我也曾去參加過三天的超渡法會,以及在板橋的一間媽祖廟供養,但根本就沒效,因為我身體依舊酸痛的要命,而兒子自閉症狀似乎也越來越嚴重,這表示嬰靈沒有被那三天的超渡法會超渡走,也沒好好的待在媽祖廟裏被供養,而是緊緊的跟著我,為什麼還緊緊的跟著我?因為現在的超渡法會大部分是功德不夠的法師所主持,功德不夠或沒有功德是無法超渡嬰靈的,只是虛有其表的唸唸經而已,唸經並不是一直不斷唸個上千遍、上萬遍就以為可超渡嬰靈了,如果你不懂經文的含意,唸再多遍都沒用,就好像你看一篇英文文章,你看不懂但卻會以拼音唸出來,不管唸多少次?還是不知這英文在寫什麼?同理,你不懂經文的含意唸給嬰靈聽,它會和你一樣也聽不懂,所以應先去瞭解經文的內容是什麼?再慢慢解釋給嬰靈聽,讓它也學習大道,這才可以說是超渡嬰靈,這道理也同樣適用在一般亡靈上,事實上很多經文「真正懂」的法師沒幾個,尤其很多法師或法會收了你的錢後,也不懂如何去作「真功德」,所以說很多法師功德不夠甚至沒有功德,而世上要超渡的嬰靈及亡靈,何其多?法師那來這麼多功德可作迴向?所以功德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真心發願的去實行」;而嬰靈不肯待在媽祖廟,是因為心有不甘及無聊,所以就繼續緊緊的跟著我,很多嬰靈是不肯待在廟裏的,主要是因為廟裏沒有功德迴向給它,而且很無聊,最重要的是它們不甘心,它們報復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怎會想待在廟裏?所以寧願跟著母親,但有一些嬰靈的確有待在廟裏,所以當你想去把嬰靈放在廟裏供養時,還必須冒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會吸引一些已經不想繼續待在廟裏的嬰靈,轉而跟著你的風險!如此沒多久後果很難想像!



所以當我深深體會到這是我和我先生做錯事而造的業障時,可知我有多後悔嗎?一失足成千古恨,墮胎的業障是很難還的!因為要還到嬰靈可以再重新投到胎為止,功德如果做得勤,可能這輩子就可以還清,但如果做不夠,不知要還幾輩子?我不敢說我功德做得勤,但至少我知道我「用對方法做功德」,所以我所做的功德有了成效出現,因為我的頸肩背脊酸痛減輕很多,不會再想拿鐵鎚來鎚了,雖然還沒完全好,但跟以前相比已經好太多了!而更令人雀躍的是,我兒子進步的非常多,跟一年多前,人們一看他就覺得他不太正常,相較之下現在是很多人都感覺不出他哪裡不正常?除非要特別進一步觀察,才能察覺出他與同齡的孩子的差異,但這些差異經過醫生謹慎的評估,也證實與同齡的孩子落後距離不大,是算可接受的範圍內,所以我非常欣慰,我所做的功德,讓嬰靈乖乖的不干擾我們,而使我們對兒子所做的科學療法,能「事半功倍」有了成效出現。


這幾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幼兒發展障礙的早期療育」(六歲前的療育),有自覺的家長會知道要配合政府推動的「早療黃金期」,所以有針對家長如何指導障礙兒之技巧的課程,就四處去學習上課,而只要聽到對孩子有效的療法,不管路有多遠?也不辭辛勞的送去,聽到哪種藥或食品有效?就趕快買給孩子吃,不管要花再多錢?也拼了老命籌錢來治療孩子,這樣的努力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希望孩子恢復正常,但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已快六歲了,快過早療黃金期了!怎麼孩子沒有什麼進步?甚至四處求神拜佛,但孩子依舊老樣子,讓很多父母心力交瘁,於是忍不住問上天「神啊!你沒看到我們的努力嗎?為什麼我的小孩還是這樣?」我想上天絕對有看到父母的努力,祂也很想幫幫你們,但偏偏你們沒有功德,祂是無法幫忙的,舉個例子來說:有人犯了殺人罪被補入獄,如果沒被判死刑,就必須乖乖服完刑期,除非他表現良好或立了大功,才能提早出獄。同理,你犯了墮胎罪!也必須乖乖接受這因果報應的制裁,所以嬰靈會讓你的孩子進步非常緩慢的來折磨你,讓你服完這「因果業障的刑期」!什麼時候可以服完?這輩子是一定服不完的!所以繼續下輩子甚至下下輩子…、,直到業障還清為止。但如果你能誠心懺悔做功德,有功德上天就能漸漸赦免你的罪,然後幫助你化解嬰靈的報復,這樣你的小孩就會開始飛快的進步,也幫助你的嬰靈能夠早日投胎,那麼你的孩子離恢復正常的日子就將到來了!而有身體病痛的母親很快的就會痊癒,及孩子的父親工作事業也能轉為順利。所以要特別提醒一些沒自覺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身心發展障礙與落後別認為是發育比較慢,以為長大就會好了,或認為孩子的不乖難帶是暫時的,也以為長大就會變好了,再次的鄭重告訴大家,不管你是有自覺或沒自覺的家長,請趕快「功德與科學療法(療育)」一起做吧!尤其不能少了功德這一項!如果你不及早做功德,你孩子的進步會是非常緩慢,甚至可能不會進步!


而我是如何做功德呢?首先我應慶幸我能進入道聖門修道,在道聖門煉的是「先天氣功」,是要有緣並且要向太上老君發功德願,也得到太上老君的三個聖杯通過才能進來,再由林老師開元神,在這裡除了煉先天氣可使自己的身體健康外,再來就是學習瞭解大道並做功德來改變自己的磁場與命運,但不代表一定要進來道聖門才可做功德,因為這是強求不來的,平時你可助印善書,但要注意要慎選善書的內容、種類再助印,才不會白白浪費錢而功德也沒做到喔!如何選善書的內容、種類呢?最好不要助印沒有白話翻譯的經文,因為一般人看不懂,看不懂就無法教化人心,所以就會白印也沒功德,可以選擇助印以「修道」為內容的善書,這類的善書以「傳道渡人」為要,譬如: 道聖門的林老師及師兄姐們所寫的修道心路歷程,他們所談的都是修道之真相,是真正在為眾生解迷惑的真理,而不是有些善書內容是讓人越看越迷惑的,或更讓人會誤入旁門左道的不實內容,所以你助印對「人心思想有幫助」的善書,才會有功德喔!再舉個例子吧!我寫這篇有關嬰靈的內容,主要目的就是勸人不要墮胎及事後的補救方法,如果有人看了我這篇文章,在面對抉擇時,決定把孩子生下而沒去墮胎,或已經墮胎的人知道懺悔並不再犯,也開始認真努力做功德,那麼我就功德一件了,而那些助印我這篇文章刊在道聖門善書的人們,就更功德無量了!所以當你決定想助印善書時,可以用自己的名義,或用你身心障礙孩子的名義,或迴向給自己嬰靈的名義來捐錢助印善書做功德,當然也可以用全家每個人的名義來助印做功德,我就是有長期為全家每個人 (包含嬰靈)的名義做功德,因為畢竟墮胎的業障是全家人在擔,所以就一起做功德消業吧!


除了助印善書和寫修道心得的文章外,當然你也可以捐錢給慈善機構做功德,但事實上,許多慈善機構是你不容易判斷真假,因為有太多「以行善之名,行斂財之實」的假慈善機構,所以千萬要慎選,不然也是做功德不成反而造業,如此浪費你的辛苦錢不是很得不償失嗎?


如果你看到這,還不是很瞭解墮胎的影響的話,那麼我再舉幾個真實例子:


(一)【在帶我兒子去上感覺統合治療課時,認識了許多自閉兒的家長,其中一對母子和我較熟悉,她的兒子的狀況蠻嚴重的,現已三歲半了完全沒有語言,這孩子的情緒很不穩定常常處在哭的狀態下,不然就是沒來由的傻笑,人們對他講話,他也沒這個能力聽懂或聽進去,也就是他無法與周遭人事物產生回應連結與互動,而眼神是非常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換句話說目光無法對焦在任何東西物品上,當然更不會注視任何人的眼睛,是典型的重度自閉兒,我感覺的出這位母親帶這個兒子很累,很力不從心不知該怎麼辦?因為他們蠻早就發現孩子有異樣,經過醫師確立診斷後,也馬上進行治療,但很努力的治療兩年,效果卻不彰甚至沒有效果,所以我忍不住問了這位母親,問她是否在生這個兒子之前墮過胎?她說有,而且是拿了二個!她還有一個五、六歲的兒子是正常的!但是在「未墮過胎前」生的。】所以因果是多麼的可怕!這個例子的報應是幾乎報在「後來生」的這個兒子身上,因為母親身體並未有任何不適,但父親的事業似乎也越來越不順了!


(二)【還有一個我認識的自閉兒母親,她的兒子將近三歲,經醫院診斷程度是輕度與中度之間,我也問她是否之前墮過胎?起初她說沒有,但經由我娓娓道來墮胎之因果,她很快的承認她拿過一個!我沒有問她是否身體有任何不適,但從她孩子的程度推斷,父母墮胎的總數量如果是一個,其通常報應在孩子的程度就會輕一點。】但父母墮胎的總數量(含男方與別的女子懷的)如果是一個以上,也就是二個或三個或四個…、、,而報應在日後生的孩子程度卻是蠻輕的,這也不用高興太早,因為嬰靈還會合併其他方式報復,譬如母親的身體健康欠佳、父親的工作不順、家庭的動盪不安等。


(三)【一個已七歲的男孩是極重度自閉並合併有過動症狀,一歲時即被發現,診斷確立後,父母就開始積極帶這孩子接受各種治療,但努力了六年,孩子已七歲了,語言發展卻只會講「爸爸、媽媽」,而與周遭人事物無法產生適當回應與互動的自閉症狀,還是一樣非常嚴重沒有進步,更糟的是還合併過動情形,就是活動量很大,不知危險為何物?愛爬上爬下,四處東西亂碰亂摸,又聽不懂家人的制止與規勸,所以家人帶的非常累,折磨到他們甚至想用籠子把他關起來!】這樣辛苦努力治療六年卻沒效?為什麼?這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做功德,沒有功德消業障,父母就得和孩子一起背業障繼續受折磨,所以唯有努力做功德,才會讓孩子所受的科學療法有事半功倍的成效出現!


然而自閉症與其他過動兒、遲緩兒、智障兒、唐氏兒、…、、在醫學上所解釋造成的原因是什麼的呢?以自閉症為例,醫學上指出是二0%遺傳、一0%染色體異常、苯酮尿症先天代謝異常、或腦傷等因素所造成,這是目前瞭解到的,但事實上不是所有自閉症都是這四個原因所造成,還有一大部分是查不出原因?而醫界還在積極找尋當中,但不管查得出不出來?就是沒有任何學者專家往「墮胎的因素」方向找尋,或許他們無法把墮胎與自閉症連想在一起,更對「嬰靈」這議題譏為迷信!但無論如何我誠心的告訴大家,包括醫生及專家學者們,先撇開是不是嬰靈報復這問題不談,你們何不嘗試作個統計?可以是個非正式的統計,就單純的先以墮胎數據作統計,平常在看診或為孩子作治療時,可以問問孩子的父母親,是否在生這個孩子之前墮過胎?當然要問的有技巧,不然有人是不會據實以告的,這樣就失去準確度了,可以對他們說:「近來我們預防醫學的研究報告發現,有很多是身心發展障礙的小孩,都是父母之前有墮胎紀錄的,因此也想問問你們是否之前有墮過胎?」大部份的人聽到後,都會老實回答的,而沒多久你們會被這個非正式統計的數據所嚇到!驚訝於你所問過身心發展障礙者的父母,他們都承認「之前」有墮過胎!相信你們會對這結果感到不可思議,進而引發你們繼續追查「不正常小孩與墮胎的關聯性是什麼?」的興趣,而在越來越重視「預防醫學」的現代社會,或許你們可以把墮胎後容易生下不正常小孩的研究,正式納入「預防醫學」裏,為何不墮胎可算是預防醫學?因為不墮胎可預防下一次懷的胎兒不正常,並預防對母親身體健康不利的後遺症,所以用「科學之方式」,倡導人們禁止墮胎來預防不好的後果!我想這是針對很多人不相信有嬰靈所用的勸導方法,如果醫界能夠這麼做,可知可以少了多少悲劇?而這也是造福了社會!


當然還是有人會說:「有很多墮過胎的人,日後生的小孩是正常的啊?」這個問題我前面有提到過,就算生的小孩是正常,也不用高興太早!你們可再繼續往下看 (四) 和(五)的實例,就更清楚知道怎麼回事了。


(四)【這是我同事去一間拜觀音的神壇問事所看到的實例,有一個母親帶著她小孩的衣服,想請神明及通靈人幫忙施法,看是否讓她的孩子能夠乖一點,不要這麼叛逆難帶,但這通靈人問這母親是否拿過二個小孩?她很驚訝並惶恐的回答「是」,於是通靈人奏請神明幫忙化解,但怎麼樣都擲無杯?也就是神明不肯幫忙。】神明不是最慈悲的嗎?為什麼會不肯幫忙呢?神明是最慈悲的沒錯!而神明也不是不幫她,首先是因為她不知墮胎的後果,也還沒有開始好好懺悔,更沒有功德,所以神明幫不了忙,只有等到機緣到了,也就是她知錯後,真誠的懺悔並努力做功德來將功贖罪,祂才會助你一臂之力,否則你就得自行承擔過錯,背著因果業報走完這生,再輪迴轉世,直到業障還清為止。


(五)【這個也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從小就看我媽媽大病小病不斷,她怕冷,她怕冷的樣子令人匪夷所思!在炎熱夏天,我媽依舊長褲長袖,不輕易穿短袖、裙子,否則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雖天氣炎熱但卻不能吹電風扇,因為她會怕吹風,對風極為過敏,有時房間門窗是關著,也沒開電風扇,大家根本就覺得沒有風甚至覺得很熱,但我媽就是覺得有風滲進來吹她,所以一不小心又感冒了!而在夏天,我媽媽也不能碰冷水,否則一下子又著涼了!夏天是如此,你能想像她冬天的樣子嗎?在冬天我媽只差沒有包著棉被當衣服而已,她頭一定戴著帽子,衣服穿七、八件,長褲穿三、四件,襪子穿四、五雙,其實她很瘦,但衣服包得一層又一層,讓人誤以為她很胖,而她又會常常盜汗(冒冷汗),我們家人都以為是她穿太多而流汗,但我媽媽總說她一點也不覺得熱,怎會是因熱而流汗?這樣怕冷的過敏病,連醫師也查不出病因!更麻煩的是有時她又怕熱,穿多一點太熱,穿少一點又會冷,結果又一不小心就感冒了!以上是小病,還沒講到大病喔!


我媽媽除了常感冒外,就是她還有高血壓、心律不整、中度糖尿病等,她曾因子宮長瘤開刀,曾因高血壓幾度險些中風而緊急入院,因心律不整做心臟手術,而這些疾病使她必須定期回醫院檢查,也必須長期吃藥控制,吃藥已吃了三十幾年,終於也吃出腎臟有問題。我媽媽如此大病小病不斷,她都一直歸咎於是她生了七個孩子(六女一男),都沒好好做月子吃補,所以才會這麼體弱多病!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也都以為是如此,所以大家也都盡力去照顧她,但偏偏我媽不只身體有疾病,心理也有問題,她因久病而使心情一直無法開闊,思想日漸鑽牛角尖,常哭訴說她命苦,並怨兒女都不瞭解她的苦!我們好言相勸,但通常我媽媽只能維持短暫的釋懷,沒多久她又陷入想不開的泥沼裏,久而久之我們開始認為有些疾病是我媽自己心理作用所造成,不然醫生為什麼查不出原因?然後我媽就怪我們怎可說她心理作用?又更怨我們不瞭解她!所以我們變得很無奈與力不從心!日子就這麼一天過一天。
後來在今年過年的大年初二,我和姊姊們回娘家,因為我知道我的大姊與二姊有拿過小孩,當時我已刊了二篇題目為「懺悔」的文章在道聖門的善書裏(也是寫有關嬰靈的),但因為沒有帶出來而無法讓她們看,所以我就用說的,我告訴她們墮胎的嚴重性,我勸她們要趕快做功德來彌補,此時在一旁默默聽我說話的母親開始流淚,我媽難過的告訴我,說她拿過三個孩子及流產一個!


終於我知道了答案!我感到震驚與難過!原來母親長久被病魔纏身是因為有四個嬰靈跟著她!


我媽媽是在生完長女、次女、長子、三女四個孩子後,陸續拿掉三個及流掉一個的,之後才又再生四女、五女、么女(就是我)等三個,雖然墮胎之後生的三個孩子是正常的!但命運是坎坷與際遇不佳的,四女與五女一出生即被送給別人養,而收養她們的家庭狀況也不好,使她們年紀輕輕就急著想跳脫而出嫁,當然嫁得也不是很好,這說來話長我就不多說了;而我這個老么的際遇是如何呢?我是我先生的第二任女友,他的第一任女友為他拿過一個小孩,沒多久即分手!而我和我先生相戀八年才結婚,但結婚半年他就外遇了,外遇的女子是酒家女,那酒家女在認識我先生的初期也拿過一個他的孩子,而我是被矇在鼓裏,在他們認識九個月時,我先生突然失蹤不回家,此時我發現我懷孕了,他得知消息後趕回來,告訴我拿掉才會和我繼續在一起,我竟傻傻的相信了!但拿掉後他又失蹤了(後來我才知道他失蹤及騙我墮胎是因為那酒家女)!她為了使我們儘快離婚,在他們認識一二個月時,用計再次懷孕得逞,她企圖用孩子栓住我先生,但那時我已加入道聖門一個多月,我的磁場逐漸轉好,我先生一改對我鐵石心腸般的態度,竟在此時回心轉意,而斷然決定要與那酒家女分手,但她怎肯讓到手的鴨子給飛走?所以苦苦糾纏!我先生還屢次叫那女的墮胎,當時我還不知墮胎的因果道理,也曾慫恿我先生要儘快勸她拿掉,但她為了報復與賭賭看,看我先生是否會因小孩生下來而繼續和她在一起?所以就是不肯拿掉!那時我先生為了與她了斷!把汽車過戶給她,我也為了栓住我先生剛回到我身邊的心,以我的房子再貸款一百萬出來,給他當創業資金,但因為還要幫他還欠債,而他又偷偷瞞著我轉帳約二十萬給她,以及他又拿去花別的地方,所以沒多久錢就花的差不多了,所以我現在因我先生而負債累累!後來也證明給她錢給她車並沒有了斷,她還是把孩子生下,至今小孩已三歲半,她依舊以小孩為手段與工具,常找我先生大吵大鬧!雖然她依舊不放過我們,但我慶幸還好她當初沒有因為我而去墮胎,不然我就又造了業障,而我先生不就累積四個嬰靈了嗎?那麼此時我們的生活會更不順!而那時和我先生復合之初,我也急著懷孕但卻流產,隔了二個月我卻意外懷孕,而生下一個兒子(現已三歲),他雖輕度自閉,但也因為這樣我才知道「因果」,才知道要懺悔改過!


因此與他發生感情的三位女子(包括我)都拿過他的孩子,所以現在我先生有三個嬰靈之業障!所以他的工作真的非常不順利!從他退伍至今已六年半,換了一四個工作,平均每年換二個工作!對家中的經濟幫助實在有限,所以我不但背負債務,而養家重擔幾乎也由我苦撐!因為我在公家機關上班收入穩定。我先生並非工作能力差或敬業精神不夠,相反的他的工作能力與敬業精神都十分好,所以他每次所進去的公司,沒多久就能馬上進入狀況,並很快的成為老闆的最得力助手,其地位與份量也僅次於老闆!所以每個老闆與大部分同事都很肯定他,甚至相當依賴他,但奇怪的是就是問題麻煩接踵而來不易解決,使他工作做不下去而離職!而現今所待的公司之狀況與他以前所待過的十幾個公司相差無幾,都是經營不善瀕臨倒閉邊緣!現在這個公司的工作性質是主要標公共景觀工程,所以必須畫設計圖及計劃書,是須要一個團隊並且分工合作完成,而與他共事的一0個同事裏,不是剛從學校畢業沒經驗的稚嫩菜鳥,就是敬業精神極差的摸魚族,一直設計不出好作品,所以老是標不到案子,因此公司也沒賺錢,而老闆也短視不肯花大錢請有能力的設計人才,總是以低薪資聘用沒經驗或來混的人,而公司人事流動率又極高!因此我先生帶領這群同事,倍感無力無奈!只好很多事都自己攬自己擔,做得非常吃力不討好!所以他所遭遇的困境與難度,跟以前的公司比也沒差多少,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他就是找不到狀況好的公司?為什麼遇不到一個有能力與遠見的老闆?為什麼他一直重覆處在一樣的困境?有人說是因為經濟景氣不好,及土木建築業景氣更差,所以像我先生這種行業很難找到好工作!真是這樣嗎?問題是在土木建築行業裏,工作穩定或一直有賺錢的人,大有人在!而我先生的專業經驗與知識又沒比別人差,對工作既認真又努力,努力這麼多年為什麼都沒好轉過?為什麼就是無法穩定下來?所以此時是不是要想想是否運勢太差了?而為什麼運勢會這麼差?主要就是因為業障深,使自己的「氣與磁場」不佳,所以找到公司狀況都不會很好,也就是說所找到的公司,都會與自己磁場接近的,所謂「同氣相求」就是這道理,因此唯有努力做功德還債,才能掃除陰霾使「運氣與磁場」變好,工作也才能如魚得水,目前我有一直盡力幫他做功德,譬如:以他的名義長期助印道聖門的善書,因此漸漸已有一點成效出現了,就是他這次這個工作還撐得蠻久的,已超過半年了喔!如果是以前,早就又離職了!當然還必須再持續做功德,等功德又累積到某種程度,自然會使他離開磁場差的公司,而遇到理想工作的機緣出現,所以一個運氣與磁場好的人,事業是不會受到經濟不景氣所影響!


以上就是我婚姻的際遇,不是很好對不對?人的命運是許多因果所造成的,所以我有父母帶給我的業障,影響我的婚姻際遇不好;而我先生也有他父母帶給他的業障,因此也避不了外遇與墮胎的劫難!怎麼說呢?我公公生前是個外遇不斷,並且女方也為他拿過小孩的人,共累計幾個我不清楚?但我公公的事業運極差,總是虧損連連,就算在經濟非常景氣的時期,還是一樣虧損連連!這也呼應了我上一段所說的,一個「氣與磁場」差的人,就算在經濟非常蓬勃的時期也不會賺錢!這證明了事業順利不順利和經濟景氣沒有絕對的關係,但和業障卻有絕對的關係!業障深就造成「氣與磁場」不好,所以我公公的業障會繼續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此「前世帳與今世債」加在一起,造就我們的婚姻與我先生的事業一路不順。


前面述說了我媽媽受到嬰靈報復的情形,還未講到對我爸爸的影響是如何?我爸爸生前是做饅頭、包子、豆漿、豆花以及湯麵類等小吃,以前他都自己開店做生意,但都沒賺錢,常常是連做包子饅頭的麵粉錢也付不出來!常因生意不好就關門大吉,然後再另找地方重新開張,其實也是為了躲債!我記得小時候常看到有人登門要債,而我媽總是跟他們說沒錢或苦苦哀求再延緩一段時間,而我則在一旁為我媽難過,心中一直默念,希望他們不要再跟我媽要錢了,並且趕快離開!家中經濟狀況不好的情形,一直到我大姊及二姊高中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才漸漸改善,以及在我大姊二姊約二四歲時,有人雇用我爸爸當糕餅師傅,由於薪資蠻高的,所以家中經濟才真的好轉起來,但我爸爸的健康似乎開始亮紅燈!他開始坐骨神經痛(骨刺)及腳趾頭末梢疼痛,並且越來越嚴重!於是我爸爸被人雇用約五年,我家人覺得我爸爸已辛苦三十年了,況且也為了他的健康,就勸他該退休了,因此我爸爸就退休在家休息了,本來是他該想清福的時候,但因骨刺痛的厲害!就動了脊椎的手術,術後的矯正鐵衣還裝了好久!接著沒幾年,就因心臟血管疾病所引起腳趾血液循環不良堵塞,而必須把十個腳趾頭截肢,再接著又開了大的心臟手術,以前不管賺錢多辛苦,我爸爸為了養家從不怕吃苦,但後來退休後受到這些疾病的折磨,竟開始怨嘆說他的人生很不值得!我們做兒女的就安慰他說該動的手術都已動過,以後就可以好好享清福了,我們也真以為是這樣!但事與願違,我爸爸後來得了老年癡呆症,老年癡呆症纏了他七年之久,直到他因而病逝,事業不順折磨我爸爸二五年,而後來退休的晚年生活,卻被病痛佔據約一五年!加起來四十年!所以有這樣的際遇,也是和我媽媽一起同受嬰靈的報復!】


前面都在提嬰靈是如何報復,但你知道嬰靈為什麼要報復嗎?每個要投胎的元神,都是因為前世的福報與業報,才必須再投胎為人,可能是為了來還前世未還完的債,也可能是為了完成前世未完成的任務,或可能是來享福的,更有可能是來救人或渡眾生的,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帶著因果轉世,都帶著累世的因果而投胎轉世!你不能去破壞這因果,否則就要自行承擔破壞因果的現世報(甚至來世報)!
很多人以為在受孕四九天內拿掉,或趁胎兒還沒有長大到有心跳時去拿掉就沒事,就以為不算殺害生命,其實是大錯特錯!事實上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剎那,元神即投胎到母體內,受精卵馬上就開始有了生命和靈魂,有了生命和靈魂就有生存權利,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剝奪這個胎兒生存的機會,所以就算你再早墮胎,你還是殺人!跟世上殺一般人沒兩樣,所以千萬不要再認為墮胎不算殺人了!墮胎殺人所受到的制裁,雖不是法律的制裁,但卻是生生世世也跑不掉的因果報應!


想想如果你把孩子生下了,有可能長大後變成了傳道解惑的老師、變成了救人一命的醫生、變成了偉大的科學家、變成了議員、變成了部長、變成了總統,變成了對國家很有幫助的人,或是更高一點,變成了仙佛了呢?然後渡很多眾生,包括我們自己。


然而你剝奪元神投胎與生存的權利,它什麼都沒有了!元神等待投胎的時間,少則數十年多則上百年,好不容易才等到的投胎機會,你卻硬生生突然殺了它,不給它任何生存機會,害它必須再等數十年或數百年才能投胎,你知道不能轉世的恨念有多重嗎?就好像如果你自己無緣無故被打或被殺時感覺如何?所以當然它會怨你,也更恨及妒嫉那後來可以出生的孩子!因為本來它也可以擁有父母呵護的愛及照顧,看到弟妹有父母疼愛,而自己卻無法轉世,再加上它或許有任務要完成,但卻無法完成,如此情況它不會恨父母嗎?因此這樣的恨念、怨念、妒嫉心,促使嬰靈對父母及弟妹的報復行動就展開了!


墮胎的業障,是必須用一輩子,甚至好幾輩子來償還,直到那嬰靈再投到胎為止!所以你還會覺得孩子生下來麻煩?拿掉就會沒事嗎?事實相反,孩子生下來不麻煩,拿掉就會出事了!所以有了孩子,不用再考慮了,因為你只有一個選擇,就是生下來吧!


如果真的因各種無法克服的因素,而無法養小孩,還是要有耐心把孩子生下來,等孩子生下後,再送給別人養,很多人是很喜歡小孩的,說不定你們自己看了覺得太可愛,就會親自養了下來,你只是犧牲不舒服不方便的九個月,犧牲一點點卻成就小孩有機會長大成人,然後對社會國家有用,或許你會覺得把孩子送給人家養是罪過,但事實上,送給人家養反而沒罪!因為那是孩子的命運與造化,而墮胎才是真正有罪的!


大家可知臺灣的墮胎數量年年攀升?現已攀升到一年六十萬個小生命被殺掉!是一年已出生人口的一倍!也就是臺灣一年出生的新生兒有三十萬個,但被墮胎掉的就有六十萬個!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目,難怪社會上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越來越多,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怨靈,又加上人們不懂懺悔與惜福,一直累積惡業的結果,就是報應的迅速到來!譬如:大家是否發現身心障礙兒越來越多?或是覺得社會上犯罪年齡一直往下降?由於自己的孩子是自閉兒,也就特別注意到有關身心障礙兒方面的資訊,漸漸發現不正常孩子的數量,也正不斷的攀升中,大家再想想以前農業社會時,父母都是生一堆小孩,似乎都沒在避孕但也沒有墮胎,只要懷孕就生下!所以就沒有嬰靈的報復,也就減少許多身心障礙兒的產生,因此有人曾問「為什麼以前就沒有聽過什麼自閉兒、過動兒、遲緩兒……,現在卻是一大堆奇形怪病的小孩出現?」問題就是出在現在社會墮胎太氾濫的報應!有些不知情的人或是鐵齒族,歸咎於是地球環境受污染,母親在懷孕時或已出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污染所造成,但就算是因為受到環境傷害所致,但為什麼偏偏是你遇上了?別人就可以不受污染生個健康正常的孩子,想想為什麼會是你這麼倒楣呢?而現在不學好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每天在社會新聞版總是不斷的上演打架、逃家、搶劫、嗑藥、亂愛、情殺、甚至殺害自己親生父母等,這些人所引發的家庭問題到社會問題,是越來越光怪陸離與驚悚!仔細探究追查問題的源頭都與業障脫離不了關係,尤其是嬰靈所帶來的問題是很嚴重的。


但是當然有人會問:「如果產檢時,發現胎兒異常或畸形,也不能拿掉嗎?」如果懷孕初期胚胎不正常,通常會自然淘汰而流產,但如果這異常的胚胎並沒有自然淘汰,而是一直不斷的成長,然後在產檢時被發現,也不能趁週數還不大時就拿掉!因為胚胎異常卻還不會自然流產,就表示是這孩子與父母的因果與造化,所以不要以為因產檢而提早知道小孩不正常,就可以以墮胎的方式做「預防」的,事實上你能預防嗎?墮胎只是避的了一時,卻避不了生生世世,你以為你預防了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出生,但實際上是破壞了這孩子要來轉世的因果,這樣的業障,會有什麼影響?前面已敘述很多,我不再贅述,所以就算你已提早知道胎兒不正常,還是勇敢生下吧!因為勇敢生下才是真正「預防之道」,預防你日後命運會變得更不順,不然另一個預防之道,就是奉勸各位在做愛做的事時,不要忘了做好「避孕措施」!我想避孕也應該算是預防醫學,不然墮胎的後果真是會令你後悔莫及!


現在你是否已經知道為什麼你命運依然不好?事事依舊不順?身體正常的兒女卻很難帶?身心障礙的兒女卻一直沒進步?或感情婚姻波折不斷?或你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差……,知道後就不能再怨上天不公平,事實上上天是公平的,一切人事物皆有因果,種下什麼因就得什麼果,種下什麼業障就得什麼報應。


最後再補充一件事,如大家有緣看到了這篇文章,而你本身沒有墮胎的煩惱,但剛好是你的親朋好友有這方面的問題,請趕快勸導他們,勸勸想墮胎的人打消念頭,尤其是自己的子或孫遇到這個難題時,更要積極勸導,以免走錯一步,卻要付出慘痛代價!到時這就不是只有你的子孫受苦而已,連本身阿公阿媽也很可憐的跟著受罪!然而已經墮胎者,也更要使他們知錯並誠心發願做功德,這樣不好的一切都可以獲得彌補與改善,就怕大家渾然不知道或不願意做而已!



出處:http://www.daw.url.tw/viewtopic.php?t=74&highlight=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影星丁嘉麗痛陳墮胎經歷勸誡無知少女 - 2014-03-30 09:19:53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就是好人。


不久前在德行教育公益論壇上,帶給大家一個很大震動的是著名影星丁嘉麗,她當眾懺悔自己生活不檢點、四次墮胎的經歷。

舉座皆驚!

用心良苦,勇氣可欽!可敬!



1 一個女影星的懺悔:性解放的思想害了我



2009年12月24-27日,由民盟河北省委、民進河北省委、河北省傳統文化協會聯合主辦的首屆河北省公民德行教育論壇在石家莊河北會堂隆重舉行,主演過《闖關東》等一系列影視劇的著名影星丁嘉麗也作為主講老師來到了現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這位50歲的影星上臺後,當眾聲淚俱下,大膽披露自己過去作風不檢點、四次墮胎的經歷,在現場觀眾片刻的驚訝後,她的真誠和良苦用心博得了陣陣掌聲。



她說,我也有女兒,我希望女兒不要犯我的過失。自己之所以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是過去不知道怎樣做姑娘、怎樣做媳婦、怎樣做女人、怎樣守好婦道。



丁嘉麗回憶說,年輕時父母也教育自己要本分、正派,但聽不進去,特別反感,總以為是過時的老觀念,是封建意識,都什麼時候了,要解放思想、要跟著感覺走,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對後果沒有畏懼。



「大學畢業一年後,認識了男朋友,就偷吃了禁果,是自己主動,這個男朋友後來成為我的第一任丈夫,他對我說:這件事情很重要,你想好了嗎?當時我完全沉浸其中,所有的一切都拋在腦後,忘卻了自己,其實問題的關鍵是我有沒有愛自己,沒有對自己負責任,不知道一個女人要守本分,姑娘要性如棉,要潔白如玉」。



令丁嘉麗意外的是,這件事發生後男友對她的態度大變,對她說「你破壞了我一段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一個人不自愛,別人也瞧不起你。」禁果像裹著糖衣的苦藥丸,瞬間甜的滋味就沒有了。災難來臨了,丁嘉麗未婚先孕,過起了度日如年的日子,一面拍戲,一面擔心當眾失態,患了失眠症,頭髮大把地往下掉,後來只好偷跑到北京一個小村鎮上的衛生院做了刮宮手術,「那種感覺,就像有人拿著刀片在你的手心深深地滑了一個大口子,然後拿著鉗子不停地在往外刨你的肉,特別特別難受。我當時就求饒大夫,我說我錯了,我錯了!醫生冷冷地說你現在知道疼了,早幹嗎去了,不要臉!後來的話,就沒法跟大夥兒在這說了。當時我無助的躺在手術臺上,我狼狽極了,我活了20多歲,頭一次感覺那麼的羞愧無地自容。」





2 一失足成千古恨,毀了身體也毀了婚姻



第一次失足墮胎的痛苦並沒有讓丁嘉麗悔改,「好了傷疤忘了疼。愛看色情影片,搜集黃段子,滿腦子低級下流的東西,不出問題才怪呢。」



結婚後丈夫出長差,耐不住寂寞,丁嘉麗背叛了丈夫,與一位有婦之夫行為出軌,又懷了孕。「我找到了這個人,他好久不說話,最後他說是我的嗎?他說你能跟我這樣,你也能跟別人這樣。他說你不應該找我,這事你自己解決吧!」丁嘉麗當時感覺腦子一片空白,眼淚冰涼冰涼的。



丁嘉麗灰溜溜地自己去做了人工流產,然後馬上坐火車到冰天雪地的東北拍戲,在在零下四十度的野外,一拍就是一天。戲拍得非常不順利,丁嘉麗在雪地裏跪著,雪水浸透了棉褲,肚子疼得厲害,小鎮上的醫院沒有辦法,就給打杜冷丁,後來杜冷丁也不管用。「拍完戲以後趕到哈爾濱,大醫院檢查說是亞急性盆腔炎,已經轉為慢性了。很難治癒,會伴隨終生,這是墮胎的後果。這個病一直困擾著我,只要是我一累著,或者是一著涼,有時候我在外面可能一喝風肚子就疼,就像有人使勁的扒我的腰,拽我的那種感覺,特別的疼。還有內分泌失調,長期吃藥又患了嚴重的胃病……,很多很多的病,這些病一直跟著我,煎熬著我,活該啊,我罪有應得」。



後來她向父母承認了兩次墮胎的事情,「父母特別的氣憤,說你太不要臉了,說你以後肯定會遭報應,說我們真的對你很失望,說你就這麼把孩子墮掉了,說你知道他也是你的骨肉,而且他是你的命啊。我爸氣得當著我的面抽自己的嘴巴子,其實每打一下,就跟抽我自己的心一樣」。



丈夫回來後知道了情況臉都是青的,當下與丁嘉麗分居了,後來離婚、再婚,丁嘉麗第二個丈夫又在外面有第三者了,「鬧的天翻地覆的。我覺得真的是惡有惡報,真的是在我身上體現了,怪不得別人。你想別人怎麼對待你,你也應該怎麼對待別人。第二次離婚到今年已經快18年了,艱難地獨自領著兩個孩子過。我覺得老天在報應我,我應該承受這個苦。我做第三者破壞人家家庭,傷害了我的父母,同時我也傷害了別人的父母;傷害別人的妻子,那也傷害了別人的孩子。這是缺德!千萬不能做,違背孝道,讓我父母傷心,違背了婦道,我沒有盡媳婦的本分。兩次婚姻導致了我這種結果」。





3 未婚先孕風險極大,呼籲少女們珍愛自己



丁嘉麗坦陳自己曾因不檢點四次墮胎,現在後悔莫及,她說,現在許多人抱著僥倖心理說懷就懷了有什麼啊,做掉不就完了嗎?一了百了!其實這是自欺欺人,人工流產對人體的消極影響和後果,有的症狀很明顯能夠表現出來,有的症狀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表現出來的。



墮胎會導致女性早衰、內分泌失調等種種後遺症,很容易造成子宮穿孔,以至於終身不育。而少女墮胎,後果更為嚴重,因為女孩子在發育期陰道很薄,非常脆弱,子宮壁也特別狹小,所以更加危險,手術需要把子宮打開,剛剛刮過以後病菌容易進到血管裏面,感染以後要分泌很多的粘膜,一些組織會阻塞輸卵管,就容易導致不育。據統計全國每年至少有500萬例未婚的人去做人流,墮胎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是少女,每分鐘有10名少女進行不安全流產。不安全流產就是吃藥物,用藥流,沒有流乾淨,還得去做手術。



全球一年有七萬人因為墮胎死亡,「現在真是後悔啊,如果我因為墮胎時出了意外,我的父母該怎麼活?真是大不孝啊!」丁嘉麗再次流淚。



丁嘉麗一個曾九次人流的朋友,最後習慣性流產,最後天天服用保胎藥在床上躺著,沒想到咳嗽一聲孩子又掉了……



一位支持丁嘉麗的婦科大夫對她說,一定要告訴大家子宮癌現在離少女已經不遙遠了,以前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得宮頸癌,現在年齡越來越小,二十歲的,還有十幾歲的,非常可怕。



更嚴重的後果是,早食禁果往往會毀掉一個女人一生的幸福,身邊這種例子太多太多,丁嘉麗談起過去在考大學前在北京文工團幫忙,團裏有一個21歲的女孩,長得天生麗質,讓人感覺仙女一樣,做演員無可挑剔,她平時走路都是驕傲地昂著頭。沒有想到偷食禁果,懷孕了,她自己綁肚子、滾翻、吃藥想了各種辦法折磨自己和胎兒也沒有流產,最後7個月上,到醫院流產,先在肚子上打針,看著針管在不停地顫抖!引產下一個漂亮的、死去的男嬰,這個演員被開除回家。



時隔多年,丁嘉麗又見到了這個已經50來歲的人,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人非常胖、冷漠,過去的美麗沒有半點影子,說起後來坎坷的婚姻、經歷,可以寫一本書。丁嘉麗問她現在怎麼樣,對方冷冷地說:你想想,我能好得了嗎?





4 痛改前非,決不再拍污染心靈的片子



去年7月,丁嘉麗在唐山參加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論壇,學習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開始為自己大半生的錯誤懺悔,痛改前非。



她也在反思自己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責任,過去自己演過一些色情的東西,危害了社會,當時還以為是藝術。「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就是教育我們『思無邪』,思就是人們能想到的,無邪就是純淨、純善。過去的戲劇、藝術都是根據這個準則創造的,我媽是戲劇演員,演得戲劇都是善惡有報、揚善懲惡的主題。她也是這樣教育我,我後悔沒聽她的話。一次我回家唱流行歌曲,我媽一腳就把我踢出去,我媽說唱什麼呢?我說流行歌曲。我媽說流行就一定高尚嗎?我說對啊。我媽說流行感冒也高尚嗎?這都是什麼內容你知道嗎?不知羞恥,你還唱呢!」



「看看我們現在的影視傳媒、報刊雜誌都是違背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引起人邪思邪念的東西」。丁嘉麗憂慮地說,不久前她在社會上調查,成人用品店老闆說,成人用品店比書店還多,六成的都是青少年在買;現在網吧輕輕鬆松少兒就進去了;一些漫畫書,氾濫充斥著色情暴力的內容……



醒悟悔改的丁嘉麗決心永遠不拍色情暴力的片子,不久前,有人想拍一部明代色情小說改編的片子,來找丁嘉麗,想出高價請她出演,被她堅決拒絕了。對方說要找別人,她又給同行們打電話,要她們都不要接,「我知道我就給他攪黃了。在這裏我也大聲呼籲同仁們千萬不要再拍這些片子了。我們的曆朝歷代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題材,我們一定要演這些東西嗎?」



「當我回首我的前半生,一個女人其實起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女孩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第一道關口,遠離邪思邪行,只有我們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我們;我們自愛,別人也會愛我們。守住自己的關口,才能找到真正愛護我們的那個人,相互扶持,相愛一生,享受幸福美滿的天倫之樂。



我這一輩子沒有得到一個男人真正的呵護,這是因為我自己,我不自愛,我自己做錯了,沒有守好自己的本分,沒有守好婦道,才有自己這樣的結果。現在的青少年迎合現代社會的開放,未婚先孕、一夜情、婚外戀太多了,其實最終的結果真的很淒慘,身體不好是一個原因,你會最終孤獨,我深有體會」。



-------------
轉自http://jeise.pixnet.net/blog/post/27051526-%E5%BD%B1%E6%98%9F%E4%B8%81%E5%98%89%E9%BA%97%E7%97%9B%E9%99%B3%E5%A2%AE%E8%83%8E%E7%B6%93%E6%AD%B7%E5%8B%B8%E8%AA%A1%E7%84%A1%E7%9F%A5%E5%B0%91%E5%A5%B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丁嘉麗:法師說我身後站了四個小嬰靈,真把我嚇一跳!我的確墮了四次胎 - 2014-04-02 10:51:5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曾經墮胎很後悔,我該怎麼彌補罪過、化解孩子的仇恨? - 2014-04-02 10:52:2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女人墮胎,男人有罪嗎? - 2014-04-02 10:53:02

貼文者 : : jwjwo

Re: 任何事情,不要從結果上來看待,要保持“種因”的心態。 - 2014-04-05 09:00:22

回應:
不要從結果上來看待,要保持“種因”的心態


大大說得真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雪公師訓集錦輯錄 - 2014-04-10 14:19:34





以下節錄自http://book.bfnn.org/books3/2103.htm

雪公就是李炳南老居士,是當今高僧淨空法師的老師,花了兩天工作之餘細細品讀,曾一度感動不已,難怪淨空法師一輩子感念老師,雪公字字句句用心良苦,一言一行真堪是現代老師學習的典範,現在好老師難找,能承師業的學生更是難尋,我們當期許自己是孟子第二,孟子一輩子沒見過孔子,但是孔子流傳下來的書籍卻成了孟子一生的學習方向,後世並尊為孔孟。下面是小的自己摘錄的,有空最好能讀上面網址原文,相信對您的人生一定獲益良多,敬祝家庭美滿、事業順利!


---------------


雪公云:【不論多麼親近之好友,當中必得有一段距離,此很要緊。兩情相同,總有幾分差距。】



雪公云:【作善降之百祥,作善是富貴之因,未作善而來了吉祥事,這種好事我不要。作惡降之百殃,作惡是貧苦之因,若沒有作過惡事,卻得貧賤,君子看作是天命使然,不會擺脫除去,反而是安心接受。以佛家的道理來說,這是宿世的因果。有人一生作善而家遭不幸,例如孔子是聖人,他的兒子伯魚卻早他而死;堯和舜都是聖王,卻生了不肖的兒子,這是什麼道理呢?大家可以思之!思之!】



雪公云:【人必得遇到富貴貧賤等事情,方能看出會不會違背仁,所謂:「急風知勁草,國亂識忠臣。」如曹操在治世是能臣,逢亂世就成了奸雄。人是慈是孝,無事時也不容易看出來,必得六親不和時方見是否真孝真慈。念佛也是如此,平素少說風涼話,臨終方知有功夫否。佛家講精進忍辱,儒家要百折不回,不論貧富貴賤,是順境或是逆境,總不離仁,既使做不到也要殉道,身雖死而心不死,如文天祥之視富貴如敝屣,寧死不屈。為人若無志氣、無骨氣,真枉為人。】



雪公云:【親友有過錯,人多袒護,這是人之常情,若就公家而論,這是私情,親友有錯就是錯,不能結黨營私。但是,說別人家的壞話固然不對,說自己親友的壞話,也不能算對,所以有人偷羊,其子出來檢舉,有違父子天性,聖人不許。孔子要人學直率,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魯昭公辦錯事,人問孔子:「昭公知禮乎?」孔子答:「知禮。」問的人以為孔子是結黨營私,孔子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孔子很高興,自己有錯,大家都知道。其實孔子的錯,是臣為君隱。人為了天性人情而犯了錯,從他犯的錯處,可知他是因仁厚之心而犯了錯。事情的對或錯,分寸之間極難決定,所以吾人求學期間,少發議論,所說多一知半解。】



雪公云:【德有善德和凶德二種,德者得也,習慣成自然就有所得。善德者必有志同道合來相為鄰,奸盜邪淫的凶德者也有同類相鄰。孔子的道在外行不通,孔子決不灰心,回到魯國著書立說,雖有孟孫、仲孫、叔孫三家大夫、陽貨、叔孫武叔等人的毀謗,可是孔子有三千弟子為鄰。世界不論如何壞,並非只有你一人好,餘無好人,別灰心,別發牢騷,吾人但做好事,縱使社會上有取笑,也一概不管。即使全世界都不好,天地佛菩薩也會來與你為鄰,只要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就有恆河沙數的佛與你為鄰。若厭離娑婆,願生極樂世界,則與諸上善人為鄰。】



雪公云:【學佛別惹人起煩惱,你自以為是做好事,卻令人起煩惱,使對方落了許多惡種子,以後受苦報,是誰使然?是你造的罪,是你挑動他的煩惱,你不會有報應嗎?由此可知,造的罪業無相,若有相,盡虛空不能容受。學佛要學仁者平等待人,不能絲毫損人,起心動念,要常思莫害人、莫妨人。若被挑起了煩惱,須以佛號壓伏住,否則學佛何用?不肯用這番功夫,到了做早課、晚課時,昏沈、掉舉、散亂通通來,卻怨佛不靈,那不是自欺嗎?】



雪公言:【勸父母學佛不從,乃自己德孝不足感動父母,何能聽信相勸?果有信佛真心,必有真行,應從本身省察,孝友治家。久而久之,誠能感人之心,身勸勝於言勸,父母自能轉變,菩提芽茂,孝道亦成矣。】



雪公在世時,一再告誡弟子,要本著誠心來修道辦事。老人家嘉許默默行善,不自我宣傳之弟子。他說:【君子之德隱,愈秘密去做,愈能養德,只要有德不必去度化人,自能感人。】



學佛人常疑道:【我一心念佛禮佛,何以都未睹佛身呢?」雪公言:「佛與菩薩皆多化身,落葉飛花,皆可悟道。是落葉飛花,皆佛化身,在自己根器利鈍,悟與不悟。昔釋尊在舍衛國,分明佛身現世,而舍衛城中之人,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說?佛菩薩之身,無剎無時而不現,要在眾生有緣無緣而已。】



雪公云:【凡事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你的心裡就亂七八糟,有亂七八糟的心,就有亂七八糟的事,修淨土就是得一心不亂,終日亂成一團,如何能以往生?】



雪公云:【瞋恨心起,此是缺乏修養,他人有錯,看不順眼,自己有錯,卻看不見。若能平心自省,恐怕自己之錯,比他還多。果能看出自己之錯多時,就是修養有進步,見人也就順了眼,瞋心自然就能控制。】



雪公講《禮記》云:【凡為人子,有父母在,農、工、商、法、醫,必得有職業,不能遊手好閒。無事掃街去,不許閒著。業即職業,時間到,得工作去,心在無事之時,就亂七八糟,有職業,心就歸一。掃地,心就在『地』上,如此,心就收起來。『小人閒居為不善』,心一閒著,無所不至,什麼壞事都幹得出,有職業,心就定於上。】



雪公云:【汝等供佛就供佛,古來聖賢,一律恭敬,不毀謗,亦不必供奉。若求其賜福,則枉然也。佛都不會賜福,眾生必得自求多福,果若真心實意為之,不求福報,福報自來,求福則須秉天良而行。】



雪公言:【咱這團體,以少花錢為原則。有錢買不到道,所以不是錢在辦道。大皇帝錢很多,死了還是要下六道。我花錢,一個錢能當三、四個錢用。我自己的錢,馬馬虎虎用可以,叫我慷他人之慨,我絕不幹。一草一木都有報應,你欠人家的早晚得還,懂局的,知道吃虧方佔大便宜。】



雪公言:【鳥為食亡,人為財死,人要錢,就死得快。古時候作大皇帝的,不到一百年就滅族抄家。所以有金剛鑽、金元寶,不會了生死,尤其現今修行,想求解脫,出三途,是難上加難。】



雪公云:【人生環境順逆,皆由遠近因果以為支配。現受之苦惱災害,倘現在不造惡因,亦可減其助緣力,且能避免將來之發生。他人橫加侮辱,當反求諸己,定有招侮辱之道,宜自懺悔,何可與人爭鬥,怨再加深?】



雪公說:【學佛學儒,甚至學一切學問,必先靜下心。吾幼時讀書,三兩行書,要坐一天,此乃《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用功法。學東西須入定,定後方靜、方安、方能思慮,思想之後方能得。】



雪公云:【古人有言:『多言傷人』說好話說多了,好話也傷人。所以『言多必失』。佛家言沉默,孔子也言:『敏於事,慎於言』口為禍福之門,『口』是出大毛病處啊!】



雪公云:【貪是愛的極點,凡事到了極處,就生變化,好比大寒之後,即是立春,大暑之後,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貪字,離倒楣便不遠了,貪則近貧,中國歷代皇朝,除堯舜讓位外,夏朝以後,均不得好結果。】



雪公老師曾說:【千病、萬病,都從好名利而起。上焉者為名,下焉者為利。蓮池大師千里迢迢去請法,得到『不要名利』的句子,就信受奉行,一輩子不為名利。聖人不但不要好名,而且還不怕惡名。提婆達多成天罵佛,結果就像是仰面唾天。名利鉤著你,就不能往生西方。】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般若文海之金玉良言 - 2014-05-06 11:28:38




戰國時候,齊國的宰相晏子,為人非常的謙虛,小心謹慎,很怕說錯話,或做錯一件事情。那時候古來宰相,沒有汽車可坐,他們都是趕著馬車。給他駕御馬車的御夫,就因他給宰相趕車,便驕傲得不得了。這位御夫的夫人,有一天在門縫,看見他先生給宰相趕車那種驕傲的樣子,他太太歎氣了。他回到家後,他太太要求跟他離婚。他說:「為什麼?我沒有一點兒錯,也沒什麼錯事,你為什麼要離婚?」她說:「因為你的行為。」他說:「我有什麼行為不好?」她說:「你給誰趕車?」他說:「給丞相。」這一說,他那股驕傲勁兒又來了。她說:「你看見丞相是什麼態度沒有?」他說:「沒注意。」她說:「丞相坐在車裏,謙恭謹慎。你給人家趕車,坐前面,驕傲的趾高氣昂,不得了了,不可一世。像你這樣的男人,我跟你過一輩子太冤枉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涵養非常的深,在家想一想,沒有什麼可驕傲的。釋迦牟尼佛為天人之師,佛教化玉皇大帝、梵天化,他面對一切眾生施捨的時候,都謙卑屈下。《地藏經》說得很清楚,國王、大臣、婆羅門、長者,如果他們布施的時候,謙恭卑下的給六根不全的貧窮人,親手布施,軟言慰喻,說著很柔軟的話安慰他們。這樣子才積福德,要是這樣的來做,你就是佛弟子。



修行,不在於別人變得好不好。 你沒辦法改變每一個人。 你的心變乾淨了,世界才會乾淨。 ~海濤法師



真正的修行人,對苦樂逆順都不會過於縈懷。寒山大師云:【秋到任他林落葉,春來從你樹開花,三界橫眠無一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上師教言



問:故意作的業和不是故意作的業,在果報上有區別嗎?答:有區別。故意作的業,不論是善是惡,它的果報成熟得快,力量也強大。而無意中造的業,比如走路時踩死小蟲,發願吃素的人無意中吃了肉,這些業輕微。



在這個世間上,我唯一羨慕心地善良、很有修行的人,因為他這種善根可以伴隨生生世世,形影不離。— 上師教言



倘若我們從自身做起,用內心慈悲,寬容,平和的光芒去照亮周圍,就會給人類帶來一份寧靜、溫暖與祥和。— 上師教言



觀察一個人,德比才更重要。康熙皇帝曾說:“觀人必先心術,次才學。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所以,我們不要本末倒置。



假如把自己的希望與幸福,完全寄託在金錢、感情等上,那麼這些一旦出現問題,人生就會像垮了牆基的牆壁一樣,陷入崩潰。— 上師教言



道宣律師說過:「常觀自身心,口勿說他短。」自己空閑時就觀一切無常,輪迴是苦,觀察自心的來住去等,或口裡念念咒語,誦誦經等等,可以做許多善法,不要在背後,天天播新聞做廣告,似乎天底下只有你一個是好人,別人都是壞人,這不是自利的行為,更不是利他的行為。–《自我教言略解》



當我們大家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相遇,應該以歡喜心珍惜我們之間的法緣。對待金剛道友,自己的心不要像夏天的天氣,說變就變,一會兒是晴空萬里,一會兒是烏雲密布,這樣,彼此在一起相處或做事情就很不方便。–《自我教言略解》



外面的那份熱閙,其實永遠也不會是真正屬於你的,而你的內心才是真正的淨土。~仁敬法師法語~



剃除鬚髮,不是菩薩的出家。為了利益眾生而非常精進,才是真正的菩薩出家。——文殊菩薩



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但我覺得,最究竟的幸福,是建立在無我利他基礎上的。— 上師教言



作為一個大乘行人,根據經論中所說:利益眾生的話,事情越多越好;為了自己的話,瑣事越少越好。– 上師教言



有人對美國1000多位富翁進行調查,歸納出最常見的發家類型:勤勞型、機遇型、利人利己型。有趣的是,前兩種竟然只佔20%,80%的富翁靠利人利己起家。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事痴呆半作聾。

(唐寅.警世詩)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福莫大於無禍,禍莫大於邀福。禍到休愁,也要會救。福來休喜,也要會受。



曾國藩說:「家敗離不得一個奢字,人敗離不得一個佚字,討人厭離不得一個驕字。」



有德即有福,無瞋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榮華原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誰替得,甜酸苦辣自承當。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一個真正偉大的人,他會說他是很平凡的人。



勝負之念不可太盛,恩怨之見不可太明。



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若能依此所言,富貴功名可久。



心清,水月現,意定,天無雲。



燈動則不能照物,水動則不能鑑物。人性亦然,動則萬理皆昏,靜則萬理皆徹。



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意粗心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閒。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貴莫貴於無求,賤莫賤於多欲。



受人之侮,不動於色。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富貴家不肯從寬,必遭橫禍;聰明人不肯學厚,必歿天年。



積善,而望報於天者,無福。施恩,而求於人者,無德。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謂大智。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詳是處事第一法,

涵養是待人第一法,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隻字必惜貴之根也,

粒米必惜富之源也,

片言必謹福之基也,

微命必護壽之本也。





------------

節錄自般若文海文章http://book.bfnn.org/index.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般若文海網站中之學佛精要 - 2014-05-06 11:30:10




「榮華可喻花開落,聚散還同雲去留」,天地萬事包括大自然的一切,花開花落,雲聚雲散,潮來潮往,日昇日落,處處都是在為我們說法,告訴我們人世間唯一的真象—「無常」。宇宙萬般都如同夢幻泡影,閃電露珠般地虛幻短暫。提醒著我們不要執著,要真實地看破,真實地放下,在生活中隨緣不變,做自己的主人。



蓮池大師云:「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人世間最大的孝莫過於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供養父母再多的金銀珠寶,華屋大廈,都帶不走,再多的承歡膝下,噓寒問暖都只是短暫虛假的,唯有勸父母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真孝,真正讓父母得到利益,願天下有心的子女們,勉力於此!



我們若是真正在學佛,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單純;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謙卑;愈是學佛,一定是愈來愈慚愧。單純到了最後,生活中只是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充盈其中;謙卑到了最後,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慚愧到了最後,好事完全向別人,過錯總是向自己。有這種心量的人,就能夠在學佛道上真正成就!



佛門裡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站在江邊,望著來來往往無數的船隻,老和尚對著身旁的小沙彌開示,從古至今,船來船往,久久不歇,這些船上的人們所追逐忙碌的,只有二件事,一個是名,一個是利,如此而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名利海上的生死凡夫,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從漂泊中回歸極樂故鄉,不再流浪生死,不再輪迴業海!



我們在生活中,沒有人不犯戒的。因著我們的愚痴,因著我們的業障,每天或多或少,或重或輕,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違犯戒律的地方。所以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非常小心謹慎,時時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刻刻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有了慚愧,我們才會虛心自省,改過遷善,有了懺悔,我們才能滅除罪愆,回復清淨。



善導大師云:「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我們每一天都正在一步步地老去,也每一天都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生命的盡頭,但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體認到生命的無常,真正地看破,真正地放下,起身力行,及早為自己準備無可避免的生死大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當慚愧,發羞憤心,起惶恐心,但念無常,督促自己趕快修行,起真信,發切願,用倚仗佛力,最快速最簡單最穩當最高妙的持名念佛的方法,以一句至圓至鈍至簡至真的「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當生成就,了生脫死,往生西方!



「以言教服人難,以身教服人易」。所以學佛人想要弘揚佛法,自利利他,最簡單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嚴謹自己的生活,莊嚴自己的行持,嚴正自己的思維,在生活中謙卑處世,虛心待人,戒殺吃素,贖命放生,老實念佛,求生西方,使鄰里鄉人皆能感染到學佛的利益,心懷喜悅,皈依學佛,同沐佛恩,這就是最有效也是最好的弘法。



蓮池大師云:「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一代高僧蓮池大師以其一生的閱歷,超人的見地,明明白白地開示著我們:真實能受用,真實能得益的,唯有念佛而已!其他一切一切的法門,都不可能當生成就,甚至更將因此蹉跎了命光,輪迴路險,再想得人身,再想逢遇淨土法門,恐怕比登天還難。



人世間有一個大惡,而且是舉世所有人皆犯的大惡,但是這個大惡,舉世皆習以為常,舉世皆不以為非,這個大惡就是—「吃肉」。吃肉這個大惡,造成了舉世無數的悲慘不幸,癌症惡疾,更造成了無數的鰥寡孤獨,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因為楞伽經云:「食肉與殺同罪」,吃肉就是殺生,每天吃肉就是每天犯殺罪,既造殺業必受殺報,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換句話說,人世間最大的罪惡,最大的不幸就是吃肉殺生。



萬緣放下,便是不亂。淨念相繼,便是一心。



維摩經,以不思為宗。

金剛經,以無住為宗。

華嚴經,以法界為宗。

涅槃經,以佛性為宗。



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西方確指)



金剛經之口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法華經之口訣———「惟一乘法無二無三」

華嚴經之口訣———「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彌陀經之口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十六觀經之口訣———「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蓮池大師曰: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



印光大師:等覺菩薩,尚需求生西方,何況我等凡夫,業根深重,倘不致力於此,是捨易而求難,可惑之甚矣。



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繫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業累。



華嚴經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惟有真實的智慧才選擇此法門。





------------

節錄自般若文海文章
http://book.bfnn.org/index.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生命的三種狀態》 - 2014-05-08 16:27:40




初級的快樂是肉體的快樂,那是飽、暖、物、欲。
中級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那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遊走天下。
高級的快樂是靈魂的快樂,那是付出、奉獻,讓他人因為你的存在而快樂!

⋯⋯


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
優秀的人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們分別代表著生存、生活和責任!



人與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財富的差距,實際上是福報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人脈的差距,實際上是人品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氣質的差距,實際上是涵養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容貌的差距,實際上是心地的差距;



表面上看是人與人都差不多,內心境界卻大不相同,心態決定命運。



男人只有窮一次,才知道哪個女人最愛你。
女人只有醜一次,才知道哪個男人不會離開你。
人只有落魄一次,才知道誰最真,誰最在乎你。



陪伴,不是你有錢我才追隨。
珍惜,不是你漂亮我才關注。
時間留下的,不是財富,不是美麗,是真誠。
貼文者 : : jwjwo

Re: 《生命的三種狀態》 - 2014-05-09 10:01:20

感謝大大的哲思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制度固然重要,人心更重要。 - 2014-05-15 15:36:56






這個世界,倫理道德、一切善法都崩潰了,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亂世。今天整個世界混亂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無論是中國歷史、外國歷史,從來沒有過。什麼原因?多少人認為制­度上的問題。我也是有很多人問我,包括一些國家領導人。我的看法不是制度問題,制度沒­有問題,人心壞了,問題在這裡。



人心怎麼壞了?我們把教育丟掉了。教育,現在學校這麼­多!現在學校所教的是教你幹事,沒有教你做人。東方自古以來,教育首先教你做人,最後­是教你做事。你看,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德行,做人。第二個言語,為什麼?口為禍福之­門,得會說話,不會說話,不但自己惹禍,那個禍會連累一家,會連累一國,多可怕!末後才是政事,才教你辦事。最後才是文藝,精神享受,擺在最後。



現在?現在我們前面兩個沒­有了,不教了,只教政事,也崇尚娛樂。娛樂幾乎全都是負面的,古時候的娛樂,裡頭是教­育。這是今天社會搞成這個樣子,原因在此地。人只要心好、行好,再不好的制度,他都做­好事;人心要壞了,再好的制度,照樣幹壞事。所以古人說,制度固然重要,人心更重要,­「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積厚的陰德,才是子孫長久之計】 - 2014-05-15 15:37:41




司馬光先生留給他的子孫一段很重要的告誡,他說:「留財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書於子孫,子孫未必會讀,不如於冥冥當中積陰德,以為子孫長久之計」,司馬光能看得深,看得遠。留下錢財,孩子只會揮霍;留書,他又不一定會念,而冥冥當中積陰德會庇蔭子孫,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蔡禮旭老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求智慧從哪裡求?從心寂(淨空老法師開示) - 2014-05-15 15:38:15




心寂而知,這句話非常重要,不是心動而知。所以求智慧從哪裡求?從心寂,心寂就是禪定。定生智慧,動生煩惱。心動可以求知識,求不到智慧,但是我們曉得,知識是有侷限的,是有後遺症的,它觀察東西不夠深、不夠廣,深度、廣度都不夠。不能跟智慧比,智慧是自性本有的,知識本無。
貼文者 : : 所學不多

Re: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 2014-05-19 18:17:09


鄙人也很喜歡雨聲
感謝分享

都很好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 2014-05-23 13:24:32

很好的雨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害蟲該殺嗎? - 2014-06-15 12:41:16


好棒的影音!其實在我們家,因為常放阿彌陀佛佛號一兩年了,蚊子減少很多,蟑螂非常少、每隔一段時間就只會看到一兩隻,我家老公都會很有愛心的趕緊放佛號給這些小昆蟲聽,這些小昆蟲通常都會自動離開或靜靜的聽佛號,從來不曾造成我們的困擾。抱著跟牠們結善緣、法緣、一起共修念佛的心態,相信這些小昆蟲也是聽得懂的。

我們家的佛號曲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PZJpXPhXk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害蟲該殺嗎? - 2014-06-16 10:38:59

好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引動男女關係的其他力量! 摘自:康祖法王傳 - 2014-06-29 13:09:35

故事摘自〈康祖法王傳〉

多傑仁卿/著


一般我們都以為,

男女之間的感情是彼此緣分所感召,

其實並不全然是,

大部分的原因是有其他力量在干擾。


往昔有個服侍第三世康祖法王的喇嘛,

他喜歡著一個女孩,

兩人相約要私奔。


私奔的當晚,

這個喇嘛如常在法王臨睡前幫忙蓋棉被,

喇嘛突然想到這是自己最後一次服侍上師,

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

於是傷心的落下淚來。

他的眼淚滴到棉被上,

被法王看見,

法王就問他:「你為什麼哭呢?」



喇嘛心想私奔這種事雖然不堪,

但是對於自己的上師沒什麼好隱瞞的,

就向法王全盤托出。


法王聽了之後,

叫他先拿些財物給女孩暫時緩一緩,

然後叫喇嘛隔天跟在女孩身後,

看她在哪裡小解,

在女孩小解的地方用一塊石頭蓋起來,

過一天再去看石頭底下有什麼東西,

然後把東西帶回來。


喇嘛照法王的吩咐去做,

第三天翻開石頭時,

在石頭底下發現了三隻蛆,

他把三隻蛆帶回去禀告法王。


法王對喇嘛說:

「這三隻蛆是你跟那女孩子共同的冤親債主,

要來投胎當你們的孩子的,

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引動你們之間的愛欲。

現在你只要把這三隻蛆養大,

就會了結你與那女孩之間的緣分。 」


喇嘛依照指示把三隻蛆養大,

等它們變成成蟲飛走後,

當他再看到一直喜歡著的那女孩時,

就一點感覺也沒有了。



轉自於此

-------------

凡事都有它的因緣在,所以造成人際間的種種糾葛。
沒有某個因緣在,一切都不會發生。


侍者有著跟女子共同的冤親債主 (故事中的三隻蛆,亦是將來的孩子),有這個緣促使兩人相遇相愛,然而提前了結這個緣 (養大蛆,了結彼此的恩怨關係) ,侍者與女子之間就沒有緣促使兩人走在一起了,亦即是沒有緣,因不會變成果。


很深刻的故事,所以祖師大德才告誡我們,要存善心做善事,那麼往昔惡種子才不會發芽茁壯,我們只培養善緣,那麼成熟的都是善果,值得我們細細體會。


我想,我和先生彼此的因緣應該是佛法吧,引領我們兩人走上學佛修行之路,很慶幸也很感恩。祝願天下千千萬萬男子女子,都能有學佛的好因緣促成彼此的好姻緣,相知相惜,成為菩提道上的法眷屬!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引動男女關係的其他力量! 摘自:康祖法王傳 - 2014-06-29 13:43:40

凡事都有它的因緣
貼文者 : : 老黄

Re: 求智慧從哪裡求?從心寂(淨空老法師開示) - 2014-06-29 17:04:43

不才不懂佛理,對於心動生知識,心靜生智慧不甚理解,

我等凡夫俗子,若心不動,不追求學問,甚至目不識丁,沒有基本知識, 心靜之時也長不出大智慧.

是否應該先心動,學富五車,然後心靜呢 ?

心靜之說是否處於無求無欲的人生狀態,或是在盤膝打坐時呢?

並無不敬之意,只是不明佛理,求明燈指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求智慧從哪裡求?從心寂(淨空老法師開示) - 2014-06-29 19:33:03



大大您好,我也是個學佛同修而已,請教我真是不敢當,折煞小女子也。

我自己的體悟是,每當我工作處理艱澀問題時,總是要先靜心念阿彌陀佛一陣子,當心靜到一個境界,也就是佛法所講的至誠感通,往往會讓我有靈犀一點通、知道訣竅跟方向在哪裡,屢試不爽,常常抓到重點後,接下去的工作順水推舟、暢行無阻。

一念不生謂之誠。誠者,乃是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

分享一個老法師的影音,給您參考。祝您順心。


貼文者 : : 老黄

Re: 求智慧從哪裡求?從心寂(淨空老法師開示) - 2014-06-29 20:03:49

謝謝回覆,明白你的意思.

我想這個靜下來的做法,一般人叫冷靜頭腦.基本上是跳出牛角尖,休息大腦並從大局,不同角度思考,再看解決不了的事情.

我對智慧一詞的定義為, 對人,對事,對物,對自己有所頓悟,不用明言也知道事物發展的規率.所謂心水清,用心去看, 看盡不能看到的事物,與現象.

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只是人心煩雜,心中欲望把一個冰心填滿了.不知與佛學是否同理?

老黃也看過一些佛經,可惜無此慧根,看不入腦,或許紅塵,世俗事務,責任打扰,不能理解 " 空 " 字真義.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求智慧從哪裡求?從心寂(淨空老法師開示) - 2014-06-30 10:30:36

培養善緣,那麼成熟的都是善果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達真堪布:婚姻家庭中究竟要怎麼做才能了緣了債? - 2014-06-30 16:18:46




我們都知道有一天死亡會來臨,但是在相續中沒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觀念。死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面對死亡的時候,真的非常可怕啊!那時只能靠善根,沒有其他任何辦法。所以現在就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地積累善根,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竭盡全力地去了緣、了債。


我們該了的緣一定要了完,該還的債一定要還清,否則無法了脫生死之苦,無法了脫輪迴,無法了脫痛苦和煩惱。那麼怎樣才能了緣了債呢?就是對家親眷屬等有緣眾生要真心地對待,無私地奉獻、付出,不能有虛情假意。


也許很多人都會想:“我對兒女、對家人是真心實意的,一點私心都沒有!”不可能!真心說起來容易,要做到難。“妄心不死,真心不活。”妄念沒有斷,哪來的真心?你沒有放下自我,沒有破除我執之前,不可能沒有私心。也許是自己沒有意識到,沒有發現而已。


我們希望對方滿意、高興,希望對方理解自己,這就是分別、執著、妄想,這裡沒有真心。你對他再好,為他做的事情再多,也只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只是欠債還債的過程而已,所以這個緣了不了。


想了緣,就要真心地對待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也就是看破、放下,也就是自在、隨緣。無私地奉獻、付出,沒有要求,不求回報,對方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對方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這就是了債、還債。若是你這樣做,對方不可能不感動,不可能不感化。


有時候我們也為對方做一些事情,關心關心,但這些都是有要求、求回報的。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如實的回報的時候,就沒有勁頭了,而且還一肚子委屈,滿腦子埋怨:“我對他那麼好,付出那麼多,他還不理解我,還這樣對待我。”你有這樣的想法,就說明了這都不是無私地奉獻、付出。他有沒有按你的要求做,有沒有回報是另外一回事,這些跟你奉獻、付出沒有關係。


沒有要求,不求回報,才是坦蕩。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果,心裡都是亮堂的;無論結果是什麼樣,心裡都是喜悅的。如果有私心雜念,最終的結果都是煩惱、痛苦;如果沒有私心雜念,最終的結果不管是好還是不好,都是快樂的、喜悅的。


我們經常講了緣、了債、了生死。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破除我執、放下自我,就要斷除分別、妄想和執著,就要明心見性,就要看破放下。那個時候,我們才能了緣了債,才能了生死。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關愛十分可憐的人,有時候比供養佛菩薩更為殊勝。 - 2014-07-03 15:05:14



如今人心有點浮躁,好多人都喜歡向外索求,自以為所追求的一切,肯定是快樂的源泉。 其實,你若靜下來內觀自心,有時候就會發現:你現在追求的東西,未必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餘事皆下品,唯有利眾高」- 關愛十分可憐的人,有時候比供養佛菩薩更為殊勝。


⋯⋯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講過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觀世音菩薩的誕辰日買了很多很多供品。 當她擺設完供品之後,感到有些疲倦,便靠著供案暫歇片刻。

恍惚之間,夢見觀世音菩薩對她說:「你不給我上供,我也餓不著。但寺外有四五個難民,快要餓死了,希望你把這些供品拿去給他們吃。救活他們的命,比給我上供的功德要大十倍!」

比丘尼當下驚醒,打開寺門一看,果然有四五個黃黃肌瘦的人,便忙將供品布施給他們。 可見,關愛十分可憐的人,有時候比供養佛菩薩更為殊勝。

如今,不管是漢地、藏地,許多人對高僧大德的供養特別多,而對一些棄兒、病人、孤寡老人,卻不一定願意花錢去幫助。 當然,假如你供養的是真正有菩提心、離貪欲的大德,肯定有很大的功德。 但一般而言,這些大德不一定很缺錢,錦上添花不太有必要,倒不如以慈悲心布施給可憐人,這個功德應該遠遠超過前者。

為什麼呢? 因為眾生才是大乘菩提的根本。 大乘經典中說,菩薩的事情是什麼? 就是利益眾生,除此之外,自己的事情是沒有的,包括吃飯穿衣,也是為了利益眾生而行。

當然,利益眾生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利益眾生,如放生、講法、布施;一是間接利益眾生,比如在修行時,將自己的功德迴向給眾生,此舉雖沒有直接利他,卻能間接成為利他之因。

曾有人問我:「大乘佛教的價值觀是什麼?」記得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一心唯求利他,就是它的價值觀。」

〜 索達吉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怎樣吃素才能健康---中醫博士彭鑫 - 2014-07-19 16:26:26


怎樣吃素才能健康




(中醫博士彭鑫)




一、問題的引出--面黃肌瘦

 時下出現很多飲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為主的飲食原則。有兩類人群持這種觀點:第一類,想減肥的女性;第二類,某些佛教人士。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減肥的女性為了控制熱量攝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麼萎黃晦暗,要麼臉色蒼白,精神體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勞無力,造成月經量少、甚至絕經,來門診求治婦科疾病,希望調理月經。




二、氣血生化--五穀雜糧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穀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因此,我在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裡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穀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也是不吃主食僅吃蔬菜,但是據我觀察,大部分遵從這個飲食原則的人久而久之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講的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尤其是脾胃沒有水穀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的病機。




三、氣滿不思食

  以上論述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則,就說明有一部分人是這個原則的親身受益者。那麼,什麼樣的人合適這種飲食原則呢?我總結為「心地清淨,元氣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養生原則。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內心清淨無染,妄想分別執著淡泊,元氣消耗極少,依靠修行禪定所獲得的能量補充(禪悅為食),全身元氣充沛。正如古人所說「氣滿不思食」,真正元氣充盈的人,不思飲食。因此一天僅僅吃一頓飯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灣著名的廣欽老和尚,數十年來不吃主食,僅吃水果維持體力,活到九十五歲高齡,身無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以「禪悅食」為五種出世間食之一。並在《雜阿含經》指出,有眾生進入初禪,「離生喜樂,處處潤澤,處處敷悅,舉身充滿,無不滿處。」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會有全身氣力充足之感。毛凌雲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恆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關,禮念並行,不禮則念,不念則禮,無一時間斷,亦不參以他法,竟以此終其身。嘗於午間敲魚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時(下午3~5時),人見其終無休歇,大聲喚之,始止,自謂才如半日耳。問其饑否?則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無量,更不思食也。」脅不帖席者數十年,故少夢,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夢中常見佛菩薩活動如生,間予獎勵,或導引念佛。忽自知時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頂示暖相。




 圓融大師精進念佛一天一夜,竟不會感到饑餓,反而覺得口水甘甜,受用無量,這恰恰說明法喜充滿,禪悅為食便會得到能量的補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飲食。




又如歷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據歷史記載他三十歲悟道,後住永明,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講經、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還要到其他峰頂念佛。明代學者洪覺范說:一個人每天要做這麼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結果看到他的畫像,卻是身體壯碩、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壽禪師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補充的能量卻很少,足見禪定功夫之深。禪定並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臥都不離禪定,禪悅為食自然身體健壯。




四、不要盲目模仿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沒有專業修行,或者因為功夫不到,還需要應付日常工作,有的護法居士為佛法、為眾生而奔忙操勞,修證上還沒有真正契入境界,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假如不加以補充,就會導致上文所說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亞健康狀態,長久以往,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任何規律都有其適用範圍,每個人在接受不同的養生觀點時,要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斟酌採納,方能如理如法。




五、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洩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有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



印光大師的飲食建議:

一、提倡吃麵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麵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二、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鮑衡士書》




三、佐以乾果食療

  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四、印光法師滋補粥

  根據印光法師的建議,結合中醫理論,提供以下食療的方法,而達滋補氣血、調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蓮子十粒、桂圓(剝掉外殼)十枚、紅棗(掰開)十二枚、芡實(大型超市裡面或藥店都有)一兩、薏米一兩,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補氣化濕,固腎強精。

 粥中之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芡實可以開胃助氣,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此四種配伍相輔相成,溫補脾腎,養血安神,同時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濕,流通濕氣,正可兼制桂圓之熱,溫陽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紅棗之膩,使補虛而不留濕。諸種補養食品相配,共奏補氣養血,固腎強精之效。


  「藥補不如食補」,滋補粥長期服用,對於氣血不足、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虛萎黃等現在社會常見虛弱類疾病確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圓、大棗的量便可以針對失眠類患者,加大蓮子、芡實的量針對脾胃虛弱、瀉下傷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針對濕氣較大的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患者,此外,現代研究中發現薏米裡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為調養身體的佳品。



-----------
轉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david16800/post/132540519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善終課題發人深省 - 2014-08-01 11:43:12



台灣1年死亡人數約16萬人,其中身上一根管子都不插的只有1千人左右,所以我都說99%以上的死者是「不得善終」,更弔詭的是,台灣死亡證明書無法接受「無疾而終」的自然死觀念,非得要人意外或病故,思考生死善終問題40多年,我希望無論任何年齡層的朋友,都可以在生前與家屬達成赴死的認知、共識,急救與否、喪葬禮儀這些等到臨終時絕對是來不及談。


身為現代人,當有一天不得不面對年邁親人的生死情境時,可曾想過要為臨終親人做些甚麼,或者進一步思考應該做些甚麼,最重要的不該做些甚麼?相對的課題放到醫療團隊面對末期病人,團隊與家屬如何共同面對生命的終極課題,我認為如何「善終」是每個人從現在開始就須思考的問題。


雖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和療癒功能普遍受到肯定,醫護人員對社會的貢獻更讓人尊敬,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知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生命終究必須獨自面對死亡,「接受生命的終極遠超過現代醫療科技的極限」,現階段我們可借助人文哲思與宗教靈性的探索,享有生命的品質,甚至擁有死亡的品質,不過唯有透過思考善終議題,才能維護死者的尊嚴。


目前國內的憂鬱、自殺、臨終醫療、殯葬禮儀、生死教育等議題因社會風氣漸開,成為當紅話題,相信在國內專家學者研究和公開討論下,社會大眾更正視生與死的相關議題。(南華大學副校長慧開法師口述/記者王瑄琪整理)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轉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4000793-260107
貼文者 : : mmm2014

Re: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 2014-08-02 02:02:22

我也很愛雨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善是萬病之藥 - 2014-08-07 10:57:57




人可以沒有多少錢財,沒有多高地位,沒有多大名聲,但他一定要有慈悲之心,人生真正的健康和幸福不取決於錢財和名聲,只取決於你的心境,取決於你是否擁有一顆慈悲之心。以情制情,你得到的無非是另一種情;以欲望來滿足欲望,你得到的是更大的欲望。人生以錢財地位和名聲為目的,那麼,人就會整日生活在興奮、憂慮、恐懼和悲傷之中。沒成功時,人有無數憂愁和抱怨,為吃憂愁,為穿憂愁,為房憂愁,然後便會陷人沒完沒了的抱怨;成功時,人又會興奮過度,得意忘形;等到功成名就之後,人又會充滿恐懼,怕失去官位,怕失去財產,怕生病,怕老,怕死。人真的很可憐,總是屈服於自己的欲望,深陷於七情的泥潭。



一個人如果總是深陷七情之中,體內之氣混亂不堪,疾病就會尾隨而來,癌症、糖尿病、高血壓、胃潰瘍、皮膚病、哮喘等,任何一種疾病無不與七情有關。有個網友患的是重症肌無力,她告訴我:“為什麼患這個病的人都那麼相似呢?一個病房裡,都是爭強好勝、脾氣急躁的人。”



人要想從七情之中解脫出來,就必須擁有一顆慈悲之心。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寬容;人一寬容,氣就不會鬱滯;氣不鬱滯,血就通暢,所以,心寬一寸,病退一丈。寬恕是一味良藥,寬恕別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別人,而恰恰是自己。因為你在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就敞開了自己的心靈。心靈一敞開,憤怒、怨恨和恐懼就會俏悄地溜走,你的內心沒有了鬱滯,氣血也就通暢了。所以,寬容之人總是健康長壽,而斤斤計較之人總是福薄。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會變得善良;人一善良,心就寧靜。寧靜之心能讓我們的身體遠離喜、怒、憂、思、悲、恐、驚。善心猶如春雨,默默地滋潤著身體,它能讓氣變得柔順,讓血變得通暢。所以,善是萬病之藥。



人有了慈悲之心,內心就會充滿愛,愛就像春風,能吹散七情的烏雲。就以恐懼為例來說,我有一位女同學,十分膽小,平時不敢一個人在家,後來結婚有了孩子,她居然敢與孩子一起待在家裡,我問她:“孩子才一歲多,你認為他能保護你嗎?”她回答說:“因為我愛他,所以,什麼都不怕了。”愛能戰勝一切,當你陷入恐懼、憂慮、悲傷和憤怒之時,試試去為他人做點事,因為只有懂得奉獻愛的人,他內心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



節錄自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loudalun/cm583.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忙碌後的下班時刻,回家陪陪家人吧。 - 2014-08-13 15:45:58



覺得現代的社會,家庭的功能太淺薄,以致於社工工作量太大,永遠處理不完手邊案件,也無法真正解決個案的問題。不禁思索,現代人的家庭生活太少了,成天為了賺錢、為了三餐奔忙,有錢的人,忙於宴飲作樂、忙於升遷發財;窮苦的人,忙於賺取微薄收入、在外勞苦奔波、無暇顧及家人的情感。


家庭,其實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心靈交流、情感支持的來源,多關心身邊的人吧,每天回家不忘給家人一個擁抱、或是一句關心的言語,真摯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有心最重要。


現代物慾橫流的年代,我們都被媒體網路的物質建構出來的貪嗔癡世界淹沒,卻忘了,我們真正需要的不多,難怪古代高僧大德示現粗衣淡飯、無欲無求,換來的,是心靈的富足跟解脫。我們在家人沒有超脫的智慧能看破放下,那麼至少應該要把家庭照顧好,這是小百姓一份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義務。


忙碌後的下班時刻,回家陪陪家人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我從貧窮到富有的經歷】佛陀教育短片 - 2014-08-23 08:10:26





感同身受!好棒的影音,真正學佛的家庭必然是這樣的啊!

———-

【我從貧窮到富有的經歷】佛陀教育短片
為何有人拼老命賺錢就是賺不到,有人為何卻輕輕鬆鬆荷包滿滿,佛陀告訴我財富怎麼來?『財布施』來的,如同灑種子一樣,越灑越多,越布施越多,而越多更要越布施,不存著有求回報的的心態,「沒有布施的我,布施的財物,更沒有布施的對象」,有做當做沒做一樣,這就是佛教說的『三輪體空』這樣的布施心態功德與福報更是無量無邊,子孫世世代代都享受您的功德福報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敗家子為什麼到你家來? - 2014-08-23 08:15:42



【淨空法師:不肖子為何而來?來了怎麼辦?】

一個家庭老祖宗都是聖賢,那麼賢慧,創業了,為什麼到後世子孫不肖,完全敗壞了?家教­要建立在德行上。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引用古人的話說,有一百世的福報,一定有一百­世的子孫去繼承;有十世的福報,那只有十代的子孫去繼承,後頭就沒有了。

這個話的用意­很深,盛衰與自己的積德、修福有大關係。為什麼?

如果你家裡生了敗家子,你就完了,家­道肯定衰了。敗家子為什麼到你家來?那是德不夠。

佛經上講得好,佛經上告訴我們,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

第一種緣分是報恩的,這個小孩過­去生中你對他有恩惠,他這一生到你家裡來,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是來報恩的。

報恩­一定孝順,一定非常用功,把你的家興旺起來,這個好!

所以人一定要存好心,行好事,要­以恩惠待人。敗家子怎麼來的?

來報怨的,過去世有仇恨,他這一世來,這是來報仇的,就­是把你家毀掉,搞得你家破人亡,來報怨的。

所以人不可以跟任何人結怨,為什麼?他會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做你的後代,來報仇的,你沒有辦法預防他,到你家裡來了。

第三種­是還債的,他過去世欠你的錢,現在他來還債。

這樣的子孫對父母物質供應的條件會很好,­但是沒有孝敬的心,對父母並不恭敬。

會養你,那養得多少?那就看欠多少。他如果欠你很­多,對你的物質的奉養就很豐厚;如果欠得少,大概就是勉強能過得去。

統統有因有果!還­有來討債的,叫討債鬼,是你欠他的。

如果欠得少,幾歲、十幾歲他就走了,這是欠得少的­;欠得多的,供養他到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剛剛好可以出去做事,這個時候他過世,­死了,這是你欠得多的。

佛講,不是這四種緣,不會變成一家人。

所以父子之間有親有怨、­有債務這些關係,你要是懂得明白了,用佛法來轉化他。

不管他怎麼樣,以真誠、慈悲、恩­愛來對他,把他的仇恨化解,讓他能夠生起恭敬心、生起孝順心。這是從教育可以把他轉變­的。

所以佛教我們這個方法,把這些善惡緣統統轉化為法緣,這個好!

這是不善的緣來,我­們以善緣來終結,學習聖人的教誨,學習佛菩薩的經論,把我們所有的關係都改變,改變成­最好的關係。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四集) 2012/2/2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滬寧鐵路 - 邰正宵 - 2014-09-08 18:32:57





老公說,他不是一個喜歡過節日的人,因為想著這世間艱苦人很多,有骨肉分離的、有傷心情愁的、有孤苦無依的、有鰥夫寡婦的、有有一餐無一餐的,此時此刻我們有個小小的月餅吃、還有心情能賞月的,都是莫大福氣的人。願我們珍惜所有,勇於付出,特別是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無私的愛流向別人,是一件很美麗動人的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劉德華 – 悟 MV - 2014-09-08 18:34:54




華仔詮釋得太好了,從權傾一時的大將軍,一夕風雲變色,地位、財富、心愛的女人全都離自己而去,一無所有,滾滾紅塵中經歷巨變悲痛。遁入空門後,回首過往,淡中有真趣,嚐到法喜後的人生,才真正懂得世味哪有法味濃,流水落花各種景物都靜靜的在說法。求道的路是踏實的,體會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更體會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如如不動於心,安然寂靜於當下,此乃真樂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情生智隔 - 2014-09-08 18:36:41




當今社會不但離婚率居高不下,處在談婚論嫁年齡中的男女也常常被感情的波折弄得疲憊不堪。何以感情會出現種種不如意來折磨我們的身心呢?想必很多深受其苦的男女都會為之困惑不已。



經典中有句話說「情不重,不生娑婆。」尤其作為女子更加容易感情用事,被情所困。情感有淨有染,有正有邪,有奉獻的也有佔有的,不論處事接物、人際往來,處處都有「情」。雖然情感給予了人生命的意義,但是這並不是生命的全部內容。如果能昇華個人自私的感情得失,不去沉迷其中自困自縛,並將小我的愛轉化成一份面向更多人的博大的愛心,去關愛給予那些困境中需要幫助的人們,這份施與受的轉化,必能打開生命真善美的美好境界。而若一味貪愛,必定會「情生智隔」陷入「求之而不得」的人生窘境當中。



感情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處理得當,感情就能成為一種鼓勵向上的力量,溶化生活中的冰雪寒霜,激發人性的真善美;但是,如果感情處理不當,譬如愛的對象不對、觀念不對、方法不對,愛得不正常、不應該,則不但會使雙方產生煩惱痛苦,甚至因愛生恨,導致身敗名裂。「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我們必須慎思而為!



凡事必然有因有果,感情不如意的人們,應當先從自己的內心好好反省,反觀自心,此刻承受的感情痛苦,從何而來?真的是所謂的命運安排嗎?某女士感情遭遇挫折,哭哭啼啼地去找一位長者訴苦,感歎人生不公平,人心叵測。原來,她公司裏的一位已婚同事愛上了她,她也接受了他的愛,並為此還墮了胎。但是後來被男方的妻子知道了,被迫斷絕了來往,她認為自己被玩弄了,無法面對人性的虛偽。



事實上,這就是典型的毫無理智情感錯位的例子,更是因自身德行偏失悖理而行招致的後果。雖然感情的發生是不由自主的、無可奈何的事情,被情感所傷,身心受創,令人痛心。但是若只是一味責怪男方欺騙了她,而沒有好好自我反省一下,將永遠走不出情感的誤區。因為自己放縱情欲,沒有貞操觀念,不但破壞了別人的家庭,傷害了更多的人,甚至拋棄無辜的小生命,此等令雙方的先祖蒙羞、不合人倫的叛逆之舉,只一味責怪他人、埋怨社會而不自我檢討,感情怎麼會如意怎麼能幸福呢?



感情需要我們的正氣和正念來淨化和營養,情感得當,可以成就美事,用情逾矩,則恐招致災禍。正派的感情,光明善良,引導人不斷上進;邪惡的感情,或嫉妒,或利用,只以自己的私欲為出發點,摻雜愛恨情仇的情緒,恐怕終將要招致禍害的發生。



那麼,何謂正氣正念呢?如何擁有正氣正念呢?思無邪。這就是做人最應該重視的德行教育。我們觀察周圍情感生活如意的人,不難發現,要想感情順利其實是有竅訣的,擁有良好德行的人,感情生活也多半沒有太大的波折,即便受挫也能及時將生活中的逆境考驗,轉化成進步的動力,引導自己的人生趨向幸福。誠然,「以德導情」才是令感情如意最穩妥的護航。



較之男性而言,女性感情更為豐富、更貪著依戀情感,女德之道更是不可不學。人們談情說愛,究其根源應是為了家族的延續發展,而女子在這一神聖使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諺云:「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誠為不虛,一個重視家庭教育的母親,不但能引導子女將來的幸福人生,亦是子女成聖成賢的啟蒙乃至終生導師。



當今社會,人們出現種種情感問題,感情危機,尋根究底,源在德行教育缺失,女德教育的缺失尤是不可不察。正因為女德教育的缺失,女子在著裝、交友、貞操觀念、待人接物的過程中,才會缺乏正氣,才易引發他人產生邪思邪念。這對於想尋找一段好感情的人而言,是很大的障礙。交往中,沒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做引導,感情還沒培養好,卻被無明之欲所蒙蔽,如此發展下去的情感之路,沒有「情」的基礎,只有「欲」的腐蝕,感情之路怎麼會如意呢?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無知的人們肆無忌憚地標榜顛倒的人欲,不顧倫理道德規範追逐享樂等等,不良風氣暗流洶湧,以致屢屢自食苦果。不但自身受苦,亦染汙人心,導致社會風氣越來越渾濁。前面提到的那位感情受挫的女士,若具備女德基礎,在事情發生的刹那提起正確的道德觀念,也不至於有此不幸發生了。因此,聰明的父母立足于子女未來的幸福,應該為孩子們從小打下德行基礎,當他們在人生中碰到困擾的時候,才能及時端身正意,從容地應對生命的考驗,這才是幸福人生的保障。



生活中,但凡德行好的女子必能潔身自好,謹守倫常之道,處處與人為善,敬老愛幼,勤儉持家,優雅得體,寬容溫柔。試問這樣的好女子,誰會背棄呢?而從小疏於管教,不禮敬父母師長,心量狹窄傲慢,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女子,將來感召而來的情感之路定不會順利。由衷感慨,倘若社會上的女子皆能接受女德教育,具備良好的德行,我們的身邊將減少很多因感情而受傷,以及有悖倫理,誤人誤己的行為。



女子接受女德教育可謂有了未來的齊家之基,亦是一位賢妻良母旺家旺夫旺子孫的基礎。對於生活中出現的感情問題也自然能進退有法,張弛有度。



在此敬奉上楊淑芬老師在女德講座中為大家提到的女子「十德」與「十戒」,請大家細細思量。



十德:孝順、愛語、柔順、端莊、守貞、勤儉、堅忍、明理、寬恕、智慧。



十戒:不孝、兩舌(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他人)、嗔恨、任性、不貞、懶惰、揮霍、妖媚、妒忌、強勢。



以上「十德」與「十戒」,誠為當代女子生活中觀照身心的明鏡,若能常常以之審視檢查自身的言行,那麼生活中的不如意必能慢慢遠離。同時,也能具足智慧妥善保護自己身心不受傷害和選擇正直善良的人生伴侶。



感情需要用智慧來做導航,智者云「發乎情,止乎禮。」主張「以智化情」、「以慈作情」、「以法範情」、「以德導情」,亦即用理智來淨化感情,用慈悲來運作感情,用禮法來規範感情,用道德來引導感情,這是古今中外顛撲不破的人生至理,也是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



在此真誠奉勸在情感之路依然懵懂迷茫的人們,務必在生活中隨時檢點自身的行為,從孝順身邊父母做起,端正言行儀表,禮敬父母師長,樂於給予付出,勿輕慢他人。因為我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所發出的任何一點善念,都是在為我們未來的幸福人生播種施肥。「福田心耕」,誠哉斯言。



以上所言雖說側重於女子,但是大多數道理對男士而言,亦同樣適用,畢竟在現實生活中男士對感情的執著沒有女子那麼重,女子更容易被感情所傷。因此,立足長遠,男士更應用情專一,勿始亂終棄,做傷害女子違背道德觀念的事情,否則不但影響自身未來的幸福,更是非常損陰德乃至遺禍後代子孫的事。謹以此文呈獻天下男女,珍惜人生之不易,守好為人本分,誠願世風得以匡正,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

轉自http://www.dfg.cn/big5/cszd/shzr/66-quanjun.php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 2014-10-04 08:43:28



口德,就是說話的道德,也就是不出口傷人。

一些朋友埋怨自己情感不好,財運欠佳、小人太多,命運不公。

最後分析的結果往往出乎他們的意料:一些由於

不注重口德,因此容易隨意傷害別人,

嘴上不積德,最終結果是傷害了別人, 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人世間的健康,快樂,富貴,長壽,平安等等之福源皆有德而生。

要想運勢好,口德很重要。

人的一生須練就兩項本領:

一是說話讓人結緣,二是做事讓人感動。“ 惡語傷人心,良言利於行”。

行事之惡,莫大於苛刻;

心術之惡,莫大於陰險;

言語之惡,莫大於造誣。

傷人以言,甚於刀劍。

古人說: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不注意口德、說出傷人的話,往往就像往牆壁上釘了釘子,待悔悟時拔下釘子,卻永遠留下了疤痕。

正如你捅了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卻永遠不會消失。

這個傷痛會一直存在!

語言切勿刺人骨髓, 戲謔切勿中人心病。便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說就是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一個人若有一顆豆腐心,卻長著一張刀子嘴,

也往往會惡語傷人六月寒而不會良言一句三冬暖。

開口譏誚人,不惟喪身,足亦喪德。

從中國傳統的命理學和位理學角度來看,修煉口德,就是修煉自己的氣場,一身正氣才能好運多多。

口德好才能運勢好,運勢好才能少走彎路,多謝成就。

有一個朋友們可能耳熟能詳的故事:

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早已爐火純青,有口皆碑,獲得國人一致好評。

然而,有家小報的記者,卻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挑釁梅先生。

以此來抬高自己的知名度,以便更好推銷這份小報。

然而,梅先生卻不予理睬。這小報記者更急眼了,以至漫駡、羞辱梅先生。

梅先生還是一言不發,不予爭辯。周邊的人都看不下去,梅先生還是耐下性子,說服大家,不要去管他。

後來,也就煙消雲散,不了了之了。

若干日子之後,這位元小報記者貧困潦倒,到處借錢借不著。

一天, 他想到了梅先生,何不試試,看他能不能借點錢給我?

於是,他絞盡腦汁想了很多。他到梅先生家門口求見,梅先生出來見他。

他按事先的準備虔誠地地檢討自己,梅先生打斷了他,說,別講了,你有什麼事嗎?

小報記者說了起沒錢、借錢的遭遇。梅先生掏出200塊錢給他,說請走吧。

這位小記者感動得撲哧跪倒在梅先生跟前。梅先生說,走吧。

事後,梅先生還教導自己的家人,

一定要注意“口德”,嘴巴要積德,嘴巴要讓人;嘴巴讓人,一生平安。

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從未背後說過一個人的不是。

華東師大翁思再先生深有感慨地說,梅蘭芳一生,就是這樣做的——施捨、助人、寬容、律已。

所以,他不僅成為京劇藝術的泰斗,而且也是道德高尚、為人師表的楷模。

可見, 惡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鄭博士認為這是我們每一個朋友應該具有的修養,

有了這樣的修養,你就能化腐朽為神奇,風生水起好運來。



————

轉自http://www.turtle-family.com/Discuz50/viewthread.php?tid=10591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 - 2014-10-04 08:44:34




一個人在讀書期間,如果你所有心思都是在考慮自己的利益,等完成學業到了社會以後,一般來講,生活上都不會太順的。即使你進了想要去的單位,這個地方也不一定需要你。因為任何單位都發現,他們需要的是那些能為別人著想的人,不是只考慮自己的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稻盛和夫的頓悟:「取的幸福」 - 2014-10-04 08:45:28



1997年,65歲的稻盛和夫因身體不適住進醫院,經診斷為胃癌。手術進行得很順利,然而身體上的癌細胞雖然被切除了,精神上的苦悶卻不能隨著手術刀的起落而煙消雲散。在日本,稻盛和夫有[經營之神]之稱,他一生都在奮鬥,經他親手創辦的兩家公司京瓷(Kyocera)和第二電電(KDDI)都進入了世界500強。


事業上的成就以及對社會的功績都使他無愧於「神人」的稱號,但是億萬的財富卻不能夠讓他回答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 兩個月後,稻盛和夫剛剛走出醫院大門,就邁進了京都圓福寺的廟門,他辭去了公司的一切職務,告別了風塵俗務,剃度出家,被賜法號「大和」。一生篤信佛教的他想通過修行,尋找到心中的答案。


在寺院裡,他不再是「神人」,而是成了一個和芸芸眾生一樣的普通僧人。雖然他擁有的金錢可以買下很多個這樣的寺院,但他在這裡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一樣的僧舍,一樣的衣服,一樣的食物,甚至身體尚未恢復,也要手捧托缽,到附近的人家,挨門挨戶地去化緣。


那是深秋的一天,天氣已經有了冬天般的寒冷。稻盛和夫身著青布袈裟,頭戴竹斗笠,光著腳,穿著草鞋,走進村落,一家一家地站在門前誦經、請求佈施一些錢和米。托缽化緣是一件苦差使,從草鞋裡露出來的腳指頭被瀝青劃破滲出了血,他強忍疼痛,化緣了幾個小時。


黃昏時,稻盛和夫拖著筋疲力盡的身體、邁著沉重的腳步踏上回程。返回寺廟,要穿過一個公園的大片樹林。風吹過時,便有很多落葉如蝴蝶一樣飛舞著飄落下來,隱沒在地上厚厚的一層落葉裡,融為枯黃的一片。


眼前晚秋的悲涼,不禁讓稻盛和夫想到了人生的境遇,他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時,馬路對面一個正在掃地的老婆婆放下手中的掃帚,徑直向他走了過來,伸手從裡邊的衣袋裡,摸出一枚一百日元的硬幣,遞到了稻盛和夫的手裡,說道: 「你是修行的出家人吧,你的肚子一定很餓吧,這個你拿去,買點麵包什麼的填填肚子。」


當一隻蒼老的手,把一枚硬幣塞進手裡的瞬間,稻盛和夫就像全身被電擊一樣,激動得全身顫抖,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 他體驗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 也就是在那一瞬間,彷彿醍醐灌頂般,他突然感覺自己開悟了,達到了一直所苦苦追求的幸福的境界。 稻盛和夫後來描述當時的感受說:「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表達,這就是幸福的至高境界。那種淚流滿面的幸福,不是用腦來感覺到的,而是全身的細胞都能感覺到,這可能就是內心開悟的人能夠感受到的幸福吧。」


不久,稻盛和夫就離開寺院,還俗了。 他現在有了新的使命,他要把一種活法和善的理念傳揚下去。如今,年已77歲高齡的他依然奔波在天上地下的旅途中, 奔波於人們心靈的世界裡。


稻盛和夫最不缺少的東西,可能就是金錢。區區一百日元實在微不足道,然而那個看上去生活並不富裕的老婆婆,卻毫不遲疑、也不見絲毫傲慢地對他人流露出的悲憫之心,卻讓一輩子在錢海裡打交道的「神人」徹悟人生的幸福。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對於人生的意義,並不能以多少來衡量,關鍵是其中含有多少「愛意」與「善念」。 感受別人給予的愛,接受別人愛心的餽贈,何嘗不是一種「存在的價值」呢?


我們活在世上,需要溫暖別人,也需要別人的溫暖,只有相互的心都有溫度,這個世界和整個人生才不會因絕望而失去意義。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在困境中能走向光明,要靠祈求。


祈求諸佛菩薩慈悲攝受,加持護祐,祈求師長貴人指導提拔,指點迷津。祈求同行善友攜手同心,互相提攜,祈求自己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自己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一切眾生。祈求我能學會祈求,並隨時隨地,不忘祈求。


資料來源:轉載自網路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索達吉堪布眼裡的愛情 - 2014-10-04 08:46:09



佛曾提醒阿難,不要輕信你的念頭,念頭根本不可信;不要迷戀美色,否則禍患無窮。《四十二章經》云:“慎無信汝意,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

遺憾的是,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他們覺得某某明艷動人、不可方物,這往往是未經詳察的錯覺。若用智慧分析,就會發現自己喜歡的,只是一堆肉而已。這堆肉從頭到腳再剖析,你會恍然大悟:“原來我愛的、想念的,居然是這些東西。”

泰國有一位阿姜查尊者。一次,他和兩位來自西方的比丘坐在車裡。忽然,他回頭對一位美國比丘說:“你在想念洛杉矶的女友。”

美國比丘大驚失色。

阿姜查說:“你給她寫信,讓她寄一樣非常私人的東西給你。等你想她的時候,可以把它拿出來。”

美國比丘問:“出家人可以這樣做嗎?”

阿姜查說:“當然可以。讓她給你寄一瓶她的屎,等你想她的時候,就拿出來聞一聞。”

阿姜查看似在開玩笑,卻是在宣說人體不淨。不僅女人的身體如此,男人的身體也是同樣。不過,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若沒有觀察,照樣會貪執異性的身體。

昔日,摩登伽女愛上佛的弟子阿難。她跑到佛面前,求佛讓阿難還俗與自己成婚。

佛問摩登伽女:“你愛阿難什麼?”

她陶醉地說:“我愛他明亮的眼睛,愛他英俊的鼻子,愛他迷人的耳朵,愛他甜美的聲音,愛他高雅的步伐,我愛阿難的一切。”

佛告訴她:“阿難的眼睛中有眼屎,鼻中有鼻涕,口中有唾液,耳中有耳屎,身體內有屎尿,哪一個值得愛?”又叫人把阿難髒臭的洗澡水端出來,對她說:“既然你那麼愛阿難,把它喝下吧。”

摩登伽女嚇了一跳,仔細想想佛的話,覺得挺有道理,愛念當下就息滅了。

愛情,是最弱不禁風的水泡,輕輕一碰就會破碎。假如沒有認清它的本質,水泡破了便失望、絕望,乃至自殺,這是不明智的選擇。

在藏地,很多人也追求愛情,但不會過分地贊美它,更不會視為生命中的唯一。可是在漢地,人們把愛情渲染得無以復加,原本它沒那麼驚天動地,但被虛構的浪漫情節包裹著,不少人就迷惑了、瘋狂了。直至有一天這層包裝被撕開,他們才痛苦地發現:愛情不過如此。

——廈門大學演講《問佛,情為何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永遠,到底有多遠?–索達吉堪布上師 - 2014-10-04 08:47:15




現在的人,為情所困的比比皆是。那在佛陀的眼裡,是如何看待“情”的呢?

佛陀對情並非一味否定。在《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善生經》中,佛陀講了很多夫妻之間的倫理法則,沒有勸所有人都斷愛出家。


不過,情歸根結底是一種執著,執著就會帶來痛苦。假如你愛上一個人,剛開始會覺得非常浪漫,但天長日久了,苦終會多於樂。

對此,有人可能不以為然。假如你沒品嚐過愛情的味道,這樣想當然很正常,但若是一些過來人,對於個中滋味,應該有切身的體會。

有個沒結婚的人,和已婚之人談論愛情:

沒結婚的人認為,愛情是最偉大的魔術。像古希臘的皮格馬利翁國王,愛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石像,從此魂不守舍,天天守著她,求她嫁給他。精誠所至,這石頭雕的少女居然活了,毫不猶豫地投入了皮格馬利翁的懷抱。

已婚之人聽了這話,搖搖頭:“愛情並非如你想的這般動人。南朝時,劉瑱的妹妹嫁給了鄱陽王。不料鄱陽王因罪被誅,劉妹十分傷心,從此大病不起,氣息奄奄。劉瑱請人畫了一幅畫,畫上的鄱陽王正摟著一個美女照鏡子,親暱之極。劉妹見後勃然大怒,從此不再傷心,病一眨眼的工夫就好了。”

只用一幅假畫,就使熱氣騰騰的愛,瞬間變成了咬牙切齒的恨,這說明什麼?愛情是無常的。佛教論典《四百論》中講,無常的東西一定會變遷,有變遷的就不是安樂,因此,凡是無常的東西,本性皆為痛苦。

——廈門大學演講《問佛,情為何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傳統文化對於新新人類的意義與價值 - 2014-10-08 16:11:45



傳統文化對於新新人類的意義與價值


轉載自:明倫月刊,作者:希仁


傳統文化是安身立命的滋養品



近幾年來,不論在臺灣或在國外,不論是學界或是社會大眾,普遍呈現一個好現象,那就是大家似乎都想返璞歸真,都希望回歸自然;吃東西要吃有機肥栽培、無農藥噴灑的自然食物,喝水要喝無任何化學添加物的礦泉水。尤其是中國人的地方,對於過去被視為進步包袱的傳統文化,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沉潛省思後,又重新摭取探討,肯定其價值,甚至被認為是現代人類安身立命的重要滋養品。


追求安身立命是「新新人類」的迫切課題


幾個世紀以來,由於西方物質科學的昌明,直接推動了工商社會的進步,人口不斷地湧向城市,而經濟活動就更加地蓬勃發展了。


經濟活動的頻繁,無形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往來,變為主要是物與物之間的貿易關係;而本來就已日深嚴重的功利思想,更受到個人主義的推波助瀾,整個環境就更加惡劣不堪了。


在這種社會環境中長大的「新人類」「新新人類」,自自然然只知道一味追求物質享受,拚命競逐感官刺激,無怪乎在臺灣這幾年來像KTV、MTV……等八大行業,乃至暴走族飆車等荒腔走板的行為,會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出籠。


然而,當大家在一片的感傷、慨嘆、責罵、推諉之外,是否也應當靜下心來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曾提供了他們甚麼人生的真方向嗎?曾教導他們如何安身立命之道了嗎?


其實,以追求個人物質享受為主,盲目往外趨求物欲的大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曾迷失了自己,一生中不停地汲汲營營,其不知所為何來?古人詩中說得好:「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我們真像一隻隻無頭的蜜蜂,隨處鑽營,卻喪失了人生中所應當完成的真意義與真價值。


根據最近所報導的統計資料顯示,世界各國青少年的自殺率最高的竟然是最富裕的美國;而進一步分析這些自殺的美國青少年的出身背景,卻大多數是來自生活無所匱乏的上層階級的家庭。其實,一些有智之士早已不止一次的提出警告:「十九世紀人類最可怕的是肺癆病,二十世紀是癌症、愛滋病,二十一世紀將是精神病。」這真是給世人的一項重大警訊:人生無論物質如何富足與享受,並不能填補精神真正的空虛與匱乏。


當西元一九九一年,世界諾貝爾獎得主一起集會於巴黎時,曾經共同發表了一篇共同宣言,其中有一段文字,向世人提出呼籲說:「人類如果要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向二千五百餘年前的孔子尋求智慧。」可見,如何引導時下的青年學子向儒家等傳統文化中尋求一安身立命之道,是再迫切不過的重要課題。


世間法以儒家最合乎中庸實際


若要尋求當前這個人世間的安身立命之道,那麼中國以孔子學說為主的儒家,可以算是最合乎中庸之道,也是最實際可行的了。


儒家的思想揭櫫了崇高的人生目標,那就是在於這一生中如何去完成實現我們本有的完美人格。儒家相信我們每一個人本來都具備了仁、義、禮、智、信的﹁明德﹂,這是一種良知良能,是天然的稟賦;但由於後天的物欲習染,才隱而不彰;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內則主敬存誠,外則敦倫盡分,而勤加開發,使明德復明,發揚人性的光輝,就可以成就所謂君子,乃至賢人、聖人的完美人格。


這項目標的達成,主權完全操之於己,是人人有份的,只要你肯去耕耘,必定就有等量的收穫;不像「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必待其他客觀條件的配合。彼貴為公卿大夫固然可以完成其人格,即卑如販夫走卒也不礙其完成人格;是以古代如堯舜為天子,治理天下,博施濟眾,固足以尊之為聖人;而近代如武訓當乞丐,勤儉興學,造化鄉梓;丁龍為傭僕,照顧主人,始終如一,擬之為聖人,誰曰不宜?


人生世間,本身必然會有有智、愚、美、醜的差異,家世必然會有貧、富、貴、賤的分別,而其間的際遇也必然會有乎順、橫逆、乃至展轉變化的不同;若是人生的幸福必須倚靠這些因素來做決定,那麼某些人是注定遙不可及的;而即使這些外在的因素幸運集合,恐怕也只像水中的泡沫一般,隨時可能消逝無蹤。


可見,唯有遵循五常,實踐仁道的中庸之道,可以讓我們素位而行,所謂「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超越一切客觀環境的限囿,幸福人人可得的君子之道,才是我們可以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


出世間法以佛家最為究竟圓滿


至於更進一步想要追求破迷啟悟,離苦得樂,以出離世間的解脫之道,那麼初由印度傳來,卻在中國發揚光大的佛法,當然是最為究竟圓滿了。


佛家的思想認為學佛的終極目標,在於解脫生死,圓證菩提。佛家相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堪成佛」,所以人人都有成佛的潛能;由於無明煩惱的蓋覆,暫時迷而不覺,若能透過理論的了解與實踐的修證,最後必能破除煩惱,開發本有的智慧,而明心見性了。


世間法中的生死問題,是自古以來所有人類共同的三聲無奈;晉朝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可以說道出了大家的心聲。而佛法秉持「戒、定、慧」的次第,進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與「自淨其意」的修養,俾能斬斷生死之因,而證寂滅之果。生死的根本問題解決,其間發生的種種憂悲苦惱,自然銷聲匿跡,這是徹底的辦法。


馬斯洛「自我實現說」的印證


上面所舉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的「完成人格說」與佛家的「圓證菩提說」,為「新新人類」的安身立命之道,更可以藉晚近在西方具有「人文主義心理學之父」美譽的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提出的 「自我實現說」,獲得進一步的印證。


馬斯洛氏分析人類的心理需要,共分五箇階層,其中最高階層即是自我實現。馬氏認為人性的主要動機在於尋求自我實現,而不只是為求生物性的滿足;假使一個人能懂得追求自我實現,那麼他的生命自然朝向成長、幸福和滿足的歷程前進,如此一來,他的人生將獲得充實與美化。而馬氏更提出一重要觀點:當人類處於高級動機的領域時,存在的需要(即第五階層)自然超越匱乏的需要(指前四階層)。


可見,馬氏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當前我們亟需引領「新人類」,乃至「新新人類」去感覺與品味的;至於「自我實現」的目標與方法,那恐怕還是要以我們傳統文化中儒佛二家所談的內容,較為落實具體,且深化廣化多了。


結語


因此,當今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環境中長大的新新人類,如果懂得向傳統文化中去汲取養分,將儒佛二家的精華做為自己人生的主宰,那必然能經得起波濤洶湧的時代考驗,而開創出真正有意義有價值幸福美滿的人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相不重要,有心才重要。--網路轉貼分享 - 2014-10-08 16:40:11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發現她有一個細心卻嘮叨的婆婆,她卻與其相處甚好。
那天,我們在路邊小吃吃了夜宵,肚皮圓溜溜地回家。好友拿出兩盒鲜奶,遞給我一盒。
剛要喝,她的婆婆忽然喊道:“趕緊吃點東西,不能空腹喝牛奶!”
我覺得她真是不可理喻,我們明明剛從外面吃完東西回來呀!
好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做了個制止的手勢,拿出一片麵包,撕了一点給我,自己又撕下一點。
老太太看我們將半口麵包塞進嘴裡,喜滋滋地忙别的事去了。
“我們剛吃了那麼多東西,根本不是空腹。你為什麼不和她說呢?”我不滿…
好友拍拍我,笑着說:“如果她能在這件小事上獲得成就感,我們又何必告訴她真相呢?真相對她不重要,對我們也没意義,不過是半口麵包的事。”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真相不重要”。
多年來,我受到的教育都是要堅持真理,如果你覺得對方錯了,一定要指出來,幫助他改正,嚴是愛,鬆是害。
不久後,與另外一位朋友閒聊,說起公司生產線上的一件小事。
兩位員工用同樣的方式打包產品,老板每次經過都要說,哇,這看上去不够結實哦。
A,總是一聲不吭地加一條繩子,B,則會長篇大論地向老板證明自己的包裝多麼科學多麼結實。
B,覺得A,是個虛偽的馬屁精,真正為公司著想的是自己。
可是不久,A,升職了,B,依然在生產線上。
半口麵包與一條繩子本身並不重要,長輩、領導或朋友,糾結于不重要的半口麵包或一條繩子,是出于對尊重的渴求。
他不關心你的肚子是否飽,包裝是否結實,他關心的是當自己的話落地時,能否看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你一昧堅持那並不重要的真相,予他而言,就是一種失敗。
對于我們來說,究竟是省下那半口麵包或一條繩子重要,還是讓一個人感受到尊重重要?
顯然是後者。
放棄不重要的真相,
並不是讓人做牆頭草,
而是堅持該堅持的,放棄不該堅持的。
真相重要與否,
不在於你的感受,
而在於這件事是否會對結果產生本質的影響,
是否會改變一個人、一件事,是否關乎道德與底線。
如果一個人,
常常憑着直覺去辯解與忤逆,
日積月累,你會成為一個真實却毫無教養的人。
在無關緊要的真相上,
無謂消耗,使人際關係越來越糟,
那其實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浪費生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我是回台灣買靈魂的 - 2014-10-14 11:49:53



"物質上的東西我都有,但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物質,我是回台灣買靈魂的"。



最近是不是在電視上,看過統一AB優酪乳的廣告呢?



是不是對片中那位主角印象深刻呢?



他是門諾醫院的院長 黃勝雄 醫師,八年前在美國匹茲堡大學任教、醫病。



黃勝雄是享譽美國的腦神經外科權威,是白宮的座上客,也曾是雷根總統隨行的指定醫師,被認為是 Doctor’s doctor(許多醫生的腦神經外科醫生)的他,一年要服務五千位病人、動三百六十個手術,他的年薪超過百萬美元,住家占地 四甲 。



1990年門諾醫院前院長薄柔纜醫師退休回美國,薄醫師因長年吃阿斯匹靈有耳鳴與重聽的毛病。雖然如此,他依然無悔為交通不便、醫療不發達的花蓮,奉獻前後將近40年之久,退休後,連住家都沒有。這種捨己為人的情懷,更教黃勝雄相當佩服。



1991年薄院長在洛城接受台美基金會的台灣奉獻獎時,他呼籲:「我為台灣奉獻了這一生,我盼望台灣人,尤其是台灣的醫生,也能像我一樣為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弱小無助的、需要人照顧的花蓮百姓服務,很可惜!台灣的醫生好像覺得到花蓮很遠,到美國比較近,沒有人要去花蓮,倒是很多人跑美國來。」



這一番話,讓 黃勝雄 醫師決定放棄在美國的一切,回到花蓮服務。他離開美國時,美國政界、醫界共有四百人來送他,州長、議長都來了,當地的人如此地不捨。他告訴他們,在花蓮,他有更多的病人在等他,這是上帝託付他的地方,他要回來。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黃勝雄從前院長薄柔纜的手中,接下了院長的棒子,至今已經將近八年了。黃勝雄他堅持自己開車,即使為了偏遠山區的巡迴醫療,他仍然自己駕著吉普車開二、三小時上山下海。門諾董事會體念他的辛勞,幾次想為黃勝雄請司機,卻老被拒絕。他說:「門諾還需要社會的支持,如果我可以請司機、買好車,我們就不要捐款了。」黃勝雄以耐心、愛心對待每一個病人,他總是花三、四十分鐘看診一名病人。認識的人擔心他的身體能否承受過度的勞累,六十三歲的他,總以一貫的笑容回說:「沒關係,我很健康!」



黃勝雄擔任門諾院長的薪水,月薪三十萬元,不但比一般醫院的院長薪水少,甚至不及過去在美國薪水的十分之一,但他還把其中的二十萬元捐回醫院,自己住在員工宿舍過著簡樸的生活。一般人無法擁有的,他得到了;一般人放不下的,他卻捨得。黃勝雄說:「我有大房子、很好的車,物質上的東西我都有,但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物質,我是回台灣買靈魂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果你想今生快樂、來世快樂,乃至生生世世都快樂,就盡量不要造殺生等諸多惡業。 - 2014-10-14 11:50:44



問:人生是由誰決定的?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是快樂的,有些卻是苦難、充滿困惑的?



索達吉堪布答:世間有些宗派認為,人生的苦樂由上帝賜予,或者由大自在天決定。但按照佛教的說法,人生的主宰就是自己,並不是別人來掌控的。否則,真有一個造物主的話,他讓誰快樂,誰就快樂;他要誰痛苦,誰就痛苦,這是很不公平的。因為我沒有做任何壞事,他就平白讓我受苦;我沒有做什麼好事,他卻讓我天天快樂,這樣的話,造物主可能會常常被大家埋怨。



其實,我們的人生之所以快樂,是由於過去做了善事;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往昔造了惡業——這個概念乍聽起來,恐怕有些年輕人不接受,但它對每個人來講至關重要。就好比你播下毒藥的種子,結出來的果只能是毒藥,絕不會是妙藥。同樣,一旦你造了惡業,未來只能成熟苦果,而不會招致快樂。因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所以,如果你想今生快樂、來世快樂,乃至生生世世都快樂,就盡量不要造殺生等諸多惡業。否則,只要造了惡業,它要么會在你今生成熟,要么會在來世成熟,遲早都要感受這種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充滿快樂,有些人卻飽嚐痛苦,這一切苦樂其實都是自作自受。



藏傳佛教有位大德叫智悲光尊者,他對因果曾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就如同大鵬在空中飛翔時,影子雖然暫時看不到,但只要它一落地,影子馬上就出現了;同樣,一個人造了業的話,這個業力便會一直跟著他,只要因緣成熟,痛苦或快樂即會當下現前。這是非常深奧的因果道理,希望大家能經常思維。現在很多人沒有因果觀念,只要肚子填得飽,日子過得舒服,其他什麼都不顧,這種社會現像是特別可怕的。



——–



轉自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838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女人是家庭最重要的風水 - 2014-10-14 11:51:25




女人是家庭最重要的風水



時間:2014-8-8 8:26:20



我家的鄰居是一個三口之家,女主人不但有姣好的容貌,且端莊賢淑、溫和,是一名小學老師;她的丈夫偉岸挺拔、溫文而雅,雖說擁有幾家公司,但在他的身上看不出半點傲慢之氣,而是很溫和謙讓;她的孩子長的具有福德智慧之相,聰明過人,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和睦幸福的家庭。





由於都市人都陷入塵世、疲於奔命、俗事纏身,難得有閑暇去關心他人他事,再加上這些年“世道險惡,人心不沽”成了人與人交往的障礙,在他們搬過來的一年內,見了面也只是點一下頭而已,沒有深入的交往。



  對女鄰居的了解緣於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因為同樓一女子因丈夫在外有了外遇跳樓自殺事件。該事件發生後,鄰居女主人第一次踏入我的家門,說了這樣一番話:想跟您商量一件事,您看咱們這棟樓發生了這樣慘的事情,搞的整棟樓的人都惶恐不安,不過我並不是怪她的這種行為為我們帶來了什麼,而以一個同性的身份出於對她的同情。她拋下了未成年的孩子及年老的父母一死了之,她選擇的這種方式非常兇慘,她的意識在跳樓,所以在陰間每隔七天她都在重復著同一個動作,以後的生生世世都難以逃脫自殺的厄運,非常的痛苦,我感覺她太可憐了,想出錢請人為她超度,可不懂如何做,另外上班又沒有時間,看看能否麻煩您幫我打聽一下,如何辦好這件事情-----”雖說住同一棟樓,可女鄰居根本沒見過這個跳樓的女人,更談不上有過什麼交往,只是處於是同性之間的同情而願耗資為一陌生人的自殺者超度,從這件事情上使我了解了她的善良。



另一件事情是:鄰家孩子9月份要上小學了,孩子的父母工作太忙沒時間顧及他的學習,放暑假了,女鄰居沒有去度假,而是選擇在家里相夫教子。邀請鄰家孩子到她家學習,主動做起了孩子的義務老師,還為孩子買了書、本、筆、文具盒,教他寫字,學拼音、學算數-----她坐在孩子跟前,一筆一順不厭其煩地認真指導,還經常留孩子在她家吃飯,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



從這件事情上使我看到了一個老師的愛人如子的高尚情操,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這種奉獻令人贊嘆!



通過一年的接觸與觀察,感覺到女鄰居雖然具有非常好的相貌,卻沒有漂亮女人那種傲慢的自視清高與飛揚跋扈,不管什麼時候、對什麼事情都保持著憐憫、寬容、和善好施的心境與習慣,她的默默無聞的奉獻為這個世界撐起了一片愛的空間,形成一種無形的力量,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溫暖,於些同時,她的善良與助人為樂也為自己帶來了幸福與財運。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平安,後代能否成材,跟這個家庭中的女主人的行為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女人是家裡有重要的風水,女人心身端正、樂善好施,心地善良、會為家及子孫後代帶來無盡福德,避免家出禍端;倘若家裡的女主人心懷毒念,口施毒言,身行毒業、不孝其親,淫亂酒悖,會致危身滅族之禍,所以古人云“好女人會旺三代,壞女人會害三代。



正如佛說“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作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於轍。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雖然女鄰居不是什麼名人、聖人,但她有一顆慈愛的心,因為她有一顆善良慈愛的心,所以生活的很幸福。在和平時代,富有不代表高貴,有權有勢不代表高貴,具貌如仙及非凡的氣質但缺乏愛心善念的兩樣也不代表高貴,而具有一顆平常而慈悲的心才能算的上高貴,因為慈懷可能化解一切。



其實當今社會不需要人有多麼的高尚,也不需要有太多的英雄,只需要每一個人做好自己,做一個標準的人,做好屬於自己的事情。如果世界能夠多一份愛心,少一份貪欲,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博弈,那麼不管是家庭、還是社會都會就得和諧。



當願天下每個女人都能夠成為家庭最好的風水,利人利已利國!



來源:道德隆弘網 http://zy680.cn/Html/?1417.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家庭教育 - 2014-10-18 19:53:08



好棒的網站!愛念書的朋友一定會很喜歡!裡面包含很多做人處事的道裡、幸福治家之道、孩子教養課題、中國儒家哲學等等,我好喜歡~~^^~~



http://www.amtb.tw/rsd/home/home_inst.asp?web_choice=1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從大江健三郎《為什麼孩子要上學》談學習的意義 - 2014-12-02 19:30:02




學校不是知識堆疊複製的場所,是愛人敬天的地方,如果讀書只為了考試,學習就變得沒有趣味了;如果孩子的課室充斥太多的功利氣息,我們找不到彷彿若有光的人生方位。當我們不再被強迫學生要一字不漏地背出蘇軾的定風坡時,或許孩子就能真正體現東坡居士無風無雨也無晴的豁達閒適;當孩子不再被地形雨、卷積雲等知識的背誦困住時,或許他就能體會「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心境。--節錄以下文章內容


然而,幼童的背誦經典過程 (特別是經典),是幫助他得定,定靜思慮得,定而後有靜,靜中有助於思考、過濾,才有得到,不經過背誦得定的過程,心思雜亂、妄念紛飛,人不會產生智慧,就沒有後頭的大徹大悟。如果學校教育課程導正方向,不以考試分數高低為評定成就依據,其實背誦有他一定的學習成效,這是老祖宗的智慧,值得教育者細細體會。

--------------

文章內容開始
-------------

老師,可以告訴我,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老師,除了背書、寫考卷,我還能做什麼?
老師,生活好無聊,每天都找不到努力的目標?


那天是冬雨綿綿午後,孩子在下課猛然地圍住了我,七嘴八舌地強問了這幾個問題。聽完他們求救的聲音,我的心也隱隱作痛著,剎那間,竟無法說出任何隻字片語來安慰他們,只能靜靜地體會著他們的哀愁與焦慮。那群年輕孩子眼神原本是閃爍著夢想家的熠熠眸光,如今,各個都像戰敗的公雞,找不到瞵視昂藏的豪情。


上課鐘響了,適時地打破師生面面相覷又尷尬的無聲時刻,孩子貼心地和我揮手道再見,但,身為師者無能為力替孩子撐起學習半邊天的焦慮,讓我走回教室的腳步變得舉步維艱了起來。此刻,校園正瀰漫在煙雨濛濛的氤氳中煞是美麗,但心情蒙上愁苦的陰霾讓我也無心觀賞。


走著走著,突然,腦海中竄入前些日子讀過大江健三郎的幾句話:「如果連大人都不信有美好的未來,卻要孩子們相信明天會更好,這無疑是不負責任;不過為了下一代,我們大人應該要提起勇氣,替下一代找尋新的思想之路。」


「對了!就是大江健三郎的那本《為什麼孩子要上學》,有我想告訴學生的答案,我要快點回去書櫃找一下……」或許,我可以借用一本書,讓孩子自己找到生命的答案,或許,我也可以讓孩子體會閱讀的力量,就是在心有千千結時,過往讀過的訊息,就會靈光乍現在腦海中,替我們找到豁然開朗與清明的心情。


當天晚上,我仔細地在大江健三郎的書中找了幾段重要的文字,用家中的影印機印了幾篇和孩子為什麼要上學的故事,順手用閱讀便利貼註記幾個位置,在有關鍵句的頁扉畫上七彩的線條,寫了幾段眉批在空白處,讓孩子能從閱讀中找到解開疑惑的鑰匙,也從我的文字中找到師生安靜共讀的靈犀。


隔天早晨,我迫不及待地把大江健三郎的書本交給孩子,希望他們先從影印版的章節先讀,再把書籍輪流傳閱。


和孩子約好一個放學的時間,讓師生好好來討論「為什麼孩子要上學」這個玄妙又難解的問題。


「老師,原來大江健三郎老師的兒子出生時是弱智,透過學校教育的協助,他也能成為一流的音樂家,真的好感人哦!」


「老師,是我們把書讀死了,考試把教室弄沉悶了,讀書原來不是只有PK成績而已,還有很多刻板知識以外的想像。」


「老師,我們從共同學習知識的學校,找到夥伴解決問題,靠友伴合作跨越挫折的藩籬,那種雨過天青的成長滋味,才是上學的意義。」


「老師,這本書真的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寫的嗎?原來,認真看,我也可以看得懂那麼深難的哲理散文,我還真的不賴……」


聽完孩子在夕陽餘暉下分享的模樣好動人,上次困擾他們的問題,透過一本書的共讀,開始有了集體對話的橋樑。


延續他們的話題,我也與孩子們分享:「學校教給我們的,不全然是知識的堆疊或累積,學校教育是希望透過老師在課室的教學把前人留給後世的智慧,用與時俱進的方式來讓孩子學習,也期待透過自己的教學法把知識教活了,讓你們能把知識學以致用,活用學校所學,讓知識轉化成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目前課室的學科,不論國、英、數、體育、音樂等,都是這個國家期待下一代必須要共同學習的知能,如果,我們能從學習基本知能中,找到自己的天賦,讓自己在未來的社會工作時能成為發光發熱的小太陽。老師也很珍惜能和年輕的你們晨昏鄉親,一起讀書、一同遊戲,並能體現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期待你們真能把所學所能貢獻給這個社會,就是上學的意義。」


「所以,老師的意思是我們書本讀死了,書本貯積聖哲的智慧,需要靠我們來創發、改造,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把知識的範疇擴展出去,是嗎?」


「因此,我們在學生時代所學到的讀書態度、待人處事的哲學,將會影響我們一生,學習就是在課室找到夢想,和同學老師一起來築夢囉!」


「現在,我們把知識拿來當分數上的競逐,當然不快樂,或許是我們要轉個彎了。」


幾個慧黠的孩子舉一反三的回答了,似乎已心領神會我啟迪他們的用心良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樂,讓我進一步分享:「沒錯,學校不是知識堆疊複製的場所,是愛人敬天的地方,如果讀書只為了考試,學習就變得沒有趣味了;如果你們的課室充斥太多的功利氣息,我們找不到彷彿若有光的人生方位。所以,別讓上學的快樂與感動變得虛無縹緲,我們共同來營造學習的樂趣、學習的回憶、學習的創意,讓上學可以隨心所欲地拼貼出更好的學習地圖來」。


孩子開開心心地說了:「謝謝老師,讓我們對為什麼要學習的意義漸漸地瞭然於心了。再見囉!親愛的老師。」


當我們不再被強迫學生要一字不漏地背出蘇軾的定風坡時,或許孩子就能真正體現東坡居士無風無雨也無晴的豁達閒適;當孩子不再被地形雨、卷積雲等知識的背誦困住時,或許他就能體會「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心境。


大江健三郎老師不直接回答「孩子為什麼要上學」的原因,卻讓閱讀的我們去省思、去找答案,也讓我知道:「生命只要願意跨出樂觀的足踏,生活的彩光就能照拂荒蕪之境,讓幸福的芳菲乍然萌發。這就是上學的意義,也是師生共學的感動呀!」



★怡慧推薦書
書名: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作者: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時報文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正的“財富” —索達吉勘布開示 - 2014-12-12 16:36:17




北京萬人放生開示 文本


今天,你們來這裡的目的,主要不是看我,而是要念經。念什麼經呢?聽說這邊要放好幾萬隻鳥,魚也放得比較多,北京這麼多居士和佛友共同行此善舉,真的令人非常高興。不管你們是佛教徒,還是不太信佛的人,只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當今這個社會,倫理道德日益下滑,做善事的人少之又少,雖然外在的物質條件日新月異,可是人們內心的困惑、痛苦卻不斷增加。所以,能做一些對眾生、對自己有利的善事,這是十分有意義的,大家理應以歡喜心來參加放生。


由於時間關係,我也就不多說了,下面只想強調幾個問題:


利他為重


第一、人生的價值是利益眾生,這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弟子問答錄》中講過:“餘事皆下品,唯有利眾高。”世間上其他事的意義都不大,唯有利益眾生是最無上的,這也是佛陀極其歡喜的事。如《華嚴經》雲:“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假設能讓眾生得到快樂,我們的功德資糧自然會增上。因此,希望大家以後在日常生活中,盡心盡力為眾生多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關愛生命


第二、世界上什麼都不珍貴,只有生命最珍貴。每個人在遇到生命危險時,若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付出一切財物、地位、名聲也願意。而這樣寶貴的生命,不僅僅是我們人類擁有,其它眾生也擁有。為了平等維護眾生的生命,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盡量放生,《梵網經》也說:“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間上所有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以慈悲心來放生的話,這個功德極其廣大。


在漢傳佛教中,蓮池大師、憨山大師、印光大師等無數大德都提倡放生;在藏傳佛教中,全知無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師、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等諸大成就者,也將大量精力用於放生,並救護了無量無邊的生命。所以,大家平時若能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放生,此舉十分有意義。哪怕你一個月或一年中,放一條魚、一隻鳥,此功德也不可思議。


今年我寫了一首《放生之歌》,已經公佈在網上了。裡面就有幾句是:


“一隻隻小鳥,回歸藍天,歡樂的歌聲,瀰漫天際。天王感動,降下了福喜,山川河流,祥和安逸。

一條條小魚,回歸滄海,自由的舞姿,搖動海域。龍王感動,灑播出甘霖,花草樹木,快樂生息。

一群群牛羊,回歸草原,安閒的身影,裝點雪域。護法感動,賜予了幸福,白雲綠草,充滿生機。”

這是我在放生時的一種體會、一種感覺。如果我們積極參與放生,不但所放的眾生會獲得快樂,而且對構建和諧社會,平衡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也會起到良性作用。因此,大家應當關愛所有的生命,就算是一條魚、一隻鳥,也要盡量放生。


學佛之樂


第三、學習佛法能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快樂。在藏地,大多數人從小就信仰佛教,我也學佛二三十年了,在此過程中,自己深深感受到:一個人的快樂、幸福,從外境上很難以得到,即使你擁有房屋、家庭、地位、財產,也不一定非常快樂。只有內心中有一份看破、自在、寧靜,快樂才會自然而然獲得。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從內心中尋找快樂,物質上能維持基本生活就可以,不要慾望特別大,貪圖過多的外在財富。


其實佛法能讓我們快樂,這一點,許多人都有切身體會。在座的大多數人,如今正在學習《入行論》、《前行》、《菩提道次第廣論》等大乘教言,在這個過程中,若能依此不斷調伏自心,下了一定功夫之後,你們從佛教智慧中獲得的快樂,會遠遠超過追求物質、刺激感官所得的滿足。為什麼呢?因為外在事物通常很難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會輕易耗盡,而如果內心中有佛教的境界,這些是不容易離開的。


現在漢地的自殺率特別高,據衛生部一份資料顯示,每年因精神問題自殺者達20萬人,甚至在許多高等大學中,自殺現像也比比皆是。而我們藏地,99%的人信仰藏傳佛教,從沒有聽說有人因感情而自殺,或因事業不成功而跳樓的,所以,佛教確實能給人帶來無比安樂。如今全世界的無數人,對藏傳佛教的大德和教義極有興趣,這並非像“追星族”追明星那樣盲目,而是通過他們的智慧觀察,明白什麼才能讓自己更充實、更圓滿、更快樂。


因此,不能把快樂寄託在外境上,這是我多年學佛的一種心得。你們有條件時,務必要抽出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坐禪、念誦、看書,尤其是學習佛法。我常給外面的學佛小組強調:聞思修行要擺在第一,其他形像上的儀式或行為,應該放在其次。所以,北京這邊學佛的道友們,我唯一希望大家把精力用在學習上,你們學得越好,最後收穫會越大。


當然,你們學得好,跟我個人毫無關係,但對你自己確確實實有利。學佛的人與不學佛的人相比,在心地善良、為人處世方面,會有天壤之別。因而,學習大乘佛法不僅能利益眾生,對自己也相當有幫助。


由於時間關係,我也就不多講了,大家如果真有信心、有興趣,可以通過網絡或光盤、法本來學習。你們許多人這次參加放生,可能只是出於好奇,不一定想听我的法。但也有一部分人,是長期跟我一起學習,趁機想互相見個面。不管怎麼樣,見面不是很重要,握手不是很重要,照相也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佛法的教義要融入心,這對你的人生來講至關重要。若能如此,面對生活、面對生死、面對任何一件事時,你才會游刃有餘。否則,形像上有再多的表示,對自己也沒什麼意義。


今天很高興跟大家共同放生,放生之前,我從以上三方面作了簡單開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女子,好要留給先生看,不要到處去給別人看! - 2014-12-12 16:37:15



2014-11-21蔡禮旭老師


好,我們再看,「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現在我們學文言文,對於一些字我們要了解。這個「渝」字,就是變,有一句成語叫「至死不渝」,就是至死都不改變。用色來交,美貌沒有了,這個愛也不存在了。


所以現在很多男人、女人都想用美貌去找到一個好的對象,容不容易?不容易。以前的人,以前的女子,出去的時候都穿得很簡單、樸素,回來的時候,反而妝扮得比較更莊嚴。就是,好要留給先生看,不要到處去給別人看。這個邏輯很對哦,是吧?


現在這個邏輯倒了,大家注意,顛倒在處處都看得到。現在是化得這麼濃的妝,給別人看;回來之後全不打扮,給先生看。那請問先生要去哪裡看?看到自己的太太都這麼邋遢,「哎呀,煩死了。」假如女子在家都很端莊,哇,他看了,心曠神怡,對太太肅然起敬。


所以現在倒了,打扮得花枝招展去給別人看,你說這個社會能安定嗎?大家要了解,「英雄難過」什麼?「美人關」。這句話沒有在經典裡面出現過。這句話是誰講的,大家知不知道?我知道。就是那個明明過不了美人關,又要充英雄的人說的。這個叫「倘掩飾,增一辜」的人說的。


真正的英雄絕對過得了美人關,才叫大英雄嘛。所以我們很多現在的態度、做法其實都是不恰當的,參考我們古聖先賢這些經教就知道,這樣才對。而且你看,女同事假如都裝扮得很妖艷,男同事在那裡坐都坐不穩,是不是?然後那個香水又一陣一陣撲過來,怎麼受得了。


所以現在要當君子,真的不容易。為什麼?做君子,看也不能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所以整個工作磁場,女子的打扮莊重非常重要。天下興亡,每個人都有責任。包含我們怎麼穿衣服、怎麼打扮,都在影響社會風氣。我們要有這個敏感度。


歡迎大家,轉載!


恭摘自“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
《四千五百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的》(第十二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2010/5/18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2-007-02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擁有一顆惜福和布施的心 - 2014-12-12 16:41:45




“富人一席酒,窮人半年糧。”當我們享受著極大富足的時候,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惜福的心,常想“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並將自已所珍惜下來的財富布施給那些依然處於飢寒交迫中急需救助的人。我想這種布施帶給人的快樂,遠遠不是自己獨自享受物質財富所能比擬的。擁有一顆布施和惜福的心,我們就會時時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對生活多一分知足,少一分抱怨,你才會活出生活的多滋多味。



-------------


擁有一顆惜福和布施的心



一個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貧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應該要有一顆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盡,福如果享盡了,後果就會十分可怕。曾經看過一首詩中這麼寫道:“處世持家年復年,總須慮後更思前。”這並非是要人們斤斤計較,而是提醒人們,生活之路無常而多變,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盡。所以當你擁有它的時候,千萬要記得珍惜。



我們一旦放縱慾望,把幸福享用殆盡,那麼幸福快樂的源泉就會枯竭。我們所說的惜福,一是要愛惜自身,無度的放縱必然會使身體過早衰老、染上疾病;二是要惜物,對一針一線,乃至一碗米飯都要有愛惜之心,這樣才不會造成物品浪費。想一想,一碗飯吃不完便把它當作垃圾倒掉,這是莫大的浪費;或是吃不完也要塞入口中,這樣做同樣不是惜福,勢必會傷害身體。另外,我們還要珍惜紙張、水電等周圍一切為我們造福的事物,時常保持一顆愛惜之心。每一件物品的生產都是需要投入精力和財力的,不愛惜這些東西就是不愛惜自己。



佛門之中,有許多祖師大德都非常注意惜福。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點小事做起,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弘一大師就是一位惜福的典範。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弘一大師認為,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了。為什麼呢?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受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說的“樂極生悲”就是這樣啊!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對待友情,那麼你會擁有很多朋友,每個人都會帶給你快樂,你永不會孤寂;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對待親人、對待家庭,你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從這個角度講,惜福其實也是一種權衡。當我們處在失業、失學、薪資低下、工作環境鬱悶、大氣污染、路途遙遠、病痛折磨、生活壓抑、事業不順、遭人誤解、辛苦勞累而沒有回報等等困境之中的時候,也許會報怨命運的不公。但如果我們能少欲知足,想想我們依然擁有信念、擁有關愛、擁有遮風避雨的地方、擁有填一填肚子的東西、擁有陽光、擁有希望……而且在所有的困苦和煩惱之中,又無不孕育著無限的生機和美好,我們為何不能心存感激,視挫折和困苦為理所當然,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振作精神奮鬥呢?



“富人一席酒,窮人半年糧。”當我們享受著極大富足的時候,我們應當懷有一顆惜福的心,常想“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並將自已所珍惜下來的財富布施給那些依然處於飢寒交迫中急需救助的人。我想這種布施帶給人的快樂,遠遠不是自己獨自享受物質財富所能比擬的。



擁有一顆布施和惜福的心,我們就會時時對周圍的人和事充滿感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對生活多一分知足,少一分抱怨,你才會活出生活的多滋多味。



文章來源:



智悲德育



http://www.zhibeidy.com/2014/0423/23453.php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 創新一定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 - 2014-12-12 16:42:37



一個人連做人的規矩都不懂,他很會創新,閩南話叫“想洞想縫”,胡思亂想,出來的東西不一定跟善心相應,可能會毀了世界。我們希望我們孩子所有的創新,都是出於對這個社會的愛、對這個社會的責任,那樣各行各業都會興盛起來。我們這個時代要撥亂反正,創新一定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才能是為德行所用。沒有好的德行,才華愈高,對家族、對社會的傷害可能愈大。大家想起哪篇文章沒有?司馬光先生的《才德論》,是吧?很多亡國敗家的例子,都是“才有餘而德不足”,老祖宗把根本的道理都給我們講清楚了。

------------------



蔡禮旭老師 創新一定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



現代人都說創新能力很重要,現在幼稚園也教創新,好像愈小教創新以後就愈有成就。但請問,這個說法跟經典相不相應?經典講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連做人的規矩都不懂,他很會創新,閩南話叫“想洞想縫”,胡思亂想,出來的東西不一定跟善心相應,可能會毀了世界。我有時候去書局、去超市,看到整個櫃子都賣什麼?網路遊戲、電腦遊戲。而且這些遊戲中,很多都是殺人遊戲。有沒有創新?有,怎麼沒創新?問題是他這個創新,只想著他的利益,沒想到會貽害多少人。現在很多未成年的孩子,甚至才七八歲就持刀、持槍殺死自己的親人,被帶到警察局的時候,他好像覺得什麼事都沒有發生,員警很震驚他的態度。孩子說,他們待會兒就復活了。孩子不懂,他從小一直被這些東西刺激,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坦白講,我們從小常聽老人講一句話,“夭壽(閩南語,形容人行為狠毒)!”這句話很有哲理,人做什麼事會折自己的福分跟壽命?做那些害人、讓人妻離子散的事情,這些是折壽的事情。



所以我們希望我們孩子所有的創新,都是出於對這個社會的愛、對這個社會的責任,那樣各行各業都會興盛起來。金融風暴有很多因素,其中一個就是很多人在那裡動腦筋,設計出買空賣空的金融商品,不用本錢,然後就賺一堆、住豪宅,這是不是創新?一般人想不到這些,要有很聰明的頭腦才想得出這種東西,還可以講得人家聽不懂。其實人世間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被很多人給搞複雜了。



我記得念大學的時候,拿起英文原文書,感覺好像水準就不一樣,顯得高貴,人喪失民族自信心真的很可悲。跟別人講話,還得講幾句for example(舉例來說),in general(總之),好像這樣才表現出自己的水準。

 

其實這些心態都偏了,長了整個功利社會的那種傲慢、虛華。這個不好!所以,我們這個時代要撥亂反正,創新一定要建立在德行的基礎上,才能是為德行所用。沒有好的德行,才華愈高,對家族、對社會的傷害可能愈大。大家想起哪篇文章沒有?司馬光先生的《才德論》,是吧?很多亡國敗家的例子,都是“才有餘而德不足”,老祖宗把根本的道理都給我們講清楚了。



恭摘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我一個人花不到什麼錢,健全的雙手雙腳,就是我最大的本錢。--陳樹菊 - 2014-12-12 16:43:26





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6489.html



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我一個人花不到什麼錢,健全的雙手雙腳,就是我最大的本錢。--陳樹菊

--------
再讀一遍,還是很感動,是我人生的好榜樣,要向樹菊嬤看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我們所追求的世界和平會有可能來臨嗎?--淨空老法師 - 2014-12-12 16:44:55





問:自有人類以來,這個世界上的戰爭此起彼落,從未有一天真正的和平。請問我們所追求的世界和平會有可能來臨嗎?


答:答案是肯定的。《大佛頂首楞嚴經》說得好,「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但現代一般人不太懂得,所以我把「物」換成「境」,「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若能轉境界,世界天天是和平的;你不能轉境,世界就不會有祥⋯⋯和與安寧。


我們在一生中,可以得到幸福美滿,這是學佛得到的真實受用,但大前提必須要能懂得佛經上所講的意義。《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還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能理解,我講的這些話,你就會相信了。

  
現象不是真的,確實是幻相,所以境界相是隨著心在轉變。我們心清淨,世界就清淨,沒有一個相不清淨;心平等,世間萬象沒有一樣不平等;心善良,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不善的。為什麼你看到世間的一切不善?你用不善、不平等、不清淨的心看世界,這世界是假的,世界就千變萬化。

  
佛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是圓滿、純淨、純善的,可見一切眾生的心性純淨純善。而中國古人教學也時常講「人之初,性本善」,中國聖人與印度聖人雖沒見過面,所見的、所說的居然相同,即所謂「英雄所見,大略相同」。他們的見解、說法完全一樣,這是真理,真理就是人性本善。

  
一切眾生都是性本善,何以變成不善?不善是習性。古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被污染了,染污的不是本性,染污是暫時的。有時這種暫時是幾千年、幾萬年、多生多劫,但是與本性相比,它就是暫時的,因為本性不生不滅,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無量壽。千劫、萬劫、億劫還是有時間、數量的,無量壽是沒有數量的;有數量與無數量相比,還是暫時。

  
何時他能將習性、染污放下?幾時放下,幾時本性就恢復了。我們如果在一生中未遇到佛法,說真實話,縱然活上兩百歲也不會覺悟,也不會回頭。遇到佛法,接觸到佛法,恍然大悟才知道回頭。只要回頭,我們的習性自然放下,本性很容易就恢復。恢復本性,則同如來,與諸佛菩薩、聖賢人就沒有兩樣。為何能讀懂聖賢書?他與我的意思一樣,我也是如此想法,沒有衝突、沒有矛盾,自然歡喜接受,依教奉行。這是依自己的性德,依自己的本善,依自己的佛性,不是被人牽著鼻子走。

  
我們舉個明顯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時常遇到的,有人無緣無故毀謗你。而毀謗的業因很多,有過去世的、有今生的。譬如你今生做了一些好事,人家看到會嫉妒,找你的毛病,甚至於造謠生事、毀謗陷害。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也是迷而不覺,馬上就反駁、研究對策,要如何對付他。這樣與他就對立,結下冤仇了,也就是經上常說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仇恨愈結愈深。所以,對立不能解決問題。

  
學佛之後明白了,聖賢人自謙忍讓。忍讓是智慧,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藝術,真正了不起!所以,他是大德、大智、大能,不是懦弱,真正是解決問題,化解問題。你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歡喜接受,決定沒有辯駁,無絲毫瞋恚心、報復心,業障就消了。所以,那個人是替我消業障,我應當感謝他,怎能怨恨他?學了佛才有這個智慧,才能化解問題。沒有報復是持戒波羅蜜,沒有怨恨是忍辱波羅蜜,這就是菩薩行,不是凡夫行。我們能修菩薩行,世界和平就能落實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一個孩子懂得謙卑 一生無往不利 - 2014-12-12 16:46:08



蔡禮旭老師:一個孩子懂得謙卑 一生無往不利


《易經》說:「謙卦,六爻皆吉。」《書經》說:「滿招損,謙受益。」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吉凶禍福,只有一卦,六爻都是吉,即「謙卦」。若一個孩子懂得謙卑,他的人生就可以無往而不利。《了凡四訓》這篇很重要的人生哲學,其中第四篇就是描述謙虛的益處。袁了凡先生參加過好幾次進士考試,在每次還沒有考試之前,他觀察要考試的同學,發現有些人特別謙卑,謙光逼人,對人很恭敬、很謙遜,雖然這些同學有的年紀很輕,但是他就覺得此人一定會考取,考試結束,果然不出所料,謙虛的人都考上了。


我們從小也要時時提醒孩子要常存謙虛,縱使我們的才華再高,但是要知道這個才華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形成的,而是我們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有非常多的長者給予我們的教導、照顧、提攜而形成的,所以愈有才華就愈應感恩所有的長者對我們的無私付出,當我們有這樣的心境,自然就不會傲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摘錄 - 2014-12-12 16:47:46




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摘錄:



有一天子貢批評人,「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 ?」子貢,你很賢德嗎?「夫我則不暇」,夫子說,我對治 自己的毛病時間都不夠了,哪還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論斷別人 的長短?根本就沒有空餘的時間能夠去看別人的過失、批評別人的過失。這是聖人修學的心境,慕賢當慕其心。



而夫子每天下功夫很深,「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 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每天怕自己沒有德日進,過日少,這是夫子的心境。沒有時間去看別人的過失,批評別人的過失。我們既然跟孔子學,就把他的心境領納在心上。 「德之不修」,還有什麼道德沒有好好落實的。



「學之不講」,哪些從經典當中學到的學問,沒有好好講究 深入落實的。這個講是講究,把這個理,思惟,怎麼落實在 生活、工作、處世待人,學一句都是紮紮實實的。「聞義不 能徙」,所有本分、道義應該做的,我有沒有馬上去做。「 不善不能改」,我的善有沒有馬上去奉行,過有沒有馬上去 改。



「是吾憂也」,統統都是在自身上下功夫,擔憂自己蹉跎了歲月。所以古之學者為己。我們現在憂什麼?不憂自己有沒有提升,憂身邊的人有沒有學,都在那裡著急緊張。本末不可倒置,正己化人,成己才能成物。



所以《呂氏春秋》有一段話,師長曾經寫成墨寶,「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成其身而天下成」,其實就是強調修身的重要,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從自己的修身上下功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缺「德」教育】 --蔡禮旭老師講述《弟子規》 - 2014-12-12 16:49:08





【缺「德」教育】 --蔡禮旭老師講述《弟子規》



很多人當上正式老師,親朋好友知道以後,見到的第一句話 就問:「老師一個月賺不少錢吧!」老師最重要的職責在哪 ?為什麼沒人提醒。韓愈先生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 、解惑也」,當老師的人要傳道,卻連什麼是道都不知道;解惑,可能自己人生還有一大堆疑惑,怎麼替人解惑?自己都不明白道理,又如何把做人的道業傳給學生?當整個社會都只以利為標準時,就忘失了每個行業的本職。



如果你有晚輩剛考上了師範院校,這四年可別讓他白白耗掉 ,一定要給予他正確的觀念,教書是無量功德。假如認真教書,把人家的子女教好,他往後又為人父母,這樣影響他世世代代的子孫,叫「無量功德」;假如不認真教,誤人子弟,他又把錯誤傳給他的後代,那你就造了很大的罪業,就會 「無亮功德」,前途一片黑暗,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有位長者說,現在的教育什麼都教,就是缺一樣東西,缺什 麼?缺「德」,叫做缺德教育。醫生最重要的職責是什麼? 救人的生命。現在家長送孩子去讀醫學院是怎麼告訴他的? 都說:「我已經花很多錢栽培你,你要趕快把錢給我賺回來。」當醫生都視財如命,當醫生無德,病人安不安心?你本來沒病還給你做了手術,病人有多麼痛苦、恐慌!當老師無德,所有的家長不知道有多擔心,整個社會也會非常擔憂, 下一代教不出好的棟梁之才。



另外警察這個行業也很重要,假如警察無德,人民安不安心 ?黑道已經很恐怖,連白道也造成威脅。這三個行業只要無德,整個社會風氣就會受很大的影響。還有律師的行業,他能幫人民爭取正義,假如他無德,也會毀掉正義。所以這幾個行業都是社會裡很重要的行業,當我們的子女要往這些行業發展的時候,一定要給予他正確的引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禮貌對子女的一生太重要 - 2014-12-12 16:50:05





蔡禮旭老師:禮貌對子女的一生太重要



有個幼兒園的孩子們,雖然經書背得很好,但是對長輩從來都不打招呼。我曾經在課程中跟學生家長說:「孩子一生能不能遇到貴人,現在就看得出來。」家長一聽,眼睛立刻瞪得很大,耳朵都豎起來了。孩子能不能遇貴人,絕對不是他快要大學畢業時,你才跑到菩薩面前說:「菩薩,我兒子快要大學畢業了,你一定要讓他找到一個好工作,讓他找到一個好上司。」你每天去求是否有用?假如這樣就求到了,那菩薩豈不被你賄賂了?



孩子一生能遇到貴人的關鍵,在於孩子對長者的禮貌與恭敬。當他具備了對長者有禮貌恭敬的態度,這些有智慧、有經驗的長者就願意提拔他。禮貌是孩子一生能不能遇到名師、遇到貴人的一個關鍵點,我自己就是得利於「有禮貌」才遇到了名師,才遇到了貴人。



孩子不禮貌的行為都不是他的問題,是誰的問題?是父母有沒有重視禮貌教育。其實孩子小時候是很好教的,只要做父母的時時以禮貌處事待人接物,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養成禮貌的習慣。有很多家長都說,我這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問好,而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做父母的不能怪孩子沒有禮貌,而是要反求自己去落實禮貌的德行,這樣孩子的禮貌德行一定能長養出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弟子規》是基礎管理學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從這裡下手 - 2014-12-12 16:50:43




蔡禮旭老師:《弟子規》是基礎管理學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從這裡下手



有個小孩在家裡從不掃地,一位長者就對他說:「你家裡這樣髒,為何不掃一掃?」他就說:「我的手是用來掃天下的。」口氣大不大?很多小孩也說以後要當大官,要當大企業家,結果他的房間亂七八糟。這一位長輩就跟他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自己的屋子都掃不好,豈可掃天下?同理,連個屋子都整理不好,如何去當企業家?



《弟子規》也是管理學,是基礎管理學。這種有條不紊的習慣從哪裡開始紮根?從小。你不要腦子裡只想著以後讓孩子念企管他就會了,就算孩子將來是一名企管碩士,但他的家裡、房間都很亂,這樣的人去應聘,他也不會被企業錄用的,因為他所學到的管理學都是紙上談兵。盧叔叔曾經跟我講過,他到分公司去巡視,一定會看看這些分公司主管的桌子是否很整潔,檔案有沒有歸類。假如連這些小事都不能處理得有條不紊,那公司的工作就很難循規蹈矩。所以,小地方大學問,可以從小處著眼看到一個人的心是定的,還是很雜亂、很躁動,由這些小動作中看到真實的一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善心醫師林邑樵 行醫不收弱勢掛號費 - 2014-12-26 11:02:12



善心醫師林邑樵 行醫不收弱勢掛號費


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林邑樵,因為幼時曾經歷過沒錢看醫師的苦日子而立志要當醫師服務弱勢族群;他埋頭苦讀圓了當醫師的夢想後,如今自己開業,對前來求診的弱勢者不收掛號費,成為弱勢者心中的善心醫師。


「社會底層的悲歌,是窮人連幾百元的醫藥費都付不出來」,40歲的林醫師,在燕巢農村出生,雙親都務農,家中經濟狀況不好,他記得,小時候生病為了替家裡「省錢」,常將小病拖到大病才就醫,「最不想看到雙親為我向親朋好友借錢付醫藥費」。


他立志當醫師,埋頭苦讀考上高醫,圓了當醫師的夢想後,省吃儉用存下一筆錢,最後終於在楠梓區益群路上開設診所,「可以圓夢照顧弱勢了」。

「關懷他們的心,透過眼神交流就可以了」,林醫師說,他出身貧寒家庭,最能了解窮「有苦難言」的處境,因此他都交代護士,看到穿著破舊、從口袋掏出零錢辛苦湊合醫藥費的弱勢,都用揮手的方式示意他們不用付錢,「那份心意,說出來就不美了」。


林醫師開業2年多來,幫助過的弱勢患者不計其數,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位家境貧困的孩子為了替撫養他的阿嬤省醫藥費,竟然也將小病拖到大病才就醫,「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我開口說免收醫藥費時,孩子笑得燦爛的臉」。


「我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彌補自己兒時窮到沒錢看醫師的缺憾」,林醫師說,診所相當於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當他為弱勢者服務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療癒」自己的心,「幫助別人很快樂」。


https://tw.news.yahoo.com/善心醫師林邑樵-行醫不收弱勢掛號費-185600813.html



---------
這樣的好醫生真的不多。當有一天,當醫生的不為了賺錢、當官的不為了多撈一筆、當律師的不為了多好幾桶金、當老師的不為了多收學費,各行各業本著良心、利益眾人之心謀生活,或許,這樣的溫馨環境、愛心都市、和諧社會,才會悄悄來臨。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真正幸福的人生,應該建立在德上面,應該建立在行善上,而不是建立在享樂上面。 - 2014-12-26 16:43:32



引言:大家看現在政府引導老百姓,什麼叫幸福生活?是重視他的精神,還是重視他的物質?這都是很重要的認知問題。管仲講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上位者有沒有抓到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就是這個禮義廉恥的德行。可是我們看很多國家都不知道要制禮作樂,老百姓也不知道做人的標準禮節在哪裡,做人怎麼做都搞不清楚就亂。禮義,義是重道義,不是重自私自利、重錢財。如果一直重經濟發展、重錢財,人就會變得無廉無恥。


-----------

蔡禮旭老師:真正幸福的人生,應該建立在德上面,應該建立在行善上,而不是建立在享樂上面。



我們很冷靜看,現在在家庭跟國家社會在下決策的時候,都有急功近利、捨本逐末的問題。只看眼前那都是末,《大學》裡告訴我們,「德者本也,財者末也」,重視眼前的利益,那都是枝末。我們看近代全世界都忙著賺錢,而德行是本,教育是本,教育好下一代是最重要的。現在全世界所面臨的下一代青少年的問題,就非常嚴重。只看眼前,當然這個國家就走不長久,這是以國家來看。以地球?只看眼前的享受,這個地球母親都沒有辦法生存。所以我們看一個決策者考慮事情,都不能只在小處、在近處,要看得深遠才行。

  

所以在近代很多的認知都沒有抓到根本,造成現在很多問題,比方近代都把精神花在制度上,而制度是為人所用,人的德行,人才有德行才是最重要的。可是統統在研究各國的制度,最後這些民主制度它還是為人所用,人沒有德,用聰明來玩弄民主制度。包含我們都說這個時代比較文明有沒有?諸位學長,我們這個時代比較文明嗎?我們從小的課本都是這麼講。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明是人愈來愈明理才叫文明,是整個聖賢之道廣行於天下,這叫文明社會;而不是物質愈來愈享受,叫文明。你看我們對文明的認知,可能都從根本上就認知不對了。所以真正幸福的人生,應該建立在德上面,應該建立在行善上,而不是建立在享樂上面。

  

大家看現在政府引導老百姓,什麼叫幸福生活?是重視他的精神,還是重視他的物質?這都是很重要的認知問題。管仲講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上位者有沒有抓到國家最重要的基礎,就是這個禮義廉恥的德行。可是我們看很多國家都不知道要制禮作樂,老百姓也不知道做人的標準禮節在哪裡,做人怎麼做都搞不清楚就亂。禮義,義是重道義,不是重自私自利、重錢財,還有重廉恥。其實一直重經濟發展、重錢財,人就無廉無恥。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第二十四集)



夫富民者,以農桑為本,以游業為末;百工者,以致用為本,以巧飾為末;商賈者,以通貨為本,以鬻奇為末。三者守本離末,則民富;離本守末,則民貧;貧則阨而忘善,富則樂而可教。教訓者,以道義為本,以巧辨為末;辭語者,以信順為本,以詭麗為末;列士者,以孝悌為本,以交游為末;孝悌以致養為本,以華觀為末;人臣者,以忠正為本,以媚愛為末。五者守本離末,則仁義興;離本守末,則道德崩。(卷四十四 潛夫論)



【白話】要使百姓富裕,以農事生產為本,以流動的職業為末;各種工藝,以實用為本,以雕琢裝飾為末;買賣經商,以流通貨物為本,以出售珍奇貨物來謀利為末。這三者若能守住根本、遠離枝末,百姓就會富裕;如果遠離根本而守住枝末,百姓就會貧窮;百姓貧窮就會陷入困境而無心行善,百姓富裕就會安樂而容易教化。教育訓導,以道德仁義為本,以巧言善辯為末;言論話語,以誠信順理為本,以奇異華麗為末;知識分子,以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為本,以交友應酬為末;落實孝悌,以盡心奉養為本,以圖表面、講排場為末;身為部屬,以忠誠正直為本,以諂媚討好為末。這五者讓人們守住根本、遠離枝末,仁義的風氣就會興盛;假如遠離根本而守住枝末,道德就會敗壞。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人只要教好了,什麼制度都是好制度 - 2014-12-30 15:14:57



引言:制度是死的,它不是活的,制度是法律,法令規章。如果人是好人,什麼樣的制度他都做好事;人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一樣幹壞事。所以中國古人他是先把人教好,人只要教好了,什麼制度都是好制度。人心要壞了,貪瞋痴慢、損人利己,再好的制度到他手上,他就用那個制度幹自私自利。中國古人講,法是治之本也,管理大眾的事情,法是個根本;人是法之源也,人是法的源頭,源頭要不好,那個本也沒用處。所以,中國人重視人,有人才有法,沒有人,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


-----------


淨空老法師:人只要教好了,什麼制度都是好制度


現在人批評古人,說古時候封建制度,剝削人民。他沒有念過古書,念古書你就曉得,曉得什麼?制度是死的,它不是活的,制度是法律,法令規章。如果人是好人,什麼樣的制度他都做好事;人不是好人,再好的制度他一樣幹壞事。所以中國古人他是先把人教好,人只要教好了,什麼制度都是好制度。人心要壞了,貪瞋痴慢、損人利己,再好的制度到他手上,他就用那個制度幹自私自利。中國古人講,法是治之本也,管理大眾的事情,法是個根本;人是法之源也,人是法的源頭,源頭要不好,那個本也沒用處。所以,中國人重視人,有人才有法,沒有人,法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現在教育跟古時候是完全相違背,現在人說得很好,「以人為本」,但是教育沒有以人為本,教育以人為本那才好。人要自私自利,那也是他為本,諺語所謂的「人不自私,天誅地滅」。

  
我是早年在香港,何守信來訪問我,他是亞視電視台的主持人,給我提出這個話。我當時就告訴他,我說這句話是錯的,不是正的。他說怎麼是錯的?我說孔老夫子沒有自私,天也沒誅他,地也沒滅他;釋迦牟尼佛沒有自私,念念都是為別人,老天沒有誅他,地也不滅他。我再說,我的一生也沒有自私,天也沒有誅我,地也沒有滅我,還給我添福添壽。這個觀念是錯誤的!聖賢的教育,起心動念要教我們替別人想,不要替自己想,這樣的心就是世界和諧、家庭和睦的中心理念。人都為了自私、為了自己,你的家就不和。每個人都為自己,家庭怎麼能和合?現在問題真嚴重,夫妻兩個都有隱私權,先生有多少錢妻子不知道,妻子有多少錢先生都不知道,這家庭還能和嗎?利害當前,兩個人就分手了,不和!夫妻還有私心,你說有什麼法子?這個問題很嚴重,都是出在教育上。現在能講一點真話、做一點好事,還都是在宗教裡頭,你看世間人認為宗教是迷信。所以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動亂,要化解這個動亂是多麼困難!動亂就是人心不定,人心定了,這動亂自然化解。



恭錄自: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二七集)


夫仁義禮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罰者,治之末也。無本者不立,無末者不成。夫禮教之治,先之以仁義,示之以敬讓,使民遷善日用而不知也。(卷五十 袁子正書)

【白話】仁義禮制,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法令刑罰,是治理國家的枝葉。沒有根本就不能長久建立,沒有枝葉就不能穩定建設。以禮義教化治國,首先要實行仁義,帶頭做到恭敬謙讓,使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就遷善改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分享好東西~群書治要電子書~ - 2014-12-30 16:26:29



各位好友~

又來分享好東西囉~以下網址是最近很夯的電子書,可以直接下載列印,內容雖然主要是為民公僕或是當主管應當熟悉的處世原則,但是實際上它關係到我們平常為人處世的待人之道、家庭或企業經營理念、朋友相交之道、甚至在職場的應對進退等,非常值得珍藏,如果您有長官或是長輩,也可以分享喔~相信有智慧及人生歷練的人,應該會對它愛不釋手,分享給您~







群書治要 第一冊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410



群書治要 第二冊

http://edu.hwadzan.com/fabodetail/141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祿盡人亡」。一個人這一生有的富貴,他假如用得很兇,用完了,命就沒了。 - 2015-01-14 11:50:08




一個人這一生有的富貴,他假如用得很兇,用完了,命就沒了


蔡禮旭老師:


這個真富貴,新加坡許哲女士是最好的代表。她很知足,她說:「我不用照顧我自己,老天爺會照顧我。」大家覺得她富不富有?因為她後台老闆是老天爺,老天爺吃不垮的。「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個是老子給我們的教誨。她很知足啊。而且她穿的衣服都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她說那個都沒有破,只是退流行了,就被扔掉了,太可惜了,她把它撿起來。大家想一想,她這麼惜福、這麼節儉,她的福就愈大。節儉的人一定有福,所以「福生於清儉」,清廉、節儉的人,愈來愈有福。


有一句話,我們當父母的人要很清楚,叫「祿盡人亡」。一個人這一生有的富貴,他假如用得很兇,用完了,命就沒了。所以有一句話講,一個人還沒老,就先用老的福,他也老不了;一個人還沒有富貴,就先用富貴的福,他也終究富貴不了,就花光了。所以我們注意去看,現在很多人英年早逝,有很大的比例都跟這個有關,他花得太兇了。


我曾經去一個地方叫做凱旋門,在法國。大家去過沒有?沒有。那一條街,賣的都是全世界最貴的東西。然後,我難得去到法國嘛,應該去長長見識。結果我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最貴的東西都賣給誰最多?賣給中國人最多。中國人可能窮怕了,覺得買這些貴的東西顯出他的身份。其實真的顯了身份嗎?反而人家更不尊重,覺得我們太奢侈了。結果我進去的時候,發現,那個服務人員很親切、很親切,你走進去,就感覺你進入皇宮,然後你是國王,哇,走路都有風。然後放的音樂,就是不斷的催眠你,「趕快買,趕快買」。所以人沒有定功,不要去那種地方。真的,你就在那個氛圍之下,你就買了。然後當你踏出那個大門之後,哇,後悔了,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假如是這麼去花錢,他的福一定很快就花完。


好,而這一句話,再用另外一個角度去談,假如他的福祿,他都很節儉,那福花不完,他就死不了,那他就會很長壽。是吧?細水長流啊。大家看許哲女士這麼節儉,又念念為天下人著想,她今年一百一十一歲了吧,好像有幾種版本,反正一百一十幾歲了,身體還很健康。所以我們了解到富貴的真正意義,我們才有正確的思想去引導孩子做個真富貴的人。


而所有的人見到她,都是打從內心恭敬她,我相信連新加坡的總統見到她,都打從內心佩服她。大家想一想,總統比較高貴,還是她比較高貴?總統下來了,可能就沒有她高貴了。除非這個總統、總理在任的時候,得到人民高度的愛戴。他下來了,人民對他的尊重沒有減少,那這個總理、這個總統也不簡單。但是那絕對不是因為他有那個位置,而是因為他有那個德行,他有那種真正奉獻人民的精神在。


我們反過來,什麼人貧窮?什麼人下賤?富的反面是貧,貴的反面是賤。不知足的人,時時都是貧窮的。做的事情沒有辦法讓人尊重,還讓人氣得牙癢癢的,這個人是最下賤的。你看,為富不仁,都不好好愛護下面的員工,下面的員工怨聲載道,這個是下賤的人啊。雖然他出去的時候,都是穿著名牌,都是開著跑車,他還是下賤的人。他只是活在他的虛榮當中而已,他沒活在真實的面對自己、面對他身邊的人。



恭摘自“大馬中心第二屆中華傳統文化進修班”
《四千五百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的》(第十二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2010/5/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檔名:02-007-02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福報不要享盡了,分給別人享,後福就無窮了》 - 2015-01-14 11:51:21




【積功累仁,百年必報;大出小入,數世其昌】


《福報不要享盡了,分給別人享,後福就無窮了》


「積功累仁」是修善,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上一百年,這個善報也是你的,誰也搶不走。反過來,如果「積惡不仁」,一定有惡報。
既然是你的,就絕對逃不過,《感應篇》上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即使死了,你造做的善惡業也跟定了你,這叫做 :「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才有『百年必報』之說。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是因,生如是果,這是毫無置疑的。但因變成果是有條件的,佛家稱為「緣」(條件與環境)。報得快還是慢,首先要看業因的大小多少(規模與數量),其次要看條件(緣)是否成熟,因此果報才能通三世(其實是無量世)。


古代的科技手段有限,造業的條件與力量也有限,由於業因的積累時間長,所以古人的果報多為「隔世報」(前生的業今生報,今生的業來世報)。現代的科技手段則發達很多,造福與造惡的力量也大得驚人。由科技力量推動著物質世界作加速運動,結果是宇宙的空間與時間相對縮短,果報來的也就快多,所以今人多是現世因果的現世報。


我們今天都很少耐心,做生意的想一夜致富,搞建築的想一天就將大樓蓋起來。人人都求速見成效,果報也就變為了速報。速報之果來得非常之快,上午幹壞事,下午就要遭報應。有多少貪污犯,錢到手裡還沒有溫熱,檢察院的警車就跟著到了。


「大出小入」,是寧願自己吃虧,也要讓利於人,這樣的家道一定會數世昌盛。 宋朝宰相「范仲淹」,出身非常貧寒,年青時極窮,生活艱難,心想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置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 年輕時念書沒有東西吃,在寺廟裡念書,每一天煮一鍋粥(我們現在稱稀飯),把粥劃成四格,每餐吃一格,過這樣貧困的生活。 到以後發達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的生活方式還是保持從前窮秀才的生活,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調整。 有一次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


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實踐了年青窮苦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貧苦的人。把他的收入救濟那些貧苦的人。看他的傳記,得知他曾養活三百多家。


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曉得三百多家也只能糊口而已,都過很貧窮的生活。如果過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養活三百多家。這是我們中國人中的大賢。 不久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穎非凡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孫都賢顯貴,綿延不絕,傳至今已超過八百年了,蘇州一帶范氏後人依然興旺。


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而上天所回報給范氏子子孫孫的福祿,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十倍、幾百倍,是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範,受世人的敬仰讚頌。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積德積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夠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去享受,這是大福報。【福報不要享盡了,分給別人享,後福就無窮了】。 一直到民國初年時,范家的子孫都能守住家風,都很好,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有大德的人家不多。所以,世人若要為子孫謀福利的話,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范仲淹的家風可以千年傳承,我們現在冷靜思考一下,現在的家庭,家風能承傳多久?中國有句話說「富不過三代」,富為什麼不過三代?因為他富有之後,不懂得愛護他人,因為有了錢,瞧不起人,傷了他的德行,折了他的福分。現在不只是富不過三代,現在是連一代都過不了。


為什麼連一代都過不了?為什麼這些聖哲人能綿延千年不衰?這個根源就在傳給下一代的思想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傳給下一代的思想是什麼?是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的家長也說他是盡心儘力教,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教成這個樣子?


所以老子說,「禍福相依」,禍福是同時存在的,為什麼富不過三代?因為沒有德行,只要有錢,危機就出現了。我們看中國聖賢人創字很有智慧,這個「錢」字怎麼寫?金子旁邊配了兩支戈(就是刀),所以錢愈多會愈有衝突。這兩支刀,國與國衝突,甚至於家庭裡面兄弟操戈都是因為金錢。現在因為沒有聖賢教誨,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常常都看到兄弟在爭財產。


其實當兄弟在爭財產的時候,他這一生敗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經營好,因為他現在的動作就噎給他的下一代做最不好的榜樣。他示範給他兒子看的是只要為了錢,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所以人無遠慮,看不遠,都逞一時之意氣,都做出一些會讓人生遺憾的事。


所以說:“人欺人,天不欺人。”古代住宅大門的門心對子,大多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由此可見「數世其昌」的道理。


推多取少,說說容易;讓利於人,誰能做到?做到一兩次的,已屬不易;常守此道的,則非聖賢莫屬。記得舊時年節,左鄰右舍都要將稀罕物分送鄰裡,共享其樂。鄰居送來點吃的東西,母親必定回贈點什麼,至少也要裝一碗米,不能讓人空碗而回。這是我們中國華人的傳統,足以讓今天的某些人汗顏。



【我從貧窮到富有的經歷】佛陀教育短片
http://goo.gl/b1xbWL

【為何李嘉誠怎麼有錢?!】
http://goo.gl/0S8j2U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台灣剩食之旅 - 我們可以不再浪費』 舌尖上的浪費 - 2015-01-14 11:52:50




http://youtu.be/4t1-Mzvh160?list=PL6i65lqdEXKozeGf8EWSE2280R34HIzs3



很值得深思的短片,消費者對美觀的挑剔,決定了大部分食物的浪費,加上現代人喜歡澎派、多樣,家裡的廚餘亦是多的可怕。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學習著惜福、簡單、樸質?如果知道餐桌上每一樣食物都得來不易,或許我們才真正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意義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節錄之名言 - 2015-01-22 14:12:22



【開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執大象而致之,亦云至誠而已矣。夫任誠,天地可感,而況於人乎?】---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開闢極其公正的進賢之路,秉持至為平等的心,把握治國大綱而自然招感賢才,說的也就是真誠而已。真正有了誠意,天地都能被感動,何況人呢?




【天覆之,地載之,聖人治之。聖人之身猶日也,夫日圓尺,光盈天地。聖人之身小,其所燭遠,聖人正己,而四方治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上天覆蓋萬物,大地承載萬物。聖人就好像太陽一樣,太陽看起來只像圓周一尺那麼大的圓,卻能夠普照天地萬物。聖人的身體雖小,卻能光照千里,恩澤遠方。聖人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天下就能得到治理。




【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斯言信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諺語說,要防止寒冷,沒有比多穿幾件皮袍更有效的了;要止息謗言,沒有比修養自己的德行更好的了。這話真是不虛啊!




文王問太公曰:【先聖之道可得聞乎?】太公曰:【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故義勝欲者王,怠勝敬者亡。】--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文王問太公:「先世的聖人之道可以講給我聽聽嗎?」太公答:「道義勝過私欲,國家就會昌盛;私欲勝過道義,國家就會衰亡;敬慎勝過怠慢,則諸事吉祥;怠慢勝過敬慎,則功業毀滅。所以道義勝過私欲者可以統治國家,怠慢勝過敬慎者就會滅亡。」




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內睦於九族,外尊於黃耇。養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周室王族忠厚治國,仁愛延及草木,所以對內能使九族和睦,對外能尊敬老人。恭敬供養老人並虛心請教,所以才積累了綿長的福報。




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從前聖王治理天下,一定要把公正無私放在首位,處事公正無私,則天下太平安和。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一言與身相終,再言與天地相永,三言為諸侯雄,四言為海內宗,五言傳之天下無窮,可得聞乎?】太公曰:【一言與身相終者,內寬而外仁也;再言與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地無私也;三言為諸侯雄者,是敬賢用諫,謙下於士也;四言為海內宗者,敬接不肖,無貧富,無貴賤,無善惡,無憎愛也;五言傳之天下無窮者,通於否泰,順時容養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武王問太公:「我希望能有一句話使我終身銘記,第二句話能與天地長存,第三句話能使我為諸侯中的傑出者,第四句話能使我成為天下的宗主,第五句話可以將天下代代相傳無有窮盡,我可以聽您講講嗎?」太公說:「第一句可以使您終身銘記的,就是要內心寬宏,對外仁愛;第二句話可以與天地共存的話,就是要言行相符,像天地那樣公正無私;第三句話可以讓您成為諸侯中傑出者的話,就是要尊敬賢者,虛心納諫,還要謙卑地對待士人;第四句話您可以成為天下宗主的話,就是要恭敬謹慎地對待不肖的人,不分貧富、貴賤、善惡、愛憎;第五句話可以使您將天下代代相傳無有窮盡的話,就是要通達吉凶盛衰的規律,順應時宜,包容天下,涵養萬物。」




上聖不務治民事,而務治民心。故曰【聽訟,吾由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民親愛則無相害傷之意,動思義則無奸邪之心。夫若此者,非法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強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古代的聖王不致力於管理民眾的事物,而致力於治理人民的內心。所以孔子說:「審理案件,我和別人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我希望通過倫理道德的教化使訴訟不再發生」;「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義來整飭百姓」。人民彼此相愛,就不會有互相傷害的想法;行事想到道義,就不會有奸詐邪惡的念頭。像這種狀況,不是法律所支配的,也不是嚴刑所強迫的,這是教化所成就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讀書】讀蘇東坡生平有感 - 2015-01-29 13:54:38



高中念書時期,非常喜歡蘇軾,特別買了一本蘇東坡詩詞集,時時品讀,總是若有所獲,喜愛的詩賦太多,擇錄兩首: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熙寧八年的正月二十日夜晚,蘇東坡夢見了已經亡故十年的愛妻王弗,醒來後寫下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話說得真摯而痛切。「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蘇軾體貼亡妻處境之孤單淒涼,對照自身的處境,亦自嘆心情淒涼而無說處,他們永訣時彼此都還年輕,這十年中蘇軾碌碌風塵,宦遊四方,以至蓬頭垢面,早生華髮,或許曾經是最親近的人再相見都認不出來了。死生契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蘇東坡歷經官場風波,周轉顛簸在窮山盡水之間,更顯得心酸無處話淒涼,因而也激起了讀者對他的真情的認同和讚美,也被他的真情所感動,從而一代一代地傳誦著他充滿真情的詞章。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詞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這是蘇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而被官場的敵人以此為藉口,攻擊蘇軾“毀謗朝廷”。這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蘇軾在牢中受盡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幾近死亡的邊緣。後來經多方營救,倖免一死,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身心俱受摧殘之下,蘇軾長途跋涉,踏進了黃州的大地。在這塊偏僻但風景優美的楚天荊地落腳。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影射官場鬥爭殘酷如暴雨一般,卻不覺得雨的兇猛和被雨淋濕後的狼狽。面對風雨,他悠然自得,並勸同行者“莫聽穿林打葉聲”。任你風雨肆虐,我自坦然面對。勸同行者“何妨吟嘯且徐行”,既然大自然的風雨不能改變,不如改變我們的心態,在雨中吟詩放歌,徐徐前行。


在雨中行走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當自己擁有平靜悠閒的心態時,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濘之中,也勝過騎馬揚鞭疾馳而去。這裡還隱含了兩種生活的對比,一種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種是肥馬輕裘的貴族生活。在歷經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後,蘇軾越來越認同這種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


竹杖芒鞋行走在風雨中,本是一種艱辛的生活,而蘇軾卻走得那麼瀟灑、悠閒。對於這種生活,他進一步激勵自己:“誰怕?”意思是說,我不怕這種艱辛和磨難。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態度,所以他說:“一蓑煙雨任平生”。 “一蓑煙雨”,是說整個蓑衣都在煙雨中,實際上是說他的全身都在風吹雨打之中。這“一蓑煙雨”也像徵人生的風雨、政治的風雨。他在政治上不斷地受到打擊,一貶再貶,晚年最後流放到了蠻荒之地海南島。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終沒有被打敗,始終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這裡描繪了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一邊是料峭春風,作者感到絲絲的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這既是寫景,也是表達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這樣充滿辯證法嗎?在寒冷中有溫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憂患中有喜悅。蘇軾經歷磨難和打擊之後,在靈魂上的昇華。「也無風雨也無晴」,一任世事滄桑起伏,我自如如不動於心,心境上的大開大闔轉歸於風平浪靜。令人不得不佩服蘇軾人生的智慧。



後記:


蘇軾與佛教淵源極深,據說他前世是禪宗五祖戒禪師,當時代的他修持相當不錯,是位得道高僧,但是有一次看到寺廟裡面來的護法齋主,有些做大官的威風滿面,戒和尚看了之後心裡羨慕,動了這一念,結果輪迴轉世後就做官去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蘇東坡被貶謫南行,唯帶阿彌陀佛的像一軸,說「此軾生西方公據也」,然而蘇東坡死了以後,由於愛好詩詞歌賦的文人習性太重,沒能往生,他的後身在歷史上有記載,有名有姓,做了個很小的官,像現在縣政府的科長、科員。這在歷史上看到了高僧戒禪師退了兩次。甚至於菩薩都有隔陰之迷!


學佛之人要把世間一切習氣淘汰得乾乾淨淨,一心就向佛道,一心就取淨土,我們這樣努力一生才會有成就。佛法教導我們世緣要看淡,不要去計較,無論哪個地方都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不需要去選擇,要緊的是保持身心清淨。這句阿彌陀佛佛號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要功夫深了,自然預知時至、往生西方,這樣一生就沒有空過了。否則隨業流轉,今生的高官厚祿、錦衣玉食或是嬌妻美妾,來生可否續存?會不會一世不如一世,實在值得我們省思。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讀書】讀武則天生平有感 - 2015-01-29 13:55:51




武則天十二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道因而中落。李世民出於照顧功臣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聽人說過武士這個女兒非常漂亮,就把她召進宮中,封為才人,並賜名“媚”。宮裏宮外,當然是兩個世界,賈元春說是“見不得人的去處”,她母親傷感離別,哭得很傷心,但武則天顯示出了不同常女的性格,她說:“見天子焉知非福!”


十四歲入宮被唐太宗封為才人,十幾年過去了,依舊是個小才人,可見得她並不得唐太宗的緣,武則天的強勢跟能幹,讀歷史從她馴馬的小故事就可以得知,同為強人的唐太宗是喜歡像長孫皇后一樣的溫柔賢淑之流的。接下去的歷史出現轉捩點,唐太宗的兒子唐高宗,卻是十分鍾情於武則天,不惜排除萬難改立她為后,政權由後來的並立二聖,到最後武則天稱帝,從女人武媚到皇帝武,這其中的轉變耐人尋味。



【六宮粉黛無顏色,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個流傳千年的對聯道盡武則天的平生,上聯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說楊貴妃艷壓後宮,下聯出自王維的《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描寫四方朝貢的帝王氣象。上聯春色旖旎,下聯莊重威嚴,上聯說女人武媚,下聯說皇帝武,渾然天成又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武則天兩段人生。然而,若聯想到武則天從唐太宗才人到唐高宗皇后,從大唐的受寵妃嬪到大周的開國君主,這看似平靜的敘述下,有多少宮闈間的枯骨冤魂,有多少朝堂上的血雨腥風,這副對聯是褒是貶,還真是費人思量。


女人,特別是女強人,自古以來在感情上總是失敗者,從八字的解釋是:【女以官為夫,克我者官鬼】、【男以財為妻,我克者妻財】,古人用八字的哲學闡述多數男女感情相處的模式,身為女人,總希望男人強過自己;身為男人,管的柱壓得住的女人才敢娶回家,女強男弱的婚姻,往往容易失敗。武則天是個特例,雖然她年輕時曾失寵於唐太宗,但是卻被唐高宗所鍾情。然而,對男女關係講得最透徹的莫過於佛法,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累世累劫結的緣份所致,總都是自己修來的。


若問今生所遇,皆是前世的緣。
今生寬以待人,來世皆是善緣。


佛法認為人有前世今生、修因得果,這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有相同的命運,就連雙胞胎的命運也大不相同,這是源自於每個人前生修的福報跟所結的善惡緣不同所致。學佛後,對於人生的起起伏伏了然於心,對於自己將來後半生乃至未來生,秉持著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人生是自己走出來的,多多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真誠慈悲、助人為懷,才是真正扭轉命運最根本的改變之道!心轉,漸漸的,業也轉變了!與各位共勉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 遲來的愛 - 2015-02-06 17:57:23




看完了這個影音 (尤其是最後30分鐘) ,才發現有些孩子誤入歧途,本質上是自身受到周遭人給予的愛不夠,或許是愛錯方式,導致步入不歸路。

而最根本要解決他們穩定就業的問題,其實最終還是得回歸教育層面,現階段的教育也走錯方向,受刑人接受的感化教育其實真得很有必要調整方向跟內涵,唯有使他們的人生觀徹徹底底改變了,心念轉了,才能真正轉變他們的人生。

一個人心心念念都想著周遭人、要為周遭人做點好事、不要讓父母親友操心等等,自然而然就會有責任感,就會好好處理自己生活的大小事,當然,穩定就業、回歸一般職場成為好員工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值得觀看的一部影音,講得太好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ー夫婦和諧社會就安定 - 2015-02-06 18:00:00




蔡老師講得真好!! 這社會要和諧,最終還是要從家庭開始,家庭當中又以夫婦最為重要,夫妻和諧,連帶父子、兄弟、君臣、朋友等關係,都會受到好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對社會最基礎的貢獻,就是把家庭照顧好,祈願世界上每一戶人家都夫妻和睦、子孫賢孝、家和萬事興!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君道—管理的智慧03–蔡禮旭老師 - 2015-02-08 18:13:4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②蔡禮旭老師《群書治要360》齊家治國之智慧 - 2015-02-15 09:49:5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④蔡禮旭老師《群書治要360》齊家治國之智慧 - 2015-02-19 14:31:09






蔡老師講述男女有別,始能夫婦有義,讓我們不禁深思,現在國家政策講求男女平權的意義是否應該調整?兩人都外出工作,孩子交給褓姆,三餐老外,孩子的教養跟健康都沒顧好,現代青少年犯罪率飆高、離婚率也飆高,是因為家庭的溫暖沒有了。家庭主婦,一個家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就是媽媽、太太!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值得現在人深思!

(尤其是影片1小時後開始講述的夫妻相處之道,講得太好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學聖賢教誨,改人生命運。 - 2015-02-21 08:59:19



新春開年,送給大家一部好影音。如何經營幸福美滿的人生?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如何成就自己的家庭事業?如何改善人際關係?蔡老師的開示實在令人受益良多!值得好好花點時間慢慢欣賞聆聽!祝大家羊年吉祥、事事順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信仰、科技與法律——索達吉堪布四川大學演講 - 2015-03-01 19:18:42




孝順父母,知道感恩和恭敬,這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基本美德,可是到了美國,在那種法制健全的管理中,只要違反法律,即使是父母和子女間的問題、夫妻間的問題,都可以用強制方式處理,稍微有點什麼,就可以報警。這似乎很有秩序,但仔細想想,只有法律,也是缺乏溫情的。


這畢竟是人的群體。在人類社會中,完全依賴法制,約束不良行為的同時,是否也桎梏了人性?利多弊多,值得觀察。


我一直認為,宗教是古老的,但不落伍,在某種意義上,它就是很好的法律。法律的目的是以強制手段規範人們的行為,而宗教的意義在於,它教導以信仰方式達成一個人的自我約束。比如,你所信仰的教義不允許偷盜,當它在你的心裡從小形成自律,長大了就不會貪污,以致泥足深陷。


所以,我們需要法律,也需要自律。


近代思想家梁啟超甚至提出「以佛學為國教的嘗試」。這次我在德國遇到好多研究梁啟超思想的人,他們一直鑽研這個命題:如果把佛教作為國教,對國家有何利益?


我倒沒有智慧探討這類問題,但我相信,如果知識分子們能夠學習佛法,並藉由這種高貴思想為人民服務,那的確會給我們的社會、國家乃至全世界,帶來諸多利益。


佛教救護天下蒼生的慈悲理念,以及徹底揭示萬法真相的智慧表明,這一教法的確是真理。如今大家的思想都開放了,以這種開放心態,我相信,你很容易瞥見真理的光芒,或至少發現,原來佛教不是一門簡單粗淺的知識。



---------------
索達吉堪布四川演講全文如下

http://www.zhibeifw.com/wap/r.php?id=14151&t=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俗話說:富不過3代,但這個家族卻在中國800年來長盛不衰!他是如何做到的? - 2015-03-01 19:22:07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的名言,也是古往今來無數知識份子的座右銘。


范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年輕時極窮,生活艱難,心想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置義田,給貧窮無田地者耕作。


范仲淹年輕時念書沒有東西吃。在寺廟裏念書,每一天煮一鍋粥(我們現在稱稀飯),把粥劃成四格,每餐吃一塊,過這樣貧困的生活。


到以後發達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生活方式還是保持從前窮秀才的生活,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小幅度的調整。


有一次在蘇州買屋居住,一位風水先生盛讚此屋,風水極佳,後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風水能使後代顯貴不如改為學堂,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學,將來眾人的子弟都能賢達顯貴,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顯貴,豈不是更為有益嗎?於是立刻把住宅捐出來,改作學堂。實踐了年青窮苦時念念利益眾生的宿願。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貧苦的人。把他的收入用來救濟那些貧苦的人。看他的傳記,得知他曾養活三百多家。一個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曉得他自己也只能糊口而已。如果過得很富裕,他哪有能力養活三百多家。這是我們中國人中的大賢。


不久范仲淹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均聰穎非凡德才兼備,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曾孫都賢顯貴,綿延不絕,至今已八百年了,蘇州一帶范氏後人依然興旺。范仲淹善心為他人謀福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其功德是無法估量的。而上天回報給范氏子孫的福祿,是范仲淹當時所付出的幾十倍、幾百倍。


范仲淹毫無利己之心,播下了意想不到的善種,八百年來不斷地開花結果,無意之中為子孫萬代謀福利,成為行善的典範,受世人的敬仰讚頌。


范仲淹通過言傳身教,教導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積德行善。一次,范仲淹讓次子范純仁到蘇州去往四川運麥子。范純仁碰見了熟人石曼卿,得知他因逢親之喪,無錢運柩返鄉,便將一船的麥子全部送給了石曼卿,助其得以還鄉。范純仁回到家中,因無法向父親交差,所以久久的站立在父親身旁,沒敢提及此事。


范仲淹問他道:「你在蘇州遇到朋友了嗎?」范純仁回答說:「路過丹陽時,碰到了石曼卿,他因親人喪事,沒錢運柩回鄉,而被困在那裏。」范仲淹立刻說道:「你為什麼不把船上的麥子全部送給他呢?」范純仁回答說:「我已經送給他了。」范仲淹聽後,對兒子的做法高興,關誇獎他做得對。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范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其秘訣就在於范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


《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說行善的人家就一定會有好事等著呢。可見人生的福運是怎麼來的?福運是修來的,只有積德行善才能改變命運。


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這是他培育百世之德,才有百世的子孫保之。中國歷史上大福大賢之人,第一個是孔夫子,第二個是范仲淹。在中國歷史上像這樣有大德的人家不多。


所以,世人若要為子孫謀福利的話,范仲淹的善行值得效法。


由此可知,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隋詩)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2/25/a1180021.html#sthash.5Gc5UX4O.dpuf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持戒、吃素、念佛的人 身體就會放光> - 2015-03-01 19:26:54




「持戒、吃素、念佛的人,身體就有光,走到哪裡,光就到哪,包括地獄、鬼道都可以幫助祂們,而念佛可以消業障,念佛更可度亡魂。」海濤法師在馬來西亞登嘉樓佛教會弘法時作上述表示。


海濤法師這場法會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孝順的女人,她的老公在田裡種田,她天天要送便當給老公,要走很遠的路,回家以後還要照顧她年老的婆婆,餵婆婆吃飯、洗澡,日復一日。


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個黑影子跟著她,仔細一看,是一個女鬼,這個女鬼能穿過樹,穿過牆壁。


女鬼跟了幾天,這位孝順的女人有一天突然鼓起勇氣問女鬼:「妳為什麼要跟著我啊?」女鬼轉過身來,看起來很恐怖,遠遠地跟孝順的女人講:「妳過去害死我,我是要來跟妳索命的!但是妳很孝順老人家,妳旁邊有護法神,我接近不了妳,我一定會找機會接近妳的!」(海濤法師講到這裡補充,各位!你孝順父母,旁邊就會有護法神,就像不吃牛肉的人,旁邊就會有福、祿、壽三個護法神一樣)。


這個孝順的女人問女鬼:「那我要怎樣才能幫助妳呢?」女鬼回答:「妳去找出家人幫我誦七天的經,幫我超度,我就不再找妳麻煩。」


孝順的女人:「我這麼窮,也不認識什麼師父,我哪有辦法找誰跟妳念經呢?」女鬼又說:「好!要不然你幫我念佛、拜佛1萬聲,幫我超度。」孝順的女人想,這個她做得到。
到了晚上她的婆婆、老公都睡覺了,就開始朝著西方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後拜下去,當她在拜的時候,看到女鬼也跟著拜。(海濤法師告訴信眾,你身口意很虔誠的拜佛,連你的祖先、土地公、地基主都會跟你拜,然後身體就會發光)。


孝順的女人看到女鬼跟著拜就更認真了,念佛拜佛直到天亮,女鬼本來是黑黑暗暗的,開始變成白的,發亮了,最後連女鬼都發亮了,拜到快天亮的時候,還沒拜到一萬聲,就看到有蓮花,阿彌陀佛來把女鬼接走了。


故事說完了,海濤法師開示,念佛可以消業障,念佛可以度亡魂,大家以後念佛要想著「我一個人念佛,眾生都得到利益」,如果能生起這樣的大悲心,身體就會放光。


海濤法師強調,吃素、念佛的人,身體就有光,走到哪裡,光就放到哪,包括地獄、鬼道,都可以幫助祂們,念佛時嘴巴就放光,拜佛時身體就有光,心裡憶念三寶時,心裡就放光,然後觀想周遭的苦難眾生就得到光的加持。(但海濤法師補充,如果你吃葷,念佛就放不了光)


海濤法師對在場信眾表示,他久久才來一次,也不要講一些虛偽的話,呼籲大家,吃素、念佛、懺悔、持咒、發慈悲心,如此身體就會健康,身體健康以後,多多利益眾生、廣結善緣。


-----------
轉自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YyODYyMw%3D%3D&mid=200984129&idx=1&sn=4e5c7ec685684a13332eeee8706771f8#rd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聖母醫院乏人力 柳林瑋:待遇沒人好但光榮 - 2015-03-01 19:32:00



前言:

當醫生替病人看病時,不再是追求利潤賺錢,而是秉著救助傷病的初衷,我想...醫生才真正會是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行業。
各行各業都一樣,不管從事什麼,秉持著道義、善念、為人付出的熱忱,都會是令人尊敬的!

***************


2015-02-26 12:47

〔本報訊〕慈濟內湖開發案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引發外界質疑慈濟是否吸收了過多台灣善款,也讓一間位在宜蘭「不追窮人債」的羅東聖母醫院意外受到關注。今日柳林瑋醫師又在個人臉書上,分享聖母醫院已逝的「Oki醫師」生前感人的故事,並表示其實現在醫院內人力非常不足,希望能有其他的醫師、護士一同加入,「待遇雖然沒比別人好,但真的很光榮」。


位在宜蘭的羅東聖母醫院,有個特殊傳統,付不起醫藥費的窮人可以先寫借據,等有錢時再還款,不過借據幾年後院方也會把它燒掉,並不會向還不起錢的窮人追債,讓網友大讚「這才是真的慈善家」。


醫師柳林瑋也在聖母醫院服務,他今日就在臉書上分享先前一位斯洛維尼亞藉的范鳳龍醫師,外號「Oki醫生」(日語的大醫師)的他,在醫院整整住了38年,生前共完成了8萬多件手術,告別式中更有上千名民眾在羅東街頭送他最後一程。


柳林瑋引述院內同仁對Oki醫生的印象,對同事嚴苛的他,會跟護士說「換藥時,妳要想成:這就是妳的腿!」而且,院內血庫沒血,Oki醫生就自己捐;病人沒錢,未支過薪的他也把僅剩的零用錢拿給病人,「大家都知道:只要是Oki的病人,先救要緊,不能先收錢」。


Oki醫生的精神已經深深融入羅東聖母醫院的文化中。之所以要留著窮苦人家的欠條,是顧及他們的自尊,至於燒掉欠條,是醫護對弱勢的愛,「這些弱勢的朋友,我相信他們會把這份愛放在心中,即使他們最後沒有能力還錢給聖母,這份愛他們會用其他的形式傳遞下去」。
柳林瑋說,自從昨日發文後,收到許多網友來信感謝他為聖母醫院服務,「讓我非常心虛」,因為他另有工作,所以為聖母做的其實不多。另外他也說「除了金錢上的支持,其實我們更缺醫護人員」,目前院內至少缺了20位醫師、50幾位護理人員,希望有能力的民眾可以加入他們,「這裡的待遇沒比別人好(但應該也沒差到哪去),但是在這個地方服務,真的很光榮。」最後,他也提供羅東聖母醫院捐款相關資訊。


網友看完後也紛紛表示「好事需要被張揚」、「所謂行善,不是你能做什麼,而是你願意做什麼」,也有網友說「把你的慈與悲留給真正需要的地方」。


柳林瑋臉書全文:


在宜蘭丸山的一隅,有一排看似普通的墓,但葬著一群不普通的人。我是因為他們回到這裡。


今天有記者問我為什麼到羅東聖母醫院服務?羅東聖母醫院最感人的場景,其實在宜蘭丸山的一隅。那是一群來自義大利天主教靈醫會修士們的墓地。他們在數十年前,選擇了偏遠的宜蘭落腳,建立了羅東聖母醫院。從最沒人要做的肺癆、痲瘋病、智能障礙孩童的照顧做起,一直到今天,我們夢想建立一間專門為老人服務的醫院。他們落腳異鄉、和台灣人生活在一起,全心服務弱勢,如同服侍真主。在他們年老時沒有選擇回到故鄉,因為對他們而言,台灣已經是他們的故鄉。他們在宜蘭奉獻到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也選擇葬在這塊土地。數年前的我,偶然來到這座墓園,聽了他們的故事。在他們的墓前我忍不住落淚,心中震撼不已,也暗自立下心願,將來從醫學院畢業,一定要回來這個地方。這群外國人為我們做了數十年,剩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


這些修士中,有一名斯洛維尼亞藉的范鳳龍醫師,宜蘭人尊稱他為「Oki醫生」(日語的大醫師),整整38年,他就住在醫院,除了照護病人,也把自己的收入都奉獻給醫院跟患者。他對同事非常嚴苛,但那是因為對病人的愛。在他死前共完成八萬多件手術,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都心心念念著他的患者。他的告別儀式,有上千的民眾在羅東街頭送他最後一程,場景大概就像我的另一個宜蘭民主前輩蔣渭水先生的大眾葬一般。


以下引述院內同仁們對Oki醫生的印象



曾在開刀房跟過Oki 30年的聖母醫院護士杜素瓊說,「大醫師」是個很特別的人,充滿神祕色彩;他不愛錢、不求利,生活簡單,不挑食;最大的快樂是聽到術 後的病人排氣了,最大的享受則是自己的工作,一生最高的原則是病人第一。在為病人換藥時,因傷口粘連,一撕下膠布,病人難免痛得唉唉叫;這時Oki會大聲 責斥護士:「換藥時,妳要想成:這就是妳的腿!」他是病人的血庫和銀行。


范大夫對病人的好是出了名的。血庫沒血了,執刀的他經常一捐就是三百、五百、一千西西;病人沒錢,從未支過薪的他,把僅有的零用金也給了病人。查房時,細 心的他看到病家桌上沒有牛奶,他便差人去買,但絕不讓人說出是他買的。他囑咐要開刀的病人屆時沒出現,便怒氣沖沖地跑到會計室去責問:是不是他們向病人收 保證金,害病人不敢上門來開刀?聖母醫院秘書室藍小姐說,久了,大家都知道:只要是Oki的病人,先救要緊,不能先收錢。和Oki工作28年的聖母退休 護士何枝梅說,Oki脾氣雖大,但是大家知道他是為病人好,即使常被他毫不留情地罵哭了,也沒有人怨他。不過,提起范大夫對工作的要求,大家至今心有餘 悸。


在30年前,Oki就要護士建立完全無菌的觀念,護士帽要完全將頭髮包起來,不能留指甲、擦指甲油,護士服要燙得畢挺,誰鞋子髒了,第二天他就送她一 瓶鞋油。有時,大夜班護士難免打瞌睡,被他發現了,他便照相存證;發現護理紀錄與病人所述不符,即使夜班護士已回家了,他也要她們立刻回院,直罵到她們淚 流不止才罷休。


何枝梅家裡有好幾個Oki的病人,光是父親,就給他開了六次刀;她的母親為了感念范大夫恩同再造,要她們幾個姐妹都學護理,效法Oki的精神,因此,已移 民美國的她回來探親,聽說聖母醫院缺護理人手,立刻再穿起護士服上陣。她說,大醫師離開這麼多年了,但是,他罵人時虎虎生風的表情,工作時充滿生命力的表 現,歷歷在目,好像從不曾離開一樣。



每個組織,都有其特別的文化。而Oki醫師的精神,應該已經深深融入羅東聖母醫院的文化之中。


昨天寫到醫院會把窮苦人家的欠條,每隔幾年就銷毀。有人問,既然要作善事,幹嘛還要留個欠條?其實那是修士們顧及窮苦人家的自尊。至於把欠條燒掉,那是醫護對弱勢的愛。而這些弱勢的朋友們,我相信他們會把這份愛放在心中,即使他們最後沒有能力還錢給聖母,這份愛他們會用其他的形式傳遞下去。而聖母醫院數十年的付出,當然沒有白費,今日收到病友們雪片般飛來的感謝訊息,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羅東聖母醫院一直堅持耶穌說:「為最小兄弟而做,就是為我做」的精神,從肺癆、啟智照護、老人送餐服務、山地巡迴醫療、菲律賓麻瘋村、社區長青健康促進,身心科病友就業訓練等等,沒人要做的,聖母通通都做。這也是醫院沒辦法賺錢的原因。


意外收到很多網友特地寫信感謝我為羅東聖母醫院服務,讓我非常心虛。在此要特別說明,因為另有工作,我為聖母做的其實很少,一個月只有回去幾天看宜蘭監獄的門診,把酬勞回捐聖母醫院而已。除了金錢上的支持,其實我們更缺醫護人員。目前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等科別我們就缺大約二十位醫師,護理師也缺了五十幾位,衷心盼望大家可以加入我們。這裡的待遇沒比別人好(但應該也沒差到哪去),但是在這個地方服務,真的很光榮。能夠長期投入的醫護專業人力,是遠比金錢更重要的資源,您的加入將會是蘭陽地區民眾之福。


轉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24188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講:《論語》中的教學智慧2 - 2015-03-05 13:43:39





我也是特別尊敬那些曾經職場風光,因生子而辭職回家全職帶小孩當主婦的女人,她們的犧牲奉獻,不輸征戰沙場的男人。懂因果的道理,就知道一個人的福報是前世所修、註定好的,絕對不會因為一個家庭本來兩人賺錢變成一人承擔後,所享有的福報就因此減少的,命裡有時終須有,我們細細觀察周遭的例子就會明白,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了得!

至要莫若教子,有母親照顧長大的孩子,有濃濃的愛,絕對不會變壞,人格成長健全,身體也比較健康,這是花再多錢都買不到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辦好教育天下太平 教小孩禮讓謙虛 - 2015-03-16 14:27:10




淨空老法師:辦好教育天下太平 教小孩禮讓謙虛

(吉隆坡13日訊)馬來西亞漢學院名譽主席淨空老法師呼籲,若要把世界治好就得先把教育弄好,教育小孩就必須從小教育他們互相禮讓及謙虛。

他認為,只要把國家教育辦好,自然可以把人教好;屆時,所有問題自然可迎刃而解,他并以“人之初,性本善”呼吁家長要從小教育小孩有忍讓精神,讓他們長大后懂得謙讓。


“互相忍讓便能天下太平,反觀互相爭奪將會加劇問題嚴重性,因為競爭將會惡化成鬥爭,最終將成為戰爭,造成毀滅,猶如死路一條。”

他也說,現代兒童因嚴重受到網絡和電視污染而導致習性不善,繼而衍生出一連串社會問題。”

教育應排國家首位

現年89歲的淨空老法師今日在“馬來西亞中華文化研究中心交流”開示時,如是指出;有關交流筵開5桌,現場聆聽法師開示的出席者法喜充滿。

他認為,教育應該排在國家第一位,而非經濟;他也引述中國歷代帝王的治國方針,指帝王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與現在的治國方法有別;而現代國家都把經濟貿易擺在第一位。

出席者包括華總會所發起人拿督斯里林華龍及丹斯里林有隆、華總總秘書蔡維衍、隆雪華堂會長陳友信、森中華大會堂主席劉志文、國會上議院前主席丹斯里曾永森、NBC集團主席拿督黃美才,及教總主席王超群。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執行董事長拿督黃景裕、主任宋寶蘭、《星洲日報》企業公關及業務促進總經理陳金泉、蘇州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念博,及來自印尼的劉庭華。

栽培能閱文言文老師

淨空老法師說,華人必須保留中國文化及傳承,其中最好方法就是培養能閱讀古代文言文的老師。

他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前途的光明,因此大家必須要保留及傳承;但如果只有保留古代書籍,無人懂得閱讀也是枉費,因此,他認為,應該培訓多一點讀懂古代文學的人才。

“我們必須訓練這些人才,讓他們讀懂文言文再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再進一步翻譯成其他語言,讓世界各國的人能夠閱讀。”

另外,淨空老法師也呼吁大家幫助地球,讓地球可繼續存在,以及保留每一個族群的文明,互相學習和不斷向上提升,讓大家生活更幸福美滿。

納吉曾請教如何治國

淨空老法師透露,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也曾向他請教有關如何治國的問題,他當時建議首相,把重心放在辦理教育方面。

“大馬首相在我們第一次見面時就問我:‘法師,我很想治好馬來西亞,有什么方法?’”

他說,他與納吉和我國前首相敦馬哈迪都是朋友,更在他們支持下,把《群書治要360》翻譯成英文版本,並贈送給各國大使參閱。

他指出,這本書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喜歡的書籍之一,每天都會翻閱。

淨空法師:華文受看重

淨空老法師開示時說,研究世界聞名歷史的70年代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曾對他說過,廿一世紀是中國人時代,所以今天人人都在學華文。

“有著名學者在研究世界各文明歷史后,歸納為20幾個,認為其中最優秀的還是中國文明。”

其在印尼的同學也告訴他,印尼小孩如今在小學開始就要學習中文,并向他請教如何學好華文時,他回應:教育孩子成功與否,關鍵在老師身上;他建議印尼採取澳洲網絡教育方式培訓老師。

“各國現在都開始看重華文,人人都在學華文,所以說廿一世紀是中國人天下。”

(新聞來源:中國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揪甘心!他行動不便 座艙長一口一口餵 - 2015-03-17 10:52:14

真正的幫助弱勢或身障者,就從你我身邊做起,貼心的設身處地為弱勢身障朋友服務,絕對比捐錢更令人感佩與感動!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

2015-03-15 09:21

〔本報訊〕近日網路瘋傳一件感人事跡,一名旅客在搭乘華航CI 201班機時,附近坐了一位因為行動不便而無法自行用餐的中年男子,此時座艙長走到這位男子身旁親自餵飯,貼心舉動讓乘客感動萬分,拍下照片上傳臉書對座艙長表達敬意。


3月14日乘坐華航CI 201班機的吳姓旅客在臉書分享,當天他從台北松山飛往上海紅橋,在他位子附近有一位行動不便的中年男子。空服員送上午餐後,這名男子無法自行用餐,此時,姜姓座艙長走到男子身邊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接著便一口一口餵男子吃飯。


吳姓旅客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餐點裡有兩片蘋果以及一片西瓜,座艙長貼心的用餐刀把水果切成適當的大小,以方便男子進食。從用餐到結束大約有25分鐘,餐點用完座艙長還把桌子清理乾淨。


吳姓旅客對此深受感動。他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讚揚這位座艙長,只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表達我對這位座艙長先生的最大敬意。謝謝今天的所有華航 CI 201 的空服員。」


這篇文章有800多人分享,有網友認出這名座艙長是座艙經理姜嘉揚,也有網友留言「人間充滿著愛」、「應該把這件事跟公司說」。


********
轉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5728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孫儷」幼年遭父遺棄,與母窮到沒飯吃,多年後,父親做了一件事,讓她感動落淚… - 2015-03-18 09:10:24




恨一個人,你永遠得不到幸福,而愛,可以讓你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寧靜。

真實感人的好文章,家庭經歷巨變的人們啊,可以好好看看,善良大度的人總有厚福。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24428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精華摘要 - 2015-03-19 14:43:41




修身治國也,要莫大於節欲。傳曰:「欲不可縱。」歷觀有家有國者,其得之也,莫不階於儉約;其失之也,莫不由於奢侈。儉者節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節欲者安。--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修身和治國,沒有比節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禮記》上說:「欲望不可放縱」縱觀古往今來有家有國的領導者,取得成功,無一不是憑藉勤儉節約;亡國敗家,無一不是由於奢侈縱欲。勤儉的人節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縱欲望。放縱欲望的人危險,節制欲望的人安全。



傳曰:「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由是言之,長民治國之本在身。--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左傳》上說:「夏禹、商湯罪責自己,因此德行、智慧、能力不斷提升,自然人心凝聚,他們的國家勃然興盛;夏桀、商紂怪罪別人,因此自身過惡不斷增長,自然人心離散,他們的國家迅速滅亡。」由此可見,使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在於君王自身。



景公問晏子曰:「富民安眾難乎?」對曰:「易。節欲則民富,中聽則民安,行此兩者而已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齊景公問晏子說:「想使民富足安定,困難嗎?」晏子回答說:「很容易。君主節制貪欲就會使民富裕,公正判案就會使百姓安定,做好這兩件事就夠了。」



文王問太公曰:「君務舉賢,而不獲其功,世亂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舉賢而不用,是有舉賢之名也,無得賢之實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好用世俗之所譽,不得其真賢。」--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周文王問姜太公:「國君致力於舉薦賢才,而沒有收到功效,社會混亂愈加嚴重,以致國家危亡,這是什麼原因?」太公說:「選出賢才而沒有加以任用,這是有舉賢才的虛名,而沒有用賢的實質。」文王說:「那錯在哪兒呢?」太公說:「錯誤在於國君喜好用世俗所稱譽的人,而沒有用到真正的賢才。」



上為下效,然後謂之教。--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在上者怎麼做,在下者就起而效法,這樣就稱為教化。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老氏稱:「法令滋章,盜賊多有。」--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孔子說:「用政治來教化人民,用刑罰來管理人民,這樣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於刑罰,不會想到是不是可恥。但是用德行來教化人民,用禮義來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恥而且能改過向善。」老子說:「法律政令越繁複苛刻,走法律漏洞的盜賊反而越來越多。」



利天下者,天下亦利;害天下者,天下亦害之。…仁人在位,常為天下所歸者,無他也,善為天下興利而已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能利益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利益他;危害天下的人,天下人也會危害他。….有仁德的人在位時,天下人都依附他,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善於為天下人謀求福利罷了。



臣聞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臣聽說國家的興盛,是因為看待人民如受傷的人一樣倍加體恤,這就是他的福祉;國家的衰亡,是因為看待人民如泥土小草一樣輕賤糟蹋,這就是他的禍患。



堯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民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教,是堯道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堯帝對天下人都心存關懷。尤其對窮苦人民更加關愛,心痛百姓遭受罪罰,擔憂眾人不能順心如意。只要有一人挨餓,就說「這是我讓他飢餓的」;有一人受凍,就說「是我讓他受寒的」;有一人犯罪,就說「是我造成他犯罪的」。堯帝的仁慈彰顯而百姓就講道義;恩德廣博而百姓就全被感化。所以不用獎賞,而人民就能互相規勸;不用刑罰,而人民就能安分守己。先寬恕體諒,然後再教育他們,這就是堯帝治理天下的方法。



富國有八政:一曰,儉以足用;二曰,時以利生;三曰,貴農賤商;四曰,常民之業;五曰,出入有度;六曰,以貨均財;七曰,抑談說之士;八曰,塞朋黨之門。夫儉則能廣,時則農業修,貴農則穀重,賤商則貨輕,有常則民壹,有度則不散,貨布則並兼塞,抑談說之士則百姓不淫,塞朋黨之門則天下歸本。---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使國家富強的政策有八條,一是要節儉,使人民生活富裕充足;二是掌握農時,使人民收穫豐盈;三是重農抑商;四是使人民都有固定的職業;五是量入為出,開支有節制;六是以正確的貨幣政策調節財富;七是抑制高談闊論的人;八是杜絕結黨營私的門路。節儉則資源財富運用久遠,按照時節勞作就保證收成,重視農業糧食價格就高,抑制商業貨物價格就低,如此社會才易穩定,職業固定則百姓工作專一,開支有度就會使財富不散,財貨均衡遍布各處則可抑制兼併發生,摒棄空談的人就會使百姓不迷惑混亂,堵塞朋黨之門則天下就會歸順君王。懂得這八者。國家雖小,必定能稱王。不懂這八者,國家雖大,最後必定滅亡。



魏文侯問李克曰:「刑罰之源安生?」對曰:「生於奸邪淫佚之行也。凡奸邪之心,飢寒而起;淫佚者,文飾之耗。雕文刻鏤,害農事者也;文修纂組,傷女工者也。農業害則飢之本,女工傷則寒之源也。飢寒並至,而能不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飾美以相矜,而能無淫佚者,未嘗有也。….刑罰之起有源,人生不塞其本,而督其末,傷國之道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魏文侯問李克說:「刑罰產生的根源是怎樣的?」李克說:「刑罰生於奸邪淫佚的行為。凡是奸詐邪惡之心,由飢寒逼迫所引起;放蕩的行為,由過分裝飾而形成奢侈糜爛。雕梁畫棟,會妨害農業的生產;紡織追求華麗,會耽誤女工的勞作。農業生產受到妨害,便是飢餓的起因,女工勞作被耽誤,就是寒冷的根源。飢寒交迫,而沒有奸邪行為的,未曾有過。男女互相以裝飾打扮來誇耀,而沒有放蕩行為的,也未曾有過…。所以,刑罰的產生是有原因的,君主不杜絕根本,而只有懲處已形成的罪惡,這是損害國家的做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女人屬陰,陰就要藏】 --網路轉貼分享 - 2015-03-26 10:41:32




【女人屬陰,陰就要藏】

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言行舉止就可以看出來。人的舉止、服裝、語言、動作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品位,身份。像禪師說的,不需要開口,走幾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幾分。偽裝不得。
  
夏天到了,女性貪圖清涼,衣服越穿越露,這樣的女人,不會旺夫,而且衣服暴露的女人,色身都有許多啖精氣鬼跟著,整個氣質就是低俗。
  
古人有一句話:“女人應該要把男人培養成聖賢,而不是培養成垂涎女人肉體的禽獸。”這句話不夠文雅,但是卻是很真實。女人要內斂,要保守。一個女人,決定一個家族的興衰。而女人能不能藏得住,就決定一個女人的涵養。
  
女人屬陰,陰就要藏,先要表現在衣服上。女人衣服一定不能太露,最好越藏越好。男人對應天,女人對應地,地如果不藏,就好比沙漠化,沙漠化的土地,能長出樹林嗎?但現在女人越來越不藏了。藏不住的女人,往往是沒有福報的。
  
越內斂的女人,福報越大。也是藏得住的女人。腎經不足的人,往往坐不住。也就是沒有耐力。女人腎經不足,容易往外跑,坐不住,在家裏就呆不下。這是不好的。可以說,身體的狀況,決定一個人的素質和命運。
  
能藏得住的女人,都是內心很穩,很沈得住的。好比保險箱,保險箱和皮包不一樣,保險箱是不動的,皮包是動的。保險箱藏的是寶貝,皮包藏的都是暫時的用品而已。
  
福報大的人,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禪定。不容易被八風吹動,也不容易緊張、拘謹、態度是從容淡定的,這些都是禪定。沒有福報的人,坐不住。色身都不清凈的人,是很難開發智慧的。
  
有人看到寶馬車,得不到寶馬車就為此痛苦,那說明這個人的福報最大也就只有寶馬車那麼點大,心量也就這個寶馬車這麼大,因為這個寶馬車就能轉她,讓她心動。
  
福報超過這個寶馬車,她會覺得“寶馬不怎麼樣”,寶馬車不能引她心動;福報超過海濱別墅,她就會覺得“別墅也不怎樣”,別墅不能引她心動。
  
有時候嘴巴損福報,一個家庭中,如果女主人嘴巴不好,這個家庭是很難興旺的。要留口德,有人說,我又沒有殺生,沒有犯偷盜,沒有邪yin,只是嘴巴講講而已,能損這麼大的福報嗎?其實忽略了,嘴巴講,是從心起。心念一起來,就傳給了整個宇宙了。
  
古代有一個故事,有戶人家很窮,一天竈神告訴他們,說你的孩子以後是狀元命。結果這個家庭婦女嘴巴不好,就說,我兒子要當官了,那些欺負我的人,我都要報仇。因為這句話,她當天晚上夢見竈神跟她說,因為你的惡語,你的兒子的狀元骨已經轉化為了乞丐骨頭。這是警告!
  
很多人去找工作或者結婚,看重的都是錢財。為什麼會看重錢財呢,深層的原因是貪圖享受,不肯受苦。從小你家人就會教你,如果你是女的,他就說,你要嫁個有錢的人。
  
一個人的福報來自哪裏,來自你有錢的丈夫嗎?還是來自你有錢的老板?都不是,來自自己。
  
很多人覺得,我就等著嫁個有錢人,找個賺大錢的工作,或者突然中彩,我就享受福報了。這說明了對方的無明。因為無明,才覺得福報是外來的,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不小心碰到的。福報來自自己的努力。
  
現在人很奇怪,比較喜歡享受,不喜歡吃苦。工作一樣,生活一樣,婚姻也一樣。有這種想法的人,往往是貧窮的。告訴大家,為什麼會貧窮,第一個,如果看不起錢,仇恨財富,仇恨有錢人,他也會貧窮。第二個,這個人很懶,什麼事情都不做,他一樣會貧窮。
  
一個人富有的原因,他內心很富有,很知足,很懂得珍惜。慢慢的上天會給他福報。因為上天給我們任何一樣東西,哪怕是高貴如鉆石,看起來低賤如野草的。都是讓我們珍惜的。告訴大家,為什麼樓蘭會成為沙漠,因為人們太不懂得珍惜了。一個不懂得珍惜的人,上天連野草都不願意布施給他。所以只好成了沙漠。所以,要懂得珍惜上天給的每一樣東西。這樣才能富有。
  
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想著享福,羨慕享福的人,然後又不肯去努力做事情,這樣的人,就會導致貧窮。福報來自前輩子努力培養福報的,同時珍惜福報的。心中掛礙著我要享受福報,所賺來的都享受完了,那麼不僅這輩子貧窮,下輩子一樣貧窮,因為沒有福報留給下輩子了。
  
中國古人講究老來福,就是老了來享受福報,因為老了,身體不行了,在受苦就是苦上加苦了。年輕時,受苦沒關系,體力還好,承受得住。可是現在人顛倒了,寅吃卯糧,年輕輕輕惦記著享受福報,老了就淒涼了。
  
比如說,孔子說,三十而立,為什麼三十歲要而立,要成家立業呢。三十歲了,人生應該有個目標,要努力,這種努力就是積累福報,為老年做積累。
  
年紀輕輕的,不要惦記著我要享受福報,不要去羨慕別人,你看他過的多好啊,老公多好,孩子多好,婆婆多好,又有錢。不要去這樣子。人家會好,那也是她培養來的福報。一個人能擁有一個東西,自然有他的德行和福報在感召,不能擁有,只能說明德行和福報不夠。但是,培養福報,在哪一輩子,都是適用的。
  
我們的福報,是我們自己積累的,來自善心、善行和積極的努力,還有我們的言行舉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 2015-03-26 13:31:08




人真正的高貴,就在於那一顆心,獲益良多!感恩!
貼文者 : : 迷或

Re: 蔡禮旭老師:做孩子一生的貴人 - 2015-03-28 16:58:24

別變成陳巧雲范佐憲..你就是明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精華節錄 - 2015-03-30 15:40:20




故天下不正,修之國家;國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彌近,而所濟彌遠。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正心之謂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所以,天下不正就要整治國家,國家不正就要整治朝廷,朝廷不正就要整治身邊的臣子,臣子不正就要加強自身的智慧德能,自身不正就首要先要調整自己的思想。所整治的愈切近,所成就的愈遠大。夏禹、商湯常常檢討自己的錯誤,國家的興盛就很快,這是調整自己思想的結果。



唯不推心以況人,故視用人如用草芥。使用人如用己,惡有不得其性者乎?古之達治者,知心為萬事主,動而無節則亂,故先正其心,其心正於內,而後動靜不妄,以率先天下,而後天下履正,而咸保其性也。斯遠乎哉?求之心而已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正是沒有推己及人去體諒他人,所以看待用人如用草芥。如果任用別人就像任用自己,(如此感同身受)怎麼會不了解人民的性情(順應民心而治)呢?古代能通達治國之道者,明白心是萬事的主宰,行為無節制,就會使國家動亂,所以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想心態。假如思想心態端正,無論動還是靜,都不會胡作非為,自己做天下人的表率,天下人就會踐行正道,從而皆能保有其良善的本性。這些要求遙遠嗎?不過是求之於自心而已呀!



故王者勞於求賢,逸於得人。舜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當君主的人尋求賢才是辛勞的,得到了賢才就輕鬆了。大舜舉用了很多賢能的人,使他們各得其位,自己垂衣正身,恭謹律己,凡事不用親為,就使得天下太平。



明君蒞眾,務下之言,以昭外也;敬納卑賤,以誘賢也。其無拒言,未必言者之盡用也,乃懼拒無用而讓有用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賢明的君主治理百姓,務求臣下之言,來昭示於朝廷外;恭敬地接納卑賤之人,來吸引賢士。君主不拒絕進言,未必所有的進言都採用,只是擔心拒絕無用的意見而會使有用的意見受到排斥。



堯舜之世,諫鼓謗木,立之於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則洗目改聽,所以達聰明,開不諱,博採負薪,盡極下情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堯舜的時候,在朝廷設敢諫之鼓,立書寫諫言之木,殷周二朝的聖王,對待百姓的怨罵,總是洗耳恭聽,真誠接受,所以才能夠明察事理,讓別人直言不諱,廣泛聽取普通百姓的意見,全面詳實地了解民情。



古之官人,君責之於上,臣舉之於下。得其人有責,失其人有罰。安得不求賢乎?---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古時候任用官員,君主在上面提出(選拔的)要求,臣子在下面保舉推薦。所舉薦的人得當,就獎賞舉薦者;所舉薦的人失當,就處罰舉薦者。這樣臣子們能不去訪求賢才嗎?



夫人為子之道,莫大於寶身全行,以顯父母。---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為人子之道,沒有比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品行,從而讓父母因子女賢德而得到榮耀更重要的了。



禮以將其力,敬以入其忠。《詩》言:「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遵照禮儀來盡力侍奉父母,要把恭敬融入盡孝的真誠心理。《詩經‧小雅‧小苑》說:「早起晚睡勤奮不懈,無愧於生養你的父母。」說的是孝子一刻也不放鬆自己,不讓父母蒙受羞恥,這是君子之孝。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命,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命,又焉得為孝乎?」---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曾子說:「關於慈愛、恭敬、安親、揚名的道理,學生已經聽您講過了,請問為人子的一切都聽從父母的命令,可以說是孝嗎?」孔子說:「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在古時候,天子有七位直言諫諍之臣,即便天子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天下;諸侯有五位直言諫諍之臣,即使諸侯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國;卿大夫有三位直言諫諍之家臣,即便大夫無道,還不會失掉其家;士人若有直言規勸的朋友,則自己不會失掉美好的名聲;如果父母有以道義勸諫自己改過的兒女,自身就不會陷於不義。所以面對父母、領導、朋友不合道義的思想言行,應當要勸諫。一昧盲從父母的號令,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聖人之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者,則孝子不敢以其物薦進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聖人治理天下就如同處在廳堂之上,假如滿堂的人都在飲酒,但有一個人獨自對著牆角哭泣,那麼滿堂的人都會不愉快了。聖人治天下就好像處在廳堂之上,哪怕只有一個人還未能得適當的位置,那麼即使是身為孝子也不敢將他的物品即刻就進獻上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相遇太早-周蕙(獨唱版) - 2015-03-30 16:33:11




學習佛法以後,知道生命當中所遇見的人都是對的人,相遇太早?相見恨晚?那是不懂因緣果報的人在說的,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一千年修得共枕眠,愛恨情仇緣深緣淺,全部都是修來的。學佛以後,漸漸沒有女人愛作夢的思緒,有的,是希望這輩子周遭的有緣人,都能隨我一起往生極樂,像個戲班子,這場人生大戲,都有個圓滿的謝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丹王國的幸福之道 - 2015-03-30 16:36:41




不丹第五世國王旺楚克在登基時,對國民如此說道:"親愛的國民,您們永遠記住對我國最重要是全民都有信仰,不丹國是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您可以失去國王,您可以失業、失學、失戀,這些都可以重來。但絕對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就會失去道德、感恩、信任、懺悔、善惡、自律,沒有信仰的國家是可怕的國家。"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幸福在一念之間(第一集)蔡禮旭主講 - 2015-03-31 16:19:46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19:27:31



以德導情
——情感系列(二)

古語云「百年修得同舟,千年修得共枕。」紅塵一場相聚,來之不易。還有人說,夫妻就像兩個半球,必須合得圓融,合得順暢,才能走得動,走得穩,走得遠。感情問題,是一個千古不老的話題。儘管現代社會的生活條件遠遠優越於從前,但是人們的幸福指數卻反降不升,再豐富的物質,再超前的享受,都攔不住越來越高的離婚率和越來越多的怨男怨女。如何經營自己的感情生活,夫妻之間如何相處才能使家庭和諧?已成為現代人經常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時,這也是社會和諧安定的一個重要基礎。


智者教育我們,遵照道德準則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以德導情」是令感情生活如意幸福重要的一環。生活中沒有道德土壤的呵護,開不出幸福的花朵。一個守禮有德的人,不會去做傷害人心,傷天害理的事情,如果人人守禮有德,世間就少了很多紛爭,多了很多祥和。古往今來發生的悲歡離合故事,無不在一點一滴地為我們揭示著「以德導情」的重要性。

然而,古今生活中卻又有太多的人被貪欲迷障,因追求一己私欲而深陷泥潭,釀成無邊的苦果,令人感慨不已。以德導情,降服私欲,是幸福人生的大前提。我們先來讀下面這則故事。

裴章,是山西省河東地區人,他的父親與曇照法師極友善。曇師精於相術,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的功名事業,一定很有成就。

裴章二十歲時,娶妻李氏,新婚的時候,尚能相安無事。可是李氏人很老實呆板,貌又不美,難以博得丈夫的歡心。夫妻之間,毫無感情可言。

過了一年,裴章到太原去做官,把妻留在家中。舊時代的官,是女孩子們最羡慕的對象。不久以後,裴章在太原結識了一位少女,年齡比李氏輕,貌也很美,二人就在太原同居,把家中妻子,置之不顧。

李氏孤獨地住在裴章家鄉的老宅中,既沒有接到裴章一封信,更沒有獲得裴章金錢上的接濟。雖然李氏是一位很有修養的女人,卻無法抑制內心的痛苦與憤怒,終於憂憤致病,不幸去世。

數年以後,裴章又遇見曇照法師,曇師看了他的相,十分驚訝地說:「多年以前,我看你是顯貴之相,怎麼現在變了呢?過去你的天庭飽滿,現在怎麼天庭有傾陷之相呢?過去你的地閣方圓,現在怎麼地閣尖削了呢?再看你的手相,掌心有黑氣盤繞,恐有不測災禍,宜謹慎防範。你的相變得這樣多,不知做了什麼缺德的事?」

裴章聽了,自己反省數年來的所作所為,覺得其他的事,尚無有虧良心,只有在太原另結新歡同居,以致家中妻子憂憤致死,大概這就是最缺德的事。

曇照法師嘆了一口氣說:「你本來有美好的前程,奈何不知珍重,家中有了很好的妻子,卻要在外邪淫,你這樣自己摧殘前途,實在太可惜。」

十天以後,裴章在浴室洗澡時,他的部下入室行刺,刀中腹部,五臟盡出而死。曇照法師曾經說他將有不測災禍,不幸言中了。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主人公本有的大好前程,卻被自己的貪欲妄為所斷送,可見即便是先天之福,也要靠後天的「德土」來培育才能有收成,「色字頭上一把刀」,實在是不可不慎啊。

我們再來看下面這個現代生活中的小故事,它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一個南方女士和一個北方男士成了家,女士的口味清淡,男士無辣不歡,因此家裏總難免出現些不和諧,偶爾還因此而借題發揮,女士也常感內心苦悶。

一天,女士回父母家裏吃飯,父親做的菜比較咸,母親一聲不響拿來水杯,夾了一筷子菜,將菜在清水裏蕩一下後再入口。忽然,女士從母親細微的動作裏領悟到了什麼。

第二天,女士在家做了丈夫愛吃的菜,每一個菜裏都放辣椒。只是,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男士看著她津津有味的吃著清水裏蕩過的菜,眼睛裏有輕微的濕潤。

之後,男士也爭著做菜。但是菜裏面已經找不到辣椒了,只是他的面前多了一碟辣醬,菜在辣醬裏蘸一下,每一口,他都吃得心滿意足。

為了愛,也為了自己的家,他們一個堅守著一碟辣醬,一個堅守著一杯清水。他們更學會了怎樣堅守一份天長地久,細水長流的感情。

雖然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小故事,可是為什麼我們讀來卻覺得它很感人。因為這裏面有彼此理解、信任、尊重、寬容的道德火花,有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

一位現代的思想家曾說過:「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通過上面兩則故事,我們應當深思,為什麼現代人總覺得自己不幸福,總有不滿足感,問題的癥結在人心,在道德觀念淡薄。

精神極度空虛,婚外情,一夜情,離婚,閃婚,換妻等等有悖傳統道德觀念的怪現象,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不良產物,是道德觀念的倒退淪喪。這種種的怪相亂相,導致了大面積的不幸福,也導致很多無辜的人被受累。只有強化道德觀念的培養,控制約束自身過度的欲望,才能幫助人們盡可能地擁有幸福生活。

在此奉上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願在情感漩渦中掙扎的男女,能獲得些許醍醐甘露,經營自己的幸福家庭。

夫婦之道有三等

丈夫

(1) 上等的丈夫,回家幫助太太料理家務。

上等的丈夫會想到太太忙於工作,還要忙於家務,必定辛苦,下班回到家裏,他會體恤太太的辛勞,協助太太操持家事。這樣的丈夫,必定是上等的好丈夫。

(2)中等的丈夫,回家喝茶看報,讚美太太。

不會幫忙做家事的丈夫,回到家裏,雖然喝茶看報紙,至少嘴巴還會贊美太太,感謝太太的付出。如此,太太再怎麼辛苦,也能甘之如飴。

(3)下等的丈夫,回家氣勢凌人,嫌東嫌西。

最下等的丈夫,回到家裡,就是一副自己最辛苦、自以為對家庭付出最多的姿態。要麼嫌太太菜煮得不好,要麼嫌太太不會打扮,看不順眼,東嫌西嫌,氣勢凌人,這是最下等的丈夫。

太太

(1)上等的太太,治家整潔,賢惠有禮。

俗語說:「有良妻,如國有良相。」一位賢良妻子能開源節流,將家打理得妥當,維護環境整潔,態度溫敬柔軟,周到體貼,行儀慈孝和順,讓先生無後顧之憂。

(2)中等的太太,慰問、讚美丈夫的辛勞。

莎士比亞說:「一個好妻子,除了處理家務外,還兼有慈母、良伴、戀人三種身份。」

所以,治家能力差一點的太太,至少要能多說好話,要常常慰問、讚美丈夫的辛勞與付出。

(3)下等的太太,嘮叨不休,刻薄自私。

下等的太太,不但不善於治家,丈夫辛苦一天回到家時她還會喋喋不休,要麼嫌棄他的職業賺錢太少,要麼埋怨住得不好、穿得不暖,如此只會讓丈夫覺得家如監獄。

不如意的感情,不如意的婚姻,皆能通過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而獲得改善,這是毫無疑問的,以境觀心,生活中多一分仁愛,多一分寬容,多一分欣賞,多一分守諾,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不舍初心,榮辱不棄,生活才能走向幸福美滿,誠願天下追求幸福的人們都能以德導情,獲得喜樂安康的人生。

北京大方廣http://www.dfg.cn/big5/cszd/shzr/69-li.php
貼文者 : : 迷或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19:37:20

洗腦文。 不予置評
貼文者 : : 老黄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20:40:19

上,中,下三等夫,或妻都有机會有婚外情!

只從表面徵象而判斷,難怪,來自世外高人,並未曾親自經歷情是何物?
貼文者 : : 迷或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20:51:52

文不對題。望君保重。遲早會好。
貼文者 : : 老黄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21:07:30

非也,只是角度不同。好丑自知就得了。

有人喜歡寫論文,有人傳道,有人搞笑娛樂眾生,各取所需,都是浪費生命嘛!
貼文者 : : 迷或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21:15:47

干吾屁事。不認識解釋那麼多。有症狀
貼文者 : : 老黄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1 21:34:39

對!非常嚴重.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雨聲 - 2015-04-02 12:31:28



感謝各位指點,這個文章影音輯錄天地,影響我的人生甚鉅,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一步一步遵照經典依教奉行,什麼是幸福人生?現今的我,家庭美滿、夫妻和樂、工作順遂、朋友相敬有禮、財源亦不匱乏,老祖宗的教誨改變我整個人生,我自己就是最大受益者,所以特別在此分享給有緣的各位,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說長說短,都不如踐行者體會的多。

這個雨聲,就是我的幸福人生指南,無法言喻再多,希望有緣人也能如同我的改變一般,獲益良多,奔向幸福美滿的人生。 joyful


貼文者 : : 老黄

Re: 雨聲 - 2015-04-02 18:54:14

大大莫怪老黃的言論。

網上論壇自然有不同意見。

老黃只是看見大大套用一個出家人對夫婦之道的看法而覺得欠缺說服力,有點怪怪的感覺而發言。

夫婦之道在於情,不在于形式,簡單說句,”心中只有你“,則夫喝婦隨。

老黃結婚30年,都是以此來維繫關係。故感言,情為何物 ?不相信出家人能有此体驗。

貼文者 : : 迷或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3 15:32:20

我是廢物人渣敗類。勿跟我牽扯,看著我去死就好。感謝。
貼文者 : : 老黄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3 16:42:41

地球上有65億人,多個不多小個不小,精壯之年選擇自殘之路,奈何?

不用解析,不用回文,老黃只是路過貴境。
貼文者 : : 迷或

Re: 以德導情,祝願天下夫妻都能獲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 2015-04-03 17:30:03

我喜歡。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之金玉良言 - 2015-04-09 14:58:37



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詹何對曰:「何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也。」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楚莊王問詹何曰:「請問該如何治理國家?」詹何回答說:「我只明白修身的道理,不明白治國的道理。」楚王說:「寡人得以供奉宗廟、掌管國家,希望學到保住它的方法。」詹何回答:「我不曾聽說君主自身修養很好而國家卻混亂的,也不曾聽說君主自身修養不好而國家卻大治的,所以治國的根本在於君主自身的修養,至於別的細枝末節我就不敢跟您講了。」楚王說:「你講得很好。」



為治之本務,在於安民。安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勿奪時,在於省事,在於節欲。節欲之本,在於反性。---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使百姓安定。安定百姓的根本,在於使百姓衣食豐足。百姓衣食豐足的根本,在於不使其失去農時。不使百姓失去農時的根本,在於減少徭役。減少徭役的根本,在於君主節制物欲。節制物欲的根本,在於返歸其清淨無欲的天性。



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羿之法未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獨立,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故有君子,則法雖省,足以遍矣;無君子,則法雖具,足以亂矣。故明主急得其人,而闇主急得其勢。急得其人,則身逸而國治,功大而名美;急得其勢,則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有造成國家混亂的昏君,沒有本來就混亂的國家。有能治理好國家的人才,沒有不需人治就可以使國家安定的方法。后羿的射法沒有亡失,但后羿不能讓世世代代的人都百發百中;禹王的治國之法仍然存在,但夏朝不能世世代代稱王天下。所以治國之法不能得獨自存在,得到了能施行的人才能存在,失去了能施行的人就亡失了。治國之法,是治理國家的開端;君子,是治國之法的本源。所以有君子,則法令雖然簡略,也足夠治理好一切;沒有君子,即使法令非常完備,也足以使得社會混亂。所以賢明的君王急於得到能治國的君子,而昏庸的君主急於得到權勢。急於得到能治國的君子,於是自身安逸而國家大治,功業偉大而且聲名美好;急於得到權勢,就會身勞心累而國家混亂,功業毀壞而且名聲敗壞。



夫君尊嚴而威,高遠而危;民者卑賤而恭,愚弱而神。惡之則國亡,愛之則國存。御民者必明此要。---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為君者,儘管莊重嚴肅而威攝天下,但是居高處遠而充滿危險;為民者,雖然地位卑下而對人恭順,愚鈍軟弱卻有難以預測的力量。君主不尊重百姓,國家就會滅亡;君主愛護百姓,國家就會生存發展。治理民眾的人一定明白這個道理。



夫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六畜生於時,百物取於野,此富國之本也…故為政者,明督工商,勿使淫偽;困辱游業,勿使擅利;寬假本農,而寵遂學士。則民富而國平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利用自然的時節,分清土地的高下優劣(加以利用),各種牲畜的生長符合時令,萬物收穫於田野,這就是使國家富強的根本…..因此執政者應明確監督工匠與商人,不要讓他們弄虛作假;限制貶低商業等流動的行業,不要讓他們獨佔利益;寬待務農之人,使博通聖賢學問之士尊貴榮顯。這樣,就會使百姓富足、國家太平了。



故壹野不如壹市,壹市不如一用,一用不如上息欲,上息欲而下反真矣。不息欲於上,而欲於下之安靜,此猶縱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彫瘁,難矣!故明君止欲而寬下,急商而緩農,貴本而賤末,朝無蔽賢之臣,市無專利之賈,國無擅山澤之民。---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所以,限定民間不如限定集市,限定集市不如限定朝廷,限定朝廷不如限定用度,限定用度不如在上者去除奢欲。在上者去除奢欲,百姓就能反璞歸真。在上者不去除奢欲,卻想讓百姓安穩清淨,這就如同縱火焚燒森林,還想使原野不凋零枯敗,實在太難了!所以,英明的君主,遏止欲望,寬待百姓,對商業寬鬆,重視農業,不看重商業,朝廷中沒有蒙蔽賢能的佞臣,集市上沒有專利霸市的商人,國家沒擅自開發山澤的人民。



教化之流,非家至而人說之也,賢者在位,能者布職,朝廷崇禮,百僚敬讓,道德之行,由內及外,自近者始,然後民之所法,遷善日進而不自知。---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教化的普及,並不是要挨家挨戶去對每個人進行說教,只要賢德的人處在正位,有才能的人安排到適合的職位,朝廷崇尚禮節,百官互相恭敬謙讓,道德教化由內而外,從近處(朝廷內部)開始,然後百姓知道了效法的準則,不知不覺就會日漸改過向善。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遯心。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背;恭以蒞之,則民有遜心。」---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孔子說:「對待人民,要用道德來教育,用禮儀來約束,人民才會有向善的心理。如果用政令來教導,用刑罰來約束,人民就會產生逃避政令和刑罰的心。所以治理人民,如果能夠以愛護兒女的心來愛護人民,人民就會親附他;能夠以誠信樸實來團結人民,人民就不會背叛他;能夠恭恭敬敬地深入體察民情,人民就會自然升起歸順敬服之心。」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致禮以治躬,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則和,禮極則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節錄自群書治要

君子說:「人不可片刻離開禮樂。深入於樂,是為了陶冶心性;深入於禮,是為了調整身體與言行。一個人的心中如果有片刻不和順不喜樂,那貪鄙詐偽的念頭就會趁機而入。外貌如果有片刻不莊重不恭敬,那輕忽怠慢的念頭就會趁虛而入。所以樂是調理人的內心,禮是調理人外在的行為。音樂至善能使人合暢,禮儀至善能使人恭順。內心合暢而外貌恭順,則人們望見他的外貌神情,就不會與之抗爭;看見他的儀容風度,便不會有輕視侮慢的態度。」



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晏嬰回答說:「禮可以用來治禮國家已經(由來)很久了,可以說是和天地並興。君王美善,臣下恭敬;父親慈祥,兒子孝順;哥哥友愛,弟弟恭順;丈夫和藹,妻子溫柔;婆婆慈祥,媳婦順從。這些都是禮的內涵。」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孔子說:「禮啊禮啊,僅是指玉帛等禮品嗎?樂啊樂啊,僅是指鐘鼓這些樂器嗎?(禮的可貴之處,在於能夠使上位者安於其位,使下位者受到教化而各得其所。樂的可貴之處,在於能改善社會風俗。)」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禮之謂也。夫禮,貴者敬焉,老者孝焉,又者慈焉,小者友焉,賤者惠焉,此禮也。」---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曾子說:「所謂行,就是實踐禮的意思。禮,就是對尊貴之人恭敬,對老人孝順,對小孩慈愛,對年輕人友愛,對貧賤之人施予恩惠。這些都是禮的表現。」



樂以治內而為同,禮以修外而為異。同則和親,異則畏敬。和親則無怨,畏敬則不爭。---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音樂能用來調治人的內心,使人的情志隨著音樂一起變得安和調適;禮儀用來修治外在的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尊卑有序。內心安和人就會和睦親愛,尊卑有別則會使人心存敬畏。和睦親愛就不會有怨恨,心存敬畏就不會有鬥爭。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雨聲 - 2015-04-09 16:39:35



轉自
http://relativehumanity.tieus.com/web/cm/cm290.htm
馬悅凌醫生著

-----------

節錄如下

-----------


什麼是寒

寒,是一種對於溫度的感覺,寒與熱是相對的。寒為冬季的主氣,在氣溫較低或氣溫驟降的情況下,都容易形成寒邪而致病。寒,具有陰冷、凝結、阻滯的特性。寒為陰,熱為陽。當寒侵入人體後,血液就失去了陽氣的溫煦,就會運行不暢、淤堵不通。

寒還有收縮、閉塞的作用。遇寒後筋脈縮緊,整個人就往裡縮,四肢屈伸不利。汗毛孔遇寒也會關閉、堵塞,不易出汗。


不通則痛,疼痛是因寒致病的重要特徵,不論是四肢的關節疼痛還是心痛、胃痛、腹痛、頭痛等,都與寒有直接的關係。寒用熱除,有熱則緩、則減、則癒。熱是治療一切寒症的法寶,可以在飲食中吃溫熱、辛辣的食物祛寒;可以多穿衣服保暖祛寒;可以用各種物理方法如熱敷、理療、艾燻等對局部加熱祛寒。

*********

什麼是濕

濕是一種有水分子存在於物體中的表現,反之為乾。人體就如一件衣服,乾爽的時候輕鬆、舒適,潮濕的時候就沉重、黏滯。衣服上的水分多了,太陽出來就能晒乾,大風一吹就能吹乾。人體內的水分多了,只要身體內的陽氣足,也就是腎氣足,水分也很快能上升、蒸發,溶入我們的血液,為我們的身體服務。

可當我們的身體內腎氣不足,體溫偏低時,血液循環的速度就會變慢,飲食中的水分以及潮濕環境侵入人體內的水分就不能很快被人體利用,沉重、向下的特性就顯露出來,如四肢酸重、胸悶、胃腹脹悶、大便不成形、嚴重的腹瀉、小便不順暢、小便的量減少,以及下肢水腫、濕疹、婦女白帶多、濁都屬於這種情況。

生活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小便排出順暢,就能帶出多餘的不能被利用的水分,就能消腫、除脹。而小便是否順暢和腎功能強弱有很大關係,腎氣足是排濕的關鍵。

**********

很多人得病的原因,以及很多疾病的病根都在於「寒」。然而治病時,往往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因素。寒涼不祛除,這些因寒而得的病又怎麼能治好?

每當我路過火車站,看到車站內外總有不少人睡在冰涼的地上時,我就在想,這些人只為了一時解乏,以後肯定要得重病。而得了重病,不僅喪失了勞動能力,還會窮上加窮,禍根只是因為他們不懂受大寒會毀了他們的身體,毀了他們幸福的生活。

每當我看到寒冷的冬天,街上到處在賣西瓜、香蕉、柿子、柚子、獼猴桃等各種大寒的水果時,我就在想,不知道又有多少老人,因為吃了寒涼的瓜果而引起血管收縮,使心腦血管疾病加重,甚至出現意外。


每當我看到那些穿著棉衣卻在吃冷飲的孩子,看著他們蒼白發青的小臉,我就在想,寒涼造成他們的胃口不好,體弱多病,而後一旦大量吃藥,會造成身體的惡性循環,長大後患各種疾病的幾率大增,工作、生活的質量自然大減,這些孩子的將來真令人擔憂......

可見,受寒涼的途徑來自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吃了太多寒涼的食物、藥物;穿得太少太露;睡覺時露背、露膀子、露腳;空調溫度調得過低,電風扇過度使用等等。

可生活中有的人堅持冬泳、堅持常年洗冷水澡,身體並沒有生病,還很健康,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外界所受的寒涼只是外因的刺激,會不會生病是取決於你身體的內部素質,只有身體內部出現空虛,血液虧少,再遇到外界寒涼侵襲才會生病。而當你身體內部血液充足,溫度適宜,人體內正氣足的時候,抵禦寒邪的能力就要強的多。不分季節、分區域常年貪吃寒涼的食物,對身體的傷害是最大的,它直接傷害身體內部,直接傷腎,直接造成血液生成的減少。什麼叫堅固的堡壘只有從內部摧毀,吃進去的寒涼就可能直接造成身體內部的空虛,它要比身體受外界的寒涼對身體的傷害要嚴重得多。用最直白的話說:活人是熱的,死人是冰涼的,當你長年累月用各種途徑為身體降溫,其結果就是離健康越來越遠。

因此,只有在各個方面都注意避免身體受寒涼,才能讓我們的身體保持適宜的溫度,為身體提供最適宜、舒服的生長環境,確保我們身體的健康。


*********
為什麼身體內寒涼,卻感到燥熱

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比如夏天天氣炎熱引起身體燥熱,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乾結,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久病之人「陰虛火旺」等。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是用補法。

只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和西醫的消炎藥都是對症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現在單純有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裡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就是熱症、熱病,也就是說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的。

為什麼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前面介紹過,身體內的寒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腎在中醫的五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會乾燥。臟器也是一樣,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這種運動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就易摩擦生熱。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如果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它就不可能乾燥,就不會有火。

還有頭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為腎主骨髓、主腦,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首先出現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應的就是乾燥的症狀,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咽乾、咽痛等。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較容易受細菌的感染,當頸部及頭面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後,這裡的免疫功能就下降,會出現各種不適,這樣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的概率就會增加。又由於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各種炎症很難治癒,就會反反復復發作,成為各種長期不癒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當現代人不分季節大量誤吃各種寒涼的瓜果蔬菜後,當人們在夏季長期使用空調後,當女士們為了顯示身材盡量少穿衣服後,大量寒濕正悄然進入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虛火就越來越大。而目前普遍都採用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進行治療,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實際上,這是沒有對症治療。可如果要去掉身體內的寒濕,要補腎,用的都是溫熱的食物。溫熱療法,這難道不是火上澆油嗎?確實,有虛火的人普遍都存在「虛不受補」,但這種補不得的狀況只是一種假象。

身體內寒濕重還極易造成經絡不通,散熱困難,容易感到悶熱、燥熱。與老人相比,孩子的經絡通暢,散熱快,因此孩子在夏天是最不怕熱的,大熱天裡照樣在太陽底下玩耍。而老人經絡不通暢,不易出汗,熱散不掉就悶在身體內,人就很難受、煩躁,只有吃了冰涼的食品才感覺體內舒暢些。當然這種經絡不通引起的身體燥熱已不只在老年人中出現了,現在的人們普遍貪涼,運動又少,自然就會造成血液流動的速度變慢、變緩,從而極易導致經絡的淤堵,經絡淤堵帶給人的就是身體出現的各種疼痛,以及皮膚上長痘、長斑。看看周圍的人,有幾個能說自己很健康,從沒有過腰酸背痛、腿痛胳膊痛的?再看看周圍人的皮膚,又有幾個色澤明亮、富有彈性、不長斑、不長痘的?這些都是和長期貪涼有關的。

經常運動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只要運動開了,出汗了,就會感到身體內的燥熱自然消失了,渾身輕鬆了,心情舒暢了,這是因為運動後體溫明顯升高,血液循環加快,出汗在排出寒濕的同時也能帶走了虛火、疏通經絡。這就是為什麼多數運動員性格開朗的原因。運動後不再鬱悶了,再注意營養的補充,就不會患上抑鬱症。現在的人普遍貪涼,大量吃著寒涼的食物還覺得燥熱,是腎氣虛弱、經絡不通造成的。燥熱則會進一步貪涼,就更加重了血管、經絡的收縮、淤堵,這樣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的狀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弟子規》自由問答~蔡禮旭老師主講 - 2015-04-14 13:35:51




蔡老師解答我好多疑問,很感恩,各位爸爸媽媽、各位師長親友,小朋友的學習不能等,同樣的,我們的人生亦不能重來,如何走向康莊的幸福大道,正確的人生態度真的很重要!好影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如何讓孩子接受品德教育1 - 2015-04-21 13:03:16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如何讓孩子接受品的教育2 - 2015-04-23 13:26:5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乘傳中華文化01--蔡禮旭老師 - 2015-05-06 13:20:41




當你什麼都不要了,你什麼都得到了。聽到這句話,心裡感動莫名,希望自己能不忘初衷、貫徹到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伸一千隻手去相助 - 2015-05-08 15:26:30





伸一千只手去相助

——索达吉堪布的慈悲治愈系



一个人如果特别痛苦,大多是心胸狭窄所致。



之所以心胸狭窄,又是因为自私。



从古至今,无论是家庭中的矛盾,还是战争中的血泪,几乎都是自私自利所引发。同样,人们今天的情绪问题,也都来源于此。



大乘佛教有一种慈悲观,正是对治它的妙药。慈悲就是包容,是放大心量。有了它,再大的痛苦也不值一提。



没有慈悲的人,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具有慈悲的人,看什么都很顺眼。



比如一个小孩调皮捣蛋,你可能觉得很讨厌。但他如果是你的孩子,再调皮你也不会厌弃他。



同样,对众生也要有这种心,要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孩子。若能如此,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会原谅、忍让和包容。



尽管这难以被一般人接受,但这个世界确实需要它。



我特别喜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教中记载,这位菩萨为了关注更多的苦难众生,化现出一千只眼;为了帮助更多的苦难众生,化现出一千只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并尽量去做,这个世界应该会让人快乐。



当然,对于动物,也需要如此。放生、吃素、为其念观音心咒等,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的。



有了这种非常广大的慈悲,自己的痛苦会像雪花消融于大海一样,与大悲心融为一体。这个时候,不会有痛苦,只有快乐。



这才是真实的幸福。



----------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vhmq.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教書種陰德 - 2015-05-08 15:27:52




教書種陰德 ●企 西


宋朝的李之彥在他所著的東谷隨筆中有一段記載:

我曾聽長輩說過:

從前有一位讀書人去參加國家考試,覺得自己考得不錯,在京城等待放榜;沒事去廟裡走走,看到廟中走廊有看相的人,就向相士請教自己的前途。

相士說:「先生您的骨像清寒窮苦,所以即使您才氣一如班固、司馬遷,文章好得像韓愈、柳宗元,也是無法上榜。」

讀書人不相信,後來榜單揭曉,果然榜上無名。於是他就又去向這位相士請教說:「我這輩子的命運會怎樣?」

相士說:「以先生您的骨像來看,我怎麼好亂下結論?但是您與其在考試功名上用心,不如想辦法種大陰德,或許就可以扭轉命運。」

回去的路上,讀書人心裡想:「我又窮又沒有資源,哪裡有能力做幫助別人、有利眾生的事呢?那我又怎麼積得了陰德呢?」

過一陣子他又想:「我平時常借住人家家裡,見到一般人所聘請的老師多半是誤人子弟。從今天開始,我就只留心於教導學生,用這個方法來積陰德。」

過了三年,又到了國家考試的日子,讀書人再度應考,又去廟中走走,結果那位相士還在老地方。彼此才剛作揖完,相士就說:「先生您風采氣色明朗煥發,一定飛黃騰達!」

讀書人說:「我剛參加完考試,在等放榜。」

相士說:「一定高中,不用懷疑!」

放榜後,果然如相士所言。讀書人去廟中向相士道謝,說:「為什麼您上次那麼斷然的拒絕我,這次卻這麼確定地給我肯定的答案呢?」

相士說:「抱歉!在下對您沒什麼印象了。」

讀書人就把經過講述一遍。相士說:「先生您的相貌風骨全變了!慎重教導學生,不是陰德是什麼呢?這應該就是上天對人無言的看相吧!」



————

轉自http://www.minlun.org.tw/old/332/t332/t332-6-1.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兩則故事揭密學佛後遇到逆緣的真相! - 2015-05-08 15:28:54



http://www.buddhistweb.org/2015/05/50308


我真的相信虔誠學佛,努力改正自己不良習氣,並且多多財法無畏布施,宿世惡緣都能提前了結,想當初先生與我認識結婚後,也是經歷多年的爭吵,常常互不諒解,97年無意間開始發現華藏電視台聆聽淨空老法師學佛答問之後,兩人互相砥礪學佛精進,或許轉變俗緣為法緣了,相知相惜至今,並約定臨終一起往生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弟子。

惡緣的了結,有可能是分道揚鑣,有可能是生離死別,當然更有可能是轉惡緣為法緣,因緣果報不可思議,學佛感應更是不可思議,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我們一起讓今年的母親節更有意義好嗎!^______^ - 2015-05-08 15:30:09




母親節幫母親積陰德累積福報,莫過於幫母親捐助弱勢、布施貧苦,誰都希望母親能安養天年、健康長壽,所以要多多種因,才能得果!我們一起讓今年的母親節更有意義好嗎!^______^



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 幫助善牧愛心捐物

http://www.goodshepherd.org.tw/chtw/download/goodshepherd_goods.pdf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乘傳中華文化02--蔡禮旭老師 - 2015-05-12 13:27:19




看到後面,一直很想流淚,好令人感動,感恩蔡禮旭老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中國人最懂教育--淨空老法師 - 2015-05-20 11:49:21



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46&web_choice=7



節錄重點如下
----------

中國古代家教的文獻有幾百種,在《四庫》裡面都能看到,而《弟子規》則是中國家教的集大成,它薈萃了古代家教的精華。當你讀這一本書的時候,等於把中國幾千年的家教書統統都讀遍了,這難能可貴。《弟子規》教什麼?它的綱領是《論語》裡的一句話:「入則孝,出則弟」,它以孝悌為根本,然後再教謹、信、愛眾、親仁,最後是學文。

孝是什麼?孝就是與家人處好關係,跟父母、夫妻、兄弟、姊妹處好關係。悌是什麼?悌是與外面的人處好關係,一個人在社會上有領導、被領導、同事、同學、朋友、親戚、鄰里鄉黨等等,與他們所有的人處好關係,這叫悌。古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孝悌就是人和,人和就天下太平。中國古人很少講國家,開口都講天下,你看那個心量多大!心量一拓開,自私自利的心就沒有了,起心動念總喜歡幫助別人,成就別人,時時刻刻都做好樣子,這就對了,這就是孝悌。所以,諸位不要把這個詞的意思想得那麼狹窄,否則就錯會了孝悌的涵義。
-----
淨空老法師




為什麼傳統教育會丟失?原因是西方文化衝擊了古老的中國。其時恰逢滿清末年朝政腐化,國事一敗塗地,知識分子對傳統失去了信心。當時的中國年輕人被西方國家表面上的強盛所迷惑,對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產生了懷疑,害怕守著老祖宗的成法會亡國滅種。他們不做深入具體的歷史分析,反而無端問罪於先人,認為是老祖宗的學說害了中國。於是就有人提倡全盤西化,中國老祖宗的東西被貶得一無是處,傳統文化統統不要,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完全失去了民族自尊。

這一百年來,中國人真的受盡了屈辱,在國際社會抬不起頭來,沒人瞧得起。但是時過境遷,現在西方國家的問題出來了,校園槍案、綁架、暗殺、暴力、強姦、吸毒、早戀、墮胎、叛逆、心理變態、少女媽媽……種種前所未聞的怪事層出不窮,教育成了西方社會的夢魘,於是西方國家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痛定思痛,把眼光投向東方,他們到古老的中國來求智慧,尋答案,找辦法,這是一群覺悟過來的人。

現在外國人都在拼命學習孔子,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外國人都說好,我們自己是否也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
--------
淨空老法師




中國的文化不僅造福中國自己,而且也影響到世界,在日本,被譽為日本近代經濟的最高指導者、日本的企業之父、金融之王澀澤榮一,他就是一手執《論語》,一手執算盤,開啟了日本儒家式企業經營之風,這也使我們看到了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當代新加坡政府更是兼收並蓄,在加強法治教育的同時,特別重視儒家倫理教育的推廣,所以就使得新加坡在取得西方經濟增長、科技發展的同時,避免了西方國家的種種社會弊病和道德危機,成為當今世界上治安最好的國家。
------------
淨空老法師




現在,我們很多人都說孩子不好教,小皇帝、小公主們的脾氣很厲害,對父母沒有孝敬之心。兒童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在哪裡?我們來觀察分析一下,現在誰是家庭的核心?孩子是核心。我們說,沒有人生來就是小公主、小皇帝的脾氣,都是我們大人不會教,把他給慣成了小公主、小皇帝、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教育,絕對不是口頭上說教,而是身教重於言教,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古人說「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只用言語來教訓,孩子們會產生懷疑,引起爭議,說你自己都做不到,還能說我?他不服氣。所以《弟子規》上說「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我們在生活中要善于給兒童作正面的表演,他就會去跟著效仿,健康成長。
---------
淨空老法師




過去教師,首先教你怎樣做人,至於做事,那是屬於技能、技術的培訓。你看孔子教學,他講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最後才是文學。政事相當於現在的職業教育,教人謀生的技能,這是物質方面;文學是文化藝術教育,屬於精神生活的層面。你看,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層面,首先強調的是德行基礎,把德行作為國民教育的大根大本。可是現在的學校,雖然辦得名目繁多,但大多數都好像是知識技能傳習所,所謂老師也不過就是教學生怎樣考試怎樣做作業的人。孔老夫子的教育四科,前面兩個都沒有了,前面兩個是根本,可是現代教育卻把根本丟失了!
--------
淨空老法師




養父母之心的另外一個方面,是不要讓父母擔憂,做到「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除了健康,父母不會為你在其它任何方面擔憂,這樣你才稱得上是個真正的孝子。譬如,我們來到學校學習,功課不好,父母會擔憂,這就是不孝;和同學不能相處,讓父母擔憂,這也是不孝;走上工作崗位,和同僚不能相處,長官交給我們的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讓父母擔憂,這還是不孝;更何況打架鬥毆這些不學無術的事情。所以,我們從這裡觀察,發現真正的孝子一定會是一個很完美的人。中國古人講「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雖然這句話曾經受過錯誤批判,但實際上它有很深的內涵,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在日本很多企業都奉為圭皋,當一個人要從普通員工升為主管的時候,企業主一定會訪一訪他的父母對他滿意不滿意?看他是不是個孝子?因為只有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會對公司盡忠。
--------
淨空老法師




今天社會這麼亂,原因在哪裡?倫理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亂了,忘記了做人的責任。於是變成什麼呢?人越來越自私,自私當然就會發生衝突。人人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你想社會安定怎麼可能?孟子講得好:「上下交征利,其國危矣」,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真實寫照。所以,當前的國際社會完全是一派亂象,人類非常危險。諸位要知道,21世紀,要挽救世界人類的頹運,正如英國的大哲學家湯恩比所說,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大乘佛法,捨此別無他途。自古以來,中國傳統教育具有維繫社會安定和睦的功能,「和」是它的核心,共存共榮是它的理念,表現在「道、德、仁、義、禮」五個方面,如果不講求這些,要想達到社會的安定繁榮,是絕對不可能的。
---------
淨空老法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05--蔡禮旭老師 - 2015-05-25 13:51:59






夏威夷一座古老的監獄,充斥著嚴重犯罪、患精神病的眾多犯人,犯人痛苦,管理監獄的人也痛苦,恨不得及早離開。後來請了一位專家藍博士,解決監獄的問題。藍博士進去監獄後,並沒有和任何罪犯見面,只對著他們的履歷資料及照片,每天至誠的對著這些照片重複:對不起、我愛你、請原諒我、謝謝。過了一些日子,罪犯跟工作人員漸漸改變了原有痛苦的磁場,彼此和睦相處、罪犯們也相繼痊癒離開監獄開始新生活。

聽到蔡老師講述這個真實案例,讓我很感動,每一個人的周遭環境都是由自己的心念影響的,當我們抱怨或不滿周遭的人事物,其實是自己的心念不夠誠敬、不夠謙恭、沒有替人著想所致,古人所謂至誠感通,心至誠到了極處,萬事萬物都會受到這樣的感召跟影響,變得祥和安寧。古代大舜至誠孝順父母,父母要殺他、對他很不好,大舜仍然以至誠孝心對待,到最後感化父母的態度,懺悔自己的不是,這至誠的心念,同樣感動了當時的堯王,最後把天下也讓給了他,這就是至誠感天的最好例子。

我想,以前我總認為相交滿天下,知心寥寥人,並且常常因為自己待人處世不夠圓滿,以至於誤會分離收場,今天聆聽完這部影音,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對人不夠誠敬、不夠謙恭,希望自己時時警惕自己秒秒心念,誠意正心,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周遭人不認同自己,一定是自己德行不夠之緣故,要銘記在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06--蔡禮旭老師 - 2015-05-27 13:46:14






又是一部令人感動的影音,感恩蔡禮旭老師!這部影音的重頭戲在於最後面30分鐘講解《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公中年潦倒,應考不第,衣食不濟,子息緣薄,妻子又盲瞽,每每向灶神吐苦水抱怨自己力行善事,為何感此災難?有一年的除夕夜裡,感得灶神現身,曉以大義,告訴他最重要的行善根本是在於意念,【君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滿紙怨尤。瀆陳上帝。】,【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讎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註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感得家破人亡的大災難。

俞公聽到後,痛哭流涕,痛改前非,【敬發誓願。願善念永純。】、【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濟於人。有利於物者。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閒。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隨緣方便。廣植陰功。】晚年終於扭轉命運,轉禍為福,闔家歡樂。

---------
讓我再受一遍震撼跟醒悟,願自己念念淨純、求實質而不求形式,不求揚善於人,但求無愧於心。阿彌陀佛。


註:要應試國考的考生,實在很有必要把這部影音好好看完,有人說,考不考的上,全是運氣,運氣哪裡來?運氣從廣植陰功、累積陰德而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以愛還愛、以心體心。 - 2015-05-28 14:02:35




聖雄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車將要出發的時候才急忙忙地踏上車門,一不小心,一隻腳被車門稍微夾了一下,鞋子掉在車門外。結果當火車開始前進後,他卻絲毫沒有猶豫地立刻將腳上另一隻鞋脫下,順勢扔出窗外。同行的乘客目睹此景,百思不解地問道,您為什麼要把另一隻鞋也丟掉呢?甘地如此回答:『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那他就可以得到一雙實用的鞋子,而不是無用的一隻鞋。』


身為有善行與好見證的基督徒,我想絕對不是個禮拜俱樂部的會友,或者是純粹吃香喝辣的聯誼團契咖,而是一名具備『以愛還愛、以心體心』德行的耶穌基督跟隨者,因此為人處事時所呈現出的『同理心』(Empathy),我想是遠比奉獻金錢之多寡,參與服事之頻率要來得有說服力;顧名思義,『同理心』也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概念,是站在對方立場為其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在人際交流過程裡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同時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維和處理問題…誠如文前所提,甘地之所以被稱為『聖雄』,被推崇為是印度近代最偉大的精神領袖,就在於他能夠時時刻刻替處於底層百姓的立場來著想,並且將窮人的苦難視為是自己的苦難!雖然身為一國信仰之尊,但甘地仍能設身處地為無數印度的窮人著想,並由此產生出崇高的悲憫情懷,我們就可以明白換位思考的意義非比尋常。


在新約聖經『馬太福音』第七章第12節,主耶穌基督是這樣教訓著:『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 的道理。』;其實說直白些,貴為耶穌所親自揀選的寶貝子女,祂要我們學習祂的樣式,並非看重於虛浮不實的外貌與表象,而是從心底深處來體諒與關懷他人,不只是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要藉著聖靈的感動,來達到『要以責人之心責己、要以寬己之心寬人』的境界…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今年-西元2015年2月初的一場彌撒聖祭裡,談到了有關基督徒的才華與智慧,他認為基督徒最貼近上主的表現,莫過於不要批評他人,而要反過來指責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對他人作出評判與妄下定論,但要成為背起十字架的基督徒,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是罪人…這不是聖經或神學上的比喻或是論述,而是活生生正在發生的事實!畢竟我們的能力經常不是用來反省自己,而是用來替自己的罪行辯解,甚至表明不知道與推卸責任,也因此我們也就此遠離上帝,離成聖之道越來越遠…


而教宗也論及了另外一項做為基督徒的善行,那就是應在神面前感到羞恥…將羞恥擺在自己的面前,將仁慈與寬恕定睛於上主之前。很簡單的觀念:人沒有認罪,就無法觸及悔改,如果沒有悔改,那基督教徒與未信者何異呢?


筆者試想,或許是大環境的演變,社會競爭的激烈,我們似乎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彷彿世界就應該繞著我們,用我們的角度來詮釋萬有一切;然而,在屬神的聖殿當中,面對教會內弟兄姊妹的無助或軟弱,我們究竟是以己身的角度來看待,還是以神介入的眼光來伸出充滿大能的懷抱呢?尤其當我們以自身的觀點來指責與論斷他人之餘,我們又了解對方多少呢?


古人常言,君子之所以為君子,就貴在於懂得語之用與害,能夠體諒與包容他人,教會內外都是如此,換句話說,我們真的不要輕易指責他人,因為我們其實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他人生活裡的喜怒哀樂,去體諒他人的酸甜苦辣,更何況是每一個人坎坷艱辛的那一面…每個人因立場不同,恩賜不同,再加上所處環境不同,其實很難去瞭解他人的感受。所以千萬不要一味的隨意指責與批評,否則會給他人帶來傷害,進而在信仰上跌倒…


願上主賜予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有指責自己,體諒他人,同時不任意論斷他人的智慧與恩賜;因為基督徒成聖的幸福之道,不在於財富、權勢、外貌,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和周遭人的相處。


我們這樣感謝祈求,完全都是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轉自https://rblin.wordpress.com/2015/05/27/%e4%bb%a5%e6%84%9b%e9%82%84%e6%84%9b%e3%80%81%e4%bb%a5%e5%bf%83%e9%ab%94%e5%bf%8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12--蔡禮旭老師 - 2015-06-07 13:06:21




好棒的影音跟指導!蔡老師講述歷史上君臣的典故,惇惇告誡我們為人處事應該注意的地方。其中唐玄宗執政之初開啟開元之治,是在於廣納諫言、虛心受教,他說:【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犧牲他自己,勵精圖治,卻能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豐衣足食,這代價值得!很受感動!

另外,【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要感召好的人才,領導者的度量跟德行佔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小女子我亦受教,要感召好的人事環境,首先要修身養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己的品德夠了,才有良師益友的出現。

法喜充滿的一天,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生勝利組與魯蛇的差別 - 2015-06-13 15:53:39




人生勝利組勇於負起自己的失誤;魯蛇孬孬則不停的怪罪他人的失誤!
人生勝利組總是談論點子、想法;魯蛇孬孬卻不停地討論別人!
人生勝利組富有求知慾,不停地學習新東西;魯蛇孬孬認為自己無所不知!
人生勝利組樂於稱讚他人;魯蛇孬孬為抱怨而抱怨、為批評而批評,不需任何理由!
人生勝利組希望他人也能成功;魯蛇孬孬卻希望他人永遠失敗!
人生勝利組不畏懼改變;魯蛇孬孬害怕任何變動!
人生勝利組心胸寬大,願意與他人和解;魯蛇孬孬則死咬著恩怨情仇不放手!


————
好讚的分析,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到?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的意義就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而不是抱怨人事物。

人生在一個戰場上打勝仗即可,我希望哪方面的勝利?(反作用力原則) 近年來離婚率飆高不下,許多家庭分崩離析,我希望每一個結婚後的男人女人都能攜手到老、互相扶持;更希望每個單身的人都能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貢獻社會。

————-

轉自

http://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6/02/differences-between-successful-unsuccess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送愛到肯亞 小港高中2周募5萬雙舊鞋 - 2015-06-13 15:55:44



2015年06月03日18:43

愛心破表,2周募集5萬雙舊鞋!高雄市立小港高中上月20日發起「送愛到肯亞、舊鞋救命」計畫,短短2周內包括全校師生、鄰近派出所、家長會全體總動員,順利募集到目標的5萬雙舊鞋。學生用油漆塗裝載運舊鞋的大貨櫃,畫上高雄地標85大樓、夢時代摩天輪等圖像,希望讓肯亞感受到高雄滿滿的愛。

提出募鞋計畫的小港高中教師鮑苔霞說,計畫公告後,每日都收到各界捐贈的舊鞋,連那瑪夏國中也共襄盛舉,表示要回報88風災各界幫助,不少學生每天自動自發地輪班整理、拆紙箱、分類、綁鞋子,讓5萬雙舊鞋可以順利包裝上貨櫃,運到肯亞。

為了讓載運滿滿愛心的貨櫃更亮麗,有家長捐贈油漆,由107班的陳昱菁負責構圖,讓貨櫃變得五彩繽紛,學生也希望日後肯亞小朋友可以在貨櫃裡安心上課。鮑苔霞說,希望學生參與活動能正確理解貧窮的世界,並以同理心尊重及幫助弱勢。(周昭平/高雄報導)


轉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03/622154/

**************

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活動!相信小港高中畢業的學生都會有不錯的成就,因為人因關懷他人而豐富生命,人因捨己為人而福報增益,福報大的小孩,將來絕對很有成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反過來講,位高權重,必是有大福報的人才坐得穩!希望家有小孩的父母深思,絕對不要折孩子的福!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命運可以改,怎麼改法? - 2015-06-13 15:57:36




淨空老和尚法語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在別人,與佛菩薩、天地鬼神沒有關係。你只要真正懂得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你的命運統統重新改造了。

*命運可以改,怎麼改法?「端心正意,不為眾惡」,學佛之後心量拓開,不只為自己想,會為別人想,會為整個社會、國家想,會為地球上全人類著想,你這福報大!中國古人所說的「量大福大」,心量拓開,你福報就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穿衣暴露的女性有許多啖精氣的眾生跟著, 因而極其耗損福報, 不旺夫。 - 2015-06-20 09:59:37



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人的舉止、服裝、語言、動作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品位,身份。


像禪師說的,不需要開口,走幾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幾分。偽裝不得。 女性貪圖清涼,衣服越穿越露,這樣的女人,不會旺夫,而且衣服暴露的女人,色身都有許多啖精氣鬼跟著,整個氣質就是低俗。天人的衣服,是無縫的,不會暴露的。《楞嚴經》說:只有越低下的眾生,才會暴露自己,越在情執中執著,就越墮落。你想想看,什麼會用身體來吸引對方。只有在動物交配期,才會用身體的雄性和雌性來吸引對方。這就是墮落的因。 人體是個小宇宙,外界的山河大地是大宇宙。男人和天對應,女人和大地相對。女人和大地是息息相關的,一塊裸露的大地,好比荒漠,能成長出什麼出來呢。真正有福報的女人,都是內斂的,內涵的。好比豐富的土壤,從來都是被茂密的植被覆蓋著。


女人的疾病,導致大地的疾病。河流污染,廢棄物垃圾成山,土地沙漠化。 佛說,人的依報隨著正報轉。山河大地也是人的依報,這個世界人心不平,導致山河大地也不平坦。人心變得貪嗔癡污濁後,山河大地也受到了染汙了。在中醫來看,這一切,尤其和女性相關。 當人的境界提高時,就不會追求世俗的五欲六塵。人追求的東西,在天人看來,都是污濁的,粗重的,不可樂的。你看天人在天上,遊行自在。看人間,喝酒吃肉,貪嗔癡重,淫欲熾盛,整個就是烏煙瘴氣。天人才不想來到人間。 女人應該培養出高貴的氣質,這氣質要由內而外,那就要多誦法華經。法華經可以讓六根清淨,不執著世俗的貪圖享樂,而追求清淨、光明、自在的境界。這是法華經的加持力。當具足高貴氣質後,就不會在色身上下功夫,什麼化妝都不需要了。法華經會轉化人的色身,如蓮花一樣莊嚴。


淫欲是最容易損掉一個人的精氣神的,而精氣神是人的三寶。是人體最重要的寶。動一次淫欲的念頭,就要耗損精氣神。在中醫上說,腎乃作強之官。就是一個人腎氣很足,做事情就很有勁,很大膽,不會畏首畏尾。一個人腎氣不足,做事情就會考慮太多,結果是什麼都做不成。 比如說小孩子,志氣很大,但是越長大,志氣越小,甚至很多人不願意去上班,去做事,不願意見人。這就是腎氣衰弱造成的。那麼腎氣為什麼衰弱,就是淫欲心過重造成。也就是精氣神被耗盡了。其中一點,如果墮胎,也是對精氣神損傷很大的。而且墮胎的人,因為違背了天道,要受到天道的懲罰。也會導致精氣神的耗費。 多念大乘經典,多拜佛,心念時刻保持正念。 有的女人,穿的很露骨,這些女人都是命不好的。那些穿的很露骨的人,都是因為身上有啖精氣鬼的緣故。這些啖精氣鬼會讓她覺得那個是很性感的,就是思想上比較顛倒。所以說,淫欲心重的男的,會感召到淫欲心重的女的。這就是共業。兩人都會因為淫欲,而耗盡彼此的精氣神。


老和尚的教誨


2001年秋季的一天,一位老居士帶來一位大約三十歲的婦女,顯得有些憔悴,跪在妙法老和尚面前哭述著自己的不幸,似乎忘記客廳裡還有二十幾人在場。 “師父,我的命太苦了,是郝奶奶帶我來求您給我指一條生路的。我從小就是一個性格孤僻的女孩,不喜歡熱鬧,常常一個人獨處,就是逛商場也喜歡一個人,可以說我是一個規矩本分的女孩。可是十九歲時就被壞人強暴,令我痛不欲生,為此還輟學一年。兩年後,又被壞人強暴,雖然壞人最後被繩之以法,可我的精神卻幾乎崩潰,學也不上了。二十五歲那年父母讓我交朋友,四處托人介紹,可第一個男友在騙取了我一年的感情之後,離我而去。一年之後又交了一個男友,也是同樣結果,我幾乎沒有了活下去的信心了,常常以淚洗面,我想求師父開解,我的命為什麼這麼不幸,還有沒有法子轉變?” 師父請她坐在椅子上,沉默片刻後問她:“你今天怎麼沒有化妝?”這名婦女先是有些茫然,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略帶歉意地說:“郝奶奶說今天來見您,叮囑我不要化妝。” 師父有些嚴肅地說:“我不是嫌你沒化妝,是告訴你,今生所以會遇到這麼多不幸,首先就是你太注重化妝,總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入時,又喜歡穿緊身甚至暴露體膚的衣服,儘管你性格孤僻,卻喜歡大家羡慕注視你,尤其喜歡男孩子的眼光。我說的對嗎?” 她點了點頭。


師父接著說:“男女之欲,人皆有之,無可厚非。可是女子是弱者,應當注意保護自己,中國有句老話‘慢藏誨盜,冶容誨淫’。說的是,你的錢財要及時妥善收藏好,不可張揚自己富有,不然你就是盜賊下手的目標;‘冶容’是美容的意思,說的是過分不正當地打扮自己,會令異性生起淫欲的念頭,淫欲熾盛,不能自控的人就會打你的主意。所以,在當今年代規矩本分的女孩,應當善於學會保護自己,更不可穿過於暴露體膚的衣裙。以激起別人淫心而得到的愛,不是真實的。夫妻都是有緣分的,不是說‘千里姻緣一線牽’嗎,這個‘一線’就是前世種的因,就是‘業力’。業力就是有業務關係的意思,前世誰欠誰的,這一世一定會來‘討債’(相聚)的。你不見有些俊男娶醜女,或是美女嫁陋男嗎?所以一切善良的青年男女,絕不要去學電影電視裡的那些誨淫誨盜的東西。要想自己將來有個幸福的家庭,就要常念觀世音菩薩,就是命裡註定惡緣的夫妻也會轉成善緣。你聽明白了我的話,照著去作,不出一年就會有一個如意的郎君。好像是一位三十五六歲、死去前妻、帶著一個五歲男孩的善良男子。至於你今後的命運,還有前生的原因,‘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以後要戒殺生,多看些經書,你就明白了。” 那名婦女歡喜地接受了老和尚的教誨。(完)


———

轉自http://blog.xuite.net/amitofo789/blog/321453873

———–

心得分享

的確是啊!以前念大學時,總喜歡穿的性感點,認為這樣能吸引男生的目光,但大學時期卻沒有一段值得回憶的戀情。現在的我,穿的既不性感、也不冶豔、也沒有濃妝豔抹,老公卻對我十分好。真是有緣,千里都來相會,絕對不是那些媒體、心理學老師所講的要打扮、耍心機、看時機等等,那些根本沒用。因果因果,有人虧欠你(妳),幾千幾百世,因緣際會時,他(她)就是會被業力吸引前來還債,要是玩弄別人感情欠人感情債,你(妳)也是絕對得還人家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法爾如是哉!
貼文者 : : 騙人布

妖言惑眾! - 2015-06-20 11:54:43

回應:


穿衣暴露的女性有許多啖精氣的眾生跟著, 因而極其耗損福報, 不旺夫。




印度佛棍

妖言惑眾








貼文者 : : 老黄

Re: 妖言惑眾! - 2015-06-20 23:54:47

是其是非其非,

看晚清时个个妃嫔都包到实,为甚麽这些皇帝都那麽倒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典故事–緣分 - 2015-06-21 12:20:36




我曾經想不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何差別如此大?有些人看見我,就非常喜歡和我相處,可有些人看見我,卻是心中充滿嗤之以鼻或不以為然之感。雖然表面上都是相敬如賓,但是心清淨可以感受到。

反覆品讀這個佛典故事,恍然大悟,或許久遠劫前,我曾經是貢高我慢或是喜歡妒忌別人的人,這輩子修行後屢屢遇到來消我的業障,使我更加謙卑、更加恭謹,深怕自己心念又造下惡因結下彼此的惡緣,雖然有時會向老公私下報怨,但是老公總給我陽光又正向的建議。

大乘佛法講求心念,我心即佛,佛即我心,是心是佛,後世禪宗公案亦常有此語。馬祖因大梅問:「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我離這個境界差遠了,遇到境界時,每每還存有是非人我之念、還有嗔恚心,要好好檢討了!

祈願自己精進修行,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由每時每刻的心念開始,修一顆清淨慈悲的真心。阿彌陀佛!


*************

網路好文分享

人生的因緣、際遇,有時很難讓人想像。因為有時候,猶如天氣的變化一樣,令人難以捉摸。雖然如此,但人生要相信,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有善因,自然有善果;惡因,自然有惡果。

只是一般人不知道過去因,所以當果報產生時,接受的程度,自然有差異,好的當然是沒問題,因為感受到舒服的一面,壞的就很難教人接受,因為感受到苦的一面。雖然如此,但人生還是要懂得隨緣,努力行善,才能讓自己走出陰霾、創造更好的人生!

網路流傳:緣份

記得我讀國中時,我的老師曾跟我講了一個故事,我一直都印象深刻!

今天心血來潮,想說來給大家聽,和大家分享這段有意思的故事………….

佛陀—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天祂對著所有弟子在講經說法,忽然祂叫起了阿難說:「你拿一個桶子,到前方五里路遠的一個小村莊,向一個在井邊洗衣服的老婦人,要桶水回來。記得態度要客氣和善一點」。

阿難點點頭,拿著空桶子,往世尊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說,這麼容易的事,一定輕易就能辦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務。

走阿,走到了那村莊,真有位白髮蒼蒼的老婦在井邊洗衣服。

阿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恭敬的作揖,說:「老人家阿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嗎?」

那老婦一抬起頭望向這年輕人,不由怒從心生,很生氣的說:「不行!這口井只能給這村子裡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許的!」

接著就把阿難給趕走了,任由阿難苦苦哀求也不為所動!

阿難無奈!只有帶著空桶回去。他將他所遭遇的種種情形,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場的弟子道來。

世尊點點頭,示意阿難坐下,接著祂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樣走阿,走到了那村莊,一樣見到那個白髮蒼蒼的老婦還在井邊洗衣服,舍利弗一樣很有禮貌的向這位老婦人,說:「老人家阿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嗎?」

那老婦一抬起頭望向這年輕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彿見了一個很投緣的親人很高興的說:「行!行!來來,我來幫你打水。」打好一桶水給舍利弗後,又叫他等一下,老婦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齋食叫舍利弗帶著路上吃。

他帶了整桶水回去,將他所遇到的種種情形,也娓娓的向世尊和在場的弟子道來。

世尊點點頭,一樣示意舍利弗坐下。

阿難和在場弟子就很納悶,疑惑,問世尊是何種因緣?造成阿難和舍利弗這兩人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世尊開示說道:「在久遠劫前的一世,這位老婦淪為畜牲道是隻老鼠,牠死在路邊被烈日豔陽暴曬著,阿難那時候是個趕貨經商的賈人,見到這隻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惡之心,掩鼻而過;舍利弗那時是個正要赴京趕考的讀書人見到這隻死老鼠,心中起了憐憫之心,順手捧把泥土將牠掩蓋。經久遠劫以後!現在他們見了面產生這樣不同的差別待遇。」

眾人可以想像,小小的起心動念,就會有如此大的善惡果報,何況是直接加諸痛苦在人身上呢?緣份真的很奧妙!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人在沒學佛時,很難想像「因果」,總是會在現象中起分別、比較。如此的心態在人生中,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當碰到問題時,實在很難跳脫對現象不平的地方,因為看到不好、感受到不好,心中難以消化,人生的苦,也就難以遠離!

人都是在追求,希望好命,順心;但在修行中,卻是不求無魔(逆境),因為現象的好壞認定,都在一念之間,所以只有將內心調伏好,不受外在干擾,才是真正好命、解脫的人。且外在是多變的,也不易控制,雖然心也不易調伏,但只要在佛法上的認同,對於磨難,也就會面對、接受。

如此在一般人認為苦、不好的,經過對佛法的思想認同之後,自然會有力量去轉念、淨化,如此淨心才能長久、不退!

———

轉自http://www.jk.url.tw/w251n.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18--蔡禮旭老師 - 2015-06-21 12:22:45




蔡老師講述南投白毫禪寺的例子,所有的成果,在1999年9月21日大地震中,震毀了,但是它影響了很多的人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雖然最終沒有成功,但是它影響了周遭人的心念,後來成就了別人的道業,這在因果上仍然是功德圓滿的。聽的這裡,心裡悸動了起來,就像淨空老法師一生貢獻佛教、貢獻國家社會,或許老人家覺得他的工作尚未完成,但是他影響了後來許許多多的有志之士,為社會為國家為佛法竭己力付出、成就道業,這何嘗不是功德圓滿?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發心圓滿,功德即圓滿,要放下一切的成住壞空,應無所住而生心,阿彌陀佛!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湯蘭花 《清平調》 - 2015-06-21 12:24:49



剛剛看網路新聞,范爺要推出主演《楊貴妃》的影劇了,記得當年小小蘿蔔頭的我是看湯蘭花演的楊貴妃,這首歌是我的童歌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張信哲《過火》 - 2015-06-21 12:27:43


端午連假整個人超級懶散,一直很想來點濃烈的音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夜晚啊!好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31歲的他身家2300億,卻開著一輛本田飛度,每天穿同一款衣服,太扯了!就連娶的太太也…. - 2015-06-21 12:36:09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258286


真正實力雄厚的有錢人,通常都像這個樣兒,然後老婆很賢慧節儉 (這才幫夫) ,絕對不要相信演藝界那種奢華的貴婦太太,那種通常不是老公事業過了巔峰走下坡,就是打腫臉充胖子。聰明的女人啊!要有智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梅豔芳 女人花 - 2015-06-21 12:38:58



已故大姐大梅艷芳的名曲,道盡世海浮沉想盼歸宿的心情,卻不知感情這種東西,可遇不可求,人世間百分之九十都是冤仇相逢,盼望這樣的溫柔手是否太傻太天真?朋友啊,對於感情,要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心付出給世間需要幫助的生命,因果因果,種因得果,愛人者人恆愛之,幸福佳偶,是彼此來還債報恩的。給予,才是我們能做且能掌握的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物我都是感通的 - 2015-06-21 15:33:16




午後,到家附近的公園運動,麻雀、鴿子及不知名的鳥在草坪上追打嬉鬧,我還得繞道避免打擾牠們。其中,有一隻鴿子呆若木雞的眼睛骨碌碌直視前方動也不動,無視於我的經過,我看著牠半晌,明白了,牠在發呆,飽食後在樹底陽光陰影下啥事不幹,就發呆,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牠的心情,我了啦,我也常這樣做。

生命不管任何物種,喜怒哀樂愛惡欲,都是共通的,不分你我。回家後,想到這隻小朋友的表情,忍不住就想莞爾,物我都是感通的。
貼文者 : : 騙人布

印度佛棍,男尊女卑 - 2015-06-23 14:43:01

回應:

一個女人命好不好,從衣服就可以看出來。人的舉止、服裝、語言、動作都會暴露一個人的品位,身份。

像禪師說的,不需要開口,走幾步就知道你的境界幾分。偽裝不得。 女性貪圖清涼,衣服越穿越露,這樣的女人,不會旺夫,而且衣服暴露的女人,色身都有許多啖精氣鬼跟著,整個氣質就是低俗。天人的衣服,是無縫的,不會暴露的。《楞嚴經》說:只有越低下的眾生,才會暴露自己,越在情執中執著,就越墮落。你想想看,什麼會用身體來吸引對方。只有在動物交配期,才會用身體的雄性和雌性來吸引對方。這就是墮落的因。


有的女人,穿的很露骨,這些女人都是命不好的。那些穿的很露骨的人,都是因為身上有啖精氣鬼的緣故。這些啖精氣鬼會讓她覺得那個是很性感的,就是思想上比較顛倒。


老和尚的教誨

師父有些嚴肅地說:“我不是嫌你沒化妝,是告訴你,今生所以會遇到這麼多不幸,首先就是你太注重化妝,總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入時,又喜歡穿緊身甚至暴露體膚的衣服


師父接著說:“更不可穿過於暴露體膚的衣裙。以激起別人淫心而得到的愛,不是真實的。




印度佛棍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裡不是印度,請不要污名化中華民族

這裡不是印度,輪不到你們來對我中華兒女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印度女人是公眾物只要出了家門任何印度阿三都可『幹』

中華兒女四書五經,不是印度阿三都用下半身思考


印度佛棍

這裡不是印度

請尊重女性自主權

請尊重女性身體自主權

請尊重女性衣著打扮的自主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結 緣 ●淨 照 - 2015-06-24 16:01:35



結 緣 ●淨 照


欲成佛道,必須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以度化眾生,為成佛的必修功課。佛菩薩欲度化眾生,必得與眾生有緣,所謂「佛度有緣人,無緣不能度。」所以,菩薩利益眾生,布施為先。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普賢行願品》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布施為對下之語,法供養為對上之語。法布施,是將自己從經論及善知識,所學得的世出世法,以清淨心為人演說,可以資助眾生的慧命。《金光明最勝王經》云:「法施兼利自他,能令眾生,出於三界,斷諸煩惱,成就慧身,譬如日光遍照大千世界。」現在引述《神僧傳》、《宋高僧傳》中,智辯法師度眾的故事,未成佛果,須先結人緣。

智辯法師,不知道是那裡的人士,年輕時,智慧才能高超出眾,勤於學習佛法。他一聽聞經論,就能入得個中神妙。每當講經,善於辨析經論義理,聲音也很嘹亮悅耳,總認為自己超越群倫,無人能比了,可是聽眾卻稀稀疏疏,以致財力供養很微薄。弘揚佛法,有如以水傳送到個個器具,別人都是器器不空,唯獨我是空無一物,這不是辜負佛的本意嗎?

於是他背著行囊經冊,遍歷名山,想向大智慧者找個答案。他走到了今湖南省衡陽市的衡岳寺,掛單了一個多月,在寺裡清閑受齋,獨自一人反覆玩索、推究經典的注疏義理。又自我責備說:「難道是我錯解了佛經義理,違背了佛陀的意思嗎?」智辯法師經常這樣端坐沈思。

偶然間,抬頭看到一位老和尚,手持錫杖進入寮房,問智辯:「法師,研讀什麼經論?窮究什麼義理?」智辯想,此處是南嶽名山,常有許多自修的高人,羅漢與凡夫混雜,誰能測度明辨?於是將自己的始末緣由如實述說,更加懺悔說:「倘若承蒙賢達指教,請接受貧僧誠摯的心意,貧僧將緊閉嘴巴,不再開講演說佛法了。」

老和尚笑著說:「法師所知極為廣博,難道不瞭解這個道理嗎?佛陀大聖人,尚且不能度無緣之人,何況是初發心想度眾者?法師您只是和眾生無緣罷了。」

智辯說:「難道一輩子都這樣子嗎?」

老和尚說:「貧僧試著為您想結緣的方法。」

於是問智辯:「您現在有多少錢財糧食呢?」

智辯說:「我從北往南,一路行腳,奔走急切,歷盡艱辛,走了萬里路,帶的東西都已經用完了,只剩下一件袈裟而已。」

老和尚說:「有這個就可以了,必得要賣了它,將所賣得的錢,都換作碎餅油脂食物等食物。」

智辯依老和尚所說的去做,準備了大約有幾十個人吃的食物,於是一起到荒郊野外,雙手散發餅乾等食物。焚香長跪,祝禱著說:「今日,食我施者,願當來之世,與我為法屬,我當教之,得至菩提。」今天吃我施放食物的眾生,希望下一輩子,和我成為佛法上的眷屬,我自當教導你們,到達菩提覺悟之路。

說完,烏鴉小鳥等紛紛飛下來,啄食地上的碎餅。昆蟲、螞蟻、蒼蠅等,更是不計其數的來覓食。

老和尚說:「二十年後,您才可以回去開道場講演佛法,現在暫且到處參訪,不適合講說。」說完就離開了。

智辯法師,從此精進不倦地研究,對於佛法義理的體會,更加滋長豐富,一心想著將佛法傳授給眾生。二十年後,回到河北鄴地(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將佛法大大的弘揚開來,聽眾數以千計,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老年人則不到二、三位。

菩薩以「財物、正法、無畏」和眾生結緣,往後方有度化眾生的機緣,所結的緣分,一點一滴都不會白白流失。如智辯法師,今世所修的緣,今世便感得度化的果報,因果之間絲毫不爽。

清代澈悟大師談到這則公案,開示大眾「此願力之不可思議也。」智辯法師以他的願力,能度蟲鳥得到人身;若自己發願,難道不能度自己嗎?自己發願求往生,正合彌陀度生的四十八願,憑此願就可往生,何況佛還有不可思議的大慈大悲,怎會不滿我的願呢?


http://www.minlun.org.tw/p455/p455-4-10.jpg
(法師發願:今天吃我食物的眾生,下一生我當教導你們,到達菩提覺悟之路。)

------------
轉自
http://www.minlun.org.tw/t455/t455-4-1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傳喜法師問答錄】先生在外面有第三者了該怎麼辦? - 2015-06-24 16:02:43



【傳喜法師問答錄】先生在外面有第三者了該怎麼辦?


問:師父好,現在外面社會上,有第三者的現象很多,遇到應該怎麼處理?

傳喜法師開示:原諒別人的人是最美麗的人。我們都應該放棄自己的仇恨。你心裡面想一下,這世界有沒有我恨的人?不管你老公在外面找小三,你也原諒他,你也不恨那個小三,這個不容易。這個是誰佔了便宜了?不是你老公佔便宜了,是原諒他的人勝利了,你的人生境界偉大了。


我有個徒弟就是這樣,到我這哭呀,師父我老公跟小三走了,不但孩子丟給我了,他自己爸爸媽媽都丟給我了,把錢也帶走了。哭得傷心呀,我就安慰她,算了,你現在換位思考吧,別當他是你丈夫,當他是你兒子。你兒子如果談女朋友了,肯定不會這麼傷心,對不對?結果她想想,對啊,反正哭也白哭。我說,你看別人都跑去過幸福日子去了,你哭不太虧了嗎,你為了自己想開一點別哭了,他把爸爸媽媽留給你照顧讓你孝敬,你看你多有福啊。


孝順的人有福啊!兒子女兒留給你了,反正有人陪伴你了,他孤單讓他孤單去吧,他以後會想明白的。結果怎麼樣?心量一改,心態一變,回去了之後,對爸爸媽媽更孝順,更珍惜她的幸福生活。小孩子從不聽話變聽話,公公婆婆以前對她還不是很好的,自從那個兒子走了之後,對這個媳婦可好了!我這媳婦才是好孩子啊!我那兒子太不爭氣了。得到父母祝福的才是幸福的人生啊!你說他老公找了個小三跑了,父母再天天詛咒他,他會好過嗎?沒多久,就打電話回來討饒來了,哭哭啼啼的就說:「你現在還願意接受我嗎?」然後她打電話來問師父:「師父,我那個陳世美打電話回來了,我能接受他嗎?」我說:「你覺得呢?」她說:「我不想要他了。」我說:「你可憐可憐他吧!但是要跟他提個要求,他必須願意學佛,老實學佛,好好學佛。跟你來皈依,向你懺悔就不用了,至少要向佛磕頭懺悔。」結果對方一聽高興壞了,馬上就回來了。


你看,換位思考是不是命運都不一樣,所以,佛法叫智慧啊!皈依三寶幸福吧?叫轉憂為喜!轉難成吉啊!人生誰沒有痛苦啊?誰沒有挫折?但是學了佛有了智慧之後,就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事就是教學 - 2015-06-24 16:03:25





佛陀教化,大是一個國家,小是一個小農村,幾戶人家,但是這裡頭要有學佛的人,什麼人?比丘跟比丘尼。所以在中國,無論是都市或者是農村,都有佛的寺廟,大大小小的到處都有,這個寺廟裡頭修行人,就是這個地區的老師,他們負責教化。那現在呢?現在這些寺廟,他不講經了,他不教學了,不為活人服務,為死人服務,專門做超度佛事,做法會。

必須要知道,經典上所說的佛事是教學。釋迦牟尼佛帶頭,當年在世,從他開悟往後一直到圓寂,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不講經、不教學的,沒有。那我們就知道所謂佛事就是教學。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9集2014/01/11
(淨空老法師開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學為人師、行為師範—善財童子參學報告21(四十華嚴) - 2015-06-24 16:04:20





http://edu.hwadzan.com/play/12/39/0/11897


謹摘錄重點供養讀者
************

所謂《大學》裡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說一天沒有過失可改,那這一天就沒有進步,這一天也就荒廢了。所以學問要做到真實處,沒有別的,就是每天檢點改過而已。


【自奉必須儉約。】
這是講自己的生活上必須要節約、要節儉,古人講「儉以養德」,又說「驕奢者敗亡」。我們看到歷朝歷代的帝王,凡是驕奢淫逸者必定亡國,像夏朝的傑、商朝的紂等等,他們都是因為驕奢淫逸而致於亡國。凡是生活能節儉的,往往他的德行也會很好,好比宋朝時候的范仲淹先生,他德行學問都堪稱一流,雖然自己是出將入相幾十年,但是生活一直保持非常節儉,多餘的俸祿都拿來布施周濟那些窮苦的親鄰,甚至到他最後往生的時候,因為他的家裡面把所有錢財都布施了,所以連喪葬費都拿不出來,而他真正成就一代聖賢的風範。


交往一定以淡泊為美,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小人之交,以酒肉來做為一個結交的手段,所以好像看起來打得火熱,可是交情不長;而君子之交,雖然是淡泊,但是一定是長久的。這裡面深刻的意義,是教導我們待人處事接物都應該用理智,不能夠用感情,用感情通常都是可以打得很火熱,但是很快就完結了,用理智大家才能夠長長久久。真正君子的朋友,也絕不會計較你用什麼飯菜來招待他。


諸葛亮在他的「誡子文」當中曾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生活應該淡泊,人能夠淡泊,他的志向就能夠明朗,他的生活能夠寧靜,他所思慮的就能夠長遠。所以靜,清淨的生活、簡單的生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身之道。我們真正深入聖學,把我們的快樂應該定位在讀書之樂上,《論語》所謂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喜悅從哪來?從我們學習當中得來。這個樂是從我們內心中湧出來的法樂,這個法樂比起世間五欲之樂不知要勝過多少倍。這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不真正深入進去,沒嘗到這種法樂,你也不可能得到。像顏回能夠「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可以不改其樂,我們就知道這個樂,真的,非世欲之樂可以同日而語的。


【訓子要有義方。】
『義方』就是做人的正道,我們教導子孫應該用正道去教他們。家庭能不能夠出人才,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教育,古人講的「至要莫若教子」。教導子女應該用什麼?倫理、道德、因果,特別是因果的教育,讓孩子們自小就能夠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儒家《尚書》講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的道理,孔子在《易經繫辭傳》裡面講到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都是因果的教育,尤其重要。能夠很好的教導孩子,這是做父母的一個最重要的責任,孩子教好了,你將來後半生就會非常的甜美幸福。


在教子女當中,教女又更為重要,祖師、古德都曾經說過這樣類似的話,說教女是齊家治國之本。所謂女子有德的話,她能夠幫助治國、平天下,因為有賢女將來才能有賢妻,有賢妻才會有賢母,有賢母才能有賢子。所以現在亦希望能夠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女德的教育就要大力的提倡。如果一個國家想要興旺,必須要有賢母,偉大的領袖都是賢母養大的、教出來的,聖人也是由賢母教出來的。像孔母、像孟母,這些都是賢母,世上如果沒有這些賢母,國家也就沒有良民。


對人『刻薄』而發家,這絕沒有長久享受的道理。為什麼?古人講得好,天道好還,你是如何對人的,人也如何對你。你能多施恩惠,人就能夠常念報答你;要是你刻薄對人,雖然你是驟發起來,但是也會驟虧,沒有『久享』的道理。所以有德之人心存厚道,即使是偶爾遇到了困境,但是他也會很快順順利利的過關。往往我們看到歷史上,祖輩積德的,子孫往往是有功名富貴;如果祖輩刻薄的,做生意短斤缺兩,刻薄成家的,往往子孫都變成敗家子。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因為事情与人有爭執,這時候我們應該冷靜反省自己,因為怎知道這不是我的錯?所以必須把心平下來,好好想一想,古人講的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即使是自己有理,自己沒有不是,那也應該多讓人,多寬恕人,不可以得理不饒人。儒家講究恕道,恕是寬恕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人都會有錯誤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夠得理不饒人?這就傷了和氣,要知道傷了和氣也就不得理了。凡是遇到事情,有紛爭、有障礙了,應該首先想到是自己德行不夠,所以不能夠有感通。
商朝建立王朝的帝王湯王,他遇到連年大旱的時候,結果祭祀的大臣說,應該把人做為犧牲去做貢品,向上帝祈雨。湯王這時候把自己頭髮剪下來,把自己指甲剪下來,做為祭品,然後向天下人自責悔過。他說了一句名言,叫「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天現在不下雨了,天下百姓如果有罪,誰的罪?我這個當皇帝的、當天子的罪。所以他只是罪己,結果感得天降大雨。這是真正聖人的心態,行有不得,只一味反求諸己,別人都沒有錯,有錯都是自己錯,跟外面的人怎麼會有相爭?


【施惠無念。】
對人施與恩惠,不要老掛在自己心裡,應該把它忘掉。真心行善必定是不求報答的,如果還求人報答,那已經是心地不真,是有求的心,有條件的心。所以我們對人一定要真誠,真誠要做到無念,這是最高的境界。這個無念,不僅說不要念著我對人家有什麼恩,當然更不能掛在口上,而且做到什麼?心中無相,所謂布施的時候沒有我在施與人的相,也沒有誰在接受我施與的相,也沒有中間我施什麼物的相,這叫三輪體空,這叫無念,這是最高境界。哪怕是施與一點點、一針一線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議的。


【得意不宜再往。】
當我們『得意』的時候,就要懂得知足,不應該再進一步貪得無厭。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樂於不足,像曾國藩先生,他的書房名字就叫做「求闕齋」,他求不是求圓滿,他求缺。為什麼?缺才能夠長久。就像自然界裡我們看到,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月亮到十五了它就滿月,滿月了底下一天天就虧下去;水滿了就會溢出來。所以春風得意的時候,立刻要懂得,這時候要急流勇退,早做退步抽身的準備,不可以得意再往,常常要居安思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夢如是 - 2015-06-26 20:22:32





岩層下,細膩的壁畫, 千夜風砂,愈粗糲線條愈溫雅,

高城外,枯坐著舍利塔, 所有牽掛,封入一切有為法。

迷惘的,破譯了心經, 幡然入定,還默負著相的罪名;

頓悟的,亂世中一意孤行, 謬讚詬病,洞悉如夢幻泡影。

最無常,是筆下須彌都應驗, 蘇幕遮燈,只絢爛曇花一現;

最如一,是清軟研成濃釅, 重逢再見,本來如露亦如電。

這一程,從龜茲輾轉到長安, 空寂伽藍,曾追隨徒眾幾千萬;

這一場,涅槃劫灰從未腐爛, 支離的圓滿,方應作如是觀。

盛年時,曾踏過遍野駱駝刺, 涼州觀日,晨昏莫辨望朱成紫;

殘年時,讀懂所有深邃文字, 歲月掩飾的,不外一夢如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只要有心,不好的姻緣也能轉好。 - 2015-06-30 16:47:11


雖然姻緣是注定了,如果你知道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縱然是嫁到或是娶到不好的丈夫或妻子,卻能以加倍的愛心,
付出關懷、忍辱、無怨無悔的對待另一半,
等到你過去加諸於他的惡業抵銷了,他就會回心轉意,
真心來回報你。只要有心,不好的姻緣也能轉好。
因為『心』轉『境』就轉。
其實夫妻之間或情侶之間,應該時時知足常樂,
體諒對方。既然選擇對方,就應該包容對方的
優缺點,不該嫌棄對方。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止語的好處 - 黃忠昌居士 - 2015-07-01 09:43:28



止語的好處 - 黃忠昌居士

(1)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力修好十善業,積累往生的福德資糧。同時可以防止辛苦修積來的一點福報從說話之中流失掉,也可避免因口過而招來的麻煩和災禍,在較大的程度上斷絕了菩提道上的業因業緣。

(2)能夠避免犯破六和敬,破壞正法道場的重罪。諺語有謂「人平不語,水平不流」,易經上也說「吉人寡語」。凡夫喜歡雜心閑話,其實是由於內心裡貪瞋痴慢的煩惱習氣太重,不說話就難受,總要找話題來消遣消遣,太喜歡說話的人確實是心不在道。而且可以說明他幾乎還沒有覺悟,還沒有真正生起了生死出三界之心。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心裡常存慚愧,一定會珍惜光陰,把精力用在聽經、講經、看書、念佛、拜佛。凡夫說出來的話既然是由煩惱習氣所引發,就難免對他人的害處遠遠大於好處,而且又缺乏真誠恭敬心。言談當中不知不覺就會誤導人、傷害人,於是由許多的小磨擦而演變成大磨擦,終於破壞了彼此之間的和諧,於是就在犯了破六和敬的罪過,而自己往往還不知不覺。既然破了六和敬,當然也破壞了正法道場,干擾了他人的正常修學,製造了惡劣的修學氣氛,這個罪過當然不輕。

(3)能夠提升自己的忍辱功夫。凡夫煩惱習氣很重,遇到不稱心如意的事情就會發牢騷,看人不順眼就想去糾正人、批評人。譬如見人說話太大聲,就想去制止他,見人關門動作粗魯,發出巨大的聲響,又想去糾正他,見人小便後不沖水,就想去批評他。止語就可以避免這些過失,逼著自己樣樣都要忍耐,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慢慢地就會做到「不見他人過,只見自己過」,逐漸就會懂得「境緣無好醜,好醜在人心」,心漸漸不再被外境所轉了。

(4)能夠提升自己的誠敬心,能夠得到佛菩薩更大的加持。誠敬心多一分則多消一分罪,多增一分福慧,多得佛菩薩的一分加持。止語是佛菩薩之所歡喜,是依教奉行的表現,比起不修止語,對佛法、對護法、對眾生、對道業的誠敬心是大大地提升了許多。

(5)能夠提升自己的警覺心。因為止語,受到別人的干擾會比較小,於是就有更多的精神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煩惱習氣生起之時能比較迅速地察覺,並且令其息滅,久而久之,煩惱習氣就會被控制位。同時也常常比較容易覺察出自己的毛病和過失,也能較快地攺正過來。

(6)能夠比較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跟人說話時間久了,人家也不會找自己說話,不用常常應付人,受到的影響就小,就有更多的時間聽經、讀經、看書,凡事不聞不問,心裡沒有憂慮牽掛,心常能保持空靈,心就愈來愈清淨,心愈清淨就愈有智慧。

(7)能夠更好地學習隨緣度日。因為止語,人不得不老實,不得不放下種種的要求和意見,凡事合自己的意思很好,不合自己的意思也很好,有也好,沒有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漸漸地就學會了隨緣度日,同時也不斷,學習在一切順逆善惡境緣中保持心平氣和,久而久之,煩惱就能伏住了。

(8)能夠放下種種恩怨。與人多說,談得投機則生感情,談得不投機則免不了產生磨擦,就很容易與人結下怨仇,這些恩怨就會對往生造成很大的障礙。常常找人說話,有時無意中也會得罪人,如果特別喜歡和某人說話,另一個人也許會想怎麼就不跟我說話,是不是看不起我,所以也產生讓人生煩惱的過失。同時也使自己失去了平等心,不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一切人。

(9)能夠增長謙卑、恭敬的心。因為不再發表意見了,人家也不會再問您這樣那樣的問題,貢高我慢、自以為是的煩惱習氣漸漸就會淡了下來,人人都不再對您多加關心,時間久了,就會感到自己是微不足道之人,謙卑、恭敬的心不知不覺也漸漸地增長起來了。

(10)不提供機會讓人與自己談話,也減少了別人造業的機會,同時也能防止有人煩惱起現行而找藉口來障礙自己的正常修學。

(11)止語其實是在享清福。止語久了的人,會覺得說話是很麻煩、很辛苦的事,請他說話他會感到很不願意,也很不自然。


-----------
轉自
http://www.namoamitabha.net/ch/amitabha/nospeak.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5-07-21 14:09:03




今人之所以犯囹圄之罪,而陷於刑戮之患者,由嗜欲無厭,不修度量之故也。

意解:人們之所以犯監禁之罪,而遭刑罰、殺戮之禍,是因為其嗜欲沒有止境,(心靈墮落)而不以法度自我要求之緣故。



夫物暴長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壞。

意解:任何東西迅猛生長必然會夭折,功業倉促而成者必然會很快衰敗。



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意解:君子看到損卦,就知道應當善於掌控自己的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



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矣。

意解:君子看到益卦,就知道見到別人的善言善行就應該努力效仿,有過錯就要立即改正。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亂廢興在於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也。

意解:孔子說:「人能光大道義,不是道義去光大人。」所以國家的安定與動亂、興盛與衰亡,都決定於君主自己,而並非天命不可挽回。



主者國之心也,心治則百節皆安,心擾則百節皆亂。

意解:君主好比是國家的心臟,心安則全身都會安定,心亂則全身都會紊亂。



是以天萬物之覆,君萬物之焘也。懷生之類,有不浸潤於澤者,天以為負;員首之民,有不霑濡於惠者,君以為恥。

意解:因此,上天是萬物的庇護者,君主是萬物的保護者。凡是生靈,只要有一個沒有得到滋潤,上天就會覺得有所虧欠;百姓之中,只要有一人沒有君王的恩惠,君主就會覺得這是恥辱。



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言之若輕,成敗甚重。

意解:一舉一動都要反覆思考後再行動,出入都要慎重(不放縱個人喜好),用過去的歷史教訓作為將來的借鑒。這些話說起來好像很輕鬆,但對於事業成敗影響卻很重大。



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豈虛言哉?何以知人且病?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以其不嗜賢也。

意解:與死人患同一種病的人,不能活下來;與亡國之君行為相同的君主,其國家也不能長存。這難道是空話嗎?怎麼知道人將要生病呢?通過他不愛吃飯就可知曉。怎麼知道國家將會動亂呢?通過君主不愛賢才就能看出。



勞謙君子,有終,吉。

意解:有功勞而且懂得謙虛的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凡事都會吉利。



自古有國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非無忠臣賢佐,闇於治體也,由主不勝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憚難而趣易,好同而惡異,與治道相反。

意解:自古以來有國的諸侯、有家的卿大夫,都想實施德政來達到與古代盛世同樣的興盛,但是他們治理的成果,大多都不美好。這不是因為沒有忠誠賢明的輔臣,以及不懂得治國的要領,而是由於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情,不能任用忠臣及遵從治國正道。人之常情總是害怕困難而趨向容易,喜好別人贊同而厭惡異議,這與治國之道剛好相反。



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必愨而後求智能焉,不愨而多能,譬如豺狼,不可邇也。

意解:弓調好後才能進一步要求它有勁,馬訓服後才能要求它成為良馬,讀書人一定要恭謹樸實,然後才要求他聰明能幹。不恭謹忠厚而又多才多能,就像豺狼一樣,不可以接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壽。

意解:能夠了解別人是有智慧,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明白。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量,能夠戰勝自己的欲望、習氣才算強大。知足就是真正的富有,努力行善就是有志。所作所為不離開自己本性的才能持久,身死而精神長存的才是真正的長壽。



所謂為善者,靜而無為也;所謂為不善者,躁而多欲也。

意解:所謂為善,就是心神寧靜,順應內在的善良本性和外在的發展形勢,不任意妄為;所謂不善,就是浮躁而多欲。



夫物之相類者,世主之所亂惑也;嫌疑肖象者,眾人之所眩燿也。故狠者類智,而非智也;愚者類君子,而非君子也;戇者類勇,而非勇也。

意解:彼此相似的事物,君王常被迷惑;彼此相像難以辨別的現象,大眾常被迷亂。所以傲慢自恃的人看似有智慧,實際上不算智慧(而是獨斷);愚鈍的人看似寬厚仁慈,而實際上那不是仁慈(而是懦弱);急躁剛直的人看似勇敢,而實際上那不是勇敢(而是魯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的管理學 - 2015-07-27 16:02:21

古者明君之求賢也,不避遠近,不論貴賤,卑爵以下賢,輕身以先士。

意解:古代明智的君主為國家尋求賢良人才,不論關係親疏,不管地位尊卑,都會放下自己的爵位來迎接賢良人才,降低自己的身分來善待有德士人。



今君之位尊矣,待天下之賢士,勿臣而友之,則君以得天下矣。

意解:如今君主的地位尊崇,若對待天下的賢士,不把他們當作臣下,而以朋友相待,那麼君主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為人君之務,在於決壅;決壅之務,在於進下;進下之道,在於博聽;博聽之義,無貴賤同異,隸豎牧圉,皆得達焉。

意解:做君主的關鍵,在於能夠去除蒙蔽;去除蒙蔽的關鍵,在於能夠讓下屬進諫;讓下屬進諫的方法,在於廣泛地聽取各種意見;廣泛地聽取意見,就是能夠做到無視下屬的高低貴賤,即使是奴役、童僕、放牧、養馬的人,也要能夠讓他們的意見傳達進來。



明君蒞眾,務下之言,以昭外也;敬納卑賤,以誘賢也。其無拒言,未必言者之盡用也,乃懼拒無用而讓有用也。

意解:賢明的君主治理百姓,務求臣下之言,來昭示於朝廷外;恭敬地接納卑賤之人,來吸引賢士。君主不拒絕進言,未必所有的進言都採用,只是擔心拒絕無用的意見而會使有用的意見受到排斥。



能容直臣,則上之失不害於下,而民之所患上聞矣。

意解:能容納正直的臣子,則君主有失誤也不會貽害百姓,而百姓的憂患君主也能聽到。



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鐸磬,而置鞀,以待四海之士,為銘於筍簴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教寡人以義者擊鐘;教寡人以事者振鐸;告寡人以憂者擊磬;語寡人以訟獄者揮鞀。」此之謂五聲,是以禹嘗據一饋而七起,日中而不暇飽食。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於道路,吾恐其留吾門廷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是以禹朝廷間,可以羅雀者。

意解:禹王通過聆聽五種聲音來治理天下。朝堂門上懸掛著鐘、鼓、鐸和磬,旁邊擺放著鞀,以此接待天下士人,並在懸掛鐘磬的木架上刻著銘文,說:「以道教導我的請擊鼓;以義教導我的請敲鐘;教導我如何處理國家大事的請搖鐸;告知我國家憂患的請擊磬;告訴我訴訟之事的請搖鞀。」這就是所謂的五聲。因此,禹王曾經在吃一頓飯的期間七次起身處理政務,一直忙到正午都沒有時間吃飽飯。禹王說:「我不怕天下的賢者停留在路上,我擔心沒有及時聽取寶貴建議並加以處理,而讓他們滯留在我的門廷啊!」因此天下士人紛紛到來,也因此,禹的朝廷很清靜。



通直言之塗,引而致之,非為名也,以為直言不聞,則己之耳目塞。耳目塞於內,諛者順之於外,此三季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

意解:敞開直言之路,招引獲得諫言,不是為取得好名聲,而是認為聽不到正直的言論,自己就會耳目閉塞。自己耳目閉塞,阿諛的人又凡事順從自己,這就是夏、商、周三代末年的君主滅亡的原因,而他們自己卻不知道。



扁鵲不能治不受鍼藥之疾,賢聖不能正不食善言之君。故桀有關龍逢而夏亡;纣有三仁而商滅。故不患無夷吾由余之論,患無桓、穆之聽耳。

意解:扁鵲不能醫治不接受針灸和藥物的疾病,賢人和聖人也不能糾正不接受勸諫的國君。因此,夏桀雖有關龍逢,夏朝還是滅亡了;殷纣雖有微子、箕子、比干三個仁人,但商朝還是滅亡了。可見不用擔心臣子沒有像管仲、由余那樣好的見解,就怕國君不能像齊桓公、秦穆公那樣願意聽取諫言。



故曰:「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扶之之道,莫過於諫矣。故子從命者,不得為孝;臣苟順者,不得為忠。是以國之將興,貴在諫臣;家之將盛,貴在諫子。」

意解:因此(孔子)說:「君主遇到危險而不去護持,君主就要跌倒而不去攙扶,那君主還要這樣的臣子幹什麼呢?而扶持的方法,沒有比諫諍更好的了。因此,做兒子的如果只是一昧聽從父母的話,算不得是真正的孝;做臣子的只是一昧順從君主的意思,算不上是真正的忠。因此國家將要興盛,貴在有能夠直言諫諍的大臣;家庭將要興旺,貴在有能夠勸諫父母的孩子。」



子墨子曰:「今者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為政於國家者,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故大人之務,將在於眾賢而已。」

意解:墨子說:「現在朝廷中從政的王公大臣,都希望國家富強、人口眾多、刑律政教都井井有條。然而卻不能如此,這是什麼緣故呢?究其原因,在於現在朝廷中從政的王公大臣,不能把尊重賢才、重用有德能的人作為執政方略。國家擁有的賢良之士愈多,那麼國家的治化就愈深厚。所以大臣們的要務,就在於使賢才愈來愈多而已。」



子曰:「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意解:孔子說:「上天所輔助的是能夠順從正道的人,人們所扶助的是篤守誠信之人。按照誠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時刻不忘記順從天地之道的人,能夠從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無不利。」



君子不與人之謀則已矣,若與人謀之,則非道無由也。故君子之謀,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見受也;能必忠,而不能必入也;能必信,而不能必見信也。君子非仁者,不出之於辭,而施之於行。故非非者行是,而惡惡者行善,而道諭矣。

意解:君子不為人出謀劃策則已,如果為人謀劃,就一定會依循道義。所以君子的謀劃,一定能夠做到遵從道義,但不一定會被人接受;一定能做到盡忠無私,但不一定會被人接納;一定能做到誠實不欺,但不一定會被人相信。君子指正他人,不表露於言辭,而是體現於行動。所以要指出事情錯誤,就自己去把正確的做出來;厭惡惡行,就自己努力行善來予以補救和感化。這樣一來,道理自然就彰顯了。



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歸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得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意解:天有四時、地有財富,能和人民共同享用,就是仁愛。實施仁愛者,天下人就歸附他。使人民免遭死亡、解除人民的困難、救助人民的災患、接濟人民的急需,這些就是恩德。廣施恩德者,天下人就歸順他。和人民同憂同樂、同好同惡,就是義。踐行道義者,天下人就歸附他。所有的人都害怕死亡而樂於生存,喜歡得到好處和利益。能使天下人都獲得利益的,就是道。有道者,天下人就歸附他。



有道以理之,法雖少足以治之;無道以臨之,命雖眾足以亂矣。

意解:遵循道來治理天下,法規雖少,卻足以使天下太平安定;不遵循道來統治天下,命令雖然眾多,卻只能使天下混亂。



有功離仁義者,即見疑;有罪不失仁心者,必見信。故仁義者,事之常順也,天下之尊爵也。雖謀得計當,慮患而患解,圖國而國存,其事有離仁義者,其功必不遂矣。

意解:有功勞卻喪失了仁義之心,就會被懷疑;有罪過卻沒有喪失仁義之心,一定會得到信任。所以,仁義是做任何事都要依循的常道,是天下最為尊貴的品德。雖計謀得當,事先考慮預防禍患,而禍患也得以消除,謀劃著立國而國家也得以建立,但是如果所做的是有違背仁義的地方,其功業一定不會圓滿實現。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馬麥之報 - 2015-07-30 10:21:50



馬麥之報

在中國,道德最高的,為舉世之人所尊敬的,無過於孔子。而孔子的一生,我們從歷史來看,他曾經「絕糧於陳,被圍於匡」,周遊列國的時候「卒無所遇」。孔子只有一個兒子,在他五十歲時過世了,幸虧還留一個孫子傳宗接代,這是世間聖人。

講到出世間的聖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曾經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出去托缽遇到了饑荒,沒有東西吃,就吃人家餵馬的糧食。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沒有例外的,我們豈能說都不遭災難!

何以大聖人還要遭難?這是過去生中的因果,沒有成聖成賢之前也是凡夫,凡夫豈有不造業之理!

等而下之,講到賢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傳承孔子的學問,他也是短命,冉伯牛也短命。子夏瞎了眼睛,左丘明晚年也瞎了眼睛,子路也是孔子得意的學生,死狀慘不忍睹。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屈原忠君愛國,最後投河而死。所以,大聖、大賢都不能在一生中,有順無逆,那我們在一生當中,處在逆境裡又算得了什麼?

我們今天弘法利生,或者在社會上盡忠報國,為國為民,遭遇到一些人的陷害,遇到一些讒言,想想古聖先賢,我們的遭遇已經非常幸運了。若能常常作如是觀,常常如是想,我們就能樂天知命,心平氣和。人生在世,對自己而言,不過就是養活身口而已,所謂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粗衣也能禦寒、遮體,蔬菜也能下飯,也有足夠的養分。因此,一定要懂得知足常樂,逆來順受!

(節錄自「挽救社會人心系列」24-17)


--------
節錄自
http://www.amtb.org.tw/story/story.asp?web_choice=5&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考試落第 - 2015-07-30 10:27:24



考試落第

《禮記》云「自卑而尊人」,這是禮的本質、精神之所在。自己卑下,尊重別人,世出世間聖賢,無不是教導我們學忍讓,謙虛、卑下、忍讓之人有福。《了凡四訓》記載一例,有一個考生落第了,出外散心走到一間寺廟,大罵主考官,認為他的文章這麼好,居然沒有看清楚,讓他落第了。

此時正好有一老道人,聽到了他在抱怨不平,於是說:「大概你的文章寫得不太好。」

他就責備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如何知道不好?」

老道人說:「真正有學問的人心平氣和,像你這樣浮躁,文章可能是不好!」

這位考生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馬上氣燄就熄下來了,這是真讀書人。他回去反省,再用功努力,過了三年再來考,他考中了。老道人教導他,分析給他聽,告訴他一個人是有命運的,你考試該不該中是命裡注定的,與你的文字不相干。考試是緣,命中有無這個福才是因,因緣聚會,果報才會現前。你的心這麼不平、如此傲慢,你的因就不真、不純,文字寫得再好,那是緣,有緣沒有因,果報不能現前,這個道理,明白的人不多!

(節錄自《華嚴經》12-17-0312)


-----------
節錄自
http://www.amtb.org.tw/story/story.asp?web_choice=5&web_detail=show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沒想到 身邊的故事竟然印證了水結晶的啟示 - 2015-07-30 10:54:16




真沒想到 身邊的故事竟然印證了水結晶的啟示

(文/曉曙)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身邊有人遇到困難、挫折或者不幸的時候,千萬不要小看我們輕輕的一聲安慰和鼓勵,更不要以為我們表示同情和憐憫僅僅是一句空話,毫無幫助。而實質上,當我們送出發自內心的善念時,於己於人都大有益處。

我是一位台灣的高中老師,任教13年的生涯裡有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而後來看了日本江本勝博士公佈的水結晶實驗結果之後,給我很大的鼓舞,因為那三例真實故事,全部符合水結晶所揭示的規律:


例一:為配合學校綠化,有100棵小樹苗(食指般粗,80公分高,葉子稀疏)待認養與種植,本班認養了前四排,後四排由隔壁班認養,每隔2公尺種一棵,意思是「不保證全活」。因離教室很遠又無水源,除草更費勁,孩子也抽不出時間去照料,常常雜草叢生幾乎淹沒樹苗,經歷寒冬酷暑仍光禿一片,有些還遭折斷剩不到15公分高的命運,同事都說「那肯定活不成了」。但我心裡卻不這麼想,因為我每天打開辦公室的窗戶就可以望見它們,每天也總要環視一遍、點個名,長得好的驚呼一聲,長得慢的多看一眼。我確信它們正在努力的、本能的往下尋找水源,過程中可能遇到困難,碰到土質特別硬,自己的根卻太細;石頭卡住,要繞道而行;塑膠製垃圾太多,無法穿越等等原因,所以顧不了上面要長葉子、顧好面子。

隔年春天來時,全都冒嫩芽,一棵不落(包括15公分那一棵),我和同事都大吃一驚!而奇怪的是第五排以後全部死光光,一棵不剩。我內心納悶好久好久都不得其解。

後來看到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結晶實驗結果之後。我才恍然明白,原來那每天帶著信心與關愛的眼神和默默的鼓勵,竟能超越樹苗賴以生存的物質所需,使它們生存下來。而後面幾排樹沒能養活,據我所知,隔壁班把樹苗種下之後就把它們忘了,沒搭理過它們。而不是我們班認養的第五排樹苗竟然有一半活了下來,我明白那是因為它們受前四排樹苗頑強生存的意志感染的結果。

三年多了,它們已長到二樓半的高度,青翠茂密宛如小森林一般。而我為它們做的只是遠距離加油、打氣;相信與欣賞;接納與等待,而且是無聲的,但是是發自內心的!

例二:A君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打開電腦播放輕鬆的音樂,再開始她一天的工作,桌上擺著小小透明魚缸,養了三隻孔雀魚和水草,它們總會隨著音樂的起伏快慢穿梭在水草之間好不快樂,她常欣賞得入迷。於是她也送了一個同樣的魚缸給患了癌症第二期的同事。

隔沒多久再見面時,同事抱怨著:「這魚缸挺麻煩,兩天就要換一次水,否則就混濁不清!」A君納悶:「不會呀!我每二週才需要換一次水耶!」這疑惑一直擱在A君心裡,直到看了我送給她江本勝的水結晶結果報導時,她才恍然大悟。那混濁的水不就是此刻同事的心境寫照嗎?擔心、憂慮、不甘心、懷疑、害怕、消沈等負向情緒。由此,A君體會到人的思維、意念竟然會起作用!這下回家得改一改常不自覺的發給兒子的負面訊息了。

例三:兩位同樣患有「血癌」的女學生,甲是高三,病情嚴重,已抽不出骨髓,是我任教的學生;乙是初中生。這兩家同樣清寒幾近貧困。

甲的家人不放棄,借多少錢都要把她醫好,老師和同學也不放棄,輪流三班制到醫院照顧她,每天中午12點全班同學集體發出「善的訊息」給她──「你一定會好起來,我們畢業典禮要看到你回學校來!」

經過一年多的折騰、化療、骨髓移植(幸運的得到哥哥的骨髓,但不同血型),進出隔離病房,多次化療,瘦骨如柴,掉光頭髮,她都堅定的、勇敢的不掉半滴淚,還頻頻向大家道謝,唯獨不能完成學業讓她落淚了。這辛酸的血淚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兩年後,她痊癒了!醫生護士都說「奇蹟」!之後,還考上專科就讀。

另一女生乙,家人告訴她「化療你辛苦,我們心疼,又不保證能醫好,去哪兒找配對成功的骨髓來移植,我們家的經濟也不許可,我們就隨其自然好嗎?」聽了這些話之後一個月,她就走了。

以上三個親身經歷的事例印驗了江本勝的實驗結果:人發出的思維、意念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存在,可以穿越時空,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善念會使物質變得美好,惡念使物質變得醜陋。

如此看來,我們平時的每一思每一念都影響著我們的自身和周圍。我們內心常常保持善念,自己其實是最大的受益者。

人民報電子報
http://www.renminbao.info/019/747.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與修藍博士訪談精華錄 - 2015-07-30 13:19:4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的為政之道 - 2015-07-30 15:58:51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躁,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意解:孔子說:「這是比喻同樣的聲音能夠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交感,水總是流到濕地上,火總是先燒乾燥處,龍吟然後景雲就會騰升,虎嘯之處就會有谷風相隨,聖人興起,萬民都來仰望他、親近他,接受他的引導和教化。」



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意解:艮卦,君子體察此卦的現象,而抑制內心欲望,所思所慮不超越其身分(安守本分,尊重主事者職權)。



民心莫不有治道,至於用之則異矣。或用乎人,或用乎己。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追末。君子之治之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治之也,先追其末,故功廢而仇多。

意解:每個人心裡都有治理的措施,至於怎樣使用,就各不相同了。有人用於修治他人,有人用修治自己。用於治己,叫做務本;用於治人,叫做逐末。君子處理事情,首先事先致力於根本(治己)。所以能夠建立德行、功業而很少與人結怨;小人處理事情事先追求末節(治人),所以不能建立功業且又很多怨仇。



聖人宣德流化,必自近始。朝廷不備,難以言治;左右不正,難以化遠。

意解:聖王宣揚仁德推行教化,必然要從身邊近處開始。朝廷還不具備德義,難以談治理好天下;左右的臣子不夠端正,難以使教化遠播。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位不至仁,不可受國柄;二曰見賢不能讓,不可與尊位;三曰罰避親貴,不可使主兵;四曰不好本事,不務地利,而輕賦斂,不可與都邑。此四務者,安危之本也。

意解:君主所應謹慎對待的問題有四:一是標榜道德但卻做不到仁,這樣的人不可授予國家大權;二是見到賢者而不能謙讓,這樣的人不可賜予高貴的爵位;三是執行刑罰時卻避開親戚、權貴,這樣的人不可讓他統帥軍隊;四是不重視農業、不注重地利,而隨意徵收賦稅,這樣的人不可讓他擔任地方長官。這四條要務是國家安危的根本。



咎繇曰:都!亦行有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意解:咎繇說:「啊!人的德行有九種類型:一是秉性寬宏而不失莊敬有度;二是性格柔和而能建功立業;三是老實忠厚而又謙恭嚴肅;四是精於治事而又恭謹敬慎;五是為人柔順而能勇敢有為;六是言行正直而又態度溫和;七是性情平易而有操守;八是性格剛斷而篤實穩健;九是堅強不屈而所作所為又都能夠合乎道義。表彰符合這九種道德標準的人,天下就會吉祥!」



古之聖王,所以潛處重闈之內而知萬里之情,垂拱袵席之上而明照八極之際者,任賢之功也。

意解:古代的聖王之所以居住在深宮之內,就知道萬里之外的事情;垂衣拱手安坐在袵席之上,而能明察八方最遠地區的情況,是因為任用賢才的結果。



先聖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

意解:從前聖王治理天下,一定要把公正無私放在首位,處事公正無私,則天下太平安和。



遭良吏,則皆懷忠信而履仁厚;遇惡吏,則皆懷奸邪而行淺薄。忠厚積則致太平,奸薄積則致危亡。

意解:百姓遇到好官吏,就都會心懷忠信而品行忠厚;碰到不良官吏,就都會心懷奸邪而行為淺薄。積累忠信仁厚就會實現天下太平,積累奸邪刻薄就會導致天下危亡。



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則微言而篤行之。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誣乎?」

意解:孔子說:「想讓別人信任自己,就應當少說而切實履行。真正落實去做,效果就能持久;成效日益長久,事理更能彰顯;理事都明白,那麼大家有共睹,有耳皆聞,誰還能歪曲事實真相呢?」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意解:子夏說:「君子在位時,先要取得民眾的信賴,然後才能勞役民眾;如果未取得信賴,民眾會以為這是在虐待他們。君子若處於臣位時,應先取得君主的信任,然後才能規諫;如果未取得信任,君子會以為這是在毀謗他。」也就是說,君子使民、事君,都要以信任為基礎。」



夫信由上而結者也。故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意解:誠信是由上者締結的。所以,君主以誠信的言行態度來教導臣子,臣子就會以誠信忠於君主;父親用誠信的身教來教誨子女,子女就會用誠信孝順父親;丈夫用誠信來對待妻子,妻子就會用誠信順承丈夫。在上位者如果能依循倫常大道來教化下位者,下位者自然會服從常道而順應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還有不被教化的人,一百個裡面也找不到一個。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意解:積德行善的人,心定神閒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悅快樂;作假造惡的人,心思費盡卻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曾子曰:「敢問何謂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上樂施,則下益寬;上親賢,則下擇友;上好德,則下無隱;上惡貪,則下恥爭;上廉讓,則下知節。此之謂七教也。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則本正矣。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

意解:曾子說:「敢問什麼是七教?」孔子說:「君上尊敬老人,臣民就更加孝親;君上尊敬年長者,臣民就更加友愛兄長;君上樂善好施,臣民就更加寬厚;君上親近賢士,臣民就重視擇友;君上注重道德修養,臣民就不會做不可告人的事;君上厭惡貪婪,臣民就恥於相爭;君上清廉謙讓,臣民就知道堅守節操。這就是七教。七教是治理人民的根本。政治教化的原則確定了,那麼根本就端正了。凡是在上位者,皆是人民的表率,表率端正,還有什麼事物不端正!」



故君子為政,以正己為先,教禁為次。

意解:君子治理政務,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其次才是推行教育和禁令。



我有公心焉,則士民不敢念其私矣;我有平心焉,則士民不敢行其險矣;我有儉心焉,則士民不敢放其奢矣。此躬行之所徵者也。

意解:上位者有公正之心,下屬百姓就不敢有謀私的念頭;在上位者能有平等之心,下屬百姓就不敢行險,心存僥倖;上位者有節儉之心,下屬百姓就不敢放縱享受、奢侈浪費。這是在上位者以身作則所起的作用。



家人。《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意解:家人卦。《象傳》說…為人領導、父母或老師,時時保持言語真實誠懇,而且力行要有始有終。



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積也安有不聞者乎?

意解:聲音不因為小,而沒有人聽到;德行不因為隱藏,而不被發現。寶玉蘊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潤;深潭裡有了珍珠,連潭岸都不會乾枯。由此可知,行善貴在日積月累,哪有不為人知的道理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雪公師訓集錦 - 2015-08-07 11:41:39



雪公云:仁者,從二人,凡事要體諒對方,不自私傷人。仁不在外,但言語動作可以表現內心的仁恕,言行不離仁,才是學仁之人。例如,說話時不只為我,不可傷人;做事為我,也要為他,而且不能只為張三,不為李四,對張三、李四都一律乎等。對好人,對壞人,也是如此。學佛後知道「無我相,無人相」的道理,人我應一律平等看待。


雪公云:俗話說:「在家為民百年,不如作官一日。」作了官,名留青史,子孫與有榮焉。但是,孔子告誡弟子,一個人是否作官,有無地位,不值得憂愁,應該憂愁的是人格事業有否建樹了?若真能著書立說,也是不錯。如果一味鑽營功名,不到一年,所學盡去一半。所以古時的書院如白鹿洞書院,多設在山中,書院院長稱作「山長」,以遠離世俗,能長養讀書人的浩然正氣。《論語》一書以仁義道德為根本,學此書別求虛名,總要仁義不離身,離了仁義,就是白學。


雪公云:「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團體,要上下一心,和睦相處才會興盛。歷史上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二位如果將相不合,趙國就會遭到外侮。學佛的,三賢十聖尚且忍中行,我下世後,大家無論如何只有『忍』字。」


早年跟著 雪公老師學辦事,有一次老師請進蘭師姐和本人到某蓮友家中幫忙,當時本人一聽到是到某蓮友府中,便向老師說:
「老師!我們不要去,那位蓮友對我們不好!
雪公沉吟半響然後說:「為什麼不給人家高興呢?」
「給人家高興?」── 老人家常常就是這樣,用最簡單易懂的詞句,告訴了我這頑冥的眾生,原來學菩薩道就是要忍辱,就是要不念舊惡,就是要布施歡喜啊!


雪公云:「貪是愛的極點,凡事到了極處,就生變化,好比大寒之後,即是立春,大暑之後,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貪字,離倒楣便不遠了,貪則近貧,中國歷代皇朝,除堯舜讓位外,夏朝以後,均不得好結果。」


數年前,後學課業告一段落,準備踏入社會工作時,曾前去請示 雪公老恩師,今後立身處事,應注意那些事項?
老恩師言道:「在社會上,要注意不要跟人家不一樣,要內佛外儒通達人情事故。」
在 雪公走後這兩週年,每憶師訓,總是無限追思。


雪公云:「好學而能有結果,首為不發脾氣,儒家懲忿窒欲,佛家戒瞋心,瞋乃根本煩惱,如起瞋心,火燒功德林,修道決不成功。」


初學佛,佛在眼前,總是急切地想要擺脫火宅,對於俗務,極為不耐;於是,從台北來到台中,以為台中是個清涼池,應當更有利於修行。沒想到,尋獲教職,依然是煩心事多,工作壓力不減於前─想起追隨老人的時日無多,為何偏向這些無干的塵緣裏廝混?便興起辭職專修的念頭。某日,傍晚時分,也是接近學期尾聲時,筆者乃叩門求謁,稟告自己的想法。老人在聽完傾訴之後,只道聲:「孩子!你知不知道有所謂的『火中蓮』?」筆者當下心中一震,以為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話,不容再問,便只向前一拜,帶著深思的神情告退。出來時,天色已暗,卻見遠近燈火輝煌。而今,每逢困境,便想起這句『火中蓮』,而不敢妄生退卻之意─原來清涼也者,不在職務清閒,乃在師友提攜。


記得前年,曾與中原慧智社學長一同拜見 雪公恩師。 師曰:「凡事,說了一定要做,做到了才可說」這句話一直深印在心,尤其身為 雪公弟子,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雪公教導弟子說:「你的飲食起居都亂,你的心能定嗎?你念佛能一心嗎?大家平素要訓練自己物有定位,一張紙放在那裡,都要有個定處,從小地方規矩起,念佛才能得到一心。」


雪公說:「你們讀歷史,舉凡國家要滅亡,都是內部先出問題,先壞在自己身上。唐太宗,他那麼能,也是亡在內部。」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一個團體或國家的興衰存亡,都是如是發展衍生的。因此 雪公當年為弟子們講歷史,講到楚漢相爭鴻門宴,樊噲帶劍擁盾入,瞋目視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之神情姿態時,便感慨道:「國之將興,連販夫走卒都有帝王氣象。」


雪公言:「古人有言:『多言傷人』說好話說多了,好話也傷人。所以『言多必失』。佛家言沉默,孔子也言:『敏於事,慎於言』口為禍福之門,『口』是出大毛病處啊!」


規律的生活,對於一個行者的心境,是關係很大的。
雪公老恩師,行住坐臥,飲食起居,都是次序井然,絲毫不亂。比如說,最平常的穿衣穿鞋,就有一定的規矩,絕無錯亂之時,穿衣必先從右手,鈕扣從那個先扣也是固定的。穿鞋則必先左腳,必衣著整整齊齊了,才入佛堂或出門,用具也有定處,不得輕易更換,數十年如一日,所以曾說:「我這裡的一切都是呆板的。」


雪公在世時,一再告誡弟子,要本著誠心來修道辦事。老人家嘉許默默行善,不自我宣傳之弟子。他說:「君子之德隱,愈秘密去做,愈能養德,只要有德不必去度化人,自能感人。」


雪公云:「修道之人,生活貴有紀律,無紀律則心不定,道亦難上軌道。道在守一,忽然改換,今日改,明日換,換來換去,恐皆不成。但求道能專一專精,便是法供養,其餘之物,量力量時,都是其次。」


雪公言:「咱這團體,以少花錢為原則。有錢買不到道,所以不是錢在辦道。大皇帝錢很多,死了還是要下六道。我花錢,一個錢能當三、四個錢用。我自己的錢,馬馬虎虎用可以,叫我慷他人之慨,我絕不幹。一草一木都有報應,你欠人家的早晚得還,懂局的,知道吃虧方佔大便宜。」


雪公言:「定,不是坐著身子不動,行、住、坐、臥,心裏不打妄想,就叫定。心歸了一,就入了定。入了定,自自然然就開智慧,沒定是無開智慧之道理。得了智慧之後,才有神通。」


雪公言:「真正終日求學,只要心裡不雜亂,將來的事情,大家均可明白。這不是神通,大家書都念過,咱們是儒佛雙修,學的是聖言量,我們沒有獨立的能力,只要『真心』,辦事有假心,一事不成。誠字二個講法,一是根本就誠,不學就誠,這是天之道。二是誠之者,人之道。咱們的能力,只能誠之者。說真話,存真心,往這上頭走,漸漸未來事,就可以曉得。」


有人問:「念佛、拜佛及拜神,那一種功德最大?」 雪公云:「念佛功德最大,為其是無漏正道,能證涅槃。拜神功德最小,以其不過對神的一種恭敬而已,無他益處也。」


一般人都說,心好就好,何必學佛?雪公云:「一切眾生貪、瞋、癡充滿,何能誇心好?日日口說妄語、綺語等,身作殺、盜(不與取)、邪淫等,何可自贊是好人?信佛正是求覺悟,不學佛焉有清醒之日?」



-------
讀書節錄自
http://book.bfnn.org/books3/2103.htm#a0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04 集 - 2015-08-10 14:26: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K4DTCMB04&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弟子規拯救了我的家庭 - 2015-08-11 09:22:30



弟子規拯救了我的家庭

令人羡慕的家

我有一個讓人羡慕的家,一家三口,先生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年幼的兒子長得活潑可愛,討人歡喜。平日,先生工作比較忙,我白天工作,晚上就照顧家庭與孩子,全心全力的支持著先生,愛護著家。那時,我們夫妻很恩愛,甚至是朋友稱讚的好夫妻的榜樣。

出現裂痕

但是,在一年前,我們的感情卻出現了裂痕。

那時,我發現先生回來得越來越晚,最早也要十二點鐘,到深夜二、三點鐘才回來,更是家常便飯。

終日裏酒氣熏天,喝得爛醉,吐得滿地汙穢,而我,天天為他酒後還要駕車回家擔心。

不僅如此,他醉酒回家後,還開始打人。一次、兩次,我默默忍了,心想他的工作壓力太大,脾氣變得不好,情有可原。

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竟在深夜,接到一個陌生女人打給他的電話。當對方一聽是我接電話,便馬上掛斷。

種種與往日的不同的跡象,越來越讓我覺得不對頭。之後,我終於發現,在我們婚姻生活中,出現了第三者。

當我得知他在感情出現問題後,我的生活,一下子變了味道,每天就像和自己過不去似的,一定要等他回到家才肯睡覺,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心情壓抑不算,換回的,卻是他一臉的冷若冰霜和一次又一次的爭吵。

學習傳統文化

我彷徨了,在我人生道路不知如何走下去的時候,我意外得到了一次去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學習的機會,參加了一期「幸福人生講座」。

在中心的幾天裏,我是笑聲伴著淚水度過的,聽著老師們精心安排的課程,每一字、每一句都好像在說給我聽。

其中,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最為深刻——蔡老師的「家和萬事興」。那時,我明白了一個理:「我們年青夫妻的和樂,關乎雙方老人的晚年幸福,關乎我們年幼孩子一生的成長,關乎到國家社會的安定團結」,它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情。

從廬江回來的路上,我在內心深處一直對自己說,要對得起老師這幾天的教誨,一定要把它運用到我的生活中。

力行

回家後,聽老師的教導「女人一生,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夫教子」,馬上下決心辭去了原本待遇很好、領導信任的工作,回歸家庭。

辭職歸家後,雖然面對的還是那張冷冷的面孔和長夜的等候,但每當這時候,我都提起老師的一句教誨:「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我下決心一定要盡到做妻子的本分。

可正當我滿懷信心,想要努力去做的時候,卻有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

家庭衝突

一天深夜,酒醉的他回到家裏,又開始發脾氣,突然間,一個耳光打過來,我整個腦袋頓時嗡嗡作響。有生以來,第一次體會到什麼是眼冒金星,半邊臉一下子麻木了,一支耳朵沒有了聲音。

他一看,也嚇壞了,送我到醫院。

經過檢查——「耳膜撕裂性穿孔」。醫生沒問我病因,直接說:「你這個不用問,是被人打的,外傷所致。你是否需要出據醫學報告,拿著我的醫學報告,現在去公安機關報案吧,這已經構成了刑事犯罪,公安機關馬上就可以把這個傷害你的人,逮捕歸案,你是否需要?」

這時,突然有一個聲音在我心裏迴響:「治家戒爭訟啊!」我對醫生搖了搖頭,可眼淚卻不聽使喚的一下子流了下來。

醫生一看我這個樣子,連忙安慰我,但卻堅決地對我說:「你可以不開據報告,但是你現在必須立即住院,接受手術。」

當醫生告訴我需要手術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如果我手術住院,那我的父母一定就會知道了。他們是那麼愛我,我可以想像,當他們知道的那一刻,會是怎樣的傷心與痛苦。而媽媽、爸爸那麼大年紀,哪里經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做晚輩的還要讓長輩擔心,不可以,我一定不能讓父母知道。

於是,我再一次對醫生搖搖頭,「我不能手術,只能接受保守治療。」

醫生惋惜地看著我說:「你年紀輕輕,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吧?」

痛苦的感受

回到家後,我只關照先生不可以讓我父母知道,就把自己反鎖進房間裏,幾天不吃也不喝,不哭、不笑、不說話。

我想不通啊,夫妻連心,他怎麼能夠下如此狠手?是不是我一次又一次忍讓,讓他感覺我軟弱可欺?

一次又一次深夜遲歸,我對他不吵不鬧,姑息放縱,才會讓他在外面出現感情出軌?

……

我就像困在繭裏的飛蛾一樣,掙紮著,痛苦著,我找不到答案。

常聽老人講「母子連心」,那幾天,我雖然沒有告訴父母我生病了,但是媽媽好像有感覺一樣,覺得我一定出了什麼事情,打發父親上我家來看望。

為了不讓父母知道,當父親的面,我假裝笑顏,與父親說笑著,讓父親轉告母親我只是患了小小的感冒,過幾天病好了會去看望二老,這樣父親才放心地回家。

望著父親離開的背影,家裏只留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放聲大哭。

尋找方法

想想父母,想想孩子,淚水一次又一次的掉下來。

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我想起從廬江文化中心帶回來的一些資料,其中有楊淑芬老師的《夫義婦德》和蔡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我想從老師的課程中尋找解決這件事的答案。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不管是白天和黑夜,我反復地看、不停地看,不知看了多少遍。

最終,我找到答案,要聽老師的話,為了對父母孝順,為了孩子一生的前途,我不能離這個婚,我要幫助他改變這些惡習。

凡事都要講求方法,如何才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呢?

奇跡出現

當他想就此事與我溝通的時候,我便告訴他:「我先不說與否,你先看楊老師的《夫義婦德》這個課程,我們再來談。」

看過之後,他對我講,好像老師講的每一個做先生的毛病他都有,自己從不知道什麼是夫義,如何扮演先生、父親、兒子,這些沒有人教過他。現在才知道,原來作為一個男人,肩上有很重的擔子要挑,那就是上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下要為孩子樹起一個好的榜樣,感情上出現問題,對家庭與妻子會造成無比的傷害。身染嗜酒的惡習,才會造成今天的結果。

當他乞求我原諒的時候,我流著淚告訴他:「上為雙方的父母,下為年幼的兒子,我不與你離婚,我相信你一定會改好。」

也許是上天在冥冥之中的眷顧,當我再次來到醫院進行復查時,醫生髮現奇跡,我的耳朵竟然在不動手術的情況下好了。醫生感歎著:「真沒想到,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啊!」

雖然,打人的事情剛剛過去,但是他的感情問題還需要慢慢解決。

挽救家庭命運

我應如何做?接下來,我要將老師的教誨,落實到生活中。

我拿出楊老師課程教導的四把尺子考評自己,那就是婦女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不管先生做得怎麼樣,先把自己做好。

先從「婦言」上下功夫,在語言上儘量做到溫柔,多一些關心和感恩的話。
起初,他不肯接受,說你這些都是假惺惺。我想「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你說不好,我改,儘量做到「話說多,不如少」,更多的用行動去關心他。比如說,夜深了,先生還沒有回家,我先把自己的心定下來,不再給他亂打電話,不再胡思亂想。利用這段時間,把家裏打掃得幹乾淨淨,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當他進家門時,我笑臉迎上去,幫他放下提包,送上一杯熱茶,再端上一盆暖暖的洗腳水,幫他按摩。

記得有一次,他很晚都沒有回家,我擔心他陪客戶沒有吃飽,於是就為他準備一碗面湯,發一個短信給他:「夜深了,工作在外的你辛苦了,給你準備了一碗面,希望你能夠趁熱吃下。」就在我這個短信發出沒有多久,他竟然真回家了。

我很吃驚,於是就問他,「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他說:「看了你給我發的短信,我知道家裏還有一個人在深夜等候著我,我想我得趕快回家了!」
看著他趁熱吃下了面的樣子,我心裏高興得不得了。

在他的身上,我深切地體會到,「成年人他們更願意接受你的實際行動,而不是語言。」

開始向幸福走進

接下來是「婦功」,因為先生長年在外吃飯,患上了高血脂,心臟病和便秘,我決定要從周泳杉老師「新世紀健康飲食」這堂課裏取取經,按照周老師的講課內容,精心為他調配飲食。

起初準備的晚餐,他很少有機會回來吃,常常準備了一桌的飯菜,他不回來,剩下的足夠我和兒子吃上好幾天。那怎麼辦哪?晚餐吃不了,我就在早餐上給他下功夫。

人們都說,早餐吃的要像皇帝。我就變著花樣為他做早餐,還特別根據他的身體狀況為他設計了「早餐營養鮮榨果汁」。

通過我的果汁療法,他的血脂開始下降了,頭暈的次數明顯減少,排便也順暢了,原本紫黑色的嘴唇也漸漸變得有些紅潤了。看到了效果,他也從「被迫」喝果汁到後來「主動」要果汁喝。

就這樣通過不斷努力,先生回家的時間不斷提前,原來深夜一、二點鐘,後來到十一、十二點,再到孩子睡覺前,再後來是能夠回家吃晚飯,陪孩子玩一玩。

真誠的眼神

有一次,他特別早回家,進家後,一下拉我到沙發上坐下。他說:「這些日子裏,我一直有些話要跟你說,我今天實在忍不住了,我真誠的為上一次我打傷你的事情向你道歉。我傷害了你,可這段時間你還能這樣細心地照顧我,我真的慚愧得無地自容,我真誠請求你的原諒。從今以後,我再也不會傷害你了,不再與『外面的人』聯繫了,也一定不再醉酒了。」

這時,我從他的眼神中讀到了「真誠」,淚水充滿了我的雙眼。

自從說了這席話之後,他也真的按照他說的那樣,改變著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喝酒遲歸的時候越來越少,早回家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生活真的像老師教給我們的那樣,「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當我努力去落實老師的話時,突然間發現,只要願意去找自己的缺點,會發現,自己的問題和錯誤一大堆,反而看對方好像沒有一點缺點了,生活一下子變得幸福起來。

反復

講到這裏,大家是不是都在為我高興啊?心中可能會想,你的故事可能到此結束了吧?但是還沒有,需要說明的是,當夫妻之間一方發生感情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反復現象。

事情是這樣的,由於先生前一次的真誠懺悔,我們平靜而快樂地度過了幾個月。

但不久,我卻又發現,他再一次出現感情外遇背離家庭,我也再一次陷入了感情的低穀。

於是此時,我便開始質疑自己以前的種種付出,開始質疑老師的教導用在先生這種人身上是不是不靈驗。心裏在埋怨:「我對他這樣好,他還在背叛我,沒有良心,這次我一定要和他離婚。」

那時,我的內心很是不平,就像要和老師較勁一樣,不看老師的課程。心中盤算著,我一定要在離婚後,才去看老師的課程,要不一看,離婚的信心就一定會動搖,一定會被老師的話勸住。

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說,不看,不看,就是不看,堅持住。

可是最後理智還是戰勝了情緒,我再次拿出蔡老師和楊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夫義婦德》,看了起來。

看過之後,心平靜多了,聽著、聽著,突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他做得對不對,我一定要做對,一定要盡我做妻子的本分。我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一定能感動他。

被愛感化

於是,當我的情緒歸於平靜的時候,行為也就開始平靜,沒有大吵大鬧,還是安安靜靜地照顧他,為他每天早上鮮榨果汁,深夜遲歸時準備好香茶,進門後打好洗腳水,幫助他按摩。

我想我還是個凡人,當我安靜地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外表雖平靜,但是心裏卻在淌血。

外人看我很少說話,很少笑,因為我實在笑不出來啊。我就這樣默默做著,心想我應以什麼方式幫助這個「浪子」回頭,我想我要等,等到一個好時機。

生活過得靜悄悄的,他終於忍不住了,大發脾氣,責問我這些天怎麼變得這樣?

我想這下機會來了,便問他是否再一次背叛家庭。

開始,他滿臉的驚訝,繼而回答卻是滿嘴的謊言。

當我把證據拿出來時,他又是一臉的驚恐與百般抵賴,甚至馬上翻臉說,這些種種都是因為我欲有外遇。

在那一瞬間,我險些要萬念俱灰,但是想想蔡老師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他這樣,還是我沒做好。於是我對他講:「我知道你跟我說的都是謊言,但是不管你怎樣欺騙我,怎樣傷害我,我都會原諒你。因為在我心中,你就是我,而我就是你,我們夫妻本是一體,我已經把你當作我身體五臟六腑其中的一個器官。其實我早就知道,你再一次發生了感情的問題,我一直在內心深處問著自己,如果我的胃生病了,我會怎麼去做?我會因為它給我帶來痛苦就一刀把它切掉嗎?我的一雙手,一雙腳生病了,我會一刀剁掉嗎?不會的,我一定不會,我會更加精心地呵護它,為它上藥,每天關注它,期盼它早日康復。我把你當作我的胃,當作我的一雙手、一雙腳,當你出現問題時,我只會把你當作我的一部分,把你當作生病了想,我應該把更多的愛與關懷給你。如果我因為你感情出軌就意氣用事,就像剁掉我的手腳一樣,我會快樂嗎?不會,肯定不會!那會為我帶來更多的痛苦與不便。我堅信你會好起來的,我永遠不會捨棄你,我們永遠不會分開。最後我還請你原諒,前一段時間我的少言寡語,因為我畢竟是一個凡人,我默默照顧你的時候,心裏卻在流著血,我實在是說笑不出來啊!」

當我講完這段話的時候,先生已經是淚流滿面。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一個男人如此痛哭流涕,他一下子把我攬入懷中,動情地說:「你放心吧,這一生我只愛兩個人了,一個你,另一個就是我們的孩子。」

這似乎也印證了古人說的一句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處」吧!

幸福光臨

從此以後,先生真的是改變了,經常早早地回家,週末也會待在家中。問他為什麼不出去,他說:「外面沒有意思,沒有在家裏好。」

他還努力學習打掃房間,時不時還會做飯給我與孩子。晚上只要有時間,就會陪著我與孩子出去散步,有一次甚至打來一盆洗腳水到我的面前,說「你每天也夠辛苦的,我也應該為你打一盆水了。」

此時,我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感動與幸福!

經歷後的體悟

很多人都說,我要我的愛人全心全意的「愛」我,那我們反問自己,是否用這樣心去面對我們的愛人?

想要獲得對方的愛,那我們一定要先去播撒愛的種子在愛人的心田。這是一顆什麼樣的種子呢?是一顆包容、無私、慈悲、不求回報的種子。

愛是用心去感受,是讓所愛的人感受到溫暖,我願這顆愛的種子能夠在所有人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這裏,我還要感謝我身邊的兩位阿姨——黃阿姨和張阿姨,兩位長者對我無私的幫助,在我最困頓的時候,陪伴著我,安慰著我。

每次遇到困難時,無論是深夜,還是天氣惡劣,也不管有沒有時間,只要我一個電話,她們都會來陪伴我,幫我解決問題。並且最關鍵的是,她們總能用《弟子規》和古聖先賢的話點醒我,推動我再往前進一點點,再堅持一下。

所以,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感恩能夠學習到《弟子規》,近而認識了這些善良和無私的人們。

在此,我總結了一句話:無論在我們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問題,只要我們願意聽從老師的教誨,就一定會找到圓滿的答案。相信如果我們能將老師和古聖先賢經典中的教導,努力落實在生活中,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結語:

今天給老師們講我這個故事,在我的心中,真的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酸甜苦辣混在一起。但現在,更多的是甜蜜。正因為聽了老師的話,才挽救了我即將破碎的家庭,才有現在幸福溫暖的生活。

我今天鼓起勇氣說出了我的故事,是希望通過我親身的經驗,幫助有類似經歷的妻子們。因為我知道有很多很多盞燈在深夜不能熄滅,那是一顆顆妻子惦念先生的心,那樣的痛苦我是能夠體會到的。

但在這裏,我有一個請求,請隱去我的名字,因為我不想因此而傷害到我的先生,謝謝!

滴水感悟:

「各自責,天清地寧」,在此,我們看到了一位善良而真誠的妻子,用自己的愛,一點點地融化了丈夫的心,把家從破碎的邊緣挽救回來,讓家重新變得幸福而美滿。

愛與感恩,的確可以化解怨懟與不平,妻子用自己的愛感動了丈夫的心,這其中的過程,有痛苦,也有彷徨,有疑慮,也有無奈,但對聖賢教誨的信心,與踏實的力行,卻讓她力挽家庭的狂瀾,讓丈夫重歸家庭,讓我們不由得深受感動。

文末,妻子特意要求隱去自己的名字,不想傷害到丈夫,可見到妻子對丈夫的愛。然而,為了讓更多的妻子,能夠在類似的困惑前找到答案,讓家庭不破碎,讓孩子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作者無私奉獻了自己的經歷,給大家以借鑒,誠值得我們感恩。

借此,我們衷心提醒晚歸的丈夫們:

夜深了,快回家吧,妻子還在家中等待……

更要奉勸天下的女子,完整而幸福的家,是女子一生的幸福,我們千萬不要做破壞他人婚姻的罪魁禍首,讓天下許多無辜的孩子失去自己的骨肉爹娘,遺憾痛苦一生……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談憂鬱症 - 2015-08-11 10:39:25




海濤法師:

我認為憂鬱症這種精神狀況,家人也有一點責任,因為太大的壓力,才會精神狀況不好,所以不要有壓力,要過那種沒有壓力的生活,家人也不要給他壓力。 有賺錢,沒賺錢;有讀書,沒讀書都不要緊,要先安定,要讓自已快樂就不要想那些使自已痛苦的事情,更要緊的是多放生,解脫眾生的痛苦,乃至多送人家好聽的錄音帶,印經書,這些作為可以使人獲得精神安定,創造使人得到安定的因緣。 一個人為什麽會有精神問題? 因為他破壞別人的安定,引起別人的慾望、瞋恨,或過去世造作惡業,破壞修行人,破壞道場,引發別人不安的情緒等等,容易得到這種後果,現在要幫他製造反作用力,讓眾生解脫,不要給人家壓力。 像我自已很喜歡印經,在家時期就很喜歡,這對我幫助很大,所以我的精神比別人安定。 三寶的東西千萬不要買賣,把那麼好的東西拿來買賣,就是破壞佛法的流通! 釋迦牟尼佛為此掉眼淚呀!



---------

讀書心得分享:

海濤法師開示一個人為什麽會有精神問題? 因為他破壞別人的安定,反作用力原則。我從自身及身邊人的例子也若有所悟,學佛前未吃素前,我很喜歡吃滷雞肝、滷鵝肝、滷雞腳、滷鴨腳等美食,從小吃到大,怎麼這麼巧,自從高中以來到現在,老是脾氣大、暴躁 (肝不好的徵狀) 、腳指甲常長到肉裡引發發炎、腳趾頭潰瘍、香港腳等等難纏的疾病。我父親喜歡吃薑絲炒大腸、滷牛肚等等美食,怎麼這麼巧,這十幾年來發生胃潰瘍、胃出血、大腸腫瘤開刀、腸脹氣、疝氣等等毛病。愛吃動物的哪個部位,就常常會得到身體那個部位的病痛,如是因如是果,屢見不鮮。

幸好已經吃素念佛了,祈願重業輕報,這幾年身體越來越健康,雖見小毛病,但是不礙事。希望有緣人看見這篇文章,細細思索自己生病的緣由,斷惡修善,製造身體健康的反作用力 (如吃素、放生、不殺生等等),希望每個朋友都能健健康康、長壽到老,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07 集 - 2015-08-13 10:0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QOvV8cUAE&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念佛動畫】往生的蟑螂 - 2015-08-15 16:20:13




說說我們家的親身經歷吧。自從97年學佛以來,聆聽淨空老法師、海濤法師等諸大德的開示,我和老公也秉持不殺家裡的蚊蟲蟑螂,漸漸的,有一陣子突然都不見了。後來因為常開伙做菜 (我們吃素) ,常常有香味,這幾年家裡廚房總有幾隻蟑螂,老公常會放阿彌陀佛佛號給牠們聽,牠們白天不出來,只有晚上夜深人靜時才出來覓食。我的慈悲心比較不夠,加上愛乾淨,清理牠們的大大 (排泄物) 總是時有抱怨,我家老公比較慈悲,總是當作供養牠們、消業障的心情清理打掃。


老實說,憑良心講,我們家的蟑螂十分善體人意,從來不曾造成我們的困擾,除了清小小的大便以外,平常很難得看見牠們現身,算是和平相處。因為我和老公愛乾淨,並沒有施食餵養牠們,聆聽海濤法師影音,得知法師連昆蟲螞蟻都會布施施食,希望哪一天我能有更大的慈悲心,學習海濤法師布施的精神。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轉載) 人體自然醫學 — 病多久可痊癒 — 包括好轉反應及排毒現象 - 2015-08-15 18:47:23


人體自然醫學病多久可痊癒

一篇不錯的文章

人們往往都有一種習性,就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平時不保健,病急亂投醫,一但有了病痛都希望能馬上痊癒。那麼病痛既然已經發生了,到底要多久才能痊癒呢?

一個人從很健康的身體,一直演變到疾病發生,至少需十五年以上,而演變至癌症的發生至少需二十年以上,當人體有了種種不舒服的自覺症狀時,則表示人體的臟器或組織已有生病現象,有了自覺症狀至疾病形成還需五至十年的時間,往往都已病入膏肓或癌症末期了。既然疾病的形成需十五年以上,那麼請問欲使疾病痊癒需多少時間呢?比如有一個人離家走了十五年的路,終於想回家,那麼這個人又需走多久才能回家呢?

病癒的時間需多少?就像一吃止痛劑後病痛馬上消失,降血壓劑一吃,血壓馬上降低,注射胰島素即可降低血糖,就表示病癒了嗎?絕對不是,這只是短暫性的仰制而已。其實人體的疾病「怎麼來就會怎麼回去」。「病癒的時間」與人體「新陳代謝的時間」有極密切關係。構成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的細胞,細胞因有原子、分子和電子而產生了生命現象。人體細胞也在這種生命現象中不斷的攝取養分,也必須不斷的排除廢物或毒素,這種現象我們稱為新陳代謝。新陳代謝也就是一種汰舊換新的現象;大自然有其自然規律,而人體這小自然也有其自然法則,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人體新陳代謝的時間表︰

皮膚新陳代謝時間︰四至六個月 肌肉新陳代謝時間︰二至三年 筋的新陳代謝時間︰三至五年 骨的新陳代謝時間︰需七年以上

人體新陳代謝的時間表也就是人體自然而且不變的法則,譬如胎兒必須在母體內懷孕十個月左右才會誕生,女性經期為二十八天,如果提前或延後表示有了異常。這新陳代謝的時間也就是病癒的時間。假如不給予人體細胞最佳生存條件或最充分的營養,使細胞可正常的完成種種新陳代謝的工作時,永遠也無法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特殊組合可提供給您人體細胞最佳的營養素,欲使疾病早日痊癒,那就看您自己怎樣設定了。欲求使疾病痊癒的時間愈為縮短,則必須使人體更大量排素,欲使人體更大量排毒,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也必須加量,但人體愈大量排毒時,人體也必然會更加痛苦,這也屬於好轉反應的現象之一;當人體內毒素漸漸排除時,疾病也將隨之逐漸痊癒。

同時應注意到,病愈嚴重或年齡愈大者須慢慢改善,愈年輕者愈可加速改善;除此之外,欲求人體早日健康,平時仍需多喝水,多吃蔬菜,少吃魚、肉、豆類及油、鹽、糖有關的酸性食物;還有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好轉反應」(或稱退病反應),請各位必須深入了解,才能幫助自己或家人達成健康無病的美好境界。

好轉反應(退病反應)

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幫助人體自我改善、自我修復。一開始會覺得精神或體力愈來愈充沛,這是人體內的酸素漸減少而細胞恢復了活力之故,自癒力也隨之增強。當人體自認為已有能力自我改善時,人體就會逐步的進行改善自己,這時所謂「好轉反應」(或稱退病反應)也就會逐步出現了。

何謂「好轉反應」?簡單的說就是病已開始好轉的自然現象,中醫原理謂之「瞑眩反應」。應該老一輩的人都有這種經驗,當一個人被打傷時,給予服用一劑青草配方之後,以前潛汱於人體內的舊傷將被引發出來,此表示當時沒有被治癒,而只是被抑制而已。這種被抑制的內傷,由於傷處的瘀血沒排除,將漸漸變成毒素,最後必將演變成種種疾病或絕症。當舊傷被引發出來後,絕對不要害怕,必須繼續服用,一直到新傷、舊傷都完全不痛後,才表示人體的內傷都已痊癒。因此不必驚慌失措,或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反而又到醫院打針、吃藥、把疾病抑制回去而導致前功盡棄。

人們已經知道「人體本身就是最好的修理工廠」,當人體覺得已有能力自我改善時,人體亦將自我斟酌該從何處著手,譬如人體認為需從肝臟先改變時,人就會覺得很睏,甚至連走路都想睡,這種情形出現時,則表示以前沒睡好或經常熬夜,也等於在補充過去睡眠的不足,當肝機能已稍有改善後,人體又將選擇另一臟器或組織來改善,如此一次又一次的巡迴改善,至人體的所有臟器和組織完全正常為止。

一、大量排毒的現象 西洋醫學鼻祖西怕克拉蒂斯早強調過︰「人體的體液和血液必須調和才能無病,痰、鼻涕、咳、汗、尿、大便、膿液,這些分泌物必須排出體外,身體才產生調和,當血液調和、還原後,病才可痊癒。產生這些自覺症狀的現象,就是促進邁向自然調和之道,絕不可因為排出這些體液,感到非常痛苦而橫加阻止,否則將永遠無法調和,使疾病纏綿不癒。」

二、細胞大量再生的現象

「病就是細胞大量死亡之現象」。當人體內的酸毒逐步排除後,細胞又有良好生存環境,和所需的營養素,細胞必將大量再生,這時人體會感到酸、抽、疼或種種不舒服的現象,這也是人體疾病於好轉之前的正常反應,尤其罹患絕症或重病的人,因其死亡的細胞太多,欲求疾病痊癒,細胞必然須再生,當細胞愈大量再生時,則反應愈強烈,這疼痛應要承受,因為好轉反應的痛苦可使人重生。

好轉反應的痛苦猶如「個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的反應不一定一樣,有的人稍有輕微的痛苦就無法忍受,也有人愈反應,身體雖難受,可是心裡卻愈高興,因為他知道,只有如此才能愈來愈健康。

三、氣血活絡,酸痛再現

一般人酸痛時,就會以打針、吃藥來麻醉或毒死神經,誤以為病已痊癒了,其實疾病仍然存在,只是人的神經無法傳遞疾病的訊息給大腦而已。這種情況下,不僅疾病沒消失,而且繼續惡化中,這種做法就像大樓的管理員,當他發現火警的鈴聲、亮紅燈時,不趕快打119的火警電話求救,卻把警鈴的電源切除,使原來很容易撲滅的小火災卻演變成無法收拾。

所以在退病過程中,許多人因止痛劑的作用,已經有好幾年不曾發生過胃疼,而認胃病已痊癒,可是當草精把他們身上病痛再暴露出來,以為是草精造成他的胃痛,實在是在退病現象中,以腸胃的反應最為快速。

還有一種必須提醒大家的常見疾病就是頭疼,經常頭疼的人也都是止痛劑的大主顧,這種頭疼的人剛接觸本營養素後,有一段時間反而會較難受,大約一星期左右等到退痛反應過後就不必天天吃止痛片了。

四、細胞再生精神倦怠愛睏期

每當黎明即將來臨之前,大地氣溫必將急速下降,我們人體亦是如此。疾病或微生物往往都不知不覺中進入人體,當您愈把疾病逼出人體時也必然有一番搏鬥,而使人體產生痛苦或種種不舒服的感覺。好轉反應最簡單的道理就是︰「病怎麼來,它就會怎麼回去」,就有如錄影帶看完後將帶子倒轉回來的情形一樣,原來已演過的情節都將一幕幕的重演一次;您以前曾經感冒、咳嗽、發高燒、頭暈疼、胃疼、疲勞、酸疼、皮膚病、青春痘、牙疼、痔瘡流血、痰帶有血繼、經期不順等等的症狀,在改善過程中都會再暴露出來,而且不只一次,必須反覆的改善到體內完全調和為止。好轉反應係屬萬象,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包括還潛伏在人體內的疾病都會一一暴露出來,雖然好轉反應的過程中使人感到不舒服或痛苦,但每一次反應過後,您就健康一些,待種種反應都過去了,即已脫胎換骨,形同再造之身。

好轉反應的處理

欲求讓各位更能深入認識好轉反應,特將一些較易引起緊張、害怕的一些現象提供給大家參考,並將處理、緩解的方法略為一提。好轉反應過程中,盡量用自然方式熬過,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1.發高燒︰ 發燒是人類為求邁向調和的自然現象之一,也是人體自我改善的最高境界表現;此時可大量飲水,補充礦物質及維他命及休息。

2.咳嗽不止︰ 咳嗽、痰等都是排除部酸毒、污物的最佳途徑。咳嗽的作用就是用來震動肺部,使卡在肺泡薄膜的污物脫離,這些污物將和人體的體液結合成痰,然後靠支氣管壁的纖毛細胞上下蠕動作用而將痰排出,痰若不排出將導致肺力能低落,人體也必定無法健康,所以不可以止咳化痰的方式來抑制肺部的排毒現象,反而必須幫助人體完成排痰工作,多飲用溫開水助痰排出,使人體早日健康。

3.皮膚排毒︰ 當於改善過程中,人體認為某些毒素必須被皮膚排除,皮膚就會出現青春痘、香港腳、瘡、癬、腐爛或流膿的排毒現象;原有皮膚病的人會比以前更大量排毒,而使皮膚病更加嚴重,這都屬於皮膚排毒的自然現象,當人體內的毒素排除後,這些現象就會自然消失。如果癢到不可忍受時可用邁多乳液塗抹患部,並配合飲食的改善以減少人體內毒素的增加,皮膚病的現象就會很快的消失。

4.血壓高增︰ 高血壓是因人體的血液污濁、血脂偏高、血管壁卡了膽固醇或其他污物,使人體的末梢循環不能通暢而引起,欲求血壓恢復正常,最重要的就是淨化血液和血管,否則一直依賴降血壓劑,也就是血管擴張劑,最後必將導致心臟肥大,因血管擴張劑主要的作用就是擴張末梢血管,當血管擴大後,血壓必然會降低,既然可擴張血管,仍然也能使心臟擴大。在反應初期,有些人會有血壓高增現象,但一旦血管變柔軟,血管中污物清除後,血壓自然恢復正常。

5.血壓偏低︰ 通常氣血不足、血液太濁或心臟天能較低落的人,於改善過程中極易出現這種現象,因為有以上情形的人,因氣不足、血濁、心臟無力而使血液循環緩慢、血壓偏低,當血管和血液被淨化後,必將使血液的循環較為暢通,而使血管內的壓力降低,而引起頭暈或四肢無力的現象,甚至暈倒。不過這屬於短暫現象而已。

6.疼痛現象︰ 人體在改善過程中,由於麻醉神經的毒素被清除,使神經恢復知覺,或血液循環加速使臟器、組織或腦部引起衝擊現象或細胞大量再生時,都將使人體產生疼痛的現象,通常以胃疼或頭痛的這種反應來得最快。若服用止痛劑,而使腸胃雖然有了潰瘍卻都不曾發生疼痛,關節酸疼而經常服用止痛劑或注射類固醇的人,當毒素被消除或細胞大量再生時,必將引起疼痛或劇疼,這時只有忍耐,可用熱的海鹽水熱敷或泡熱水浴,或用雞蛋的蛋清拌塗在疼痛處後,可獲得緩解。

7.血糖增高︰ 根據中醫學理,糖尿病是因脾、肝、腎功能低落而引起;(1)人體的腦下垂體是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的中樞,故可鑑定人體血糖值的高低,當血糖值偏高時,腦下垂體的功能退化,無法鑑定或指揮時人體就會出現糖尿病;(2)當胰臟接到命令後,由於胰臟的功能已衰退而無法分泌胰島素,人體亦將引起糖尿病。(3)當腦下垂體及胰臟的功能都正常時,可是食物中的營養素不足時,亦形成糖尿病。無法供給製造胰島素的原料時,自癒過程中的血糖會反覆增高或下降,此時不必太急,待腦下垂體及胰臟恢復功能後必會恢復正常。

8.便秘或下瀉︰ 古時候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睡早起,因此很少有便秘的現象;現代人經常熬夜,易使肝火旺盛,當肝火過於旺盛使腎水不足滋養肝木時,則大腸必須從排泄物裡攝取更多的水份來補充,以致大便裡的水分不足而引起便秘;還有現代人喝水量都不足,甚至有多數女性完全不喝水,這種不喝水或喝水量不足的人,最後必導致新陳代謝緩慢、失調、便秘及五臟功能急速衰退。

肥胖的人於改善過程中較易有下瀉的現象,一般人腹瀉一天二、三次,人體會覺得渾身乏力,可是在排毒的下瀉時,反而愈拉愈有精神。

長期便秘的人改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將會排泄黑色糞便,通常將持續一至兩個月,這是正在排除囤積在大腸的宿便所產生的現象,請不要誤解為胃出血。 註︰宿便就是長年卡在大腸壁的大便,這種宿便不清除,人體絕對無法健康,一般絕食的主要用意也是在此,但絕食中必須大量喝水,可使大腸裡的宿便很容易排出人體,所以絕食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其道理在此。

9.耳朵癢︰ 中醫學理所述︰「腎開竅於耳」,故所有耳內的病變都與腎功能的老化有關,腎功能低落的人有時將從耳內排毒,或者改善過程中亦將使耳內排毒,而產生耳癢或耳內流濃的現象,這都是人體為了促進調和的自然現象,有時毒素從耳內排出時,還會有牙齦浮腫現象。

10.又來經血︰ 女性年齡漸增後就步入更年期,更年期是人體機能已老化到某程度的衰老階段;更年期的來臨,年齡只是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人的健康狀況;現代女性由於體質欠佳,因此有大多數的女性不到四十歲已步入更年期,而出現停經的現象。當人體的五臟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女性的生理機能又恢復年輕後,必然又將來經,這也就是所謂的返老還童,是非常可喜的好現象。

關於不孕症的現象在男女兩性都會出現,在男性而言,例如精蟲不足或輸精管阻塞;在女性而言,則導致產不出卵或卵的營養不足,以乃輸卵管受阻,這些現象都將引起不孕症。女性輸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都很容易處理,如果遇到男性精蟲不足,或女性產不出卵時,則必須調養半年至一年左右才能懷孕。

11.停經或陽萎︰ 於改善過程中,人體認為某臟器所需的營業素仍然不足時,則將調用製造卵或精子的營養素來支援,而使人體產生短暫的停經或陽萎的現象,這也是人體自我改善的自然法則之一,必須等到人體已改善到某程度後才會恢復,而且比原先還旺盛。

12.吐血或便血︰ 人體通常都會尋求最佳的管道來排毒,於改善過程中,當人體上腹部有了腫瘤或癌症,必須使其化成血水後經由口腔,耳朵或鼻腔排出。如形成於小腸、大腸、直腸的腫瘤或癌症化成血水後將由肛門排出,如形成於子宮或膀胱的疾病,由子宮或泌尿道排出。曾經有痔瘡流血的現象雖然已動過手術或被藥物所控制,亦會再度排血。假如這些毒素不排除時,縱然是靈丹妙藥或神仙下凡,仍然無法使其病發。腫瘤癌症所產生吐血、便血的現象,較大量而很快就結束,但痔瘡流血的現象則少量而使排毒的時間拖的很久。

13.風濕、關節疼、痛風︰ 風濕、關節疼痛等通常都因人體酸毒過多,中醫強調︰「痛則不通,通則不痛」,而痛風是關節內積存了許多顆粒狀的尿酸晶,當關節一活動時即感到十分疼痛。現代人習慣到醫院求醫,醫生就給予止痛劑,當止痛劑失效時,則須注射類固醇或副腎皮脂素,當皮下注射無效時,就改從關節直接注射,最後必將演變成嚴重的皮膚病和肝、腎功能的衰竭,若認為這種使人馬上不痛苦的方式才叫治病,以致終生依賴藥物抑制,一直到疾病爆發時,則認為命已該絕,實為可悲。供給人體必須營養素後,上述疼痛必會再被引出來,當所有致病因素都被消除後,自然不藥而癒。

14.視力衰退︰ 人體內血管以眼球內的血管最為細小,大約只有毛髮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左右,當於改善過程中,人體內所有血管所清除的污物極易卡在眼球的這些微細血管,而使視力更加模糊或使近視加重的現象,這都屬於短暫性而已,當眼球血管暢通後,視力就會比原來進步一些,如此一次又一次的改善,一直到人體血管內的污物完全清除時,使眼球的血管不再被阻塞。這時眼球細胞如同時又有充分的營養,視力自可逐漸恢復正常,包括種種的眼睛毛病如老花、近視、亂視、白內障或青光眼等也都可逐漸痊癒。

15.全身浮腫︰ 腎功能低落的人,於改善過程中亦將出現浮腫現象,因為人體進行清除體內酸毒、污物的過程中,將使血液中的酸毒、污物劇增,而一時使功能低落的腎臟無法承擔這種突增的工作量,因此將使人體產生積水浮腫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持續時間,快者一星期左右,慢者也有持續半年,當腎臟功能逐漸恢復後,這種浮腫的現象就會消失,請不必過於擔心。

16.失眠︰ 肝膽失調的人易失眠或?睡,有時白天打瞌睡,晚上睡不著、多夢、操勞過度、更年期、老年人神經衰弱、心煩、恐懼害怕、焦慮不安、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與奮致氣管擴張等病狀,都易引起失眠。在改善過程中應可用(1)呼吸法︰吸氣時所有內臟放鬆,吐氣時,將煩惱同時吐掉一般。(2)用手心拍打腳板心之湧泉穴100至200下。(3)睡前全身泡熱水,不然至少腳泡熱水。(4)用濕手巾搓洗整個耳朵,早晚各一次,每次5至10分鐘,失眠自可消失。

好轉反應的處理,主要關鍵在於『攻』、『守』的掌握,體質愈虛弱,病情愈嚴重或年紀愈大的人愈不能硬攻,切記、切記,年青人則可用攻,所謂長痛不如短痛,補充足夠營養素,自可快速改善。人體於自我改善過程中不一定都在好轉反應中,有時須養精蓄銳,每一次發動自我改善時,都必須有一足的把握,所以當我們給予身體這些營養素時,我們可以放下一百個心,把健康交給人體自行去調理,各位若能體會上述理念,必使生命更健康、更年輕。

引自:

http://diary.blog.yam.com/sasj/trackback/964576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使用自然療法,可能出現的好轉反應 - 2015-08-15 18:55:43


好轉反應因人而異,以下是大部分的人會出現的現象:

(一)弛緩反應
病態的器官因為開始恢復機能,以致其他器官產生短暫的配合失衡狀態。症狀有:倦怠、嗜睡、身體無力、頭暈等。

很多人在好轉反應的期間會覺得每天都想很睡,回家後一沾到床就不省人事。這是很好的現象,因為身體只有在睡眠的時候才能進行最完整的修復工程,就好比車子進場保養時,車主是不能開車的,道理一樣。而且現代人生活忙碌,往往作息不正常,睡眠不足,熬夜兼爆肝,這樣的疲勞跟嗜睡,正是身體在把之前的睡眠債補回來的現象。所以,我會建議病人除了平常睡眠習慣要正常之外,在自然醫學的處理下,如果想睡的時候,即使是白天,只要時間跟工作允許,就倒頭大睡,什麼都不要管,讓身體去好好的進場維修吧!之後身體自然會調節回來。

附帶一提,如果原本有睡眠問題的人,可能會在好轉反應的過程中睡的更不好,又或許睡得比較少、但是精神變得比較好(也就是睡的更有效率)的狀況發生。

(二)過敏反應
當慢性疾病趨於安定時,身體會依序找出毛病,因此好轉反應就是和疾病對抗、同時也是在治療或恢復時的反應,其中最優先會反應在胃、腸、肝等器官。症狀有:便祕、下痢、疼痛、浮腫、出汗(尤其是味道很重或是會把衣服染色的汗)。

很多人會在皮膚上出現很多反應,像是青春痘、濕疹,甚至滲水等等,因為皮膚是身體最大的器官,上面布滿了汗腺跟毛囊,還有無數的毛細孔。對中醫來說,肺跟大腸對應在外表的器官就是皮膚,因此皮膚就跟毒素排除、新陳代謝息息相關。

人體對外排放毒素的方式主要有四種:糞便、尿液、排汗,女性則多了月經。而排泄與月經都不順暢時,身體會把毒素轉成從皮膚排出去。所以,在好轉反應時會看到皮膚方面的問題,這是脂溶性毒素排出的反應。因為對身體來說,把毒素推向皮膚表面、讓毒素直接離開身體是最快的方式;如果想再將毒素運送回大腸以糞便排出,對身體而言不太符合經濟效益。

(三)排泄反應
透過皮膚、汗、尿液、糞便、咳嗽、痰等,將原本堆積於體內的廢物、毒素、疲勞素,開始分解排出體外。症狀有:發疹、痘痘、皮膚癢、皮膚顏色改變、眼屎、尿液顏色起變化、尿泡、黑便。

Dr. Wang觀察到,男性病人通常會拉出很多又黑又臭的糞便;有更甚者,會有一層油浮在馬桶的水面上,或是糞便黏在馬桶壁上難以清除。而女性則大多是放屁的頻率跟次數增加,比較少有劇烈的排便反應,不過會反應在月經方面,像是月經變得比較深色或是排出血塊等等的現象。

如果變得很頻尿,這就是水溶性的毒素在排出體外的現象;頻尿還有可能會和肌肉酸痛同時發生。有很少數的人會出現吐血或是血便的現象,這是身體把息肉、囊腫以及腫瘤排出體外的方式。畢竟這些增生的組織不會憑空消失,我們也不想把這些有害的組織再吸收回體內,因此身體會讓它們用痰、血水或膿的方式離開(但不是絕對)。這時最好能夠吃流質食物以減低消化道的負擔。

(四)恢復反應/疼痛反應
血液循環不良的部位獲得改善、血液被淨化,淤血部位變的暢通。症狀有:頭暈、發燒、疼痛(腰痛、腹痛等)、嘔吐、反胃、倦怠、手腳麻痺、抽筋、血壓升高等。

中醫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這個道理。出現好轉反應的部位,往往就是身體需要被處理(維修)之處。所以,如果你身體哪邊有酸痛或是曾經出過意外等等,治療後往往都會先感覺到,不舒服的部分加重了,然後才慢慢的舒緩。這是因為原本能量或是毒素阻塞的部位,已經清除完畢,氣血循環變好,以及神經系統回復健康開始有反應的現象。肌肉關節疼痛或抽筋時,可以泡瀉鹽浴或是口服鈣鎂粉幫助改善。

很多慢性病的病人在療癒的過程中會出現發燒的現象(詳見第234頁),甚至是重複的發燒。為什麼似乎只有小朋友才會發燒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力與自癒力都比較旺盛。隨著我們成長,毒素累積越來越多,體質變得越來越寒,加上吃的不對,很多人已經失去自然發燒的能力了,尤其是老人家。發燒是身體在大舉修復的象徵,請務必好好珍惜。

(五)情緒釋放反應
有的人在身體回復健康的過程,會短暫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像是變得更悲傷、更愛哭或是更愛發脾氣。這些都是因為壓力長久累積在心理需要被釋放出來,病人身邊的親友可能會比較辛苦一點,但是請不要太擔心。

【產生好轉反應的時間】

快的人一開始就有反應,有的一至二週左右;慢的要三、四個月,甚至更晚。一般而言,大約每兩個星期會出現「一組」好轉反應,也就是每兩個星期就應該要出現不太一樣的好轉反應。早期的文獻指出,好轉反應大約四到七天,但是我觀察到的大約是一到兩個星期,可見隨著時代演變,人體累積的毒素真的變多了。

好轉反應會因人體質不同,而有不同症狀,通常三、四天到兩個星期左右會停止,但有時候會再次反應。大部分的人,身體要全部恢復健康,會需要至少三次大的好轉反應,也就是:變壞、變好,變壞、變好,變壞再變好。每一次通常會有短暫的舒適期,這是因為身體在儲存能量、養精蓄銳,等待下一波毒素的排除。但是,每一次轉換的內容跟程度都會有所不同,通常反應會是越來越輕微。請注意,面臨好轉反應時請多休息、多喝水,並盡量少吃冰冷物。

【好轉反應的三大意義】

好轉反應是表示:人們經過自然醫學相關的方式與手法,在體質改善的過程中所暫時發生的惡化現象。雖然現有的藥事法不認同醫療過程中的各種「症狀」也是治療部分之一,但不能抹滅好轉反應帶給我們的正面意義:

(一)有害物質被排出體外的佐證:毒素排出的速度比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快,所產生的暫時性反差現象。

(二)身體正由生病時的不均衡情況、進而趨於健康所產生的些許混亂:就好比一艘停在靜止湖面的小船,當有人上下船時船身自然會晃動,但是最終會慢慢平穩下來。

(三)生理機能正在調整、改善不良的部分:過程中有的人會開始吃平常不會去吃的東西;或是開始不喜歡某些食物,甚至吃了以後就會腹瀉。這都是大腦微調後,開始知道什麼東西該吃、什麼東西不該吃。大腦比我們想像中要聰明多了。

【器官與細胞,好轉反應的兩個排毒層級】

雖然器官與細胞兩層級都必須同時存在,排毒才有可能進行,但是要注意的是,好轉反應是在細胞的層級反應。在美國提倡整體療法並開設療養所的約翰‧哈維‧凱羅葛(John Harvey Kellogg)醫師表示,從汗水的研究發現到,發燒時汗水的毒素比運動汗水的毒素多了好幾倍,這是因為,運動時毒素的排除只是在器官的層級(汗腺),而發燒時,毒素是從器官跟細胞兩個層級同時排除的。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瀉藥、利尿、運動等等,都只是帶來器官層級的排毒。

運動或進烤箱產生的熱與汗水代謝,只是單純的汗水。但是當身體的熱是來自內在,例如發燒,或濕且悶熱的蒸氣浴使器官溫暖,那麼你會發現所排出的汗水質地有所不同,可能是略帶黃色的皮脂,而脂肪正是最容易累積、儲存體內毒素的地方;這樣的內在排汗(皮脂)效果,才是真正的排毒。對汗線不發達而難以排毒的人而言,三溫暖的蒸氣室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因此通常我也會建議大家多使用蒸氣室或是遠紅外線烤箱,讓毒素可以利用汗水排出體外。不過有腎臟病的患者若要使用烤箱,請務必詢問過專業醫療人員。

另外,冷氣房會影響人體自然調節溫度與代謝的機制,太常且長時間處於冷氣房,或者從小常吹冷氣,都容易造成不易流汗的體質,間接影響到器官排毒的能力。

(本文作者:王佑驊)
(摘自:自然醫學DIY,由商周出版社發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10 集 - 2015-08-19 18:53: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9rK6IlPO8&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1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13 集 - 2015-08-25 15:09:03



聆聽蔡老師精彩的演講,法喜充滿。

蔡老師引述孔子家書-大昏篇,澄清現今當代學者及女權運動者,對中國古代聖賢教育重男輕女的論點是錯誤的,孔子講道古代的聖王是十分尊重妻子及兒女的,乃至萬事萬物都心存愛敬,再講到古代聖賢教育重點—至要莫若教子,而教子這重責大任是女子之責,主婦主婦,一家之主,家庭最重要的功能,教養後代,實則為婦女承擔之。在在都說明,古代對於女子之重視,不亞於男子,是我們現今成家立業者,所必須注意的。

再者,雖則現今女權運動盛行,國家制定法律保障女權,然則婦女在社會上是否有真正受到尊重,不禁令人疑惑?我們看看廣告媒體百貨櫥窗,女明星袒胸露體,穿著清涼,露胸露腿的,怎不見有婦女嚴重抗議?男人怎麼不會被潛移物化女人呢?人必自重而後人重,所有人們對於自己的尊重,必定是自己的德行修養厚重所感召來的,尊重並不是別人給予的。真正追求女權及愛護婦女的人,必定是先從婦德開始重視、培養來的,易經坤卦至陰至柔,誠如大地之母,厚德載物,滋養萬物興盛繁榮,值得現代人深思。


影音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23RAgAMg&index=13&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16 集 - 2015-08-31 14:11:3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lZTEjCMb8&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16


聆聽蔡老師影音,蔡老師說別人對你不好,是因為自己對人不好的關係。六親關係的經營都是一樣的,改變方法就是自己要先做到、做好,所謂上行下效。
比如:
兒女不孝順自己,通常都是因為自己沒做好榜樣孝順自己的父母;
小朋友不愛讀書,先想想自己平常是否喜歡念書、有念書的好習慣?
同事對自己不好,通常都是因為自己對待同事的心態不好;
下屬不為自己盡責,是因為自己對待自己的長上也沒好好盡心。

我突然明白一些事情,這不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極致嗎?所有遭遇的一切問題跟困難,一定是先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先要求別人,沒有不失敗的。

我想...,對於自己一路學習傳統教育以來,有時候會被身邊人質疑做不好,光是性急跟暴躁,就常常讓接觸自己的人不滿跟生畏。另外,不要抱怨自己不夠重要,要想想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重要的事情及貢獻!受益良多,真的好感恩^____^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461_天底下沒有白吃的一塊肉 - 2015-09-07 15:20:33





我們就是沒有辦法感受到眾生的痛苦,所以我們穿皮鞋、吃牛肉、烤牛排。但是各位更要了­解--凡是你給別人的痛苦、眾生的痛苦,都會發生在你身上,一點不假。--海濤法師


自我小語:同樣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古代聖哲人之所以受人民後世愛戴,是因為他們念念都是蒼生百姓,只希望我們不管在社會上任何行業、身負何種角色,都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溫暖的社會從我們自己開始做起,小小的心念,卻有大大的力量,千萬不要輕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四億隻動物免於死亡!只因美國人做對了一件事 - 2015-09-11 16:23:53




四億隻動物免於死亡!只因美國人做對了一件事

根據美國飲食準則諮詢委員會主席 Jerry Brown 的報告,人們必須更趨向蔬食, 已經是普及的共識。 然而,轉移的成效如何,則有著不同程度的認知。許多純素者相信,週一少肉日及其他宣導減少肉食的行動,未足以成就革命性的世代翻轉;但也有人反駁,這關鍵的一代,已帶領這世界朝更有愛心的方向發展。

目前,百分之九十三的人口仍然進食肉類。我們很難想像,在短期內,全人類都能成為素食者。一個肉食非主流的世界,仍然遙遠,但我們已在路上。自 2007 年起,美國人口的肉類攝取量,正穩定地每年下降一成。

舉例來說,在 2007 年,於美國境內,被飼養宰殺為食物的動物為 95 億頭。到了 2014 年,極顯著的垂直曲線顯示,有四億頭的動物少於被宰殺,總數目下降為 91 億頭。來自美國人道協會(HSUS)「農場動物保護行動」的副主席,Paul Shapiro,提出了這份研究報告

他進一步解釋,這意味著,相較於 2007 年,幾乎有五億頭的動物,免於工廠飼養及工業宰殺的痛苦。這與美國人口增加的趨勢正好相反。(但是有更多的動物被用於實驗、獵捕、馬戲團、寵物工廠,最終被送至動物收容所。)

近年來,蔬食友善的浪潮正席捲而來,替代肉品及奶製品的素食大舉進軍市場。 並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減少攝取動物產品對健康的益處。

2011 年起,美國人道協會(HSUS)「農場動物保護行動」的 Kristie Middleton,開始專注於推廣減少肉食,帶來了分水嶺的改變及貢獻。並於其後數年,持續的發揮影響力。 舉例來說,2012 年,團隊成功地說服教育部門實施週一少肉日,時至今日,僅是這個專案,每週累積的成果,已有七十萬份肉食餐點少於被供應。

Shapiro 進一步說明,美國的素食人口維持在約 5%到 8%,已有數年。但那些非素食者,減少了攝取動物產品,使得肉類攝取總量大幅下降,推升了蔬食的趨勢。換句話說,人們少吃一些肉,同時也拯救了一些生命。

來自英敏特 2013 的分析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口會購買肉類的替代品, 例如 Gardein 的產品,但只有一成的人口被定義為素食者。意即,替代肉品的主要客戶,其實是非素食者。

這並非看輕純素者的重要性,或是純素運動於社會帶來的影響。但是,這的確能夠證明,雜食人口能夠、並且也正主導著食物生態中,無須被飼養宰殺的動物數量。

「很明顯地,減少食用肉類,就能拯救極為可觀數量的動物免於痛苦。」Shapiro 說

一個並非百分百純素的人,也能為世界帶來改變。近日的研究顯示,36%的美國人口樂意選擇以蔬食為主的飲食,但其中大部分並非純素者,或甚至非素食者。 他們願意改變,而且他們的改變,已讓四億隻動物免於死亡,僅僅在一年內。

因此,讓你那無肉不歡的叔叔親戚,一週來個兩次的蔬菜晚餐,或許值得一試。積少成多,改變正在發生。

原文出處:
LATEST VEGAN NEWS 作者:Hannah Sentenac
翻譯:Mei Hsieh (食物知情權)

--------
轉自
http://fooduncovered.org/2015/09/10/40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張碧晨《我只是慢慢走遠》 (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宣傳曲) - 2015-09-11 20:16:01





前陣子看了范爺這部電影,有被感動到,黎明深情的演出,大觸我心,場景美、劇情精彩,真是一場心靈饗宴。不過,我想…歷史上的楊貴妃應該很天真活潑、不做作、善良善體人意,最最重要的,是她跟李隆基前世結下的深厚緣分。

夫妻,有善緣,有惡緣,無緣不聚。情深似海,是因為前世佈施恩德深厚,所以這輩子受人疼愛。世間的女子啊,想要媲美楊貴妃的際遇,還是必須廣修佈施恩德啊!待人恩深義重,回報妳的,就是綿綿無盡的真情!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科學實驗「百匹猿猴效應」 - 廣修供養就在每一個當下的起心動念 - 2015-09-13 17:10:3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臨終原來是這樣的...別再給 親人帶來痛苦了!有生之年,幸好讀到...快分享給你深愛的人吧! - 2015-09-17 16:51:16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nid_23677_MWeb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心情隨筆--念佛的磁場能量不可思議 - 2015-09-18 09:18:49



最近覺得家裡的磁場氛圍越來越好,清新、寧靜、祥和、溫暖,或許是兩年來,老公常在家裡放阿彌陀佛佛號,一放就是一兩個小時,家裡很少聽其他音樂,除了我有時會放流行音樂外,家裡幾乎只有佛號。佛號音樂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PZJpXPhXk

這兩年,雖然也是忙碌的很,但是只要周末在家,精神體力都很好,從早忙到外,打掃、料理三餐、讀書、運動、上網等等,幾乎不曾覺得累。但是一到上班天,返回工作場所,卻常感疲憊,同樣也是忙,但是沒有像在家裡可以媲美勁量電池一樣電力充沛。老公覺得是家裡磁場能量比較好的關係。

科學報告也有顯示,每個地方磁場氛圍不一樣,尤其是有念佛人在的地方,能量明顯比較高。我們不是什麼高僧大德,只是知道要念佛的普通人,近兩年工作環境跟家裡的體力的明顯差異,讓我不得不相信,念佛場合的磁場能量的確比較高。

家裡有病人或是有憂鬱症、精神困擾的人,試試看每天盡量播放佛號幾個小時,自己也靜心念念佛,或許,身體將越來越健康、運勢也會越來越好喔!

高僧大德都開示,境隨心轉,心裡念念真誠、清淨、慈悲、平等,周遭一切都會受感召變得不一樣,不要小看心的力量,這或許是最根源的本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起心動念不能不謹慎 - 2015-09-25 09:06:43





很感恩老法師開示,善念帶給別人快樂,惡念帶給別人痛苦,一切都是自心感召的,的確是啊。

心念的力量很大,當一個人端正心念的時候,念念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他所感召來的環境就是和睦祥和,這在我這幾年學佛的經歷當中,改變我很多方面的人際關係,雖然不圓滿、尚待加強,不過比起我未學佛前的人際關係,實在好太多了。學佛,知道「若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一切都是自己的感召,讓我懂得時時反省自己,修正自己錯誤的知見行為,現在會如此平安,我真的很感謝許多祖師大德的開示,修正我人生錯誤的方向,導引我康莊的坦途。

不過,自己檢點六親關係不圓滿之處,在於自己對於對待對自己有成見、不善的人,仍有見不得他好、想看笑話的心理,所以無形中我的意念,對方感受到了,彼此才會不和睦,這是我最最大應該修正的錯誤心態,如果我的意念是希冀對方美好,強烈而純淨的話,我想,我的六親關係就會很完美了。

在此公開懺悔罪過,在大眾的見證下,改正自己的錯誤,學習佛陀的福慧雙智、圓滿德行,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26 集 - 2015-09-28 17:39:0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2pp6rKENI&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26


1至25集講述的是君道,君道也就是管理的智慧。26集以後講述的是臣道,臣道也就是當幹部、下屬應留心的智慧。雖然我不是管理階層,但是1到25集聆聽完,還是收穫頗豐,因為一家之主 (女主人) ,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君道 (所謂君親師,都是領導者) 。臣道今天才開始聆聽,非常適合我,實在法喜充滿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31 集 - 2015-10-10 19:40: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9vVchOU6YQ&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3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31 集 - 2015-10-14 09:01:03


最近聆聽完蔡禮旭老師講述《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第031 集,深受感動,聽聞古代的賢臣宰相一心為國,就算受到別的大臣毀謗陷害,仍然度量寬宏,稟陳皇帝說大家都是為了國家發展,諫言之風不應受阻,個人的榮辱只是小事。又聽聞范仲淹評核大臣,大筆一揮,一個臣子的頭銜職位就沒了,別的大臣不忍,告訴范仲淹說,被你刪掉的這一家人要大哭了 (因為俸祿沒了) ,范仲淹語重心長地說,寧願這一家人哭,也不願整個省整個城的老百姓哭啊。

古代賢臣,不怕得罪人,只為了老百姓的福祉著想,每每聽完歷史都很想掉淚,再想想自己,有時候為了生活瑣事而生煩惱,這樣的雞腸鳥肚,實在汗顏。

雖然,我賺的錢不多,家庭也不是挺富裕,但是期許自己要有一份理想跟目標,就算是幫幫周遭有需要的苦難人,也是一個很好的小小目標,希望台灣的人民都能三餐溫飽、家庭和樂,永離匱乏跟苦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 2015-10-15 16:20:23




感恩有這樣實際的案例跟大德的回覆,解答我所有的疑惑,相信很多人也跟這位網友一樣,虔誠信佛念佛,卻遇違緣不斷,種種苦難挫折的衝擊,以致幾乎斷了學佛的信心。我也曾經如此,但,如同一位大德說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經歷嚴寒的酷冬,緊接而來的,將是春暖花開、萬物興榮。

http://destiny.to/ubbthreads/ubbthreads.php/topics/1813755#Post1813755

------------
節錄文章
------------

有時候乍一看,好像因果確實顛倒了:有些行善之人遇到各種痛苦,身體不好,心情也不好,還經常不明不白地受到冤枉,甚至有些精進修行者連吃的穿的都沒有,與之相反,有些造惡之人卻過得很快樂,財富、名聲、地位等世間的圓滿都自然現前。見到這些現象,有些人就說:“好人沒好報,千萬不能當好人,從明天開始我要當壞人。”說這種話是不懂佛法的表現,這種人非常可憐,我們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其實,不要說一般人在行善過程中會感受暫時的痛苦,很多了不起的高僧大德臨終時也要感受痛苦。翻開《百業經》:有些阿羅漢是餓死的,有些是病死的,有些是被野獸殺死的,各種情況都有。另外,龍樹菩薩因為前世割草時殺蟲的余業,被樂行王的太子用吉祥草砍斷頭顱而示現圓寂。靜命論師是被馬踢傷而示現圓寂的。另外,貝若扎納大師因為前世當比丘時掐死過虱子,後來被擦瓦絨地方的國王關在遍滿虱子的監獄裡。這些情況在佛教的歷史上非常多。

可能有些人又會對此生邪見:連高僧大德的遭遇都這麼慘,看來因果真的不存在。現在很多人都是如此,因為不懂佛法,經常對高僧大德的示現生邪見。藏地有位著名的貢智仁波切,他在歐美、東南亞有很多弟子,當他以車禍示現圓寂後,一些見解穩固的弟子認為:不管上師怎麼示現,我對上師的信心都不變!而有些紅頭發的人則生邪見:上師肯定不是成就者,因為他連方向盤都控制不住,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救度,還怎麼救度眾生啊?以前法王如意寶和阿秋喇嘛在醫院治病時,一個人說:“怎麼藏地的法王都住院了?既然他們是法王,為什麼還要住院?[1]”很多人都是由於不懂教理,以一些相似的理由產生邪見,這些人應該好好聞思教理。

除了因不懂教理而生邪見之外,還有以前世的惡業而於今生產生邪見的。下面我們看一則公案。

以前邊地的給熱國王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戰哦,一個叫炯哇,他們一個是常見者,一個是斷見者。後來給熱國王委托勝光王撫養他們,最終他倆捨棄了邪見,在佛陀面前出家並獲得了阿羅漢果位。為什麼他們能獲得阿羅漢果位呢?因為他們曾是迦葉佛教法中精通三藏的兩位出家人,以此因緣,他們於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獲得了阿羅漢果位。為什麼他們會轉生為邊地的邪見者呢?這是因為在迦葉佛時,他們前往某邊地,本來沒有教言卻膽大包天、擅自修行(有些人也是這樣,隨便買本書看看,就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了,然後就開始盲修瞎練),本來沒有證悟,卻自認為已經證悟了,從而生起增上慢。在臨終時,因為沒有獲得任何功德而心生邪見,口口聲聲說:“迦葉佛的教法不真實,因果不存在,我們倆沒能解脫,同樣,其他人也不會解脫。”說完便死去了。以此邪見惡業,他們於多生累世墮入惡趣,並且於很多世轉生於邊地,在此之前連三寶的名字都沒有聽過。

在這個公案裡,兩個王子由於造了雜業而感受相應的果報——因為往昔出家而獲得阿羅漢果位,因為生邪見而轉生為邪見者,可見因果非常微妙,一點都不會錯亂。

這種觀點其實不值一提:如果生病住院就不是成就者,那釋迦牟尼佛也示現過生病,這又如何解釋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願世界上的女人都能比我尊貴跟幸福。 - 2015-10-23 15:31:15



自己並不是一個出色的女人,沒有驚人的容貌,亦沒有優秀的家世背景或學歷,工作如平常人一般,我想,近幾年的我會如此平安平順,大概是因為學佛跟學習傳統儒釋道教育的關係,聆聽諸位大德,如:淨空老法師、海濤法師、蔡禮旭老師、以及網路眾多大德的開示,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避免很多的苦難或挫折,跟十年前比起來,我的人格成熟度增長了幾十倍,少走很多冤枉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站在古聖大德的肩膀上看世界,既寬廣又美麗,非常感謝淨空老法師等人推廣儒釋道教育及佛法教育,人生的智慧盡在裡頭,我真的既感恩又歡喜。

如果我有一點幸福,希望我能分享給宇宙眾生我所有的幸福,願眾生都能如同我的生活般平安又平靜,世界上的女人啊,雖然我沒有英國女王或凱特王妃般尊貴,但我願世界上的女人都能比我尊貴跟幸福。願我學佛的功德與您們共享,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35 集 - 2015-11-02 13:48:1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EY76c4Y5w&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35


不丹,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家,國王並不是民主制度選舉出來的,雖然不是老百姓選出來的,但是他卻得到全國老百姓的愛戴,國王自己的婚禮,十分儉樸,盡量不邀請外國貴賓,為了省錢,因為他知道這些錢都是老百姓的納稅錢。

蔡老師講述,一個好的領袖,憑藉的,是他深厚的德行,而不是選票,亦不是制度問題,人的素質問題才是根本。我們看某些民主國家選出來的領袖,卻仍然上下交征利,不是為百姓,是為自己的口袋,因此儘管民選,仍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愛戴。

老祖宗的諄諄教誨,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位高權重,必有相當厚重的德行,不然將做得既辛苦又惹人嫌。小小女子我,並沒有什麼權位,管理的是只是一個家,古人說,齊家治國平天下,家裡治理的井井有條,才能推己及人治國治天下,天下治理之本在家,家不合,萬事不能興,希望自己好好提醒自己,先從理家開始。各位婆婆媽媽,咱們共勉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明星帶頭發起素食運動,看看他們怎麼說。 - 2015-11-18 14:54:32



網址如下

http://ww.thefundaily.com/cat37/node726005/14660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美國終於承認手術、放化療後癌細胞反而加速擴散 - 2015-11-18 14:56:51



醫學證實佛學所講的能治癌症是可信的。因為人靜心念佛的時候可以讓體內的免疫細胞活躍進行修復身體。

http://blog.xuite.net/chian100/itstime/6333653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陳大惠:好媽媽為什麼要讀經? - 2015-11-18 15:19:17



陳大惠:好媽媽為什麼要讀經?

家族是一棵大樹,女人是水,樹缺水,必枯,枝葉凋零。
久旱遇甘露,枯木逢春綠葉紅。
誰決定世界?女人。
誰決定家族?媳婦。
誰決定丈夫?妻子。
誰決定孩子?媽媽。

“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賢人,由於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
又雲,“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於母者獨多。居胎間禀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於不肖。”
又雲,“家庭之教,母教更為要緊,故教女比教子關系更大也。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人少有賢母,長有賢妻,欲不為賢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圖太平之良策也。”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王鳳儀先生雲,“姑娘是世界的源頭,源頭不濁,水流自然清潔。”
女人決定世界、家族、丈夫及孩子,
那麽,什麽決定了女人的生命力及幸福?
曾國藩雲,“盛衰在氣象。氣象盛雖饑亦樂,氣象衰雖飽亦憂。”

或媽媽,或妻子,或媳婦,決定女人命運的是“氣質”。樂者,信心,正氣,正能量,精氣神足,興盛的氣質;憂者,懷疑,焦躁,擔憂,害怕,恐懼,缺乏安全感,怨氣,怒氣,火氣,負能量,不良情緒,等等,衰敗的氣質。

女人,如何改變氣質?“更年期”的女人,何以轉化不良氣質?
曾國藩雲,唯有讀書可以轉變氣質。讀書,可以確保把人生道路走對,可以確保把女人做好,可以確保把日子過好。人生路走對了就樂,走錯了就憂。

女人必須回答的人生問題。答案對錯,直接決定女人的“氣質”。
做人,何為正確?人生,何為完美?
做女人,何為正確?做女人,何為完美?
做媽媽,何為正確?做媽媽,何為完美?
做媳婦,何為正確?做媳婦,何為完美?
做妻子,何為正確?做妻子,何為完美?
  
學習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認識生命,從學習開始。學習從讀書開始,讀書從讀經典開始,讀經典從誦讀開始。好媽媽,從讀經典開始。
  
讀經典,就是在經典中學習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學會做好媽媽、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決定命運及家業的七種品德,孝親,敬夫,教子,愛家,和人,賢淑,善若水。
  
積德百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讀經典是女人、家族及國家的第一德。女人修心,家族好命,積善之家,必有馀慶。
  
好媽媽讀經典,孩子必好;好妻子讀經典,丈夫必好;好媳婦讀經典,公婆必好;好女人讀經典,家族必好,天下必好。讀經典,立家規,樹家風,養正氣,傳家業。
  
好媽媽讀經典十大好處:
1. 認識生命真相,學習生命法則,走正確的人生路,做幸福的女人。
2. 養正氣,化怨氣,增福氣,提升生命能量,充滿生命希望。
3. 化解“更年期”的不良情緒,為“後半生”積累生命能量。
4. 增強夫妻信任,增進母子親情,培養家庭正能量。
5. 做人更有目標感,生活更有價值感,做事更有成就感,人生更有意義感,生命更有幸福感。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6. 女人讀經典,全家養正氣,孩子更愛學習,丈夫更愛家庭,祖孫更加和睦,家業更加興盛。孝親敬祖,積福傳家,連根養根,根深業茂。
7. 今日讀經典,好媽媽,今後可做好婆婆或好奶奶,書香門第,家風敦厚,家業傳承。
8. 有機會做善人,幫助親戚、朋友、鄰居的孩子讀經典,第一大善。
9. 有能力積大德,帶領大家一起讀經典,第一大德。
10. 五福臨門,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家的圓心 - 2015-11-20 09:18:16




家的圓心

治煩 /明倫月刊

詩經的周南國風共有十一篇詩,篇篇都是識大體的婦德心聲,為周文王教化天下的明證。詩序說:「關睢,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正夫婦也。」又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天子后妃有德,則風動天下,給每一對夫婦有個好風範。可見在周朝初期,社會風氣的好壞,婦女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國一向重視家庭倫理,家教的影響力不亞於正規的學校教育,家有一賢妻良母,可以預期這戶人家將來必興,因此,五倫以「正夫婦」為首。就實際生活而言,一個家庭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內,婦女主內並非就與外界隔離,而是家庭的經營者,他是家的圓心,與家中的每個成員距離最近,作為家人溝通的橋樑。母子間的互動,也大於父子,所以,一個人擁有端正善良的人品,母親居功最多。詩序說的:「關睢,為風之始。」自有其道理。

宋代著名文人蘇東坡,不僅是文學界的天才,也是忠直不阿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宦途多舛,卻始終克盡職守,為民宵旰,不以個人之窮通而心生怨尤,東坡曠遠的胸襟,達觀的態度,得於母親程氏的教誨。蘇東坡幼年時,讀到後漢書范滂傳,感佩范滂的剛毅直諫,不畏宦官權臣,於是稟告母親說:「我想學范滂,可以嗎?」母親告訴他:「范滂盡忠,得自於范母教導有方,你想學范滂,我就不能當范母嗎?」後來蘇東坡仕途屢遭困厄,卻能樂天知命不廢君子之道,顯見母親的善教是他最大的支持力量。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社會風氣的好壞,每個家庭都有股分,今日台灣風氣每下愈況,家庭關係的危脆不安是第一要害。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把道德人格視為最有價值的寶貝,還多賴從小的家教,這播種生根的人非母親莫屬。所以,一個社會裡,婦女的文化道德教育愈高,這社會必然更為安和穩定。因為,有深厚文化道德觀念的母親,他隨手就能營造一個充滿人文素養的家,在有詩、有書、有禮、有樂的環境中耳濡目染長大的孩子,自然養成「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溫柔敦厚的性情,有一天,他步入社會從事任何一種行業,自有能力化解四面八方而來的壓力。這樣才德兼備的好青年,散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就能淨化周遭的人事物,營造一個好風向,好氣氛的社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態度去演一隻狗 - 2015-11-29 19:41:57



那晚,妹妹的角色沒有一句台詞,卻搶了整場戲。後來,妹妹說讓她改變態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話:“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態度去演一隻狗,狗也會成為主角”,40年後,我仍然記憶猶新。命運賜予我們不同的角色,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變成主角,哪怕你連一句台詞也沒有。


----------
全文網址如下-

http://www.zhibeifw.com/fjgc/adjy_list.php?id=1480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有時候我們在市場上或其他地方,會遇到一些即將被宰殺的生命,要買它們也沒有那麼多錢,該怎麼去饒益它們呢?很簡單,給它們念佛 - 2015-11-29 19:43:07



前段時間網絡上也有人問,有時候我們在市場上或其他地方,會遇到一些即將被宰殺的生命,要買它們也沒有那麼多錢,該怎麼去饒益它們呢?很簡單,給它們念佛。如果隨身帶了一些清淨的甘露丸,就餵給它們;如果沒有,則佛號、咒語隨時可以念。佛號、咒語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念了一定會對它們有利。來源:(慧燈之光一·關於放生)—-慈誠羅珠堪布


-------
註-
小動物臨終前,只要聽到阿彌陀佛聖號,下輩子就脫離畜牲道了,這是一位高僧開示的,隨手功德即可做,各位朋友可以多多利益周遭的小動物、小昆蟲們。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儉能勝禍、謙受福 - 2015-11-29 19:44:55



儉能勝禍、謙受福


中午海賢老和尚陪我們一起吃飯,每人一碗撈麵條。有一根麵條掉到了桌子上,我隨手把它撿起來吃了。賢公看到後,就對我伯父說:「你家小孩兒真有善根,現在這年輕人中不糟踐糧食的少見呐!」然後把碗放下,對我說:「你知道你撿起這根麵條能增多少福報嗎?」我說:「這不算啥,從小我奶奶就教我們這樣做的,沒想過增福。」老人家連聲說:「好!好!好!善根兒出善苗啊!」然後乾脆把筷子也放在桌上,說:「我給你講個故事聽吧。」(以下是末學將賢公當時所講故事盡量按照老人家口氣大略整理,以饗學人:)


在唐朝時候,李世民手下有兩個能人,一個叫袁天罡,一個叫李淳風,兩個人都精通《易經》,神機妙算。有一天,二人陪李世民一起閒聊,自稱過去未來的事,他們無所不知。李世民也是一時興起,就對二人說:「那你們算一算寡人的陽壽還有多少?」二人都說不敢推算,李世民說:「不礙事,你們大膽地說,寡人不忌諱!」二人於是各自為李世民推算了一卦。李世民問:「結果如何呀?」二人互相看著對方,都不說話了。


李世民說:「你們不要有任何顧慮,不管什麼結果都要直言道出,寡人一定不會怪罪你們的。」二人聽皇上說保證不怪罪,就一起說:「我們兩個推算的結果一致,皇上今天夜間子時就要歸天。」李世民聽後笑了起來,說:「二位愛卿這回肯定要失算了,你們看我這一身精神像是要死的人嗎?」二人也說確實不像。


當天晚上,袁天罡和李淳風私下合計,假如皇上今晚不死,那明天肯定要追究二人的欺君之罪,二人越想心裏越沒底,最後決定連夜逃跑。二人各自騎了一頭毛驢,急急忙忙跑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二人跑到了一個三岔路口,看見在正中間這條路上,長了一棵樹,形狀像一個人伸出兩隻胳膊,對面走來一個拄著雙拐的老漢。


二人勒住毛驢想休息一會兒,也是「三句不離本行」嘛,袁天罡對李淳風說:「道兄,咱們算一算這老頭兒從樹的左邊過來,還是從右邊過來好吧?」李淳風說:「道兄,我已算出他必定要從左邊過來。」袁天罡說:「不對呀道兄!我怎麼推算出他要從右邊過來呢?」二人正在爭吵不休,卻見拄雙拐的老漢走到樹下,把雙拐架在樹上,從樹杈中間跳了過來。二人都感到很吃驚,馬上停止了爭吵,來到老漢跟前請教他是怎麼想出從中間跳過來的。老漢笑著說:「你們兩個活神仙怎麼會來到這裏呢?」


二人更加吃驚,就把給李世民算卦的事如實講了一遍。老漢說:「這不算個事兒,你們回去吧!」二人問道:「那您知道皇上現在怎麼樣了嗎?」老漢說:「安然無恙。」二人慌了,說:「那我們就更不敢回去了。」老漢說:「你們回去,皇上要問起你們,你們就說:『昨夜子時,陛下忽然心中煩躁,想喝一碗小米湯,喝的時候不小心把一粒小米掉在了靴子上,陛下伸手撿起了這粒小米,因為這粒小米的緣故,感動了上天,玉帝讚歎你貴為天子,卻能愛惜一粒小米,對自己的子民哪有不愛惜的道理呢?於是為陛下增壽二十年。』」


二人聽這位老漢如此一講,佩服得五體投地,讚歎老漢說:「您才是活神仙!我們和您一比,就像小河溝的水跟大海水相比一樣。」老漢連連擺手說:「可千萬不能這麼比呀,我所學的不過是在大海水中取出來一瓶,還不是太滿。」袁天罡和李淳風臊得無地自容,對老人說:「您老是一瓶子不滿,我倆是半瓶子咣噹啊!」……


賢公把故事講完,呵呵笑著對我說:「這是個傳說,不一定是真事兒,但是很有意思。你聽懂沒有?」我回答說:「聽懂了一點兒,是在教人惜福,也教人要謙虛。」老和尚拿起筷子挑著碗裏的麵條,依然笑眯眯地說:「好!好!好!你看你撿起這一根麵條得到多大福報吧!——增加二十年陽壽,還長了學問。你若是能一輩子堅持惜福、謙虛,那一定會有大成就。」


(因緣生按)南無阿彌陀佛!在以後的九年間,我曾多次把這則故事講給有緣人聽,然而卻還是只把它當作一則故事而已。賢公往生之後,我靜下心來詳細回憶和老人家接觸的點點滴滴,再回味起這則故事,卻猛然間明白了「儉能勝禍,虛能受福」的道理,一時間不由得我拜伏於地,涕淚難收……


來佛寺護法陳鳳雲居士回憶說:「老和尚平時洗手洗臉,都是用個小水瓢接著洗臉盆澆著洗,他房間的洗臉盆內經常只有一碗多水。記得二○一○年夏天的一個下午,老和尚在塔院鋤地,忽然下起了大雨,印志法師急忙拿著雨傘把老和尚接回了寺院。


印志法師去給他找乾鞋子的時候,老和尚撩起大盆裏洗過菜的水就去洗腳,我放了一盆清水讓他洗,他堅持不肯用。告訴我說:『我們要節約用水,要惜福啊!那些投生到缺水、乾旱地方的人,就是上輩子糟蹋水了。』我很受觸動,以後洗澡、洗臉都不再浪費水了。」


古賢有詩,諷勸世人須謙謹惜福。詩云: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倚盡,勢盡冤相逢。
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本篇節錄自新版《來佛三聖永思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過度醫療不利於善終 - 2015-11-29 19:46:34




過度醫療不利於善終

作者:張俊青

北京軍區總醫院的劉端祺教授是一位在癌症治療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醫生。作為中國抗癌協會的副秘書長,他了解腫瘤治療現狀的途徑越多,聽到的「故事」越多,那種面對患者的責任感和面對腫瘤治療現狀的無助感便越發強烈。

劉端祺教授告訴記者,兩年前,醫生出身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曾在一次會議上以胃癌為例,談到了腫瘤治療的現狀。他說:二十年前,診斷胃癌的平均費用為440元,而現在,平均診斷費用是2830元。假如運用比較高端的診斷技術,則平均費用會上升至8000元。而且這還僅僅是診斷費用,並不包括治療費用,治療費用的攀升則更加驚人。

在二十年前,一次化療的平均費用為100元,而現在則上升到了15050元,增長了150倍。不可否認,的確,診斷的精度提高了,化療的副作用降低了。但是,一個無情而冰冷的事實是,這二十年里,五年生存率(就是手術後五年內未死亡的概率)並沒有顯著的提高。藥物治療也在進步,但這種進步對患者的治療作用來說仍然是微乎其微的。例如,2010年4月,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一種治療癌症的新葯,使用這種新葯的價格是30萬元人民幣,平均能夠延長生命4.1個月。

劉端祺教授對晚期腫瘤患者的臨終處置談了自己的看法:現代醫學技術,已經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死亡文化。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鼓勵了人們不斷拖延、推遲死亡,為迴避死亡尋找借口。似乎運用大量的金錢,以及繁雜而昂貴的醫療技術,就可以將死亡無限期地往後推延。其目的,僅僅是讓病人「看上去活?」!通過技術干預對抗死亡,已經成了對活?的人的一種「安慰」,甚至是展示醫療技術的大賣場。

確實,在這種情形下,死亡似乎已經註定成為「醫學的失敗」。因為醫生是死亡的對抗者,而死亡也不再與命運有關,僅僅是跟醫生決定什麼時候拔掉呼吸機的插座有關。

最離譜的是,發明、完善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CPR(心肺復蘇)技術,本來它被成功地用於各種意外事件猝死的患者,現在卻被廣泛用於不可治癒的慢性病人,比如癌症、艾滋病、老年失智症、植物人。儘管醫學上已經有確鑿的證據表明病人已不可治癒,軀體發生了不可逆的傷害,死亡近在咫尺,但他的身體仍然被架上呼吸機、吸痰器,胃管、氣管切口等等一系列密布的管線,使這個生命仍然可以維持心跳。我們完全可以推想病人由此承受的痛苦,但由於醫患、親友和社會環境對死亡的無知、恐懼,使本來能讓猝死患者「絕地逢生」的CPR技術成了干擾慢性病人安詳離世的毫無人道可言的表演。

因此,日本急症醫學專家山崎這樣說:這是對一個全無意志的軀體進行迫害!把患者與家人之間最具人性的死別時刻,變成了醫務人員一展雄風的戰場。

正因為如此,劉端祺教授認為,如果患有不可治癒的絕症而被反覆搶救,並且在極為痛苦的狀態下延續生命,直到器官完全衰竭而死,這應該不是患者所期待的一種「善終」。他認為醫生必須要承認醫學的不可及性,看到醫學有邊界,醫術有限制。很多時候醫生其實不能承擔「妙手回春」、「藥到病除」的讚譽,只有醫患雙方都看到醫學的極限以及生命的不可測控,才能將對臨終病人的技術性「折騰」轉向充滿人文精神的臨終關懷。

臨終關懷的初衷是讓病人減少痛苦,坦然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臨終關懷有漫長的歷史。在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的教士、修女,出於宗教意圖,往往在修道院中或修道院旁邊附設房間,用於照顧長途跋涉的朝聖者或客商,無償地為貧病者服務。

現代臨終關懷則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作為護士的西塞莉·桑德斯女士,在長期工作中看到瀕死病人的痛苦景象,心情很沉重,於是她?手研究如何使病人舒適地度過這一階段。她因此發奮讀書,先後獲得了醫學學士學位和社會學學士學位,這樣她有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把護理學和醫學、社會學等結合起來,創建了臨終關懷學,用臨終關懷的知識積極地為臨終病人服務。1967年她在英國的倫敦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座臨終關懷護理院,即著名的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標誌現代臨終關懷運動的開始。

在臨終護理院里,臨終病人可以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關懷,癥狀得以有效的控制,痛苦得到最大限度的減輕,從而獲得人生的滿足,使臨終病人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變得平靜、安逸而有尊嚴。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英國已經建立各種臨終關懷機構430多個,遍及全國城鄉。

現代臨終關懷源於英國,但在美國發展得最迅速最完備。在美國,臨終關懷已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既有獨立的中心管理系統,又與其它各部門協作;既有獨立的臨終關懷院,也有屬於綜合醫院的臨終關懷護理病房;另外還有社區臨終關懷護理中心和居家照護。在美國,居家照護可能是最主要的臨終關懷形式,全國有三分之二的臨終病人是在家中去世的。臨終關懷醫院雖不能使病人的死亡提前或推後,但卻能儘可能地讓病人減少痛苦,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的終點。

臨終關懷是對臨終病人和其家屬進行的全人護理程序,它涵蓋了生理、心理、社會、精神的部分需要,一直持續到喪親悲傷階段。香港臨終關懷醫院將臨終關懷的倫理原則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尊重生命

我們頑固地用高科技的呼吸機、起搏器等強拉硬拽?的生命是否值得尊重呢?熱愛生命是否就意味?義無反顧地拒絕死亡呢?這是我們實實在在面臨的倫理彷徨。完整的生命過程應包括死亡過程,這是不容置疑的客觀事實。完整的尊敬生命應包括尊敬死亡,學習「準備死亡,面對死亡,接受死亡」;對臨終病人家屬進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他們適應病人病情的變化和死亡,幫助他們縮短悲痛過程,減輕悲痛程度。尊敬死亡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它屬於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2. 關注護理而非治療

臨終關懷淡化了「治療」的觀念。無論是醫院還是親屬,可以不必徒勞無益地為臨終病人的所謂「治療」而焦慮。強行給予臨終病人無謂的「治療」,其出發點是企圖逆轉疾病病程的發展,並藉以表現我們家屬對病人的親情或子女對長輩病人的「孝順」。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不必為強調治療而侵犯臨終病人的尊嚴與人格。「治療」既然對臨終關懷範疇內的臨終病人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我們在臨終關懷中仍然強調治療,那麼各種治療措施無疑會對病人產生損害。一個本應該平靜地死去的臨終病人,如若我們為了醫學的「榮譽」而在他或她的身上弄得管道林立,猶如上刑一般,這就是侵犯了臨終病人的尊嚴和人格。現在我們在臨終關懷中撤銷了「治療」的觀念,就可以使臨終病人不失尊嚴地辭別人世。

再者,可以使社會、家庭和臨終病人處在一種公正合理與協調的氛圍狀態中。「治療」的要素之一是要有一定的醫療費用,對於不少病人或臨終病人而言,是否放棄治療,醫療費用問題往往是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考慮因素。淡化「治療」,可以使醫護人員、家庭和社會對臨終病人的照護上沒有了或大大減少了經濟方面的顧慮,真摯舒展地對臨終病人進行關懷,而不必受醫療費用問題的牽制或干擾,從而真正地維護了臨終關懷人道主義的真諦,使得臨終病人感受到親情的溫馨,感受到人間的純真和溫暖。

3.尊重死亡,把它當作一個自然的過程,因此不加速也不延遲死亡

這一概念和現今的研究熱點「安樂死」有某些不同。不論是主動安樂死還是被動安樂死,都有加速死亡的傾向。而臨終關懷卻提出不延緩、不加速,但亦有學者認為安樂死應屬於臨終關懷範疇,且僅為臨終關懷的一小部分。

4.協助病人安靜地、有尊嚴地死去;去者能善終,留者能善留

病人安靜地、有尊嚴地死去,是臨終關懷的結果,但不是終點。古語曰:死者何辜,生者何堪?對所愛之人的死去,我們由震驚而哀慟、絕望,對已故者的感覺由悲轉怒,進而出現抑鬱等過度的哀傷。在中國現今缺乏社會工作者的情況下,喪親輔導的任務一般就落到了護士身上。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往往只單純注重護士的職業道德的培養,要有愛心、同情心,卻忽略了對「撫慰」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死亡方式的改變使人類的善終變得越來越艱難

但是,由於現代社會發展的現狀,導致人類的死亡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使人類的善終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分析現代社會人類死亡方式的巨大改變,能夠讓我們深深體味到臨終關懷對於解脫死亡困境的無力感。

第一就是死亡過程的延長:100年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是急性熱性病,如鼠疫、天花、結核、急性肺炎,感染者很快就死去了,所以死亡過程很短。然而100年後的今天,疾病譜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導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腫瘤、心腦血管病、慢性肺炎,這些都是慢性病,病人得病後的死亡過程延長了。其結果造成了社會上的瀕死病人數量要比100年前多得多,病人的死亡過程減緩,故需要臨終照顧的病人越來越多。

第二個是死亡的制度化:在100年前人們患了病很少住醫院,而是住在家裡,受到家屬的照顧,病人的家屬會盡最大努力給予照顧。現在不同了,很多病人是死在醫院裡,只有少數死在家裡。他們在醫院裡得到的不是給予瀕死者的照顧,而是接受檢查、診斷、治療。醫生對臨終病人很少給予照護,更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終止病人的生命,所以在延長生命方面,選擇了很多人工的方法、手段,正是這些方法和手段給一些瀕臨死亡病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第三是死亡的世俗化:在幾百年以前,絕大多數人都有各種宗教信仰。在西方國家,很多人信仰基督教,按照他們的死亡觀,他們相信人死後可以上天堂或下地獄。在中國古代,很多人則相信死亡輪迴學說。過去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死亡觀,但這些觀念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認為人死後生命還繼續存在,只是形式不同。現在很多人既不了解生命的意義,也不知道死亡的意義。在現代社會,死亡變得越來越困難。只有那些關心死亡、了解死亡的人,才能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命。

現在臨終關懷大多集中在控制疼痛,使臨終病人能更舒適一些,減輕他們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比如為臨終病人提供選擇死亡的地方,減少肉體的疼痛,給予最舒適的服務和照顧。心理方面以輔助末期病人和垂危病患接納臨終的事實,協助病患與家屬度過瀕死的過程,接受疾病與死亡,促進家人互動關係,遺囑輔導等。

這些做法能夠減少病人痛苦,甚至還可以通過藥物的幫助緩解瀕死者的焦慮,但它們並不能真正地改變臨終者絕望、無助、失落、迷茫的心態。任何人試圖去寬慰臨終者,都會遭到「反正要死的不是你」這種質疑。雖然臨終者也會在晚期表達急於離開人世的願望,但往往是因為病痛的折磨而急切求死,其實仍然是一種絕望的曲折表現。雖然臨終者也表現出能夠坦然接受和等待死亡的態度,但這種「坦然」其實是對內心苦悶的壓抑以及對現實無奈的接受。

這一切,都是因為臨終者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存在缺陷。實踐證明,假如沒有宗教情懷,大部分臨終者都是在無奈和昏昧中離開人世的。因此,建立在現代醫學、護理學、心理學基礎上的臨終關懷,其實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佛教文化對生命歸宿傾予極大的關注

無論是從歷史上來看,還是從現代臨終關懷的角度上說,宗教文化都起?特定的作用。宗教是人對未知世界尋求慰藉的方法之一,也是人類精神的避難所,基督教對臨終關懷現代新興學科有?巨大的影響。臨終關懷運動的興起與推廣,得益於西方基督教的思想傳統與文化場域。基督教認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死並非不知去向,死亡不是一切的終結,而是上帝召喚回家。凡塵生命的結束,也就意味?回到了主的身邊,享受天堂的幸福和快樂。在臨終關懷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基督徒臨終者多數可以坦然面對死亡,以自願地離開人世為慰,舒適平靜地度過人生最後階段。悲痛之極的病人家屬則通過關懷得到情感支持和安撫,身心健康得以提升。

同樣,臨終關懷也是佛教全力付出慈愛的一項事業。《大唐西域記》云:祇桓東北有塔,即如來洗病比丘處。如來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獨處。佛問:「汝何所苦?汝何獨居?」答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佛憫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說明佛陀在世的時候,就親自照料生病瀕危的比丘,可謂慈心久遠。

佛教的凈土法門是極為殊勝和易行的臨終關懷方法,病患雖然個人情況不同,但是死前恐懼與擔心等種種不良情緒都是極易產生的。對於出家學佛者,佛陀要求天天、時時、念念都要把生死看淡,經常防護自心,令生正念,沒有貪著。與人為善,廣行布施,廣結善緣,從而獲得臨死前心靈的平和和外在環境的和善。然而佛法無邊,不舍任何一個眾生,對於沒有信仰,沒有修行,乃至犯過種種過失的普通凡夫,佛陀也在念佛求生西方凈土中廣開方便之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十念往生」之法。

《無量壽經》云:「佛語阿難……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而且《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亦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說阿彌陀經》中也說到了這種無比殊勝的臨終關懷:「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說明,對於瀕危者,阿彌陀佛許下了極為嚴肅和莊重的承諾。如果臨終者能夠理解並且深信這個承諾,持佛名號,佛就能夠不予捨棄,慈悲引渡。這是極為可靠的臨終關懷,不僅使臨終者減輕痛苦、傷悲,更重要的是給臨終者指明了一條光明大道,克服了對死亡不可知的極大恐懼,不僅可以使亡者安然離世,而且在離世之後,仍然獲得無窮的利益。

轉載:《凈土》2013年第二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母教安天下 - 2015-12-01 11:57:11



母教安天下

明倫月刊,作者:戒恭

紅螺香冷夜沉沉
天下幾人圓解心
不是靈巖懸慧日
千帆風浪失南針
---雪公


社會亂象頻生,尤以青少年犯罪年齡下降,最引人側目。看那深夜馳騁狂飆、如鼠群般的車隊,無視於警察存在;於聲色場所,手持棍棒、利刃互毆,只因一言不和;正值黃金歲月的年輕面容,本可展開璀璨笑顏,卻讓安非他命、海洛英浸蝕得面目全非。他們毫無人生目標,而且殘暴、不明是非,彷彿隱藏在社會各角落的一顆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在你我身旁引爆。於是反毒聲震耳欲聾,掃黑運動也一波波地接續,專家、學者不斷討論呼籲,大家都期待,這些駭人聽聞的消息,能自耳邊消褪。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問題顯現,是累積許久的錯誤造成的。這群孩子,皆如白紙般懵懂不知,其中不乏有天姿聰穎者。何以長大,卻染得一身污泥?原因何在?印祖曾云:「子弟之有才華,有善教,則易于成就正器。無善教,則多分流為敗種。今日之民不聊生、國步艱難,幾于蹶覆者,皆有才華無善教者,漸漸釀成之也。」且言「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無天姿者,復歸頑劣。以於幼時失其範圍,如鎔金傾入壞模,則成壞器。」雖年代有異,印祖智言,仍句句切中時弊。有天分的孩子,或受家庭、社會暴戾邪風熏染,非但無法成為棟樑之才,反倒成為敗芽惡籔;而姿質平庸者,本可老實守分,為社會中間礎石,卻隨流自棄,成為食米蠹蟲。何也?皆因得不到適當教導所致。所以,他們是被人遺忘、一群群失教的孩子。在可怕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可憐的成長史。在離婚率、問題家庭指數高漲的今日,他們成了犧牲品。試問,若家庭和樂幸福,何來不良少年?


在家中,母親扮演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角色,亦是掌握社會風氣的主導者。印祖一再強調:「世無聖賢之土,由世少聖賢之母之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註:周朝太姜、太任、太姒),則其子縱不為王季、文王、周公,而為非作奸,蓋亦鮮矣。」又言「良以妻能陰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況初生數年,日在母側,親炙懿範,常承訓誨,其性情不知不覺為之轉變,有不期然而然者。」子於胎中,吸收母體營養,同時秉受母親氣質。出胎後,由牙牙學語,而略長見聞,皆要依賴母親呵護訓斥。母親就如溫床,營養愈充足,所長草苗便愈茁壯。所以,因有賢母,方有賢才,賢才增多,社會便安定繁榮。


因此,印祖多次提出:「余常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又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之觀念,可謂最重視女權者。且:「以天姿高者,若有賢母以鈞陶之,賢妻以輔翼之,自可意誠心正,明明德,止至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即天姿平常者,亦堪循規蹈矩,作一守分良民,斷不至越理犯分,為非作奸,以忝所生,而為世害也。」 現今社會形態改變,婦女意識抬頭,多視「專職媽媽」不合時流,或因經濟、興趣…等因素,紛紛走出家庭,任由忙碌的工作,填補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母親與孩子的距離,愈來愈遠,甚而忽略孩子身心成長的需求。因疏遠而不了解,因不了解而難以溝通,誤會、煩惱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成正比,甚而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今日亂源之一,豈非於此?因此印祖殷殷勸勉:「世道人心,愈趨愈下,天災人禍,頻頻見告,雖屬眾生同分惡業所感,實由家庭失教所致。」母教之要,實為當今最切要之課題,值得我們重新審思與重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當公民與道德變公民與社會 - 2015-12-11 11:35:22



月前在出席工商業領袖三三會時,有記者就目前國內出口和外銷訂單連續衰退的憂心現象,詢問工總理事長許勝雄的看法。許理事長在回答時提及,台灣投資環境惡化,除了早先他曾提出的五缺(缺水、電、工、地、人才)外,特別提到還有第六缺,就是「缺德」。

依據報導,他向記者解釋說,朝野之間只執著於政黨惡鬥,完全沒有相互尊重、容忍的氣度,遑論為國內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他還說,現今社會氛圍,也讓人與人之間少掉了同理心與慈悲心,卻多了衝突、不滿、對立與矛盾;過去台灣強調「公民道德」,進而在行為舉止、思維價值觀都會自我約束,現在則是「想怎樣,就怎樣,不管別人。」整個社會變成我拉你,你拉我,「最終所有人都陷在泥淖裡,一起跌到深淵。」

過去許多工商業者在接受訪問時,只談經濟,不願碰觸其他議題。許先生願意用這樣白的語言來描述現況,有勇氣講出事實,真不容易。而且,道德是長期問題,把這個問題拿出來談,表示看問題看得很遠。

道德的培養,有很多的來源,可以來自父母和家庭,來自學校老師和書本教育,也有來自社會大眾的力量。台灣「過去」的確重視道德,無論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都可以感受到對於基本做人道理的重視,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台灣是全世界當中,華人固有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地方。

但無可諱言地,這種情況在變化當中。在政治上,惡性鬥爭是常態;衍生到媒體評論,也流於「鬥爭化」。有人稱為民粹,有人稱為媚民,本質相同,就是譁眾取寵。在社會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愈來愈不是常態,甚至看到子女為了財產而謀害父母的新聞。

有什麼辦法嗎?學校教育是一條路,但愈來愈不是一條可以走的路。還是有很多老師,以身作則,成為倫理道德的典範,感動學生,但這樣的老師愈來愈少:在家長和學生氣燄日盛的情況下,不少中小學老師求「自保」,傾向於把分內的事做好,不敢也不願對學生有太多的要求。

在課本方面,「公民與道德」早已被改為「公民與社會」。原來的道德,被西方社會科學(政治、社會、經濟等)的簡介所取代。部分小學課本,還把傳統的「五倫」當作「迂腐」來批判。中學課本更是全面採取西方社會的「道德空白論」,也就是課本為了不被貼上「說教與洗腦」的標籤,不教學生道德價值,全要學生自己做判斷。「公民和社會」課本中沒有「禮義廉恥」;學生聽到這四個字的地方,是國文課中顧炎武所寫的「論廉恥」文言文。至於其他做人道理,像忠孝、仁愛、信義等,都沒了。

所以,靠課本不可能,基本上剛好相反,要靠學校老師也難,最後只剩家庭和社會。家庭很重要,社會也很重要,例如男女或其他朋友交往,如果彼此都重視對方是不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有基本的道德素養,就成為自然制約的力量。企業雇用人或彼此間做交易也一樣,如果雇主重視、生意伙伴重視,就成為另一個制約力量。

社會上還有很多無形和有形的力量,想維護固有文化的道德傳統。很多團體、個人,包含宗教界,在這方面盡了很大的心力。我們還很驚訝地發現,在固有文化中,有一本作品引發了很大的重視。甚至有人鼓吹,只要學生把這篇作品弄懂了,這一生就有了明亮的燈塔指引,不會在做人道德上走岔路。

這個作品就是清康熙年間一位秀才李毓秀為了教導幼童的需要,所撰寫的一本教材,原名《訓蒙文》,後來稱為《弟子規》。在手機上,弟子規的APP多得不得了,其中還包含僑委會製作,在每一則訓文之後附上歷史典故或孝順、勤學故事的有趣版本。

弟子規最前面的24個字,就可以看出其精髓:「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翻成白話,就是做人為先,孝弟仁信為先,其餘都是次要的。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念再多的書,取得再大的功名,也不值得大家尊敬。重視培養孩子道德教育的父母,何不親自教這篇文章,給兒女學習做人基本道理一個機會,也給整個社會向上力量一個機會?(作者為大學教授)


----------
轉自臉書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58014000984242&set=a.231488463636802.49914.100003269496458&type=3&theater
貼文者 : : 宏观

Re: 雨聲 - 2015-12-11 13:26:56

「缺德」
一針見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陽善,陰德。 - 2015-12-22 10:18:40




陽善,陰德

淨空法師:

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贊揚你,這是“陽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陰德”。如果是陰德,你將來得的果報厚,殊勝而且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會贊歎你、恭敬你,但是你的福報就報掉了。

名也是福,一般講“知名度高”。名是天地鬼神都忌諱的,所以出名不是好事情。知名度很高的人,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這是現報。一個人沒有過失,行善積德而被別人侮辱、誤會,惡名廣布,這倒是一件好事,好在哪裡?每個人見到你,瞪你一眼,罵你幾句,這也是果報,就把你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都報掉了。所以兒孫往往突然之間發達了,也有少數是自己晚年福報現前。因此,陰德、陽善的果報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別。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應該怎麼做法,自己就明白了。

古人所謂實至名歸,你真有實德,自然有人贊歎。你藏得再隱密,總有一天會被人發現,被人贊揚。譬如近代印光大師一生修善積德,沒有人知道。到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有幾位有學問、有道德的居士在普陀山藏經樓遇到他,他們覺得印光大師的風度、言談與一般出家人不一樣,於是在報紙、雜志上寫文章發布,印光大師的大名就傳開了,這不是印光大師委托他的,是這些人真正見到一位高僧大德,所以普遍向廣大群眾介紹,這是實至名歸,這個名不是虛名,是真有實德。

在世間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那些人?電影明星。出名也是福報,如果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所以這些大明星真正能得善終的不多。不僅是影劇界,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沒有真實的德行,知名度越高,潛伏著意想不到的災害機會越多。不得不謹慎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 2015-12-22 10:24:49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簡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皜首也。」--焦澹園

《德育古鑑》
昔太學生二人,同年月日時生,又同年發解。過省,二人約相近差遣,庶彼此得知禍福。故一人授鄂州教授,一人授黃州教授。未幾,授黃州者死。鄂州為治其後事,祝柩前曰:「我與公年月日時同,出處又同。公先我去;使我今即死,又後七日矣!若有靈,宜夢以告。」其夜果夢告云:「我生於富貴,享用過了,故死。公生寒微,未曾享用,故生。」以此知人之享用,須留有餘。後鄂州教授歷官至典郡。豈非聞此儆悟修省而然耶?


譯文:

從前有二位太學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又在同一年考上科舉分發官職。當要上任時,兩人約定要繼續保持聯絡,以便得知彼此的遭遇及禍福變化。結果一位被派任為鄂州教授,另一位則派任為黃州教授。

沒多久,黃州教授竟然去世了!鄂州教授為好友料理後事,並且在他靈前祝禱:「我和你生辰相同,擔任的職務大小也相同,你卻先我而去;即便我今天就會死,至少也已晚了你七天!如果你在天有靈,請託夢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天晚上鄂州教授果然夢見黃州教授來告訴他:「我生在富貴之家,已經把我的榮華富貴享用完了,所以就死了;你生在貧寒窮苦的家庭,還不曾享受福報,所以你還活著。」

由此可知人的受用福祿都有定數,得常常要為自己留些餘地。後來鄂州教授一直升官,做到典郡之職,這恐怕是聽了黃州教授的話,心生警惕,努力珍惜福報的結果吧!


相關文章:
文摘恭錄: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0集)檔名:02-037-0240 淨空老法師主講

這一生我們看到的,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那是修什麼因來的?一個人發財都是命裡有,命裡沒有發不了財。人要相信命運,「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強求來的就是災難。我們看到這個人他得到財富,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他還是享受,那是什麼?命裡有的。如果命裡沒有,他這個財到手,他就生病,這個錢全部花在醫藥費上,花光了,這就說明什麼?他命裡沒有這個財。要不然就出禍,災禍,會把這個錢丟掉,命裡沒有。這是說不正當的手段。不正當手段命裡財富打折了,命裡頭你有一百個億,你用不正常的手段得來的,你命裡就少了一半,就五十個億,打對折了;再造作一些罪孽,又打折扣了,五十個億可能以後就變成十個億。十個億覺得自己很不錯,其實你是百億富翁,現在才十億算什麼?虧吃大了,但是沒有人曉得,他還自己很得意。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地位也是如此。升官,我年輕時在台灣遇到這麼一樁事情。一位將軍,少將升中將,聽說上面長官批准了升中將,這個命令沒發布,裡面內部的朋友傳給他。他高興得不得了,請朋友,慶賀他升中將,就在這個宴會當中,他喝酒酒醉,倒下去就死掉了。大家說他命裡只有個少將,沒有中將,加一顆星就壓死了。在宴會當中就死在桌子上,沒那個命!他要沒有升中將那回事情,他就沒事,他就不會遇到禍事。古人所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樣,如果你想高的時候也行,積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十五歲遇到一個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準。他母親很相信這個算命先生,雲南人孔先生,讓他給了凡算終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運。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他,你這個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念書,去參加考試。他將來官做到什麼程度?做到一個縣長,小縣分的縣長在四川。壽命五十三歲,五十三歲他還在做官,就告訴他,五十三歲那年你就辭職,你回老家壽終正寢,你壽命到了。命裡面只有秀才,舉人、進士都沒有,這叫沒有功名,命裡頭沒有兒女,生活還能過得過去。他每年參加考試考多少名,每年國家給他的糧食,那個時候是給糧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準確,一點都不差。

二十年,他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運,二十年不差錯一點。他爭取功名那個念頭就死掉了,不跟人競爭,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說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不需要求,我命裡有的,不用求,到時候一定得到;命裡沒有,我求也求不來,他心就定了。三十五歲那年,跟雲谷老和尚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沒有一個念頭。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個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夫很高。就問他,你怎麼修的?他就告訴禪師,他說我沒有修。那你怎麼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給人算準、算定,我想也沒用,所以乾脆就不想了。老和尚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有相當好的功夫,原來你還是個凡人。他就問為什麼?他說你二十年來,你的命運一點都沒有轉,完全照單行事,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請教,那命運能改嗎?老和尚告訴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麼會自己不能改?當然能改。說明你這二十年也沒作善,也沒有作惡,所以就那麼準。作惡就減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動的,不作惡也不行善。雲谷禪師就告訴他,他明白了,到底是個讀書人,聰明人。

雲谷教他斷惡修善,你的命運會改,你的壽命會延長,進士、舉人你可以得到。他相信了,回家就發了個願,做三千樁善事,他每次行善記下來,三千樁善事。這個願一發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就變化,第二年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公家給他的米也增加,就真的應驗了,所以更努力,一生到最後全家行善積德。沒有兒子,他求兒子,就真的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好像給他生了六個孫子,在晚年的時候兒孫滿堂。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就是延壽二十一年。本來官運最高是個小小的知縣,結果他做的是一個很大的縣,寶坻知縣。寶坻是直接歸皇上管的,就好像一個特別市、好像一個特區首長一樣,那麼高的地位。命裡頭沒有進士,沒有舉人,舉人考中了,進士也考中,證明命運是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創造命運,不是一成不變。

佛家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定命,為什麼?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惡就減分,天天有加減,做大善就乘,做大惡就除,加減乘除天天不一樣。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幹?你幹準有好處。雲谷禪師給他一本「功過格」,那就是個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惡要斷,善要修。功過格就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裡面說了一百九十多樁事情,都是講善惡的標準。他就依照這個修,每天反省,惡我有沒有做?做了趕快改,善有沒有修?每天認真幹這樁事情,幹了一輩子,效果非常卓著。臨終的時候告訴他兒子,他沒有求長壽,壽命是自然延長的,延長二十一年。所以寫了家庭四訓(四篇文章)留給他兒子,那是他們家的傳家之寶,世世代代都要記住,都要好好學。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個家庭世世代代興旺。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應當要學習。


http://amtfweb.org/costeffect/fuhuo.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孩子的求救訊號 我們看到了嗎? - 2015-12-22 19:19:53



記得在孩子最令人討厭時愛他,因為那是他最需要愛的時候

「社會就像個人一樣,會生出它應該會有的孩子。」義大利作家保羅‧克羅培如此寫道。

「愛」和「陪伴」是把人拉回來的唯一解藥。

當非營利組織需要資源時,我們能想像第一線有多麼需要支援;如果有餘力,可以花時間當志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陪伴其他孩子。

重拾最根本的家庭價值吧,把親子關係的優先順序排在所有事情和標準之前,每個人都把家牢牢的顧好,也把自己的價值找回來,那麼很多問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我們的孩子不只有自己的孩子而已,唯有社會共好,才有可能每個人都好。


----------
轉自親子天下網址,全文如下-

孩子的求救訊號 我們看到了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教育,是維持社會運作的最後一道防線 - 2015-12-22 19:21:05



教育,是維持社會運作的最後一道防線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只是竹東...生命悲歌:我住的地方不是「家」 - 2015-12-22 19:22:40




要幫助孩子站起來,給他同情還不如給他更深切的期待。

「政府花十五億元做補救教學,不是要補功課,應該要去了解家庭脈絡,」他說,家庭失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大家可以罵政府、罵父母沒有盡到責任,但不會因此改變現況,他認為「重建社區在地力量是唯一的解方」。

也許,當家庭不能成為避風港的時候,老師、學校會以更積極、敏感的態度來因應孩子的困境;也許,社區的力量會再次凝聚,成為家庭的守護者;也許,當竹東浴火重生後,大家依舊會記得這裡的純樸與美好。


--------
轉自親子天下,全文網址如下-

不只是竹東...生命悲歌:我住的地方不是「家」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減債冠軍草屯鎮 1.8億負債三年歸零 - 2015-12-24 14:59:59



南投草屯鎮是全國最大的鄉鎮(指人口最多),四年前負債曾經高達一億八千萬元,占年度預算三成多。但短短三年,該鎮負債歸零,在全國二百一十一個鄉鎮裡,是還債速度最快的鄉鎮。

該鎮去年帳上負債有五百多萬元,但年度賸餘(歲入減歲出)達四千多萬元,已有能力還清負債,財政狀況大幅好轉,相較南投縣高達負債兩百多億元,「我們比縣府還有錢,」草屯鎮長洪國浩說。

四年前,草屯鎮前鎮長因賄選下台,補選後,南投農田水利會前會長洪國浩當選。他上任後發現,草屯鎮負債一億八千萬元,當時他就決定要在這一任內把負債還清。

把蚊子館變演藝中心
租辦餐廳秀年收逾500萬

怎麼還?改善財政,無非開源、節流。但,草屯人事費用占了六成,能節流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開源」增加收入來償還債務,成了唯一途徑。

要增加收入,最快方法是賣土地,不少鄉鎮財政轉好是靠賣地,但「我絕對不賣土地!」洪國浩說,因為土地賣了就沒了,公有資產,應該要找出永續經營的模式,創造財源。

「草屯和其他鄉鎮(還債方法)比較不一樣的,就是資產活化,」南投縣財政處長許玉鈴說。例如,原青少年活動中心位於高速公路旁,交通便利卻成了蚊子館。洪國浩清查後發現,該地之所以變成蚊子館,是因附近有禁葬墓地,遭居民亂丟垃圾,乏人問津。

要活化蚊子館,得從改善周圍環境做起。他想辦法向中央爭取經費,將墓地變成植物公園;停車場加大、青少年活動中心變成演藝中心,接著對外公開招租。結果,以黃西田、康弘為主的餐廳秀公司簽下兩年租約,加上鄉鎮自有的娛樂稅,合計一年收入超過五百萬元。

再例如,公有停車場原本委外經營,收回自營後採自動化管理,年收入增一倍,其他公有資產如廢棄警察分局也改建成停車場。另外,原本一年賠一百多萬元的公有市場,整理後引進全聯,年租金收入也有將近兩百萬元。

用路燈認養貼補電費
按盞收費,還當光明燈用

資產活化外,廚餘也變黃金。洪國浩將家庭、婚宴廚餘、廢紙回收再轉賣,一年收入三千萬元。

「公共造產基金(政府依地方特色及資源,所經營具經濟價值事業,支應其收支的基金)收入,是草屯能夠快速減債的最大原因 ,」台北大學財政系副教授林恭正說,草屯公共造產基金近年收入達八千萬元到一億元,其中最大筆收入來自嘉老山示範公墓的納骨塔,是草屯的「金雞母」。

「納骨塔剛蓋好,收入最多,」林恭正說。草屯目前兩棟納骨塔已使用九成,是收入最好的階段,隨著額滿,收入會急速下降,因此「必須將收入轉投資,才能永續經營。」洪國浩說,目前,第三棟納骨塔正在興建中,經費就是來自前兩棟收入,不必舉債,其他像停車場、商場轉投資,都是來自基金經費。

創意型收入,也是草屯的財源之一。例如,把路燈變光明燈,更是草屯的創舉。洪國浩說,草屯一年路燈電費高達一千二百萬元,為貼補電費,草屯過去就想出「認養路燈」方法,每盞路燈以一百元到兩百元費用,公開讓鎮民認養,連寺廟也來參一腳,因為,點在廟裡的光明燈,不如點在路上,將「光明」分享給大眾。

積極開源,支出也得兼顧。

重整工作、砍人事費
縮減臨時人員年省兩千萬

草屯鎮每年人事費高達二億五千萬元,洪國浩發現,工作分配不均,是人事費高的原因,「多牛踏無糞」(一個工作太多人做,就會推託),因此,他重新分配工作內容,縮減臨時人員,省下兩千多萬元。


但活化資產只能改善財政,建設依然落後。為爭取建設經費,洪國浩請員工上網找中央資源,只要能夠符合條件,他就擬計畫、提申請,並親自到中央部會報告。十二月初,他赴教育部體育司提出五百五十萬元自行車道計畫,及一千萬元的籃球場計畫,雙雙通過。

民選鎮長得顧選票,面臨里長爭取種種需求,洪國浩會先排出輕重緩急,若能向縣府、議員爭取的就去爭取。

四年前,洪國浩小贏對手十九票當選,去年改選,他大贏兩萬多票,得票率七成多,「是史上得票率最高的鎮長,」擔任草屯鎮民代表三十多年的鎮代表洪登宜說。「以前的鎮長比較喜歡賣土地,建設不管財政好不好,」前鎮民代表簡漢鐘說,但洪國浩不一樣,鎮產都沒賣,還活化賺錢。

「嫌他的人不多啦,」洪登宜說,因為他把鎮的錢當作自己的錢,「不敢亂花,『ㄝ額樂『(台語值得稱讚之意)。」

台灣債淹腳目,草屯鎮的減債證明,負債多寡不是問題,只要用心經營,不債留子孫並非難事。

【延伸閱讀】4年收入逾3億,納骨塔變最大金雞母─草屯鎮各種減債妙法

項目:資產活化
內容:閒置青少年活動中心公開招租
成果:餐廳秀租約加娛樂稅,年收入逾500萬元

項目:資產活化
內容:公有停車場收回自營(年收入增1倍)
成果:年租金增加至逾300萬元

項目:資產活化
內容:廢棄警局改建停車場(年收入增1倍)
成果:所有公有停車場年收入1,200萬元

項目:資產活化
內容:全聯進駐公有市場
成果:從賠錢到年租金約200萬元(轉虧為盈)

項目:資源回收 內容:家庭、婚宴廚餘、廢紙回收轉賣 成果:年收入3,000萬元

項目:公共造產基金 內容:嘉老山示範公墓納骨塔 成果:4年來收入逾3億元

項目:路燈認養 內容:寺廟認養路燈變光明燈 成果:光明燈年收入數十萬元(草屯鎮首創)

整理:賴寧寧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48 集 - 2015-12-28 13:48:16




家裡有叛逆的小孩,可以好好聆聽影音約50分到1小時10分左右的片段,爸爸媽媽開始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孝順的時候,不知不覺小孩就變乖巧孝順了,因為人心是互相感通的,當父母對上一輩不好時,小朋友是非常難受的,這是天性,也是古人所講的,教也者,上所施而下所效者也,自己沒做到而要求人,是會弄得天怒人怨的,這在任何行業任何身分都適用。

感動啊,我要好好檢討我自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49 集 - 2016-01-03 12:56:37




聆聽蔡老師影音,在40分至1小時10分當中這半小時影音當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值得細細反思咀嚼,獲益良多,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這個台北的里長很驚人!自己籌錢做食物銀行,管理弱勢居民所需 - 2016-01-07 10:12:45



感想:曾聽朋友說,領國家補助的中低收入戶,通常工作意願薄弱,只想領錢,不想付出,這位里長的理念非常棒,讓社會上每個人都有付出的精神,只有社會上人人都想盡己力付出自己的愛心跟勞力,這國家才會蒸蒸日上、活力充沛!當然,透過儒釋道教育理念宣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財法無畏三施,乃富貴之因】的理念,人民都有智慧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後,每個人就會付出的心甘情願、樂此不疲,不需要別人三催四請、三令五戒的。


全文請點選此處


一排排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各種食物和生活用品,看起來像超商,其實是全台灣第一家社區型食物銀行――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位於台北市弱勢族群比例最高的忠勤里,照顧全里將近300戶中低收入戶日常所需。

你可能想像不到,這家銀行從無到有,都是靠著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四處籌錢、籌物資、招募人力,並且爭取里內退役郵局的閒置空間再利用,才得以順利開張。

靠食物銀行管理物資,確保弱勢家庭得到真正需要的物品

為什麼要費心成立食物銀行?原因得從一袋白米說起。

有一次,方荷生帶著廟宇捐助的物資去探視獨居長者,發現先前送來的米根本沒拆封、還長蟲了,因為老奶奶長年臥床,無法照料自己的飲食,比起米,她更需要紙尿布。

起初,方荷生只是把獨居老人用不完的米,帶給其他的弱勢家庭,再想辦法為老人家募集生活用品。但是他慢慢發覺,根本之道是要有一個機構集中管理各界捐助的物資,才能確保里民得到真正需要的物品,也不浪費各界愛心。食物銀行的概念,在方荷生的腦海中逐漸成形。

為了讓想法實現,他除了持續募款之外,還努力寫企畫、做簡報、練習演講,參加第十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獲得數十萬資助金,用以資助這個要送給全里民的大型專案。

最後終於湊到200萬元經費,遊說工程包商幫他「蓋銀行」,儘管錢不夠,卻打動了包商用優惠價,完成了空間改造工程。

捐贈的物資不是想要就拿,要靠社區服務來換

別以為名為「幸福」的食物銀行,是讓弱勢里民「伸手『拿』別人的好處」。方荷生的理念是,民眾「也可以『給』,貢獻自己的力量繼續幫助別人。」

他比照類似「銀行」「超商」經營方式,每戶弱勢家庭都是會員,擁有一本存摺,每個月有500點可供運用。當他們從架上拿取需要的物品之後,櫃檯人員會用感應器刷條碼,從POS系統帳戶內扣除點數。

當點數用完,就必須透過社區服務換取點數:當社區巡守隊、送餐給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每小時可以獲得20點;協助社區義賣活動,兩天可得320點。若是保留每月發放的500點,加起來就可以換得一床棉被。

系統化管理物品供給和需求,成為穩定的經營模式

如何確保物資不被浪費,也令方荷生費了一番功夫。銀行剛成立時,不但物資種類少,數量波動也很大。比方說,許多慈善團體經常同在民俗節日(旺季)捐米;淡季時,銀行物資卻又捉襟見肘。

針對過剩的白米,方荷生請來專人烹調4菜1湯(成本約70元),提供弱勢里民社區共餐服務,每人只需付20元,就能在「幸福廚房」裡吃頓熱騰騰的飯,其餘費用再由募款、食材募集、社會局補助等來源支應。

至於淡季時的困窘,他則是將所有捐助過的機構列入聯繫清單,定期寄發e-mail告知所需品項,還會帶著企畫書拜訪附近量販店,尋求合作機會。

頭腦靈活的方荷生發現,量販店產品大包裝的數量往往超過小家庭用量,便提議業者在結帳區放一個手推車,附上南機場食物銀行的理念說明書,民眾若是認同,可以捐出1~2個商品,讓銀行可以提供的物資種類更多元,也更貼近里民的生活需求。

雖然許多企業一開始不容易接受,但是在他附上照片佐證,還力邀對方實地考察之後,對方知道「我們管理非常有系統,成果也一目了然,就會樂意捐助。」

「我只是看見問題,然後一一解決,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今天。」已連任五屆里長,在這個職位上一待17年的方荷生,秉持著單純的初衷,發揮創意與毅力,為里民們爭取到更好的生活。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有亮點!貓爸爸隱身背後默默守護 陪小貓「賞月」 - 2016-01-07 10:15:07



感想:豈止人類有這樣的情感,萬物皆有,昆蟲鳥獸無一不是,所以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啊,是需要大愛關愛所有生命的,當我們善盡己心保有愛護動物們的家庭子女,我們自身的家庭也才會美滿,因為種因得果,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請從吃素不殺生開始!


全文請點選此處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原以為這張照片只是普通街景,裡頭有隻小貓坐在路邊,遠遠眺望著「月光」;不過仔細一看,會發現有隻同花色的大貓,正在一旁默默地守護。網友形容好像貓爸爸在陪孩子「賞月」,雖然知道只是路燈,但氣氛溫馨、充滿故事,紛紛稱讚「好美的構圖!」「也算是辛苦流浪生活中的小確幸了。」還有不少人說:「不知為何,看得眼睛酸酸的。」

這張作品出自於日本街貓攝影師池口正和,他從2005年開始用鏡頭捕捉流浪貓身影,拍攝的最大風格如同「躲貓貓」,常在不經意、稀奇古怪的地方發現牠們蹤影,照片裡時常「有亮點」,有時候需要定睛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讓人會心一笑的美妙之處。

一大一小的兩隻貓,有著相同花色,卻保持著微妙的距離。讓人聯想到總是擔心孩子的父母們或許也是這種心情,一方面盼望小孩獨立成長;另一方面又怕受到委屈傷害,因此選擇在身後成為避風港。

網友看了這張照片,紛紛說「 好有意境哦!」「好像貓爸爸(或媽媽)在陪小貓賞月」「照片拍得好是拍出故事!」「有爸爸陪著一起看月亮,也算流浪生活的一種小確幸了!」但也有人坦承看得心酸酸、很想哭,還說「想把牠們打包(領養)回家。」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51 集 - 2016-01-11 13:26:42





這集大概是群書治要最精華的影音之一,值得花一小時半的時間聆聽。雖然我不是領導,但是蔡老師說中我的很多人生態度缺失跟習氣,才恍然原來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都在折福、得罪人,實在感恩,希望自己好好改正。推薦給時間繁忙的政府領導人或是企業領導人,相信有看過這集影音的,應該可以抓到領導的關鍵,使團體蒸蒸日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6年,新年新目標。 - 2016-01-13 14:09:04


快要過農曆年了,2016年也已經過元旦了,檢點過去2015年整年的學習成效,購置衣服的欲望及新衣件數減少了將近七成,去年一整年沒有因為節慶私欲吃過大餐奢華浪費,上班天中午盡量帶便當減少外食、一併幫家人帶午餐,彼此之間的健康狀況改善很多。希望自己在未來一年能繼續保持、精進不懈。

不過這陣子發覺自己不少缺點,有些是一直都沒改善的、有些是新發現的,詳列如下:脾氣暴躁依舊;對人對事常常因為急躁而不耐煩、沒耐心;對於親人、朋友、周遭人有時仍會看不慣、無法善體他人心意、只見對方缺點而忘記對方優點;很愛喝咖啡、甜飲、茶飲,這也是一種習氣貪愛,要減少克制;過度保養在意色身,常常忘記了身體健康是因為心清淨慈悲之故等等。這些缺點,在新的一年要好好再檢討精進,淡化欲望習氣。

給自己每年的修行功課略有不同,新年新目標,不過相同的都是要好好念佛,修清淨慈悲心,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古德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直對我很受用,但是並沒有真正落實做到,這些,都是未來一年要放在心上、好好力行的。

在此公開自己的缺失,在大眾的見證下,好好修正改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笑話:兩堆狗屎 - 2016-01-13 16:35:39


感想:所以啊~真正有智慧的政府領導人跟民眾,絕對不要去追求GDP,應該要追求HDP(Happiness Domestic Product,也就是幸福指數,無關物質,而是心靈感受的富足),這才是民眾真正關心的福祉,才不會變成政府數字明明有感,民眾生活卻無感的現象。
------------


笑話:兩堆狗屎


兩個聰明的經濟學天才青年,經常為了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爭辯不休。

一天飯後一起去散步,為了某個數學驗證的證明兩位傑出青年又爭執了起來,正在難分高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

甲就對乙說:「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願意出五千萬。」五千萬的誘惑可真不小,吃還是不吃呢?

乙掏出紙筆,進行了精確的數學計算,很快得出了經濟學上的最佳報酬率解:『吃!』

於是甲損失了五千萬,當然,乙的這頓加餐吃的也並不輕鬆。

兩個人繼續散步,突然又發現另一堆狗屎,這時候乙開始劇烈的反胃,而甲也有點心疼剛才花掉的五千萬了。

於是乙對甲說:「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給你五千萬。」

於是,不同的計算方法,相同的計算結果--『吃!』

甲心滿意足的收回了五千萬,而乙似乎也找到了一點心理平衡。

可是突然間,兩位天才同時嚎啕大哭:鬧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有得到,卻白白的吃了兩堆狗屎!

他們怎麼也想不通,只好去請教他們的教授,一位著名的經濟學泰斗為他們解釋原因。

教授聽了兩位高足的故事,沒想到這位經濟學泰斗竟嚎啕大哭起來。

好不容易等情緒穩定了一點,只見經濟學泰斗顫巍巍的舉起一根手指頭,無比激動地說:「一億啊!一億啊!我親愛的同學,我代表國家感謝你們,你們僅僅吃了兩堆狗屎,就為國家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貢獻了一億的產值!」

注意喔,政府公佈的GDP背後通常有這種陷阱,因為光是買空賣空,雖然增加數字,但並無法增進百姓的真正福祉。

一堆既天才又白癡的經濟精英的把戲(金融風暴就是他們的傑作)

------
文章轉自
http://ibook.idv.tw/enews/enews631-660/enews659.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51校師生捐109萬 認助華山73獨老 - 2016-01-15 09:42:43


感想:

常常有些慈善團體在年終時會募集經費幫獨居老人、弱勢民眾或是街友辦大型尾牙,大魚大肉甚是豐盛。但是其實平常吃得省吃儉用、節約節儉、甚至街友是有一餐沒一餐的,其實身體是不堪負荷突如其來的“大餐”的,通常造成的結果就是狂吃猛吃後的胃腸不適、甚至跑急診,民眾做愛心之餘應該好好深思是否有意義。

這則新聞,多校師生募集弱勢老人一整年所需費用為1萬5000元,包括到宅訪視、陪同就醫、修剪指甲、泡澡(行動不便)、參加運動會、中秋節K歌等,還有600元的年菜送到家服務。這樣的經費比起尾牙更有意義。

我想,弱勢民眾希望的是不虞匱乏的生活所需,而不是短時間的豐盛宴席、大魚大肉。提供給朋友們作為捐助愛心的省思。
------------

51校師生捐109萬 認助華山73獨老

2016-01-14 17:20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北高雄9區51所學校師生,響應華山基金會「愛老人年菜愛團圓」認助計畫,捐出109萬5000元認助73位獨居老人一整年所需費用,在寒冬中送上一股暖流。

高雄51校師生捐逾百萬元,認助華山基金會73位獨居老人。(記者蘇福男攝)

華山基金會高市B區站長吳尚儒表示,該會目前在岡山、橋頭、路竹、阿蓮、梓官、彌陀、永安、湖內、茄萣等9區,共服務463位弱勢老人,每位老人家一整年所需費用為1萬5000元,包括到宅訪視、陪同就醫、修剪指甲、泡澡(行動不便)、參加運動會、中秋節K歌等,還有600元的年菜送到家服務。

華山基金會5年前在高雄海線鄉鎮發起認助活動,年年獲得熱烈回響,今年北高雄9區共有高苑工商等51校師生,捐出109萬5000元認助73位獨居老人,目前尚有341人待認助,歡迎民眾共襄盛舉,愛心專線07-6996114。
貼文者 : : 宏观

Re: 51校師生捐109萬 認助華山73獨老 - 2016-01-15 11:13:59

張貼者: 文靜的太陰星
感想:

不是在凸臭,請勿錯怪。
這本來是政府應該作的,有錢搞晚會放煙火,沒錢照顧孤小,可見政治人物的嘴臉是多麼現實。
二個大黨應負責,他們只顧花大錢來選舉,卻無視孤小......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臨終關懷電子書 - 2016-01-18 11:16:09

人到一個年紀,難免會遭遇周遭親友的生死離別,如何做好善終工作,這是為人子女、夫妻親屬等十分需要且應非常重視的功課,提供給朋友們以下電子書管道,能夠看到其中的一本,對人對己都是莫大的福氣,祝福大家都能往生成佛。
-----------


http://www2.budaedu.org/newGhosa/index.php

請搜尋【怎樣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臨終】等關鍵字,即可得到電子書網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香港《明報》群書治要專欄—道德教育 - 2016-01-19 11:02:22




http://mchunghua.org/Item/3105.aspx


摘列重點如下-

今天的教育缺失

孔老夫子把教育分成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這才是個完善完整成功的教育。我們這個時代都疏於教育,雖然學校辦得很多,大家好像很普遍接受教育,其實不然。我們今天的教育是忽視了「孔門四科」的前面兩科,德行和言語都不講求了,只講求政事和文學。政事就是今天所謂的技術教育,培養你的技能,培養你將來在社會上辦事謀生的能力。但是諸位要曉得,人如果沒有品德,社會秩序就會混亂;人如果不知道如何與人和諧地相處,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能說,就會很麻煩。今天社會的問題,確實讓我們感到非常遺憾:夫妻不和、離婚;兄弟不和,爭奪財產;同事、鄰里間的各種不和,這都是很不正常的現象。人們雖然讀到碩士、博士,事業上還不錯,但是沒有仁義道德,不懂得什麼叫尊敬。這些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了道德教育。

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訓非常有道理,「教」的定義是: 「上所施下所效」;「育」的定義是: 「養子使作善也」。孔老夫子的四科,第一個德行,就是從小培養倫常的概念,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着重品德教育,父母在家庭裏面做出好榜樣給他看;進了學校,老師做榜樣給他看。父母和老師都是他的模樣、典型,那他是真正的沐浴在光明之中。到他學問學成了,進入社會為大眾造福,就是今天中國人所講的「為人民服務」,不是只為自己。服務就是修福、就是造福;他到晚年退休就能享福。

我們反思當前個人、家庭、社會的問題,就像中醫治病,必須先找病根。社會的亂源,從表相看很複雜,但從根本人心看,並不複雜。從身體講,現在癌症、文明病非常多;從心理講,精神病、自殺率非常高;從家庭講,父子、夫妻、兄弟衝突,還有不孝老人、不教育下一代,種種家庭關係的問題;社會,犯罪率節節上升,青少年犯罪率很高,以及墮胎情況,全球每年墮胎超過五千萬,這是禽獸都不做的事,現在人類卻在做;以至種種天災。

看起來現象非常複雜,從根本看,都是人心的問題。因為人心追求利、欲,才產生種種問題。而人心只要接受了教化,從利欲、享樂的追求,轉成道義,所有問題都會去除。《群書治要‧鹽鐵論》說, 「治民之道,務篤於教也。」治理人民最好的方法,是一心一意推動教化。「治民」大可指國家,小可指家庭,都要從教育下手。

講到教育,這句「治民之道,務篤於教」要先用在誰身上呢?自己。要全心全力教育自己,這樣自己才有智慧、德行,才能去愛人。老祖宗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本末一顛倒,勞而無功。很多父母花很多時間教育孩子,然後說孩子講不聽。他以為教育孩子是用嘴巴講。所以教育者先要教育自己。

《治要‧崔寔政論》說, 「上為下效,然後謂之教。」在上位的父母、領導先做,用德行感化,下面自然效法。所有最重要的做人道理,都不是叫孩子過來講給他聽,完全是父母、長輩的身教,自然孩子覺得應該這樣。身教太無形、太重要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香港《明報》群書治要專欄—樂 - 2016-01-19 11:03:51



http://mchunghua.org/Item/3108.aspx


摘列重點如下--

《孝經》强調: 「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孔老夫子到了一個地方,還沒問此地的政事辦得如何,首先聽此地流行什麼樣的音樂,就能判斷這裏的民風如何。由此可見,我們提倡怎樣的音樂對社會人心有着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

《呂氏春秋》記載: 「亂世之樂,為木革之聲,則若雷;為金石之聲,則若霆;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以此駭心氣、動耳目、搖盪生則可矣,以此為樂則不樂。故樂愈侈,而民愈鬱,國愈亂,主愈卑,則亦失樂之情矣。」這句話揭示了音樂與社會風氣的密切關係,概括了亂世之樂的特點:亂世的音樂,演奏木製、革製樂器的聲音就像打雷,演奏銅製、石製樂器的聲音就像霹靂,演奏絲竹器之類的歌舞音樂就像大嚷大叫,這樣的噪響用來驚駭人們的精神、震動人們的耳目、動搖放蕩人們的性情倒是可以辦到的,但以此為禮樂絕對不可能給人帶來歡樂。所以,音樂愈奢華放縱,民眾就愈抑鬱,國家就愈混亂,君主的地位就愈卑下,也就失去音樂的本來面目了。

音樂歌舞並不是為了滿足人們耳目口腹的欲望,而是要教導人們培養平和的性情,喚起人們孝悌廉恥的意識。《禮記》中還有關於音樂和政事相通的論述: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治世的音樂安詳而愉快,因為它的政治祥和;亂世的音樂哀怨而憤恨,因為它的政治不和諧;亡國的音樂哀痛而愁思,因為它的百姓過着流離的貧困生活。這說明,音樂和政事是相通的。所以古聖先賢通過看一個地方流行什麼音樂,就能判斷此地的社會風氣,也是自然而然的了。總之,音樂的確能起到調治人的性情、宣講道德仁義的作用。因此,社會應當大力提倡德音雅樂,不能把音樂導向娛樂至上,用來嘩眾取寵。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55 集 - 2016-01-27 14:00: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DG5uYyrqeU&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55


在影音40分鐘到50分鐘之間,蔡老師講述齊國晏子出使魯國的故事,他的剩餘的餐點被偷走了,當地的官員要揪出盜賊,晏子急忙說不用了,認為是自己的過失,因為古語講【量功而不量力,則民盡;藏餘不分,則民盜。】意思是說,上位者只注意自己的豐功偉業,卻不度量跟體貼老百姓的能力跟物力,則民力耗盡;自己有多餘的物產財富不均分布施,則盜賊多有。

晏子是齊國人,不是魯國人,但是他出使魯國卻能深切體貼當地的老百姓,將過錯歸咎自己,引起的省思更深,厚德載福,越是深厚的德行,越是能引起人深思,特別在言語上表現出來,言談之間厚重度量大,讓人感恩又敬佩。

這也讓我省思,每當不順己意時,是否能時時檢點自己的缺失,包容體貼他人。所謂仁者無敵,還有跟自己有對立的人事物,還有會批評不滿的人事物,絕對是自己度量不夠大、自己還有相對應的惡,反躬自省就對了。每當我深切反省自己,身心特別暢快,或許是因為順應天性,所以人會感到舒適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過年 - 2016-02-02 14:14:38



今年,許多產業都不好過,前陣子又傳出科技大廠裁員500多人,牽連500多個家庭生計,雖然,小女子我賺錢不多,但是尚幸吃穿用度都很節約節省,還算夠用。台灣的農曆過年即將到來,除了為應家人要求的團圓飯外,一切從簡,不鋪張浪費,年菜很普通,跟平日吃得差不多,過年9天吃的花費不超過4000元,不希望自己有穩定收入,而忘記一般清寒家庭的苦日子,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天龍人。

過年年菜:番茄湯麵、娃娃菜燴炒麵、素羊肉素腰花配芥菜、韭菜花豆包清湯麵、炒青菜、金針木耳炒麵、滷素丸子、滷白蘿蔔、滷豆干、紅蔥油酥拌麵、蔬菜咖哩炒麵、高麗菜家常炒麵、義美素水餃、芋頭鹹粥、綠豆薏仁湯、小米糙米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60 集 - 2016-02-10 13:19:48



https://youtu.be/7DLxvqQF6pA?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


影音開頭30分鐘之間,蔡老師舉出幾個仁義忠信的真人真事,很令我感佩。尤其許月華女士,十二歲因意外被火車截斷雙腿,從小就是孤兒的她被送進福利院,本身是傷殘人士,但是她卻自告奮勇告訴福利院的長者,她想要照顧福利院的孤兒們,堅持不拿薪資,因為她說福利院就是她的家,為家付出,不用拿薪資,至今過了37年已照顧了100多個孤兒,那種仁愛的精神,讓我深深醒悟,天無絕人之路,許女士走出一條讓社會尊敬的人生,至今影響許許多多的社會公益人士。

自己期許自己,有生之年,自己的工作所得除捐出家用及日常生活所需外,不拿絲毫錢財,多餘的就捐獻做公益,我不用理財,也無須理財,因為我希望我的錢就是社會的錢,期許自己說到做到。受到許女士人格感召,感動學習中。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2-15 15:11:53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易經》上說:「有一個道理,能按著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國家,小能保住自身,這道理就是謙虛。」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江海所以能成為山谷河川匯集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賭,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心是不可片刻偏離正道的,可以離開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要知道,最隱暗且看不見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發現的,最微細且看不見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為念頭容易放逸,所以君子特別謹慎於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誡,無行所悔。---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曾子說:「君子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習氣,檢查反省自己的過錯,盡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義的事,當下去做,這樣可以稱得上是真實學問了。」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商湯王說:「我本身有罪,請上天不要牽連萬方之民;萬方之民有罪,都是我沒做好榜樣,沒有教化好他們,故其罪責由我一人承擔。」



明主者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意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英明的君主有三種恐懼:一是身居高位而怕聽不到別人談論他的過失;二是事事稱心滿意而怕變得驕傲起來;三是聽到天下非常有道理的話,而怕不能實行。



舜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故治國之道,勸之使諫,宣之使言,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舜說:「如果我有過失,你們就輔助糾正我。你們不要當面聽從我,背後又去議論。」所以治理國家的方法,要鼓勵人們進諫,要引導人們敢於講實話,這樣,君主就能明察真偽而通曉治亂的真實情況了。



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使國家興盛的君主,喜歡聽指出過錯的話;荒淫敗亂的君主,喜歡聽讚美的話。能聽到自己過失的君主,過失就會一天天消除,而福分到來;喜歡聽美言的君主,德行就會一天天受損,而災禍也就降臨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還自遺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跡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金玉滿堂、豐富的物質生活,很難長久地保有,富貴時生活驕縱奢侈,就給自己種下禍根。功成名就之後,懂得不居功貪位,適時退下,才符合大自然的運行之道。



昔者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孰為大?」對曰:「大臣重祿不極諫,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意解:從前晉平公問叔向說:「國家的禍患,最大的是什麼?」叔向說:「大臣重視祿位而不極力規諫,小臣怕獲罪而不敢說話,下情不能上達,這是國家的大禍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幸福的真正密碼 - 2016-02-15 15:28:10



1988年4月,霍華德金森24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於什麼》。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一萬份問卷。問卷中,有詳細的個人資料登記,還有五個選項: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五千二百餘張有效問卷。經過統計,僅僅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來,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地調查分析。他發現,這121人當中有50人,是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事業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有的是賣菜的農民,有的是公司裡的小職員,還有的甚至是領取救濟金的流浪漢。這些職業平凡生涯黯淡的人,為什麼也會擁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過與這些人的多次接觸交流,霍華德金森發現,這些人雖然職業多樣性格迥然,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要求。他們平淡自守,安貧樂道,很能享受柴米油鹽的尋常生活。

⋯⋯

這樣的調查結果讓霍華德金森很受啟發。於是,他得出了這樣的論文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淡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傑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過修煉內心、減少慾望來獲得幸福。如果你是傑出者,你可以通過進取拼搏,獲得事業的成功,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幸福。


他的導師看了他的論文後,十分欣賞,批了一個大大的“優”!


畢業後,霍華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霍華德金森也由當年的意氣風發的青年成長為美國一位知名終身教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麼樣呢?他們的幸福感還像當年那麼強烈嗎?


他把那121人的聯繫方式又找了出來,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反饋回來了。當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共上交69份調查表。這些年來,這69人的生活雖然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有的已經躋身於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於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們的選項都沒變,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當年的選擇一一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有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看著這樣的調查結果,霍華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連數日,霍華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


兩週後,霍華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碼》為題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論文中,霍華德金森詳細敘述了這兩次問卷調查的過程與結果。論文結尾,他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無數讀者讀了這篇論文之後,都紛紛驚呼:“霍華德金森破譯了幸福的真正密碼!”這篇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華盛頓郵報》一天之內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霍華德金森一臉愧疚:20多年前,我太過年輕,誤解了“幸福”的真正內涵。而且,我還把這種不正確的幸福觀傳達給了我的許多學生。在此,我真誠地向我的這些學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生活中,為什麼念佛的人一般都很長壽且健康? - 2016-02-15 15:30:12



問:生活中,為什麼念佛的人一般都很長壽且健康?

索達吉堪布:我也發現過這種現象,許多高僧大德和念佛的老人,非常高齡了神智都很清晰,身體也很健康。

如果你行住坐臥都想到阿彌陀佛,那隨時隨地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心住於善念中。不但身體會健康安泰,甚至能獲得超勝功德,往生極樂世界也指日可待。

⋯⋯

據日本新聞界報導,日本的一位大學教授對一千個老人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抄寫佛經可以激發老人大腦的活力,對老人的健康很有幫助。其實,抄經就是一種讓心安住於善念的辦法,所以這項研究也證明了善念的力量。

因此,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最好能經常發善願、行善法,讓心住於善念中。這種善念具有強大的力量,且不說別的,單單對健康也非常有利。

—— 《做才是得到》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2-17 15:24:49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大意:凡事喜歡對是非對錯考察明辨得太清楚,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會增長自己的分別心、猜疑心,也讓人畏懼而不敢接近,造成和大眾格格不入。對是非能夠明察,也可以不去過於計較,才稱得上聰明睿智。能察則不會受到蒙蔽,能不察就是給別人留有改過餘地,不至於破壞整體的和睦融洽。每戰必勝不是真正的勇者,激起共憤而群起攻之,恐怕就會招來災禍。可以戰勝對方,也可以不去追求勝利,給對方留下一條生路,化干戈為玉帛,是真正的勇者,因為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當今社會,經歷了痛苦的競爭時代後,開始尋求雙贏、多贏,可以說是對這一句話的反思。




思入世而有為者,須先領得世外風光,否則無以脫垢濁之塵緣。思出世而無染者,須先諳盡世中滋味,否則無以持空寂之苦趣。

大意:想要在世間有所作為,成就事業的人,必須要先領悟到超越世間、不染名利的境界,否則就沒有辦法擺脫掉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種種汙穢濁惡的塵緣因緣。而想要修學出世法,超越世間、清淨無染的人,必須要先嘗盡世間的滋味,徹底明瞭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相,才能堅定不移,否則恐怕難以持守清苦生活中空靈寂靜的樂趣。




酷烈之禍,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于細微之事。故語云:「人人道好,須防一人著惱;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大意:殘酷、劇烈的災禍,多半是起因於玩忽職守、不遵循法令的人,而顯赫的豐功偉業,常常毀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因此諺語說:即使人人說好,還要防止讓一個人生煩惱;做事的時候,即使件件事情都能成功,也還要防止有一件事做不圓滿。如果沒有謙虛的美德和嚴謹的態度,好的開始也未必能有好的結局;反之,只有謹慎耐心,堅持到底,即使事情開始時條件並不具備也能補救,終致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大意:做人寧可為了追求完美而招致世人的詆毀責難,也不可以受到別人超出實際情形過分的讚譽;寧可平白無故遭受一些意外的災禍,也不可以享受不是自己分內應得的福報。求全之毀、無妄之災可以消除我們的業障,提高警覺心,看似災禍,卻潛藏著福報;過情之譽、非分之福貌似好事,卻會折損我們的福報,消滅意志,隨之而來的就是禍患了。老子說「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是這個道理。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大意:上天如果想要給一個人降下災禍,必定是先用一點微薄的福報,讓他生起驕慢心,就是災禍的前兆了。所以如果福報來臨的時候不必歡喜,要看他會不會享受,如果在裡邊不起貪戀、驕慢之心,才是真實的福報,才叫做會享受福報;如果稍微起驕慢心,災禍就隨之而來,這就叫做不會享受福報。而上天想要降下大的福報給一個人,必定先用一些輕微的災禍儆示他不能放逸。所以如果有災禍來臨的時候也不必憂慮,就要看他會不會補救。如果面對橫禍,認真反省,身口意三業恭敬謹慎,不但能安然度過,還會轉禍為福。如果面對災禍怨天尤人,自暴自棄,不但無法避免,還會加劇災禍,這就叫做不會補救。佛說,境隨心轉。禍福並不是一定的,也是隨各人的心態轉變,我們只要把握好自己的心念,則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




美女不尚鉛華,似疎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大意:美麗動人的女子而不用粉黛鉛華增加秀色,好像疏朗的寒梅映襯清淡的月光,格外清新脫俗。四大皆空的禪師能夠不落於頑空枯寂,就好像晶瑩澄碧的池沼中吐露清淨的青色寶蓮,一塵不染而生機靈動。在染不染,真空不空,才是修行的真境界,自性起用的真風光。




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癡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雖戒癡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大意:過分廉潔的官吏很多都沒有後代,因為他心行太過於廓清潔淨,水之清者常無魚,地之穢者多生物。表面上愣愣傻傻的人卻有很多福分,俗語說,傻人有傻福,因為這種心行更接近純樸厚道。故而有道德的君子雖然重視廉潔正直,而不可以沒有宏大的氣度心性,涵容接納別人的惡行錯誤。雖然應該戒除愚癡頑固缺陷,也不必太過於精明,深察細究別人的錯誤缺點,以免給別人造成傷害,給自己帶來災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2-23 14:49:53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大意:貧賤之人所難以辦到的,不是難在奮發自強、砥礪節操,而難在真情相待,不流於矯情。富貴之人所難以達到的,不是難在廣施恩德、樂善好施,而是難在喜好守禮,對一切人保持恭敬謙和。這裡是對道德涵養更深一層的要求,《論語》曰:「貧而無諂,富而不驕,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如韓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陸機以才名冠世見殺,霍光敗于權勢逼君,石崇死于財賦敵國,皆以十分取敗者也。康節云:「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皆哉言乎!

大意:起錨入海,篷帆只需要張掛五分,船隻便能安然前進。觭器中的水只需要注入五分,觭器便能夠中正穩固。比如韓信雖為漢朝的開國建立奇功,還是因為英勇謀略使君王忌憚而被擒殺,陸機因為才華名聲冠於天下而被殺害,霍光雖然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卓越功勛,終究因為權勢逼近君王不知退避而導致敗亡,晉朝豪富石崇的私家財貨貢賦竟然和國家、帝王匹敵,最終依然因此而被殺死。這些都是因為把福報、才能發揮到十分極致,沒有節制,而招來的敗亡。邵康節先生說:「飲酒不要教喝成酩酊大醉,醜態百出才罷休;看花千萬不要看到離披凋零,黯然感傷。」這個話的確是至理名言,所以財富、才能都要保留一點餘地,不要太過分,才能平安。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知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大意:仙鶴立於雞群中,可以說是高超出眾,沒有能和牠相比的。然而進一步觀察大海中的鯤鵬振翅九萬里,就自然顯得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了;再進一步和九霄虛空的鳳凰相比,則巍然輝煌、無法企及。所以超凡脫俗的人常常保持謙虛謹慎,好像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而品德高尚的人大多都不會驕傲自滿、炫耀自誇。諺語也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即使有一點優點,又有什麼值得驕慢的呢?




鴒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故愚夫徒疾走高飛,而平地反為苦海;達士知處陰斂翼,而巉巖亦是坦途。

大意:鴒子厭惡頸上的鈴鐺發出響聲,於是振翅高飛,希望擺脫鈴聲;卻不知道,牠只要收斂羽翼,鈴聲自然就止息了。人只是厭惡影子,為了擺脫影子而快速奔走;卻不知道,他只要處在陰暗的地方,影子自然就隱滅了。故而,愚癡的凡夫徒然快速奔走、振翅高飛,希望躲開不好的環境,反而將平坦的大地當成了苦海。通達事理的人知道自己悄然處於不為人知的地方、收斂羽翼,即使險峻的山巖也都是坦途大道,無往不利。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謙虛謹慎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大烈鴻猷,常出悠閒鎮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寬洪長厚之家,何須瑣瑣?

大意:盛大的功勛偉業、鴻博的深謀遠慮,常常都是出自於能保持心態從容閒適、鎮定自若的賢士,所以,不必總是讓自己匆匆忙忙,身心勞碌。要懂得忙裡偷閒,保持心地清淨安祥,《大學》云:「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祥瑞的預兆、洪大的福報,多數都是集中在心胸開闊、寬宏忠厚的人家,哪裡需要凡事斤斤計較、猶疑不決呢??俗話說,量大福大,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異寶奇珍,俱是必爭之器;瑰節奇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歷履,易簡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大意:怪異新奇的寶物珍玩,都是一般人必定要爭奪的器物;瑰異奇特、不同凡俗的節操行為,多數都會冒犯世俗,蒙受不祥的名聲。總歸都不如平凡普通的操履品行,平易簡約的行止進退,可以保全天地間淳樸渾噩的真體,享受到人民與萬物和諧平安的福址。




世事如棋局,不著的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

大意:世間萬事如同一局棋而已,能夠在局中而不執著勝負成敗、利害得失,才算得上高手。人生百態就好似一隻瓦盆,似乎確實有物存在,砰然打破,方才見到其實空無所有。萬事萬物無一不是因緣聚散、沒有自性,只有看得破、放得下,才能見到事實真相,用智慧對待處理。




千載奇逢,無如好書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爐煙。

大意:世間千載萬劫難得的奇特相逢,莫過於得到好的書籍經典和良師益友,可以怡情悅性,陶冶心志,可以啟迪智慧,長養性靈。人生一世安享清悠閒散的福分,只在一碗好茶、齒頰沁香;一爐茗香,煙霧繚繞之中。




忽賭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古木,方信閒人是福人。

大意:忽然看到天邊的彩雲聚散不定,難以捉摸,常常讓人疑惑,難道一切的好事都是這樣虛幻無常嗎?回頭再觀察深山中無用的樹木反而能長久保全,方才相信清閒無事的人原來是真正有福報的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2-23 15:54:52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易經》上說:「有一個道理,能按著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國家,小能保住自身,這道理就是謙虛。」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江海所以能成為山谷河川匯集的地方,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位。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賭,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心是不可片刻偏離正道的,可以離開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謹慎,在人聽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懼。要知道,最隱暗且看不見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發現的,最微細且看不見的事物也是最容易顯露的,因為念頭容易放逸,所以君子特別謹慎於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誡,無行所悔。---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要引以為戒啊!不可多話,多話容易因為輕慢心而說錯話,最後招來禍害;不可多事,多事容易因為內心浮躁而做錯事,最後引來禍患。處於安樂時要提高警戒,不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曾子曰:「君子攻其惡,求其過,強其所不能,去私欲,從事於義,可謂學矣。」---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曾子說:「君子盡力改正自己的缺點習氣,檢查反省自己的過錯,盡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義的事,當下去做,這樣可以稱得上是真實學問了。」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商湯王說:「我本身有罪,請上天不要牽連萬方之民;萬方之民有罪,都是我沒做好榜樣,沒有教化好他們,故其罪責由我一人承擔。」



明主者有三懼:一曰處尊位而恐不聞其過;二曰得意而恐驕;三曰聞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英明的君主有三種恐懼:一是身居高位而怕聽不到別人談論他的過失;二是事事稱心滿意而怕變得驕傲起來;三是聽到天下非常有道理的話,而怕不能實行。



舜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故治國之道,勸之使諫,宣之使言,然後君明察而治情通矣。--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舜說:「如果我有過失,你們就輔助糾正我。你們不要當面聽從我,背後又去議論。」所以治理國家的方法,要鼓勵人們進諫,要引導人們敢於講實話,這樣,君主就能明察真偽而通曉治亂的真實情況了。



興國之君,樂聞其過;荒亂之主,樂聞其譽。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譽日損而禍至。---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使國家興盛的君主,喜歡聽指出過錯的話;荒淫敗亂的君主,喜歡聽讚美的話。能聽到自己過失的君主,過失就會一天天消除,而福分到來;喜歡聽美言的君主,德行就會一天天受損,而災禍也就降臨了。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還自遺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言人所為,功成事立,名跡稱遂,不退身避位,則遇於害,此乃天之常道。譬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樂極則哀也。---節錄至群書治要

意解:金玉滿堂、豐富的物質生活,很難長久地保有,富貴時生活驕縱奢侈,就給自己種下禍根。功成名就之後,懂得不居功貪位,適時退下,才符合大自然的運行之道。



昔者晉平公問於叔向曰:「國家之患,孰為大?」對曰:「大臣重祿不極諫,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

意解:從前晉平公問叔向說:「國家的禍患,最大的是什麼?」叔向說:「大臣重視祿位而不極力規諫,小臣怕獲罪而不敢說話,下情不能上達,這是國家的大禍患。」



子曰:「…汝聞用力為賢乎?進賢為賢乎?」子貢曰:「進賢賢哉。」子曰:「然。」

意解:孔子說:「…你聽說過是賣力的人賢明,還是推薦賢才的人賢明呢?」子貢說:「推薦賢才的人才是賢明啊!」孔子說:「對。」



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為之信;除天下之害,為之仁。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

意解:發布施行政令,是為天下人謀福利的,稱為道義;君民上下相親相愛,稱為和睦;人民不需開口懇求而君王就能體察施予,稱為誠信;能消除天下人的禍患,稱為仁愛。仁愛與誠信,和睦與道義,都是帝王的法寶。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為天下?」太公對曰:「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可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可以求天下;恩蓋天下,然後王天下;權蓋天下,然後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後天下恃。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文王問太公:「怎樣才能治理天下?」太公說:「度量之大足以涵蓋天下,然後才能包容天下;誠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懷服天下;恩惠則以遍覆天下,然後才能統領天下;權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後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當機立斷而不猶豫,然後能為天下之依靠。這六項條件都具備了,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2-23 15:56:33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競競,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節錄自群書治要

意解:身居高位能敬上愛下而沒有傲慢之心,儘管地位再高,也不會發生傾覆的危險;能節儉守法,即使財富再充裕,也不會奢侈浪費。處於高位而沒有傾覆的危險,這樣就能長久保持尊貴的地位;財務充裕而不浪費,這樣就能長久守住財富。能使財富和尊貴不離與身,然後才能保住自己的國家,使人民和樂相處。這就是諸侯應盡的孝道!《詩經》說:「時時要戒慎恐懼,好比行走在深潭的旁邊,又好像踏在薄冰的上面,唯恐會陷落,所以凡事都要謹慎小心,提高警覺。」



天地有紀矣,不誠則不能化育;君臣有義矣,不誠則不能相臨;父子有禮矣,不誠則疏;夫婦有恩以,不誠則離;交接有分矣,不誠則絕。以義應當,曲得其情,其唯誠乎。

意解:天地是有綱紀的,不真誠就不能化育萬物;君臣之間是有道義的,不真誠就不能相處共事;父子之間是有禮節的,不真誠就會無禮而疏遠;夫婦之間是有恩義的,不真誠就會忘恩而離異;結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誠就會無情而斷絕往來。以道義來處事、待人、接物都能應對恰當,微細地體察到對方的心意、需要或是事物的真相,這唯有用真誠心能做到啊!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而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焉。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意解:孔子說:「下級事奉上級,不是光看他怎麼說,而是要看他怎麼做。上級愛好某一事物,下級一定有比他更加愛好的。所以上位者所喜好、厭惡的態度,不能不謹慎,因為這都是民眾的表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弗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為端身矣。」

意解:孔子說:「君子有三個方面要心存推己及人的恕道。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卻要求部屬供他使喚,這就不是恕道;對父母不能力盡孝道,卻要求孩子回報恩德,這就不是恕道;有兄長不能夠尊敬,卻要求弟弟順從自己,這也不是恕道。讀書人能明白忠於君、孝於親、悌於兄,這些是恕道的根本,那就可以說是端正自己了。」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以。

意解:罪惡沒有比荒淫好色更大的,禍患沒有比不知足更大的,過錯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的。所以,只有知足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



目悅五色,口欲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天下何!

意解:眼睛喜歡五彩顏色,嘴巴貪愛美味,耳朵沉湎於音樂。眼耳口鼻七竅交織在一起追求享受,就會傷害人的天性,天天被邪惡欲望吸引,自己身體的元氣被消磨殆盡,自身都無法調治保養,又怎能治理天下呢!



夫美也者,上下外內,小大遠邇,皆無害焉,故曰美也。若於目觀則美,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夫君國者,將民之與處,民實瘠,君安得肥?

意解:所謂美,是指對上下、內外、大小、遠近都沒有妨害,才稱得上美。如果眼睛看著美麗,然而卻為此耗費財物,這是斂收民財使自己富有卻讓百姓貧困,哪裡還算什麼美呢?身為治理國家的君王,要與百姓共處,百姓貧困了,國君怎麼得以享受富裕?(意思是一定會有禍患的)



齊景公使使於楚,楚王與之上九重之臺,顧使者曰:「齊亦有臺若此者乎?」使者曰:「吾君有治位之堂,土階三尺,茅莿不剪,采桷不斲,猶以為為之者勞,居之者泰。吾君惡有若此者乎?」於是楚王怉如也。

意解:齊景公派遣使者到楚國去,楚王和使者一起登上九層高的樓臺,回頭對使者說:「齊國也有這樣的樓臺嗎?」使者說:「我們國君有處理政務的朝堂,堂前只有三尺高的土臺階,茅草蓋的屋頂沒有加以修剪,柞木橡子也沒有雕琢裝飾,但他還認為修建朝堂的人太勞苦了,而住在裡面的人太安逸了。我們國君怎麼會有這樣美好的高臺呢?」楚王聽後顯得不安。



聖人卑宮室而高道德,惡衣服而勤仁義。不損其行以好其容,不虧其德以飾其身。國不興不事之功,家不藏不用之氣。

意解:聖人住簡陋的房子,而崇尚道德;日常穿戴很儉樸,而盡力於實踐仁義。不損害德行來增添臉上的光彩,也不虧損道德來美化自身。國家不動用民力去做無益於百姓的事功,君主家裡不收藏華而不實的器具。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意解:孔子說:「對於禹,我是找不出他的缺點可以批評的了!禹王自己飲食簡單,而祭祀的祭品卻豐盛潔淨,盡心孝敬祖先;自己平日的衣服很粗劣,而臨朝和祭祀的禮服卻十分莊嚴;自己宮室矮小簡陋,而盡力於為人民修治溝洫水利。對於禹,我是找不出他的缺點可以批評的了!」



才敏過人,未足貴也;博辨過人,未足貴也;勇決過人,未足貴也。君子之所貴者,遷善懼其不及,改惡恐其有餘。

意解:才智敏捷過人,不足為貴;博識善辯過人,不足為貴;勇敢決斷過人,不足為貴。君子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一心向善唯恐不及,改正錯誤唯恐遺漏。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意解:大夫石碏勸諫莊公說:「我聽說真正愛護孩子,就用道義來教育他,不使他步入邪路。驕傲、奢侈、縱欲、放逸,這樣就會走上邪路。這四種惡行的由來,是因為給予寵愛和富貴過度的緣故。」



吳阪之馬,庸夫統銜則為弊乘,伯樂執轡即為良驥,非馬更異。教民亦然也。故遇禹、湯則為良民,遭桀、紂則為凶頑,治使然也。故善治國者,不尤斯民而罪諸己,不責諸下而求諸身。

意解:吳阪這個地方的馬,平庸的人來駕馭就是劣馬,伯樂來駕馭就成了良駒,並不是馬的不同(而是駕馭者不同)。教化人民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百姓遇到大禹和湯王這樣的聖君則是良民,遇到夏桀和商紂這樣的暴君則成了凶惡愚頑之民,這就是不同的治理所造成的。所以,一個善於治理國家的君主,不會怪罪自己的百姓,而是反省自己的過失;不會斥責自己部下,而會反過來要求自己。



君能為善,則吏必能為善矣;吏能為善,則民必能為善矣。故民之不善,吏之罪也;吏之不善,君之過也。嗚呼!戒之戒之!

意解:君主能夠行善,那麼官吏就必定能夠行善;官吏能夠行善,則百姓必定能夠行善。所以百姓不善,是官吏之罪;官吏不善,是君主的過失。啊!對此要警惕而又警惕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3-02 09:55:13



孔子曰:「君子者盂也,民者水也。盂方則水方,盂圓則水圓。」上何好而民不從?

意解:孔子說:「君王就好像是器皿,黎民百姓就好像是水。器皿是方的,水就呈現方的形狀;器皿是圓的,水就呈現圓的形狀。」領導者有什麼喜好而百姓不效仿趨從的呢?



上求材,臣殘木;上求魚,臣乾谷;上求楫,而下致船;上言若絲,下言若綸。上有一善,下有二譽;上有三衰,下有九殺。

意解:領導要用木材,下屬就會毀壞林木;領導要吃魚,下屬就會放乾河谷的水;領導要用船槳,下屬就會獻上整條船隻;領導說的話若像一根細絲,下屬說的話就會像一根粗絲繩。領導有一分善行,下屬就有兩分讚譽;領導奢欲減少三分,下屬就會減少九分。



語曰:「世有亂人,而無亂法。」若使法可專任,則唐、虞可不須稷、契之佐,殷、周無貴伊、呂之輔矣。

意解:俗話說:「世上有能治理好國家的人才,卻沒有能脫離人的實施而自動治理好國家的法令制度。」如果治理國家可以只依靠法令的話,那麼唐堯、虞舜也就用不著稷、契的輔佐,商王、周王也就不必重視伊尹、呂尚的輔助了。



帝者與師處,王者與交處,亡主與役處。

意解:成就帝業的君王與老師相處(尊重賢人為自己的老師,恭敬地向賢人學習);成就王業的君主與朋友相處(把賢人當成自己的朋友,與他們互相切磋);導致國家滅亡的君主與僕役相處(把他人都當成自己的僕役,自高自大)。



師臣者帝,賓臣者霸。故武王以大公為師,齊桓以夷吾為仲父。

意解:把臣子當老師一樣對待的能夠稱帝,把臣子當賓客一樣對待的能夠稱霸。所以周武王以姜太公為師,齊桓公以管仲為仲父。



賢人在上位,則引其類而聚之朝;在下位,則思與其類俱進。故湯用伊尹,不仁者遠而眾賢至,類相致也。

意解:賢人居於上位,就會引薦和自己同樣賢德的人聚集在朝廷;賢人身在下位,就會期望與自己同樣賢德的人一起得到任用。所以成湯舉用伊尹,不仁的人遠離,而眾多賢能之人就到來了,這是同類相互感召的結果。



防民之口,甚於防木。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夫民慮之心,而宣之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意解:堵塞百姓的口,後果比堵住河流更加嚴重。河水堵塞而蓄積,一旦決口,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堵塞了百姓的口也是一樣道理。所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水道,使水流通暢;治理百姓的人要開導他們,讓他們講話。因此,百姓有嘴巴,正像大地有山河一樣,於是人類的財物就從這裡產生;又猶如大地有平窪高低各種不同的地形一樣,於是人類的衣食資源就從這裡產生;能讓百姓盡情說話,國家政事的好壞才能充分顯示。百姓把心裡想的公開說出來,成熟的意見就可以實施。如果堵住百姓的嘴不讓他們說話,這樣做能長久嗎?



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視形,視民之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在王宮,勉哉勉哉!」

意解:湯王說:「我說過,人看水可以照見自己的容貌,看民眾生活情況可以得知政治是否清明。」伊尹說:「這話說得透澈極了!能聽進別人的意見,治國之道才會有長進。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就得讓賢能的人擔任王朝的重要官職。努力吧,努力吧!」



上下離而不合,故雖自安,必且危之。故曰:「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意解:臣下不親近他的的國君,百姓不相信他們的官吏,上下離心不相和睦,雖然自認為安定,也必將走向危亡。所以說:「上下不和,雖一時安定,也必將危亡。」



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

意解:晉大夫慶鄭說:「背棄別人的恩惠就會失去親近自己的人;對別國的災害幸災樂禍就是不仁;貪所愛之貨利而不捨得給人就是不祥;激怒鄰國就是不義。這四種道德都丟失了,靠什麼來保護國家呢?」



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者,反報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悅,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

意解:宋國陽門有個衛士死了,司空子罕進到靈堂內哭得很悲傷。當時潛伏在宋國的情報人員回去後向晉侯報告說:「陽門有個衛士死了,而子罕哭得很傷心,人民都受他感動(此時宋國上下一心),恐怕不能去討伐他們啊!」孔子聽說之後,說:「好啊(能夠見微知著),他真是善於觀察國情啊!」



若夫智慮足以圖國,忠貞足以悟主,公平足以懷眾,溫柔足以服人;不誹毀以取進,不刻人以自入,不苟容以隱忠,不耽祿以傷高;通則使上恤其下,窮則教下順其上。故用於上則民安,行於下則君尊。可謂進不失忠,退不失行。此正士之義,為臣之體也。

意解:如果智慧謀慮足以治理國家,忠誠堅貞足以啟發君主,公正平等足以懷恤民眾,溫存親和足以使人順服;不詆毀他人以求職位晉升,不傷害他人以求自己被任用,不屈從附和取容於世而失去自己的忠誠之心,不貪圖高官厚祿而損害自己的高貴人格;得志就引導君主體恤臣民,不得志就教化臣民以理智順從君主。這樣的人,被提拔重用時能使百姓安樂,退居其下則能使君主尊貴。可以說是出仕不缺失忠誠,退隱不喪失德行。這是正直之士的義節,是作為臣子應該堅持的基本準則。



夫為人臣,其猶土乎!萬物載焉,而不辭其重;水瀆污焉,而不辭其下;草木殖焉,而不有其功。此成功而不處,為臣之體也。

意解:做臣子的,就像土地一樣吧!承載萬物,不因沉重而推辭;即使會被濁水污染,也不拒絕它融入自己;草木在上面繁殖生長,而不據為己功。這就是成就功業而不居功,這是做臣子的準則。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意解:柳下惠任(魯國)執掌禁令刑獄的官職,無罪而三度被貶職。有人說:「你不可以離開魯國嗎?」柳下惠說:「我以正直之道事奉人君,到哪一個國家不會被三度免職呢?如果我違背正道去事奉人君,又何必要離開祖國呢?」



震中子秉,字叔節…每朝廷有得失,輒盡忠規諫,多見納用。秉性不飲酒,嘗從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意解:「楊震的中子楊秉,字叔節…每逢朝廷有得失,他總是盡忠正言勸誡,意見多被採納。楊秉生性不飲酒,曾從容安詳地說:「我不會被三種東西所迷惑,即酒、色、財。」



世祖因言次謂威曰:「卿清孰如父清?」對曰:「臣不如也。」世祖曰:「以何為勝邪?」對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遠也。」

意解:武帝司馬炎在言談間問胡威道:「你和你父親相比,誰更清廉?」胡威回答說:「臣不如父親清廉。」武帝問道:「為什麼說他勝過你呢?」胡威回答說:「我父親清廉唯恐別人知道,而我清廉卻唯恐別人不知道,這是我遠遠不如父親的地方。」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而犯之。」

意解:子路問事奉君王之道。孔子說:「必須不欺瞞君王,當君王有不對的地方,也要犯顏諫諍。」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常為名大夫。世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意解: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之後,自己位居管仲之下。鮑叔牙的子孫世世代代都在齊國享受俸祿,有許多成為齊國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稱讚管仲的賢德,而稱讚鮑叔牙能夠辨識、舉薦賢才。



凡人各賢其所悅,而悅其所快。世莫不舉賢,或以治,或以亂,非自遁也,求同于己者。己未必賢,而求與己同者也,而欲得賢,亦不幾矣!

意解:人們都認為自己喜歡的就是賢才,而所喜歡的又是自己感到痛快的行為。世人沒有不舉薦賢者的,可是有的因此達到國家的治平,有的卻導致了國家的混亂,這不是他們自己故意舉薦有失,而是因為其訪求的是和自己一類的人,自己未必是賢能的人,卻訪求和自己一樣的人,而又希望得到(真正的)賢才,那便相去甚遠了!



父母怨咎人不以正,已審其不然,可違而不報也;父母欲與人以官位爵祿,而才實不可,可違而不從也;父母欲為奢泰侈糜,以適心快意,可違而不許也;父母不好學問,疾子孫之為之,可違而學也;父母不好善士,惡子孫交之,可違而友也,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濟,父母不欲其行,可違而往也。故不可違而違,非孝也;可違而不違,亦非孝也。好不違,非孝也;好違,亦非孝也。其得義而已也。

意解:父母沒有按正理埋怨怪罪別人,做子女的知道父母這樣不對,可違背父母之命而不去報復;父母要給人官位爵祿,可是這人的才能實難勝任,可違背父母之命不聽從;父母想追求奢侈糜費的生活以使自己舒適快樂,可違背父母之命不予答應;父母不喜好學問,從而反對子孫求學問,可違背父母意願而去學習;父母不喜歡賢良之士,不喜歡子孫和這些人交往,可違背父母之命與這樣的人交朋友;朋友遇到憂患等著自己去幫助,父母反對前去,可違背父母之命前去幫助。所以不應該違背的卻違背了,這是不孝;應該違背的卻不違背,也是不孝;一味地喜歡違背父母之命,也是不孝。這都要看是否符合道義啊!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家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之內;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猶惡醉而強酒。」

意解:孟子說:「夏、商、周三代能得到天下,是因為施行仁政;他們喪失天下,是因為不施行仁政。諸侯各國的衰落與興盛、生存與滅亡也是同樣的道理。天子沒有仁德,就保不住天下;諸侯沒有仁德,就保不住國土;卿大夫沒有仁德,就保不住家族的祠堂;士人和百姓沒有仁德,就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如今厭惡死亡卻喜好殘暴,就好比厭惡喝醉卻勉強喝酒一樣。」



景公問晏子曰:「謀必成,事必得,有術乎?」對曰:「有。」公曰:「其術何如?」晏子曰:「謀度於義者必得,事因於民者必成。反義而謀,背民而動,未聞存者也。昔三代之興也,謀必度於義,事必因於民;及其衰也,謀者反義,興事傷民。故度義因民,謀事之術也。」

意解:景公問晏子說:「要使謀劃的事一定實現,所做的事一定成功,有這樣的方法嗎?」晏子回答說:「有。」景公問:「那方法是什麼?」晏子答道:「謀劃的事與道義相合就肯定能實現,做事順應民心就肯定能成功。違反道義來謀劃,違背民意來行事,從未聽說過能長久的。以前,夏、商、周三代興盛之時,謀劃必定考慮是否符合道義,做事必會依照人民的意願。到他們衰敗的時候,所謀劃的策略違背道義,所興辦的事情又傷害人民。所以符合道義、依照民意,是謀劃和做事的正確方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3-02 10:05:15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里山川之勢;片言隻語內,便宛然見千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目,達人的胸襟。

大意:能夠心神領會不在於一定要去遠遊名山大川,領悟意趣也不在於言語很多。庭前盆子大的小池、拳頭大的石塊堆壘出的假山,就居然有高山大川綿延萬里的氣勢豪情。簡單的幾句言語之內,就彷彿見到了往聖先賢萬古流傳的存心用事。這樣才是高明之士的眼光氣度,通達之人的胸襟心量。



君子之心事,天清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意解:一個君子的心地胸襟要光明磊落,就好像天空一般清朗,日光一樣明亮,不可以不讓人知道。君子的才華智慧,則要像保護美玉寶珠一樣深藏不露,不能讓人輕易知道。心地坦蕩才能與大眾和諧相處,不致產生猜疑誤會;韜光養晦、不露鋒芒則可以深化自己的學問德行,避免嫉妒障礙。所以古人講「涵養」,就包含有深度和廣度兩層意思。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月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意解:狂風暴雨的天氣,飛禽小鳥都感到傷心害怕,憂心忡忡;雨過天晴、和風習習的時候,連花草樹木都顯得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和生機。由此可見,天地之間不可以一天沒有和諧融洽的氣氛,人的心不可以一天沒有喜悅歡欣,所謂法喜充滿,不亦悅乎。依報隨著正報轉,人心才是決定吉凶禍福的主要因素。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大意:醇酒佳餚、酸甜苦辣,都不是食物真正的味道,真正的味道只是一個清淡,而唯有這種清淡的滋味才能百吃不厭,長遠持久。做人,故意表現的神妙奇特、卓越怪異,似乎與眾不同,一定不是真正有高深道德涵養的人。真正有道德、有涵養、超凡脫俗的聖賢之人所表現出來的,只是用平常心做平常事,保持中庸之道。所謂平常心是道,瞭解、隨順宇宙之間的恆常規律,才是真學問。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使人有不匱之思。

大意:對於面前看得到的地步要放寬一些,待人處事厚道仁慈,使和我們接觸的人沒有感到不平的悲嘆。平常要廣施恩惠,德澤世人,即使自己生命結束之後,仍然使後人有無盡的思念,感懷我們當年的恩澤,這就是三不朽中的立德,才能真實不朽。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改」字。

大意:即使有高出當代的功勛業績,也禁不住一個「矜」字帶來的危害,古往今來,多少豪傑都是因為居功,驕矜自傲,給自己帶來殺生滅門的大禍。即使有滿天的罪惡和過失,也當不得一個「改」字,只要真誠懺悔改過,後不再造,就像黑暗中點燃一盞明燈,一切罪業都能消滅。



完美名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大意:完美的名聲節操,不適宜自己獨自承擔,分一些給別人,才可以遠離禍害,保全自身。玷汙名節的事情,不要完全推給別人,自己承認擔當一些,這樣才能隱藏自己的名聲,涵養德行。既然自己不是聖人,心行必定有善有惡,勇於認錯、正視自己,推功引過不但是德行,也是智慧。



事事要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大意: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一個餘地,才有無窮無盡的意思,使得造物主不能憎惡我,鬼神也不能損害我,才能長久保持。如果事業一定要求完美,功績必定要求盈滿,即使不能產生內部的變故,必定招致外界的憂患。有人說,天忌英才,豈不知正是由於英才事事必要做到極致,不留餘地,而自然招感的果報,哪裡是造物主會忌憚英才呢?



處事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要感德,無怨便是德。

大意:為人處世不必要求取功勞,只要沒有過失就是功績。付出、給與別人不必要求對方感念恩德,只要沒有抱怨就是德行了。



富貴家宜寬厚而反忌剋,是富貴而貧賤,其行如何能享?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敗?

大意:富裕高貴的人家存心待人應當寬宏仁厚,造福民眾,積累後福;反而妒賢忌能、尖酸刻薄,那就是雖然富貴也還是貧窮下賤,這樣的心行如何能長久享受福報呢?聰明過人、才華蓋世的人應當懂得收斂含藏。韜光養晦;反而到處張揚炫耀,這就是雖然聰明也還是愚癡懵懂,他的毛病習氣如何能夠不失敗呢?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大意:心思濃厚的人,對待自己的享用厚重,對待別人也厚重,處處都表現的深厚濃重。心思淡泊寡欲的人,對待自己的奉養微薄,對待別人也顯得微薄淡漠,任何事情都顯得淡薄無情。兩者都有所欠缺,故而君子日常的嗜欲愛好,不可以太濃厚鮮明,也不適宜太寂寞冷清,而要持守中道,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先無得罪於冥冥。

大意:肝臟如果遭受疾病,必然要影響視力不能視色相;腎臟如果感受疾病,則必然影響聽力不能聽聞聲音。疾病雖然形成於人看不見的內臟,必定會顯發在人們都能共同見到的地方。故而君子想要不在明顯的地方招來罪殃,應該先不要在暗地中得罪天地鬼神。這一節就是告訴我們,古聖先賢修養慎獨的道理。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大意:即使我對於別人有功勞、有幫助,也不能常常放在心上,念念不忘;反之自己有過失則不能不記在心上,常常提醒自己不可再犯。別人如果對我有恩,則不能忘記,要常常感念別人的恩德。別人有得罪自己的地方,則不可以耿耿於懷。這就是《弟子規》講的「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時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3-02 10:06:35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如口頭禪。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

大意:讀聖賢書,如果不能察見聖賢人的心行,只在言語文字上用功,那就如同只做表面文章書籍的庸人一樣。做官的人,如果不能做到像父母愛護子女一樣愛護百姓,只是為了俸祿、地位,那就如同穿著華麗官服、衣冠楚楚的盜賊。講求學問,如果不能崇尚身體力行,只是說些空話,教育別人,那就如同口頭上的禪機法語,並不能明心見性。建立功勳事業,如果不去想到廣施恩德,和大眾共享,那就如同轉眼就要凋謝的鮮花,無法成就保持。



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若以權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大意:榮華富貴、名譽聲望,從修養道德而得來的,就如同深山林中的鮮花,土地肥沃,根深葉茂,自然是從容舒展,繁衍不息,生機勃勃。榮華富貴、名譽聲望,如果是從世間建功立業而得到,那就如同花盆柵欄裡面培植的花朵,根鬚沒有充分的伸展空間,生長就會受到限制,便會根據園丁的心意而有遷移、變化,甚至盛衰、興亡。榮華富貴、名望聲譽,若是通過權力威勢而得到的,它的根基沒有培植,那就像瓶中的插花,它的枯萎敗亡轉眼之間就可以看到了。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大意:真正的廉潔有守並沒有廉潔的名聲,只是不著痕跡默默無聞。如果還要去樹立一個廉潔的美名,正是因為有貪求名譽的心態,這就不是真正的廉潔。真正智慧的人不使用小技巧,反而是那些愚拙之人,時時賣弄小聰明去超勝別人卻總是弄巧成拙。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大意:即使十句話有九句切中要害,也未必被人稱為稀奇;可是有一句話說的不對,就會招來各種過失愆尤。即使十個計謀有九次能夠成功,眾人也未必將功勞全部歸功與你;可是有一個計謀不能成功,則種種批評責難就會紛至沓來。所以有智慧的君子寧可保持沉默寡言,不可以浮躁妄動;寧願顯得笨拙樸實,也不願輕易表露自己的機巧謀略。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情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氣和心煖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大意:天地之間的氣運變化,溫暖的時節,就能生長化育;寒冷的冬天,就會顯得肅殺蕭條。故而凡是性情脾氣清峻冷漠的人,他的福分也往往微薄不足。只有態度溫和、內心熱情溫暖的人,處處與人為善,樂於助人,他的福報也會厚重廣大,他的恩澤也會綿長久遠。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後半截」,真名言也。

大意:舞女娼妓晚年能夠從良嫁人,改邪歸正,她一生在煙花柳巷中的荒唐歲月,就都沒有了妨礙。反之貞節的婦人到老年失去操守,那前面半生的清苦守節也全部都成為泡影,必將受人們鄙視。諺語說:看一個人只看他的後半生,用這個作為一生的評判。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



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而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正警之。如春風之解凍、和氣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大意:家裡的人犯有過失,不應該給他暴露張揚,不應該輕易捨棄,而是要耐心幫助,使他早日回頭,改過自新。這件事或許難以直接勸說,就借重其他事情,隱約的暗示、勸告;今天他不能馬上覺悟,等待以後的日子再從正面警示。就好像春風雖然並不猛烈,柔和溫煦的氣息卻能化解冬日的冰凍,消除冰霜的嚴寒。這樣保持一團和氣,才是家庭的典型、模範。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貫。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面目可憎,獨居則形影自愧。

大意:人如果一旦用心真誠,就可以像鄒衍仰天而哭,六月可以飛落寒霜;杞梁妻哀哭其夫,城牆可以崩塌;熊渠子一念精誠,堅硬的金屬、頑石也可以穿透。如果是虛偽欺妄的人,徒然具備人的身形骸骨,已經失去了真實的自性。面對別人,則卑劣的面目使人憎嫌厭惡;私居獨處,形影相對,自己內心也會感到慚愧不安。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大意:文章寫作達到最高水準,並沒有其他的奇特,只是言語修辭恰到好處,就像詩仙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為人處世的人品做到最高境界,也沒有其他與眾不同的地方,只是保持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已。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多損身敗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大意:爽適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使人腸胃潰爛、骨髓腐壞的毒藥,只要享用五分便不會帶來災殃;只圖一時痛快、恣意享樂的事情,都是損害身體、敗壞的德行的媒介,控制在五分便不會帶來懊悔遺憾。這一節就是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有所節制,適可而止,過分則會樂極生悲。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大意:別人有意無意犯了小小的過失,不要橫加指責,而要包容原諒;別人有隱秘不可告人的私事,不要給他揭發傳揚出去,使他在大眾中無法立足,而要替他遮掩幾分;別人或許曾經做過傷害我的事情,不要對往日的怨恨念念不忘,而要常常想到別人對我的幫助和利益。這三件事,就是隱惡揚善的具體作法,恕道的落實,可以涵養自己的深厚的道德,也可以幫助自己遠離禍害。《弟子規》告訴我們:「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又說:「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和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65 集 - 2016-03-02 13:32: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k9GfBsdikA&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65


非常棒的影音!檢點了自己很多缺失,發現了很多習氣,要好好改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66 集 - 2016-03-07 19:50:5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_S3tDO10E&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66



蔡老師講述,當前的社會,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約2.9年,甚至現代人的婚姻都非常短暫,原因為何?是因為心中有傲慢,聽不進別人的勸,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以至於錯上加錯,一發不可收拾,導致企業衰敗、夫妻離異。

所以,謙卑,是對治當前社會問題最重要的人心態度。

再來,蔡老師提出一個疑問,請問大家有看過因為賺大錢,而從此幸福美滿的人嗎?相信大家都沒看過。但為何現前的人都把賺大錢當人生的首要目標?方向錯誤,離幸福美滿就越來越遠,欲似深淵,空虛的只剩下錢而已。

人生的方向何在?請好好把握這集影音。小女子實在獲益良多,感動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 2016-03-07 19:51:44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如果你去仔細觀察,很會嫌棄和抱怨的,都沒有多少福報。 嫌棄,是損福報最快的方式。 夫妻之間,家庭之間互相嫌棄,家庭就很難興旺。 公司企業,也是如此。

傳喜法師講到他的恩師悟公老和尚,老和尚看到什麼都是寶,連地上的紙皮都撿起來利用。 我們看起來時廢棄的,但是他卻能發現價值。 老和尚的福報很大,雙耳垂肩。 老和尚那個愛惜的心呢,福報才大了。

每個東西的存在,都有價值,人類也不會創造一個用來丟掉的東西。 只是使用過了,人們覺得他失去價值了,就丟棄它。 但他也曾經發揮過他的價值,哪怕是一次性筷子,垃圾袋等。 它曾經有過他的價值。 人不能因此而嫌棄。 我們發現不了他的價值,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不夠珍惜福報,不夠用心。 而真的修行人,就會用心。

人擁有哪一樣東西,都是福報感召。 福報多大,就享用多少。福報不夠,想著開好車,開大公司也沒有用。 有的人一輩子拼命,但是結果也沒有幾個錢。 小財靠努力,大財靠福報。 是沒有福報的緣故。 目前我們穿的,用的,可能樸素一些,低廉一些,但那也是福報感召。 說明這些低廉最適合目前的我們,應該歡喜接受。 不要看到好的,就嫌棄差的。 低廉的存在也有他的好處,起碼適合福報一般的人使用。 就像衣服,如果衣服都是上千元,只有有錢人買的起,那沒錢人怎麼辦? 所以低廉的衣服,就適合沒錢的人。 起碼解決了他的保暖問題。

要時刻告訴自己:目前的情況是最好的。 我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但是不要嫌棄。 努力做得最好,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嫌棄是一種看不起,不珍惜,餓鬼的心態。 以嫌棄的心態,怎麼能感召到富貴的果報呢? 如果衣服十元錢嫌棄,因為別人有穿100元的。 但真的買了一百元的,也會嫌棄。 嫌棄不是物質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婚姻問題也是如此。 夫妻之間一定不要嫌棄對方,你選中他,說明他是最適合你的。 緣分是天注定,這個天,就是業力。 對方如何,也是業力的感召,你嫌棄,只會讓婚姻更糟糕。 那要怎麼辦,不要抱怨,這樣就好。 然後好好改進。 我們改變了,對方也跟著改。 就像學佛一樣,從來都是做給別人看的,而不是要別人去做的。

不嫌棄身邊的物,不嫌棄身邊的人。 要珍惜,這樣福報才能增長。 我們福報增長了,周圍的環境自然就會改變。 依報隨著正報轉。 你看佛陀的福報,都可以福澤佛弟子幾千年,我們的福報如果都沒有福澤到家庭,和身邊的人,那我們就應該好好懺悔了,更沒有資格嫌棄和抱怨了。

文:福安古觀音寺

2016-03-07 親仁書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S.H.E [他還是不懂 He still can't understand] - 2016-03-07 19:54:13





最近Selina和阿中離婚消息,舉國沸騰,紛紛發表高見,爆料一個接一個。我老公也發表高見,他最欣賞的是胡志強女兒胡婷婷離婚說的一句話:【緣分不夠】。

我們不要去責怪任何一方,我家老公說,Selina因燒傷身體無法重壓,阿中正值壯年,就算因生理需求去買春,於情於理也不忍苛責。

有緣,半世煙花無礙。無緣,一世清苦俱非。

總都是修歷來的,好好修,努力修,布施大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要怎麼收穫,就那麼栽!神仙眷侶是前世結善緣、布施恩德,今生回收的成果。不用羨慕別人,種因得果,才是世出世間的宇宙鐵律。
貼文者 : : 天光微亮

Re: S.H.E [他還是不懂 He still can't understand] - 2016-03-08 12:55:24


前幾個月在菜市場遇到張承中,他為了立委選舉在拜票,本人還蠻俊朗好看的。

說真的,幾次經驗下來,發現那些在電視上看起來樣子普普的明星,走在路邊都挺出色的,也許電視上俊男美女太多了,中等好看的人就不特別顯眼了。

有一點感想是,離婚不見得不好,結婚也不見得好,生不見得好,死也不見得不好,事實上,有的只是因緣的變化,時時刻刻從無間斷,只是微細的變化我們常常無法覺察,只在變化顯化成一個很明顯的事項時,才再將自身的主觀強加在事項上,才來感嘆無常。

說起來,是我們自己的心太粗了,韓良露死前留了一段話:人生無常,珍惜日常。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S.H.E [他還是不懂 He still can't understand] - 2016-03-08 13:33:46


joy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3-11 14:15:13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意解:天災流行,總在各個地方交替發生。救援受災地區,周濟鄰國,這是道義。按道義行事者有福。



君子之養其心,莫善於誠。夫誠,君子所以懷萬物也。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人期焉。此以至誠者也。

意解:君子修養身心,沒有比「誠」更重要的了。誠,是君子所用來包容萬物的。天不言語,可是人們推崇它的高遠;地不言語,可是人們推崇它的厚重;四季不言語,可是人們期盼它的來臨。這是因為他們是至誠的。



蓋天地著信,而四時不悖;日月著信,而昏明有常;王者體信,而萬國以安;諸侯秉信,而境內以和;君子履信,而厥身以立。古之聖君賢佐,將化世美俗,去信須臾,而能安上治民者,未之有也。

意解:天地顯現其誠信,四季運行就不違背常規;日月顯現其誠信,黑夜白晝就交替正常;君王依循於誠信,各個諸侯國就會安定;諸侯秉持誠信,諸侯國內就會和平;君子踐行誠信。就能在社會上立足。古代的明君賢臣,要教化世人、美化世俗,如果片刻離開誠信,卻能安定國家、治理好百姓,這是從未有過的事。



事親而不為親所知,是孝未至者也;事君而不為君所知,是忠未至者也;與人交而不為人所知,是信義未至者也。

意解:侍奉雙親而不被雙親了解,是孝道沒有行圓滿;侍奉君主而不被君主了解,是忠義沒有行圓滿;與人交往而不被人了解,是信義沒有行圓滿。



非漠真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並履,非平正無以制斷。

意解:不能淡泊名利,就無法彰明自身的性德;不能清靜寡欲,就無法到達高遠的境界;沒有寬廣博大的胸懷,就無法包容天下萬物;沒有公平正直的作風,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王賞鬬辛、王孫由于、申包胥、鬬懷。子西曰:「請舍懷也。」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

意解:楚昭王賞賜了鬬辛、王孫由于、申包胥、鬬懷等人。子西說:「請您不要賞賜鬬懷。」(因為當初他曾想殺死昭王。) 昭王說:「他對我有大恩德,就可以消除以前小的怨恨了,這是合乎道義的。」



人之情,服於德,不服於力。故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推而不厭,戴而不重。此德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為得,知後之為先,即幾道矣。

意解:人的心理,是順服於道德,而不順服於威力。所以古代的聖明君王,處處言語謙卑,事事行在人後,天下人都推重他而不厭煩他,擁戴他在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有重壓。這就是德高有餘而氣順於道。因此,懂得「給予」就是「得到」,懂得甘居人後實際上是站在了人前,這就接近於「道」了。



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之。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則天下之善言,不得聞其耳矣。

意解:為學之人應當不斷減損自己的驕傲自滿,永遠以謙虛的心接受一切人事物給予的啟發。大自然的法則是:萬事萬物的發展一旦達到極致,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變。因此凡是抱持自滿態度而能長久的人,從未有過。所以說,自認為了不起的人,天底下有益的善言,他就再也聽不進了。



夫謙德之光,《周易》所美;滿溢之位,道家之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懼,爵隆而益恭。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机杖,刻諸槃杅,矜矜業業,無殆無荒。如此,則百福是荷,慶流無窮矣。

意解:謙虛仁德的光彩,是《周易》大力稱美的;過滿則溢的位置,是道家引以為戒的。所以君子福愈大愈驚懼,官愈高愈謙恭。觀察古人和今人,一舉一動都有準則,將銘杖刻在几案和拐杖上,刻在盤和盂上,兢兢業業,不敢怠慢。這樣就能乘載百福,福澤綿長。



孔子曰:「臨事而懼,希不濟。」《易》曰:「若履虎尾,終之吉。」若群臣之眾,皆戒慎恐懼,若履虎尾,則何不濟之有乎?

意解:孔子說:「處理事情能保持戒慎恐懼之心,就很少有辦不到的事。」《易經》說:「如果做事能像踩在老虎尾巴上一樣戰兢惕厲,並且始終如此,就能得到吉祥順利。」假如國家所有官員,對待工作都夠保持警惕謹慎的態度,就如同踩在老虎尾巴上,那麼又有什麼事情辦不好呢?



文學防輔遂共表稱陳袞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文學曰:「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共如是,是非益我。」其誠慎如此。

意解:文學侍從和防輔之官於是一同上表稱述曹袞的美德。曹袞聽說後,大為驚恐,責備文學說:「修養身心,保持操守,不過是平常人的行為罷了,而諸位卻將此上報給朝廷,這恰恰會為我增加負擔。再說,如果我有好的行為,何必擔心別人不知道?而你們卻急著一起這樣做,這並不是對我好啊。」他的警惕謹慎就像這樣。



蓋聞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故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齒之流邁,而懼名稱之不建也,故勉精厲操,不遑寧息。且以西伯之聖,姬公之才,猶有日仄待旦之勞,故能隆王道,垂名億載,況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意解:聽說君子以年富力強而功業未能建立為羞恥,憂慮人在將死之時名聲還未能顯揚。所以(孔子)說:「一開始求學的時候,好像追人。而有追不上的感覺;勤學有得以後,必須溫習,猶如得了一物生怕遺失一樣。」因此古代的有志之士,傷感於時光的流逝,而害怕功名不能建立,所以精勤奮勉,砥礪節操,無暇安閒休息。況且憑著文王的聖明、周公的才能,還有忙碌到日頭偏西還顧不上吃飯、勤於政事而坐等天明的辛勞,才可以使王道興隆,美名流傳億萬年,更何況普通的臣民,難道可以止步不前嗎?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意解:子夏說:「侍奉父母能盡心竭力,事奉君上能盡忠職守(崇尚道義超過對自己身體的愛惜),與朋友交往能誠信無欺。這樣的人,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問,我必定說他已有學問了。」



兼服天下之心:高上尊貴,不以驕人;聰明聖智,不以窮人;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

意解:可以讓天下人都心悅誠服的做法是:居於高位,身分尊貴,但不以此而傲視別人;聰明睿智,無所不通,但不以此使人困窘;言辭敏捷,反應迅速,但不以此與人爭先;剛強果決,勇敢大膽,但不以此去傷害別人;自己不知道的就去請教,自己不會的事情就去學習,雖然有能力,也一定時刻保持謙遜恭讓。



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之,問人之飢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

意解:君子不用空話討人好感,那麼人民就會興起忠實的風氣。君子慰問別人的寒冷,就會拿衣服給他穿;慰問別人的飢餓,就會送食物給他吃;稱讚別人品德高尚、辦事完美,就會授予他相應的官位。



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豈可逸遊荒醉?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

意解:(陶侃常常對人說:)大禹是位聖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陰;對於一般人,更應當愛惜每一分光陰,怎麼可以放縱遊樂、沉湎於酒呢?活著的時候對當時的國家社會沒有貢獻,死後湮沒無聞,沒有美名流傳於後世,這是自甘墮落啊!



上綱苟直,百目皆開;德行苟直,群物皆正。正也者,正人者也。身不正,則人不從。是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不施而仁。有諸心而彼正,謂之至政。

意解:一張網如果上面的主繩提直了,網上的眾多網孔都會張開。一個人如果德行端正,身邊的人事物都會隨之而正。所謂政治,它的實質是端正人的品行,為政者如果自身不端正,那麼別人就不會相從。因此,不用言語就讓人信服,不用發怒就有威嚴,不用施惠就有仁慈,為政者有這樣的端正之心,人們就會隨之而正,這就稱為最完美的政治。



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瘢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

意解:改變風氣習俗,必須抓住根本。《左傳》中記載說:「吳王喜歡精於劍術的人,老百姓就多有創傷;楚王喜歡細腰,宮女們多有餓死的。」長安城中的諺語說:「城裡的人喜歡束高髮髻,四處鄉下的百姓髮髻就高達一尺;城裡的人喜歡畫寬眉,鄉下的百姓就將眉毛畫到半額寬;城裡的人喜歡長衣袖,鄉下的百姓就用整匹布來做衣袖。」這些雖似笑話,但卻切中事實。



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

意解:孔子說:「在上位者好禮,民眾就不敢不敬;在上位者好義,民眾就不敢不服從;在上位者好信,民眾就不敢不以誠相待。在上位的為政者若能如此,四方民眾自然就會背著他們的孩子來歸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3-11 14:16:41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疇,夔為樂正,倕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大理,益掌驅禽。堯不能為一焉。堯為君,而九子者為臣,其何故也?堯知九職之事,使九子各受其事,皆勝其任以成功,堯遂乘成功以王天下。是故知人者主道也,知事者臣道也。主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亂舊法,而天下治矣。

意解:堯帝當政之時,舜做司徒掌管教化,契做司馬掌管軍事,禹做司空掌管工程,后稷做農官掌管耕作,虁做樂官掌管音樂,倕做工師掌管工程和管教百工,伯夷做禮官掌管宗廟祭祀,皋陶做大理掌管刑法,益掌管山澤主管驅逐禽獸。堯不能擔任其中的任何一項職務。但是堯做君主,其他九位卻做臣子,那是什麼緣故呢?堯知道這九種職務的性質和內容,讓九個人各負責一項適任的工作,九個人都能勝任而完成任務,堯於是憑藉他們的功績成就了治理天下的大業。所以知人善任是做君主之道,知情辦事是做臣子之道。為君之道要知人善用,為臣之道要知事善辦,不要亂了舊有的典章制度,天下就太平了。



自古人君莫不願得忠實而用之也。既得之,莫不訪之於眾人也。忠於君者,豈能必利於人?苟無利於人,又何能保譽於人哉?故常願之於心,而常失之於人也。非願之之不篤而失之也,所以定之之術非也。

意解:自古以來,君主沒有不希望得到忠誠賢明之士而予以任用的。任用之後,(因懷疑其是否忠誠賢明)又沒有不派人去向眾人探訪調查的。忠誠於君主的人,豈能事事有利於他人呢?假若無利於人,又怎能在所有人面前保有好的聲譽呢?所以,君主心中常常希望得到忠賢之人,卻常常失去他,不是君主希望得到忠賢之人心不誠而失去人才,而是判定忠賢之人的方法不對啊。



夫陰陽和,歲乃豐;君臣同心,化乃成也。其刺史太守以下,拜除京師,及道出洛陽者,宜皆召見,可因博問四方,兼以觀察其人。諸上書言事,有不合者,可但報歸田里,不宜過加喜怒,以明在寬也。

意解:(第五倫上疏說:)陰陽調和,就會有豐收之年;君臣同心同德,教化才能有成效啊!對刺史、太守以下的官員,任命為京官,以及從國都洛陽外派的官吏,陛下都應召見,可藉此了解四方的情況,同時觀察本人的品行能力。各位官員上書議事有不合事實的,可讓他們回歸家鄉,不應過分地以自己的喜怒而處罰,以明示施政寬厚。



夫唯信而後可以使人。昔者齊威王,使章子將而伐魏,人言其反者三,威王不應也。自是之後,為齊將者,無有自疑之心,是以兵強於終始也。

意解:只有信任人,然後才可以任用人。過去,齊威王任章子為大將討伐魏國,別人多次說章子會造反,齊威王都沒有聽信。從此之後,做齊國大將的人就不會有被懷疑的後顧之憂了,所以齊國軍隊始終很強大。



親民授業,平理百事,猛以威吏,寬以容民者,令長之職也。然則令長者最親民之吏,百姓之命也。國以民為本,親民之吏,不可以不留意也!

意解:愛護民眾授予田業,公平處理各項民事,嚴肅以使下級官吏有敬畏之心,寬大以使人民得到包容蓄養,這是縣官的職責。縣官是最接近人民的官吏,關係到人民的性命,國家以人民為根本,對直接親近人民的官吏不能不關注啊!



唯至公,故近者安焉,遠者歸焉。枉直取正,而天下信之。唯無忌心,故進者自盡,而退不懷疑,其道泰然,浸潤之譖,不敢干也。

意解:只有無比公正,所以才能使近處的人安定,遠方的人歸附。對於是非曲直都以公正的態度面對,就會得到天下人的信任。唯有沒有猜忌之心,所以入朝者能竭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退朝後不存疑慮,其治國之道安定無憂,想不斷進讒言的人也不敢造次。



公道行,即邪利無所隱矣。向公即百姓之所道者一,向私即百姓之所道者萬。一向公,則明不勞而姦自息;一向私,則繁刑罰而姦不禁。故公之為道,言甚約而用之甚博。

意解:公正之道得以施行,則偏邪的私利就沒有藏身之地了。(所以君主之心)向公,百姓也會方向一致一心向公;(君主之心)挾私,那麼百姓追求的私欲就千差萬別。一心向公,則明主不必操勞,而觸犯法令之事自然止息;一心向私,縱使刑罰繁多,姦邪的事也無法禁絕,所以公正作為治國之道,言語很簡約,但作用很大。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飢,用不足,如之何?」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意解:魯哀公問有若說:「年成不好,費用不足,應該怎麼辦?」有若回答說:「為什麼不實行原來的十分之一的稅制呢?」哀公說:「徵十分之二的稅,我尚感不足,怎麼能恢復十分之一的稅制呢?」有若說:「只要百姓的用度足,君王怎麼會不足?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君王又怎能求自足?」



夫至人精誠內形,德流四方。見天下有利,喜而不忘;見天下有害,憂若有喪。夫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人之樂者,人亦樂其樂。故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意解:至誠之人內心永保至誠,而恩德流布天下。他們看到天下人得到利益,雖高興卻不會懈怠(懂得居安思危);見到天下人受到損害,就會憂心忡忡,好像有喪事一樣。以百姓之憂為己憂的人,百姓也以他的憂為己憂;以百姓之樂為己樂的人,百姓也以他的樂為己樂。所以,以天下之樂為樂、以天下之憂為憂,做到這樣而不能成就治國大業,是從來沒有過的事。



弗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弗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

意解:不要做無益的事去耽誤、妨害了有益的事,這樣才能成就治國大業;不看重奇異之物、不輕視實用之物,百姓才能富足。(賢明君主治國之道,以道德仁義為有益,以實用為貴,一切都是為了教化和養育人民)。



太上使民知道,其次使民知心,其下使民不得為非。使民知道者,德也;使民知心者,義也;使民不得為非者,威禁也。威禁者,賞必行、刑必斷之謂也。此三道者,治天下之具也。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強而強,在人主所志也。

意解:最高的境界是讓人民通曉天地及人世的大道;其次是讓人民懂得仁愛之心;最下的是讓人民不做壞事。讓人民通曉天地人世的大道,靠的是領導者的德行;讓人民懂得仁愛之心,靠的是領導者的道義;讓人民不做壞事,靠的是領導者施行法令。所謂法令,就是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這三個原則,是治理天下的手段。(奉持這三者)想成就王業就能成就王業,想成就霸業就能成就霸業,想國家強盛就能強盛,這就要看君主的志向了。



治國有四:一曰尚德,二曰考能,三曰賞功,四曰罰罪。四者明則國治矣。夫論士不以其德,而以其舊,考能不以其才,而以其久,而求下之貴上,不可得也。賞可以勢求,罰可以力避,而求下之無姦,不可得也。

意解:治國有四個要點:一是崇尚道德,二是考校人才,三是賞賜有功,四是懲罰犯罪。四者嚴明了,國家就太平了。如果選拔官員不是著眼於他的德行而是看彼此的交情,考量人才不是以他的才能而是以他在位時間的長短,而要求下級尊重上級,那是辦不到的;獎賞可以依靠權勢取得,刑罰可以靠權勢逃避,卻希望臣下沒有姦邪的行為,那是辦不到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3-11 14:19:21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得;衰時罪業,都是盛時作得。故持盈履滿,君子尤兢兢焉!

大意:人到老年發作出來的疾病,都是壯年時候生活無度招惹來的;氣運衰敗的時候所受的種種罪孽苦報,都是氣運興盛時恣意妄為做出來的。故而在保守成業的過程中、順利圓滿的處境內,有道德、有智慧的君子尤其感到戰戰兢兢,小心謹慎,以避免驕縱放逸帶來過失。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陰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大意:與其用小恩小惠取悅、討好別人,不如引導、扶持公眾的輿論。與其結交新的知己朋友,不如和舊交老友保持新密的情誼。與其樹立自己榮耀顯赫的名譽,不如培植陰德,切實做一些不為人知的善事;崇尚追求奇特不凡的節操,不如嚴謹保持自己平常的生活行為、一舉一動。



曲意而使人善,不若直節而使人怨;無善而致人譽,不如無惡而致人毀。

大意:違背自己的心意,曲從、奉承別人,而使人歡喜親近,不如保持自己正直的節操而使人忌憚、迴避。自己沒有善言善行,而招致別人的讚譽表揚;倒不如沒有惡心惡行,而招致別人的毀謗侮辱。因為曲意獻媚出於私心,雖然得到眼前的小利,而蒙蔽了自己的真心;節操正直出於正義,雖然受人排斥,卻能保持內心的真誠純真。名不副實的讚譽必定會帶來災殃,無故受毀謗侮辱能幫助自己消除業障,增進定慧。因此,有智慧、有道德的人,自然和世間一般人有不同的選擇。



當怒火欲水正騰沸時,明明知得,又明明犯著。「知得是誰?犯著又是誰?」此處能猛然轉念,邪魔便為真君子矣!

大意:當憤怒的猛火、欲望的水浪正在內心翻騰、滾沸的時候,心中明明知道是煩惱現前,卻難以剋制降伏,又要去犯下錯誤。「知道這是煩惱的是誰?偏偏還去犯錯的又是誰?」在這個地方如果能夠猛然把念頭轉過來,回頭反省觀照自己的內心,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麼本來是障礙我們自性的邪思魔事,便轉而成為幫助我們提升的真實君子了。這就是佛法所說的轉煩惱成菩提,無論任何法門,關鍵都在提起觀照功夫,才能轉得過來,把攀緣外境的六根回歸到本來的性體。



毋因群疑而阻獨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大意:不要因為眾人的懷疑而阻礙、放棄一些獨特的見解,大眾的觀點並不一定就完全正確。不要放任自己的意思、自行其是,而輕易否定別人的言論,應該謙虛理智,博採眾長,方能增長智慧,成就事業。不要因為私人的小恩小惠,而傷害到整體的大義。不要借助公眾的輿論來發洩私人的感情,以圖快意一時。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從臨深履薄中操出。

大意: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的節操道義,是因為即使在無人看到的隱密之處,私居獨處之中,也不敢放縱自己的念頭和行為,時時保持恭慎自守,自此處培養出來的。能夠扭轉乾坤、安邦定國的抱負和才幹,是因為平時對待一切事物不敢輕忽草率,常常保持謹慎戒懼的態度,就好像面臨萬丈深淵、行走在薄薄的冰層上一樣,從中操持歷練出來的。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的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大意:做父母的慈愛兒女,子女孝敬父母師長,作為兄長友愛弟妹,做弟妹晚輩要恭敬兄長,這是人倫的根本,縱然做到極處,都是本來應當這樣的,不可以有一絲一毫希望對方感激的念頭。如果施行的人要承當恩德,接受的人常常懷著感念恩德的心情,那便形同陌路之人,便成邀買道義的虛假行為了。



功過不宜少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志。

大意:對人的功過賞罰不應該稍微混淆,如果賞罰混淆不清,則一般人就會懷有懶惰懈怠、頹廢的心理,渾水摸魚,不願盡心盡力履行自己的職責。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和仇怨,心情態度不可以太分明。如果區分得太明顯,則得罪過自己的人就會因為受到排斥,心存疑忌而生起叛離的心志,不會一心一意為自己效力。



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大意:一個讀書明理的君子,即使家境貧寒,不能用財物救濟幫助別人,只要能時時存有幫助世人的念頭,同樣可以修積功德和福報。遇到別人有陷入癡迷不悟、無法排遣的地方,講一句話來提醒、引導他走出迷茫;遇到人陷入危急、困難的地方,從旁講一句善言詞來解救他的困境,這些也都是功德無量的善事。這就是佛法所講的法布施,用聖賢智慧的教導幫助人破迷開悟,才能真正離苦得樂,甚至由此超凡入聖。因此佛說,法布施的功德超過財布施,是最大的善事。所以,做好事並不一定需要有財富。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忌,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大意:只要有一個念頭觸犯到鬼神的禁忌,有一句話傷害到天地之間的和諧中正,有一件事情肆意妄為而給後世子孫釀成禍端的,最應該要切實戒除。俗話說,天地有好生之德,奉行倫常道德、五戒十善。就是保持天地間的和諧融洽。違背倫理道德、造作五逆十惡,則觸犯鬼神之忌,如《左傳》云:「人棄常則妖興。」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自己行一事不善,即是釀一分子孫之禍,自身苦報更甚於子孫所受者千倍,怎麼可以不切實戒除呢?



謝事,當謝於正盛之時;居身,宜居於獨後之地;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

大意:辭謝世間事務,應當辭謝在正當興盛的時候,才叫急流勇退。處世立身,應當自甘獨自居處在人之後的地步,謙遜退讓不僅保身消災,更能培養德行與福報。保持謹慎戒懼的德行,必須在最微細的事情上都能謹慎小心,否則難免因小失大。布施恩德,務必要肯布施給明知不會有回報的人,施恩而沒有要求回報的念頭,才是真實的善念善行。



德者,事業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大意:道德品行,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好像建築房屋,沒有說基礎不牢固,房屋棟宇能夠堅固耐久的。心地真誠,是修養德行的根本。好像樹木花草,沒有說不培植根本,而枝葉花果能夠繁榮茂盛的。無論世出世間、事業道德的成就,都要從根本開始,也就是《大學》教導我門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勤者,敏於道義,而世人借勤以濟其貪;儉者,淡於貨利,而世人假儉以飾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微小人營私之具矣。惜哉!

大意:勤勞的意思,是要儘量在德行道義上迅速提升;而世間人卻藉口勤勞來助長他的貪心。節儉的意思,是要看淡財貨、利益,不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而世間人卻假借節儉的名義來掩飾自己的吝嗇刻薄。勤奮、節儉,本來都是有道德的君子處世修身的法則,反而被利用為小人營求私利的工具,實在是太可惜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健保卡註記放棄急救 近5年暴增近25萬人 - 2016-03-12 13:34:31



2016-03-09 12:02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安寧療護意識日益普及,健保署今日公布統計,截至去年底,累計有26萬人、約1.4%的成年國人,將拒絕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DNR)的意願註記到健保卡中,相較2010年累計僅1.1萬人,等於近5年已經暴增近25萬人都想要「善終」!


健保署醫管組專門委員陳真慧表示,過去民眾對於安寧醫療多有誤解,以為發生急重症時,不進行積極性治療,但近年整個大環境氛圍改變,國人意識也有所變化,認同安寧療護可以減緩患者的痛苦、能夠走得更尊嚴,進而推升在健保卡註記DNR的人數,其中,女性17.5萬人多於男性的8.5萬人。


若從縣市別來看,又以台北市、嘉義市、新北市、基隆市與宜蘭縣等北部地區相對較高,約1.6%至2.2%願意在健保卡註記DNR;而連江縣、雲林縣、澎湖縣、新竹縣、彰化縣等地區則相對較低,僅0.7%至0.8%。


健保署提醒,若是預先在健保卡註記DNR,當患者面臨疾病末期階段時,醫師可以透過健保卡得知預立意願,並與家屬溝通提供安寧療護服務,有意願註記的民眾,可至各醫院的服務台索取「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或至衛福部、安寧照顧協會、安寧照顧基金會的網頁列印表格,填妥後將正本送回索取醫院或寄到「台灣安寧照顧協會」即可。


轉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26379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前許願成真要到寺院還願嗎? - 2016-03-12 13:37:50




華人都喜愛參訪寺院,尤其只要聽說哪兒的菩薩很靈驗,讓人不遠千里也要去朝拜,但滿願後,要如何還願呢?

Q:佛前許願成真要到寺院還願嗎?

A:每個人參訪寺院的動機不一定相同,有的人因為聽說某某寺院的佛菩薩非常靈驗,所求必應,甚至不遠千里搭機出國朝聖。但是當心願真的滿願時,卻不知應該如何報恩還願,擔心如果不盡快至寺院還願,可能反而轉福為禍。

學佛菩薩發大願

佛教常勉勵人要發願,學佛成佛,學菩薩做菩薩。〈四弘誓願〉是所有佛菩薩共同必發的通願,依願而行佛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菩薩修行度眾猶恐來不及,絕不會有因信眾不酬神謝恩,而招致詛咒。

有願就有力

如果希望能報佛菩薩的恩,最好的方式不是回到寺院獻納供品,而是學佛菩薩一起同發好願、同做好事,為自己與世界共同祈福。


更多內容請見《參訪寺院50問》http://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4754

轉自臉書人生雜誌Humanity Magazine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造殺業與素食的不丹 - 2016-03-15 16:29:47

我心目中理想的國度啊,但願台灣能成為不丹第二。
------------

◉‿◉ 不造殺業與素食的不丹〜 水中沒有魚?? 就連魚也不來投胎 !!!

不丹街上沒有乞丐和遊民,暗巷裡沒有娼妓和毒梟,這裡沒有超級豪宅,但是也看不到破爛到無法遮風避雨的房子。不丹擁有純淨無染的天然景觀,宛若瑞士般的優美谷地,人民善良,以信仰藏傳佛教為主。

這裡可以世上最快樂的貧窮國家,但人民卻活得很有自尊、又有自信。尼瑪堪布說 : 「當時中共解放軍越過金沙江,數萬紅軍攻入西藏首府拉薩,而解放軍隊只要花幾天時間,就可進入不丹,可是佛寺中大尊的蓮師聖像,忽然雙眼盯著不丹與西藏之邊境公路,說也奇怪,解放軍打到不丹邊界,就退回去了,所以不丹是蓮師守護之地。」


在不丹幾乎是全民吃素的,且人民都不願意從事屠宰業,就算你在不丹養雞養鴨,也沒有人會為你殺雞殺鴨,因為人民沒有人要造殺業,且在不丹的山川河流非常乾淨,水質又好,但水中卻沒有魚。

因為除了沒有人要造殺業及吃魚之外,最重要的是因全不丹人民長期不造殺業,而在這良善共業的輪迴中,竟然沒有中陰身去投胎轉世當魚,所以河流中就沒有魚了。

一般一個國家大量吃魚(動物)的人民,你今世吃人一口,未來世果報成熟時,就投生為魚,然後給人捕來吃,這都是因果,如果一個國家殺業清淨了,就連魚也不來投胎了。


文章摘錄:
http://zd0000876.pixnet.net/blog/post/45187684-%E3%80%90%E8%BD%89%E8%B2%BC%E3%80%91%E3%80%90%E4%B8%8D%E9%80%A0%E6%AE%BA%E6%A5%AD%E8%88%87%E7%B4%A0%E9%A3%9F%E7%9A%84%E4%B8%8D%E4%B8%B9%E5%9C%8B%E3%80%9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70 集 - 2016-03-21 13:25: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DXkoIODVM&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70


在影音1小時10分至結尾的這段教誨中,實在太精采了。蔡老師講述宋朝是繼五代十國這些短命的國家後,可以綿延幾百年國祚的朝代,原因就在於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趙匡胤領受母親教誨,開啟一個穩定長治久安的時代,中國老祖宗說女人是世界的源頭,每一個偉人、聖哲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的確是!我們也許只記得歷史上的名人,不記得他們背後那位教養他的母親,但是沒有母親,絕對沒有偉人、聖哲人。

另外,蔡老師講述楚國孫叔敖的歷史故事,貴為一國宰相,在就任餐會興高彩烈的當下,可以虛心、慎重、恭敬地領納一位老者的教誨,確確實實是每一位當官的應該謹慎持滿的態度,很精彩!敬獻給各位,分享這個發人省思的好哲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3-29 11:06:39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大意:對人施恩應該一開始從淡薄、逐步增加,而漸漸濃厚。如果一開始對人恩德很濃厚,使對方期望值過高,後來卻冷淡下來,別人就會忘記曾經接受的恩惠。對人的威嚴應該從最初就要嚴明,使之納入正軌,而後可以逐漸放寬。如果先前寬鬆,使人沒有畏懼之心,沒有依循的規範,放逸成性,以後卻要嚴格要求,別人就會抱怨過於嚴酷不仁。儒家說,凡事要慎於始;西方格言也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人對事開始能把握尺度,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避免以後可能的不良後果。



語云:「登山耐險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大意:諺語說:登山要忍耐走過艱險的小路,踏雪賞景要耐心走過高峭危險的小橋。這句話中,一個耐字極有味道和意趣。就如同在險惡邪僻的人情世故中、經歷崎嶇坎坷的世道艱險,如果不依靠一個耐字支撐堅持過去,又有幾個不會墜入紛亂、險惡的處境中呢!《金剛經》告訴我們,一切法得成於忍,凡事若不能忍耐,就會功虧一簣,陷入危機。



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大意:處世不要蒙昧欺騙自己的良心,待人不要拂逆違背一般的人情事理,享用不要竭盡耗費物質資源。這三件事做到,就可以為天地間樹立人心的準則,為人民樹立主宰命運的典範,為後世子孫創造福報。



居官有二語,曰:「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居家有二語,曰:「惟恕則平情,惟儉則足用」。

大意:對於身居官位的人有兩句話應遵循:「只要用心公正就能生出智慧,只要廉潔無私則能產生威信,使人敬畏信服。」居處在家庭內部也有兩句話應該奉行:「凡事只要能互相體諒,推己及人,則能保持心情平和公允;只要生活節儉,不追求奢侈豪華,就能夠生活富足,不至於匱乏。」



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大意:不必和卑鄙的小人互相敵視、結下怨仇,小人作惡多端,自然有他的冤家對頭;即使人力無法懲治,也會受到因果的懲罰,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必向道德高尚的君子討好諂媚,真正的君子大公無私,正直平等,原本也不會藉公眾利益行私人的恩惠,怎麼會接受別人的諂媚巴結呢?《弟子規》也說:「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建功立業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者,必執拗之人。

大意:能夠最終建立功勛業績的人,多半是態度謙虛、行事圓融通達的人,才能得到眾人的幫助和擁戴,突破種種困難。最後導致事業失敗、失去時機的人,必定是性情執拗、堅持己見的人。即使才智過人,但處世剛愎自用,不能容人納物也會失去大眾的支持而獨木難支,無法成就事業。



臣聞,上古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遇民信也。末世貴爵厚賞,而民不信也。夫厚賞重刑,未足以勸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是故因能任官,則分職治;去無用之言,則事情得;不作無用之器,即賦斂省;不奪民時,即百姓富;有德者進,無德者退,則朝廷尊;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群臣逡;罰當罪則姦邪止;賞當賢則臣下勸。凡此八者,治之本也。

意解:(公孫弘上疏說:)我聽說上古堯舜的時代,不重視封爵、賞賜,而人民都能努力向善;不崇尚用嚴刑重罰,而人民卻不輕易犯法。這是因為堯舜自身以無私公正之心領導臣民,對待人民有信義。到了後世重視封爵,厚加賞賜,可是人民卻並不信任。豐厚的賞賜、嚴厲的刑罰,不足以勉勵人們向善、禁止人們為非,必須對百姓有信義才行。所以,按照能力任用官員,則各自分配的職務就能治理得當;去除無用的言詞,就能了解事物的真相;不製作無用的器物,就能減少稅賦;不耽誤農時,百姓就能富足;有德行的人予以進用,無德行的人予以斥退,朝廷就能樹立起威信;有功勞的人得到提拔,無功勞的人給予降職,群臣就能明白退讓的道理;處罰的輕重適合其罪行,姦邪之人就會止步;獎賞的多少適合其賢能程度,臣下就會得到勉勵。總括這八點,是治國的根本。



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绥之斯倈,動之斯和」,此之謂也。

意解:在上位的君主教化下面的臣民,下面的臣民服從君主,猶如陶土放在製陶器的轉輪上,任憑陶藝師傅拉坯成形;又如同金屬在模具裡,任隨鑄造技工鑄造。「以仁政安民,則遠方之人就會前來歸附;以樂教感動人民,則百姓就會和睦喜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教明於上,化行於下。人有恥心,則何盜之為?」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群盜奔秦焉。

意解:趙武回答晉侯說:「周人諺語有這麼一句話:『能看清深潭中游魚的人不吉利,以智巧料知隱匿事物的人會遭殃。』您要想使晉國沒有盜賊,不如選拔賢良並予以任用,使朝廷中政教清明,百姓中好風氣流行。人們有了羞恥之心,哪還會去作盜賊呢?」於是晉侯任用隨會主持有關政務,眾多盜賊便逃往秦國去了。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工。

大意:喜歡宴請賓客聚會、飲酒作樂,物欲享受多的家庭,不是一個好的人家,家道必定無法長久。貪圖名聞利養、榮華富貴的習氣超勝,不知道回歸內心涵養道德,就不是一個好的讀書人。謀求、保護自己官位名譽的念頭深重,必定不能忠心報國,為民造福,就不會是一個好的大臣宰官。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大意:人的一生,在無始無終的長劫輪迴中,就好像石火電光一閃而過,極其短暫。世人還要在短暫的人生中計較微小的出入、爭競長短是非,卻沒有想到人生又有多少光陰呢?世間萬物,在浩渺無垠的虛空法界中,只好像蝸牛的觸角一樣微小狹隘。世人還要在裡面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較量勝負得失、評論高低雌雄。不知道所爭的世界只是這般大小而已。



矜名不如逃名趣,練事何如省事閒?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係;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大意:矜惜重視自己的名聲,不如逃避名聲有真正意趣;即使人事練達、八面玲瓏,哪裡比得上凡事簡省那樣清閒自在呢?修道的人要像獨來獨往的白雲從巖岫間飄出,歸去或停留都沒有絲毫的繫縛;要像清朗如鏡的明月高懸碧空,人世的寂靜與躁動兩者都毫不相干,不受任何影響。



世人只緣認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大意:世間一般人因為把「我」字認識得太過於真實,故而多生出種種的慾望愛好、種種的煩惱造作。從前的古聖先賢說:如果不再知道有一個「我」,怎麼能知道身外之物的寶貴呢?又說:人如果能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貪瞋癡慢的煩惱又向何處侵襲呢?這真是正好擊中要害的言語呀!一切的煩惱都是由於人把身體當作「我」,生起虛妄的執著、貪求,而產生的。看清這個事實真相,放下身見,放下我相,煩惱自然無從生起。



視民為吾民,善善惡惡或不均;視民為吾心,慈善悲惡無不真。故曰:「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是謂同仁。」

大意:即使做到看待一切人民都是我的子民,也還是有善有惡,或許不能均等相同;只有看待一切人民都和我是一個心體,不管對賢善的表示慈愛,或者對醜惡的表示悲憫,就沒有一樣不是出於真心。所以說:天地和我是同一個根本,萬物與我同一個體性法身,明瞭這個才叫作真正的平等博愛,一視同仁。



「靜極則心通,言忘則體會。」是以會通之人,心若懸鑑,口若結舌,形若槁木,氣若霜雪。

大意:人心安靜到極處就能通達一切,突破障礙;忘卻言語的表達,則能用心體察領會萬物的真意。因此對宇宙萬物的理事因果真正融會貫通的人,內心如同明鏡高懸,洞察一切;口中卻如同拙於言語的人一樣張口結舌;其形像如同枯槁的樹木一樣沉寂,其氣節卻像寒霜冰雪一樣高潔。



「真空不空,執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付?「在世出世,循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大意:萬物萬法體性空寂,而不離幻象,所以佛說真空不空。執著事相不是真實體性,破除一切妄相也不是真實體性。請問世尊,這些問題要如何處理呢?修行人要在世間法中超越世間,追求五欲的享受是痛苦煩惱,斷絕一切慾念也會讓人感到苦悶空寂。聽憑我等同參道友善於修身持守。



性天澄徹,即飢飧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談禪演偈,總是撥弄精魄。

大意:悟了天性本然清淨澄澈,即使和常人一樣,飢餓時需要吃飯,口渴時也要飲食,無非都是保養身心健康,作為修道的幫助,而不會貪戀癡迷在飲食的享受中。如果內心沉淪迷惑,縱然整天高談禪機教義,演說佛經偈頌,總都是消磨時光,信口空談,虛耗精神而已,沒有真實的領悟與受用。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糠,居然淨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竹,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

大意:纏縛與超脫只是在各人自己內心。能了悟自心,則見到屠場鬧市中的糟糠廢物,也儼然像是清淨佛土。如果不然,縱然隱逸清淨山林,與一架古琴、一隻野鶴,一片花叢竹林為伴,愛好雖然清雅,內心分別執著的魔障終究還是存在。因此諺語說:能夠放得下,世俗塵境也是真實境界;若自心沒有了脫,即使出家為僧,住在深山古剎也還是俗家凡塵。



把物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操持既堅,又當混迹風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不亂,以養吾圓機。

大意:當我們在外物環境中還把持不定的時候,應該杜絕接觸紛擾喧囂的塵世,遠離五欲六塵的環境,使這顆心不去見到足以引起我們欲念的事物,而不會迷亂,這樣來澄定自己真心寂靜之體。等待自己的操守行持已經堅定不移的時候,又當混雜在現實生活的五欲六塵中,歷事練心,使這顆心見到足以引起欲念的境界,而能保持不會迷亂,這樣來涵養自己圓融機靈、自在無礙的後得智。這一節所講的就是佛法修學的次序,前面一段的出世是修養根本智,當根本智現前,還要入世歷練修養後得智,才能圓滿真實智慧,而不會落於空寂,失去作用。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下於天下者,方能出世間於世間。

大意:能夠就現前一個凡身而了悟萬物一體的法身,就會知道外界的宇宙萬物都是自己內心萬象的投影。這樣的人方能把萬物的妄相歸付到萬物共同的體性真如,就好像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回歸圓心一樣。對於權力地位沒有貪戀,可以把天下的利益交還給天下百姓的人,方能夠在出世間,而於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的世間中不離世間,解脫繫縛,得到永恆的清淨自在。



「為鼠常留飯,憐蛾紗罩燈。」古人此點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即所謂土木形骸而已!

意解:為了愛護老鼠,常常留下一點飯菜給牠們吃;因為憐惜撲火的飛蛾,怕牠們因此喪命,而以紗罩罩住點燃的油燈。古人這一點慈悲一切眾生的念頭,就是我們人類一點生生不息、養育萬物的樞機。如果沒有這一點仁愛之心,就是一般人所謂泥塑木雕的身體,而失去了靈魂的人。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才是學問的真消息。

大意:閒暇無事的時候,就要觀察心裡有沒有起妄想雜念;有事的時候,就要考慮有沒有心浮氣躁、意氣用事;事事順心、春風得意的時候,就要反省有沒有驕傲自負的言語神色;失意淪落的時候,就要回思有沒有怨天尤人的情緒。這樣時時刻刻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到這些念頭漸漸從多到少、從有到沒有的地步,才見到學問的真實消息,因為真正的學問就是引導人回歸清淨無染的真心。



鐘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縻。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大意:鐘鼓的形體中間本來是空的,因為能發出聲音,而招致人們來撞擊,最後傷害自己;麋鹿的本性喜歡閒散自由、無拘無束,卻因為被人飼養而失去自由,受到束縛、拘禁。由此可以看出名聲其實是招來災禍的根本,欲望則是使人心志散亂迷失的媒介,因此學道的人不能不努力排除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誘惑,把心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才與道相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3-29 11:08:31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鍊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雲止水中,有鳶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大意:學習聖賢大道的人如果在行動和靜修的時候,操守產生變化;喧鬧和寂靜的環境中,志趣有了差異,還是因為德行的磨煉鍛造沒有純熟,心神依然雜亂不明,才會隨著境界轉移動搖。真正的節操涵養功夫成就,應該是靜時心如止水,像白雲停留在空中,而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活潑靈動,生機盎然的景象。而在動盪忙亂中,仍然保持心地恬靜祥和,波瀾不驚。達到這樣動靜一如,不隨境轉的功夫,才能看出守住一體的大道,以不變應萬變,萬法平等的奧妙。



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污瀆之不能容納?

大意:如果我真的具備卓越的德行和智慧,還怕有什麼樣的惡人、愚人不能感動、教化?就好像巨大的熔爐、高超的工匠,無論如何堅硬頑鈍的金屬都可以陶鑄、熔化。如果我真的心量廣大開闊,又怕有什麼樣的逆境惡緣不能包容接納呢?就好像汪洋大海、長江黃河,能夠接納一切的橫流和污水溝。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有的問題一定是在自己,而不能向外找原因,怨天尤人。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問;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經論。

大意:想要涵養學問的人,能把自己性格情操上的偏頗之處、私心雜念消融化解,歸於正直平等,這就是一門大學問,也就是《大學》所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必讀太多高深的經論,能夠消除家庭中的猜疑、誤會,甚至矛盾、怨恨,達到家庭和睦,每個人都心平氣和,這就是一部大經大論。自己的德行修養達到一定境界,才能感化一個家庭;能夠治理好一個家庭,就能治理好國家、社會,乃至世界。所有的學問、經典,無非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開萬善之門,無如寸心挹損。

大意:修積一切福報的基礎,只是在常常保持一個念頭的仁慈祥和。因為有仁愛之心,就不會造作惡業傷害別人;就會時刻想到別人的需要,愛護幫助一切眾生;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仁愛之心能夠圓滿一切善業,招感一切福報,所以說是百福之基。開啟一切善行的途徑,就是常常保持內心的謙卑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謙遜的人不會自以為是,得少為足,能夠接受別人的提醒和建議,不斷改正自己的過失錯誤,提升道德學問,善行一天天圓滿,所以叫萬善之門。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一輪月光,心珠宜當獨朗。

大意:佛法講「一即一切」,就像大海之水,任何一勺,都具備了四大海水的味道,而不需要把所有的海水一一嘗過。修行也是這樣,世出世間法是相通的,並不需要把世間法通通體驗過,才能瞭解世間萬象。一切即一,就像地上千萬條江河中,都有月亮倒映其中,總歸都只是天上一輪明月。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本體不離自性,自心如同摩尼寶珠,宜當如月光明朗皎潔,獨自朗現,則一切法都會通達明瞭。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大意:我們為人處世,應該用真誠正直的態度與人交往,才能得到真正的愛戴,長久的友誼。與其得到別人的當面稱讚,不如讓別人真心敬重,不會在背地裡毀謗批評。當面讚歎,或許是礙於我們的身份地位,別有目的。唯有真實的道德節操,才能避免背後的譏毀批評。與其讓人在剛剛開始交往時感到非常歡喜,不如讓人不會因為相處長久而厭煩。乍交之歡是好的開始,如果沒有真實德行,或許無法長久;久處不厭則是好的結果,必定曾共同經歷過風雨陰晴。所以一個有德行、有智慧的人絕不會面諛背毀,也不會喜新厭舊。



己之情欲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人之情欲不可拂,當用順之之法以調之,其道只在一「恕」字。今人皆恕以適己,而忍以制人,毋乃不可乎?

大意:涵養德行,對自己的感情欲望不能放縱,應當要用相反的方法來控制約束,原則就只是一個「忍」字,降伏自己的貪瞋煩惱,使之合乎道義。對別人的感情欲望則不能違背常情,應當先用隨順的方法因利勢導,原則只是在一個「恕」字,要懂得推己及人,寬恕別人的過失。現在的人都是用寬恕來順從自己的感情欲望,而要求別人剋制感情欲望,恐怕是不可以的吧?人和人之間的衝突、不和,常常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真正有涵養的人只會要求自己,而不會一味苛求別人。



隨時之內善救時,若和風之消酷暑;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雲。

大意:有智慧的人懂得隨順在時尚風俗之內,善巧方便匡救時弊,就好像和煦的清風在不知不覺間就消除了夏日的酷暑炎熱。如果表現得不合時宜,不但無法匡正風俗,還會招來毀謗和災禍。要混同世俗之中而不沾染世俗之氣,就好像雲薄風輕,與天邊朦朧的月光相互輝映,若有若無,才能啟發人心回歸純淨,如果表現得過分清高超脫,讓人感到無法企及,反而會退失信心,自暴自棄。佛法中講恆順眾生,老子講和光同塵,佛法世法,修行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眾生和社會覺悟,長善救失。恆順是為了更好的發現和解決問題,這就是它的功德利益。



與人者,與其易疎於終,不若難親於始;御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大意:和人交往,與其開始很親密,到後來輕易疏遠冷淡而終結,還不如從一開始對交往持非常慎重的態度。而管理事務的人,與其開始時疏忽放任,造成損失,到後來費盡心思機巧去維持局面,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安於本分,盡心守成,雖然看上去很笨拙,卻可以避免日後的危機。《大學》告訴我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常言也說要慎於始,任何事情前面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後面才能有健康順利的發展。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大意:待人交友要留有餘地,不能將恩情禮義用盡,則可以維繫貪得無厭之人心,因此要常常保持對人的恩惠禮遇,無有窮盡,要用禮來節制保留,就可以長遠維繫人心不會厭煩。統御操作事業或者管理一些事務,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有所保留,不要發揮到極致,以免給同事或者下屬造成壓力,就可以防止發生意想不到的變故,所謂物極必反。凡事都要「有餘不盡」才能持久,給別人留餘地其實就是給自己留餘地。這段話似乎是專對居於領導地位的人而說,實際上擴展開對每一個人都需要。



羶穢則蠅蚋叢嘬,芳馨則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大意:有羶臭污穢的東西,就會招來蒼蠅蚊蚋聚集叮咬,芬芳馨香的鮮花則會招來蜜蜂蝴蝶的採集侵擾,都會受到損傷。因此有智慧的君子不會去造業,而帶來災禍;也不願追求立好的名聲,而造成困惑。他只是保持自性渾厚質樸的正氣,不露鋒芒,這樣就能在修身處世中得到一片清靜恬然的天地,避免虛名的困擾。



師古不師今,捨舉世共趨之轍;依法不依人,遵時豪恥問之塗。

大意:求學問,要以古人為老師,不能以現在人為老師,學習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態度,捨棄整個世間人共同趨向的錯誤道路,不能隨波逐流。正知見,要依據世出世間聖賢所傳的經典正法為標準,遵守時豪俊傑恥於問津的通途倫常大道,但要依法不能依人,對現代人的言論亦要不恥下問,與法相應則可遵從時豪俊傑,不相應的不依。因為古聖先賢的經典、教誨是從自性流露,是數千年智慧的結晶,經歷無數人的驗證,可以帶我們走向幸福美滿,走向究竟大覺。現代資訊雖然層出不窮,卻多是從妄想執著中產生的錯覺,無法經受時間和現實的衝擊,怎麼可以作為我們人生的指導和方向呢?



求見知於人世易,求真知於自己難;求粉飾於耳目易,求無愧於隱微難。

大意:為人處世,希求受到世間一般人的賞識、成為人所周知的名人還比較容易,尋求真正瞭解知道自我,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卻是非常困難的。粉飾外表的言行舉止,以求掩人耳目,得到名利,是很容易的;力求自己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即使在隱秘細微的地方也無愧於心,才是最困難的。



廉所以戒貪,我果不貪,又何必標一廉名,以來貪夫之側目?讓所以戒爭,我果不爭,又何必立一讓字,以致暴客之彎弓?

大意:提倡廉潔是為了戒除貪婪的索取,我果然沒有貪求之心,又何必故意去標榜一個廉潔自守的名譽,表現與眾不同,而招來貪婪之人的憤恨、斜視呢?謙讓是為了戒除鬥爭,如果我果然沒有競爭之心,又何必樹立一個謙讓忍耐的名字,似乎故意彰顯別人的短處,以致引起橫暴之人反目成仇,陷入危機呢?廉潔、謙讓都是美德善行,但是只能用來要求自己,如果存有沽名釣譽的念頭,就落入虛偽,惡報也就難以避免了。《太上感應篇》舉出「形人之醜」一條,不只是用言語形容別人的醜態,像這裡所講的用自己的善,故意反襯別人的不善,同樣屬於形人之醜,是災禍的來源。



口裡聖賢,心中戈劍,勸人而不勸己,名為掛榜修行;獨慎衾影,陰惜分寸,競處而復競時,才是有根學問。

大意:如果口裡講的都是倫理道德、孝悌仁義的聖賢道理,滔滔不絕,內心卻充滿了貪瞋癡慢的煩惱,只知道勸戒別人而不知道勸戒自己,這種就叫做掛名標榜的修行,所謂欺世盜名而已,並沒有實質意義。即使是獨自一人的時候,也常常保持謹慎恭敬,對於每一分、每一寸短暫的光陰都倍加珍惜,爭取一切時、一切處都不空過,這才是學問有了根基,不會動搖了。



費千金而結納賢豪,孰若傾半瓢之粟,以濟飢餓之人?構千楹而招來賓客,孰若葺樹椽之矛,以庇孤寒之士?

大意:與其花費千兩黃金去結交有名望的賢士豪傑,哪裡比的上倒出半瓢粗糧,去接濟一些正在忍受飢餓的窮人,更有實際利益?與其建構宏偉高大的廣廈千間,去招攬接待賓朋貴客,還不如蓋幾間簡陋狹小的茅屋,來庇蔭一些孤獨無依、忍受寒凍的讀書人,來的更有價值。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並非事情本身困難,而在於難以得到回報,人不願做而已。而正是這種不求回報的施與,才是真實的善行善德,又怎麼會沒有善報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為什麼壞人會盯上你? - 2016-04-05 15:43:33



為什麼壞人會盯上你?

《大學》有句話講得很好,“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就是從皇上到賣菜的,到販夫走卒、推小推車的,“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你不修身,當皇上不能把這個國家治理好,甚至連媳婦都不會娶。

今天很多人完全把價值觀弄顛倒了。 我記得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見到我就痛哭流涕,說她丈夫欺騙她。 她剛跟她丈夫結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賭,是個流氓。 她說她現在想離婚,想找一個好人過日子,問我行不行。

我看著她說:“我直接跟你講,你找不到。”

她當時就不哭了,很震驚地說:“我的命為什麼那麼苦呢?”

我說:“’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為什麼這麼苦,你知道嗎?你價值觀錯了。你看,你穿著衣服跟沒穿一樣啊。這不是以醜為美、以惡為善、以非為是嗎? ”

她當時就愣了,有點兒不好意思,“您這是什麼意思啊?”

我說:“我問你個問題,人群當中哪個正人君子願意靠近你?對穿成你這樣的女子感興趣的,都是什麼人?不是好人嘛。你自己的心沒改,你的觀念沒轉過來,穿成這樣,打扮成這樣,好人不會靠近你,一看你就害怕。什麼人對你感興趣呢?你丈夫這樣的花花公子。你能把這樣的人一個一個地感召來,來一個離一個,年年離婚。”

她頭一次聽人這麼說,這才有了一點兒覺醒。 哪個女人不想幸福啊,有些人為什麼得不到呢? 她不知道這個道理,沒人講。

古人告訴我們一個詞叫“感召”。 “感”,大家見面有感覺;“召”,你把這個人給召來了。

我曾經到監獄裡採訪,碰到一個剛被抓起來,判了 6 年刑的犯人。 他一見到我就說:“你別採訪我,我可冤了。”

“為什麼?”

他說:“我剛認識那兩個人,他們就讓我跟他們一塊兒去詐騙,結果就被抓進來了,你說我多冤。”

我說你不冤。 為什麼呢? “感召”。 《周易》裡有一句話,“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一類的人往一塊兒湊合。 來聽這個論壇的,我估計百分之百都是好人。 如果哪兒坐著一個流裡流氣不正經的人,那些不三不四的男女就湊過去了,因為他們看到他就有感覺——“感”,然後就湊近了——“召”。 我穿著這身衣服往人群裡一坐,學傳統文化的一看,“哎,這個挺好。”他就湊過來了,也是感召。

那個犯人就問我是什麼意思,我說:“你在鏡子裡看看自己的形象。賊眉鼠眼的,你站在人群裡,一看就不像好人。有想做壞事的人,在人群裡一找,就看見你了。這就叫’感召’。”

所以一切災難都是自己造成的。 大家可以查查自己的通信錄,看看你身邊都是什麼樣的朋友。 你好色,你那些朋友基本上都好色;你貪財,周圍那些人也都貪財;你喜歡騙人,你周圍的人可能也都是這樣的。 如果是做正人君子,單位裡很少會有壞人、惡人,你不用怎麼管。 所以很多企業家說員工不好管,家長說孩子不好管,學校說學生不好,某人說朋友不好,他們都不懂啊,是自己不好。 你的心很正,你說的話都是正人君子的話,你感召來的,自然都是正人君子;你說邪門歪道的話,那喜歡耍貧嘴的就都來了。

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價值觀轉變過來,不要再怨社會,不要再怨別人了,都是自己的價值觀錯了。 不正、不善、不美、沒有智慧,感召來的就是災禍。 為什麼別人遇不到,你遇到了呢? 你有問題啊!

2016-04-05陳大惠老師 世知東方文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糟蹋這些東西最損福報,你珍惜了嗎? - 2016-04-05 15:50:36



糟蹋這些東西最損福報,你珍惜了嗎?

發布:yj861001

世人會珍惜貴的東西,貴重的東西難得,比如金銀珠寶,就特別珍惜。浪費便宜的東西,比如說米飯,以為容易得到,就不珍惜,輕易浪費。要知道,浪費自然界的東西,更為損福報。

比如說水,有的人洗衣服,水都是嘩嘩流,覺得一噸水才幾塊錢。或者去吃快餐,米飯吃不完,就扔掉。一碗米飯才幾毛錢。或者衣服,衣服很便宜,穿的不喜歡,就扔掉重新買過。這個是誤區,就是用錢來衡量價值。

無論多富貴,一輩子吃的糧食,用的水都是有定數的。沒有福報了,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比如六零年代,餓死的很多。那現在,沒有福報,有糧食也吃不著,好比得了咽喉癌。因為這輩子的糧食,都是給他吃完了。用水也一樣,不要覺得水到處都有,像跑到甘肅等沙漠偏遠地區,要用水就很困難。這麼浪費水,下輩子就會投胎到沒水的地區。沒有水的地區成長的人,就缺少智慧。腎臟主水,和人的智慧有關。江南多水地區,人多聰慧。浪費水,下輩子就缺乏智慧。

浪費水和糧食,乃至能吃的東西,都不是幾塊錢的問題。不要拿錢來衡量這些價值。人類要對自然有敬畏,水,糧食,乃至人類吃的,都是自然產生的,要有敬畏之心。以前人把五穀看成有五穀神,水有水神,這就是要敬畏。

人類來到地球,什麼都沒有辦法創造,都是用自然的,吃的用的,都是來自大地。應該要敬畏。人類現在善業在顯現中,所以糧食、水都很便宜。要是惡業現前,糧食欠收,或者旱災來了,你看怎麼用錢來衡量這個米糧和水的價值。沒有金銀財寶不會餓死,沒有糧食人就餓死。所以要記得,這些養色身的糧食,水,蔬菜,都是上天的賜予,要珍惜。

人來到世界上,吃多少都有定數。哪怕是百萬富翁,還是乞丐。只要命中帶著吃的,都不會餓死。要是命中吃的沒了,有錢也會餓死。禪宗叢林,出家人晚上一般少吃飯,一來留些口糧給窮人,二來也給自己留些口糧。吃的一分,命中少了一分,那浪費糟蹋一分,命中就少了十分。上天最看不過的,就是人糟蹋和浪費。同時要教育孩子養成珍惜的習慣。


-------
轉自
http://repentance2015.pixnet.net/blog/post/198369778-%E7%B3%9F%E8%B9%8B%E9%80%99%E4%BA%9B%E6%9D%B1%E8%A5%BF%E6%9C%80%E6%90%8D%E7%A6%8F%E5%A0%B1%EF%BC%8C%E4%BD%A0%E7%8F%8D%E6%83%9C%E4%BA%86%E5%97%8E%EF%BC%9F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4-08 16:44:46



先王為禮,以達人之性理,刑以承禮之所不足。故以仁義為不足以治者,不知人性者也,是故失教,失教者無本也。以刑法為不可用者,是不知情偽者也,是故失威,失威者不禁也。故有刑法而無仁義,久則民忽,民忽則怒也;有仁義而無刑法,則民慢,民慢則姦起也。故曰:本之以仁,成之以法,使兩通而無偏重,則治之至也。夫仁義雖弱而持久,刑殺雖強而速亡,自然之治也。

意解:古代先王制定禮法來實現人們本性的仁義,調整刑罰來彌補禮制的不足。所以認為仁義不足以治國,是不懂得人性本善,於是就缺乏教化,缺乏教化的治理就失去了根本。認為刑罰不可以治國的,是不了解人習性的偽詐,於是就失去威攝,失去威攝就不能禁止惡行。所以有刑法而沒有仁義,時間久了百姓就會疏忽道義,百姓疏忽道義就會發生叛亂;有仁義而沒有刑法,百姓就會怠慢,百姓怠慢,就會作奸犯科。所以說,以仁義為根本,以法律為佐助,使兩者結合而不偏重,這是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仁義教化雖不顯著,但是效果持久;刑罰效果顯著,(過分依賴) 卻會加速國家的滅亡。這是治理國家的自然之道啊。



古者篤教以導民,明辟以正邢。刑之於治,猶策之於御也。良工不能無策而御,有策而勿用也。聖人假法以成教,教成而刑不施。

意解:古時候,聖人竭誠用孝悌仁義的教化來引導百姓,把法令宣講清楚以依法執行刑律。用刑律來治理國家,就像用馬鞭駕車一樣。技藝再高的駕車者也不能沒有馬鞭駕車,而是拿著馬鞭但不輕易使用罷了。聖人藉助於法令來做好教化工作,教化成功了,也就不用實行刑罰了。



明君如身,臣如手;君若號,臣如響。君設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詳;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為人臣者,操契以責其名。名者,天地之綱,聖人之符。張天地之綱,用聖人之符,則萬物之情,無所逃之矣。

意解:英明的君主好比是身體,臣下就如同手臂;君主好比喊聲,臣下就如同回聲。君主謀劃根本大計,臣下操辦具體細節;君主治理關鍵問題,臣下實施詳細措施;君主掌握國家權柄,臣下從事日常事務。作為臣子,手握符契(任職憑證) ,就要以此要求自己名實相符。名,是天地的綱紀,是聖人 (做事) 的符節。伸張天地的綱紀,使用聖人的符節,那麼萬事萬物的情況,就無所隱瞞了。



富者奢侈羨溢,貧者窮急愁苦,而上不救,則民不樂生。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罰之所以繁,而姦邪不可勝者也。故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後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也。此上天之理,而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為制,大夫之所當循以為行也。

意解:(董仲舒回答策問說:) 富有的人生活奢侈,豐裕過度,貧窮的人窮困急迫、愁苦不堪,而在上位者不去治理救助,那麼人民就會感覺到活著沒有樂趣。人民如果不樂意活著,那就連死都不會躲避,又怎能懼怕犯罪呢?這就是刑罰繁多但姦邪仍然制止不了的緣故。所以享受俸祿的人家,以俸祿為生就行了,不應當再與人民爭奪產業,然後利益就可以普遍分布,而百姓也可滿足家用了。這是上天的公理,也是遠古的治國之道,天子應該效法作為制度,大夫也應當遵循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民務變,謂之變業。故以理觀之,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橈之,則賊其宰;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虛靜,而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意解:凡是法令變更,利害情況就跟著改變;利害情況改變了,民眾就會改變其所從事的工作;從事的工作改變,就稱為改行。所以從這個道理來看,讓大眾做事業如果頻繁地變動他們,就少有成功;收藏珍貴器物假如經常遷移,就會多有毀壞;烹煮小魚如若經常攪動,就會有損廚師的烹飪之功;治理大國要是政策經常朝令夕改,那麼百姓就會深受其苦。因此懂得治國之道的君主最重清虛恬靜,而對於變更法令很慎重。所以說:「治理大國,就像烹飪小魚一樣。」



子張問聖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師乎,吾語汝。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而已。」子張又問,孔子曰:「師,爾以為必布几筵,揖讓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缀兆,執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可履,禮也;行而可樂,樂也。聖人力此二者,以恭己南面,是故天下太平,萬國順服,百官承事,上下有禮也。」

意解:子張向孔子請教君王如何實施教化治理政事,孔子說:「子張啊,我來告訴你。聖王通曉『禮』和『樂』,把它們交互施用罷了。」子張進一步請教,孔子說:「子張,你認為依定要大擺宴席,賓主拱手相讓上座下座,相互斟酒敬獻,這樣才叫做『禮』嗎?你認為一定要舞者排列好行列跟位置,手拿雉羽和樂器,擊鳴鐘鼓,這樣才叫做『樂』嗎?說出來的話可以踐行,就是『禮』;施行起來能夠使大家歡樂,就是『樂』。聖王能勉力做到這兩點,以恭敬律己的態度居於帝位,因此天下得以太平,各國順服,百官盡職盡責,上上下下都有禮節。」



傅子曰:「能以禮教興天下者,其知大本之所立乎!」夫大本與天地並存,與人道俱設,雖蔽天地,不可以質文損益變也。大本有三:一曰君臣,以立邦國;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婦,以別內外。三本者立,則天下正;三本不立,則天下不可得而正;天下不可得而正,則有國有家者亟亡,而立人之道廢矣。

意解:傅子說:「能夠用禮義教化而興旺國家的,是知道治理國家的大根大本啊!」大根大本,是與天地同在的,是與人倫相互依存的。即使天地被蒙蔽了,大根大本的形式有所增減,但實質從未改變。根本有三:一是君仁臣忠,這是安邦定國之本;二是父慈子孝,這是安家立業之本;三是夫義婦德,這是區分內外之本。這三種根本關係的道義確立了,則天下歸於正道;反之,天下就不能歸於正道。天下不能歸於正道,有國的諸侯、有家的卿大夫會很快衰亡,立身做人的準則也會廢棄。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義理,禮之文。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意解:古聖先王創立的禮,既有根本精神,又有外在文飾 (制定形式的原則)。忠信,就是禮的根本精神;合宜得理,是禮的外在文飾。沒有忠信這一根本精神,禮就無法成立;沒有合宜得理的形式,禮就無法在現實中推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意解:有子說:「禮的運用,就是以和為貴。古聖先王的為政之道就是制禮用和,以用和為最美,無論小事大事都注重溫和融洽。但也有行不通的,就是若知道『和』的可貴而一昧求和,不用禮來節制,那也是不可行的。」



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易俗。

意解:情志透過宮商之聲流露出來,五聲音律聲聲相應而成韻律便叫做「音」。太平盛世的音樂安詳而歡樂,反映當時政治平和;亂世的音樂怨恨而憤怒,反映當時政治乖戾僻違;滅亡或瀕於滅亡的國家的音樂哀傷而憂愁,反映當時的百姓流離困苦。所以要矯正政治得失、震動天地、感動鬼神,沒有什麼比詩歌更近於能實現這個目標。前代君王就是以詩來調理夫婦的關係,培養孝敬的行為,敦厚人倫常道,使教化美善,以及改變風氣和習俗。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意解:(漢文帝下詔說:) 農業是天下的根本產業,是百姓賴以生存的基礎,如果大部分的民眾拋棄最根本的農業生產去從事工商業,糧食就會匱乏,國民生活就不能得到保障。



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飢寒之患。此令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不勝,不為姦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意解:珠寶美玉和金銀,飢餓時不能吃,寒冷時不能穿,然而大眾卻認為它們很貴重,這是因為君主使用它們的緣故。金銀珠寶這些物品,輕便小巧容易收藏,拿在手中,可以走遍天下而不會有飢寒的憂患。這樣就使得人民容易離開家鄉,盜賊受到鼓勵,犯罪逃亡的人有了便於攜帶的財物。粟米布帛產生於田地中,隨時令而生長,凝聚了人力在其中,不是一日之間就能長成的。幾石重的糧食,一般的人難以拿動,也不被姦邪之人所貪圖,然而一天得不到就會感到飢寒。所以,英明的君主重視五穀而輕視金玉。



齊桓公問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為之有道乎?」對曰:「勿創勿作,時至而隨。無以私好惡害公正,察民所惡,以自為戒。黃帝立明臺之議,堯有衢室之問,舜有告善之旌,禹立諫鼓於朝,湯有總街之庭,以觀民誹也。此古聖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忘者也。」

意解:齊桓公問管仲說:「我想擁有天下而不失去,得到權力而不喪失,做到這一點有方法嗎?」管仲回答說:「不要刻意創新,時機來臨就隨之行事,不要以個人的好惡來損害公正,了解人民所討厭的事,以便自己引以為戒。黃帝建立了明臺的議政制度,堯帝設有衢室的諮詢制度,舜帝設有獎勵人們進諫的旌旗,夏禹在朝廷上設立了進諫之鼓,商湯有通衢大道旁的亭舍,用來了解百姓的批評意見。這就是古代聖君賢王所以擁有天下而不失去、得到權力而不喪失的方法。」



先王重於爵位,慎於官人。制爵必俟有德,班祿必施有功。是以見其爵者昭其德,聞其祿者知其功。

意解:《易經》說:「聖人之大寶,在於有崇高地位 (因為擁有地位可以更好地利益人民)。 怎樣保守其位?在於仁愛的美德。」所以上古賢明君王對於爵位很重視,對授予官職很謹慎。賞賜爵位必定授予賢德的人,頒發俸祿必定施與有功的人。所以看到官員的爵位就明白他的德行,聽說官員的俸祿就知道他的功勞。



為政者,不可以不知民之情,知民然後民乃從令。己所不欲,不施之於人,令安得不從乎?故善政者,簡而易行,則民不變;法存身而民象之,則民不怨。

意解:治理政事的人不能不了解民情,了解民情然後百姓才會聽從命令。自己不想要的,不強加給他人,百姓怎麼會不聽從命令呢?所以善於治理政事的人,政令簡明容易推行,百姓就不生變亂;以身作則遵守政令而百姓效法,那麼百姓就不會埋怨。



公之於法,無不可也,過輕亦可,過重亦可;私之於法,無可也,過輕則縱姦,過重則傷善。今之為法者,不平公私之分,而辯輕重之文,不本百姓之心,而謹奏當之書,是治化在身而走求之也。

意解:以公心執法,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只要出於公心,) 用法輕一點也行,用法重一點也行(人民都會心服);以私心執法,都是不可以的,用法太輕就會縱容姦邪,用法太重就會傷害善良。今天那些執法者,不平衡公私的區別,卻來辨析法律輕重的條文,不以民心為出發點,而只謹慎於使上奏判罪的文書得當,就好像治理教化之道本在自身卻跑去別處尋求一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4-08 16:46:39



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中。哀敬折獄,咸庶中正。

意解:不是靠巧言善辯能夠斷案,只有善良公正可以斷案,目的無非是使判決公正。要懷著憐憫體恤的心審判案件,那麼幾乎所判的案件都可以公正了。



同力度德,同德度義。

意解:(周武王說:)兩軍對陣,勢均力敵則看其德行,德行相當則看其出兵是否符合正義。



歷觀古今,用兵之敗,非鼓之日也,民心離散,素行豫敗也;用兵之勝,非陣之朝也,民心親附,素行豫勝也。

意解:縱觀古往今來用兵失敗者,並非敗在擊鼓決戰的當日,而是民心離散,平素的行為就顯示出失敗的徵兆了;用兵獲勝者,並非勝在兩軍對陣的那天,而是民心擁護,平素的行為就顯示出勝利的徵兆了。



會聞,用師觀舋而動。德邢政事典禮不易,不可敵也。

意解:(士會說:) 我聽說用兵,要先觀察敵人的過失而後採取行動。若其德行、刑賞、政治、國務、典章、禮儀沒有違反常道,是不可抵擋的 (指不能征討這樣的國家)。



夫將師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昔者良將之用兵也,人有饋一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之。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

意解:身為將帥,一定要與士卒同甘苦、共安危,才可對敵作戰。從前有位良將帶兵打仗,友人送他一簞美酒,他就下令把酒倒在河裡,與全體士卒同流共飲,一簞美酒雖然不能使整條河的水都有酒味,但三軍將士因此而願意拚死效力,是因為將帥同甘共苦的精神及於自身的緣故。



廉隅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污也。風有所從來,俗有所由起。疾其末也,刈其本;惡其流者,塞其源。夫男女之際,明別其外內,遠絕其聲音,激厲其廉恥,塗塞其虧隙,由尚有胸心之逸念,睇盼之過視,而況開其門,導其徑者乎?

意解:端方不苟、堅貞高潔,是美好的品德;放蕩無節、任性私奔,是污濁的行為。風氣都有其來由,民俗也有其根源。嫉恨其末梢就該割斷其根本,厭惡其濁流就要堵塞其源頭。男女之間,即使明確地分開其外內的處所,疏遠隔絕其交談,激勵其廉恥之心,堵塞造成非禮的空隙,還會有內心放縱的念頭、越禮的斜視,更何況大開其門,並為之引路呢?



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盜賊多有。

意解:君主的禁令愈多,人民動輒得咎,不能安心工作,就會愈來越貧窮。百姓多權謀,上下寡恩少義,國家就愈來愈混亂。人主看重技藝機巧,上行下效,奇麗奢華之物就會興起。珍奇物品愈多愈精美,人民想要不勞而獲,盜賊就愈來愈多。



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

意解:如今人們背離農業趨向商業,食用糧食而不耕種的人口眾多,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增長,這是天下的大禍。



君子之御下也,民奢,應之以儉;驕淫者,統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賊,讓行而爭路者也。故孔子曰:「移風易俗。」豈家令人視之哉?亦取之於身而已矣。

意解:君王治理百姓,民風奢侈了,就提倡勤儉;民眾驕縱放蕩,就提倡倫理道德的教化。從沒有上位者仁義而下位者卻暴虐的,也沒有上位者讓路而下位者爭路的。所以孔子說:「移風易俗。」難道是要一家家地去查看嗎?其實只要君王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就行了。



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修行則仁義興焉,飾辯則大偽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難成而難見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知言之易,而悅之者眾,故不尚焉。

意解:君主崇尚美德,則臣下重視修養德行;君主喜好高談闊論,則臣下熱衷粉飾巧言。修養德行則仁義之道興起,粉飾巧言則詭詐之風興起,這是必然現象。美德難修成也難被發現,高談闊論容易撰寫也容易討人喜歡。古代聖王之道巧言易說且多數人愛聽,所以不提倡。



文公問於郭偃,曰:「始也吾以國為易,今也難。」對曰:「君以為易,其難也將至矣;君以為難,其易也將至矣。」

意解:晉文公向郭偃問道:「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治理國家是很容易的事,現在才感到很難。」郭偃回答說:「君上如果以為容易,那麼困難將會到來;君上如果認為困難,那麼容易將會到來。」



明主不用其智,而任聖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眾人之力。故以聖人之智思慮者,無不知也;以眾人之力起事者,無不成也。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則身逸而福多。亂主獨用其智,而不任聖人之智;獨用其力,而不任眾人之力,故其身勞而禍多。故曰:「獨任之國,勞而多禍。」

意解:賢明的君主不靠自己的智慧,而用聖人的智慧;不靠自己的力量,而用眾人的力量。所以憑藉聖人的智慧思考問題,就沒有不明白的;用眾人的力量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能夠不固執己見而依靠天下人的智慧和力量,就會自身安逸而造福眾多。昏君獨恃自己的才智,而不信賴聖人的智慧;獨恃自己的能力,而不依靠眾人的力量,所以自身疲勞而禍患眾多。所以說:「獨斷專行的國君,其國勢必疲於奔命而又多禍。」



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刑政錯亂。民力盡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濁於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業,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躬請巖穴,廣採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

意解:以前秦朝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賞賜輕而刑罰重,刑法和政令混亂。國君的奢侈耗盡了民力,國君的雙眼被美色迷惑,心志被財寶腐蝕污染,姦邪之臣在位掌權,賢明之人隱居退避,百姓憂慮恐懼,天下人深感痛苦,因此最終遭到國破家亡的禍患。漢朝之所以強盛的原因,就在於君主親自履行誠信,聽取諫言,招納賢才,恩惠施及微賤之人,親自禮請隱逸的賢士出山,廣泛聽取各種意見,全面進行考察,從而成就了其宏遠的計畫。這些都是過去的鮮明例證。



王國富民,霸國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王國富倉府。是謂上溢而下漏,故患無所救。

意解:實行王道的國家,致力於讓百姓富裕;實行霸道的國家,致力於讓士人富足;勉強生存的國家,高官貴族們特別富裕;瀕於滅亡的國家,君王的糧倉府庫特別富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層富得溢出而下民窮困不堪,像這樣,一旦有亡國的禍患就無法挽救了。



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生富貴而能不驕傲者,未之有也。今寵祿初隆,百僚觀行,當堯舜之盛世,處光華之顯時,豈可不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意解:(崔駰勸諫竇太后之兄竇憲:)生來就富有的人會驕傲,生來就地位貴顯的人會傲慢。生來富貴而能夠不驕傲不傲慢的人,是不曾有過的。如今您的榮寵和祿位剛剛顯盛,百官都在看您的行動,您處在堯舜一般的盛世,正是榮耀顯赫之時,怎能不晝夜勤勞,長久擁有大家的讚譽? (竇憲未聽,之後圖謀篡位,漢和帝察覺而將其賜死。)



昔陳靈之被矢,灌氏之泯族,匪降自天,口實為之。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三緘之戒,豈欺我哉。

意解:從前陳靈公被射死,灌夫被滅族,災禍不是從天而降,而實在是言語造成的,言行是人生的關鍵,它主宰著人的榮譽或恥辱。古人關於三緘其口的告誡,難道是欺騙我們的嗎?



分土地,趣本業,養桑麻,盡地力也。寡功節用,則民自富。如是則水旱不能憂,凶年不能累也。

意解:將土地分給百姓,致力於農業耕作,養蠶種麻,充分發揮土地的出產能力。減少徭役,節省政府的費用,那百姓自然就會富裕起來。如果能這樣,那麼水旱災害就不足以使我們憂愁,荒年也不足以讓我們受苦。



天下有信數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舉、三曰強有所不能勝。故雖有堯之智,而無眾人之助,大功不立;有烏獲之勁,而不得人助,不能自舉;有賁、育之強,而無術法,不得長生。

意解:天下有三個必然的道理:一是再聰明也有做不成的事;二是力氣再大也有無法舉起的東西;三是再強大也有不能勝過的對手。所以雖然具有堯的智慧,而沒有眾人的幫助,也沒有辦法建立偉大的功業;雖然具有烏獲那樣大的力氣,而沒有別人的幫助,也不能把自己舉起來;雖然具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強壯,而沒有正確的方法,也不能永遠取勝。



蒙。《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意解:蒙卦的《象傳》說:高山下流出泉水,這是啟迪蒙昧的象徵。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行動時如水之必行,果決不疑、堅持不懈,來培育美好的德行。 (泉水剛從山下流出時,沒受到污染,也沒有固定的方向,好比人的童年時期。此時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幼童見到善行必啟發善心,聽到道義必仰慕道義,因此君子要果決地引導幼童培養德行。)



聖王深識人情,而達治體,故其稱曰:「不以一眚掩大德。」又曰:「赦小過,舉賢才。」又曰:「無求備於一人。」

意解:聖王都深刻明瞭人之常情,而且通曉為政之道,所以他們說:「不要因小的過錯來掩蓋大的德行。」又說:「饒恕小的過失,任用有賢德的人。」又說:「對於一個人不能求全責備。」



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也。事君也,其友皆誠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職日進,此所謂吉臣也。人主也,朝臣多賢,左右多忠,主有失敢交爭正諫,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意解:觀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厚恭謹、敬畏法令,像這樣的平民,家庭必然一天比一天富足,自己必然一天比一天安樂,這就是所謂的吉人。觀察事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很誠實守信、德行高尚、樂於為善,像這樣的臣子,事奉君主會一天比一天有所增益,官職會一天比一天晉升,這就是所謂的吉臣。觀察君主,如果朝廷官員大多賢能,身邊的侍從大多忠正,君主有過失,他們都敢於交相直言諫諍,像這樣的君主,國家會一天比一天安定,君主會一天比一天尊貴,天下百姓也會一天比一天敬服他,這就是所謂的吉主。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為右。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變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

意解:治理國家有常理,以利益民眾為根本;政治教化有方法,以政令通行為上。如果有利於百姓,就不必效法古人;如果措施合宜於事理,就不必順從舊俗。所以聖人制定法度隨著時代而變化,制定禮儀隨著風俗而演化。衣服和用具,都適合百姓所用;法律制度和政策命令,都根據百姓所適宜的情況。所以改變古人的作法不一定值得非議,而順從舊俗也不一定值得讚譽。



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查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意解:觀察君主所舉用的人,其國家是政治清明還是混亂不堪便可以預見;觀察一個人的同夥,那這個人是賢明還是不賢明便可以論定。



仁者在位,而仁人來;義者在朝,而義士至。是以墨子之門多勇士,仲尼之門多道德,文王之朝多賢良,秦王之庭多不詳。故善者必有所主而至,惡者必有所因而來。夫善惡不空作,禍福不濫生,唯心之所向,志之所行而已矣。

意解:仁者在朝廷執政,就能感召仁者前來;義士在朝廷執政,就能感召義士前來。所以墨子的門下多勇士,孔子的門下多道德之人,文王的朝中多賢良之臣,秦王的朝堂多不善之人。所以善人到來必有其原因,惡人到來也必有其緣由。善惡不會憑空發生,禍福不會隨便到來,都是人們心靈所趨向和意志所實行的結果而已。



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得天下也。

意解:為天下謀利益的人,天下人就擁護他;給天下人帶來禍害的人,天下人就反對他;使天下人得以生養的人,天下人就感激他;殺戮天下人的人,天下人就毀滅他;以真心真情對待天下人,天下人皆以真情相待而無隱瞞;讓天下人的意願不得抒發而陷於窘境的人,天下人就仇視他;使天下安居樂業的人,天下人就依靠他;讓天下遭受危難的人,天下人也將帶給他災難。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得到天下。



臣聞,謙遜靜愨,天表之應,應之以福;驕溢靡麗,天表之應,應之以異。

意解:(東方朔勸諫漢武帝說:) 我聽說做人謙虛恭謹、沉靜樸實,上天就會感應,應之以福;驕橫自滿、奢侈無度,上天也會感應,應之以怪異現象。



夫天下之大器,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人憎惡之如仇讎,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耶!

意解:天下好比一個大的器物,現在人們放置器物,放在安穩處就安穩,放在危險處就危險。治理天下的道理和放置器物沒有什麼差別,就看天子把它放在什麼地方。商湯、周武王把天下放在仁義道德、禮樂教化上,於是恩德廣被,禽獸繁衍,草木茂盛,德行覆蔭子孫幾十世,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秦始皇把天下放置於法令刑罰上,沒有一點恩澤,於是怨恨充滿世間,人們憎恨他如仇敵一般,禍害差一點殃及自身,子孫被誅殺滅絕,這是天下人都看到的,誰對誰錯這就清楚地得到呈現和驗證了啊!



人主能安其民,則民事其主,如事其父母。故主有憂則憂之,有難則死之。人主視民如土,則民不為用。主有憂則不憂,有難則不死。故曰:「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

意解:君主能使人民生活安定,那麼人民事奉君主,便會如同事奉自己的父母一樣。因此,君主有憂,人民便會為他分憂;君主有危難,人民便會為他效死。君主若視人民如同泥土,人民便不會為他效力。君主有憂,人民不會為他分憂;君主有危難,人民便不會為他效死。所以說:「君主不能使人民安樂,人民便不會為君王分憂;君主不考慮人民的生存,人民就不會為君王效死。」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編號:01 002 第081 集 - 2016-04-11 13:48: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tR08H485hY&list=PLKqTyHpM97JDb0evq3AZqEJlHgjmmK382&index=81


這則影音是蔡老師講解治國最重要的綱領。

引文
--------
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人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是報之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齋莊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


---------

現階段中國大陸習主席強力打貪腐,也整治了不少老虎,不過國內貪腐風氣依舊糜爛,似乎治標不治本。群書治要引出孔夫子與諸侯王的對話,說明修身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本身的德行品格完善了,自然而然會感召賢德君子來朝效力,一個賢德的人,可以吸引很多志同道合之士為國效力。【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商湯舉伊尹,文王舉姜太公,而國大治,可以見得。

引文
--------
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詹何對曰:「何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也。」楚王曰:「寡人得奉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


---------

另外,蔡老師講述,每個人都應該依靠自己的賢德品格立身,哥哥爸爸真偉大,無法依靠;孝子賢孫也無法依靠。就像大舜賢德,但是父親跟弟弟依舊愚昧;商湯為臣如此仁至義盡,夏桀王朝依舊滅亡。只有自己真正修養品德,有福報了,才能安身立命,帶旺整個家族或朝政。
另外,教育人民真的很重要,不教而殺謂之虐,只有領導者帶頭做,給庶民百官樹立榜樣,品德廉潔的教育真義才能落實,而領導者真正愛護百姓,那顆心啊,人必有感而互相勸善,這就是政治的真義啊!

引言
--------
堯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民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義立,德博而化廣。故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治。先恕而後教,是堯道也。


----------

影音前面40分鐘,值得當朝執政者警惕自勵,希望台灣不要淪為貪腐治國,希望能向上提升,成為民主國的最佳典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當心折損已有的福報! - 2016-05-12 14:14:31



聖嚴法師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災難必然會接踵而來,命終還會墮入惡道。

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叫崇禎皇帝,他前世是個小沙彌,在廟裡蓋房子時不慎摔死。師傅明白他的前後因果,想幫他了苦,就叫弟子用馬把他的屍體拖散。但師兄弟不忍心,悄悄地把他埋了。結果他後世作皇帝時,天下大亂,沒過一天好日子,最後只得上吊而死。

前些年某地來了一個術士,有人請他測一個人,他問這個人有沒有當官?人家問當官怎麼講?沒當官怎麼講?他說:如果沒當官,則他還活著,如果當了官,則他已經死了。果然,此人是一個小電站的站長,剛剛死。因為他的福報小,當一個小官就把福報折損完了。有人千方百計地想出名,其實如果沒有實際的功德和福報,出了名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報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災禍,而且如果災禍還抵不了名聲的話,還要到惡道中去消業。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億觀音心咒,她到處跟人講,後來請一位仁波切給她作回向。仁波切說:你的功德已經沒有了。為什麼?因為這麼多人的稱讚,再加上自詡功德,功德里夾著傲慢,已經消耗掉了。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污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而且貪污千萬人的財產比貪污一個人的財產,罪報要大千萬倍。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簡直不可想像!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幹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俗話說"吃虧是福"。吃了虧之後,比如說被人冤枉,被人誹謗,要是心裡很坦然,不起怨恨,則是消了業,就是福報。要是怨恨不平,則又造了業。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乾淨,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要愛惜字紙,不要用有字的紙墊坐,特別是上廁所不要使用有字的紙;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乾淨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給人這一拜,只能活五年。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如果親人死的時候這樣做,則是直接把亡人往惡道火坑裡推。許多大德開示:不要把先人的骨灰或照片 供在家中,天天對它上香。很多人以為這樣先人會保佑自己,殊不知先人自己都不知道落到了哪一道中,可能他自己都顧不上自己。這樣做對先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給他們帶來傷害。我們可以把先人的較小的照片放在佛像的下方,為先人祈願,願他們脫離輪迴。這樣,我們其實是為先人而供佛,而不是對先人上供。把骨灰供奉在寺院中,這樣也十分不好。最好把骨灰混以泥土,造一些不動佛的像,並請大德誦經開光,然後把佛像投放在海洋中。這樣做,對先人的利益極大。如果沒有條件造佛像,應該請大德為骨灰誦經,然後把骨灰帶往聖地朝禮,最後把它撒在乾淨的山上或海中。

《百業經》裡有個例子: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他的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一瞬間裂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懺悔。當時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懺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恐怕連命都保不住。

所以我們做人要小心謹慎、謙虛禮讓、多行力所能及的善事,勿做惡事;為自己和家人多積累些福報資糧,以酬來路!忘卻小我,成就大我!


轉自如下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6038015--%E7%95%B6%E5%BF%83%E6%8A%98%E6%90%8D%E5%B7%B2%E6%9C%89%E7%9A%84%E7%A6%8F%E5%A0%B1%EF%BC%8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念的因緣 - 2016-05-12 14:21:59




一念的因緣

有一次佛陀與弟子出外拖缽,經過一個賣水果攤販。弟子看到賣水果的商人在面對兩位陌生顧客,給予不同的服務,而感到不解。於是問佛陀,三者因緣為何?

佛陀說,水果商人之所以對路人甲和顏悅色,多般服務, 售以便宜價錢;對路人乙則厲聲言詞,不見好臉色,有所刁難,而售以厚貴之原因,那是因為三個人在前世時,有下面這一段因緣:

這名賣水果的商人在前世時,是一位家境非常貧困的人, 家有八十幾歲的母親需要奉養,由於母親生病垂危,因一念之差,而犯下強盜之事。當時,此罪甚重,被捉後處以死刑,並遊街示眾。

在遊街時,路人甲對該犯人(即今世之水果商人),生起悲憫同情之念,脫口說:「可憐啊!!這麼年輕就要被處死刑」,犯人聽後生起慚愧後悔之意,故一念之間結了善緣。

而後,經過路人乙面前時,乙心生惡念,大聲責罵他: 「這種人死好,做那種壞事,活該被處死。」犯人聽後,對乙生起瞋怒,久久不能平復。雖經隔世,但此惡因緣並未間斷。 今世再遇到時,便惡言相向,並賣給較高的水果價錢。

如此可知,人的心念遍虛空法界,而且變化遠度之快,超過光速。同時這一念,含藏過去、現在、未來之因緣,可以上下古今,中外奔馳,神遊太虛,無遠弗屆。

因此,不可小看這一念之善惡,短暫的一念,可以成佛作祖,也可能造下生生世世瞋恨、貪痴、痛苦、不快樂之因緣,我們能不看好這一念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養什麼老! - 2016-05-12 14:31:04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

有個同修打電話給我,問我將來到哪裡去養老?我說我養什麼老!我天天講經,哪一天不講就走了。我的老師給我做榜樣,李炳南老居士,他九十七歲的時候往生的,往生之前只停了兩次講經,他每個星期講一次,只停兩個星期他就走了。我也是如此,不講經就走了,養什麼老!

~恭錄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0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 2016-05-12 14:35:07



問: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答:如果你相信佛法,無論如何你都不要灑殺蟲劑,現在的人種有機的也很賺錢。你如果有福報你種有機的也會賺錢,你如果沒福報,你再怎麼用殺蟲劑也沒有用。因為你越殺生就越沒有福報,越沒有福報你就越生病、越賠錢,賺一百賠兩百那沒用啊。

像廣化老法師的做法是念大悲咒水灑一灑,蟲自然就離開了,就是在我們護國寺,我師父現在在那裡,他們過去都自己種菜,念大悲咒,蟲就不見了,這樣就圓滿了。


轉自如下
http://2011dharma.blogspot.tw/2015/05/20150510-03.html
貼文者 : : 連鎖反應

Re: 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 2016-05-12 19:46:53

大悲咒怎麼念的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受五戒的人是否能在種菜的時候使用殺蟲劑? - 2016-05-13 09:49:35

張貼者: 連鎖反應
大悲咒怎麼念的呢



大大您好~

在網路上搜尋大悲咒全文,提供網址如下

http://blog.xuite.net/gn08084419/blog/213520233-%E5%A4%A7%E6%82%B2%E5%92%92%E5%85%A8%E6%96%87+(%E6%B3%A8%E9%9F%B3%E7%89%88)


這個是影音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C4jkyM


供大大參考看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丘美珍:明星高中畢業30年後,才發現人生的真相 - 2016-05-27 14:08:04



全文網址如下
邱美珍:明星高中畢業30年後,才發現人生的真相。


不論幾歲,愛與陪伴,是治癒所有人生創傷的良藥。

人生中的種種意外,堅忍處之,最終將成為生命中的祝福。

生命的重點不在成就,而在幸福。

歲月是人生的魔法師,高中畢業後的這30年,在同學們的故事中,我看到:有夢的,實現了;尋找的,尋見了;空虛的,圓滿了;心痛的,療癒了;柔弱的,剛強了。

生命的重點不在成功,而在成熟;不在獲得,而在分享;不在成就,而在幸福。在高中畢業的第30年,時間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真相,竟然如此耐人尋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現在不少人以為,人能夠死在醫院裡,是科學昌明時代的一種現象。佛教怎麼看? - 2016-06-22 16:16:56



問:現在不少人以為,人能夠死在醫院裡,是科學昌明時代的一種現象。佛教怎麼看?

答:《寶燈經》中說:“臨終隨念佛,指向佛陀像,讚頌皈佛偈,此人獲佛光。”臨終者如果能隨念佛陀,並有善友在旁邊為他指示佛的莊嚴寶像,為他念誦讚頌皈依佛的偈文,這時他一定會得到佛的加持。

寂靜無干擾的環境,是修行人在臨終時最佳的往生條件之一。如果在家中或者醫院裡,這種條件很難具足,親戚朋友或醫生的吵鬧,兒女後代為財產而爭吵,這些鬧劇經常會在那些臨死者身邊發生。亡者在這樣的氣氛中,不但無法修觀,而且很容易產生貪嗔煩惱。

藏地很多修行人到了臨終時,自己會找一處清淨的寺院或山林,離開親友們去迎接死亡。在安多、康區一帶,老人們如果覺得活不了多久,就會盡快到寺院中,在僧眾的修法幫助下迎接死亡,人們經常有這種說法:“啊,某人沒有活的希望了,該去寺院了。”在良好的修法環境中,臨終者可以不受干擾,保持著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在清明的境界中隨念佛陀正法。

——《入菩薩行廣釋》索達吉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小小念佛機是有光的 - 2016-06-22 16:17:51



磁場最殊勝的,真的,阿彌陀佛。我們常常念佛,佛光加持我們,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氣­功功夫好的人他能看出來,你的光特別強,得到佛的加持,你心裡常常有佛。對於鬼神、異­類,那就更殊勝了。就是念佛機,這是個機器,裡面是念阿彌陀佛的,這麼一個小機器,你­放在房間裡,你晚上把它打開,它有光,我們肉眼看不見。這個光多大?一般講,這個中心­區四十里範圍,這裡面的幽冥界眾生統統得利益。念佛的、誦經的、講經的,這個場面都很­大,跟你的心量有關係,你的心量愈大,它的光就愈大,心量小,光就比較小。所以我們的­心量能夠幫助念佛機擴充它的影響,擴充它的範圍。佛光遍法界虛空界,那是自性的光明,­不可思議,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自己因為有業障,看不到它,阿羅漢能看到,菩薩能看到。­修行位次愈高,看得愈清楚,看得愈遠、愈大。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一集) 2013/2/17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02-040-018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素時尚 不殺生 - 2016-06-22 16:25:00



素時尚 不殺生 ●慕 如

一次在學生架設的BBS社版上看到一個新鮮的名詞「素皮鞋」,當下對於年輕人的可愛創意佩服得呵呵笑!

學佛吃素的人,能不能不要過分樸素或邋遢,而和一般人同樣過著時尚而自在消費的生活呢?── 這是個問題嗎?是的,這的確是個值得設身處地思量的問題。對於一些初學佛的人,這一類問題經常就能構成生活的困擾,或者人際溝通交往上的煩惱。如果不加以釐清疏通,有時就可能影響學佛道心的持續精進。

一般人學佛,都是處在紅塵中獨自修行,默默地從自己心地上去撫塵除垢,儘量做到覺察灰塵來了,隨髒隨擦,進而找出不沾塵垢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清淨一些。但由於個人因緣千差萬別,難免需要適度地與週遭人事配合,以免太過於突出自己「清高」的佛子色彩,而遭致不必要的耳語誹謗。其實走的正是一條考驗── 你如何覺悟「恆順眾生」真諦的試煉之路。

觀音普門示現就是恆順眾生

和娑婆世界結下很深緣分的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等的普門示現宏願,都是悲智雙運的恆順眾生最佳示範。如果今天菩薩觀眾生機,發現有一位淑女名媛機感成熟,將要前往度化,如果不能化身成淑女名媛與她「同事」,可能就連見一面、說一句話的機會都沒有。相同的,若是要度化一個滿身銅臭的商人也一樣,需要有他看得上眼的一身行頭,或者能說上一口上道的生意經,才有資格進行第一類接觸。

因此雖然學佛人應力行簡樸少欲知足,然而有時候,適當而合宜的時尚感卻也是必須的,才不至於總是與家人、世人格格不入,落得只能獨善其身的小乘修法,可就遺憾了。

時尚也可以很素

在這個過度消費的物欲叢林裡,許多的消費當中都以無辜生命作為代價。翻開時尚豪奢的歷史,多的是一幕幕血淋淋,令人不忍目睹的殘影。就像皮草的興盛本身,就是有著美麗皮毛動物的虐殺血淚史。這段文字走過的同時,腦海中依稀還能浮現一年前曾經看過的一部紀錄短片「皮草的代價」,片中慘遭虐殺的每一隻動物,都只因長了一身好皮毛,就得流著淚被生剝皮毛,胡亂棄置一旁殘喘的身軀持續顫抖著,眼神裡充滿著無奈與怨恨,這樣的時尚,誰還忍心?

時尚也可以很素!只要一點點改變,口裡改吃蔬食菜餚、身上改穿棉麻天然纖維、臉上改擦不以動物做試驗的保養化妝品、腳上改踩人造皮革的設計鞋款,時尚的氣氛一分不減,慈悲的氣質卻是不容置疑的神清氣爽,沒有負擔的時尚感,真的好自在!

尊重生命善意消費

不管是不是佛弟子、素食者,在消費自娛的同時,如果能多想一下生活的意義,多存一分尊重生命的善意,就能減少一分對其他生命的歉意。關懷生命與時尚潮流,合則雙美,一點都不衝突。只要你我多一點點的留心,這個世界就會少一張哭臉,多一張笑臉,何樂而不為善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晾曬的蘿蔔乾 - 2016-06-22 16:26:34


樓下住著一對老夫妻,男的是離休的處級幹部,女的退休前是一家大醫院的主任醫師,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是某局裏的中層幹部,一個在國外讀書。
  
入秋的一個傍晚,我看見那老夫人在翻曬蘿蔔,我很奇怪,像她這樣的家庭,還用自己醃菜吃嗎?我問她,張阿姨,你家還醃鹹菜嗎?那老夫人很有豐韻,笑起來一臉的幸福,她說你王伯就愛吃我做的蘿蔔醃菜,吃了一輩子都不膩,過去工作再忙,都要給他晾菜,何況現在退休了,有多是時間。
  
望著翻菜的老人,忽然就想起林語堂先生的名言:愛一個人,從他肚子起。對那些走過幾十載風風雨雨的婚姻來說,愛可能真的就落在碗裏,落在“蘿蔔乾”上了。
  
不是每份愛都是驚天動地的,實實在在,樸實無華是婚姻的一種境界。


---------
轉自
http://blog.xuite.net/hyunhuang122706/twblog/137935529-%E6%99%BE%E6%9B%AC%E7%9A%84%E8%98%BF%E8%94%94%E4%B9%BE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份 - 2016-06-22 16:32:49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份

有個小男孩幾乎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為患脊髓灰質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參差不齊且突出的牙齒。

他很少與同學們遊戲和玩耍,老師叫他回答問題時,他也總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在一個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親從鄰居家討了些樹苗,他想把它們栽在房子前,他叫他的孩子們每人栽一棵。

父親對孩子們說,誰栽的樹苗長得最好,就給誰買一件最喜歡的禮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親的禮物。

但看到兄弟姐妹那蹦蹦跳跳提水澆樹的身影,不知怎麼地,萌生出一種陰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樹早日死去。因此澆過一兩次水後,再也沒去理它。

幾天後,小男孩再去看他種的那棵樹時,驚奇地發現它不僅沒有枯萎,而且還長出了幾片新葉子,與兄弟姐妹們所種的樹相比,顯得更嫩綠,更有生氣。

父親兌現了他的諾言,為小男孩買了一件他最喜愛的禮物,並對他說:從他栽的樹來看,他長大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

從那以後,小男孩慢慢地變得樂觀向上起來。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著,看著窗外那明亮皎潔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師曾說過的話『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長。』何不去看看自己種的那棵小樹?

他輕手輕腳來到院子裡時,卻看見父親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種的那棵樹下潑灑著什麼。

頓時,一切他都明白了,原來父親一直在偷偷地為自己栽種的那棵小樹施肥!他返回房間,任憑淚水肆意地奔流。

幾十年過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盡管沒有成為一個植物學家,但他卻成為了美國總統,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羅斯福。

愛是生命中最好的養份,哪怕這只是一句。


-----------
轉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5OM9KVqMU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孩子的未來跟你有關 - 2016-06-22 16:42:47



不要總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父母應該先變成這樣的人,因為你就是孩子的「傳承上師」,孩子的未來跟你有關。----索達吉堪布


------
轉自
http://tw.weibo.com/suodj/384905285043908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自殺大橋”上的問候 - 2016-06-29 09:32:04



“自殺大橋”上的問候

湯園林

韓國的麻浦大橋曾經惡名昭著,因為自從大橋建成後,先後有幾百個人從欄杆邊飛身而下,命喪橋底。大家因此稱這座橋為“自殺大橋”,認為它是不吉利的化身,附近的居民甚至寧願繞遠路,也不願從這座大橋上經過。

奇怪的是,就在大家談麻浦大橋色變時,一位拾荒的老人卻開始頻繁地在大橋上出現。老人年齡很大了,瘦弱的腰身佝僂著,左腿還有些殘疾,走路一跛一跛的,花白的頭髮被風一吹,稀疏而凌亂。

老人手裡拎著一個黑色的垃圾袋,看見飲料瓶或紙片,就會彎腰艱難地撿起來,放進垃圾袋裡。這座大橋上垃圾並不多,可是老人卻一天到晚都在橋上徘徊,從橋這頭走到橋那頭,再從橋那頭走到橋這頭。

很快人們就發現,老人的注意力好像並不在撿垃圾上,他並不低頭看路面,渾濁的目光只是緊隨著橋上來來往往的人。看見有人在欄杆邊長久地站立,他會走過去,微笑著大聲打招呼:“嗨,最近好嗎?”如果對方沒有聽見,他還會更近一步,走上前去輕輕拍打別人的肩。

看見一位拾荒的老人和自己打招呼,別人往往會丟過來一個不屑的眼神,然後,繼續在欄杆邊沉思眺望。自討沒趣後,老人卻並不離開,而是像個急需傾訴的話癆,繼續死纏亂打:“你在看風景嗎?今天的天氣真好啊,風景也很美,不過,你看了很久了,一定累了吧?不如回家好好地泡個熱水澡。”

被他騷擾的人往往會不耐煩地扭頭,揚長而去,留下老人孤獨的身影在風中搖晃。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好脾氣,有時候,老人也會遇到脾氣暴躁的主兒,對於他的主動搭訕,別人會毫不客氣地怒吼:“滾一邊去,別打擾我!”可是,老人並不識趣地滾開,而是繼續站在那裡,還見縫插針挑起別人更大的怒火,引得那人一邊大罵一邊使勁踢著橋上的欄杆,直到罵夠了踢累了,氣呼呼地走下大橋。

更多的時候,那些在欄杆邊發呆的人並不理會一位拾荒者的問候,無論老人多麼熱情,他們都無動於衷,只是靜靜地站著,彷彿天地之間只剩下他們自己。這個時候,老人會一直陪在他們身邊,微笑著看著他們,直到那人終於有所察覺,莫名其妙地白他一眼,然後,又懊惱地離開。

老人在大橋上來來回回,無論嚴寒酷暑,不管刮風下雨,他總是每天在那裡出現。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幹什麼,人們唯一知道的是,自從老人出現後,在大橋上成功自殺的人驟然減少,“自殺大橋”的魔咒似乎被不經意地解開了。

直到有一天,老人從大橋上消失,而那些老人曾經打過招呼的人紛紛湧上大橋,點上蠟燭,久久地站在那里為老人祈福,人們才知道,原來,那些曾經站在欄杆邊發呆的人,正是對生活感到絕望而企圖自殺的人,正是老人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些無聊的閒話,打亂了他們自殺的計劃,並讓他們重新看到生命的希望。

老人在這座大橋上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直到他走完自己的生命歷程。老人的行為讓人們唏噓不已,也給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生命課,一個淒苦無依的拾荒老人尚且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尚且想要給社會一些溫暖,其他的人有什麼理由為一點點不如意就頹廢地想要放棄生命呢?

老人的故事還給了政府許多啟發,政府一直想要解決大橋上的自殺問題,現在,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好方法。大橋被重新裝修,新裝修的大橋欄杆會不斷和人交流,每當有人走過,欄杆上的電燈就會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並像朋友一樣關心地問候:“最近忙嗎?” “去洗個澡,好好地泡一泡。”

現在,麻浦大橋早已經不是“自殺大橋”,它變成了“生命之橋”,因為那一句句簡單的問候,讓人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勾起了人們無限美好的回憶。有時候,一句簡單的問候,就能在瞬間築起生命的希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自心出現苦楚的原因是什麼?你知道嗎? - 2016-06-29 09:33:31



自心出現苦楚的原因是什麼?你知道嗎?

作者: 索達吉堪布 來源: 《修心利刃輪釋》第3課

自心出現苦楚時,

定是擾他心相續,

惡業利刃輪自己,

今自取受諸苦厄。

在世間,有些人身體還算健康,但心靈卻很痛苦。按大乘教言來講,此時要么將之轉為修行的順緣,要么將之轉為道用。本頌云:在即生中,當自己的心出現各種各樣的苦楚時,要想一定是前世擾亂他人心相續的惡業利刃輪到了自己頭上,現在自己應該取代、承受一切眾生的苦厄。

比如附體,這是一件非常讓人心靈痛苦的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因為,能附的精靈、鬼神等與此人有業緣關係,所以一直以餓鬼、厲鬼等方式纏著他,始終不願離開。這樣的事,除了在佛教經論中有記載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也層出不窮,尤其是在漢地。剛開始,我也懷疑個別人是不是在說妄語,但對他們加持、念經時,自己身心也有一些特別的反應。不過對附體的人來講,懺悔很重要,因為這比較容易消除與鬼神等之間的惡緣。若只是講道理,效果就不一定那麼明顯。

現在社會,有憂鬱症、自閉症、恐慌症等諸多心理疾病,包括修行人,也有個別有這樣的病。與身病相比,心病更加多,但到目前為止,心理醫院卻很少。不過除了宗教人士以外,即或是心理醫生和心理專家,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所以,病人在就醫時,也經常感受他們發洩自己情緒的痛苦。

我認為,在心裡感受極大的恐慌和痛苦時,一定要了知,這是前世擾亂別人內心的果報,比如:讓他人痛苦,讓他人不開心等。 《諸法集要經》亦云:“若人造眾惡,則受諸楚毒(指苦楚),不作則不受,無因亦無報。”而且,還要觀想代受一切眾生的苦厄,並猛厲懺悔。若平時多懺悔,身心的痛苦就會減輕、消除。實在說,心病比身病更加難治。若是身病,可以輸液、吃中藥等方式治療;而心病,若自己不肯服用佛法的甘露妙藥,即使找了很多醫生、專家、上師也無濟於事。所以一定要聞思修行。

——恭錄自《修心利刃輪釋》第3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你傷害了我的“我執” - 2016-06-29 10:47:29


你傷害了我的“我執”

你放大了你的遭遇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對你的人生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但當它發生時,你卻覺得它有天那麼大。

我見過一個人,被領導和同事批評了。明明只有兩個人說他,他卻覺得活著沒意思,一會兒想自殺,一會兒想去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全世界沒有一個人愛我!”

他對自己的情緒沒有任何辦法,心越來越束縛。

其實,如果心能想開一點、放鬆一點,“他們討厭我,沒關係,我正好去寂靜的地方修行,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有這樣的心態,對於任何遭遇,包括身體的疾病、生活的困擾、社會的壓力,都能扛得起,能堅忍。而脆弱的人,就很難支撐。

因此,面對抑鬱症,你的心要有力量。

你傷害了我的“我執”

有心靈疾病的人,往往自我太強, 一旦得不到認可,就覺得“他傷了我的自尊、侮辱了我的人格”……但在大乘佛教看來,這些沒有什麼,別人對自己不好,恰恰是修行的好機會。

不管是你的家人、戀人,或是同事、同學,當他正在侮辱你時,可以觀一觀“我”的心態是怎樣。這時候就發現,你對這個“我“太執著了,認為“我很了不起”“我的人格是完美的”“我是天下第一”……有這樣的心態,別人稍微說你,就會特別受不了,傷心、鬱悶。

反過來說,如果你對自己的定位本來就不高,明白“我是凡夫,有很多業力、煩惱、過失,別人指出我的缺點很正常“,那別人再怎麼侮辱,你也不會在意。

其實“我”是個演員

我們的心之所以如此脆弱,一方面是凡夫的普遍特點,另一方面也跟我們接觸的環境,尤其是現代傳媒、影視的影響有關。

電影、電視裡一般都有這樣的情節:別人說一句難聽的話,自己一定要馬上有“反應”,反唇相譏,或者臉色大變,千萬不能無動於衷。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這樣被洗腦,慢慢就成了劇中的演員,演著斤斤計較的人生。對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特別敏感,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

這樣的人,遇到一點點刺激,也沒辦法抵抗。原因是什麼?自我太重了。

“我”這個東西,能活下去就可以了

因此,我們需要大乘佛教的慈悲觀。有了它,就不太關心“我”這個東西,只要能活下去就可以,更多的注意力會放在利益眾生上。

比如,當有人誹謗你,你會想:“如果我有過失,就該承受,別人指出來也很好;如果我沒有過失,那沒什麼好生氣的。所以,有人誹謗我沒關係,我能否幫到眾生才是關鍵。”能這樣想,你對一切就不會放在眼裡。

一個很想幫助別人的人,比較能承受侮辱。反之,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即使被微不足道的語言攻擊,他也咽不下去,凝成心結,久久無法釋懷。

現在的很多心理疾病,抑鬱症也好、自閉症也好,都是源於對“我”特別執著,心繃得太緊。假如對“我”不在乎,知道“我”不過是個假合,只要對眾生有利,怎樣都可以。那別人罵你、打你,都可以面對,心非常自在。

特別是覺得“誰都對我不好”的人,若能修習慈悲菩提心,即使全世界對你不好,也會坦然受之,“我這麼壞,是這樣一個業力煩惱的混合體,別人憑什麼要對我好?”

這樣想,痛苦自然會少很多。


---------
轉自【索達吉堪布】臉書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大師--佛不保佑嗎?】 - 2016-06-29 10:53:20




【印光大師--佛不保佑嗎?】


德暢居士因為年僅二十歲的兒子不幸夭折,心中極度感傷,向大師(印光大師)大發怨言:“師父啊!弟子自入佛門以來,熱心公益,虔誠皈依佛法。這個孩子,我耗費這麼多年的心血,好不容易撫養成人,竟然得不到佛的保佑!令我痛失愛子!”


大師悲憫地看著他:“你身為佛弟子,就應該知道,我們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或者是我欠別人的債,或者是別人欠我的債,有的是我欠他人一條命,有的是他人欠我的命。由於彼此的虧欠,生下兒女的因緣也各不相同,有還債的,有討債的,有報恩的,有報怨的。你今生雖然心好人也好,可你能保證自己多生多劫,從來都沒有造過罪業嗎?”


居士張口結舌,若有所思。只聽大師說:“所以人要是遇上不如意的事,只可懺悔自己的罪業,不能怨天尤人。你這個兒子大概是討債來的,債討夠了就離開了。債主走了,你不曉得自己的宿業惡報得以解脫,反而怨天尤佛,豈不是顛倒了嘛。”


居士嘆了口氣,仍然止不住悲傷。大師看出他的心思:“你既已皈依佛法,就應該明白世事無常,不拼命念佛求生西方,就只有隨業輪迴於三途六道中,哪裡還有止境!從孩子的去世,你更應當明了世間什麼事都靠不住,只有西方阿彌陀佛,才是一切眾生的大倚靠,由此發感激心、精進心,並以所作的功德,及念佛功德,全部迴向往生西方。能這樣做,這孩子的死就是你的警策,免得你被世間福報眷屬所迷,而不思厭離娑婆,更不生欣求極樂之心。”


德暢居士傻傻地望著大師,似懂非懂。大師瞪大眼睛,大聲說道:“我真該當頭痛打你一棒!你不自我反省,反倒生出怨天怨佛的種種愚見,真是迷本逐末。世人作了一點功德總是誇耀不已,而對自己所作的罪過,卻自我寬恕。哪個人沒有造作罪業?不要說過去生,單說今世,人們殺了多少眾生以求口腹之欲,它們難道是木頭石塊做的,不會疼痛、不貪生怕死,甘願被人殺了吃嗎?既然你殺他吃他,他將來必定也要殺你吃你。人一生不知吃了多少生靈,還能說大話,說我沒有罪過,冤枉受天罰嗎?所以說常人總不見自己有過,聖人總不見自己有德。不見有過,所以其過堆積如山;不見有德,所以其德高過長空。你不要癡人說話,應當努力行善,認真念佛,所有功德,統統迴向往生西方。你當下的心行就與聖賢之心相契合,等到臨終,定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那時正是收功結果的時候。倘若不生西方,你所作的種種善事自然也會結果;可你別忘了,你所殺食眾生的惡事,同樣不能不報,可怕之至啊。”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复德暢居士書(民國二十三年)》

-----
轉自【頂禮希阿榮博堪布】臉書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賣貧、賣賤、賣短命! - 2016-07-04 10:28:12



賣貧、賣賤、賣短命!


阿槃提國有一個大富長者,資財很多,而他家裡有一個老婢,衣不蔽體,食不飽腹,還落得經常挨鞭打,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有一天,這老婢拿著瓶子到河邊去取水,放聲大哭。佛的弟子迦旃延尊者覺得她很可憐,就對她說:“你如果厭惡貧窮,為何不把它賣了呢?”這老婢答說:“有誰願意買貧窮?”

迦旃延尊者對她說:“貧窮確實可以賣的。”老婢問道:“怎麼賣貧呢?”迦旃延尊者說:“你如果真要賣貧,就得相信我說的話。你現在先把瓶子洗乾淨,再裝上淨水於瓶中,拿去布施給僧人。”老婢說:“這瓶是主人的,怎麼可以布施給人呢?”尊者說:“瓶雖然不是你的,但瓶中的水難道沒有你的份嗎?”這老婢當下心開意解,就以瓶中的水來布施,尊者親自接受,並為她傳授三歸五戒,又教給她念佛法門。

這天晚上,老婢就死在主人的房內。第二天主人看見老婢的屍體,心中大怒,把屍體拋棄到寒林中。但老婢的神識已經上生到忉利天宮,她遙見自己的屍體,就和天上的眷屬,把花散在屍體上面。

[按]既然知道布施可以賣貧,由此便可以推知禮佛可以賣賤,放生可以賣短命,參學明師善知識可以賣愚癡。有智慧的人,一聞就能千悟,誰能說世間一切逆境不可以一 一賣掉呢!


----------
轉自
http://blog.udn.com/1688ku/1980660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善光公主的故事 - 2016-07-04 10:32:51



波斯匿王是個賢明的國王,心地仁慈,愛護百姓,同時也是佛陀忠實的在家弟子。不僅篤信佛教、恭敬三寶、廣修布施供養,還經常親近佛陀,聽經聞法,是當時佛教的大護法。波斯匿王有個可愛的女兒,名叫善光。善光不僅長得十分莊嚴,身上還自然散發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聰明柔順、智慧過人,因此皇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婦更是對善光疼愛有加,將她視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處理完國事,正與善光公主話家常。他看著美麗的善光,心想:「善光生為我的女兒,擁有最優渥的環境,王后和我又對她這麼疼愛,哪裏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於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說道:「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會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卻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而來,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善光向來很少反對父親的說法,現在竟說她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與波斯匿王無關,讓波斯匿王有些不高興。於是,波斯匿王又鄭重地告訴她:「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都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結果善光還是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波斯匿王聽到善光仍然堅持己見,毫無感恩之心,實在有點生氣,不知向來乖巧的女兒到底怎麼了?於是抑住快要爆發的脾氣,告訴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舊沒有改變。


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氣了,告訴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否真是憑恃自己的業力,才有這樣的福報?」於是命令左右侍從:「到城中找一個最下賤貧窮的年輕乞丐,帶回王宮見我。」過沒多久,侍從在城中找到了一個又髒又臭的窮乞丐,向國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將善光公主許配給這個窮乞丐,並說道:「如果你是憑藉業力享福,與我無關,從今以後,便可證明。」善光還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兒業力。」說完,兩人便離開了王宮。


乞丐青年不知那來天大的福報,娶到美麗賢慧的公主為妻,心中十分歡喜卻又有些茫然,全然沒想到生活的問題,但善光公主卻一點也不擔心。善光先問他:「你的父母是否還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親曾是舍衛城第一長者,可惜父母及親人早都已經往生了,所以我才會失去依靠,流浪街頭當乞丐。」善光又問:「那你還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裏嗎?」他說:「知道是知道,但是那裏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訴他:「我想去看看,請你帶路好不好?」於是乞丐便帶著善光回到了舊宅。善光沿著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處,地面竟神奇地開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寶藏自然浮現出來。乞丐青年從不知道原來父母親埋了這麼多寶藏在地下,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於是兩人便用這些珍寶來蓋房子,不到一個月,房子便蓋好了,屋裏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數不清。


話說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給了窮乞丐以後,氣也漸漸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現在不知道過得怎麼樣了?於是便問屬下善光的情況。屬下回答:「她現在住的地方和財富,與王宮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嘆地說:「佛曾經說過:『自作善惡,自受其報,』果真一點也不錯。」當天,善光公主請丈夫到皇宮邀請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發現屋子裏的陳設裝潢,竟比皇宮還要氣派莊嚴,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十分讚歎。善光知道自己說過的話的確是真的,於是告訴父王:「因為過去修行善業的關係,今生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波斯匿王離開了女兒的家,便到精舍請問佛陀,「善光過去是修了什麼福報,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後,當時的國王槃頭王造了一座七寶塔供養佛舍利,而國王的第一夫人則供養一頂珍貴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將天冠中的如意寶珠,鑲在佛龕上方的棖門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見此勝相而發願言:『願我將來身有紫磨金光,尊榮豪貴,不墮三惡八難之處。』」


「當時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後來,善光在迦葉佛出世的時候,又準備了種種天廚妙味、上好飲食,欲供養迦葉佛及四大聲聞弟子。她的丈夫看見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勸丈夫說:『請你不要阻止我,讓我有這個機會供養迦葉佛,使如來受此供養,身心安樂。』丈夫聽到善光這樣說,便不再阻撓。當時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於前世阻止他人供養三寶,因此今生遭遇貧窮的果報。又由於他後來不再阻止善光供養,所以今生必須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緣,才能得到大富貴,假使沒有了善光,他又會回復貧賤的生活。善惡業報,因果歷然,絲毫不爽。」


波斯匿王聽完了佛的開示,豁然開朗,對因緣果報之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於是向佛頂禮後,便歡喜地離開。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


省思

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佛法是最積極的人生觀。現在的幸福是過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現在的果報,卻不知積極行善開創,再大的富貴也會耗盡。善光公主知道因果業報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來不斷積極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現在惡業現前,也是過去自種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積極行善,惡業過去,一樣能有光明的未來。


-----------
轉自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11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陌生人的懇請 - 2016-07-04 10:37:52



陌生人的懇請

蘇龍美惠

到加拿大的第二個春天,我準備去一個叫蘭多里的小鎮應聘。蘭多里距離我所居住的城市有八百多公里,但卻沒有直接開往那裡的火車,我必須去一個叫德唯斯的小鎮轉車。

一大早我就出發了,下了火車後,我站在德唯斯小鎮的站台上。一位瘦削矮小的老太太正揮動著右手,目光一直追隨著剛發出去的那趟列車。當火車完全消失於她的視線中時,她才將揮動的手放下,轉過身,準備走出站台。

“請問,去蘭多里的車幾點出發呢?”

老太太回過頭,看見我拎著一個很大的行李箱,她微笑著回答:“是晚上9點!”隨即,她又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哦,現在才中午,時間還早。”

我對她說了聲“謝謝”,拉著行李,穿過站台的地下走廊,我想去快餐店吃午飯,然後,隨便到德唯斯小鎮逛逛。

晚上8點半,我準時趕到了車站,買票的時候才發現,去蘭多里的車是兩天發一次,而今天恰好沒有!我感到很沮喪!而老天似乎也不給我一絲快樂的理由——突然下起了大雨!

我被困在車站的候車廳裡,顯得無精打采、落寞惆悵。

這時,大廳的旋轉門被推開了,那位瘦削而矮小的老太太走了進來。她右手打著一把紅色的雨傘,雨水順著傘邊滑落在她的腳下,這使她腳下的膠鞋和褲管幾乎都被雨水淋濕,貼在了她細細的腿上。她的左手拿著一把折疊好的雨傘,似乎在焦急地尋找著什麼人。

看見我,她的嘴角浮起一個不易覺察的微笑。她向我走來:“請問,今天中午是你向我打聽去蘭多里的發車時間嗎?”

“哦,是的,是我。”我說。

“實在對不起,小姐,我記錯了時間,去蘭多里是兩天發一趟車,今天剛好沒有,我估計你會在這裡等,因為突發的大雨會使你一時無法離開車站。”她將那把沒有撐開的雨傘遞給了我,“是我的過失,導致你一天安排的失誤,所以,我懇請你去我家住一個晚上,明天我送你上火車,好嗎?我家就在車站附近!走路頂多15分鐘。”

我不知道是否該接受老太太的邀請,只好委婉地說:“雨太大,我們還是等雨停了再說吧。”

她顯然很贊同,一點沒有覺察出我內心的那絲猶豫,然後坐了下來,和我聊起了天。

她告訴我,她今天送走了她的兒子,她的兒子一直很喜歡東方文化,所以準備去中國留學和工作。她談起了她去世的丈夫和年少時他們去過的國家,從她的談話中,我能感受到她似乎也擔心她的兒子遇到和我同樣的問題。我更能猜測出,在她的意識裡,即使是陌生人之間,都應該擁有一份做人的責任與誠信。

雨漸漸地小了,我撐著老太太送來的雨傘,攙扶著她,去了她的家。

第二天,她將我送上了去蘭多里的火車,和送別她兒子一樣,她向我揮動著右手,直到火車完全望不到了,她才緩緩地將手放下。

國外打工的日子顛沛流離,我的生存狀態是永遠在途中。可每次走向站台,我總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瘦削矮小的老人,她那份做人的誠信與責任,總會使我漂泊的心溫暖起來。


----------
轉自
http://www.zhibeidy.com/index.php?a=shows&catid=34&id=491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唐玄奘的上師戒賢長老的故事 - 2016-07-04 10:52:23



唐玄奘的上師戒賢長老,長期主持印度那爛陀寺,德高望重,名震四方。玄奘到印度時,他已年過百歲,當他聽說玄奘來自東土大唐,竟然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原來,這裡有一段非常神奇的因緣:

三年前,戒賢長老身患怪病,痛苦萬分。雖然他修行了那麼長時間,但仍無法忍受病痛的折磨,想要自殺了卻殘生。當天晚上,他就夢到了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告訴他:「你在久遠劫前,當過許多次國王,做了許多迫害百姓的惡行,本應墮落惡道長久受苦,但因你這一世弘揚大乘教法,利益了無數眾生,所以,地獄大苦報轉變成了目前的人間小病苦,你最好還是繼續忍受。再過三年,有位大唐僧人會來此拜你為師,求受佛法。你若將佛法傳授給他,身體就會康復。」後來,玄奘得受法要之後,他的病痛果然消除了。

——《前行廣釋》


轉自【索達吉堪布】臉書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三伏天(從7月17日~8月25日共40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不吃寒涼食物、拒絕一切冰鎮飲品。 - 2016-07-17 15:55:13



分享健康:

三伏天(從7月17日~8月25日共40天)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時機:不吃寒涼食物、拒絕一切冰鎮飲品。

每晚熱水泡腳,經絡按摩、盡量按時睡覺,不熬夜!還自己一個好身體,珍惜這短短40天!




明天是數伏第一天,請大家不要喝冰鎮一類的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體內的寒氣排出,請大家堅持在伏天喝熱水,會把體內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氣逼出來。一年一度的伏天,大家把握!
…………

(附)夏天吃薑好嗎?

立夏,開始每天喝薑茶。有人看了疑惑,夏天到了,怎麼還喝這麼熱性的東西?

其實,夏天正是吃薑最好的季節呢。一年四季中,其他三季你不吃薑都沒關係。

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點。

夏天天熱,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城池,夏天就是城門洞開不設防的時間。

各種外邪都會乘機侵入。有的可能當時發病,有的則潛伏下來,到秋冬再發作。

這時候吃點薑,可以保護你安然度夏,還不給秋冬留下病根。

夏天天熱,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病從口入。薑是天然的抗菌劑。

吃了不潔食物拉肚子、嘔吐,嚼塊生薑就管用。拌涼菜的時候,多放點薑末,消毒殺菌,又開胃,最好。

薑還是解暑的良藥。這話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想想夏天吃麻辣火鍋的感覺就明白了。

天氣悶熱潮濕的時候,辣辣的吃下去,熱得滿頭汗,還連呼痛快。為什麼呀?因為一出汗,把暑熱都給消掉了。

古代治療中暑暈倒的人,就有一個方法是給他灌點薑汁。

對現代人來說,夏天不僅是防暑的問題,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薑就更加重要了。

這個寒,從兩個方面來。

一是風寒。夜裏開空調睡覺,寒氣侵入毛孔了。早晨要趕快喝點薑茶補救一下。

二是內傷寒。現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凍飲料。可是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表面,內裏是一座空城?

冰凍的東西吃下去,五臟六腑都會受害。常吃點薑,暖暖胃,不讓寒氣積累起來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這是古人經驗的總結,是順應天時的養生之道。夏天妙用薑,的確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呢。

——文章網絡轉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科學家潘宗光教授眼裡的淨土法門 - 2016-07-17 15:56:41



2015年10月10日晚上,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在中國佛學院大禮堂,為我院全體師生作了題為《科學家眼中的淨土法門》的專題佛學講座。全院師生到場聆聽講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我院常務副院長宗性法師主持。


潘宗光教授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視野,結合自身學佛多年的親身經歷,客觀科學地為大家剖析,淨土法門在大眾中所存在的一些疑惑:


一、淨土真的是阿彌陀佛從零創建,真的那麼殊勝?潘教授指出,大量的實驗證明,人類的意識可以影響物體、環境與生活,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共同願望及群體意識的影響力更加強大。沒有生命,就沒有意識,沒有真實的世界。阿彌陀佛經過歷劫修行,累積無量的功德與願力,這種願力無可估計的強大,由願力而建立淨土世界與現代科學“意識創造宇宙”非常吻合。極樂淨土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共同的願力意識越加強大,故淨土方是如此的殊勝。


二、淨土不停接引十方眾生,淨土怎能容納下?潘教授表示,宇宙,世界甚至微塵的大小只是相對的概念。每一點無論多大或多小,除了我們熟悉的四維時空外,還可能存在五維、六維等空間,每一點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體存在,各自有自己的世界。一粒微塵可以呈現整個世界,一粒微塵也可能有十維時空。


三、念阿彌陀佛名號真能往生?潘教授提到,“聲音”本身是一種能量,專注地念佛,與佛相應,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能量接軌,從信仰上說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願力與加持力,以及阿彌陀佛成佛至今已經超過十劫的時間,能量累積如此之久,可以想象“阿彌陀佛”四字洪名的能量是何等的大。只要我們能夠誠心誠意的念佛,念至一心不亂,就能和“阿彌陀佛”這股能量產生共鳴,那就能與宇宙的能量接軌。如果真正念到一心不亂,念念與佛相應,命終時定得阿彌陀佛接引。


四、淨土離我們有十萬億土那麼遙遠,真的可以去?潘教授表示,在科學界,量子糾纏理論認為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當其中一顆被操作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透過量子糾纏的關系,意識的傳越不受時空限制。念佛求往生的意念強大無比,就能把我們與淨土間的距離拉得很近,剎那就能往生。


總之,往生西方淨土,“信、願、行”必須具足,缺一不可。要持續不斷地堅定自己的信、願、行,從而提升自己的善根,增加自己的福德資糧,努力念佛,念至一心不亂,必然就能往生!



轉自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31/307966.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立志要趁早 - 2016-07-17 15:57:40



人一定要立定志向,立志要从小立定才会有成就。范仲淹先生在小时候,看到一个算命先生,就问他:「请你看看我的命,以后可不可以当宰相?」算命先生从未遇过口气这样大的小孩,就跟他说:「你口气未免太大了!」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接着又问算命先生:「那你帮我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这位先生很好奇,为何两个志愿差别这么大?就问范仲淹。范仲淹回答:「唯有良相、良医可以救人。」良相可以救一国的人;良医,可以随分随力救人的生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可能是救了一个家的命运。算命先生听完以后很感动,因为范仲淹念念都是要救人,所以他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就是真正的宰相之心,你以后一定会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也很懂得鼓励孩子,后来范仲淹真的当了宰相。


我们思考一下,范仲淹年轻的时候,他念四书五经是什么态度?是要念出修身、齐家、治国的方法。而其他读书人是要念出什么?只为了求功名利禄,所以对于经教的领会有相当大的差别。范仲淹这样念了十年、二十年,他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铿锵有力,而且针对国家的时弊,所以他能顺利的在仕途中步步高升。

轉自

http://new.060s.com/article/2015/06/08/157432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想到爸爸吃泡麵 單親雄中生上台大醫 - 2016-07-19 15:02:18



想到爸爸吃泡麵 單親雄中生上台大醫
2016年07月18日 16:11

大學指考成績出爐,高雄中學今年有15位應屆畢業生,成績在去年台大醫科錄取分數450分以上,創該校10年成績最優。分數最高的是18歲的謝秉高,原始總分達471.2分,穩上台大醫科,謝秉高2歲時父母離異,父親含莘茹苦撫養他,他說,爸爸為省錢,常兩餐只吃一碗泡麵,「卻未省過我的補習費」,今幾乎確定上台大醫科,他說,想告訴爸爸,會努力當上好醫生,「接下來讓我孝順您!」


謝秉高說,他2歲時父母離異,最近一次見到媽媽是好多年前,一直都是爸爸陪他,爸爸的工作好像是業務員,他不太清楚是做什麼業務,只知問爸爸職業時,爸爸會告訴他,「你好好讀書,不要擔心家裡」。


謝秉高說,他明白爸爸愛他,只能用功回報他,國中畢業時,他以基測滿分考上雄中,當時即是雄中的榜首,今再以雄中第三類組榜首,穩上台大醫科,他說,高中三年來,不論假日、寒暑假,都是一早起床,讀書到晚上12點,不會有絲毫怠惰,「因為我會想到爸爸。」


謝秉高說,他高一、高二時,一周約補習6天,有回回家看到爸爸在吃泡麵,「那是爸爸的午餐與晚餐」,「我跟爸爸說,你不要這麼省。」爸爸告訴我「我沒關係,只要你好好讀書。」


謝秉高說,他不清楚自己花了多少補習費,「因為爸爸都會直接去補習班繳費。」高三時,他幾乎都在校自修,放學後留在雄中讀書,晚上再回家讀到晚上12點,今天放榜,5科成績都在93分以上,總分達471.2分,穩上台大醫科。他說,接下來會努力完成醫科學業,希望可以回到高雄行醫,就近陪伴父親。


謝秉高說,第一時間已告訴爸爸,「爸爸好開心」,「我想告訴爸爸,請您等我,等我當上醫師,您的下半輩子,讓我來孝順您。」(吳慧芬/高雄報導)


-----
轉自
http://www.nextmag.com.tw/breaking-news/life/20160718/4183325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學佛不應越學心量越小 - 2016-07-19 15:05:49



學佛不應越學心量越小

2014-11-25 希阿榮博堪布 菩提洲網站

家裏若有佛堂,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諸佛菩薩都可以,不是說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就只能供西方三聖。諸佛本體都是一樣的,只是因往昔的願力和有情的福德不同而顯現不同的形象。

⋯⋯

我們不要根據自己狹隘的觀念去比較分別佛菩薩,認爲佛與佛有高低優劣之分,或者說這是我的佛,那是你的佛。有人甚至擔心家裏原來供著觀音菩薩,如果再請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回家,觀音菩薩就要不高興了。佛菩薩可不像我們這樣心胸狹窄,大家看那佛經上都是佛佛互贊,出廣長舌贊歎彼此的功德,盡虛空遍法界無有間斷。若某人在一佛前頂禮、供養,十方諸佛、菩薩衆都齊聲贊歎隨喜其功德。


普通人往往喜歡走極端,是一就不是多,是多就不是一,一與多是無法通融的,然而知道了佛佛同體的道理後,就明白禮敬一佛也就是禮敬一切佛,禮敬此佛也就是禮敬彼佛。《華嚴經》(卷三)雲:“一切諸佛一法身,真如平等無分別。”


家裏供一尊佛也好,供多尊佛也好,都不相礙。學佛要學得眼界、心胸越來越開闊、平等,而不應越學心量越小。


——希阿榮博上師《生命這出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往生淨土的一代皇后】 - 2016-07-22 09:23:16




【往生淨土的一代皇后】

2016-07-21 利生妙吉祥

隋朝作為一個結束了近四百年分裂局面的大一統王朝,其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承上啟下並具有極大開創的朝代。隋朝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也是如此。隋文帝楊堅通過一系列大規模的複興舉措,將崇敬三寶、扶植佛教的事業推展向全國,促成了佛教發展的繁盛局面,使得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久經動盪分裂的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融合發展,從而開啟了隋唐盛世(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誕生、成長,為後來的創宗立派積蓄能量)。

從太祖楊忠到齊王(煬帝子),祖孫四代都有積極護持佛法的事蹟。與隋文帝並稱為“二聖”的獨孤皇后,不僅是當朝政治系統中的核心人物,也是一位敬信佛教、弘護佛法、對隋唐佛教有著深遠影響的重要人物。

獨孤皇后,名伽羅,河南洛陽人,北周大臣獨孤信的女兒。出生於公元544年,當時社會普遍崇信佛法,獨孤信也不例外,他給女兒取了一個極富佛教色彩的梵語名字:伽羅,意為香爐木、黑沉香,出自《華嚴經》 :“菩提心者,如黑沉香,能熏法界,悉周遍故。”隋文帝尚未登基時,就已經娶她為夫人,等到文帝登基為皇帝時,便敕封為皇后。

巧合的是,隋文帝楊堅也有一個與佛教有關的名字“那羅延”,意為如金剛一樣堅固不壞。文帝出生於陝西馮翊般若寺(當時風俗,王公貴族臨產,必到寺院)。傳說文帝出生時,紅光照室,紫氣滿庭,紫氣之色,能使人的衣服,並為之變紫,讓大家驚奇不已。文帝從小在寺院長大,吃齋奉佛,有十三年之久,與佛教自然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獨孤皇后生性賢明,聰敏俊秀,文才出眾,也很有政治才能,文帝治國稍有不妥之處,她就忠心苦勸;她常與隋文帝議論國家大事,看法常常不謀而合,對處理一國的政事,有很大的助益,故而與隋文帝並稱為當時的“二聖”。隋文帝弘揚護持佛法,敕令諸州郡,於各地遍造佛塔,安置舍利子。獨孤皇后亦積極配合參與,很多都有感應的瑞相。

仁壽元年十月,文帝下詔在京中起塔,並規定先在京中建大法會七天。當地官兵,刺史以下,縣尉以上,放假七日,專營塔事。十五日早上於大興殿行迎請佛像典禮。參加典禮沙門原定360人,但於典禮進行時,竟多出一位,左右侍衛秘密通報給文帝。文帝環顧四周,果然看見一位奇異僧人,身披褐色衣,隨僧眾行禮。文帝吩咐侍衛:“不要驚動他,待禮儀結束後單獨相見。”不料禮儀結束後,該僧卻忽然失踪。文帝感嘆:“佛法重興,必有感應!”後果如其言,各州建塔時,靈異祥瑞,數不勝數。文帝先後三次敕建佛陀舍利塔,共一百一十三座,眾生普獲利益,舉國佛法大興!

在隋文帝強力扶植佛教發展的大形勢下,獨孤皇后憑藉著皇后的特殊身份,向僧人和寺院布施了大量財物,先後為親人追福而建造了普耀寺、弘善寺、紀國寺,為出家尼師建造了法界尼寺,更發大心為法界眾生施造了“一切經”用以流通供養。

“一切經”即後世所謂“大藏經”,是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對以經、律、論三藏為中心的佛教典籍的總稱。敦煌漢文遺書裡發現的六種寫本大藏經中,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獨孤皇后所造者即為其中之一種,共有兩藏、六千餘卷,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皇后造寫大藏經的先例,影響深遠。正是因為對佛教的敬信以及諸多的功德營建,獨孤皇后在世時就被人稱作“妙善菩薩”。

獨孤皇后也恭敬仰慕大乘,常聽被召入皇宮的法師講經,參悟佛法,更別具慧眼地從諸大乘佛法中選擇了彌陀淨土法門。她常自嗟嘆,人生是苦,女身更苦,唯有念佛方能解脫出離。每當她持念佛名前,必定先更換清淨的衣裳,並以沉香水漱口,如此習以為常。

隋文帝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獨孤皇后預知時至,香湯沐浴,更換潔淨的衣服,獨處一室,手持念珠,口誦彌陀聖號,安詳辭世。

當時,奇異的香氣充滿整個房間,天空自然響起美妙的音樂。文帝驚詫,問印度來的高僧阇提斯那:“這是什麼祥瑞的徵兆呢?”
  
高僧回答說:“西方極樂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現今皇后往生彼國,所以示現這種瑞相。”
  
時人讚曰:舍宮中之貴寵,志淨土而往生,古有韋提,今見之矣。
---------------------------
按:
佛陀時代的韋提希夫人,身為皇后,因受宮廷政變之苦,對無常的娑婆世界深生厭離,向佛陀祈求“無憂惱處”,並從諸多佛國淨土中獨選擇了彌陀極樂淨土,發願往生。獨孤皇后亦然,以其善根和宿慧,同樣選擇了彌陀淨土,千古一轍。
她們兩個作為女人中的至為尊貴的代表,都生活在佛法興盛的時代,並且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萬修萬人去”的淨土念佛法門,為後世被煩惱業障所逼迫、身心孤獨憂苦的女人做出了極好的示範。
  韋提獨孤二皇后,
  福報善根皆優厚。
  無常娑婆苦難免,
  雙雙念佛出塵垢。
---------------------------
附:
獨孤皇后河南雒陽人。周大司馬河內公信之女也。隋文帝未貴時。娶為夫人。及受禪。立為皇后。性賢明。朝廷政事。多為匡益。然頗妒忌。后宮希得進禦。
帝宏護佛法。敕諸州郡。建造靈塔。安置舍利。多感瑞應。後亦敬慕大乘。常持佛名。當持名時。必先易淨衣。嚼沈水香盥口。以為常。
仁壽二年八月甲子。崩於永安宮。年五十。於時異香滿空。天樂振響。帝問梵僧阇提斯那。是何祥也。對曰。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皇后往生。故現斯瑞耳。
——《隋書》《 續高僧傳》 《佛祖統記》


-----------
轉自【頂禮希阿榮博堪布】臉書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與家人的矛盾,並不是因為信仰的不同。 - 2016-07-22 10:07:37




與家人的矛盾,並不是因為信仰的不同

問:有人在學佛的過程中,不聞思學習,只知道一遍遍悶頭做功課,更不顧及家裡不信佛人的感受,由此給家人帶來很大煩惱,這樣“用功”學佛的行為,我們該如何看待?

希阿榮博堪布:別人認真做功課,我們當然應該隨喜。

修行是很個人的事,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修行的具體路徑也會不同。雖然多數人都會經歷聞、思、進而實修這樣一個過程,但也有一些人由於往昔的因緣,這一世顯現上沒有經過多少聞思,便直接進入實修,也能有很好的修持效果。

有的人博聞強記,聞思的範圍很寬;有的人一門深入,主要聞思自己專修的那個法。這兩種情況,只要是能把學到的融入自相續,都很好。

所以我們沒有神通的人,最好不要隨意評判別人。關注自己的修行就好了,仔細檢點自己的身語意,努力只在自己身上找錯,不談他人的是與非。

至於如何與家裡不信佛的人相處,也是要視具體情況而論的。有的家人本身煩惱比較重,你信佛,他不高興;你不信佛,他照樣不高興。一味地遷就、迎合可能並不是最好的辦法,但也不能不考慮家人的感受。

怎麼去平衡呢?根據我的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缺少較為親密的情感和精神層面的交流,是很多問題和矛盾的根源。家人若反對你學佛,並不一定是因為他不贊成佛法,很有可能他只是怕本來跟你交流就不多,你若再學佛而他不學佛,以後能一起談的話、一起做的事就更少了。所以,你要爭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應該先打消他們的這個顧慮,多做情感上的溝通,就是正常的人與人之間、親人與親人之間應有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感受到與你在情感上的聯結、你對他們的關心和重視。

一些學佛者與家人間的矛盾,其實不是學佛與不學佛的矛盾,也談不上信仰和價值觀的衝突,主要是親人之間缺少正常健康的交流。

若是家庭成員間有比較好的情感溝通,即使信仰不同,也是能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一家人,再怎麼有分歧,終究還是希望對方過得快樂。

——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
貼文者 : : 杭玉薩

Re: 《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 - 2016-07-23 11:36:57

謝謝你的分享
音樂很舒服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調查一下,我們的祈願有百分之幾會靈驗? - 2016-07-27 08:33:13



今年五月份,我去了无锡,在太湖边,当地人建立了一座无比巨大的佛像,有很多善男信女,在那里点香祈愿,情景庄严肃穆,这引起了我对祈愿的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祈愿,祈愿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现象,人们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敬畏,面对这种未知的力量,人们祈求得到比自己更强大的力量的加持,让自己幸福。

对于祈愿,我们会有个疑问,那就是,祈愿会实现吗?

各位朋友先问问自己吧,您的生活中,一定曾经祈愿过,无论是在寺庙,还是在道观,或者教堂,或者其他等等宗教场所,您一定祈愿过,那么您的祈愿实现了吗?

估计大家会回答:有的祈愿实现了,有的没有实现。

那么,我再接着问,到底是实现的多呢?还是没有实现的多?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过学员,大家众说纷纭。大多数人的答案,恐怕是一半对一半,或者是没有实现的多吧?

现在,我来拿我自己做例子,其实,我之前的祈愿,几乎没有一个实现的。

我在三十七岁之前,事业一塌糊涂,经常祈愿,路过各种宗教场所都进去,每一个神像前都祈愿,祈愿的大概内容是:我刚才捐了二十元钱,这可是我兜里的所有的钱啊,求神佛一定保佑我发财!即使不发大财,回报我几千元也可以啊!

这种祈愿,我进行了很多年,那些日子,我热衷于去各种寺庙道观等等场所,我觉得几百次总该有了吧。甚至哪里有号称大仙的人物,我也去,给个二、三百元(当时在我来说是大价钱),求求指点保佑,香港宋姓高人的每年的年历,我都会买来看,然后,购买风水摆件。

但是,很遗憾地说,一次都没有灵验过,我的生活依旧一塌糊涂,甚至三十七岁了,还向父母要生活费。

那么,当您不断地祈愿,可是一次都不灵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嗯,最可能发生的是:您开始怀疑这个祈愿的宗教系统:话说,上面真的有神仙在听着吗?我烧的那些上奏的表文,真的到上面了吗?我没有被欺骗吧?

所以,有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痛恨了,我捐的钱虽然不多,但是那在我当时,可是大手笔啊!为何一点回报都没有呢?

这样的情形,是怎么改变的呢?主要是后来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看到大家都在学习国学,我也跟着学习,儒释道的一些经典,结果慢慢改变,后来改变最大的,是一次自己读《金刚经》,那是第一次读这部经典,结果,把自己看到痛哭流涕。

在这部经典里,佛祖告诉我们,要放下一切,不要为了什么去布施,不要想回报,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想着回报,就是住相了。他要求我们放下一切,甚至偶像崇拜,他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要求我们放下一切包袱,但利益一切众生,从容布施,这样就好了。

我当时觉得,这部经典太震撼了,佛祖仿佛告诉我们自己,你就是菩萨,不要祈求别人,如果你能放下一切,从容为众生做事,你自己就在修行,你就会圆满。

仿佛,他把你的世界,交给了你自己,并告诉你,修行的法门,在你自己身上。

好像是一位师父,在传授了你心法之后,告诉你,你去下山吧,以后,你的修行,就靠你自己了。

所以我当时痛哭流涕一下午,这是我第一次读《金刚经》的真实感受。

很多年后,我一直记得那个下午,我自己坐在宿舍里,觉得力量,慢慢来到我的身上。

那是改变我一生的一个下午。

后来,我博士毕业了,毕业后,我特别去了一次北京的雍和宫。雍和宫,在北京人的心中,是一个祈愿极其灵验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那天,我卖了很多香,其实已经很久没有祈愿了,这次重新来过,我在雍和宫里面的每一座佛菩萨像前放一柱香,然后跪下祈愿:我发愿,愿尽毕生之力,传播中医知识,去解除众生的痛苦。

说实话,我压根没有想到雍和宫里有那么多的佛菩萨像,每个殿里都有无数的佛像,结果拜到最后,我的腿在站起来的时候都发抖了。

然后,到了最后一个大殿里面,是一尊无比巨大的白檀香的佛像,我如前面一样叩拜,然后,我起身,就在一条腿刚刚跨出殿门,一条腿还在里面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我接起手机,是北京电视台来的电话,说:“是罗博士吗?我们要做一档健康类节目叫《养生堂》,您能过来聊聊,看看能否参与节目的创办吗?”

我当时虽然有些震惊,但是更多是开心,于是答应。

然后坐车回家,当我用钥匙打开房门,钥匙刚刚放到桌子上,手机又响了,我接起来,是中央电视台来的电话:“是罗博士吗?我们是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的,您的资料我们已经研究过了,觉得您符合我们节目的要求,您能否来参加一下试录呢?”

我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我觉得我身体的每一根汗毛,都竖立起来,我觉得无法形容内心对某种强大力量的震惊。

后来,我参与创立了《养生堂》栏目,并任主编一年多,我录制了四十几集的《百家讲坛》,都缘起于那个上午的两个小时的经历。

那是我一生,最灵验的一次祈愿。

我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为何之前我拼命跪拜请求让我发财,可是一次都没有灵验过,而这次,我发愿为大家做事,居然如此灵验,这是什么原因呢?

法国一行禅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好,我录下来给大家:

“什么是祈愿?当我们心中充满爱时,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安乐、慈爱的力量。如果我们发愿,将这些能量传送出去,这就是真正的祈愿。”

其实,祈愿,并不一定是请求神佛保佑我们,而是感谢这些体系,启发了我们的善念,我们现在愿意将这种善念,转发给众生。

或者说,祈愿的对象,并不一定是神佛,而是你自己的内心。

同样,祈愿的目的,也不是要求别人来为你做什么,而是告诉自己,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

焚一柱香,并不一定是祈求与上天沟通,而是通过这种仪轨告诉自己,时刻不要忘记初心。

所以,在那久远的日子以前,在那个遥远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里,佛祖说:“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3e721a0102vmkb.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07-27 11:20:14



樂以治內而為同,禮以修外而為異。同則和親,異則畏敬。和親而無怨,畏敬則不爭。

意解:音樂能用來調治人的內心,使人的情志隨著音樂一起變得安和調適;禮儀能用來修治外在行為,使人與人之間尊卑有序。內心安和人們就會和睦親愛,尊卑有別則會使人心存敬畏。和睦親愛就不會有怨恨,心存敬畏就不會有爭鬥。



人君無禮,無以臨其一邦;大夫無禮,官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凶。《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故禮不可去也。

意解:君主如果不講禮義,就無法治理國家;大夫如果不講禮義,底下官吏就會不恭敬;父子之間不講禮義,家庭就必有災殃。《詩經》中說:「人如果不遵守禮義,不如趕快去死。」所以禮不可以去掉啊!



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

意解:堯帝以不能得到像舜這樣的人而最為憂慮,舜也同樣,以不能得到像禹和皋陶這樣的人而憂心。把財物分給別人稱作惠,用好的道理教誨別人稱作忠,為國家求得賢德之士稱作仁。所以說,把天下讓給別人容易,而為天下找到大公無私的賢能之士就難了!



故古之君人者,甚憯怛於民也。國有飢者,食不重味;民有寒者,而冬不被裘。歲豐穀登,乃始懸鐘鼓陳干戚,君臣上下同心而樂之,國無哀人。

意解:古時候為人君者,真正為百姓的痛苦遭遇而悲傷。國民中有挨餓的,君主吃飯時就不要第二道菜;民眾中有受凍的,君主冬天就不穿裘衣。只有年終五穀豐登、百姓富足的時候,才開始懸掛起鐘鼓,陳列起干戚,君臣官民同心歡樂,國內沒有悲哀的人。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意解:孟子說:「以謀求百姓安樂的出發點使用民力,百姓縱然勞苦也不會怨恨;以保障百姓生存的出發點處死有罪的人,罪人雖被處死也不怨恨殺他的人。」



民貧則奸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意解:人民貧窮,就會有奸詐邪惡的事發生。貧窮是因為物資不足,物資不足是因為人們不致力於農業生產,人們不務農就不會安居在一地,不能定居一地,人們就會輕易離開家鄉。(如果)百姓像鳥獸般沒有固定的衣食來源,又居無定所,即使有高大的城牆和很深的護城河,有嚴厲的法律和刑罰,仍不能禁止他們做出種種不法行為。



夫治獄者得其情,則無冤死之囚;丁壯者得盡地力,則無饑饉之民;窮老者得仰食倉廩,則無餒餓之殍;嫁娶以時,則男女無怨曠之恨;胎養必全,則孕者無自傷之哀;新生必復,則孩者無不育之累;壯而後役,則幼者無離家之思;二毛不戎,則老者無頓伏之患。醫藥以療其疾,寬繇以樂其業,威罰以抑其強,恩仁以濟其弱,賑貸以贍其乏。十年之後,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後,勝兵者必滿野矣。

意解:如果審理案件的人能獲得真實的案情,那麼就沒有冤死的囚犯;健壯的男子能充分利用土地的潛力,那麼就沒有遭受災荒的百姓;貧窮年老的人能得到國家救濟的糧食,那麼就沒有被餓死的人;讓人們按適婚年齡進行嫁娶,那麼男女就不會有無妻無夫的怨恨;胎兒的養育都能保障,那麼孕婦就沒有自我傷感的哀歎;對有新生兒的家庭一定免除徭役,那麼嬰兒就沒有無人養育的憂患。人到健壯後再服勞役,那麼年幼的人就不會有離家的鄉思;年邁的人不再從軍當兵,那麼老年人就不會有跌倒 (在行軍路上) 的擔憂。用醫藥治療人民的疾病,寬減徭役使百姓安居樂業,用刑罰來抑制豪強,用恩惠、仁愛來幫助弱者,發放救濟錢糧來供給貧乏。這樣,十年之後,成年的女子必定會充滿街巷;二十年之後,能夠當兵參戰的人必定遍布鄉野。



昔帝堯,上世之所謂賢君也。堯王天下之時,金銀珠玉弗服,錦繡文綺弗衣,奇怪異物弗視,玩好之器弗寶,淫佚之樂弗聽,宮垣室屋弗崇,茅茨之蓋不剪,衣履不敝盡不更為,滋味重累不食,不以役作之故,留耕種之時,削心約志,從事乎無為,其自奉也甚薄,役賦也甚寡。故萬民富樂而無飢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視其君如父母。

意解:從前的堯帝,上古時代的人們稱他是賢君。堯帝統治天下時,不配戴金銀珠玉,不穿著錦繡華美的衣服,不觀賞珍貴奇異的物品,不珍藏供玩賞的寶器,不聽恣縱逸樂的音樂,不修建高大的圍牆和宮室,不修剪茅草覆蓋的屋頂,衣服鞋子不破舊就不去更換,美味佳餚過多就不去食用,不因工役勞作的緣故而耽誤百姓耕種的農時,去除私心、約束欲望,致力於無為之治。堯帝自身日常生活的供養則很微薄,徵用勞役賦稅也很少,所以天下萬民富足安樂而沒有飢寒的面色。百姓尊奉他們的君主如同日月一樣,看待他們的君主如同父母一樣。



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以纇相從者也。一物失稱,亂之端也。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刑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意解:凡是爵位、官職、賞賜和刑罰,都要按功過的等級來相應地施予。一件事做得不恰當,就是混亂的開端。德行與爵位不相符,能力與官職不相符,賞賜與功勞不相當,刑罰與罪過不相當,沒有比這樣更不吉祥的了。



若賞一無功,則天下飾詐矣;罰一無罪,則天下懷疑矣。是以明德慎賞,而不肯輕之;明德慎罰,而不肯忽之。

意解:如果獎賞一個無功的人,天下人就會作偽欺詐;處罰一個無罪的人,天下人就會懷有疑慮。所以賢明者慎於獎賞,不肯輕易實施;賢明者慎於處罰,而不隨意執行。



廢一善則眾善衰,賞一惡則眾惡多。善者得其祐,惡者受其誅,則國安而眾善到矣。

意解:廢除一樁善行,那麼眾多善行都會減退;獎賞一樁惡行,那麼眾多惡行就會增長。善人得到福祐,惡人受到誅罰,國家就會安定,各種善舉就會興起。



善為治者,綱舉而網疏。綱舉則所羅者廣,網疏則小罪必漏。所羅者廣,則大罪不縱,則甚泰必刑。微過必漏,則為政不苛;甚泰必刑,然後犯治必塞。此為治之要也。

意解:善於治理國家的人,會抓住總綱而讓法網稀疏。能夠抓住總綱,那麼它的涉及面就很廣;法網稀疏,則小過失就得以忽略。涉及面廣,則大罪不會縱容,大過必會懲罰。小過失得到忽略,那麼為政就不會苛刻。大罪一定懲處,則在治世違法亂紀的行為就會被遏制。這就是治理國家的關鍵。



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言之若輕,成敗甚重。

意解:一舉一動都要反覆思考後再行動,出入都要慎重 (不放縱個人喜好) ,用過去的歷史教訓作為將來的借鑒。這些話說起來好像很輕鬆,但對於事業成敗影響卻很重大。



覽往事之成敗,察將來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厭,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祿者也。

意解:觀察往事的成敗,考察將來的吉凶,還沒有追名逐利,貪婪而不知滿足,卻能抱持家道世代相傳並長久享有福祿的人。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材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有厚祿,三危者。

意解:天下有三種危險情況:缺少德行卻備受尊寵,是第一種危險;才能低下卻地位高貴,是第二種危險;自身沒有大功卻享有優厚俸祿,是第三種危險。



夫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行者,不可存也。豈虛言哉?何以知人且病?以其不嗜食也。何以知國之將亂?以其不嗜賢也。

意解:與死人患同一種病的人,不能活下來;與亡國之君行為相同的君主,其國家也不能長存。這難道是空話嗎?怎麼知道人將要生病呢?通過她不愛吃飯就可知曉。怎麼知道國家將會動亂呢?通過君主不愛賢才就能看出。



為雕文刻鏤,技巧華飾,以傷農事,王者必禁之。

意解:在器物上刻鏤花紋圖案、追求精巧的技能和華麗的裝飾,而妨害農事,聖明的君主一定會嚴加禁止。



故舉重越高者,不慢於藥;愛赤子者,不慢於保;絕險歷遠者,不慢於御。此得助則成,釋助則廢矣。

意解:托負重物跨越高處的人,一定不敢忽視藥物;疼愛嬰兒的人,一定不敢怠慢保姆;越過險阻遊歷遠方的人,一定不敢怠慢駕馭車馬的人。這是因為得到幫助才能成功,失去幫助就會失敗。



夫聖人之屈者以求申也,枉者以求直也。故雖出邪僻之道,行幽昧之塗,將欲以興大道成大功,猶出林之中,不得直道,拯溺之人,不得不濡足。

意解:聖人委屈自己,是為了日後道義的伸展;暫時的彎曲,是追求日後的挺直。所以他雖然從邪僻不直的道路上出發,而走在昏暗不明的路上,是要由此振興大道、成就大業,就好比要走出叢林就不可能只走筆直的道路,要拯救溺水的人就不能不沾濕雙腳一樣。



勞謙君子,有終,吉。

意解:有功勞而且懂得謙虛的君子,能夠保持謙德至終,凡事都會吉利。



自古有國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於其治,多不馨香。非無忠臣賢佐,闇於治體也,由主不勝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憚難而趣易,好同而惡異,與治道相反。

意解:自古以來有國的諸侯、有家的卿大夫,都想實施德政來達到與古代盛世同樣的興盛,但是他們治理的成果,大多都不美好。這不是因為沒有忠誠賢明的輔臣,以及不懂得治國的要領,而是由於君主不能克制自己的私情,不能任用忠臣及遵從治國正道。人之常情總是害怕困難而趨向容易,喜好別人贊同而厭惡異議,這與治國之道剛好相反。



夫美大者深而難明,利長者不可以倉卒形也,故難明長利之事廢於世。

意解:真正美好的謀略因為道理太深而難以闡明,真正長遠的利益很難在短時間內顯現,所以難於闡明而有長遠利益的事往往就被世人廢棄了。



山致其高,而雲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澤流焉。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隱行者,必有昭名。

意解: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會興起雲雨。水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就會有蛟龍出沒。君子達了高尚的道德修養,其仁德恩惠就會流布四方。暗中施恩於人的人,一定會得到明顯的回報。有人所不知的高尚品行的人,日後一定會有顯著的名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8-03 14:05:18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蹤跡雖隱還顯;存心若有半毫未淨,事為雖公亦私。

大意:做人處世不用心機,對任何人都是一味的直率真誠,行跡雖然隱微不露,真實的操守還是會彰顯出來。存心動念如果有一絲半毫的不清淨,有自己的名利夾雜在裡面,一切行事作為即使是為公眾,也還是算私心自利,不是真實的善行。一真一切真,只要保持一念真心,一切作為都會有真實的受用。


己嚮其利者為有德,柳蹠之腹心;巧飾其貌而無實行,優孟之流風。

大意:只要自己能享受對方的利益好處,就認為是對自己有恩德,而不去考慮是否符合道義,這就是像大盜柳下蹠一樣的居心用意。巧妙的粉飾外貌舉止而沒有真實的善行道德,不過是像善於模仿的優孟流傳下來的風氣,無法對於社會國家起到真正的匡正作用,也無法作為天下後世的榜樣。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大意:學道的人要有一段戰戰兢兢、謹慎戒懼的用心、念頭,又要有一段灑脫超俗、不受拘束的情趣意味。如果只是一味收斂拘束、甘於清苦寂靜,那樣就是只有秋天的肅殺氣氛,而沒有春日生長萬物的和暖景象,如何能夠使萬物得以生發化育呢?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大意:一個人雖然造作惡業,而常常畏懼別人知道,就說明他還有羞恥之心,還有分辨善惡是非的能力,現前造惡只是一時迷惑,造惡之中還有通往改過向善的道路。一個人雖然身口修善,而常常急於讓人知道,就是有貪求名譽聲望、希望別人讚歎的念頭,煩惱未除,四相具足,表面上的善事就正是惡業的根本。古德說,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斷惡修善必須檢點自己內心,還有沒有名聞利養、自私自利的念頭。


福不可邀,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

大意:福報不可以向外面攀緣求取,涵養內心常生歡喜心,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用這個作為感召福報的根本。災禍不可以從外面避免,從自己內心除去怨恨不平、殺害眾生的隱微念頭,用這個作為遠離災禍的方法。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慎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大意:人的氣度心胸要高遠曠達,而不可以流於疏懶狂放;心神思想要細緻周密,而不可以流於繁瑣細碎;志趣意味要淡泊沖和,而不可以偏於枯寂無味;節操持守要嚴肅明確,而不可以流於激進猛烈。凡事都要符合中道,而不能有所偏頗,才是聖人的教導,自性的真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鹹」,才是懿德。

大意:自己保持清高脫俗,也要有包容別人的雅量。性情仁愛慈悲,也要能夠善於決斷,明白大體,而不能優柔寡斷。心思嚴明敏銳,不能過分嚴厲,傷於苛察,使別人的過失無處隱藏。立身處世要正直堅定,而不能過分違背一般人情事理,反而變成矯枉過正。這些就是所謂的蜜餞雖然泡在糖蜜中卻不會過分甜膩,海產品生長在鹹澀的海水裡面卻不會過於苦鹹,恰到好處才是美好的德行。


閒中不放過,忙中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中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中有受用。

大意:人在閒暇無事的時候不放過每一寸光陰,未雨綢繆,在事情繁忙的時候就能有受用,不會手忙腳亂、雜亂無章。人在清靜寂然之中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每一個念頭都不會落於空寂;在行動之中就會得到受用,保持內心如如不動。人在暗地的私居獨處中,保持心行光明正大,沒有欺騙、隱瞞、不可見人的念頭、舉動,在明處之中就能有受用,事事如意,消災免難。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

大意:當我們的念頭起來之處,要認真觀察,才剛發覺這個念頭是向著人欲感情上走去,就要趕緊回頭,拉回到道義理性的路來。念頭只要一起來便能覺察,一覺察到便能回轉過來。這就是把災禍轉為福報、起死回生的重要關頭,千萬不可以當面錯過,使念頭陷入昏暗愚昧,妄念叢生。佛法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的時候就是我們用功的時候,也正是靈性提升和墮落的分水嶺,真修行人一定要在這個地方下功夫。


以幻迹言,無論功名富貴,即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得破,認得真,才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

大意:從虛幻的行跡而言,不要說身外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都是夢幻泡影,即便我們的四肢軀體也是屬於自身業力、父母相聚等各種因緣依托而成的形體,同樣沒有自性。從真實的境界而言,不要說父母至親、兄弟手足,和我同一個生命根源,即便世間的一切萬物,也都是我的一個生命共同體,不能分割。人能夠看得破虛幻的事相,認得真法身的全體,才可以擔當匡扶天下的重責大任,也才可以擺脫世間名聞利養的束縛、羈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慮者。「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傷於察者。二語並存,精明渾厚矣。

大意:「傷害別人的心念不可以有,而防備別人傷害自己的心念卻不可以沒有」,這一句話是告誡那些凡事考慮不周、疏忽粗略的人。「寧可受到別人的欺騙,也不要預先去揣測別人的狡詐詭計」,這句話是警示那些過於嚴苛明察,猜忌狐疑而造成傷害的人。如果能同時做到這兩句話,則既不損害精細聰明,又能夠保持自己的淳樸厚道,同時圓滿智慧與德行。


「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大意:諺語說「惡心惡行忌諱陰暗,善心善行則忌諱陽顯」。故而人有惡業,明顯暴露的得到的災禍比較淺少,隱晦深藏的得到的災禍深重。人有善行,明顯張揚的功德就微小,而隱秘不露的功德才盛大。因此古人修養德行,對自己的過失錯誤要勇於發露懺悔,而對自己的善事則不可張揚、炫耀,以積累厚福。


鋤奸杜倖,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都咬破矣。

大意:鏟除、杜絕身邊奸佞狡詐的小人,不能趕盡殺絕,要放他一條出路,讓他留有一個容身的空間。如果嫉惡如仇,使對方連一個容身之處都沒有,就會激起對方的報復心,以致鋌而走險,釀成玉石俱焚的大禍。這便如同堵塞老鼠洞穴的人,如果把老鼠的一切出路都堵塞住,讓牠無處藏匿,則會把一切的物品都咬爛、破壞掉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結夫妻緣 同修梵行諾 —— 大迦葉的告別】 - 2016-08-07 13:02:12



【不結夫妻緣 同修梵行諾 —— 大迦葉的告別】

2016-08-04 利生妙吉祥
❀---------❀---------❀
我不和你結夫妻的緣,
但我與你允同修梵行的諾。
我若得遇明師,必記掛你還在紅塵漂泊。
我若得度,必來度你。

——大迦葉的告別
❀---------❀---------❀
大迦葉,本名畢缽羅耶那,是樹下生的意思,因他降生在樹下,而有此名。

他生長在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家裡的富裕程度超過了國王。他比佛陀晚生十多年,從小聰慧,厭惡世間一切欲樂,唯以修道是從。年歲漸長後,父母為他操辦婚事,他用了很多種辦法,推辭拒絕,但終於還是無奈,迎娶了美麗的妙賢。  

據說,他們的新婚之夜,是在沉默中度過的。 
 
妙賢愁眉不展,垂淚到天明引起了大迦葉的好奇,他問她,你為什麼傷心?  

妙賢說,我一心修道,被父母逼迫與你成婚,這不是毀壞了自己的心願了嗎? 
 
大迦葉聽後非常高興,家裡竟然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和自己一樣厭惡愛染,樂於清淨修行的同修道友做眷屬! 
 
他把自己的情況說給妙賢以後,兩個人約定,“我若眠時汝當經行。汝若眠息我當經行。” 他們共同實踐,彼此成就道業。
 
這是大迦葉對妻子妙賢的第一次告別。

他告別的是還未開始的婚姻。在他的心裡,俗世的愛情,不是他今生的任務。他要做的,就是完成覺悟,完成使命。 

其實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真的很羨慕他們。
  
因為他們這樣的姻緣,在世俗的情感糾葛當中,實屬罕見。
 
更多的人,以歡喜冤家的緣分相遇,為滿足慾望而奔波,有的人乾脆是怨偶,是互相欠債為著償還討要而來的。也有相安無事的,但終其一生,完成了人的各種角色,排隊走,跟著潮流走,甚少關懷內心世界,偶有追問,也因無解而作罷。還有些人,有嚮往修道的心,卻因為此身濁重,欲深難持,而終於做了逃兵。 
 
大迦葉和妙賢,在他們很年輕的時候,就少欲而慕道,能夠嚐到法喜,深知法喜遠超世樂,這是他們的天資,也是他們的福報。而我也知道,天資和福報,並非不公平地僅僅降臨到某幾個人的身上,它是修行的累積。以佛法來參照,每一個在六道裡輪轉不休的人,如果在前世,前一道裡聽聞過善法,修持過善法,那麼,我們在覺知的此生,一定會有前面無數輪轉積累下的福報來做我們當下修行的基礎。大迦葉和妙賢的銳利根器,淡泊欲身,就為我們示現了功德累積後與眾不同的天資。

對父母,他們行孝道;扮夫妻,對對方,他們修梵行,為道友。 

這樣的生活,經歷12年,他們的因緣逐漸成熟。
 
在大迦葉的父母謝世後,大迦葉不再有違逆父母心願的顧慮,他目睹農人在耕田時,鋤頭傷及無數土中生靈,心中痛苦無法解決,在家做事,舉手投足,都在造業,而業不盡,六道輪迴不得出,他真的著急了。 

與此同時,妙賢聽聞家中僕役說榨油時死了很多小蟲,對小蟲的悲心和對人類的口腹之欲之間的矛盾,令妙賢也覺得當下的處境需要反思。就在他們共同面對棘手思維的時機,大迦葉決定離家修道。  

他對妙賢說,我走,是為了尋找明師。我若尋到,必來接你。

這是大迦葉和妙賢的第二次告別。

這次告別,是大迦葉對俗世生活的告別,從此以後,他了斷了倫常裡的進退,終於可以在修行的天地裡自由、深入地用功了。這次告別,也是大迦葉對妙賢的承諾。我不和你結夫妻的緣,但我與你允同修梵行的諾。我若得遇明師,必記掛你還在紅塵漂泊;我若得度,必來度你。
  
他們之間的長揖告別,讓我淚熱,這樣的放手,超越了男女愛人的癡纏,道盡知音同修之間的酬答。 

在《西土二十四祖紀第二》中,曾經記載有大迦葉和妙賢之間的前世因緣。妙賢曾經是個貧苦的女子,為了補佛像,乞討集資,籌得金珠,而大迦葉彼時是鍛金師,二人合力將佛像缺處補足,從此發下誓言,常為夫婦,身為金色。後來及至大迦葉被父母逼婚,他發難說,造一金像,若有女子像它,就娶進家門,不成想,妙賢竟和金像如孿生一般。 

這或許是傳說。但一個人能遇到相應的另一個人,不是彼此消解善業,而是互相增長智慧,戀愛中的我們,心中都清楚:這樣的相遇,必有前緣。

大迦葉在尋訪之中,遇到了佛陀,經過再三的觀察後,於佛座前剃度。
   
在佛陀准許女眾出家,並且成立了比丘尼教團後,大迦葉最先想到的就是把妙賢接到教團來。四年的分離中,妙賢為了求法,早已疏散家財,誤入外道。當她來到教團後,因為貌美也遭受了更多的誹謗。
 
美麗,在俗世裡是人所欽羨的資本,在修行中卻是自戀,執著的障礙。妙賢為了明志,她不再出外托缽。 

大迦葉聽說後,心中憐憫,在自己托缽乞食後,將食物分一半給妙賢。大迦葉的行為受到了搬弄是非的人的譏嫌,說此二人原本就是夫妻,怎可能清淨無染?如今同食一粥,當初怎會分床而眠?

譏嫌本是妄語,大迦葉闊心無礙,但為了令他人停止口業,也為了激勵妙賢,他沉默,離開,不再和妙賢來往。他沒有向眾人辯解,也沒有和妙賢囑託。他只是沉默了。

這是大迦葉和妙賢的第三次告別。儘管沒有任何言語,但水中冷暖,於拈花人自知。

妙賢受到了更大的激勵,道心非但沒有退轉,反而在逆緣中得以考驗增長。不久之後,妙賢通過艱苦的修行,獲得開悟。
 
至此,曾經有過夫妻的名分,同修的因緣,道友的恩情,在一次次的告別中,悉數放下。由有慾望的凡人夫妻,到少欲知足的優婆塞和優婆夷,再到無欲則剛的阿羅漢,大迦葉與妙賢,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蛻變和成長。  

大迦葉以一己的放下,悲深行苦。剃度後八天便得到開悟。他是結集佛說正法的組織者,三藏典籍得以存世流傳,其首功不可磨滅。他與佛法意相通,佛陀稱之為“迦葉功德。與我不異”。他在靈山會上的破顏微笑,成為禪宗的著名公案,也是中國禪宗的西天始祖,他的精神是中國禪宗思想萌生的源頭。而這樣的始祖,竟是以苦行戒行來示範的。

大迦葉告別的不僅僅是愛情,他告別了一切慾望的糾纏,從幻相裡修出實相,一再告別,一再離開。他是一個告別了富裕生活,卻又走進富裕境界的行者。

-----------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門大德開示人生真理 - 2016-08-08 09:22:21


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跟我們一樣希望自己擁有幸福,所以,我們不應該破壞任何生命的幸福。天下所有的眾生,都跟我們一樣希望自己遠離痛苦,所以,我們不能給任何生命製造痛苦。這是佛教的平等觀之一。 ___慈誠羅珠堪布


一切法的本性都是通達無礙的,一切福報和機緣都是任運自成的。所謂的“天堂”、“極樂世界”,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實際上自己的心清淨了,就是極樂世界;自己的福報到了,就是天堂。----達真堪布


嫉妒表面上是對別人不滿,實際上反映的是對自己不滿。我們在哪些方面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就會在哪些方面表現出對別人的嫉妒。從這個角度說,嫉妒心像是探照燈,照見潛藏在內心深處的不滿和執著。如果我們能訓練自己逐漸放鬆這些不滿和執著,就能慢慢減弱嫉妒心,嘗試去隨喜別人的功德。——希阿榮博堪布


BruceBarton,著名的BBDO廣告公司的創立者之一,1927年他寫道:【如果一個人一直為他人的利益服務,甚至這種善行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下意識的習慣,那麼宇宙中所有的善的力量都會匯集到他的身後,成就他的事業。】


佛教並不把金錢、權利、職位、好車、勞力士手錶或者鑲金的牙齒看作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想把自己嘴里二十八顆牙齒全鑲成金的,佛教也不反對。佛教反對的是對那些的執著。——宗薩仁波切《八萬四千問》


人慾望少的時候,一點點東西都感覺有很濃的味道,很有一種快樂。物質擁有得越多,人心就越散,心散掉了就沒有幸福可言。你的心沒散動,就是一個非常全的樂。—-益西彭措堪布


我是一個平凡的修行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各種各樣的違緣和障礙,但是我從來都不迴避,都是去面對。對我來講,這個時候我面對的不是困難,而是面對我的上師,知道嗎?因為我心裡想的就只有上師。我把這些困難、違緣、障礙當作我的上師的加持,我的上師通過這些困難、違緣、障礙來消除我的業障。如果沒有上師的這種加持,我可能會在未來要遭受無數的痛苦,現在我只是受這小小的障礙、短短的痛苦來結束這些未來無數痛苦的果報,這些都是上師的加持,我都接受。——阿秋法王


佛教徒從來就不相信什麼命中註定的說法,我們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緣和合,都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一切都是定數,都不可更改,那又何必修行、何必學佛呢?學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改變命運嗎?因此,為了打破這些觀念,為了超越這些因緣,我們就必須修行。 — —慈誠羅珠堪布


希望大家以後在面臨各種痛苦的時候,不要總是去責怪他人。世上沒有任何痛苦,是與我們沒有一點關係而純粹是別人帶給我們的。或多或少,自己也有責任。即使不是現世的錯誤,也與前世的過錯有關。學會承擔、精進修行、化解痛苦、度化眾生,才是最好的選擇。——慈誠羅珠堪布《如何面對貪心》


世間上最需要的,就是利他心。而這種利他心,正是大乘佛教的究竟精髓。有了這樣的基礎,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會贏得眾人的尊重,自己的人生也會活得豐富多彩。——《大乘佛教的現代意義》索達吉堪布


嘴巴是罪惡之門。雖然話可以從口中輕易溜出,但它所帶來的後果卻深遠而嚴重。多數的聞談只是貪愛和嗔恨的表達而已。如果你說得太多,將惹上麻煩,就像一支鸚鵡落到被關在鳥籠的下場。所以應捨棄不必要的閒談。一一頂果法王


當年阿底峽尊者就是考慮到,在藏地弘法時,會受到眾星捧月似的恭敬,沒有人會羞辱自己,為了修持忍辱,便故意帶了個脾氣暴躁的人一起進藏做他的隨從。連阿底峽尊者這樣的成就者,都在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修忍辱,我們又怎能對忍辱的對境生嗔恨心呢?應該感恩才對啊!——慈誠羅珠堪布


佛法有點兒像是剝洋蔥,你看到洋蔥的外皮,然後把它剝掉。你心裡想:「這是真正的果實。」然後你修持。一段時間之後,你了解到那還只是洋蔥的皮,於是你剝掉那層皮,心裡想:「這應該就是果實了,真正的果實。」再過一段時間,你了解到那也只是另一層皮,所以你剝了一層又一層的皮。然後有一天,你突然領悟到,其實什麽都沒有,那時你就自由了。——宗薩仁波切


福報之樹,永遠紮根於善良的泥土中,這是它生存的唯一環境。知道這個道理後,求名利、求平安的人,應常處於善良的心行中,若能如此,福分便會不求自來。——『苦才是人生』


在你幼小時,玩具破損了,你會很難過,會哭,長大後同樣的玩具破損了你不會哭,你知道那只是玩具。同樣道理,所有世間的價值,名譽,地位、讚揚、批評,受人注意、被人忽略、快樂,得、失,這些都像是玩具一樣,當我們智慧和慈悲心成熟時,以上所說的都只是像玩具。——宗薩仁波切


佛法中最簡單的,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法中最深奧的,還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因為最簡單,下至販夫走卒,照樣可以修行成就;因為最深奧,上至等覺菩薩也不能明白究竟。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至淺至深,至圓至鈍,最平常也最玄妙,最易受持也最難理解。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世尊出現於此五濁惡世最主要的目的,是究竟暢佛本懷的無上大法,是所有三藏十二部教典的極致精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高超一切禪教律密,統攝一切禪教律密。所以印光大師云:「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圓因法師】


要知道,別人心中隱含的功德,我們在沒有證得他心通之前,根本無法現量見到。有些人的言行舉止,儘管看起來不太如法,但實際上,他內在的功德,說不定如海一樣廣大。所以,我們對誰都不應輕視與傲慢。——法王如意寶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 2016-08-13 08:32:14



網址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pweFDyTDs
貼文者 : : 宏观

Re: 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 2016-08-13 09:00:20

http://ppt.cc/YCAgC

大陸看不到 大大提供的網址,用搜索找到這個視頻,是不是這個?

D網也該管管這類言辭。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 2016-08-13 20:28:45

張貼者: 宏观
http://ppt.cc/YCAgC

大陸看不到 大大提供的網址,用搜索找到這個視頻,是不是這個?

D網也該管管這類言辭。



大大好,我也看不到您貼的網址的視頻。只要搜尋陳大惠老師的影音,他演講的內容大概都是這一類的,可以找看看,很不錯,發人省思。
貼文者 : : 宏观

Re: 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 2016-08-14 12:43:41

幸虧 大大有貼上: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影片中,講的太好,謝謝 大大分亨。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 2016-08-15 15:28:32

張貼者: 宏观
幸虧 大大有貼上: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影片中,講的太好,謝謝 大大分亨。


joy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精選 - 2016-08-15 15:29:27



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故知足,然後富從之;德宜君人,然後貴從之。故貴爵而賤德者,雖為天子不貴矣;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

意解:幸福產生於內心知足而無所外求,而憂患產生於人的欲望過多。所以一個人知道滿足,然後富裕會隨著到來;德行適合領導民眾,然後尊貴就會隨之而來。所以看重爵位而輕視德行的人,雖然做了天子也並不高貴;貪求財物而不知休止的人,雖然擁有天下也並不富足。


有以欲多亡者,未有以無欲危者也;有以欲治而亂者,未有以守常失者也。

意解:有因為欲望太多而滅亡的,沒有因為無欲而陷入危險的;有因為想要治理卻混亂的,沒有因為遵循常道卻失敗的。


三代之興,無不抑損情欲;三季之衰,無不肆其侈靡。

意解: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興盛,無不是因為領導者對自己的七情五欲加以節制;三代末期的衰敗,無不因肆意奢侈浪費。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意解:子路問怎樣才算君子。孔子說:「以敬來修治自己,使身心言語統歸於敬,處處合禮,這就可以算是君子了。」子路又問:「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治自己來讓百姓得到安樂。修治自己進而令百姓得以安樂,這件事就是連堯、舜那樣的聖君,恐怕也難做得周到呀!」


周公攝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執贄而所師見者十人,所友見者十二人,窮巷白屋所先見者四十九人,進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萬人。當此之時,誠使周公驕而且吝,則天下賢士至者寡矣。

意解:周公代理天子執政七年,(非常禮賢下士,同時不吝分享智慧經驗及培養人才),未做官的讀書人中,他帶著禮物以尊師之禮拜見的有十人,以朋友之禮會見的有十二人,優先接見的窮巷陋屋中的貧寒之士有四十九人,隨時向自己提供善言的有上百人,受到他教導的讀書人有上千人,被選拔在官府朝廷服務的有上萬人。在那時,假使周公對人驕傲而且吝嗇,那麼天下的賢士來見他的就很少了。


齊侯問於晏子曰:「為政何患?」對曰:「患善惡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對曰:「審擇左右,左右善,則百僚各獲其所宜,而善惡分矣。」孔子聞之曰:「此言信矣。善進則不善無由入矣,不善進則善亦無由入矣。」

意解:齊侯向晏子問道:「執政最要擔心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擔心好人、壞人分不清。」齊侯說:「怎麼樣來考察他們呢?」晏子回答說:「審慎地選擇左右親信,如果左右親信好,那麼百官就會各自得到其所適合的位置,這樣好人、壞人也就能辨別清楚了。」孔子聽後說:「這話確實如此。賢善之人得到進用,那麼不善之人就沒有辦法進來;如果不善之人得到進用,那麼賢善之人也就沒有辦法進來了。」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意解:天地順應自然規律而動,所以日月運行不會失度,四季輪轉沒有誤差。聖人能夠順應人的天性而動,則刑罰清楚簡單,萬民服從。豫卦所蘊含的「順天而動」的義理是多麼的深遠廣大啊!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意解:坤卦六爻皆陰,至柔,但一有所動便顯示出剛健的特性;它的形態是至靜的,但具有方正的德性,含養萬物而德化廣大。坤道是如此的柔順,它總是順承著天道而行,隨著時節運轉不息。


夫道以人之難為易也。是故曾子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懼而無咎。」然則愛與惡,其於成孝無擇也。史鰌曰:「君親而近之,至敬以遜;貌而疏之,敬無怨。」然則親與疏,其於成忠無擇也。孔子曰:「自娛於檃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以善廢而不邑邑,蘧伯玉之行也。」然則興與廢,其於成善無擇也。屈侯附曰:「賢者易知也,觀其富之所分,達之所進,窮之所不取。」然則窮與達,其於成賢無擇也。是故愛惡親疏,廢興窮達,皆可以成義。

意解:若循著道義來做事,就能使那些別人覺得困難的事情變得容易。曾子說:「父母疼愛自己,心裡高興而不忘父母恩德;父母討厭自己,則戒慎恐懼不惹父母生氣。」既然如此,那麼不論父母喜歡還是討厭自己,對於自己成就孝心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史鰌說:「君王親近自己,就禮敬而恭順;君王疏遠自己,就恭敬而無怨。」既然如此,那麼不論君王親近自己還是疏遠自己,對於自己成就忠誠來說,沒有什麼區別。孔夫子說:「在自我矯正中感到快樂,嚴格要求自己而不苛求別人,有才德而被廢置不用,卻能不鬱鬱寡歡,這就是賢人蘧伯玉的德行。」既然如此,那麼不論被舉用還是被棄置,對於自己養德行善來說,沒什麼區別。居侯附說:「是否賢德很容易辨別,只要觀察他富裕時如何分配財富,發達時舉薦什麼樣的人,窮困時如何拒絕外面的誘惑。」既然如此,那麼不論窮困與發達,對於自己成就賢德來說,沒有什麼區別。所以,無論別人對我們喜愛還是厭惡、親近或是疏遠,還是自己人生衰敗、興旺,或是窮困、發達,都可以成就自己的大義。


咎繇曰:「帝德罔諐。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弗辜,寧失不經。」

意解:咎繇說:「舜帝您品德高尚,沒有過失。以簡要、不煩擾的方式對待下屬,以寬緩的方式管理人民;懲罰不株連子孫,賞賜卻延及後代;誤犯之罪再大也可以寬赦,故意犯罪再小也必定懲罰;處罰犯罪有疑慮時寧可從輕,獎賞立功有疑慮時寧可從重;與其錯殺無罪之人,寧可失之於不守常規。」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子張書諸紳。

意解:子張問做事怎樣才能行得通。孔子說:「一個人只要說話忠實守信,行為厚道恭敬,即使到了邊遠的未開化的部族,也無往而不可行。假如說話不忠實守信,行為不厚道恭敬,即使在自己的家鄉,難道就能行得通嗎?」子張把孔子的話恭恭敬敬地寫在衣帶上,以便隨身記誦,依照實行。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意解:君子以恭敬持重來端正自己的內心,以正當適宜來規範外在的事物。能夠做到內心恭敬、處事適宜,他的德業就廣博而不孤立 (眾人也會以敬、義回應他) 。


故不仁愛則不能群,不能群則不勝物,不勝物則養不足。群而不足,爭心將作。上聖卓然,先行敬讓博愛之德者,眾心悅而從之。從之成群,是為君矣;歸而往之,是為王矣。

意解:所以不仁愛,就不能形成和睦的群體,不能形成和睦群體就無法善用外物,不能善用外物,人們生活所需就會不足。組成了群體,而生活所需不足,爭鬥之心就會產生。前代的聖人高遠地率先躬行敬讓博愛之德,人民就心悅誠服地跟隨他。跟隨他的人愈來愈多,形成了群體,這個人就成了首領;遠近的人都爭著前來歸附他,這個人就成為王者了。


故曰:「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人有大譽,無訾其小故。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

意解:所以說:「記住人的功績,忘記人的過錯,這樣的人適合當君主。」一個人如果具有淳厚的美德,就不要追究他的小節;一個人如果擁有很大的聲譽,就不要指責他的小過失。從古至今,沒有品行十全十美的人。


漢高祖山東之匹夫也,起兵之日,天下英賢奔走而歸之,賢士輻湊而樂為之用,是以王天下,而莫之能禦。唯其以簡節寬大,受天下之物故也。

意解:漢高祖原是崤山以東的一個普通人,起兵之時,天下的英雄豪傑爭先恐後地歸順他,賢良之人群聚而樂於為他所用,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這僅僅是因為他簡略寬大,能包容天下各類人才 (讓他們各自發揮所長) 。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

意解:孔子說:「辛勤付出而不自我誇耀,有功績而不自認為有功,這是敦厚到了極點啊!這是說君子雖有功勳而能謙下對人。」


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叡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意解:子路上前問道:「請問夫子,想要保持盈滿卻不傾倒,有辦法嗎?」夫子說:「聰明睿智,而又能保持敦厚若愚的態度;功蓋天下,而又能保持禮讓不爭的態度;勇力足以震撼世界,而又能保持小心畏懼的態度;擁有四海的財富,而又能保持恭敬謙遜的態度。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損之又損之』之道啊!


蓋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矣。附之者眾,則安之徵也;去之者多,則危之診也。

意解:大凡有功勞卻仍謙遜的人,歸附他的人就多;驕狂傲慢的人,背離他的人就多。歸附的人多,是平安的徵兆;背離的人多,是危險的信號。


夫以賢而為人下,何人不與?以貴從人曲直,何人不得?

意解:自身賢德而能謙恭待人,誰會不跟隨他呢?地位尊貴而能聽從接納他人的是非判斷,又有什麼人才不能感召到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說:花的是父母的錢,損的是兒女的福報! - 2016-08-16 16:38:22



佛說:花的是父母的錢,損的是兒女的福報!

老子道德經說,天道無親,唯親善人。一般人很難理解。現在就用養育孩子來做比喻。

很多人去墮胎,有個原因,怕養不起孩子。一個養的很累,更何況再來一個。我們潛意識中,都認為,這個人是我養的,家庭是我支撐的。其實不是的。首先要有個觀念,每個人都用自己的福報。孩子來投胎,是帶著他的福報來的,看起來是父母在養,但其實還是自己福報在養的。

佛法講,這叫共業。像一個事情的成就,都是大家的福報在支撐的。就是共同福報的累計。惡業也一樣。現在環境破壞這麼嚴重,我們一邊都罵別人,但最後發現每個人都是破壞者,使用塑料袋,衣服破了就扔,洗車,裝修,洗廁所,這些都是化學用品。我們每天都在用,你只要有用,就有破壞。這也是共同的惡業。

天道無親,哪怕是你的孩子,可是你無法把福報留給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力和命。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想要孩子會讀書,就給孩子買去高等中學讀,以為能出人才。首先他要有這個命。就像養孩子,花的是父母的錢,但損的是孩子的福報。

父母給的起,孩子不一定能花的起。要看他的命。這就是天道無親。很多人溺愛孩子,以為花很多錢來培養他,卻不知道,無所謂的錢花太多了,反而損他的福報。福報減少后,以後就沒有出息了。所以我常勸人家,孩子要讀書,就正常讀,他命中要有讀書命,否則你給他請最好的老師,都沒有用。

關於這個請老師來講,古代帝王要教育子孫,也要請老師。但差別就很大了。以前人請先生,先生先要教學生人品,人格。第二個才是教技術,如何圖文,如何作詩。現在不同了,沒人教人品人格了。都是教技術,所以沒有多大的意義。

古人講留財給子孫,守不住,留書給子孫,子孫不讀。只好留陰德給子孫。這才是正確的出路。你要先去種福田,做善事,以後子孫自然會賺錢。不要賺非分錢,把子孫的錢都賺完了,消費完了,以後子孫就窮了。

古人講一代做官九代冤,官做的好,是為子孫積累福報。做不好,把老百姓的東西佔為自己,想留給子孫。這些非分的東西都是惡業,子孫用了,反而損福報。所以一代做官九代冤。又說,如果為自己一家謀,就不要去做官。做官是為百姓謀。這也是天道無親。

天道雖然無親,但唯親善人。你只要廣積陰德,還是有用的。想要孩子能讀書的,就多印經,辦學校。想要孩子發財的,就要多救濟窮人。想要兒孫健康的,就多施藥。這就是唯親善人。

再講到孝順也一樣。很多人很孝順,給父母買很多補品,買不必要的東西,甚至辦酒席祝壽。世人看來是熱鬧,其實是不孝。因為損了父母的福報。人家過個壽,就要殺生那麼多。民國時,有個老人死了,他兒子辦宴席三百桌,過幾天,老人家就託夢來說,本來我可以去好好到天上享福。但因為你殺業過重,導致我在閻羅王那裡審判,還出不來。

雖然花的是兒女的錢,但卻損掉老人家的福報。花太多父母無所謂的錢,也是損孩子的福報。這也是天道無親。所以不要給小孩慶生日,小孩能讀書,父母不要驕傲的太早,到處宣揚。要對孩子嚴格一些,對他成長有益處。

過分的浪費錢給孩子,都是損孩子福報,更何況很多人在公司裡頭浪費,甚至國營企業裡頭浪費,都是損福報的。很多人都想著輕鬆而賺錢,卻不知道這也是透支福報而已,不長久。

我們要有「自知福德淺薄,無福消受」的概念。很多東西,別人給的起,但我們的福報不一定能用的起。祖師大德都有這個觀念,以前人家供養弘一大師一個人蔘,弘一大師就馬上交給了諦閑老法師。弘一大師說,我無福消受。現在人就需要這個精神,什麼痛苦都沒了。

************
轉自
http://www.post01.com/post161840
貼文者 : : 牡丹啼鳥

Re: 陳大惠:色情氾濫對現代人的傷害 - 2016-08-16 20:51:30

張貼者: 文靜的太陰星


這影片開始...呃,好年輕的小孩@@"

色情片氾濫...越演越走極端感官刺激
有些真的會引起不舒服的fu..

我雖不是衛道人士
但當媽了...小孩又快上大學了
看到色情氾濫確實有點擔心啦
有些道德爭議大的還會引起生理上噁心@@“

亂倫啦老少配啦偷情啦好幾p啦看起來像未成年的啦..
真的很難接受...有的畫面想到噁...
有時覺得要不是性愛影片越來越講求感官刺激
無知年輕人會把不正常當常態然後來回答大人
那又沒什麼很多人都這樣...
a片商其實不過是商業考量沒得好演的,才開始慢慢增加一些走邊緣路線的
然後又加上老年化社會,題材尺度就越來越...


人心智未成熟前就被那種價值觀混淆...
每個階段有心靈該成長的部分,該追求的目標
人還是先追求心靈在追求愉悅比較好
起麻不會導致家庭結構崩潰引起社會案件

如果過度重感官會忽略體驗愛的感受
畢竟我還是認為愛能讓一個人穩定並成長
但愛產生在互相價值觀的了解,文化背景的認同...
期望孩子能不被污染,找個相知相惜年紀相符的對象體驗人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親子天下網站--好文分享 - 2016-08-17 16:54:58



做中學懂分享 光復友善食農培育小達人

轉自於此


文昌綠森活屋頂農場 永續落實食農教育

轉自於此


不老部落的原根自學團 向部落長老學習生活智慧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SunAlone

Re: 雨聲 - 2016-08-20 06:48:46

標題;吸引人,雨聲的音樂,會帶給人畫面,很棒!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雨聲 - 2016-08-21 08:27:39

張貼者: SunAlone
標題;吸引人,雨聲的音樂,會帶給人畫面,很棒!


微笑
貼文者 : : silver_rate

Re: 雨聲 - 2016-08-25 00:25:35

謝謝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雨聲 - 2016-08-25 10:54:50

張貼者: silver_rate
謝謝分享


joy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好文分享 - 2016-08-25 11:16:22



康熙看病
http://inspirationaltouchingstory.blogspot.tw/2016/08/blog-post_820.html

只有9歲的她,種菜4年、蓋了1座小木屋…餵飽了鎮上所有的街友,最後竟得到…
http://www.coco01.net/post/72367


**********
讀完《康熙看病》這篇文章,很受感動,了解歷經幾百年的同仁堂創辦緣由,有志者事竟成,尤其是為天下蒼生的廣大願力,不可思議,佛菩薩的力量都是這樣來的。就像9歲小女孩hailey 的真人真事,完成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還有非常多人幫助她完成她的心願。

中國老祖宗有講過,符合仁義、道義的事情,不管多困難,都會成功。不管是經商、從政、教學、從醫,小至家庭,大至國家,念念均為了利益他人、十方法界的有情無情眾生 (包括環境、生態、山水、動植物、乃至所有生命) ,沒有絲毫為自己,就能像中國夏商周開國時期的興盛,如此繁榮!

然而,老祖宗提醒我們,《詩‧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常不了了之,沒個結果。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後借此語以諷諭持志不終的人。夏商周的衰敗,也是我們從事各行各業所必須警惕在心的,謀劃的策略違背道義,所興辦的事情又傷害人民,將終歸失敗!

***********
《群書治要》有一段故事如下:

景公問晏子曰:「謀必成,事必得,有術乎?」對曰:「有。」公曰:「其術何如?」晏子曰:「謀度於義者必得,事因於民者必成。反義而謀,背民而動,未聞存者也。昔三代之興也,謀必度於義,事必因於民;及其衰也,謀者反義,興事傷民。故度義因民,謀事之術也。」

意解:景公問晏子說:「要使謀劃的事一定實現,所做的事一定成功,有這樣的方法嗎?」晏子回答說:「有。」景公問:「那方法是什麼?」晏子答道:「謀劃的事與道義相合就肯定能實現,做事順應民心就肯定能成功。違反道義來謀劃,違背民意來行事,從未聽說過能長久的。以前,夏、商、周三代興盛之時,謀劃必定考慮是否符合道義,做事必會依照人民的意願。到他們衰敗的時候,所謀劃的策略違背道義,所興辦的事情又傷害人民。所以符合道義、依照民意,是謀劃和做事的正確方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彭鑫博士: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這麼差? - 2016-08-27 08:52:05


彭鑫博士: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這麼差?

1、問題的由來

  在門診上經常遇到,好多吃素多年的朋友,出現了面色萎黃,聲音低微,元氣不足,渾身乏力,畏寒肢冷……的情況,男士元氣不足,面黃肌瘦,女性不孕不育、色斑早生,於是這些朋友在吃素問題上,就遭到了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等的“圍攻”,經常聽到的聲音如下:

“你看看你的臉色,黃黃的,都是吃素吃的!”

  “都這麼大了,還沒懷上孕,別吃素了,吃點有營養的吧,我看還是吃肉好。”

  “哎呦,幹了這麼點活,你看把你累的,我說吃素沒有勁吧,還是吃肉好!”

  每當遇到這些問題,我們吃素的朋友往往開始時用營養科學、環保、保護動物、甚至宗教教義來和周圍的人辯解:

  “吃素是有道理的,你看著名的科學家如牛頓、愛因斯坦;著名的運動員如卡爾 劉易斯和小威廉姆斯;著名的演員如趙薇、傅沖。。。

  人家都是吃素的,說明吃素有益於健康的,有利於環境和地球的,有益於其他動物的,有益於節能減排,有益於霧霾天氣的消除……”

還在振振有詞之中時,別人往往一句話就把我們問倒了:

  “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這麼差?!”

  答:“……”

2、什麼是虛寒體質?

  虛寒體質顧名思義,就是“虛”和“寒”。
  (1)渾身乏力,沒勁,總想歇著
  (2)不愛吃飯,沒有食欲。
  (3)容易氣短胸悶,說話說一會就沒勁了,老百姓話“拔不上氣”,上樓上兩層就氣喘吁吁。
  (4)腰酸背痛,腿軟沒勁,女性月經不調,量少,宮寒,男性腰困無力。
  (5)面色蒼白或萎黃,兩眼無神,皮膚色澤暗而鬆弛。
  (6)渾身怕冷,手腳冰涼,全身沒有熱量。
  (7)心態消極
  (8)稍微一吃涼東西就會腹瀉或腹痛

3、怎麼辦?
  吃素大多吃的是五谷雜糧和蔬菜、水果,一般來講,蔬菜、水果偏寒偏濕(個別除外),因此,不會吃素,就會造成寒濕在體內積累太多而造成虛寒性體質。怎麼辦呢?
  (1)多曬太陽,尤其在陽光充足的午後,背對太陽,多曬曬後背,讓督脈、膀胱經好好得到陽氣的滋養,自然就會陽氣充足。
  (2)多運動。每天堅持兩小時的運動時間。走路、爬山、五體投地功、練習太極拳都行,動則生陽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呼吸紊亂,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一旦這樣,就反而會傷陽氣,因為大汗亡陽。
  (3)早睡覺,十點以前睡覺最好。
  (4)心態開朗,開心,多笑,樂能聚神,匯聚陽氣。
  (5)多吃板栗、大棗、桂圓、麵食、山藥、枸杞子等食物,偏於陽氣多的食物,有的人虛不受補,一吃就上火怎麼辦呢?找當地中醫調理一下脾胃就好了。
  (6)吃飯吃六成飽,不要給腸胃增加負擔,否則傷氣,就會產生寒濕。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因此,我在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

  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裡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谷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也是不吃主食僅吃蔬菜,但是據我觀察,大部分遵從這個飲食原則的人久而久之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講的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尤其是脾胃沒有水谷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的病機。

  4.氣滿不思食
  以上論述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則,就說明有一部分人是這個原則的親身受益者。那麼,什麼樣的人合適這種飲食原則呢?我總結為"心地清淨,元氣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養生原則。

  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內心清淨無染,妄想分別執著淡泊,元氣消耗極少,依靠修行禅定所獲得的能量補充(禅悅為食),全身元氣充沛。正如古人所說"氣滿不思食",真正元氣充盈的人,不思飲食。因此一天僅僅吃一頓飯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灣著名的廣欽老和尚,數十年來不吃主食,僅吃水果維持體力,活到九十五歲高齡,身無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以"禅悅食"為五種出世間食之一。並在《雜阿含經》指出,有眾生進入初禅,"離生喜樂,處處潤澤,處處敷悅,舉身充滿,無不滿處。"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會有全身氣力充足之感。毛凌雲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 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恆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關,禮念並行,不禮則念,不念則禮,無一時間斷,亦不參以他法,竟以此終其身。嘗於午間敲魚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時(下午3~5時),人見其終無休歇,大聲喚之,始止,自謂才如半日耳。問其饑否?則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無量,更不思食也。"脅不帖席者數十年,故少夢,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夢中常見佛菩薩活動如生,間予獎勵,或導引念佛。忽自知時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頂示暖相。

  圓融大師精進念佛一天一夜,竟不會感到饑餓,反而覺得口水甘甜,受用無量,這恰恰說明法喜充滿,禅悅為食便會得到能量的補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飲食。

  又如歷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壽禅師,據歷史記載他三十歲悟道,"後住永明,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講經、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還要到其他峰頂念佛。

  明代學者洪覺範說:一個人每天要做這麼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結果看到他的畫像,卻是身體壯碩、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壽禅師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補充的能量卻很少,足見禅定功夫之深。禅定並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臥都不離禅定,禅悅為食自然身體健壯。

4.不要盲目模仿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沒有專業修行,或者因為功夫不到,還需要應付日常工作,有的護法居士為佛法、為眾生而奔忙操勞,修證上還沒有真正契入境界,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假如不加以補充,就會導致上文所說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亞健康狀態,長久以往,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任何規律都有其適用範圍,每個人在接受不同的養生觀點時,要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斟酌採納,方能如理如法。

5.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洩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有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
印光大師的飲食建議:

  1.提倡吃麵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麵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2.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鮑衡士書》

  3.佐以乾果食療
  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4.印光法師滋補粥
  根據印光法師的建議,結合中醫理論,提供以下食療的方法,而達滋補氣血、調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蓮子十粒、桂圓(剝掉外殼)十枚、紅棗(掰開)十二枚、芡實(大型超市裡面或藥店都有)一兩、薏米一兩,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補氣化濕,固腎強精。

  粥中之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芡實可以開胃助氣,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此四種配伍相輔相成,溫補脾腎,養血安神,同時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濕,流通濕氣,正可兼制桂圓之熱,溫陽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紅棗之膩,使補虛而不留濕。諸種補養食品相配,共奏補氣養血,固腎強精之效。

  "藥補不如食補",滋補粥長期服用,對於氣血不足、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虛萎黃等現在社會常見虛弱類疾病確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圓、大棗的量便可以針對失眠類患者,加大蓮子、芡實的量針對脾胃虛弱、瀉下傷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針對濕氣較大的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患者,此外,現代研究中發現薏米裡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為調養身體的佳品。
結語

  通過吃素,其實是可以吃出健康的,關於吃素的好處,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最關心我們的都是最親近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好朋友……不要讓他們擔心,所以,要學會健康的吃素!

轉自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BC%B5%E7%B1%B3%E5%A5%87/%E5%90%83%E7%B4%A0%E9%80%99%E9%BA%BC%E5%A5%BD%E7%82%BA%E4%BB%80%E9%BA%BC%E4%BD%A0%E7%9A%84%E8%BA%AB%E9%AB%94%E9%80%99%E9%BA%BC%E5%B7%AE/1112937485419213
貼文者 : : 牡丹啼鳥

Re: 彭鑫博士:吃素這麼好,為什麼你的身體這麼差? - 2016-08-27 11:37:21

上面網址請縮短
不然我打開頁面會拉很長
謝謝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我們曾擁有怎樣的幸福 - 2016-08-29 11:21:55



http://qk.laicar.com/Home/Content/2086223

我們曾擁有怎樣的幸福
作者:丁立梅

癱瘓在床兩年多的朋友,突然能扶牆而立了。那巨大的幸福,是穿心而過的,她激動得熱淚雙流,對人一遍一遍述說她的幸福,你看,你看,我都能站了!

曾經,她不是個容易滿足的女子,她認為她的生活一團糟:工作不順,升遷無望。在城裡打拼十年了,所有積蓄加起來,還不夠一套商品房的首付。男朋友談了幾個,卻一個不如一個。

後來,一場意外車禍,她死裡逃生,卻癱瘓了,她被鄉下的父母接回老家。籬笆牆圈成的小院子裡,一棵棗樹,長得歪歪扭扭,那是她小時所有的甜。牆腳,爭相擁擠著一些小野花,一朵一朵,素淡的,卻極盡歡顏。她默默看著眼前這熟悉又陌生的院落,心裡百轉千迴。昔日她曾極力想遠離的貧窮與落後,而今,落在她眼裡,都是親切。她躺在床上,聽院子裡的雞鳴狗叫,心裡只剩一個企盼,那就是,能夠站起來。

朋友的經歷,讓我想起一則故事,故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年輕人擁有漂亮的妻,擁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是,他卻整天悶悶不樂,惆悵不已。因為,與周圍的同齡人相比,他覺得自己混得很是窘迫,他沒有小車,沒有別墅,沒能飛黃騰達。

焦慮不已的年輕人,有一天做夢,夢見了一個高人。他問那個高人,我要怎麼做才能獲得快樂?高人說,去吧,明天再來。年輕人回到家,眼前出現的一切,讓他如墜深淵:可愛的兒子生了病,妻子被車撞成植物人,他還莫名其妙被公司裁了員。年輕人一下子愁白了頭,又去找那個高人。高人問他,年輕人,怎麼才能使你獲得快樂?年輕人答,我只要我的兒子能健健康康,我的妻子能恢復意識,我能找到糊口的事做,就是大幸福了啊……正說著,年輕人醒了。這時他徹底頓悟,原來,他苦苦尋覓的快樂與幸福,一直就在身邊啊。

只有等失去,我們才知道,在那些貌似平淡的一個又一個的日子裡,我們曾擁有怎樣的幸福:能跑能跳,是幸福;能吃能睡,是幸福;抬頭看天,低頭見花是幸福;有人可惦念,被人惦念著,是幸福;家人平安,歲月靜好,那是天大的造化與幸福。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大樹都有鬼神住--宣化上人開示 - 2016-08-29 11:25:26



大樹都有鬼神住--宣化上人開示

樹神受戒的例子很多,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草有草神,木有木神,樹有樹神。樹,豎也,豎立,豎起來。在南贍部洲(南閻浮提)有棵樹王,是最大的一棵樹。樹木大的時候,叫「鬼神村」,是鬼神所依住的地方,依著大樹來住。如果沒有樹,鬼神就要受苦;有了樹,鬼神住在有樹的地方,就覺得很快樂。所以大的樹木,就叫做「鬼神村」。

在三國那個時候,有棵大樹,大家稱它「神樹」。曹操不信,還叫人將樹砍了,以後他便得了頭風,一天到晚頭痛,後來請華陀給他治病,就是因他得罪了樹神。

在《四分律》上說,不准比丘砍一切的大樹,大樹都有鬼神住著。例如在南華寺有棵樟樹,向虛雲老和尚求受戒;在南嶽津山老人,有一棵百果樹──結百果的樹,也去受戒。樹神受戒的例子很多,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菜根譚簡註》精選 - 2016-08-29 15:42:33


《菜根譚簡註》—明‧洪應明 原著。開霞法師 簡註
---------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大意:有的事情在急切之間無法表白,寬緩從容一些,或許日後自然能明瞭真相。不要過於急躁迫切。造成對立,而加速對方的忿怒、攻擊。有一種人,如果對他過於嚴格苛刻,反而不肯順從自己;就不如乾脆任其自然,給他自由發揮的空間,或許自然能轉化態度。不能過於嚴厲、急躁,反而增加他的頑劣執著。凡事成功都有時節因緣,人有賢愚的分別,都要懂得隨緣處之,因勢利導,就能從容自在。急躁激進的態度就是攀緣,反而會欲速不達,於事無補。



「道」是一件公眾的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的家飯,當隨事而警惕。

大意:道,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是一切大眾都不可缺少的,並非一部分人的專利,就像《中庸》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又說:「道不遠人」。因此,應該隨著各人的不同根性而引導教化。學,是開啟智慧的方法,就好像家常便飯,雖然平淡卻不可缺少,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種種事務。因此應當隨時隨地加以警惕,從中學習。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不可散漫懈怠。



學道之人,雖曰有心,心常在定,非同猿馬之未寧;雖曰無心,心常在慧,非同株塊之不動。

大意:修學出世道業的人,雖然說有心,而心常常沉定在一處,不是像一般人妄念紛飛,心猿意馬,片刻難以安寧。雖然說不起心動念,而心常常保持在智慧明瞭的狀態,而不是如同木頭、石塊沒有知覺的不動,那就是陷在無明之中,完全沒有作用。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大意:陰暗的謀略、怪誕的習氣、奇異的行為和技能,全都是為人涉世招惹災禍的內在因素。只有一個常道,遵守倫常道德,行持中庸之行,便可以完整保全混沌一體的本來面目,而招感本身的和諧平安。



磨礪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邃養;施為宜似千鈞之弩,輕發者無宏功。

大意:道德學問的磨礪鍛煉應該像金屬要經過多次的冶煉鍛造,才能精益求精,急於倉卒成就者不會有真正深邃精闢的學養。行事作為應該像發射千鈞之力的弩弓一樣慎重,如果隨意輕率採取行動者,必定無法建立宏偉的功勛事業。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大意:用人不應該刻薄嚴厲,太刻薄則想要為自己效力的人也會離去。結交朋友不應該雜濫,一雜濫則會有獻媚阿諛的前來。《論語》中,孔子給我們制定出結交朋友的標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道德提升與墮落、事業的成功或者失敗,起著重要的作用,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而濫交惡友呢?



延促由於一念,寬窄係之寸心。故機閒著,一日遙於千古;意寬者,斗室廣於萬間。

大意:時間的延長或短促都是由於一個念頭的不同,空間的寬闊與狹窄只是關係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故而心思悠閒的人,一天的時間比千古長時更加遙遠;胸懷寬廣的人,居住在狹小的斗室卻可以感覺比萬間廣廈還要寬廣。這一節也就是說明了佛經上講的,時間與空間其實都不是實際存在的,只是一個抽象概念而已,只是決定於自己的內心。



山林是勝地,一營戀便成市朝;書畫是雅事,一貪癡便成商賈。蓋心無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係牽,樂境成悲地。

大意:幽靜的深山密林是脫塵之殊勝地,一旦有了經營貪戀的心便會成為爭名逐利的場所,就像商人在市場求利,政客在朝廷爭名沒有兩樣。欣賞書法與繪畫是高尚風雅之事,而一旦生起貪愛癡迷便就如同商人做起生意買賣、追求利益的工具。如果內心沒有貪染執著,凡俗的境界也是世外仙都;一旦內心有了絲毫牽掛,快樂的境界也變成悲哀的境地。境隨心轉,所以明白事實真相的人,凡事都向內心尋求,而不會向外攀求選擇環境的優劣。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不必絕慾以灰心。

大意:超脫俗世,潔淨身心的方法,就在涉歷世事、待人處世接物之中,格物致知,放下心中的煩惱,不受世間的誘惑;不必要隔絕人群來逃避世間,才算超凡脫俗。修行明瞭真心本性的功夫,就在反躬內省,充分發揮內心的良知良能,來對待一切人事物,這種用心就和真心本性相應。未必要斷絕五欲六塵的境界,內心才能清淨不動搖。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大意:一個讀聖賢書的人,必須要有勇氣面對百般挫折打擊,絕不退縮動搖,就和真心相應,因為真心有一個特徵就是恆常不變。這樣,真心中本來具有的無量智慧、能力、福報,才會顯現、發揮,才有應付環境、形式種種變化之神奇微妙的作用。



非盤根錯節,何以別攻木之利器?非貫石飲羽,何以明射虎之精誠?非顛沛橫逆,何以驗操守之堅定?

大意:根株盤屈,枝節交錯的樹木很難砍伐和加工,如果不是這樣的樹木,又怎麼能區別工具的精良鋒利呢?古代的神箭手養由基和李廣曾經把箭簇射入石頭深處,只有尾部的羽毛還留在外面;如果不是這樣,又怎麼能看出他們射虎時的全神貫注?古來許多聖賢、英雄,都經歷過種種挫折坎坷,甚至橫禍、災難,如果不是這樣,又怎麼能檢驗他們品行節操的堅定不移呢?逆境惡緣往往是培養、檢驗一個人德行、智慧、能力的最好環境,因此真正修養德行的人一定是歡喜逆來順受,感恩一切人和事的磨煉而不會怨天尤人。



立業建功,事事要從實地著腳,若少慕聲聞,變成偽果;講道修德,念念要從虛處立基,若稍計功效,便落塵情。

大意:人在世間想要建立業績功勛,每一件事都要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才能成就;如果有一點點羨慕虛名,希求博取榮譽的念頭,結果就會虛偽不實。而學習聖賢道理,修養德行,本來是為了超凡脫俗,就要保持念頭常常虛無清淨,無欲無求。如果稍微有一點計較功德利益,念頭就不清淨,又落在凡夫的塵勞俗情之中了。



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大意:我們的身體不適合過於忙碌,而在悠閒無事的時候做些事情忙碌一番,也能夠警戒自己的惰性,時時保持敬畏奮進的心態。我們的心不能太放逸,而在緊張收斂之後,適當加以放鬆、調整,也可以鼓舞心智,暢達天機。也就是身心都要和諧,不能過分,也不能不及,才符合中道。



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大意:真心本來純淨純善,因為有煩惱惡業諸多障礙,而迷失了本來面目,只有把這些斷除,三業純善,完全與自性相應,才能說見到了真心,或者說了斷了妄心。人生在世,都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就要根據自己的身份,遵守五倫五常,所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君仁臣忠,朋友有信,在各種角色中盡到自己的本分,才說得上修出世法。因為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善法是佛法的基礎,敦倫盡分就是覺而不迷;而不是不負責任、違背倫常大道,另外有一個出世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上菜市場的免塑挑戰 實戰、心理完全解析 即刻參與! - 2016-08-31 11:46:56


http://e-info.org.tw/node/99357


上菜市場的免塑挑戰 實戰、心理完全解析 即刻參與!

作者:耿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特約記者)

為了改善顯而易見的一次性塑膠袋威脅,環保署2002年開始推動以價制量「限塑政策」,百貨、量販店、超市、超商等受管制的通路一瞬間塑膠袋使用量減少超過50%,至於不在管制範圍內的傳統菜市場,常可見到店家盡情使用著各種大小、顏色的塑膠袋,可說是大宗的塑膠袋集散地,菜市場免用塑膠袋可能嗎?改變該從店家開始,還是消費者呢?


解析塑膠袋集散地成因

菜市場為何會成為塑膠袋集散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傳統市場生鮮食材大多沒有包裝(讚!),因此買肉怕有血水,店家先貼心幫你用塑膠透明小袋包好,再裝進提袋塑膠袋,買魚怕鰭刺破袋,兩層塑膠袋套著之後,一樣再裝進提袋塑膠袋方便手拿,接著買菜、買水果,蔥裝一袋、高麗菜裝一袋、芭樂裝一袋,就算是同一攤幾乎可說是買幾種就裝幾袋,老闆手中咻咻咻抽著塑膠袋時,口中還邊說:「這個容易碰壞我幫你多包幾層!」這這這,本來傳統市場沒有包裝的生鮮食材,怎麼瞬間比連鎖超市包得還多層啊!

當我們在菜市場提出不用裝袋的表示時,大致會遇到兩種店家回答,第一種說:「先生/小姐你好環保毆,就是需要你這樣的人。」(嗯……其實你也可以一起環保,不主動提供塑膠袋),第二種會說:「你確定不要?不好提啦!肉跟菜不要放一起比較好耶!」

商家提供塑膠袋,無疑一開始是抱著服務精神,「給客人方便以後常來啊!」在人情味滿溢的菜市場似乎更顯重要,「如果別攤有我們沒有,豈不太小氣?」不知是否店家曾默默這樣想,又或者是從客人的反應開始習慣成自然,除了大部分人看老闆使用塑膠袋沒什麼意見,也有消費者認為「花錢買個東西還跟我計較給不給袋子?」相信店家被客訴一次後,應該再也不敢不乖乖拿出塑膠袋包裝。

因此,沒有法令規定傳統市場不可無償提供塑膠袋的情況下,先從消費者開始帶動免塑行動絕對有其影響力,也可從根本上讓店家對於不使用塑膠袋更有信心。


免塑上市場:實戰篇

上菜市場買菜不用塑膠袋?大多人聽到都先表達贊成,且在長期宣導之下,環保袋早已成家庭基本配備。「來吧!下次就拿個環保袋去菜市場買菜。」行動力十足的人請注意,單一環保袋雖可征服超級市場,但可能不適用傳統菜市場,幾件執行上可能預見的挑戰先來分享。

執行挑戰一:肉汁橫流怎麼辦?
單一環保袋較難處理沒包裝的菜肉鮮食,因此除了自備袋子,可準備便當盒或保鮮盒,最適合放現剁的肉品。

執行挑戰二:全魚易損傷怎麼塞?
海鮮除了自己容易壓損,各類刺棘也容易造成其他食品和袋子的損害,加上腥味、難清洗,可選擇不鏽鋼便當盒等容器,或是選購輕便保冷袋,好清好收且容積大適合裝全魚。

執行挑戰三:蛋怎麼擺不破?
不少冰箱的雞蛋擺放盒都是可以拿起來的,現裝現冰超好用!或是把塑膠或紙作的包裝用蛋盒收好再利用,喜餅分裝盒組裝使用也都是方法,靈感藏於生活中啊!

執行挑戰四:零碎小物、多種蔬果怎麼裝?
前進菜市場,不好好購買一番怎麼行,除非很明確只購買一、兩樣,最好能攜帶2至4個環保袋,除了可分裝不同食材好整理,也避免把袋子塞得滿滿的,最後拿也拿不動,還把肩膀壓出烏青。

執行挑戰五:買菜袋子難清洗?
菜市場生鮮食材五花八門,有時難免沾染汁液、味道,因此除了環保袋最常見的布類托特包材質,塑膠材質、保冷袋等易清洗材質的都可考慮,當然,近幾年十分熱門的復古藍綠紅條紋網袋,也是個極佳選擇!


免塑上市場:心理篇

自備環保袋上菜市場,其實設備不足也絕對沒問題,菜肉不怕一起相處,通通放進環保袋一手掌握回家分裝即可,袋子髒了再洗也不怕,只是強者如婆婆媽媽自會琢磨出最完善買菜環保配備。實際狀況來講,上菜市場免塑最難突破的還是大家的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一:我是臨時繞去菜市場的
市面上多款輕量環保袋,身上隨時攜帶,絕對利多。此外,盡量選擇離家近的菜市場去購物,除了買菜可同時了解厝邊狀況,臨時需要物品也可先回家整頓一下再出發盡情採買。

心理障礙二:好像都沒人自己帶容器或袋子,我這樣很奇怪耶!
別擔心,在推行不用塑膠袋全盛時期,很多人都自備袋子上市場,他們可能只是一時忘記,正等著你以行動提醒大家。

心理障礙三:啊~這次有點懶,下次再說好了
每一次嘗試,每少用一個塑膠袋,都是一個直接的改善行動,把握每次機會,讓「這次來做」成為新的口頭禪。

心理障礙四:還是覺得有點麻煩,尤其要買蛋買肉買魚的話
沒錯,生活本來就不簡單,就像生命一樣;然而只追求方便舒適,總有一天環境將惡化到我們都難以生存其中。一步一步來吧,先從準備一只袋子上市場開始,能少用一塑膠袋都是改變。


免塑挑戰 即刻參與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的塑膠袋使用量高達180億個,每年約回收14.4億個塑膠袋,塑膠袋回收率不到一成,而慈濟實際施行顯示,以屏東和生市場為例,2天的回收塑膠袋量高達一台回收車,約佔市場棄置量5成,因此以比例換算,光一個傳統市場兩天可能就會用掉2台回收車的塑膠袋,一年則可用掉365台回收車的量,光想就知道有極大量的塑膠袋(每年或許可達20萬台回收車)在全台超過600多處傳統市場中被使用和丟棄。

塑膠袋看似小巧無害,但分解需花上20年,加上成本低,因此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回收利潤低,因此人們隨處丟置。2009年起由荒野保護協會進行的淨灘活動中,塑膠袋幾乎年年都是垃圾中的數量冠軍,更別說塑膠袋與海中水母等生物外觀十分相似,造成海龜和海鳥誤食噎死的案例比比皆是。

沒有下次,就是這次了,一起用人人可做的消費行動展開菜市場免塑大改造,少用一個塑膠袋可能立刻拯救一個海洋生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講環保不傷風情──從基隆廟口談環保夜市 - 2016-08-31 11:49:06


http://e-info.org.tw/node/100134

講環保不傷風情──從基隆廟口談環保夜市
文字大小 165 4Share2 作者:宋竑廣


走在基隆廟口夜市,天一香肉羹、營養三明治、泡泡冰等,各式各樣聞名全國的美食攤位,總是讓大批遊客吃得不亦樂乎,但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在環保方面的努力。

「夜市也能環保?」某些人可能會這麼問,畢竟夜市是庶民文化的代表,似乎跟花成本的環保二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對某些文人雅客來說,這是否意味著「高級化」、「百貨公司化」而盡失風情,讓人忌憚三分。


基隆廟口夜市攤販 拒絕免洗餐具達8成

其實,這幾年各縣市都在努力推廣所謂的「環保夜市」,有的甚至已經努力10年以上;據官方資料,就基隆廟口來說,不用(或兼用)免洗餐具的攤位已達80%,裝置油煙防制設備在2012年已達56%,並預計此後每年將以一成的速度進步,在五年內達100%。藉由廟口的名氣,基隆市政府府也開設「基隆廟口環保夜市」臉書粉絲團,維持常態的推廣活動。

回到夜市要不要環保的問題上,2010年觀光局舉辦夜市比賽,在環保獎項上從缺,引來布爾喬亞之譏,也有作家直言:「即便那裡很髒、很擠、很不環保,只要有感情,有回憶,那裡就是最棒的夜市。」

坦白說,這些真心真情的建議,也讓筆者在追蹤這個問題時,有點怕怕,希望本文等下接著提到一些在環保上的進步空間時,大家能鞭小力一點。

身為基隆人,先容筆者提一下夜市不環保會加速什麼惡果,那就是基隆港會有異樣的水體與異味,接著我再慢慢談關於夜市有哪些環保工作可做。


環保夜市步數1:拒用免洗餐具

首先,除外帶之外,不用免洗餐具的部份,如前所述,達成率已達8成,筆者實際走訪夜市,大體上也確保了成果。訪問基隆市環保局協辦公司陳先生,他表示,因為廟口夜市範圍定義不一,環保局有意擴大推廣,手法上也可以變化,例如讓消費者知道,附近廟宇供有清水洗滌,以提高消費者自行攜帶環保餐具的意願。

在訪問時筆者另外建議,平時就可以利用夜市的跑馬燈推廣自帶環保餐具,並說明附近有廟宇洗手台可簡單沖洗的資訊。


環保夜市步數2:油煙排放處理要做好

其次是排放油煙部份,據基隆市環保局空噪科技佐陳世鐘表示,整體來說,夜市規劃之初,最好是分類設置,例如燒烤類歸於一處等,但基隆廟口夜市歷史長久而窒礙難行。

就個別商家而言,最簡單的,是用內含活性碳或漂白水收集桶處理,但因為夜市攤位空間狹小,若要使用較不佔空間的靜電機,則裝設費要價三萬元。這只是大體而言的處理,實際上飲食的空氣污染,分油煙與味道,要視現場情況對症下藥。

陳世鐘也表示,要攤商加裝油煙防制設備,目前沒有強制的公權力,雖然桃園縣有設相關的自治條例,但實行上還是不盡理想,最好還是中央立法通過,方能嚴格要求。如前所述,裝設比例已達56%,未來還是以宣導為主,希望攤商循序漸進,漸漸達成百分百的目標。

因筆者身為基隆市民,趁機陳情,建議比照台中旱溪夜市的做法,舉辦抽獎、誘導民眾往環保攤位消費,陳先生聽了,也覺得是個不錯的辦法。另外,他表示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推動相關工作,比方認識新的防污設備、觀摩等等。


環保夜市步數3:廚餘回收、攔截廢油進下水道

最後是廚餘跟(最難的)廢食用油的部份。請教基隆市清潔隊隊長江慶泓之後,認識到廚餘是值錢的,會有養豬戶來收,但是可能流入水溝的廢食用油卻難以處理。因為基隆市經費有限,基隆廟口夜市沒辦法像台北市寧夏夜市那般,在公家協助與商家管理單位的積極辦理下,裝設工程總價高達1400萬元的油脂截留器!

雖然預算有限,甚至消費者意識也尚未普及,不過看著基隆港的污水,還是得面對問題,當然這不是只有廟口夜市的污染而已,一般家戶也需要注意。據報導,「1公升食用油直接排入河川,造成魚兒水中『油』,需使用20萬公升的水稀釋,水質才會恢復正常。」可見夜市做環保的必要性。而為了讓各位讀者幫助下水道腸胃通暢,請繼續收看關於下水道友善食譜的下一篇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北市學校餐廳換餐具 全用不鏽鋼 - 2016-08-31 14:02:07



北市學校餐廳換餐具 全用不鏽鋼
摘錄自2016年8月30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北市高中職以下學校8月1日起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瓶裝水,不過,實施首日還在放暑假,真正影響在昨天(29日)開學日,多數公立高中職效果不錯。

復興高中校長鄭雅芬表示,便當價格約55至60元,開學第一天也發給全校學生一人一張環保卡,學生使用環保卡代替押金,租借不鏽鋼餐具,「隔天再決定要不要購買,一張一百50元,當不需要使用時可退回」。為鼓勵學生多用環保餐具,並減少熱食部擁擠人潮,學校同步想出網路訂餐優惠,以班級為單位,可選擇四種餐,學生訂完後直接到穿堂抬餐即可,網路訂餐免押環保卡,買五個便當可換到一張五元優惠券,回饋抬餐同學。

高二生陳識涵認為,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很好,「每次整理回收時,看到很多油膩膩的紙盒,覺得很噁心」。高三的賴敬豪也到熱食部買飲料,覺得以後要自備餐具有點麻煩,應該會買環保卡。

內湖高中以往提供盒餐,政府推行禁用免洗餐具政策後,昨(29日)開學日改桶餐,學務主任許修輔說:「原本預計會有1000至1200人訂購,上午統計時,發現只有450人,其他學生幾乎都自帶便當,大出意料之外!」開學第一週先採每天訂購隔天便當方式,9月2日起以週為單位,訂購下週便當。

建中學生可向學校換證到校外用餐,學務主任白萬應表示,有向學生宣導自備餐具,沒帶的可付押金租用,而八月暑輔時,熱食部的業績確實「掉滿多的」,會再觀察;景美女中學務主任林宜德說,學校班級本就供應桶餐,學生都自備餐具,除非班級訂餐人數少於五人才給紙盒便當,學務處昨(29日)有準備不鏽鋼餐具,供沒帶餐具學生使用。

轉自
http://e-info.org.tw/node/11804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中部〉「溫暖冰箱」上路 分享愛與食物 - 2016-08-31 14:03:51



〈中部〉「溫暖冰箱」上路 分享愛與食物
2016-08-31

〔記者劉曉欣/鹿港報導〕超級暖心!鹿港鎮首座「溫暖冰箱」上路,發起人是位善心小姐,她強調,希望用共享食物來取代廚餘,讓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人間暖情。

發起「溫暖冰箱」的善心小姐,不願意透露姓名,她表示,她看到報導在國外有「溫暖冰箱」的做法,覺得非常感動,就在網路上拋出這個想法,沒想到很快就獲得認同。

由於提供「溫暖冰箱」擺放地點是間專賣素食的麵包店,基於尊重業者長期的飲食習慣,第一座「溫暖冰箱」只擺放素食,不論蔬果或是米、米粉,還是餅乾麵包都有,全由各界捐贈。

發起人表示,她只負責募集冰箱,其他都是各界的愛心集合,「溫暖冰箱」推出才十天,冰箱內的東西源源不絕,有的人還拿來蔬菜、地瓜,每天大約有三、四人來拿食物,「不需要登記,也不必身分證認證」,希望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有需要的人自行拿取。

前天是開學日,有學子在門口站了許久,最後終於走了進來,拿了些食物後離去,「這就是溫暖冰箱」成立理念,分享食物分享愛!

轉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2710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懺悔往昔惡業 - 2016-08-31 14:55:50


問:一般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過錯,修行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過失的?

索達吉堪布:在對待自身過失上,一般凡夫人會極力隱瞞,而修行人也應與其逆向而行,自己身口意方面所有大大小小過失,都應毫無覆藏地在眾人前作懺悔。阿底峽尊者在《菩薩寶鬘論》中說:“日日夜夜三時中,恆時守護自根門,發露自己之過患,不覓他人之錯失。” 圖美仁波切也說過:“是故恆時審自己,斷除過患佛子行。”

大家都知道,奔公甲格西,他在家時是一名好漢,打仗時可以獨對四十個敵人;出家修行後,他在與我執煩惱大敵戰鬥時,更為勇猛,哪怕我執妄念稍動,要為自己謀求一碗酸奶,也被格西察覺,予以了迎頭痛擊。真正的修行人,應像奔公甲格西一樣,對最微細過失,也不要覆藏,而應在眾人前發露懺悔,使自我愛執這個大敵,毫無藏身之處。

⋯⋯
看到大德索達吉勘布開示的這段話,心裡有些東西想寫,是關於自己體認的業因果報。一直以來,自己的生活是比別人好些,可能生性樂觀,比較不煩惱瑣事,或許是自己上輩子修的財布施還可以,這輩子倒是沒有很為錢財煩惱。不過,五倫六親關係上,就欠缺許多,或許自己比較像是修道人的命格,跟六親關係比較淡薄,連跟朋友交往,也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 (中國老祖宗是很建議朋友之間淡如水,比較能持久) 。然而,往往就像大德們所說的,修行,發願發心越深越廣,障緣就越多,自己這幾年也有很深刻的體會,往往在工作升遷上、私下婚姻關係上、跟家人的對待模式上,屢屢遭受譏評,謠傳謗言很多,也就是俗話說的總是被別人見不得好。

這問題困擾我許多年,雖然實質上生活沒有影響,但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總是希望懂點這之間的業因果報。我歸納出,大概是前輩子修隨喜祝願的念頭很少,也就是或許,前輩子我就是這麼見不得人好的那個人!也或許,前輩子因為自己的關係導致其他人五倫六親關係破裂,以至於這輩子六親緣分淺薄、常常不被祝福。我懺悔!

如是因,如是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種因得果,天經地義。

幸虧,自己可能上輩子燒好香、做好事、存善念,這輩子很幸運遇到一個很棒的老公,包容我所有的疑難雜症,安頓好我這一顆放逸散漫的心,可見,結善緣、結法緣,不管何時何地、今生來世,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自己造的因,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詛咒障礙別人,別人毫髮無傷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因果報),但是惡念惡行卻像反作用力一樣反彈到自己身上、報應在自己身上,我們能不謹慎小心每時每刻的心念言行嗎?

或許,前輩子善惡交雜,見不得別人好的惡念多,導致今生不被祝福,布施種福有些,這輩子有一點福報,因果這東西真是絲毫不會錯亂夾雜啊!

附註-如何求得美滿姻緣,請參看下面網址,自己本身受益匪淺呢!不過我沒有小孩,我是發願把自己捐出去,自然就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做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Qsyl08LXU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行善英雄 臺灣有你真好 - 2016-09-03 19:03:36



做善事,一定得等到很有錢嗎?上個月「富比士雜誌」公佈年度亞洲行善英雄榜,台灣除了張榮發、許文龍、戴勝益等三位大企業家上榜之外,最受矚目的是一位家住台中,月收入還不到2萬元的清潔工趙文正!今年68歲的他,靠著微薄的薪水扶養五名子女,還把薪水的4分3都捐出去做公益,認養了13名國內外貧童;33年來,趙文正捐出的善款已經超過400萬元,即使曾經被人嘲笑,說他像狗一樣在撿垃圾,而難過地掉下眼淚,但是趙文正沒有灰心,因為自己過過窮到無法讀書的苦日子,非常能夠體會沒錢人的辛苦,所以他發願要幫助貧童,直到自己倒下去為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kmzX6K8yU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行善英雄 臺灣有你真好 - 2016-09-03 20:19:06

一定要那麼自殘那麼累才叫善人嗎


在上天眼中 人跟蟑螂一樣 可以隨便死 不重要的

有沒有人多可憐 有多重要?

400萬+扶養的錢 可以讓他遊玩一下 +舒服生活

善事不是不好 但別宣傳誇揚這種累死自己的 意義不夠大 只是下世會大善報 但善報用得如何 人品變得如何就看考驗了

我會比較重視已經得到善報 又能努力運用及心性好 對世界幫助很大的偉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雨聲 - 2016-09-03 20:48:45



您好,想發表言論可以另外開版,這只是我個人的心情點滴,不足掛齒,不需要勞煩大大傷神,您可以選擇避開這個帖。

我個人認為他很偉大,是值得我尊敬的偉大人物,也是我極力在學習的對象。因為這個故事,我感動很久很久,至少讓我今天心情都很美麗,覺得住在台灣真好。 joy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滴珍貴的眼淚 - 2016-09-03 20:53:48


一滴珍貴的眼淚
 
具有慈悲心的人,一想到眾生的痛苦,他會傷心難過,甚至哭泣。對上師三寶特別有恭敬心的人,思維上師三寶恩德的時候,也會流淚。

但是哭和哭不一樣,這是悲心的淚,恭敬心的淚。看似在哭,其實這不是苦,是快樂的。因為沒有我執,沒有自私,所以心地是清淨的,內心是快樂的。

這樣的淚,都是有意義的。流一滴眼淚,就能消除無數劫的業障,就怕你的淚流不出來。感恩的淚,你有嗎?一想到眾生的痛苦,尤其是想到三惡道眾生的痛苦的時候,悲心的淚,你有嗎?恐怕是沒有吧。

你因為命運坎坷,或者與親人生離死別,於是就傷心流淚,這都是過失。因為這都是自私的,都是由我執引起的,所以都是造業的。

淚和淚不同,悲心的淚和感恩的淚,都是有意義的。一想到上師三寶的功德,一想到眾生的痛苦,能不流淚嗎?一想到上師三寶的功德的時候,汗毛豎立,熱淚盈眶,這都是生起信心的徵兆。看似很傷心,其實不傷心,內心是輕鬆的,快樂的。

你的眼淚是為眾生流的嗎?你流眼淚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眾生?為自己流的,都是沒有意義的;為眾生流的,都是有意義的,通過這些可以迅速消除業障,圓滿資糧。

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x7jj.html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一滴珍貴的眼淚 - 2016-09-03 21:04:23

樓上這文章脫不了我執


多理性思考 別用感性看世界 這是女性化的缺點
貼文者 : : leonardoe314a

Re: 一滴珍貴的眼淚 - 2016-09-03 21:05:17

不打擾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問:一個人會不會因為利他心太重,而導致自己淪落到衣食無著的地步? - 2016-09-04 15:56:58



問:一個人會不會因為利他心太重,而導致自己淪落到衣食無著的地步?

索達吉堪布:上師講《勝利道歌》時說過:“生火之後,不用特意去求,灰就會自然產生。同樣,一個人若有強烈的利他心,不用故意去勤作,自己的衣食住行也沒有任何問題。”

現在有些人心力非常大,幫助眾生的心也很強,在他的世界裡,除了眾生的事以外,沒有自己的事,眾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這樣一來,他自己的利益也會無勤成就。

作為佛教徒,尤其是大乘佛教徒,倘若自己有點能力,譬如有一些錢,應該想到世間上的無數可憐眾生,想辦法去利益他(它)們,比如為其建學校、修寺院或放生,若能如此,那些錢也有價值。否則,即使你家財萬貫、富可敵國,可無常一旦到來,什麼也帶不走,只能留給怨敵享用了。因此,大家時時要發廣大願,利他心一定要擴展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弟子規另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很棒的一個網站--《環境資訊中心》 - 2016-09-05 10:13:44



很棒的一個網站--《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


愛護地球、愛護生命,漸漸成為全球的共識,怎麼從日常生活當中做起?國際發生哪些環保議題?我們台灣現在致力保護的標的有哪些?各式各樣的新聞,都可以從這個網站得知,真的很棒!

減塑生活,我們家已經從每天帶便當、回家吃晚餐,到現在買了一個能長久使用的容器,不管外出買熱食、臨時去夜市消費等等,都可以用自己帶的容器盛裝,能減少一分是一分,做的還不夠,進步空間還挺大的,繼續努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留住桃花源:直到現在,我仍對這片土地充滿愧疚 - 2016-09-05 10:20:14



留住桃花源:直到現在,我仍對這片土地充滿愧疚

作者:曾文溪流域共學社團

「我直到現在,都還對這片土地充滿愧疚」

1990年代,為了反對濱南工業區,許多的團體及專家學者進入到這個台南最靠近台灣海峽的小鄉鎮,而推廣生態旅遊是當時為了讓外界看見七股生態珍貴性而祭出的方案。隨著抗爭結束,七股看似回復了原來的寧靜,但仍有片刻珍貴的美麗已隨之消失。

「你們一定覺得,從碼頭坐船到沙洲上晃一圈很無聊。」只見學生們頻頻點頭,老師接著說:「其實當初這個生態旅遊的路線是我們這群進駐七股的研究生建議的。」

20年前,我們乘著竹筏來到沙洲,當時沒有碼頭可以靠岸,於是我們涉水而過,一群人蹦蹦跳跳的,直到走到樹林裡,我們全都被震撼住了。

當時整個林子裡都是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落,那是非常天然、沒有受到人為破壞的環境,所有人都不敢出聲,慢慢穿過樹林。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鳥巢大概就築在離地一公尺的高度,非常近距離就可以看到了。

後來,隨著來到沙洲的人群越來越多,鳥巢也越築越高,現在我們已經沒辦法看到他們了。「我直到現在,都還對這片土地充滿愧疚。」

故事說到這裡,老師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我們常常求好心切地想把美麗的風景推廣給更多人,卻往往忽略了觀光對於環境的破壞,這是推廣「生態旅遊」必須要非常注意的問題。

而對於環境的維護,等到政府介入都是最後階段的事了,更重要的是,如何藉由當地人的共同管理,一起守護這片土地。於是與社區取得共識,就變成是生態旅遊中很重要的一件事。無獨有偶,在曾文溪的南端,也有一片木麻黃森林,面臨著土地使用需求與環境保護的掙扎。

里山倡議的另一著重點在於生物多樣性,而這很顯然關係到人們的經濟活動與當地原生動植物是否可以達成雙贏局面的問題。

參與課程的小樂同學說,在我們這次的踏查中,我們了解到的是僅存的沙洲上的木麻黃森林可能被砍伐,以建設垃圾處理場的殘酷事實。其傷害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上,於人類居住環境而言,我們可能失去所剩不多的美麗沙洲風景,並需承受防風林倒下後對內陸居民安全的威脅;於動植物而言,不但僅存小片的木麻黃森林可能消失,依靠木麻黃而生的台灣特有種暗蟬也會隨之香消玉殞。這些顯然都不符合我們所提倡的里山倡議精神。

行筆至此,無法給予一個是非對錯的結論,只希望可以藉由更多的討論,避免更多美麗風景從此消逝。


※ 本文原載於 上下游:【公民寫手】總量管制於生態旅遊之重要性─以七股沙

轉自
http://e-info.org.tw/node/11812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精選 - 2016-09-06 14:38:04



夫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

意解:人如果能夠以屈為伸,以讓為得,以弱為強,「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只有這樣做,才合於大道,才能長久,所以就很少會有不順利的。



德盛弗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

意解:君王德行隆盛就不會輕忽侮慢他人。輕忽侮慢官員,就沒有人替您盡心;輕忽侮慢百姓,就沒有人替您盡力。



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辨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意解:所以聰明多智之人應以愚鈍自守,博聞善辯之人應以收斂自守,勇武剛毅之人應以畏怯自守,富貴地廣之人應以狹小自守,恩德施及天下之人應以謙讓自守。這五點,就是古代聖明君王守住天下的原因。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不慎乎?」

意解:孔子說:「君子處在自家的庭院中,發出言論之後,如果言論是美好的,那麼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應,何況是近處呢?處在自家的庭院中,發出言論之後,如果不是美好的,那麼千里之外也會背棄它,何況近處呢?言論從他本身發出來,影響到民眾;行動發生在近處,卻顯現在遠處。言論和行動,對君子來說好比是門戶的轉軸或弓箭上的機關一樣,門軸和機關的發動,關係到的是得到稱讚還是羞辱。言論和行動,是君子能夠影響天地萬物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激電不能追既往之失辭,班輪不能磨斯言之既玷。雖不能三思而吐情談,猶可息謔調以杜禍萌也。

意解:快速的閃電,也追不回說過的錯話;魯班這樣的能工巧匠,也磨不去不當言辭留下的污點。一個人即使不能時時做到三思而後言、說出得體的話,但是停止說戲謔嘲弄話語,以杜絕災禍的萌生,則是完全可以的。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與天下同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意解: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和天下人共享利益的人,可以得到天下;獨佔天下利益的人,會失去天下。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莫要乎無忌心。

意解:能通達天下人心意的,最重要在於大公無私。能做到大公無私的人,最重要的是沒有猜忌之心,念念利益天下人民。



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憂,而未聞以位為樂也。

意解:臣 (董仲舒) 聽說堯帝接受天命成天子,把天下的憂患當作自己的憂患,卻沒有聽說是因為坐上了天子的位置而高興。



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先公家之急,而後私讎也。

意解:只不過我 (藺相如) 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攻打趙國,都是因為有廉頗將軍與我在。如今我們兩虎相鬥,勢必不可能共存。我處處退避的原因,是以考慮國家的安危在先,而個人的私怨在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意解:孔子說:「教導百姓相親相愛,沒有比弘揚孝道更好的了,因為孝是仁愛的原點。教導百姓遵循禮節,順從長上,沒有比弘揚悌道更好的了。改善社會風氣習俗,沒有比用良善的音樂去陶冶感化更好的了。安穩君長,治理人民,使上下各守本分,沒有比禮節更好的了。禮的意義,歸根結柢在於一個『敬』字。因此,尊敬別人的父親,兒子就高興;尊敬別人的兄長,做弟弟的就會高興;尊敬別人的君王,身為臣子的就會高興;尊敬一個人,卻有千千萬萬的人感到高興。所尊敬的雖然是少數人,而感到高興的卻有許多人。這就是把推行孝道稱為『要道』的意義!」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意解:樂由內心深處發出,禮則體現於外在行為。偉大的音樂必定是平易近人的,莊嚴的禮儀必定是簡樸實在的。



武王問尚父曰:「五帝之戒可聞乎?」尚父曰:「黃帝之時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搖搖恐夕不至朝;堯之居民上,振振如臨深川;舜之居民上,競競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慄慄恐不滿日;湯之居民上,戰戰恐不見旦。」王曰:「寡人今新并殷居民上,翼翼懼不敢怠。」

意解:周武王問尚父:「古代帝王的自我警戒可以告訴我嗎?」尚父說:「黃帝時的警戒說,『我領導人民,憂慮不安,唯恐傍晚到不了明天早晨』;堯帝領導人民,戰戰兢兢好像走在很深的大川邊;舜帝領導人民,小心謹慎好像走在薄冰上;禹王領導人民,戰戰慄慄唯恐治理過不了今天;湯王領導人民,敬慎畏懼唯恐見不到天亮。」武王說:「我現在剛兼併了殷國,處於人民之上,對他們恭敬謹慎,戒懼而不敢怠慢。」



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矣。是君臣易位也,謂之倒逆,倒逆則亂矣。人君任臣而勿自躬,則臣事事矣。是君臣之順,治亂之分,不可不察。

意解:君主凡事都要自己親自去做,那麼臣子就不主動治理好事務了。這是君臣互換位置,稱作顛倒錯位,顛倒錯位必然會造成混亂。所以,君主任用臣子而不用事必躬親,那麼臣子就會各司其職,盡職盡責完成任務。這是君臣倫理的正常關係,治世和亂世的區別所在,不能不審慎明察。



政不可多門,多門則民擾。

意解:政令不可由許多部門發出,因為這樣會困擾民眾,使他們無所適從。



先王之教,進賢者為上賞,蔽賢者為上戮。

意解:古代聖王的教誨,推薦賢人的人受重賞,刻意埋沒賢人的人受重懲。



先仁而後法,先教而後刑,是治之先後者也。

意解:先實行仁義然後才用法令,先進行教化然後才用刑法,這是治理國家的重要先後次序。



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於人間,反己自正也。誠達其本,不亂於末;知其要,不惑於疑;有諸己,不非諸人;無諸己,不責於下;所禁於民者,不行於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己為檢戒,故禁勝於身,即令行於民矣。

意解:法令制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是從地下生出來,而是人們制定出來的,又反過來約束人們端正自己。果真通達了根本,就不會在枝末細節上犯錯誤;掌握了綱要,就不會被疑難所困惑;人君自己能做到,也不會去指責別人沒做到;自己做不到,更不會要求臣民要做到;所禁止百姓不能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因此人君制定法令,自己先要做出守法的模範,而法律、禁令都能在領導者本身率先實踐,那麼,政令必然能在民間暢行無阻。



《書》曰:「與殺不辜,寧失不經。」

意解:《尚書》說:「與其妄殺無辜,寧可犯不依常法的過錯。」也就是說,處理案件要體現仁政,司法的官吏要以仁德存心,避免冤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意解:軍隊所到的地方,民生凋敝、田地荒蕪且荊棘叢生。所以大戰過後,殺傷和氣,上天用惡劣的天氣來回應,必有荒年。



十萬之師出,費日千金。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意解:十萬人的軍隊一出動,每天耗費千金。所以百戰百勝,不算最好的勝利;不戰而勝,才是最好的勝利。



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己,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兵,兵應者勝;爭恨小故,不勝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貨寶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意解:拯救叛亂、討伐暴君,稱為義兵,用兵堅持正義可稱王、敵軍攻打我方,不得已而起兵應敵的,稱為應兵,因保衛國家的精神必能戰勝;為小事爭強鬥狠,壓制不住憤怒的,稱為忿兵,因憤怒而失去理智必會戰敗;貪圖人民的土地、財寶,稱為貪兵,只有貪欲而沒有良心必然破敗;自以為國勢強大,誇耀人口眾多,想在敵人面前逞威風,稱為驕兵,因驕傲自滿而輕視敵軍必被消滅。這五種情況,不僅僅是人情事理,也是天道的法則。



子曰:「人而無遠慮,必有近憂。」

意解: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深遠的思慮,他必然隨時遭遇不可預測的憂患。」意謂,就辦事方面,無論大小,目標要遠大,辦法要周詳,又要預防流弊;做人方面,也要有遠大的志向、長久的規劃,否則憂患就在眼前。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意解:孔子說:「凡是招致危險的人,都是因為他先前安逸於他的職位上;滅亡的國家,是因為先前自以為國家可以長存;敗亂的國家,是因為先前自以為已經治理穩定。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傾危,生存而不忘滅亡,整治而不忘敗亂,自身則可常安而國家可以永保。」《易經》上說:「心中時時警惕著,將滅亡了!將滅亡了!天下的治安,就像繫在堅固的桑樹根上一樣安穩。」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意解:圖謀難事要趁容易的時候下手,實現遠大目標要從細微處做起。天下的難事,必從容易時入手;天下的大事,必從小事做起。所以聖人始終不自以為偉大,只是踏踏實實從小地方做起,最終能成就大事。



煖曰:「王獨不聞魏文侯之問扁鵲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也。』文侯曰:『可得聞耶?』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割肌膚,而名出聞於諸侯。』」

意解:龐煖說:「大王難道沒聽說過魏文侯曾問過扁鵲嗎?魏文侯說:『你們家兄弟三人,哪一位醫術最好?』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其次,我是最差的。』魏文侯說:『為什麼?能講給我聽聽嗎?』扁鵲說:『我大哥治病是看病人的神色,在疾病還沒有形成的隱微階段,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名聲不出家門。我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剛剛發作時,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聲不出巷子。而我治病,用扎針來疏通血脈、下有副作用的湯藥、動手術來救治病人,因此我的名聲響遍諸侯。』」



眾賢和於朝,則萬物和於野。故四海之內,靡不和寧。

意解:眾賢臣在朝廷內能和睦相處,那麼朝廷外的萬事萬物也能和諧共榮。所以四海之內沒有不和平安寧的。



君臣親而有禮,百僚和而不同,讓而不爭,勤而不怨,無事唯職是司,此治國之風也。

意解:君主和群臣親近並且遵守禮法,百官和睦而不隨便附和。互相謙讓而不爭名邀功,勤勞於國事而沒有怨言,沒有變故時,堅守自己的職事,這就是國家安定太平的氣象。



《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民。故曰,務廣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仁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

意解:《黃石公記》上說,「柔能克剛,弱能勝強。」柔和是德行,剛強是賊害。柔弱者能感召仁義志士的幫助,剛強者容易遭受怨恨。捨近求遠的人,花費精力卻毫無收穫;捨遠求近的人,安逸而有好結果。安樂舒適的政治下多出忠臣,勞役繁重的政治下多出亂民。所以說,一心擴大領土的君主,朝政會荒廢;力求實行仁政的君主,國家就會強盛。保住自己所擁有的則心安理得;貪圖別人所擁有的則殘暴敗亡。殘暴敗亡的政治,雖然一時成功,最終也必然失敗。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意解:上至國君,下到百姓,大家互相爭奪利益,必導致弒君篡位,國家就危險了。由此可知,不講道義、只重功利,天災人禍就避免不了。



景公問晏子曰:「臨國蒞民,所患何也?」對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異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無忠而不信,無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無獄,而百姓無恐也。」

意解:景公問晏子說:「執掌國政管理人民,應該憂慮的是什麼?」晏子回答說:「應該憂慮的事有三件:忠誠愛國的臣子不被信任,這是憂慮之一;受信任的臣子不忠誠,這是憂慮之二;國君與臣子不同心,這是憂慮之三。所以賢明的國君身居高位,沒有忠臣不受信任,也沒有受信任卻不忠心的現象,因此君臣同一條心,百姓也就沒有怨言了。」



亡國之主必驕,必自智,必輕物。

意解:亡國的君主,必定是自大驕傲,怠慢賢士;必定是自作聰明,專獨剛愎;必定是輕視一切人,所以才會招來禍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意解:孔子說:「君子致力於說話慎重,而做事敏捷。」由此可知,君子講究實行,不多言、不空談。



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心也,而嬰之心非三心也。

意解:我 (晏嬰) 聽說一心一意可以事奉百位君主,三心二意不能事奉好一位君主。所以三位君主的心意不一樣,但我的心意卻並不是三心二意。

(三君:晏子事奉過齊國靈公、莊公、景公三位君主。)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意解:審慎面對事情的結尾,就像剛開始一樣,至始至終謹慎對待,那就不會失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以真誠的懺悔改變了緣起 - 2016-09-13 10:16:40



原本在所難免的災殃惡報減輕乃至消失,並不是佛菩薩受了他一柱香​​、幾斤水果的賄賂,就替他辦事、護著他,是他自己的心力,以堅定的信心積累了福報,以真誠的懺悔改變了緣起。

---希阿榮博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插管?電擊?病危時一定要堅持急救嗎?人生終點怎麼走,現在就能決定 - 2016-09-13 19:40:09


http://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112

死亡是生命裡最艱難的一堂課,在面對摯愛親人面臨死亡之際,急救措施與後續的維生醫療,是否會讓親人在之後受到更殘酷的苦痛折磨,抑或是抱持著撐下去的一點希望來拼拼看。該選擇放手還是不放手,是許多家屬心中的痛。

前兩年俊豪(化名)的父親半夜起身倒水時不小心從樓梯上跌下來,雖然經過急救之後,命是撿回來了,但是卻陷入昏迷不醒,成為了植物人。身為醫生的俊豪相當明白,若是急救之後,依照父親的高齡,再復原的可能性極低,即使日後有機會清醒,也將是半身不遂的命運……

▋ 適時喊「停」,才是最完善的醫療品質

像俊豪這樣內心徬徨、糾結萬分的家屬不在少數,常陷入不救到底就等於不孝的迷思,因此選擇進行讓病人飽受痛苦的「死亡套餐」,如插管、電擊、氣切等急救措施,最後卻常常「一路救到掛」。

與其執著於留著殘缺的軀殼,讓親人飽受痛苦的折磨,不如放手讓親人好好地走。

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曾說:「活得好的藝術與死得好的藝術,兩者是一體的」。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當無常來臨的時候,應該要讓親人安詳且有尊嚴地離去,真正體現「活著」的價值。

醫療人員應該教導人們如何正確地看待死亡、接受死亡,幫助人們減少,甚至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好好與親人感謝道別,這些都有助於將我們對死亡的悲傷與不捨降到最低。

台灣醫改會表示,依據台灣2013年的健保統計,每 100 位死亡前曾住院者,有 32 位在死前曾使用呼吸器維生、平均使用 20 天,每人每次的健保費用高達 29 萬元。耗掉高額的國家資源不說,這種末期時用維生醫療來「延長壽命」,其實只是徒增死前的痛苦。

健保署從 2012 年起就支付「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鼓勵主治醫療團隊與病患本人或家屬,共同討論訂定醫療計畫,來減少死前的不當醫療。

醫改會呼籲健保署能參考美加兩國健保支付諮詢費地作法,設計更完備的「善終給付」政策;同時製作衛教影片,讓醫療團隊播放給家屬看,協助病人與家屬了解無效醫療的真相。

但在現行「健保論量計酬」的制度,造成院鼓勵醫師多提供醫療,而非諮詢來幫助病家抉擇何時放手。

另外,由於家屬不懂專業,時常不知道如何針對問題詢問,因此,醫改會推出「醫病五溝通」,希望能幫助病患及家屬提出確切的問題,並思考何時放手。有需要的民眾可撥打02-27091329 電話索取,或上醫改會網站及臉書下載。

▋ 我也有追求自然善終的自主權

為避免親人日後陷於「救與不救」的痛苦兩難抉擇,趁著自己還健康時也可以做好是否拒絕搶救的決定。

自2000年立法通過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人在臨終時可以選擇接受或放棄急救的權益,即是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這份意願書簡單來說,就是在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願接受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及不接受施行心肺復甦術。所以意願書最重要的效力,就是自己先聲明,未來某天如果已是末期病人(罹患嚴重傷病,經兩位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之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請治療你的醫生只實施「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而不進行「心肺復甦術」,或放棄插管、心臟電擊等積極性、具痛感的治療,把醫療的目的從「延長生命」轉變成「減輕疼痛」就好。

因此「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是針對病況持續惡化且出現多重器官衰竭,也就是

「無法救治的末期狀態」,若是一時無法確認傷害程度,醫生還是會盡力搶救的。

「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填寫的注意事項如下:

1. 誰可以簽:

A:本人「滿20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即可簽署。

B:你的代理人,即是「20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之人」,你可以委託代理人未來幫你代簽。例如你想將病危的醫療決定交給自己的女兒,可以先簽《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在病危、已經沒意識的時候,女兒就有權利幫你代簽醫療意願書,請醫師幫你放棄心肺復甦術等急救。

2. 索取表單:

可至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網站下載。

可以到推廣安寧緩和等的相關單位網站,下載「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或電洽至台灣安寧照顧(0800-220-927),另外,也可以親臨各安寧緩和醫療宣導的活動現場、各大醫院之社會服務室、志工服務台,或安寧病房索取表單填寫,詳填個人資料,郵寄時則寄回正本即可,也可現場填寫。


3. 填寫時需要兩位見證人簽名:

填表時需要兩位20歲以上,具完全行為能力的人當見證人,填表簽名後將表單寄回,或當場簽署。


4. 加註於健保IC卡上:

簽署意願書後,工作人員會將資料轉交給健保局,健保局就會將它註記在健保卡上,在加註手續尚未完成前,建議可攜帶已簽署的意願書副本(影本),並主動出示供醫療機構參考。

約15個工作天之後,可以到醫院的批價掛號櫃台進行健保卡資料連線更新,在這之後,認何一家醫療機構都能藉由IC健保卡知道簽署人的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 IC健保卡只有簡單註記,不像書面意願書紀載得那麼詳盡,所以民眾還是要妥善保存自己簽署的書面意願書。即使意願書簽署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但醫療機構仍會基於人道的考量,徵詢家屬的意見,所以在簽署意願書後還是需與家人好好溝通,避免日後產生不必要的紛爭。


5.簽了後悔了怎麼辦:

如果你本人簽完了之後感到後悔,可簽一份《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撤回聲明書》就可以撤回了。

但是,如果你已躺在加護病房病危了,醫師也得知你簽署過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此時你卻突然轉念,希望醫生用心肺復甦術、插管、電擊等方式幫自己急救,可是沒時間簽上面那份撤回聲明,就不行了嗎?

其實是可以的,只要當下直接口頭表示自己的意願就可以了,因為你當下的意願大於之前簽的意願書。

美好生命的意義在於「活得好,也能好死」,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體現我們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愛。在末期時家人選擇放棄急救,不再做徒增痛苦,卻不一定救得了命的臨終CPR,是捨得「放下」,也是一種對親人最終疼愛的表現。

更多安寧照護相關資訊>>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安寧療癒免費諮詢專線:0800-080-52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劉余莉教授:為什麼說男女授受不親? - 2016-09-17 14:16:37



劉余莉教授:為什麼說男女授受不親?

中國古人知道,人的慾望、情慾一打開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就像洪水決堤一樣,帶來的災害是很大的,所以,就讓人防患於未然,保持自己的清淨心。

古代的人設置了各種各樣的禮,比如說,“男女授受不親”,就是男士和女士在接遞東西的時候,不要親近碰到了手。 為什麼呢? 這就是不給彼此提供機會。 中國古人男女別途、男女別坐。 像我們小時候上課,都是男生坐一起、女生坐一起,這也是為了防微杜漸。

但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向西方學習,在學到了很多先進東西的同時,也不加選擇地學到了很多所謂的開放的價值觀。 比如,我們學會了跳交誼舞,還認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人際交往的需要。 但是自從交誼舞盛行之後,我們發現什麼問題出現了呢? 男女接觸的機會很多、很頻繁、很容易,結果大量的婚外戀、未婚先孕、不合適的婚前性行為等全都出現了。

所以,我們就知道中國古人對人的慾望看得很清楚,設置了各種禮來防微杜漸,不使人的慾望打開,否則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 但是,我們現在的網絡、電影等等,宣導的都是讓人們去追求慾望,這實際上是非常可怕的事。 電影、電視劇經常是第三者插足、情人小秘、床上戲很頻繁,觀眾尤其是孩子看到這樣的鏡頭,他就覺得這樣的事情是很正常的。 慾望不加節制,就導致了很多的社會問題。

(摘自《成為卓越領導: < 韓詩外傳 > 裡的領導智慧》)

2016-09-04 劉余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私心最後是害自己《感應篇彙編白話》 - 2016-09-17 14:17:23



私心最後是害自己《感應篇彙編白話》

願人有失。(直譯)希望他人失敗。

(白話)他人有了失敗,是很不幸的事,不去憐憫他,反而希望他失敗,就是幸災樂禍。 他既然以為災禍值得慶幸歡樂,那麼災禍怎會不跟隨他呢? 所以失敗不會落在別人身上,反而是落在自己身上。 人雖然非常愚笨,也應當不會做這種事!


故事:李士衡奉命出使高麗(今韓國),俞英當他的副使,李士衡所獲禮物,全都委託俞英保管。 俞英怕過海時會浸濕,就把李士衡的東西都放在船底,而把自己的物品覆蓋在上面。 不料遇到大風,船夫請求減少船上的貨物,在倉促中隨手將貨物拋到海裡;等到風浪平靜時,檢點所拋棄的物品,全是俞英的,而李士衡的東西因為放在艙底,一件都沒損失。

像俞英這種私心,哪一個人沒有? 總因自己不能有平等心的緣故,最後還是害到自己。 《涅槃經》說:“所有修行人應以六法 [ 1 ]啟開自己的平等智慧心,攝伏抑制自己的私心,必須使自己的心在運用時,能一切平等。”

宋朝邵康節先生的詩說:

“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君王,
但求處處田禾熟,惟願人人壽命長。
國有賢臣安社稷,家無逆子惱爺娘,
四方寧靜干戈息,我若貧時也不妨。”

可見佛、道、儒三教心法,都教人要平等,所以我們應要存此心量來克制己心,千萬勿因自己念念私心而造下重重罪惡。

說明:

[1]六法:依《大般涅槃經》卷廿六《廿三師子吼菩薩品》載:

“後有六法壞菩提心。何等為六?

一者吝法。
二者於諸眾生起不善心。
三者親近惡友。
四者不勤精進。
五者自大驕慢。
六者營務世業。

如是六法則能破壞菩提之心。”既是“能破壞菩提之心”,就是不能保持平等慈悲心。

2016-09-12 胡小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 2016-09-17 14:18:28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汝惟弗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弗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卷二 尚書)

【白話】你能不自以為賢能,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賢能。你能不自我誇耀,天下才沒有人和你爭功勞。換句話說,國君能時時保持謙恭謹慎的態度,天下才能永保穩固,不被推翻。

這汝是指你,你能夠不誇耀自己的才能,或者賢能,天下沒有人會跟你爭才能的高下。『汝惟弗伐』,「伐」就是炫耀,炫耀自己的功績,做過了那些貢獻,這都是伐。你能夠不誇耀自己的功績,那天下也沒有人會跟你爭功勞的大小。

這一段話就意味著,君子在處世的時候,他不會驕傲,他也不會去爭功。因為他覺得他只是盡了他的本分,盡了他應該做的事情,他的念頭裡沒有說他有多大的功勞。而我們看一個人不驕慢,那他的能力就會不斷的提升;人一驕傲了,他的德行、能力就上不去。他不爭功,反而他的功勞會永垂不朽,這個很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的人生道理。

不爭功反而永垂不朽,為什麼?因為不爭,他覺得愛民如子是他的本分,他的行為感動人民,他的風範成為後世的榜樣。所以堯帝如此,舜帝如此,包含三代的大禹,你看自己吃住穿都這麼不好,可是念念為老百姓的生活著想。

除了君王之外,身為大臣不爭功,都可以帶動起一個朝廷良善的風氣。像東漢光武帝中興汉朝,當時候隨著他平定天下,有一個大將叫馮異,當時候天下安定了,這些跟在身邊的武將就開始在那裡:我的功勞多大,哪一個戰役我做了哪些貢獻。大家在那裡爭功,馮異一句話都沒有說,就離開了,在他的心目當中,那都是我應盡的忠義,哪有去邀功的!他離開以後就坐在一棵樹下。後來光武帝知道了這個事情,也很佩服馮異,所以就封他叫大樹將軍。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第六十八集)2012/6/2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6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管好別人,先管好自己。 - 2016-09-17 14:19:16



要管好別人,先管好自己

我們台灣在藝術界非常有威望的江逸子老師,他的「地獄變相圖」、「孔子聖蹟圖」,都令我們非常佩服,老人家以藝術弘揚正道。江老師有提到,當時候孔德成先生請他在奉祀官府為官,他問到孔德成先生:我以前的管理經驗比較少,怎麼管理?孔先生說先管理好自己;那如何才能勝任這個工作?孔先生講,只要能夠尊重自己跟尊重自己的職務,就可以把這件工作做好。

孔德成先生這些話語很有智慧,我們在扮演每個角色,成敗的關鍵在一開始的正確態度。我們要去做一個管理工作,如果首先我們的觀念態度就是我要去管別人,那這個態度不對了,事實上經典都是教我們,「其身正,不令而行」,都是要先管好自己,要求好自己。今天首先我們要先教育好自己,我們去講別人,人家才能夠接受,所以「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

每一時每一刻先要求自己,先觀自己這一顆心。我們今天在比方說,下屬有問題、有情況,我們在跟他們探討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自己有沒有動情緒?動情緒罵人了,後面還補一句話:我沒有生氣,我是抓這個機會好好幫助你們,把你們問題挑出來。那首先我們在修行當中,第一關就沒打破,哪一關?自欺一關,對自己的念頭毋自欺,不可以掩過飾非。

實實在在講動了氣,就不是引導孩子、引導下屬的時候,只會搞得團體氣氛很奇怪,自己的信譽在往下降。我們再冷靜看看,我們這個領導的威信是從哪裡來的?是自己德才感召的?還是職位本身的權勢帶來的?換句話說,下屬更尊重我們的人格?還是更畏懼我們手中的權利?比如我們弘揚傳統文化工作,我們有當領導的,有講學的?威信從哪裡來?不是我們自己的德行感的,是什麼?是老祖宗的光,是師長的威信罩著我們,沒有老祖宗的威信、沒有師父的威德,誰要跟著我們死心塌地的幹?我們一冷靜這樣子想,戰戰兢兢就出來了。

《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第六十九集)2012/6/20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69

2016-09-17 学治要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精選 - 2016-09-19 11:51:29



詩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終。」不能終善者,不遂其國。

意解:《詩經》上說:「人起初無不奮發有為,但很少能堅持到底的。」所以說,不能自始自終貫徹善政的人,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君王。



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開嗜欲,養生之末也。

意解:養生的方法,最上的在於修養精神,其次才是保養身體。神氣清朗,心念平和,自然全身安寧,這是養生的根本道理;若只是肥美外形,填滿肚腸,滿足嗜好和欲望,這只注重在養生的枝末小事而已。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

意解:子貢說:「君子也有憎惡嗎?」孔子說:「有憎惡。君子憎惡宣揚別人過失的人,因為做人應該包容掩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憎惡居於下位而毀謗上位的人,因為上級有過時應該規勸而非背後毀謗,若不聽從則可離開,若背後毀謗,則有失忠厚;憎惡有勇卻不遵守禮法的人,因為容易以下犯上;憎惡果斷而不通事理的人,因為那樣往往容易敗事,而又損人。」



故作者不尚其辭麗,而貴其存道也;不好其巧慧,而惡其傷義也。

意解:對於作者的著述不應崇尚文辭的華麗,而應貴在保存並承傳聖賢的道統;不應稱道其文字精巧聰慧,而擔心其中的言論會有傷義理。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意解:孔子說:「君子不因為一個人說得有理而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的品德欠佳而捨棄他可取的言語。」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意解:將要叛變的人,說話時流露出慚愧;內心多疑的人,說話毫無條理,像樹枝一樣分散雜亂;吉祥善良的人,話少而且話好;性情浮躁的人,話多而且雜亂;誣害善良的人,言詞飄忽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言辭表現出理虧。



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惡速成。

意解:大凡事物發展過快則衰亡也快,緩慢穩定地發展則容易有圓滿的結果。早晨開花的草,到了傍晚就凋落了;茂盛的松柏,即使在非常寒冷的冬天也不會枯萎。所以,德高才大的君子忌諱速成。



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意解:皇祖大禹有這樣的話:在內迷戀女色,在外迷戀遊獵,縱情飲酒不節制,貪嗜歌舞不知滿足,住在豪宅,雕梁畫棟,過度裝飾。以上幾項只要沉迷於一項,就沒有不亡國的。



亂國之主,務於廣地,而不務於仁義,務於高位,而不務於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意解:會造成國家動亂的領導人,只注重擴大勢力範圍,而不重視仁義的教化;只追求高位權力,而不專注道德的修養。這種做法是捨棄國家所能生存的條件,而造成滅亡的因素。



夫聖人以天下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傷天下之功。

意解:作為君主的聖人,時時以天下人民的利益為考量,不因為自己個人好惡產生的怒氣,傷害了天下的公義。



古者聖王之制,史在前書過失,工誦箴諫,庶人謗於道,商旅議於市,然後君得聞其過失也。聞其過失而改之,見義而從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意解:從前聖王的制度中,史官在前記載君主的過失,誦詩文之工,讀誦規勸君主的詩文,百姓在道路上指責君主的過失,商人們在街市上議論君主的過錯,這樣君主才能聽到自己的過失。聽到了過失就改正,看見了符合道義的做法就積極落實,這是他們長久擁有天下的原因。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意解: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對於天下來說,我的地位也不算低賤了。然而我洗頭時曾多次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飯時也數次吐出口中食物去接見賢士,即使這樣,還怕錯過了天下的賢人。你到了魯國,千萬不要以國君的身分看不起人。」



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爭。天下以言為戒,最國家之大患也。

意解:挫折正直之士的節操,切斷勸諫之臣所說的話,大臣們都知道這樣做是錯誤的,可是不敢據理力爭。天下人都對進獻諫言生戒備之心,這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禍患。



歷觀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積累殊異之跡,勞苦身體,契闊勤思,平居不惰其業,窮困不易其素。

意解:縱觀古往今來有功於社會國家的人士,都積累了特異不凡的事跡,他們勞累身體,承受艱辛勤奮思考,平常生活不荒廢學業,遭遇窮困也不改其志。



忠臣之舉賢也,不避仇讎;其廢不肖也,不阿親近。

意解:忠臣推薦賢能的人,不避仇怨;罷黜不肖的人,不偏袒親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解:人應當效法大地,安靜柔和、無私無怨地乘載養育萬物而不居功;大地效法上天,包容萬物,普施而不求回報;上天效法道的精神,清靜無為,萬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微而不爭。

意解:聖人無私而不積藏,有德則教愚,有財則濟人,盡其所有來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因此,天道是全然利益而不侵害萬物;聖人之道是遵循自然法則,幫助世人而毫不爭奪。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禮終。

意解:孝道有三種層次:小孝用體力,中孝用功勞,大孝永不匱乏,能使天下人永遠保持孝心孝行的精神。想到父母慈愛養育之恩,竭力供養而忘記自身的疲勞,這可稱為用力;盡本分去利益大眾,使人民尊重仁德、安行道義,這可稱為用勞;廣施德教,使四海之內豐衣足食,人民各自安守本分地禮敬祭祀父母,這可稱為不匱。父母喜愛我們,做子女的一定是高興而且不敢忘懷;父母嫌棄我們,做子女的應該深加警惕而沒有埋怨;父母有了過失,要婉言勸諫而不能忤逆;父母去世之後,必以正當所得的食物來祭祀他們。這才是有始有終的孝親之禮。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意解:人的身軀、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應當謹慎愛護,不敢毀損傷害,這是實行孝道的開始。自身有所建樹,實行正道,把名聲顯揚於後世,使父母獲得榮耀,則是實行孝道最終的目標。所以實行孝道,開始於侍奉雙親,推廣於侍奉君王,最終的目的則是立身行道。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

意解:曾子曰:「人的身體,是父母生下來的。用父母生下來的身體去做事,怎麼敢不慎重呢?生活起居不莊重,不是孝的表現;為國軍效力不忠誠,不是孝的表現;身任官職而不認真負責,不是孝的表現;跟朋友交往而不講信用,不是孝的表現;作戰時沒有勇敢精神,不是孝的表現。這五個方面做不好,就會損及父母的名聲,怎敢不慎重呢?」



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弗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危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及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意解:每踏出一步都不敢忘記父母,每開口說話都不敢忘記父母。每踏一步不敢忘記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捷徑,有船可乘就不涉水過河,不敢用父母遺留給我們的身體冒險。每開口說話不敢忘記父母,因此不會口出惡言,招致別人的辱罵。對於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這樣謹慎小心,不侮辱自己的名聲,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這可稱得上是孝了。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意解:仲弓請教如何實踐仁德。孔子說:「出門與人相見,像接待貴賓一樣恭敬,差遣民力像承擔重大祭祀一樣慎重。凡是自己不願接受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人。在諸侯的國家裡沒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沒有人怨恨,無論在哪裡做事,都不會使人抱怨,這便是仁德。」



色取仁而實違之者,謂之虛;不以誠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誠事己,謂之愚。虛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力者也。故書稱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期其一體相須而成也。

意解:表面上做出仁義而實際是違背的,叫做虛偽;不用真誠來對待自己的臣屬,卻希望臣屬真誠地事奉自己,叫做愚眛。虛偽愚眛的君主,不可能得到肯效死出力的臣屬。所以《尚書》說君主就像是人的頭部,臣屬就像是人的胳臂和大腿,這是希望君臣能成為一個整體,相互配合使國家大治。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意解:孔子說:「當政者本身的言行端正,能做出表率模範,不用發號施令,人民自然起身效法,那麼政令將會暢行無阻;如果當政者本身言行不正,雖下命令,人民也不會服從遵守。」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古箏曲 - 孔雀東南飛 A Couple of Peacocks Flying Southeast - 2016-09-23 09:16:09





根據古詩《孔雀東南飛》撰寫,鄭德淵曲 (有說是《何占豪》先生的作品),邱大成改編。

《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與《木蘭辭》並稱樂府詩雙璧。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主要寫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從漢末到南朝,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其中大量運用鋪陳的寫作手法,敘述了焦仲卿與劉蘭芝之間的愛情悲劇。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3 竹塹國樂節 《梁祝》 指揮/閻惠昌 二胡/孫凰 Butterfly Lovers ErHu Concerto - 2016-09-23 09:32:00



很美、很動人,音樂能調節心靈心思,的確是啊~真希望有更多好音樂~^^~
貼文者 : : 哈拉王

Re: 《群書治要》精選 - 2016-09-23 13:19:47

張貼者: 文靜的太陰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解:人應當效法大地,安靜柔和、無私無怨地乘載養育萬物而不居功;大地效法上天,包容萬物,普施而不求回報;上天效法道的精神,清靜無為,萬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看到這段覺得是在講影片中的這段話: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IWHtPGMwg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群書治要》精選 - 2016-09-23 14:51:25

張貼者: 哈拉王


看到這段覺得是在講影片中的這段話: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IWHtPGMwg


joy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講座 01 高清 劉余莉教授 - 2016-09-26 13:32:38




各位朋友,小女子又來分享一系列的好影音,這是中國大陸黨校劉余莉教授講解群書治要的影音。剛開始在網路上發現,聽完第一集後,太欣喜,短短1個禮拜多,已經聽到第6集,無法節錄精采處,只能說句句珠璣,適合長時間慢慢當作讀書的標的,跟蔡禮旭老師的那一套一樣,都是非常棒的影音,小女子我每天固定聽個幾十分鐘,稍微紀錄一下聽到哪裡,隔天就繼續接續,對自己的人生及日常生活幫助非常大,尤其是對於領導者、管理者,更是重要,雖然我不是領導者,但是我相信對於個人修心修身來講,提升很大,真的很法喜,分享給諸多好友。

這裡是第一集影音,請點開youtube網站,繼續聆聽下去。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所謂不傷人,不傷物。往寬泛裡講,是不給其他眾生製造困惑、煩惱。 - 2016-09-26 16:35:27



善良的人沒有傷害心,他(她)總會盡力避免給其他眾生造成痛苦。所謂不傷人,不傷物。往寬泛裡講,是不給其他眾生製造困惑、煩惱。一句話,如果會讓他人心生煩惱,寧肯不說;一個行為,如果會讓他人陷入困惑,寧肯不做。

當然這世上好心辦壞事的情況也時常發生。做任何事之前都應善加考慮,如果從善意出發盡心盡力去做了,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份善心依然會積累福報。

——希阿榮博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主講:不要只是看人家有沒有做到,首先自己要先做到 - 2016-10-02 13:31:35




蔡禮旭老師主講:不要只是看人家有沒有做到,首先自己要先做到


教育是“教也者,長善救失”。昨天我們提到了現在的孩子有哪些問題,我們要把它找出來,才能夠對症下藥。昨天開了幾帖藥?昨天我們提到孩子會自私,孩子會懶惰,孩子會沒禮貌,有沒有把原因找出來?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夾菜對不對?順序有沒有搞錯?一定是先夾給爺爺、奶奶,這個順序絕對不能錯。所以我們學了以後就要用,不然等於白學了。

  
但是不能急,教育孩子要很有耐性,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教育已經很多年,你不要一次要把他扭回來,有沒有可能?沒可能。你要慢慢先從自己做好,然後取得你另外一半的認同,讓他也覺得教孩子重要,一起來同心協力把孩子教好。這個一定要從你自己先表現好,不是先讓孩子先做!這個觀念一定要導正過來。

  
因為有一位三年級的老師,他學了《弟子規》以後,他很高興,他說:終於找到一本很好的書,可以常常教訓我的學生。他就變成員警了,每天在教室裡面好像在抓賊一樣,忙得不亦樂乎,很累。教了一個月,剛好有一個機會跟我們一起吃飯,他就有點疲憊,他說:《弟子規》很難教。我們就跟他溝通這個觀念,“你不要去只是看學生有沒有做到,首先自己要先做到,孩子、學生才會服氣,才會效法你”。所以本來是每天下課在那裡抓賊,現在念頭一轉,好,我自己先做《弟子規》。所以剛好有一天,他看桌子比較髒,他就自己拿起抹布開始擦桌子,把桌子擦乾淨。突然他抬起頭來,看到兩、三個小朋友,也拿著他的抹布在那裡擦;過沒有多久,幾十個學生都在那裡擦桌子,他突然感動得眼淚都快掉下來。原來身教比言教還重要。

  
所以“身教者從,言教者訟”,講過這句沒有?“身教者從,言教者訟”,假如只有言教,只會命令小孩子,然後自己沒有做到,早晚你的孩子會跟你吵架,甚至於會跟你告上官司,都有可能。但是你身教,他看了之後很感動,他會效法、學習,所以身教重要。所以那天擦桌子就有這樣的景象出現。後來剛好那個禮拜,他們全班帶到公園去教學,剛好這位老師看到紙屑,馬上蹲下去就撿起來。這麼一撿,回頭一看,幾十個學生在撿垃圾,學生撿得很積極,連他手上的垃圾都被學生搶過去,他的學生說:“老師,你是長輩,這個我們來就好了”。所以他從這一個經歷體會到身教重要。

  
所以《大學》裡面有一句話,可以提供諸位朋友找到一件事情成敗的第一個關鍵,不管你是要家庭成就,還是要事業成就,甚至於國家成就,都需要從這一個點開始出發,就是《大學》提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從天子到一般的人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都要從個人的修養、修為開始做起,你才能夠齊家、才能夠治國。所以一般的人回不到這個點,忙得半死,就是建不起家業、建不起事業。
  

很多人在聽課,一邊聽都說:“我先生需要聽”、“我太太需要聽”、“我的孩子要快叫他來聽”,這樣想對不對?自己要先看到自己的問題、缺點去改正,才能夠感動他人。都想要叫別人做,他人都很不甘願。所以諸位朋友,你聽完之後要轉動家庭,一定要從自己先修身,先增長德行。你絕對不能今天回去,然後往桌子一拍,啪!“我跟你說:我這三天是聽蔡老師講課,所以教育孩子我都知道,你以後都要聽我的”,這樣我就糟了。我回來高雄,剛好有人講:“你是蔡老師?”我會說:我不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到時候我會被人打。所以不能去強加於人,要從自己開始轉變,進而你的先生說:“學《弟子規》怎麼差那麼多!”又看到你愈來愈會教孩子,他就很支持你。所以這一點我們要謹記在心。

 
恭摘自 認識《弟子規》52-117-000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精選 - 2016-10-13 10:44:55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意解:因此有德行的領導人,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後再帶動別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沒有惡行,然後再禁止別人作惡。



老子曰:「報怨以德。」

意解:老子說:「不記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報傷害我們的人。」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意解:《彖傳》說:謙卑,則亨通。天道的法則是向下周濟萬物,光明普照天下;地道的法則是位處卑下而地氣向上運行;天地溝通,陰陽和合,所以說「亨通」。天的法則是減損盈滿者,增益謙虛者;地的法則是改變盈滿者,充實謙虛者;鬼神的法則是傷害盈滿者,施福謙虛者;人類的法則是憎惡盈滿者,喜歡謙虛者。謙虛者若位居尊貴,他的道德更顯光明;即使位居卑下,他的道德也不可超越;君子處於尊位或卑位,均能終生保持謙虛的美德,同時獲得謙虛帶來的終生的福報。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意解: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無論多遠的人都會來歸順。驕滿自然會招來損害,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



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

意解:德行天天進步,世界各國都會受到感化而遠來歸順;心志驕傲自大,連身邊最親近的家人也會離散。



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肖也。故人願告之而不厭,誨之而不倦。

意解:真正的君子,常保心態謙虛,舉止恭敬有禮,不以出眾的才能而高於眾人之上;他把別人都看作是賢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是不賢之人。因此別人願意告誡他而不覺得厭煩,教誨他而不覺得疲倦。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意解:《曲禮》說:對一切人、事、物沒有不恭敬的,舉止端莊穩重,像若有所思的樣子,談吐安詳穩定,條理分明,這樣才能安定人民啊!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意解:地位愈高而態度愈要謙恭,官職愈大而內心更要謹慎,俸祿愈優厚而愈不敢妄取貪求。



行有四儀:一曰,志動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儀,以終其身,名功之從之也,猶形之有影,聲之有響也。

意解:言行有四個準則:一是遵循志向的過程中,不忘仁愛;二是運用智能時,不忘道義;三是恪盡職守時,不忘忠誠;四是開口說話時,不忘信實。能謹慎遵守這四個準則,終生不忘,名譽和功業自然會隨之而來,就像身形有影子相隨,聲音發出會有迴響一樣。



君子口無戲謔之言,言必有防;身無戲謔之行,行必有撿。言必有防,行必有撿,雖妻妾不可得而黷也,雖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慍怒,而教行于閨門;不諫諭,而風聲化乎鄉黨。傳稱「大人正己而物正」者,蓋此之謂也。

意解:君子開口不說玩笑的言語,說話必定防範約束;自身沒有玩笑的行為,行為必定檢點謹慎。說話防範,行為謹慎,即使是妻妾也不敢因親近而無禮,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輕慢。所以,君子不用嚴厲訓斥,而身教就能影響整個家族;不用規勸告誡,而良好的風氣就能教化整個鄉里。《孟子》中稱讚,「聖人端正己身,而身邊的萬事萬物也會隨著端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為之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意解:孔子說:「禍亂之所以發生,是以言語做為途徑。君主出言不慎就會失去臣子,臣子出言不慎就會惹禍上身,機密大事不慎洩漏就會造成危害。所以君子謹慎守密而不隨意出言。」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不慎患也。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意解:隨便的許諾,必定很少講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將遭遇很多困難。因此聖人處事還要抱著艱難之心,所以終究沒有患難之事。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意解: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間的交情蜜如甜酒;君子之交雖平淡卻能互相成就,小人之交雖親密卻易互相敗壞。因此,君子應審慎擇友以成就德行,提升道業。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故為政在於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意解: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道理及方法,都記載於典籍上。如果有像文武聖王那樣的人存在,那麼仁政便能實行;如果聖王消失了,那麼仁政便會跟著止息。所以施政的關鍵在於獲得聖賢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必須以修養己身來感召,修養己身必在於遵循道德倫理,遵循道德倫理的下手處,在於以仁愛存心。



國無賢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繼絕者,未嘗有也。故國不務大,而務得民心;佐不務多,而務得賢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賢佐者士歸之。

意解:國家沒有賢能的大臣輔佐和優秀的人才協助,而能成就功業、平定危亂且延續已滅絕的國家,是從來沒有的事。所以國家不必求大,而在求得民心;輔佐的大臣不必求多,而在求得賢良俊才。得民心的人,人民自然會擁護他;有賢臣輔佐的人,志士仁人自然來歸附他。



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

意解:天地可以說是最博大了,但不真誠就不能化育萬物;聖人可以說是最睿智了,但不真誠就不能教化萬民;父子可以說是最親近了,但不真誠就會疏遠;君主可以說是最尊貴了,但不真誠就不會被人尊重。因此真誠,乃君子遵循的品德操守,更是治理國家的根本。



爾無忿疾于頑,無求備于一人。

意解:對於愚昧頑劣之人,你不要憤怒、厭惡 (應當耐心開導他);對任何一個人,都不要求全責備 (用人應當發揮他的長處,並協助他提升他的短處)。



夫聞過而不改,謂之喪心;思過而不改,謂之失體。失體喪心之人,禍亂之所及也,君子舍旃。

意解:知道自己的過錯而不改正,叫做迷失本心;反思自己的過錯而仍不改正,就叫迷失天賦的德性。迷失本心和德性的人,就是災禍降臨的對象,君子是不會這麼去做的。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

意解:《易經》中說:「家庭的規矩端正了,天下就會安定。」由家內而影響到天下,這是古代明君好的典章法度啊!



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知得之己者,則知得之人。所謂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己之謂也。

意解: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愛他;憎恨別人的人,別人也憎恨他。知道自己修身有得,就知道能獲得眾人的支持。所謂不出小屋而知天下,就是懂得反回頭來修養自己。



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

意解:夫子對我說了九句話:「不可成為禍亂的源起,不可依仗錢財權勢,不可依仗寵愛,不可違背大眾共同的意願,不可傲慢對待有禮之人,不可因有能力而驕傲,不可對同一件事再次動怒,不可圖謀不合道德的事,不可觸犯不合正義的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開示 今天如何避免自己再犯過失? - 2016-10-16 13:28:47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改運 - 2016-10-16 18:49:3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劉余莉教授 《群書治要》講座 21 - 2016-10-18 13:15:2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6.10.18.心情隨筆 - 2016-10-18 13:52:36



吃素以來,已邁入第8個年頭,從不吃肉、料理添加蔥、蒜、韭菜等等,一直到現在漸漸減少五辛的攝取;從老是三不五時想吃點夜市無肉小吃,到現在三餐都吃家裡、帶便當,明顯感覺自己對飲食欲望的減少。

通常上班天的飲食:
早上多種穀物粉、義美黑豆奶。
中午帶便當(十穀飯、便當菜為各種根莖類的燉菜、或是清炒高麗菜、或是素食菜頭粿等等,週日完成便當菜色,吃一個禮拜)。
晚上十穀飯灑點鹽巴就吃 (或配一點滷豆干。我家老公吃純十穀飯不加料,他說很香甜) 。

周末的飲食:
早上多種穀物粉。
中午通常為拌麵或是山東大饅頭,然後配點青菜。
晚上則是紅豆薏仁粥跟糙米小米粥輪流吃。

當然,有時還是會嘴饞,吃點素泡麵、素洋芋片、三合一咖啡也會喝、綠茶也常喝。這樣的飲食,第一,減少花在廚房忙碌的時間,第二,飲食簡單,花費就少,每個月伙食費真的很省很省,第三,身體真的健康到不行,我跟老公外表都是健美型 (跟運動曬太陽也有關)。

把飲食作最簡單化,多出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掌廚人也不累,方向正確,全家大小都健康,當然,這樣的飲食需要一顆節欲寡欲的心,是修道心,也是為減少消耗地球資源盡一分力,另外,飲食簡單,心念煩惱也跟著少,清淨平安,跟各位好友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為什麼老師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 - 2016-10-20 15:25:03



為什麼老師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工作


雖然我沒有孩子,但是我真的相信,除了父母以外,影響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人是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現今追求速食速成的知識教育、技能教育意識氾濫的年代,反而引導孩子一輩子人生思想、心靈思想的【人師】十分缺乏,《說文解字》上說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為我們人生紮下一輩子理念跟善念的,無過於小學老師。還記得蔡禮旭老師演講提到,他曾到過花東一帶教小學學生,有一天蔡老師在校園角落蹲低埋著死去的螞蟻,讓牠們入土為安,小朋友看到了,也有樣學樣,隔天三五個小學生也在校園角落滿頭大汗認真的埋死去的螞蟻。這樣的善良身教,我相信將影響那些小朋友很久很久。

這幾年,屏東縣成立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致力推展傳統文化教學、落實儒釋道三根、弘揚聖賢教育,以「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理念,讓台灣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禮義家邦」的世界級典範,將作為弟子規親子營、道德講堂、佛學講座、幸福人生講座及中華國學書院的課程教學之用,百廢待舉,相信也是很缺經費跟師資培育,希望為了我們的下一代,不管是心理支持、言語支持、金錢支持,或是,你就是那位對教學抱有很大熱誠的儲備老師,希望我們能一起擁護支持,盡一份力!我對台灣的未來,抱持樂觀的冀望!


屏東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中心
http://www.hwazan.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0&id=1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妙慧童女的故事 - 2016-10-29 08:53:31

在大寶積經中,有一段經文,是敘述妙慧童女的故事。

妙慧童女,家住在摩揭陀國的王舍城中,父親是有名的長者,年齡才八歲的時候,耆闍崛山的講經法會,她就常常在座。 年輕的小姑娘,面貌生得秀麗無比,行動舉止也端莊溫和,佛陀座下的弟子,無論是盛德的長老,或是年輕的比丘,沒有一個不喜歡她。尤其是比丘尼的女眾僧團, 對於妙慧童女,更是心愛萬分。 大家喜歡妙慧童女雖然她年幼聰明,但想不到在一次佛陀說法的法會中,她竟然以菩薩的心境和口吻,向佛陀問長道短,使在會的大眾,個個都驚奇不止!

妙慧童女,有一次當佛陀升座說法時,她不慌不忙,從從容容地先走到佛前,頂禮三拜,右繞三匝,然後就長跪合掌,對佛陀說道: 「偉大無比的佛陀!您是世間上的明燈,可以照開眾生心地的黑暗。弟子對於菩薩所作所行,現在尚未能完全瞭解,想懇求佛陀給我請問,為我解答!」 佛陀一看,原來是妙慧童女,佛陀知道她的來歷,想到今天菩薩們和羅漢們有妙法可聽了,因此就很歡喜的告訴妙慧童女道:「你太好啦!今天發大願心,來向我問 話,現在你就隨意的問吧!」

十大問題震驚全座

妙慧童女聽了佛陀承認隨她發問,心中的歡喜感激,自不用說,她就一口氣提出十個大問題來向佛陀請求解釋道:「佛陀!我有十個問題,敬懇解答:

請問佛陀,用什麼方法,才能獲得端正的身體?
請問佛陀,如何獲得大富的尊貴之身?
請問佛陀,怎樣才能使眷屬免除不和以及多病死亡呢?
請問佛陀,有什麼辦法,能夠不受父母所生的這無常不淨的血肉之身,而很快的能夠見到自己受用變化之身,和您佛陀一樣坐在大寶蓮華之上?
請問佛陀,怎樣才能證得自在神通,可以隨意遊行無量國土,禮敬諸佛?
請問佛陀,如何才能沒有怨仇對頭?
請問佛陀,我們說的話,如何才能叫人家一聽就信仰呢?
請問佛陀,我們宣揚佛法,照佛法修持,怎樣才能免除障礙呢?
請問佛陀,心裡的煩惱魔障,如何降伏呢?
請問佛陀,當我們一期生命終了,怎樣才能得見諸佛,聽聞清淨之法,不受一切苦惱?」

佛陀開示四十方法

佛陀聽後,很嘉許妙慧童女的問題。
佛陀對妙慧童女的每一個問題,都提示了四個方法。
比方說:

第一、得到端正的身體,要做到:
一、對惡友不起嗔心,二、安住於大慈悲,三、歡喜修學正法,四、造佛形像。

第二、如何得到富貴,要做到:
一、應時佈施,二、不起輕慢的心,三、帶著歡喜的心情給人,四、不希求果報。

第三、眷屬怎樣免除多病和死亡:
一、不說離間的語言,二、度脫邪見眾人於正信,三、護持正法,四、教諸有情成佛菩提。

第四、如何不受父母肉身而得佛應身:
一、如來塔廟供奉華果,二、不妄自損害他人,三、鑄造佛像,四、對佛菩薩深生淨信。

第五、怎樣有神通:
一、見他修善不為障惱,二、他說法時未嘗留礙;三、燃燈供養如來,四、於諸禪定常勤修習。

第六、如何沒有怨家仇敵:
一、以無諂心親近善友,二、於他勝法無嫉妒心,三、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於菩薩行無輕毀心。

第七、說話如何令人起信:
一、言行一致,二、於善友處不覆諸惡,三、聞法不求過失,四、於說法者不生噁心。

第八、宣揚佛法如何離諸障礙:
一、持三律儀戒,二、聞甚深經不生譭謗,三、見初發心者生一切智心,四、對諸有情大慈平等。

第九、如何降伏煩惱魔障:
一、了知法性平等,二、常行精進,三、常勤念佛,四、一切善根皆悉回向。

第十、臨命終時諸佛現前:
一、滿他所求,二、於諸善法深生信解,三、於諸菩薩施莊嚴具,四、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種種神異令眾歎服

佛陀對妙慧童女的十大問題,提出了四十種修行的方法以後,妙慧童女歡喜踴躍,發願奉行,並且說:「四十行中,若有一行不修,則違佛教,那就是欺誑如來了。」

妙慧童女的願心很大,座中的目犍連尊者就以懷疑的口吻問道:「妙慧童女!你知道菩薩的修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你今發此殊勝大願,難道真能做到嗎?」 妙慧童女安詳的回答道:「尊者!假若我的弘願真實不虛,能夠做到諸行圓滿,那麼,我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華,天鼓自鳴,請尊者印證吧!」 妙慧童女說後,真的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空華雨繽紛,鼓樂和鳴。並且在座的大眾身體皆變成金色。

文殊菩薩見此神異,也感覺難以思議,他對妙慧童女問了很多法性的問題,妙慧童女都一一回答。 佛陀在他們停止問答的時候,就說道:「文殊菩薩!妙慧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過三十劫後,我才發趣無上菩提。文殊菩薩!難道你記不起了嗎?她曾做過你的老師,令你住於無生忍!」文殊菩薩經佛陀這麼一說,像是恍然大悟,即刻很歡喜地從座位上起來,對妙慧童女頂禮說道:「大德!我於往昔無量劫前,以曾供養, 想不到今日仍然親近!」

年少的妙慧童女,得到大智文殊菩薩向他頂禮,這可見她的來歷不凡。

從妙慧童女的故事看來,對於女人固不應輕視,就是對初學者也不可傲慢。看他是年輕,我們那能知道他的過去?女人,青年,在佛教中自有其地位,那不算什麼問題。


----------
轉自
http://www.ispot.news/post396767/101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信”的故事 - 2016-10-29 13:03:20

“信”的故事

在《佛教聖眾因緣集》裡有這麼一則公案:

在中印度舍衛國城外,有一座寺廟,叫松寺。附近住著一位非常虔誠的女居士,她每天都要設食供養一位比丘師父。並且,在供僧之後,總會至誠地恭請法師講開示。松寺常住每天輪流派一位師父到女居士家去應供。

一天,輪到一位老比丘去應供。他是老年出家不通佛理。也常聽寺中的人說起,這位居士非常了不起。於是心中更加不安。但常住已派,不敢違背,只好懷著畏懼憂惱之心,腳步沉重,緩緩地朝女居士走去。

到居士家時,已經超過了約定的時間。女居士正在門外著急地等候,遠遠地看見來了一位老師父。因為走得慢,所以看上去顯得威儀庠序。她心想:這位老師父,一定是已得成就的聖者,他所說法,必定是至為寶貴的妙法。我一定不可失去這難得的求法機會。

於是,居士就恭敬地把這位老比丘請進屋,特別虔誠地供養。應完供,即設高座,在座前五體投地虔誠禮拜,請師父上座說法。

老比丘上座後,非常為難,見到居士仍在法座前虔誠禮拜,越發犯愁。不禁感嘆道:“唉,人愚無知,實在苦惱!”

居士聽到這兩句話,視為無上至寶。即開始思惟“愚無所知”,不就是十二因緣裡的無明嗎?無明緣行,行緣識,最後到老死,生死流轉,種種苦果,正是從無明而來的呀!這位師父講得實在太好了!她反覆思惟這兩句話,由於生起至誠虔信之心,當下即證得初果。·········

所以偈云:“
自嘆無知生苦惱,
恭聆此語證初流。
真心竭意凡成賢,
法藥蠲除結使顛。
悟道皆因疑念斷,
行持篤志信為先。”

前四句說明:
女居士以至誠恭敬之心聽法,當下即就證初流。由此可知,以恭敬心聽法,真心切意,不加任何參雜,即可轉凡成聖。佛的法如對症良藥,一定能斷除眾生的煩惱大病。

最後兩句說明:
要證悟佛法,首先必須斷疑。斷疑的前提就是要有信。

如《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切功德善法皆從“信”而生。

信和敬是相連的,有了絕對的信敬,才會不折不扣地按照佛的教導去行持。

所以說以恭敬虔信之心聞法,當下就能斷疑開悟。(來源網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話越少,福氣越大。 - 2016-10-29 19:57:42


調伏傲慢有一個做法就是止語。大家一看,“不講話,不講話跟調伏傲慢有關係嗎?”有。我們看不到自己的習氣,是因為很浮躁,每天心都定不下來,人心一定下來,就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念頭。而人話越少,你的心才越能靜得下來。大家不要衝動,不要今天回去之後寫了兩個字“止語”,然後掛在自己的胸前,然後你們家里人說:“怎麼每次上課回來都有點不正常。”這是原理原則,這個原則是什麼?沒有任何意義的話都不要講,沒有必要的話都不要講,除非家裡的人或工作上需要你跟他溝通、回應,這個都要,只要不是很需要的,一句廢話都別講,讓心能夠常常靜下來。


話越少,代表這個人越有福氣。大家想一想,你們有沒有遇過話很多,像機關槍的人很有福氣的? (眾答:有。)有。那他那個話很多就是樂於助人,所以話很多。假如不是樂於助人話很多,鐵定沒福。為什麼?言多必失。而且他話又多、急躁,急躁一定容易做錯事、說錯話,這不是我講的,這是《易經》上講的,“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浮躁的人話很多,吉祥的人、有福氣的人話少。話少了,不會造口業;話少了,心容易定下來,容易觀照自己的錯誤念頭,然後講話也會三思而後行。


轉自
http://www.buddhistweb.org/2016/10/7390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人道】引業是共同的,一生際遇不同是滿業 - 2016-10-31 08:48:25




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來是業力來的,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業,佛告訴我們有兩種,一種是引業,在六道裡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個業叫引業。第二個叫滿業,譬如說我們都到人道來了,我們這個業是共同的,你有、他有、我也有,我們都到人道來。但是到人道之後,我們的一生際遇不相同,有富貴、有貧賤、有聰明、有愚痴,這就不一樣了。這為什麼不一樣?這是另外一種業,叫滿業,滿是圓滿的滿,這個業不一樣。由此可知,古人有句話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現在許多學者專家,我們從旁邊觀察,他也非常慈悲,希望我們全世界的人都能過到很好的日子,都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如何能讓我們無論在物質、精神的受用都能夠提升,大家都能夠均等。這是個理想,能不能做到?不能做到。為什麼?各人造的業不一樣,它怎麼會相等?種瓜的人收瓜,種樹的人收成是樹,它不一樣的。所以實實在在講,這個理想,世尊、諸佛如來、諸大菩薩們天天都在做,我們沒有覺察出來。這些人的理想,佛菩薩在執行,佛菩薩用什麼方法執行?講經。只有用講經教學,把每個人迷惑都破除了,統統都覺悟了、都明白了,當然我們自己會糾正我們的錯誤,改邪歸正,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真正能達到我們理想的境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懺悔】逆向的念力比順向的念力更具威力 - 2016-10-31 13:19:28




「禱告實驗證明」,這些科學家做實驗,「我們是可以回到過去,改變過去的」。過去做錯了,過去愚痴,沒有智慧,做錯事情,產生了嚴重的後果,影響到現代。有沒有辦法改變?有,這就是佛門講的懺悔,懺悔是懺悔過去所造的惡業。你真正懂得這個道理,它會有效應,能改變我們現在環境,因為現在環境是從過去的因素延續下來的。這個一般人很難想像,過去已經過去了。行,我能夠改變過去,影響現在。我過去那一節不談,單單來管現在,行不通,非常困難。所以懺悔的力量就很大。「逆向的念力比順向的念力更具威力」,逆向什麼?過去的過失,過去的錯誤,我現在痛改前非,它那個能量可以很快延續到現在,能夠在現在起作用。

你看,「實驗證據能證明逆向因果性存在,意念有能力回到從前發生事件的時刻,影響已經發生過的事件。科學家相信,標量波」,就是零點能量場裡頭一種次波,叫標量波,「可以讓人改動時間與空間」。那個時候能夠改變現在,現在能夠改變過去、能夠改變未來。因為,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真實的,全是從意念發生的。意念裡頭沒有時間跟空間,這在前面就說過了,它超越空間,超越時空的。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懺悔,說明懺悔的功德是真的,宗教都提倡懺悔,但是沒有把懺悔這種能量講清楚、講明白。講清楚、講明白,我們會產生更大的效果。沒有講清楚,一般人說這是迷信,事情已經過去了,還想它幹什麼,還說它幹什麼?這是不懂得這個事實真相,懂得事實真相的時候,懺悔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能夠把過去所造作的罪業減輕。能夠從不善的果報提早化解,墮地獄能夠出地獄,墮鬼道的、墮畜生道都能夠趕快離開,它真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

別人代他懺悔,起作用,只要他自己能懺悔,他自己能接受。我們給他迴向,他接收到了,他生歡喜心,心地變得愈來愈善良,惡念化解了,善念生起來,他就出地獄。不是沒有理由的。一切人事物,所謂時間這個界限,時間是人,從人的分別執著裡產生的,離開分別執著,時空就沒了。所以墮地獄,地獄要多少劫才能出來,這是什麼?這是一般的說法。懺悔的心很切、很真實,後不再造,業馬上就消掉了,多少劫馬上就變很短的時間。如果堅固的執著,沒有後悔的心,或者是曉得,後悔也可以,面子放不下,那時間就延長。時間長短在一念之間,不是實在的。實在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從來沒有一樣東西是實在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物理宇宙不是固定的,無論何時,真實世界都是由人類意志——我們的意念——所創造。」意念創造,意念隨時改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你打掉的那個孩子也許是今生最愛你的人 - 2016-10-31 15:39:26



http://www.zhibeifw.com/fjgc/xdfxn_list.php?id=15443


……我把自己的經歷給大家分享,就是希望大家能好好對待生命,哪怕是個胎兒。很多年輕人覺得吃藥了或者喝酒了,或者最近身體不太好、不適合要孩子、怕孩子不夠聰明等理由就輕易地放棄了孩子。拋開手術的風險不說(任何手術都是有風險的),你可知道你放棄的可能是這一生最愛你的人?或者是最能帶給你福氣的人?我去了新加坡、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在報紙上大街上堂而皇之地打出流產廣告,甚至鼓吹無痛流產。怎麼會無痛呢?那個來投胎的孩子一定是和你緣分最深的人,是你的血中血、肉中肉!你把他當做負擔一樣處理了,極有可能同時處理掉你一生的幸福!“因為你所懷的這生命可能是你最愛的一個人或者最愛你的人。我們無法預知,因為目前你只覺得這個嬰兒是個負擔,也許他就是會改變你生命的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宗教,最高峰都是見性】天堂跟極樂世界是一個地方 - 2016-11-01 12:48:01



阿彌陀佛修行無量劫,這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我們,四十八願加持我們,所以快速通關,一生就成佛。一生我們也能相信,為什麼?在這個世間一生是有壽命的,不長;到達極樂世界壽命很長,無量壽,當然一生成就,沒有第二生的。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都不在乎,你的壽命比那個劫長多了。所以極樂世界不能不去。

不用這個方法行不行?行,沒有定法。這個方法是最普通、最方便、最容易的一個方法。你修其他的方法,學儒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能,只要你發心迴向,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不行。為什麼?每一個法門,包括每一個宗教,到最高峰的時候都是見性。看經典要細心,經典是這麼說的。我們講往生極樂世界,基督教講生天堂,天堂跟極樂世界有沒有差別?告訴你沒有差別,同處異名,是一個地方,我們叫它極樂世界、叫它華藏世界,基督教叫它做天堂,伊斯蘭教叫它做天園。真正修成,到達了,我們要到極樂世界,他真修得不錯,真的修到天堂,到極樂世界看到他:你怎麼到這裡來了!他們修的是天堂,沒有修極樂世界,他看我們,我們到他天堂去了;我們看他,他到極樂世界來了。原來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名稱,妙極了!所以宗教可以整合統一,宗教是一不是二,殊途同歸,用不著去爭論。你不如我,我比你好,全都去不了,為什麼?你心生分別,你起心動念,你分別執著,那是六道凡夫,凡夫心到不了天堂、到不了極樂世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03 11:06:59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幅。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乎。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謂之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劫後,方受福受殃者,謂之後報。後報則遲早不定。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轉變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尚復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金剛經所謂若有人受持此經,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即轉變由心之義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03 11:07:41

諸惡眾善,皆須在心地上論。不專指行之於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惡,全體是善。其念佛也,功德勝於常人百千萬倍矣。欲得心地唯善無惡,當於一切時處,主敬存誠,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縱,諸不如法之念頭,隨之而起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03 11:08:33

須知放生原為戒殺,戒殺必從喫素始。倘人各戒殺,人各喫素。則家習慈善,人敦禮義。俗美風淳,時和年豐。何至有刀兵劫起,彼此相戕之事乎。此挽回天災人禍,正本清源之要務也。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於戒殺放生喫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各種心理疾病,佛法認為該如何面對? - 2016-11-03 11:28:36



問:現在很多人、甚至一些名人都有各種心理疾病,其中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殺手。為什麼現在的醫學對此束手無策,佛法認為該如何面對?

索達吉堪布:現在社會,有憂鬱症、自閉症、恐慌症等諸多心理疾病,包括修行人,也有個別有這樣的病。與身病相比,心病更加多,但到目前為止,心理醫院卻很少。不過除了宗教人士以外,即或是心理醫生和心理專家,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所以,病人在就醫時,也經常感受他們發洩自己情緒的痛苦。

我認為,在心裡感受極大的恐慌和痛苦時,一定要了知,這是前世擾亂別人內心的果報,比如:讓他人痛苦,讓他人不開心等。《諸法集要經》亦云:“若人造眾惡,則受諸楚毒(指苦楚),不作則不受,無因亦無報。” 而且,還要觀想代受一切眾生的苦厄,並猛厲懺悔。若平時多懺悔,身心的痛苦就會減輕、消除。實在說,心病比身病更加難治。若是身病,可以輸液、吃中藥等方式治療;而心病,若自己不肯服用佛法的甘露妙藥,即使找了很多醫生、專家、上師也無濟於事。所以一定要聞思修行。


                ——《修心利刃輪講記》
貼文者 : : 杭玉薩

Re: 各種心理疾病,佛法認為該如何面對? - 2016-11-04 06:58:03

謝謝提供寶貴資料 祝順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各種心理疾病,佛法認為該如何面對? - 2016-11-04 11:22:01

張貼者: 杭玉薩
謝謝提供寶貴資料 祝順心


joyfu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七歲的小朋友這樣利益眾生 - 2016-11-05 20:14:16



這是我今天聽到的一段對話。

問: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七歲的孩子回答:利益眾生。 “你這麼小怎麼利益眾生呢?”孩子低頭想了很久害羞的說:“放生的時候我隨喜了二十元,我做經旗,我會念觀音心咒和很多心咒迴向給眾生。念超度我也參加,我會念。””你覺得自己能幫到他們嗎?””能,我念得很認真。”

——希阿榮博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心 燈 - 2016-11-05 20:15:29

心 燈

《選佛場 》,作者:鞭鼓生

每年春節參訪寺廟時,善男信女總會為家人或求學中的孩子,在廟裡點一盞光明燈。祈求佛菩薩保佑他們前途光明,萬事如意。


前途光明,萬事如意,是人人所希望。然而我們必得深知,這光明與否?實關乎個人宿世因果。雪公曾說過:「一個人的功名如何?要有三個因素:一是祖先的因果。二是父母的因果。三是自己的因果。」嘗聞祖上積德,福蔭子孫。又聞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個人能夠投生在這樣的家庭裏,再加上自己宿世也曾厚培善根,則今生的功名,便能光明,否則便難求圓滿。

如此一來,有人便要說,既然一切都是因果,宿命已定,那我又何必費心努力呢?袁了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祖上父母的因果,無法預知,自己宿世的因果,不可掌握,我們真正可以點燃的燈,則是當前所造的因,印祖一再叮囑我們:「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在這世間,要點燃生命中的光明燈,要旋乾轉坤,是要以念佛、竭誠兩股心力來做源頭活水啊!

您或許會滿心狐疑地說:「真的是這樣嗎?不用任何法術,不用花半毛錢,只要念佛,就可以消災免難,只要竭誠,就可以轉凡成聖?」唉!人們寄望花一筆錢,或作一場法術,就可以美夢成真,難怪世間有那麼多層出不窮的騙局。假如您總是沈醉在故事書情節的幻境中,想著魔棒一揮,乞丐可以變王子,幸福便冉冉從空而降,那麼點再多的光明燈,也只是湊熱鬧一場,無濟於事啊!

釋迦牟尼佛說,念佛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法門這麼容易修持,偏偏人們不肯相信。大夥一窩蜂地要往既神怪又玄奇的門檻上鑽求妙道,對念佛一法,因其易行,而不屑一顧。如果您也如此,那就白白地讓摩尼寶珠,亮閃閃地從眼前滑滾而過了。

各位讀者,不論祖上、父母或自己宿世的因果如何?趕快以念佛為燭心,以竭誠為火苗,為自己點一盞光光明明的心燈吧!相信佛陀和祖師的指引,絕對可以保住永世的光明和平安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惜物 - 2016-11-05 20:17:00

惜物

慧田法師

有一天,弘一大師在寺後田陌上散步回來,恰我在廚房煮菜時,丟了幾個壞的小白蘿蔔在泥濘裡,他雖沒看見是我丟的,可是竟拾了回來,當拾了什麼好東西似的,歡喜的對我說:"生蘿蔔吃下,最是補氣的。"

“吃生蘿蔔補氣,我是不明白的,而丟了蘿蔔作了孽,我是知道的。"我這樣地想著,急得我告訴他說:田裡還有很好的,我可以拿幾個來給你吃。

他堅持不要,就把那泥濘中拾走來的小蘿蔔放了些鹽,甜蜜蜜地喫了起來。在我是很難過的,從此,我便再也不敢在山上亂丟食物了。我對著大師的惜物精神,真起了無限的感動。

(摘錄自弘一大師永懷錄)
貼文者 : : 杭玉薩

Re: 惜物 - 2016-11-05 20:27:13

謝謝 老師提供好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惜物 - 2016-11-08 11:18:39

張貼者: 杭玉薩
謝謝 老師提供好文章



您好,感謝觀賞,不過可以不要每次貼文必回應嗎?如果需要打廣告,可以另行開版,盡情貼文。這只是小女子的心情點滴,不須禮數如此繁重,感謝了~ 微笑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08 11:27:06

律教禪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須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聰慧,讀書學文,多年辛苦。學問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漸昇,直至宰相。官居極品,再無可昇。於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貴賤天淵,何況皇帝。畢世為臣,奉行君命。鞠躬盡瘁,輔治國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勞,通身能耐。到下場頭,不過如是。若學問才能,稍不充足,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此是自力。學問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斷惑證真。只可稱臣,不敢作君。臣決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宮,為皇太子,修餘法門,亦可成佛,但與淨土校,希第日劫相倍,讀者須善會其意,勿泥其詞,然依華嚴末後一著,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正與託質皇宮,為皇太子,意義相齊,淨土法門,得華嚴一經,遂得如大海之橫吞萬川,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猉歟大哉)譬雖出生死,尚未成佛。學問不充、不能如是者甚眾。譬惑未斷盡,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


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於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斷惑證真,則往生品位更高,圓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賢,華藏海眾,馬鳴龍樹,諸宗祖師,皆願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詔諭。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既往生已,惑業自斷,定補佛位。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也。又已斷惑業,如馬鳴龍樹諸宗祖師,已登補處,如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願往生者。猶如昔鎮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



--------
解釋:印祖闡釋,往生極樂,猶如出生皇宮作太子,將來必當皇帝 (成佛);其餘法門,猶如庶民自小辛苦讀書、考試登科、累進官至宰相,雖人臣至極 (如漫漫長劫修行路),終究無法稱帝。並舉馬鳴龍樹諸宗祖師,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願往生者。猶如昔鎮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劉余莉教授 《群書治要》講座 32 - 2016-11-08 13:37:59

貼文者 : : 杭玉薩

Re: 劉余莉教授 《群書治要》講座 32 - 2016-11-08 17:08:53

謝謝資訊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果需要打廣告,可以另行開版。 - 2016-11-08 20:03:11

張貼者: 杭玉薩
謝謝資訊



如果需要打廣告,可以另行開版,盡情貼文。這只是小女子的心情點滴,不須禮數如此繁重,感謝了~
貼文者 : : 杭玉薩

Re: 如果需要打廣告,可以另行開版。 - 2016-11-08 20:13:23

老師您好 對不起
祝順心
貼文者 : : 杭玉薩

Re: 如果需要打廣告,可以另行開版。 - 2016-11-09 09:34:52

老師您好
您的私訊末學有收到
真不好意思來這裡打擾到您
再次跟您說聲對不起
請您原諒
擾您清心
祝平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香港《明報》群書治要專欄—因果教育 - 2016-11-09 10:04:28

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天下太平矣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蔡禮旭老師

家國天下,教學為先

我們老祖宗最重視教育。《禮記》有句話非常重要:「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而冷靜來看,現在家庭也好、社會團體也好,甚至國家、天下也好,把什麼擺在最先?賺錢。先後擺錯,會整個顛倒。

台灣有個人一輩子存了二十億,結果七十歲中風,他的孩子跟孫子一年內把它全部花光。從此他的兒子、孫子會不會痛改前非?都幾十年的習性了,他們家的悲劇才剛開始。所以從這句「教學為先」,可以了解到真的「人不學不知道」。

教學為先,教什麼?

而「教學為先」,教什麼?教倫理道德,人恥於作惡;教因果教育,人不敢作惡。倫理道德最重要的,教五倫、八德。因果教育在哪裡?事實上沒有一件事不是因果教育。每個人的一個態度是一個因,它就會感來一個結果。比方愛人是因,「人恆愛之」是果;敬人是因,「人恆敬之」就是果。天地間任何事,都離不開「因果」二字。孩子現在受領導賞識、同仁擁護,一定是父母從小教他尊重長輩、友愛同學,才感召這個結果。沒有一件事是偶然,都是有因才有果,所以也不要存有任何僥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家道興旺,靠什麼?

《易經》是群經之首,也是《群書治要》開篇第一部經典。我們要感謝中華民族萬姓祖先,因為《易經》把天地間非常重要的真理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孔子、范公的家道承傳這麼久是果,因就是他們積了厚德跟風範。古今中外,其實中國所有歷史就是一部因果史。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老祖宗留了兩句話給我們,我們要時刻不忘,叫「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我曾聽到一個例子。有個女孩十八歲,亂搞男女關係,不認真讀書。有一天又去約會,她媽媽不放心,苦苦求她不要去,她居然打了母親一個耳光。結果她跟男友騎摩托車去玩,經過一輛載著豬的卡車,摩托車一下子捲到卡車底下,她打母親的手被車撕掉,當場死亡。她男友兩條腿被碾,做了截肢手術。他說當時他的車好像鬼使神差,自己沒辦法控制。那女孩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都發誓以後再也不敢對媽媽不孝、不敢亂談戀愛。真的,孝為百善之先,淫為萬惡之首,如果兩個都犯,果報極其慘烈。

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全世界忽略了因果教育,現在人什麼都敢幹,什麼都不怕。因果教育在家庭教育,以至整個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太重要了。看到社會現象,再讀這些經典,要趕快珍惜老祖宗的教誨,讓我們的後代以後都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上,來經營他們的人生。


轉自
http://mchunghua.org/Item/3226.aspx
-----------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天道禍淫最速。我們常常在網路媒體聽到某某富商很花心,常常換女人,賺大錢就是為泡妞,一般人看到覺得很羨慕,以為這就是人生享受。其實,學術界應該好好研究調查,那些花天酒地、女朋友男朋友一個一個換的人,到底過了10年20年後是什麼個樣兒?只看到眼前的風光,是短眼淺視的,應該放長遠看。

淫亂的人,通常身體都不太好,因為腦髓跟精液 (女人也一樣)是一樣的成分,縱慾的人,腦袋也不好使,人老得快。沒有身強體健、沒有清醒的頭腦,是不可能成大功立大業的,我們實在應該警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子女的錢財從那裡來 - 2016-11-10 09:31:38

子女的錢財從那裡來

明倫月刊,作者:濯生

【譯文】

北魏的盧氏教訓他的兒子崔元暐說,我曾見過舅舅談起:"

兒子若在外地做官,有人回來說:"令郎現在貧乏得幾乎不能生活了!"

他覺得這是好消息。若聽說兒子現在是"財富充足,穿的是高貴輕便的皮衣,坐的是肥壯舒適的馬車"

這可是壞消息啊!" 我認為舅舅這番話很中肯。

最近,見到一些做官的親戚,將錢財東西供養父母,父母親只是一味歡喜高興,竟然不問這些財物是從那裡來的?果真是俸祿剩下的,那還算是美事。如果來路不明,非法所得,這和偷兒強盜有什麼有兩樣?即使算不了什麼大過失,可是對得起良心嗎?

【原文】

吾見姨兄屯田郎中辛元馭曰:"兒子從宦者,有人來云:"貧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資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惡消息。"吾嘗以為確論。
比見親表中任宦者,將錢財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悅,竟不問:"此物從何而來?"必是俸祿餘資,誠是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與賊盜何別?縱無大咎,獨不愧於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詠史》—李商隱 - 2016-11-10 10:16:49

《詠史》—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熏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意解:
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於勤儉,衰敗起於奢華。
為什麼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麼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
想要遠行,卻沒遇見千里馬,力單勢孤,難以拔動蜀山的猛蛇。
有幾人曾經親耳聽過舜帝的《南風歌》?天長地久,只有在蒼梧對著翠綠的華蓋哭泣份兒。

這首詩的第一句是說,回顧以往的朝代,勤儉能使國家昌盛而奢侈腐敗會使國家滅亡,提出了一切政權成敗的關鍵。

第二句是兩個典故,第一個是琥珀枕,南朝一個皇帝在四處征戰的時候得到一個非常名貴的琥珀枕,但他將琥珀枕搗碎了給戰士敷。第二個是齊桓公,當年齊桓公和另一個君主相遇,那個君主有很多車,每一倆車都有一顆非常大的珍珠,那個君主為此非常自豪視之為奇珍,但齊桓公說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寶物。這一聯是說明人才的重要性。


這首詩,詩人根據歷史興亡的史實,概括為【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以古鑒今,值得省思。

節錄自
https://read01.com/3M3ny.html
-------
註:何止國家,家運也是一樣,個人也是一樣,都是成由勤儉敗由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有誠有信,有情有義—蔡禮旭老師 - 2016-11-10 15:31:45


http://mchunghua.org/Item/3184.aspx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欲望使人失去真正快樂 - 2016-11-10 15:40:37


欲望使人失去真正快樂

——訪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主講教師蔡禮旭

潘耀明訪問

聖賢教育學會記錄、整理



初唐名臣魏徵、虞世南等編輯之《群書治要》,成為當今諸多政治、企業界人士的治事寶典。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主講教師蔡禮旭深受淨空老教授感悟,有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實為當世亟需,乃以師志為己志,終身力行並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二○一○年底,帶領中心同仁研習、弘揚《群書治要》,並主編《群書治要三六○》。

潘耀明(以下簡稱潘):蔡老師可否談談《群書治要三六○》成書的經過?

蔡禮旭(以下簡稱蔡):這套書的緣起,是來自我的師長淨空老教授。他在早年看過小部分《群書治要》,覺得這部書太好了。這套書是貞觀之治的政治思想之道,是一套完整的書。雖然剩下來的已很破舊,但字仍很清楚。師長得到這書後,印了一萬套。

馬來西亞前任和現任首相,都十分嚮往唐朝。師長向他們介紹了這部書,他們都大為驚歎,問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翻譯成英文。五十萬字譯成英文,工程太大。看到這些國家領導人那麼渴望,回來以後就決定挑出三百六十句,讓他們每天可以讀一句。我們中心除了中文組還有英文組,中文組翻完,就翻英文。中文組除了我們的人以外,還得到大陸很多人的支持,例如中央黨校的劉余莉教授,對《群書治要》的認識比我們更深入,還有出版界的蕭祥劍先生。我們的翻譯,都是他們大力支持。他們把整套書翻成白話。可見這套書是用了很大的力量才翻出來。

另外,現代人太忙,尤其是大都會的步調這麼快,有這些書的教誨,可以讓人心靜下來,反省一下自身,反省一下家庭狀況,還有自己的企業團體,可以有一些指導方針。

潘:「三六○」的標準是怎樣定的?

蔡:這個標準,是依據很多古書的綱領,如《菜根譚》等,從包括立身、處世等方面,加以參考然後分成六項,由編輯小組負責。整部《群書治要》共有五十萬字,我們打算編三至五年,從二○一○年開始,用了兩三年時間編了兩本,這次研討會舉行前,第二冊也印出來了。選材主要跟現實社會有關。希望在今年年底完成第三本。至於總共要編多少本,就要看情況了。

潘:你是如何跟淨空老教授結緣?

蔡:我在台灣出生。台灣的電視節目,都能看到淨空老教授講經。差不多五歲的時候,打開電視看到。後來我的一位同事拿了一盒錄音帶給我,細聽之下,感到他對人生的一些道理說得非常清楚,我那迷茫的心就放下來,然後就照著老人家的教導去改造自己的性格和人生命運,包括對整個人生的追求都不一樣了。像我們這個年齡,基本上都是追求賺錢、享受,以享樂為人生的方向。但事實上這個方向是不會快樂的,因為越追求就會發現欲望是不可能滿足的。所以人循著欲望,是越活越不快樂的。

潘:這次有很多企業家參加研討會,商業也是一個欲望,而且欲望很大,他們如何跟從你們宣揚的這種無欲精神?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蔡:欲望跟道義不一樣。比如當老師,他可以為了賺更多錢而去做補習,也可以選擇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同樣是拼命地做相同的工作,但心態不一樣。所以,君子跟小人,看行為是差不了多少,差異在於心。例如晉商在中國歷史幾百年不衰,一般中小企兩三年就倒下了。為什麼可以幾百年不衰?就是因為晉商把中華文化用在商業上,也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在的人不懂中華文化。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故西方的災難將來會很大,因為他們積不了善。為什麼積不了善?你看鴉片戰爭時期,他們在整個世界,都去侵佔別人,去搶別人,所以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實際上已經破產。冰島倒下了,西班牙、法國等也在苦撐。

反觀我們的民族,是倫理道德起家,我們每一個人的祖先都是聖人,不然中華民族不可能存活五千年,這不是偶然的,全世界的古文明只剩下我們,所以五千年的文化智慧,令中華文化成為世界文明的遺產。其他古文明、古文字留下來的,看不懂,要靠考古,但中華文明只要看得懂中文,就能直接跟伏羲學習,跟堯舜禹湯交流,《尚書》就是記載堯舜禹湯的話。

中國是聖賢起家的,各行各業都有聖人,就是要把「道」用在各行各業,所以就有「行行出狀元」。醫,有醫聖,就是有那種道德。是醫生,也是聖人。教育界就是「至聖先師」孔子。商人也有很多代表,如春秋的范蠡,即幫助越王勾踐的陶朱公,後來做生意去了。又例如在這次研討會講話者之一的吳念博董事長,一名員工離開了公司十幾年,生了重病,他公司的員工全體捐款,還去看望他。這一事例,可以給所有做企業的人一個啟示。一般企業花很多錢做招聘廣告,人員流動率高,花在這方面的精力資源就大。員工一走,又要重新招聘重新培養。吳董有一名員工,招了十多個同鄉到他的公司工作。員工有二千多人,如果那麼多人都在說自己的老闆好公司好,他還用招募嗎?他現在做出了成果,全中國有一千多所企業都去觀摩,而且不是小企業,如IBM等都去過了,有韓國新範式的企業家,聽了吳董事長講課後很激動,認為亞洲也應有新的管理模式,然後馬上邀約他到韓國演講。現在兩邊互動得很好。所以應通過傳統文化,用「愛」經營企業。

去年中秋,他買月餅,送到每一名員工父母家裏去,裏面有一張員工寫給父母的感謝信,父母們看後都很感動。這等於是一位企業家在教化很多人,這就叫做「積陰德」。香港也應該有一些這種企業家。

地位越高負擔越大

潘:要香港的企業家學傳統文化,是不是有點困難?

蔡:只要不學中華傳統文化,只要沒有聖賢教誨,他們的事業再大也是痛苦的。因為快樂與否絕不是外面的東西,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計較得多,就一定不是快樂的人。

一個人知名度越高、地位越高,他要積功德容易,要造孽也容易。因為如果他講出來的話是錯的,他要背的因果就會非常非常的重。一旦說錯了,就會誤導一大批人,故他必須非常謹慎。這在《易經》中也有說,在家中說一句話,千里之外都能響應,影響會十分厲害。你看范仲淹在家中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千年之後還在呼應。沒有人沒有煩惱,要針對煩惱入手。一個人錢多得不得了,你不要跟他談錢。如果你跟他談如何教好孩子,如何娶好媳婦,他就會接近你。

所以,這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負擔越大,有一些話必須提醒。不提醒,對他很不利,他在享受名利,但事實上必須十分謹慎其一言一行,他可以積很大的德,也可以引起很大的負面影響。

而且,他們的錢怎樣花,也會影響家族的傳承。錢花在享樂上,還是花在利於後世子孫上,分別很大。而最有價值的事,就是辦教育,幫助社會培養有道德的人。比如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其修養在企業界無出其右,人們稱他為經營之神,他最推崇的一本書,是明朝的《了凡四訓》,所以企業界只要講到他們需要的,他們都會接受。

潘:未知聖賢教育學會有沒有打算辦大學?如果辦大學,相信影響力會很大。

蔡:我們目前在馬來西亞,是辦漢學院。當地華人和首相都支持。一提到漢學,一般會想到歐洲,如英國的牛津、劍橋、倫敦大學所辦的漢學院。

潘: 新加坡不能用「漢」, 而用「華」,你們真的能以「漢學」的名義辦學嗎?

蔡:是。我們所辦的,叫「馬來西亞漢學院」,而且這個名字是首相選的,他從兩三個名字中選出來。為什麼馬來西亞能接受呢?

第一,是鄭和下西洋。第二,穆罕默德告訴他們,追求學問智慧,縱使在中國,亦當求之,這是穆罕默德說的,所以他們學漢學,是聽聖人的話,沒有障礙。

相反我到歐洲之後,非常歎息。我們中華文化,是智慧之學,是心性之學,是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為什麼會被搞成學術、搞成知識、搞成是拿個博士,然後去教教書,對這個世界沒產生大作用?所以我師父寫了六個字:「儒學佛學道學」,給英國的大學生看,問你們如何念出來?然後說:「你們念的是儒學佛學道學,我們念的是學道學佛學儒。」學儒要學孔子,學道要學老子,學佛要學釋迦牟尼。我們一定要向他們效法,不斷地向他們的目標邁進。而不是讀書以取一個博士學位,然後領薪水,卻沒有弘道。

潘:他讀了書,等於思想和眼界高了,是不是等於他較易接受你們所提倡的善道?

蔡:不一定。因為學問有一個環節,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叫做解,叫做學術。「篤行」,了解後還要接做。有解有行,就叫智慧。所以一般來說,博士的離婚率最高,學歷越高離婚率越高。

婚姻應建基於道義

潘:兩個人相處不來,分開不是更好嗎?

蔡:這就要看,現在不合適,是現在的結果,但他們為什麼要結婚?

再往前推。除了特殊的原因(如數十年前中國大陸的情況),世界大部分地區,都是談論感情,是先相愛,後結合。既然是由相愛而結合,後來為何又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就是人的修養問題。我們看過太多,認為離婚後,另換一個更好,這樣就往往離合幾次。他們不理解,人生所遇到的人,都是在提醒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別人的問題。當然,我們不是要回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不過有一點必須知道,就是一般情況下,父母的人生閱歷、看人的能力,一般都超過孩子,而且一個人,在十多二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定性,很容易情感波動,所以一定要有朋友、長輩提醒。除非他的判斷力很強,否則一般都會被情感掌管著。

結婚有廝守一生的道義,不應有離婚的念頭。但現在的結婚是什麼?喜不喜歡,是情感上的東西。念頭中有「不喜歡可以換」,這種心態才是最核心的問題,現在人們看事情都看得太淺。要知道情感是很短暫的東西,激情撐不了幾天。因為相處,彼此付出,產生出道義的結合,包括生兒育女,彼此孝順對方的父母等,都是感恩的。可現在結合後,兩人不孝順父母,又不生孩子,反正不高興就離婚,像沒有什麼大不了,那是情欲在起作用,而情感缺失,令婚姻隨時可變。中國五千年從未聽過早上結婚下午離婚的,現在已有很多這種情況。

潘:那是不是應恢復古制?

蔡:這強求不來,民主社會嘛,不過願意的人都一定能做到。很多事情看上去很複雜,其實不是。以婚姻來說,當兩個人為情欲而結合,會非常有期待,所以落差會很大。如果是道義的結合,就會互相珍惜對方的付出。真正能讓人回味的,是生活上的每一個細節,而非激情。現在的離婚率那麼高,跟激情很有關係,只要是在大都市生活,受利益思想影響,離婚率都很高,因為都物化了。

教育還未真正普及

現在很多人以為教育很普及,其實普及的是知識和學歷,而非教育。連孝順父母都不懂,能說受過教育嗎?父母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領導若有潛移默化地教導下面的人,才叫教。育,《說文解字》解釋作「養子使作善也」,不教他當善人,就不是教育。學校只傳授知識,就不一定能使學生成為善人。很多小學生品德超過大學生,學歷越高德行越差,是因為受了社會的污染。


不過,我們要有信心。「人之初,性本善」,現在很多人隨波逐流,只是因為未遇到好的老師指導,如果有好的老師,慢慢就能回頭。情義、恩義、道義的教育,是中國傳統的精神,我們做這個工作,越做越有信心。



轉自
http://mchunghua.org/Item/2648.aspx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男女授受不親,該怎樣理解及運用於現代社會? - 2016-11-12 08:54:25

問:古人說男女授受不親,現代社會兒子挽著母親的手或者男子挽著女朋友的手上街散步,是否符合傳統文化的禮儀?兒子擁抱母親、親吻母親又是否合乎中國的禮儀?

答:禮儀因每個民族而不同。我們了解到中國的禮儀,它的源頭可以上推到周朝周公的《周禮》,制禮作樂。禮,一來可以形成我們的恭敬心,「禮者,敬而已矣」,我們透過這些動作,產生一種由外而內的內化作用。比方說,我們今天站在別人面前,然後雙手插在褲兜,這樣好不好?假如我們常常這樣,跟看到人很恭敬的鞠躬,感覺一不一樣?不一樣!一個人鞠著躬的時候,他的內心狀況一定受到這個動作的影響。所以我們是透過禮,真正形成一顆恭敬的心。

再來,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叫防微杜漸。穿衣服是禮,要莊重,結果現在衣服愈穿愈少,這個以古代的標準來講,是違禮了。可是現在已經對的變不對,不對變成對了。現在很多現象值得我們思考,比如說女權運動是要讓女人的地位提高。那我們深深的來思考,當愈來愈強調女權的時候,女人有受到更大的尊重嗎?我們看所有百貨公司裡面,有超過一半的廣告,全部用女人的身體來做。這代表我們的女權愈來愈下降了,這代表女人已經被看成商品了。而我們中國文化是「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把女人當成天下太平最重要的角色,這叫真正尊重女性。而當女人成為商品的時候,你要讓男人去尊重女人,太不容易了。所以我們看到女人被傷害的比例,現在愈來愈高。包含穿衣服,你穿衣服懂得莊重,那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所以古人了解到,「食色性也」,人比較難克服的兩個習性就是好色跟飲食。我們看吃東西,再怎麼貴的東西,過了三寸不爛之舌以後就沒什麼味道了,可是人很難忍受不要美味。其實現在的美味都是這些添加劑加了不少。什麼辣椒,胡椒,這些東西加得比較多,吃到最好,舌頭原味吃不出來。水果很甜,青菜很香,但是現在我們舌頭重味道吃習慣了。

色,就是女色,好色很難對治。我們看到以前大家庭住一起,女子的手是包起來的,甚至於小叔跟嫂嫂不能單獨在一個房間裡,你說這個重不重要?這都是防微杜漸。大家可不要想,我又不會有事。你沒事,其他人可能有事,不一定每個人的功夫都像你一樣。大家看看現在亂倫的現象多到什麼程度?多到你沒辦法想像。古人的智慧不是我們用自己的眼光斷得出來。當這些亂倫現象,當這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就已經被色所困住的時候,這個社會還有未來嗎?他的人生到底怎麼過?這個我們沒法想像,所以男女還是要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

我們曾看到一個一千兩百多人的學校,女生佔一半,六百人左右。剛好有一次身體檢查,順便檢查有沒有懷孕,結果二十幾個孩子懷孕,初中生!假如這個孩子是我們身邊的親人,相信我們一輩子都難過。所以男女的分界,確實還是要往比較保守一點的方向去走。

其實人與人的情感,太強調肢體上的東西,內在反而下降。大家注意觀察,每天摟摟抱抱的那個離婚率最高,為什麼?他都是一種激情,不能持久。反而從頭到尾沒有牽過手,都是五十年金婚、六十年金婚。西風東進,男女這麼親密,我們的離婚率節節攀升,這都是事實,我們可不能再視而不見這些狀況。而說實在的,人這種羞恥,比較保守是天性。你看讓孩子從小穿得很暴露,他(她)說:「媽,這個好看嗎?」人有羞恥心的。可是你一次、兩次、三次之後,他(她)覺得很正常了,他(她)慢慢的就覺得沒什麼。後來又看到一大堆歌星都在比誰穿得少,又很崇拜他們,就變成那個樣子。

所以我們到其他的國家,入境隨俗,尊重人家的禮數。但是我們自己有這麼悠久的文化,我們要深入去了解,古人在禮儀當中防微杜漸的智慧在哪裡。

講到兒子挽著母親的手,這在禮上是允許的。但爸爸不要挽著女兒的手,爸爸不可以進女兒的房間,兒子可以進媽媽的房間。這個道理,我就不再說了,讓大家自己去悟吧。再具體一點,大家看很多人七十歲還在娶太太,有沒有?有。男人很老的時候,還是有可能出狀況,女人不會。所以男女有別,就是針對這些差異才設的這些禮。

轉自
http://mchunghua.org/Item/3009.aspx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衰老是因為你體內陰性眾多 - 2016-11-13 16:24:18


http://joanchen-amtb.blogspot.tw/2016/11/blog-post_8.html


修行人的身體,一定是輕飄飄的,彷彿仙風道骨。普通人老了,就坐在輪椅上,或者走路要人扶,要是走一走,就全身痛,這就是業障重的緣故。
  
虛雲老和尚到了100多歲,還每天能走60華里路,為本煥長老送座。到116歲前往江西雲居山,重興曹洞宗祖庭,直到120歲圓寂。廣欽老和尚80多歲,爬山走路如一陣風,年輕後輩都跟不上。淨空老法師90多歲每天講經,度化眾生。這就是真修行人。

為什麼人到老了,身體會越來越差,有的人則不會?中醫說人老是腳開始老,從下老到上。

那為什麼會衰老,都是被慾望折磨的。比如說淫欲心很重的人,會消耗腎精;貪心很重的人,會消耗心臟功能;嗔恨心很重的人,肝臟會有問題。這些都是慢慢的消耗的,這是從情緒上來講,人因為這三樣東西而衰老。
  
而人衰老的原因,還有一種是受到外在磁場的干擾。比如體內有許多陰性的眾生,那些殺業過重的人,吃肉過多的人,或者是燒山林木的人,他們體內都會有許多陰性眾生。
  
你想,我們吃過的動物、海鮮等神識都在哪裡?哪裡都沒有去,都在人體內。我們有這麼多細微的神識在身體,感覺很沉重。業障重的人,拜佛時很累,有的人拜佛起來輕飄飄的,是體內眾生少的緣故。
  
人體內躲藏了很多地獄道和餓鬼道的眾生,這些眾生要維持生命,就要吸人的精氣神,吸人的能量。能量不足時,他們就會來搗亂,讓人神誌不清,能量不足,就很難支撐起這個身體,常常感覺身體很重。
  
業障輕的人,會感覺身體很清爽,這是內在的感覺。修行時,體內一定會起反應。念佛久的人,念到一定境界後,體內眾生度脫了,那麼就越來越清爽了。

大家去唸佛堂,看那些老人,一個個都是精神氣十足的,這就是福報。再去養老院看看那些老人,死氣沉沉的。<養老院是個很可怕的地方,陰氣太重的緣故,冤魂又太多,所以那些老人都是很苦命的。

要念佛,讓全身清爽,度脫掉以前吃過的眾生後,身體就輕鬆了。在《準提佛母經》上有講到,業障消除時,會夢見嘴巴吐出黑物,拉出黑血,拉出黑色的糞便等等,這就是業障消除的表徵。這個業障是一種黑暗的磁場。大家有機會可以去觀察觀察,佛法真實不虛,一定會在身體上起反應的。

業障很重時,拜佛是一件最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大拜,很多人拜大拜,比干苦力活還累。念經也累,會打瞌睡,還會經常念錯,念得精神不集中。

有過助念的人,都知道,有的死者業障很重,我們給他助念,那是很累很累的事情,很耗費精氣神的。因為死者身上有很多眾生,他們要過來吸我們陽氣的緣故,所以很累。
  
趁著年輕,趕緊念佛,趕緊把學佛前殺過的眾生,吃過的眾生度化了,他們脫離了我們的身體後,色身漸漸清淨,那麼身體就感覺很輕飄飄的。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有時候,念佛拜佛,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生最大的痛苦 - 2016-11-13 16:26:14



噶瑪巴尊者 語錄

人生最大的痛苦

就是我們的心太混亂了,無法平靜下來,因此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卻總是得不到。我們以為快樂就是買一台新車、 買一間富麗堂皇的豪宅,或者找到一個伴侶,結婚過日子。

⋯⋯

但是你會看到,有些人這些全都得到了,但也没有真正快樂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古之建大功,立大業,功勳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也。 - 2016-11-13 16:27:00



印光大師認為,世間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如能諦聽自己念佛,日久而修得定,即便在世間謀事業,往往能建大功,成大器,四海聞名,名垂青史。印祖是這樣說的:“無論行住坐臥,常念佛號,或聲或默,皆須聽己念佛之聲。倘能如是,則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凡所作為,皆悉順遂。士農工商之職業,不但了無妨礙,且能啟發心靈,精於本業。以心不散亂,作事有主,如理亂絲,神凝則易,心躁則難。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業,功勳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你看到什麼你就動心念,你怎麼修行? - 2016-11-13 16:29:49


古代的大德,像廣欽老和尚,你進到他房間可以看到乾乾淨淨的,什麼都沒有,也沒有古董。

你們喜歡收集古董嗎?

有人說沒錢,那你的意思是說有錢的話你就會收集。


是沒有古董,命都保不住了還去保古董,最笨的。

你看古代的高僧大德房間裡面乾淨乾淨,窗明几淨,就是一張桌子、床舖,甚至有些連床舖都沒有,因為他們都不倒單。

但是你們不要不倒單。

他們床舖就是這麼四方形。

以前我去親近道安長老,他真的沒有床鋪,

他房間裡面就是一個大概三尺建方的四方形,然後把它四根柱子架起來,蚊帳掛起來,他晚上真的就坐到天亮。

我陪他到泰國去的時候,他真的晚上就這麼坐到天亮,很了不起。

他有的就是經書,他也不收集古董。

所以,我們看一個環境就看出一個人的品格,看出他的內心世界。

如果我們信佛學佛的人還在收集古董字畫,搞了一大堆,這個真的是很頭大。

我們要瞭解,物跟心之間,物的力量很大很大,但是真正講起來心的力量超過它。

如果我們心的力量沒有超過物的話,那我們沒有辦法修行;

你看到什麼你就動心念,你怎麼修行?一一普獻上人

----------
心情分享

簡簡單單,家裡沒有多餘的雜物,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居家。豪宅大廈,雕梁畫棟,不是我的選擇。一如我們吃東西,粗茶淡飯,淡中才有真滋味,做人亦如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擺脫免洗餐具正流行 台北鐵盒便當店激增三倍 - 2016-11-15 11:15:09

擺脫免洗餐具正流行 台北鐵盒便當店激增三倍

陳文姿報導

台灣外食人口眾多,加上工作繁忙,外訂便當成了不少上班族必做「工作」。不過,外訂便當也有環保新浪潮。根據台北市政府環保局的資料,台北市提供鐵盒便當的商家,從4月4家,到11月已增為12家,半年內激增三倍。若將台北與新北店家合計,則從9家增至18家,這個趨勢還未停歇。

事實上,近兩、三年因為環保概念的提升,鐵盒便當逐漸為公家單位與重視環保的民間團體間採用,店家也呈現緩慢增加的趨勢。四月台北市推出「臺北市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在這股強力「推波助瀾」下,鐵盒便當店家數快速增多,菜色選擇變多,而且更近、更方便,訂購量門檻也隨之降低。這股浪潮或許能推出市政府系統外,成為社會大眾的新選擇。

鐵盒新浪潮 從懷舊風、環保風到大眾風

鐵盒便並非為了環保而生。早在環保二字冒出前,鐵盒便當就存在老一輩的記憶裡,那個樸質的鐵道便當搭乘火車時的小確幸。但老東西會消失,隨著紙便當盒與塑膠便當盒的出現,鐵道便當淡出江湖,成了復古懷舊風的紀念品。

即便如此,鐵盒便當一直都在,只是範圍限縮了,常見於家庭的愛心便當。另外,重視環保概念的團體或政府機關開會時也會訂購鐵盒便當,以便減少一次性餐盒。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回想起,五、六年前就有店家提供鐵盒便當外送,但當時店家很少,也不是每家分店都能提供,跟近一兩年情況大不相同。

黃平洋鐵道便當公司老闆羅書華說,15年前公司成立之初,店裡就主打鐵道便當的味道,但當時外送並不多。現在會來訂的已經不限環保團體,客群從醫院、法院、甚至演員拍戲都有。也有公司選在外賓來訪時訂購,讓外賓感受一下特殊台灣風味。

羅書華說,去年開始,鐵盒便當的訂購有明顯增加,有些大型活動一次就訂上千個。今年台北市府的政策更把鐵盒便當推向另一高峰。

今年四月,台北市公布「臺北市政府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第一階段限制台北市政大樓必須使用陶、瓷、玻璃、及不鏽鋼餐具。八月一日起,範圍更擴大到台北市所屬機關-含市立醫院、捷運局、自來水處等以及國中小、高中職。這項政策讓鐵盒便當需求量大增,店家也快速增長。光以台北市計,從4月到11月,半年時間就從4家增到12家之多。新北與台北合計的話,則從9家激增至18家。

店數增加 減少里程 兼顧環保與好吃

這項政策最直接的成果反映在垃圾量,台北市環保局科長崔浩志表示,以台北市政大樓為例,從4月實施至今,紙容器垃圾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已經減少了八成。

雖然鐵盒便當可以減少一次性餐具的垃圾,不過,也要付出代價——送便當與收便當盒、來回兩次的運送成本、加上事後清洗,比起只要2元的紙便當盒,成本高出許多。但多數店家都不加收運費,取代的是訂購最低量的限制。

地球公民基金會教育推廣專員沈慧娥表示,之前訂購鐵盒便當時,店家便要求至少要達80個,所以在一般10至20人的小型會議,也只能就近訂購紙盒便當。

這個困擾,隨著鐵盒便當店家的普及起了變化。不僅菜色選擇增多,也可就近訂購,減少數量限制與運送里程。

鐵盒便當另一個困擾,就是在回收部分。一個便當盒成本從230至300元不等,所以主辦單位常要兢兢業業的回收每個便當,如果是比較難掌握參加對象活動,鐵盒遺失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位於板橋的甜心生活公坊從2009年開始提供鐵盒便當,並提供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工坊的負責人新北市板橋區心智障礙者家長協會理事長陳淑芬告訴我們,現代人實在辛苦又忙碌,常常忙到兩、三點還沒吃飯,讓回收便當的人也不知如何是好,有時只能隔天再來收一次,但這也都算在便當經營的成本裡。

從市府規定 到自願

林秀鑾是北投幼兒園園長,三年前參加防災研習時,第一次知道鐵盒便當的訂購,之後,便把這個方式帶回幼兒園辦理的研習營,獲得好評跟支持。

她列舉了幾項優點,首先是好吃,再加上環保,吃過的人反應良好。此外,店家會直接把鐵盒跟廚餘收走,不須在現場整理回收,省卻了主辦單位很多工作。有的鐵盒便當店家也提供素食,不須另外訂購。

經驗多了後,小撇步也隨之出現。林秀鑾說,辦理大型活動可以先預留幾個紙盒便當,除了可以備不時之需,萬一便當剩下來也可請人帶回家去吃,才不會浪費食物。陳淑芬說,有些人會在訂購時搭配幾個紙盒便當,讓先離開的講師可以直接拿走。

雖然台北市環保局在政策啟動之初,曾表示會有查核機制,不過,崔浩志表示,環保政策的推動不是靠查核,而是要靠民眾價值觀的改變。以幼兒園為例,就是屬於自願加入的單位。

現在,台北市環保局網站不定期提供鐵盒便當名單的更新,以供民眾參考。現在店家數增多了,沈慧娥高興表示,以往只有口耳相傳的幾家名單,現在訂購門檻變低,有機會可以多試試幾家。

對於鐵盒便當店家數的增加,崔浩志說,市府所做只是增加需求,需求增多了,供給就跟著增加。

「幾天前,鄰近學校還來問我們訂購鐵盒便當的經驗,也有便當店家打電話來告訴說,他們現在也新增鐵盒便當了。」林秀鑾說「這會慢慢變成趨勢,是很好的事。」


參考資料
提供鐵盒便當之廠商參考名單(僅限台北與新北)2016.11月最新更新
http://www.dep.gov.taipei/public/Attachment/61138485119.pdf

轉自
http://e-info.org.tw/node/20111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減少「一次性杯具」 七年級生引進日、法飲料杯租賃服務 - 2016-11-15 11:27:57

減少「一次性杯具」 七年級生引進日、法飲料杯租賃服務

陳文姿報導

入秋後的台灣,依舊壟罩在30度高溫下,一年四季一杯手搖飲料成了台灣的風景。政府宣導自備環保杯多年,雖成效不錯,但也到達一個瓶頸,如何讓不帶或是忘記帶環保杯的民眾也能有便利、衛生,又環保的選擇?

日本環保餐具推廣聯盟(Reusable Eco-foodware Network)與歐洲ECOCUP長期推動環保杯租賃,並宣導重複使用,11月起,這項服務登陸台灣,新創團隊「青瓢」將飲料杯租賃的嶄新概念呈現給台灣社會大眾。

青瓢環保杯初亮相:只租不賣

11月康健雜誌所主辦的康健樂活節上,青瓢的綠色環保杯首度亮相。民眾只要押金50元,就可以在青瓢的攤位上拿到一個環保杯,杯蓋的部份另外押金10元,活動結束前,將杯子拿回青瓢攤位則押金全數退回。

青瓢環保杯使用PP食品級塑膠材質,可耐高溫120度。杯子回收後交由專業的的餐具清洗廠,經由高溫浸泡,清洗、乾熱等流程,確保杯子符合衛生要求,再租給下一個使用者。

做為一個社會企業,青瓢的利基何在?青瓢創辦人之一林志龍表示,這是青瓢首度面對大眾,未向民眾收取租用費,但以後不排除會收取小額費用以維持長久營運。另一種可能的收費模式,則是直接跟主辦單位洽談,由主辦單位付費。

這次主辦單位康健雜誌本身就是強調環保觀念的單位,編輯部副主編林慧淳指出,主辦者事前已一再提醒參加廠商、民眾自備環保杯,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但無奈的是,宣導無法讓每個人都準備環保餐具。對於不帶餐具的民眾,「青瓢」的出現提供另一種選擇,藉由重複使用減少一次性餐具。

青瓢團隊另一位創辦人朱怡錚解釋,大部分的人並非「不環保」,而是認為自備餐具「不方便」。青瓢要讓民眾一樣能享受到便利,差別是將杯子丟進垃圾桶的動作,改為交給回收者重複使用。藉由這樣「無感」的改革,讓重複使用的觀念融入生活。

引入法日經驗 「青瓢」盼解決珍奶杯問題

青瓢團隊很年輕,林志龍、鄭文普與朱怡錚三位都是七年級生。林志龍跟鄭文普都是手搖飲料世代下的年輕人,飲料杯租賃的想法從何而來?

林志龍回想起來,雖然2006年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讓他首次意識到環境問題,但對於飲料杯問題怎麼解決,十年來都沒有答案。直到2015年底,參加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COP21)時答案意外浮現。

巴黎氣候大會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歷史盛會,會場內商家使用統一的塑膠杯,沒自備杯子的消費者須多付一歐元買杯子,之後可在會場內任一店家退還,並取回押金。

「如果這可以在台灣飲料店做的話,就達成一個很大的願望,喝珍珠奶茶也不用擔心會再用免洗杯。」

林志龍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原來這套模式並非氣候大會獨創,負責這項飲料杯租賃的ECOCUP,於2005開始試用這套模式,並成功將這套做法推廣至歐洲及北美的各種節慶活動,常見於各大音樂季、大型會議、運動賽事。ECOCUP杯常打上各種活動LOGO,成為成功行銷的範例。

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環保餐具推廣聯盟也有類似的作法。日本環保餐具推廣聯盟是由全國45個非營利組織組成,現正爭取希望能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也能重複使用環保餐具。日本做法與ECOCUP有個很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日本環保餐具推廣聯盟杯子沒有過多華麗花俏的設計與變化,也不具紀念性。

即便如此,但林志龍卻認為日本模式可讓杯子使用不限於一場活動,增加重複使用次數,正是「環保」杯的最重要概念。但無可否認,ECOCUP模式在行銷與推廣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林志龍表示,未來青瓢希望能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例如,重複次數多的活動允許使用個別LOGO,單次或量少的活動都採用同樣設計。

青瓢目標:路跑、世大運
環保杯租賃新亮相,民眾反應如何?在第一線直接跟民眾介紹的朱怡錚說,最多民眾問的是:「杯子賣不賣?」雖然租賃與販賣並不違背,兼賣環保杯還可增加收益與曝光度,但青瓢不販售杯子。

朱怡錚說,團隊討論過後認為,「減少資源的浪費、重複使用」才是青瓢成立的初衷。多賣出一個「環保杯」,如果只是又增添一個很少使用的杯子,如此作法並不環保。

據ECOCUP資料,這項作法可減少大型活動垃圾量達七、八成以上。不過,現階段台灣對這樣的模式並不熟悉,也有疑慮。朱怡錚說,大家最在意的是「塑膠」與「衛生」兩項。

還是有人認為塑膠不環保,紙杯比較環保,或是認為一次性餐具比較衛生,但其實,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是資源的浪費。鄭文普說,許多觀念傳達還需要時間。

「青瓢」才踏出第一步,但看上的是可行的商業模式。經濟系背景的鄭文普說,相信這套模式可以帶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但首先還是要從增加青瓢的能見度開始。

現階段,青瓢藉一場又一場的活動來打開知名度,未來則放眼到處林立的連鎖飲料店與超商的咖啡外帶,也希望能藉由塑膠杯租賃減少慢跑活動使用的大量紙杯。

而林志龍已經望向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了。可以想見這樣的大型活動一定免不了大量免洗餐具與垃圾,餐具租賃或許可作為一種選擇。

參考資料
環保杯的創新營運模式 來自法國的 Ecocup (公民新聞)
https://www.peopo.org/news/298579

轉自
http://e-info.org.tw/node/20108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種簡便易行的佛門養生長壽方法】─夢參老法師開示 - 2016-11-17 15:30:13



【一種簡便易行的佛門養生長壽方法】─夢參老法師開示

如果一天上殿過堂,乃至學習,感覺到疲勞,就得靜坐一下,什麼都不想,身心放鬆。此時,不作意其他,一心觀照念地藏菩薩聖號,或者阿彌陀佛聖號,不要多,就念一百聲,字字分明,四肢百骸全放下,最後成靜止狀態,精神很快會恢復。

這是長壽的方法。

以上文字恭錄自上夢下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有歸宿感的人,晚年不會苦 - 2016-11-17 15:33:42


http://nianjue.org/article/47/468869.html

有歸宿感的人,晚年不會苦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有人曾說,孩子初生時大哭,是在控訴輪回的痛苦。隨著歲月的流逝,昔日的嬰兒在不斷成長,國小、中學、大學、成家立業……韶華之年,他表面上看來青春美滿,但實際上生命卻在一天天縮短,正在吃喝玩樂、享受生活時,不知不覺就會步入老年,感受衰老的痛苦。

世人雖喜愛青春韶華,卻不想暮年這麽快就到來,誠如聖天論師在《中觀四百論》所言:青春時光剛剛謝落,衰老就會現于眼前,盡管人人都想青春常在、永遠不老,但青春與衰老就像賽跑一樣,剎那不停地就流逝了。

人老了以後,皮膚、頭發、骨骼等都會加速退化,雖然渴望欲妙受用,怎耐心有餘而力不足;由于身體的風脈衰退,以至于承受力、忍耐力極其薄弱;行住坐臥、稍稍活動就會氣喘吁吁,感到困難重重;做什麽事都很費勁,常常感到苦惱、絕望。

有時我去一些養老院,看到那裏的條件不錯,但老人們心裏很落寞。如果你不懂何為老苦,到了那裏以後,看到老人們睡的地方、吃飯的狀況,就會感悟到:“喔,總有一天,我也會變成這樣。”

有些老年人常誇耀自己年輕時如何漂亮,但現在再怎麽講,臉上也找不到一絲漂亮的痕跡。而且,平日裏說話吞吞吐吐,走路顛顛倒倒,跟年輕時相比,簡直相差懸殊。

不過,面對衰老的來臨,修行人與世間人有天壤之別。

法王如意寶圓寂前兩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他老人家講《大圓滿前行》《寶性論》時,引用佛經、印藏大德的教證滔滔不絕。不信佛的領導聽到後,特別驚訝:“啊,七十多歲的老人,還能背出這麽多教證?真是太精彩了!”

明朗大師造《三戒論註疏》時也是年過七十了,他在此論的結尾中說:“盡管我年紀大了,但智慧卻有增無減,越來越熾盛。”

在藏地,榮索班智達活了119歲,漢地的虛雲老和尚圓寂時是120歲。

我家鄉還有一位老人,從年少起就堅持每天磕100個頭,至今也從不間斷。現在他雖有96歲了,但仍身體硬朗、精神瞿鑠,上樓梯也不需要人扶。

怕老是根本沒有用的。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實是很好的修行教材。我們若能對此認真思維,認識到無常是世間不變的規律,並對此產生堅定的信解,那在老年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該抓緊時間做些什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是不是因為醫學上有動物實驗,所有才說醫生這個職業是受業力牽引呢? - 2016-11-20 10:09:53

是不是因為醫學上有動物實驗,所有才說醫生這個職業是受業力牽引呢?

2016年大學生佛學體驗營學子提問

學生:頂禮上師三寶!我有一個問題,關於上次那個醫生業力牽引的問題。我以後要當醫生,我當初選擇醫生這個職業是因為可以救助世人,可以救死扶傷,那個試驗也可以在自己一個人身上做,但是在未來很多病情是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體現的,所以有了動物實驗。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對於病人來說,治好一個病人,對於動物和人來說對他的未來發展都是好的,所以我想問的問題是:是不是僅僅因為動物實驗,所以才說醫生這個職業是受業力牽引呢?

上師開示:自己有智慧,會轉念,這樣不能說是由業力的牽引。比如菩薩為了度眾生,示現上會從事這種事業,也會做這種動物實驗,他僅僅是為了度眾生,沒有絲毫的私心和雜念。「我這樣做可以救度更多的眾生」。以前有個公案,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他叫大悲商主,他殺害了一個短矛黑人,因為短矛黑人要殺五百個商人(做買賣的商人),大悲商主知道後心想:若我不去殺了他,他就會去殺害那五百個商人,這樣他將來肯定會下地獄,為了不讓他下地獄,我要殺掉他,這是第一點;第二是我為了拯救五百個商人的性命,要下決心殺掉他。然後他就動手殺害了短矛黑人。從表面上看他是殺了人,但實際上卻圓滿了六十劫的資糧,由此可見,在菩提心的攝持下,殺人就變成了一種功德,必須要有這種發心才可以。

對於沒有這種發心、也不會轉念的人來說,這肯定是一種業力的牽引,肯定是在造業。若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或暫時的一些利益,去從事這種行業,拿動物來做實驗,這樣肯定是造業,肯定是業力的一種牽引,是不好的一件事情。這就要懺悔,沒有別的辦法。

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xb80.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為何懂佛理,但是卻做不到? - 2016-11-20 10:11:15

為何懂佛理,但是卻做不到?

2016年大學生佛學體驗營學子提問

同學提問:頂禮上師!我從小出生在一個佛教家庭,看過很多有關的書籍,從小就明白一些佛理。上師說:智慧是斷除煩惱和痛苦的唯一方法!我覺得我比那些不懂因果,只會迷惑顛倒的人有智慧。但是我還是痛苦煩惱。比如說:明知道世間的事都是無常的,都是瞬息萬變的,但還是去執著;明知道昭昭佛性,眾生本具,我們都具有與佛無二無別的大光明自性,但是還是會起分別;明明知道世間的福報是不長久的,快樂也是暫時的,是不究竟的,但還是妄想去追求。很多人都有這種困惑,大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請問上師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我的業障太深、福報太淺、根基太差了,還是因為我所謂的懂得和了解是不究竟的,所謂的智慧也不是真正的智慧。請上師開示!

上師開示:我們所講的智慧有聞慧、思慧、修慧三種層次。比如你看書、聽課,明白了佛法的道理,這屬於是聞慧。聞慧的力量是非常弱的,對治不了什麼煩惱。通過自己觀察、思維所產生的智慧叫思慧。思慧比聞慧稍微好一些,對治力強一些,但也不夠強大。真正的智慧是修慧,自己去修,落實到生活當中去體驗、體會、感受,在這個過程當中產生的智慧叫修慧。修慧也分很多層次,才真正有力量,有對治力,能真正對治煩惱,對治不好的雜念。很多人都有這個疑惑,覺得自己很明白,平時也很好,但是一遇到對境就不行了,遇到事情一點對治力都沒有,就是這個原因——沒有實修。

修行就是要去磨練、體會、感受。真正滲入到相續當中,落實到生活當中,這樣產生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有對治力。

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xc7i.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改變從自心開始 - 2016-11-20 10:12:38

改變從自心開始

怎樣才能生起信解?怎樣才能精進學修?現在講的這些都是方法。多想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規律,就能生起信解,就能精進修行。若是你能修持善法、行持清淨善業,死後就能到清淨剎土中享受無比的安樂;若是你還繼續煩惱、造業,在臨終閉眼的同時,就要下地獄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這些都是佛說的真言,都是事實真相,大家能否對此生起定解啊?如果能,你有希望了。

在末法時期,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對境,肯定有各種各樣的違緣來影響你、干擾你。這個時候,首先要保護自己的心。心若不動,一切都是平安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是這樣,一遇到情況就心慌意亂,手忙腳亂,胡思亂想,結果越抹越黑。這就是凡夫!這裡講的就是我們,看看自己,可憐不?平時我們總說:「這個可憐,那個可憐。」其實自己最可憐!

如果大家想改變命運,首先要改變心態。我們經常想改變家庭生活、工作環境或者周邊的人等,那就首先去改變自己的心,這樣一切都會改變的。如果不去改變自己的心,就很難改變這些人!孩子不聽話,身邊的眾生不老實,雖然你為此非常煩惱、憂愁,但是沒有用。為什麼自己這麼「倒霉」?其實這都是自己的業。既然往昔造的業現前了,就不該以怨報怨,怨天憂人,而應該真心懺悔。

世間人都說自己很有「自信」,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自信,而是叫傲慢。真正的自信是能戰勝煩惱,能降伏自己內心的習氣。

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3f4e890102xart.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21 14:45:52


世間最博厚高明者,莫過天地日月。而日中則昃,月盈則食。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古今最道高德備者,莫過孔子。而且絕糧於陳,被圍於匡。周遊列國,卒無所遇。只有一子,年才五十,即便死亡。幸有一孫,得綿世系。降此以下,顏淵短命,冉伯牛亦短命。子夏喪明,左邱明亦喪明。屈原沈江。子路作醢。(醢音海,肉醬也,子路仕衛,衛橗瞶與其子輒爭國,子路死於其難,遂被敵兵斬作肉醬。)天地日月,猶不能令其常然不變。大聖大賢,亦不能令其有順無逆。唯其樂天知命,故所遇無不安樂也。而且千百世後,自天子以至庶人,無不景仰。以當時現境論之,似乎非福。以道傳後世論之,則福孰有過於此者。


人生世間,千思萬算,種種作為。究到極處,不過為養身口,遺子孫而已。然身則粗布亦可遮體,何必綾羅綢緞。口則菜羹儘可過飯,何必魚肉海味。子孫則或讀書,或耕田,或為商賈,自可養身,何必富有百萬。且古今為子孫謀萬世之富貴者,莫過秦始皇。吞并六國,焚書坑儒,收天下兵器以鑄大鐘,無非欲愚弱其民,不能起事。誰知陳涉一起,群雄并作。一統之後,不上十二三年,便致身死國滅,子孫盡遭屠戮。直同斬草除根,靡有孑遺。是欲令子孫安樂者,反使其速得死亡也。


漢獻帝時,曹操為丞相,專其威權。凡所作為,無非弱君勢,重己權,欲令自身一死,子便為帝。及至己死,曹丕便篡。而且尸猶未殮,丕即移其嬪妾,納於己宮。死後永墮惡道,歷千四百餘年,至清乾隆間,蘇州有人殺豬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鄰有一人見之,生大恐怖,隨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載淨土聖賢錄。夫曹操費盡心機,為子孫謀。雖作皇帝,止得四十五年,國便滅亡。而且日與西蜀東吳互相爭伐,何曾有一日安樂也。


下此若兩晉宋齊梁陳隋,及五代梁唐晉漢周,皆不久長。就中為東晉最久,僅一百三年。其他或二三年,或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即便滅亡。此乃正統。其餘竊據偽國,其數更多,其年更促。推其初心,無非欲遺子孫以安富尊榮。究其實效,反令子孫遭劫受戮,滅門絕戶也。且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尚不能令子孫世受其福。況區區凡夫,從無量劫來,所作惡業,厚逾大地,深逾大海。可保家道常興,有福無殃也耶。


須知世間萬法,悉皆虛假,了無真實。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熱時燄、如乾闥婆城。唯自己一念心性,亙古亙今,不變不壞。雖不變壞而常隨緣。隨悟淨緣,則為聲聞、為緣覺、為菩薩、為佛。由功德有淺深,故果位有高下。隨迷染緣。則生天上、生人間、墮修羅、墮畜生、墮餓鬼、墮地獄。由罪福有輕重,故苦樂有短長。若不知佛法之人,則無可如何。汝既崇信佛法,何不由此逆境,看破世相,捨迷染緣,隨悟淨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從茲永出六道之輪迴,高證四聖之果位。豈不是因此小禍,常享大福耶。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22 15:28:59

溯自法流中國,歷代帝王,無不崇奉。唯三武滅佛,而隨即更興。譬冬之凍閉堅固,正成就其春夏之發生暢茂耳。杲日當空,隻手焉遮。仰面唾天,反汙己身。三武者魏太武、周武王、唐武宗也。先皆深信佛法,極意修習。魏武信崔浩之蠱惑。周武聽魏元嵩之讒譖。唐武信李德裕,及道士趙歸真之誣謗。毀滅未久,而主者助者,皆罹極殃。魏武廢教後,不五六年,崔浩赤族,己亦被弑。嗣帝即位,復大興之。周武廢教後,元嵩貶死,不五年而身感惡疾,徧體糜爛。死未三年,隋文受禪,復大興之。唐武廢教後,不及一年,歸真被誅,德裕竄死,武宗服道士金丹,疽發背死,宣宗復大興之。


宋之徽宗,初亦甚信佛法。後聽道士林靈素之妖妄,遂改佛像為道相,稱佛為大覺金仙,稱僧為德士,著道士衣,凡作法事,居道士後。下詔不久,京城大水,直同湖海。君臣惶懼,敕靈素止水,愈止愈漲。忽僧伽大聖現靈禁中,帝焚香乞哀。僧伽振錫登城,水即頓涸。隨敕復佛舊制。不六七年,父子被金虜去。金封徽宗為昏德侯,欽宗為重昏侯。二宗皆死於五國城。夫佛乃三界大師,四生慈父。聖中之聖,天中之天。教人以返妄歸真,背塵合覺。了幻妄之惑業,復本有之心性。尚感恩報德護持流通之不暇,豈可任一時之勢力,滅眾生之慧眼,斷人天之坦路,掘地獄之深坑。宜其即目交報,永劫沈淪。貽誚將來.以為殷鑑。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問:在一些世人眼中,很多人是因為混不下去了才會選擇學佛或出家。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 2016-11-23 19:34:26

問:在一些世人眼中,很多人是因為混不下去了才會選擇學佛或出家。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答:《法句譬喻經》中講:有一家人有一獨生子,在上學時,他驕橫不馴,不敬師長,不學知識,以致學無所成。後來父母讓他回家操持家業,他好吃懶做,言行極不檢點,所有人都看不起他。但他從不反省,整天埋怨他人。

在走投無路時,他往見佛陀,欲求出家為僧。佛陀說:你不具備世間的功德,出家的因緣、條件不成熟。你應該回家孝養父母、尊敬師長、誦習經論、精勤做務、改正惡習,在做人合格時,再考慮出家。佛陀的語言對他觸動很大,回家後他就變了一個人,在三年中上敬下愛、勤勞持家、精進修學,所有人都讚嘆他。三年後,他又到佛陀面前祈求出家,佛陀就歡喜地攝受了他,並說:你有世間的人格基礎,出家有機會成就。後來他精勤修行,獲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做人一定要過關。若不過關,連世間的功德都沒有,出世間的功德就無從談起,尤其是欲出家修行而獲佛教至高無上境界者,一定要打好人格的基礎,若連好人都不是,則困難重重。

                ——《修心利刃輪講記》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索達吉堪布:智慧越增上,行為越恭敬 - 2016-11-23 19:36:49

索達吉堪布:智慧越增上,行為越恭敬

《弟子規另解》第十四課(一)

前面也說過,講《弟子規》,我不是很內行,在你們面前,完全是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但通過這樣的共同學習,也許會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所以每個人要認真對待。

有些知識分子始終有種毛病:對所學的知識,覺得字面上能劃下去,就無所不知了,甚至自以為是地認為:“像《弟子規》這樣簡單的法,不用浪費時間去研究。”這種邪分別念並不合理。 尤其是現在有些大學生,學歷雖然高,但學問卻不高。 為什麼呢? 因為大學短短幾年教育,所學的內容畢竟有限,而且很多人在學校裡都是混時間,對於知識的鑽研,並沒有達到廢寢忘食、勤勤懇懇的地步。 所以,許多人名義上是“大學生”,實際上學問不太夠。

因此,不管是有學問的人、沒有學問的人,對這樣傳統的教育,都要去思維,自己的理解要與這裡的講述互相對比。 對我而言,始終願以恭敬的態度,虛心接受一切學問,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藏傳佛教的法師,就認為漢傳佛教的教言不必學習,或者自己是這個教派的法師,就認為其他教派的教言不必學習。 藏地前輩大德講過:智慧越來越增上的時候,行為也會越來越恭敬,願意接受別人的知識。 這一點很重要!

2016-11-16 胡小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做好人,再修學佛法、利益眾生」

第十四課(二)

這次學習《弟子規》,許多人覺得有收穫,這是我比較欣慰的。 原本我沒打算講《弟子規》,而是想講《君規教言論》等藏地的人規法。 因為法王如意寶對人格教育特別重視,在我的印像中,基本每年都要講一些做人的道理。 正因為如此,法王的很多弟子,不管在社會哪個地方、與什麼階層的人交往,都會受到一定讚歎。 因此,我們也應先做好人,再做佛教徒,最後做開悟者。 否則,你連小學都還沒有畢業,就想一步登天當博士,這有相當大的困難。

作為佛教徒,理應在做人的基礎上好好修行,然後利益眾生、弘揚佛法,而不要成天只是考慮自己:“我老了以後怎麼辦?”“我生病了怎麼辦?”“萬一我失去了親人怎麼辦?”這些杞人憂天的顧慮,只是浪費時間,沒有多大意義。 即便你每天千思萬慮、苦心經營,也不一定會達成所願,畢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時候相差很遠,內心特別嚮往的常事與願違。 所以,我們今後唯一的希求目標,應該是先做個好人,然後再修學佛法、利益眾生。

現在所學的這部論典,表面上看來,字面意思很簡單,就算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但能背誦,而且還可以解釋。 但有些更深層的涵義,即使是學識淵博的智者,恐怕也不能完全領悟,故希望大家切莫輕視。

(《弟子規另解》,索達吉堪布講解,轉載自智悲佛網)

2016-11-17 胡小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主講:陶侃之賢,且惜分陰。 - 2016-11-24 10:12:55


蔡禮旭老師主講:陶侃之賢,且惜分陰

【陶侃之賢,且惜分陰。】
  
陶侃是晉朝時候人,他也是很有德行,他也效法大禹,珍惜“分陰”,其實就是一分一秒都不願意虛度、浪費掉。大禹是夏朝開國的天子,其實大禹並沒有想過要開什麼朝代,大禹他是舜把天子位讓給他,他也為天下人找到一個很有德行的人,他也把天子位讓出去了,他讓給了益,益處的“益”,也是很有德的人。可是他讓出去以後,老百姓都去找他兒子啟,希望他兒子出來當天子。所以大禹也沒想到說他兒子以後是當天子。所以禪讓,大禹也是禪讓,把天子位讓出來,但老百姓還是希望他的兒子出來當天子,結果夏朝就形成。從那個時候以後,才是傳給兒子,以前都是讓位于賢德之人來坐天子位。
  
而大禹也給他的後代子孫一段教誨,說到,“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前面兩句話,“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就是我們很熟悉的“玩物喪志,玩人喪德”,內作色荒就是玩人喪德,外作禽荒,玩物喪志。這個禽荒就是出去打獵,然後都沉溺了,一出去就是好幾天,都樂不思蜀,都不幹正經事了。這個禽荒再延伸去就是沉溺在很多玩樂當中,有些人賭博、打電動玩具,甚至有的玩球類,玩到書也不讀、工作也不做,這個是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喝酒,酒色財氣,然後喜歡聽靡靡之音。峻宇雕牆,就是喜歡生活奢侈,要住很好的房子,要吃很好的東西。這個告訴我們是,前面這些欲望,只要有一條,這個人、這個家、這個國可能就要敗了。那我們冷靜看一下,我們現在的孩子有幾條?內作色荒,現在看一些殺盜淫妄的東西,外作禽荒,大家算一算有幾條?所以橫批,死定了。你說這些欲望都形成了,怎麼得了?所以這些提醒都很重要。大禹又提到,“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一個人要勤奮的為國家社會付出,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本分,不管在哪一個行業,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勤儉來持家。
  
所以這裡提到大禹,又緊接著舉陶侃,而陶侃也是以大禹為榜樣。所以我們接觸傳統文化,也聽過不少聖賢人的事蹟、風範,我們就要把他們的德行風範深深印在自己的心上。我們學一個聖賢人,他的精神就跟我們融成一體,那假如學十個、學一百個呢?那我們這一生就能成聖賢了。你們怎麼頭都低下去了?真的不難,難在真用心、真學,學一個像一個。所以我們這一篇文章讀完,勤儉就成為我們人生的態度。所以這裡講到這兩位聖賢人都是這麼樣珍惜光陰。

恭摘自 55-028-0013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主講:非寧靜無以致遠。 - 2016-11-24 10:13:40


蔡禮旭老師主講: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寧靜無以致遠”,人能夠靜得下來,所謂“靜水照大千”,“淨極光通達”,人安靜、清淨到一定程度,他的智慧會流露出來,他看事情就不一樣了。其實我們雖然還沒有大徹大悟,很多道理可以去感受看看。當我們很煩躁的時候,考慮事情深不深遠?當我們比較靜下心來,反而很多事想通了,很多事考慮得遠又周到。從我們自身的狀況就可以感覺到,安靜下來的時候,可以看得特別深遠,考慮得比較方方面面。那假如我們的心更寧靜了,那智慧就更彰顯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驗,就是有一件事都想不通,想到很煩,算了算了,睡覺去吧,別想了。然後就睡一睡。早上一醒過來,在那裡刷牙,想通了。為什麼?你一直想一直想,那就是煩惱在那裡轉。結果睡覺了,把它放下了,啥都不想,通了。當然不是說讓大家想不通都去睡覺。就是說在你很多雜念都沒有的時候,反而容易把事情給想通。
  
所以讀經是修智慧,你心定下來、靜下來了,煩惱不紛飛了,定在這個經文當中,突然開智慧了,突然好像什麼事情明白了,定能生慧。但這個定,一定心要能靜得下來,心才能慢慢定。而人心靜下來、定下來了,領會道理才對;心浮氣躁,領會可能都錯。我們說到這裡,就想到章嘉大師教導師長,第一次見面,師長請教問題,章嘉大師半個小時才說話。這個就告訴我們,心完全靜下來才能真正領受這些道理。所以“寧靜”才能“致遠”。


恭摘自 55-028-0008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25 10:41:06

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功夫,淺而論之,亦頗相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則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

閣下所謂學孔學佛,理不外大學一章者,乃決定無疑之語,此淺而論之也。至於發揮其修證功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證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二嚴悉備乎。為如證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分見佛性乎。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三者唯聲聞斷見思最為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故紫柏云: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間,而其道力,任運不犯殺戒,故凡所至處,蟲自離開,所謂初果耕地,蟲離四寸,況二三四果乎。儒教中學者且置,即以聖人言之,其聖人固多大權示現,則本且勿論。若據迹說,恐未能與見思淨盡者比,況破無明證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謂明其明德,堪與破無明者比肩,然破無明者,有四十一位,為與最初之初住比肩耶,為與最後之等覺比肩耶。即與最後之等覺比肩,尚於明德未明至乎其極,直待再破一分無明,方可謂為誠明合一,始本無二耳。吾故曰:體同而發揮工夫證到不同也。世人聞同,即謂儒教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至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哀哉。

----------
註:印光大師說明,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誠則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證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國際不消費日 綠色和平倡導減法生活 - 2016-11-26 09:55:54

【2016年11月25日 臺北】雙11光棍節、黑色星期五、百貨週年慶,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活動,鼓勵著民眾不斷消費。對此,綠色和平於國際不消費日(Buy Nothing Day)針對時尚產業與紡織廢棄物公佈最新研究報告,強調過度消費將對環境造成嚴重衝擊,並呼籲民眾理性消費,開始減法生活。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羅可容表示:「快速時尚的崛起讓愛打扮的人有了更多便宜的選擇,但大量生產的低價衣物卻造成了嚴重的環境衝擊。買得少、買得好,才是精明消費者應有的態度。」

全球各地有許多民眾開始反思過度消費的意義,1992年加拿大藝術家Ted Dave發起了「不消費日」活動,在每11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呼籲民眾放下物質的慾望,反思過度消費對於環境所帶來的衝擊。

羅可容說:「快速時尚需要重新檢討當前用過即丟的商業模式,並生產耐用、可修補,且能重複使用的服裝。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在下手買一件衣服之前,不妨問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在許多的購物促銷中,服飾向來名列最暢銷的產品,店家透過誘人的折扣,使得民眾在衝動之下過度消費。根據綠色和平的調查,成衣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1兆美元,成長到2015年的1.8兆,並且預期在2025年將達到2.1兆。數據顯示,相較於15年前,每年每人平均購買的衣服增加了60%,但保留下來的衣服數量只有以前的一半。由此可見民眾消費越多,丟棄也越快。

造成民眾瘋狂購物的原因除了優惠外,「紓壓」是常聽到的理由。但羅可容分析:「這樣的好心情來得快,去得也快。芝加哥大學2013年的研究即顯示人們很難靠購物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反而可能造成更深的沮喪和疏離感。」[1]

為響應國際不消費日,綠色和平在全球各地都發起活動。本週日(27)下午兩點在臺北西門町亦有一場女巨人踩高蹺遊街的活動,從臺灣支持國際不消費日。羅可容說:「消費者可以盡量選擇質感好、生命周期較長的衣物,或購買二手衣、改造舊衣避免浪費。」民眾如果對快速時尚造成的環境衝擊有疑問,也可以到綠色和平,或是feelmore減法生活的網站取得更多資訊。

原文轉自於此

------
註:我們家也在力行中,能用則用,能補則補,能修則修。不是錢的問題,是不想再製造垃圾。做的還不夠,繼續努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 離苦得樂的方法 】/ 海濤法師 - 2016-11-27 13:09:50

【 離苦得樂的方法 】/ 海濤法師

希望各位每天都要懺悔,拜八十八佛 非常好、拜千佛更好,甚至各位你拿起一部經,你發個願 一個字拜一拜,這個古時候叫拜經。拜《地藏經》,有人拜《法華經》叫法華懺。

如果你不這樣做 不反省自己,你就不會開智慧,所以往往會看別人的缺點 批評別人,內心不滿,這樣業障很重,煩惱重,甚至將來會產生精神的問題,強烈我執,這個叫強迫症,沒有辦法滿意他就憂鬱症。

這就是人類現在基本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往外求想要控制別人 掌控別人,或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這個就苦。

所以我們佛教修行叫正道,什麼叫正道,往內求才叫正道,往外求叫外道,雖然各位皈依三寶了,但是我們有時候還在往外求,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說我很漂亮 說我很健康 說我很聰明,如果有這個想法 就是一種我慢,想要凸顯自己 就沒辦法修行了。

所以各位穿海青,這叫慚愧衣 懺悔衣,禮佛求懺悔,甚至受了菩薩戒這叫什麼,奉持如來命 廣度諸眾生,懺悔、承擔眾生的苦,所以只要有一個眾生還在輪迴苦,那都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們只能回向給他,你現在沒辦法去度他,因為他跟你宗教信仰不一樣,他跟你語言不一樣,甚至你沒有機會到非洲去 甚至下地獄,所以我們只能虔誠的來代替他們懺悔,做滿滿的功德,一直回向給他們,減低他們的輪迴的痛苦。

講到這個地方,各位一定要 思惟佛法,我建議各位最好背經典,因為大部分的人想說我擁有多少,事實上我們擁有了那些是苦的變化無常,金錢 名位 那些東西是苦的,你擁有再好的愛情 那也是苦的。

但是,我會背大悲咒,我會背楞嚴咒,我會背心經,那是你永恆擁有的東西,你擁有了法,你擁有這些法,你走到哪裏,思惟《地藏經》,就像各位現在會背心經,你走到哪裏都要思惟心經的意義,你眼睛看到了一個喜歡的東西,你馬上故空中無眼耳,怎麼會用眼睛執著,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你要會用心經,站在一個瞭解真相的智慧,沒有眼睛,也沒有眼睛的分別,沒有眼睛的執著,永遠這樣,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所以首先你要會背。

就像你會背慈悲 智慧 忍辱 布施,所以你看到別人貧窮的時候,你就生起 我應該要慈悲,我應該對他布施,所以站在大乘佛教讀誦經典很重要,讀 就是看得懂叫讀 誦就是背,背下來以後你才會用,所以因為這些法融入在你心裏面了。

期望大家經常讀誦大乘經典,能夠讀多少 能夠背多少,成為你一輩子最努力的目標,平常不得已為了世間的生活在忙碌,為了要吃飯,但是一個月至少要騰出六天十天,甚至每天要騰出幾個鐘頭來背誦,就像做早晚課一樣,早課一個半鐘頭 一直念一直念,念久了 背下了,你會背大悲咒 你走到哪裏就可以大慈大悲,展現觀音菩薩的力量,觀音菩薩說誰念我大悲咒,誰念我六字大明咒,你代表我圓滿的功德,在幫助對方。

所以各位要把注意力訂在這些地方,聞思修,我們讀誦經典 更進一步背下來,經常思惟 思惟以後按照這樣去做,這才是最重要,所以一個人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有佛法力量的人,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讓你沒有雜念 沒有分別,花草樹木鳥 講的都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不退菩薩講的就是六波羅蜜,所以因為你在這個環境裏面,你就能夠證得空性不退轉。

各位要開始練習 平常不講話,要講話 不離開佛法,以佛法的因果空性慈悲,藉由世間的語言,或是世間的事情,來談這個事情,不能落入世俗法,講話不能落入世俗法,世俗法就是你講的這個事情,不符合因果 有執著,離開了悲心,也離開了你的菩提心,那就錯了。

--------
心情點滴:我想,我自己也有相當的我執跟我慢,希望自己好好精進,當哪天我眼中再也看不見他人的過失,我想,我的修行才有點功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浪費糧食等於折福折壽 - 2016-11-27 13:21:21

浪費糧食等於折福折壽

某日,與幾位朋友遊葡萄園,帶回一紙箱青皮葡萄。葡萄的味道雖然甘甜,一個人畢竟吃不了幾許。天氣炎熱,熟透了的葡萄是放不了一、二日的。如何處置這箱葡萄成了我需要解決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儘管已經拿去一半到公司討好小妹們了,但如何處理眼前這半箱快要腐敗的葡萄,頗讓我有點頭疼。讓它爛掉?顯然是不允許的。沒辦法,我只有光著膀子,拖著木屐,抱上半箱葡萄給樓下的保安們送去。

佛陀教導我們,每一個人,一生均有其數。壽有其數,福有其數,祿有其數,數盡則亡。有一些人,有錢有勢的時候,肆意揮霍浪費糧食,結果晚年報應很慘:一則祿儘早亡,二則貧困交加,晚境淒涼。

古人言:“人無壽夭,祿盡則亡。”例如,晉代有一個太尉石崇,巨富無比,乃敢與皇親王愷鬥富,以酒沃釜,以蠟代薪,錦步障大至五十里,坑廁間皆用綾羅供帳,香氣襲人。跟隨的家僮婢女都穿火浣布衫,一衫價值千金。買一妾,費珍珠十斛。後來石崇死於趙王倫之手,身首異處。此乃享福太過之報也。

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因為每一個人的福、祿、壽皆有定數。食祿猶如存在銀行里的錢一樣,用完了,就沒有了。沒有了食祿,自然寸步難行,只有折福折壽,提前死去。故此,歷來長壽百歲以上的人,多見於尋常的普通人家,少見有大富大貴而能長壽者,可見這與他們平生的食祿消耗大有乾系。

當今之人,喜歡擺闊,仗著自己有權有錢,恣意揮霍糧食資源,以為自己已經買了單,怎麼糟蹋都沒有關係;甚至認為在酒店裡打包是很沒有面子的事,不屑倡導。更有甚者,利用權勢,大肆揮霍公家資源,窮奢極欲,暴殄天物,且自鳴得意。其實,這些人是因為不了解浪費糧食的果報才敢肆意妄為;如果他們知道了前因後果,打死他也不願意自掘墳墓,自斷其壽。

事實上,糧食浪費在誰的手上,就相應地削減誰的食祿和福報,與買單不買單不相干,與公家或私家資源不相干。由此可知,節約糧食就是節約食祿,就是培植福報,就是延年益壽,就是澤被子孫。聰明人豈能不知!

---------
網路轉貼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28 11:29:23

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趨向。若於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一不實踐。雖終日奉佛,佛豈祐之哉。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後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築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語云:選忠臣於孝子之門,學佛者亦復如是。昔白居易問鳥巢禪師曰: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欲學佛法,先須克己慎獨,事事皆從心地中真實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謂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惡,欲借佛法以免罪業者。何異先服毒藥,後服良藥。欲其身輕體健,年延壽永者,其可得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28 11:30:15

世有賢母,方有賢人。古昔聖母,從事胎教,蓋鈞陶于稟質之初,而必期其習與性成也。世以太太稱女人者,蓋以太姜太任太姒三聖女,各能相夫教子,以開八百年之王業者,用稱其人焉。常謂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嘗謂教女為齊家治國之本者,蓋指克盡婦道,相夫教子而言也。無如今之女流,多皆不守本分。妄欲攬政權,做大事,不知從家庭培植。正所謂聚萬國九州之鐵,也鑄不成此一箇大錯。以故世道人心,愈趨愈下。天災人禍,頻頻見告。雖屬眾生同分惡業所感,實由家庭失教所致。以故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於頑民。使各得賢母以鈞陶之,則人人皆可為善士。窮則獨善,達則兼善。夫何至上無道揆,下無法守,弊竇百出,民不聊生乎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1-29 14:49:21

人之際遇,萬有不齊。約汝分論。實為在家益大,而出家益小。汝祖業頗可度用,上有慈親可事,中有兄弟可靠。室有賢妻,膝無子女。而且汝之大兄,頗信佛法。三弟四弟,亦皆與道不相悖戾。汝在家篤修淨業,亦可以為慈親生信念佛,以期了脫之導。亦可以為兄弟在外,料理家門之事。亦可以率其妻室,弟婦等,同修淨業,同出輪迴之計。外而鄉黨親戚,隨緣開導。


即家舍為道場。舉慈親,及兄弟妻室子姪,鄉黨親朋,皆為法眷。隨力隨分,身率言化。俾永嘉一班迷途之人,并彼邪見種性之人,同納于佛法至極圓頓淨土法門大冶洪鑪之中,共成法器,同修淨業。將來同登蓮邦,共證菩提。豈不如汝出家為僧,舍親遠去。室人有無依之恨,慈親有怨子之懷。而且一班不明至理之人,反謂佛法為背畔世道,妄生謗毀。俾此等人造口業,墮惡道。未見其益,而先受此等大損之為愈乎。


況汝慈親,既不應許,豈可不遵慈命。仍懷此心乎。如汝親絕不許汝修行,猶有可原。汝親甚歡喜汝修行,何得必欲離親修行乎。佛法中有六度萬行種種之功業,皆為利益眾生。汝不出家,則於親有大利益。只此一事,即可曲順親心,居塵學道,俾親日見之熟,不期其信向而自然信向,即為莫大功德。況不止親一人乎。又親既不許,則義不可再思出家。以佛戒律中,父母不許出家,自己任意求出家者,不許攝受剃度,及受戒等。否則師弟各皆得罪。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 2016-12-04 18:49:30

【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子孫往往驟發。陰陽之際微矣哉。】


這一段說得好!陽善跟陰善好懂,比前面「端曲」容易懂得多了。「陽」是完全顯露出來,你做的好事人人都知道,報紙上表揚你,電視節目也在傳播、在讚揚你,你所做的這些好事,全都報掉了。「陰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一個人,這個好,這叫陰德,積陰德。『陰德天報之』,你將來得的果報厚,得的果報殊勝,得的果報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讚歎、讚揚你,恭敬你,這也是果報,這都報掉了。我們今天一般社會上講「知名度高」,提起來沒有人不知道的,這也是福,這都報掉了。實在講,不是一個好事情。


可是古人有所謂「實至名歸」,你真有實德,自然有人讚歎。你藏得再隱密,總會有一天被人發現;被人發現,人家就會讚揚。譬如近代的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一生修善積德,積陰德,沒有人知道他。到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有幾位居士,徐蔚如這些人;民國初年的大居士們,都是有學問、有道德。他們去朝普陀山,在普陀山藏經樓遇到印光法師,覺得印光法師的風度、言談跟一般出家人不一樣,於是常常親近他,常常向他請教,才知道這個老法師真的有德行。他們回到上海,寫了不少文章,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於是印光大師的大名就這樣傳出來了。這不是印光大師委託他的,是他們這些人真正見到這樣一位高僧大德,普遍向廣大群眾介紹,這叫「實至名歸」。這個名不是虛名,真有實德,我們要明瞭。

了凡先生接著說,『名者造物所忌』,天地鬼神都忌諱,所以「名」不是好事情,出名不是好事情。『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這在歷史上我們看到,現在這個社會上,你仔細去觀察,現世報!知名度很高的人,他沒有實德,往往他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在世間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哪些人?在中國、在外國,大家都曉得,電影明星最容易出名。他出名,那也是福報;如果他沒有實德,確實往往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我們看到中國、外國這些大明星,有名的明星,真正能得善終的人不多。了凡先生這句話有應驗。不僅是影劇界,任何一個行業裡面,如果沒有真實的德行,他知名度愈高,潛伏著意想不到災害的機會也愈多,這個我們要知道。


『人之無過咎而橫被惡名者』,這個人沒有過失,是個善人、是個好人,行善積德,而被別人侮辱,被別人誤會,惡名廣布。大家提到這個人,都罵他幾句,這倒是個好事情。好在哪裡?他的罪障報掉了;每個人看到他,瞪他一眼,罵他幾句,這也是果報,把他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都報掉了。『子孫往往驟發』,他的兒孫往往忽然之間發達了,也有少數自己晚年福報現前了。『陰陽之際微矣哉』,陰德、陽德的果報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別,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應該怎麼作法,自己就明白了。


文摘恭錄自: 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 第十五卷 淨空法師講述于中國深圳鳳凰衛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往下紮根 向上結果 - 2016-12-04 18:51:51

往下紮根 向上結果

郭森
  
一個春天,連續下了幾天雨。在田邊我遇到了一位種樹秧的老農。我說:“有這樣充足的雨水,樹木一定能夠長好。”誰知老農卻說:“不對。這只會使樹根長在表土上,大風一刮,它們就會倒下。”我有些驚訝。老農繼續說:“相反,如果現在天氣有些乾燥,樹就會將根扎到泥土深處去吸收水分和養料。這樣,即使將來的風再大,天再旱,它們也照樣能夠活下去。”看上去,老農並沒有多少文化,滿臉的皺紋卻記錄了他經歷人生風雨的道道痕跡,樸實無華的語言深刻地道出了大自然植物生長的規律。


健壯的樹只有往上、往下都發展,才能獲取足夠的資源和力量,在災害中存活下來,碩果累累。有一種竹子——毛竹,它在前五年以一種常人看不見的方式在生長——向下紮根,將自己的根牢牢扎在地底下。每公頃的竹林,竹子根系總長竟可達24000多公里。到了第六年的雨季,能瞬間成長,以平均每天1.8米的速度向上生長,15天內竟可以瘋長到27米之高。五年時間的深紮根,是為了在時機到來之時,創造高速生長的神話。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在人生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又豈能貪圖捷徑,豈能滿心浮躁,豈能看重表面浮華。想成功就要能承受向下紮根時的平淡、寂寞與煎熬。倘若我們把人生中的每一個困難都當成是“往下紮根”的挑戰和機遇,那麼又有什麼風暴不能挺過去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大師永懷錄》:印光大師的簡樸與自律 - 2016-12-04 18:58:56

《印光大師永懷錄》:印光大師的簡樸與自律

大師生活簡樸,吃飯只求充飢,穿衣只求禦寒。有人供養珍美的衣食,他不得已接受,轉手就贈送別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庫房,讓大眾共享。

一次,大師要到揚州刻經處去印經,因為人地生疏,約高鶴年居士陪同。辦完事回到上海,高鶴年要帶他到海潮寺或玉佛寺掛單,大師不同意,對高鶴年說:“你的熟人太多,你陪我去,人家一定要客氣辦齋。你我都是苦人,何必苦中作樂,既花錢,又耗時。”高鶴年只得帶大師找了一所最冷落的小廟住下來。 ​

大師受請外出講開示,由於年邁,腿腳不便,信眾為他準備了轎子,他卻從不肯坐,即使爬山,也要駐著拐杖一步步走上去,他說自己是福薄之人,坐轎折福。

​一次,關絅之居士打佛七,請大師作開示,大師答應在早課時分講開示。 由於早課天還沒亮,走山路困難,關居士趕在半夜過後,特地雇了轎子去接,半路卻見迎面人影晃動,走近一看,大師正步行而來。大家一再懇請,大師仍堅決不肯坐轎。後來,關絅之居士請大師到家中應供,大師說:只要買高粱饅頭、炒豆腐渣兩樣即可。 關居士無奈,只得在素齋席上另備這兩樣東西。

大師住上海太平寺時,一次,關居士去拜訪,樓上樓下找不到他,最後在天井中找到了,原來他蹲在地上洗衣服。此時大師已經快七十了。

在報國寺時,一次因為燒菜用的醬油稍好,他將明道師大加呵斥:“我等道力微薄,沒本事利益別人,哪怕施主的一粒米,都無法消受,還吃什麼好菜?”一旁的居士們看見大師如此自律,想著自己在家驕奢我慢的習氣,慚愧得無地自容。​

​ (《印光大師永懷錄》,蘇州報國寺)

2016-01-17 胡小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2-07 11:34:48

末世外道充斥,縱有信心,多半歸於外道,以無正法之可聞故也。近來交通便利,佛法經典,得以流通,實為大幸。然不得既學佛法,又修外道法,以至邪正混亂,則為害不淺。佛法法門無量,求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無有過於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斷貪、瞋、癡。若將貪、瞋、癡、斷盡。則可了生脫死。倘斷而未盡者,則猶不能了,況不能斷者乎。


念佛法門,但具真信、切願,至誠念佛。及至臨命終時,必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喻如小孩由父母提攜,即可直達本家也。近人多好立異,不肯做老實功夫,故有學禪宗、相宗、密宗者。此三法門,均不可思議,然均屬自力。密宗,雖有現身成佛之義,而現身成者,究有幾人。莫道學密之人,不能現身成佛。即傳密宗之活佛,也不是現身成佛之人。汝等且莫隨此各法門知識轉,則現生便可出此五濁,登彼九品,為彌陀之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


念佛之人,必須敦倫盡份,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可以身率物,自利利他。倘於倫常有虧,人便不生欽敬之意。明理之人,尚可勸化。不明理者,以自己躬行有虧,便不肯聽其所說。所謂以言教者訟,以身教者從。凡事皆以身為本,況欲教人念佛了生死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6-12-07 11:44:09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李嘉誠的家庭飯局曝光!一頓飯,看出一個家庭的教養! - 2016-12-11 12:42:49

都說這是一個階層固化的年代,但這也是一個只要努力就可以有回報的年代。而奮鬥的真正意義在於:你終於過上了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再也不需要去依附於人。

富可敵國的李嘉誠,家庭用餐原來是這樣的!

李嘉誠定下規矩:雖然工作忙碌,但是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定會一起吃飯。

通過這個細節我看到了一種范兒。

什麼是酷?懂得尊重家人、關愛家人的男人才是真的酷。對待家人的態度,顯示一個人真實的人品。

經常在一些飯局或公共場合看到一些人接到家人的電話,口氣非常不耐煩:「不正忙著嘛,吃完就回。」未說兩句,就匆匆掛掉。

忙什麼呢?忙著喝酒,說些無關緊要的話,卻沒有耐心聽家人多說兩句。

一頓飯,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李嘉誠和家人在飯局上,對傭人都是彬彬有禮。他對端湯的傭人連聲說謝謝。

看一個人的有無修養,從言行就可能知道。中國人大多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聯絡感情,考驗對方。一個人的吃相,反映了這個家庭的家教。

飯桌見人品,很多細節早已暴露了你的真相。比如,怎麼對待服務員,反映的不僅是禮貌和教養,還有情商。

一頓飯,看出一個家庭的教養。

李嘉誠的飯局,也讓人看到了他的家教。兩個兒子,這麼優秀,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

我們總在說忙忙忙,但是孩子的教育根本不可能等著我們來彌補,只要稍微有點忽略,孩子的成長變化會很明顯。有些毛病一旦養成,會花費很多精力來改正,甚至根本無法糾正。

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李嘉誠充分詮釋了:父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師!

延伸閱讀:

李嘉誠如何教育兒子?

亞洲首富怎樣教育自己的兒女?為什麼在中國大陸很多有錢人面臨「富二代」的種種問題,以及「富不過二代」的悲哀結局?與此同時,李嘉誠的兒子能夠成為「小超人」?父母是孩子最好、最重要的老師。

李嘉誠教子之道,成功原來很簡單!

1、帶兒子擠巴士,富豪甘作「小氣」爸爸

不要以為富豪的兒子就可以做溫室里的花朵,享受榮華富貴,李嘉誠從來都不嬌慣兒子,他堅信,教孩子學會自立自強,學會做人處世,比給他金山銀山要強百倍,所以,兩個兒子從小就被要求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李澤鉅和李澤鍇雖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卻很少有機會享受奢華的生活。他們小的時候,李嘉誠很少讓他們坐私家車,卻常常帶他們坐電車、巴士。有一次,李嘉誠看到在路邊擺報攤的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捧著課本學習,就特意帶兩個兒子經過這個報攤,讓他們學習小女孩認真學習的態度。

李家兄弟在香港聖保羅男女小學上學,在這所頂級名校里,許多孩子都是車接車送,滿身名牌,可他們卻經常和爸爸一起擠電車上下學。以至兩個孩子經常悶悶不樂地向父親發問:「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裡的司機接送我們呢?」每次聽到兄弟倆的質疑,李嘉誠都會笑著解釋:「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裡,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於是,兩個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在擁擠的電車裡一天天長大。

和學校里那些大手大腳花錢的同學們相比,李澤鉅和李澤鍇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富有。因為小氣爸爸不僅很少給他們零花錢,常常鼓勵李澤鉅和李澤鍇勤工儉學,自己掙零用錢。所以李澤鉅和李澤鍇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雜工、侍應生。李澤鍇每個星期日都到高爾夫球場做球童,看著小小的兒子背著大大的皮袋跑來跑去,李嘉誠甚是開心。

而當李澤鍇告訴他,把掙來的錢拿去資助有困難的孩子時,他更是笑逐顏開。懂得了勤勞和獨立、懂得助人即是助己的兒子,是他想要的好兒子。他開心地對妻子莊月明說:「月明,好!孩子像這樣發展下去,將來准有出息。」

李嘉誠不只是單純的在思想上為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還言傳身教,在嚴格要求兒子們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面他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平淡、克勤克儉、不求奢華。

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價的只值二十六美元的日本手錶,穿的仍舊是十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三十年前的房子。李嘉誠說:「如今我賺錢不是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錢。」這些話與行為,深深地刻在了李澤鉅和李澤鍇的心中。

2、教孩子學會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責任

李嘉誠曾說過:對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便是他們成人後,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才是教他們如何做生意。所以李澤鉅和李澤鍇從小就接受父親這樣的教育——要真正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然後才是做一個成功的人。做正直的人必須不貪圖小利,多為別人著想,而做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勤奮努力,誠實守信。

李嘉誠自幼家境窘困,連小學都沒讀完,所以為了能夠做一個更加成功的人,他積極學習,勤奮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李澤鉅和李澤鍇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學習也很自覺勤奮。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時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誠都會坐在書桌前閱讀、自學外語。每逢星期日,李嘉誠就會帶兄弟倆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後,必定要給他們上一堂嚴肅的國學大課。他會拿出隨身帶著的《老子》《莊子》等書,一句一句讀,然後再一個字一個字解釋給兒子聽。時間一長,李澤鉅和李澤鍇記住了那些傳統的做人準則,比如誠實,比如信義。

有一次,香港刮颱風,李嘉誠家門前的大樹被颳倒了,李嘉誠看到兩個菲律賓工人在風雨中鋸樹,馬上把兒子從床上喊了起來,指著窗外的工人說:「他們背井離鄉從菲律賓來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們去幫幫他們吧。」李澤鉅和李澤鍇馬上穿上衣服走進了風雨,而這時的李嘉誠在他們身後綻開了笑容。

3、做成功的人,必須學會正確的處世哲學

小兒子李澤鍇曾說:「我從家父那裡學到的東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樣做一個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確處理與合伙人的關係。」

只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是不夠的,就如同所有的中國父母一樣,李嘉誠作為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家、大富豪,當然也希望自己的兩個兒子是一個成功的人。而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教會孩子正確的處世哲學。

李嘉誠常常教育兩個兒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礎條件齊備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為了讓兒子們真正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誠對這方面的教育很早。

當李澤鉅和李澤鍇長大一些,李嘉誠召開董事會,就讓兒子坐在專門設置的小椅子上列席會議。

開始兄弟倆覺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認真聽父親和各位董事討論工作,有時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吹鬍子瞪眼睛,兄弟倆嚇得哇哇直哭,李嘉誠說:「孩子別怕,我們爭吵是為了工作,正常現象,木不鑽不透,理不辯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誠主持董事會討論公司應拿多少股份的問題,他說:「我們公司拿百分之十的股份是公正的,拿百分之十一也可以,但是我主張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

董事們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爭論不休。這時李澤鉅站在椅子上說:「爸爸,我反對您的意見,我認為應拿百分之十一的股份,能多賺錢啊。」弟弟李澤鍇也急忙說:「對只有傻瓜才拿百分之九的股份呢!」

「哈哈,」父親和同事們忍俊不禁,他說,「孩子,這經商之道學問深著呢,不是1+1那麼簡單,你想拿百分之十一發大財反而發不了,你只拿百分之九,財源才能滾滾而來。」

實踐證明李嘉誠的決策是英明的。公司雖然只拿了百分之九的股份,但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李嘉誠告訴孩子們:「工商管理方面要學西方的科學管理知識,但在個人為人處世方面,則要學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不斷修身養性,以謙虛的態度為人處世,以勤勞、忍耐和永恆的意志作為進取人生的戰略。」

不僅如此李嘉誠還總結出前人的養生之道來教育孩子怎樣重承諾。他說:「如果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重承諾,在做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的審查和考慮。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

4、愛子不縱子,培養孩子自立就要給他們磨礪的機會

兒子們一天天長大,李嘉誠決定送他們出國上學,讓他們獨立生活。這個決定對於十五歲的李澤鉅和十三歲的李澤鍇來說,未免過於嚴酷,因為這意味著小哥倆要離開父母,告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自己安排學習和生活了。

除了學習,他們要面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做飯,雖說李嘉誠教子甚嚴,可小哥倆卻從沒有下過廚房。為了解決一日三餐的問題,小哥倆開始跟電視上一個專門教做菜的節目學習,每天跟著主持人學燒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學會了幾道風味菜的做法,然後開始生活得像模像樣了。

在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後,小哥倆利用學習之餘積極尋找打工的機會。交通工具就是一人一輛單車。有些熟悉他們的朋友知道他們在打工,還不開跑車騎單車,不免感到詫異:「你們的父親是亞洲的大富豪,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哥倆相視而笑,聳聳肩回答:「那又怎樣!」

5、畢業了別找靠山,有本事自己創業去

事實證明,李嘉誠的狠心是正確的。

後來,李澤鉅和李澤鍇都以優異的成績從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然而當他們想進入父親的公司施展才華時,父親卻對兒子們說:「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兄弟倆愣住了,說:「爸爸,別開玩笑了,您有那麼多公司,就不能安排我們工作?」李嘉誠斬釘截鐵地說:「別說我只有兩個兒子,就是有二十個兒子也能安排工作。但是,我希望你們先去打自己的江山,讓實踐證明你們有資格到我公司來任職。」

兄弟倆再次離開了香港,來到加拿大,白手起家,一切從零做起。

磕磕絆絆之後,終於有所成就,李澤鉅成功經營了一家地產開發公司,李澤鍇則成了多倫多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伙人。在他們創業過程中,李嘉誠冷酷得不近人情,什麼都不管不問,任憑哥兒倆在商海里掙扎拼搏。

在李嘉誠的培養下,兩個兒子在獨立處理加拿大世界博覽會舊址的龐大發展規劃,以及策劃收購美國哥頓公司「垃圾債券」等一系列大動作中,都表現出驚人的膽識和靈敏的商業頭腦,李嘉誠曾自豪地說:「即使我不在,憑著他們個人的才幹和膽識,都足以各自獨立生活,並且養家餬口,撐起家業。」

正是李嘉誠的不管不問成就了兒子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的品格。如今,李澤鉅和李澤鍇皆已成為舉足輕重的商界大腕,李澤鉅加入父親的公司,父子合力打造李家更輝煌的未來,而李澤鍇則以九十億的身價成為世人矚目的商界明星。

狠心的小氣爸爸李嘉誠終於為亞洲商界培養出了兩條巨龍。

6、李嘉誠的兒子被綁架,為什麼警方10年後才知道?

李嘉誠的兒子曾經被悍匪張子強綁架,但是10年後才被警方知道,這10年內,李家人從來未向外人談起此事。只到悍匪張子強在試圖綁架澳門賭王被大陸警方逮捕,在審批張子強的時候,警察問你做得最大的一單是什麼?張回答:10年前,找李嘉誠要了10億!李嘉誠當場答應了!

為何李嘉誠不報警,記者問李嘉誠,李嘉誠說:當時和張先生談得非常友好,答應不報警,所以就堅決不報警。

李嘉誠說,守信用是我的第二生命!

記者問李嘉誠,你會恨張子強嗎?

李回答:我經常教育孩子,要有獅子一樣的雄心,還要有菩薩一樣的善心。我怎麼會恨張先生呢?

李嘉誠的守信用,不僅救了孩子的命,也完成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教育!

對兒子們,李嘉誠是慈愛的,他的慈愛基於任何一個父親的本性;而對於兒子們的成長與培養,李嘉誠是清醒且絕情的,他的這種清醒與絕情是掩藏於大愛之下的教育思想的深度與深刻,這種深度與深刻尤其讓人敬佩。

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李嘉誠



轉自

http://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368053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群書治要》金玉良言 - 2016-12-14 11:22:03

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孫死,吾亡無日矣。」

意解:臧武仲說:「季武子喜歡我 (志意相投,順從我意),猶如使我沒有痛苦地患上熱病;孟莊子厭惡我 (志意相違),猶如治癒我疾苦的藥石。沒有痛苦的熱病不如使人痛苦的藥石。藥石還能治病,使我活下去;患熱病而不知痛苦,它的毒害就更深了。如今孟莊子死了,我離滅亡也沒有多少日子了。」



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
一夫弗獲,則曰:「時予之辜。」右我烈祖,格于皇天。

意解:從前的賢臣伊尹,使我們先王之業振興。他說:「我若不能使君王成為堯舜一樣聖明的君主,我內心就感到慚愧和羞恥,就像在集市上被人鞭打一樣。」哪怕有一個人沒有得到妥善安置,他就說:「這是我的罪過啊!」他就是這樣輔佐我顯赫的先祖成湯,功業達於上天。



《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謇謇為難,而諫其君者,非為其身,將欲以匡君之過,矯君之失也。君有過失,危亡之萌也,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

《易經》上說:「有志於匡正王室的臣子剛正忠直,不是為了自身的緣故。」臣子之所以要剛正忠直,迎難而上勸諫君主,不是為了自身,而是想要糾正君主的過錯,匡正君主的過失。君主有過失,就是危亡的萌芽,看到君主的過失而不勸諫,就是輕視君主的危亡。輕視君主的危亡,是忠臣所不忍心做的。



夫推讓之風息,爭競之心生矣。孔子曰:「上興讓,則下不爭。」明讓不興,下必爭也。推讓之道興,賢能之人,日見推舉;爭競之心生,賢能之人,日見毀謗。夫爭者之欲自先,甚惡能者之先,不能無毀也。

意解:推賢讓能的風氣消失,競爭追逐名利的心就生出來了。孔子說:「在上位者能謙讓,居下位者就不爭奪。」表明謙讓之風如果不興,百姓就必然要互相爭奪。如果謙讓之道興起,賢能的人就會一天天被舉薦上來;競爭、追逐名利之心生起,賢能的人就一天天遭受到毀謗。這是由於競爭者受欲望的驅使想讓自己居先,就嫉恨比自己賢能的人居先,所以不能不毀謗賢者。



桀紂行惡,受天之罰;禹湯積德,以王天下。因此觀之,天德無私親,順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紀也。

意解:夏桀和商紂作惡,受到上天的懲罰;夏禹和商湯積德,因仁義受百姓擁護而稱王。由此來看,上天的恩德是沒有偏私偏愛的。順應天道,利益就會興起;違背天道,禍害就會發生。這就是天文地理人事的準則啊!



人之情,欲壽而惡夭,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欲逸而惡勞。四欲得,四惡除,則心適矣。四欲之得也,在於勝理;勝理以治身,則生全矣,生全則壽長矣。勝理以治國,則法立矣,法立則天下服,故適心之務,在勝理。

意解:人的常情都是希望長壽而厭惡夭折,希望平安而厭惡危險,希望榮耀而厭惡屈辱,希望安逸而厭惡勞累。以上四種願望能實現,四種厭惡能消除,心情就會安適了。四種願望的實現,在於依循事理;依循事理來修身養性,生命的本性就得以保全;生命的本性得以保全,那就能享有長壽了。依據事理來治理國家,那麼法度就能建立起來;建立了法度,則天下之人就會順服。所以使心情安適的關鍵在於依循事理。



夫天地至神也,而有尊卑先後之序,而況人道乎!宗廟尚親,朝廷尚尊,鄉黨尚齒,行事尚賢,大道之序也。

意解:天地是最神聖玄妙的,尚且存在尊卑、先後的秩序,何況是人呢!宗廟尊重親族,朝廷敬重尊長,鄉里尊重老人,辦事尊重賢能,這是天地大道所體現的秩序。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意解:天地為我們表演出來的道理是,公正平等的覆蓋照顧、滋養承載萬物,天地因為能夠守持正道,平等無私地對待萬物,所以受到人們的尊敬瞻仰。日月為我們表演出來的道理是公正平等的照耀萬物,因為能平等如一的照耀萬物,才能給這個世界帶來普遍的光明。天下一切動作營為,都是歸於端正專一,精誠無欲,才能有所成就。



子曰:「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辯也。」

意解:孔子說道:「履卦,天在上,澤在下,上下有分,尊卑有序,這就是履踐禮,所以履是德行的初基。謙卦,山在地下,有禮讓的意思,是德的柯柄,必須一直持著,不可以忘失。復卦,修養德行以恢復明德為根本,所以復為德之本。恆卦,修養德行,能夠堅守道德,始終不變,所以恆是德之固。損卦,能夠懲止瞋心,窒塞貪欲,就是在修養德行,所以損是德之修。困卦,坎險在下,兌悅在上,遭遇險阻困頓的時候,能夠辨別怎麼做才是符合道德的,經得起考驗,最終能以和悅的心態克服困難,所以困是德之辯。」



隨。《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意解:隨卦的《象傳》說:澤中有雷,便是隨卦的現象。君子效法它的精神 (隨自然規律而運作,言語、行為使人民悅服,人民對君子的德行既仰慕又願意向他學習,因而君子可以無為而治,不必任何事都親自過問),臨近黃昏時便入室休息。



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

意解:修養道德的人一天天減少貪求詐偽的習氣,減少再減少,最後達到「無為」的境界。「無為」因而「無不為」。天地具備最大的美德卻不言語,四季有明顯的規律而不議論,萬物有固定的規律卻不稱說。得道的至人順應宇宙人生的規律,偉大的聖人不隨己意行動,這就是他們觀察天地萬物,效法天地自然的緣故。



所謂無為者,非謂其引之不來,推之不往,迫而不應,感而不動,堅滯而不流,捲握而不散也。謂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功,推自然之勢也。

意解:所謂無為,不是說招他他不來,推他他不去,逼迫他而沒有反應,觸動他而不被打動,固執不通,拘泥不化。而是說不以個人的感情與見解混同在公理之中,不以個人的嗜欲歪曲正確的法則,依照道理行事,憑藉現有的條件來建功立業,按照自然形勢而行。



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無施於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於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失其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於妻子,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不忍於飢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餒之憂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

意解:從前,聖人崇尚仁政,是用以為天下人興利的。如果利民之事未能興辦,就必須以仁政普濟天下。若有不得其所的人,就如同是自己把他們丟棄到溝壑一般。仁愛的人,都將心比心對待人,所以己所不欲,不施於人;想到自己之所求,就會設身處地推廣到天下人。願將自己孝順父母之心,遍及天下之人,那麼,天下的子女就不會喪失侍奉雙親的準則;願將自己與妻兒相處的快樂,遍及天下之人,那麼,天下做父親的人就不會失去家庭的歡樂;用自己忍受不了飢寒的心情去推想天下人飢寒的心情,天下生靈就不會有飢寒交迫之憂。這三點不是難懂的道理,也不是難以辦到的事情,只是不能推己之心以恕道待人,沒有用心去思考罷了,哪裡真的是很遙遠而不能辦到的呢?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意解:不執著自己的主觀成見 (而從天下人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對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為是 (而吸取天下人的正確看法),所以盛德顯現於外;不自我誇耀,所以能成就功業;不自恃己能、自高自大,所以長久不危。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與他相爭。



凡趣舍之患,在於可欲見而不慮其敗,見可利而不慮其害,故動近於危辱。昔孫叔敖三相楚國,而其心愈卑,每益祿而其施愈博,位滋高而其禮愈恭。正考父傴僂而走,晏平仲辭其賜邑。此皆守滿以沖,為臣之體也。

意解:一般人在進退、取捨時常患的毛病是,只看到自己的欲望可以滿足而不考慮失敗,只看到可以獲得利益而不考慮其帶來的危害,所以稍有行動就接近危險恥辱。過去孫叔敖做楚國宰相,而其內心更為謙卑,每次增加了俸祿,他的施捨就更為廣泛,地位愈高,他待人就愈加謙恭。孔子的先祖正考父謙卑恭敬地行走,晏嬰推卻不受君王封賞的城邑,他們都是以淡泊謙遜的態度身居顯位,保守基業,這是作為臣子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



是故君子敬孤獨,而慎幽微。雖在隱翳,鬼神不得見其隙,況於遊宴乎?

意解:君子孤身獨處時恭敬莊重,在隱約細微之處也小心謹慎。即使在無人能見的隱蔽之處,心念都不會偏斜,因而鬼神都看不到他的過失,更何況是遊樂飲宴之時呢?



夫天下大器,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天下之情與器無以異,在天子之所置之。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德澤洽,禽獸草木廣裕,德被子孫數十世,此天下所共聞也;秦王置天下於法令刑罰,德澤無一有,而怨毒盈於世,人憎惡之如仇讎,禍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是非其明效大驗邪!

意解:天下好比一個大的器物,現在人們放置器物,放在安穩處就安穩,放在危險處就危險。治理天下的道理和放置器物沒有什麼差別,就看天子把它放在什麼地方。商湯、周武王把天下放在仁義道德、禮樂教化上,於是恩德廣被,禽獸繁衍,草木茂盛,德行覆蔭子孫幾十世,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秦始皇把天下放置於法令刑罰上,沒有一點恩澤,於是怨恨充滿世間,人們憎恨他如仇敵一般,禍害差一點殃及自身,子孫被誅殺滅絕,這是天下人都看到的。誰對誰錯這就清楚地得到呈現和驗證了啊!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意解:《詩經》上說:「和樂的君主呀!就像我們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歡的事情君主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事情君主也厭惡,這就可以算是老百姓的父母了。喜歡做眾人都厭惡的事,而厭惡眾人都喜歡的事,這就叫違逆人性,災禍一定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意解:(鄭國當國子皮洗讓尹何做自己封邑的長官,尹何年紀太輕經驗不足,故子產對子皮說:) 喜愛一個人,總是希望有利於他。現在您喜愛一個人,就把政事交給他,就像一個人不會用刀就讓他去宰割,多半會割傷他自己。您喜愛他,不過是傷害他罷了,這樣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您對於鄭國,是棟梁。棟梁折斷,橡子會崩塌,我也將會被壓在底下,我怎敢不把話都說出來?比如您有漂亮的織錦,是不會給別人學著裁製衣服的。重要的官職、大的封邑,是自身賴以庇護的東西,反而讓學習的人去治理,他比起漂亮的織錦不是重要的多嗎?我只聽說學習好後才能從政,沒聽說通過做官來學習的,如果最終這樣做,必定有害處。好比打獵,射箭駕車熟練了,才能獵獲禽獸,如果還不曾登車射過箭駕過車,那麼只怕車子毀壞翻覆,人被輾壓,哪有心思顧到獵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形成多動症的孩子,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老師們、家長們該怎麼做? - 2016-12-18 12:44:38

【問】:現在的學童中被醫生、老師判斷為多動症的孩子愈來愈多。對於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束手無策,形成多動症的孩子,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老師們、家長們該怎麼做?

。。。。。。。。。。。。。。。。。。。。。。。。。。。。。。

。。。。。。。。。。。。。。。。。。。。。。。。。。。。。。

【答】:多動症就是浮躁,心定不下來。現在整個社會都是浮躁的,所以當然多動症的孩子就愈來愈多,這就是傳染。為什麼孩子多動?因為父母都浮躁,父母浮躁當然養育的孩子就是多動。根本解決的方法要靠教育,要靠聖賢的教育。聖賢的教育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都是讓人心能安定下來,減少妄想。知道自己的本分,就不會有非分之想,就不會有過多的欲望,所謂知足常樂。心能定下來了,自然就不會多動。我們去了斯里蘭卡看到那裡的百姓,尤其是在鄉村,比較偏遠的城鎮,那裡的百姓都很安定,舉止動作都很安祥,沒有浮躁的氣息。為什麼?因為他們有佛陀教育,家家戶戶都供佛,走在路上隨處可見佛像,有站著佛像、有坐著佛像,全民都在學佛。所以社會風氣好,犯罪率很低、離婚率很低。這是總統帶動的,總統自己本人學佛,所以才能帶動全民學佛。很虔誠的一個人,總統見到三寶都很恭敬,見到我們師父上人都畢恭畢敬合掌問訊。而且一定是讓我們師父走在前面,自己不敢走在僧寶之前。在第一天大會開幕典禮上面,他是恭恭敬敬的坐在台下聽師父講經,講完之後依然讓師父坐在主席台上。自己要發言的時候,他走在台上在旁邊的一個站的講台,師父坐在中央,他站在講台的右手邊,側邊來發言。這樣的一個表法讓大家很震動,出乎意料,總統是一國之君,對三寶這麼恭敬,所以全民都恭敬三寶。《孝經》上講,「故雖天子,必有尊也。」即使是你一國之君,身為天子,現在講總統、主席,你都有你所尊重的人,「必有尊也」。尊重誰?尊重聖賢,尊重老師,出家人也是老師。所以這位總統有國師,強蒂瑪法師是他的國師,他稱總統的特別顧問,有什麼事情向這個國師請示、請教,真難得。

我們看到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皇帝都是這樣。你看清朝很明顯,他有國師,把儒釋道的這些聖賢都封作國師,請他們在宮廷裡面講經說法,教化文武百官。這次我們師父上人去,也看到斯里蘭卡也是這樣,總統帶著自己的部長們在台下聽師父開示,聽得很認真。他不是說總統來出席一下,不聽你講課,他來了講完他就走,不是這樣,他真的坐在台下認認真真聽你講完,他自己才講,講完之後全程參加完這個開幕式他才離開。還請我們在總統府用午餐,午餐非常簡單,自助餐,大概就是六、七個菜,都是素菜,招待我們。我們一看,這個好像很普通的一家餐館的菜式都多過它。總統也是很平易近人,讓法師先吃、先拿,然後邊吃邊跟我們聊,自己吃得也很簡單,一點不講究。那個飯菜我們中國人吃起來覺得很一般,他們就覺得津津有味。沒有任何奢華的作風,很可愛,很難得。總統對他的父母也很尊重、很孝敬,從一點我們能看得出來。他很受百姓的愛戴,所以百姓有人提議把總統的像做成胸章戴在胸前,總統制止,說你不要用我的像,要用用我父母的像,所以大家都把他父母的像做成胸章。這是孝敬父母的表法,我們聽了很感動。《孝經》上講,「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這是天子之孝也。對自己的父母能夠愛、能夠敬,用這種孝心對待百姓,愛護百姓。真正愛護,就是用道德教育教化民眾,讓大家都歸善,人心歸善,社會和諧,這就是做國家領導人的孝,天子之孝。我們看到斯里蘭卡竟然他們能做到,這是得利於佛陀教育。

轉自臉書【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機感相通 - 2016-12-18 12:45:34

最近有則新聞,內容是說台北松山機場,因上空寬廣遼闊,雨後放晴,便引來無數鴿群,在天空翱翔。如此飛機下降時,撞及鳥群,鳥屍又損及機件,於是事故不斷地發生,因此有關單位擬訂法令,限制機場五公里內不許養鴿。並且請警察在機坪內,舉槍對鴿群加以射殺。奇怪的是,只要拿槍的警察出現在機坪上,鴿群便主動飛離,不勞警員稍動干戈。

以上事實正與古書所記載:「機心萌,鷗鳥不下」的故事,完全吻合。那故事是說,從前有位住在海邊的小朋友,他非常喜好鷗鳥,因此常到海上,與鷗鳥嬉耍玩樂,鷗鳥飛來的數量,也非常之多,一點也不畏懼這小朋友。有一天,他的父親知道了,便說:「我聽說有很多的鷗鳥,常在海上與你嬉耍,一點也不怕人,明天你抓幾隻回來,讓我玩玩。」小朋友說:「好啊!」奇怪的是,第二天,小朋友來到海邊,那成群的鷗鳥,竟只在天空盤旋飛舞,一隻也不飛下來與他親近。

想想這一念的機心萌動,竟像電流般的感通飛鴿與鷗鳥,弘一大師云:「慈心感物,有如韶武,龍翔鳳集,百獸率舞。」人、物之間,竟有這般神妙的關係,而人佛之間更是如此啊!

眾生有善根之機,必可與佛感應道交。 印祖云:「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這主敬存誠,是通往佛道,與佛機感相通的聚光鏡啊!因此自古以來,凡真修實踐之士,雖居暗室屋漏之中,亦不敢怠忽,處人所不知之地,亦不敢萌惡,只以天地鬼神、諸佛菩薩共知共見之故。

啊!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修行之人,以眾善資熏,以誠敬修己,唯佛為念,臨終之時,勢必能蒙佛垂慈接引,往生西方。

轉自

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2/56.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龍袍上的補丁 - 2016-12-23 15:42:06

做皇帝的,能節儉到這分上,幾乎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北宋文學家吳垧在《五總志》上有這樣的記載: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在漢文帝時,已經有了布鞋,草鞋已經淪為貧民的穿著,而漢文帝劉恆以“履不藉以視朝”,就是說他穿著草鞋上殿辦公,做了節儉的表率。不僅是草鞋,就連他的龍袍,也叫是“綈衣”,綈在當時就是一種很粗糙的絲綢。就是這樣的龍袍,也一穿多年,舊了,就讓皇后給他補一補,再穿。漢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說,后宮也是樸素服飾。當時,貴夫人們長衣拖地是很時髦的,而他為了節約布料,即使給自己最寵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長得下擺拖到地上。宮裡的帳幕、帷子全沒刺繡,也不帶花邊。

  
古代皇帝住的宮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好欣賞山水風光。漢文帝本來也想造一個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該花多少錢。工匠們說:“不算多,100斤金子就夠了。”漢文帝聽了,吃了一驚,忙問:“這100斤金子合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工匠們粗粗地算了一下,說:“10戶。”漢文帝聽了,又搖頭又擺手,說:“快不要造露台了,現在朝廷的錢很少,還是把這些錢省下吧。”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禦無所增益”。宮室就是宮殿建築,苑囿就是皇家園林以及供皇室打獵遊玩的場所,狗馬即供皇帝娛樂使用的動物、設施等,服禦即為皇帝服務的服飾、車輛、儀仗等。這些都是皇帝們講排場、顯威嚴、享樂遊玩必不可少的,皇帝們大都十分重視。然而文帝當皇帝23年,居然沒有蓋宮殿,沒有修園林,沒有增添車輛儀仗,甚至連狗馬都沒有增添。他還能關心百姓的疾苦,剛當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國家供養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發給他們米、肉和酒;對90歲以上的老人,還要再發一些麻布、綢緞和絲綿,給他們做衣服。

  
春耕時,漢文帝親自帶著大臣們下地耕種,皇后也率宮女采桑、養蠶。在他死前,最後安排了一次節儉的活動——他的喪事。他在遺詔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為自己從簡辦喪事,對待自己的歸宿“霸陵”,明確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來的樣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簡陋的墳地,不要因為給自己建墓而大興土木,改變了山川原來的模樣。像這樣一生為民、儉樸勤政,並不斷改進政策,為強國富民孜孜以求的皇帝,歷史上實不多見。由於漢文帝這種廉潔愛民的精神和勵精圖治的實踐,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據歷史記載,當時國庫裡的錢多得數不清,穿錢的繩子都爛了;糧倉的糧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糧倉外面來了。因此,司馬遷高度評價漢文帝說:“德至盛焉”,“豈不仁哉!”似乎,皇帝做到漢文帝這份上,真是虧死了。你想,做皇帝的沒吃好穿好,花錢都不捨得,不是白當了嗎?可老百姓喜歡呀,千秋萬世都想著你。後來赤眉軍攻進長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獨沒動漢文帝的陵墓,因為知道裡面沒啥值錢的東西。

轉自
http://www.buddhistweb.org/2016/12/7586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42如何對待叛逆的孩子 - 2016-12-23 15:43:1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41_如何求得美滿姻緣 - 2016-12-23 15:44:0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29_口業的力量 - 2016-12-23 15:44:40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22_你放下有多少 利益眾生就有多少 - 2016-12-23 15:45:55




你內心沒有貪心了,你可以度所有貪心的眾生;你內心沒有瞋恨心,你可以度所有瞋恚而造惡業的眾生,甚至把地獄的都超度掉,因為地獄就是因為瞋恚心的惡業;餓鬼道就是因為貪欲心的惡業。所以為了要幫助更多眾生,我們更要認真地淨化自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05_太上感應篇-要懂得修福 積德 - 2016-12-23 15:47:20




《太上感應篇》上面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墮胎後患無窮】 - 2016-12-25 12:24:03

------【墮胎後患無窮】-------

【淨空法師開示】: 

我在國內、國外,常常遇到同修來問我:“墮胎有沒有罪?”有罪,不但有罪,這個罪業非常重!

諸位要曉得,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父子關係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過去生中跟他結的緣,這一生中遇到了。

如果是惡緣,他來討債的,他來報怨的,你把他殺害了,仇上加仇,他這個怨恨結得更深,以後他再來的時候,這個報復的力量不曉得要強多少倍!

如果他是來報恩的,他是來還債的,好的,你把他殺害了,那好事就變成了怨仇。這個殺生比殺一般動物,甚至比殺一個人,這個怨仇結得還要深,將來果報還要慘烈,這是非常可怕的一樁事情,萬萬不可以做!

佛法裡面講,墮胎是殺人,而且是殺害自己的親人,果報必定在地獄。希望同修們知道後,如果有人問你,你要老老實實告訴他墮胎的罪業非常重。

墮胎是破壞自然環境,也是違背因果定律,你墮了胎,後頭要背因果。你仔細去調查,凡是墮過胎的,身體精神都不好,家庭事業都不好,將來的果報都不好。你去調查一下,你就可以了解,不得了!

現在的社會,墮胎是合法的,不成話!世間法律是合法的,可是事實真相是不合法的,墮胎決定要背因果,要知道,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個很可怕!可是這些話,現在年輕人不相信。

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是事實真相!不是說你不相信,就沒有報應。你相信有報應,不相信還是有報應,報應逃不掉。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是事實真相。

今天你學了佛,你知道因果定律,你看到現在的因,你就知道將來的果。知道因果定律的人,最怕的是殺生,而殺生里頭,最嚴重的就是墮胎。
  
這個小孩到你家來投胎,投胎四種緣,不管是什麼緣,你現在迷惑顛倒,把他墮胎,把他殺掉,他就變成了你的仇敵。

你今天墮胎殺掉這個人,二十年之後他又投胎,他又變成年輕人,你老了,你碰到這些冤親債主,你的日子還能過嗎?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是愈想愈恐怖,這個事情你怎麼敢做?

現在這個社會,墮胎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們從這裡來觀察,二十年之後這社會怎麼辦,還能住嗎?二十年之後,社會比現在加速度的動亂,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沒有恩義,只有仇恨,只有怨結,這還得了,這成什麼社會!

如果你是個中年人,你冷靜回頭想一想,你十歲時候,那時候社會狀況怎麼樣,二十歲的時候又怎樣,三十歲的時候又怎樣,現在社會又怎樣?你這樣一觀察,古人說的一句話,你就明白了,“世風日下”。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你愈想就愈可怕!不要想來世,這一世就不得了!你要是讀佛經,再懂得一點因果的道理,你就會清楚、會明了,現在世間人造什麼樣的業,他會感什麼樣的果報。
  
這世風日下,因是什麼?因就是眾生造不善業。我們不說一年一年,說十年十年來比較,你就看得很清楚。造作惡業的,這個十年比上十年要嚴重,一年不如一年!
  
現在這個時代,行善的人少,造惡的人太多!早年造惡業還有一點顧忌,現在造惡業是毫無顧忌,殺業之重,史無前例!你說這怎麼得了?

殺​​害眾生不算,單單講殺人,什麼地方殺人?你只看一樁事情,墮胎,這還得了嗎?墮胎是殺人,你把這個人殺掉,他將來會報仇,正所謂業果不失,怨恨不失。
  
你傷害眾生,那個怨恨不失,你怎麼辦?將來這些冤親債主,都變成你的親戚朋友,到你家裡來報仇,你怎麼能預防?這個事情想起來,非常的可怕!

------- 墮胎者有九大情況出現------
  
當今社會醫療科技發達,人們開始普遍將墮胎看做是一個「選擇」,是意外懷孕的一個十分方便的解決途徑。不僅墮胎手術越來越簡便,甚至現在隨處可買的「事後避孕丸」,更可以將胚胎消滅於無形之中。

然而,如果我們明白:一次不過十幾分鐘的墮胎手術,就是造作一次殺人罪業,此後胎兒的父母乃至醫生護士等,他們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要為此付出遠遠比生養孩子超出的巨大代價,此時,無論墮胎看上去多麼簡便,相信也很難有人膽敢選擇墮胎了。
  
現在,已經有很多醫學研究機構、媒體報導揭示了墮胎是殺人,必然後患無窮的真相。墮胎第一個可怕的後患就是直接導致母親死亡,尤其是一些非法墮胎場所,死亡的危險更大。即使是大醫院,墮胎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母親的安全。美國研究兩性健康的「葛特馬赫協會」(Guttmacher Institute)估計,每年有七萬名婦女因墮胎而死亡,數百萬婦女因墮胎而身體受到永久損害。
  
現代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相對那些沒有墮胎經歷的婦女,有過墮胎經歷者的確受到很多不幸和困擾。統計數字表明,這類有墮胎經歷的婦女患抑鬱症的比例超過沒有墮胎的婦女之三倍;自殺率是沒有墮胎的婦女之五倍(另有研究認為有九倍之多);意外死亡(車禍、被殺等)的機率也高於沒有墮胎的婦女的三倍。一位北京著名演員曾在一所北京的大醫院裡,親眼目睹一位如花似玉的年輕姑娘,因為墮胎後大出血而死亡;而香港另一位曾經墮胎的女士,因為手術所使用的針頭過期而全身慢性中毒、內臟功能衰竭。
  
對於那些曾經有墮胎經歷的女性來說,六成以上的墮胎者都有強烈的自殺傾向而不能自拔;一半以上的墮胎者經常會受到有關墮胎噩夢的困擾。安妮˙史派克(Anne Speckhard)博士關於
墮胎後遺症報告如下:

  81%的墮胎者時常哭泣,常常想念被墮胎的孩子;
  77%的墮胎者覺得自己變得難以和他人溝通;
  73%的墮胎者經常會回想墮胎那一刻的經歷;
  69%的墮胎者會感到一種可怕的「瘋狂」感受;
  65%的墮胎者常常有自殺的念頭;
  61%的墮胎者開始或增加酗酒;
  54%的墮胎者經常會做與墮胎有關的惡夢;
  35%的墮胎者經常會感受到那被墮胎的孩子來到訪;
  23%的墮胎者經常會感受到與墮胎有關的幻覺。
  
本書的案例主要來自香港懺悔班所報告的真人真事,

還有網絡讀者提供的自己報告。這些案例證實了科學家的研究結果是真實的,甚至可以說是偏向保守的。這些真人真事顯示:女性因為墮胎而受到的身心創傷,遠遠大於英美研究人員所指出的危害。本書所有的墮胎女性都反映自己的身體迅速變差,並且多年生活在極度不安和混亂之中。而且,不僅女性受到影響,一些男性在迫使對方墮胎之後,也受到疑難雜症的困擾。甚至有過墮胎經歷的夫婦,他們日後所生的孩子也有哭鬧難帶、舉止失常的報告。可見,殺子墮胎的影響,不僅僅是母親一人。
  
墮胎對於父母雙方的影響不僅局限於身體方面,本書的很多夫婦反映, 墮胎之後不僅情緒失控,而且諸事不順,甚至身敗名裂,這在因果教育中就有很明確的解釋。


轉自臉書【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上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是包括外教及沒有皈依的修行人,也可上西方極樂世界嗎 - 2016-12-25 13:21:58




問:「『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上西方極樂世界』的意思,是否是『八萬四千法門』只限於受三皈依者?有心向佛而沒有皈依,譬如病重者,或者是包括外教及沒有皈依的修行人,也可上西方極樂世界嗎?」

答:這個事情淨土經典說得很明白,發心「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一念就皈依了,所以皈依不在形式。我心裡想到極樂世界去,依靠阿彌陀佛,向他老人家學習,這不就是皈依嗎?所以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只要你發心,有這個念頭求生淨土,你已經皈依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不一定要請法師作儀式。外道,修學其他宗教,如果在臨命終之前,聽到有人勸他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就歡喜,真的起「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頭,這就算皈依了。所以臨終最後一念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念佛決定得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佛學答問精選:身為主管,應如何如法的指出他人的錯誤?公司也可以變成道場嗎? - 2016-12-25 13:25:54




淨空法師佛學答問精選:身為主管,應如何如法的指出他人的錯誤?公司也可以變成道場嗎?

問:身為主管者,應如何在工作中如法的指出他人的錯誤?

答:這個事情不好答。首先要你自己沒有錯誤,你才能幫助別人改正錯誤。你自己有錯誤,你是個主管,對待你的部下,你有錯誤你指責他,他不服。所以這是用勢服人,不能服人心,要用理服人。用什麼方法?學《弟子規》,現在大陸北京「大方廣」,他們公司就是用《弟子規》,所以老闆很輕鬆。從來不要去管員工,從來也沒有給幹部開過會,他就是學《弟子規》。每天上班之前,每個人都要念《弟子規》,依教奉行。新來的職員先學一個月的《弟子規》,就是上這個課,他發工資,不要工作。一個月學好了之後,問他願不願意來服務?願意,就聘他,不願意,他就可以走路,他給你一個月工資。所以用《弟子規》把這個公司做得很圓滿,許多公司看到他們的員工都很羨慕。

今天他打電話給我,問我他想改行,他是經營一個煤礦的運輸,他不是做煤礦,運煤,運銷。他看到在國內許多煤礦常常出事情,死傷的很重,他很不忍心。雖然不是他自己經營煤礦,他經營運輸,看到這個事情心裡很難過,問我他這個事情不想做了。我說好。他說做什麼事情是最好的事情?我說最好的事情是做文化工作,特別是倫理道德的傳統文化,這是救人心靈的一個工作,比什麼都有意義。他說不賺錢,財力沒有辦法支持。我說那也很簡單,可以做賺錢的。

他說那怎麼做法?我說譬如你可以去經營一個酒店,四星級、五星級的酒店可以去搞一個。我說你要懂得,二十一世紀我們佛教不要蓋廟,蓋酒店,酒店就是道場,酒店最上一層做個念佛堂,下面做生意。你這個酒店全部都是素食,裡面天天講經,你每個房間都放著電視,電視我們天天放講經的多好。你大樓上可以裝個大鍋,我們的衛星電視你就可以收到。每個住你酒店的人接受都是正面的,沒有反面的,沒有負面的,垃圾東西統統不能進入。他說這是個好主意。我說三寶加持,你生意一定興旺,又賺錢又弘法。

酒店裡面都有些會議室,會議室平常都做教室,可以開很多門功課,他們住店休息時間可以選擇去聽課。好!這是好事情。他想想有道理,他說好,我從這方面去想。所以什麼營生事業都可以做,統統跟傳統文化、跟大乘佛法都可以結合。公司行號、家庭都可以做道場,只要你懂得運用佛法來管理,全都是道場。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70敬天愛地聚福緣 - 2016-12-25 15:56:29




你對別人慈悲,山河大地都會對你慈悲,它自然都會變成淨土。一個清淨的人走到哪裏,那個地方都變淨土;一個毫無欲望的人,走到那邊,那邊的眾生就斷除欲望。

所以要改變世界,要從自己的內心改變自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59如何改變重病因緣 - 2016-12-25 15:58:33




他沒有感受到一點點的痛,生病是他該有的一個業報,消消業,但是對他來講毫無痛的感覺。就算得癌症,也可以不痛的,只要你有信心,你要是沒有這個信心,或是一種業報現前,小小的問題,你也會痛到天亮。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39_如何求佛菩薩加持找到好工作 - 2016-12-25 15:59:54




(問)做什麼功德幫助我的兒子,讓他早日找到一般正常的工作?(答)你幫他是有一點助緣,但最主要是他自己有沒有這個福報,你應該引導他學佛、引導他修功德。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彭鑫博士:如何吃素才能健康 - 2016-12-27 15:17:25

彭鑫博士:如何吃素才能健康

1 問題的引出:面黃肌瘦

時下出現很多「飲食新理念」,其中之一就包括不吃主食,以蔬菜為主的飲食原則。有兩類人群持這種觀點:第一類,想減肥的女性;第二類,某些佛教人士。筆者在臨床中發現,很多減肥的女性為了控制熱量攝入,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久而久之,面有菜色,要麼萎黃晦暗,要麼臉色蒼白,精神體力衰弱,大便稀溏,疲勞無力,造成月經量少、甚至絕經,來門診求治婦科疾病,希望調理月經。

2 氣血生化:五穀雜糧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不吃主食,水谷精微無從攝取,氣血無從生化,後天之本虧耗,導致月經量少,月經不調甚至閉經。因此,我在診治這類疾病的患者,通常要求其恢復正常飲食,以保證氣血之來源,此外,建議喝小米粥加紅糖以充養脾胃,迅速恢復元氣。在北方,婦女生完小孩坐月子的時候,老婆婆通常給產婦做小米粥加紅糖,以補養身體,小米在中醫看來是補腎健脾利濕的佳品,古代行軍打仗多以小米為軍糧,吃小米不僅耐餓,而且除去脾胃濕氣,避免水土不服所導致的腸胃疾病。

一把小米,撒到地裡是一片莊稼,小米是高度濃縮了的「生機」,產婦生完小孩,生機消耗很大,所以民間用小米來幫助其恢復生機元氣。很多女孩子,喝了小米粥加紅糖,不僅月經調順,而且臉色紅潤光彩,真印證了五穀雜糧補養身體的道理。

佛教界有一些出家師父和在家居士,也是不吃主食僅吃蔬菜,但是據我觀察,大部分遵從這個飲食原則的人久而久之面黃肌瘦,身體衰憊,氣色晦暗。其原因不外乎上文所講的僅靠蔬菜是無法維持氣血來源的。蔬菜多為植物的莖和葉,其疏通力量比較強而補養力量比較弱,氣血雖然可以得到疏通但得不到補養,尤其是脾胃沒有水谷滋潤,久之就會造成脾胃氣虛的病機。

3 氣滿不思食

以上論述是針對一般人而言,凡事都有特例,既然有人提出不吃主食只吃蔬菜的原則,就說明有一部分人是這個原則的親身受益者。那麼,什麼樣的人合適這種飲食原則呢?我總結為「心地清淨,元氣充沛」的人可以超越一般的養生原則。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內心清淨無染,妄想分別執著淡泊,元氣消耗極少,依靠修行禪定所獲得的能量補充(禪悅為食),全身元氣充沛。正如古人所說「氣滿不思食」,真正元氣充盈的人,不思飲食。因此一天僅僅吃一頓飯甚至一碗粥就可以了。如台灣著名的廣欽老和尚,數十年來不吃主食,僅吃水果維持體力,活到九十五歲高齡,身無疾苦,安然往生。

在佛教經典《增一阿含經》中以「禪悅食」為五種出世間食之一。並在《雜阿含經》指出,有眾生進入初禪,「離生喜樂,處處潤澤,處處敷悅,舉身充滿,無不滿處。」凡是修行真正契入境界,功夫得力,均會有全身氣力充足之感。毛凌雲居士所撰《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恆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常靜掩一關,禮念並行,不禮則念,不念則禮,無一時間斷,亦不參以他法,竟以此終其身。嘗於午間敲魚念佛,直到次日日晡時(下午3~5時),人見其終無休歇,大聲喚之,始止,自謂才如半日耳。問其飢否?則曰:「我口甜水如蜜,常咽常盈,受用無量,更不思食也。」脅不帖席者數十年,故少夢,偶有夢,亦不離禮念,更無異緣,夢中常見佛菩薩活動如生,間予獎勵,或導引念佛。忽自知時至,念佛而逝,年六十四,頂示暖相。

圓融大師精進念佛一天一夜,竟不會感到飢餓,反而覺得口水甘甜,受用無量,這恰恰說明法喜充滿,禪悅為食便會得到能量的補充,不需要依靠一般的飲食。

又如歷史上著名的永明延壽禪師,據歷史記載他三十歲悟道,「後住永明,日課一百八事。夜往別峰,行道念佛,」每天由早到晚,講經、作佛事,要做一百零八件事情,而且夜晚還要到其他峰頂念佛。明代學者洪覺範說:一個人每天要做這麼多善事,而且日中一食,一定骨瘦如柴,結果看到他的畫像,卻是身體壯碩、方面大耳的帝王之相。永明延壽禪師一天的工作量是巨大的,然而需要補充的能量卻很少,足見禪定功夫之深。禪定並不一定是面壁打坐,行住坐臥都不離禪定,禪悅為食自然身體健壯。

4 不要盲目模仿

然而一般佛教居士,沒有專業修行,或者因為功夫不到,還需要應付日常工作,有的護法居士為佛法、為眾生而奔忙操勞,修證上還沒有真正契入境界,這就必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和體力,假如不加以補充,就會導致上文所說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亞健康狀態,長久以往,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任何規律都有其適用範圍,每個人在接受不同的養生觀點時,要參考自己的實際情況,斟酌採納,方能如理如法。

5 補充氣血的食療方法

小米粥做法

做法:小米適量,小火慢慢煮熟,氣血不足者可加紅糖少許。

功效: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還可以治療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洩瀉等疾病。《本草綱目》說,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經常喝小米粥,可以溫補脾腎,增強生命力,對身體虛弱的有不啻為一帖補養良方。

印光大師的飲食建議:

1 提倡吃麵食

先後天衰弱,當以善於保養為事。若欲靠食物滋養,食素人宜多吃麥。食麥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數倍。光吃了麵食,則精神健壯,氣力充足,音聲高大。米則只可飽腹,無此效力。麥比參力尚高數倍。有錢人服參,乃是錢無處用,故作此消耗耳。非真能補人也。::《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2 提倡吃豆油

又大磨麻油亦能補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實則是焦味耳。《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黃豆,豆油,補料最多,宜常服之。早間粥中,宜下磨破之黃豆。平常食油,專用豆油,較比豬油,補力更大。《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復鮑衡士書》

3 佐以乾果食療

蓮子、桂圓、紅棗、芡實、薏米,皆可滋補,豈必須血肉方能滋補乎?《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復蔡契誠居士書一》

4 印光法師滋補粥

根據印光法師的建議,結合中醫理論,提供以下食療的方法,而達滋補氣血、調理脾胃之功效,如下操作:

做法:蓮子十粒、桂圓(剝掉外殼)十枚、紅棗(掰開)十二枚、芡實(大型超市裡面或藥店都有)一兩、薏米一兩,一起用小火熬粥。

功效:補氣化濕,固腎強精。

粥中之蓮子,可以補脾止瀉,益腎澀精,養心安神;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芡實可以開胃助氣,固腎澀精,補脾止洩,此四種配伍相輔相成,溫補脾腎,養血安神,同時佐以薏米,其性味甘淡微寒,功用健脾利濕,流通濕氣,正可兼制桂圓之熱,溫陽而不助火;又可反佐紅棗之膩,使補虛而不留濕。諸種補養食品相配,共奏補氣養血,固腎強精之效。

「藥補不如食補」,滋補粥長期服用,對於氣血不足、脾虛久瀉,遺精帶下,心悸失眠、怔忡健忘、血虛萎黃等現在社會常見虛弱類疾病確有良效,其中加大桂圓、大棗的量便可以針對失眠類患者,加大蓮子、芡實的量針對脾胃虛弱、瀉下傷精的患者,加大薏米的量,針對濕氣較大的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白帶,肺膿瘍患者,此外,現代研究中發現薏米里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因此對於癌症患者,薏米粥不失為調養身體的佳品。

-----------------
心情分享:
所有的粥都可以用大同電鍋煮,主婦不累,又能照顧家人健康。我們家現在周末晚餐都吃粥,紅豆薏仁粥、小米糙米粥、綠豆大麥仁粥,輪流煮,吃完鍋碗用清水沖洗即可,很省事,又環保沒有污染。所需要的,只是一顆清心寡欲的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89 真發心為眾生 就有護法 - 2016-12-28 15:47:28




「道心中衣食無缺」--真的發菩提心的人,天神都作你的護法,整天都在你旁邊等著,你需要什麼都會幫你安排,護法神都會護你的法。我的師父如虛長老跟我說,現在護法失業,發心人少;有人發菩提心,百千萬億護法,圍繞在他左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583_如何種好命的因 - 2016-12-28 15:48:24




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

以何所作故:先須孝敬父母、次要敬信三寶、三要戒殺放生、四要念佛布施,能種後世福田。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08 拜佛超度冤親債主真實故事 - 2016-12-28 15:49:49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人叫呂山傑,他年輕的時候做了很多壞事,一次聽聞到佛法,悔改自己錯誤的行為,天天禮佛懺悔。有一天,他夢到一隻黑狗跑來找他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10 弘法 念佛 誦經 法界同得感應公案 - 2016-12-28 15:50:39




有位妙法老法師,在1994年,到大陸普陀山的普濟寺,結果寺門口大榕樹的樹神看到他就跪下來,求解「無苦集滅道」的意思。並說是因為宣化上人現正在美國講《心經》,祂同時也聽到了;並且整個虛空都聽得到...
貼文者 : : 明潭釣叟

回到未來... - 2016-12-28 22:12:5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Re: 雨聲 - 2016-12-29 10:29:47



您好,想要貼文,可以盡情自行開版,不需要到這裡衝人氣。這只是小女子的心情點滴,不勞大大光顧,天寬地闊,不必硬是要在這小地方逗留。 joyful
貼文者 : : 明潭釣叟

Re: 雨聲 - 2016-12-29 11:59:36

張貼者: 文靜的太陰星


您好,想要貼文,可以盡情自行開版,不需要到這裡衝人氣。這只是小女子的心情點滴,不勞大大光顧,天寬地闊,不必硬是要在這小地方逗留。 joyful



你應該學海浪髮溼說...

假的..一切都是假的.........

smug smug smug


orz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新的一年,從念佛開始。 - 2017-01-01 09:12:44

昨晚跨年夜,仍舊跟平常一樣,在家,做點家事。昨晚在縫襪子,襪口鬆了,在後跟處折小摺,用針線縫起來,襪口變小,又可以繼續穿很久,縫完立馬穿,還是很舒適,誰說襪子是消耗品,開心^^。

節日慶典,是商人炒作出來的東西,小女子我非常不喜歡過節,過年過節,無數的生命陪葬,想到就傷心。最喜歡的假日活動,就是跟往常一樣,早起喝咖啡或茶、念點書、運動、精進料理素菜、做家事、陪家人。平淡,有一種源源不盡的美好,身心都受用。

接下去的農曆過年,依舊秉持不外食,在家簡單料理一些素菜,跟往常一樣,念點書、陪家人、運動曬太陽等,現在流行減法法則,越簡單越好,越環保,身心越健康!

祝各位新的一年,福慧增長,諸事順心,家庭美滿,身體健康!!^___^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16 一輩子就這樣修行 - 2017-01-01 10:02:37




尊敬萬事萬物,都像尊敬佛一樣,那你所做出來的事都會很美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續食經濟崛起──沒有「應該」被浪費的食物 - 2017-01-01 12:39:57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的估計,每年全世界所生產的食物,有接近三分之一、高達13億噸遭到浪費,其中42%最大的「兇手」正是你我(一般消費者、家庭)——想想冰箱裡那些一時衝動購買過多的、吃不完的、放到過期的食物,是否一半以上最後都被無情丟棄。其他39%是食物生產商,約10%來自零售端,原因可能是生產過剩,或僅因賣相不佳(並非無法食用)而遭到淘汰。但全球卻有8億4千萬人處於飢餓或營養不良的困境,只要減少浪費其中的25%,就能讓地球上的所有人吃飽。


在台灣,也有近65萬人口三餐無法溫飽。據統計,台灣每年每人平均丟棄了將近100公斤食物、每戶丟棄的食物總金額多達3萬元,年度總廚餘量180萬噸,足夠製作40億個便當,可以支撐23萬個中低收入戶孩子20年(從幼稚園到博士班)的營養午餐。


為了減少食物浪費,阿姆斯特丹首創「剩食餐廳」Instock,是一間販售用剩食做成餐點的餐廳。發起人是荷蘭連鎖超商的4名年輕人,他們每天看著許多食物被淘汰丟進垃圾桶,深覺浪費,於是提出利用超商即期的茶包、罐頭果醬、隔夜麵包及奇形怪狀的蔬果製作餐點販售。這個想法受到公司的支持及贊助,原本是實驗性的剩食餐廳在短時間內受到民眾熱情的迴響,有了正式的店面,更提供場地租借的服務。


在台灣,去(2016)年9月也有量販店業者與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合作,在台北市南機場社區創辦全台第一家續食餐廳。食材主要來自賣場的即期品或賣相不佳的蔬果,並以每份20元的續食料理提供給弱勢族群,減少食物浪費也照顧經濟弱勢解決三餐溫飽。


聯合國推估,在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96億,那時的糧食需求將比現在多出70%。面臨全世界人口不停攀升、土地資源有限的窘境,糧食問題已是全球議題。


目前全世界提供類似服務和理念的餐廳、咖啡廳,已經超過120家。啟動食物銀行、續食計畫的咖啡廳、餐廳和續食超市,預計也將成為減少浪費、共享經濟浪潮下的新趨勢。除了減少資源浪費外,也創造了新的商機;不但可以照顧弱勢、互助共享,更能帶動社區型店面的商業發展並增加就業機會,帶來新經濟、新希望!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印光法師嘉言錄》精選 - 2017-01-04 15:05:17



戒,為一切善法之根本,當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難詳讀詳記。但於心中常常存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則諸戒均可圓持。倘只在事相上講究,雖一戒不犯,亦未能稱為持淨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難矣。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過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此皆以心未能完全與天理脗合為過,非此等人,所作所為,尚有過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佛法戒經中之要義。後世鈍根人,宜於此著力,則方為契理契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讒毀清白之人,會遭到奇禍《感應篇彙編白話》 - 2017-01-06 08:51:34


讒毀清白之人,會遭到奇禍《感應篇彙編白話》
********************************************************
造作惡語,讒毀平人。(直譯)編造壞話捏作惡事,用讒言毀謗平白無辜的人。

(白話)故事:明朝的陳良謨先生自述其經歷說:

“我以前被派到公安縣(在今河北省)巡察,有一位姓白的教諭(舊時縣學正教官),剛好到京城參加會試,他妻子喜歡行善,曾用白教諭的名字寫在疏文上,布施一兩銀子給道姑,並用一丈麻絲繡在旗幡上。
剛好有同事太太經過而進來拜訪,看到之後就很驚駭說:'儒官跟道姑往來,對官途影響不小。'
白妻信以為真,以為丈夫官途從此完了,心中因而悶悶不樂。等到白教諭落榜歸來,就拿這塊麻料來做衣服,卻又剪壞旗幡,白妻更是不安,就上吊死了。

我剛好聽到此事,就去問知縣,知縣將案情詳細說明,我因而很同情白教諭的遭遇,更替他妻子感到哀傷。

後來巡撫林二山,在討論各臣屬賢能與否的名冊時,對我說:'白教諭姦淫同僚妻子,他太太對他不滿,白教諭命她上吊自殺,這種罪過實在是天地不容!

'我就將所聽到的事實告訴巡撫,林公正在考慮時,我接著說:'不曉得您先前所說的話,是從何人口中說出? 若是正人君子,或許還可相信;若不是正人君子,請您再深入查訪。 '

林公聽了恍然大悟,拍著桌子說:'是啊! 是啊! '隨即拿起筆來塗掉資料。

後來白教諭升任國子監助教,我轉任福建按察使,在莆田(今福建省境內)見到林二山先生。

林公指著鄰居對我說:'這位姓吳的人,以前當過公安縣的訓導(明清時府州、縣學的副教官),他就是說白教諭壞話的人,平時為人就心術不正,我才因你的提醒而馬上省悟。後來吳某升任萍鄉(今屬江西省)教諭,也被同事讒言毀謗,當他罷官回家經過鄱陽湖(在江西省北部)時,所乘的船翻覆,只留下一條命,現在已經很落魄了。 '”

俗語說:“好談閨門男女之事和說別人各種是非的人,定會觸怒鬼神,如果不是遭到奇禍,必會導致奇窮。”況且吳訓導所讒毀的是清白之人,他的果報應該不只如此啊!
然而聽人進言的方法,只要觀察進言者是何人品,也就很清楚了!

敬請恭聽:http://mp.weixin.qq.com/s…

2017-01-01 胡小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聰明卻陷入絕地,大多是喜歡譏笑批評別人」

毀人稱直。(直譯)毀謗他人,卻自以為正直。

(白話)士君子在待人處世方面,一定要做到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正直無邪,這才是“直”。
有些人本身未能正直,而只以毀謗他人來自稱正直,這就已經喪失良心,哪裡能夠稱為“直”呢?
而且正直的人心地一定忠厚,該說就說,使人知錯能改,主要在有足夠的誠心,而不是在言詞表達,這就是“直”。
那些毀謗他人的人,以污損別人名譽來滿足自己怒氣的發洩,卻自認為是行直道,豈不讓人感到很痛恨嗎?

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
(意即:其人有聰明才智,又能夠深入觀察,卻使自己陷入死地的,這種人大多是喜歡譏笑批評他人)。

”宋朝的伊川先生程頤說:“君子對待他人,應在他有過失處,找出沒過失來;不應在沒過失中,去挑剔過失。然而要求自己,則應與此相反。 ”

唉! 世人造作無窮的口業,所以太上才再三嚴厲告誡。

故事一:明朝的侍郎王偉,是少保于謙推薦而晉升的。 卻窺探于公過錯,暗中上奏毀謗他,希望別人讚揚他正直。 當時景帝非常信任于謙,就召見他,並將王偉的密告奏摺給他看,于公叩頭承認罪過。 景帝說:“朕很清楚你的為人,你不必感到遺憾。”

于謙出來之後,王偉就迎向前去問他說:“皇上說了什麼事?”
于公不說話,王偉再次請問,于謙就笑著說:“老夫有不對之處,請你當面對我說,我也未必不聽從,你何忍心這樣做?”
於是拿出密告奏摺給他看,這時王偉惶恐慚愧,嚇得無地自容,于公卻笑著安慰他。

故事二:元朝楊鐵崖的聲望名重海內,臨江(今江西清江)有座王節婦的紀念祠,楊鐵崖就在上面題詩說:

“甲馬(鎧甲與戰馬)馱馱(牲畜背載人或物)百里程,
青楓(蒼翠的楓樹)後夜血書成;
只應劉阮 [ 1 ] 桃花水(桃花汛),
不似巴陵(今湖南嶽陽)漢水清。”

後來楊鐵崖始終沒生兒子。 有一天夢見一位婦人對他說:“你所作的'王節婦詩',雖不至於損傷節婦名聲,但你居心刻薄無情,上天要懲罰你絕後。”

楊鐵崖感到非常後悔,就再作一首詩說:
“天隨地老妾隨兵,天地無情妾有情;
指血囓開霞嶠(嶠是尖而高的山)赤,苔痕化作雪江青。
願隨湘瑟聲中死,不逐胡笳拍裡生;
三月子規(子規即杜鵑)啼斷血,秋風無淚寫哀銘。”

後來又夢見那位婦人對他說:“你既然已經悔過,就應當會有兒子。”

結果楊夫人果然生了一個兒子,楊鐵崖先生從此認真修道,並且證得仙位。

說明: [ 1 ]劉阮:東漢劉晨和阮肇的並稱。 相傳永平年間,劉阮至天台山採藥迷路,遇到二位仙女,蹉跎半年始歸。 時間已到晉朝,子孫已過七代。 後來再入天台山尋訪,昔日踪跡渺茫難尋。

http://mp.weixin.qq.com/s…

(《集福消災之道》,王潮音整理,福峰圖書光碟有限公司印, 2010 年版)

2017-01-02 胡小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悟到做到了,你的修行就到位了! - 2017-01-07 13:12:51

1、人不能太聰明了

人不能太聰明!尤其是在佛教這裡,人的聰明都是為自己聰明。但其實看起來聰明,卻缺乏智慧。有些東西,看起來是爭搶到了,但其實呢?真的嗎?當一個人福德具足時,上天都會給他財富、給他福報。人不能太聰明,一聰明,上天就發笑。人的聰明,都是為自己聰明的。

人為自己的,其實損掉的更多。看過許多出家人,有些人憨厚老實的,福報就特別大,這似乎也是宇宙的規律了。佛教里講:無爭。有的人一聽說無爭,覺得好像很吃虧,其實不吃虧。有福報,不用爭,自然就有;沒有福報,爭到了,也沒有用,無福消受啊!


2、習氣重,就會看到別人的缺點

如果你一看到別人,就看到缺點,那自己要小心了。在菩薩的眼裡,看每個人都是菩薩;凡夫世界里,每個人都是業障凡夫。如果常看到別人的缺點,其實是自己有這個缺點,或者說內心的陰暗點。

與佛陀的正遍知相比,凡夫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事物。不要覺得這個世界陰暗,陰暗只是自己內心陰暗的緣故。自己內心陰暗,就把這個世界看陰暗了。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總抱著缺欠,總覺得缺少些什麼,總覺得有陰暗的存在;或者看到別人,總覺得別人:不怎麼樣。其實,別人不「怎麼樣」,而是我們自己「怎麼樣」。我們自己因業力重的緣故,看不到別人的圓滿,自然也看不到自己的圓滿。

那如何能看到別人的光明呢?首先自己內心要光明起來。如何光明呢?要靠佛菩薩加持,念佛念到清凈了,自然光明,這時山河大地都是如來法身。沒有佛菩薩加持,很難。


3、業障重,是用來罵自己的

修行的第一關:少麻煩別人,少障礙別人。學佛要讓眾生歡喜,如果我們吃素,我們自己堅持就好了,也可以跟他講素食的利益來引導,而不能標榜說:我是吃素的,我比你有修行、有慈悲心。

慈悲心,不是用吃素來衡量的?有的人學佛后,常用吃素或者自己持戒,來衡量別人。告訴各位,這些話是來衡量自己的,不是來衡量別人的。

學佛念經,我們知道念經的利益就好,也可以勸導別人,不能說別人現在吃肉,就說別人業障,只是別人的因緣,沒有成熟而已。

如果你持戒好,不能看不起持戒不好的人。不要把持戒好,當成自己有修行的標準。在佛看來,每個人都是佛。學佛后,不要用戒律來衡量別人,要來衡量自己。用戒律來衡量別人,那不是修行,越衡量越污染自己的心。

  
4、修道,就是反過來的

看了祖師大德傳記,發現他們成為祖師,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反過來做事。比如在利益眾生上,凡夫認為先自己安頓好,然後才去利益眾生;而祖師大德剛好相反,先把自己豁出去了,把命交給了眾生。跟一般人剛好相反,而祖師大德成功了,普通人就失敗了。

很多人不明白,認為應該先安頓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啊,這其實是凡夫的思維。比如現在許多大德,虛雲禪師、本煥長老,這些大德他們利益眾生時,都把自己捨棄了。

祖師大德都教授,修道先要看破生死。就是生死都不怕,都可以豁出去,還有什麼害怕的。比如說病人,想要病好,就要先不怕死。不怕死,然後去奉獻自己,這些人身體就健康。一怕死,這時心氣就不足,病人都被嚇死的為多。

你想想看,很多時候,我們看起來是幫助別人,其實是幫助自己。佛在《華嚴經》中說:一切眾生是根葉,諸佛菩薩為華果。

「道」就是反過來的,反過來就成功了;順著走,就是凡夫路。當一個人,不為自己想,一心為別人想時,看起來利益了別人,其實最終自己獲得了福慧,利益了自己。

好比一個人,一心為別人想,別人就會為他想,這是宇宙的規律。他成就別人,別人更多來成就他。一個人先考慮自己利益,再考慮別人利益,看起來利益了自己,表面上自己並沒有得到利益,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


來源: news.tuxi.com.cn

轉自
http://z9x9.com/archives/80039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醫病平台】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 2017-01-10 14:17:28

文/陳秀丹(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善生善終理念的推廣者)

一位九十歲的老太太三度中風,無法行走,終日臥床,這半年來插著鼻胃管灌食,老太太前不久因肺炎住院兩週,出院不到三天就又因發燒被送到急診室,胸部X光片呈現肺炎,開始她最近四個月來的第三次入院。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當一個人退化到吞嚥有困難時,液體(水)是最容易嗆到的,當情況退化更嚴重,口水也會嗆到,而口水二十四小時都在分泌,如何去防止病人嗆到?這已經不是鼻胃管或經皮胃造瘻所能預防的,因此即便有了鼻胃管或胃造瘻,吸入性肺炎還是無法避免。這就是這類病人會反覆肺炎入院的原因。

如果病人是暫時無法經口進食,短暫的使用鼻胃管灌食是可行的,但如果是退化中的老人,那就得仔細想一想,如果病人自己願意插管,那沒話說,如果他(她)不願意,我們麼可以強迫他們被插管,甚至將他們的手綁起來呢?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歐洲有一個國家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去扭轉該國插鼻胃管、或臨終打點滴的習慣,他們主張──「無久病臥床的老人!」。芬蘭的國家政策是希望國人死前二個禮拜才臥床,國家花了很多錢在做預防保健,在做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跌倒,期望其國人有健康的老人生活。臺灣剛好相反,花了很多的錢在已經倒地的病人身上。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老天讓我們生下來,老天也給了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當人老到不能吃、病到不能吃,此時身體呈現相對脫水狀態,腦內嗎啡的生成量會增加;心、肺衰竭,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這也會造成所謂的二氧化碳昏迷;肝衰竭時,阿摩尼亞的代謝出問題,會產生肝性腦昏迷;這些都能讓人們可以較舒服地離開人世間,這是老天的恩賜,只是現在的醫療卻忘了老天給我們人類最好的退場機制。

天下雜誌曾經與393公民平台合作,調查臺灣臨終前的醫療現況,結果發現許多「另類的臺灣第一」,無效醫療非常的氾濫。

臺灣有超過5成的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而實施無效醫療。什麼叫「無效醫療」?也就是這個醫療再也沒有辦法達到醫療「增進病人健康或減少傷害」的目的。無效的醫療分「質的無效」與「量的無效」。「質的無效」是再繼續處置下去,病人仍然處在一種無意識狀態,或是再繼續處置下去,病人仍然會死亡,這是所謂「質的無效」。「量的無效」是假設過去的案例有100個,我們用這個方式繼續救治,病人仍然會死,這就是所謂「量的無效」。事實上,臺灣加護病房的密度全世界第一,這並不是臺灣人的驕傲,臺灣很多人要死之前,會被送到加護病房走一遭,這是非常突兀的事。臺灣長期依靠呼吸器維生人數是美國的5.8倍,美國的人口數是我們的十幾倍,可是我們呼吸器依賴的人數竟然這麼多,這令我非常憂心。

現代的社會,孩子生的少,年輕人生活壓力很大,試想,一對中年夫妻,當他們面對雙方家長的老病,以及自己所要撫養的子女,所要付的房貸,如果財力不夠雄厚,你叫他們如何過活?臺灣的健保給付無效益的醫療,這助長了許多的老人被現代化的醫療無情的殘害。

在臺灣,您可以見到許多的臥床老人,全身攣縮、多處壓傷,插著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甚至意識昏迷還在使用呼吸器、還在洗腎的癌末病人…。這些對外國人而言,簡直是無法理解。

亞里布維曾說:「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思想行動力的衡量。」,人活著不只是為了維持一口氣, 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才是真正的活著。放下心中的執念,讓生命回歸正常的軌道,不做生命的延畢生,人生大戲才精彩。

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煩惱,被愛的人沒痛苦」; 孝順兩個字,「順」沒做到,怎能說是孝順?因此,如果老人家不願意被插鼻胃管,那就順他的意思吧!沒有鼻胃管,當然可以,因為沒有一個人帶著鼻胃管來到人世間。

我是醫師,我向大眾宣誓,我不要被插鼻胃管,我要美美地死去;期待十年後的臺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我衷心的期盼。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曰:​要想超度冤親債主,這個方式很好! - 2017-01-10 14:27:13

要想超度冤親債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時,鄱陽湖鬧水怪,經常興風作浪,危害莊稼。就有人要去降伏他,有幾個會持咒的出家人去,但第二天都死了。後來來了修行人,就會念普門品和金剛經。他就去了,晚上水怪就出現了,青面獠牙的。

這個修行人問他,你為什麼要吃人。水怪說,沒有的,他們想用咒術,用嗔恨心來降伏我。但一看到我長的這麼可怕,他們是被嚇死的。修行人說,你還是不要出來危害人。好好皈依三寶。從那以後,鄱陽湖就平安無事了。

我們對冤親債主的態度,一定要慈悲。很多人生病,是冤親債主來討債,這時一定要慈悲他們。不要抱著:把它們趕走,超度走。很多人對超度的意思,是趕走的意思,或者把債務還給你,不要來傷害我。因為害怕,才去超度。這個想法裡面,缺少一種慈悲心。

一個女眾墮胎後,她知道業障來時,都會懺悔,跟他們說對不起,用心來跟他們溝通。她念經少,但因為她內心慈悲故,所以說受到的傷害比較小。慈悲是超度冤親債主最好的方法。

所有的佛經,聖人的語言,都讓我們慈悲一切眾生。如果念經久了,這個慈悲心沒有培養起來,就想著用經文超度,很難。佛經是佛自性的流露,那流露出來的是什麼?是慈悲,慈悲一切眾生。慈悲是修行念經的目的,是結果,也是功德。我們念經,是為了得到慈悲,用慈悲才能感化別人。

什麼叫做超度?超度就是感化,冤親債主就是過去有惡緣,惡緣是怎麼來的。惹禍多因狠心腸。就是因為心腸太硬了,沒有慈悲,惡緣就產生了。要化解他們,要培養慈悲心。雖然我們都知道慈悲很好,但要發起慈悲心,真不容易。業障會障礙住自己。

那教授大家一種方式,每天無論如何,都要念觀音菩薩聖號,或者念普門品。這就是護住慈悲的一種方式。法華經說:金銀琉璃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帆,漂墮羅剎鬼國。七寶是什麼,是我們對眾生的慈悲,對佛的信心,這就是七寶。有慈悲也是一大寶,但一遇到境界,就好比黑風吹跑慈悲,要趕緊念觀音菩薩,把慈悲找回來。

慈悲沒有敵人,多念觀音菩薩,自己慈悲了,也感化別人慈悲,惡道眾生跟著慈悲,那什麼冤親債主都能化解了。冤親債主的產生,是狠心腸。大家多念普門品,這樣會感召到慈悲善良的人來感化自己。這是我的經驗。從不善良到善良,都是賴普門品和觀音菩薩加持力。南無阿彌陀佛!

轉自
http://moneyaaa.com/1107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1218_要想貴人相助,先學做別人的貴人 - 2017-01-11 13:31:4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58 方法告訴各位,修行靠你自己 - 2017-01-13 13:18:45




如果你生病了你要懺悔,不要讓自己再有不好的心態,這是第一個「業力要懺悔」;第二個「鬼神要超度」;第三個四大不調「你要調整生活」。我希望各位從今以後養成一個習慣,要打坐拜佛之前,一定要先點香供佛,再多點一支香或是水米放在門口,給祖先、冤親債主、孤魂野鬼。

---------
心情分享:分享給生病的親朋好友,我自己的例子,是念阿彌陀佛念好的,至誠懇切,必有感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55 我們持戒布施的功德,一直在影響著世界 - 2017-01-13 13:25:06




要一直累積所有的善根功德,你修了一百次會生氣而不生氣的忍辱功德,你就有功德說"請你不要生氣"對方就真的不生氣了。因為你有那個功德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7 年經典研習基礎班 (海外學員招生)簡章 - 2017-01-13 16:47:44


http://www.mchunghua.org/Item/3278.aspx


《三字經》云:「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先小學,再四書。有了小學(文字學)和四書的基礎,再進入經、子、史的研究。此為研習經典之次第也。

有鑒於此,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定於2017年6月5日至11月24日,開辦經典研習基礎班,具體事項如下:

一、學習內容

(一)《說文解字》

(二)《內典講座之研究》

(三)《論語》節選

二、課程概要

(一)以《文字學概說》為教材,學習六書的理論;進而學習《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為期八周。

(二)以李炳南老師的《內典講座之研究》為教材,學習研究經教的方法。為期八周。

(三)以《論語講要》《論語講記》《論語集釋》為教材,以內典研習術為方法,研習《論語》。為期八周。

三、報名條件

(一)、報名對象:有志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者。從事學校教育、經典研習、《弟子規》教學的老師優先錄取。

(二)、年齡條件:18~35歲(因學生簽證的規定)

(三)、其他要求:

1、具備文言文閱讀能力。

2、身體健康(無傳染疾病、行動無任何障礙、能適應長時間坐著聽課者)。



(四)報名者請提供以下資料:

1、報名表附上近照一張(六個月以內)

2、「自傳」和「傳統文化學習報告」各一篇,每篇不少於800字。


四、其它事項

(一)請在報名資料上註明「2017年經典研習基礎班」字樣,並以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到:[email protected]郵箱中。

(二)即日起開始報名,截止報名日期:2017年1月30日,錄取通知時間:2017年2月10日。凡未錄取者,我們不再另行通知,敬請見諒。

(三)學習期間若有違反班規者,本中心將予以勸退。

(四)護照及簽證相關事宜:

對於國外報名錄取的學員,需持有超過六個月有效期的護照。由本中心為學員辦理學生簽證,方能赴大馬學習。(注:在中國辦理護照,通常需要15個工作日,辦理學生簽證需要三個月,手續費用為2000令吉)。報名者需在接到錄取通知書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辦理相關手續。

(五)海外學員來到馬來西亞後,政府機構還需要進行第二次身體檢查,報告通過,方可批準學生簽證。如果第二次身體檢查報告不通過,學員需回國。

誠邀有志於光大中華傳統文化的仁人志士前來共襄盛舉。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期待您的到來!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教務部敬啟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年節菜單 - 2017-01-14 18:45:20

最近已經擬好過年菜單,我們都吃家裡,盡量不外食聚餐,婆家體貼我們吃素,也不為難我們,很感恩,展列菜單如下:

1.清燉馬鈴薯+清炒波菜 (洋蔥1個、馬鈴薯8-9個、炸豆皮、波菜)
2.滷味 (海帶結、白蘿蔔、麵輪、大陸妹、素泡麵3小包)
3.芥菜炒素鴨+饅頭
4.清炒高麗菜+玉米粒炒豆干+十穀飯
5.咖哩+饅頭 (洋蔥1個、馬鈴薯2-3個、玉米罐頭1罐、咖哩塊、饅頭3個)
6.義美蔥抓餅+清炒白花椰
7.蔬菜咖哩拌麵 (高麗菜半個、咖哩塊、麵條)
8.小米糙米粥
9.紅豆薏仁湯
10.綠豆大麥仁粥
11.味增湯麵 (味增1小包、四角油豆腐1盒、玉米罐頭1罐、海帶芽、麵條)
12.清冰箱食物

預計花費伙食費大概2000元有找,6天假期共12餐 (中晚餐) ,兩人份,粗茶淡飯,煮婦不累。最重要的是,沒有生命因為我們家的年節而犧牲,是的,今年的新年新希望之一,祝願十方法界所有生命、所有眾生,平安,幸福,大家都要好好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現在,準媽媽們懷孕後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胎教。佛教認為,怎樣胎教能給胎兒帶來好處? - 2017-01-16 14:40:35

問:現在,準媽媽們懷孕後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胎教。佛教認為,怎樣胎教能給胎兒帶來好處?

索達吉堪布:現在社會很重視胎教,那什麼是胎教呢?就是孩子入胎以後,母親以自己的行為所實施的教育。現在大多數胎教,都是聽些柔和的音樂、去些悅意的環境等,意義非常淺。其實真正有意義的胎教,應該是母親在懷孕後,常去寺院、常做善事,這些外在的行善因緣,才會對胎兒有利。

——《前行廣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傳統文化老師應當具備的素質 - 2017-01-18 16:33:51

傳統文化老師應當具備的素質
https://youtu.be/AVGWj-gs-8s

二○一六年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冬至祭祖法會談話   
2016/1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32-195

尊敬的主法和尚、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各位同修:

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祭祖法會。祭祖的目的是緬懷祖德、提倡孝敬、知恩報恩。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最重要的使命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傳下去,這是報答祖宗恩德的最佳方法。

欣見國內外各地興起了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這是很好的現象。然而,有些傳統文化學習班出現一些令人憂心的狀況,影響到一般人對傳統文化的觀感,不能不加以關注。這些問題往往跟傳統文化的老師素質有關,所以我想藉著這個機會,談談傳統文化老師應當具備的素質。

關於傳統文化的教學,我們一直在談,最關鍵的在於老師:老師必須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能教學生。我們發現很多地方的所謂「傳統文化班」,辦得不如法,問題很大的成分在於老師——老師本身沒有真正力行傳統文化,沒有以傳統文化修正自己的習氣毛病,怎麼能把學生教好?不要以為什麼人都能來做傳統文化的老師,要知道「誤人子弟,罪業極重」,比庸醫殺人的罪還重,因為你是斷人的法身慧命!

傳統文化老師應當具備哪些條件呢?我個人的看法是:內要學釋迦牟尼佛,放下「貪瞋癡慢疑」這五種煩惱;外要學孔老夫子,表現出「溫良恭儉讓」這五德。

一、放下貪

傳統文化老師如果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這四種當中,只要貪任何一種,就很難把老師做好、很難把學生教好。《禮記•曲禮》說「欲不可從」,告誡人不可放縱自己的欲望。欲望是無底深坑,人一旦被欲望掌控,成為欲望的奴隸,理智就受到了蒙蔽;嘴上仁義道德講得再好,都是假的,因為他自己根本做不到。這樣的人很容易喪失「師德」,失去了為人師表應有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

所以《大學》講明明德,第一步就是要「格物」:革除自己的物欲;至少要做到《曲禮》講的節制自己的欲望,把精神和時間投注在學習與落實傳統文化上;這樣才能「致知」,開顯自己本有的智慧。然後才談得上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傳統文化老師必須具有承傳傳統文化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心,時時不忘這個崇高的發心,並且時常讀誦古聖先賢的經典,具體落實《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時常親近良師益友,才能保護自己,不受財色名利的誘惑。

《論語》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認真學習傳統文化而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之後,就不會受到物欲誘惑而變節,就像《禮記.學記》所說的「強立而不反」:遇到事情不會迷惑,不會違背師道。這樣的人,才是理想的傳統文化老師。

二、放下瞋

傳統文化老師如果自身欠缺涵養,容易發脾氣,甚至把怒氣發洩在學生身上,無論是以體罰或責罵的形式,都會傷害到學生,讓學生內心產生陰影,嚴重的時候甚至造成學生人格的扭曲,因而排斥傳統文化。這樣的老師不是在弘揚傳統文化,而是在破壞傳統文化!

《周易》說:「君子以懲忿窒欲。」君子的基本涵養是克制憤怒,抑制嗜欲。《論語》講「不遷怒」:不要讓怒氣在心中繼續遷移發展,更不能發洩在別人身上。老師必須充分落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德行,學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師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反省,檢討改進,而不是怪罪在學生身上。掌控自己的情緒,保持理智與涵養,這是傳統文化老師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質。

老師對學生必須充滿愛心和耐心:有愛心,就會有高度的教學熱忱,會真心去瞭解和體諒學生的狀況,發揮同理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採取關懷和鼓勵的方式,避免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的言語與行為。有耐心,就會心平氣和、不厭其煩地開導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消化吸收與提升。

做老師的人,最忌諱急於求成,最忌諱互相攀比。如果傳統文化老師落入這樣的執著當中,就很難保持平衡的心態,很難避免思想言行落入偏差,就會給學生不必要的壓力與要求。這種不理智的做法,最終受害的是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傳統文化的美好聲譽。這樣做也是在破壞傳統文化。

三、放下癡

傳統文化老師必須明白修身與教學的道理;要從古聖先賢的教誨中學習到做人做事的智慧,特別要熟讀四書五經,具備倫理、道德、因果、聖賢教育的正知正見;而且要有清晰的教學理念、濃厚的人文功底和飽滿的獻身精神;特別重要的是,必須能夠掌握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

學生的根基千差萬別,不能千篇一律地對每個人都教一樣的課程;那是把教育僵化,會扼殺不同方面的許多人才。所以一定要因材施教,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要背誦許多經典才是好的,要看學生是不是這方面的根器。所謂「行行出狀元」,老師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引導學生發展他們個人的特長,例如,對於具有藝術天賦與興趣的學生,就應該引導他們走向藝術;對於技術方面具有天賦與興趣的學生,就應該引導他們走向技術……餘此類推。如果很死板地要求每個學生只能背誦經書,那會埋沒了許多特殊的人才,非常可惜!這也是有些傳統文化班發生問題的地方。

懂得因材施教的老師,會去發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和潛能,個別地加以培養。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老師能夠加以肯定,給予學生信心,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特質,那麼每個學生都能成才。能夠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人生發展方向的老師,就是明師。

老師應該採用啟發式的教學法,而不是填鴨式的。就像《學記》所說的,老師應該「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加以強迫(不能強迫學生接受;不必強迫學生馬上明白——戒除急躁);勉勵學生上進,但並不壓制學生的發展;啟發學生的悟性,而不要將結論和盤托出(不能把學生的悟門堵死了)。如果能夠這樣教學,達到的效果就是「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只加引導而不強迫,學生則學得很歡喜;善加勉勵而不壓制,學生則容易發展自己的潛能;只加啟發而不盡說其義,學生則能進一步深思窮究,開發悟性——這樣的老師才是具備教學的智慧,善於教導學生。

四、放下慢

無論老師多麼優秀、成績多麼輝煌,都不應傲慢,而應該謙虛。《曲禮》說「敖不可長」:傲慢心不可任其擴大。一個人傲慢心重,不懂得尊重別人,這樣的心態已經很危險了;如果還不知道自我警惕,終究會變成自私、剛愎、殘暴的個性!何況傲慢心增長一分,誠敬心就減退一分,不能不戒慎小心!《論語》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一個人即使有周公一樣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吝嗇,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老師必須誠敬謙和,虛心有禮,樂於接受別人的勸告,勇於改正自己的過失。如果自以為高高在上,倨傲而不聽勸諫,牯惡而不肯悔改,那是不足以為人師表的。

老師必須有教無類,平等公正地教育學生,對學生不能有高低貴賤的差別對待。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尊嚴,以符合人性的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如果一味追求高分數、高表現而不擇手段,忽視學生的人性尊嚴與人格發展,那是畸形的教育,不是健全的教育,當然違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則。

古代私塾中有體罰制度,但那不是讓老師發洩怒氣,而是老師出於善意,節制學生的頑劣,以及加深學生的記性。因此體罰必須很有節制、很有善巧,才不致造成學生身心的傷害。即便如此,古人還是有「七不責」之教,很值得借鑒。即使只是責備學生,都必須避開這七種情況:

(一)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二)愧悔不責:假如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大人就不再責備了。

(三)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此時責備他,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眠,要麼噩夢連連。

(四)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假如此時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五)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狀態,假如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馬上堵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六)悲憂不責: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七)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是人體最脆弱的時候,此時更需要父母師長的關愛和溫暖,這比任何藥物都有療效。

這「七不責」的古訓非常重要,做老師的人必須銘記在心,切實遵守。

五、放下疑

學習傳統文化和學習科學不同:學習科學注重懷疑,學習傳統文化則必須對古聖先賢的教誨有堅定的信心,不能懷疑,做老師的人更是如此。

《三字經》一開頭就說「人之初,性本善」,在佛法講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肯定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這非常重要!老師必須對這個有信心,才能把學生教好。

古人教學,主張一門深入,不主張同時雜學多門。如《弟子規》所說的「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研究學問要專一、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羡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又古人重視讀誦,開啟悟性,如朱子《童蒙須知》裡說:「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熟讀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如果對這些教誨沒有信心,自己就很難堅持做下去,也很難堅定地要求學生按照這些規範去做。

必須對古聖先賢老祖宗的教誨具足信心,才能制定常規,徹底執行,傳統文化教育才會純正,教學才會日起有功。

六、溫和

傳統文化老師必須溫文儒雅,處眾和睦,心平氣和,和顏悅色,讓人有和藹可親的感覺。

七、善良

傳統文化老師必須心地善良,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把傳統文化仁慈博愛的精神展現出來。

八、恭敬

傳統文化老師對一切人事物都要恭敬,正如《曲禮》所說的「毋不敬」:任何時候都要心存恭敬,不要有不敬之心。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老師要給學生做出恭敬的好榜樣。

九、節儉

養成節儉的美德非常重要,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上說的:「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尤其現代講究環保,節儉是珍惜自己的福報,也是愛護環境。

十、禮讓

聖人教我們忍讓、謙讓、禮讓,一路讓到底,沒有競爭。「讓」是性德;大家都讓,這個世界就沒有衝突了。

如果能夠具備以上十種素質,我認為就是合格的傳統文化老師,能夠真正承傳古聖先賢的傳統文化,並且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必須虔誠禮敬、禮請的對象。

附語

附帶在此說明一件事:最近有人做文章批評《弟子規》,認為是清代人編寫的,歷史很短,而且只適用於社會下層人士學習,不屬於傳統經典。這是對《弟子規》的內容沒有真正瞭解,才會講出這樣的話。

《弟子規》可說是童蒙經典的集大成,它的內容出自《禮記》和古代的蒙書,可說是源遠流長,並不是清代人自己的創作;它的宗旨是要落實《論語》所說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裡面包含了孝悌、忠信、篤敬、仁愛、親賢、學文的重要精神與實踐,是傳統文化教學極重要的基礎經典。按照《弟子規》去落實,就做到了「篤行」;而「篤行」正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最終目的,是真正能夠產生利益和力量的環節。

真正落實了《弟子規》,就具備合格傳統文化老師應有的德行,有資格教人,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已經有許許多多的人由於落實《弟子規》而改邪歸正、棄惡向善、端正心念,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希望大家堅定對《弟子規》的信心,不要被個人評議所動搖。

最後,祝福在座的各位六時吉祥、光壽無量!祝福傳統文化振興昌盛,永世弘揚!祝福祖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福世界安定和平、盛世大同!謝謝大家!

---------
心情分享:我想,只要是身為老師的長者,如果做到以上的身教,學生應該都很信服尊敬這樣的老師,適用於各行各業。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企業裡面最缺的就是有做人做事能力的人才 - 2017-01-21 10:04:12

企業裡面最缺的就是有做人做事能力的人才

蔡禮旭老師:
 
現在的老闆找不到好員工,現在的好男人找不到好女人,為什麼說找不到好員工?這句話不誇張,我曾經到好幾個企業去演講,我發現一個很微妙的現象,每年從高校出來的學生很多,但是都找不到工作;而企業家都在那裡喊找不到人才,有沒有矛盾?

對!出來那麼多人,他在那裡找不到人才,前面都不是什麼?這些人火冒三丈,我讀了十六年的書、十八年的書、二十年的書,你說我不是人才。確實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今天你是大老闆,請問你要用什麼人才?你要用的人具備了哪些態度跟能力?你逆向思考,答案就出來,忠誠、敬業、刻苦、誠信。請問這些特質用考試能不能考出來?很難考出來。

剛好今年有一個外商公司在招考,這外商公司也挺大的,考進去經過層層關卡,還必須要外語能力檢視,最後只剩少數人進入了最後的甄選。這個老闆在會議室裡面面對他們,正準備徵詢的時候,對他們說:我剛好有事,五分鐘以後我再回來。他走出去,五分鐘以後,他又走回來,對著所有的人說:諸位,你們都沒有被錄取。

因為這個辦公室裡面有個攝相機,在那五分鐘當中,所有的人站起來,開始翻翻桌上的東西,翻完以後說:這個你要不要看一下!其他的人又接過來繼續翻。沒有一個人錄取。結果他們的反應是:我讀書這麼久,沒有人告訴我不能翻別人的東西。

《弟子規》說“事雖小,勿擅為”,
《弟子規》又說“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在那麼小的細節當中都掌握不了做人的分寸,等他面臨很大的責任跟挑戰,你敢交給他嗎?現在企業裡面最缺的就是有做人做事能力的人才。

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
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820c.asp

,歡迎轉載,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愛您所愛的地球:生活上的減塑9招 - 2017-01-29 12:03:06


轉自於此

每件塑膠製品,即使丟棄了,也從沒有離開過,絕大部分仍存在這顆星球的某處,您我有生之年甚至數個世紀都無法讓它們銷聲匿跡。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減塑 9 招,為這個艱鉅的環境問題帶來一些幫助!


放眼現代人生活,要完全避免使用塑膠,許多人會立刻反映「很困難」。是時候該重新思考自己對「便利」的癡迷程度了!大部分一次性塑膠製品不是必需品,卻打著方便的名號,讓人逐漸塑膠上癮。

為了您我唯一的地球,從現在開始,優先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物品。看看以下9個邁向減塑(無塑)生活妙招:

1. 永遠記得攜帶可重複使用的袋子

多數人都擁有幾個能重複使用的袋子,最需克服的障礙反而是記憶力。一些簡單的方法讓您解決「遺忘」的問題,像是將可重複使用的袋子放在家門旁最顯眼的地方,或任何您最常使用的隨身包包裡。

如果還是很不幸地忘了攜帶,請關掉「自動接受塑膠袋」的開關,看看周遭是否可以尋得替代方法。別小看自己的應變潛力,通常您我都能輕易地找到盛裝這些物品的方式。

一旦成功養成攜帶個人購物袋的習慣,可以考慮往下一個挑戰邁進:說服您周遭的親朋好友,更甚者,擴及您的鄰里社區一同「去去塑膠袋」!

2. 攜帶可重複使用的水瓶

瓶裝水公司為了說服消費者購買他們的商品,用盡行銷手法。做為一位聰明消費者,您必須知道,塑膠容器會濾出毒素,運輸過程中,受到陽光照射或高溫影響,更容易因此釋放出有毒物質。

更健康、更友善地球的方法,就是攜帶個人可重複使用的水瓶。選擇一個喜愛的水瓶,也會讓您更加想常常使用它。您可以在家、在辦公場所、健身房等地方裝滿您的水瓶。如果您解釋這些環保原因,相信這些場所絕大多數的管理者都會覺得合理,並同意讓您補充水瓶。

最好選擇不鏽鋼或玻璃材質,易於清洗,盛裝酸性、高溫的飲品也不會產生毒素。

3. 攜帶自己的杯子

忙裡偷閒的 Tea time,許多人喜歡選擇外帶一杯茶飲或咖啡,短暫休息後再往下個進度邁進。然而,爆炸式增加的外帶熱飲銷售量,卻為環境帶來嚴重後果。

英國是最早開始喝咖啡的國家之一,每年丟棄25億個咖啡紙杯,平均每分鐘就有5,000 個被丟棄,超過 99% 的外帶紙杯沒有被回收,換句話說,回收率低於1%。

紙杯不是應該更環保嗎?事實真的並非如此。為了能有效盛裝這些高溫液體,杯內會塗上一層薄薄的聚乙烯塑膠(沒錯,是塑膠),這層塑料難以與紙杯分離,因此增加了回收困難度,也提高回收成本。即便回收了,也得由專門設備去除這層塑料,不過在全英國擁有專門設備去除這層塑料的回收場僅有兩家!

回頭看看臺灣,每年丟棄的外帶紙杯高達 15 億個!目前全臺僅有一家紙杯回收業者。這些一次性紙杯是複合材,回收不易,再利用也因為純度不高,無法獲益。最後廢棄紙杯只能去到垃圾掩埋場,或是進入水系與大海,成為塑膠污染源。

已有越來越多具環境意識的商家,提供折扣給使用環保杯的消費者。更有進階者會在出門前為自己沖泡一杯熱飲,省下一杯飲料的費用。愛護環境又省下荷包,不正一舉兩得!

4. 將您的餐點裝進可重複使用的容器裡

外帶一份便當,從餐盒、免洗筷、塑膠袋到橡皮筋,都是一次性的包裝與用具。吃一頓「零廢棄物的午餐」,不妨這樣做:使用不鏽鋼的餐盒與點心盒、不鏽鋼食物保溫瓶、可重複使用的天然蜂蠟保鮮膜。

5. 向一次性的塑膠吸管與餐具說「不」!

據2014年臺灣淨灘統計結果,吸管和免洗餐具皆榜上有名,是海洋塑膠污染物的前五名。

相信您看過網路上,海龜被塑膠吸管插傷鼻孔的影片。救援人員將吸管從不斷滲出鮮血的海龜鼻孔裡拔出,這情景讓數以千萬觀眾無不感到心痛,這隻海龜的遭遇,只是眾多野生動物們正在承受海洋遭到塑膠污染的一個縮影。必須沉痛地說,牠們的處境,您我沒有一個人能置身事外。

也許您早已練就在商家宛如無意識提供吸管前,快速地對他們說出:「我不用吸管,謝謝。」若是遇上非得使用吸管的情況時,請選擇可重複使用的不鏽鋼或玻璃吸管。

6. 別再使用塑膠製的袋子

您我都知道塑膠袋有害,但依賴成癮,要跟塑膠袋分手,就是有那麼一點困難?

走進超市和大賣場,架上是一盒盒用保鮮膜和保麗龍封裝好的肉品與蔬菜水果,結帳時,再用數個更大型的塑膠袋打包購買的物品。到了傳統市場,店家也是主動用輕質塑膠袋將顧客需要的蔬果迅速打包起來,再交到顧客手上。

您可以考慮購買或自己動手做一些輕量、棉麻製、可重複使用的網眼袋,用網眼袋取代塑膠袋。更好的是訂購本地直送的農作物,除了更新鮮美味、減少碳足跡外,這些在地農家也比超市更少使用塑膠包裝。與其擔心蔬果沒分裝的衛生問題,更該關注的是蔬果送到市場前的栽種方式和運送過程。

7. 在店內「慢食」

您有多久沒有緩下速度,讓吃飯不再是配著電腦、手機和電視,而是帶著一份感謝的心去充分品嘗眼前的食物?

許多人為了有更高的工作產能、工作效率,一天24小時塞得滿滿,以致填不進簡單的快樂。何不嘗試由自己徹底掌控用餐休息時間!選擇一家喜愛的咖啡店或餐廳裡享用餐點,在忙碌得快要無法喘息的一天裡抽個空、短暫休息並好好享用一份餐點,會宛如再次充飽電力,為您帶來振奮的精神。

準備一個可重複使用的玻璃或不鏽鋼容器,外帶餐點時使用個人容器,取代店家提供的一次性外帶餐盒。

8. 將剩下的食材儲存在玻璃瓶裡

使用塑膠容器儲存食材,特別是食材本身若是酸性、高溫或需冷凍,都會提高塑膠毒素滲入食材的風險。用玻璃容器儲存食物是非常安全的選項。自己重新賦予各種尺寸、外型、容量的廣口瓶新的生命,也許您很快就會發現,哪一款玻璃廣口瓶最適合自己的需求。

9. 與您的朋友分享這些減塑生活的妙招

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某種程度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革新。這些減塑妙招值得與您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交流分享,激盪巧思,啟發其他人加入減塑,踏入無塑生活的第一步。

您我都只有一次生命,也只有一個地球,盡最大的力量和智慧,讓這個世界產生積極、良善的影響。心動不如行動,以革新的精神,展開屬於您個人的減塑生活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中國年輕人、兒童及父母有什麽建議? - 2017-01-29 12:19:53

宗薩欽哲仁波切對中國年輕人、兒童及父母有什麽建議?

學生問:

Rinpoche's advices for youths, children and parents of China

"仁波切,您對中國年輕人、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有什麽建議嗎?"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我知道很多父母迫切期望他們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毋庸置疑,中國年輕人在學術研究、科學技術以及很多方面都相當優秀。事實上,我的一些朋友在學校課程之外還敦促他們的孩子去學習鋼琴、小提琴、第三或第四種語言。由于這是個競爭的世界,我有些同情他們壓力背後的這種競爭心態。

我的意思不是說父母們不應當這麽做,但他們也要在腦海中問問自己,所有這些(敦促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的)壓力,有多少其實是想圓自己要在孩子身上實現的夢呢?要知道這個世界最成功的人中,有些是中途退學的!

我想最終重要的是你們的孩子要快樂。爲了他們將來能夠快樂,你的孩子需要學習仁慈和禮貌待人。事實上,整體而言中國人需要學習懂禮貌、不忽視來自他人的暗示及信號。假如你不懂得尊重他人、忽略別人所給出的信號,那麽其他人對你所發出的信號也將置之不理,這會造成很多的誤解。

總有人說中國的年輕人傲慢無禮並且粗魯。我思考過這個問題,從我自身體會而言,我不認爲他們真的粗魯,但他們總是不斷地忽略其他人所給出的信號。令人費解的是,當其他人不理會他們所發出的信號時,他們會感到不開心,這有點古怪,因爲這意味著當他們被如此對待時,他們是能夠辨識出這些信號的。

舉個簡單例子,當你看到一群漂亮的中國女孩走進電梯,她們穿著範思哲(Versace)的上裝、CCP(Carol Christian Poell) 的夾克,夏奈爾(Chanel)的裙子, 手裏拿著愛馬仕(Hermes)的包、腳上是普拉達(Prada)的鞋,但她們的傲慢無禮令她們滿身昂貴的裝束完全失去了意義,對我而言,她們毫無吸引力。

當電梯到下一層時,有另外一個女孩走進來,她穿著極爲普通的藍色牛仔褲、皺巴巴的T恤衫,拿著一個塑料購物袋。但她面帶笑容,談吐親切不造作,盡管同前面那些女孩比較,她顯然與時尚(Vogue)雜志上的那些女孩相距甚遠,但我發現自己更被這個女孩所吸引。

所以,與其認爲有錢才能吸引人,中國年輕人真的應當學習恰當的言行舉止、禮貌、禮儀以及尊重他人而不是居高臨下、盛氣淩人,這樣會讓你非常有魅力。畢竟,有誰不希望在別人眼裏是很有魅力的呢?”

Question: Rinpoche, what is your advice for Chinese youth,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Rinpoche Answer:

I know many parents are anxiously pushing their children to get a good education,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young Chinese are really becoming good in academic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ore. In fact, I have family friends who push their children way beyond the school curriculum to study piano, violin, and a third or fourth language. I have some sympathy for the competitive spirit behind that pressure, because this is a competitive world.

I’m not saying parents shouldn’t do that, but at the back of their minds they should also ask themselves how much all this pressure is going to answer their own dreams for their children. After all, som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dropouts!

I think that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r children have to be happy. And for that to happen, your children need to learn to be kind and polite. In fact, Chinese in general need to learn to be polite and not to miss cues and signals from others. When you don’t respect others and miss their cues, it makes others miss cues as well, which creates so much confusion.

So many people say that young Chinese are often arrogant, impolite, and rude. I’ve thought about that and, from my experience, I don’t think they are actually rude, but just keep missing these cues. The puzzling thing is that they themselves get upset when others miss their cues, which is odd because it means they actually recognize cues when they’re at the receiving end.

A simple example of this is seeing beautiful Chinese girls walk into an elevator with Versace blouses, Carol Christian Poell jackets, Chanel skirts, Hermes bags, and Prada shoes. But they are so arrogant and impolite that the whole point of their expensive outfits is lost and I’m not attracted to them at all.

On the next floor, another girl enters the elevator, simply dressed in very ordinary blue jeans and a crinkled t-shirt, carrying a plastic shopping bag. But she smiles, talks and has no airs, even though she definitely doesn’t look like she’s out of Vogue magazine like the other girls. I find myself much more attracted to her.

So instead of thinking it’s money that attracts people, young Chinese should really learn the proper demeanour, politeness, manners, and respect for others that are so attractive without ever being condescending or patronizing. Who, after all, would not want to attract others?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問:人們為了後半生的幸福,採用的方法一般是積累財富,讓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很少有人採用佛教中積累善根的方法。到底哪個更有 - 2017-02-01 08:42:10

問:人們為了後半生的幸福,採用的方法一般是積累財富,讓孩子接受很好的教育,很少有人採用佛教中積累善根的方法。到底哪個更有效?

索達吉堪布:

一切萬法都是因緣所致,若想避免痛苦,獲得善果,必須要有往昔積德的善因,有了這樣的因,果才會不求自得。以前洛若寺的金旺堪布就常說:“有福報的人不管到哪兒,即使是監獄,也會自然得到快樂。”比如在“文革”期間,藏地許多大德身陷囹圄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有些人因為有福德,在監獄裡過得很舒服,有吃不完的東西;而沒有福德的人,結果就餓死了。

所以,具足福德的人無論在哪裡,都會像慈力王子一樣,時時處處遇到順緣。反之,如果不具備這樣的因,就算再怎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非但不會如願以償,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遭遇不幸。

——《前行廣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陀說,一切有為善法中,救護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為最大。 - 2017-02-01 08:43:06


佛陀說,一切有為善法中,救護有情的生命,功德利益為最大。

當我們面臨被殺害的危險時,如果有人救了我們的性命,這一定是最讓我們感激不盡的,其他的幫助都 比不上救命之恩。

人類這樣,其他眾生也是這樣。

——希阿榮博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家庭失和是因為殺生所致,想要家庭和睦,健康長壽,一定要遠離殺生! - 2017-02-01 08:43:30



家庭失和是因為殺生所致,想要家庭和睦,健康長壽,一定要遠離殺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次婚宴所造的惡業,如果沒有修行的成就,許多輩子都還不清。 - 2017-02-01 08:44:08



我在漢地,經常看見大家逢年過節用殺雞宰魚來慶祝節日,這其實並不是很明智的慶祝方式。我們短暫的快樂不必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有一次,我接受居士們的供齋,有機會路過並目睹了一個盛大婚禮的宴請現場。在那些裝飾得很漂亮的餐桌上,一條條魚張著嘴躺在盤子裡,還有蜷成一團團的蝦和切成一塊塊的螃蟹、雞鴨等。這貌似喜慶的一幕讓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那些被屠宰的生命可憐,那一對新人更可憐,這一次婚宴所造的惡業,如果沒有修行的成就,許多輩子都還不清。——慈誠羅珠堪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土法門法語: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壞命運都能轉過來 - 2017-02-01 08:44:45


1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有五年最好的運,也有五年最壞的運。

2 所以年輕的時候運氣不好,要能扛得住;好運要是早享掉了,晚年享壞運,那就很悲慘!

3 說實在的話,真正要想命好,就要修德。

4 積功累德,決定可以改造命運。

5 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要找別人來給你改命運,那是錯誤的、是假的。

6 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開悟,我們要有智慧,千萬不要迷信!你要想真正改變命運,佛法是最好不過的。

7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8 你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地求,有求必應;你不懂理論、不懂方法,盲修瞎練,決定求不到。

9 總而言之,一切法裡面,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全都包括,這妙極了!可是這個事情幾個人肯信?沒有人相信。

10 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壞命運都能轉過來,可是很少人能相信,很少人能照做,他不曉得這一句佛號功德之大!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在日本,便利店幫你養老 - 2017-02-10 08:40:19


結合商機、貼心、長照、工作機會等等優勢及功能,對於高齡化的台灣,也是值得考慮的未來社區發展趨勢,很讚呢!

轉自於此

全文如下:
--------------

在日本,便利店幫你養老

一個圍繞便利店展開的老年生活圈:上門送餐、送生活用品,提供房間清潔、家居維修,甚至還有健康諮詢⋯⋯

端傳媒記者 金其琪

端聞 2016-09-24

日本是老齡人口大國,也是便利店大國。最近,越來越多便利店看中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消費力,開始為這群人口結構中最有錢的消費者提供度身訂造的「養老」服務。

老齡化程度全球第一的日本,每4人中就有一個超過65歲,而年輕人口則因為少子化趨勢而日益減少。日本經濟產業省2010年的一項調查卻發現,全日本約有600萬60歲以上的老人,在購買日常必需品,例如新鮮食物、藥品、衛生用品等時,面臨很大困難。

雖然2015年的數據顯示,日本已經擁有53792間便利店,但65歲以上的老人想要買齊一日三餐,還是要到距離住處至少500米遠的地方。但日本老人獨居及晚年單身的比例很高,只能親身出門購買必需品。


“ 我們想要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圍繞便利店展開的舒適生活圈。 ”--日本都市再生機構


今年7月,日本都市再生機構(Urban Renaissance Agency)發現在其名下的1664間公寓中,40%的業主都是老年人。而在這些老年人中,每年約有200人會孤獨死在家中。考慮到眾多老年住戶的需要,都市再生機構決定讓便利店開進公寓。他們希望為老年人搭建的美好養老社區,是在自己居住的公寓裏,搭電梯下樓就可以在便利店解決一切生活所需。

這間機構與日本三大便利店公司7-11(Seven-Eleven Japan Co.)、全家(FamilyMart Co.)和羅森(Lawson Inc.)簽署合作協議,允許三家公司在機構名下公寓的空置單位,開設100間便利店。7-11在日本擁有超過1萬7千間便利店,羅森則擁有超過9500間,全家擁有超過7600間,且還在不斷增加。

和傳統的、針對都市上班族的便利店不同,日本的便利店越來越多提供新鮮食材甚至煮好的飯菜,而不是微波加熱的工作便當和泡麵。這些店甚至還為老年人提供上門送餐服務,讓老人連樓都不用下。

當然,送餐的同時,也可以順便把其他要買的生活用品送上來,一個電話就可以完成訂購。便利店甚至還提供房間清潔和維修服務,在週六日夜晚看護人員不在的時候,還上門提供應急援助服務。大部分便利店本身已經提供交水電費、打印、影印和 ATM 提款的服務,羅森和全家便利店還在今年開始針對老年人加設健康諮詢窗口,不僅有醫生、藥劑師24小時駐店,還直接賣藥。

雖然大部分便利店都很小,但羅森和全家還是為老年人特意增加賣書的貨架,甚至可以買或者租 CD 和 DVD,有的店還有配備便捷卡拉 OK 設備,供老年顧客唱歌。

便利店是商業機構,當然不會純粹抱着分擔社會養老責任的目的去做這些事。實際上,日本老齡人口的增加也意味着,越來越多掌握社會核心資源的人正在變老,不一定是「老人富了」,但確實有一大批「富人老了」。日本總務省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掌握着日本60%的金融資產和55%的實物資產,資產總額超過1千萬億日元(約合10萬億美元)。便利店瞄準這些消費力進行改革,完全符合商業利益。而這種趨勢又是否真的能為老年社群帶來便利呢?過度依賴便利店的生活,真的是理想的晚年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觀德於忍,觀福於量。 - 2017-02-10 08:41:27



觀德於忍,觀福於量

蔡禮旭老師:

明朝楊誠齋先生的太太羅氏,她每天很早,一大早就起來煮熱粥給這些傭人吃。她的孩子就不忍心,說:“母親,你年紀這麼大,還起這麼早,太辛苦。”她說:“這些家裡的傭人都是父母所生,他這麼冷的天氣一大早起來就勞動,肚子裡都沒有東西暖暖他的身,這樣勞動特別損傷身體,所以我趕緊煮給他們吃。”看每個人,都像看自己的親人一樣去愛護他。結果這個老夫人,生了四個兒子,有三個考上進士,孩子受她的福蔭非常大。

俗話講“觀德於忍,觀福於量”。觀一個人的德行從哪裡看?從他能忍住脾氣、忍住習性來看。“觀福於量”,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從哪裡看得出來?他的愛心、他的度量。把晚輩都視如己出,這種心量福蔭後代。我們都把可能會生氣的因找到、觀察到。

恭摘自 《了凡四訓》學習分享07-045-01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情人節的意義 - 2017-02-14 15:21:13


大家一定要想到,眾生和自己是平等的,求樂避苦方面沒有差別。我們經常提倡不要殺害眾生,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世間上最珍貴的就是生命,不管是什麼樣的眾生,老鼠也好,蟑螂也好,蜜蜂也好,它們的生命都非常寶貴,不能隨隨便便踐踏。

——『入行論廣解』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
2月14日 星期二 藏曆十二月十九農曆正月十八

*********

愛不分物種,因為有愛,我們努力守護環境,不只為人類自己,也為我們所愛的萬物能開開心心的生活。情人節的意義,為萬物的生存及幸福而努力奉獻,這是我認為最有意義的過節方式:〉

祝大家情人節快樂!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用虔誠的心行與菩薩感應 - 2017-02-16 08:39:44

俗稱你有三分修行,

老天爺或者護法神幫助你七分。

三分是自力,才能引發出七分的他力。



第1種類型

平常都行善積德,雖然不拜佛,但關鍵時候,遇到危難,老天爺就會幫一把。

因為行善積德的人的心,就是菩薩的心。

這也是三分修行,菩薩幫七分。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第2種類型

第二個類型是懺悔改過型。

發覺自己做錯了,趕緊懺悔,從心做人。

由惡人轉向善人。

這類人也是菩薩保佑的類型。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3種類型

第三個類型就是有大願力的類型。

你發願要度眾生,法界中就有善的力量來幫助你,成就你。

三分修行,七分護持。就像消業障一樣,你有業障。

也要自己消除三分,七分靠佛菩薩幫忙化解。

不可能佛菩薩完全給你承擔的。



法界中確實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力量,神通之力。

這個神通力,佛教中就以觀音菩薩為代表。

因果不要做道理講。

所以,法界中,人除了能修行這個優點以外,其他的都不是最厲害的。

這個法界仍然存在觀音菩薩神通力,

就看你用幾分的修行來和觀音菩薩來感應了!一一網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物極必反,不是真理】 - 2017-02-21 09:56:16





淨空法師:【物極必反,不是真理】

我們聽到古人說了一句話「物極必反」。這個話是不是真理?不然。如果物極必反,極樂世界應該衰,它已經盛了十劫這麼長的時間,它怎麼會不衰!

我們想這個道理,這句話有問題。問題它盛到頂點的時候為什麼會衰?衰到極處為什麼會興盛?你去研究這個道理。

盛的時候,家庭裡頭每一個成員都非常謹慎、節儉、認真努力,不敢懈怠,它就盛了,興旺起來。

衰的時候,沒有把子弟教好,不知道先人創業的艱難,淫逸的態度起來了,像祖先那種謹慎、節儉的美德沒有了,是這麼衰的。

這個盛極必衰,要把衰的道理講出來,衰極必盛,要把盛的道理講出來,這兩句話是活動的,不是真理,這個一定要知道。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214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以力勝人是一病】 - 2017-02-21 09:57:24


【以力勝人是一病】

(鍾茂森博士)

這個是講以強力來壓制別人、制服別人,這個是爭強好勝的心,這個心又是一個大病。現在我們都講究和諧社會,和諧應該要建立在禮讓的基礎上,要讓人,不可以『以力勝人』。即使你有這個力,都應該讓,那自然就會有和,保存一分天地間的和氣。怎麼可以說自己有勢力,就用盡去欺壓別人?這樣的話,上天也會將你的勢力收回去,因為你是違反天意,傷害天地之間的和氣。在不久之前,陳靜瑜老師在這裡跟大家講了一個女德的課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非常好,女德是教導女子應該怎樣做人,凡是有女德的人,她一定會得到幸福快樂。男女之間,每一種角色不同,男以剛為美,女以柔為美,剛柔之間不可以錯亂;如果女人很剛,男人很柔,那就不對了,與天地就不符合。陳靜瑜老師跟我們講,她有一個朋友,是一位女強人,非常能幹。當然女強人就有她的性格,很剛烈、很剛強,經常壓制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家裡不敢出聲,怕老婆,什麼都要聽他太太的。他太太有能力,所以什麼都說了算,而且沒將丈夫看在眼內,經常輕視他,非常強硬的人。結果到最後,她得了一種什麼病?全身骨痛,痛得根本站不起來,只能睡在床上。陳老師看到她的朋友這樣,很感嘆。這個真是,妳太強的時候,天就要使妳弱下來,妳常常高高在上,現在妳根本就站不起來。


彭鑫博士,我們知道他是中醫學的博士,他也講了他的一個病例。他有一個病人,一個女子,得了甲狀腺腫瘤。這種原因,彭醫生為她把脈的時候講,她是肝經不通,肝這條經脈不通,原因在哪裡?經過他了解才知道,原來這個女子也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喜歡以力勝人。譬如她在馬路上開車,人家的車超過她,她都不服氣,她一定要踩油門超過他,然後把人家壓在後邊,很典型的以力勝人的人;對她的父母也是不夠孝順,經常都是違逆,所以得了這樣的病,甲狀腺腫瘤。腫瘤是不通的,而且在上面,因為經常犯上的人就會出現頭痛,上肢就有病痛;如果是不孝順的人、經常罵父母的人,這種人多數都會生腦瘤(腦上長瘤)。為什麼?犯上。彭博士見到這樣的病例,就勸導她,「妳應該把妳的脾氣調一調,妳的性格要柔和下來,妳對他人應該多些禮敬,自己多些謙卑。最重要的,妳要孝敬父母,妳的氣才能正得過來,妳的經脈才通」,勸導她,而且給她用一些中藥輔助治療。很難得,這個女子能夠接受,所以回去之後,她改自己的性格,結果很快她的病就好了。彭醫生說,本來像這些病用中藥治療是比較慢,但是她很快就能夠恢復正常,說明什麼?中醫藥都是輔助,最重要她自己的心態要轉變。身體上的病,因為心裡面有病,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把心病治好了,身就自然沒病。


《道德經》裡面有一句這樣的話,「將欲弱之,必固強之」,這個是自然之理。一個事物太弱的時候,上天就會使它強起來;太強的時候,就會使它弱下去,這才能夠保持天地間的平衡。所謂陰極就變陽,陽極就會生陰,物極必反。而能夠守住柔弱的人,他就能夠長久;太剛強的人,一定會短命、夭折。所謂好勝者必受其敵,爭強好勝一定有他敵對的,一定他會受挫折,一定會夭折。你看人的身體也是,身體的各個器官,凡是很剛硬的器官容易很快就衰弱下去,柔弱的一般都會壽命很長。譬如我們的口裡面,牙齒是很剛,舌頭是很柔。我想請問大家,你說牙齒的壽命長,還是舌頭的壽命長?你看人到了七老八十的時候,可能滿口的牙都沒有了,但是舌頭還在那裡。這個就很明顯,柔的那個壽命長,剛硬的掉得快。


《道德經》裡面講「柔弱勝剛強」,又講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魚,你看牠在深潭、深淵裡面游,水是很柔的,這個深潭是很低下,所以處在低下的狀態、處於柔弱的狀態,反而牠能夠長久;假如魚被捉上來,牠離開了水、離開了深淵,牠就死了。你看人身體,嬰兒的時候是最柔弱的,但是嬰兒是最有生機、最有生氣的,甚至嬰兒不穿衣服,在冬天,你把他放到室外,他都不會有病,為什麼?他生機、陽氣很足。到了老的時候,骨頭又硬,什麼都硬,結果很快就沒了。一個人的身體如果柔的時候,這個人就能夠長命;很硬的時候,不是有病,就可能會短命。中醫有句話講,你的筋(人的筋骨的筋),筋比較長的,壽命就長。筋長是怎樣?柔,它柔就能夠拉長。所以我們早上晨運的時候,見到九龍公園很多的老人家頻頻在那裡拉筋,想把自己的身體拉柔一點,那個都是治標。最重要治本,治本是你的心要柔,你的心柔軟的時候,你全身都柔。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師父握過手?你如果和師父握一下手,你會發現他的手很柔,好像棉花一樣,這種在算命裡面講是貴相、長命相,他柔軟;如果硬邦邦的,那種就不是貴相,全身筋骨很硬,你知道他不會很長命。為什麼?因為師父心地柔軟,心地柔軟,他全身都會柔軟。他跟我們講,有一次,他自己因為一個人在家裡生活,什麼都自己做,一次他踩著一張凳子登高,要拿一樣東西,結果一失足他就從凳子上面跌下來,八十四歲的老人家從凳子上跌下來,我們說一般可能都骨折的。結果他跌下來的時候反應很快,就地一滾,翻滾了一下之後他就沒事了,全身很柔軟。白天你很少見他鍛鍊的,又不需要去九龍公園拉筋,他是心地柔軟,身體自然柔軟,心是身的根,根源。


《道德經》裡面又講,「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不但人要如此柔,國家也要柔,國家如果很剛強,國家不會長久。你看伊拉克,剛才我們講那個薩達姆總統是很剛強、不可一世,到最後死於非命,他的政權最後被人推翻。現在美國去推翻了伊拉克,美國自己也要反省,他喜歡做世界警察,這個是以剛力、以力勝人;常常以利器來示人,利器是他的武器。前兩個月我們見到,說美國研發了一種導彈,遠程導彈,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面擊中全球任何一個位置的目標。將這些發表出來,顯示他很有威勢,「你不聽我的話,我就打你!」潛台詞就是這樣。利器示人,這個不一定是好事,看到美國這樣的一個兆頭,知道國運將來肯定會衰弱,柔和它才能夠長久,剛強肯定會短。過去曾經有人問過方東美教授,羅馬帝國當時那麼強大都滅亡,現在的大國會不會滅亡?當然會滅,都會有滅的時候。唯有守著柔、守著謙、守著弱,這才能夠長久。


《太上老君說百病崇百藥》學習心得(粵語)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集)  2010/10/2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如果在同一個地方頻頻有人自殺,應如何幫助他們? - 2017-02-21 10:08:14




問 :老法師曾說,自殺的人必須找到替身才能脫身。 如果我們遇到在同一個地方頻頻有人自殺,應如何幫助他們?

答 :這找替身是道教說的,在民間風俗,老⋯⋯人幾乎都知道。 凡是在這橫死裡面,現在最普遍的是車禍,某個地方發生車禍,以後接連不斷的就是在那個地方找替身的,找不到替身他不能投胎。 而且自殺的人每七天他要重複自殺一次,所以他非常痛苦。 任何宗教都禁止人自殺,這是有道理的。 遇到這種情形,無論是吊死的、服毒死的,在他那個地方要作超度佛事。 我們幫助他作超度佛事,最好是念佛,念佛迴向給他,或者有個緣分給他作一堂三時繫念,他就能離開,這是真正可以幫助他。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劉余莉教授:古代賢明的君主是如何反省的? - 2017-02-21 10:56:27

《孟子》中也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意思是說,我們做事如果沒有成功,應當馬上反過頭來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孔孟所稱道的堯舜禹湯等古代的聖人,都是這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楷模。

有一次,堯帝走在路上,看到兩個犯人正被押往監牢。想到自己統治下的人民犯了罪,他內心很驚慌,馬上跑過去問他們說:
「你們兩個人為什麼會犯法?」

這兩個人回答:「因為上天久旱不雨,我們家裡沒有東西吃,就偷了人家的東西,所以被抓了起來。」

堯帝聽完,對押解犯人的士卒說:「你把他們放了,把我抓起來。」

大家都很驚訝,堯帝接著就說: 「我犯了兩大過失:
第一,因為我沒有德行,才使得上天久旱不雨;
第二,我是一國之君,沒有把我的臣民教好,他們才會犯罪。」

據傳堯帝話才說完,天空就變化了,烏雲飄過來,沒多久就下起了大雨。

商朝的湯王,在自己洗臉的盆子上面刻了一段話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時督促自己要不斷進步。

遇著大旱禱雨時,湯王又提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意思是說,如果我自身有罪,不要因為我的過失殃及天下百姓;天下的老百姓有罪,都是我沒做好,都該由我自己負責。

這些傳說或古訓喻示著人必須要有反躬自省的意識。

因為古人有這種自我反省的意識,所以對於自己身上出現的問題覺察得清清楚楚。

而現代人和古代人相比,這種自我反省的能力就越來越差了。
為什麼呢?
大家注意觀察一下,人們平時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聽到最多的是什麼呢?那就是抱怨的聲音。

顯然抱怨的都是“他人的責任、客觀的環境、領導的原因”,很少有人說「這件事自己哪兒做得不好,是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摘自《心態即命運》)

2017-02-20 劉余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劉余莉教授:哪一個層次的“管理”是最高的? - 2017-02-21 11:15:55

在《史記》上記載著三種不同層次的管理。 子產在治理鄭國的時候,制度非常嚴密,人們想欺騙他都做不到,達到了“不能欺”。

西門豹在治鄴縣的時候,法律非常嚴苛,老百姓被嚇得戰戰兢兢,不敢做欺騙他的事,實現了“不敢欺”。

但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賤在治單父的時候,把孔老夫子所主張的仁愛之心落實在治理之上,最後老百姓都不忍心欺騙他們的長官,達到的是“不忍欺”。

諸位朋友,在這三種層次的管理之中,究竟哪一個層次的管理是最高的呢? 我們的管理又在追求哪一個層次呢?

子賤治單父治了三年之後,孔老夫子一個叫巫馬期的弟子去暗中察訪,看他到底做得怎麼樣。

一天晚上,巫馬期來到了單父,看到有一個人在那兒趁著夜色捕魚,他把魚撈到了,又把這些魚放回去了。

巫馬期看了之後就很奇怪,他問:
「為什麼你把剛剛捕到的魚又放回到河裡去了呢?」

這個捕魚的人說:
「我們的長官子賤不喜歡人們捕撈正在生長的小魚,而我剛才撈到的恰恰是這些小魚,所以我又把它給放回去了。」

巫馬期聽了之後非常感慨,回來向孔老夫子報告,他說:子賤治理單父,他的德政已經達到極致了。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在私下里做事也像嚴刑峻法就在身邊一樣,非常小心謹慎,達到了慎獨的境界。 不知道子賤是怎樣達到這一點的?

孔老夫子說:「我曾經問過子賤,問他是用什麼方法來治理的。他說他精誠的仁愛之心“表現在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上”,影響就會在老百姓中產生。我想他一定是把這種理念運用到治理之中了。」

所以,他作為長官,有一種精誠的仁愛之心,沒有絲毫的虛偽,百姓就被他感化,自自然然地做到了“不忍欺”。

這就是說,在歷史上確實也有不同層次的管理,而我們所追求的應該是最高的層次。

《體論》上這樣說道:「德之為政大矣,而禮次之也。夫德禮也者,其導民之具歟。太上養化,使民日遷善而不知其所以然,此治之上也;其次使民交讓,處勞而不怨,此治之次也;其下正法,使民利賞而歡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此治之下也。」

意思是說,道德對於治理國家是最重要的,而禮法是其次的。 道德和禮法都是引導人們的工具。

在遠古時期,人們重視道德教育的作用,使人們每一天都向善良的方面轉變,但是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這是潛移默化的,是最高層次的治理。

其次一等的就是使人民交相禮讓,即使身處勞苦也沒有怨言,這是次一等的治理。

最下一等的,就是用法律來端正,讓人們因為喜歡賞賜、獲得利益而歡喜去做善,畏懼刑罰而不敢去做違犯法律的事情,這是最低層次的治理。

所以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追求的是“聖賢政治”,追求的是最高層次的治理。

(摘自《群書治要十講》)

2017-02-19 劉余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72 我們身心的痛苦,都是對待眾生的反作用力 - 2017-02-21 15:00:2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凡經過你手的,都是你的福報! - 2017-02-23 13:49:31

凡經過你手的,都是你的福報!

有次,和師父喝茶,倒茶時茶水濺漏在桌上,我就拿了一疊餐巾紙擦拭,師父看了看紙巾,說:“這是大自然恩賜的資源,太浪費了”。師父對這個紙張都是這麼細心的,如此珍惜福報,難怪師父福報這麼大。其實我們的福報,都會被慢慢不知不覺中損掉的。

比如說你去公司用電,用完了電腦不關,你不會扣掉工資,但是你的福報就會被扣掉。不要以為從口袋中拿出錢來才是扣掉福報啊。不要覺得浪費自己的東西也是浪費福報。凡是經過我們手的東西,浪費了,都是浪費自己的福報。如朋友請你吃飯,你去吃了一大餐,浪費了一大半。那麼浪費了誰的福報。還是你的福報。再如,公司派你去做一件事情,車費可以報銷。本來坐公交車的,你去打的了,那麼浪費了誰的福報。還是你自己的福報。

凡是從我們手上過去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福報。為什麼?你想想看,因為你有福報,你朋友才請你吃飯,你做事情車費才能報銷。但是我們卻浪費了,覺得那是別人的東西,就可以浪費。這就是天大的錯誤了。其實浪費的都是自己的福報。福報是自己培的,也是自己損的,什麼時候損掉了,也不知道呢。以前有人供養太虛大師一個洋參,太虛大師覺得無福報消受,就把它轉送給了炎虛大師。有人送給弘一大師東西時,弘一大師也是如此的送給別人,包括藥物。所以說,高僧的福報都是如此大的。

想想,沒有學佛前,損掉了不少福報了,佔別人便宜,也是損自己福報的方式。總覺得那是別人的,是公家的,是老闆的,就可以浪費。其實啊,浪費的都是自己的福報啊。

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福報,凡是經過我們手的,別再浪費了。

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 2017-02-23 13:50:23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這四句,要多想。愛欲榮華,人之所好,要曉得這是保不住的,是非常短暫的受用,一定要把它看破。真正看破之後深入經藏,古大德有一句話說「世味哪有法味濃」!愛欲榮華是世味,這世間的滋味比不上法味。但是法味一般人不容易嘗到,特別是這個時代,為什麼?法味是真的,世味是假的。你要想學真的,得用真心,現在人沒有真心,全是假的,虛情假意,不是真心。


真心是什麼樣子?印光大師常說「誠敬」,真誠、恭敬,這個態度現在沒有。真誠、恭敬必須要從小去培養,現在從小疏忽了,父母都要工作,沒人教他,祖父母照顧,祖父母溺愛,喜歡孫子、疼孫子,一切都隨他,這還得了嗎?所以現在的小朋友,影響他最大的是什麼?電視、電動玩具,這個東西影響太大,這不是個好東西。所以把他那點天真、那點真誠,在電視、玩具裡頭消失掉,他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重長輩,不知道友愛兄弟,這是人倫最基本的要求,他做不到,所以沒有誠敬心。長大之後更是如此,他已經養成習慣,表現在外面是浮躁,內心沒有誠敬,心浮氣躁,這種心態求聖賢的學問,是很大的障礙,孔子來教你也沒有辦法。學經教更困難,佛菩薩來教你都教不好,為什麼?你不能吸收。誠敬心能吸收,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你能吸收一分,十分誠敬你能吸收十分。現在有幾分誠敬?幾乎沒有。沒有誠敬心,在古時候老師不教你,你隨著旁聽可以,老師不會教你,為什麼?你不能接受,不是老師不慈悲。這是我們談到傳統文化的復興,這是非常困難的一個關節,很不容易突破,學佛問題也在此地。心浮氣躁,對於愛欲榮華他認為這是樂事、好事,他天天在追求,他天天在享受,他怎麼肯放棄?


雖然古聖先賢的典籍都這麼說,像底下《會疏》講的,「榮華不可保,會者定離散。愛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顛倒妄樂,故無可樂者」。縱然他知道這回事情,他也不會放棄,有一天享受,他得好好享受一天,明天,明天還沒到,還沒想到。所以這非常難,要人家放下名聞利養,放下榮華富貴,這個在今天比什麼都困難。如果真正放下,他嘗到法味,那就不一樣,真的明白法味超過世味,法味裡頭有真樂,與性德相應;世間法與煩惱相應,與不善的心行相應。法樂不是如此,法樂確實與性德相應,這是聖者之樂,應當去追求的。


佛在這裡講得好,儒跟道亦如是,榮華保不住,時間很短。世間榮華富貴至極無過於帝王,我們看看歷史,歷代的帝王他們能享受多少年?享受二十年的就不多。你看他在位多少年?少的二、三年,他壽命到了,多的也不過是二、三十年,很難得了。五、六十年,在位五、六十年的不多,很稀少,清朝康熙不錯,那福報是真大,做六十年皇帝。可是雍正只有十三年,乾隆也做了六十年,往後時間就不長,二、三十年,十幾年,像康熙、像乾隆真正是太少了。乾隆自稱為古稀天子,自古以來稀有的,真是稀有,他活到八十多歲。壽命到了,再一轉世,福報享盡了,福享盡一轉世那個不善的業報就現前,到哪裡去?沒有多大的過失,一般人道、畜生道,能夠到天道的很少。


這些只有真正學佛的人他知道,真正入佛境界,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表演的是一個真正超脫的人的生活,他自在、安樂,經上前面給我們講四個字的標準,「淨定安樂」,釋迦牟尼佛全有了,跟釋迦牟尼佛學的這些弟子各個也都得到。淨定安樂是真樂,比榮華富貴高得太多!為什麼?他這個享受,他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自在無礙,這世間法裡頭找不到的。淨定安樂可以常保,永遠不衰,愈修愈快樂,境界不斷的向上提升,它不一樣!所以稱世間叫顛倒妄樂。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一二集)  2011/7/2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年紀大了,學佛什麼方法最適合 - 2017-02-27 08:08:30

年紀大了,學佛什麼方法最適合

問:年紀一大,身體愈來愈不中用,拖著這樣受罪的身體還能學佛嗎?如果可以,什麼方法最適合?

淨空老法師答:如果是對佛學有相當的基礎、有相當的認知,念佛就好,專心念佛。我大概在二十多年前在台灣南部講經,在屏東遇到一個老居士,那個時候好像八十四歲,身體很健康,過去也是做官的,地位也相當高退休的,一天念三萬聲佛號。

他告訴我,他曾經參過禪也學過密,他想想都不行,都用不上力,最後還是念佛好。他就告訴我,每天他念三萬聲佛號。我說你怎麼念法?他走路,走路是運動,住在鄉下,在鄉下稻田裡面,他走一步一聲佛號,三萬聲佛號他就走三萬步,所以八十四歲身體很健康。

這個老人的修學方法是很值得年歲大的人學習,為什麼?心要清淨,養心要靜,養身要動。身體是個機器,如果不動,它就生鏽了,它就壞了,所以一定要動。我們常講「活動」,活就要動,不動就活不了,這一定道理的。你看中國這個文字它很有意義的,你動,你就會活;你不動,你就活不了,活動。

南無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福報是由惜福、修福而來。 - 2017-02-27 08:13:08

福報是由惜福、修福而來。

擁有好的經濟、環境、智慧,這都是福報。

人的一生可以享用多少福報都有定數,就看自己前世努力了多少。

譬如,今生只能得到一千萬的財產,這一千萬用完就沒有了。

就算擁有幾百億的財產,也是前世修的福報,這一生如果不努力,也只有坐吃山空,幾百億還是有用完的一天。

既然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節流」,並且積極地「開源」。

開源就是修福,也就是修善法,廣修善法的人就像是擅於投資生產的人,在良性的循環下,財源不但不會斷絕,還可以存到行庫裡翻本,乃至於布施給大眾,生生世世受用無窮。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惜福,節約就是惜福,要珍惜自己的福報,不要浪費。

除了惜福,還要修福,修福就是開源,能開源又能節流,福報就會愈來愈大。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比過去充裕,但不見得人人都知道惜福。

一般人容易喜新厭舊,家裡的東西已經夠用了,還一再花錢去買新的東西,甚至把一些還能用的東西送到垃圾場去,這不但是浪費資源,也耗損了自己的福報。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

釋迦牟尼佛的一位弟子接受了居士供養的新衣服,

世尊問這位弟子:「有了這件新衣服,原來的舊衣服要怎麼處理?」

弟子回答:「世尊!我會等舊衣服穿壞了,才換穿新衣服。」

佛陀再問:「舊衣服如果壞了,你要怎麼處理?」

弟子說:「世尊﹗我會把它剪成一塊一塊、拿來當抹布用。」

佛陀又問:「如果這些抹布已經破損不堪,要怎麼處理?」

弟子說:「世尊!這些抹布雖然不能再用,但是還可以埋在樹下做肥料啊﹗」

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知福、惜福。

能惜福、培福,福報就愈來愈增長,

福報大的人,人生將順遂光明!

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利他?第一步是要先改變自己 - 2017-03-02 11:24:10



如何利他?第一步是要先改變自己,自己變善,世界上就少了一個惡人。如果自己沒有改變,就去管閒事、過度熱心反而容易被惡人影響。如果自己先準備好之後再去幫助別人,因為有了自身處理煩惱的經驗,在提醒別人時所說的話也才真的有力量,因此利他要從改變自己做起。----大寶法王噶瑪巴《2011春季課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抓住機會,及時修福 - 2017-03-02 11:25:11


要抓住機會,及時修福

1 有些作兒女的,覺得老人死了去作鬼,給他多燒一點紙錢、多燒一點房子,讓他在陰間可以享受,諸位想想,他能不能享受得到?未必。什麼原因?這要看他有沒有福報。

2 陰間跟陽世差不多,諸位總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有福,你總歸有得享受;你沒有福,人家把財產送給你,你還是享受不了。

3 紙錢燒得再多,他要是沒有福報,不但對他沒有好處,反而對他有害處。為什麼?鬼裡頭也有謀財害命的,也有強盜土匪,你沒有錢,他不來找你;你有錢的時候,他專門來找你。

4 由此可知,沒有福報的人,業障深重,走到哪裡,身心都不自在,你明白這個道理,這一生中一定要抓住機會,及時修福,很認真努力地修福。


轉自網路流傳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播經使得冤親債主得度 - 2017-03-04 08:49:20

播經使得冤親債主得度
 
有個師兄在自己家裡播經,但自己不經常聽,後來他夢見一條狗說:我是你們以前殺的一條狗,我做了惡,墮落在畜生道,但你們也太狠了,把我活活打死,扒皮開膛。 你們一直以為我是應該被吃的,但是誰又該吃你們呢? 我臨死前發誓一定要報仇。 等了很多年,一直在找機會,現在你們在佛堂播經,你們自己忙這忙那的,沒時間聽,我們可都在聽,現在你們還不明白的道理,我們明白了,你們不覺悟,我們覺悟了,也不想再報仇了,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已經不恨你們了,你們能不能念佛送送我?
 
淨空法師:流通播經機比供養我還有功德
 
http://m.weidaohang.org/viewnews-397393.html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
 
4、念佛機打開,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跟古時候那個念佛堂就沒有什麼兩樣! 今人有這個福報,這是古人夢寐也不敢希求的。 今人雖然有這個福報,他會不會用? 他會不會享這個福?
 
8、家裡念佛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許許多多幽冥界的眾生都會跟著你念佛。 “這樣一來,我不是把鬼都找上門來了?那還得了?”你不要怕,沒錯,鬼會很多很多,都在你家裡,都是你的護法神,為什麼? 他受你的恩德,知恩報恩。
 
播經十二功德利益:
1.化解墮胎冤業
2.化解冤親債主、冤殺債主、冤情債主、冤緣債主的冤業
3.利益仙道眾生
4.利益歷代宗親
5.利益自身法身慧命
6.利益家人的法身慧命
7.家庭和睦
8.孩子學業有成
9.重病患者也可得到極大的利益
10.修行障礙減少
11.廣開財路
12.連續播經三年,可以改變家宅不好的風水
 
使用淨空法師播經機注意事項:
 
1.請跪在佛菩薩面前,請佛菩薩加持道場,天龍護法慈悲護持道場。 佛光會照注播經道場,(有幾個同修都被託夢鼓勵告知家庭是大道場,佛光照注播經的地方)
 
8.眾生的空間跟我們不一樣,高樓也沒有問題,眾生都會來,小塊地方都是大道場。
 
9.注意聲音別影響家人及鄰居,眾生有天耳通,聲音小點沒關係,但是要有聲音。
 
10.不要疑神疑鬼,要念佛憶佛想佛,一切交給阿彌陀佛。 一般都是自己不做功課,冤親債主得不到功德,自己業障現前而煩惱,並不是播經的問題。 這說明我們功德太少,虧欠太多了,要努力哦。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孫儷:越孕越美麗的食素女王 - 2017-03-04 08:56:41

愛素食拒皮草,和鄧超活出愛情最美的樣子!

聽說有倆人堪稱第一環保的明星情侶?
其實提起內地娛樂圈的情侶檔
大家一定會不約而同的想到
孫儷和鄧超

【孫儷:越孕越美麗的食素女王】

從《玉觀音》中的安心到《后宮甄嬛傳》的甄嬛,再到《羋月傳》裡的羋月,孫儷已然成為了最有號召力的一線女星。孕育兩個孩子後,為這位清新女神又增添了成熟美韻,孫儷用她的事蹟,詮釋了越孕越美麗這句話。早年剛剛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孫儷就坦言,從很多年前就已經養成了吃素的習慣,吃素不僅讓她頭腦清醒身體健康,還讓她迅速的恢復產前身材,激素白皙,氣色傲人,這都是常年素食的功勞。

娘娘孫儷食物多以素食為主、拒絕一切動物皮草,洗衣服盡量自然通風晾乾、出行選擇排放量小些的車子,盡量選擇步行,不丟棄穿過的禮服,自己動手稍作改動,下次走紅地毯,照樣大大方方華麗出場……演員孫儷的環保生活,過得很幸福。

打開孫儷的旅行箱:環保筷子、飯盒、水杯、毛巾、手帕,擺放有序。她笑稱:“這些都是雷打不動的必備品。”

孫儷是一個倡導素食主義者,和許多人奉信“素食拯救地球”的觀念一樣,她也認為,少吃肉也是一種環保行為。

“你吃過豬肉燉粉條嗎?”還未等記者回答,孫儷就說:“不用講,聞著那味道就知道,肯定特別美味。”不過素食主義的她,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那碗冒著熱騰騰香氣的豬肉燉粉條,幹嚥口水了。

平時,孫儷會推薦身邊的朋友去看一些低碳網站,這樣能獲得更多的環保知識:“我一有時間就上網站充充電,多了解一些低碳環保知識。”

“低碳”常常被很多人理解成少吃、少穿,恰巧孫儷就是這方面的典範。為了響應“低碳”而加入了素食主義者行列的孫儷還不僅僅如此,在穿著上也很講究。明星的衣服穿過一次再穿第二次就會顯得掉價了,稍不小心還會被媒體記者加以利用扣上一個“吝嗇、摳門、不會穿衣”等帽子。孫儷卻偏偏往“潛規則”裡躥,穿過的禮服不到迫不得已不會丟棄,留著自己稍作改動下次走紅地毯仍能大大方方地華麗出場。

與此同時,孫儷還為“人道對待動物協會”拍攝反皮草運動宣傳廣告,每一次出場,面對媒體記者毫無休止的質疑詢問,她總是反复表明自己的立場:“無論如何絕對不穿皮草。”而這一承諾不僅僅局限於孫儷工作之外的生活,就算是拍戲,她也不接受皮草衣服的造型裝束。

由鄭曉龍導演、孫儷主演的《羋月傳》一組孫儷身著皮草的鏡頭也引發了爭議。孫儷發布微博,澄清新戲服飾所用為人造毛,並非真皮草。

由於孫儷一直呼籲要善待動物,多次參與反皮草活動並擔任宣傳大使,還拍攝過相關的公益廣告。因此,這組孫儷身穿皮草的鏡頭瞬間引發爭議。

孫儷在微博發聲:“我想特別說明一下,我身上的毛毛,都是人造毛不是真皮草。不是劇組不願花錢,而是在開機前我就與劇組表達過,我不願穿真皮草的想法,他們很支持我。話說現在的人造毛做的真的很好,無論手感還是顏色,如果喜歡穿毛毛的朋友,真的可以選擇人造毛,如此也能放動物們一條生路!”

轉自

http://mp.weixin.qq.com/s/oLpMZyS54KyzRxEV6kVTng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87 心慈善神護 心惡鬼相隨 - 2017-03-04 13:34:01




你隨時會起心動念,所以要修行,要保持正念。如果沒有這個五濁惡世,你怎麼修;如果沒有眾生,你怎麼布施、忍辱、持戒,所以我們要感謝周遭的一切助緣,幫助你圓滿這顆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84 幫國王治病的比丘 - 2017-03-04 13:34:3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81 植物是生命嗎 吃植物算是殺生嗎 - 2017-03-04 13:35:27




植物本身不會痛,是如果這個植物上面附著一個靈魂,一般祂知道你要折,祂也走掉了。只是說一個大樹就不一樣了,這個樹兩百年,它變成鬼道的家,你把它弄壞了祂可能說我家裏被破壞掉了。當然我們要吃素之前,我們有一個慚愧心 悲心,因為這個水果、蔬菜灑農藥,可能殺死一些小蟲,不然沒有這麼漂亮的水果。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683 若曾墮胎怎麼辦 - 2017-03-04 13:36:17




【若曾墮胎怎麼辦?】/海濤法師

這個很痛苦的,因為我也很慚愧,我也有帶女生去墮胎,然後墮胎真的要墮落地獄的。

現在網路有很多影片、照片,那些被墮胎的小孩子手掌還有形狀對不對,身體都還有形狀,被切割開了,然後就把他丟掉,很痛苦的。

所以,
1.我們要「懺悔」,懺悔就包括斷惡——「我以後絕對不會再墮胎了」。

2.再來我們要幫祂們「做功德」——
誦《地藏經》,
誦《藥師經》,
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誦不動佛儀軌,
或是請上師法師帶我們修法,都可以。

3.除了懺悔、做功德,再來就是希望這個小孩子不要有痛苦,要「超度祂」。超度祂,幫祂皈依三寶。

4.然後更積極的,最好的力量就是「發願」:
(1)願幫助所有其他墮胎的小孩跟未墮胎的媽媽,如果她懷孕了她想墮胎,妳告訴她不要墮胎。
(2)各位經過醫院,特別婦產科醫院,多為那些被墮胎的小孩觀想,幫祂念不動佛的名號或咒語。
把你自己的痛苦化為一種成佛的力量,如果你能夠化為一個利他的菩提心,你的小孩子一定很快樂。

雖然那個時候妳無明,不知道,不得不墮胎,但是現在妳知道了,妳一定要幫助祂成佛,引導祂,而且妳不會捨棄祂,妳要告訴祂:「我不會捨棄你,我永遠幫助你,媽媽就是希望你去極樂世界,去阿閦佛的淨土。
所以妳用各種的方法回向給祂。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02 吃素是福 不與眾生結惡緣 - 2017-03-07 14:18:02




想到牠的痛苦,不要傷害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阿拉伯王子吃素推動中東走向綠色未來 - 2017-03-07 14:19:06

你絕對想不到中東首富皇室之子不但吃素還關注動物與環保議題!從小生長在皇室家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子Khaled bin alwaleed,是「中東股神」稱號的阿瓦里德Alwaleed bin Talal Al Saud的兒子,他實行素食主義的生活方式,並帶動這個依賴石油的國家朝向更環保節能的驚人改變!

從狩獵看見痛苦轉而吃素

哈立德王子跟其他王子一樣,可以過著擁有豪華汽車、遊艇與富裕的宮殿生活,卻因一次的南非狩獵活動從此改變,異國的動物探險過程中使他感到痛苦,他深深意識到狩獵動物是一種「卑劣」的行為。回國後的哈立德開始推行動物權利保護,反對任何形式的血腥與殘忍虐待動物。

2012年哈立德成為Vegan者。他也影響了父親阿瓦里德,他向父親介紹Michael Greger博士的著作《如何不死》(How Not to Die),兩個月後阿瓦里德也一起吃素。

實行純素主義生活

生活上哈立德王子也做了調整,他不關注在石油與天然氣行業,甚至放棄富裕的宮殿生活,反而投資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例如高科技、太陽能發電、可再生能源、綠色建築、素食餐廳等,並只開特斯拉汽車X P90D─對環境友善,使用人工皮革的純素汽車!

推動中東環保行動

2015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舉行的石油會議中,哈立德表態不認同大量投資石化燃料,反而催促大家重視氣候異常問題並採取行動。「氣候變化與不合理的能源消耗是我們現在最嚴重的兩個問題,你不需要是科學家或是太空科學家,光是一般人就能明顯感受到氣候的異常。我看到數據就在那裡真實的存在,並感到非常憂慮。」

哈立德並非光說不做,他最大的成就是將約旦轉型成100%使用太陽能電板和LED燈的國家,這個改變可節省國家60%的電力。「我和國王Abdullah見面,並建議這個政策,國王非常喜歡。」

哈立德認為讓重度使用石油的國家優先轉變,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比什麼都重要。哈立德說,「如果我們以經濟、人道及實用的方式而非貪婪的角度來看待動物福利、畜牧化工業與環境,這些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當依賴轉變成一種責任,而不是財政利益時,他可以看見這一天的到來。

轉自
http://www.suiis.com/media/NewsArticle.asp?no=120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2016.3.7心情隨筆 - 2017-03-07 15:15:44

2016.3.7心情隨筆

近年來,政府有多項推行的政策措施,包含【完善生養環境方案】、【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還有正在執行的各種促進就業、身心障礙者及弱勢同胞的各種補助及回歸一般職場的各種措施、租屋補貼等等,政府做的各種努力,值得肯定,但是,我們從另一個層面—因果法則--來看,似乎,只能救急,並無法解決問題的源頭,也就是【因】,因此,無法斷滅後續會產生的【果】。

有佛門大德指導我們【家庭失和是因為殺生所致,想要家庭和睦,健康長壽,一定要遠離殺生!】

家庭失和的原因很多,夫妻之間是冤親債主的結合、難養叛逆或身心有障礙的下一代是冤親債主投胎、上一輩老人家失智失能或重大傷病需要有人長期照顧等等,導致一家人重大負擔跟長期苦痛,也是殺生過多所導致的。因為冤業結得多,所以不是冤家不進門,一家人彼此折磨著。

而這種家庭的共業,雖然政府政策多管齊下,但是,也無法根治持續嚴重的社會問題,就像抱薪救火火增煙,方法不對,重點是把木材移開啊!所以,解決家庭失和的根本方法,就在鼓勵大眾吃素避免殺生,不要製造痛苦的因 (帶給這麼多動物眾生痛苦) ,就不會得到痛苦的果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啊!遠在兒孫近在身!

另外,現今的人們,往往工作都比上一代辛苦,爆肝很常見,薪水微薄,養兒育女買房都很吃力,除了政府要加強公平正義政策落實、照顧弱勢外,佛門也提供解決辦法,那就是每個人好好修福報,福慧雙修,才能福慧圓滿,諸事順心如意。修福報,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其中財布施還包含外財布施跟內財布施,外財布施就是布施金錢物資等等,內財布施不花什麼錢,主要是貢獻自己的身心力量,在能力範圍內與人方便、幫助愛護他人等等,如做義工等。開源之外,要節流,珍惜自己的福報,就是老祖宗所講的,【勤儉為興家之本】,勤勞、節儉,福報才能細水長流;祿盡,人不是早死就是多災多難。

**************

瞭解今生的果報及因緣,請參考佛經的開示,可以靈活運用,悟解言外之意。轉貼佛說因果偈云:

富貴皆由命  前世各修因  有人受持者  世世福祿深。

善男信女聽言因  聽念三世因果經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語莫非輕

今生做官是何因  前世黃金裝佛身
前世修來今世受  紫袍金帶佛前求

黃金裝佛裝自己  衣蓋如來蓋自身
莫說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處來

騎馬坐轎為何因  前世修橋鋪路人
穿綢穿緞為何因  前世施衣濟貧人

無食無穿為何因  前世未捨半分文
高樓大廈為何因  前世施米上庵門

福祿具足為何因  前世造寺建涼亭
相貌端莊為何因  前世鮮花供佛前

聰明智慧為何因  前世誦經念佛人
嬌妻妾美為何因  前世佛門結善緣

夫妻長守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雙全為何因  前世敬重孤獨人

無父無母為何因  前世多是打鳥人
多子多孫為何因  前世開籠放鳥人

養子不大為何因  前世皆是恨他人
今生無子為何因  前世厭恨人兒孫

今生長壽為何因  前世買物多放生
今生短命是何因  前世宰殺眾生身

今生無妻為何因  前世偷姦人女妻
今生守寡為何因  前世輕賤丈夫身

今生奴婢為何因  前世忘恩負義人
今生眼明為何因  前世施油點佛燈

今生眼瞎為何因  前世多看淫書人
今生缺口為何因  前世多說是非人

今生聾啞為何因  前世惡口罵雙親
今生駝背為何因  前世譏笑拜佛人

今生曲手為何因  前世打過父母人
今生曲腳為何因  前世破壞路橋人

今生牛馬為何因  前世欠債不還人
今生豬狗為何因  前世存心哄騙人

今生多病為何因  前世幸災樂禍人
今生健康為何因  前世施藥救病人

今生坐牢為何因  前世見危不救人
今生餓死為何因  前世笑罵乞丐人

被人毒死為何因  前世攔河毒魚人
零丁孤苦為何因  前世惡心侵算人

今生矮小為何因  前世鄙視各用人
今生吐血為何因  前世挑撥離間人

今生耳聾為何因  前世聞法不信真
今生瘡癲為何因  前世虐待畜生身

身生臭氣為何因  前世妒忌他人榮
今生吊死為何因  前世損人利己人

鰥寡孤獨為何因  前世不愛妻兒人
雷打火燒為何因  前世毀謗修行人

虎咬蛇傷為何因  前世多結冤仇人
萬般自作還自受  地獄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無人見  遠在兒孫近在身
不信三寶多施捨  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來今生受  今生積德後蔭人
若人毀謗因果經  後世墮落失人身

有人信行因果經  福祿壽星照臨門
有人推介因果經  代代吉慶家道興

有人常帶因果經  凶災橫禍不臨身
有人講說因果經  生生世世得聰明

有人讀誦因果經  來生到處人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經  來世便得帝王身

若問前世因果事  迦葉布施獲金光
若問後世因和果  善星謗法地獄因

若是因果無報應  目蓮救母是何因
若人深信因果經  同生西方極樂人

三世因果說不盡  龍天不虧善心人
三寶門中福好修  一文喜捨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  世世生生福不休

若問前生事  今生受者是  若問後世事  今生做者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晚年最好還是以念佛為要務 (淨空法語) - 2017-03-10 09:28:06

晚年最好還是以念佛為要務 (淨空法語)

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的大眾在工作的時候,現在工作都很緊張,他也沒有時間去想別的。退休之後,工作沒有了,那享清福不是很好嗎?可是退休之後,我們看到兩種現象,一種就是雜念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想到自己退休了,沒有用了,感到很哀傷;另外一種就是昏沉,倒是妄念沒有什麼,精神提不起來,有兩種現象。這兩種現象讓這個人特別容易衰老。我有很多過去的同事、朋友退休下來之後,兩年沒有見面,再一見面好像隔了二十年一樣,一下衰老了都叫我們很難認識,這就是古人所講的“憂能使人老”。晚年清福要很快樂才行,所謂“兒孫滿堂,孝子賢孫”,那才有清福好享,真的有人能享一點福,可是現在人我看很少有這樣的福報。

再說這沒有福報的人退休下來之後,念佛倒是真正享清福,在念佛堂,為什麼?精神有個寄托,人生的目標轉移到極樂世界。這個清福是所有清福裡面第一清福,無上的清福。能夠把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不但他不容易衰老,肯定他的心情愉快,精神飽滿,跟那個不念佛的人完全不一樣,所以念佛、聽經是晚年最好的清福。如果是能夠有些同修在一起共修那就更好,為什麼?一個人修往往容易懈怠。

有幾個人在一起修,彼此互相勉勵,有時候來討論佛法,交換學習的心得,這樣往往會提起學佛的興趣,彼此都能夠長進,所以大眾在一起學習有它的好處。一個人除非真的是好學,勇猛精進不懈怠,那個行。在一般人一定要依眾靠眾,就是我們要依大家、要靠大家,大家在一起學習。古人建道場、建念佛堂用意就在此地。

我大概在二十多年前在台灣南部講經,在屏東遇到一個老居士,那個時候好像八十四歲,身體很健康,過去也是做官的,地位也相當高退休的,一天念三萬聲佛號。他告訴我,他曾經參過禪也學過密,他想想都不行,都用不上力,最後還是念佛好。他就告訴我,每天他念三萬聲佛號。我說你怎麼念法?他走路,走路是運動,住在鄉下,在鄉下稻田裡面,他走一步一聲佛號,三萬聲佛號他就走三萬步,所以八十四歲身體很健康。

轉自
http://blog.xuite.net/cyl401106/twblog12/138766309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心裡罪過的陰影去不掉,怎麼辦? - 2017-03-10 09:32:24

心裡罪過的陰影去不掉,怎麼辦?

怎麼樣懺罪(懺悔罪過)?念阿彌陀佛就是懺悔罪過不必再找這個懺、那個懺,我看什麼懺都懺不了罪過。為什麼?你念你的罪過,你回憶一次就又造一次,這個罪怎麼能懺得了?心裡永遠有個影子去不掉。就用這一句佛號,淨念相繼,把這個陰影全部消除,讓你的心大放光明,這就是業障消掉了。

起心動念純淨純善,絕沒有一個不善的念頭,看到別人不善,看到別人作惡,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撿別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田上,錯了,把自己的良心做為別人的垃圾桶。你是聰明人嗎?這是有智慧人幹的嗎?自己丟掉的垃圾,回想一遍又裝進去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別想了,未來還沒來,想它幹什麼?想它叫妄想,抓住現在重要。現在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叫真正會修行,真正把修行的總綱掌握住了,將來往生決定增高品位。     

所以懺悔,誓不更造這一句重要。我年輕的時候,初學佛,章嘉大師教我修懺悔法,怎麼去修?重實質不重形式。他老人家告訴我,實質是什麼?不再造,像顏回一樣,不貳過。孔子最讚歎的一個學生就是顏回,他真正能做到過失不會有第二次,其他同學都做不到,他能做到。所以真正懺悔的時候要以他做標準,改往修來。

節錄自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九集) 淨空法師主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應該從內心深處,把自己的頭頂看作大地般,高度永遠比別人足下低。 - 2017-03-10 09:59:52



由於高慢輕視他人,不只今生受他人毀謗,後世也會投生為低劣的種族,或生於惡趣,非常愚痴,受他人嘲笑輕視。有位西藏大師曾說:「應該從內心深處,把自己的頭頂看作大地般,高度永遠比別人足下低。」若能如此,內心將是充滿謙虛與清淨,而且所得的果報,是在人天善趣中廣受尊敬。

~達賴喇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個修行人如果「言行一致」,講出來的就會是有力量的「真實語」。 - 2017-03-11 13:00:58


一個修行人如果「言行一致」,講出來的就會是有力量的「真實語」。

「萬人聚集,佛行事也不會變大;只有一人,佛行事業也不會變小。」指的就是重點在這位主法上師的修持,如果具足「空性的精髓大悲心」,就會有真實的利益,即使只有一個人來聞法,就能利益到那個人;但是如果沒有真實的修持,不具有空性的精髓大悲心,即使聚集萬人,佛行事業也不會變大,因為無法真正利益到那些人。

所以是不是能利益別人,最重要的是發心和修持力。比如有一本書,如果這位作者是為利益別人而寫,你讀了就特別有感覺;而有的書看起來很大一本,但只是炫耀知識,從這樣的書中就得不到什麼利益。

~大寶法王噶瑪巴34th噶舉祈願法會《修心絮語》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大廟興學推在地安老 邀法師、神父分享 - 2017-03-11 13:20:22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2月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如何在地安老,迫在眉睫。為此,推動「大廟興學」的海尾朝皇宮、台南社大台江分校特別在觀音佛祖聖誕之前,弘揚佛祖的慈悲精神,推動在地安老行動,邀請法鼓山常延法師台江廟口文化沙龍開講。

昨晚的台江廟口文化沙龍開講,包括朝皇宮爐主吳朝燦、前台南市教育局長鄭邦鎮、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侯俊良以及台江文化促進會前理事長吳銘福等鄉親,共同與會討論。

常延法師在會中分析,在地安老具有省時省力、人親土親的特色,她呼籲大家要學觀音、做觀音,做大道公的化身,也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共學關心老人家,共同合作,推動在地安老工作。

常延法師表示,安老是世界性問題,許多研究也發現老人家的社會關係網絡好,生活品質才會好,在地安老具有省時省力、人親土親的優點。大家求觀音,也要學觀音,也要做觀音,從發慈悲心、到學習觀音菩薩的聞聲救苦的修行得道法門,要主動去觀察感受世間人的苦。

社大台江分校表示,下一場台江廟口文化沙龍在3月30日晚上將邀請天主教吳道遠神父到朝皇宮開講,歡迎市民們一起來共學反思,推動在地安老工作。

轉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00036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愛護生命的故事】 - 2017-03-14 13:31:45


這一系列故事 (請點開youtube),是海濤法師志業所做的動畫短片,很適合闔家觀賞,特別是小朋友的教育,為小朋友培福、長善根,相信他們將來一定很有福報,從小就福慧雙修,感恩法師及眾多志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26 如何在佛前發願 - 2017-03-14 14:10:3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1 要得到快樂就不要製造痛苦的因 - 2017-03-14 14:11:39




有的人說布施...有福報,但是佛又說"持戒的福報超過布施",你今天布施一佰萬,很偉大,大家隨喜你,但是你還在釣魚,你還在殺生,這樣你這個福報,馬上就漸漸消失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3 戒殺護生 斷苦修福 - 2017-03-16 11:38:06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3 戒殺護生 斷苦修福 】影片4分12秒

為了人類要吃肉,賣牠的人、殺牠的人、剁牠的肉的人、吃牠的人,將來都要受苦,甚至這個苦會產生這個社會的災難。

你思惟以後不但不會去吃,我們要救豬、救羊、救雞...救幾隻算幾隻,雖然我們救的很少,但是這個力量可以回向。就像點一盞燈, 可以消除很多黑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4 慈悲吃素 超度眾生的力量大 - 2017-03-16 11:39:12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4 慈悲吃素 超度眾生的力量大】影片2分48秒

你如果是生意人,你現在無法吃素,要有慚愧心,至少初一、十五吃素,在家裏吃素。如果不用上班跟人應酬了,你不要吃肉了,現在年輕人吃素的也很多,很方便。

我們現在要召請很多動物亡靈,等一下要超度,如果你今天發願不吃肉了,那些動物亡靈就敢過來,可以超度很多,所以為了慈悲,我們吃素、不吃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5 祭祖勿以葷食徒增祖先的罪業 - 2017-03-16 11:40:08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5 祭祖勿以葷食徒增祖先的罪業】影片2分25秒

你殺生就已經造惡業了,還讓祖先去吃雞肉、鴨肉,把祂推入鬼道、地獄。我們為他們想,希望大家守戒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6 持戒就有福報 - 2017-03-16 11:41:00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6 持戒就有福報】影片5分03秒

持戒,就算只持一條也有功德,你如果五條都持就更圓滿。五條都守人格圓滿,我們希望長壽,你不要殺生;我們希望富有,你要不偷盜;我們希望感情、家庭圓滿,你不要邪淫破壞別人家庭。守戒律 ,你才有福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9 人有善願 天必祐之 - 2017-03-16 11:41:54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739 人有善願 天必祐之】影片5分58秒

佛想眾生,眾生如果想佛,母子合為一體,你就得到佛的加持。

我們只管存好心,只管慈悲,一切不要煩惱、不用煩惱。你會有障礙,那是因為我們自己起心動念。

你起心動念,障礙就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成敗不是靠競爭,年輕有才華,最怕驕慢障礙】 - 2017-03-16 11:52:16

淨空法師:【成敗不是靠競爭,年輕有才華,最怕驕慢障礙】

我們看《了凡四訓》,袁了凡是讀書人,每年參加考試。參加考試,他喜歡看人,判斷這一屆考試你會考中,你考不中,他預測這些人。

考試結束放榜,他所預測考中的全考中了,他說考不中的這些人都沒考中。憑什麼?憑謙虛恭敬,謙德,他非常重視,《四訓》裡頭有一篇謙德,專門講謙虛恭敬。


凡是真正謙虛恭敬,這個人的學問是真實的,實學,他一定考中,有帶傲慢,這個人的心飄浮不定,那就很難考中,他預測用這個標準來看。

我們用這個方法來看學佛,這一生能不能成就,能不能往生,非常準確。學了一輩子,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最好的,他不墮三惡道,那就很難得,來生還到人間,或者到天上。

所以最怕驕慢,最值得尊敬的是謙虛恭敬。年輕有才華,最怕這個障礙,一有這種習氣,成就不大。

這種德行,古時候從小培養,現在沒有了,父母教兒女都教競爭,你要爭不過別人將來你就失敗。這個教學法錯誤的,成敗不是靠競爭,成敗是靠你過去生中修的因,換句話說,成敗是命運,與競爭不相干,命!

命裡發大財,做高官,有一些自己不聰明,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智慧,但他福報大,過去生中修的福大。劉阿斗做皇帝,諸葛亮忠心耿耿替他辦事,他跟諸葛亮比差太多了,為什麼?他有福報。

所以我們要肯定,人在世間貧富貴賤是命裡頭注定的,絕對不是競爭,競爭決定不是好事,競爭只有折福不會增福,只會惹禍不會消災。

這個道理要講透,講明白,讓大家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不再走這條錯誤的道路,要趕快回頭。

只有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幫助你福慧增長,幫助你消災免難,消災免難就增福報,古德所謂災消了,福來了。不是靠競爭,競爭是相反的,競爭是福消了,禍來了。所以今天這個社會,很多觀念是顛倒、錯誤的,必須把它糾正過來。

本文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416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噶瑪巴尊者開示犯重大罪業者 - 2017-03-17 16:46:20

噶瑪巴尊者

我覺得表達虔敬、恭敬最好的例子,就是密勒日巴尊者了。我們看到他的傳記,知道他用咒術殺了35人,有些文獻說他甚至在這前後還殺了一些人,無論如何,我想在座應該沒有什麼人是殺過人的,要殺人可不容易,是很大罪業,更不用說用咒術殺了35個人。

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當密勒日巴尊者知道自己犯多大罪業、過錯後,生起了多大的後悔心,因此他有很強烈、很強烈的意念,認為我一定要懺悔!對佛法強烈渴求的心就出現了,這就是藏文的「每」,一種渴求,這種渴求不是隨便想想修行就好,而是很強烈的渴求,因為他知道如果今生不求法教、不修持,死後一定落到地獄去!

他渴求的佛法誰有呢?誰能夠幫助他今生得到解脫呢?就是馬爾巴大譯師,因此他知道唯有渴求跟隨馬爾巴大譯師,如法修持,才能得到解脫。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什麼樣是虔誠,這種虔誠出於很大渴求的心,不是合合掌、念念皈依文,說「我要虔誠、我要皈依」就可以了,我們看到馬爾巴上師要他做什麼,他是死活都會做到的,要有這樣大的虔誠心。

〈金剛總持簡短祈請文〉開示.第三天課程紀錄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把業障都懺除的方法 - 2017-03-18 13:24:56

把業障都懺除的方法

我們常常顧慮自己造的惡業深重,業障消不了,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懺悔,總是懷疑。這個事情也不是沒有道理,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個疑慮,不曉得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之大,不知道。 所以前清乾隆年間灌頂法師,大師的外號叫慈雲,灌頂是他的名。他在《觀無量壽佛經直指》這本書裡頭,《觀無量壽佛經直指》是他作的。這個法師很了不起,一生著作等身,勤於寫作,日本《卍續藏》裡面蒐集他的註疏就有二十多種,他著作總共大概有四、五十種,非常豐富。《觀經直指》裡面告訴我們一樁事情,他說眾生造極重的罪業,所有的經教、經咒都救不了他,所有的懺法都沒有辦法把他的業障懺除,最後還有一法可以把他的罪障懺除,這一法就是專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名號知道的人很多,這個名號功德利益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很多人輕看了它,小看了它。罪業造多了,請法師來幫助他懺悔,規模大的做水陸法會,修梁皇寶懺、水懺、大悲懺,乃至於法華懺,很多懺法。實在講抵不過一句佛號,不必請人幫忙,自己一個人在家念,就把業障統統都念掉,都把罪業都能念掉,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個利益知道人不多,知道的人他就真幹,真幹的人,三年五載效果卓著,他真成功了。 這什麼原因?古時候,古人註解這個經用文言文寫的,文字比較深,有沒有說出來?說出來了,說出來沒看懂。這個事情我們很清楚,為什麼?我們自己是個過來人。年輕的時候看這些註解,不還是這麼多字嗎?沒看懂,意思沒看出來。看了多少年,看了多少遍,逐漸逐漸悟出來了。悟出來之後,不怪別人,完全怪自己,年輕時候心浮氣躁、粗枝大葉,叫囫圇吞棗。是看過了,真沒看出來,原因就在此地。現在看看年輕一輩,犯我們年輕毛病的很多。

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十一集)  2012/12/4 淨空法師主講 華藏衛視官網


----------
心情點滴:《觀經直指》裡面告訴我們一樁事情,他說眾生造極重的罪業,所有的經教、經咒都救不了他,所有的懺法都沒有辦法把他的業障懺除,最後還有一法可以把他的罪障懺除,這一法就是專念阿彌陀佛。感恩老法師開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活化商店街的照顧咖啡館 - 2017-03-19 08:56:40


http://eyesonplace.net/2017/01/04/4355/

活化商店街的照顧咖啡館
Posted on 2017/01/04
文:可能設計

珍 雅各(Jane Jacobs)對城市街道活力的洞見,標舉城市中傳統商店街的獨特智慧,她主張店家老闆是重要的「公眾人物」,轉角商店的角色不只是商店,還是鄰里的社交中心,扮演鄰街俱樂部和會晤地點的角色。日本東京沒落社區中的商店街,如何成為社區活化的服務系統,翻轉成為友善宜居社區?本文將帶領讀者一窺巷弄中「照顧咖啡館」的服務設計。


都市毛細現象「商店街」

東京都墨田區向島,是一個距離鄰近地鐵站10分鐘腳程的靜謐社區,熙來攘往的上班與觀光人潮甚少流動到此。「Kirakira(キラキラ)橘商店街」,是這個社區的中心,橘商店街奇蹟似的逃過關東大地震與東京大空襲的祝融之災,因此保留著大正時代的長屋與昭和時代的建築立面,成為影劇拍攝老街的取景地點之一。全長 450米的商店街,儘管有受景氣蕭條關閉的店面,但也有屹立不搖的老店,以及新開的年輕商店,是當地居民的購物與生活重心。


社區照護的平台「照顧咖啡館」

2015 年 4 月 4 日,「Sumimamekafe(すみまめカフェ)墨豆咖啡」2在橘商店街開幕了, 是一家由 Create Care 公司(株式会社クリエイト・ケア)3成立的「照顧咖啡館」。「墨豆咖啡」 店名的由來,除了表達〞咖啡豆〞的意涵之外,同時也傳達〞墨田區的迷你版〞咖啡館之意義,希望藉由店裡試賣墨田區的在地商品,引導客人到墨田區及商店街內販售這些商品的店面光顧。

咖啡館專營義大利麵料理,歡迎顧客攜帶商店街中其他商店的外食飲料進來享用。咖啡館面對商店街敞開的窗戶下方多釘了一塊木板,陳列商店街中另一個麵包店寄賣的新鮮出爐麵包。咖啡館裡也有專區展售商店街其他商店的產品。可直接旋轉開啟直通街道的落地窗門,讓牆面成為氣孔,將店內空間與街道結合,街上的人看得見店裡陳列的商品,店裡的客人也可以享受從街道引入的天光雲影、夏日清風,室內與室外/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經濟空間彼此交錯接續。

然而這種氣孔式的街道表面,並未像中古的巴黎一樣,導致商家之間的經濟競爭 5。咖啡館透過歡迎外食與寄賣展售,反而成為整條商店街的產品型錄與協力行銷熱點。此外,咖啡館餐飲與商品販售的經濟表面效益之下,蘊藏著深厚的服務設計: 1、照顧咖啡館提供照顧者一個喘息、照顧資訊交流的空間,並設有相談室媒合社區中有照顧需求的高齡者,以及求職的照顧服務員。 2、具備照顧服務員、社工師專業證照的咖啡館經營團隊,協助商店街自治會培訓其他商店的工作人員,建立高齡者退化性徵兆的知識,利用長者外出購物、用餐、駐足閒聊的機會,辨認需要社會福利介入的早期需求。 3、照顧咖啡館和墨田區「高齡者支援整合中心」連結,宣傳保健活動、醫療服務訊息。整合日本介護保險的資源,傳遞到社區當中。

照顧咖啡館不僅活絡整條商店街的經濟,也成為高齡照護的使用者情境觀察、服務支援網絡。為此,當初咖啡館申請進駐商店街的時候,商店街自治會特別降低租金為定價的四分之一, 以協助咖啡館攤提初期裝潢成本。


人性化的「友善空間」

為了在有限的店面空間讓輪椅客人方便進出,咖啡館設有腳踩式升降平台,桌椅走道的配置也考慮輪椅移動的餘裕。相談室為了顧及裡面媒合雙方的隱私,以及讓外面等候的家屬放心, 以書架與盆栽、活動屏風隔成一個可隱約透視的人性空間。彈性、融入裝潢風格的隔間,也讓相談室與咖啡館融為一體而不顯突兀,相談室旁可旋轉開啟的落地窗門,讓相談室裡的人可以不用透過咖啡館正門離開,確保媒合雙方隱私的同時,也不打擾店內用餐的客人。


從「服務設計」反思台灣老街再造

墨田區老街「橘商店街」的自治力量,與「照顧咖啡館」的餐飲及照顧專業協力,一方面活化沒落商店街的經濟,也建構起人性化的高齡照護網絡。照顧咖啡館,以服務設計打造友善 社區社交空間、資訊交流中心、資源整合平台,仔細關照社區多重利害關係人的需求、細心營造每個服務接觸點,創造感動體驗,再現傳統雜貨店的濃厚古早味人情,將墨田區翻轉成安心的宜居社區。

台灣的老街活化策略,千篇一律販售全台各地的小吃、童玩、伴手禮,散發濃厚觀光商業氣息,與社區的生活需求疏離,因此各地老街呈現驚人的相似性。當地方感的營造、文化資產保存成為社區再生的關鍵字時,除了保留老街建築景觀的硬體與空間作為觀光用途之外,能否以服務設計串連在地生活,讓老街再造帶動社區服務成為宜居城鄉?



作者介紹:「可能設計有限公司」

-----------
心情點滴:如果能結合宗教,如佛教,開示人生哲理、因果教育等,讓老人家心靈更富有,晚年有心理寄託,身心都得到照顧,這是最殊勝的照顧方式呢!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念悲心起,為脫離地獄因。 - 2017-03-19 09:04:32

為期三個月的夏安居結束時,比丘們深得法益,身心自在清涼。為表達對佛陀的無比感恩,比丘們前往舍衛國中的祇樹給孤獨園,恭敬禮拜釋迦牟尼佛。佛陀見到比丘們,即以慈悲的口吻慰問大眾:「這三個月來的生活起居,是否有所匱乏?身心是否安樂?」

佛陀的侍者阿難,在一旁見到佛陀如此慈愍地關心大眾,深為佛陀的廣大悲心所感動。因此,恭敬地請問佛陀:「世尊,您的慈悲令弟子們個個如沐春風。您這般不忍眾生受苦的悲憫胸懷,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佛陀微笑著對阿難說:「無量劫前,在地獄中有兩個罪人。獄卒剝取他們身上的皮,用作拉車的皮帶;並且,命令他們共拉一輛十分沉重的鐵車。在拉車的過程中,獄卒還不斷以鐵棒毆打他們。兩個罪人就這樣來回奔波,毫無喘息的時候。」

「其中一人終於體力不支,暈倒在地;獄卒見狀,又是一陣毒打。見到同伴如此悲慘,另一人心生憐憫,告訴獄卒說:『可不可以讓我代替他?我一個人來拉這部車就好了。』獄卒聽了大發雷霆,以鐵棒重重地捶打這個人,這人當場身亡;然而,由於一念悲心,結束了地獄的業報,投生於忉利天。」

說完了這則故事,佛陀告訴阿難:「地獄中心懷慈悲,願代同伴受苦的罪人,就是我的過去生。自從在那一世當中,看到地獄罪苦眾生受苦無量,我就發起了大慈悲心。此後,生生世世對一切眾生都心懷慈愍,不曾退捨,直到現在。」阿難聆聽了佛陀初發慈悲心的因緣後,十分感佩佛陀的慈心悲願,歡喜地依佛陀的教誨,精進用功修行。

原典出處:《賢愚經》

省思
《觀無量壽佛經》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涅槃經》云:「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對眾生發起慈悲心,是修行學佛的初步,也是成佛不可或缺的資糧。發心正確,知見正確,修行方向就正直不偏,佛道指日可期。

**********
轉自臉書【觀音噶瑪巴】文章

**********
心情點滴:佛陀的前世,也曾墮過地獄,受過悽慘的果報,但一念悲心起,為脫離地獄因,可見培養悲心很重要,修福報也是需要大悲心的! 感恩噶瑪巴上師開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悟達國師的冤怨 - 2017-03-21 15:49:13

全文點此-悟達國師的冤怨

在唐朝時,有位高僧叫悟達國師,在他尚未顯達被封為國師前,有一天在某寺遇到一位病僧,那病僧身上長瘡,臭穢難聞,因此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唯有悟達國師,常憐憫地照顧他,那病僧的病也就漸漸的好起來了,後來臨別時,那僧人感激的對他說:「以後如果你有難,可到四川彭州九龍山來找我,那山上有兩棵松樹並連為標誌。」說完就離去了。
  
  
悟達國師後來因為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尊崇他,就封他為國師,對他寵渥有加。悟達國師卻因權勢而生起一念傲慢心,但也從這時候開始,悟達國師的膝蓋上突然長出一個人面瘡來,眉目口齒俱備,更可怖的是這瘡需要餵食,每次用飲食餵他,都能像人一樣的開口吞啖,即便遍請各地名醫醫治,但皆束手無策。
  
  
有一天,悟達國師突然記起昔日那病僧臨別時所說的話,因此就啟程入山去尋找,到了傍晚時分,果然找到兩棵並連的松樹,高聳入雲,而那僧人已經站在金碧輝煌,廣闊的大殿門前等他,那僧人慇勤地接待,並留他住下。
  
  
悟達國師就把所患的怪疾和痛苦相告,那僧人對他說:「不要緊的,我這兒山巖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天明,你去用泉水洗濯就會痊癒的。」
  
  
到了第二天清晨,等悟達國師來到清泉旁,正要掬水洗濯時,突然聽到那人面瘡竟然開口大叫說:「你且慢洗!你可知袁盎殺晁錯的故事?你的前世就是袁盎,而晁錯就是我,當時就因為你向景帝偏言,害我在東市被腰斬枉死。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但因為十世以來,你都是身為高僧,且奉持戒律嚴謹,使我沒有機會,這次你因為受到皇帝過分的寵遇,動了名利心,在德性上有所虧損,所以我能夠靠近你來尋仇,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化身為病僧)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脫,我們的冤怨,也就此了結了!」
  
  
悟達國師聽了之後,不禁膽戰心驚,連忙掬水洗滌,洗時痛徹骨髓,一時暈絕在地,醒來後,發覺人面瘡已經不見了,回頭看那金碧輝煌的大殿,也已杳然無蹤,後來悟達國師就在那個地方修行,從此不再出山。佛教中的「三昧水懺」,就是悟達國師後來傳下來的。
  
  
這個故事說明因果報應是嚴格的天法,生生世世都會相隨的,冤冤相報,循環往復。要想化解只有動修煉的善念並潛心修行。悟達國師十世嚴謹,此世卻因名利心起,在德性上虧損,心性上的疏失,而久已窺伺在旁的「冤親債主」,有了合理「討債」的理由和機會。由此也可見修煉的嚴肅性,它並非逃避因果報應的避難所。而悟達國師最終得以了結冤怨也是他初道時照顧病僧積下的德行,促成了覺者聖僧化解恩怨並啟悟其更加精進向道的機緣。


---------
心情點滴:

1.就算已經是高深的修道人—十世的高僧,都難免因一時的不小心 (動名利心) 導致護法神離開,使得冤親債主有可趁之機。可見,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最穩當最迅速的學佛之路,唯有親近阿彌陀佛,成為不退轉的阿惟越致菩薩 (《阿彌陀經》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即阿惟越致 ) ,到那個階段要廣度眾生比較穩當。
我們念佛人,遵循印光大師教誨,敦倫盡份,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餘則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往生淨土。

2.結法緣的重要,廣結善緣法緣,是將來我們得度的良機,亦是現行將來化解我們苦難的很重要的因緣,千萬避免跟任何人結冤仇,一切均要秉持善心善意、利益對方的心念對待他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養家就是布施! - 2017-03-21 16:35:08

養家就是布施!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辛辛苦苦謀生賺錢養家,一定要曉得,養家是布施!如果你是在迷位,覺得自己是做牛做馬,賺錢來還家人的債,你憋了一肚子的怨氣,你會生活得很苦!你念頭一轉,養家是布施、是供養,你是布施這一家人,供養這一家人,你就快樂無邊!

你不曉得這是布施,不知道那是供養,你做得好辛苦!你念頭一轉,心情就起了變化,你就快樂了。這就是覺跟迷,迷的時候,確確實實是討債還債;覺悟的時候,不是討債還債,是在修布施供養。

不要以為到寺廟裡面去捨一點錢,那叫布施;對,那也是布施,但無量布施裡面,你只曉得一種。你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的所作所為統統是布施、是供養!譬如,你把家裡整理得清潔整齊,讓一家人生活得舒舒服服,你是在修內財布施,你是在行菩薩道!

你在公司裡面盡心盡力工作,這是對公司的布施,對社會的供養。你能夠起這個念頭,你就自在了!你非常辛勤地工作,就算升遷輪不到自己,你也不會難過,為什麼?你以智慧、體力、勞力來布施供養,你法喜充滿,你非常快樂。何況你修布施供養,眼前如果沒有得到好的報酬,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

〈本文摘自學佛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這叫真學佛。 - 2017-03-26 08:34:36

净空法師:

佛陀生活簡單,他不是得不到名聞利養,

他生下來就得到。他生下來是王子,

他要不出家修行,他將來作國王,

繼承他父親的位子,

古人所謂的「貴為天子, 富有四海」。

他什麼都得到,

人家放棄、捨掉,做給我們看的。

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

釋迦牟尼佛真的放下了,

表演給我們看,不是假的。

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下貪瞋痴慢,他做出來了 ,

那個人是真正覺悟的人,那個人叫佛陀,

那種人叫菩薩,那種人不在十法界裡面,何況六道?

這是我們要學的,這叫真學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世尊沒有錢財,用身體為社會服務,這是屬於財布施。 - 2017-03-26 08:35:23

净空法師:

財布施,世尊沒有錢財,用身體;

身體是內財,用身體為社會服務,

這是屬於財布施。

用身體、用體力,每一天到處講學,教化眾生,

這是內財布施。

教學的內容是幫助人開悟,幫助人、

教導別人斷惡修善,教導別人破迷開悟,法布施。

慰問一些苦難眾生,跟他們生活融成一片,

讓他們生歡喜心, 無畏布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陀從示現成佛到離去這個世間,四十九年當中沒有一天休息,天天在教化眾生,天天講經說法。 - 2017-03-26 08:36:08

净空法師:

佛陀從示現成佛到離去這個世間,

四十九年當中沒有一天休息,

天天在教化眾生,天天講經說法,

這是「正勤」,

我們應當要知道、 學習的。

所以學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榜樣。

我們每天供養釋 迦牟尼佛的形像,

看到了,要向他學習。

學不到,要生慚愧心,

要認真努力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孩子容易發脾氣怎麼辦 - 2017-03-31 10:28:57

孩子容易發脾氣怎麼辦

蔡禮旭老師:

孩子容易發脾氣是結果原因在哪里


人會生氣、發怒,這是結果,我們要把生氣、發怒的因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人在哪些情況 下會發怒?別人對自己怠慢、傲慢時,或自己對別人沒有恭敬心,看人不順眼,脾氣就來了。所以,要讓孩子不嗔不怒,從小就要長養孩子的恭敬心。我們看到古代聖哲人,對自己的長輩都畢恭畢敬,哪有可能發脾氣!

還有一個原因會讓人憤怒、嗔恨,就是嫉妒心。嫉妒心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當見到別人比自己好的時候,就會憤怒、嗔恨別人,這個根源也是從小沒有擴寬孩子的心量而造成的,所以從小長養孩子的恭敬心、拓寬孩子的心胸十分重要。

一個不貪心的孩子,他不會有“別人有,我沒有”的心態,當然就不容易生氣。一個懂得禮讓的孩子,也不容易發脾氣,還會得到長者特別的疼愛,因為他很懂事。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幫他做事做得太多了,他也都視為理所當然,當我們沒有做好,他立刻就會發脾氣。有個孩子十幾歲,媽媽每天都幫他灌好水壺,讓他帶去學校喝,數十年如一日。突然有一天幫他裝水稍微晚了一點,他接過水壺之後,對媽媽很兇說:“我遲到都是你害的,這麼慢!”自己該做的事沒做,別人為他做,他都視為理所當然,沒有感恩心。所以,父母要謹慎,你給他太多財物,他從小就奢侈,覺得長輩給他錢是應該的,因此你時時滿足他無窮的慾望,到時就麻煩了。

發怒會有什麼結果?

發怒會有什麼結果?佛法講:“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所有的修行都一把火燒光了。發怒後要幾天才能平復過來?三天。“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不只是對自己有不好的影響,對他人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有個父親,他的孩子脾氣很不好,他就跟孩子講:“你每次發脾氣,就到後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釘上一個釘子。”這個兒子一發脾氣就釘一個釘子,釘了一個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密麻麻的釘子在上面,突然才警覺到:“我的脾氣原來這麼不好!”慢慢就懂得觀心為要,時時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又嗔恚了,由於這樣的敏感度,他發脾氣的情況慢慢減少了,後來終於不發脾氣了。

他的父親又跟他說:“你只要今天不發脾氣,就到後面的木柱上拔一個釘子出來。”就這樣一天一天把釘子拔掉,拔完的那天他很高興,就跟父親說:“釘子我都拔完了。”父親帶著他到後院去看,告訴他:“你雖然已經把釘子都拔完了,但是這根木柱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不可能,已經千瘡百孔了。

俗話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用刀子在肉上劃一下,只要一、兩個星期就能修復;當我們用很尖銳的言語對待他人,他那個傷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平息。有沒有聽過因為被別人罵而去自殺的?有!所以,惡毒的言語有時比刀劍更鋒利。

因此,父親告訴他,雖然你現在不發脾氣了,但是你以前所發的脾氣,已經傷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的人際關係上很多的障礙。嗔恚、發怒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利,這種自他都不受益的事,是否還要繼續做?當然不能再做。知道不能做,就要想辦法來對治。

如何對治嗔恚、怒氣?

如何對治嗔恚、怒氣?我在一些地方講學,聽課的人大部分不是佛教徒,有的人就說,去買東西,大買特買讓情緒舒緩一點;不然就拼命吃東西;或是打電話給朋友傾訴一下。我跟他們講,你打電話向人家傾訴,你自己是舒服多了,但是你等於把垃圾倒給別人。生氣就買很多東西來吃,而買的這些是不是垃圾食物?這對健康很不利。其實買完會更苦,因為還要花錢。

我們深入中國文字,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怒”這個字是會意字,“心”跟“奴”,表示發脾氣的時候,心就是習氣的奴隸。我們怎麼可以當習氣的奴隸,豈不是糟蹋了自己!所以,對治嗔恚的方法,是轉“怒”為“恕”,這兩個字差別大不大?只要把怒的邊邊角角削掉就變為恕,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如其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要包容他,因為他沒有遇到善知識,我們有包容寬恕的心,就能轉“怒”為“恕”,轉憤怒為慈悲。

希望明德工程
http://www.xwmd.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7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怎麼才能變得越來越順? - 2017-03-31 10:29:28

怎麼才能變得越來越順?

陳大惠老師:

有人說:自己的生活過的一團糟,不知道怎麼才能過的順一點,那就謹記日常遠離這六點,就會變的越來越順。


1殺生

彌勒菩薩偈云:“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吉祥前幾天說過放生的功德讓人不可思議,可想而知,殺生的果報就有多嚴重!殺生可以說是在所有罪業中最深的,也是一切行為中最折福分的一件事。殺生最能得到體現的就是在工作中諸事不順,身體多病,常常怨氣重,生活過的很拮據,相貌漸漸變的醜陋,從而影響自己的壽命。

所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買活物殺死做菜,不可傷害小動物的生命,那樣,我們的福分就不會被折損,壽命就會得到延長。

2發脾氣

一個人發脾氣的嘴臉該有多醜陋啊,發脾氣罵人的聲音,就像狼叫一般,經常發脾氣的人,就是佛菩薩也是救不了的。每發一次脾氣自己的功德便會少一分,所以常常發脾氣的人早晚會發現自己的福德早就流水般不復存在了。世界上最沒有福氣的,就是沖他人發脾氣的人。

3說他人壞話

諺語有雲:“人平不語,水平不流。”有些人平時不說話就難受,嘴巴總是說個不停,到處都能聽到他嘰嘰喳喳的聲音,還愛在背後道人長短。說他人壞話的人是非常損福敗祿的事情,求什麼都不順。若是真正修行之人,必會珍惜光陰,把這世間都用在念佛上面。

4怨天尤人,搬弄是非

印光大師說,遇到逆境不怨天尤人,必有後福及子孫興盛。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不抱怨常努力,人有不好處,也要學會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天。是是與非非,不說不問。說他人是非,是破壞天地的德氣,從而會引起鬼神怨憎,諸事不遂。

5到處炫耀自己

常常聽到一句話說一個人炫耀什麼就是缺什麼,這句話也不無道理,一個人炫耀自己,就會自滿,會招來人天鬼神嫉妒破壞,炫耀什麼,將來就在什麼地方失落。所以,要做謙卑之人。

6不尊重父母長輩

有人總是目中無人,對待父母長輩甚至是老人都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完全沒有把他們放在眼中。要知道,父母可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啊!這些對父母不尊重的人,念佛有什麼用呢?

以上六件事情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定要嚴於律己,使自己遠離這六件事,自己的生活才會越來越順!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49/488264.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超過七天的病,都是業障病! - 2017-03-31 11:10:36

超過七天的病,都是業障病!

陳大惠老師:

大家都知道,病有四大不調、業障病和鬼神病三種。但其實,四大不調,不是病。比如發燒感冒中暑這些人體主動排毒的過程都是正常的。但凡是長期病,超過七天的,都是業障病。所以我說現在人的病,都是業障病,沒有四大不調病。可許多人不一定相信。

雖然科學很發達,可對於這個身體,我們仍充滿著未知。現在醫學關注的,都是物質層面的,拿著老鼠來研究,或者人的屍體來研究。就造成了醫學很大的局限性。但要高一層次的,就要到道家、道醫裡頭來尋找了。

比如中醫裡頭有個巫醫的部分。現在一般被排斥為迷信了,但你看到了巫醫部分,就知道生命的不可思議。比如一個受到驚嚇的問題。小孩魂魄未定,常容易受驚嚇,而受到驚嚇後,其中一個魂,或魄受到干擾,乃至魂游離出來,你去醫院治療,檢查不出問題。以前人有一種做法,就是叫魂。叫他的名字,喊回來。魂回來後,他病就好了。中醫講一個人失魂落魄,身體機能也受到干擾。

中醫裡頭也講到鬼神附體的問題,有些人被鬼神附體後,行為和他本人不同。這種一般是討債的。中醫有一種,叫鬼門十三針。就是專門治療這種病的。現在有些癲癇,神經錯亂。一般都是因為鬼神附體。而這類眾生都是討債類型的。這類病,醫生也治不好,吃藥也吃不好。

現在人病,都因體內的無形的系統太髒而引起的。中醫講的,無形系統中包括三個魂,七個魄,一個心神。魂魄被弄得很髒,就因為人的貪嗔癡,尤其是私欲膨脹以後,這個魂魄就特別髒。這種私欲,在現在人看來,只有三樣。一樣貪求金銀珠寶古董,一樣貪求吃的,貪求補充營養,一樣貪求男女色欲。這三樣的欲望越重的話,體內的魂魄系統就越髒亂,臭烘烘的像廁所。這時人就很容易感召地獄、餓鬼和畜生道。

按照中醫講,學佛了,貪求這三樣東西,你一定地獄逃不過啊。不要以為念念地藏經就好啦。佛法不是這樣子解的。這三種享受都是非常低級的享受,就是三惡道眾生的享受,你卻沉迷於其中。你怎麼能夠到天道的清淨。

諸位,不要小看天道的清淨境界。佛法中有個次第,先修人天乘,再修小乘,修大乘佛道。人天乘不是那麼簡單。許多人修了很久,都是修欲望乘。把佛法服務自己的欲望。初入佛門的人可以以利益勾牽,但作為真正的修行人,你這三樣過不了關。永遠是一種苦。

古來高僧大德,走的很瀟灑自在的。一般都是身無分文,生活簡單,最後什麼都能捨棄放下地走。他的私欲已經減小到最小了。如果帶著私欲,你走的就很不自在了。你想進入天道,是很困難的。許多出家人執著於他的財產,他的廟,死後就容易做土地神去了,或者做龍去了。

比如養生,很簡單的。德潤身。這三個字就解決了所有養生問題。但為什麼德行能養生,從中醫講,就大有文章了。你培養好你的德行,什麼病都沒有。也沒有癌症,也沒有業障病。有些人動不動就吃藥、頭暈,或者身體濕寒,小孩愛玩游戲。這些都是業障病。但你很難覺察。我想大家能懂一些生命科學,尤其是古代道家的生命科學。那麼你對佛經的偉大,才能體悟得更加深刻。

原先我只是關注殺生、邪淫會導致生病。後來發現,現在人的病有一大部分,竟然是來自錢財來路不正而引起的。這可以說是偷盜業了,但你不知道。你付出的少,得到的多,都是偷盜業。至於我們能感悟到什麼層次,就要看每個人的福德因緣了。否則,一輩子都想不通的。也有些人當官,或者鑽法律空子,然後輕松搞到一些錢財。但再過幾年,發現不好的果報在孩子身上。本來想給孩子留下好的財產基業,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像有些人,得了富貴病,高血壓,血液,體液有問題。這才是錢財帶著業多,有些靠看風水,算命,這些都屬於邪命。為什麼,這都是干擾天道運行的。自然果報在干擾者身上。糖尿病的特征,很會吃,但不會吸收。很會吃,要浪費很多福報。但不會吸收,就變成白吃了。所以, 莫貪他人一碗飯,失卻自己半年糧。所以一定要謹慎。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弟子規動畫《小乾坤》 - 2017-04-02 08:48:23

這部由臺灣原創以「弟子規」為題材的動畫未演先轟動,已榮獲臺灣首座「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兒童電視節目金獎」等七個國際影展肯定。

弟子規動畫《小乾坤》

http://goo.gl/NHQCKG 第一集:緣來是你
http://goo.gl/l6TQza 第二集:雙胞阿雅
http://goo.gl/D631tF 第三集:秘密任務
http://goo.gl/8DLhhC 第四集:小媽媽
http://goo.gl/xjwKyi 第五集:超時空異能
http://goo.gl/3KG1jD 第六集:阿公的絕招
http://goo.gl/qOzKIm 第七集:功夫師兄
http://goo.gl/GW5B2r 第八集:健康大反擊
http://goo.gl/JMns7V 第九集:禮貌小天使
http://goo.gl/by5bWq 第十集:搖滾狐狸
http://goo.gl/tt7qkc 第十一集:搶救水晶王國
http://goo.gl/Q57uGV 第十二集:綠光森林

超優質的影片 配合弟子規教學很棒
可以分享給 有小朋友的 家長們

轉自於此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邪淫縱欲導致中風的現世報 - 2017-04-04 19:12:20

邪淫縱欲導致中風的現世報

發佈:厚德載物

中風的原因有很多,用現在醫學的眼光看來,中風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腦血管破裂,另外一種是腦血管阻塞和痙攣。按照中國古代醫家的論述來講,所謂的中風實際上就是身體內在的火氣上湧,然後導致上焦的氣紊亂,然後導致疾病。用中醫古代的學說來講,中風就是肝火上炎,或者是痰濁內擾,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病因,那就是肝腎不足。

我記得在2006年的時候,我做住院醫的時候,我曾經一晚上送走了三個中風病人,都是死於多臟器衰竭。這三個病人的平均年齡,大家注意是40歲,最年輕的是38歲,最大年齡的是42歲。一晚上走了三個。第二天,因為我作為醫生我得寫死亡病程的病例彙報。我寫了一上午,我一邊寫就一邊想,為什麼中風呈現出一種低齡化趨向?我們回想七、八十年代,那時候的中風,大多數都是六、七十歲,甚至八十多歲的老人家,才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三十多歲的人,中風卻這麼多,甚至導致死亡?當然不可忽視的是現在的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人們吃得好了,身體裡面的脂肪存留增多。那我會反問,吃得好了,脂肪存留增多了,就一定導致中風嗎?我們發現生活中不是這樣的,很多人也是大魚大肉的吃,但是他沒有中風。那中風的另外一個原因,用中醫的眼光看來就是腎氣不足,也叫肝腎不足,導致肝腎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縱欲。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案例,就是我的一個出版界的好朋友,也是一個企業家,才三十二歲就中風。這個人找我看病的時候,他非常自信的告訴我:彭大夫,我現在非常有錢,半年換三個女朋友。他認為這是他值得驕傲的事情,跟我講。我說:那你離著災難就不遠了!為什麼?因為一個人如果是腎氣虧虛的話,會導致一系列的惡報,在後面我會跟大家詳細的展開。所謂的惡報,就是身體和心理以及事業、家庭所出現的重重危機。這個人是所謂的社會上的精英,也就是青年精英,他找我看病,他想讓我調理一下他的身體,並進行一些合理的建議。因為現代人隨著生活水準提高,他對自己身體狀況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他希望通過中醫調理,把他這個身體調整到一種平衡狀態。

這個人的外在表現是什麼?兩條腿特別的細。大家注意,兩條腿特別細,下肢無力的人,用中醫的眼光看來,大部分是屬於肝腎不足的人。這個人兩條腿特別細,而且走路是沒有勁的,腳下沒有根,把他的脈也是尺脈特別沉。他的一個表現就是小便頻,小便頻到什麼程度?一晚上去廁所大約七到八次,小便非常頻,這就是傷腎的一個很嚴重的表現。他找我看病說:你先幫我解決我小便頻的問題,因為我需要睡眠,合理睡眠,第二天還要處理很多事情,光這樣的情況那就會影響我的工作。我說:好,但是你必須得答應我一件事情,就是吃藥期間絕對不能有房事。他咬了咬牙說好。然後我給他開了,清朝有個醫學家叫陳士鐸的一張名方,叫做“引火湯”,他吃了這個方子之後,兩個星期尿就不頻了,一晚上平均起夜一次到兩次,非常感謝。

然後他跟我說:接下來我應該怎麼保養身體?我說:接下來你保養身體的原則非常簡單,那就是禁欲一年以上。不好意思,我跟大家又在說這個話題了。因為這個人是嚴重的傷腎,作為醫生必須得說實話,而不是說好聽的話。我發現現在很多醫生,為了隨順病人的欲望,就不斷的妥協,實際上這樣是對他身體的一種極度的摧殘。我跟他講至少得禁欲一年以上,而且不能夠與所謂的女朋友,實際上就是情婦有這些不正當的性行為,這些東西對你的身體都會產生極大的損傷。

我講這句話的時候,他非常的不以為然,為什麼?因為他以前接待客戶的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晚上吃完飯之後把客戶送到歌舞廳還有卡拉OK,或者是一些情色場所,讓這個客人滿足他們的欲望。實際上,這不僅是自己往火坑裡跳,也把別人推到火坑裡去。我跟他講,你如果是自己不約束自己的話,自己的身體會損傷得會非常嚴重的。他不聽。

在我第二次見他的時候,他的寸脈就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就是寸脈過寸,就是手上的這個脈相跑到大魚際這個地方來了,這在中醫來講叫做什麼?這叫做“寸脈過寸,中風可虞”,就是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可能就會中風。我就告誡他說:你這段時間一定要保養好肝腎,不要再有這些行為了,如果是再有的話,將來中風是沒跑的,因為你的這個現象已經出現了。他不聽,他說:我這麼年輕怎麼會得這種疾病,不要嚇唬我了。我說那就看自然規律!因為我剛才講的,中國人所總結的這些,就是古聖先賢,包括古代的醫家所總結出來的這些情況,都是禁得起歷史考驗的自然規律。你若是不想遵從的話,那可以,以身試法完全可以。

這個老總他姓孫,這個孫總就繼續的做著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半年之後,我再見他,我發現,這個人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精神極度亢奮,以至於晚上睡不著覺。因為他見我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女子在他身邊,這個女子令我想起了一個詞,叫做紅顏禍水。這個女子長得是非常的妖豔,非常的妖豔。我們都知道古人所說的紅顏,並不是指的漂亮,而是指的這個女子非常妖豔。

妖豔的女人對男人有三種傷害:第一種傷害是吸引男人,把男人的腎精給消耗掉,這是第一個傷害;第二個傷害,是妖豔的女人惹是生非。大家都知道,很多朝代就是因為這樣的女子而毀滅的。離我們最近的清朝、明朝,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講的就是這個事實,把一個朝代都給毀了,更何況一個人!我跟他說,這個女子對你的傷害會很重,你趕緊跟她遠離,否則的話,您老離這災難就不遠了。他不聽,他跟我說:我好不容易賺到這些錢,難道不能讓我享受一下嗎?我說:你這種享受,實際上是一種過分的縱欲,這對身體的損傷是很大,對你將來的事業和家庭,以至於後半生損傷都會很大,你如果是現在不聽的話,那咱們就看事實的發展是怎麼樣子的。

然後這個孫總繼續的過著那樣糜爛的生活,半年之後現象就出現了。因為我曾經跟他說過:中醫講的這叫自然規律,無論你相不相信,它都會出現。半年之後他出現的一個表現,那就是中風。這種中風叫做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就是走路都非常難以平衡的走路,然後這個嘴歪到一邊去,眼睛閉不上,這就是典型的中風。而且他這種中風,普通人,如果是肝腎沒有不足的普通中風病人,可能半年一年,走路就可以恢復,這叫中風康復。但是肝腎不足的人,在座的請記住,肝腎不足型的這種中風,就是腎虛型的中風,三年恢復不了。這個患者,這個孫總一直到現在三年了,走路還是不利索,說話還是連不成句。

這是什麼?這就是傷腎所導致的惡果。他見我的時候,他中風之後見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彭大夫,我太後悔了,沒有聽你的話,導致現在我這種情況。我說這個叫做邪淫,邪就是邪惡的邪,淫就是荒淫無道的淫。這個邪淫對身體的損傷,那簡直是太嚴重了。為什麼這麼講?因為一方面,邪淫可以使一個人腎氣損傷導致身體的種種疾病。第二點,一個經常傷腎的人,他的心情都是浮躁的,特別容易發脾氣,腦子都是混亂的,容易做出各種各樣的錯誤決定,這叫做心火亢盛,腎水不足。

人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那就是離這災難就不遠了。無論你的事業、家庭、身體,都會出現種種、種種的惡果。所以古人告誡我們說:萬惡淫為首。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一個人,一個朝代的君主,假如說荒淫的話,這個朝代、這個人離毀滅就不遠了。這個孫總就以身試法的在我面前演示這個場景。他最終的結局是事業衰敗,他原先是做出版業的,而且做的業績非常好,自從中風之後,事業一落千丈。以前跟他有染的這些女子,一個都不留,他自己孤零零的在醫院裡面,每天護工扶著他下床,推著輪椅讓他曬太陽。自己說話也連不成句,這是什麼?這就是以身試法所導致的惡報。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9/489530.html )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萬事不順皆因福報不夠 - 2017-04-04 19:25:52

萬事不順皆因福報不夠

發布:明華居士

當人現有的福分超過所能承受的福分時,一點小事也會鎮不住,也就是會產生抑鬱、自殺、憂愁、鬥諍、煩躁、悲傷、絕望、怨恨、指責等情緒。某段時間沒有福報,即使擁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樂。福報不足的人,好比一鍋湯,遇到些許小困難,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鍋湯,整鍋湯都壞了。

福報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進大海,海不會被一江水轉汙,相反能把它轉清,讓自己更強大,納百川而成百谷王。

徹底消除一切問題的方法,就是增長福報。

比如:

在外吃飯不方便,不用抱怨吃肉的餐館多,吃素的餐館少,是因為自己的福報不夠!福報夠了,想怎麼吃自然就有。

參加一些世俗的肉菜宴席,不用懷疑,也是自己的業障才會被邀請參與其中,因為裡面的種種肉,都或多或少都曾經與我們有緣,或是我們往世的親友,所以建議為參加宴席的所有眾生回向。

想買房而買不到的人,不用抱怨房價高,或種種不公平,是自己的福報不夠!不用抱怨菜價貴,不用抱怨即使素菜也有種種農藥或轉基因之類的,福報夠了,天天吃有機綠色素菜都沒問題!

生活在城市,每天“享受”污染的空氣,擁堵的車流,不用抱怨,也是自己的業障,福報不夠生活在愜意的環境中!想升職而無法如願,不用抱怨別人有後台或種種不公,是自己的福報不夠!

買股票會虧或遲遲不漲,不要抱怨機構或種種不公平,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業障,沒有福報。否則應該買什麼漲什麼!

想修行而沒有好的、清淨的環境,不用抱怨,看著是我們的業障,還沒有福報享受更好的修行條件。

不用抱怨事業不順、家庭不合,等等等等……

如果業障夠小,福報夠大,你就應該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福報升上去了,生活自然會好,自己的想法、愛好、追求也會跟著改變。

福報在哪個層次,心量就在哪個層次,追求就在哪個層次。

沒有福報而說自己心量大,那是吹牛的。

一百個億砸來穩如泰山的企業家,心量自然比一個億就砸得心跳貪婪的企業家心量大。

福報不夠,就會鎮不住人、事、物,比如鎮不住上司,鎮不住下屬,鎮不住配偶,鎮不住考試,鎮不住姻緣,鎮不住工作,匯聚不了人氣……於是產生種種問題。

打個比喻:把福報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顆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轉不動你,而且你可以轉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

不順就是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把這個不順鎮得住,壓得下去,有福壓眾惡。

開個小店,生意很好,福報鎮得住。

小店做大了,小夥計都不聽話了,客人也少了,不順的麻煩多了,這是福報不夠這麼大,鎮不住了。

做上司,下屬都不聽話,福報鎮不住。

做下屬,上司隨意指責你看你不順眼,你的福報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歡一個對象,他老給你冷臉,你壓抑,覺得不平等。

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是他轉你,你圍繞他轉。

我們都知道大星球引力大,轉得小星球都跑來旋繞,福報就是這個引力。

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這段時間福報不夠。心裡抑鬱、悲傷、痛苦、想自殺,這段時間沒有福報了。

一個工作,別人做都很順,不出問題,自己去做,毛毛的問題一個接一個。福報太少,鎮不住這工作。

家裡眷屬鬥諍,爸媽、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問題,很多煩惱。這是他們和自己的福報都不夠了。

福報不夠,直接住到地獄餓鬼位上去互相對待和感受生活。

福報不夠,就像一根小蘆葦,業風一吹,就東倒西歪。

福報夠大,就像一座山脈,業風吹也不動,這就是鎮得住。

福報並不僅僅是以金錢房子好車來計算的,因為一切都是福報,包括禪定也是一種福報,生活中常見如下棋、書法、專注等等是增長禪定的,禪定代表的福報。

舉個例子:

有個人看到寶馬車,得不到寶馬車就為此痛苦,那說明這個人的福報最大也就只有寶馬車那麼點大,心量也就這個寶馬車這麼大,追求也是這個寶馬車這麼大,因為這個寶馬車就能轉他,讓他心動。

福報超過這個寶馬車,他就會覺得“寶馬不怎麼樣”,寶馬車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海濱別墅,他就會覺得“別墅也不怎樣”,別墅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比爾蓋茨,他就會覺得“我的財產全捐了算了”,一百億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動。福報超過對方,他就會覺得“這個人很一般”,放面前也不會引他心動。

因為什麼?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擴大了,胸懷寬廣快快樂樂積極進取順遂無礙。如果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卻說自己的心量像菩薩那麼大,那是吹牛的。

有的人以為我不求福報,只求開智慧。但是福報求不到,想開智慧?不行!你的福報有了,就把福報轉換為智慧了。

佛經上說有個國王,有五個王子。第一位王子智慧第一,第二位王子工巧第一,第三位王子端正第一,第四位王子精進第一,第五位王子福德第一。這五個王子都認為自己是第一,誰也不服誰, 都誇耀自己的長處。最後誰第一呢?

佛告訴大家:當年智慧第一的王子,是舍利弗;當年工巧第一的王子,是阿那律;當年端正第一的王子,是阿難;當年精進第一的王子;是輸輪是;當年福德第一的王子,是我。當時你們都以為自己的長處(智慧,工巧,端正,精進)是第一,但是你們都不如我,我福德第一,我成了佛,你們成了我的弟子,依佛得度。

那麼為什麼不是智慧第一呢?

因為智慧也是從福報轉化來的。再結合這篇文章看看吧,如果你照做了三年未轉運,請你來罵我。
(轉自學佛網: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37576.html )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諸佛以苦為師 - 2017-04-06 16:31:41

諸佛以苦為師
郭惠珍醫師(道證法師)講
李宜玲文字整理

有一位口腔癌的患者,作手術切除,而下巴骨因為癌的蔓延,也切除掉了,只好用這胸部的皮補上來,不得已,他成為沒有嘴唇的人,怎麼吃飯?他不能吃飯,,只能吃湯圓,而且要躺著吃,不然會流出來。然而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嘴巴,就沒有所謂「把嘴巴閉起來」這麼一回事。

你看這些人在痛苦中必須怎麼樣的努力支撐,有時候我會覺得為什麼我這麼的安逸呢?我們這麼樣的受苦?然而有這樣努力過來的人,都有不一樣的心境,他們對人生都有不同的體驗,而能深信佛語。我每每覺得,有時候,對年輕人講佛法講得唇焦舌爛還是不肯相信,如果像我們病人這麼苦啊,沒有別的,只問:「難過嗎?」「難過。」「會痛苦嗎?」「痛苦。」我說:「佛說世間是苦海,念阿彌陀佛,把心轉向光明,離苦得樂。」馬上沒有第二句話就開始念阿彌陀佛了。怪不得說「十方三世一切佛,以八苦為八師」,苦是最好的老師。可是我們真正要等到這一天嗎?

另外一位口腔癌的病人,他是一個盲人,口腔癌蔓延到頸部,膿從面頰不斷流出來,他的媳婦告訴我說:「我每天在家裏灑多少香水都沒有辦法消除這個臭味。」末學聽了,私下告訴他的媳婦:「看您常常陪您公公來看病,知道您是很孝順的,照顧癌症患者很辛苦,但佛說「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是第一福田」您盡心照顧他,讓老人家歡喜、自然福報無量。

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老、會生病,我們怎麼對待長輩,孩子就會學著榜樣來對待我們,我們要留意,即使極微細的言語行為,都儘量體貼病患無可奈何、痛苦的心境,老人家自己也不願意發出臭味,現在每三到四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腫瘤,假如是我自己,也無法發出香氣,他是不得已的,您能多一分包容,就添一分福氣。」

因為他看不見醫生,就都很仔細的問、很仔細的傾聽。「我這個病到底怎麼樣,你告訴我實情沒有關係,我就是唯一掛念,我的兒子還有一個沒娶媳婦。」唉!人真有無窮的煩惱啊,這麼痛苦了還有「兒子沒娶媳婦」一大堆的事。

一個人沒有能夠顧自己以前,實在沒辦法照顧其他什麼人,沒有辦法超越過自己的苦海時,實在也沒有辦法度任何人超越苦海。

還有一個患者,胸前剌龍刺虎,大概以前曾一度是叱吒風雲的人。自從他得了口腔癌以後,很難能可貴,他開始發奮,真誠的懺悔,他說:「我是活該!」他沒有一句的怨言,又很誠懇懺悔,幫助其他病人,盡力修善,對別人而言,有如世界末日的狀況,他卻勇敢坦誠地將它化為洗心革面修功補償的良機,雖經歷了許多落淚的苦楚,但終於突破而勝利了,內心的勝利,還比身體的勝利更可貴。

常常可以聽到病人埋怨:「我這一生不曾壞心毒行,也沒做什麼壞事,天公無眼,竟讓我得這款病,這麼痛苦。」

然而,讓我們深深反省,真的嗎?真的沒有壞心毒行?真的都沒做過壞事,那顯然是聖人了。假如對照佛陀的教導,從小到大,遇不如意事就生氣,出言不遜,貪吃、為口腹之欲,不惜小雞兒喪母成孤兒,不惜小豬一家生離死別,說不誠實的話,做事不認真,對父母多頂撞,不體貼………無一不是貪嗔癡的壞心眼。種過果菜的人都瞭解,種子雖小,長出的樹木果實不小。果報沒有現前時我們可能勇敢地說他人壞話,或在憤怒中傷害別人的心,勇敢慷慨請賓客吃活海鮮,果報現前才知苦不堪言,苦時便求消業障!!

廣公老和尚說:「須從身口意消根本業障」。換句話說,為了自己營養貪吃時,想到這鯉魚、這泥鰍也是十方如來憐念的眾生,如此算來也是我兄弟,如來在念它、母親在等它;本來想大發脾氣的事,因瞭解到幻化,而不再動怒;忍不過很想罵人時,想到他也是阿彌陀佛日夜憶念垂手要救度的人,他也有被業力束縛不得已的苦衷,就轉而念佛憶佛,能積極轉變自己,不被一向習慣性言語、行為、意念所障礙,業障就會消除,疾病的苦也會在慈悲柔軟的心念中銷融化解。

(傾聽恒河的歌唱)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839 因為聽聞佛法 你知道如何改變命運 - 2017-04-10 13:51:47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839 因為聽聞佛法 你知道如何改變命運】影片16分38秒

佛法就是改變命運的方法,所以要有智慧聽聞佛法。

佛法簡單來說可以讓我們得到三種快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4eGEQfUR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二件念佛預知時至往生的真實事例分享大眾 - 2017-04-10 13:52:4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翁師兄將2017.4.6當值時遇到的二件念佛預知時至往生的真實事例分享大眾,以增強同修們往生淨土的信心!阿彌陀佛!

◎4月6日下午協會來了兩位年輕時尚的瀋陽青年要求做功德。其中一位說要給往生的外公做功德,他的外公3月9日往生。三天前提早和家人預告,然後當天分秒不差,自在往生,感覺太神奇了。年輕人說自己以前不學佛,但看見外公走的這麼自在、殊勝,他這次來香港特地要求皈依三寶,開始認真學佛。家裡許多親友都是因為外公表法,紛紛開始學佛。只因外公往生時候有香味,身體柔軟,旁邊親友有看到七彩佛光,特別殊勝。

◎兩位年輕人走了不到二分鐘,又來了一位60歲左右的男居士,要求給往生父親做功德。這位長者3月16日往生,是臺灣人。男居士在香港工作,父親往生前一天提醒家裡外傭,請幫我把外套洗一洗,我明天要走了。外傭問他,您要到哪裡啊?我陪您去。父親說,我要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地方。是一個黃金鋪地很好的地方。就不需要您再照顧了,很感恩您的照顧。第二天就和外傭說,哎呀,哎呀,來不及了,就這樣自在往生了,也是預知時至。30日做完追思會。孫子夢見爺爺在一個非常非常莊嚴,殊勝黃金鋪地的地方。孩子也因此認真開始學佛。

非常感恩當值一天之內能親自接待兩位如此殊勝往生的長者親屬,現身說法。我們應該相信師父上人說的話,相信經上佛陀說的話,自己應該努力。阿彌陀佛!

(轉貼自網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果報通三世,轉變在人心 - 2017-04-10 13:53:31


果報通三世,轉變在人心

佛經上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由於怕遭惡果,預先就斷除惡因,這樣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到圓滿成佛;眾生常造惡因,卻想免除惡果,好比在太陽下逃避自己的影子,徒勞奔馳。無知愚癡的人,稍微作了點善事,就希望得大福報;一遇到逆境,就認為自己作了好事還倒霉,說明沒有因果,由此退悔初心,反而毀謗佛法。他哪裡知道果報通三世,命運的轉變在於自己的心。

報通三世就是: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遭殃,這叫現報;今生為善作惡,來生獲福遭殃,這叫生報;今生為善作惡,第三生、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甚至無量無邊劫以後,方受福遭殃的,叫做後報。後報則遲早不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凡所造作的一切善惡業,絕對沒有不報的。所謂轉變由心,就是譬如有人所作的惡業,本來應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此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今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以及遭遇不如意的事,這樣,先前所作的本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的惡業就此消滅,還能夠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金剛經》所謂:若有人受持此經,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的就是轉變在人心。

世間人稍微受點災殃,不是怨天,就是尤人,沒有人作還債想,生悔罪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雜草不能得谷米,種荊棘別指望收稻粱。作惡獲福的,是宿世的栽培深,倘若現在不作惡,福報會更大;作善遇殃的,宿世罪業很深,倘若不行善,災殃也會更大。善惡之報,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譬如冰凍三尺,非一朝之寒,切不可怨天尤人、猶豫退悔。

《白話*印光法師嘉言錄:六、勸注重因果-乙-明因果之事》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生氣的時候要立即想起這句話 - 2017-04-10 13:54:51


生氣的時候要立即想起這句話

~~米拉日巴尊者

有一次,一個大施主請修道士們吃飯。右邊坐著另一個門派的修道士,左邊坐著米拉日巴尊者和他的大弟子們,因為米拉日巴尊者的威德,那個門派有一部分人歸依了米拉日巴尊者,他們也坐在米拉日巴尊者的旁邊!剛開始還沒有事,過一會那個門派的頭目就開始攻擊米拉日巴尊者了!剛開始還旁敲側擊,後來居然大聲辱罵起米拉日巴尊者。

這還了得!大弟子惹瓊巴抄起木棍,奮身而起,這時米拉日巴尊者拽住了他,說了下面的話,這句話讓弟子們的修行終身受益:

“趕快抓住這個機會,去掉自己的習氣啊!”

-----------
轉自臉書【觀音觀自在】分享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阿彌陀佛無量光壽—永不休診 無窮盡的救度 - 2017-04-10 13:55:40


阿彌陀佛無量光壽—永不休診 無窮盡的救度

郭惠珍

行醫當中,我這一雙眼睛看了無數生死中的憂愁恐怖,這一對耳朵聽了無數的哀泣和悲啼,經歷了這一些,再回心來念阿彌陀佛,突然間,淚水就充滿了眼眶。「阿彌陀佛」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是「無量覺」,「阿彌陀」是「無量」,「佛」是覺。

「無量」包括了無量無邊的意思,無量的覺悟就是在各種各樣的境界當中都能夠覺悟,處處都覺悟。他也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的意思,包含了無量空間、無量時間,一切的莊嚴、美好、慈悲、智慧。一聲聲念著,會感受到含藏在阿彌陀佛名號裡面的無限親切的瞭解與慈悲,原來阿彌陀佛早已深深的瞭解,我們生死的凡夫一切的黑暗和憂傷,他深深的瞭解生生死死當中一切的悸慟,無量光壽便是無窮盡的救度,是永恆、無疲厭的安慰,沒有放假、沒有休診、沒有下班、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志願永不休息的救拔生死大難,給予極樂的清涼安樂。您是否曾經體會,即使只是連日的陰雨天,並沒有失去太陽,人們也有衣服晾不乾、物品又發霉的不方便,螞蟻也有舉國流亡的傷悲,而無量光壽便是慈悲永恆的能源,無盡的照耀,沒有失去光明的不安,沒有生離死別的恐怖。

有時候深夜裡看病人,有些病人當安眠藥止痛劑,都失去效果的痛苦時光,我就在病床邊陪著他們念佛,其實應該說是患者菩薩們陪我念佛,因為假如不是他們的痛苦,我絕對不會勤快的半夜不睡覺又起來念佛。我和著患者的呼吸快慢和聲音,一聲聲靜靜的念著阿彌陀佛,聽著阿彌陀佛,發現到在這幽暗的深夜中,阿彌陀佛懇切的呼喚,是最有效的光明暖流,撫慰著傷痛的身心,能夠靜下來聽聞得一聲,當下就解脫沒有憂愁,能夠靜下來字字聽清楚一分鐘,這一分鐘痛苦就像冰霜,被太陽一照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阿彌陀佛像是免費供應的電力公司,只要您不要拔掉插頭,就能夠收到源源不斷的佛光留駐,讓我們大家至誠懇切一起來念「阿彌陀佛」。

http://www.haihui.org.tw/bbs/list.asp?unid=93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讓孩子從小做事嗎? - 2017-04-11 14:37:55

讓孩子從小做事嗎?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是現代大多數獨生子女的生活寫真。父母和祖輩本出於對他們的憐愛,卻養成了孩子們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氣,其長遠的後效應如何,往往是年輕的父母們所未曾預料的。為想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以下資料:

1.從社會學角度看: 美國哈佛大學的威特倫學者花費了40年時間,追蹤觀察了256名波士頓少年,結論是:從小愛勞動、能幹事的孩子成年後,與各種人保持良好關係的比不愛勞動的孩子多兩倍,收入多5倍,失業少16倍,健康狀況也好得多,生活過得美滿充實,因為勞動能使孩子獲得各種能力,感到自己對社會有用。

2.從生物學的角度看: 人的個體成長也需要勞動和製作。因為勞動和製作需要動手,手上大量的神經束通向大腦,促進腦神經元的發育和完善;還因為勞動和製作,肯定伴隨思維和想象,必然促進智力發展,所以自古以來都把「心靈」和「手巧」連在一起,相互促進。

3.中國的古訓: 《弟子規》的開篇就強調孩子的教育方針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一個四體不勞的孩子很難想像能真正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和同學。又云:「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可嘆的是我們現代的孩子們大多數都在不知不覺地長浮華。

《論語》中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和「閑居不善」的訓誡;印光大師也有諄諄的教誨:「富貴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禍亂,則必至無以自立。今全去用人,親自操作,一則習勞,而能和血脈;二則少閑,而消諸妄念。實為愛兒女之根本辦法。」

4.社會心理學家的調查結果:親子之間的糾紛,大多源於子女過分依賴父母,使父母感到力不從心,子女則因為某些要求沒得到滿足,而埋怨父母無能。那些從小習慣於大小事都依賴父母的孩子,成人後的自立自理能力都比較差,遇事總是指望著父母一幫到底。隨著子女的需求和父母的能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相互間的不滿和怨言也與日俱增,以至出現糾紛和衝突。這些孩子很少考慮自己為父母做了什麼,他們把父母為他們付出的艱辛勞動看作理所當然,一旦父母失去了自理能力或勞動能力,這類人很少去盡起碼的孝道。

由此看來,讓不讓孩子參與做家務,給不給他機會承擔一些事務真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而這些應該成為孩子家庭教育的必要手段和培養自立利人意識和能力的良方。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具體實施呢?下面就介紹幾個例子供關愛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參考:

1.給孩子服務家庭的機會:固定分配給他們倒垃圾、掃地、拖地、洗碗、洗襪子等家務,在向父母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父母理家的辛勞;在勞作中他們掌握了做事的程序、做好的要領,這種能力可以在各種場合互相遷移。勞作過程的描述和體會不也是很好的作文題材嗎?

2.讓孩子出去取報紙、週末買早餐、持卡繳水電、電話費、給鄰居送物品等。鍛煉孩子與他人和諧交往、周全處事的能力。筆者的朋友一次非常感動地告訴我,一日丈夫出差,她自己發燒臥床休息,又趕上電表卡上的字用光了,家裡停了電……她讀三年級的兒子放學回來後,不僅持卡去銀行買電,還帶回掛麵給媽媽做晚飯,並向爸爸電話彙報家裡的情況。她感嘆地說,關鍵時刻孩子真能承事啊。其實這一切也都離不開父母日常的點滴培養。

3.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在她的書中對此也有很具體、精彩的描述:

「婷兒3歲起,就開始承擔一些打掃家庭衛生的任務,每次吃完東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殼都由她收拾。上街買東西的時候,問路、問價錢、請售貨員過來、提要求等簡單的事務,都是由她出面去辦。有時候我們沒有時間排隊,也是由她上前去向服務人員和排在前面的人說明情況,請求得到優先照顧。這些事,婷兒每次都辦得很成功。為了不讓婷兒產生道德觀上的混亂,我事先已經教過婷兒:『用欺騙或耍賴的辦法插隊,是令人討厭的自私行為。如果排隊確實有困難,應該正大光明地請求幫助,只要你說得清楚需要幫助的理由,人們一般都會讓你優先的,因為中國人有尊老愛幼的好習慣。但是如果你說不清楚,那我們就只好不辦這件事了。』婷兒十分清楚『加塞兒』和『請求優先』的區別,每次得到照顧,都忘不了真心誠意地向那些好心人連聲道謝。

我讓婷兒從小多做事,並不是因為需要她分擔家務。我這樣做的唯一理由是:多動手、多辦事,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性格培養具有其它訓練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

做家務也是孩子拓展知識面的好機會,比如說,我教婷兒洗襪子時,就談論肥皂和洗衣粉的去污原理;婷兒協助我做菜時,就談論糖或鹽的溶解、濃度,味道和味蕾的關係等等。我們的開場白通常是:你知道為什麼……嗎?

對獨生子女父母來說,不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辦事能力,是一件後患無窮的事。」

關愛和體貼父母,可能始於給父母倒一杯水,

孝敬老人,也許就從幫他們倒垃圾開始,

培養井井有條的好習慣,或許就源於整理自己的書架,

初涉幫助鄰朋,可能就從給他們代領報紙、牛奶開始……

這一點一滴的德智雙益的生活教育,是成就孩子良好品行的沃土。年輕的父母們善教善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和幸福愉快的事情啊!

參考書籍:

《弟子規》

《印光大師文鈔》

《哈佛女孩劉亦婷》劉衛華、張欣武著

北京大方廣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 - 2017-04-11 14:40:56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真正做一個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這一句教誨是我們儒家最重要的一句心法。

一個人只要每一次發生事情,

第一個念頭說「我錯在哪」,

那這位朋友的學問一定會起得很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Ptt鄉民臥虎藏龍,有鄉民考證【了凡四訓】的內容 - 2017-04-11 16:41:05


轉自朋友分享文章
---------------
Ptt鄉民臥虎藏龍,有鄉民考證【了凡四訓】的內容,發現書中人物不但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其家族子孫也多繁榮昌盛。這個厲害的鄉民結論說得很好:

不說因果報應這麼玄的事情,「積善之家 必有餘慶」的確有因果關係,傳承的家風端正,子孫必然賢仁;子孫賢仁,家族就算不發達顯榮至少不會衰敗無依。

其實所謂的家風沒有什麼大學問,就是指身教。隨著**一天一天的懂事,常常我要講一句話或做一件事都想著她在看,要更謹慎一點,以前常聽別人說為了孩子想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本來不懂自己變好跟孩子有什麼關係?現在知道天下父母心,就是希望能給孩子好的身教,讓孩子能有好的學習對象,價值觀對,人生自然不會走偏。

附上鄉民考證的內容,文筆很風趣(蠻好笑的真心不騙),淺白易讀,推薦給大家!

特別篇: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91772418.A.5B2.html
上篇:
https://disp.cc/b/1109-9oER
下篇:
https://disp.cc/b/1109-9oZE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修學時,一定要紮好自己德行的根基,不要急著利益他人 - 2017-04-13 12:00:57

修學時,一定要紮好自己德行的根基,不要急著利益他人

蔡禮旭

我們有志于弘揚傳統文化,一定要把自己的德行根基紮穩,不是急著去利益他人,要厚積薄發。師長常講,自己不能度,而能度人者,無有是處。紮好三個根,有德行的根基,才能一門深入,十年有所成就。假如德行的根基不牢,名聞利養心還很重,傲慢心還很重,又不用幹事,十年就在那裡讀書,在那裡講學給人聽,哪有不貢高我慢的道理?

孟子講,“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古代如此,我們這兩三代人沒基礎的,更是如此。不可好高騖遠,我們要回到對治自己的習氣上,這才是根本之根本。弘揚傳統文化,一定要建立在格物這個根本上。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在一切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善觀己心”,真的對治習氣。所以修學一定要打破最重要的一關,就是不自欺,念頭錯了,一定要對治,不可得過且過,不可找藉口。

我們接著講俞淨意公的故事,俞淨意公的道德學問,在我們之上很多,他都得打破自欺一關,不然也改變不了命運。灶神提醒他,“意惡太重,專務虛名”,意念惡,做的都是表面功夫,做給人看,要人讚歎的。師長一直提醒我們,要修十善業。十善業分“身、口、意”三業,最根源的還是意業,身、口都是隨著意念發出去的。所以俞公的修學提醒我們,一定要克服習氣使然、渾然不知。怎麼克服渾然不知呢?讀經、聽課的時候要想著,那是針對我的,不是針對別人的,不然我們邊聽邊想著別人的過失,就很難受益了。

再來,別人直言給我們勸諫,一定要接受。旁觀者清,能給我們很多提醒,我們心胸要大,要接受得了忠言。不能人家講幾句實話,批評我們了,我們就難過好幾天,那就很難修學了。《了凡四訓》講,“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批評幾句就很難過,太好面子了。面子把我們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機會,都給丟掉了。一個真正為眾生著想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人家指出我的問題,感恩還來不及。不誤眾生,這是我唯一的心願啊。有弘揚文化的機緣,我們的初心就是念念利益眾生,沒其他的欲求,也不要求什麼果報。世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什麼好求的,也求不得。

摘自《感應篇四十九講》(中國文化教人為善去惡的教育範本!)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9/490549.html )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英國已將佛法列入學校課程 - 2017-04-18 10:36:31


轉自於此

英國已將佛法列入學校課程

1994 年,英國各州郡教育部門議決公佈,指示轄區內中小學校,選擇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科(基督教是當然的第一必修科)。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佛教能得到承認,並由政府立法,列為全英國中小學校之正修課,不但是在英國,就是在全世界(除東方的泰國與斯里蘭卡以外)尤其是西方國家,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英國公立中小學將教導學生打坐、調息,以幫助學生面對壓力

英國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非常推崇靜坐。他們學校每天都會有一段「靜坐時間」。據瞭解,實施以來,學生的焦慮減少了,注意力卻增加了。

英國教育部主管中、小學的次長羅斯也認為,靜坐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所以,將在公立中、小學全面推廣。

靜坐原來是佛教的一種修煉,1970 年代美國研究人員開始用靜坐消除壓力,效果不錯。

英國已將佛法列入學校課程

英國政府現在已經將佛法列人中小學學校課程,他們何以會有這種智慧與認識?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世界著名的英國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博士的影響。他於七十年代在歐洲一個國際會議上,宣稱能夠解決二十一世紀人類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是一個世界權威學者說出來的話。而且上一屬的教皇下命令,鼓勵天主教神父訪問佛教,並與佛教對話。這都是受了湯恩比博士的影響。

而且英國政府也認識到,當今世界的兩大危機:生態危機與社會危機,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要化解劫難,只有從青少年抓起,通過宗教教育,改善人的道德素質。

佛教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慈悲的教育,愛的教育,教導大家捨棄自私自利,放下財色名位、貪嗔痴慢,無條件的犧牲奉獻,幫助社會.幫助一切苦難人民。哪一個人明白了,真正肯依教奉行,這個人就脫離了煩惱痛苦,也真正能夠造福社會、造福人群,這就是佛陀的教誨。

英國官方對推行宗教教育不遺餘力,曾辦過為時二周的佛教文物展覽,由國家出錢,讓英國學童及民眾參觀,這個展覽非常殊勝。

英國中學教育在宗教比較上,主要是討論不同宗教對相同問題的看法。例如基督教和佛教對婚婀觀的比較;孝順父母方面,伊斯蘭教、佛教、猶太教等各宗教的說法有什麼不同等等。老師在學校也會帶領這樣的討論,以教育的方式來進行文化交流與人倫教育。英國教育政策高明的地方,在於無論學生信什麼教,除自己的宗教外,一定要學習其它宗教,五大宗教任選兩種。
英國將成為佛教沙漠中的綠洲

國會立法,佛教成為英國各中小學校正修課,史無前例!

有史以來,英國的教育政策,針對宗教教育方面作了空前之改革。傳統唯一基督教之教育法令已由「修改教育法令 1988 年法令第九條之第三款代替,改為中小學宗教教育」這不僅反映了大英王國以基督教為主的傳統,且顧及與實行了其他各大宗教教育。自此教育法令立法後,因無增上緣之助,而此法令亦默默無聞。

直到 1994 年 7 月 5 日,英國的教育部長、大英王國大主教與全英國科教書決策委員會主席三人,招集了全英國各大宗教代表會議,正式推廣與促進此新教育法令之實施,宣佈政府主辦之公費學校的所有學生由五歲至十六歲,在中學(GESC)會考之前,必需研讀五種宗教科目,即基督為必修科外,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等,由各地方教育部與學校磋商,選讀其中之四科。

據知中學會考之宗教考試,最少要考其中二科,即基督教必考科與另外任何一宗教科,所以各私立學校亦不能例外。

1994 年,全英國教科書決策委員會公佈了二種模範教科書與課目選擇之指南,以資促進與協助輔導各學校對此新教育法令之實行。

全國一百零八個大小州郡以此為依據,分別制訂出各自的宗教教學大綱,譬如肯特郡(Kent Country)為全英國最大之州郡,亦擁有最多學校(共有六百三十所中小學校)。此郡之教育部(地方教育部)已議決公佈,並指示其所管轄之所有學校,選擇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科(基督教是當然的必修科)。

據主管肯特郡宗教教育的韓利普先生(Mr. Hannibal)所言,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諦為基石,符合當今科學,易為西方人所接受;倡導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又主張和平、非暴力,對提升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特郡教育部宗教組的官員,尤其是他本人都非常樂意,並積極促成佛教在每一所學校成為正修科。

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佛教能得到承認,並由政府立法,列為全英國中小學校之正修課,不但是在英國,就是在全世界(除東方的泰國與斯里蘭卡以外)尤其是西方國家,實為史無前例的創舉。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英國將成為西方佛教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這對整個西方社會又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448_孝順與超度(海濤法師說故事) - 2017-04-18 13:42: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z5AqktC0w

你現在如果為你的爸爸媽媽、祖先做這些功德,祂一樣會得到的。你的爸爸媽媽還活著,你更要替他做,他得到百分之一百;如果他往生了,他只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各位也要替自己做,如果你這一輩子希望家庭美滿、身體健康、賺錢,你也要做功德,幫助貧窮的人、放生、供養出家人、蓋學校....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海濤法師弘法集錦0446_因果不虛,斷惡修善要積極 - 2017-04-18 13:43: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QvNZEyeZs

一個人做什麼行為就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一點你一定要先瞭解,我們千萬不要去傷害到其他眾生,你去偷人家錢、騙人家錢,保證生生世世窮,甚至被討債,雖然你這一輩子騙到了、拿到了,但是各位要瞭解,生命有輪迴的,總會遇到的。你傷害他,他將來就會找你。千萬不要去吃什麼狗肉、蛇肉、貓肉...我講的是真理,各位一定要當真,千萬不要嘴巴張開以後又忘了,想想看牠的痛苦。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以德服人 - 2017-04-18 14:39:02

以德服人

《白話禪林寶訓》

簡堂禪師生平為人清明坦蕩,仁慈愛物,樂於助人。衲僧中稍有差錯過失,便為他遮掩,保惜他的名聲,好讓他暗中悔改,以成就他的德行。他常說:人誰無過,只要知過能改,也是一種美德啊。
簡堂禪師住在鄱陽筦山的時候,正值隆冬的季節,雪雨連綿不止,有時連粥飯都接繼不上,但他仍然悠然自得,好像沒什麼事。
所以他曾寫有一首頌說:“地爐無火客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衲被蒙頭燒榾柮,不知身在寂寥中。”
由此可以想見他當時的生活極為貧寒窮苦,然而他平生以道自得其樂,不求名聞利養。
及至受請赴廬山圓通寺任住持時,隨身只帶一根拄杖和一雙草鞋而已,但人們見到大師的形儀,無不肅然起敬,不敢有絲毫鄙視他的神色。
九江郡守林叔達與大師見面後對人說:“這位禪師真不愧是佛法中的津梁啊。”由此之後,他的名望遂為四方所推重。
若論師的行止去就,實在很有古人的風格。當他示寂的時候,就連那些平常替人做雜工、從事苦力的下人,也無不痛哭涕泣,他的道德是如此得感人至深啊!


── 演蓮法師譯文 ──

贊曰:

古人說:“聰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簡堂禪師見人有過,則保惜他的名聲,好讓他暗中悔改,這是謙謙君子之德風。
雖處於貧寒窮苦,仍能自得其樂,老實修行,不求名聞利養,此乃守之以愚,以長養聖胎之大智慧。
在現今強調溝通技巧,如何培養人脈的大環境中,
禪師以大智慧長養道德,而能感人至深,是否值得我們深思呢!

【原文】

《禪林寶訓》

簡堂清明坦夷,慈惠及物。衲子稍有詿誤①,蔽護保惜以成其德。嘗言:人誰無過,在改之為美。
住鄱陽筦山日,適值隆冬雨雪連作。饘粥②不繼,師如不聞見。
故有頌曰:地爐無火客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衲被蒙頭燒榾柮③,不知身在寂寥中。
平生以道自適,不急於榮名。赴廬山圓通請日,拄杖草履而已。見者色莊意解。
九江郡守林公叔達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名重四方。
其去就真得前輩體格。歿之日,雖走使致力,為之涕下。
【注釋】
①詿誤:過失差錯。
②饘粥:稠粥。
③:榾柮:短小的木頭。

原文:
繁體 http://t.cn/RcBTIzT
簡體 http://url.cn/NXISv9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今人多無知,折損了孩子的福報! - 2017-04-18 14:56:23

今人多無知,折損了孩子的福報!

陳大惠國學智慧

今人多無知,不孝父母,不敬長輩,唯獨溺愛子孫。從小就給孩子錦衣玉食,嬌生慣養,衣食住行,皆是最好。結果孩子成長期間,忤逆父母,唯我獨尊,事事不如意,還染上種種不良習氣,更有甚者,違法亂紀,敗壞家風。以上現象,當今社會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其實很多時候可能是父母把孩子的福報提前用光了。

當今社會,倫常顛倒,本末倒置,父母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只是在消子孫的福。孩子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間,還沒有能力培福,卻已經在消福了,要知道福報也是有限的!

吃不必太好,衛生就行。穿不必太好,溫暖就行。
住不必太好,和睦就行。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
學校不必太好,師長有德行學問就行。

求師問道,不一定要是大徹大悟的活菩薩,也不一定要是能飛天遁地的阿羅漢,只要德行與學問在你之上,皆可以以他為師。

古諺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今社會,物質豐盈,父母不需以貧窮來迫使孩子早懂事、早立志、早當家。但是,父母必須早讓孩子知道錢財飯食,一分一毫皆來之不易,讓孩子學會勤儉節約,獨立勤勞等品性。

讓孩子接觸聖賢教育,培養孝心善心,明白德行與學問是在未來人生道路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唯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用功學習,不交惡友,不染惡習。

如果你整天把他捧在手上,含在嘴裡,讓他作威作福,所有長輩都圍著他轉,那恐怕會折他的福。

古人云:教兒嬰孩,教婦初來。孩子要從小培養,進行紮根教育。扎什麼根?孝心。孝心一開,百善皆來。教育子女,培養後代良材,當分時間段來管教。一至八歲,主要培養德行,教育做人做事之道理,並身體力行,為孩子作出榜樣。人的修養德行,外交禮儀,將影響一生的成敗。等他八歲以後,再讓他學習世間基本學問,文化常識。十六歲後,精固血暖,三寶充實,四大調和,五臟安泰,百骨精髓充滿後再學習世間千萬學問也不為遲。

如果從小就嬌生慣養,吃好用好,嬌生慣養,不知勞動,不懂感恩,那是折他的福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看見看不見 - 2017-04-26 08:26:56


看見看不見

憨山大師年輕時,曾至金陵三大寺之一的天界寺參學,發現廁所異常潔淨,心想這位負責打掃廁所的「淨頭」,必定修行不凡,於是特意早起,想認識一下這位淨頭,不料,連續幾日都撲了個空,不論他多麼早起,這位淨頭總是在他之前,便打掃完廁所。這讓憨山大師更好奇了,他決心非見見這人不可,於是刻意不睡等著,終於看到一個年輕僧人,半夜執著燈炬打掃廁所。

後來幾日,他發現廁所變髒,得知那位淨頭病倒了,於是前往探病,還為這位法名妙峰的僧人送了幾次飯,兩人相談甚契,數年後還同行至五臺山閉關靜修。憨山大師用功遇到瓶頸時,還受到妙峰的點撥,因此,憨山大師曾說,雖然兩人名為道友,但他私心視妙峰為師。

根據記載,這位妙峰福登禪師用功極深,二十二歲便首度閉關苦修,心有所悟,因而寫下一偈呈給當時資助他修行的山陰王。山陰王見偈,知道他這麼年輕,就有如此深的見地,擔心他慢心、狂心生起,反而入了邪道,於是割下鞋底寄給他,還特地於信中告知:「這片臭鞋底送你,你要再敢隨意作偈、大放厥詞,就自己拿來打嘴吧!」

妙峰禪師收到鞋底,知道山陰王的用心,於是將鞋底繫上帶子,終日掛在頸上自我惕勵,從此不書、不語,直至出關。出關後,山陰王見他脫胎換骨,心中大喜,卻還是以「你沒出過山門,仍然是井底之蛙」為由,激勵他去參學聞法。妙峰禪師果然開始頭陀苦行,四處參訪遊學,更在大叢林中隱身為淨頭,他與憨山大師的相識,便是這個階段的事。

隱身淨頭,打掃廁所可說是妙峰禪師一生行持的縮影,他自律謹嚴、苦行實修,一生建寺、造像、造橋、鋪路,做的皆是興福利生、吃力不討好的事,興建的道場還不讓自己的弟子接掌,而是擇賢能者住持。一路走來,不求名聞、不彰顯自我,憨山大師便感慨:「世人皆只知妙峰禪師興福,卻未見他密修功深。」然而,正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下足功夫,而把榮耀給別人,這才樹立了妙峰禪師一代高僧的典範。

佛經上說「福不唐捐」,不論是事業、學業,乃至修行,我們所做、所努力、所付出的,每一點、一滴,都不會是白費心力,就像播種一樣,因緣俱足時,自然會成熟、發芽、茁壯。

因此,不管別人看見看不見,只管努力吧!

〈本文摘自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017-04-26 08:28:20


「千江有水千江月」。水面平靜、水中自然有月亮呈現。這樣的意象也可比喻佛法;假如心中不平靜、煩惱太多,也就是無始以來的妄念太多,自己沒有提起心力對治,就無法與佛法相應,心(水面)就無法呈現月亮(佛、佛法)。所以我們要提起心力,一心稱念佛號,將佛號與心繫在一起,不纏縛在妄念煩惱中,才能與佛感應道交。淨土法門主張,平日稱念佛號可得現世安樂,未來往生亦可求生西方淨土。這是個易學的法門,期勉大家努力修行。〈本文摘自法鼓山農禪寺臉書〉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過去世的惡因,現在造惡就是惡緣 - 2017-04-27 10:16:02


過去世的惡因,現在造惡就是惡緣

惡人作惡,應受的果報是惡報,當時沒有看到這個果報現前,但是因果不虛,傳到後世必受其報。所以總結一句,「善惡會當歸之」。你不要著急,你造的惡因,惡因沒消除,必有惡果,早晚不一定。為什麼?要看緣。佛法了不起,就是在緣上下功夫。緣是什麼?你還繼續造惡,過去世的惡因,現在造惡就是惡緣,因緣合起來,果報就現前。佛法厲害的是什麼?過去造的惡因,現在把惡緣斷掉,它有因沒有緣,它不會結果,這是佛法。我們從今之後,斷惡修善,不再造惡了,過去造的惡因,現在不會結果。可是要記住,如果我們來世還造惡,今世的因跟來世的緣結合起來,果報又會現前。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永遠不敢作惡,不但不敢作惡,起心動念都是善的,都沒有惡念,好!善中之善無過於信願持名,老實念佛,求生淨土,無比的大善。我們要放下,放下萬惡。有萬惡嗎?有,起心動念就萬惡,我們學不起心、不動念。

節錄自 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  (第四一二集)  2017/1/2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索達吉堪布:我們吃的肉與往昔親人有密切關係 - 2017-05-01 12:52:50

索達吉堪布:我們吃的肉與往昔親人有密切關係

《毗奈耶經》中記載,有個人特別疼愛兒子,為兒子造了很多很多業。他臨死的時候,由於放不下兒子,轉生成了自家一頭牛。兒子把它殺了,吃了牛肉。他死後,又轉生為自家的牛,兒子又把它殺了。他第三次仍轉生為自家的牛,兒子准備殺它時,捨利子出現在他家門口,通過神通觀察,發現牛一直在自言自語:“我已經來兩次了,但都被你殺了。我最愛的兒子啊,現在你又要殺我,我非常難受,實在是忍不了,但也沒辦法抵抗。”尊者將此告訴了他兒子,後來就把牛放生了。所以,我們平時所吃的肉,很可能是前世的親人。
  
《中阿含經》中也有許多精彩的故事,方便時你們應該看一下。看書要看有意義的,以懂得因果取捨之理,不要像現在人一樣,不喜歡看經典和論典,只愛看打仗、色情的小說,對自相續不但無利,反而有極大的損害。記得《中阿含經》中有一個人叫都提,他父親死後,轉生為家裡的狗,偷吃盤中食物;還有個人叫旃檀,他父親轉生為乞丐,來他家乞討時,被打斷了手臂。
  
這方面的故事數不勝數。所以,平時與自己有緣的眾生,仇敵也好、乞丐也好,都要盡量做布施,對他好好地照顧,同時心裡要念一些觀音心咒。我們藏地有個傳統:一個人如果被蜜蜂、蚊子轉繞,就表示是他中陰身的親人未得解脫,中陰法王開許其以此身來尋求善法。因此,你們聽到耳邊有“嗡嗡”的聲音,一定要念些觀音心咒等進行回向,或者布施一些食物,不要“啪”一聲就把它打死了。
  
一般來講,按照《楞伽經》的觀點,我們現在所享用的肉,全部與往昔親人有密切關系,如經雲:“我觀眾生,更相噉肉,無非親者。”你吃牛肉的話,這頭牛是你前世的親人;你吃豬肉的話,這頭豬也是你前世的親人。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如此功德也不可思議,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若能深深了知六道輪回中眾生輾轉投生,彼此互為父母親友,對各種悲歡離合就會產生厭離心,不會特別去執著。以前講《親友書》中的“父轉成子母成妻”時,我提到過漢地志公禅師的一個故事:志公禅師是梁武帝的國師,被公認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有一次,禅師應邀參加一個婚禮。他去那裡一看,脫口唱了首道歌:“古古怪!怪怪古!孫兒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
  
意思是什麼呢?
  
原來,新郎娶的妻子,是祖母的轉世。因為祖母特別疼愛這個孫子,臨終時還掛念他,一直拉著他的手,戀戀不捨地死了。(我們藏地有種習慣:人死的時候,不能被他拉著手,不然,他死後靈魂會一直纏著你。所以有人臨終時,如果對你伸手,你千萬不要靠近,否則,過段時間他就會在你夢裡或以其他方式出現。原來有個人的妹妹要死了,一直喊她哥哥過來,她哥哥特別害怕,馬上給我打電話:“我妹妹快不行了,但我不敢接近,她會不會抓著我?如果抓著我,以後她的靈魂纏著我怎麼辦?”)死後就投胎做個女孩子,長大後給孫子做媳婦。所以志公禅師說:“孫兒娶祖母。”
  
禅師到屋子裡,見一個小女孩正在啃豬蹄。這女孩的母親造了很重的罪業,死後投生為豬,現在辦喜事被人宰殺了,故小女孩在吃她母親的肉。所以禅師說:“女食母之肉。”
  
又看見院子裡一個小伙子,正高興地打驢皮鼓。他父親也是因為造罪,轉生為驢,死後被人剝了皮做鼓,正是這個小伙子在打的鼓。所以說:“子打父皮鼓。”
  
禅師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豬羊,如今投生為人,互為親戚,歡天喜地聚在一起。而在鍋裡炖的肉,卻是前世的六親眷屬。所以禅師說:“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眾人來賀喜,我說:苦!苦!苦!”
  
當天整個婚禮狀況,禅師通過神通觀察,發現輪回的鬧劇非常可笑。如果我們也能了知真相,還願不願做這些事呢?可能誰都不願意。但由於我們沒有宿命通,而且對因果取捨一無所知,所以做了很多難以描述的蠢事。因此,大家應想到世間許多事情無有實義,對無常觀一定要了解。
  
《大藏經》中有一部《法句譬喻經》,裡面也講了一個與之類似的公案:當年,捨衛國有一婆羅門很富裕,但他性格悭貪,每次吃飯時,都要關緊大門。(我們有些人是不是也這樣?到了中午的時候,鋼爐裡明明冒出煙,但門一直推不開,我附近有這麼幾個道友。他們吃完飯以後,門就打開了。)有一天,他家煮雞吃,夫妻倆關起門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間,他們時不時地夾雞肉給小孩吃。
  
佛陀知道此人以宿世的福德,到了該度脫的時候,於是化現為一個沙門,直接出現在他面前。婆羅門見後非常生氣,說:“你這個人真是無恥,怎麼沒開門就闖進來了?”
  
沙門說:“是你自己愚癡,殺父、娶母、供養怨家,怎麼反說我無恥呢?”
  
婆羅門不明白這話的意思,便詢問原因。
  
沙門說:“這餐桌上的雞,是你前世的父親,因為他性格悭貪,所以常墮為雞身受苦。這小孩是羅剎鬼轉世,你前世常被他損害,你們之間宿業未了,所以他又來投胎當你孩子。你妻子是你前世的母親,她對你感情深厚,所以今世又轉為你的妻子。這種輪轉的戲劇,愚人不知,只有我看得清楚。”
  
佛陀顯現神變,讓婆羅門看到自己的宿命,他對輪回也生起了厭離心。佛又為他說法,他當下證得初果。
  
摘自《大圓滿前行廣釋》
索達吉堪布開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比癌症還嚴重的紅斑狼瘡,念佛念好的! - 2017-05-01 13:07:44

淨空老法師:比癌症還嚴重的紅斑狼瘡,念佛念好的!

災難怎麼化解?真能化解,但是大家不相信。什麼方法?老實念佛,用真誠的心老實念佛。沒人相信。念佛有這麼大的效果我們相信,我們為什麼相信?我們理論搞透徹了,事上我們也看到許多的證據,它不是假的。

一個念佛的人,真正念佛的人,誠心誠意一心念佛的人,前些年山西小院四十多個人都是得癌症,被醫院宣布死刑,壽命只有二、三個月。他們自己也知道,真的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念到三個月沒事,再去檢查,癌細胞沒有了。這念佛功德!

劉素雲十年前得的紅斑狼瘡,比癌症還嚴重,醫生告訴她,得這種病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叫她心理上要有準備。於是她一切放下,老實念佛,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十個小時聽經之外全念佛。她也是念到三、五個月再去檢查,沒有了,紅斑狼瘡好了,臉上連疤痕都找不到。醫生就非常驚訝:妳怎麼好的?妳用什麼藥物?她說:我什麼藥我都沒用,就是念阿彌陀佛。醫生相信她,醫生憑什麼相信她?她一生沒有說妄語,這一般人做不到。一生跟任何人都是心裡實話實說,從來沒有打過一次妄語。所以她在東北大家知道她,她說的話沒有人不相信。念佛念好的!

佛經上有這個道理,量子力學家也承認這個道理,意念可以改變外面的境界,所以意念可以改變自己身體裡面的細胞組織。不善的念頭,它就會變成病毒,純淨純善的念頭,病毒就恢復正常,都是自然的,不需要用任何藥物。這已經有不少人做出來給我們看。

經上講的,不只治你這個身體,而且幫助環境,這個地球環境上有災難,集體的意識可以能把災難化解。要真心念佛,真誠心念佛可以化解地球的災難。所以,這次有兩位日本官員公開跟大家說,災難怎麼來的?不善心行之所感。我們心善行善,不會有災難。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三三一集)2011//3/18 檔名:02-039-033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因果者,乃世出世聞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亦古今國家治亂興衰之關鍵也。 - 2017-05-01 13:08:57

因果者,實為維繫人心之大防,足以輔助王化所不足,乃世出世聞聖人,平治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亦古今國家治亂興衰之關鍵也。---印光大師開示

意解:三世因果的道理,如果一個地區的人民都能廣泛明白,這個地區就不會有人作惡為非,大家都知道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那麼國家不需要養很多警察、法官也不會疲於斷冤案,人民謹守仁義處事,社會太平無事,所以領導人很清閒。這是古代聖賢人、王者治理天下、引導百姓邁向幸福平安的手段及最重要的權力,亦是國家是否會長治久安、興盛繁榮的重要關鍵原因。

-----------
註:講因果之書,莫善於感應篇,及陰騭文。此二書,能為之常常講說,自有莫大之利益。--印光大師開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用心教學事業,轉貧賤為富貴。 - 2017-05-08 16:36:48

有一位讀書人到省上去參加考試。文章寫得自己很滿意,所以就在省上等著發榜。有一天,他偶然到一座寺廟走遊玩。寺院的房檐下有一個以看相賺錢謀生的人。讀書人上前請問,看相的說:「你的骨相寒薄清苦,就算你有班固、司馬遷那麼好的才學,文章寫得比韓愈、歐陽修的還好,也很難成名。這位讀書人不相信,榜發出來,果然沒有考上。他又去向看相的請問這一生的命運。看相的人說:「憑你的骨相,怎麼敢給你說什麼好話呢?不過,與其迫切求取功名,不如花點大氣力積陰德。這樣也許可以改變你的命運。」

讀書人在回家的路上,自言自語地說:「我的確很貧窮,周濟別人,做好事,又怎麼辦得到呢?」這樣翻來覆去地猶豫不決,很多天都拿不定主意。一天突然想到:「我平時曾到一些學館去教書,看見那些做老師的,常常誤 人子弟,罪過最大。我從今天起,用心研究教學的道理,通過這種方式來積德,也差不多吧。」

三年以後,他又去參加考試。他到寺院中去尋找看相的人,那人還在那裏。行禮之後,看相的人說:「先生精神飽滿,光彩照人,這次考試,考上是毫無疑問的。」發榜時,果然榜上有名。這位讀書人去廟裏感謝看相的,並問道:「為什麼過去謝絕我那麼嚴峻,現在又這麼準確地給我預測?」看相的人說:「我記不起了。」讀書人把前次的事仔細說了一遍。看相的人說:「你的外形和骨相全部都變換了。用心於教學事業,這不是陰德是什麼呢?以後的福德還大得很呢。」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為官公正清廉愛民,生貴子。 - 2017-05-08 16:38:04

文毅公商輅的父親曾經在嚴州做府吏。他經常勸同事奉公守法,不要在文字上耍花樣害人。官員都聽命於他。下屬各縣有囚犯押解到州府,凡有冤屈,他一定要替他們申訴,救助他們,許多人因此保全了性命。一天晚上,太守遠遠地看見府吏的官舍放射光亮,尋跡象查看,不是火光。第二天早上,太守問官員們昨晚上家中發生了什麼事。商輅的父親說:「我家裏生了一個兒子。」太守覺得這件事很奇特,就說:「這一定是個貴子,滿月後,抱來讓我看看。」孩子滿月後,抱到太守家堂屋裏去,太守一看又驚奇又羡慕。命令下屬打開黃羅傘蓋,送孩子回官舍。後來,商輅考舉人,進士,殿試都是第一名,連中解元、會元、狀元,並進入內閣為相。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積大陰德免災難 - 2017-05-08 16:39:01

明武宗正德初年,安徽商人王善到四十歲還沒有兒子。有個看相的人,預測人的禍福非常準確。他一看見王善就憂愁地說:「你還沒有兒子吧?」王善說:是的。」看相的人說:「你不但會沒有兒子,而且到了十月,更有大災難。」

王善認為他的話很靈驗,急忙到蘇州去收取財貨,然後回去。

當時正值梅雨季節,河水猛漲,不能行船,只得暫時住在客店內。到晚上時,天空放晴,他到河邊去散步,看見一個少婦投河自盡,。他馬上呼叫漁船,說:「誰能救起這個人,我出二十兩銀子。」船夫紛紛去救,終於把少婦救了起來。他便把二十兩銀子給了船夫。

王善問少婦為什麼要尋短見,少婦回答說:「我丈夫外出做工,我在家中養了一頭豬,準備用來償還田租。昨天把豬賣了,不料收的錢全是假銀子。既怕丈夫回來責罵我,再加上家中貧困,就不想活了,因此便投河自尋短見。」王善非常同情她,問一他頭豬值多少錢後,便給了她雙倍的錢。

少婦回家時,在路上遇到丈夫,便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他。丈夫非常懷疑。晚上,夫妻倆一起到旅店去找王善,想問個究竟。到旅店時,王善已經關門睡覺了。丈夫叫妻子敲門。王善問是誰,回答說:「我是今天投河的那個女人,特來致謝。」王善厲聲說:「你是個少婦,我是個孤身的外鄉人,晚上怎麼能隨便見面呢?快快回去!如果一定要來,明天早晨與你丈夫一同來。」

丈夫的疑惑一下子便消除了,誠懇地說:「我們夫婦都在這裏。」王善便披上衣服起來。當他剛剛走出房門時,只聽房中「轟」地一聲。他們驚慌地進去一看。原來店房的後牆因久雨而倒塌,床鋪已被壓得粉碎。他這時如果不起床,肯定要被壓死。這對夫妻感歎不已,道謝後便離去了。

王善在回家的路上,又遇 到那個看相的人。他一見到王善就驚奇地說:「你滿臉陰德相,一定是做了有大陰德的事情。不僅免除了災難,而且將獲得不可限量的福報。」後來王善果然一連生了十一個兒子,其中有兩人登第。王善一直活到九十八歲才去世。

———————–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無情無義失功名 - 2017-05-08 16:39:46

福建有一姓李的青年,喜好讀書寫文章。有一年,赴京應試,路過衢州,有個姓翁的店主夢見土地神對他說:「明天有個李秀才來,他是有希望考中的人,你要好好接待他。」第二天早晨,李生來了。主人殷勤款待,送給他乾糧,並為他提供車馬,李生問其原因,主人把所作的夢告訴他。李生聽了非常高興。晚上,他想到一旦考中得到官位,只是妻子相貌太醜陋,不配當官夫人,該換一個才對。

李生走後,店主又夢見土地神對他說:「李生這個人居心不良,功名還沒成功,就想拋棄妻子,現在他已失掉科舉考試的希望了。」當李生再來時,店主對他非常冷淡,甚至不留他住宿,李生又問是什麼原故,店主原原本本說給他聽。李生又驚又愧灰溜溜地走了,一輩子都未得到功名。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陰謀陷害善良人,不得好死,後世悽慘悲苦。 - 2017-05-09 11:41:53

李林甫還沒有顯達時,曾遇見一個道士告誡他說:「先生你前生多行善,名字已經排在神仙的名冊上,就算不能白日升天,也可以當二十年太平宰相,他日大權在手,切忌不要幹陰險害人的事情。」

李林甫發達顯貴之後,倚仗皇上的寵愛,陷害他人。每天晚上坐在偃月堂,閉門構思害人的計謀,想好了就喜悅地走出來,第二天必然有人被誅殺或放逐。

久而久之,又夢見道士對他說:「先生你忘了我的話嗎?現在你已經有罪了。」於是命令隨員將李林甫引至一處,耳中只聽見風聲水聲,房舍還森嚴整齊,帳幃床榻也華麗奢侈。李林甫高興地說:「住在這裏也還不錯。」道士笑著說:「這是披鱗甲的動物所居之處,這裏異常慘苦 ,你還以為不夠險惡嗎?」李林甫驚駭得出了一身冷汗後醒來。

不久,李林甫大白天被鬼毆打,七竅流血而死。第二年還被朝廷挖出棺木斬屍。後來,鄉里中有一頭牛被雷擊死,身上有「李林甫」三個字。另個,惠州打雷,擊斃一名妓女,腋下寫著「李林甫惡毒害人,玩弄權術,上帝命令天雷擊斃」等字樣。又有一個姓陸的人殺雞請客,而雞背上清清楚楚地現出「李林甫」三個字,人們大為驚訝,不敢吃。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矜孤恤寡,三代富貴。 - 2017-05-09 11:43:14

劉弘敬一家世代都住在淮河淝水一帶。他有百萬家財,但十分注意道德修養,從不炫耀於人,人們也不知道他家富有。有位善於看相的人,在去壽春的路上遇見了他。劉弘敬請他過去問話。看相的人說:「你很有錢,不過再過兩三年,你的死期就到了,有什麼辦法呢!」劉弘敬說:「長壽短命都是老天爺決定的,先生,你告訴了我,我又該怎麼辦呢?」看相的人說:「相好不如道德好,道德好不如度量大好。你雖然壽命不長,但德行厚重,度量更是寬大,所以暫時先訂兩年的時間。這期間希望你積極地修善積德,這樣,壽命也許能延長。我三年後,還會到這裏來。」劉弘敬流著淚送走了相師。

他回到家中,急忙安排身後的各種事情。他有個女兒要出嫁,需要四個女奴陪嫁過去。他花了八十萬個錢,買了四個女子。其中有個叫蘭蓀的,長得很漂亮,風度姿態十分出眾,與其他奴僕迥然不同。劉弘敬詢問她的來歷,那女子只是哭得像個淚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過了很久,她才對劉弘敬說:「我本是名門之女,家住洛陽一帶。我父親作為一個小官,留任在淮西。遇到吳元濟造反作亂,父親遭殺害,家產被沒收入官。我從此流落煙塵,滿腹冤屈,無處控訴。親人們被掠,也不知他們的下落。我已被賣了幾次了,今天又賣到這裏來了。」說完,又放聲痛哭。劉弘敬感歎萬分,說:「讀書人家的女孩子,受這麼大的冤屈,我不為她申冤雪恨,神明一定饒不過我。」他又詢問這女子家中其他人的情況,知道她外祖父姓劉。於是把她的賣身文書燒了,收他做外侄女,又從自己家財中拿了五十萬個錢,在自己女兒之前,先把她嫁出去。

就在那天晚上,他夢見一個人穿著普通老百姓的衣服,手上奉著一卷書簡,遠遠地就向他下拜,淚流滿面地說:「我就是蘭蓀的父親,感念你的恩德,沒有什麼可以報答你,聽說你壽命快完了,我應該為你去懇請天帝,所以特來告訴你。」過了三天, 他又夢見蘭蓀的父親站在院子裏,穿著紫袍,手捧象簡,跟了許多侍從,十分威嚴。一邊稱謝一邊對他說:「十分幸運,天帝應允了我的請求,同意延長你的壽命二十五年,並保持三代富豪。那些殘害我一家的人,都要立案處理。天帝憐憫我受了冤屈,任命我承擔重要職務,讓我主管淮海一帶的山川河流。」說完鳴咽落淚,一再拜謝而去。過了三年,看相的人又來了。他迎著劉弘敬,並向他賀喜,說:「你的壽命已延長了,一定是積了陰德,感動了上天,從現在開始,還有二十五年,福祿澤及三代。」劉弘敬於是才把蘭蓀的事告訴他。看相的人十分感歎,認為這真是件奇特的事。以後劉弘敬的福壽果然如所說的一樣。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淫欲傷身】★~定弘法師 - 2017-05-09 11:51:41

★【淫欲傷身】★~定弘法師

“而且淫欲也傷身體,印光大師當年有一位弟子叫羅濟同,很有善根,來印祖這裡求受皈依。這個羅居士家裡家境很不錯,有大太太,還有二太太,就是有妾,他跟他的妾感情非常好,而且一起學佛。有一次,羅居士生了重病,所以本來要來皈依,就沒皈依成。因為他發心皈依,佛菩薩也加持他,所以身體後來就好了,大病初癒就來印祖那裡皈依。印祖看到他的氣色還算不錯,挺紅潤的,恢復得很好,就告誡他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是《論語》上的話,就是講父母對孝子唯有擔心他的身體,身體害了疾病會令父母憂慮,所以你應當慎重。這個話就點到即止,沒有說得很明白,慎重什麼?印祖是出家人,不好說得太白。結果羅居士大概也沒聽明白,回去,過了一段時間又來見印祖的時候,那個時候已經是臉色蒼白,死相現前了,結果過了兩天,真的就斷氣死了。


印祖當時就覺得很痛心,這麼好的一位居士,很有善根,本來學佛應當是有成就的,結果就這麼樣的早逝。為什麼?印祖就說出來了,當時看到他大病初癒,提醒他要慎重,就是講慎重房事。大病初癒你要是行欲,那是致命的傷。他回去就是跟他的二太太行房事,結果本身元氣還沒有恢復,一下子慾火燃燒,他身體就一落千丈,最後就斷氣死亡。所以欲就像鋼刀、利刃一樣,斷人的生命都不見血的。


所以唐朝呂洞賓(呂祖)有一首詩講,「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凡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這個淫欲心,這是見到二八(十六歲的)佳人,生起這種慾念,沒想到這個欲對自己的傷害極重,叫你骨髓都枯乾了。骨髓為什麼會枯?因為慾火燃燒會傷腎經,腎經傷了,腎乃先天之本,那整個身體都不行。尤其是腎主髓、主腦,腎氣弱,腦力都不足,骨髓是腎來主的。


如果是腎氣衰了之後,這男女都一樣,行欲過多傷腎,骨髓就會減少,所以骨質會疏鬆,腦力就會退化,最明顯的,【第一個】記憶力衰退,【第二個】思惟能力、智力下降。所以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看了這些黃色的網路內容,就有一種什麼現象?手淫,自己殘害身體,結果最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腦力、智力都在衰退。這種現像很普遍,年紀輕輕面色都不好,臉色都是白的,沒什麼血色,那都是自己沒有很好把持自己。這是說到淫欲的危害,實在是太多了。這一品經文,我現在還在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在講,講得比較詳細,有國語版、有粵語版,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上網聽一聽,將來可能也會出光盤流通。師父給我這個講題定為「淨宗根本戒」,就是講的第三十五品,就是講五戒。”~節錄自定弘法師談因果定弘法師主講(第三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謙遜有才能之後輩,後代官位顯赫。 - 2017-05-11 13:44:17

華亭從官徐存齋的官階是浙江督學,年齡還未滿三十。在一次應試中有考生引用了「顏苦孔卓」這句話,徐存齋批閱後寫上「杜撰」兩字,試卷列為四等。發卷時這個考生拿著試卷恭敬地對徐存齋說:「非常感謝您的指教,可是這句話確實出自楊雄的《法言》一書,並不是我自己編造的。」徐立刻起身致謝,說:「我僥倖升官太早,學問不夠,今天承蒙您的指教。」於是將試卷改為一等。這事傳出去,人人稱讚徐公謙遜、豁達。後來徐公做了大學士,皇帝賜封為「太」去世後皇帝又諡號為「文貞」。徐公的後代都官位顯赫。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1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做事忠良,勇於認錯,加官晉爵。 - 2017-05-11 13:44:56

明朝嘉靖年間,葛守禮擔任陝西的左藩,這時正值外官考核、清理。簿上登記了一個小吏,年高且身體欠佳,決定免職。在吏部過堂時,葛守禮看見小吏並非年老多病,便請求繼續讓他留任。吏部尚書不解地問:「這個簿子是經您批閱的,您忘記了嗎?」葛公說:「這個小吏駐守在邊遠地區,離省城遠,僅僅看過文書登記簿冊。今天見到本人,才知道登記錯了,責任完全在我,怎麼能讓他蒙受冤枉呢?」吏部尚書被葛公這種勇於承擔錯誤的精神所折服,說:「能敢於在吏部堂上自己承認錯誤。從這裏可稱得上第一賢能了。後來,葛公的官位升至刑部尚書。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1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大積陰功,三代顯榮。不敬父母,刻薄他人,窮困潦倒。 - 2017-05-11 13:45:42

太原人王用予很信奉文昌帝君,他和鄰里組織起來,每年正月初一,都在山頂上文昌帝君宮設壇,祈求神靈。同社俞麟是有名的孝子 ,名聲遠,遠近的讀書人,都帶著書籍來跟隨他。還有個周吉,生性懦弱,文章也不如別人,沒有人稱讚他。明英宗正統六年,王用予主持這個集會,一個人先來到文昌帝君宮中,齋戒後,並在那裏過夜。忽然聽見有人催促他:「快起來,文昌帝升殿了。」王用予急忙去大殿,看見文昌帝君已經端坐在殿上,另有十位神輔佐,整齊地排列在殿門外兩側。王用予急忙藏起來。這時一位身穿紫衣的神,抱著一本冊子站在殿外的大柱前。王用予偷偷問:「這是什麼冊子?」執冊神回答:「是今年秋季科舉的黃榜。是各省的城隍呈給文昌帝過目簽字的。」一會兒,各位神仙退下,身穿紫衣的神仙恭敬地把名冊呈給文昌帝君批閱。每叫一名,帝君就在名字下畫押,時而握著筆猶豫不決。等了很長時間才批閱完。帝君命令紫衣神仙把名冊歸還各城隍,並下令迅速去調查人間是否有重視積陰功,培福德的人,準備來補替剛才批閱時未畫押的人。一會兒,聽見有人叫王用予,他急忙從隱藏處匍匐到臺階下。文昌帝君對他說:「功名之事,本來是天機,是不能隨便泄露的,鑒於你一片誠心祈神,而且十幾年如一日,所以今天把你找來說清楚:「你的祖輩都是善良樸實的人,自食其力,你本來在這次科舉中可以中前科。但是你每次祈神只求自己功名和妻子的病痛痊愈,卻從不惠及你那孤獨的老母,因此降為第二科,在下榜的五十三名。你們同社的周吉,這次能中第一名。」王用予叩頭問其原因,文昌帝君繼續解釋說:「周吉的祖父、父親都是讀書人,從來沒有與人打官司,從來沒有邪淫的事情,也從來不說人的是非。而且他的祖父還做了篇《百忍說》來教育後人,因此有很多人改惡從善。這是最大的陰功,人人都不知道,因此上帝嘉獎他,讓他家三代顯榮,現在好運剛剛開始。」接著王用予再次叩頭請問俞麟這次能否中舉,文昌帝君看了看名冊,面露不悅地說:「俞麟本應中第一科,可是他表面侍奉父母,心中卻並不尊敬,對父母的言談舉止,他都不滿,只是表面順從。議論別人苛刻到不近情理的地步,自以為是君子長者,裝模作樣,竊取美名,所以除名,讓他一生窮困潦倒。你瞭解了這些,應該去勸誡天下的讀書人,要多行善積德,不要讓我檢察名冊時,下不了筆。」王用予連連叩謝後拜退。清晨的鐘聲把他從夢中驚醒,王用予急忙起身頂禮神像,並寫下了夢中的事情。秋天發榜時周吉果然中了第一名。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1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追求口腹之欲、殘害生命,死狀悽慘、家產破敗。 - 2017-05-11 15:00:28

蘇州有個姓徐的富豪人家,極度追求美味以逞口腹之欲。烹調時,一定要精益求精。每殺一個動物,只選用其中最好的部位,其餘的部分則全部拋棄掉了。他所殘害的生命不知有多少。稍不如意就說:「這難道是人吃的嗎?」立即傾倒在地上,還要重重地鞭打廚師。有人告誡他不要過份戕害生命。他說:「世間的東西本來就是供給人們吃的,殺了有什麼關係?」

明神宗萬曆二年正月十五晚上,他到處尋求珍饈,宴請一位貴客。杯盤羅列,正要就席的時候,他突然肚子發脹,到廁所裏去,失腳掉進糞坑,糞便灌滿肚子而死。家中人把他洗乾淨後入殮,口中的蛆蟲還在慢慢地往外爬出來。吊唁的人一邊哭一邊笑。當時他只有三十多歲,沒有兒子,家產全部被有勢力的人佔有。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文章

http://book.bfnn.org/books/061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生未老而享老年的福,就活不到老年;未富貴而享受富貴的福,就會終生得不到富貴。 - 2017-05-13 08:20:39

趙方崖幼年時夜晚讀書,有一次他到屋裏去,拿了一點木炭,想用來烘烤一下腳。祖父次山公看見後,叱責他說:「小時讀書,應當習慣於勤苦,為什麼不能夠忍受寒冷?人生未老而享老年的福,就活不到老年;未富貴而享受富貴的福,就會終生得不到富貴。」方崖把這幾句話寫在衣帶上,後來官做到大司寇。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文章

http://book.bfnn.org/books/0611.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享用過於豐厚,提早祿盡人亡。 - 2017-05-13 08:21:14

明朝時有兩個太學生,同年、月、日、時生,同年考中舉人,又同日授官,一個教授了黃州,一個教授了鄂州。不久,在黃州的那個死了,在鄂州的那個聽說後,以為自己也要死了,於是便處理完自己的事情,等了好幾天,結果卻安然無恙。這才跑去吊唁,並祝告說:「我與您出生年月日時完全相同,出處又同,現在您先我而去,我就是現在死去,也比您晚六七日。您如果有靈,請給我托一個夢。」

當天晚上,果然作了一個夢,死者對他說:「我生於富貴之家,享用過於豐厚,因此遭致夭亡。您生於寒微之家,未曾享用,因此能夠長壽。」鄂州那個人從此便更加刻苦,官一直做到典郡。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文章

http://book.bfnn.org/books/0611.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上輩缺德陷害他人,終究株連全族。 - 2017-05-13 08:21:50

蘇州人黃鑒,父親靠替人寫狀詞起家,在訟詞上大做手腳,使訴訟雙方的家產蕩盡。不久,生了黃鑒。明英宗正統七年,當黃鑒剛滿二十歲時,就中了進士。由於年輕有才學,深得皇上的恩寵,得以親近皇上。蘇州人歎息說:「天道怎麼這樣不明呢?」

後來,明英宗重定(1),憑著英宗過去對他的恩眷,升為大理寺少卿。或早或晚任何時候都可以見到皇上。

有一天,英宗來到內閣,原先的奏本被風吹起一角,英宗下令取來觀看。原來是黃鑒上給景泰帝請求把英宗拘禁在南宮的疏奏。英宗歎了口氣,說:「真沒想到黃鑒奸惡到如此地步!」急忙把他召到面前,把奏本甩在地上叫他看。黃鑒連忙呼喊:「罪該萬死!」英宗殺了他,還株連了他的家族。

註釋:

(1)明英宗於正統十四年 (1449年) 率軍抵禦瓦刺的入侵,兵敗被俘,由其弟朱祁鈺 (景泰帝) 繼位。次年明英宗被放回北京。景泰八年 (1457年) 英宗趁景泰帝病危,奪回政權。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文章

http://book.bfnn.org/books/0611.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言為心聲,存心刻薄,無法享受長久福澤。 - 2017-05-21 08:56:48

浙江建德的王廷當諸生時,省上的提學大人主持縣上年考後,正好有分守官某參政到縣上辦理公務,諸生們都去參拜他。談話中說到考試的事,參政只問了問第一批考取了多少人,後補的還有多少人,其他事都沒有問。過了幾天,有位任分巡官的某僉事又來了,也和考生談到考試的事。他只問了考試時有多少人被取消資格,多少人降級,多少人受罰,其他的事都沒有問。

王廷與其他諸生私下議論說:「兩位大人,問的問題相反到這種程度,我們都記住這件事,看看他二人這輩子官運怎樣?」

後來參政大人的官做到戶部侍郎,兒孫都取了功名。僉事升任陝西副節度使。上任路上遇到強盜,財物全部被搶光,僅保住了性命。到任不久,又遇上安化的王□□造反,最後落得腰斬的下場。

(這難道不是說,一個提問就能分出禍福嗎?「言為心聲」的確不虛。存心刻薄,一言一行都是刻薄的。能享受長久福澤的人,決不這樣。)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意惡太多,奪福削壽;轉變在己,人定勝天。 - 2017-05-21 08:57:30

陳公才學識淵博,擅長寫文章。他去考舉人時,夢見一位道人,對他說:「你是位『醉魁』,考試會連連告捷,可以進入秘書省擔任司諫官,官位可升到御史中丞。醒來以後,他把這個夢告訴他妻子的弟弟。妻弟說:「醉字就是辛酉兩字,應該是下一屆科考。

到辛酉年,陳公才果然在鄉試時中舉,但緊接著去考進士卻沒有考中,他懷疑夢中的道士騙自己。回家來到濟水邊上時遇見一位道人,很像夢中所見的那位。陳不覺心動,那道人也對著他笑。於是,道人帶他到一棵大樹下坐下。陳問那道人為什麼夢中所說的話和事實不符。道人說:「天數本來是一定的,但轉變在人自己。你中了鄉舉之後,起的惡念太多了。比如你所做的某某五件事就很不好,你買的那三百畝田,損陰德太多。像你這樣,老天怎麼會不奪去你的福報呢?從今以後,你若能好好修養品德,多做善事,也許還能保住性命不至橫死;若不如此,老天會連你的壽命都一齊奪去的。」聽了這番話,陳痛哭流涕,再三拜謝。這時,道人突然不見了。

陳公才回家後,告誡自己的家人和親屬,叫他們盡自己能力多做善事。和從前比起來,他簡直變成了兩個人。後來他結束了科考活動回到鄉間,過著清貧的生活,到壽終而逝。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故事

http://book.bfnn.org/books/060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陳怡貝醫師 1060523 - 2017-05-25 11:37:26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陳怡貝醫師 1060523

說起來很奇妙也非常可怕,在日本唸書時,有一位同期的大陸同學,他是我的生活借鏡,每一次只要我心中有任何貪小便宜的盤算,或者動了任何運用公共資源去執行私人業務的念頭時(貪念,心術不正,我承認),這位大陸同學會莫名地去執行我心中的計畫,詭異的是我們從來不會相互交流這些損人利己的小心思,而且事後同學所做的事一定被識破。這樣的事件屢試不爽。人在做,天在看,有一次我真切的認知到一個人心中光明磊落、正直和誠信是多麼重要。

那是博士學位論文的審核前一個月,我們將所有答辯的資料、論文和個人履歷交付大學院辦理,之後就是日本長假。假期結束後的早晨,大陸同學跟在講師身後匆匆忙忙進入辦公室,兩人臉色凝重,我想大概是哪一位患者狀況不好吧!隨後,大陸同學默默的來到我身邊說:大姐,我出大事了!長假時,我和朋友一同出去玩,我們不是有大學院出的「交通折扣優惠證明單」嗎!我一張給了朋友幫他打折,結果東京車站的站長打電話給學校的校長,說學校發生「欺騙行為」,東京車站發現怎麼同一個人會買了兩張同樣時間到同一個地方的車票,連到達站也發現兩張同樣的車票,請學校給予解釋(東京車站每天進出的人流量何其多,能夠查出來,可見日本人的嚴謹與文化)。現在,大學院的院長氣到跳腳,打電話責罵教授,教授氣瘋了。大學院要重新審核博士資格,讓我反省思考,院長說不排除摘掉我的博士資格,覺得我的人品不配這個資格。

大陸同學的臉鐵青著描敘他的過程後,我只能安慰他,請他拜託講師帶著他去向教授「謝罪」,也請他這段時間低調一些、乖一點,每天努力一些,讓大家看見他的態度,至少能彌補過來。之後,教授那天早上沒辦法去開刀,換下手術服,西裝筆挺的領著大陸同學向院長道歉。回到辦公室時,教授的怒氣更盛,一句「巴嘎壓柔(混蛋)」,讓辦公室的空氣瞬間凝結!這是第一次,看見文質彬彬、修養好又紳士的教授失控。

結局,教授不斷地挨院長的罵,除了一言不發的低頭道歉,還是道歉,沒有理由。教授還請講師帶著同學與他無知一起犯錯的朋友去東京車站向負責人道歉(這是日本人的態度)。而大陸同學的博士答辯延後兩個月。雖然結果緩和了,畢業成績卻被拉了下來。

看著發生的一切,我的心裡也跟著糾結與膽戰心驚著,心想:我的天啊,人生至今為止也動過很多貪小便宜、僥倖、損人利己的錯誤念頭,如果真的執行了,我這麼多年來所做的一切努力就完蛋了!那一次深深影響了我。可見,「誠信」與「良知」是根本基礎。

直到現在,我會不斷警惕,到底自己的一個起心動念所帶來的結果為何,也許這樣生活很累,然而沒有這些深思熟慮,如何問心無愧?!

無論相不相信,生活中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自然會創造什麼樣的環境;我們所表達出來的語言,代表了我們的人格;我們所做的事,代表著品德。

在人生的戶頭中存著的是善款或是負債,絕大部份還是取決於自己了。

覺察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覺」是認識和感受,「察」是分辨、審視。我想,這是老天賦予人類最好的禮物。

*本文作者為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科博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高僧的母子情    ●瑞華 - 2017-05-25 11:43:02

高僧的母子情    ●瑞華

老母囑曰:「汝善以道自愛,無為我憂,今亦與汝長別矣。」

憨山大師,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號德清,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母親洪氏,是虔誠的佛教徒,大師自幼與母親感情濃厚,常隨母親至寺院禮佛。十二歲時,母親送他到報恩寺依西林永寧和尚誦習經教,並學習儒學及古文詩賦。十九歲那年,大師便發心跟隨西林和尚學習佛法。

他把出家學佛的事稟告父親,但卻遭到了父親的拒絕,只好又去請求母親,母親說:「既然他有這樣崇高的志願,我們做父母的應該讓他去!」於是就在十月間,把他送到報恩寺出家去了。

明神宗萬曆二十三年,神宗不滿意皇太后為佛事耗費巨資,這樣就遷罪於大師。大師剛從北京回到山東牢山,就被捕下獄,以私創寺院罪名充軍去廣東雷州。

往雷州途中到了南京,已是十一月,在長江邊與老母親訣別,作《母子銘》並序,內容是這樣的:

德清因弘揚佛法而招引災難,冒犯聖上,皇上大發雷霆。私下猜想:老母聽到後必然驚恐萬分啊!所幸承蒙皇上恩恕,沒有判死罪,反而派遣我去防守雷陽。途中經過故鄉,迎接老母,相見於江上。

一見老母,她歡喜談笑,聲音清澈宏亮,心裡沒有絲毫滯礙的念頭。於是問老母親:「當您聽到孩兒在生死關頭,難道就沒有憂慮嗎?」

老母親說:「生死本來就有定數,我自己的生死都不憂愁,何況是你的呢?但是人們傳來的話不清不楚,我對於這件事情又沒有決定的見解,只是覺得有些懷疑罷了。」

母子倆就這樣坐著談話,一直到天亮,即將永別時,老母親叮囑說:「你要好好的以佛法大道自愛,不必為我憂愁,現在就和你分別了。」母親說完,頭也不回,歡喜踏上歸途。

我因此感慨,天下為人父母者,若都這樣,豈不是頓然就斷盡死生的情執了嗎?於是下筆作了《母子銘》:

母子之情,磁石引針;
天然妙性,本自圓成。
我見我母,如木出火;
木已被焚,火原無我。
生而不戀,死若不知;
始見我身,是石女兒。

母子感情,像磁石吸引鐵針,是天然妙性,本來就圓滿天成。

當我見到母親,就像是木頭生出火般產生親情;如今這段緣分已如木頭燒盡,所生親情原來無我。

生時不戀眷,死時若無其事,這才知我的身體,像是石女所生的兒子,虛幻不實!

當憨山大師的母親與他相見道別時,不像一般人抱頭痛哭,離情依依,反倒把愛別離看淡捨下,是一捨。把兩人的生死置於度外,認為是業力因成,是二捨。勉勵大師以成佛道,救度眾生為己任,捨離個人的榮華富貴,是三捨。如此難捨能捨的大智慧,無怪乎教導出大勇氣、大慈悲的憨山大師。

周朝八百年的根基,國祚永常,也是靠著三位母親:太姜、太任、太姒的賢德智慧。她們教養的孩子:文王、武王、周公,成就了周朝的大業。為人父母,教育子女時,能以這樣的母親做為典範,才能利益廣大眾生。

(圖說:憨山大師以私創寺院罪名,遭充軍廣東雷州,大師隨緣度化,並中興南華寺。)
(轉載明倫474期)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念念捨己為人,官祿綿綿。 - 2017-05-25 11:44:20

明代宗景泰年間,楊翥予告假回鄉,他進進出出都騎一頭驢子。他鄰居有個老漢,老年得子,孩子一聽見驢叫就驚嚇,楊公立刻就把驢賣了,從此步行。另一件事,楊家老人的墓碑被農民的小孩子推倒了。守墓的家丁跑著去告訴楊公。楊公問:「小孩受傷沒有?」回答說:「沒有。」楊公說:「真是幸運呵,叫他家中的人好好照顧小孩,不要害怕。」楊公官做到宮僚,食尚書俸祿。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文章

http://book.bfnn.org/books/060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敬老尊賢,始能得享天年。 - 2017-05-25 11:45:09

楊億二十歲時就中了狀元,與周翰、朱昂一同做官。楊億對他們很輕慢,欺侮他們年老。周翰說:「你不要欺侮我,這老字最終還是要留給你的。」朱昂搖手說:「莫留給他,莫留給他,免得被別人輕侮他。」楊億果然剛到壯年就死了。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文章

http://book.bfnn.org/books/060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修行靠的是護法神的力量 - 2017-05-31 16:03:46

修行靠的是護法神的力量

學佛是有些禁忌的,以前人到廟裡都要衣服整齊,但現在很不容樂觀了。尤其女性衣裳不得體,也直接到廟裡去。所以說,古人講的,女人業障比較重,是有道理。大家知道,普陀山有個短姑道頭,講到小姑子和嫂子去普陀山拜佛,以前車船不方便,去一趟普陀山,估計要花個半個月時間。結果呢,船快到普陀山了,小姑子發現月事來了,總覺之不干淨,就不敢上岸。嫂子就笑她福報小,她就留在船上。到了中午有個婦女就提著飯來,踏著石頭到了船上送給她吃,說是她嫂子叫送的。到了傍晚,嫂嫂回來後,也送飯給她。她說,你不是叫人送飯嗎?嫂嫂說沒有啊。兩人奇怪,上岸到觀音殿一拜,發現菩薩衣角是濕漉的,才知道是菩薩顯靈。

這也是體現了古人對菩薩的一種恭敬。這個心,不能少。

你有道,自然就有護法來護持現在人都喜歡用術,商業就靠打廣告。術是天道最忌諱的。修道修道,修的是道。你做生意,你有福報了,你自然就會賺錢。沒有福報,你廣告打的再好,沒有用。宇宙中有一股冥冥的定律,你無法超越他。

修行也一樣,千萬不要包裝打廣告,一旦有這個心,就糟糕了,不成佛倒成了魔了。蓮池大師說的,功德要藏起來,你道業才能增進,業障才能消除。千萬不能做了一點功德善事來吸引別人對你的贊歎,那功德都變成了贊歎,那就沒了。而蓮池大師說,所有的誹謗是非,都是對功德最好的保存。你做好事,別人誹謗你,那太好了,功德就保護起來了。

相反的,過錯則不能給自己遮蓋起來。過錯就是爛根,你越遮蓋,爛根就爛在裡面發臭了。要把它暴露出來,曬曬太陽。相反了,過錯就消失了。

大家要修行,千萬不要打廣告,哪怕修的很好,也不能到處宣揚自己功德。宣揚一份,功德就少一分。你不宣揚,護法神都會知道。但也有人說,我要做善事,我要建寺,不宣傳,別人怎麼知道呢。這就是大腦思維的模式了。你以為宣揚了,別人知道了,你就能做的起來嗎?這要靠緣分,也要靠你的功德感召啊。

宇宙間有一股能量,你有功德,自然感召許多善知識在你身邊護持你。他們護持你,也得到你的功德。不僅人護持,天龍八部都會護持。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尤其是在做佛教事業這一塊,沒有護法的護持,你根本做不起來的。修行靠的是護法神的力量。

古人說,道不孤,必有鄰。如果你做事情,很適合大道,護法天龍都歡喜,他們都會給你安排。你就安心的修,安心做。如果護法神都不歡喜,你要做起來也很困難。記得,修行人不僅要處理和人道的關系,還有非人道的關系,比如鬼神關系。

看祖師大德傳記,他們在弘法時,都經歷許多苦難,而護法神的護持,則令他們度過許多難關。比如王靈官皈依金喬覺禅師,你到九華山看,有許多地方供奉王靈官,他就是護法神。關公皈依智者大師,發願護持佛法。還有龍王護法的事例,就不計其數了。道宣律師在終南山生病了,四天王就給他送藥方。你真的有修行,自然能感化周圍的磁場。這個是真的能量場的加持。

剛學佛時,就要好好躲起來修福修慧,等有了境界後,再來弘法利生。一般很多人,每天都忙於事務,自己都沒有心靜下來念經,那是不行的。無論如何,功課是不能間斷。修福報時,仍然需要修智慧,修定力。

寺院是道場,居士供養的是出家人的道,你修好了道,自然龍天垂護。佛說了,你要是真有修行,護法神不護持,護持神就不稱職了。夢參老和尚講,他在北京有個師父,這個師父不會敲法器,也不會做法師,他要蓋廟,也沒有信徒。怎麼辦?他就每天拜地藏菩薩,拜了三年,業障消了,有功德了。來了北京的一個鄉紳,看到這個老和尚怎麼誠心,就發心給他蓋廟。一下子就蓋了起來。這就是護法的力量。

〈本文摘自學佛網〉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陳希夷心相篇 - 2017-06-05 11:14:55

陳希夷心相篇

按相者之術。於眉睫方寸之間。以徵畢生之休咎。其說有時而中。此不盡關乎術數也。形神本不相離。未有有諸內而不形諸外者。茲以心相名編。謂相從心生。心有善惡。有厚薄。而相之休咎系焉。有不啻影之隨形。聲之應響者矣。推而廣之。經所云惠迪吉。從逆兇。傳所云德潤身。心廣體胖。又云善必先知。不善必先知之。朱子釋之。以為如執玉高卑。其容俯仰之類。孟子所云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皆以心為相之義也。是理也。非術也。

範太傅質。自從仕。未嘗廢學。曰。昔有異人言。吾他日必當大任。茍如其言。無學術。何以當之。此因相而返觀內照。欲求建立。以不負乎相也。有人相呂新吾。指面上部位多貴。先生雲。所憂不在此也。汝相予一心。要包藏得天下理。相予兩肩。要擔得天下事。相予兩腳。要踏得萬事定。不然。予方有愧于面也。此則直以心為相。不任術。而任理者也。余嘗慨世之離心以求相者。相雲吉。則深以為喜。生冀幸心。相雲兇。則抑鬱無聊。生退悔心。相之有損無益也。久矣。喜茲編足以破世人之愚惑。而有助於勸戒也。故錄而敘論之。人誠深明乎此。可以相人。可以為人相。可以自相。而且不妨於隨時隨事。皆作相者觀。即以此為省己觀人之則可也。

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
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
出納不公平。難得兒孫長育。
語言多反复。應知心腹無依。
消沮閉藏。必是奸貪之輩。
披肝露膽。決為英傑之人。
心和氣平。可卜孫榮兼子貴。
才偏性執。不遭大禍必奇窮。
轉眼無情。貧寒夭促。
時談念舊。富貴期頤。
重富欺貧。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後光前。
輕口出違言。壽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難成。
小富小貴易盈。刑災準有。
大富大貴不動。厚福無疆。
欺蔽陰私。縱有榮華兒不享。
公平正直。雖無子息死為神。
開口說輕生。臨大節。決然規避。
逢人稱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處大事。不辭勞怨。堪為梁棟之材。
遇小故。輒避嫌疑。豈是腹心之寄。
與物難堪。不測亡身還害子。
待人有地。無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戀酒。閫中妻妾參商。
利己損人。膝下兒孫悖逆。
賤買田園。決生敗子。
尊崇師傅。定產賢郎。
愚魯人。說話尖酸刻薄。既貧窮。必損壽元。
聰明子。語言木訥優容。享安康。且膺封誥。
患難中能守者。若讀書。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樂中若忘者。縱低才。豈非金榜青雲之客。
鄙吝勤勞。亦有大富小康之別。宜觀其量。
奢侈靡麗。寧無奇人浪子之分。必視其才。
弗以見小為守成。惹禍破家難免。
莫認惜福為慳吝。輕財仗義盡多。
處事遲而不急。大器晚成。
見機決而能藏。高才蚤發。
有能吝教。己無成。子亦無成。
見過隱規。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與自滿不同。一則矜而受災。一則謙而獲福。
大才與見才自別。一則誕而多敗。一則實而有成。
忮求念勝。圖名利。到底遜人。
惻隱心多。遇艱難。中途獲救。
不分德怨。料難至乎遐年。
較量錙銖。豈足期乎大受。
過剛者圖謀易就。災傷豈保全無。
太柔者作事難成。平福亦能安受。
樂處生悲。一生辛苦。
怒時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樂摘人非。最足傷乎性命。
責人重而責己輕。弗與同謀共事。
功歸人而過歸己。盡堪救患扶災。
處家孝弟無虧。簪纓奕世。
與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後。
任情激搏必兇亡。
易變臉。薄福之人奚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與人爭。滋培淺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積厚而事業能伸。
少年飛揚浮動。顏子之限難過。
壯歲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擇輕重。一事無成。
笑罵不審是非。知交斷絕。
濟急拯危。亦有時乎貧乏。福自天來。
解紛排難。恐亦涉乎囹圄。名揚海內。
餓死豈在紋描。拋衣撒飯。
瘟亡不由運數。罵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發。
常思退步。一身終得安閒。
舉止不失其常。非貴亦須大富。壽可知矣。
喜怒不形於色。成名還立大功。姦亦右之。
無事失措倉皇。光如閃電。
有難怡然不動。安若泰山。
積功累仁。百年必報。
大出小入。數世其昌。
人事可憑。
天道不爽。
如何飧刀飲劍。君子剛愎自用。小人行險僥倖。
如何投河自縊。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氣盛見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種種皆薄。
如何兇災惡死。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事事皆陰。
如何暴疾而沒。色欲空虛。
如何毒瘡而終。肥甘凝膩。
如何老後無嗣。性情孤潔。
如何盛年喪子。心地欺瞞。
如何多遭火盜。刻剝民財。
如何時犯官符。調停失當。
何知端揆首輔。常懷濟物之心。
何知拜將封侯。獨挾蓋世之氣。
何知玉堂金馬。動容清麗。
何知建牙擁節。氣概凌霄。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膽薄。
何知明經教職。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實。蓋謂自賢兼短行。
若論婦人。先須靜默。
從來淑女。不貴才能。
有威嚴。當膺一品之封。
少修飾。準掌萬金之重。
多言好勝。縱然有嗣必傷身。
盡孝兼慈。不特助夫還旺子。
貧苦中毫無怨詈。兩國褒封。
富貴時常惜衣糧。滿堂榮慶。
奴婢成羣。定是寬宏待下。
貲財盈篋。決然勤儉持家。
悍婦多因性妒。老後無歸。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為甚欺夫。顯然淫行。
緣何無子。暗裡傷人。
合觀前論。歷試無差。
勉教後來。猶期善變。
信乎骨格步位。相輔而行。
允矣血氣精神。由之而顯。
知其善而守之。錦上添花。
知其惡而弗為。禍轉為福。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上行下效,你不落實孝道給孩子看,你把你的孩子給毀了 - 2017-06-06 16:49:28

上行下效,你不落實孝道給孩子看,你把你的孩子給毀了

現在有太多的信息是錯誤的。知識爆炸,知識便利是一個角度,但利弊是共存的,來得方便,但是因為信息量太大,邪惡難辨,而95%以上都是邪知邪見。我們還沒有具足判斷力以前,那真的會兵敗如山倒,孩子都變成實驗品。而五千年的文化,從來沒有產生一代有叛逆,結果我們居然這麼厲害,短短的二十年當中,能把五千年創不出來的東西創出來。為什麼?思想錯誤啦!思想就決定了行為,我們教給下一代的是錯誤的思想。

真的,這個在一百年前,把菜先夾給自己的孩子吃,會笑掉人家的大門牙,人家會瞧不起你,連這麼一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上行下效,你不落實孝道給你的孩子看,你把你的孩子給毀了。結果居然現在對父母好一點的,旁邊的這些朋友說“現在哪有人對父母這麼好?現在要比就要比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你對父母那麼好,你很吃虧!”這種錯誤的風氣,我們真的要冷靜來觀照。

有一個中國台灣地區的商人,他到大陸去,去了之後,剛好經過黃河。黃河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母親河,看到之後,他也很興奮,跟計程車司機說:“停下來,停下來,我躺在黃河堤畔感受感受,不然我們以前讀的那些歷史都活不起來。”他就躺下來,跟司機在那裡休息。沒幾分鐘,這個司機就哭起來了,一個大男人就在那兒哭得唏哩嘩啦。他嚇了一跳,我到底做錯什麼了,他怎麼哭成這樣?原來那個司機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讓他很感慨。

那個司機剛好前幾天感冒,而司機跟他的太太盡一切能力給他的孩子好日子過,自己寧可吃得很差,還常常給他孩子買雞腿。因為他那天生病了,他的太太也很不忍心,看他的身體比較虛弱,每天又要工作,就把那個雞腿拿到他的面前:“今天你來吃,補充一些營養。”他太太就這麼拿過去,說時遲,那時快,突然“啪”!他的兒子給了他母親一個耳光,接著對他母親講:“那個雞腿是我的”!

教育在哪兒?教育就在“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先後在哪兒?“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個叫知所先後,這樣才能把他為人子之道教給他。

恭摘自蔡禮旭老師《建立理智的人生觀》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穿只值 1美元的衣服、變賣諾貝爾獎牌... 德蕾莎修女 努力成為「窮人」,為讓窮人 保有「自尊」! - 2017-06-12 15:58:17

穿只值 1美元的衣服、變賣諾貝爾獎牌… 德蕾莎修女 努力成為「窮人」,為讓窮人 保有「自尊」!

德蕾莎修女 已辭世 19年
她的故事仍被人傳誦至今
在今年 9月 4日時,她已被教宗封為聖人

她將她的一生奉獻給窮人
甚至被稱為「貧民窟聖人」
所有接受過她幫助的人
都無法忘記她和藹的笑顏。

她 12歲 就想當「修女」
立志到外國傳教、幫助窮人
德蕾莎修女在 12歲時
就立志成為修女,到外國傳教救貧
19歲時,因緣際會下
她選擇到印度 接受傳教士的訓練工作
幾年後,她成為修女
並在印度某中學教課
甚至當了幾年校長

然而這間學校雖位在貧民窟旁邊
學生都是富家女孩
校門外,卻滿街都是
痲瘋患者、乞丐、流浪孩童
這所學校就像沙漠中的宮殿,
高大的圍牆,
隔離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緣際會下,遇到一名乞丐
讓她決定 走出校門,幫助窮人
然而,在某次的旅程
經過車站時遇到一位乞丐
讓德蕾莎修女 決定放下校長一職
走到外頭幫助窮人。

那位乞丐不斷說:「我渴、我渴…」
這樣的情景烙印在她腦海中
她感覺到神在呼喚她 為貧窮的人服務
便決定走出校門,
踏進貧民窟,為他們分擔苦難

她成立的 所有組織,
都致力為「窮苦中的窮苦人」服務
一開始 德蕾莎修女走出校門
她為失學兒童建立 露天學校
後來建立了 垂死之家
為瀕死的窮人服務
還成立了 仁愛傳教會

每個她成立的組織,
都在為「窮苦中的窮苦人」服務
除此之外,
德蕾莎修女還要求自己成為「窮人」

德蕾莎修女 努力成為「窮人」
是為了讓窮人 保有尊嚴
她的一生都堅守貧困
為了服務最窮的人
努力要讓自己成為窮人
她的修士、修女們也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

甚至脫下修女服 改穿「沙麗」
「沙麗」是印度階級社會中
最底層的「吠舍」所穿的服裝
不穿修女服,而穿沙麗
是因為她認為,要為窮人服務
就應該穿著 與他們相同的衣服。

因為這樣
才能體會到窮人生活所遇到的困難
也只有這樣
被他們服務的窮人 才能保有尊嚴
而不會有「接受施捨」的感覺。

仁愛傳教會 財產多
她的生活 卻很簡單
「成為窮人」不是德蕾莎修女隨口說的
她更從日常生活去實踐

仁愛傳教會總共有 4億多美金的資產
傳教會總部
卻只有 2位修女和一台打字機;
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
甚至沒有接待室,
因為她都在工作崗位上接待客人:
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收容院…

德蕾莎修女的全部財產
也只有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
她不求首飾、華裳,只求溫飽
甚至將擁有的一切,
都分享給 需要幫助的人

德蕾莎修女 穿印度「紗麗」
領諾貝爾和平獎
她無論做什麼事
接待的是富人還窮人
她身上的衣服都是同一件
就算是參加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也不例外

1979年,在她 69歲時 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像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這樣的盛事
有機會參加的人
都會想盡辦法妝點自己
讓自己站在這國際盛事上,
不會顯得太過小氣。
但她卻只穿一件
只值 1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領獎台。

在領獎時,她說: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
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
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
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
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

她以窮人的名義領獎,
是因為她一生 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她還要求取消 宴客
甚至賣獎牌 幫助窮人
除此之外,主辦單位還為了她取消國宴
當德蕾莎修女知道
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
要花7000美金時
她希望政府取消國宴,因為…
「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 135人,
而這筆錢夠 15000人吃一天。」
最後宴會被取消了
修女拿到這筆錢
同時還拿到了 40萬瑞幣的捐款。

她將諾貝爾獎牌賣掉
因為對她來說
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
就一文不值。
因為諾貝爾和平獎所拿到的錢
德蕾莎修女全數拿去幫助窮人
讓他們能多一天溫飽

她說:「不要想著 做偉大的事,
只要用偉大的愛 做平凡的小事。」
德蕾莎修女是有血有肉的「人」
她卻有異於常人的廣大胸襟
和同理、包容心
而她做這些事,不是為了名譽
只是看到他人受苦時,
她也因此承受折磨

「不要想著做偉大的事,
只要用偉大的愛做平凡的小事。」
德蕾莎修女很偉大,
但她卻從沒想過要做「偉大的事」
在她眼裡,這些事都只是「小事」!
這些小事,我們也能做
我們不需要成為 第二個德蕾莎修女
但我們能為這社會,
提供更多的愛與包容!

轉自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6211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真的有命運嗎? - 2017-06-12 16:08:08


淨宗法師答疑

問:師父,您說人真的有命運嗎?

答:人是有命運的。

以佛法來看,命運也沒有什麼神秘的,它決定於我們的心念。它的原理是,我們的心念產生業力(雖然講身口意三種業力,但主要指意業,就是心意識牽動所造的業),心念驅動去造業,這個業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就形成了命運。

稍微有人生閱歷的人,都會冥冥當中感覺到有一種命運,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東西。比如婚姻,為什麼就要嫁給他?這就是命,不服命不行。為什麼不生在天上,生在人間?不生在外國,生在中國?為什麼是男人,不是女人?是女人,不是男人?為什麼生在張家,不在李家?為什麼生下來窮或者富?這一切,「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肯定是有緣分的。

講到這裡,想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有點「神」,讓人有點不敢相信。

有幾個書生去趕考,到了京城,在旅館住下,然後互相之間說誰考上考不上什麼的。有人講:「哎!一切都是命定啊。」有人就不相信,聽說街上有一位老先生算命很準,不如去看一看這位老先生算命。

老先生算準到什麼程度?其中有一個細節,我記得比較清楚,他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有個書生聽了就較真了:「真的那樣嗎?」
「是的。」
「那你看我有沒有命吃這條魚啊?」
算命先生就把這個讀書人看看,把魚看看,說:「你呀,從看命來講,你沒有這個命,你吃不到這條魚。」
「怪了,這魚都抓回來了,我吃不到這條魚?
你說的我不信。」

書生馬上就請人下廚房,把魚燒好了,端到桌子上,然後又把算命先生請來,「你再看一看,我能不能吃到這條魚?」

算命先生又把這盤魚看看,把他看看,說:「看起來,你還是沒有這個命,吃不到這條魚。」

「啊?」書生把筷子拿起來,就要夾這條魚,突然「啪」的一聲,不早不遲,恰恰好,天花板上兩隻老鼠打架,啪地掉下來,把這條魚連盤子帶魚湯倒扣在地上。沒有命吃這條魚,就是吃不著,不服不行啊。

命運肯定是有的,只是現在人算不出來而已。
當然我們也不必落入宿命論當中。

人家問我會不會算命,這還要算嗎?
佛都說定了:「人生是苦」。
哪一個人不是苦的?不僅是苦命一條,還是糊塗命一條,還有什麼命?肯定會老,肯定會生病,肯定要死,肯定要輪迴,是不是?
在大環境裡,大框都定下來了。

但如果我們念佛,這條苦惱命、破命、扭曲黑暗的命,歸命於阿彌陀佛,這個命才能改變。

心念決定了業力,業力決定了命運。
我們不要算命,要改變命運。怎麼改?
必須改變業力,業力要改變,那必須改變心念。

但是,心念改起來是不容易的,如果心心念念是善,當然命會向好的方向改。但是在這個世間,究竟來講是不圓滿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只要我們心念稍微一轉,願生西方淨土,就這一個念頭,所有的命運就全部改了。

你就發一個小小的願心,願生西方淨土,怎麼命就全改了呢?當然是不一樣,南轅北轍嘛。就像開車一樣,開始走的這個路線,方向盤稍微一打,就是另外一條道路了。這個念頭一轉之後,人生從此就走向光明大道了。

有幾種人算命先生是不算的,出家人一般不算,念佛人一般也不算,因為他算不準。為什麼算不準?算命是在另外一條道算的,他那條道,走前面兩里路,就有一個坎兒,再往前走,就是一個溝,再往前是一條河,他算得準;現在方向盤一轉,走這條道,往西方極樂世界,這條道他見都沒見過,他根本沒辦法算,當然是算不出來了。

所以,只要真的發心,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從今天開始,命就改變了。這不光是我們一念心,還有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加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這一念轉過來之後,跟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感通,佛的業力能把我們生生世世流轉、輪迴、敗壞、顛倒、虛偽、扭曲、黑暗的業力、命運全部都改了。

有人不相信佛力,這是沒有智慧的。比如現在的動車、高鐵子彈頭,你自己的力量敢跟子彈頭去碰一下嗎,那你還有小命啊?就是大力士也算不了啥,「啪」就給你衝倒了,跟小螞蟻差不多。

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比那個子彈頭厲害多了,我們的力量(也就是業力)跟佛力比,那就不算什麼了。你那點業力本來是要下地獄,佛力要救你,一撈就上來了,根本就不用你操心啊。

阿彌陀佛救你是很輕鬆的事情,就看你跟他有沒有對接。「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只怕你不遇到,遇到了個個到極樂世界。只要遇到,那就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佛說了算。但是如果沒有遇到,那對不起,你自己講的算——其實就是閻羅王講的算了。

什麼叫遇到呢?就像剛才講的,我們跟子彈頭碰上了,「嘩」,只要碰上就沒命。阿彌陀佛告訴你,碰到他你就「沒命」了——這個破命有什麼要的啊?這身體扔掉算了,換一個金剛不壞的。這種小命有什麼意思?換一個「無量壽」多好!

這個世界的命都是破命、壞命,所以我們要歸命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命,你歸命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能負你的責,就能給你換一個好命。

一定要歸命!「歸命」就是拿命來,阿彌陀佛這個救度法門是不跟你含含糊糊的。我們一般人念佛稀里糊塗的,自己小命還捏在自己手上。小命得交給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說:「你歸命我!歸命,我就能救你。」阿彌陀佛本來就能救我們,不歸命怎麼救呢?像醫生一樣,你現在要死了,我有靈丹妙藥能救你,但是你不讓我救,我有什麼辦法?你要信靠我,我來救你,你是不是讓我救?

「哎呀,我就要死了,什麼人都救不活了,死馬當成活馬醫,你看著辦吧。」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交給阿彌陀佛。「我都是『死馬』了,反正是地獄下定了,六道輪迴一定了,就死馬當成活馬醫,阿彌陀佛你看著辦吧。」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才叫作虔誠,才叫作一心歸命。

有人還說,要靠自己這樣修、那樣修,還以為自己是「活馬」,這樣沒有具足機深信,往生是不定的。

所以,靠自己改變命運是困難的。一念願心發起,以彌陀大願業力,我們的人生命運徹底改觀,所謂「凡夫菩薩格」「現生不退,平生業成」。

娑婆世界的念佛人,釋迦牟尼佛都讚歎你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汝勝友。一個小凡夫,有什麼資格受這種稱讚?自己都不敢相信,憑什麼資格敢得到這種稱讚?因為命改啦!阿彌陀佛把你歷劫的冤親、所有的業力全部都改了,你才叫人中芬陀利花。命不改,怎麼能夠這樣?

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真是讓我們歡喜。阿彌陀佛又名歡喜光佛。如果有人念佛念得一點沒有歡喜,叫什麼歡喜光佛呢?難道佛講的是假話嗎?那是因為他念佛沒有念到心裡去,沒有歸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與心對話】 養生淨心 - 2017-06-13 16:50:12

【與心對話】 養生淨心

文/釋依昱   (義守大學應日系創系主任)

古德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最悲慘的事,莫過於因被殺而喪生。以輪迴觀言:有情之「生」,為六道輪迴之生。凡夫之生,雖為業識輪轉之緣因牽引所致,但一切眾生莫不愛其生命。六道眾生,累劫以來互為六親眷屬伴侶,今生你食我,來生我反食你;骨肉相殘,何其悲慟!因此,學佛人,更應斷葷食改為素食!

從前,在某一個村落,有個士紳,很喜歡捕捉野生動物來做菜。常常到各處去搜珍獵奇。

有天來到池塘邊,見到一對鴛鴦正悠閒地在池裡嬉戲著;舉起獵槍擊中了一隻鴛鴦。

這天晚上,士紳在睡夢中,忽聽到一陣奇怪的聲音:「是誰把你給殺了,你到哪裡去了啊!」悽慘的呼聲不斷地傳入他的耳裡,以至於徹夜未能成眠。

第二天,他問家人,昨夜可曾聽到什麼聲響,回說「沒有」。這個聲音一直在他耳邊迴旋不去,而且似乎除了他本人以外,別人都聽不到。被騷擾得心神不定的他,又走到昔日獵鴦的池塘,水上只有一隻鴛鴦獨自寂寞地游著,他走近池塘用手要去抓這隻鴛鴦,鴛鴦沒有逃的意圖,一把就被抓住了。他好奇地打量手中這隻甘願被擒的鴛鴦,才發現其眼中淚水一滴一滴地滾了下來,耳邊彷彿又聽到那淒慘的叫聲,「我摯愛的丈夫啊!你為什麼不回來……」這才想到前日他所抓走的是這隻鴛鴦的另一半,那呼聲不就是手中這隻鴛鴦內心的吶喊嗎!再看汨汨不停的眼淚,他有所領悟而心痛了起來,輕輕地把手中的鴛鴦放回水裡,並且以無限歉疚的口吻對著鴛鴦說:「對不起,請你原諒我好嗎!因為我的無知,如此殘忍地拆散一對同命鴛鴦,所以你也不想獨自地活下去,是嗎?謝謝你這無言的淚水,它已經告訴我天地間的每一種生物,都有一顆真摯的心,當被欺凌、被破壞時,那種錐心的痛苦,真是生不如死,對嗎!我終於了解佛家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萬物平等,誰也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幸福……」

說著,說著,他流下懺悔的淚水,忽然看見這隻鴛鴦游到一顆大石頭邊,然後用頭部猛撞石頭。正要過去搶救,鴛鴦的頭已軟軟地垂了下來,鮮血把周遭的湖水也染得一片鮮紅。他被這種強烈的真情感動得無以自容!回家裡,把那些獵來等待宰殺的動物,全給放了出去。第二天他把頭髮剃了,然後到寺院裡去。士紳成了行腳僧,他到處遊歷,勸人不要殺害動物:每一個動物,都有一顆非常美麗的心,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卻每天為了貪圖口腹之欲,而把那一顆顆美麗的心給扼殺了,那是多麼殘忍的事啊!

《入楞伽經》:「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斷慈心/離涅槃解脫/智慧及富貴/斯由不食肉」

《大般涅槃經》:「不食肉、不飲酒,五辛能熏,悉不食之。是故其身無有臭處,常為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印光大師:「念佛喫素為護國息災之根本。」

《長阿含經》中有「四食」(段時、觸食、思食、識食)的說法。段食指的是米、麵包等長養色身之食物,思食意謂人的意志,識食是指心是維持生命的資源,長養名、色故曰識食。而觸食指的就是我們的感覺器官,從感受自外界而來的種種觸覺去體會人生的樂趣,例如喜好游泳者感受到水之於身的樂趣,喜養生者,當他改為素食之後,發覺自己腦筋靈活,想像力豐富,領悟力提高,思考敏捷,記憶力增強;法喜充滿、是其最高之愉悅!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 因果債、功德還 》 - 2017-06-18 08:52:27

《 因果債、功德還 》

玄奘法師在印度那爛陀寺的授業恩師戒賢法師已106歲,一直患有痛風病,每次發作,都會手腳抽筋,關節像火燒刀割一樣疼痛,服藥緩解一陣後又會發作,足足折磨了他二十幾年。

當痛風病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時,戒賢法師覺得再這樣痛苦的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了,就打算用絕食來了結生命。絕食中,觀音、彌勒、文殊菩薩化現,告訴他宿世為國王時造下許多惡業,本應此生之後下地獄,因此今生需竭力弘揚佛法,並向大唐遠道而來的僧人傳法方可消業。戒賢法師省悟,強忍病苦依言而行,最終痊癒。一個名震天下的佛教泰鬥級的高僧,尚且受宿業之苦,但菩薩告知宿世因緣和轉業之道,給他信心,就是加持,而最終依靠的,還是法師自己的精進弘法!

學佛後仍然有痛苦不幸,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它可能是過去惡業的相續,也可能是佛菩薩加持我們日後要遭受的地獄、餓鬼、旁生等惡報已經轉成了現在的疾病或違緣,可以在今生化解了。

一切都是自己所造,現在受報,怨不了別人。透過佛菩薩做中間人,為彼此解冤釋結,「因果債、功德還」,才能真正彌補,確確實實的解決問題。

— 轉自生命電視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間苦難藥方 - 2017-06-18 08:53:53

預絕諸病神力

謹將大醫王,澤及後世之藥,錄出各種神方於後。

預絕惡瘡瘋癩神方  居官不妄笞人,不鞭撻奴婢,不毆撲異類,不以穢手觸經書,布施膏藥,不鄙厭身生惡瘡者。

預絕盲聾喑啞神方  不欺盲聾喑啞人,流通佛語,施香燈油,不視淫殺之事,不窺人於隱密,不以惡眼視父母師長僧尼,明目之人不習卜筮以妨瞽者之業,不遮閉禽獸之目,不聽妻妾之譖以疏父母,不聽信邪說,不竊聽人隱褻事,不信人死斷滅無有應報,不謗三寶,不竊議君親師長,不以利口顛倒是非。

預絕虛勞怯弱神方  事親服勞不倦,禮拜三寶,周給病僧,能代病者之勞,不盡奴婢及下賤人力,能節耕牛乘馬之力。

預絕短命夭折神方  孝養父母,戒殺放生,不畜豬羊雞鳧等物,不造殺生器皿,勸屠人庖人打鳥人等改業,印施戒殺放生因果善書,醫道不精不敢應世。

預絕妻子離散神方  不毀鳥巢,不掘獸穴,不捕蟋蟀。

預絕牢獄閉繫神方  不輕訟,不籠閉鳥獸,不畜蟋蟀,不造刑具,不造豬欄鳥籠及關閉蟲魚之物。

預絕貧窮苦楚神方  養親不敢計所費,齋供僧尼,周恤親黨,布施貧窮,貧人不與計利,不拒假(*同「借」)貸,不取非分財物。

預絕容貌醜陋神方  事親有婉容,和顏奉尊長,塑畫佛像,修補佛像,施香燈油,勸人息訟,謙恭接物,不以暴怒淩人,不鄙笑六根不具之人。

預絕愚癡邪見神方  尊信三寶,敬惜字紙,崇重師傅,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親近有德高僧,發明三世因果之說,刪削謗佛之書,誨人不倦,不輕鄙無智之人。

以上各項,俱兼自作,教他作,及讚歎隨喜作。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 2017-06-18 08:55:03

我記得有次在機場,剛好有一對同修夫妻來送我們,他就講:我女兒這三天聽完“幸福人生講座”,學《弟子規》,今天早上起了個大早,比我還早起,結果我一看到她就很驚訝。她爸爸就說,你這麼早起來干什麼?他女兒馬上很腼腆,低著頭笑了一下,沒有說什麼,就進廚房去了。這個父親在那裡瞧了老半天,二十多年來,生平第一次做早餐給我們吃。所以你看,人本有善心,本有孝心,他遇到緣,他的善根就開始長。他講完這一段,兩個夫妻後面補了一句話說“不知道她能撐多久?”所以我們都用懷疑別人的心,那個磁場不好,人家都覺得很有壓力,到最後你還在那邊嫌東嫌西的,她說那我不玩、不干了。你都是信任她、鼓勵她,慢慢她的善根就湧出來。所以人要厚道,不能苛刻,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跟雨傘雨鞋學做人! - 2017-06-18 08:56:01

跟雨傘雨鞋學做人!

下雨了 ,拿起雨傘的那一刻,應明白了一個道理:跟雨傘學做人!

雨傘說:你不為別人擋風遮雨,誰會把你舉在頭上。
雨鞋說:人家把全部的重量託付給了我,我還計較什麼泥里水裡的。
其實當我們在乎別人的同時,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真誠是收穫的最佳方式!學會感恩,學會付出,學會包容,學會擔當,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https://kknews.cc/news/qyljxqr.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想貴,先戒淫。 - 2017-06-18 12:01:32

要想貴,先戒淫

發佈:清晨

楞嚴經上講,天有三十三層,越往上,天人的欲望越輕!兜率天,天人男女一笑而滿足淫欲!而淫欲重的,分別墮落成鬼、畜牲,更犯邪淫的,在地獄裡受銅柱鐵床之刑,很久才能出頭!可見,一個淫字,決定了個人的高低!虛雲法師也說,楞嚴經整個就講了一個字,淫。此心不除,塵不可出!說明戒除淫心對修行,是很重要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也是這麼回事。淫是水,往下的。要想高貴,必須減輕淫欲,否則就是當官,也不會很自在的,受人管的很累的官,還會經不起財色誘惑而犯罪墮落的!與其這樣,不如戒除淫心,修養自己。若要自在,先斷其淫。當然,居士隨緣和立身立德,並不矛盾!

相反,戒淫修身,才能更好的齊家治國!這應該跟青少年多宣傳,很符合《大學》的教育思想!《大學》裡有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戒除淫心還屬於修身的階段,棟樑必須經過這種過程。否則,就算得到了富貴,也很容易墮落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0/498227.html )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富貴之家,有窮親戚往來,便是忠厚有福氣象。 - 2017-06-20 11:04:47

羅惟德任甯國時,一日謁劉寅,喜動顏色,曰「今日有一大愉快事。」寅問之,羅曰:「適有貧族十餘人,以饑荒故,遠來相告,余以向所積俸銀盡散之,舉家之人,無一阻我,是以快耳。」


〔按〕《景行錄》云:「富貴之家,有窮親戚往來,便是忠厚有福氣象。」今人反以之為恥,以之為厭,何其陋哉!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福業相等,方為夫婦。 - 2017-06-20 11:05:30

舍衛城中有夫婦二人,敬信三寶,無有子息。其婦早亡,生忉利天為天女,端正無比。因念世人,誰堪為我夫,即以天眼觀,見故夫出家年老,日日掃除塔廟。遂以光明,照夫令見,勉以精進升天,還為吾夫。其夫因婦生天,倍加精進。天女復來見云:「君得轉勝於我,我不能得君為夫矣!」比丘聞已,愈加勇猛,遂成羅漢。


〔按〕福業相等,方為夫婦。可見婦人之從夫為榮辱,皆自己之宿業使然也。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供養病僧,其福最大也。 - 2017-06-20 11:06:07

薄拘羅尊者,於毗婆尸佛出世時(此過去莊嚴劫中第九百九十八尊佛),本一貧人,見一比丘患頭痛病,發至誠心,以一阿梨勒果施之,其病頓愈,由是九十一劫以來(即人壽一增一減之小劫),在天上人間中,常無病苦。


〔按〕在俗之人,當年老疾病時,尚有妻孥奉養。獨有僧尼臥病,則所求闕絕,舉目無親,最為淒慘。所以經言供養病僧,其福最大也。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世間第一樁事業,真正有價值的事業,真正有意義的事業,莫過于教育。 - 2017-06-20 11:37:40

我們只有付出,沒有希求 (淨空老法師開示)

1 世間第一樁事業,真正有價值的事業,真正有意義的事業,莫過于教育。你看這些從事于教育工作的人,爲國家、爲社會,奠定和平、安定、繁榮、興旺、幸福的根基,他們在播種、在造福,讓大家享福,所以這是無比殊勝偉大的事業。

2 從事教育的人,生活都很清苦,爲什麽?必須要過這個生活給學生做榜樣——遠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換句話說,物質生活隻要求最低水平。

3 真正從事教育的人,他不着重物質生活,他着重精神生活。爲什麽?精神生活遠遠超過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重要!

4 佛應化在這個世間,他所幹的事情,第一樁大事、第一樁有意義的事情就是教學。你看看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哪個不是從事于教育?他不去做國王,不去搞别的行業,從這裏你就能體會到,真正有意義的事業是教育。

5 佛教是佛陀教育,這教育跟社會一般教育不一樣。我們從事的是義務教育,我們隻有付出,沒有希求,我們是不拿報酬,不拿待遇,隻維持一個最低的生活水平。

6從事這個教育工作的人都很辛苦,但是他們的辛苦決不是白費。這一生辛苦是種因,來生必定得善果。因果報應是真理、是事實,我們深信不疑。

7 從事佛教活動的,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而且是個義務工作者,釋迦牟尼佛就是這麽一個身份,這麽樣一個人物。

8釋迦牟尼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與人無争,于世無求”,在一生當中,全心全力從事于社會教學的工作,這是他偉大之處,使我們後人景仰之處。

9 釋迦牟尼佛有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德能,爲什麽他要從事教育工作?這說明教育不但是國家基礎建設,是整個世界的基礎建設,實在講,是盡虛空、遍法界最基礎的建設。

10 不但是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統統是從事這個義務工作,我們現在人所說的犧牲奉獻,爲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謀幸福,幫助衆生破迷開悟。

11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學四十九年,教學的宗旨很簡單、很清楚,一點都不模糊,跟一般大衆講,三句話——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

12 釋迦牟尼佛講得好,不是他一個人,他後頭還有一句話,叫“是諸佛教”,是所有一切佛,他們教化衆生也就教這三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決獄無冤滯,每至冬定囚而相對垂淚,後生三子皆貴。 - 2017-06-22 11:50:32

明盛吉,為廷尉,決獄無冤滯。每至冬定囚,妻執燭,吉持丹書(*罪人名冊,古用丹筆書寫,故稱丹書),相對垂淚。妻語吉曰:「君為天下執法,不可濫入人罪,殃及子孫。」視事十二年,天下稱平恕。庭樹忽有白鵲來巢,乳子,人以為祥。後生三子皆貴。



〔按〕唐太宗謂侍臣曰:「古者用刑,君為之撤樂減膳。朕庭無常設之樂,然每因此,不啖酒肉。」居官者奈何不知?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為官在於福及蒼生百姓,如此謀國,方為盡忠。苟逆旨害民,雖身遭投竄,門戶滅絕,豈足償其罪哉? - 2017-06-22 11:51:28

淳熙初,司農少卿王曉,嘗以平旦,訪給事中林機。時機在省,其妻,曉侄女也,垂淚訴曰:「林氏滅矣。」驚問其故。曰:「天將曉,夢朱衣人持天符來,言上帝有敕,林機逆旨害民,特令滅門。遂驚寤,今猶仿佛在目也。」曉曰:「夢耳,何足患!」因留食。待林歸,從容叩近日所論奏。林曰:「蜀郡旱,有司奏請十萬石米賑濟,有旨如其請,機以為米數太多,蜀道難致,當酌實而後與,故封還敕黃,上諭宰相云:『西川往復萬里,更待查報,恐於事無及,姑與半可也。』只此一事耳。」妻泣告以夢,機不自安,尋以病歸,至福州卒,二子亦相繼夭,門戶遂絕。



〔按〕天為民而立君,君為民而設官。民者,國家之赤子,而社稷之根本也。縱使君言不當賑,而且猶當言賑;君言當濟以少,而臣猶當言多;君言賦額不可虧,而臣猶當議減。如此謀國,方為盡忠。其福及蒼生,正其流芳百世。雖壽考康寧,子孫榮盛,不足報其功也。苟或君言催科當緩,臣偏曰國用難濡;君言民已困而當通變,臣偏言額已定而難紛更。如此舉動,名為諂諛,名為逢迎,名為戀官而保妻子。其為民斂怨,正其為國招尤。雖身遭投竄,門戶滅絕,豈足償其罪哉?覆轍昭昭,前車不遠。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蟻王報德 - 2017-06-22 11:52:24

吳富陽董昭之,過錢塘江,見一蟻走於水中蘆上,欲救之入舟,舟中皆不可,乃以繩繫蘆於舟,蟻得至岸。夜夢烏衣人謝曰;「吾是蟻王,不慎墮江,蒙君濟拔。後有急難,可來告我。」歷十餘年,昭之以盜誣入獄,思及蟻王之夢,而欲告無由。一人曰:「何不於地上取兩三蟻,置掌中而告之。」董如其言,夜果夢烏衣者曰:「急投余杭山中,可免於難。」覺而逃之,遇赦得免。



〔按〕活活一龜,不識自己之生死;所存朽甲,反知他姓之吉凶。此種事理,雖聖人亦有所不知,而何惑乎蟻王之報德?

節錄自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2.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 2017-06-24 19:14:29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

這四句講的意思是相連的,主要是講殺生,殺動物,殺動物的身命。『射飛逐走』就是射殺飛禽,一些鳥類,天空上飛的,拿弓箭去射殺,現在拿槍去射牠們,打獵。「逐走」是追逐那些走獸,也是打獵。『發蟄驚棲』,就是挖掘那些正在睡覺、正在冬眠的蟲。「蟄」就是冬眠的蟲,我們二十四節氣裡面有一個叫做驚蟄,差不多到了春天之後就是驚蟄,驚蟄就是春天蟲慢慢甦醒了,那時候就叫驚蟄,一般都打雷,打雷的雷聲就驚醒那些蟲。你把那些還在冬眠、還在休息的在土裡面、在洞穴裡面的蟲挖出來。「驚棲」,就是驚嚇牠們,棲是棲息在樹上的鳥,驚嚇牠們。要知道,樹上那些正在休息的鳥不可以驚動牠們,一驚動的話可能就會斃命。『填穴覆巢』就是填塞那些蟲子、螞蟻的洞穴,把那些鳥的巢覆蓋它,甚至搞壞它,使小鳥不能夠有棲身之地。現在很少了,古時比較傳統的時候,以前一般人住的房子都很大,一般在門的前檐下面都會有一些燕子的窩,如果小孩子不懂事,拿竹竿去捅鳥窩,這就是造罪業。『傷胎破卵』就是傷害那些胞胎,破壞那些蛋,那些禽獸的蛋。特別是古人說春月,春天的時候不可以去打獵,為什麼?因為春天正是走獸繁殖的時候,肚子裡面有胎兒,你現在去打牠們的話,就會傷害胎兒,這是非常不仁慈的。

這些都是講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一切的生命都是有血氣的,我們應該好像愛護自身一樣愛護牠們,這樣才可以跟大自然融為一體,怎麼可以為了自己的口腹而去射殺那些禽獸?更加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快樂去填穴覆巢,你很過癮,把蟲子的那些窩、那些洞穴埋起來,蛇鼠的洞埋起來,把那些動物活生生的逼死在裡面,這些已經是失去了天良。所以古時候的人講,凡是子孫滅絕的人,都是因為他前世的時候傾覆了鳥巢,破壞了鳥蛋,或者是焚燒山林打獵,或者是抽乾水塘來捕魚,甚至是墮胎損子,這些人他犯了天律,所以他會招致兒孫斷絕的報應,我們說絕子,絕嗣。什麼事情都有因果,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情,因為是這一生造的惡業,或者是前生造的惡業。斷絕子孫的人往往是因為他有斷絕子孫的行為,你斷絕動物的子孫,好像填穴覆巢、傷胎破卵,斷絕動物的子孫,就會遭到自己斷子絕孫的報應。

現在人更有甚者,不但做這些事情可能不覺得是什麼,甚至對自己的胎兒都不會憐憫。你看墮胎的人幾多,我們不講其他國家了,就講美國。美國兩億多人口,每年根據統計,就有一百五十萬次的墮胎手術,就是說每年一百五十萬的胎兒在母腹裡面慘死。那些墮胎手術,醫生是把胎兒從母親的肚子裡面一塊塊鉗出來,搗碎了之後鉗出來,要知道胎兒他都已經有靈性了。我們看澳洲一個例子,一位母親懷孕之後可以跟自己肚裡面的胎兒溝通,互相來用心靈感應,胎兒都有神識、有靈魂、有知覺。你把他等於在肚子裡面碎屍萬段,接著一塊塊鉗出來,你說他有多痛苦!本來是母子情深,都變成冤家對頭,他來世再找到妳,還不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嗎?

在美國,根據台灣輔仁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發行的一本叫做《蠶食的理性》這本書裡面,這部紀錄片,講到美國亞特蘭大的一家私人診所,一位男醫生是專門做墮胎手術的,他說他每天做五十至六十個墮胎手術。他說有一天他上班之後,見到自己診所裡面已經排了一條長龍,都是年輕的少女來等待做人工流產。他那時突然間良心發現,覺得心裡面顫抖,他再也做不下去了,他說他想自殺。他原先學醫是為了為婦女服務的,但是現在竟然在這屠殺生命,所以他想自殺。這些陰魂在他的診所不散,每天五、六十個的陰魂,你想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那些殺氣有多重!就在一個手術台上,殺機重重。

我們看見美國一位婦女就是因為人工流產帶來身心的重創,她因為在墮胎手術的時候,手術做得不是很好,結果子宮穿孔,大量出血,搞到最後只能每天帶著一個人工排泄袋。因為她的肛門已經沒辦法排泄,只能裝一個這樣的排泄袋,排泄物就排泄在那個袋子裡面,日夜這樣掛著。有時候出到社交場面她都覺得很尷尬,因為她害怕別人聽見排泄的聲音,自己覺得非常痛苦,醫生警告她,如果她再懷孕可能會有生命的危險。還有一位婦女,當她做完墮胎手術之後,見到醫生拿著一個小桶(通常醫生做完手術都要給妳看看),這個小桶裡面裝著剛剛鉗出來小孩子的一塊塊的屍骸,血淋淋的,還看見這個胎兒的頭、手,甚至手指都看得見。當時看見,「這就是我的兒子!」,這個婦女精神都崩潰了,成天就想跳樓。

傷胎破卵,現在我們看人墮胎的這個問題很大、很嚴重,社會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災難,這麼多天災人禍?其實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怨氣太重。怨氣在哪裡?就是母子之間、父子之間的怨氣就不得了。墮胎,恩人都變成仇人,仇人就仇上加仇,你說這個世界怎麼會有太平日子?所以要知道,胎兒絕對一定不可以做人工流產,這個罪業很重。所以最好是防患於未然,節制欲望,這樣能夠保住一生的平安。

恭録自《太上感應篇》學習心得(粵語)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集)  2007/3/1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你所學的東西可以真正安定社會國家,那才是學問。 - 2017-06-27 10:46:58

《群書治要36O》 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就像《格言聯璧》裡面有講到,

「竭忠盡孝,謂之人;治國經邦,謂之學」,

你所學的東西可以真正安定社會國家,

那才是學問;

你能時時保持忠孝之心,

那才是把做人的道理學到了。

「安危定變,謂之才」,

你團體有危難, 社會有危難,

你知道問題出在哪,

你知道怎麼一步一步去把它扭轉乾坤,這是才華。

不是表演一下讓人家拍拍手那是才華,那是小才華。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要「高高山頂立」 ,還得「深深海底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2017-06-27 10:47:36

《群書治要36O》 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所以有遠大的目標,「高高山頂立」

你得「深深海底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你得從格物下手,你得從明理下手。

這個時候你不潛心修學,

靜下來反省,靜下來聽經,很難明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曾國藩先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成就 - 2017-06-27 10:48:30

《群書治要36O》 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曾國藩先生,他是近代在學習傳統文化,

他算是學得好又做得好,

當到四省的總督,

漢人的成就,在政治上的成就,

沒有人超過他。

他每天看十頁歷史,這個就是多志前言往行。

而且每天還把所 接觸到一切人講的、

啟發他的,

講的這些風土民情,他都把它記下來,

人家好的效法他。

這些重要的風土民情,他更去了解,

他更能愛護一方百姓,

而且都是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

而且這是他終其一生保持每天做的事情。

所以確實能這樣子去積累,

必然這個德行真的能夠把政治辦好。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求學問的人假如欲望很重,他不會有利益天下的存心。 - 2017-06-27 10:49:08

《群書治要36O》 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從曾子這一段話,以至於從《論語》裡面一些教誨,

我們就更明白求學問的實質。

你看《論語》裡面講,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求學問的人一定是清心寡欲,

他假如欲望很重,那他拿這個學問幹什麼?

去求得他的功名利祿而已,

他不是有利益天下的存心。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 - 2017-06-27 16:42:06


【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

■淨空法師

情愛、貪欲,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古人說「愛不重不墮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輪迴。

你怎麼會到六道輪迴來?就是愛、貪太重。

還有一句話,是「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要一心、要專注,不可以有妄念,不可以有雜念,一心專注他決定生淨土。

愛不重不墮娑婆,那就是說:愛我們一定把它淡化,情執要淡化。學佛要轉愛緣為法緣,親愛的人變成我們同參道友、變成同學,這樣子好。

我們在一起共修,目的地是同生極樂國,親近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正確了。在這個世間互相照顧、互相勉勵,要不斷提升自己境界,決定要避免墮落。

世間的東西應該要放下,生活所需一切隨緣,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要計較,不要放在心上,不要留戀這個世界,心心嚮往極樂世界。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佛言 父母如何為兒女積累福報】 - 2017-06-30 15:05:51

【佛言 父母如何為兒女積累福報】

假設這個人,福報只有十萬,如果父母從小就疼他,給他好吃好喝,靠錢買學校給他讀書。大學畢業前,他已經花了十萬。
那他畢業后,去賺錢就很辛苦。因為福報從小就花完,很可憐
所以大學生給小學生打工,老闆很多都是沒有文化的,但不能瞧不起他們。
他們有福報。沒有文化不會餓死,沒有福報那就衣食都不能豐足。
教育孩子上,不要給他花太多的錢。花的是你的錢,損的是他的福報。
很多人小時候很風光,到了長大了,就可憐了。把福報風光掉了。
古人講,要培養老來福報,年輕不要享受福報,把老年的福報都拿來享受。

教育孩子,要懂得尋根。孝順好父母了,孩子自然聽話。
頂撞父母,以後孩子就頂撞你。
這就是輪迴。三代之間也是輪迴啊。
所以要把好吃的給父母吃,不要給小孩子吃,給小孩子吃太好,穿太好,都是損他的福報。
宇宙規律中,很多都不能代替。
小孩的福報損了,他得自己去慢慢培,你沒有辦法代替的。
越是關心孩子,這個孩子以後就很難有出息,太關心了,關心到了牽掛,把他的福報都損了。他以後就要在艱苦中好好培福報了。

那福田中,長輩前輩都是我們的福田。
我們要恭敬長輩和前輩,以後我們當了長輩,後人才會恭敬你。
這就是因果。
我們要照顧長輩,勝過照顧晚輩。
現在人,都關心孩子勝過關心父母,以後孩子長大了,他生孩子了,也是關心孩子勝過關心你。這就是因果循環。

古人講的,不要留錢給孩子,孩子有出息,你留得錢也沒有用。
孩子沒有出息,你留錢給他,他也是敗壞。
這就是宇宙的規律。

那要留什麼呢,留陰德,我們好好做善事,兒孫自然得福報。
把錢存在陰德的銀行,是最好的,福蔭後代。
見過許多人行善積德,吃齋念佛,後代都很好。
弘一大師的父親被當地稱為李善人,虛雲和尚的父親也被稱為蕭善人。
有福德的人,自然能感召有福德的子孫。

天道是公平的,古人講的,富不過三代,意思是無論德行不好,不可能一直富貴下去。富人會變成窮人。
那窮人慢慢努力,德行好了,福報上來了,就變成了富人了。
這就是因果規律,能量的守恆。

富人都喜歡給孩子花很多錢,提供很好的教育。
世間的教育雖然也很好。但最好的教育,還是福德的教育。
給孩子福德教育,甚過知識和技術的教育。
所以說,不要損孩子的福報,有錢也要布施出去。
不能認為將錢布施了,孩子沒有錢。
天道不會虧待人的,布施出去的是錢,收回來的是陰德,這些陰德自然會福蔭後代的。上天會照顧他。

讓孩子受苦,讓他去成長,將來才不會受苦。
父母真想為孩子積福報,有多餘的錢,拿去布施做善事,積累陰德,這樣就是順著天,天就會照顧好孩子。
但有的人就想著,為孩子謀幸福,賺了大筆錢留給孩子,甚至用非法的錢給孩子,這不是害了他嗎?
父母無法代替天,父母也要聽天的,不要替天行道,自作主張。
許多人留了許多錢給孩子,都給孩子子敗掉了,讓孩子嬌生慣養,結果孩子就不聽話。要讓孩子受些苦,是為他積福報,是好事!

巍峨的大雄寶殿中,一個少年正對著佛祖敬香禱告。
他把三炷香插入香爐,低聲祈禱道:「願佛祖保佑我科舉得中,加官進爵,報國還鄉。」說完又跪拜幾次,這才起身離開。
佛祖看著下面的少年笑而不語,身旁的阿難尊者問道:「佛祖,這個少年十分虔敬,發的又是善願,你為何不應?」
佛祖卻是一笑,緩緩道:「還差了一炷香。」
「差了一炷?」阿難尊者看看香爐中兀自裊裊的三炷檀香,百思不解。

轉眼過了十年,青澀的少年已成長為俊朗青年,英姿勃發。
當年的科舉他雖然並未得中,但是轉而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員武將,在軍中立下赫赫戰功。這次回鄉,乃是特地回來辦喜事的。
青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恭敬跪拜道:「願佛祖保佑下官結善姻緣,妻子賢惠,夫婦和睦。」說著又重重磕了幾個響頭。
阿難尊者見到這一幕感慨良多,扭頭卻看到佛祖依然是笑而不語,不由說道:「佛祖,你為何又不應他?」
佛祖笑道:「還是差一炷香。」

轉眼又過十年,青年人已步入中年,他再次走進大雄寶殿的時候,額頭上已經隱約現出幾道皺紋。
由於受到妻子家族的牽連,昔日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此時已經被貶黜為地方小尉,鬱郁而不得志。
人到中年的他敬香磕頭,低聲禱告,祈禱自己的兒女能夠發奮讀書,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
阿難尊者看看他,又看看笑而不語的佛祖,心中嘆道:「到底還是差了一炷香。」

又過了十年,曾經的中年人已是漸生華髮步入老年。
此時的他早已解甲歸田,安居鄉野,再也沒有從前的宏願。
老年人像從前一樣燃起三炷檀香,叩拜道:「佛祖,之前來許願您從來沒有滿足過我,但是這一次卻請您務必能夠成全我的孝心。想當年我父親早亡,是家中老母辛苦撫養我長大成人。如今高堂年事已高,唯願她老人家身安無事,舍此則再無所求了。」
阿難尊者最是善良隨喜,聽到這話已經不忍。
扭頭去看佛祖,卻發現佛祖已經面露笑容,微微點頭道:「那就如你所願。」

老年人走出寺院,還未到家,喜訊已經遠遠傳來,他的兩個兒子竟然同時高中朝廷文武狀元,並且朝廷還頒下詔書,洗刷了他的冤屈,讓他官復原位,再升三級。
然而這一次,老年人卻終於沒有奉召。
他已經決定從此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母親。
至於大雄寶殿中為母親祈禱的那一炷香,當然再也沒有間斷過。
請為老母親把這柱香傳遞下去.......

~感恩網路分享~
歡迎大眾慈悲轉載分享,共生吉祥!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 2017-07-03 19:57:36

宋朝的衛仲達,在翰林院裏做官,有一次被鬼卒把他的魂引到陰間。陰間的主審判官,吩咐手下的書辦,把他在陽間所做的善事惡事兩種冊子送上來。等冊子送到一看,他的惡事冊子,多得竟攤滿了一院子;而善事的冊子,只不過像一根筷子那樣的小。主審官又吩咐拿秤來稱稱看,那攤滿院子的惡冊子倒反而輕,像筷子那樣小捲的善冊子反而重。衛仲達問道:「我年紀還不到四十歲,那會犯這樣多的過失罪惡呢?」主審官道:「只要一個念頭不正,就是罪惡,不必等到你去犯。」譬如看見女色,動了壞念頭,即是犯過。因此衛仲達就問這善冊子裏記的是什麼?主審官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興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橋。你上奏勸皇帝不要修,免得勞民傷財,這就是你的奏章底稿。」衛仲達說:「我雖說過,但皇帝不聽,還是興工,對那件事情的進行,並沒有發生作用,這份疏表怎麼還能有這樣大的力量呢?」主審官道:「皇帝雖然沒聽你的建議,但是你這個念頭用的很真誠,目的在使千萬的百姓免去勞役;倘若皇帝聽你的,那麼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啊!如果你肯用這個心來度化世人,也並不難啊!可惜的是你的惡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減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也就沒有指望升到宰相了。」後來衛仲達做官,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書,而沒有做到宰相。

【再析】

可惜啊!仲達的惡,只是空有惡念而已,並沒有去做,尚且折損了他現世的福報;而仲達的善,只是空有其言而並未被皇帝所採行;但是他這個善的力量竟然卻勝過了堆滿整個庭院惡冊子的力量!看到這個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惡事,那麼善或惡的力量就更大了啊!可見得念頭的起動處,也就是禍福之門啊!

【嘉言】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所以禍福都在不知不覺中移動增減,沒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覺察的啊!

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師說道:「一切福田,不離方寸。」佛經也講:「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7.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友悌 - 2017-07-08 13:10:45

故事二:

宋朝宰相司馬光的哥哥,名叫司馬康伯,已經八十歲了,司馬光事奉哥哥,把哥哥當成嚴父一樣的在事奉;又把哥哥當成嬰兒一樣的呵護著,每次吃飯的時候,吃了一會兒,司馬光就會問:「哥哥啊,你要吃飽哦;不然就會餓到了啊!」天氣稍微寒冷,就會摸著哥哥的背說:「哥哥,衣服穿的夠不夠啊!小心別著涼了啊!」

故事三:

周文燦天性非常的友愛,他的哥哥愛喝酒,而且依賴著周文燦過生活;有一次哥哥喝醉了酒,並且還毆打周文燦,鄰居聽到了,為他感到十分的不平,就罵周文燦的哥哥說:「你弟弟對你這樣好,你吃他的、喝他的、住他的;喝醉了酒,還要打他,你這個做哥哥的,到底還有沒有良心啊!」然而周文燦卻很生氣的對鄰居說:「我哥哥並沒有打我啊!你們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的感情呢?」

故事四:

宋朝的鄭德珪、鄭德璋兄弟兩人,天性都非常的友愛孝順,兩人一齊讀書,晚上也同睡在一塊兒。而德璋的個性剛正不阿,做人不夠圓融,得罪了仇家;仇家就設計陷害德璋,因而被官府判了死罪,馬上官兵就要來家裡拘捕德璋了。德珪知道弟弟是被人陷害的,感到十分的悲傷,就假裝對弟弟說:「他們本來是要陷害我的,跟你無關啊!我只要前往官府自首,那麼真相就會大白了;如果你去官府投案,那就死定了啊!」德珪說完了,就前往官府去自首,德璋就追趕著哥哥,兄弟兩人在路上相持不下,頓足抱頭大哭;都搶著要先去官府受死。德珪就默默的設計,阻止拖延弟弟前往官府受刑,自己就趁著黑夜先離去了。德璋第二天發現哥哥不見了,就再追哥哥,一直追到了廣陵;這時候,德珪已經死在監獄裡面了。德璋見到了哥哥的屍首,傷心痛哭得昏死過去,一共四次。德璋把哥哥的屍體火化之後,就背著哥哥的靈骨,返家安葬;並且守在哥哥的墓旁好幾年;每次德璋哭的很傷心的時候,烏鴉和許多鳥兒都飛到德璋的身旁,聽他哭泣,而且還不吃東西。德珪的孩子年紀很小,德璋撫養哥哥的孩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的認真。

故事七:

張士選是五代時候的人,從小父母就過世了;等到他長大了,長輩中,只剩下叔父一個人了。而叔父卻有七個兒子,有一天叔父就對張士選說:「你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了,我應當將家產一分為二,你一分,我一分,你覺得這樣分公平嗎?」張士選說:「叔父,我不忍心您家的七個兒子,七個人才共分一分的財產,叔父您可以把家產分做八分啊!」叔父堅持不肯這樣分,張士選也堅持不肯那樣分。當年張士選十七歲,就被推薦進京城參加考試,同時被推薦參加考試的有廿幾位。那時有位精通相學的術士指著張士選說:「今年高中狀元的,就是這位少年啊!」同輩的人聽到了,都啼笑不已,並且還反駁相士的說法。相士說:「做文章這件事情,不是我所能夠了解的;但是這位少年,他的滿臉都充滿著積了大陰德的氣象,這一定是他做了大善事的緣故,所以我才敢斷定他今年必定高中狀元啊!」果然張士選考中了狀元。

【再析】

現在為了爭財產而不顧手足情深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啊!親生兄弟都是如此,何況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就更嚴重了啊!若是堂兄弟間分財產,那麼親疏的關係就會愈分愈遠了啊!有誰能夠像張士選一樣呢?古人說:「薄待了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啊!薄待了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啊!」因為樹木的根本,若是有了虧損,那麼它的枝葉,必定會遭到損壞啊!這種追本溯源的道理,大家應該要三思啊!

【結語】

凡是恭敬順從或是欺騙違逆自己的兄弟,比起恭敬順從或是欺騙違逆其他的人,所得到禍福的果報,要強過十倍啊!若是恭敬孝順或違逆欺騙自己的父母,那麼所得到禍福的果報,就是百倍了啊!這種的道理大家都要牢記在心,自我警惕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忠孝 - 2017-07-08 13:19:27

忠孝。

【解釋】

為人臣子的,必須要盡忠;為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分析】

臣盡忠,子盡孝,乃是天理的常規,也是人倫的根本。假使為人臣子的不忠,則君王對臣子還有什麼期望呢?為人子女的若是不孝,則父母對子女還有什麼指望呢?要知道不忠不孝,連畜生禽獸都不如,怎麼可以稱為人呢?

人雖然可以修成仙,但是必須要經過長久積功累德的修持;惟有至忠大孝的人,今天死了,明天就可以生到天界。一般人都知道忠孝為臣子的大節,豈知忠孝更是為超升到天界的根本原因啊!

孝子必須先要安定國家,因為國家安定了,家庭才能夠安定;而家庭安定了,孝子才能夠實行孝道啊!所以古人求忠臣,必定是在孝子之門求到的啊!而忠孝若是能夠兩全的話,方才是做人最高的德性;然而也有忠孝不能夠同時盡到的;所以必須要分別的討論,這樣才能使得大家知道,可以隨著個人情況的不同,而盡自己的心了。

所謂忠,就是盡心而無欺的意思。凡是人類的倫理所在,例如屬下服事長官,晚輩奉事長輩,或是平輩朋友間的交往處事、待人接物,都應該要盡心而無欺;而這忠的道理,則專門屬於為人臣子,或部屬的;因為父子兄弟夫婦的關係,人人都自然知道應該要互相的敬愛;至於君臣的關係,則是道義相結合的;一般的常人,容易在這個地方上產生茍且的現象,而為人臣子之所以分心而不能夠盡忠的原因,不外乎是自身和家庭、官位、權勢、恩怨、名譽這五種。想到了自身的家庭和官位,多是平庸之人,那麼所產生壞的影響還小些;而玩權弄勢的念頭,多是出自奸臣,那麼就會關係到天下國家的利害了;而這些奸臣,最後也是害到了自己,例如李林甫、楊國忠、秦檜等人。至於是為了恩怨名譽,雖然是世間號稱君子的人,也是在所難免;這就是唐、宋以來,朋黨之禍的原因啊!

【嘉言】

于鐵樵先生說:「老百姓所以能夠安居樂業過著太平的日子,這全都是靠國家軍隊和警察保護啊!試想一個地方,如果沒有國家軍隊和警察的保護,則一定是盜賊橫行,燒殺搶奪;老百姓的生命財產,豈不是危在旦夕,朝不保暮嗎?所以只要想到這點,那麼就是販夫走卒,也都是時時刻刻受到了國家的保護啊!因此每一個人都應當隨著自己的本分對國家盡忠,更何況是讀書做官領國家薪水的人,若不認識這個忠字,就實在是太慚愧了啊!」

故事一:

唐朝的名臣魏徵,有膽量、有謀略,善於挽回君王所做不恰當的決定。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對,魏徵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的勸諫;縱然皇帝非常的生氣,魏徵仍然是不肯停止。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很好的鷂子,非常的喜愛,經常把鷂子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立著。有一次,看到魏徵來了,怕他看見,就趕緊把鷂子藏在懷裡;魏徵心裡有數,向太宗奏事的時候,就故意的拖延時間,鷂子因此而悶死在唐太宗的懷裡。(這是因為魏徵不想唐太宗玩物喪志,有損君威的緣故,就用這種方法勸諫。)後來文德皇后過世,唐太宗對皇后思念不已,就在御花園裡建造了一層樓,以便眺望皇后的陵墓;並且請魏徵一同登樓,也叫魏徵眺望皇后的陵墓;魏徵仔細的看了半天就說:「陛下!我的年紀大了,眼睛也花了,看不到啊!」唐太宗就用手指給他看。魏徵說:「我以為陛下若是能夠望祖宗的獻陵,和望皇后的昭陵一樣,那麼我就能夠看到皇后的昭陵了!」唐太宗聽了之後,感動的流淚,就把這座層樓拆掉,不再登樓眺望昭陵了。魏徵勸太宗偃武修文,停止軍事的發展,加強文化教育;這樣中國安定了,四方的夷人,自然就會歸順臣服,用不著用武力去征服他們了。太宗就採用魏徵的建議,果然產生了很大的效果,這都是魏徵忠於朝廷的事蹟。而魏徵的第五代孫子,叫魏,非常的優秀,做到了宰相。

故事二:

宋朝的司馬溫公為宰相,勤政愛民,以身徇國,由於過度的勞累,已是有病在身;而當時王安石所立下的青苗、免役、將官的惡法,仍然尚未廢除,西夏國也未投降於宋朝;司馬光因而感嘆的說:「這四害還沒有除掉,我是死都不瞑目啊!」來探病的客人,見到他的身體漸漸的消瘦,就引了諸葛孔明「食小事繁,命不長久」的前例,提醒司馬光要引以為戒啊!司馬光則回答說:「生死有命,無需掛慮。」反而更認真的處理公務;後來病得愈來愈嚴重,意識已經有些不清醒了,仍然念念不忘朝廷天下的事情,就是連夢中所講的話,也都是朝廷天下的大事啊!

故事三:

魏高宗告訴群臣說:「對待君王,應該就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的尊敬;父親有了過失,做兒子的,是不會寫出來給大眾知道來勸諫父親的;而會在私下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勸諫父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要彰顯出父親的過失啊!例如高允在朕有過失的時候,都是當著朕面勸諫的;甚至有時候還會令朕不堪忍受啊!但是高允這樣的勸諫,使朕知道自己的過失,而天下卻不知道朕的過失啊!所以高允對朕實在是忠心啊!而高允對朕的一片忠誠,不但是以激烈方式勸諫的人,所不能做到的;也是用諷刺比喻的方法勸諫的人,所不及的啊!這的確是一種很好的勸諫方法。」

故事四:

宋朝的大臣蘇,向朝廷上了奏章,談論國家大事;不但未被朝廷採納,卻被貶官到饒州。蘇在赴饒州的路上,經過洛陽,就住在好友尹焞的家中,並向尹焞抱怨,自己對朝廷一片忠誠,卻落到如此的下場,被貶竄到饒州。尹焞聽了就對他說:「當你上書朝廷的時候,你的目的是為了國計民生打算呢?還是為了你自身的名位在打算呢?若是為了國家打算,那麼你就應當欣然的赴饒州上任。如果你若是為了自身的進退在打算,那麼這次朝廷貶降你到饒州的懲罰,還算是輕的懲罰呢!」蘇聽了之後,心中感到釋懷,就不敢對朝廷再存有抱怨之心了。

【嘉言】

張可菴說:「讀書人做了官,若是心中有了鞏固自己的功名,求取容悅之心,就不可能會做出一件有利於國家百姓的事情來了!」這是真話啊!

故事五:

唐朝大將郭子儀,當安史之亂的時候,收復了東西兩個京城,功勞超過了其他的將領。代宗皇帝的時候,宦官專權勢力很大,郭子儀被閒置了很久,部下也都離散了。突然這時候吐蕃造反,揮兵直接進攻京師;京城震驚,皇上急忙帶著文武百官直奔陝州避難。大將如李光弼等人,都因為討厭宦官專權,而擁兵自重,不願前往陝州去救駕。只有郭子儀一個人召募了二十位騎兵,就立即動身前往陝州救駕。在途中又糾合了其他的將領,敲擊著戰鼓,張揚著旗幟;又在多處點火,使得吐蕃產生懷疑,因而害怕,全都逃跑了。後來吐蕃又會同了回紇,以數十萬的大軍,來攻打唐朝。唐朝的將領多不能及時的趕到保護京師,只有郭子儀一個人騎著馬,前往說服了回紇退兵,並且還大破吐蕃的軍隊。郭子儀雖然是身為大將,擁有強大的兵力,宦官程元振、魚朝恩,百般地在皇上面前進讒言,毀謗他。但是只要皇上的一紙詔書,徵召他入京覲見,郭子儀無不詔書一到,就即刻的上京去覲見皇上;因此頗得皇上的信任,因而所有對他的讒言和毀謗,都不能夠動搖皇上對他的信任。郭子儀後來被皇上封為汾陽王,他的八個兒子、七個女婿,也都做到了高官;而且郭子儀的後代,都是非常的顯赫,貴盛無比啊!

【結語】

我們看到古往今來為人臣子的,因為盡忠而獲得好的果報的例子,真是多得不勝枚舉啊!至於有的臣子臨大節而不奪,見危授命,甚至殺身成仁;在一般人看來,他們實在是抱恨千古啊!似乎老天對他們的報答,為何是如此的不一樣呢?要知道,這些為國死難的忠臣,在他們生的時候,就享有當世的盛名;死了以後,又受到萬民的跪拜。所以老天對他們的報答,實在是比那些身受富貴安樂的人,還要高出百倍啊!而對國家不忠,遺害蒼生的官員,上天對他們報應的慘烈,就更不必說了!今且不說忠不忠的報應,就看那些平平庸庸,心不繫在天下蒼生的官員,也都是沒有好的結果啊!可見「爾俸爾祿,民脂民膏」,所以公務人員決定不能對不起這個「忠」字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0242.htm
貼文者 : : jwjwo

Re: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吉凶禍福,皆由心造。 - 2017-07-08 13:20:34

太上感應篇講的因果故事,非常有道理。
謝謝分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 2017-07-08 13:20:58

故事一:

從前佛陀在說法的時候,附近的池塘裡,有一隻蛤,非常歡喜的跳出了池子,在池塘旁邊一心的諦聽佛在說法。偶然之間,這隻蛤就被來聽佛法的人的拐杖刺死了;因為一心聽佛法的緣故,功德很大,所以這隻蛤死了以後,就升到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的天王(也就是玉皇大帝,西方人說的上帝)。並且從忉利天又來到佛陀說法的地方,聆聽佛陀演說佛法的微妙義理;因此而開悟,証得了須陀洹果,也就是聲聞初果。蛤是一個很微小的動物,但是後來卻証得了很高的果位。從這個案例看來,縱然是微細的昆蟲,也是不能夠傷害的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惟有謙虛的人,才能夠真正的享有福報! - 2017-07-08 13:33:11

故事二:

宋朝的歐陽修,文章寫得非常好,是歷史上有名的大文學家,可是他對待客人,總是多談朝廷施政的事情,而不談及文章。而蔡襄則精通政事,但是蔡襄對待客人,也是多談文章,而不談及政事。這兩位先生都是非常的善於韜光養晦,不會在別人的面前,衒耀自己的長處,所以在歷史上都能夠享有盛名,而且官也做到了極其顯貴的地位。

故事三:

唐朝永淳年間,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這四位名士,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初四傑,這四個人都是以文章而享有盛名。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們四個人的才華蓋世,而且年紀又輕,將來從政做官,一定可以做到非常顯貴的地位。可是裴行儉見到了他們四個人卻說:「讀書人以後能不能夠發達久遠,鴻圖大展;應該是先要看他有沒有寬宏的器識,其次才是他的文章啊!王勃他們四個人,文章雖然好,但是多顯得浮躁淺薄,喜歡炫耀自己的才華,這不是享有爵祿福報的根器啊!楊炯這個人還稍微顯得沈靜收斂一些,他能夠善終,就算是十分的幸運了啊!」後來這四個人的命運,果然如裴行儉所說的一樣。盧照鄰、王勃、駱賓王三個人都是早死,只有楊炯活的比較久些。


【結語】

所以從這些事實可以看出,才能不如學術,氣節不如德量,文章不如行誼。從前的人,早就把這種道理說的很清楚了,所以衒耀自己的長處,是君子所不為的啊!尤其是現代人,常常把「值得驕傲」這句話掛在嘴邊,大家聽了也習以為常,並且不認為是錯的;要知道滿招損謙受益,惟有謙虛的人,才能夠真正的享有福報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 2017-07-09 08:57:04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故事:

司馬光從洛陽到京城去覲見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馬光,就把手放在額頭上,向他行禮表示尊敬;司馬光走到那裡,老百姓就跟隨到那裡;後來愈跟愈多,最後老百姓就把司馬光攔下來向他說:「司馬大人啊!請您不要回去洛陽,就留在京城裡,幫助皇上治理天下,我們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過啊!」劉大諫先生在朝廷為官的時候,天下的百姓沒有不歌頌他對朝廷的忠心啊!富文忠公(富弼)騎著驢走到天津橋,市民聞風而至都跑來看他,整個城市為之一空啊!邵康節先生出外遊玩的時候,讀書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沒有一個人不是急急忙忙的跑向前去歡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連鞋子都穿反了啊!

【分析】

「眾邪遠之」,邪正是不兩立的,正所在的地方,自然邪就不能容了。譬如太陽一出來,則冰雪自然就會融化。李吉甫說:「神明喜歡正直,一個人若是能夠守住正直,就會得到神明的保佑;而妖魔鬼怪是不能夠勝過一個有德行的人的;但是如果失去了德行,則妖魔鬼怪就會興盛了啊!」這也是自然的道理。

故事:

明朝的時候,有位名叫景清的讀書人,他參加會試經過淳化縣的時候,就借宿在當地的一個家庭中;而這家主人的女兒,被妖魔鬼怪附了身,景清當晚借宿在他家中;說也奇怪,那天晚上妖怪竟然沒來。景清離開之後,妖怪則又來了。這個女孩就問妖怪說:「為什麼你昨天晚上沒來呢?」妖怪說:「我是因為迴避景秀才,所以才沒來啊!」女兒就把這事告訴了父親,父親立刻就去追趕景清;景清就寫了「景清在此」四個字,叫她父親貼在門口,妖怪從以此後就不敢再來了。景清為人十分的正直忠烈,到今天還為人們所景仰。

【再析】

要知道能夠充塞在天地之間的就是正氣啊!一個人的氣,若是能夠不膽怯不心虛,就能夠正大流行,妖魔鬼怪見到了,自然就會退避。所以君子有養氣之學,而養氣的重點在於治心;如果能夠做到了清明在躬,存誠泰定,那麼所謂的妖魔鬼怪,就都無所遁形了。如果一個人的心有了曖昧,則不必去問妖魔鬼怪來了沒有,自己的心中,已經就先變成了妖魔鬼怪充斥的地方了,怎麼能夠像景清一樣,妖魔鬼怪一見到他,就被他的正氣所攝伏了。神和人是同一個道理,為人所尊敬的善人,神靈也會加以保護的;所謂道德既然重了,鬼神都會欽佩他啊!

故事一:

宋朝的韓琦,文武全才,出將入相,在他做武將駐防外地的時候,有一次他的軍隊從成德移防到中山,在經過沙河的時候,忽然派出去的先遣部隊向他回報說:「報告將軍,前面上游的河水突然的暴發,大水就快要衝到這裡來了!」韓琦立刻下達緊急命令,叫將士們預備船隻準備渡河;果然河水波濤洶湧,排山倒海而來,船隻都快要翻了,將士們都感到十分的驚慌恐怖;就在這個時候,忽然有一條神龍,停在河的上流,把衝下來的大水給攔住了,河水立刻就平定下來;直到韓琦的軍隊安全的渡過,這條神龍才離去,而河水仍然暴漲,和先前一樣的凶猛。

故事二:

明朝儀徵地方,有位姓金的老翁,他家開典當舖為業;嘉靖初年,江上的水寇到處的搶劫擄掠,當地有錢的人家幾乎都被搶過;獨獨只有金家沒有被搶,官府就懷疑金家跟強盜有勾結。後來強盜被官府捉住了,官府就詰問強盜:「為何獨獨只有金家沒有被你們搶劫呢?」強盜就說:「我們幾次前往金家搶劫的時候,都被金甲神給趕了出來啊!」官府不相信強盜這種的說法,就傳喚地保和鄰居來詢問,他們都說:「金家沒有被搶,實在是因為金家積德的緣故啊!每家的典當舖,都在典當的時候,用低價買進,去贖回的時候,則是要用高價買回;只有金家的典當,出入都很公平,估的價也高,限的期也遠;而且年老貧窮的人典當東西,還會破例的免除利息。到了冬天,則免除典當寒衣的利息;到了夏天,則免除典當暑衣的利息,金家每年都是這樣的做啊!上天保佑善人,就命令金甲神擁護保佑金家,這種道理,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啊!」縣令聽了之後,也就嘉許金翁的善行,並且還向朝廷上了奏摺,朝廷就下令褒揚表彰金家的善行。

【結語】

于鐵樵先生說:「前面說到禍惡,就先說人皆惡之;現在講到福善,則先說人皆敬之。因為惡煞凶星所降下來的災禍,和神靈擁護保衛等等這些的事實,一時之間,或許未能夠見到;但是人皆尊敬,人皆厭惡,則是可以相信的先機徵兆啊!有心學道的人,應該要常常的反省想想;如果尊敬我的人愈來愈多,便可以知道神靈對自己擁護保衛的程度了;若是厭惡我的人愈來愈多,便可以知道凶星惡煞在我的頭上炯炯的怒視我啊!這就是人心即是天意的道理;不必非要去追問我們所看不見也聽不到的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小兒念佛別有奧妙 - 2017-07-09 13:07:16

小兒念佛別有奧妙

道證法師

湯姆(註:道證法師自稱)有個小姪子,是哥哥的小兒,他先天性腦血管異常,血管成個腫瘤,占了腦子的六分之一,部位很深又不能開刀。小時候就曾經腦出血住加護病房。

如果照業障的理論,照醫學的理論,戴上墨鏡來看他,這孩子早該死翹翹,最少也要半身不遂難以活動,但是他到現在都活蹦亂跳的,比湯姆還要湯姆,醫生覺得很奇怪。

他在學校考試大都是考個位數,被列為低能的,而且是過動兒。
他考聽寫不是考零分,最多考九分。
回來的時候媽媽問他:「聽寫你都不會嗎?」
他就問:「聽寫是甚麼啊?」
唉!湯姆一聽真是替他高興!
深深慶幸他免掉文字障礙,可以解脫世間一切考試的痛苦。
他去上學,調皮又搗蛋,常常被老師白眼處罰他,常被同學告狀,這是不是業障深重啊?
有一天,他被老師罰,端著一臉盆水,到一旁廁所那兒去罰站。
這孩子就有一個好處,非常的信佛,他一被罰站,就大聲的念「南無阿彌陀佛!」老師聽了,只得笑出來,放了他,真的是眾罪悉滅。
他深深相信念佛一定沒事,一念就靈,而且屢試不爽,是唯心所現的。

他和一家人到佛光山去,在人潮洶湧當中走失了。
大人們找他,找得急死了,魂飛魄散,廣播他也聽不懂。
找到他的時候,原來他正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爬到工程建設地方一輛怪手大車(挖土車)上面;坐在駕駛盤那兒開著車子,其樂融融,嘴裡還唱《心經》呢!
他不會寫字,也不會算術,就是信佛。
大家都心有罣礙;會寫《心經》、會背《心經》的人,都心有罣礙,有所恐怖。
他什麼字也不認得,《心經》是朗朗上口,會背;可是他真的心無罣礙,無有恐怖。
他開著那輛怪手車(挖土車),他真的會開耶!

他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牆上的阿彌陀佛抱下來親親,然後抱著滿屋子跑,沙發上跳上跳下。
老媽媽就要拿著毛巾去幫他擦嘴,說:「你吃東西也不擦嘴,就抱著佛一直親。」哥哥看了捏把冷汗,覺得他對佛怪不恭敬的。
童子你看他是恭敬還是不恭敬呢?
他是信還是不信呢?
他根本沒有這個問題存在,就是真情流露嘛!
有什麼好吃的,什麼好玩的玩具,他一定先去擺在佛前。

有一次他要給我三顆糖,那三顆糖他都先到佛前去拜,很認真的拜三拜,拜好了,才告訴我說:「我拜佛跟阿彌陀佛說好了,你吃了會很好耶!」
唉!我一聽,真是自嘆不如。
在他來講,三顆拜過佛的糖就是很偉大囉,而且很神效哦!一吃就很靈的。
這種堅強的信力是不可思議的。

被很多的觀念污染過的孩子,很難去相信「只要一念佛,再重的罪也馬上會消滅」這樣的事實。
總會覺得不合邏輯啊!
總會覺得要慢慢的念很久,很有功夫,才能夠稍稍的滅掉一點點的罪吧!
總是會懷疑我這麼業障深重,能消掉嗎?
萬一、萬一、萬一學校把我記過了,爸爸大概不會要我了吧!
唉!爸爸會不會老年癡呆把我給忘了呢?

因為「信」一直沒有辦法發起來,所以菩提心是遙不可及的。
根本就不了解爸爸的「起錨機」(註:日語,感覺、心意之意)啊!
貼不到爸爸的心,不了解爸爸的秘密嘛!
湯姆那個傻侄子啊,就是沒有這些問題。
他理所當然的相信,反正念佛就靈呀!
那是天經地義的,理所當然的,情所必然的,法爾自然的。

湯姆近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一些小兒童子,發現小兒念佛別有奧妙,不亞於祖師啊!
「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小兒和祖師能念的佛性是一致的,所念的佛號也是一致的。
彌陀疼頑童,赤子更容易一心啊!
他們沒有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亂,不會被種種的條件所束縛。
他們的聞佛名號,聞佛音聲
更直接、更清爽、更窩心,更理所當然、情所必然、法爾自然。

伍 湯姆對「信」的別解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童子最清楚了。
菩提心是信願,而信願是智慧的功行耶。
「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說來容易,真正相信又難了。

湯姆的別解
在「信」的當下,就是一心了,就是父子同心才信得過啊!
並不是先「信」了,然後以後再去拼命,拼命地念佛,另外得到了一款叫做「一心不亂」的東西。
如果有人去告訴你,湯姆在背後說你的壞話,你相信嗎?
你相信湯姆絕對不會這樣的,你與湯姆一心,就不會受到其他的擾亂。
如果你信來說的人的話,那你與說者一心,與湯姆心不同啊!
這樣就是「亂」,受到說者之亂。

童子知道曾子是多孝順的人啊!
曾子家來客人,他的媽媽著急了,咬了手指頭,曾子在山上,也會覺得忽然心痛,知道媽媽在找他,這就是孩子和媽媽一心。
但是有一天,人家來告訴曾子的媽媽說:「曾子殺人了。」
三次三個人這樣說:「曾子殺人了。」
他的媽媽信心就動搖了,她和來講話的人一心了,她不相信曾子,和曾子心就不同了,這就叫做「亂」。

「信」可以從直覺而來,這種馬上就信是過去生的栽培。
文殊菩薩說「他是因為過去久修善根,所以對於佛所說的,聞即信受。」
信也是智慧的開發、觀照。
當然信也是可以從今生去理解栽培,由旁證漸漸來「信」的。

《彌陀經》講到「信」,篇幅佔得最大。
六方佛全都出來勸,勸「唉呀!你們這一些孩子應當要相信啊!你們這些孩子應當要相信啊!」
但是無可奈何啊!六方佛已經施展了渾身的招數,把廣長舌都拿出來勸,還是很難信。
所以佛最後一直說「難啊!難啊!難啊!」一直搖頭,湯姆聽了一直點頭「對!對!對!」
你看親生的母子,多年的深情,又是那麼孝順的曾子,也奈不得三句的謠言啊!
何況是未謀面的六方諸佛對我們講遙遠的世界,怎麼能信哪!
講十劫以來,有一隻手日夜抱著我…「嗄? Where? Really?」

《彌陀要解》說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說了一大堆,然後他又自己說「非九界有情,所能信解。」
意思就是說:我們這些九界的有情,根本就信解不了,不可能信解的;只有信而不解,半信半解,半解半信;還是半信半疑,半解不解啊!
如果湯姆聽說您現在住的地方有問題,立刻說要把房子送給您;說你馬上可以搬進來住,手續全免,費用全免,以後天天供吃喝玩樂,任意進修直到永遠的未來。
你敢不敢立刻搬來啊?您信得過嗎?
如果我們常常有這種「一切都免費提供,無條件提供,只要您速生我剎受安樂。」
有這樣的心,頻率才會和爸爸接近一點,才可能有點會相信爸爸。
九界的有情很難有這種心,所以當然不太可能信解爸爸。
因為我們凡夫的世界要講交情啦、講條件啦、講緣分啦!
總是希望對方付出啊,自己先保護啊!閉塞啊!
我們長年都在這種心境當中,要真的去信一個無條件慈悲,完全接納我們,而且一切都慈悲給與了我,真是太難信了,太難!太難!
難就難在我們和他不像啊!不像就不如是啊!不肖啊!
不像,不同──當然是二,當然不一啊!
童子說「二即非佛法」,要也沒用啊!
我們和爸爸二了,不像他啊!
所以信不了他,不敢相信,也接受不了爸爸無條件一切給與。
怕怕的,不知道接受了以後,還得起還不起啊!以後果報如何?

常常都會懷疑爸爸不知道喜不喜歡我耶?不知道是不是歡迎我去耶?不知道肯不肯收留我耶?
我得一直要求,一直懇求,一直苦苦哀求,苦苦哀求過一輩子。
到臨終的時候,再看看爸爸的臉色吧!還是不一定可以回家的。
這種不信的感覺籠罩了我們一生,還以為自己是信願念佛,其實是又懷疑,又害怕地念佛。
不信的孩子就是沒有真正了解爸爸的心、爸爸的背面;爸爸的大願還沒有納入心。
爸爸的棒棒糖還沒有吃得甜到心裡。
爸爸的棒棒糖、菩提心,如果嚐到了一點點,就能夠「信」;信到全身的水流出來都是甜的。
信了,當下就是自己的菩提心,就是父子同心。
一心是在一念的清淨信當中,當下完成了。有什麼好亂的呢?

(童話版的淨宗心要)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著寫淫書,妄測深經,誤天下耳目,遭橫禍慘死。 - 2017-07-11 10:38:38

江南金聖歎者,名喟,博學好奇,才思穎敏,自謂世人無出其右。多著淫書以發其英華,所評《西廂》、《水滸》等,極穢褻處,往往摭拾佛經,人服其才,遍傳天下。又著《法華百問》,以己見妄測深經,誤天下耳目。順治辛丑,忽因他事繫獄,竟論棄市(*被依法處死)。

〔按〕原本作荊某,諱之也。今則久遠矣,特為訂正。

節錄自欲海回狂

http://book.bfnn.org/article2/128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拒絕豔遇,戒慎恐懼,自身榮貴,後代昌榮。 - 2017-07-11 10:39:30

信州林茂先,閉戶讀書。得鄉薦後,有富鄰婦,厭夫不學,慕茂先才名,奔之。茂先曰:「男女有別,禮法不容。天地鬼神,羅列森布。奈何汙吾?」婦慚而退。茂先次舉登第,三子皆登第。

〔按〕《中庸》發端,便說戒慎恐懼,及推論小人,則曰「無所忌憚」。可見修身要圖,實唯敬畏。男女有別,禮法不容,敬也;天地鬼神,羅列森布,畏也。知其夙養深矣。

節錄自欲海回狂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卻因積陰德及犯淫欲,命運大異。 - 2017-07-11 10:40:08

南昌有兄弟二人,係雙生,容貌音聲,父母亦難猝辨,至各以衣色別之。及長,同時婚娶,同時入泮,以及榮枯得失,無不皆同。一日應試,同寓一舍,有鄰女挑其兄,兄拒之,並戒其弟。弟佯應,竟偽稱兄而往,且約中後來娶。及榜發,兄獲售(*舊時稱應試取得成功為售),而弟名竟黜。女以貌同莫辨,猶謂中試者,即所私之人也,大喜,助其行貲。及來春,兄復登第,女聞之,私治行裝,意必來榮娶,望之杳然,遂怨恨死。其後,兄享高壽,子孫榮盛。弟早夭,無嗣。

〔按〕命相吉凶,皆宿世之心所造。宿生若行善事,則在胎自具貴相,出胎自值良時;宿生若造惡業,則二者俱反;此命相所以不可不信也。然命相有定,心則無定,禍福之機,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是命相不可盡信也。觀南昌兄弟,可以悟已。

節錄自欲海回狂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陳大惠對話中醫女博士:為什麼不可縱慾? - 2017-07-11 10:40:56

陳大惠對話中醫女博士:為什麼不可縱慾?

陳大惠:首先講色情氾濫的原因,我們在媒體上就能看到,尤其是對青少年,對他們的價值觀影響非常大。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知道色情的氾濫就是縱慾,不管是男子還是女人,長期縱慾會導致很多疾病,首先是糖尿病,第二是壞疽,第三是中風。這個問題很專業,我們就請教陳醫生,這三種疾病到底是不是跟縱慾有關係? ­

陳松鶴:這三種都是我們常見的慢性病,​​以前都是年紀大的人才得,但現在年輕人也得這樣的病,這都與腎的損傷有關。糖尿病、中風,都在身體下部虧虛,那麼會有虛火上炎,就會得高血壓,影響到脾胃,你吃進來的糖消化不了,就直接從尿裡尿出來,都是腎精虧虛造成的。糖尿病的並發症之一就是壞疽,腳指頭壞掉、爛掉,這是由於腎精不足,下肢的氣血不能夠衝到你的指尖,就壞掉了。

陳大惠:剛才陳醫生講腎精長期的虧虛,就像一口熱鍋裡面的水幹掉了。那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都是這樣的? ­

陳松鶴:不是,腎精是人身體的陰經和陽氣的根本,糖尿病的原因一個是縱慾,一個是大量吃肉,飲食無度首先是脾胃受傷,再加上縱慾,就傷了腎精,你脾氣不好,就傷肝了。肝、脾、腎這三個最重要的髒腑損傷掉了,糖尿病,高血壓就都來了。 ­

陳大惠:中風的惡果就是癱瘓,剛才陳醫師提到一個詞就是腎精,它到底是什麼? ­

陳松鶴:一個人的腎精是父母給的,就相當於種下一個種子,可以讓它生根發芽長成一棵樹。從我們父母來的腎精可以讓我們長成一個人。如果你父母的胎教比較好,身體素質比較好,那麼你的腎精就充足,你的體質就好。反之,孩子的體質就弱。人類要繁衍,就是靠這一點點的腎精,這個腎精本來是要藏起來,不輕易拿出來,什麼時候拿出來,你要創造一個生命。蒼蠅在雄和雌交配以後,就一下雄的就死掉了,蜘蛛也是,它是拿它全身的精華去創造這個生命。父母要把自己身上最精華的拿出來去創造這個生命,這個叫做腎精。 ­

陳大惠:就是生命中全部的能量都凝聚在裡面。 ­

陳松鶴:對。老祖宗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保護腎精,男子、女子都一樣的。 ­

陳大惠:中醫告訴我們腎精裡有精、氣、神,但這你用科學儀器化驗不出來。請陳醫師給我們詳細講解。我們看到一個雜誌上,遵循西方醫學的說法,比如說​​男子(其實女人跟男子是一樣的)一滴精液是相當於三個雞蛋的營養成分。男子的精液可以生出來一個孩子,但是三個雞蛋絕對達不到這個能力,什麼原因? ­

陳松鶴:大自然賦予人的能量都是含藏在人的腎精裡,一個種子怎麼能長出一棵樹來呢?它是一個生命,不僅僅是蛋白質,這就是腎精裡麵包涵著一種能量,生命力。 ­

陳大惠:用現在的話來講叫信息,也叫能量,很多人其實對生命是缺乏了解的,尤其是西方的價值觀,西醫才幾百年的歷史,用這一套科學來認識我們的生命,有時候是完全找不到答案,甚至是相反的結果。但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們的老祖宗通過中醫來告訴大家,生命真正的奧秘所在。昨天因為時間所限,陳博士談到的一些問題沒有展開,陳博士今天有補充的話要跟大家講。 ­

陳松鶴:是,昨天我談到生活方式,我是個女子,我去買衣服買不著,我說這是女人穿的東西嗎?妖裡妖氣的。古人說女子冶容誨淫,女子穿的衣服直接關係著社會風氣,你穿得太暴露,其實是使別人生起邪心邪念。女子屬陰的,男子屬陽,陽是向外的,女子屬陰,應該是藏在裡面的,因為著裝太暴露了,對身體的損傷很大,社會影響也很不好。頸椎是大關節,頸部露著,很容易著涼,背部,腰那裡是命門穴,肚臍,是你胎兒的時候你和母親相聯繫的通路,唯一的生命供給是靠這條生路過來的,這是大的氣脈。肚臍絕對不可以暴露。還有背部大椎,還有膝蓋。冬天有的女子上邊穿得很厚,膝蓋露著。她不腰疼誰腰痛啊?我看著她們很痛心。 ­

陳大惠:陳醫師有沒有露臍裝? ­

陳松鶴:我覺得那是一種不自重,羞恥。 ­

陳大惠:西方的價值觀講競爭。兩個女子,幾個女子在一起,大家是競爭的關係,比一比誰更性感,誰更吸引人,所以說在西方價值觀的影響下,從言語到行為,以至於她們的著裝,以至於西方電影裡演的一進屋,不像我們中國人一杯香茗,他們都是先來杯酒,這都是刺激人們神經的,這是西方的價值觀,我作為記者我有什麼體會呢?現在人西化的特別厲害,今天的女大學生回到宿舍裡,把包一扔說,今天真倒霉,回頭率太低了,沒有一個男的看我。這是很真實的現在女子的寫照。現在女子錯誤的價值觀就是一定要讓自己的服裝、化妝、言語吸引異性,你沒有這個本事,你就是低人一等。這種價值觀,先不說對身體的傷害,什麼傷害?聽陳博士講,最小的女孩子懷孕的11歲,就是受這些影響,年長的人也有不當的言行,今天的人們不管各行各業,你有多少次想到男女、想到性?答案很可怕,大學裡的大學生,有的人,每一天、無數次、看到人第一個反映就是這個。請問陳博士,其實這個“淫”在中國古代就是“過分”的意思,淫雨霏霏,下雨下得太久了,中醫怎樣認識淫欲對人五臟六腑的傷害呢? ­

陳松鶴:一個是損傷心,一個是損失腎精,最後會導致神魄飛散。人的精神有內傷,每天亂七八糟耗精神。這個精神像一個國家的君主一樣,君主在位置上晃動不定,腎精就沒有辦法深藏了,就得打開。雖然沒有遺精出來,但是腎精已經不在應該在的那個位置,已經跑位了,中醫來說這叫暗耗,比明耗更厲害,會有分泌物,身體損傷很多。我治療男生、女生這樣得疾病的也很多。 ­

陳大惠:她拼命的吸引異性,嫁了人之後,就拼命的讓他心神不定。過去有句話“紅顏薄命”,傳統文化跟中醫其實是相通的,長得真好看,沒有福氣,壽命短,請問陳博士中醫裡的解釋。

陳松鶴:剛才說淫欲過度損傷腎精,女子、男子都一樣,大家看看古來的君王很難有長壽的。

陳大惠:有一個數字,192位皇帝平均的年齡39.2歲。 ­

陳松鶴:紅顏薄命,第一個是她自己的身體損傷過度,可能多次墮胎、流產,第二就是說這種淫惡,見不得人的,肯定是災殃,肯定是不幸福,因為她不能忠貞於一個人,她也不會得到別人對她的忠貞。 ­

陳大惠:紅顏薄命,一個女孩子站到面前,兩個大眼睛水汪汪的,顧盼流離,面若桃花,這樣的女子一定要遠離,在中國古人看起來,說“紅顏禍水”。因為她讓你動了淫欲心。 ­

陳松鶴:很漂亮的女孩,她從小得到的是別人的讚賞,她只看中自己的外表,非常虛榮。她想吸引別人的目光,希望別人能夠讚賞她,那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內心想得到外界讚賞,導致外表的形態,妖裡妖氣的。而且這種邪念感召來的都是邪事,由於她的這種邪念,就導致了她非常妖艷,非常誘惑你,這種人是最可怕的。我記得好像有一首詩,說暗中就砍人頭,她砍的不是人頭,直接砍的是腎精,把男子所有骨髓裡的腎精都耗光了。 ­

陳大惠:有人做過這麼一個試驗,這個試驗就發現了不論是男子還是女人,他的分泌物,他的精子,包括女子的分泌物,它的構成實際上就是我們脊柱裡面脊髓的成分和我們的大腦,後腦海的成分,這個成分是一樣的。中醫有一句話叫:精生髓,髓生海​​。是不是這樣,博士? ­

陳松鶴:腎是主骨骼的生長,主骨骼裡面充養的骨髓,而腦在中醫裡稱為髓之海,骨髓最多的地方就是腦。腎精虧虛以後,不僅導致骨髓減少,也直接從腦子裡面就空虛掉了。 ­

陳大惠:這是連通的嗎? ­

陳松鶴:對,腦髓和脊柱是在一起的,然後通到脊柱底下,我們中醫學說的腎。 ­

陳大惠:我們的大腦,這裡面就是腦髓,和脊柱裡的骨髓是連通的,下面連通的就是我們的腎精,男人和女人的分泌物。很多人都聽明白了,有一個觀眾悟性很高,他說是一個人,經常花天酒地,自己射出去的不是精子,都是骨髓都是腦髓啊!是這樣嗎? ­

陳松鶴:是這樣的,成分是一樣的,精子沒有那麼多,從骨髓裡面調,從腦子裡面調,對人的記憶力,健康都有影響。 ­

陳大惠:現在享受的人很多,享受西方價值觀的人非常多,聽了這個課,各位一定明白,男人你所遺失的到底是什麼?是你的骨髓。你下次再見到美女的時候,你一定要想,是很​​好,但她是吸骨髓的。不但吸骨髓還吸腦髓啊!我們再見到美女一定第一個反應,就是吸骨髓的、吸腦髓的來了。請教博士一個問題,中國古人講,男女同房,它是有周期的。 ­

陳松鶴:只是為了繼嗣祖宗,繁衍後代,只是為了這樣。古人講,根據男子的身體狀況,30歲之前一周一次,30歲到40歲,兩週一次,40歲到50歲一個月一次,50歲到60歲,應該是兩個月到三個月一次,60歲以後最好就不要有房事了,因為腎精要用來充養你後半輩子的身體,五臟六腑,你的骨骼,你的身體都需要那一點腎精來充養。有的老人60歲,70歲,有時候有這樣的慾望,那是腎精在耗乾之後,迴光返照的一種反應。你能夠心清靜下來,​​斷絕房事,你的壽命絕對延長,否則很多人就死在這兒,還不知道呢! ­

陳大惠:還有一個問題,研究中醫一定要好好看看《黃帝內經》通俗讀本。有人提出來,現在社會上吃麻辣的,吃辣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年輕人,而且往往他們都在晚上吃。名醫大家告訴我們,這些年輕人這麼愛吃辣的,跟他們縱慾有關係。請教博士是不是這樣? ­

陳松鶴:腎精虧虛以後就沒有陽氣,他為什麼喜歡吃辣的?是由於脾胃不能把水化開,喜歡吃辣的刺激一下。其實是由於腎精虧損導致的腎陽虧損,導致的水濕。這些人縱慾後都會想吃辣的,恰恰就反應腎陽的不足。 ­

陳大惠:濕氣沒有化開之前表現出來的是不是胃口不好啊? ­

陳松鶴:對,胃口不好,吃辣的,就好一點。 ­

陳大惠:靠外來的刺激。 ­

陳松鶴:其實是由於他的陽氣已經虛了,他​​喝的水陽氣都不能把它化開,水都燒不開。 ­

陳大惠:在這里特別希望在座的觀眾能夠有機會多學習傳統文化,多學習中醫。中醫和傳統文化是一家子,學通的人走到街上為人處事,做什麼事情都比較好,事情來了也能看得明白。吃辣的也能看的懂,我們就看不懂。所以說,傳統文化是最高的科學,五千年之前不會改變,五千年之後也不會改變。時間有限,最後一個問題:現代女子生產應該順產好,但是很多醫院都搞剖腹產,剖宮產,這把任脈給割斷了,這樣有什麼危害? ­

陳松鶴:小腹,子宮是人的元氣所在,練武術的都知道,下丹田。元氣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剖腹產直接拉開肚子,那裡面的元氣一下子就打開了。所以很多剖腹產之後,肚子是很涼的,之後氣下不去就往上走,肚子冰涼冰涼的,剖腹產之後會有這種的損傷。還是應該自然的順產。西醫也是希望大家能夠自然順產,因為順產可以使孩子刺激子宮還有陰道壁以後,女子的內分泌是正常的。如果是直接從肚子拿出來之後,女子的內分泌是失常的。不僅僅是經脈的損傷,整個內分泌是失調的。女子生孩子第一個不能怕疼,第二個因為剖腹產價錢高,自然生產價格低,沒有道德的醫生就還是讓你剖腹產。 ­

最後,我想說,我的母親讓我一定要說,我們是黨員,毛澤東主席說,我們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 ­

陳大惠:我翻譯一下陳博士的話,高尚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傳統文化的人。感恩博士再次為各位做匯報,今天短短半個小時的匯報,會改變人們很多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也能夠拯救很多年輕人。中醫功德無量,感恩博士,感恩先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欺凌孤兒,逼迫寡婦,慘遭滅門之禍。 - 2017-07-13 10:26:12

故事:

方城這個地方,有位叫鞏固的人,與一位周姓富翁為鄰居,周富翁的家中,忽然之間男的女的都死了,只剩下了一位老婆婆和年幼的小孫子;鞏固就藉著請他們吃飯的機會,騙老婆婆說:「妳的小孫子年紀太小,身體又單薄,光靠著留下來的財產過日子,並不是很好的方法啊!不如把財產都賣給我,我就負責撫養你們祖孫倆人;老婆婆聽了這話非常的高興,立刻就訂契約,比半價還要便宜,把財產全部賣給了鞏固。鞏固才拿到契約,立刻就逼迫他們祖孫二人搬家;鞏固晚上就夢到有人責罵他說:「鞏固,你竟敢圖謀我的家產,趕走我的妻子和孫子;我已經把這件事情告到上帝那裡;明年你的家人都會死光啊!」第二年,來了一群盜賊,打劫了鞏家,把鞏固全家殺的一個活口都沒留下;而老婆婆和小孫子,因為去年就被鞏固趕出家門,因此而免除了這場的浩劫。鞏固全家死了以後,婆孫二人就得以重返老家,產業也都物歸原主。

【結語】

看到這個禍及全家的慘案,那些敢凌逼孤寡的人,也應該可以反省悔改了啊!至於兄弟同族之間,而敢凌逼孤寡,簡直就是滅絕天倫沒有人性,那麼他們所得到慘烈的報應,就更加的嚴重了。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審理訴訟公正公平,後代昌榮。亂審誣判,命不久長。 - 2017-07-13 10:26:50

故事一:

從前有位劉安民,在縣衙裡面做事,因為他處事公平,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因此老百姓想告狀訴訟,在還沒告到縣衙之前,一定都會先去拜訪劉安民,請他判定曲直,是否可以提出訴訟,然後才決定告或是不告。劉安民非常的認真,義務的為百姓服務,雖然很辛苦,也是不推辭;百姓提出的道理是對的,劉安民就同意他說:「你的理直,可以提出告訴。」若是理曲的,就對他說:「你的理曲,若是提出告訴,一定會敗訴。」因此全縣的訴訟案件,因為劉安民的善斷曲直、為民服務而減少了一大半;後來劉安民的兩個兒子,都考取了功名,劉家到今天還是望族呢!

故事二:

趙時在擔任無為州教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囚犯對他說:「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啊!」趙時就說:「祖翔這個人精通法律,操守又廉潔,為人處事非常的謹慎,他怎麼可能會冤枉你呢?」囚犯說:「我的死,雖然不是祖翔的意思;但是因為他心裡面一直都懷疑我有罪,所以他就曲直不分,竟然把我判了死刑!所謂冤有頭、債有主,不是祖翔害死我,那又是誰呢?我已經把我的冤情,告到冥王那裡,所以祖翔也活不久了!」果然一個多月以後,祖翔就死了。

【再析】

近來喜歡攻訐他人,向法院告狀的情形,似乎愈來愈盛行了。如果為政者,不能夠用道德來感化人民,那麼加重誣告他人的罪刑,或許可以減少人民的訴訟;就算是進行訴訟,因為懷疑而誤判的案子,也不致於會太多。最怕是法官在左右原告的心意,亂用審判的名詞,以鼓勵煽動訴訟的風氣,這種的法官,恐怕他的命也不長了,而社會的正義也就敗壞了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功成名就後,棄糟糠髮妻於不顧,官祿削盡,大難臨頭。 - 2017-07-13 10:27:34

河東裴章,父鎮荊州時,有神僧曇照,言章位望過於其父。弱冠,娶李氏,後從職太原,棄妻洛中,別有所挈。李氏自感薄命,布衣蔬食,日誦佛經。又十年,復遇曇照,照驚訝曰:「吾十年前,嘗語郎君必貴,今皆削盡,何也?」章不能諱。照曰:「夫人生魂訴上帝,恐有大難。」後旬日,為其下剖腹於浴釜中,五臟盡出。

〔按〕李氏可謂覷破怨家,各自尋門走矣。

節錄自欲海回狂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犯五逆十惡大罪,以懺悔懇切故,滅地獄諸苦;倘因循苟且,必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 2017-07-14 11:08:11

《華嚴經》云:「邪淫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如意眷屬。」《罪福報應經》云:「淫人婦女者,死入地獄,男抱銅柱,女臥鐵床。從地獄出,常生下處,墮雞鴨中。」雖然,此猶泛言淫業也。若乃至親尊長、僧尼淨眾,而有烝穢染汙(*烝:與母輩通姦),則名根本重罪,死墮無間地獄。屠割燒磨,無暫停息。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復壞,更寄他方。具如經說,言之可畏。若世人不知,曾犯此罪,或雖無其事,而有其心,亦名為犯。須知此人三寸氣斷,必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宜乘康健之時,於三寶前,苦切懺悔,誓度十方一切眾生,使彼皆出三界,我然後方成正覺。則雖有定業,自然消除。昔阿闍世王,犯大逆罪,以懺悔懇切故,在地獄中,不過如世間牢獄五百日苦(詳《菩薩本行經》)。足見懺悔功德,不可思議。倘然一日因循,難免長劫苦楚。

節錄自欲海回狂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慈悲到了極點,連兇殘的野獸都能感化,何況是平息天災人禍,唯一怕的是不夠慈悲啊! - 2017-07-14 11:09:46

故事三:

在東漢光武帝的時候,洪農郡的轄內,有很多的老虎;太守就下令叫民眾設下了許多的陷阱,拿著弓箭來防治老虎為患;然而老虎為患,卻是更加的嚴重。等到劉昆擔任洪農郡的太守就說:「老虎為患,乃是暴政所導致的啊!」於是就下令民眾把陷阱都填掉,弓箭都折斷;積極的推行仁政,體恤照顧老百姓的疾苦;老虎因此就成群結隊的渡河,離開了洪農郡。

【再析】

太守劉昆並沒有修行証道,他只是以一念的仁心,於是馬上就能夠平息凶猛的虎患,何況是學習佛陀慈悲的人呢?又例如証道的聖僧,伏虎降龍以及現代的「伏虎僧」廣欽老和尚的事蹟,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甚至還是親眼見到的事實,絕不是捏造虛構;假使人人都能學佛學聖僧,則縱然虎豹之類凶殘的野獸充滿了世間,也不能夠為害啊!所以何必去憂愁禽獸會害人呢?因為殘暴的人,全都化為了慈悲,那麼害人的猛獸,也都化為麒麟和鳳凰了啊!於是我們才知道,有的動物雖然是非常的凶猛惡毒,但是也有可以感化牠們的地方啊!就只怕我們自己不能夠慈悲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公而忘私,後福綿綿。 - 2017-07-17 14:35:32

【分析】

以個人的喜怒恩怨,而廢棄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領導人以私廢公,就會邪正不辨;那麼朋友鄉黨之間,就會有黨同伐異排斥異己的嫌疑了。一個人若是以私廢公,更進而愛憎不當;那麼就會連自己的家人,父子至親骨肉,也都會變成怨家了。人情蒙蔽的害處,莫甚於此啊!無論是賢愚貴賤,每個人都有這種的毛病,只是輕重不同罷了。知道這個毛病的害處,就應當明白道理,以消除自己偏執的性情;平下心來,以化除自己心中的城府;能夠這樣做,便是有大學問、有大手段的人啊!

故事一:

宋朝的大臣趙抃、范鎮兩人,因為議論朝政,意見不合而結下樑子;等到王安石做了宰相,痛恨范鎮曾向神宗皇帝指摘他的過失,就乘著皇上問到:「范鎮的為人怎麼樣啊?」王安石便回答說:「趙抃對范鎮的為人,了解最清楚了!」於是皇上就問趙抃,趙抃說:「范鎮是忠臣。」皇上就再問道:「你何以知道他是忠臣呢?」趙抃說:「仁宗皇帝有一次身體失調臥病在床,范鎮就率先上奏,請求仁宗皇帝策立太子,以安定社稷民心;奏章在十九日那天呈給仁宗,范鎮總共等候了一百天,奏章才批了下來;范鎮為了這件事情,急得頭髮和鬍鬚都白了,所以范鎮不是忠臣,那又是什麼呢?」趙抃覲見皇帝,說完話之後,就退了下來,王安石就責問他說:「你不是和范鎮有仇嗎?」趙抃說:「我不敢因為私人的恩怨而廢棄了公道啊!」

故事二:

從前洛陽縣令孔翊,在衙門的庭前,放置了一個火盆,凡是有關說請託的信件,一律投入火盆燒掉,連看都不看;他說:「縣令與百姓最親近了,官場上難免會有許多的請託;若是照辦的話,則百姓就會受害;若是不照辦的話,就不免會得罪人;惟有請託的信函到我手上的時候,我不拆開,立刻就把它投入火盆燒掉;在我來講,我不知道請託的是什麼事情;而在請託的人來說,也不至於得罪他們啊!因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標準,審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據,怎麼可以以私廢公呢?」後來孔翊的兒子,十九歲就考中了進士。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把義擺前面的人,他的商業才能夠長長久久。 - 2017-07-17 14:36:37

《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就像商業,一般我們對商業的印象

就是利字當頭,錯了。


利字當頭,這個在商業界不可能有大成就,

都是把義擺前面的人,

他的商業才能夠長長久久。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利自義生。財自道生。 - 2017-07-17 14:37:27

《群書治要36O》 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我們看同仁堂,這個企業比美國多一百多年,

三百多年的企業 ,好幾次國家的危難,


甚至於可能傾家蕩產,全部都是拿出來,

為了國家,義!

前幾年的SARS,

他們同仁堂賣SARS的藥,虧本賣,

賣一包就虧兩塊,賣一包就虧兩塊,

後來好像賣了三百萬包,

虧了六百萬,歡喜,

能為國家盡心盡力。

所以像安徽有徽商、山西有晉商 ,

我們看徽商,他給予整個後代子孫的教導,

他整個商業、家道的承傳,

「利自義生」,利從哪兒來?

你盡了義了它就生了;

「財自道生」,錢財從哪兒?

從你行道當中才能生出來。

所以同仁堂他們是想到病人的病痛,

所以他做這個藥絕對不會偷工減料,

那是義出發,

他贏得大眾對他這個商品的信任,

那他才能事業發展。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真正的風水是您的德行 - 2017-07-17 16:48:57

真正的風水是您的德行

陳大惠老師:

風水的真相就是一句很老的話,福地福人居。

你要是有福分,住在風水差的地方,風水會隨你轉好。

你要是沒福分,住在風水好的地方,你鎮不住,好風水會自行破掉。

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帝王將相,都找最好的風水,但是他們還是敗了,為什麼呢?

因為福德氣數盡。要是福德養不起,鎮不住這個好風水,它自己就會破掉的(可惜了寶地)。這好比資財養不起一頭大象(帝脈),大象就被餓死,自己也很快被吃窮(所以歷史上有些人住好風水大發之後又大難)。你若是換養一只小狗(住一般的地方),也許還養得活蹦亂跳。

我們中國有句話說:人傑地靈。地是有靈的,地上的萬物都有靈。你的福德不夠,好風水不服你,不願意護持你,有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自尊心很強。這就像一匹寶馬,不但你選它,它還要選你,它不喜歡你,就刨蹄子沖鼻子不讓碰。反過來,如果住了一個合適的人,它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如何養風水養福德

第一個養風水的就是不殺生

所謂風水寶地,就是生氣最旺盛的地方。殺生,生靈都害怕,都避之不及。想想什麼地方沒生靈——沙漠。沙漠上什麼東西都沒有,載什麼資財福祿壽喜康呢。

第二個養風水的就是孝順父母

孝順父母,不抵觸頂撞父母,我打斷片刻,給大家論一下孝順父母,孝順父母是改轉一切命運的生活藥方,佛陀都親口說了修世間法(工作、考試、財富、美貌、尊貴)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裡修。佛陀也只說了一種人他雖然輪回流轉但是善根不壞,這就是孝順父母的人。不過可不是讓你給父母買葷腥的食物,這反而會折損父母的福德,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多為父母做功德。

第三個養風水的就是不說人壞話。

在家裡頭對親人也不可說。因為哪裡都不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鬼神都聽著呢,萬物都聽著呢,你身邊的杯盤碗盞屏風桌椅都聽著呢。你說人壞話,它們不服你。這好比一個將帥,軍士不服你,你就鎮不住,軍心散亂。它們跟你呆久了,還會有樣學樣,學得和你一樣,這就是俗話“物是主人形”。

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恭敬是獲取一切智慧的珍寶。

我們說大海以其善下所以為百谷王。大海地勢最低所以成王。我把自己放在最低,萬物百川的智慧福德也同樣可以匯聚進來。

我們說厚德載物,載物必須要把自己放在物的下面,把自己放在最低。

我們說上德若谷,第一等厚德是虛懷若谷。而真正的虛懷若谷,離不開恭敬的念頭。

“眾生福薄,就是因為彼此的恭敬越來越少”,恭敬天可以了知天道;恭敬地可以了知地理;恭敬星辰可以了知星辰;恭敬山河可以了知山河;恭敬草木可以了知草木;恭敬蟲魚可以了知蟲魚;恭敬沙石可以了知沙石。

精誠之至,金石為開,何況其他。你恭敬什麼,什麼就願意被你知道,願意告訴你,幫助你,成就你。在家裡頭對親人也不可說任何人的壞話。一切時、一切處都不可以說任何人的壞話。

每天堅持這幾件事,運氣會越來越好!

1、微笑

氣質會越來越好

2、適應

處境會越來越順

3、理解

相處越來越和諧

4、包容

生活會越來越美

5、謙讓

肚量會越來越大

6、善良

世界會越來越淨

7、感恩

運氣會越來越好



一個家庭是否吉祥看哪裡?

孔子說,“棄老而取幼”,不管老人,只在意小孩子,“家之不祥”。現在全世界都不強調孝道,老人很可憐,都在養老院,然後小孩子越來越囂張,變小皇帝、皇太後了。而且一個家沒有孝道承傳,這個家鐵定要敗掉,所以家不吉祥。

而很可貴,我們中國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強調子女要盡孝道。這在全世界沒有這樣立法的。從這些征兆可以看得出來,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只要不強調孝道,全人類沒有前途。

為什麼?因為孝是愛的原點。人都不懂得孝的話,他怎麼可能人生會幸福?人類怎麼可能會有未來?孝是根,德行的根本。百善孝為先,沒有孝道,這個家就要敗喪下來了。

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就是敬老、愛老、尊老。從夏商周這個傳統一直傳了幾千年,但是現在這一點做得不好。我們要了解,老人對家庭、對社會奉獻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負義。沒有老人,哪有子孫?沒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現代的成就?再來,老人有非常豐富的人生智慧跟經驗,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傳這些寶貴的智慧跟經驗。而且人老是修來的福報,他能修得長壽就值得我們尊重。

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種,都可以教給我們的孩子。恩田、敬田、悲田。我們感恩老人奉獻一生,念他的恩。我們尊重老人,再承傳他的智慧經驗。一個人交的朋友都比他大很多歲甚至大一倍兩倍,這樣的人一定比同年齡的人成熟,大家可以仔細去觀察。所以恭敬心得大福報,傲慢、輕慢老人折福非常大。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0/501424.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使別人的骨肉至親分離或是不和,得潦倒貧困報,病痛纏身而死。 - 2017-07-18 11:38:38

【分析】

這個「離」有兩種的意思。一種是追迫債務,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賣兒賣女;一種是挑撥離間,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鬥爭;這都是離人骨肉、滅盡天良的行為。因為他們不知道,骨肉之間是親生血緣的關係,自然就存有著天倫的親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為貧困難以生存下去的時候,都會用錢財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使他們獲得安全不致分離;骨肉不和的,就為他們勸導,化解他們彼此間的誤會,使他們能夠融洽的和睦相處,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徑。

故事一:

宗傳在夜裡,聽到隔壁的鄰婦抱著孩子哭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宗傳就問這位婦人:「為什麼你昨晚哭了一整夜?」婦人回答說:「因為丈夫犯了罪,關在牢裡,我準備賣掉自己,把丈夫贖回來啊!」宗傳聽了十分感動,就拿出錢來幫助婦人,使得他們夫妻兒女,可以和從前一樣的團聚在一起。當時宗傳一直苦於沒有兒子,那一年居然就有了兒子,到現在宗傳的子孫,還相當的興旺呢!

故事二:

安庭柏口才很好,但是喜歡離間別人的感情;雖然是至親骨肉,只要被他一挑撥,就會立刻反目成仇;李中甫兄弟原本相處的十分和睦,就是因為安庭柏居間挑撥,而開始兄弟間互相的爭鬥。蔡倫、張義是知己,兩人感情非常好;因為聽信安庭柏的挑撥,最後竟然絕交了。安庭柏挑撥離間他人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後來他的生活,愈來愈潦倒,愈來愈貧困,兩頰生出了毒瘡,喉嚨舌頭也都流膿潰爛;因此而吃不下任何食物,最後竟然在哭喊聲中斷了氣。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揭發他人的隱私,而且還到處的傳播,不但家道沒落,下場還相當悽慘。 - 2017-07-18 11:39:20

【分析】

人非聖賢,那一個人沒有隱私呢?我們本來就不應該去探聽別人的隱私啊!若是在無人之處,看到別人的隱私,就把它到處的傳播公諸於世,使得他見不得人,在社會上沒有容身之處;這種的居心,最為陰險狠毒,而且必定會招致天怒人怨。

故事一:

唐朝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下詔禁止屠宰;有位擔任拾遺職務的張德,剛生了一個兒子,就私下宰羊,請同事吃飯慶祝一番。杜肅就偷偷的帶著張德宴請同事的羊肉,向武則天揭發張德違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則天就對張德說:「朕聽說你生了一個兒子,非常的高興啊!」張德就向皇上拜謝。武則天就問:「張德,你是從那裡得到羊肉請客的?」張德聽皇帝這麼一問,立刻就叩頭認罪。武則天就安慰他說:「朕下詔禁止屠宰,但是家中辦喜事,或是辦喪事,則不在禁止的範圍之內。你從今以後若是請客,也必須要謹慎的選擇客人啊!」武則天說完之後,就拿出杜肅攻訐張德的奏摺給他看。這時候杜肅感到慚愧的無地自容;滿朝的文武官員,非常不齒杜肅的為人,都想要向他的臉上吐口水;後來杜肅就淪落了,下場相當的淒涼。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因果析疑類(八問八答) - 2017-07-18 11:40:03

因果析疑類(八問八答)

〔問〕大富貴人,往往多造淫業,何以不見有報?〔答〕宿世善緣既熟,今世雖惡,尚當先享福報,留其苦於來生。譬如凶年之穀,得之往歲,今歲之荒,來歲受苦,善亦如是(說本《業報差別經》)。

〔問〕風流之事,偏與功名為水火,其義何居?〔答〕風流之事,最損彼家名節,故亦受損名之報。

〔問〕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答〕淫者意中念念有一美女,情之所牽,其音容笑貌,常摹美女之嬌態,以故陽氣漸消,不覺形隨心變。

〔問〕淫男念念想女,後世若必墮女身,則淫女念念想男,後世反可得男身矣。女何幸而男何不幸?〔答〕轉男為女,墮落也。轉女為男,超生也。同造墮落之因,決無獨受超生之果。譬如兩人登山,一人過於視下,忽然失足;一人過於視上,忽然失足。視下失足者,固墮至山下矣,豈視上失足者,必墮至山頂耶?

〔問〕子息既從欲事而生,則多欲者宜多子,何以耽於色欲者,子女偏覺寥寥?〔答〕其故有二:一者使盡男子之態,不應更生男子故;二者精液耗散,如鄙吝之人釀酒,米少水多故。

〔問〕世間之法,猶言罪不及孥,官不及世。若善者克昌厥後,淫者殃及子孫,則為善人之後者,何以享自然之福,為淫人之嗣者,何以受無妄之災?〔答〕宿世修善,投作善之家享福;宿世造惡,投作惡之家受禍。蓮花不發荊榛之幹,偃鼠豈出龍象之胎。

〔問〕修善得貴子,理也。但其人與我有緣,方來託生,萬一福之稱者緣不合,緣之合者福不稱,奈何?〔答〕無量劫來,欲報我仇者,不計其數;欲報我恩者,亦不計其數。善以善應,惡以惡應,不患無轉移之法。

〔問〕險惡之人固當無後,彼持齋奉佛,發心出世者,何以往往無嗣?〔答〕險惡者無後,刻薄之孽報也。修行者無後,清淨之福報也。世間不肖子孫,貽祖父以死不瞑目者,何可勝數?大聖大賢,猶不能顧後,況其他乎?即使世世得象賢之嗣,而淫殺之業,人所同有,究本尋源,孰階之厲?所以修行人,具大智慧,求大解脫,既欲捨此凡軀,並求斷此凡種。俯視塵世,瓜瓞螽斯(*指子孫後代眾多),嚼蠟無味。譬如有人前世為貓,產一貓子,必欣然愛之。若轉世為人後,識得此貓,是吾宿世所生,見其盜魚捕鼠,必切齒愧恨矣。豈尚願其貓種不絕,源源產乳哉?

節錄自欲海回狂

http://book.bfnn.org/books2/128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生的富貴貧賤、事情的成敗,均有天命定數,請託他人不果而心生咒恨,反遭災禍。 - 2017-07-25 11:27:07

故事:

宋朝有位盧某,乘著黑夜,拿了一百兩的黃金,送給當時的宰相王旦,請求王旦幫助他獲得江淮發運的職位;王旦對他說:「你的才能尚不足以擔當這項職務,雖然我們是朋友,但是我不敢以私廢公啊!」盧先生聽了王旦的話,感到不好意思,就帶著黃金離開了宰相府。從此之後,他每天黃昏的時候都在焚燒咒語,希望王旦早死。有天晚上,他夢到神明呵叱他說:「王旦忠心為國,你卻咒他早死,上帝因此降罪,很快就要處罰你了。」果然沒有幾天,盧某就死了。

【再析】

于鐵樵先生說:「向別人請託,我的情況雖然是非常的迫切,然而我所請託的人,或許因為他的力量有所不及,或是情勢上有所不便;則所請託的事情,十件就有九件不能成功,而成功的只有一件,這也是情理之常;若是因此而妄生咒罵,怨恨對方,對方豈會因為我的咒罵怨恨而一改常態,反過來體諒幫助我?這只是徒然的增加自己的煩惱障啊!這種人不但不知道天命,而且也不懂得人情世故啊!」

宋朝的謝良佐說:「世上的萬事萬物,事實上都有它的定數;人力是計較不得的,我生平不曾向別人請託過任何的事情,也未曾向政府的重要官員,寫過一封的信;有人就勸我要這樣做,才有機會升官,我就對他說:『他怎麼能夠陞我的官呢?我若是升官,也是因為我有官命啊!』」

宋朝的范忠宣說:「人雖然是至為愚笨,但是當他責備別人的時候,則顯得十分的聰明;人雖然至為聰明,但是當他原諒自己的時候,則顯得十分的昏庸;要知道,人若是能夠以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那麼成聖成賢,也不怕做不到啊!」凡是請託他人不遂,便心生咒恨的人,應該要好好反覆的想想,兩位先生所說的話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在他人困窮挫敗時,譏笑別人、幸災樂禍,必定召來災禍。 - 2017-07-25 11:27:45

【分析】

失便就是碰到做不成的事情,處在不得志的境地。天下的事情與境地,本來就是失敗容易成功難,逆境多而順境少啊!或是時運不濟,所行不順;或是偶然犯了過失錯誤,想改過後悔也來不及了;唉!世事艱難,成功不易,古今都有這種的感慨!然而卻有一種人,不近人情;平日的時候,喜歡為了好面子而交往,然而在朋友遇到了困難,或是遭到了失敗,他就每每置身於事外,而且還在旁邊譏笑掣肘的說:「這全都是他自己不對所造成的!」唉!請這種人要仔細的反省,難道自己生平,從來不曾做錯過一件事情嗎?

故事:

明朝的時候,漢州人王生,平時喜歡指摘別人的過失,他的鄰居有人死了兒子,王生就指責鄰居說:「就是因為你造孽,才會有此報應啊!」沒多久,王生生了兩個兒子,但卻都生病夭折了。鄰居就反過來譏笑他說:「我想你造的孽比我還要更嚴重,才會兩個兒子都死掉啊!」又王生的族兄,歲考的成績列為四等,王生也指責族兄說:「你的文章太荒謬,那有希望優取呢!」不到一年,王生也參加了科考,成績竟然列在了五等,族兄反而譏笑他說:「想必我的族弟,文章寫的比我還要更荒謬,才會被列為五等啊!」

【再析】

管仲說:「我曾經與鮑叔共同謀事,然而我卻變得更加窮困,但是鮑叔並不認為我愚笨啊!因為他知道時機有利有不利啊!我曾經三次出任做官,卻三次都被君王驅逐出走;而鮑叔並不以為我不肖,因為他知道我是遭時不遇無法施展抱負啊!」由此觀之,則古代的豪傑,也往往會有失便之處啊!所珍貴的是,能夠有位知己的朋友,在自己困窮的時候,在旁鼓勵慰勉;怎能在別人稍有挫敗時,就乘機落井下石打擊別人呢?這種人不但已經失去朋友應該相互憐惜的道義,而且也違背了彼此應該要互相扶持策勉的仁心;這種人幸災樂禍,不仁不義,所以他必定會招來災難,惹禍上身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見他人體相殘缺、形象醜陋,譏笑他人,反遭殺生之禍! - 2017-07-25 11:28:25

【分析】

一個人肢體殘缺,形相醜陋,若不是他生前造了惡業,就是他父母所遺留下來的災殃;遇到了這種人,應當要哀憐矜愍保護,怎麼忍心去譏笑他們呢?況且一個人能否成功立業,是在乎他的器識,而不是在乎他的身體相貌。周勃雖然有口吃的毛病,卻作到了宰相;晏子雖然是身材矮小,卻能夠顯明君王;像這種例子,記載在史冊上,可以說是不勝枚舉。而且體相不具的人,往往會感到自恨;若是因此而笑他,那就犯了人家的忌諱;齊頃公的母親因為笑了卻克,齊國因而遭到攻伐;平原君所愛的美人,因為笑了一位兩腳殘廢的人而被殺;另外在趙縣有一個人,因為笑孟嘗君為眇小的丈夫而被殺,這些都是前車之鑑,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啊!

佛經上講到有等同種類的果報,意思是說:人生在世,若是心術不端,後世生生就會形體不全,口歪眼斜,四肢殘缺;這就是說前生造作惡業,所以造成了今生的體相不具啊!所以人在起心動念的時候,怎麼能夠不戒慎恐懼,而讓自己的心念,流入了邪僻的想法呢?

道藏要略說道:「夫婦間的房事,有很多的禁忌;尤其是在天候節氣變化的時候,更是嚴重。例如在春分的前三日,天雷將要發聲,節氣正在轉換,倘若在這個時候,不戒禁房事的話;那麼生了孩子,也是體相難全,而且必定會有凶災;因為夫婦在這個時候行房,褻瀆了天威啊!」這是說為人父母,因為房事不謹慎,而導致了子女的形體殘缺不全啊!

故事一:

唐朝的大臣盧杞,他的臉色又青又藍;郭子儀有一次生了病,朝廷的百官到郭府探病慰安的人接踵而至,因此郭子儀的姬妾侍女全都出來,與來訪的官員相見,而郭子儀則未加以禁阻;但是等到盧杞到的時候,郭子儀就把所有的姬妾侍女屏退,告誡她們不准出來;有人就問他:「這是什麼原因呢?」郭子儀說:「盧杞的相貌醜陋,心地陰險,婦女們見到他,必定會笑他;那天他若是掌權,那麼我的家人必會遭殃,被他殺光了啊!」後來盧杞果然當上了宰相,當時凡是曾經得罪過他的人,他都是有仇必報;只有郭子儀的家人竟然無恙,沒有遭到盧杞的報復。

故事二:

侯元功長得很醜,他剛考取了鄉試,而別人因為他的年齡較大,而且長得又醜,而不知道要尊敬他;又輕薄的人,就把他的長相畫在風箏的上面,並且還拿了風箏到外面去放;侯元功看到了不但不生氣,反而笑著在風箏上面題字說道:「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纔得吹歔身漸穩,只疑赴蟾宮;雨餘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紫霄中。」而侯元功就在那年考取了功名,後來官做到了宰相。他家鄉的人都覺得很慚愧,而不敢面見他。

【再析】

于鐵樵先生說:「人生下來的身體相貌,本來就是無可依恃的啊!彎腰駝背殘廢生病,都是不可預先知道的事情;當美麗的眼睛被刺到之後,就會瞎掉,靈敏的雙腳被折斷之後,就變成了跛子。曾子曾在臨終之前,召他的弟子到床前說道:「你們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和手吧!詩經上說道:『要小心謹慎啊!對於身體的愛護就好比是走近了深潭旁邊,又或當作是踩在薄冰的上面一樣的小心。』從此以後,我才知道可以免於毀傷身體了啊!」曾子的話提醒了我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愛護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敢去取笑別人呢?」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如何生健康寶寶及避免流產 - 2017-08-01 15:20:06

夫妻行房後,或是夢遺後,三五天之內,不可以下冷水,例如洗冷水澡,也不可吃冷飯涼飲及涼藥。如果有病的時候,必須要服用涼藥,也要對醫師明說。夏天不可以貪涼快,冷天也不可以冒風雨;如果犯了這個忌諱而行房,男人容易得陽萎,女人容易得乳萎,而且四肢冰冷,肚疼而死。又夫妻若不謹慎小心的預防,謹守禁戒;孕婦就會容易流產,所以常常會有前半月懷孕受胎,而後半月卻發生了流產的事情,並且不知道為何如此;如果婦人屢次的流產,將會使肝脈受傷,終身不會懷孕。避免的方法,就是婦人有孕受胎之後,夫妻便須要分床或是分房,不可以行房,如此才不致於流產。倘若受孕之後,依然行房,就算徼倖生下了兒子,也必定是多病體弱,難以養大成人;因為在母親胎內的時候,就已經受傷了;所以夫妻不可以不謹慎,以免造成日後的悲傷和痛苦。又有些人為了要求生兒子,竟然用丸散置入子宮,或是服用邪門的春藥,這種旁門邪術,不但不能幫助得子,而且徒然的造下罪孽,傷德又傷身啊!以上的道理,本來應該是為人父母,必須教導兒子媳婦的;但是世上的父母,卻多是不便為兒子媳婦明講,因此,在此為大家說明,但願人人都能珍惜自己的身體,也珍惜子女的健康。

孫真人說:人的身體是氣血結合而成的,不是金銀銅鐵打造的;所以在色慾上如果不加以節制的話,開始的時候,不覺得有害,但是久而久之,日積月累的損傷,必然會使精髓虧損,氣血敗壞,最後導致死亡。因為人的氣血,必須每六天才能行走完身體上的六處經脈。必須七日經脈盡通(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經),得到紓解,氣血才完成通行一週。因此每行房一次,一經的氣血就會受到損傷,必須要再等七日週行到此經的時候,才能夠復元。所以易經上說:「七日來復」,就是要人休養七日的意思。但是許多人還沒有到七日,便又行房,導致一傷再傷,因而百病叢生。因此特別立下限制,以做為節慾保身的基礎。二十歲的時候,以七日一次為準。三十歲的時候,以十四日一次為準。四十歲的時候,宜二十八日才一次。五十歲的時候,應四十五日才一次。到了六十歲的時候,精髓血脈已經不再發生了;此時應該及早的斷除色慾,禁絕房事,不可以再行房了。以上限制的日期,是專指春秋二季而言。若是冬夏二季,則因為夏季的火氣極熱,發洩無餘;冬季的水氣極寒,閉藏極密;因此,冬夏二季,最好還是以斷慾為主。如果能遵照以上的限制,可以卻病延年。若是違背不加節制,必然就多病減壽。

至於夫妻間的保身立命戒期,以及天忌地忌人忌;在「壽康寶鑑」這本書中,有詳細的列舉說明,倘若不戒,不知忌諱;則生子不育,形體難全,必有凶災;況且人身的氣血流行,原是和天地間的節氣相應;如果在不適當的時日交洩,則容易使氣血不合,精氣損傷,遠較其他的時日走洩,還要嚴重百倍。至於神明降察或佛菩薩的聖誕日,如果夫婦不守禁戒而淫污冒犯褻瀆的話,將會遭受譴責,而且有損陰德。因此世上有人,雖然是循規蹈矩忠厚老實,卻常常會有多病不長壽的禍患,以及功名被削,年壽被減的惡報;這些往往都是由於在夫婦閨房之禮上,不遵守戒忌的原故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的精足則神生,精神足則智慮生,人就會聰明堅強,做什麼事情都會成功,這往往都從節慾來的! - 2017-08-01 15:21:01

邪淫的罪孽,太上在前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至於夫婦間的房事,尤其必須要有節制;若是說夫婦間的房事不算是淫,那麼怎麼能夠免除縱慾殺身的災禍呢?因為人身體的元精,散在三焦,榮華百脈;而慾火一動,就會合聚流通,都從命門中出來;所以房事不禁的話,就像滄海那麼多的水,也都會流光乾掉的,所以非常的可怕啊!凡是人的精足則神生,精神足則智慮生,人就會聰明堅強,做什麼事情都會成功;若是少年的時候,斲喪了元精,至英氣全都消失掉了,那麼他一生的事業也就完了啊!


人的終身疾病,都是從新婚的時候開始;因為年紀輕無知,往往放縱情慾沒有節制,結果多變成了癆病,或是身體瘦弱,甚至因此而短命死亡;連累妻子變成了寡婦,獨守空閨之苦;不想百年好合的妻子,終身都陪伴著自己;何苦從新婚開始的一個月內,就種下了一生疾病夭亡的禍根呢?所以為人父兄,遇到子弟將要結婚的時候,應當要諄諄的教誨子弟,以此為戒啊!


俗話說:「樂極生悲,縱慾成患。」又說:「寡慾必多男,貪淫每無後。」孔子說:「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老彭說:「上士異床,中士異被,服藥百顆,不如獨睡。」佛陀說:「女色是眾苦的根本,障礙的根本,殺害的根本,憂愁的根本。」黃庭經說:「急守精室毋妄泄,閉而保之可長活。」實在是因為淫慾會使人失去了本性,喪失了性命;有的人暗中受到了傷害,而自己卻未能察覺;有的人明明知道淫慾之害,卻是不肯回頭;這就是古聖先賢為什麼如此誠懇的勸導、一再提醒的原因所在啊!凡夫俗子不知道其中的利害,肆無忌憚的放縱情慾,因此淫穢之氣,觸怒了鬼神,種種不祥的災禍,也就由此而招致。普願世人能夠及時的很忍,就能夠得到延壽健康的益處;否則為了淫慾而犧牲了身命,這種人就沒救了啊!


任惠恭到了晚年,身體更顯得健康強壯,有人就問他養生之術;任先生說:「我是因為讀了文選有了些悟處罷了!文選中說道:「石頭若是韞藏了美玉,就會使山色更顯得光輝;水中若是含有了寶珠,就會使得川色更加的嫵媚,就是這個道理。」程伊川先生認為:一個人若是放縱情慾而不顧身體健康,是很可恥的事情;所以到了七十歲的時候,他的精神氣力就和壯年的時候差不多。李覺年先生一百歲的時候,臉上的膚色如同嬰兒一樣,有人問他有什麼秘訣?他說:「我只是很早就絕慾了!」劉元城先生到了八十歲的時候,身體仍然十分的硬朗,他說自己寡慾已經三十年,所以血氣精神,就如同當時一樣。盧陵周和尚,九十多歲了,還能走遠路,健步如飛,而且頭髮鬍鬚都沒白,他說沒有別的方法,只是在壯年的時候,就要節慾了。太倉人張翠,九十多歲了,仍然是耳聰目明,還能作畫;有人問他原因,他說:「我平生也只是慾心較淡,慾事節制而已啊!」要知道老而強健,是人生第一快樂的事情;而能夠如此的原因,不過是節淫省慾而已;而且常人學起來,也並不困難啊!彭祖說:「一月泄兩次,一年二十四次,這個原則就是謹慎節慾的方法。」素女說:「人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應當要閉守精室而勿泄,這就是持危戒慎的方法。」而我則認為彭祖素女那個時代的人,先天的秉賦比較厚,所以才會有如此的說法;像今天這個時代,風氣如此的澆薄;因此就不能夠把彭祖素女的說法,認為是絕對的標準,況且是元氣較弱的人,更是應當要加倍的節制小心謹慎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古時候成大功立大業之人,無不是時時戰戰競競臨深履薄、卑下而謙虛之人。 - 2017-08-03 10:31:12

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他的思想才能夠顯著;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他的事業才能夠持續的發展。」易經說:「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就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的;就要使他受害,而謙虛的就要使他受福。如果位居尊貴而謙虛的人,他的道德就更顯得光明;如果位居卑下而謙虛的人,他的道德也是不可以超越的;所以謙虛是君子始終保持的美德啊!」大禹不驕傲不自誇,並且說:「就是愚夫愚婦,也有長處勝過我啊!」所以大禹不驕傲不自誇,終於能夠排除萬難,疏通江河,整治了洪水,而功被萬世;而周公才華蓋世,不但不驕傲不吝嗇,而且還非常的謙卑恭敬勤政愛民,終於完成東征的統一大業,為周朝奠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所以說真正的大聖大賢,都是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的地方,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啊!例如大禹和周公都是聖人,他們何曾以自己的道德向人矜誇呢?然而現在的人,隨意的就向別人驕傲自誇,不知道是何用意?事實上,也只是被別人見到他不過是夜郎自大而已!

漢朝的顧雍,封侯已經三天了,而家人卻不知道;晉朝的謝安和客人正在下棋,而淝水之戰勝利的捷報傳來,客人卻沒有發覺。宋朝的大將曹彬,攻克江南回京入見皇上的時候,閤門所進的榜子,只稱是「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宋朝的賢臣文彥博,於宋仁宗至和年間,首先建議策立英宗為太子(英宗在位四年);等到神宗皇帝繼位的時候,文彥博只說全是韓琦的功勞;皇上因此而知道文彥博不自誇自己的功勞。以上所說的這幾位賢人,都是人品一流,對國家的功勞貢獻都非常之大,他們尚且能夠如此的謙退不驕傲,而人們為什麼卻不知道應該要效法他們呢?

器量大的人,福澤必定厚;器量淺的人,福澤必定薄;而謙虛和驕傲,則是禍福的分際,所以怎麼可以不小心呢?而且富貴才能又有什麼足以為恃的呢?若是以此來驕人,姑且不論他會不會因此而有災禍,首先就已經喪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道羞恥了啊!

故事:

晉朝的石崇與王愷,兩個人在鬥富,看誰比較有錢。王愷作了紫絲步障長四十里,石崇就作了錦步障長五十里,為的就是要勝過王愷。王愷曾經拿出皇上賜給他的徑尺珊瑚,向石崇誇耀;石崇就拿起鐵如意把珊瑚給打碎了,王愷因而勃然大怒,石崇就拿出了家中所珍藏的珊瑚,都是長達二三尺高,就以一株賠給了王愷。至於其他的珍奇寶物,兩個人都在那裡爭勝,看誰的比較好。後來石崇因為犯罪,將被砍頭的時候,就嘆氣的說道:「你們殺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產啊!」

【再析】

唉!石崇臨死之前所說的話,是那麼的具有智慧啊!但如果他能夠早些知道的話,必定就不會自誇了啊!而驕傲自誇的災禍,就是如此的殘酷;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呢?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世間萬事轉頭空,唯有積德行善、利益社會,才能世世生生隨身受用沒有窮盡! - 2017-08-03 10:32:21

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惟有自己積德行善,為社會興利除害等等的事情,自己才能夠世世生生,隨身受用而沒有窮盡,這才是有益的事情。若是建大的房屋,買好的田地、衣服、車子,以及收集一切的詩畫古玩等等的事情,都是無益的作為,而且還會喪志累身,一點益處都沒有;至於張燈結彩、歌舞演戲、喝酒抽煙、賭博嫖妓等等的事情,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很大的害處啊!

故事:

宋朝的張詠,鎮守成都的時候,考慮百姓恐怕會因為生活艱困,鋌而走險當強盜,就實行一種平抑米價的措施;自從實行這種的措施之後,雖然遇到了荒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沒飯吃了。陳堯佐在擔任廣南漕運的時候,發現當地土人的風俗,生了病卻不吃藥,反而向鬼神祈禱求病好,結果很多人因此而病死;陳堯佐就蒐集了許多家中珍藏治病的驗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頭上面,供人參考;土人照著藥方服用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而改變了土人生病求鬼的不良風俗,當地百姓的健康情形,也因而大有改善。蘇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府的時候,疏通了兩條河流,修好了六口深井,建築長隄,並且在長隄上面種植楊柳樹,以增加隄防的功能和益處,當地的百姓因此就把長隄命名為蘇公隄。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的時候,當地的風俗,在生了女兒之後,多把女嬰溺死;喻仲寬就作了一篇勸戒的文章,並且召請了當地的父老到府中,殷勤的招待慰勞;拿出了所寫的勸戒文,非常誠懇的勸導父老們,盼他們能夠協助,改變這個不好的風俗,果然當地溺死女嬰的風俗,真的就因此而改變了。

【再析】

以上的作為,都是有益的;因此要知道君子處世,貴在能有益於人,和有利於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為啊!至於我們則更應該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壞毛病;當知每天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那裡還有時間造作種種無益的行為呢?這都是因為不知道,我們這個虛幻的身體,和這個虛幻的外境,在倏忽之間,就會消散磨滅的啊!惟有我們這個圓明的本性,縱然是經歷了萬劫的時間,卻是依然不變的存在,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啊!現在的人,與其每天閒著無聊,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稍做些工夫呢?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老法師:將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他,這個小孩出生一定非常好養! - 2017-08-06 19:03:40

淨空老法師:將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他,這個小孩出生一定非常好養!

母親起心動念對胎兒的影響

母親懷孕的時候,母親起心動念,胎兒怎麼會不知道?哪有這種道理的!你的善念,你給他念念都是善,他從善念的境界里頭養育成人;如果常常發脾氣,惡念,他的心行也都變惡了。所以中國古人懂得胎教,念念他能感受到,他影響得到,他隨著念頭在改變。念念都是善念,這十個月懷孕念念都是善念,母親是善念,母親是善行,這小孩怎麼會不善?聖人!聖人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

母親跟孩子的緣深,妳怎麼把這個小孩帶成聖人、帶成佛菩薩,妳功德無量。妳以這個功德,妳就能生天,為什麼?妳給世界上造了一個聖人,這個聖人布施恩德給這個世間,他這個功德有你一分。這個道理幾個人懂?沒幾個人曉得這個事情。古人知道,在中國推行了幾千年。現在人一學科學,全打成問號,對它產生懷疑,就把它冷漠掉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理解,古聖先賢東西真不得了,科學沒法子解釋,科學只能解釋物理的現象,心理的現象它不能解決。佛法里頭心理、物理全有,物理是色法,受想行識是心法。受想行識從哪里來的?自性本具的見聞覺知。所以見聞覺知是性德,是自性本具的,迷了之後它就變成受想行識;覺悟了,受想行識就恢複,見聞覺知。所以我們今天精神現象是扭曲的、變相的見聞覺知。這是說明整個宇宙一切萬法確實是一體。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四九集)
2011/8/19 檔名:02-039-0549


婦人孕期怎麼做對胎兒有好處?

這十個月在母親子宮里面,佛在經典上有形容,受的苦難跟地獄差不多。所以叫胎獄,這十個月就等于在地獄里頭,說明他痛苦。「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生髒就是小腸,「之下,熟髒(大腸)之上」,子宮就在這個地方,「間夾如獄」,就像在地獄里頭一樣。

母親喝一杯涼水,他在里面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獄;母親喝一口熱湯,就像在八熱地獄;母親的情緒要不穩定,他的苦難就多了。在這個世界上對這樁事情了解清楚的,佛知道,中國古聖先賢也知道。唯獨在中國古籍里面,我們看到婦人懷孕的時候有禮,她必須要遵守的。

這十個月當中,思想要純正,沒有邪思邪念、沒有惡念;言語要謹慎,決定沒有惡口;身體要端莊。為什麼?影響胎兒,神識一入胎他就知道。這十個月好好照顧這個小孩,讓他稟受的是正氣,母親給他的全是善良的,所有一切不善都不讓他感染。我們就曉得,善中之善無過于誦經、念佛,對小孩好!

將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他,這個小孩出生一定非常好養,會很聽話。縱然是報怨來的、討債來的,這個怨結都可以化解。為什麼?母親的愛心。本來是來討債的、是來報怨的,母親對他這樣愛護,化解了。報恩的,恩上加恩。這個好,這個重要。

在古時候,佛教沒有傳到中國來的,母親在這個時候讀聖賢書,聽古聖先賢的故事,對小孩都有好處。他知不知道?他知道。我們在這幾年,看到一些墮胎這些嬰靈所傳來的信息,就是他們都知道。他們如果要是不知道的話,這個墮胎應該沒事情,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事情?可見得統統曉得,沒有不知道的。

墮胎就是殺人,殺人就得償命。如果我們對于這些理跟事都清楚、都明了,你就不敢幹這種事情。怎麼可以跟自己的兒女結冤仇?不是普通冤仇,比什麼都重的冤仇,將來的報償沒完沒了,非常恐怖。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一九集)2012/2/29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財物輕 怨何生 - 2017-08-10 16:54:31

財物輕 怨何生

蔡禮旭老師: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古代有個孩子叫孔融,他才五歲,當在分梨的時候,他就把那個比較大的讓給誰?哥哥,讓給哥哥吃。其實這樣的態度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可能幹的家活比哥哥還少。現在我們都說平等平等,要跟孩子平等,這句話對不對?這句話看你怎麼解!應該在人格當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個個體,而不是附屬在你身上。但是因為他還小,請問他的人生經驗跟你平不平等?不平等,對!他的人生智慧跟你不平等,你要引導他,你要教導他,所以要有長幼尊卑,他對你才生得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那他怎麼對你恭敬?所以這個平等我們要看清楚。


當孩子有長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為什麼以前,父親沒有回來不能吃飯?那也是對於父親的辛勞的感念,因為整個家庭的重擔壓在誰身上?父親!所以這都是在這樣的禮儀當中,給予孩子要時時感念父親的辛勞。假如父親上班都還沒有回來,兒子就大搖大擺,筷子也沒拿就在那裡吃了。長期下來他學到什麼?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遷”,所以現在孩子很難教。我們要細細去研究,為什麼以前幾百個人都可以這麼循規蹈矩,他的方法到底在哪?在《弟子規》!但是要真做,你才會得到利益。


孔融讓出了大的水梨給他的哥哥吃,所以“財物輕”;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對他的弟弟會更加愛護。你看弟弟都時時想到我,他這個當大哥的就愈來愈抬頭挺胸,就跑在前面保護他弟弟。這是在“物”當中懂得舍出去。


再來,在五代的時候,有個人叫張士選,也是個讀書人。他的父親比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帶大的。當他十七歲的時候,叔叔就跟他說:你已經大了,我們現在把祖宗的財產分成兩份,你一份,我一份。結果張士選馬上就跟叔叔講:叔叔,你有七個孩子,所以應該把遺產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說:不行,你是代表你父親,應該分成兩份。但是張士選那時候才十七歲,他很堅持,一定分成八份。這麼一讓,吃虧了嗎?這一讓讓出了什麼?讓出了他的德行,讓出了家庭的和樂,讓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當他在進京趕考,突然看到一個算命的人,走過去一看,這個人臉上怎麼這麼多陰騭紋(就是積了很多陰德)!這個算命先生就跟他說: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這一次考試就高中。相信他這樣的榜樣會傳給他的子孫,一定也會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發展。


所以你看,這麼一讓,跟自己的自性相應。當人了解到“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了解道理以後,理得心安,就不會患得患失,常常想要去跟人家爭奪。要了解命運的真相,我們就要去讀一本很好的書,叫做《了凡四訓》,道理明白,心才會平,就不會去爭。袁了凡先生小時候遇到一位很會算命的人,叫孔先生,這孔先生是我們中國邵子《皇極數正傳》的傳人,所以算得特別準。諸位朋友應該有過算命的經驗,有沒有?聽說現在算命算得很貴,有沒有?人,命假如被算出來,你真是白來了!沒什麼建樹!因為就代表我們這一生沒有好好利用。為什麼命運會被算得這麼準?因為一個人的善惡業,就會呈現在他這一生當中,才會被算出來。所以一般人會覺得算命的真的很準。


但是有些人的命卻不會被算得準,哪些人?兩種人算不准: 一個是大善,一個是大惡。而一般的人他所行的都是小善、小惡多,然後心量又沒有擴大,想的都是兒子、孫子、妻子、房子、錢子,都想這些,也沒什麼大善,也沒什麼大惡,所以命運就被算得很準。命運有加、減、乘、除,比方說你命中有一千萬的財富,結果你行了一點小善,一千萬加多少?五萬,所以算得很準;你做了一點小惡,變成九百九十五萬,也還滿準。但是你假如都是行很多的善事,一千萬乘以五變多少?五千萬,那絕對不准。假如做了些傷天害理的事,一千萬除於五,變兩百萬,那也是算不准。


所以我們了解到,縱使這個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搶奪了財物,他搶到了兩百萬,那也是他命中本來就有的。他搶到兩百萬,還在那裡洋洋得意,“你看我多厲害”,其實他已經虧損掉八百萬了。所以“君子樂得作君子”,因為心安理得;而“小人冤枉作小人”,他拿到這兩百萬,不知道還有沒有命花?因為他做了壞事觸犯法令的話,很有可能過沒有多久就要鋃鐺入獄了。這樣的人多不多?多!因為現在功利主義,很多人在某些情境都鋌而走險。


其實我們看到這樣的人都替他很惋惜,畢竟他也是有大福之人,只是沒有好的教育,把他的人生搞砸了。我們對這樣的人應該抱持一種憐憫之心,因為“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他的父母沒教他,他的爺爺奶奶也沒教。你看現在一般,比方說我考上老師了,親戚朋友問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一個月多少錢”!所以沒有教!人是可以去創造命運的,只要擴寬心量;都沒教,只教他唯利是圖,當誘惑來的時候,他當然就受不了。了解命運,理得心安,你就可以“財物輕,怨何生”,家庭會充滿祥和之氣。


當我們遇到學生在爭的時候,怎麼辦?有一班的孩子,剛好那天吃水果,吃西瓜。西瓜已經切好放在桌上,很多的同學狼吞虎咽,要幹嘛?飯一吃完,馬上箭步如飛要去搶那個最大的西瓜。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學生怎麼辦?你會看到一陣兵荒馬亂。這個老師也很沈穩,看到兵荒馬亂他還不動聲色,等同學吃完飯,睡了午覺。下午第一節課,這個老師就講了,他說:諸位同學,我們假如去搶那個第一塊的西瓜,搶那個最大的,會產生什麼效果?產生什麼影響?諸位同學說說看。他有沒有指出來哪個人搶最大的?沒有,這是在給他們留餘地。結果很多同學就說:那個人真自私,都要跟人家搶最大的。老師接著說:這樣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當然不要!就是透過這個情境讓孩子了解到,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他在別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那個慾望驅使,只想著去搶最大的,都沒有去想到已經造成哪些後果。


接著老師又說:假如這個同學搶到最大的,他很高興,趕快把牠吃掉,保證腸胃受影響。對不對?因為他吃很快,消化不良。再來,他搶到最大的,高興多久?一下子。看看別人看他的眼光是什麼,馬上快樂變什麼?變不舒服了。再來,當他搶到最大的,下次他想要拿到什麼?也是最大的。當他下次沒有拿到,他就快樂變什麼?痛苦。“氣死我了,沒搶到!”當一個人時時處處都要去搶最好的,當他沒有辦法獲得的時候,他會怎麼樣?他可能就會動歪腦筋,去偷、去搶。老師說完了也沒下什麼結論,只是讓他們討論討論。結果隔天吃西瓜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走過去都拿了那個最小的。所以確確實實,家長跟老師只要你肯教,孩子很容易受教。所以“財物輕,怨何生”,往往一個常常肯相讓的孩子,都會贏得長輩對他特別的照顧。


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
http://www.dizigui.cn/clsfx_111026c.asp
,歡迎轉載,感恩!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可以貫通儒釋道三教的,就是改過而已! - 2017-08-10 16:55:41

知過不改。

【解釋】知道過失不肯悔改。

【分析】文殊菩薩曾向佛陀請益說:「年輕時造下罪孽,到了老的時候才修行,這樣能夠成佛嗎?」佛陀回答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宋朝圓悟禪師說:「哪一個人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除,這種善事是很大的。」唯有君子能夠改過遷善,所以道德就會日新又新;而小人則是掩飾過失,所以所造作的惡業就愈來愈顯著。小人犯了過必定會找理由遮蓋,這就是太上所以諄諄教誡的原因。何龍圖先生說:「人會犯口過、身過、心過,善於改過的人應當靈敏警覺,努力去除執著吝嗇習氣,對於道理要深入研究探討,並窮究到底,精進修持毫不停止,意念自然就誠了。聖學、佛學、玄學,都是非常深奧微妙,不容易講得清楚;然而最根本的學習方法,可以貫通儒、釋、道三教的,就是改過而已。

【故事】宋朝的司馬光,五歲時有一次無法脫去胡桃皮,婢女就用熱水燙過後脫去。他的姐姐從外面回來,就問他是誰脫除的。司馬光竟然回答:「是我自己脫去的。」他的父親責罵他說:「小孩子怎麼可以欺騙人呢?」司馬光受到告誡後就悔過,一生不敢再說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1.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何謂陰陽 ? 善有『陰善』、『陽善』 - 2017-08-10 16:56:47

何謂陰陽?
善有『陰善』、『陽善』

淨空法師:

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讚揚你,這是『陽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陰德』。如果是陰德,你將來得的果報厚,得的果報殊勝且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會讚歎、恭敬你,但你的果報就報掉了。名也是福,一般講『知名度高』。而名是天地鬼神都忌諱的,所以出名不是好事情。知名度很高的人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害,這是現報。一個人沒有過失,行善積德,而被別人侮辱、誤會,惡名廣佈,這倒是件好事情。好在哪裡?每個人看到他,瞪他一眼,罵他幾句,這也是果報,就把他無始劫以來的罪障都報掉了。所以,他的兒孫往往忽然之間發達了,也有少數是自己晚年福報現前。因此,陰德、陽德的果報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別。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應該怎麼作法,自己就明白了。

古人有所謂『實至名歸』,你真有實德,自然有人讚歎。你藏得再隱密,總會有一天被人發現,被人讚揚。譬如近代印光大師一生修善積德,沒有人知道。到他老人家七十歲的時候,有幾位有學問、有道德的居士在普陀山藏經樓遇到他,他們覺得印光法師的風度、言談與一般出家人不一樣,於是常常親近他,才知道老法師真的有德行。於是在報紙、雜誌上寫文章發表,印光大師的大名就傳開了。這不是印光大師委託他的,是這些人真正見到一位高僧大德,所以普遍向廣大群眾介紹,這是『實至名歸』。這個名不是虛名,是真有實德。

而在世間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哪些人?電影明星。他出名也是福報,但如果他沒有實德,往往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災難,所以這些大明星真正能得善終的不多。不僅是影劇界,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沒有真實的德行,知名度愈高,潛伏著意想不到災害的機會也愈多。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26) 淨空法師講於鳳凰衛視 講記組恭敬整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 2017-08-10 16:57:50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解釋】人人都尊敬他,上天也會保佑他,福報官祿會跟隨他,眾邪都遠離他,善神也會保衛他。

【分析一】「人皆敬之」,善心是每個人本來就具足的,只要稍一觸動,便會有所感應。縱然是愚夫愚婦,如果聽到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會稱揚;任憑你是如何地窮凶極惡,見到善人也不敢去侵犯。這是因為良心一受到啟發,自然就不能停止。大家都尊敬這個人,一定是這個善人的道德真有可敬之處,沒有一個人不是這樣。

【故事】宋朝的司馬光,當他到皇宮去赴任時,在路上看到他的人,都表示歡欣慶幸。隨便走到哪裡,老百姓都聚集在道路上說:「請您不要再回去洛陽,就留下來輔助皇上,使百姓都能過好日子。」劉大諫在朝廷為官時,天下百姓無不歌頌他的忠心。富文忠公(富弼)騎驢經過天津橋時,市民都過來看他,整個城市為之一空。邵康節先生出外遊玩時,讀書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沒有一個人不是急急忙忙地跑向前歡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連鞋子都穿反了。

【分析二】「天道佑之」,天道是無偏無私的,但常會與善人相隨,不必說而能夠巧妙回應,不必召請而會自然到來。只要能夠以誠心去感應,不管在哪裡,都會得到上天保佑。然而只要自己能夠盡到人事,誠心不間斷,終究能夠感動上天。

【故事】宋朝的劉安世,上奏直言分辨朝廷大臣的邪正,又談論到章惇是個小人,不能任用。等到章惇把持政事時,劉公即被放逐到很遠的地方,翻山過海,遷移流離,沒有定所。很多人都說劉公一定會死,但他竟然無事,年紀到了八十歲不曾生過一天病。當劉公被貶之時,有一個人為了迎合章惇,就請求去殺害劉公,等到他到達劉公所住的地方,正準備動手時,忽然像被東西擊中而吐血暴斃。

【分析三】「福祿隨之」,躬行聖賢之道的君子,言語善、行為善,平和之氣感應所致,自然有吉祥瑞應。《詩經》說:「樂只君子,福祿申之。」就是佳祥會隨著善心而來的理論。

【故事】明朝安徽鳳陽的鄭照,每天都致力於行善利人,有一天晚上夢見到了天府,看到天神為他設了一個位子,說:「你本來是貧寒的命,因為行善,所以命令福祿二神跟隨著你,以後你會坐到這個位子。」鄭照覺悟,善念更加堅定,聲名更加響亮,所到之處財富不缺,福祿緊隨。子孫富貴繁衍,榮膺官祿,終生如此。後來果然尸解成仙,證得淨慾真人的果位。

【分析四】「眾邪遠之」,邪正是不能同時存在的,正直所在之處,邪惡自然不能容身。譬如太陽一出來,冰雪自然融化。李吉甫說:「神明喜歡正直,若能守住正直,神明就會保佑﹔妖魔無法勝過美德,如果失去美德,妖魔就會興盛,這是自然的道理。」能夠充塞天地之間的東西就是正氣,正氣如果不缺乏,就能暢行世間,妖怪自然不敢來擾亂。所以有德行的君子,特別注重養氣之學。養氣主要在於治心,如果能力行清淨光明,存心真誠,安然心定,妖怪就無所遁形;如果人心曖昧,那就不必問妖怪從何而來,自己的心已經是妖怪聚集之處了,怎麼能夠使妖怪一見就降伏呢﹖

【故事】明朝的景清,要去參加會試,當他途經淳化縣時,所借宿人家的主人,女兒被妖怪纏身。景清借宿在他家時,當晚妖怪竟然沒有來;但當景清離開之後,妖怪卻又來了。主人女兒問妖怪為何沒有來,妖怪說:「是為了迴避景秀才。」女兒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父親,父親立刻追回景清;景清就寫了「景清在此」四個字,叫他貼在門上,妖患從此就沒有了。景清為人忠實剛烈,到今天還為人所景仰。

【分析五】「神靈衛之」,神與人都是同一個道理,一般人所尊敬的人,神明也會保護他,這就是所謂的:「道德修養很高的人,鬼神都會欽服。」

【故事】宋朝的韓琦,有一次從成德調任中山,當經過沙河時,在前引路的人忽然回報,前面的河水將暴漲。韓琦急忙命令準備船隻渡河。果然河水波濤洶湧,波浪像山一樣高,船隻快要淹沒,隨行的人都大為驚恐。這時忽然有一條神龍,在河的上流截擋大水,河水立刻平定下來,直到韓琦一行人安全渡河離去,河水仍然漲得和先前一樣。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1.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至誠合天:福將至,觀其善必先知之。禍將至,觀其惡必先知之。獲福遠禍,先須改過。 - 2017-08-21 11:02:29

至誠合天:福將至,觀其善必先知之。禍將至,觀其惡必先知之。獲福遠禍,先須改過。

「至誠合天」,『天』,現在的說法是指自然的道理,這是從性理上說的;原文是指上帝、天地鬼神,這是從事相上說的;性理跟事相是一不是二。

「福將至,觀其善必先知之。」一個人的福報快要現前時,觀察他的善行就能明瞭,一定是心地善良,行事善良,這是預兆。這些年我提倡四好:「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能夠符合四好,就是福報快要現前之人。

「禍將至,觀其惡必先知之。」一個人有災難來臨,觀察他的行為就曉得,一定是心不善、言不善、行不善,這是預兆。看看別人,回頭反省自己,若是善的就要增長,要繼續保持;若發現自己的惡,要立刻改過,後不再造,就能「獲福遠禍」。遠離一切禍害,最重要的是「先須改過」。

改過一定要知道自己的過失,過失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心是惡心,自私自利的行為是惡行,自私自利的言語是惡言,心不善,言就不善;心惡、言惡、行惡,災禍就來臨。反之,心善、行善、言善就遠離禍害,而得福報。這是古今中外永遠不變的因果定律,也就是現代人所講的「真理」。所以,首先要發現自己的過失,絕對不能大意、疏忽。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整體的安全著想,所作所為都不離開此原則。要想存心、言語、行為都善,就一定要改過。

節錄自了凡四訓大意
http://book.bfnn.org/books/024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吉凶之兆: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 - 2017-08-21 11:03:20

吉凶之兆: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


『兆』是預兆,無論是吉利或是凶災,未來臨之前都有預兆。古代讀書人對於這些徵兆,都能看得很清楚;現代人即使是非常明顯的預兆,都不能覺察。這跟讀書有很大的關係,古人讀的是聖賢書,目的是志在聖賢。「聖賢」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事理通達明瞭;完全通達明瞭稱作聖人,不能圓滿的通達明瞭,也認真努力的學習,就稱作賢人。在佛法裡,聖就是佛,賢就是菩薩。而今天讀書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為了名聞利養,人沒有智慧,所以吉凶預兆在面前也看不出來。志在聖賢,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清淨心、定心能生智慧,即使是很不明顯的預兆,都能夠覺察。此書舉的例子很多,要細心去體會、觀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才有能力趨吉避凶。


此地講了一個大原則:「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一個人心地厚道,不欺騙人,就常得福報;心地非常刻薄之人,容易得到災禍。可是現代人的觀念,反而認為厚道被人欺負,刻薄厲害能顯示自己有能力,這是顛倒是非,不知因果報應之理。心地厚道之人眼光遠大,心地刻薄之人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的利益,這兩種人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古代如是,現在依然。刻薄之人即使能興家,聚集億萬財產,但死了之後,兒子不爭氣,三年五載就揮霍殆盡,隨之而來的就是殃禍。這是前生修的福報大,這一生衰相尚未現前;若過去生中福薄,今生就會衰敗。仔細觀察我們周圍的人事,不難發現,有人發財,三年五載就破產衰敗了;有人能夠支持十年、二十年,依舊是曇花一現,晚年生活貧窮潦倒。


有人告訴我,香港半山區都是很好的別墅,過去住的都是電影明星,現在都換了主人。那些人享受富貴的日子,沒有超過十年。在有錢、有地位、有勢力之時,不知道修福,還盡情的揮霍、享受,福報就享盡了。處事待人刻薄,自欺欺人,都沒有善終的。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而且都很明顯。心地厚道,肯吃虧、肯忍讓之人,眼前似乎吃虧,別人輕視、瞧不起,但是有後福。常言說,年輕時運不好,中壯年勉勉強強,年老福報就來了。我們要曉得,晚年享福是真正的福報;若年輕享福,晚年沒有福報,沒有人照顧,生活非常貧窮困苦,這是無福之人。許多作大官、發大財的,在得志時,有很多佣人伺候;到年老之時,無人照顧,病死了都沒人曉得,這是我親眼所見。原因都是得志時不知道修福、惜福。


釋迦牟尼佛是大聖,孔夫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聖。我們讀佛經、讀《論語》,釋迦牟尼佛和孔夫子當年在世的生活,不但勤奮、節儉、惜福,而且心地厚道仁慈,盡心盡力幫助社會,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孔夫子的後代迄今七十多代,無論在中國、在海外,都受到社會尊敬,此福報很大,歷代的帝王都比不上。漢、唐是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漢高祖的後代沒人知道,唐太宗的後代也沒人曉得。釋迦牟尼佛雖然出家沒有後代,但至今全世界有很多人供奉釋迦牟尼佛,此福報更大!福從何來?心地厚道超過常人,所以福報幾千年都不衰。


而心地刻薄,無論眼前如何輝煌、發達,終有衰敗之一日。心地厚道仁慈,眼前雖然窮困,將來一定有大福報。看人從此地看,看一個家庭亦如是。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然是很平常的家庭,甚至於相當貧困,將來一定會興旺。一個事業再大、財富再多的家庭,彼此面和心不和,此富貴不長久,一定會衰敗。再擴大到社會、國家,若此地的人民普遍都很刻薄,此地就不是福地;多數人民都很厚道,就是福地。夫子所謂「危邦不居,亂邦不入」。


在日常生活當中,心地厚道之人一定節儉,懂得惜福;心地刻薄之人恰恰相反,享受奢侈,這不是福的預兆。再看社會、國家的吉凶禍福,古人所謂「明若觀火」,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節錄自了凡四訓大意
http://book.bfnn.org/books/0248.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鳥兒念佛往生記 - 2017-08-21 11:04:23

鳥兒念佛往生記

「阿彌陀佛」這句話六道眾生都可以念。《淨土聖賢錄》裡面還記載,八哥牠也會念阿彌陀佛,乃至於那些不懂念的貓狗,你放個念佛機讓牠老聽,牠耳根收攝這個佛號,牠也有作用,都能幫牠消業障。

有次佛七在大雄寶殿前,我們好像大迴向那天,有隻小鳥就站在大殿門口站在那跟著念佛,念著念著就往生了,站在那走的,他們拍照拍下來。小鳥都聽到佛號牠都可以念佛往生,站著走的。

以前我在美國德州工作,在大學教書的時候,有一次也是遇到大風,德州那裡那種颶風,hurricane颶風比較大,結果一場颶風把很多鳥都打到地上,結果有隻海鷗受了傷。我們那比較靠近海邊,有海鷗來,受了傷之後在地上奄奄一息,我把牠抱起來拿回家裡,把牠放在那個佛龕前,放了佛號機給牠念,給牠受了皈依,給牠念佛,牠邊聽邊向佛頂禮,這兩個翅膀張開支撐到身體。然後頭就在那裡點,向佛頂禮,一直頂一直頂,頂到最後不動了,站在那往生了,翅膀這樣伸開,兩腿這麼站著走的。畜生也能往生,所以這一句佛號真的是收機最廣,六道含靈沒有不收攝的。(定弘法師)

------------

註:寵物也是家人,給家裡的寵物聽佛號,聽久了也會往生極樂喔!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並力修善事,為改命首要之法。 - 2017-08-23 11:42:01

拜而受教。因將往日之罪佛前盡情發露。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條。以報天地祖宗之德。

〔拜而受教〕,在此處我們見到了凡尊師重道的真誠表態。並不是隨便說我相信,我一定照做,過了兩天都忘掉了。他認真的做。下面是了凡居士自己的敘述。從此把從前種種的習氣,種種的毛病在佛前盡情發露,絲毫不隱瞞。而且〔為疏一通〕。〔疏〕就是疏文,述說自己種種過失的情形,向佛菩薩陳白,這是表示自己真心懺悔。求佛菩薩為作證明。〔寶王三昧懺〕裡有不少文字,跟了凡先生的疏文相同,將自己的過失一樁樁的說出來。〔朱子家訓有云。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自己的缺點、自己的毛病,不要怕人知道。真正聰明智慧的人,自己弊病愈多人知道愈好。人家批評一句,人家責罵一句,業障就消了。如果自己的毛病隱藏起來不讓人家知道,惡越積越大,後來的果報不堪設想!所以有過失不要隱藏,別人說出來自己要感謝。縱然沒有過失,人家冤枉了我們也好,冤枉我們也是替我們消業,不必去辯白、辯護。常常為自己辯護,自己真的有毛病,人家就不說了,那個惡就大了。

中國唐太宗之所以成為歷史上賢明的帝王,就是他不護短。任何人可以當他面說他的過失,他以帝王之尊不責備人。為什麼?他要知過改過。

了凡先生發願〔先求登科〕,這〔科第〕是他命裡沒有的。命裡沒有,而求得,那才是真正求得的。先求登科。

〔誓行善事三千條〕,發願改過修善。〔以報天地祖宗之德〕,〔天地〕是講神明。報天地神明,祖宗之德。

節錄自了凡四訓講記
http://book.bfnn.org/books/044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身在公門好修行,一項政策善心真切,一行可當萬善,造福萬民! - 2017-08-23 11:43:59

適幻余禪師自五台來。余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師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


他剛剛做了這個夢不久,恰巧碰到從五台山來的幻余禪師,了凡就把這件事情向他請教,並且問他這個事情能不能相信?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回事情,那實在是好,所許的一萬條善事就圓滿了;如果不能相信,這一萬條善事得慢慢去做。法師就告訴他,『善心真切』,確實是『一行可當萬善』。


這道理在〔華嚴經〕上,所謂〔一修一切修〕,這是華嚴事事無礙的修學。為什麼說一修可以一切修呢?如果這一修是見性的話,那就一切修了;這一修沒有見性,那一等於一,一不等於二。如果一修要見性的話,一就是無量,無量就是一。


什麼是心性?我們舉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淨宗講的清淨心,心清淨沒有一樣不是,何止萬善。一句〔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我們逐漸明瞭事實真相,才覺得蕅益大師的話很有道理,他告訴我們,一句〔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法門都包含在裡面,萬行都在其中。他說:〔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前一句是把教下都包括了;這一句〔千七百公案〕,是禪宗也包括了。宗門教下,都在這句佛號裡面。又說:〔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持戒也在裡面了。持戒就是守法,包括世出世間一切法。什麼法門都在一句阿彌陀佛聖號裡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許多人不懂得,修到心地清淨,那就是佛門講的法門無量,都圓滿了,圓修圓證。多少人尚不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好處。


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諸佛菩薩、天地鬼神沒有不知道的。這一念從真性裡生出來,特別著重在真心。真心沒有界限,真心沒有邊際。行再微小的一樁善事,與真心相應,再小的善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了凡還沒到這個境界,了凡只是在事相上利益了一縣內的老百姓。


〔善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這是理。〔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這理論了凡先生還不會,他的萬善圓滿是在事上修的。如果從性上修,就是真心上修,那一善是盡虛空遍法界,不只萬善。縱然是我們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布施他一塊錢,這一塊錢的功德稱性。為什麼?因為當時你沒有人、我的分別,沒有分別他是乞丐,我是能布施的人,能所雙忘,三輪體空。一塊錢的布施功德是盡虛空、遍法界,因為是性德的顯露。今天布施千萬億萬,不如真心人布施一塊錢的功德大。為什麼?你布施千萬、億萬是從意識心上布施的。意識心是有分別、有執著、有界限的,你突破不了這個界限。真心人一塊錢雖少,他沒有分別、執著,沒有界限,就和虛空法界完全相等。這是不一樣!所以諸佛菩薩修功德,我們沒有法子跟他比,原因是用心不一樣。境隨心轉,我們的心量很狹小,修再大的福德,分別執著的界限畫在那裡出不去;菩薩、阿羅漢邊界沒有了,所以他的一點點善事就是無量無邊的擴展出去了,達到盡虛空,遍法界。頭一句講的是理,我們要曉得這道理。念念功德圓滿,圓遍法界,遍滿十方。這個意境就不是凡夫所能想像得到的。了凡先生是從事上修的,事上修便利於萬民。


節錄自了凡四訓講記
http://book.bfnn.org/books/0444.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相由心生:真正戒色的人,會有3種高顏值的相貌! - 2017-08-25 08:08:42

http://www.pixpo.net/post300773/172

以下三種相貌,努力戒色的你不用懷疑,假以時日一定可以達到的,加油!

1.清凈之相
顏值一

一個人清凈莊嚴的相貌真的是修出來的,發育前的容貌氣質可以說是天生的,而發育后和成年後的容貌氣質則是自己修來的。

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總是起邪念,這樣肯定會表現在他的容貌和氣質上,起邪念本來就是一種能量的漏失,所謂動念失精!中醫專門講到:心動則精自走,沉迷YY后能量就漏失了,這樣就會影響到容貌氣質,整個人看上去會變得猥瑣很多。很多擼者的面色灰黑,看上去特別沒有精氣神,也顯得很臟,一點也不清透。

在發育前,我們臉上是非常清透和乾淨的,根本不用洗面奶,用清水洗臉就可以了,但是擼管后,臉上就會變得髒了許多,而且是那種怎麼也洗不幹凈的臟。心靈被污染了,遲早會反映到臉上,最後臉上就會變得很臟,有一種油頭垢面的感覺,相信很多戒友都有切身體會。

一個人如果戒掉手淫,他的臉部會慢慢變清透的,這在我大學期間就有親身感觸,那時戒色雖然從來沒有超過一個月,但是戒到二十天以上就能感覺臉部乾淨清透了許多,摸上去也沒那麼油膩了,如果一破戒,馬上就會變回去,又會重新變髒。一個人如果臉部很乾凈很清爽,他的自信也會隨之提升,如果臉上灰濛濛的、髒兮兮的,自己照鏡子都會自慚形穢,感覺自信都被擼掉了。

很多護膚品都會提到四個字:毛孔清潔。不管何種護膚品,不管有多貴,都只是治標不治本,最最根本的清潔,其實就是——心靈清潔!

要提升自己的容貌和氣質,一方面應該戒除手淫惡習,讓能量得到保存,另外就是要多學習傳統文化,學會行善積德,這樣容貌氣質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甚至判若兩人。

2.光明之相
顏值二

每個人在孩童時期,自身靈性都是光明的,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了發育期,很多人染上了手淫惡習,此時光明會逐漸降低甚至會變得灰暗。這種靈性光明的暗淡也會導致我們在其他方面的下降,比如福報、運勢、壽命等方面的縮減。

所謂:善心善行,善人自有福報,正心正行,正者必遇光明。

大家都知道人老珠黃這個詞。其實這裡的「珠」,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為眼珠,人老后,眼睛的亮度會下降,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腎藏精,藏五臟六腑精華之氣,人老了,腎精不足了,眼珠的亮度自然會下降。小孩的眼睛基本都是清澈明亮的,而五六十歲以上的人,很多人都人老珠黃了。

當一個人的眼睛非常明亮,特別有神,這就說明他的「精」足。反之,如果眼睛看起來無神、空洞、睜不開,那就代表他的「精」弱。戒除邪淫的行為,然後自己注意養生之道,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的眼睛亮度在增加,然後眼睛會變得有神采,自然睜到位。光明代表能量充足,晦暗代表能量虧損,邪淫耗損能量,自然會導致晦暗,邪淫的人往往有一股晦氣、戾氣和邪氣,特別在他眉宇之間會非常明顯,眼神更是透露無疑,明眼人一看便知。

內心純正之人,他的眼神有定光、真光;內心邪***,他的眼神有邪光、賊光。具真光者,自然正氣凜然,威嚴具足;具邪光者,自然猥瑣異常,頹廢無比。

3.牢固之相
顏值三

堅固之相來源於積精,因為腎主骨,腎精充足則骨密度高,腎精虧損則會導致骨骼萎軟無力,腎精流失,會讓你的身體變成「豆腐渣工程」。沉迷手淫極易導致骨質疏鬆,這時候就很容易出現崴腳和骨折。

之前一個練散打的戒友,本來手淫前踢沙袋骨頭不疼,手淫后再踢,骨頭就開始疼了,而且體能下降嚴重,最後也練不下去了,一個散打的好苗子就這樣被手淫惡習給摧殘了。我家有幾本少林武學的書籍,裡面就專門強調了練功忌酒色,裡面專門講到:「色慾之禍,固不下於洪水猛獸之為害,唯洪水猛獸,人尤知所趨避,而色慾一事,非但不知趨避,反樂就之。」所以對於練功者而言,一般的要求是節慾,嚴格的要求則是階段性的禁慾。

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工作狂,大家想一想,是什麼支撐他們能夠如此拚命地工作呢?是強大的精力!而強大的精力又來源於腎精能量的保存和轉化,中醫專門講到:腎為作強之官!一個男人的發動機就在於他的腎!

腦力下降之後,不管是寫作業還是工作,總是容易出錯,完全不在狀態,莫名其妙就會犯錯,而且因為精力下降,很多事情的進度也會減慢很多,達不到預想中的效率值。

中醫講到腦為髓之海,腎精充沛,則髓海滿盈,腦得其養,則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耳目聰明、記憶力強。反之,若腎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兒,則表現為大腦發育不全、智力低下;在成年人,多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精神萎靡、思維緩慢、頭暈眼花、耳鳴、失眠,嚴重者,則可發展成為神經衰弱。

好好堅持戒色養生,嚴格控遺,我們的身體又會恢復到髓滿骨堅的狀態,到時堅固之相自然會再次顯現。要做鋼鐵硬漢,那就必須徹底戒擼,絕不做手淫的草包、**,是男人就徹底戒了!這點骨氣必需有!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祈願一切眾生福慧增進、遠離邪淫、離苦得樂;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迴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文章轉載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勞煩告知刪除】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中國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 - 2017-09-03 08:46:37

中國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

我有理由相信,中國文言文將來會變成世界文字,跟現代的英語一樣,不能不學。什麼原因­?因為今天講全世界,真正講到智慧,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講的,最高的哲學、最高的科學在­文言文裡頭,在大乘佛法裡頭。這個文字你沒有辦法,要靠翻譯的話,你決定達不到。何況­文言文學又並不困難,只要熟背兩百篇,小孩學容易,小孩一百篇古文一年他根就紮下去了­。所以,古時候學佛他不困難,這個基礎從小就打了,六、七歲就開始背書,背到十一、二­歲,不止兩百篇,至少差不多有兩千篇,那個根紮得多深!所以經典,《四庫全書》對他們­來講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今天把紮根這個東西疏忽了,要想深入沒有辦法,你到一個程度­,下面你下不去了。

我相信文言文會變成世界語言,我憑什麼?憑這次的《群書治要》這部書。我們為了大家的­需要,希望它快速流通,所以編了《群書治要360》這樣的小冊子,分量不大。在《群書­治要》裡頭精選三百六十條,一天學一條,三百六十條,這裡把它原文翻成白話文。我進一­步要求漢學院的老師們,希望要注音、要註解,要翻成白話文,像國語日報《古今文選》的­方式,然後從白話文裡頭翻成外國文字。這套書沒有一個不喜愛,裡面講的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人生必讀之書。原文是文言文,不學文言文不能看原文,你想看原文你­一定要學文言文。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文言文是將來世界語言,為什麼?中國千萬年古聖先­賢的智慧、方法、經驗成就的東西全在這裡頭,你要不要?你要,先拿鑰匙,文言文是鑰匙­。這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列在第一項項目,第一種。所以現在我們的同學,你們如果有小孩­,要教小孩背文言文,將來長大之後他會感恩你一輩子。你把中國千萬年祖宗的遺產給他了­,他能不感激你嗎?你現在要教他學這個、學那個,他將來會怨恨一輩子,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從小不教他?把時間、精力都浪費掉。這都是叫通權達變,善巧方便。

文摘恭錄 ─ 淨土大經科註 (第六十八集) 西元 2011 年 12 月 6 日  檔名:02-037-0068

------------
心情分享:

提倡刪減學校教材文言文比重的專家學者,建議看看群書治要360,老祖宗幾千年來的人生智慧盡含其中,學文言文,不是要學中國文學,而是學人生智慧,方向走錯了,教材也選錯了,另外,老師沒有深厚的學識,也是造成大眾及家長反對文言文的原因,老實說蠻痛心的,這些古德的人生智慧顛撲不破,在現在依舊適用,只是我們不懂、沒有老師懂得教導。建議看看劉余莉教授、蔡禮旭老師等等的教學影音。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因緣一旦成熟沒有力量阻止果報顯現 - 2017-09-09 08:59:01

因緣一旦成熟沒有力量阻止果報顯現

發佈:仁澤

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是眾多因果關係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認識能力的局限,我們往往只能看到無限的因果相續中有限的某個片段。當事物的來龍去脈在空間或時間的跨度上超過了目前的認識範圍,人們很自然就會懷疑是否凡事真的有因有果,可是我們要知道,細說從頭,連神通廣大的阿羅漢也不能完全說清楚。

據說佛陀有一位叫周利盤陀伽的弟子,他當初想出家,卻被佛陀其他的弟子攔在門外。佛陀問:“為什麼不讓他出家?”那些弟子都是有神通的阿羅漢,對佛陀說:“觀察過這個人,他五百世都沒有跟佛結過緣。”佛陀就說:“你們只能看到五百世之內的因緣,五百世以前他曾投生為一條狗,無意間供養過我,跟我結了緣,所以這一世會跟我出家學法。”

南瞻部洲是業力之地,投生到這裡來的眾生,絕大多數是被往昔的業力牽引而來,所以這一生的際遇不僅與此生的身心活動有關,而且反映出前世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

有些果報的起因可能要追溯到幾世、幾百世之前,但是不論時間隔多久,果報都不會自動消失。拿惡業來說,清淨惡業主要有兩種方式:主動地積植德行、懺悔、清淨業障,或者被動地等因緣成熟、果報顯現,顯現後因果自然了結。

當年,舍衛城的帕吉波國王率軍進攻釋迦部落,大肆屠殺釋迦族人。佛陀的聲聞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保護佛陀的親人,用神力把他們裝在鐵缽中舉到半空,以為這樣就能躲過劫難,可是等敵人退去,鐵缽拿下來一看,裡面血肉模糊,所有人還是死了。可見因緣一旦成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果報顯現。

即便是斷除一切業惑障礙的佛陀和阿羅漢,顯現上也要感受自己的業果。在帕吉波國王殺戮釋迦族人的同時,佛陀也頭痛起來。眾弟子請問原因,佛陀說:“以前釋迦族人以捕魚殺魚為生,一天他們捕到兩條大魚,沒有立即殺死,把它們系在柱子上。兩條大魚感受無法忍受的乾燥之苦,在地上輾轉翻跳,它們發願將來一定要報仇。以此因緣,兩條大魚後來轉生為帕吉波國王和瑪拉洛大臣,被殺的其他魚類轉生為二人的士兵。今天他們要將釋迦族斬盡殺絕。我當時投生為一位漁夫的小孩,看到那兩條大魚受苦的情形,禁不住笑了起來,以此業力感得今天頭痛。假使我現在沒有獲得功德圓滿的佛果,今天也將被帕吉波國王的軍隊殺死。”

這個世界看上去千頭萬緒、混亂無章,充滿不可思議的巧合和令人費解的衝動,但其實每個人都被業力牽引,各自造作因緣,各自感受苦樂的果報,不會有錯漏。

業是動態的。在梵文中,業的原意是“行為”,行為產生後果,後果引發新的行為,如此因因果果前後相續,構成一股勢能,不斷有新的因緣加入其中。雖然其整體趨勢很難改變,但新的因緣(即新的行為)卻能增強或削弱它的力量。比如有一些人今生修持善法、修習空性,本來後世將轉生惡趣的業便在今生成熟,在投生為人尚有取捨善惡的自由時感受惡報的痛苦,了結一段惡性因果,以後便不會再受此一報。同時,因為此生受惡報時內心懷著善意的發心,也就開啟了新的良性的因果。如果新的因緣本身力量足夠大,完全改變業的趨勢也不是不可能的。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業,本來一定會墮入地獄,但他後來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堅強毅力和堅定決心精進修持正法,不但沒有墮地獄,反而即身成就了佛果。

當我們看見別人在災難中死亡、受苦,不要認為這一切都是無緣無故、偶然發生的,也不要想那是他們咎由自取。有些人可能是佛菩薩,以死亡和苦難這種特殊的方式向我們示現無常、無我和慈悲;有些人通過積植德行、修持正法而改變了往昔的因果,重罪輕罰;有些人了結了某些因緣,將要去往別的刹土……

世間萬象如此複雜深奧,我們須保持謙卑以及探究真理的熱情。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1/508471.html )

------------
分享:

此生受惡報時內心懷著善意的發心,也就開啟了新的良性的因果。如果新的因緣本身力量足夠大,完全改變業的趨勢也不是不可能的。就像米拉日巴尊者最初造罪業,本來一定會墮入地獄,但他後來以常人難以想像的堅強毅力和堅定決心精進修持正法,不但沒有墮地獄,反而即身成就了佛果。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曾國藩一生說過無數經典的道理,唯獨這一句最讓我欣賞 - 2017-09-12 11:47:19


曾國藩一生說過無數經典的道理,唯獨這一句最讓我欣賞

發佈:仁澤

曾國藩一生說過無數經典的道理,唯獨這一句最讓我欣賞:

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1、有才之人皆敗於傲慢

有句話叫:恃才傲物。

我見過很多有才能的人,他們真的很有才,讓人敬佩。但是他們幾乎個個都很傲慢,無一例外。

有才的人都不缺少聰明才智,都能很快發現機會和思路,唯一導致他們失敗的,就是因為他們的傲慢……

他們總是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自己已經很了不起,在別人身上學不到東西,所以一旦傲慢就會自負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脹裡不可自拔,但任憑人勸阻、提醒都不聽從,甚至無藥可救,這就必然導致失敗。

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傲慢的人雖然聰明,智商都很高,但是往往情商都很低,爭取和獲得眾人心的能力不強,該低頭時不低頭,最後也容易導致災禍。

楊修很有才,也很孤傲,他太孤獨了,以至於總想展示自己才能,結果到了要去嘩眾取寵的地步,曹操看著實在不爽,把他殺了。

另外,即便你的領導容得下你,你的同事也未必容得下你。比如許攸在官渡之戰中立了很大功勞,所以在軍中很傲慢,後來甚至經常喚曹操的小名,說“阿瞞阿瞞,我功勞最大”。雖然許攸從小就和曹操要好,但是曹操手下的許褚就看不下去了,找機會把許攸殺了。

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當一個人不屑於掩蓋自己的愚蠢時便是傲慢了,一個人應該學會遮掩自己的鋒芒,真正的才能和智慧,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從而不斷地學習和進取,水往低處流,當你把姿態降到最低的時候,雖福未至但禍已遠。

所以,這個時代很浮躁,每一個人都很需要被認同。於是很多人稍微有點成就就會飄起來。而那些有才而又低調,有功而又謹慎,有成就而又謙卑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才!

2、平庸之人皆敗於懶惰

我也見過很多資質平平的人,他們之所以一直碌碌無為,不是因為他們的才能不夠,而是因為他們真的太懶了。

如今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理想無非是能過上這樣的生活: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逢年過節拿獎金,別人加班我加薪;

喝茶看報好開心,副業兼差薪照領。

這就是很多人嚮往的安逸,很多人把這種生活狀態當成一種目標,其實這叫懶惰,也叫不勞而獲。

你以為那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磨平了你的性格,磨滅了你的希望,而且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迷茫,活著,如同一具行屍走肉。

這也是世界上平庸人的現狀:好逸惡勞、幻想不勞而獲,總想去投機取巧,最後往往一事無成。

相反,也有很多平凡的人,他們在固定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的去做一件事,很多極致的產品、作品都是這樣被打磨出來的。

有一個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達•芬奇畫畫是從一隻只雞蛋開始的。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變換著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一定不會低於一萬個小時,從而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這才有了後來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所以:平凡的人只要肯下苦功夫,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

再換個角度:如果一個人心甘情願的花無數精力去練習某一個特定的工作或技巧,一定不是尋常之輩,這就是平凡中的不平凡。也就是所謂的“匠心”,有了匠心一定能鍛造出非凡的成就。

這就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我們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有才的人最怕傲,無才的人最怕懶。這裡的“傲”和“懶”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德行:

有才而不傲慢,必定是“德”在壓著。

無才卻很努力,必須是“德”在撐著。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1/508921.html )
-----------------------------------------------------------------------------------------------
註:曾國藩的六戒人生(摘自網路)

第一戒:戒久利,戒眾爭

「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人生沒有一本萬利的事情,更沒有能長久獲利的事,凡事見好就收。久利只是一種幌子,引發人們的貪心,使其步入陷阱,萬劫不復。

孔子說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眾爭之地其實充滿危險與禍亂,易招是非。況且眾爭之下,得到的利益也不過是瑣碎。

第二戒:戒棄美,戒忘恩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資治通鑒》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子思向衛侯推薦苟變,衛侯知道苟變是一個難得的將才,卻因他吃了百姓的兩個小雞蛋,便不打算任用他。只因一點小過錯就要放棄一個人才,這不是很愚蠢嗎?

對於恩怨,我們不能因小怨忘大恩。滴水之恩,尚能湧泉相報,一點小怨,更應用寬容之心去忘懷。

第三戒:戒說短,戒誇長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

揭露別人的短處與誇耀自己的長處,本質都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優勢,惡意貶低別人。這種行為是心胸狹隘的體現,在人際中最易遭人記恨。

魯迅說過:「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真正的智者總是從自身尋找問題根源,正如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而非貶低他人來尋求對自我的安慰。

第四戒:戒獨利,戒眾謀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見利益是人之嚮往。但獨佔利益者通常會成為眾矢之的,所以曹操寧可操縱一個傀儡皇上也不稱帝,就是不願陷入困境,被多方勢力打壓。

謀劃事情則貴在迅速做出決策,商議的人太多,既會動搖決策的誕生,也有泄露秘密的擔憂。

第五戒:戒懶惰,戒狂傲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梅蘭芳最初也資質平庸,但他不甘於此,勤學苦練,終成一代宗師。

庸人敗於懶惰,天才卻輸於狂傲。李自成勇猛有才略,起義稱王,卻因勝利滋生驕傲,最終慘敗。

第六戒:戒恃才,戒逆勢

「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對於辦大事的人而言,開闊的眼界與豐富的閱歷是主要,才華是次要。正如劉邦,自稱治國不如蕭何,出謀劃策不如張良,帶兵打仗不如韓信,卻能高瞻遠矚,併網羅他們為自己所用,從而成就一番霸業。

而成就大事,除卻人謀,還看天意。我們盡最大的努力,順應時勢而為,即使失敗,也別怨天尤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不再做慾望的奴隸這種高興叫真幸福 - 2017-09-17 13:32:26

蔡禮旭老師:不再做慾望的奴隸這種高興叫真幸福

我們到底認不認識真正的幸福?“真”幸福。為什麼這個“真”要強調呢?因為太多人很努力,最後都是很無奈。有些上了年紀四五十歲的人,都會講一句話:假如人生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這樣那樣。但這一句話重點在前面,“重來一次”,請問大家,人生能不能重來?不行。再一個問題是,人生再來一次,你就真的不會再走回這個樣子嗎?那得要有定力、有智慧才辦得到。

我們現在思考,很多人,比方說,“我換一個老闆,我日子就好過了。”您身邊假如有這樣的朋友,你去觀察他,換一個,問題照樣發生。有沒有?比方說她很痛苦,“我換一個男朋友就快樂了”,你繼續看,我跟你打包票,十拿九穩,換一個之後還是痛苦。

在禪宗裡面有一個故事,一群人在那裡參道,突然風吹了,幡動了。第一個人說,幡動了。第二個人說,不是,是風動了。最後,六祖慧能大師,他是開悟的人,“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了。”

所以,也不是老闆的問題,也不是太太的問題,是誰的問題?你們說的,我沒說,這個時代,講話得要點到為止。這個很重要哦,假如你講話都是講到透,可能下一次這個朋友就不來見你了。為什麼?一個人悟了,得自己悟,不是別人強迫他悟。大家看這個“悟”怎麼寫? 我的心。自己明白了才能悟啊。所以孟子講,“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能時時回到這個真心,才是真實的學問。時時把問題都推給外在的環境,都是別人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而且只會讓問題愈來愈復雜。

可是我們現在一想到幸福,就是往外去求幸福。給我嫁到一個好老公,我就幸福;給我帶到一群好學生,我就幸福了;給我買一台BMW,我就幸福了;給我趕快房屋貸款繳完,我就幸福了;能給我買一個名牌的衣服,我就幸福了。請問大家,真的嗎?真幸福了嗎?

比方說買名牌的衣服就幸福了?你穿了這個名牌的衣服,隔天去上班,走到每一個同事前面晃兩下,怕他不知道這個是名牌的,是吧?得要晃啊晃啊。晃半天沒人注意到,你的幸福變成什麼?痛苦。所以幸福往外求,鐵定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痛苦。為什麼?求不得就苦啦!你晃半天,每個人都忙,沒注意到。你問這個男同事,你不覺得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嗎?然後他:有嗎,有嗎?所以我們把幸福快樂的鑰匙交給誰了?交給別人。

而且買那一件衣服,信用卡一刷,薪水就去一大半,後半個月很可能還要吃泡麵,沒錢的話。所以後面還是痛苦。很多人就講,“穿衣服要跟著潮流,不然穿出來會笑死人,現在這個時候還穿那個衣服,笑死人。”大家思考問題,不能隨波逐流,現在思考問題要靜下來,要有見地,要有智慧。“笑死人”,是他死,又不是我們死,你緊張什麼?是不是?

再來,今天人們的高明要高在哪?高明假如是因為住很豪華的房子,穿很漂亮的衣服,其實這樣的人很累啊。您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那你覺得那個是幸福的話,那你要深入調查,不然就沒有科學的精神,要實事求是,不能看表面。你看那些走在星光大道的夫妻明星,一走出家門,嚓嚓嚓嚓嚓嚓,好多照相機對著他,是吧?走上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牽著手很高興。回到家門一關,哼,手都不牽,話都不講了。有沒有? 有啦。你看那些明星一生結婚幾次?所以我們都看到表面,沒看到真實的狀況。

你說買那個大房子那麼大,光是管理費,一年要多少?所以他買那個房子,他要幹嘛?他要賺錢。可是房子這麼大得有人看,所以他還請保姆、請傭人去顧那個房子。然後他一年,中秋節去住一下,春節過年去住一下,他一年住個兩三次,但是他得趕快賺錢,還錢。他那個傭人一年住三百六十天。那請問大家,誰有福報?誰是老闆?誰享福?

所以現在人忙什麼?忙賺錢,追求這個無止境的虛榮跟慾望,把人給累死了。有時候不只自己累,那個攀比虛榮,愈來愈膨脹,不只自己跟人比,最後,太太跟人比,先生跟人比,兒子跟人比,最後誰也累呀?跟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累。所以錯誤的價值觀不只障礙了自己,也障礙了身邊很多的人。

真正心靈提升,住個小房子,感覺跟天地一樣寬;吃個有機蔬菜,覺得很香。很多人很有錢,吃那個很貴的東西,邊咬腦子還在想事情,他根本不知道菠菜的味道到底是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那個大老闆一起吃過飯?人家跟他講話,嗯嗯嗯,其實你看他那個眼睛,好像有聽沒有入,他擔心的事情很多。

一個人心靈提升了,尤其女性同胞,心靈一提升,特別有氣質。有氣質的人,二十塊的衣服可以穿成兩千塊;沒氣質的人,兩千塊的衣服一穿,變成二十塊。她穿出去給人家猜這個多少錢,人家一猜把她給氣死了。

所以,我們要追求,追求最根本的,就是人的心靈的成長,成長有喜悅啊。今天我們改掉了一個壞習慣,從此不再被它控制住了,高不高興?你們沒反應,你們還沒有這個經驗嗎?

比方說,男同胞抽煙,一天抽三包,不抽就快呼吸不了。突然有一天下定決心把煙給戒了,高興多久?這一輩子不再做慾望的奴隸了,這種高興叫真幸福。真就是永遠不會改變才叫真,會變的東西,不是真的。可是我們所有覺得幸福的定義,絕大部分都是建築在會變的物質跟人事上。所以,假如我們定義的幸福是這樣,我們是不可能會真正得到真幸福的,因為方向就已經錯了。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傳喜法師開示:葷食餐館殺業太重•因果 - 2017-09-17 13:33:22

傳喜法師開示:葷食餐館殺業太重•因果

老實說做葷食餐館的人,他賺的錢得不償失的。

我有好多徒弟以前是開葷食店的,年紀輕輕就躺在床上爬不起來,聽了別人介紹才來學佛,想進佛門也是不容易的,因為殺業太重,諸佛菩薩慈悲接引,但是你的雙手沾滿生命的血,要好好地懺悔,消除自己的業障。

我到北方弘法,北方人特別好客,師父來了,找葷餐館吃素食。雖說做素食,手藝也不錯,但是我真的很痛苦!

學佛人會敏感的,生命越來越敏感,越來越細膩,一個人敏感的時候,你對眾生的痛苦也會敏感。看到路上有隻雞要被殺了,它那個眼神很可憐的!像我走進那個葷餐館,就覺得腿腳酸疼,感覺就像趟著血水進去一樣,葷餐館殺生成山,血流成河了。
為什麼現在許多人得風濕病,長骨刺?

我就跟這些弟子們說,到這裡吃一頓飯真的不值得!就好像人來到了充滿血水的游泳池裡一樣,全身泡在冤氣裡面,還吃得下飯嗎?我從頭到尾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嗡瑪尼唄咩吽,嗡瑪尼唄咩吽!我就在那兒修法了,超度那些冤親債主。

超度是超度了,可是冤有頭債有主啊!

你開葷餐館的人冤氣重,賺的錢得不償失,這一點也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非常奇怪的是,很多人不敢去殯儀館,可是其實家裡的電冰箱就是殯儀館,裡面堆放著雞鴨魚肉的屍體!

觀念的傳播很重要

讓人們知道遠離屍毒,要遠離動物的屍體,形成素食理念。

南無阿彌陀佛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 因果債、功德還 》 - 2017-09-18 14:34:26


《 因果債、功德還 》

玄奘法師在印度那爛陀寺的授業恩師戒賢法師已106歲,一直患有痛風病,每次發作,都會手腳抽筋,關節像火燒刀割一樣疼痛,服藥緩解一陣後又會發作,足足折磨了他二十幾年。

當痛風病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時,戒賢法師覺得再這樣痛苦的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了,就打算用絕食來了結生命。絕食中,觀音、彌勒、文殊菩薩化現,告訴他宿世為國王時造下許多惡業,本應此生之後下地獄,因此今生需竭力弘揚佛法,並向大唐遠道而來的僧人傳法方可消業。戒賢法師省悟,強忍病苦依言而行,最終痊癒。一個名震天下的佛教泰鬥級的高僧,尚且受宿業之苦,但菩薩告知宿世因緣和轉業之道,給他信心,就是加持,而最終依靠的,還是法師自己的精進弘法!

學佛後仍然有痛苦不幸,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它可能是過去惡業的相續,也可能是佛菩薩加持我們日後要遭受的地獄、餓鬼、旁生等惡報已經轉成了現在的疾病或違緣,可以在今生化解了。

一切都是自己所造,現在受報,怨不了別人。透過佛菩薩做中間人,為彼此解冤釋結,「因果債、功德還」,才能真正彌補,確確實實的解決問題。

轉自網路分享文章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淨空法師:【以義為利】幸福的不變之道 - 2017-09-20 16:46:55

淨空法師:【以義為利】幸福的不變之道

無論外在形勢如何多變,企業要掌握不變之道,才能轉危為安,穩固向上。這個不變之道是什麼?就是《大學》所說的「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中國聖哲孟子,在二千三百年前就把這個原理講得很清楚。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您千里迢迢來到這裡,一定是能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吧?

孟子說:大王何必講利益,只要講仁義就行了。如果國王講,如何對我的國家有利,大夫講,如何對我的封地有利,一般老百姓講,如何對我自身有利,從上到下都互相爭奪私利,這個國家就危險了!

近年興起「幸福企業」的經營模式,就是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員工的幸福、客戶的感動為目的。將企業變成一個大家庭,老闆是大家長,員工都是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懷、親愛無間。

企業提供員工最佳的生活保障,員工自動自發為企業做出貢獻。如此雖然不以盈利為目的,企業的營業額還是自然提升。就像孟子所說,講求仁義就夠了,何必講利益!其實仁義就是最好的利益。

本文節錄自2017全球社會企業家生態論壇【以義為利,安定穩固】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雪公師訓集錦》精選 - 2017-09-21 11:51:15

雪公言:「古人有言:『多言傷人』說好話說多了,好話也傷人。所以『言多必失』。佛家言沉默,孔子也言:『敏於事,慎於言』口為禍福之門,『口』是出大毛病處啊!」


雪公教導弟子說:「你的飲食起居都亂,你的心能定嗎?你念佛能一心嗎?大家平素要訓練自己物有定位,一張紙放在那裡,都要有個定處,從小地方規矩起,念佛才能得到一心。」


雪公說:「小人儒不為利,只為名留後世。君子儒為了道,注重正心修身。」


記得前年,曾與中原慧智社學長一同拜見 雪公恩師。 師曰:「凡事,說了一定要做,做到了才可說」這句話一直深印在心,尤其身為 雪公弟子,怎能不謹言慎行呢?


初學佛,佛在眼前,總是急切地想要擺脫火宅,對於俗務,極為不耐;於是,從台北來到台中,以為台中是個清涼池,應當更有利於修行。沒想到,尋獲教職,依然是煩心事多,工作壓力不減於前─想起追隨老人的時日無多,為何偏向這些無干的塵緣裏廝混?便興起辭職專修的念頭。某日,傍晚時分,也是接近學期尾聲時,筆者乃叩門求謁,稟告自己的想法。老人在聽完傾訴之後,只道聲:「孩子!你知不知道有所謂的『火中蓮』?」筆者當下心中一震,以為這是一句值得咀嚼的話,不容再問,便只向前一拜,帶著深思的神情告退。出來時,天色已暗,卻見遠近燈火輝煌。而今,每逢困境,便想起這句『火中蓮』,而不敢妄生退卻之意─原來清涼也者,不在職務清閒,乃在師友提攜。


雪公云:「好學而能有結果,首為不發脾氣,儒家懲忿窒欲,佛家戒瞋心,瞋乃根本煩惱,如起瞋心,火燒功德林,修道決不成功。」


數年前,後學課業告一段落,準備踏入社會工作時,曾前去請示 雪公老恩師,今後立身處事,應注意那些事項?
老恩師言道:「在社會上,要注意不要跟人家不一樣,要內佛外儒通達人情事故。」
在 雪公走後這兩週年,每憶師訓,總是無限追思。


雪公云:「貪是愛的極點,凡事到了極處,就生變化,好比大寒之後,即是立春,大暑之後,便是立秋。人一沾上貪字,離倒楣便不遠了,貪則近貧,中國歷代皇朝,除堯舜讓位外,夏朝以後,均不得好結果。」


雪公老師說:「人沒有不是帶業而來的,沒有一位是不造業的,所以不免長病。孔聖人尚且長病,何況凡夫!一般人長病就怨天尤人。我們念佛令三業清淨,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罪業如果未消,仍是要長病。如果罪業消了,病就會好。」


早年跟著 雪公老師學辦事,有一次老師請進蘭師姐和本人到某蓮友家中幫忙,當時本人一聽到是到某蓮友府中,便向老師說:
「老師!我們不要去,那位蓮友對我們不好!」
雪公沉吟半響然後說:「為什麼不給人家高興呢?」
「給人家高興?」── 老人家常常就是這樣,用最簡單易懂的詞句,告訴了我這頑冥的眾生,原來學菩薩道就是要忍辱,就是要不念舊惡,就是要布施歡喜啊!


雪公在台中慈光圖書館,講了將近二十年的華嚴經,華嚴經上講到菩薩的階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五十二階位,當時便去問 雪公老師:
「老師啊!為什麼做菩薩,要經過這麼長的時間和階位,才能成佛呢?」
「因為菩薩要接受眾生的考驗啊!」老師回答。
雪公往生了,每當個人遇到逆境時,便想起「菩薩要接受眾生考驗」這句話,它會使我興起悲心,煩惱頓消。


雪公云:「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團體,要上下一心,和睦相處才會興盛。歷史上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二位如果將相不合,趙國就會遭到外侮。學佛的,三賢十聖尚且忍中行,我下世後,大家無論如何只有『忍』字。」


雪公老師曾說:「千病、萬病,都從好名利而起。上焉者為名,下焉者為利。蓮池大師千里迢迢去請法,得到『不要名利』的句子,就信受奉行,一輩子不為名利。聖人不但不要好名,而且還不怕惡名。提婆達多成天罵佛,結果就像是仰面唾天。名利鉤著你,就不能往生西方。」


雪公云:「人不讀書,即如草木之人。讀了書,未必讀得很通。讀通做到了,則為賢人。成聖很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到聖人境界,還是有過錯。有過錯自己不知道,要知道早改了。君子以下,不改。有過而改,乃不得了之人物。堯、舜就怕自己有過錯,門口掛鐘鼓等器物,讓人來敲捶提醒。禹王亦然。現代人,說其有過,就恨。國家無諫臣,國必亡。人無諫友則敗,三武未滅法仍滅僧。」


節錄自
http://book.bfnn.org/books3/2103.htm#a04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日本農夫花11年種出的蘋果 只要一口全身細胞都感動 - 2017-09-24 18:33:31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9/11/n9618830.htm

【大紀元2017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日本東京白金台有家高級西餐廳,生意火爆,預約用餐至少要等半年,因為餐廳的招牌菜是「木村先生的蘋果湯」。有人形容木村的蘋果時說:當吃了一口之後,全身細胞因為吃到了好東西而感到的喜悅,有那種回到母親懷中的感受。

2006年12月,日本放送協會(NHK)《專家的作風》節目報道木村栽種蘋果樹的獨特方式,引發該節目前所未有的迴響,在觀眾要求下,已重播超過一百遍。

期間,上千封電子郵件和信件寄到電視台,希望轉交給木村先生,除請教栽培方法外,最多的就是表達「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蘋果,哪裡怕只有一次都好」的心願。

除了蘋果之外,想自殺的年輕人,也從木村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氣;就連黑道大哥,也想和木村單獨喝酒。到底什麼樣的蘋果讓大家這麼著迷?

木村的蘋果園

現代農業離不開農藥化肥,而蘋果作為一種嬌貴的水果,從開花到採摘,更要經歷十幾次的農藥洗禮,不打農藥不結蘋果這已是現代的「常識」。但木村硬是堅持不用農藥。

穿過日本北端津輕平野岩木山山麓下,一片又一片整齊的蘋果園,果樹下的雜草都被修剪得像草皮一般。

但當人們來到木村的果園,眼前出現的是雜草叢林中,蝗蟲唯我獨尊地跳來跳去、蜜蜂飛舞、青蛙扯開嗓子高鳴、還有野鼠、兔子奔竄,人們必須雙手用力撥開雜草,才能走到蘋果樹旁。

為什麼這麼荒蕪?因為,這裡沒有灑農藥,這裡還原了生態系統,回歸到真正的大自然。從1978年開始,木村就不曾在這8,800平方公尺的果園內使用過一滴農藥、一撮化肥。

木村秋則本姓三上,1949年生於日本青森縣,職校畢業後曾就職於日立公司,不久回鄉入贅到種植蘋果的木村家,從此改名為木村秋則,專職種起了蘋果。

由於自己和妻子都對農藥過敏,木村希望能種植不用農藥的天然蘋果。偶然一天,他看到日本農業專家福岡正信先生寫的《自然農法》,書最前面寫著「什麼都不做,也不使用農藥和肥料的農業生活。」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從1978年開始,木村便嘗試新的蘋果栽培方式──「不用農藥,不施化肥」。

拜託蟲子不要吃果樹

結果,停止農藥的第一年,蘋果葉子一片一片枯黃掉落,蘋果園變成了光禿禿的枯樹林。第二年,果樹上長滿了蟲子,於是木村開始嘗試無農藥預防,結果無論是給蘋果樹噴灑醋、酒、還是蒜水都不好使。

到了第三年,蘋果樹根本就不開花了,木村又聽說牛奶、泥水有效,於是開始給樹噴牛奶和泥水,但是果樹上依然長滿了蟲子。到了第四年和第五年,果園內除了斑點落葉病肆虐,還出現數不盡的害蟲,數量多得驚人,簡直變成了昆蟲的天堂,這引起鄰人極大不滿。

為了消滅蘋果樹上的卷葉蛾、尺蠖、蚜蟲,以及介殼蟲等30種害蟲,木村帶著全家人沒日沒夜地在不開花、不結果的果園裡,用雙手和塑膠袋捉害蟲。

木村經常從一大早就在蘋果樹下張大眼睛、不知厭倦地觀察著尺蠖的一舉一動。這是侵害蘋果樹的可恨敵人,他一度認為熟知尺蠖的習性後,也許可以發現消滅牠的方法。

當一隻尺蠖不小心掉在木村胸前時,他捉起蟲子,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牠的臉,然後又把牠放回蘋果葉上,「不要吃太多葉子唷。」他對尺蠖說道。

果園的角落,豎著一塊硬紙板,上面寫著:「警告昆蟲!如果你們繼續在此肆虐,我將使用烈性農藥!」

為了一個簡單平凡的信念,木村的蘋果園連續11年沒有收成和收入,一家七口持續過著赤貧的生活,幾乎快走投無路了。

為養活家人,沒有米吃時,木村拿東西去典當;沒有錢用時,他去工地、酒店做別人認為低三下四的工作。

跟蘋果樹聊天

對於害蟲和病樹,除了寫看板恐嚇、溫柔勸說昆蟲別吃樹葉,木村還曾經一一拜託即將枯萎的蘋果樹「請你們不要枯萎。」

木村的太太有次偶然忘了東西,返回蘋果園時,遠遠地聽到他一個人在說話,木村後來說自己那是在一棵一棵的向蘋果樹道歉和拜託,道歉自己決定不打藥而讓它們快死了,拜託它們不結果子沒關係,但是可千萬別死了啊。

其實,木村並沒有拜託所有的蘋果樹,尤其是和旁邊的果園相鄰,或是馬路旁的蘋果樹,因為木村不希望其他果農看到他在對蘋果樹說話。

即使木村拜託,也有不少蘋果樹枯萎了,果園裡隨處可見枯掉的蘋果樹。

調查這些枯掉的蘋果樹後,他發現一件奇妙的事,枯萎的蘋果樹很隨機,並沒有呈現位置影響的規律性。強壯的蘋果樹留了下來,衰弱的蘋果樹漸漸枯萎。

只有一個例外,有一整排蘋果樹好像骨牌般全倒了。木村至今仍然為此深感到懊悔,因為,那排沒有出聲拜託的蘋果樹全都枯萎了,無一倖免。

土壤回歸自然狀態

就這樣他持續了五、六年,這一天是其他農家蘋果收穫的日子,木村一個人坐在自家空蕩蕩的蘋果園裡,偶然看到了幾年都沒用過的,收穫蘋果時用的粗繩子,已經開始腐朽了,他想到了死。

他獨自一人拿起繩子漫無目的地往山上走,突然,他看到了野山中竟然有一棵鬱鬱蔥蔥的蘋果樹。走近一看才知道不是蘋果樹,而是橡子樹(團栗)。

在雜草叢生、昆蟲遍布、根本不打農藥、不施肥的環境裡,橡子樹都能長得如此枝繁葉茂?他開始刨橡樹下的土,把土含在嘴裡嚐味道,他明白是土的緣故。

從那之後,木村在果園裡開始大量種植大豆,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粒菌改善土壤裡氮的含量。他要讓自己的蘋果園裡的土回歸到自然狀態──細菌眾多、營養豐富、溫度高的土,只有這種土才能讓蘋果樹如同那些橡子樹一樣充滿活力。

翌年,蘋果園彷佛變成了原始森林,大豆下方長滿各式各樣的雜草,昆蟲在草中鳴叫,青蛙捕捉昆蟲,蛇在青蛙身後虎視眈眈,甚至還有野鼠、野兔,雖然斑點落葉病和卷葉蛾依然肆虐,但木村覺得蘋果樹已經結束長期和疾病的抗爭,漸漸恢復健康。

實行無農藥栽培以來的第八年,終於在蘋果園入口有棵蘋果樹開了7朵花,結了兩個蘋果。一家人把這兩顆蘋果供奉起來,然後一家人再平分著吃了。

第九年的一天,與自家蘋果園相鄰的農家來報喜,說他們家蘋果園開花了。木村帶著老婆跑到蘋果園,看著滿山的蘋果花,說不出話來。

不會腐爛的蘋果

通常,蘋果切開後放置一會兒,很快就會變成咖啡色,然後開始腐爛。然而,木村的蘋果被切成兩半、放了兩年都不會爛,只會像「枯萎」般越縮越小,最後變成帶有淡淡紅色的乾果,散發出像水果乾般甜蜜的香味。

西餐廳主廚井口久和說:「這種蘋果居然不會爛,可能是彙聚了生產者的靈魂……」

木村說:「日本的蘋果栽培史有一百二十年,之前也有許多人嘗試過無農藥、無肥料的栽培,但是都失敗了。大家都是在嘗試四到五年後,就認為不可能而放棄。我卻像個傻瓜一樣,苦撐了十一年才開始有收入,可能是因為我太笨了,蘋果樹也受不了我,只好結出蘋果了。哈哈哈!」

大家都讚賞木村的努力與堅持,而他則認為:「其實不是我,而是蘋果樹很努力。這不是我在謙虛,是發自內心這麼認為。因為,無論人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不管是手上還是腳上,都不可能開出蘋果花。」

2011年,聯合國農糧組織將木村秋則先生的自然農法栽培方法列為農業重要施行方法,簡稱為A.K. method(木村法則)。

颱風來襲,當地農民的蘋果樹損傷嚴重的時候,只有木村的蘋果樹,因為有著深入土下幾十米的根,而沒有受損,只是樹枝折斷。

一位網民在網誌上表示,木村的蘋果不會腐爛,是因為他的種植回歸自然,他認為越與大自然脫節的東西,就會越快地腐爛,然後被從大自然中剔除。

蘋果樹自行滅蟲的智慧

當蘋果樹恢復與大自然的連接,哪怕沒有農藥,蘋果樹也會自己解決病害。當地農業大學教授研究的結果是,木村蘋果樹的樹葉上的細菌數目要超過其它果園。當發生病害時,蘋果樹會切斷供給那病害樹葉的營養,並讓樹葉脫落。

另外,當蟲害嚴重時,木村發現有很多的蜂類昆蟲在果樹上築巢,吃那些蟲子,然後當蟲子減少時,蜂類自然就減少了。總之,只要交給大自然,大自然會通過一切方式保持平衡。 ◇

責任編輯:茉莉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沽買虛譽。 - 2017-09-29 10:23:13

沽買虛譽。

【解釋】

沽買虛假的名譽,使得別人讚揚自己。

【分析】

孟子說:「有諸內,必形諸外。」莊子說:「名者,實之賓也。」所以怎麼可以沽買名譽呢?沽買就是花錢去買,或是設計勾引,用手段去籠絡的意思。我們常常見到,自古以來的忠臣孝子,貞節的婦人,正直的君子,當他們享有光榮名聲的時候,就必定會遭受到困厄的逆境,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名也是福報的一種,而天地鬼神,不肯使一個人享有完全的福報,所以在某一方面豐足的,就會在某一方面有所缺陷,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況且事實上,沒有實際的行持,而去沽買名譽的人,那麼他所遭受到的挫折,就更不堪設想了。于鐵樵先生說:「現在有些讀書人,他們的文章能夠刻印成書流通於世,而他們每次赴考,卻是名落孫山;有些官員在民間享有很好的名聲,百姓都在歌頌他們的德政,然而他們擔任同一個職務,往往卻是十年都沒有升調,恐怕都是犯了這個沽買名譽的毛病啊!」

故事:

宋朝高士陳希夷,曾經提醒種放說:「名是古往今來人們所喜愛的美器,但是卻為天地鬼神所深忌;所以天地間,沒有一個人能享有完美的名聲啊!而現在你的名聲將會起來,但是必定會有東西來破壞你,使你失敗,所以你要特別的小心謹慎啊!」後來種放的晚節不保,果然是因為他乘座的車,裝飾的太過奢侈,於是因而喪失了他美好的聲譽。

【再析】

以種放的賢能,卻仍會因為自己享有過譽的名聲而失敗,那麼今天那些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學、假節義的人,彼此還在那裡互相的標榜,打知名度,那麼他們將來的失敗,露出的馬腳,就更是不堪想像了。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很有名的人得到的災禍,往往比起平常人要來得慘,所以徒鶩虛名的人,就更須要引以為戒啊!因為徒鶩虛名,不但是折福而已,更為自己帶來嚴重的災禍;所以做善事,貴在不為人知,才能積有陰功,那麼上天的回報,必定就會不一樣了。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恭敬節儉,福之始;驕傲吝嗇,禍之兆。 - 2017-09-29 10:25:03

苟富而驕。

【解釋】

苟且致富,僥倖的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分析】

苟,就是論語上面所說的「苟富矣」的苟,意思是說不必是大富,只要是苟富,就驕傲自大起來了;很清楚的寫出了,小人一下子有了錢,就無知妄為的樣子。因為有了錢,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削別人以肥自己;這種人必定會仗恃著錢財而凶暴倔強,欺凌鄉里同胞,輕慢親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可以一揮千金,而對待別人則是一毛不拔。然而權勢縱然顯赫,也是容易消盡;況且天的道理,總是諱忌滿盈的;所以驕傲尚未加於別人,自己就會先遭受到災禍,而且這種的事情,屢試不爽啊!

故事:

從前有位富翁楊溪,性情貪婪,見識淺薄,而且器量狹小;他所儲存累積的金銀財寶、布匹糧食、日益的在增加;他的朋友陳棟塘就勸他說:「一個光是累積財富而不懂得布施的人,必定會遭到奇禍啊!你為什麼不做些施捨的善事,這樣才能夠長久的保有您的財富啊!」結果楊溪不肯聽陳棟塘的勸告;過了兩三年,陳棟塘就告訴別人說:「根據我的觀察,楊溪的災難就快要到了,以前他只是貪心吝嗇,令人輕視而已;近來聽說他變得愈來愈驕傲蠻橫,待人刻薄,不講道理;甚至什麼壞事都敢做,這難道不是他自己在加速的招來災禍嗎?」陳棟塘講完之後沒多久,果然楊溪就被盜賊所殺。

【嘉言】

古人說:「恭敬節儉,是一個人福報的開始;驕傲吝嗇,則是一個人災禍的徵兆;所以肯修福報的人,可以漸漸的獲得吉祥幸福;而敢做惡事勾當的人,往往就會忽然的倒了下來;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49.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嬰兒出生後盡量留長臍帶 - 2017-09-29 11:23:42

嬰兒出生後盡量留長臍帶

中醫認為臍帶要留至七寸,大約平小孩膝蓋長。後每日乾一寸,七日後全部乾癟,同時出生後不要馬上剪斷臍帶,約等3~5分鐘,待臍帶停止動後再剪斷。如此孩子的後天脾胃會很棒,好帶。此兩法雖簡,卻足可影響一生。

(本文摘自佛醫堂臉書)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 2017-09-29 11:24:06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台灣高雄有一位醫師在婦產科工作,他在接生過程中曾見到一位媽媽生產時特別順利,媽媽哼、哼、哼三聲,寶寶就出來了,一點痛苦都沒有,而且寶寶相貌莊嚴。他多年做接生工作,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順利生產的,好奇的問這位媽媽,懷孕時做了什麼產前運動,才生產如此順利?這位媽媽說,她沒做什麼產前運動,她一懷孕就在肚子上綁一個念佛機,讓胎兒天天聽阿彌陀佛,自己也念阿彌陀佛,就這么簡單。從此以後,這位醫師就學佛了。

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念佛含萬德,這是最好的胎教。一般人以為生產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其實阿彌陀佛名號含攝一切諸佛菩薩名號功德,所以念佛人不僅感得阿彌陀佛加持,同時也感得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加持,所以萬事順利。

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一0一集)2014/11/15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2-0101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雪公生活點滴──成物不廢話惜福 - 2017-10-17 14:04:29

雪公生活點滴──成物不廢話惜福

作者:戒光

雪公老師,對於供養佛菩薩或祖師之供品,都儘求豐盛,以表誠敬。而送人禮物,亦非常慷慨,講求溫厚與禮敬,力避寒酸與吝嗇。

但是,老人家平素又自奉極儉,早餐只喝些許以麵粉、奶粉、芝麻粉等自調的羹糊。中餐則是一小碗綠豆小米粥,佐以幾樣小菜。老人家極為惜福,每有弟子贈送名貴水果等, 老恩師絕無獨享,一定轉分贈給蓮社聯體機構中,年邁之長者,或發心之蓮友,以嘉勉大家精勤向道。

雪公老師,在日用之間,有很多個人居家的規矩,比如用水,每天清晨洗過臉的水,都未倒掉,而留著充當這一天洗手之用,最後再於翌晨,用來沖洗夜壺。可說物盡其用。洗臉水這樣,平素用過的水,也向不輕易浪費,常常轉為澆樹。唯有早上洗碗的水,因略殘有芝麻粉末,而不澆灌花草。老人家常向弟子說:「有芝麻的水不可澆竹,竹最忌芝麻。」

老人家用衛生紙,也有其儉省的習慣,他每於事先,將一張衛生紙撕成四分之一,然後放於座墊之下,一次只使用一小張。老人家在家中坐的椅墊下,都有小片衛生紙以備用。

至於用過的包裝盒子等,只要沒壞,不管是紙盒或塑膠盒、塑膠繩、塑膠袋,亦不論其精美或普通,只要還能用,必命弟子收起來以備用,說是「成物不廢」。需用時,老人家都很清楚記得,有何物,在何處,隨時取出,都可再加以利用。

學了佛之人,比常人更懂得「種福莫如惜福。」但是,每一個人對於「惜福」的標準不一,往往自以為是。每看到、想到 雪公老師的惜福,真是慚愧萬分。 老恩師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雖以近百之高齡,向無養尊處優或勞人服侍之心態。 老恩師每受人禮遇,則「唉!罪過!罪過!」之遜辭馬上脫口。 恩師行誼,歷歷在目,點滴追思,不勝令人緬懷啊!

節錄自雪公師訓集錦
http://book.bfnn.org/books3/2103.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雪公生活點滴──人力也要愛惜 - 2017-10-17 14:05:02

雪公生活點滴──人力也要愛惜

作者:弘安

俗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 雪公老恩師以耄期之齡,據禮,已可在家安享晚輩們的侍候。然而老人家總是不樂養尊處優,只緣處處愛惜人力。

民國七十三年春,老人家腳踝因無名腫疾,行動不便,然精神依然矍鑠,養病時,每天在床第間,猶疊高被褥,權充桌几,讀書於其上。蓮友前來問疾,總以:「這把歲數了,能這樣已經很不錯了,人不能不知足啊!」來寬解探望者之心。老人家深知三、四十年來,弟子們無時不依賴著他來厚培向道之心。故而雖染疾在身,亦不忘警醒眾生,娑婆無常,不能眷戀假合之身。

當年養痾之時,因疾在腳上,每天敷藥卸藥,總須躺於床側間處理,時日一久,床單不免沾上許多藥水,弟子每要換下床單,老人家總是一再推托:

「等腳好了再換,明天上藥還是會沾上的。」

「沾上再換啊!」

「你們不懂啊!人力也要愛惜。」

「老師!我們年輕有很多力氣!」

「力不能使盡,要用在最利益眾生的事情上。」

老人家就是這樣存心,他引導學生,絕不是建立個人威望、或作為私用。他不要大家對他歌功頌德,他總是諄諄勉勵弟子,處處要存公心。凡事只要對眾生有利益,任何辛勞,乃至頭破血流,亦應勇往直前在所不惜。而老人家個人之一切生活起居,除求秩序井然外,對「享受」二字早已無所戀求,老人家的持身儉約,處處顧念他人,正唯常人所不能。

節錄自雪公師訓集錦
http://book.bfnn.org/books3/2103.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主講: “政”的意義就是先端正自己 - 2017-10-17 14:06:13

蔡禮旭老師主講: “政”的意義就是先端正自己

【夫人道政為大。夫政者正也。】在人道當中政治最重要,而政治這個“政”的意義就是先端正自己。其實我們早上舉的幾個句子,舉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些都是代表領導者自己先帶頭做好。而要做好,實在講也不容易。在《大學》當中對於身教,領導者的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整段經句都在彰顯。我們熟悉的,“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領導者的影響這麼大。“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上位者一句不謹慎,一個不妥當的行為,都可能造成國家的災禍;那一人定國,一個最高領導者有德行,整個國家都能安定下來。“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領導者暴力,要老百姓仁慈,那是不可能的。
接著這句結論很重要,“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自己有了這些德行、善行,才去帶動別人來行善;自己沒有這些惡行,才勸誡別人不要造惡。所以變成我們要求他人的,首先自己要能夠做得到才行。不然就像下一句講,“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就是我們自己本身都沒有做到,而能夠去勸別人,能夠去把別人引導明白,那是不大可能。就像在家庭當中,父母不孝,要小孩孝,那未之有也。甚至於小孩還會抗議,“你自己都不孝還要叫我孝”。


而我們冷靜想想,在我們這個時代,當父母的,他從小也沒學;當老師的人,他從小也沒有這個基礎;當領導的,他甚至於也沒有上過幾堂如何施行君道,堯舜禹湯是怎麼辦政治的,他們也不知道。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要真的能夠以身作則,那是有相當的難度。首先,能不能明理;第二,明理以後,能不能觀照;觀照以後,能不能痛下決心改過。我們這幾節課都是講到為政,那就是當領導,在理上,都知道要先以身作則,這個理應該是很清楚。但是能不能觀照到,那這就得要有很高的警覺性,甚至還要旁人的提醒。比方我們會說,某某人很傲慢。很可能我們自己在講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也是在批評他,當下可能自己也很傲慢。比方我們做一個領導者,我們在說,“學傳統文化的人、在臺上講課的人,他們自己要言行一致,要做到;做領導的,首先也要自己做到,不然他們都丟傳統文化的臉。”其實自己在講這段話的時候,自己也是領導,那自己所講,包含在領導別人,對別人的這些要求,自己做到了沒有?有諸己才能求諸人。


當我們在這些指責、要求的當下,很可能我們本身也沒有做到這些要求,久而久之,事實上也很難信服於人。相處久了,“你都這麼會批評我們,其實你自己做得不怎麼樣。”所以在這種客觀的情況,確確實實要先能調伏這個指責的態度,反而我們把整個精神應該集中在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然光是這個指責的習慣就很難突破。所以我們在整個課程當中,也重複很多次,就是“工於論人者,察己必疏”,都是看別人不對,觀照自己就疏忽。就像子貢是賢者,德行已經很好了,而子貢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孔子藉這個機會也是說“賜也賢乎哉”,那也是期許弟子,你的德行還沒有達到圓滿、完美,還要再下功夫,不能都是花時間在看別人的對錯上。而所要求,自己有沒有先做到,這是“政者正也”的一個重要的觀照。

恭摘自 55-057-0085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蔡禮旭老師:幸不幸福是心決定的 - 2017-10-17 14:06:58

幸不幸福是心決定的

蔡禮旭老師:

什麼是幸福?諸位學長,幸福在哪裡?長得漂亮幸福嗎?有錢幸福嗎?學歷高幸福嗎?當官幸福嗎?不一定。所以幸不幸福,跟他外在的這些身分、條件不是最直接的關係,幸不幸福是他的心決定的。他心開闊了,沒有人不能容,他哪有不幸福的道理!他“恩欲報,怨欲忘”,每天只記人家的恩,報人家的恩,每天都幸福!心裡從不放恩恩怨怨,事情過了人家跟他道歉,“什麼事,有嗎?”隔天他就忘了。這樣的人特別好睡覺,躺下去五分鐘就睡著了,絕對不用吃安眠藥。而且,這個幸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修養,就是能夠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


這個幸福的秘訣吞下去沒有?有沒有感覺好像吞不下去?吞不吞得下去是自己決定。尤其人假如好惡太強烈,恩怨愛憎太分明,不只人家跟他相處壓力很大,他自己也不好過。常常因為這些人事問題,自己內心裡面在那裡情緒起起伏伏很大。看到人家作惡有什麼好氣的?他又沒學過《弟子規》。你說他學好幾年了。他學好幾年,他沒有真學,他沒有學進去,你要幫他!所以很多事情能夠放下對立、放下指責,能念念為對方好,怎麼樣有好的方法能提醒他,時時都是這樣的心境對每一個人。絕沒有看他不順眼,絕沒有要對任何一個人有什麼情緒發洩,純是一顆利人的心,就對了。

他說:我對他好,他不領情。會講這種話,就是對人好還有帶目的,才會對這些耿耿於懷。所以所有的煩惱都不幹別人的事,都有這個我看得太重,才有那些煩惱。我都對他這麼好了,他怎麼可以這麼對我?所以大家今天要把煩惱從根砍掉,這個煩惱的根是什麼?我。你看老祖宗創這個,這個我字怎麼寫?大家把它拆開來看像什麼?像不像兩把刀?跟人家爭,我的!所以大家看人生最大的忌諱是什麼?這個心上常常只有自己,這就是大忌。所以真的幸福的人,時時都為人想,這是最幸福的。為什麼?為人想是因,感來的是什麼?人人都為我想。“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生本來是這麼單純的事,被我們攪得這麼複雜。

可能我講到這裡,底下有學長心裡又在那裡,“哪有你講那麼簡單!”好,你不服氣,待會下課我們來探討探討。沒什麼好氣的,人不學不知道義,你還跟他一般見識。什麼叫一般見識?就是水準差不多,才會不高興,才會鬧得起來。假如你度量夠大,像虛空一樣,你放幾把火在虛空,不是全部都熄掉了嗎?它哪會去計較!我們的修養假如是乾草,人家一把火放了,全燒起來了。所以師長常講一句話,確確實實也變成我們人生的態度,叫“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人教他,他祖上也沒教他,得了人身,又當中華民族的兒女,居然沒讀過這些聖賢的道理,他這麼可憐,你還跟他生氣。所以看到人造惡憐憫他,“憫人之凶”。自己好好學,讓他感覺這個時代還有這麼好的人,這麼有修養的人,我要打聽打聽他是什麼來歷?原來就是學《弟子規》的,原來就是一個禮拜背一篇古文,這麼認真深入中華文化才這麼有修養。我們要以德行來給聖賢臉上貼金,所以胸襟氣度要不斷擴寬。

恭摘自 55-028-0038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推動搖籃的手,推動了整個世界 - 2017-10-22 12:55:39

推動搖籃的手,推動了整個世界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蔡禮旭老師

中國從周朝之後將妻子稱為太太,因為周朝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文王的母親太任、文王的夫人太姒,這「三太」培養的孩子都是聖人。所以「太太」是聖人的母親。這就明白告訴世間人,有賢德的女子而後有賢妻,有賢妻而後有賢母,有賢母而後有賢子孫。家庭也好,整個國家民族也好,要能承傳興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才,而人才來自於母教,所以「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

一位賢母全家安

當一個母親很有德行的時候,她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對孩子產生教化的影響。從我自身也感受到,記得小時候坐計程車回外婆家,在路上車的一個輪胎滑到水溝裡了,排氣管就鬆掉了,所以後半路途就一直「叩叩叩叩」到的外婆家。結果我母親除了把車費遞給他,額外又拿了五百塊錢塞給司機。那時我還很小,母親拿錢的這個動作,並沒有告訴我她在幹什麼,甚至她也不知道兒子在看。但是我的大腦裡面出現幾排文字,就是媽媽覺得勞力賺錢的人不容易,這個修車的費用可能會造成他家庭的負擔,我們生活比較充裕,給他一些幫忙。母親那個動作令我很感動,後來長大了回想這一幕就問母親。她卻早就忘記了,甚至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學習、在感動。所以孩子的心地跟母親影響最大。包含我的兩個姐姐,我們在整個成長過程心靈都非常的平穩,就覺得回到家裡感覺就是很放心,都有母親的溫暖、母親的關懷在。所以放學後根本不會想說去打電玩,都是趕緊回家,因為常常一進門就聞到熱騰騰紅豆湯的味道。

現在很多小孩從小就是鑰匙兒童,父母都出去賺錢,回到家空空蕩蕩的,孩子內心很空虛。去哪?去打電動玩具找刺激。所以我們冷靜想想,多賺點錢重要還是孩子的一生幸福重要?當孩子的人格已經偏頗了,那又要拿多少的錢才能讓他回過頭來?所以「至要莫若教子」,夫妻之間能夠分工合作好,先生負責家裡的經濟收入,太太負責把家裡打理好、把孩子教育好,彼此深深的感激、感恩,那個家庭一定是和樂。

「好人」吵架,「壞人」和樂

夫婦關係在現在這個時代是至關重要的一門大學問,因為夫婦關係處不好,家庭就會亂,家庭一亂,社會必亂。那夫妻如何相處呢?有兩對夫妻,他們是鄰居,一對夫妻相處得很和樂;另一對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所以看到隔壁也很羨慕,就過去問這位和樂的太太。這位太太說:「我們家都是『壞人』,而你們家都是『好人』,才會變成這樣的。」結果經常吵架的這個太太聽矇了,「我們家都是好人,每天吵鬧,你們家都是壞人就和諧?」這位和樂的太太接著說:「妳誤會我的意思了,我舉個例子給妳聽。比方我們家,剛好我幫先生倒了一杯茶,結果我先生走過去的時候,不小心把茶弄翻了,當下我跟我的先生都趕緊把水擦乾,然後我一定在那裡說:對不起,都是我做事太不小心,害你把它撞翻。接著先生就說:都怪我走路不好好走,妳的一片心意都被我搞砸了。我們互相承認錯誤,一起收拾好之後,我說:我再去幫你泡一壺更好的,我們待會慢慢聊。但是假如在妳們家,妳先生一撞翻,妳馬上說:你走路不長眼睛!要喝自己倒。妳先生馬上說:妳這個人連放杯子都不會,有什麼了不起!可能因為撞翻了一杯茶,到最後鬧得不可開交。」所以老祖宗講的「各相責,天翻地覆;各自責,天清地寧」。所以不要再指責了,要互相看對方的優點,隨喜讚歎,家和萬事興。

用真心圓滿家庭

家和是結果,原因是五倫關係要和諧,人與人不衝突,家才能夠和。有個六歲多的孩子,有一次奶奶叫他吃東西,他對奶奶說:「妳別吵!」他的母親在房間裡聽到了,很警覺,就出來跟孩子說:「跟奶奶道歉!」婆婆在旁邊就說:「天氣這麼熱,不用道歉了。」結果孩子也很有脾氣,死都不道歉。當場這位媽媽就跟她婆婆鞠了個躬,說:「孩子沒有教好,我跟您道歉。」結果這個躬真誠鞠下去,她的婆婆很感動,她的孩子當場眼淚也掉下來。接著媽媽又跟孩子講:「你犯了過失,奶奶不只沒罵你,還為你想,還擔心你太熱,你有沒有看到奶奶是念念都為你著想?」這句話剛講完,婆婆聽了很感動,「媳婦都能看到我的用心」。所以這樣的婆媳關係,以後溝通方不方便?方便!因為她可以深刻了解到媳婦是在教導孩子。所以確實用一份真誠心,才能夠讓家庭愈來愈圓滿。

結語:

所以一個女子、一個母親的德行,影響了孩子的人格,也影響了這個家族的命運。我們的老祖先看得很清楚,一個家庭裡最重大的事情是要有好的後代,這才是所謂「無後為大」的含義。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有好女人、好媽媽,就有好的下一代,就能出聖賢。

轉自

香港《明報》群書治要專欄(後補)—女德

http://mchunghua.org/Item/3220.aspx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跟《老子》學養生 - 2017-10-22 12:56:13

跟《老子》學養生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蔡禮旭老師

《群書治要‧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這是在告誡後人要戒除貪欲。如果做不到,從養生的角度講,就會「賊其身」、「喪其軀」。

色是刮骨鋼刀

「五色令人目盲」,魏徵丞相他們編輯《群書治要》時,採用了河上公的註釋,「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假如好色,會傷精失明。這是提醒人要節制欲望,不可以放縱。中醫把人看作一個小宇宙,放縱的話,整個身體就失衡了,就會出事。很多西方人到了中年以後,老得特別快,那都是縱欲之後的表現。中國歷代皇帝,平均壽命四十歲不到。皇帝並不是天生就短命,但為什麼最後這麼短命?因為後宮佳麗太多,每天都消耗,最後命就沒了。現在癌症愈來愈嚴重,年齡層愈來愈輕,這都與人不懂養生、放縱欲望有絕對直接的關係。而縱欲除傷身以外,還敗德,還折自己的福,做的行為違背天理,那是要折壽的。比方年輕男女不懂得互相尊重、互相愛惜,放縱男女欲望,甚至還墮胎,這些損傷自己的德行,折福、折壽都非常嚴重。大家冷靜去觀察,現在年輕人的臉不是很有福報。所以養生之道,重在要懂得節欲。

節欲制怒,保身之本

而「五色令人目盲」還可以從另一方面體會。就是過分注重視覺的享樂,會讓眼睛受傷。我們看,電視發明後,近視率愈來愈高。沉溺在聲光刺激,對眼睛的傷害很大。

養生除了要節欲,還要懲忿,一個人脾氣控制不了,特別傷身,暴怒傷肝。現在小朋友從小被寵,什麼都順著他,他就貪著,要不到了就生氣。所以有時候愛孩子,增長了他的貪心,最後可能讓他一生都在壞脾氣中度過,讓他的一生產生很大的障礙。我們現在那麼多大學生還沒賺錢,信用卡就好幾張,他怎麼學節儉?怎麼學量入為出?所以現在很多現象都出來,什麼「月光女神」,每個月都花光光;「白領一族」,白白領父母的退休金。所以節制重要,對人的身體跟持家處世都是重點。

德音養人,惡樂傷人

「五音令人耳聾」,過分重視聽覺享樂,對耳朵傷害很大。現在的音樂比較不平和,有的年輕人一聽,靜都靜不下來。所以外面這些刺激到最後都傷了人的身體,甚至傷了人的心靈,人變得浮躁,特別沒有定力,任何誘惑一來就控制不了自己。我有個朋友,他兒子去幼兒園讀書,回來就唱「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我們給孩子這麼多生活上這些東西,是在愛他還是害他?所以老祖宗這些提醒太重要了,好的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不好的音樂讓人放縱、空虛,甚至聽了之後暴虐之氣愈來愈嚴重。

刀頭舐蜜,後患無窮

「五味令人口爽」,飲食太過重視美味,最後傷到自己。欲是深淵,控制不住,最後就病一大堆,高血壓、心臟病……這個時代物質的享受,好像是幾千年來最高的,那只是一個角度,其實角度也不準確。比方說吃得更好了,有沒有道理?人要吃那麼多,商人就違反自然,用各種方法讓東西很快產出來。很多人吃肉,那都是荷爾蒙、抗生素催出來的。有一次我的師長去看一個養鴨場,老闆拿了一隻小鴨問老人家:你看這隻鴨生出來幾天了?師長一看,應該七天到十天左右。老闆說,第二天。那牠吃了多少荷爾蒙?鴨吃了最後給誰吃?人。這個時代的人聰不聰明?聰明到只想先吃再說。所以老祖宗講的「禍從口出,病從口入」,文明病不都是吃出來的!

所以曾子講了一句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我們都滿足自己的欲望,用不人道的方式去對待生命,最後這個惡果還是回到自己身上。我們今天拿這麼多農藥去噴植物,要殺蟲,最後農藥留在菜上誰吃了?有句成語叫「刀頭舐蜜」,一滴蜜在刀上,舔一下先嚐為快,看不到刀,只看到蜜是甜的。我們人類現在不就是幹刀頭舐蜜的事嗎?物質文明一、二百年的發展,足以讓地球母親沒辦法延續下去。森林砍伐之嚴重觸目驚心,為什麼砍那麼多森林?就是為了滿足人的口欲,砍掉養牛、養羊,提供人類肉食的需要。原始森林是整個地球的肺,肺愈來愈縮小,空氣怎麼會不出問題?所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古人懂得宇宙是一個循環,生命是一體的,所以敬天、敬地,絕不敢不節制的去破壞整個大自然的平衡。物質的享樂,真正冷靜去思惟,害處很多,我們要懂得節度才好。

隱形的殺手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我們看到這句想到:現在的孩子也都「打獵」,是打電遊裡面殺戮的遊戲。打到什麼程度?十二、三歲的孩子把別人殺了,很麻木。還有很多人連續十幾個小時打電遊,最後猝死。所以設計電遊的人造的罪孽很大。我一個朋友是設計電遊的,後來聽我的師長講傳統文化,不敢,辭掉工作,這是有良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現在得憂鬱症、焦慮症的人很多,很可能就是因為把精神都用在追名逐利上,患得患失,就很擔心、焦慮。

三寶護身,重於藥石

老子講的「三寶」,也是養生之道。一是慈。慈是仁慈,仁慈的人長壽,「仁者壽」。二是儉。愈節儉的人愈長壽。他福花不完,本來是七十歲,因為福沒有花完,延壽二十年,祿盡了人才走。三是「不敢為天下先」,和。和氣的人懂得讓,懂得大局為重,包容,不跟人家爭,以和為貴,不傷身心,人自然長壽。

所以清心少欲,胸中有一段吉祥愷悌之氣,是最好的養生。

轉自

香港《明報》群書治要專欄(後補)—養生

http://mchunghua.org/Item/3219.aspx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行善不能等 - 2017-10-22 12:57:02

行善不能等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蔡禮旭老師

與「9·11」擦肩而過

人生都有吉凶禍福。如何能逢凶化吉?《群書治要.尚書》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作善,就有種種的吉祥福報;作不善,就會感召很多災殃。

美國「9·11」事件,兩棟金融大樓瞬間倒塌,在其中工作的人可能昨天還享受著美食,今天卻一命嗚呼,所以有錢不能化險為夷。我有一位長輩,他的朋友在那棟金融大樓工作了幾十年,從來沒有遲到過。可是「9·11」前一天晚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眠,也不知何時才睡著。早上醒來一看,要遲到了!他匆匆趕去上班,剛出地鐵,看到大樓塌下來。

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好比在銀行存款,存了二十萬,而這個災難要三十萬,存款不夠,就連命一起賠上。假如存了四十萬,這次災難就能化險為夷。所以,該存的時候趕快存,行善要及時,不能等。多少人意外發生就這樣匆匆走了,親人傷心欲絕。人活著不只為自己,要為所有的親人活著。所以行善絕對等不得,「存款」要很充足,人生才會過得安安穩穩。命運可能有注定,但可以靠自己努力行善去創造更好的命運。與其擔心人生的吉凶禍福,不如更積極地經營人生,轉禍為福。當然,化解災難的重點是感受到人身難得,希望利用往後的人生把自己好好奉獻出來,為家庭、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如何行善

《了凡四訓》中提到,善可以從十個角度去觀察。

第一,愛敬存心。「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時時存愛心、恭敬心的人,處處都在做善事。道家的呂洞賓,他的老師鍾離要教他「點鐵成金」的法術。這樣可以救濟貧窮的人。呂洞賓問:這個鐵變金後會不會再變回來?鍾離說五百年後會變回來。呂洞賓說,那我是害了五百年後的人,所以「吾不願為也」。他的老師說成仙要積三千功行,你這一念心已經滿了!他不只能想到當下的人,連五百年後的人都能去愛護,代表他的心非常仁厚。所以時時提醒自己存愛敬、仁慈的心。

第二,敬重尊長。老人對家、對社會是寶,是福田。在家裡奉事父母長輩,在團體中,尊重比我們年高、位高、德高、見識廣的領導、前輩,時時長養恭敬心。

第三,與人為善。啟發帶動別人一起發善心、行善事,這是很大的功德。

第四,勸人為善。言語可以勸人,書本也可以勸人,而現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用行為、德行來感化人,才能勸導他人。舜在治理雷澤時,他看到百姓的民風彪悍,不懂謙退。他就用善巧方便,自己首先做榜樣,禮讓別人,帶動風氣。看到別人禮讓,趕緊讚歎,「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不到一年,整個社會風氣都轉過來了。

第五,成人之美。成人之美不只幫助別人,還成就了自己的德行。當我們懂得時時欣賞別人,也就把我們嫉妒的習氣一點一點剷除。所以哪怕看到別人有小善,我們也竭盡全力成就,藉由這件事跟所有的人廣結善緣。

第六,救人之危。人生都有起伏,人在危難的時候,內心是最恐懼的,這時若能伸出援手,他會非常感謝你。明朝重臣楊榮的曾祖及祖父以擺渡為生。水災時,其他船夫在撈財物,但他們念念想著救人,以至於把溺死的人也撈起來,因為畢竟我們這個民族很重視喪禮,假如親人去世,連屍體都找不到,那是相當的悲痛。這都是設身處地。所以天報以厚福,後代子孫做到少師的官位。

第七,興建大利。宋朝范仲淹先生在蘇州買了一塊地,風水先生說那是寶地,後代會出卿相。范公知道後,不願一家私用,而把這塊地捐出來辦學堂。近一千年來,這裡出了大約四百位進士,八十幾個狀元。范公興建大利不為自己,量大福大,所以他的子孫、家道至今都還很興旺。

第八,捨財作福。財分兩種:外財(財物)與內財(勞力與經驗),布施內財和外財都可以積累我們的福分。當我們時時處處懂得不吝嗇,懂得觀察別人的需要,就是在捨財作福。

第九,護持正法。中國傳統文化是正法,世間很多宗教裡頭也是正法。今天社會有邪教,它不是正法,我們要有智慧能辨別正邪。什麼叫邪?自私自利是邪。什麼是正?大公無私,為幫助社會和諧,為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正法。正法就好像每個人的眼睛一樣,人聽聞正法,才能知道是非善惡、邪正好壞,才有人生正確的判斷力。所以聽聞到正法,我們就有責任、有使命要把它傳遞出去。

第十,愛惜物命。愛護生命,戒殺心,就仁慈;愛護物品,就不會糟蹋東西,會節儉。「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百善孝為先

在所有的善行中,最重要、最首先的善是孝。老祖宗說「百善孝为先」。孝開了,百善皆開。所以行善、行孝不能等。一個人真正行孝、行善,才能夠得到福分,才能夠千祥雲集,所以真正去依教奉行的人自然就很有福分。

轉自

香港《明報》群書治要專欄(後補)—積善

http://mchunghua.org/Item/3218.aspx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禁止百姓損子墮胎,為官富貴壽考,子孫發達。 - 2017-11-09 12:07:37

損子墮胎。

【解釋】

損害已經生下來的小孩,墮掉仍在胎中的胎兒。

【分析】

人的身體至為尊貴;得到人身,更是非常的困難。而且人當出生的時候,諸天的天神稱慶,司命之神定算,可以說是驚天駭地,實在尊貴的難以形容!而且小孩剛剛出生,到底虧欠了父母什麼?但是有的狠心父母,竟然敢把嬰兒殺掉。又與人淫奔的女子,懷孕之後就墮胎;這種的行為簡直就連禽獸都不如,沒有辦法開導曉諭啊!至於有人因為家中貧窮,而厭惡孩子生的太多,就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而溺殺,或是在未出生的時候就墮胎;要知道殺人的罪業,是莫可懺贖的啊!物命至為微細,尚且想要放生戒殺,況且是自己的兒女啊!凡是今生沒有孩子,或是生了孩子養大就死了,或是臨老的時候,孩子反而先死;這些都是過去生中,造下了這種的惡業,所招到的果報啊!

故事一:

錢邦偉在擔任貴溪縣縣令的時候,因為當地的習俗生了女兒之後,多不肯養,就把女嬰溺死,於是錢邦偉就恩威並濟,重賞重罰,嚴格的禁止溺殺女嬰;若是殺掉女嬰,五家都要受到連坐的處罰,因此而救活了許多的女嬰。錢邦偉後來升任汀州太守,並且享有很長的壽命,子孫都很發達。

【再析】

像錢邦偉禁止百姓損子墮胎,就能夠獲得如此的福報;現在的人應當隨時的勸導他人,不要犯此惡業,功德也不小啊!

故事二:

從前郭印的女兒郭引鳳,被兩個鬼追攝她的魂魄,歷了十八個地獄;她看到最後的一個地獄,有位冥王坐在殿上,大殿的下面,則有數百名的婦人,依序排列的站著;而且每個人都有小孩,抱著她們的腳在哭泣號叫:「還我命來!還我命來!」這些婦人,有的是因為女兒生多了,就把女嬰溺死;有的是因為家裡貧窮,生了孩子養不起而殺掉;有的是因為妻子妒忌妾有身孕,就把妾腹中的孩子打墮掉;有的是因為懷了私胎,於是就把胎兒毒死;有的是因為爭執打鬥,觸動了胎氣而使胎兒流產;有的是因為討厭孩子啼哭,毆打或丟摔孩子,至使孩子死亡;有的是因為照顧孩子不謹慎,而使孩子死於非命;冥王都一一的加以詰問。每位婦人的身上,都被戴上了枷鎖,而且面容憔悴,身體瘦弱,看起來十分的可憐。郭引鳳返回陽間之後,就把看到的情形,都告訴了父親。郭印就把這件事情,寫在天寧寺的牆壁上,以警惕世人。

故事三:

婦人楊阿剩,自幼貧又病,晚年更狼狽,臨終的時候,她自言自語說道:「我前生的時候,本來是一位醫生,幫病人看病的時候,沒有注意詳細的檢查病情;有一次,有位婦人自稱肚子裡面長了毒虫;我也不能分辨她已經懷有了身孕,就馬上給她服下芫花酒,這樣就可以把毒虫打出來;結果婦人服下芫花酒之後,與肚子裡的雙胞胎一起都死了。因為我看錯了病,給錯了藥,因而就殺死了三條人命啊!陰司的冥官,就以這個殺人的罪名來處罰我,我在陰間的苦受滿之後,又處罰我投胎作女人,這一生已經是第三次了;而且生生世世都要做下賤的奴隸,必須經常的忍受貧窮飢渴的煎熬,幾乎很少有安寧的日子;我的這種遭遇,可以告訴世間做醫生的人,一定要以我為戒啊!」說完之後,楊阿剩就死了。

【結語】

文昌帝君說:「兒女不孝父母,自然會有天律來責罰誅戮;兒女無罪而父母卻殺掉兒女,這就等於是殺天下的人民啊!而且父母欲殺兒女,為何不節制自己的慾望呢?竟然敢殺人而不顧天理;今世像這種的人,怎麼能保證沒有呢?我看在酆都鬼城中受罪的人,有很多都是犯了這個罪啊!因此盼世人要急急的反省覺悟,不要使自己加速的招到天譴啊!」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君子處世,貴在有益於人、有利於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為啊! - 2017-11-09 12:08:21

作為無益。

【解釋】

所作所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分析】

世間的萬事,轉頭就空了;惟有自己積德行善,為社會興利除害等等的事情,自己才能夠世世生生,隨身受用而沒有窮盡,這才是有益的事情。若是建大的房屋,買好的田地、衣服、車子,以及收集一切的詩畫古玩等等的事情,都是無益的作為,而且還會喪志累身,一點益處都沒有;至於張燈結彩、歌舞演戲、喝酒抽煙、賭博嫖妓等等的事情,不但沒有益處,而且還有很大的害處啊!

故事:

宋朝的張詠,鎮守成都的時候,考慮百姓恐怕會因為生活艱困,鋌而走險當強盜,就實行一種平抑米價的措施;自從實行這種的措施之後,雖然遇到了荒年,或是收成不好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會餓肚子沒飯吃了。陳堯佐在擔任廣南漕運的時候,發現當地土人的風俗,生了病卻不吃藥,反而向鬼神祈禱求病好,結果很多人因此而病死;陳堯佐就蒐集了許多家中珍藏治病的驗方,刻在驛站館舍的石頭上面,供人參考;土人照著藥方服用之後,病就好了;因此而改變了土人生病求鬼的不良風俗,當地百姓的健康情形,也因而大有改善。蘇東坡在擔任杭州知府的時候,疏通了兩條河流,修好了六口深井,建築長隄,並且在長隄上面種植楊柳樹,以增加隄防的功能和益處,當地的百姓因此就把長隄命名為蘇公隄。喻仲寬擔任順昌知縣的時候,當地的風俗,在生了女兒之後,多把女嬰溺死;喻仲寬就作了一篇勸戒的文章,並且召請了當地的父老到府中,殷勤的招待慰勞;拿出了所寫的勸戒文,非常誠懇的勸導父老們,盼他們能夠協助,改變這個不好的風俗,果然當地溺死女嬰的風俗,真的就因此而改變了。

【再析】

以上的作為,都是有益的;因此要知道君子處世,貴在能有益於人,和有利於物;而不只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卻沒有真實有益的作為啊!至於我們則更應該修身正己,反省過失,改掉壞毛病;當知每天的時間,都快不夠用了,那裡還有時間造作種種無益的行為呢?這都是因為不知道,我們這個虛幻的身體,和這個虛幻的外境,在倏忽之間,就會消散磨滅的啊!惟有我們這個圓明的本性,縱然是經歷了萬劫的時間,卻是依然不變的存在,本來就沒有生,也沒有滅啊!現在的人,與其每天閒著無聊,打發時間混日子,何不向自己的心性,稍稍做些工夫呢?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 2017-11-09 12:09:23

每好矜誇。

【解釋】

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分析】

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他的思想才能夠顯著;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他的事業才能夠持續的發展。」易經說:「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地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改變,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就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他的缺陷。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的;就要使他受害,而謙虛的就要使他受福。如果位居尊貴而謙虛的人,他的道德就更顯得光明;如果位居卑下而謙虛的人,他的道德也是不可以超越的;所以謙虛是君子始終保持的美德啊!」大禹不驕傲不自誇,並且說:「就是愚夫愚婦,也有長處勝過我啊!」所以大禹不驕傲不自誇,終於能夠排除萬難,疏通江河,整治了洪水,而功被萬世;而周公才華蓋世,不但不驕傲不吝嗇,而且還非常的謙卑恭敬勤政愛民,終於完成東征的統一大業,為周朝奠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所以說真正的大聖大賢,都是從戰戰兢兢臨深履薄的地方,一點一滴做出來的啊!例如大禹和周公都是聖人,他們何曾以自己的道德向人矜誇呢?然而現在的人,隨意的就向別人驕傲自誇,不知道是何用意?事實上,也只是被別人見到他不過是夜郎自大而已!

漢朝的顧雍,封侯已經三天了,而家人卻不知道;晉朝的謝安和客人正在下棋,而淝水之戰勝利的捷報傳來,客人卻沒有發覺。宋朝的大將曹彬,攻克江南回京入見皇上的時候,閤門所進的榜子,只稱是「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宋朝的賢臣文彥博,於宋仁宗至和年間,首先建議策立英宗為太子(英宗在位四年);等到神宗皇帝繼位的時候,文彥博只說全是韓琦的功勞;皇上因此而知道文彥博不自誇自己的功勞。以上所說的這幾位賢人,都是人品一流,對國家的功勞貢獻都非常之大,他們尚且能夠如此的謙退不驕傲,而人們為什麼卻不知道應該要效法他們呢?

器量大的人,福澤必定厚;器量淺的人,福澤必定薄;而謙虛和驕傲,則是禍福的分際,所以怎麼可以不小心呢?而且富貴才能又有什麼足以為恃的呢?若是以此來驕人,姑且不論他會不會因此而有災禍,首先就已經喪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道羞恥了啊!

故事:

晉朝的石崇與王愷,兩個人在鬥富,看誰比較有錢。王愷作了紫絲步障長四十里,石崇就作了錦步障長五十里,為的就是要勝過王愷。王愷曾經拿出皇上賜給他的徑尺珊瑚,向石崇誇耀;石崇就拿起鐵如意把珊瑚給打碎了,王愷因而勃然大怒,石崇就拿出了家中所珍藏的珊瑚,都是長達二三尺高,就以一株賠給了王愷。至於其他的珍奇寶物,兩個人都在那裡爭勝,看誰的比較好。後來石崇因為犯罪,將被砍頭的時候,就嘆氣的說道:「你們殺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產啊!」

【再析】

唉!石崇臨死之前所說的話,是那麼的具有智慧啊!但如果他能夠早些知道的話,必定就不會自誇了啊!而驕傲自誇的災禍,就是如此的殘酷;所以我們的一言一行,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呢?


節錄自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http://book.bfnn.org/books2/1450.htm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一個人最大的福報,是來自別人的祝福,尤其來自瀕臨絕望的人 - 2017-11-11 08:26:40

一個人最大的福報,是來自別人的祝福,尤其來自瀕臨絕望的人

嘎瑪仁波切

有人在佈施時,會懷疑對方的真假,其實如果有佈施之心,就不要擔心對方是否值得佈施。如果動機清淨無私,佈施出去時,功德就圓滿了。真假問題,是向你求乞或托缽者的因果業報,和你的佈施無關。不是有句話說“真佈施不怕假和尚”嗎?

以前,西藏曾經發生糧荒,因為饑荒過久,人數又眾多,很多有積糧的人都不願再佈施。有個人流浪到嘉絨地區,非常疲憊饑餓,向一戶人家行乞。因為穿的衣服比較好,女主人不確定是真乞丐還是假扮的,不願意施給,但男主人還是偷偷塞了一個饅頭給他。

幾年後,這個男主人有事到成都,走在街上時,突然有人握住他的手說:“你還記得我嗎?”他說:“不記得了。”那個人說:“以前我做生意被搶劫,又遇到饑荒,到處流浪,剛好走到你家門口。當時我快要餓死了,幸好你送我一個饅頭,讓我活下來。我一直想報答你,都沒有機會,今天剛好遇到你,我一定要做到。”臨走前,便贈送了他一個金元寶。

西藏人常說:“一個人最大的福報,是來自別人的祝福,尤其來自瀕臨絕望的人。能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恩而給予的祝福,這種福報極其殊勝。”對生命已經絕望的人,如果你能給他希望和快樂,他那種出自肺腑的感恩之情,是無法言喻的;他衷心祝福所帶來的福報,會快成熟。因此,遇到貧困受苦的人,即使很難明白真相,在不影響自己生存的狀況下,只要有能力,應該以純淨的心,盡可能去佈施。

此外,如果自己的物品有優有劣,卻選擇了劣品而佈施,就違背了佈施戒。

所以,不管物品大小,都要以純淨無私的心,佈施品質優良的東西。

——出自《大圓滿前行》( 嘎瑪仁波切著)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不要偷占別人感情的便宜 - 2017-11-11 08:28:24

不要偷占別人感情的便宜

以前講很多錢財債,現在也講一講感情債。其實感情也是一種債務,首先一句話,不要貪任何便宜,包括感情。也是一樣的。任何東西,你貪圖來,都要還的。

有的夫妻之前很好,後來就不好了。然後對方就抱怨,你看他變心了。其實不是。你知道嗎?法界中,能量是守恆的。他一直對你好,他一直輸出,肯定有原因。就是前輩子你對他有恩,所以他會拼命輸出愛,但你不要當成理所當然,好像他很愛我。告訴諸位,感情也是一種能量,愛也是一種能量,你不能拼命向對方索取。否則你就欠債了。

古人還講到,勸君莫借風流債,家中自有還債人。不要以為,結婚後的一些感情出軌,都是風流債。記得是桃花劫,劫就是劫難。所以為什麼學佛後,男女師兄都要保持一定距離,師父和居士也更要保持距離,不要套近乎,不然這問題很麻煩。

有些居士,尤其是女居士,跟師父之間不知道遠近,套近乎。這太危險了。所以出家人要離女人遠一些,保持距離。女人情執很重,業障也比較重。解脫很困難。你跟她靠得太近了,她就會說,你看師父對我更好。像有些人親近藏地的師父也一樣,不要把師父當成你炫耀的資本。這個是女人會犯的毛病。

感情債是很細微的。這裡頭要講一個,不要有太多異性緣,除非你真入道了,把他們都度到佛門去,否則實在太困難了。而且根據我多年學佛的體會,我更歡喜男眾。說實話,女眾的習氣比較重。男眾是七寶之身,是有道理的。跟女人溝通,確實比較麻煩。所以歷代祖師大德,都不要收女弟子的。

修行好比打戰,要有魄力和勇氣,要挨得起罵。有些人一罵就跑了,女性又特別愛聽好話。所以業障重也在這裡。禅宗的祖師裡頭,為什麼沒有女眾?或者叢林裡頭只有男眾。這個由身體特征決定的。

所以男眾比較尊貴,就在這裡。女眾就是信仰,能信仰三寶,把佛法的信仰帶給下一代,這就是女人最大的功德。所以感情的東西,要少碰些。什麼風花雪月之類的,這已經跟道相違背了。

我看現在很多人婚姻不順,有錢沒婚姻,這就是婚姻福報不足。感情債中,都是很細微的。我講一點,比如之間吵架,就狠下心來不理對方,然後對方承受痛苦時,自己卻感到開心。要知道,這時你的惡的感情債就種下來。這是一種報復的心理的債務。最壞的,就是通過出軌,離婚等報復。這種報復方式,只會損掉自己婚姻的福報。所以我看,強迫對方離婚的人,你怎麼找,就更難找到更好的人,嫌棄損婚姻福報,就是如此。

大家婚姻想要好,就是一點,以後你要教兒女,如果你真愛對方,就不要因為其它外在的東西去嫌棄。這嫌棄一次,損自己福報一次。

還有一點,不要貪圖感情,玩弄感情,甚至故意奉獻殷勤。自古男女授受不親,這是真的。這些都很損婚姻福報。不要覺得,自己很有魅力。有個人,天天愛打扮,從事一些明星化妝行業。她婚姻不好。可是很難覺察到自己為什麼錯了。還有一些,做律師的,甚至經常促成別人去離婚,乃至幫助別人墮胎,這些都會影響到婚姻。

這裡頭是很細微,細微到你觀察不到他因果的連接。有個人,她要去墮胎,好幾年前二胎還沒有開放。夫妻都是公務員。她有了孩子,又懷孕了。不知道怎麼辦。結果有個學佛的師兄,就說,你既然這麼痛苦,那就去墮胎,求地藏菩薩加持嬰靈超度。你看,他是學佛的師兄,他這麼一說,結果那對夫妻就去墮胎了。他教錯了,後來生意出現問題,問我是不是這個原因。我說是的。因為你學佛,人家相信你,你怎麼樣都要勸他,人比錢財重要,千方百計都不要墮胎。可是你勸錯了,結果就背了因果了。

這好比野狐禅的公案,講錯了因果是很可怕的。墮入做狐狸。你看,是錯會了因果。所以感情的問題上,實在很負責。我看現在人的問題,不是金錢,就是婚姻。以後會多寫感情債的問題。

轉自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2/516044.html
貼文者 : : 文靜的太陰星

【 一位女性去西藏看天葬後寫的感言 】 - 2017-11-19 11:58:56

【 一位女性去西藏看天葬後寫的感言 】

第一次在幾米外看屍體被一片一片切下來。第一次看到天葬師一錘子下去,人的腦殼瞬間粉碎。

那天看到天葬師一錘子一錘子把一具完整的成年人的頭蓋骨,四肢的骨頭砸碎的時候,我看著這一幕沒有一點恐懼,只是眼淚不斷的往外湧,這就是人,一輩子無論經歷過什麼,美好的,痛苦的,無論是什麼身份,什麼性別,什麼年齡,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一具白骨,甚至連骨頭都沒有了,一輩子〔珍惜的〕〔執著的〕身體,最後什麼都沒有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受得了 , 現場只離幾米,現場看著一具一具屍體在你面前,像切豬肉一樣被一具一具切開。屍陀林的地面是濕的,因為每天都有死人的血水一遍一遍的流進去。那裡有著屍臭的味道,一陣一陣風吹過來,屍體的味道就撲在你臉上,包圍著你。

第一天去看時,當時天葬師正在砸骨頭,人平時用來走路的雙腿,那時候肉已經被吃光了,只有兩根腿骨,天葬師一錘子砸下去,腿骨就那樣看似脆弱的碎掉了,看著是那麼的弱不經風一樣,那一瞬間我都空了,腦子裡什麼都進不去了。就好像沒見老虎的人以為老虎是一隻可愛的貓,對它充滿幻想,當看到真正的老虎時,幻想瞬間破滅。我站在最前排,沒用手去捂著鼻子,屍體的味道可以隨時盡情的聞到。

因為離得近,砸骨頭的時候,不知道是腦袋裡的東西還是骨髓濺了我一身,我看了看,沒有感覺,沒有什麼可怕的,也沒有什麼可嫌棄的,在我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直白和赤裸,將來我也如此,再也沒有什麼可值得去幻想的,一切都這麼直接的擺在眼前,不成菩提就入輪迴,這就是這一世的結果,人家還有福報得到天葬,能與空行結緣。將來的我們呢?太多的人不明白得人身是為什麼。

五明佛學院的屍陀林,每天都有亡者的屍體。第一天我們去的時候已經下午三點了,九具屍體的肉都吃光了,很多禿鷲已經飛走了,留下來的大概有近幾十隻。以前沒去了解過天葬和空行。這次深入的了解了。

在天葬場的禿鷲一般都是空行母幻化的。並不是普通世間的那種。

聽天葬師說,當年建這個天葬場時是沒有禿鷲的,僧人們念經才慢慢召喚來。
關於禿鷲是空行母幻化的,有一個故事。這是天葬師告訴我們的。

(事情的細節我記不清了,只能講一個大概)

之前有一個僧人,他 在一次天葬上朝一隻禿鷲扔了一把小刀,導致禿鷲受傷,帶著刀飛走了。當天晚上這位僧人的上師對他說,從今以後你不再是我的弟子,僧人很奇怪這是為什麼,那位上師說,你自己去想你做了什麼。僧人把當天的事都想了一遍,除了他在天葬場用小刀傷了一隻禿鷲以外,那一天他也沒去什麼地方或者做了什麼別的事。
幾年後的一天。僧人去另外一個地方。途經一戶人家,一個藏族女人接待他,給他送上牛肉,同時給了他一把切牛肉用的小刀,僧人看到刀時很奇怪,為什麼這把刀和他當年用來扔禿鷲的刀是一樣的,這明明就是他的刀,他認出來了,可是這刀怎麼會在這麼遠的地方。這時候這個女人轉過身去,把肩膀的位置還是背露出來給他看,上面有一道刀疤........。
禿鷲是這女人變的,而這女人就是一位空行母。空行母去天葬場和那些死者結緣,這是一種超度。行程裡沒有去天葬的計劃。但是有一位像母親一樣的師兄對大家說,一定要去,那裡破除我執最直接。師兄說,看了天葬,很多東西都能放下了。

是的,看完後,你會發現你執著的東西是那麼的可笑和可憐。

第二天去看天葬時,佛菩薩加持,竟然來了14還是15具屍體,讓我們把人的一生都看了一樣。從老人到嬰兒,從男人到女人,全都齊了。最小的孩子好像是剛出生的,最老的老人是滿頭白髮。也有好像是交通事故的,因為我看到有兩個人臉上血肉模糊,五官已經不清楚了。

屍體基本上都不穿衣服,用一塊布包著,用摩托車拉過來。一點也不隆重和奢華,簡單至極。

那天天很熱,天葬師只有一個,他一個人要切10多具屍體,那種切法和擺放的方法,你會覺得你平時的各種情緒都是那麼的沒有意義,你去執著一個男人或者女人是那麼的無聊可笑,因為他們無論是美是醜,是身份尊貴還是貧賤最後脫光了擺在那裡,被切成幾片時,身體裡的結構真的是豬肉一樣,胖一點的切開後裡面有黃油油的脂肪,瘦一點的就是皮肉,大腿那里切開就是肥肉和肌肉部分。
死者的家屬就站在半米的位置看著,因為要等著天葬師把他家人的一塊骨頭砸下來,他們拿回去做擦擦超度。

切頭皮的時候,我一下子覺得執著頭髮是件太可笑的事。因為無論你是有頭髮還是沒頭髮,切的時候就是從脖子後面先來一刀,然後刀往頭上剃幾下,整張頭皮就都下來了,裡面就是腦殼那裡........。

那天有一位老人,天葬師在切她肉的時候,順便把她脖子上戴的一串東西扯下來扔在了一邊,這時候對照自己,會有一個結論,你執著的一切身外物都沒有任何意義,都是與解脫無關的,都是不究竟的。

離開天葬場回到佛學院時,再看那裡的人,無論男人女人,一下子看到的都像屍體一樣,我會習慣性的看一下那個人的後面,想像這個此時活著的人,如果也不在了,是如何被切開的........。看的時候沒有男女之別,也沒有老少之別,感覺人就真的像機器一樣........。我終於明白了那位師兄告訴我的,她說,她看不出人是好看的,她說,她覺得人就是機器一樣........。看了天葬,得到空行加持,或許就更能明白這些感受。

我在藏區時給夫君兄打過一個電話。 在電話裡我向他道歉,說著說著就哽咽了,結婚十年我從來沒盡過做妻子的責任,各個方面對他都是抵觸的。一直都是自私的,索取的狀態,在意的是自己感受到的,而不去想他感受到的。自己的感受極深刻時就離家出走一下,甚至在做了特別不對的事後,也沒有和他正式說過一句對不起,如果是反過來的話,以我之前的性格是絕對要以離婚告終的。所以他之前總說,其實我離佛比你近........。我現在覺得他說得對。
其實,學佛不是你一定要進山,也不是你一定要天天持咒念經。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清淨〕,帶著正知正見去說話做事。
在面對種種外境時保持〔安住和定〕的狀態,保持住你的清淨心,不被外緣外境所轉,就是在修行。用那位師兄的話說就是:歡喜了舊業,不再造新業。這是我們要做的。
這次回上海,我搬回夫君兄房間了。
佛堂變成了真正的佛堂。
那天晚上,夫君兄說,和我在一起這麼久,第一次有了不同的感覺,因為,我終於開始用心了。就如上師說的那樣,如果世間法你都處理不好,何談解脫之道。

有一位師兄和我說,一個學佛的人,如果你的丈夫真的有外遇了,你知道了都不要提離婚,更不要哭不要鬧,你就安靜的等著緣份自然了結,如果你去人為的做什麼,又是新的因果,很容易又造業。還是那句話:歡喜了舊業,不再造新業,一切為解脫,今生解脫。
我不愛你,我也不恨你,我更不怨你。其實就是我不執著你的好和不好。
空的時候,我不是我,你不是你。
我們來的時候是一個人來。
死的時候是一個人走。
生死之關,都是要我們自己一個人。

真愛誰,就用你現在能得聞佛法的人身為他們修行,將來度他們解脫,這是愛。

回到世間法上去看。
不是我們的伴不對,也不是我們的朋友家人不對。
這世間沒有對和錯,只有因和果。
是我們自己錯了,我們沒有清淨心。
我們沒有智慧,被顛倒妄念蒙蔽了本性。

【温馨提示】
分享是一种美德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轉自網路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