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士林天文教育館發現,
朱文鑫前輩在 70 多年前所留下的密笈: " 曆法通志 ".
因為一直想說到底有沒有人整理中國歷代曆法的 28 宿量天尺,
還有日月五星四餘行度表, 一看到這本書真是太高興了, 驚為天人,
原來前輩在民國 23 年的時候, 就已經完成這項工作了.
這書其實應該算是國家級古董了, 這書應該是高平子前輩的書,
因為上面還有高平子前輩親筆簽名與評註, 看到的當下, 心底真的震了一下 !!
-------
去了商務說絕版買不到, 圖書館也查不到, 當然也是借不到了,
當下立刻把整本書影印了一份, 有感於朱文鑫前輩那樣的認真努力,
小弟這個星期過幾天想把這本書拿去多印個幾份.
puka 大師如果有機會來台北的話, 請通知小弟一聲, 拿一本送你.
其他前輩高人如果也對數學有興趣, 也喜歡親自動手去算算看,
寫寫程式用 excel 去跑跑看, 到底為什麼書上跟軟體會有差距的話,
也請跟小弟說一聲吧, 小弟就來多準備一本.
小弟不想拿錢, 如果改天前輩高人發現有什麼有意思的書時,
請再通知小弟, 多送小弟 1 本就好了.
這本書應該跟高平子前輩在中研院數學所出版的" 高平子天文曆法著作選 ",
都算是中國歷代曆法與天文曆算, 同等級的寶典了吧.
------
大家都覺得牛頓很厲害, 對吧.
可是應該沒有很多人知道, 清朝時憲志上面太陽行度,
湯若望用的是牛頓用公式推出來的數據,
所以反而不如原本真正實際觀察的數據說.
小弟也是唸了朱文鑫前輩的" 曆法通志 "之後才發現的.
這個情況也反映在五星行度上面, 比如說水星行度, 其實從漢代四分曆開始,
水星行度實際觀察量測結果已經很逼近現代 2000 後的結果了說.
可是阿, 就跟我們算命一樣, 如果只用最初牛頓萬有引力的公式去算,
還是會出大問題喔, 反而不及真正觀察的結果.
最近為了紀念愛因斯坦 150 週年, 大塊文化在過年前出版了:
哥白尼, 伽利略, 克卜勒, 牛頓, 愛因斯坦, 五大高手的原著翻譯.
哥白尼跟鄭希誠是差不多同時間的高手, 比較一下兩個人的觀念, 真的很有趣說.
這當中大概除了愛因斯坦不玩算命之外, 其他大概每個都是算命高手.
牛頓在過世前還留下一堆 biblecode 的推算稿子, 凱因斯整理的, 應該不是虎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