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王伍前輩的指導與指教
王前輩確實是經綸滿腹 學富五車 令人佩服
小弟說一字一元 其實有點吹噓了 其實是一字七毛 我把它四捨五入了
主要是一家專業的電子期刊 所以王前輩可能比較不會看到
關於吳景鸞和徐善繼的風水傳承等資料 我週一會把我的參考資料來源
完整的打字出來 大家看了就會知道 為何我說字字有據 句句有本
歷史考據這種東西 都要多方印證與比對 我從很多資料去收集與比對
所以文章中看來似寫小說編故事 其實都是有所本的
王前輩所post的資料觀物外篇
這算是最早的課堂筆記了 這是邵的門人張崏所紀錄下來 其中有邵的著作內容及平常的談論
張崏去世後 他的哥哥張峋整理遺物時 看到了這份遺稿
便用這份遺稿教導邵康節的兒子邵伯溫
因為邵的許多資料並沒有仔細保存 而這份筆記反而是較為完整的
至於 前輩所提最近這裡有一題「玄空64卦是否自楊公所傳? 」
當然不是楊筠松所傳了 呵呵 楊看風水是不看64卦的
最多也只有八個卦 因為在理氣心印中 也只提到了這些
前輩所提朱子之資料 我想這道理很簡單
我們常說倉頡造字 伏羲演卦 難道就真的全是他們所獨立創造出來的嗎
後天八卦為文王所創 難道就真的是文王嗎
邵康節在易學研究上 投入了一輩子的時間與精神
他成為一種典型的代表 邵也是綜合了前人的許多資料和學說
朱熹引用邵的說法 但是不代表這說法就是由邵所創造的阿
只是邵把它收集整理的較為系統化
其實觀物外篇的一些內容 就現代的知識來看 許多都是胡說八道 胡亂猜想
這並不能怪古人 畢竟古人在許多天文科學物理知識研究上是非常貧乏
但是他們很有心想要嘗試用一種理論來解釋萬事萬物的現象
無疑地 易經 就是最現成最好用的工具
但是易經真的沒有這麼無所不能 他沒辦法解釋牛頓萬有引力 牛頓的運動定律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等道理
但是古人很努力 契而不捨的就是要用一個易經的系統來整個涵蓋
以現代的新知與科技來看 古人其實在這邊近千年 都只是交了白卷
在我來看 皇極經世的元會運世 其實只是個垃圾而已
一點點的價值都沒有
為何還那麼多人 執迷不悟 以為裡面真的隱藏玄機呢
整天在那邊浪費時間的轉阿轉 變阿變
其實他根本就預測不出來什麼東西阿
因為理論是隨著現象改變 並非現象依著理論變化
這就是為何科技它會不斷的前進與發展 因為大家都忠於實驗的數據而非理論的真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