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天機先生的發言。
天機先生所指出的“京房易可把64卦以圓圖呈現,並非在於京房易之順序,乃在於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對此:
1.我個人認爲:“六十四卦圓圖順序”與“二十四節氣”二者在本文這一特定場合裏並無實質上的不同,二十四節氣本身就是一個有嚴格順序的陰陽消長周期,因此,既然“京房易可以用圓圖表示”,那麽根據“易可彌綸天地”、“其大無外,其小無内”的原理,其自然的、合理的、因而也是正確的順序就必然與二十四節氣所揭示的陰陽消長周期的順序吻合,這樣,也就順理成章的與邵雍六十四卦圓圖順序吻合了。所以,我認爲天機先生這句話與我的觀點好像是一句話的兩种説法,但天機先生的表達比我嚴謹得多,指出了六十四卦圓圖是一個有嚴格順序的陰陽消長周期系統。
2.我在上面所說的“京房易可以用圓圖表示”和京房易若用圓圖表示,其“順序與邵雍六十四卦圓圖順序相同”,並不是說京房與邵雍的兩人所運用的學理相同,這一點,相信天機先生由“漢易”、“宋易”二者學理閒的差別就很容易看出來;更不表示京房在他所處的時代已經明確意識到六十四卦可以用圓圖表示,因爲六十四卦圓圖所依據的是先天八卦圖卦序的學理,而目前沒有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如果依天機先生提出的,京房可以用“卦氣淺深”的學理推導六十四卦圓圖,那麽在京房的著作中沒有見到他從事了這一工作,正如微積分的泰勒展開式雖然可以推出麥克勞林公式,但是泰勒展開式的發現者並沒有去做這一工作一樣。因此,“根據漢代京房易的學理也可以推導出六十四卦圓圖”是後代人糅合漢易、宋易後,經研究得出的觀點,並不表示京房已經根據漢易的學理推導並編排出六十四卦圓圖,不但如此,在宋以前的所有易學著作以及其他書籍所引用的古籍佚文中都見不到六十四卦圓圖以及有關它的描述。
由上所述:
3.我個人不能同意天機先生所述的“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的觀點,因爲我沒有見到過硬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表明在漢代時已經確實存在先天八卦圖卦序,漢代易學用的是“帝出乎震”的卦序,也就是我們後來稱爲“文王後天八卦”的卦序,而目前我們所見的先天八卦圖卦序,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非常晚。而京房的“卦氣說”並不足以支持天機先生“京房易把先天八卦配上了二十四節氣”這句話。
總的來說,我的觀點用類比的方式表達就是:正如相對論可以用微積分的方法證明,也可以用綫性代數的方法證明,但我們並不能說微積分和綫性代數二者屬於同一种方法一樣,六十四卦圓圖雖然可以用漢易和宋易的學理分別推導得出,並且結果大體相同,我們也不能說漢易和宋易的學理是沒有區別的。也正如近來被人津津樂道的“《易經》的八卦符號説明古人早在數千年前就發現了二進制”的學術神話一樣,我們只能說是非常荒謬的。陰陽爻僅能表明古人已經意識到用一分爲二的方式來刻畫世界,但扯到二進制頭上就顯得讓人無奈了;而把卦爻用二進制的方法推演,我們只能説是現代人的思想,實在不便安到古人頭上去。同樣,對於在中國學術史上出現的“漢學”、“宋學”兩大的體系,後代人用自己比古人更爲先進的知識和廣博的視角來打通漢學、宋學的壁壘,糅合漢宋,我們也只能説是後代人的先進思想、後代人的卓越創見,實在不必安到古人頭上去,說“古已有之”。
具體到“玄空六十四卦”,我們知道,易學在唐代、五代處於一個非常衰落的時期,漢易式微,宋易未興,即使是作爲堪輿術開宗立派宗師的楊救貧先師,也不能超越時代的束縛,用六十四卦圓圖的學理來處理堪輿問題。再者,玄空六十四卦在理氣上的運用,必須建立在六十四卦圓圖的基礎上,可是當時邵雍六十四卦圓圖未出,而漢代京房易術的學理雖然可以推導出圓圖,但在邵雍以前的易學書籍以及當時其他書籍所引用的古籍佚文中,並沒有看見有人那樣推演過,也沒有看見有這樣的觀點。所謂“漢代京房易可以推導出六十四卦圓圖”是後代人糅合漢易、宋易後,經研究得出的觀點,並不是京房的學術成果,正如微積分的泰勒展開式和麥克勞林公式,前者雖然可以推導出後者,但二者的發現者卻是各有其人。那麽,在楊筠松的時代,怎麽能產生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呢?
其實,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的學理和應用實例,非但唐代及唐代以前不見記載,五代不見記載,連宋、元、明代蔚爲大觀的堪輿術書籍中也不見記載,這種堪輿術只是非常晚近才出現的。但正因爲如此,我個人認爲,這種堪輿術可能具有很大的價值,因爲任何學術都是越發展到後來才越豐富和精準的。玄空六十四大卦堪輿術因爲其晚出,所以可能會嘗試去總結前人所未見的經驗、失敗和教訓,可能會嘗試去在前人種種創造、發現、實踐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之基礎上以更爲廣闊的視角觀察世界,從而提出更爲完善的理論體系;當然,這種嘗試也可能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但無論如何,終究為後來的人們提供了向上攀登的階梯。
另外,既然天機先生提到“元運”的問題,那麽我想將一個迷惑我很久的問題提出來向您求教。元運,無論是“三元九運”還是“二元八運”都是一個時間周期問題,既然是時間周期,就必然要涉及天體運行,那麽,以三元九運為例,每一運二十年是如何確定的?是根據什麽天體運行確定的?爲什麽不多不少是二十年?我在鍾義明先生的《玄空星相地理學》中看到鐘先生指出:二十年周期是木星、土星交會的周期。也就是說,二十年周期是由木星、土星運行決定的。但是,我又發現,木星土星交會周期並非二十年,而是19.852023年,那麽何以確定是二十年呢?用天文學上的“公度法”來確定嗎?但是,若使用公度法的話,只會確定十九年為一運,餘數再採用“置閏法”處理,例如:我們知道地球繞行太陽一年是365.24218968天,那麽首先採用公度法將一年確定為365日,再採用置閏法將餘數0.24218968天累積,按照“每滿四年置一閏日,每滿千年缺置一閏日”的方法處理。同理,若三元九運每一運是由木星、土星運行決定的,那麽應該是每一運十九年,然後在一個合理的周期後置閏。這樣,就不會是每一運二十年而是十九年,並且還要存在一個“閏元運”。
由我以上的敍述,可見我本人認爲鐘義明先生提出的理論還不能完滿解釋“二十年一運”的由來。而且,在天文學上,凡是涉及作爲時間測量尺度單位的概念,都要找出決定其周期的天體並且精確測量這些天體的運行數據,比如“年”這一時間測量尺度單位是由太陽和地球這兩個天體運行決定的,並且我們測出地球繞行太陽的精確周期是365.24218968天,在此基礎上我們用公度法和置閏法設置“平年”和“閏年”;“月”這一時間測量尺度單位是由地球和月球這兩個天體運行決定的,並且我們測出月球繞行地球的精確周期是29.53058885天,在此基礎上我們用公度法和置閏法設置“大月”、“小月”、“平月”和“閏月”……諸如此類。而且,我們都知道,在天文學上,所有上一位階的時間測量尺度單位在由下位階的時間測量尺度單位表示時,總是不能表示為有理數形式,例如:1年=365.24218968……天,1朔望月=29.53058885……天,諸如此類,因此,該時間測量尺度單位必然存在“置閏”問題。那麽,決定“元運”這一時間測量尺度單位的天體是什麽呢?其精確周期是多少呢?“閏元運”的設置周期又是多長呢?爲什麽現在所有的玄空門派都沒有提到“置閏”問題?若是置閏的話,將如何設置?我乃邊鄙之人,孤陋寡聞,望天機先生不吝賜教,因爲“元運”是玄空堪輿學的基礎概念,是這個體系的根基,其周期問題涉及到玄空堪輿學的所有重要方面,元運周期不准則談不上“改天命,奪神功”的種種效用。
最後,我想重申我的觀點:任何學術都是越發展到後來才越豐富和精准的,堪輿術亦不能外乎是。楊救貧先生所傳的堪輿術原貌如何,已不可考究,然而只要它是人類通過認真觀察世界所創建的學術體系,則必有其局限性和不完備之處,那麽後人在千百年來的實踐中必然會逐步發現和嘗試去改正這些局限和不完備,這些嘗試未必都是正確的,但它卻是後來者向上攀登的一個階梯。
同時,向古代那些有所發明、有所創見的人們表示一下敬意,他們爲了使自己的學術能順利推行於世,往往僞託古代名人所傳,放棄了使自己揚名立万的機會。時間無情地湮沒了他們的姓名,只剩下這些無名英雄的學術與這些學術所依附的古代名人。這些古代名人的名下挂着名目繁多但往往又互相衝突的學術,如同一個邋遢的乞丐穿着光鮮入時的 GUCCI上衣卻光着屁股一樣,其不協調程度,令人啼笑皆非,中國的學術史也因而變成了一筆爛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