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了念, 想了想, 王陽明真的是很強.
http://destiny.xfiles.to/ubbthreads/showflat.php?Cat=0&Number=876837&Main=849868#Post876837 大概在學校唸書念太久了, 常常習慣跟古人比賽,
看看能不能想出比前輩高人更前瞻的觀點.
比如說昨天晃去京華城的誠品找書, 最近在想感官晶片的設計,
想說去看看做傳播媒體視訊音樂這些人的設計觀念是怎麼想的,
因為老是在處理這些傢伙產生出來的訊號, 大家觀念一致比較好做事
順手又念了九章出版社的" 數學珍寶 ",
算是整理數學史上的重要論文, 不禁讓人感觸良多.
像我們在這邊玩的東東基本上不離宋元明清,
秦漢唐宋元之前, 中國的數學是遠超過西方世界 300-500 年.
結果明朝之後, 政治連動學術思想,
自此之後數學天文曆算醫學各方面開始停滯落後, 真慘.
所以在數術這邊要贏過古人說簡單很簡單, 說難又真的是很難.
簡單的是, 在看的到的各種數術模式上面要改進很簡單,
古人專注的是幾何與代數, 即使到了清朝都還是一直沒有微積分的發展,
更不用說機率與統計了, 所以只要把近代數學與物理這些自然科學的模式引進來,
就會在數術模式上面往前跳一大步.
寫" 河洛精蘊 "的" 江永 "就做過這樣的事,
而且看起來也有很明顯的突破.
但是困難的就是人心人性與人事的部分了,
因為沿著時間軸演進, 再怎麼複雜的模式都跟不上人事變化,
換個講法來說, 應該說, 事情永遠會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沒有在我們腦袋裡面出現過的事, 我們怎麼能夠理解推論面對預測 ?
偏偏我們對" 人 "的理解又是那麼 waek,
連自己下一分鍾心裡想到什麼, 會怎麼做都不知道了,
更何況用模式去描述別人 ?
------
有時候怪怪觀點蠻有意思的, 生活似乎隨處可得樂趣.
比如說有天下班的時候, 站在十字路口等過馬路去搭公車,
看著眼前一台一台黃色的計程車不停的跑了過去, 那天很冷.
不知道為什麼, 很直覺的就開始算了算到底過了幾班車, 車子裡面的狀況如何.
好像差不多等紅綠燈的 70 秒裡面, 就跑過去 16 輛左右的計程車,
可是有點慘, 因為 16 輛的計程車裡面, 大概只有 6 輛裡面是有載人的,
那表示大概有 2/3 的計程車是空車, 不停的跑來跑去.
(* 這個秒數不知道怎麼決定, 很神奇,
太久會讓人不耐煩, 看路上沒有什麼車了, 看到對面公車來了就想往前衝,
可是太短就很危險了, 可能很多人還沒走過去, 另一個方向車子已經往前衝. *)
這個就可以推出很多東西了, 因為計程車得載人去跑才有錢可以賺,
而載人的時間差不多就是他的收入, 所以用 1/3 有載人的比率估算,
一天跑 9 小時的話, 大概是賺 3 小時的錢.
起跳的 70 元, 差不多是 15 min. 而 3 小時是 12 個 15 min.
所以台北市現在開計程車, 差不多一天收入在 840 元左右.
但是這個數字會越來越往下掉, 因為進入門檻低, 還要被靠行的車店抽成,
可是許多人沒有工作的時候, 總是想說可以去開計程車,
所以路上的計程車越來越多, 空車的比例越來越高, 而台灣的股市就跟著連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