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同的路 人生會有很大不同的結果 這對現在的我來說有點慌
所以不知大大能否分享一下當初你考量的情況與心情
----------
呵呵 小弟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的專業阿
盡可能架在過去已經有的基礎上面,
讓下一步可以串接過去現在跟未來, 有相乘的效應.
這個日積月累不知不覺就會產生極大的差異化,
漸漸的力量就會架構起不容易跨越的專業門檻.
而且習慣的想法是觀察大環境趨勢跟自己的優勢在那邊吧
缺的就盡可能早一點補起來, " fail to plan, plan to fail ",
這是我老闆常說的話.
循著時間軸演化, 大環境趨勢有一定的生命軌跡,
這個跟股市一樣, 眾人的心念形成的大環境,
即使是擁有全國最高的政治力量, 頂多也只能干預一時.
這個看白宮風雲 the west wing 再對照時事也很明顯,
就算是強到像米國那樣的世界強權, 就算是大權在握的總統,
還是得順勢而為.
.
工作這東東有點意思, 剛剛去報名, 經過仲介店,
看了一下貼在外面的照片, 民生社區這邊房價動輒千萬,
真的要賺錢買這邊的房子, 一定不太可能是靠薪水買的.
最近常回系上聽演講, 那天聽晨星財務長演講,
他簡單回顧了他的工作經驗, 跟同學同事同行親友做比較,
發現大概會有錢是底下幾個情況:
-- 自己很強, 很努力
像他的大學同學就是主導聯想IBM合作案的事務所,
而他的同學剛好是亞洲區總裁, 因為從小家裡很窮,
就一直努力, 在美國念完商學院之後, 就留在美國工作.
-- 有好運氣, 好朋友
像陳敏薰家族之所以會有錢, 是當初在迪化街大稻埕那邊,
跟國泰蔡萬春蔡萬霖是鄰居, 而蔡家當初成立了醬油工廠,
合作社, 十信, 一些賺錢行業都找他們投資, 而恰恰好蔡家要分家,
本來投資的得選邊換, 剛好換成國泰人壽的股票.
而民國 79, 80 年那時股市狂飆, 國泰人壽到一股 2000 塊,
所以陳家就把手邊的股票全部通通賣掉, 就變的很有錢了.
-- 有好老婆, 好老公
剛好他的同學有一個就娶了陳敏薰家族裡面的女兒,
所以自然也變得很有錢.
-- 有好老闆, 好同事
另外就是他有個同學, 剛好跟對老闆, 算是創業元老,
所以公司股票上市上櫃之後, 賣賣手邊股票就賺夠了.
.
當然錢這個東東是雙面刃, 財多身弱富屋貧人,
不信給你一億, 如果有一點點危機意識的話,
很自然就會發現生活很快就會被這些錢給扭曲了.
樂透頭獎得主如果沒有運用錢的能力與智慧,
一定很快生活就會不知所措的, 因為財為養命之源,
所有的人都想要你的錢, 目光都在你身上, 那日子怎麼過 ?
不然就是不管再賺多少錢, 其實對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
日子一樣很緊張忙碌, 只是帳面上的數字增加.
小弟有些同學學弟都因為公司股票變的蠻有錢的,
可是大家碰面聊天時候, 還是多半想要的要不到,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吧.
大概工作最主要是為了賺錢, 這是很多人很直覺的想法.
只是搞半天, 大家發現要賺錢要有錢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天天辛苦還是賺不到錢, 所以自然就會冒出各種問題來.
所以關鍵又回到問題的原點: " 工作到底是什麼 ? "
有人統計調查, 說做一個工作最主要的考量是:
"
價值 (值不值得做),
前景 (看的到未來下一步嗎),
文化 ( 物以類聚, 一個人很難改變團體長久以來的習慣),
相處 (公司裡面大家的相處愉快嗎),
最後才是錢.
"
回想一下過去工作的經驗, 好像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
你的老闆會影響你天天上班的心情, 這會影響你每天的生活.
你的產品會影響你公司的業績, 盈餘會影響股票, 股票決定你會不會有錢.
"
而有錢之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親人愛人,
因緣際會不可思議, 雖然錢是基本條件,
但是還是很多事不是有錢就能夠做的,
比如說內心情感想法的分享, 一起笑, 一起哭, 一起生活 ...
搞半天, 發現還是方以群分, 物以類聚, 什麼人玩什麼鳥,
想變成怎樣的人, 做怎樣的事, 就到怎樣的環境, 過怎樣的生活.
-------
當然這當中有個前提:
就是上帝給人們最寶貴的財富,
就是能有一念之間的選擇.
還能夠有選擇, 都是很寶貴的說.
所以還是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當然這得看自己的優勢在那邊.
像小弟從開始唸書之後就習慣每一年都參加考試,
所以就不停的找有興趣的科目來考, 很自然就有許多證照.
大家害怕考試是擔心考不好, 那反過頭來,
如果能夠考到很自然像吃飯喝水, 自然看到考試都會很高興說.
坦白說自己不是很會考試的人,
而且常常是把考試當成是讓自己不停唸書的一種方法.
像今天剛剛交出報名表, 上面有個選項是參加了多少次,
搬搬手指算了算, 竟然一轉眼已經考了 11 次了,
11 年就這樣子不見了說.
不過功不唐捐, 大概優勢的關鍵在" 普及的低價 "與" 高貴的差異 "上面,
這兩個軸向剛好是常態分布的兩個極端.
換個講法, 也就是上帝在創世紀裡面說的,
人們都得辛苦工作才能有飯吃,
錢只是讓彼此交換努力的工具而已.
所以或許就是看怎樣抓到大環境趨勢, 在當中找到自己有優勢的位置,
接下來就是累積過去現在跟未來的努力,
在對的時間, 對的方向, 跟對的人, 對的環境, 做對的事,
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大概就是這樣子了吧.
時間軸的力量大到無法扭轉, 不然未來的人早就坐時光機來現代亂搞了,
所以在可預期的未來, 人們還是無法以肉體方式突破時間軸的侷限.
這樣子想想, 反正不管是誰, 只要能夠讓自己能夠生活,
做自己覺得值得的事, 能夠互相合作幫助, 彼此誠實信任,
這樣應該就不算虛度此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