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要討論關於修行的例子,阿吉不得不借用不才老師的例子,請不才老師莫見怪。
不才老師的
道教 教主__張道陵 當代之四柱----------------------------
時 日 月 年
庚 壬 丙 甲 (乙)(辛)(癸)
子 戌 寅 午
(丑)(亥)
05 15 25 35 45 55 65 75 85 95 105 115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丁..戊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丑..寅
他能飛行天上,能聽見極遠的聲音,又能分身隱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時又在堂上吟詩,變化萬千、神奇莫測。
---------------------------------------
東漢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張陵在浙江天目山出生,成為漢朝開國功臣留侯張良的九世孫。聰穎過人,經史子集,遍覽無遺,年少為官,睹國事日非,社會動盪,疫症肆虐,著經立典,教化世界,期人人能超脫輪迴苦海,得道登仙。道教因而創立,張陵也成為創教主。
25-34 [己]巳
張陵二十六歲時(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獲得「賢良方正」的封號,出任江州(重慶)令;見到政治混亂,辭官在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內)隱修三年。
45-54 [辛]未
漢章帝建初五年46(公元80年),朝廷徵召任博士,稱病不就。
55-64 [壬]申
和帝永元元年55(公元89年),王帝知道張陵有德行,三次徵召,並親自接見,授以冀縣侯,張陵當面拒絕。自此雲遊仙山聖境。
五十七歲時(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張陵攜同弟子王長到了江西貴溪雲錦山,有心創教,在名字加—「道」字,而為張道陵;苦研道法、道術、道經並煉「九天神丹」,丹成,龍虎以雲霞的形態,現於雲錦山左右兩峰,雲錦山後來改名為龍虎山。
95-104 丙[子]
蜀(今四川省)人民信仰神仙,社會穩定,民風淳樸,遠離中央政府,於是在永和元年103 (公元136年)率領弟子七人入蜀。
105-114 [丁]丑
在本身的行功立德方面,張道陵成績在東漢漢安元年109(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到達新境界。太上道祖授張道陵「正一盟威秘籙」、「三清眾經」、「符籙丹灶秘訣」、「三五斬邪雌雄二神劍」、「陽平治都功印」,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七月七日又授「正一盟威妙經」與「三天法師正一真人」的稱號。
105-114 丁[丑]
東漢漢安三年110(公元144年),蜀地瘟疫流行,不少人死亡,張天師和弟子用靈符、施法水、念神咒、寫奏章,救治人民,獲救人多,張天師的影響日大。除了救病,張天師還救人民的心。因為疫瘟肆虐是天譴人間,惡疾纏身是業報個人,張天師要人根除受疫神打擊的原由和重病奪個人命的原因;教化人民,信仰道教,洗革身心,遷善改過,避過禍患之源。
115-124 戊[寅]
其實,張天師在傳道的工作建立可大可久的根基後,已把重要事務交予兒子張衡處理,一方面鍛煉張衡,另方面與夫人繼續修道。到了東漢永壽二年123(公元 156年)九月九日,張天師把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親手交給張衡,正式把傳教大權傳授長子,並囑咐直系無人繼承,纔可傳給旁系,不是張家宗親不能傳,確立正一派的傳承制度。
張天師,於123歲,(戊寅)運得道。張天師留下道教的典章制度、法符神咒,便與夫人、弟子王長和趙升駕祥雲升天,時年一百二十三歲,尊稱為祖天師。
---------------
周子(敦頤)曰:
"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水陰根陽,火陽根陰。五行陰陽,陰陽太極。四時運行,萬物終始。混兮闢兮!其無窮兮!"
"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朱子(熹)曰:
"水陰根陽,火陽根陰,錯綜而生。
到運行處,便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循環旺相。"
"陽變陰合,初生水火,水火氣也,
流動閃爍,其體尚虛,其成形猶未定。
次生金木,則確然有定形矣。
天地生物,先輕清,以及重濁。
水火二物在五行最輕清, 金木次之,
土最濁。"
另外:
「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陰極陽生,陽極陰生」;
「陰即是陽,陽即是陰」。
水火二物是在五行中,最輕清的陰陽。
水陰根陽,火陽根陰。
陰極陽生,陽極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