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唯識與中觀 節錄
說明這個意識證道,所謂聖位。 我們普通所謂感覺到心境的清淨,念頭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做到自己無念、空,這是非常難得的啊。 真做到完全空靈、無念,這是意識、第六意識這個分別心完全如如不動,清淨了,這個(是)很難得的事。 但是雖然說難得啊,沒有什麼了不起。 這個意識心很容易空掉。 例如一般修禪的,一般人用工夫的,把這個意識心,做到“三際托空”。 這個“三際托空”這個觀念,就是說把心理的狀況,前面這個思想過去了,後面思想沒有來,“三際托空”,這個中間當下這一念好像空了,就是清淨了,這個在學禪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際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 就是說,前面這個念頭、後面這個念頭、中間這個念頭——假定的啊,我們人為地把它分開。 我們的思想連起很密切,分不開這三段。 但是一個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這個心理狀況把他切開了分成三段。
前念,譬如念佛的人,“南無阿彌陀佛”,這就算前念過去了;下一句還沒有念,就是後面一句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的這個“南”字還沒有起來,那麼中間,(假定這個中間,)中間沒有念,就停住了。 在淨土宗念佛的人,比如說,有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得很久很多、一心不亂專一了。 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這個佛號念不上來,沒有,連“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南”字都不會起來了,就愣住了一樣;可是自己並沒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提不起來。
其實這種,我們避開了空與不空這個問題不談,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偶然碰到好像思維、思想、意識突然切斷了,人好像用我們普通的話叫愣住了,那個意識切斷,佛經有一句形容的話:“截斷眾流”。 好像一股流水,長流水,我們打一個堤防把它切斷了,兩邊這個堤防一隔開,中間一段流水就沒有了,空掉了。 所以“截斷眾流”。
……以後,應該知道我們這個思想、第六意識容易空掉的、容易切斷的。 這個要特別注意啊。 實際上是你很容易切斷。 所以有許多人,尤其學密法的、學密宗的或者學禪宗的人,偶然——你不是大家聽到我經常講的一句話:“唉,你這個傢伙,瞎貓撞到死老鼠。”那也就是這種境界,偶然來一個空靈:“哦!這個就是。”那是誘導你,這是意境上偶然一段的空靈,等於說“三際托空”。 意識的三際托空並不難,很容易。
很多人學禪,到了這個境界,這個念頭空了,慢慢影響身體,也是一堵牆一樣,就是像達摩祖師所講的:“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你要注意,學禪的人,達摩祖師的這四句話:“外息諸緣”,一切外緣空,沒有了。 “內心無喘”,怎麼弄個喘氣這個喘呢? 這個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動了,同時呼吸好像停止了,“內心無喘”。 這個時候心啊如牆壁,心怎麼如牆壁? 身體嘛,梗起來了,寂然不動的樣子。 心怎麼如牆壁? 內外隔絕了。 外境界任何都不動心,打不進來。 達摩祖師說,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他並沒有說這個就是道。 所以一般人看禪宗祖師的語錄,(要)特別注意! 達摩祖師說,你如果修持到這個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門了,慢慢地可以入門了。 並不是說這樣就是對噢! 那麼我們現在引用達摩祖師這個話,這個時候心如牆壁、三際托空,普通人容易做到的,修持很容易做到。 我們注意啊,一般乃至於古人,《指月錄》上、《五燈會元》、《傳燈錄》裡都記載,很多禪師到達這里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都沒有到家的,這只是意識的空。
不過話說回來諸位,像我現在的講法,把這些境界,一般認為很了不起的都批評了,一個錢都不值,不要傲慢哦! 諸位能夠修持到這一步,已經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識能夠經常空掉哦。 所以修密宗的大手印的人,到達了這一步經常空掉,那的確你後面的路好走了。 達摩祖師也講過啊:“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可是我們現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淨土的也好、修密宗、修禪的,最困難的是這一點切不斷,不能“切斷眾流”,這個念頭空不掉,這還不叫做空。 這只是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 但是我們要知道哦,第六意識的三際托空是容易的。
編輯者: cc_front (2014-09-03 04: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