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1日電)美國總統川普啟動關稅戰,2月1日起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商品加徵25%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點名美國有98%晶片生意跑到台灣。財經專家指出,晶片是比較利益下國際生產分工的結果,關稅成本會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恐怕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宣布2月1日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銷美貨品課徵關稅後,總統川普表示,最快2月中還會對電腦晶片、製藥、鋼、鋁、銅及石油天然氣加徵關稅,為第2任內的貿易戰闢新戰線。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關稅能使得上力的是一般商品,但晶片、特別是先進製程高階晶片,則是比較利益分工的結果,也就是這個產品在美國生產不划算,美國設計公司委託台積電生產,而美國設計公司因為沒有工廠,可以享受高達8、9成的毛利率,此為國際生產分工的結果。
謝金河說,台積電只是生產中間財,100%關稅一定是100%轉嫁至Apple、 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大廠身上,對美國設計大廠只有添加成本轉嫁的壓力,且美國大廠在全世界,也找不到可以幫忙美商代工的晶片製造商。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50201015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