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岁的陈黉利
作者:张新民
陈黉利家族经“船主佛”陈焕荣、陈慈黉和陈立梅三代人不断开拓发展,到陈守明当家的时候,已是1930年。这时距陈焕荣在香港南北行创设“乾泰隆”已过80年,距陈慈黉在泰京曼谷创设“黉利行”已过60年,而今日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的陈慈黉故居,除“善居室”仍在建外,其它三座宅第也早已竣工了。
然而这个古老的家族企业还是充满着生机活力。陈守明执掌后又做了二件对家族影响甚大的决策,一是介入金融业,设立黉利栈银行和銮利保险公司,二是涉足房地产业。使这个原先以碾米业、贸易和船务为主的家族企业一跃成为二战前泰华八大财团之首,其中仅在家乡汕头的小公园一带就建了400多幢楼房,占旧时汕头市区楼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1945年,陈守明惨遭暗杀,家族遭受巨创,开始进入低调经营的守成时期。从60年代开始,随着陈天爵(陈守明之子)等一批年轻成员的成长,家族又进入振兴阶段,除了发展原来的产业,还设立了股票市场等。据有关统计,陈黉利家族目前拥有的独资或合资公司达250家,财富超过20亿美元。
陈黉利家族几年前编印了一本叫《似汪洋行舟》的家族史,以红头船象征家族,用汪洋来形容商界。虽然陈黉利家族的创业史本身就是一部人间传奇,充满着危险和果敢,然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些平平淡淡的守业史。陈黉利家族已经150岁了,看上去依然如此美丽。它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传统格言,向世人展现了家族规范的智慧和力量。
家族的创始人陈焕荣自幼失学,深受目不识丁之苦,就将教诲后代立为族规。陈慈黉的弟弟慈云后来成了晚清的秀才(后被敕封为恩进士),陈立梅、陈守明、陈守镇等也都是年幼时即被“挈回原籍,延师课读”。黉利家族成员只要愿意读书,一切费用都由家族支出,据称在60年代,其家族子孙留学欧美的达20多人。
为了防止出现败家子,陈黉利家族对子孙都是严加管教限制,如规定上学要坐公车,不准随便上酒楼等。至于学成归来后,也只能从低层职员做起,有成绩才加以提升。为了保障家族资本的完整,家族还规定子孙不能动用借支家族财产,不准把个人持有的家族股份或房产卖给外人等。
企业的家族化是财产私有制的必然结果,在美国,九成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与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必然的冲突,其真正难点在于人才培养和规范约束,好在陈黉利家族已在这方面为世人做出了榜样。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