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黉(1843至1921年)是澄海市隆都镇前美乡人,年少时曾背篓捕鱼,十六岁赴香港乾泰隆行接管业务,1871年到泰国创办陈黉利行经营大米和碾米,后又在亲加坡合办陈生利行,四十岁时回乡休养,修桥造路,修建二处新村,创办成得德学校,开仓救灾,是著名慈善家。
潮州俗语“慈黉爷起厝——好慢孬猛”喻讲究质量和不要潦草,指他家自1910年开始在前美建筑“郎中第”这座共有厅房五百零六间、占地而积二万五千四百多平方米、建筑而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的著名建筑进讲究质时的事迹,这座共有厅房五百零六间、占地面积二万五千四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米的著名建筑时讲究质量的事迹,这座由四部份组成的土木建筑群开式为大屋带房,共有九十三个厅、四百一十三间房,中西结合,屋檐斗拱门窗装饰分别运用潮汕嵌瓷和木雕装饰、古扑典雅和宏伟堂皇而名闻潮汕。
第一座“郎中第”以清政府因陈慈黉济赈有功而封为“郎中”命名,郎中类似现代中央司长级,当时是正五品(等于知府)。为龙虎门硬山顶四马拖 车结构,共四进厅堂,内有舍南和舍北两处书斋,两厢为平房,四周为骑楼及天桥连接,有大小房间一百二十八间,厅三十二间,历时十余年才建成,俗称“老向东”。
第二座为“寿康里”,于1920年开始建筑,形式与“郎中第”基本相同,有房九十五间,厅二十一间,与第三座成犄角之势,因门窗嵌有各式彩色玻璃,故金碧辉煌、闪光透亮,此座称为“新向南”。
第三座是别墅“三庐”,也称“娘仔楼”和“小姐楼”,在郎中第和寿康里中间,为二层楼房,显得小巧而又集中,只有房二十六间,厅四个,阳台交错重迭,临池近野,宜凭栏远眺,近可见虎丘山,远可望莲花山,也可见到韩江,南海和莱芜,为四座中最小一座。
第四座“善居室”也称“新向东”,是陈慈黉去世九年后的1930年才开始建筑,地基埋木椿二万多根,虽同样是双层四马拖车加角楼的中轴线硬山顶建筑,但整体上吸取西洋建筑的阳台、敞窗,又有传统的走廊,斗拱,外观庄严扑素,院 落秀丽大方,窗拱典雅精巧,厢房仿故宫的东西宫对称、各成若干院落,中间包着洋楼,共有房一百六十六间,厅三十六个,为四座中最大一座。
作为著名实业家,陈慈黉在汕头市的四永一升平有二百二十九间铺号,在亚州、美州和澳州的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产业,从粮食到银行的各种门类都有发展.
trans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