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 這麼強的高手竟然沒有什麼書提到,
小弟已經快把三合集這本小書翻 100 遍了吧.
三合集的方法可以跟八字斗數...這一堆東東合用說,
因為脈證就是命盤, 脈證就是八字 ......
也可以串接說明葉天士, 吳鞠通, 王孟英, ...
這些溫病高手醫案的思路說.
------
三合集上卷 p.11.
稚衡怯證
[1].
十二經脈, 浮而帶數. 浮為陽盛, 數為陰虛.
在少年易治, 謂少年氣盛, 脈浮無妨.
今中年矣, 左脈診多七分, 右脈診多九分,
各起而高, 似覺諸氣上升, 此陰虛, 陽無所附也.
當脈初多二三分, 人不驚病, 易為忽略.
及治非其法, 以致陰益虧, 陽益旺, 即用潤藥, 亦杯水車薪.
陰虛之證多不愈者, 本此.
[2].
兩關之脈帶結, 膈間似有積痰尚未豁動.
又肺為華蓋, 居上為辛, 辛為珠玉之金, 最怕火炎.
火一炎上, 則辛受之, 金受火蒸, 轉為燥金.
" 經 "曰: " 水出高源 ",
金氣熱, 則氣反從上, 不能下降生壬, 壬不能生申,
為生化之源絕, 恐交三秋更甚也.
陰虧則下午生煩, 夜間發熱, 慎之.
[3].
味之質潤者, 無過生地, 阿膠, 當用之以滋陰.
豁痰清肺, 而性不燥者, 無如二母, 茲用之以寧嗽.
地骨, 青蒿, 可消陰分之熱.
石斛, 羚角, 可裁陽分之多.
香附能領血藥至氣分以和陽,
茯苓, 甘草先投以保脾, 此立方之意也.
[4].
再診, 脈較之五日前約減 10 分之 2,3,
但肺脈仍數, 人參一分難用.
東垣所謂: 肺熱還傷肺也.
況辛受丁火之制, 化為燥金耶 ?
肝脾二脈仍高, 脾為太陰, 肝為厥陰,
二經反見陽脈, 則知血分已大虧矣.
腎脈激而不滑, 水中反伏龍雷之火,
腎中不靜, 則嗽逆未可以冀效也.
煎藥仍照前方.
凡人動而生陽, 靜而生陰, 晝則從陽, 夜則從陰.
念起為陽, 習靜為陰, 最宜體認.
[5].
或謂: " 此證宜服參 "
稚衡以日久無效, 從之.
初服 5 分, 次日吐血一甌.
再服 1 錢, 又吐血二甌.
稚衡始下問, 予謂:
" 天地不能外陰陽, 人豈能自外水火 ?
脈數肺燥, 宜潤而養陰, 不當溫而擾陽.
肺熱傷肺, 啟無虛語哉 ? "
若能受參, 須診之浮虛, 或數而無力,
或按之無序, 服之其脈反平也.
-------
這個醫案不知不覺就開出清燥救肺湯了說,
而且是跟喻昌約略同時期的人, 高手所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