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AI算命大師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267775 - 2003-08-15 04:45:59 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像
koihu 離線
四季平安
註冊: 2001-11-10
文章數: 4318
來自: 上海
章詒和

  康同璧,女,字文佩,號華,廣東南海人,1886年2月生。康有為次
女。早年赴美國留學。先後入哈佛大學及加林甫大學,畢業後回國。歷任萬
國婦女會副會長、山東道德會長、中國婦女會會長。曾在傅作義召開的華北
七省參議會上被推為代表,與人民解放軍商談和平解放北平事宜。1951年7
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館館員,是北京市人民代表,第二、三、四全國政協委
員。1969年8月17日病故,終年83歲。

  ──摘自《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


  我在校讀書的時候,有位同窗是城市平民出身,那個年代由於階級成分
好,很受組織信任。當我畢業發配到邊陲,她被留校當了研究人員。到了“
文革”時期,自然又是造反派成員。“改革開放”以後,她突然宣佈自己本
乃末代皇帝宣統一個妃子的近親。“哇!灰姑娘一夜成公主。”──自信息
發佈,與之共事數十載的同事,無不愕然。適值單位最後實施福利分房,她
給統戰部打了報告,言明皇親國戚的貴族身份,以求統戰。報告轉給了文化
部(我所供職的中國藝術研究院直屬該部)。結果,滿足了“被統戰”的期
待,實現了分房的要求。

  而今隨意翻開一張報紙,“貴族”兩字隨處可見,什麼世襲貴族、東方
貴族、白領貴族、單身貴族、金卡貴族、精神貴族。與之相干配的圖片,不
外乎豪宅別墅,靚車華服,美酒佳肴。把這些東西摞起來,簡直就是一本時
尚大觀,看了足以讓人頭暈目眩,進而想入非非。可以說,貴族生活、貴族
氣派、貴族氣質,已是當今眾多少男的理想,無數少女的美夢。

  總之,解放後曾與“地富反壞右”一樣被視為棄履的“貴族”二字,到
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又陡然時興起來,登時身價百倍。而我真正懂得
什麼是“貴族”,是在認識了康同璧母女以後。其實,它根本不是什麼用來
炫耀、用以兌換到各種利益或實惠的名片,也非香車寶馬、綾羅綢緞、燈紅
酒綠的奢華生活。

  我們一家人認識康同璧,是反右以後的事。

  1958年初,反右運動結束了。戴上頭號右派帽子的父親(姓章名伯鈞)
經過無數次親人檢舉、朋友倒戈、同僚揭發的教訓以後,在待人接物方面很
開竅了,也很收斂了。比如,在公開場合,他一般不主動招呼人,哪怕這個
人是從前的下屬。又如,在非公開場合,一般不邀請他人聚會,哪怕這個“
他人”是昔日之好友。

  既然人家都不跟你玩了,那只好自己跟自己玩吧。於是,不久便形成了
一個右派小群體,或叫小圈子。由於父親是右派之首,也由於我們全家好客
,加之,上邊給父親保留了大四合院,小轎車及好廚師等等。所以,一群“
烏合之眾”的落腳點,大都選在東吉祥胡同10號。這是我家的地址,現在
它已一分為二,正院住的是中共高官,先搬進去住的是萬里,後為段君毅。
跨院分給了藝壇領導高佔祥。

  右派圈子的人,聚攏一起也很熱鬧。清茶一杯,有說有笑。聊國際政治
的是羅隆基;談佛學和古詩詞的是陳銘樞;既說社會新聞、又講烹調藝術的
是陳銘德、鄧季惺夫婦。在有來有往中,彼此尊重,相互關心。一人病了,
其他幾個會自動傳遞消息,或電話問候,或登門探視。在無所事事的日子裏
,這種交往是他們的生活內容。在孤立壓抑的環境中,這個聚會是他們的慶
典和節日。一般人是害怕這個右派圈子的,而唯一沒有右派帽子的加入者,
便是康同璧及其女兒羅儀鳳。

  記得是1959年的春季,父母同去全國政協的小吃部喝午茶。傍晚歸來
,父親是一臉的喜色。

  我問母親:“爸爸為啥這麼高興?”

  母親說:“自我們戴上帽子,今天頭一回遇到有人主動過來做自我介紹
,並說希望能認識你爸爸。”

  “難道這人不知道咱老爸是右派嗎?”

  “當然知道。但她說以能結識章先生為榮。”

  “他是誰?”

  “她就是康有為的二女兒,叫康同璧。”

  “她有多大?”我問。

  “大概有七十歲了。”母親遂又補充道:“康老和她的女兒說,後天請
我們去她家做客呢!”

  父親好久沒當過客人了──想到這裏,我替父親高興。

  第三天,父母去了。康氏母女的盛情款待,令父母感動不已。

  母親說:“一切都出乎想像。康老住在東四十條何家口的一所大宅院。
我們原先以為不過是小坐,喝茶罷了。到了那裏,才知道是要吃晚飯的。而
且請我們吃的菜肴,是她女兒羅儀鳳親自下廚操持的。儘管屬於粵菜,那味
道與街面的菜館就是不一樣。單是那又糯又香的廣東蘿蔔糕,你爸爸就夾了
好幾塊。”

  父親欣賞康同璧的個人修養和藝術才華。說:“果然名不虛傳哇!難怪
康有為那麼疼愛這個女兒。她英文好,詩詞好,繪畫好。今天老人家拿出的
幾幅自己畫的山水畫,可謂蒼古清雋,情趣天然。依我看,她的畫和那些專
業畫家不相上下。”

  其實,我心裏清楚:讓父母最為讚嘆的,是康同璧母女對自己的態度。

  過了一個禮拜,父親提出來要在家中回請康氏母女。

  未及母親表態,我高舉雙手,叫道:“我同意!我贊成!”

  父親也舉手,並向母親叫道:“二比一,通過。”

  三人復大笑。

  母親用手指著我的嘴巴,說:“是不是嘴讒了?”

  “不,”我辯解道:“我想見見她們。”

  經過緊張的準備,一切就緒。父母視康老為貴客,又是首次登門的緣故
,所以決定不讓小孩上席。我聽了,不怎麼慪氣,反正能躲在玻璃隔扇後面
偷看,偷聽。

  雜花生樹,飛鳥穿林,正是氣候宜人的暮春時節。下午三點,父親讓司
機開著老別克小轎車接客人。

  康同璧母女一走進我家闊大的庭院,便駐足欣賞我家的楹聯、花壇、魚
缸及樹木。老人看見正房前廊一字排開的八盆臘梅,不禁發出了驚嘆:“這
梅太好了,枝幹蒼勁、縱橫有致,可以入畫了。”

  父親說:“康老,你知道為什麼這八盆臘梅這樣好嗎?”

  “當然是你養得好哇。”

  “不,因為送花的人是梅蘭芳。”

  康同璧聽罷,一直站在那裏不肯走。我則一直站在玻璃窗的後面打量她
。應該說,臉是老人全身最美的部分。那平直的額頭,端正的鼻子,細白的
牙齒,彎彎的細眉,明亮的眼睛,可使人忘卻歲月時光。她身著青色暗花軟
緞通袖旗袍,那袍邊、領口、袖口都壓鑲著三分寬的滾花錦邊。旗袍之上,
另套青紬背心。腳上,是雙黑色軟底繡花鞋。一種清虛疏朗的神韻,使老人
呈現出慈祥之美。系在脖子上的淡紫褐色絲巾和胸前的肉色珊瑚別針,在陽
光折射下似一道流波,平添出幾許生動之氣。染得黑玉般的頭髮盤在後頸,
繞成一個松松的圓髻。而這稀疏的頭髮和舊式髮型,則描述出往日滄桑。

  跟在康同璧身後的,是女兒羅儀鳳,從外表判斷,約有四十歲上下。她
全身藍色:藍旗袍,藍手袋,藍紗巾,以及一副大大的灰藍色太陽鏡。港式
剪裁的旗袍緊裹著少女般的身材,並使所有的線條均無可指摘。雖然一襲素
色,但一切都是上等氣派的典雅氣質。走進客廳,羅儀鳳摘下眼鏡後,我才
得以看清她的容貌。老實講,嬌小玲瓏的她即使年輕時,也算不得漂亮。臉
上敷著的一層薄粉,似乎遮蓋不住那貧血的蒼白。嘴巴寬大,嘴唇亦無血色
。她的眼珠特別地黑,往裏深陷,在一道青色眼圈的映襯下,非常幽深。這
高貴神態的後面,似乎還隱含著女性的一種傷感氣質。

  大圓茶幾上,擺滿了母親從北京最好的食品店裏買來的各種西點和水果
。父母與客人聊天。剛開始,還聽得見康氏母女說話。半小時後,客廳裏就
只有父親的聲音了。我躲在連通客廳的玻璃隔扇後面,目不轉睛地瞧著。忽
然,我發現羅儀鳳把鞋穿錯了:怎麼一隻腳穿的是藍色的皮鞋,而另一只是
白色的呢?於是,父親說的話,我全都聽不見了,只是專注於那雙腳,琢磨著
那雙鞋。而在下定羅儀鳳是於匆忙中穿錯一只鞋的結論之後,我無論如何也
憋不住了,有如父親發現社會有問題,就非得站出來提意見一樣。

  我大喊:“媽媽!”

  母親聞聲而至,問:“你躲在這裏做什麼?”

  我面帶焦憂之色,說:“請你告訴羅儀鳳阿姨,她把鞋穿錯了。”

  母親不回答我,邊笑邊往客廳走去,來到羅儀鳳面前俯耳說了兩句。羅
儀鳳遂朝著玻璃隔扇,笑道:“請章小姐出來看看我的鞋,可以嗎?”

  我有些難為情地跨出玻璃隔扇,走到客廳,來到她的面前定睛一看:天
哪!原來她的鞋,左右兩色,從中縫分開,一半藍、一半白。

  羅儀鳳微笑著,解釋道:“不怪小姑娘,這是意大利的新樣式,國內還
很少見。”

  父親也笑了。我知道:在他的笑容裏,有替我難為情的成分。

  康同璧拉著我的手,問:“你叫什麼名字?”

  “小愚。”

  “哪個愚字?”老人又問。

  “愚,笨的意思。”

  “哦,大智若愚嘛!”

  再問:“那大名呢?”

  “章詒和。”

  “詒樂和平。你爸爸給你起的名字太好了!”康同璧弄清了“詒”字後
,立即這樣誇道,並一定讓我坐在她的身邊。

  我就是在一種尷尬的處境中,結識了康有為的後代。父親讓我尊康同璧
為康老,稱羅儀鳳為羅姨。

  後來,康同璧送來她的兩幅畫作。大幅的山水,送給父親。小幅的,送
母親。作品的氣勢、用筆及題款,令人無論如何想像不到它出自一個女人之
手,出自一個七十歲女性老人的筆下。從此章、康兩家經常往來,而康同璧
就成為父親戴上右派帽子以後,結識的新朋友。父親欣賞她的才華,更感佩
她的膽識。

  康有為的後代,人數不少,其中的絕大部分在海外。康同璧就讀於哈佛
,丈夫姓羅名昌,曾任民國政府派駐倫敦的總領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老人唯一的兒子定居美國,自己卻帶著唯一的女兒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

  父親曾經問:“康老,你為什麼要留在大陸?”

  她答:“我要在這裏做些事,給先父修訂年譜,整理遺書,遺稿。”

  “除了政協委員的榮譽之外,政府對你還有什麼安排?”

  “中央文史館館員。”康同璧停頓片刻,又說:“建國之初,我們的領
袖還是有愛才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毛主席和我第一次見面,便翹起大拇指
說‘我是支那第一人。(1)’──我聽了,非常吃驚。沒有想到他看見我,就
馬上背誦出我十九歲獨自登上印度大吉嶺時寫的詩。這樣的態度與氣派,當
然能夠吸引許多人從海外歸來。”

  老人所言,決非虛詞。一次在人大三樓小禮堂舉辦文藝晚會,我與父親
同去,坐在靠後的位置。為了能看清演出,康同璧坐在了第一排。開演前三
分鐘,毛澤東進了會場。當他看見了這個“支那第一人”的時候,便主動走
過去,俯身與之握手。當時康同璧帶著花鏡,正專注於節目單。她認清來者
,即匆忙起身。微笑的毛澤東,即用手按住了老人的肩膀。許多人見到了這
個場面。

  我身邊的一個官員模樣的中年人,對他身邊的夫人說:“這老太太不知
是哪個將軍或烈士的媽媽,面子可真大,咱們的毛主席都要過去跟她打招呼
。”

  我忍不住,插了句嘴:“她不是誰的媽媽,她是康有為的女兒。”

  “誰是康有為?”那中年人的夫人追問。

  我大笑不止,父親狠狠瞪我一眼。

  一天下午,父母乘車外出,歸來時路過東四十條,看天色尚早,決定順便
去看望康同璧。跨進大門,就看見康同璧和一些容貌蒼老的人悠閒地坐在院
子裏。一張大圓桌,上面擺著茶具,雜食及瓜果。正是殘夏、初秋的轉折時
節,整座庭院散發出馥郁的草木氣息,幾棵枝幹舒展的老樹,綻放出潔白的
花朵。這裏,既令人心曠神怡,又呈現出一種令人惆悵的魅力。作為不速之
客的父親一下子面對那麼多的生人,臉上的表情一時也好像找不到適當的歸
宿。康老很高興,一再請父母坐下,共賞院中秋色。在所有的客人裏,父親
只認得載濤(2)。

  康同璧用手指那開著白色花朵的樹木,對父親說:“這是御賜太平花,
是當年皇上(即光緒皇帝)賞賜給先父的。所以,每年的花開時節,我都要
叫儀鳳準備茶點,在這裏賞花。來聚會的,自然也都是老人啦!”接著,羅
儀鳳把張之洞、張勛、林則徐的後人,以及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代,逐一介紹
給我的父母。

  園中一片舊日風景。顯然,這是一個有著固定成員與特殊含義的聚會。
在康同璧安排的寬裕悠然的環境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對歷史的重溫
與懷念。主客談話的內容是詩,連其中一個相貌清秀的中年女性,也是滿口
辭章。而這恰恰是父親最不精通的話題,父母很快告辭。

  回到家裏,父親把這件事講述給我聽。在他的講述裏,流溢出一種嘆服
。在父親的感受裏,康家的舉動不僅是出於禮貌,而且是一種美德。這種禮
貌與美德,給人以精神撫慰和心靈的溫暖。康同璧款待朋友之殷勤敦厚,對
前朝舊友的涵容忠忱,是少有的。一切以“忠義”為先──老人恪守這個信
條自屬於舊道德,完全是老式做派。而那時,官方正在全社會強力推行“階
級、階級鬥爭”學說,貫徹“政治掛帥”的思想路線。

  有意思的是,康同璧在認識父親以後,又提出很想結識羅隆基。父親當
然高興,並很快做了見面的安排。因為都姓羅,所以康氏母女與羅隆基一見
面,便“自來熟”。

  “五百年前是一家。”羅隆基高興地對康同璧說:“我正孤單度日,現
在我有妹妹啦!以後窮了,病了,有妹妹照顧,我不怕了。”

  羅儀鳳則說:“我有個哥哥,很疼自己,可惜在國外。現在好了,又來
了一個。”

  總之,康氏母女都很喜歡羅隆基。後來,父親又把章乃器、陳銘德、鄧
季惺等人,介紹給康氏母女。這些人經常聚會,聚會多在我家。我家的聚會
只要有羅隆基在場,就會變成個沙龍。而羅隆基身邊由於有了一個未婚女性
,人也顯得格外精神。一有縫隙,他便滔滔不絕,誇示自己很有學問。遇此
情況,父親每每暗自發笑。羅儀鳳則很少開口,但很注意羅隆基的談話。即
使在他和父親談論民盟的往事,康同璧的這個女兒也很專注。那不移動的注
視,意味深長。有時,在她的臉上,還浮散著一陣紅暈。

  後來,羅隆基除了在我家與康氏母女聚會,自己還去東四十條登門拜訪
。後來,他又單獨在自己的住所請康同璧母女吃茶點、喝咖啡。

  三年自然災害來了,連國家元首都發出了“忙時吃幹,閒時吃稀”的號
召。一兩油,二兩芝麻醬,三兩瓜子,半斤花生,是市民百姓逢年過節的特
別供應。它們似金子般地珍貴。為了多吃一口飯、多爭一塊肉,兄弟打架,
姐妹吵嘴,夫妻反目,父子翻臉的事,屢見不鮮。也就在這個時期,康氏母
女凡來我家,羅儀鳳必帶些糖果或點心。

  到了物質極度匱乏的緊張階段,羅儀鳳不再送糖果糕點。一次在我家聚
會吃午茶,她趁別人不注意的空隙,朝母親的手裏遞上一個兩寸長、一寸來
寬的自制小信封,並用食指封嘴的手勢告訴母親:別吱聲。客人走後,母親
拆開一看,全家大驚:是北京市政府根據僑匯多寡發給在京僑眷的專用糕點
票,糖票,布票,且數額不少。

  父親激動地說:“這是康老的兒子從海外孝敬老人的,我們不能收。”

  母親撥通電話,向羅儀鳳表示:“伯鈞和我們全家,不能接受這樣的重
禮。康老年邁,需要營養。再說,我們的生活比一般老百姓強多了。”

  那邊廂,傳過來康同璧的聲音:“我的生活很好,你們不要客氣了。我
的生活原則是──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在以後的三年時間裏,母親不斷地從羅儀鳳手裏接過裝著僑匯票的小信
封。母親懷揣小信封,由我陪著去坐落在王府井大街的僑匯商店買點心,買
白糖,買花布。那個商店,永遠是滿滿的人,長長的隊。大家都在安心排隊
,耐心等待。

  我和母親捧著這些最緊俏的食品和物品,一路上誰也不說話,懷著一種
複雜的心情回到家中。母親把東西一件件攤開,父親看後,說:“康同璧不
說解放全人類,卻從救一個人開始。”

  誰都明白,父親的這句話是個啥意思。

  母親拿著這些稀罕之物,曾招待或轉贈別的人。如儲安平,馮亦代。他
們的處境比父親更差。

  到了春節前夕,康氏母女總要送來一小盆長滿花蕾的水仙。羅儀鳳還要
在每根花莖的部位套上五分寬的紅紙圈。如果有四個花鍵,那就並列著有四
個紅色紙圈。水仙自有春意,而這寸寸紅,則帶出了喜慶氣氛。

  母親望著它,連連讚嘆:“什麼東西到了康家人手裏,就與眾不同了。


  即使到了文化大革命階段,在康氏母女節儉度日的年月,羅儀鳳把鋪曬
在窗臺的橘皮,統統做成醬,還要把這一瓶瓶橘皮果醬塞進我的書包,讓我
帶給父母。母親捨不得吃這些果醬,連連嘆道:“看看儀鳳,你就懂得什麼
叫俠骨柔腸了。”聽說我家在使用蜂窩煤爐子取暖,羅儀鳳就親手教我做一
種取名為“艾森豪威爾湯”的美式湯菜。並介紹說:“這是艾森豪威爾將軍
在二戰軍營裏的發明。”

  老太太還補充說:“這湯又便宜又營養,只是費火。你一定要給爸爸媽
媽多做幾次,叫他倆多喝些湯,對身體有好處。”

  與康同璧母女幾年的交往,使我認識到貴族紳士和物質金錢的雙重關係
。一方面,他(她)們身居在上層社會,必須手中有錢,以維持高貴的生活
;另一方面,但凡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又都看不起錢,並不把物質的東西
看得很重。所以,在他(她)們心中,那些商人、老板、經紀人,決非
gentleman。儲安平在他的那本有名的《英國採風錄》裏,拿出整整一章的篇
幅,去描繪、剖析貴族和貴族社會。他這樣寫道:“英國教育的最大目的,
是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君子紳士(gentleman)。一個英國父親,當他的兒子還
沒有成為一個man時,即已希望他成為一個gentleman。英人以為一個真正
的君子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disinteregted),不畏難(
capableofexposinghimself),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她)不僅是
一個有榮譽的人,並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3)如果說,康氏母女讓我懂得
什麼是貴族的話;那麼儲安平的這段話,便教會我如何判別真假貴族。

  也就在這個困難時期,右派們的聚會成了聚餐,並實行AA制。每次聚
會,父母都會帶上我。這時,我漸漸發現羅儀鳳的衣著,從講究轉變為漂亮
。像過去不怎麼穿的翠綠色,也上了身。頭髮油亮油亮的,髮式也是經過精
心梳理,越發地洋氣了。更大的變化是在聚會中,她和羅隆基常開小會,而
且說英文。有一次,我們在西單絨線胡同的四川飯店吃晚飯。飯畢,大家步
出這座昔日的王府。我們都來到了大門,他倆還拉在後面老遠。

  我返身要催他倆,父親一把拽住了我,嗔道:“傻丫頭!”

  月色下,庭院中遲開的花朵,吐露著芬芳。他倆說的是英語,羅儀鳳語
調溫軟,雙眸迷茫又發著光。羅隆基的身心,好像都一齊被那雙黑眼睛吸了
過去。

  羅儀鳳經受不住羅隆基的感情攻勢,也抵擋不了羅隆基的個人魅力。於
是,這以兄妹相稱的一對,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戀愛。除了單獨約會,電話、
書信是他們來往的主要方式。

  見此情景,父親不無擔憂地說:“努生(即羅隆基的字)是舊病復發,
一遇女性即獻殷勤。可憐康有為的這個外孫女,真的是在戀愛了。”

  一次,康氏母女到我家作客。人剛坐定,電話鈴就響了──是羅隆基打
來,問:“儀鳳到了沒有?”

  這個用英語交談的電話,足足打了半個小時。父親很不高興,嘴裏直嘟
囔:“這個努生,談情說愛也不分場合。”

  電話打完,羅儀鳳回到客廳,略帶靦腆地霎著眼睛。我發現,她那張原
本不怎麼漂亮的臉,竟因興奮而生動,因生動而美麗起來。

  不久,羅隆基的好友趙君邁(4)來我家閒談。父親關切地問:“老趙,到
底努生和儀鳳關係怎麼樣了?”

  趙君邁說:“你們不都看見啦?就是那樣一種關係吧。”

  父親索性直言:“我想知道努生的態度。他怕是又在逢場作戲吧?”

  趙君邁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起身站到客廳中央,舉臂抬腿,打了兩手
太極拳。然後慢條斯理地說:“伯老,你這不是在給我出難題嗎?努生這個
人的性情和毛病,你是清楚的。他現在對儀鳳是熱烈的,將來會不會冷淡下
來,誰也不敢打這個保票。”

  羅儀鳳在明知羅隆基是右派的前提下,奉獻出自己近乎神聖的感情──
這讓父親非常尊重和心疼她,並擔憂這場戀愛的前景。因為自從羅隆基和妻
子王右家分手以後,他熱戀過不少的女人,卻無一人與之攜手到白頭。故父
親常說:“沒有辦法!負心的總是努生,可又總是有女人自願上鉤。”

  極想成全好事的,是母親。她興沖沖地說:“他們要真的成了,那敢情
好。老羅的生活有人照料,儀鳳的未來也有了歸宿。再說,他們是般配的。
儀鳳的出身、學識、教養,性情哪點比不過老羅?”

  “李大姐(母親姓李名健生)說得對。”趙君邁附和道:“我見過羅儀
鳳寫給努生的信,全是用英文書寫。句式、修辭、包括語調,都是那麼地簡
潔明淨、含蓄優美。一般的英國人,也寫不出那麼精美考究的書面語言。別
看努生總誇自己的英文如何如何,依我看無論是說、還是寫,他都不是羅儀
鳳的對手。”

  “老羅為什麼把情書拿給外人看呢?”母親的問話,顯然是對羅隆基的
這個舉動有所不滿。

  “李大姐,你不要誤會。”趙君邁趕忙解釋:“這不是努生有意公開情
書,而是震驚於儀鳳的文字表達水平。他挑出一封信讓我欣賞。我一邊讀信
,他就一邊感嘆:‘我的這個妹妹寫信的口氣,不僅是徹底的西化,而且還
是貴族化的。我搞不明白她是從哪裏學來的這個本事?’”

  而父親的歸結是:“這兩人都是在戀愛。不過,羅隆基用的是情,羅儀
鳳用的是心。至於結局嘛,恐怕主要取決於努生了。”

  在給第一批右派摘帽的時候,為安撫父親和羅隆基,上邊組織他們南下
參觀。父親參觀的線路是江浙;羅隆基走的是湘贛。而與羅隆基相伴的人,
是康同璧母女。

  在車廂裏,父親悄悄對母親說:“看來,中央統戰部很掌握、也很會利
用羅隆基與康氏母女的特殊關係呀。”

  此行歡愉而愜意。加之感情的注入,無論羅隆基還是羅儀鳳,無不顯現
出充沛的力量。他們返京後,在我家聚會了一次。父母發現身材消瘦的羅儀
鳳竟豐滿了一些,倆人暗自高興。

  經過一段時光,羅儀鳳以為到了收獲愛情的季節。她在給羅隆基送去的
生日蛋糕上,親手用奶油繪製出兩顆並列的心。心是紅色的,丘比特箭從中
穿過。此外,還有花,有信。羅隆基接到生日禮物,大驚失色。這是他萬萬
沒有料到的。他不知該如何回應,便向父親求救。

  父親責怪羅隆基不該大獻殷勤,說:“你半輩子的羅曼蒂克,有一部書
厚。但現在的你是個右派,而人家出身名門,至今未婚,如今能袒露心曲,
已是極果敢、極嚴肅的舉動。如果講般配的話,羅儀鳳實在是配得過你,就
看你有無誠意了。再說,選擇妻子,主要在於心地好,其餘的都無關緊要。


  羅隆基說:“我們只能是互稱兄妹,而不可結為夫妻。”

  父親問:“你主動接近她,現在又回絕她。努生,你到底搞什麼名堂?


  羅隆基支吾半天,說不出一條理由。

  “你是嫌人家老了,也不夠漂亮吧?”父親的話,讓羅隆基啞口無言。

  後來,儘管他們二人的關係再沒有向婚姻之途發展,畢竟羅儀鳳是康有
為的後代,對羅隆基仍以禮相待。每逢端午、中秋或重陽,父母都會收到羅
儀鳳自制的糕點。有時,母親打電話問羅隆基如何過節。

  羅隆基答:“幸有妹妹送來點心,方知今夕為何夕。”

  如果說,戀愛對羅隆基是享受的話,那麼,戀愛對羅儀鳳,就是消耗。
消耗了許多的時間,許多的心力,許多的感情。而進入中年的女人,怕的就
是消耗。不久,羅儀鳳得知羅隆基在與自己繼續保持往來的同時,陷入了另
一場戀愛。那個女人雖說不是燕京畢業,也不精通英語,但是精通打牌,擅
長跳舞,活潑漂亮,頗具風韻。她與羅隆基從牌桌搭檔、舞場搭檔關係開始
,便一發而不可收拾。為了她,羅隆基還與其兄(時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大鬧一場,甚至鬧到周恩來那裏。這,對羅儀鳳是致命的一擊。我知道,羅
儀鳳無論怎樣地傾心羅隆基,也決不會跑到公眾場合去充任什麼牌友或舞伴
的。

  1963年秋,我被分配到四川省川劇團藝術室工作。羅儀鳳陪伴全國政協
委員的母親來成都視察。在錦江賓館,趁著母親睡覺,她一連幾個小時在述
說這件事。

  “小愚,如果他(指羅隆基)向我求婚,我也是決不嫁的。”她用陰沉
的聲音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羅姨,為什麼?”

  “我嫌他臟,骯髒。”她語調平靜,嘴角卻在顫抖。顯然,在這平靜的
語調裏,蘊涵著無比的怨恨。

  我發現她一下子老了。

  羅儀鳳是何等的聰穎,當知羅隆基的浪漫天性及過去之種種。但她仍投
身其中,往而不返。之所以如此,大概是要給自己日趨枯涸的人生,編織出
一個最後的幻像,一個幸福又奇魅的幻像。羅儀鳳曾經將這次令她心碎的感
情經歷用文字寫了出來,以傾吐內心的痛苦與不平。寫完以後,卻始終未示
於人。“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
暑?”──元好問的這首《摸魚兒》,替天下為情所苦所累者發出了永恆的
追詰。看來,比死亡還神祕的,真的就是愛情了。這場錐心刺骨的戀愛從明
亮的粉紅色開始,到黯淡的灰黑色結束。而從開始到結束,羅儀鳳一直瞞著
她的母親。在情感生活中能持久地保持這樣一種虔心、凝韌、隱忍的態度,
一般女性是辦不到的。儲安平曾說:“賢良、寬恕及自愛之中盡心與克制,
是當今世界上最好的妻子的品行。”羅儀鳳的身上就有這種品行,只是應了
父親的那句話:“努生無慧眼,也無福份哇!”

  兩年後,羅隆基突發心臟病死在了家中。

  消息傳出,康同璧立即給父親打電話,問:“羅先生猝然而去,我和女
兒夜不能寐,悲痛又震驚。我要寫副挽聯,以表達哀思。不知寫好後,該送
至何處?”

  父親說:“老人家,你一個字也不要寫,努生是右派。據我所知,對他
的死民盟中央是不舉行任何儀式的。”

  “怎麼可以這樣做?一個普通人走了,也是要做喪事的。章先生,我們
是不是可以問問統戰部。”康同璧的情緒有些激揚。

  不知如何作答的父親,掛斷了電話。

  老太太哪裏曉得:給民盟中央拿主意的,正是統戰部。

  我在四川省川劇團的幾年,備受打擊和歧視。說在藝術室工作,實際上
派給我的活兒是白天弄幻燈,晚上打字幕。我不敢把自己工作的真實情況告
訴家裏,怕父親傷心母親落淚,卻很自然地想到了康氏母女,貿然地給康家
寫信,訴說滿腹的委屈和憤怒。因為在我的直覺中,她倆是最可信賴的。直
到“文革”前夕,我們始終保持著書信往來。康家的復信,顯然是由人代筆
。但信中表現出的悲憫、溫良與仁愛,則發自康氏母女的內心。(19)64年
底,臨近聖誕節了。羅儀鳳隨信寄給我一個極其精美的金魚書簽,它用工筆
繪製而成,形態乖巧,色澤艷麗。信上說:“這條魚靈動又快樂,它就是我
們眼中的你。”我捧著它,看著它,愛不釋手,又泫然欲泣。

  文化大革命時期,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住在康家。這使我對康同璧母女,
有了較為深入的往來和了解。從(19)66年的8月開始,我家就經歷著無日
夜之分的抄家和洗劫。整座四合院被紅衛兵、造反派佔領,全家人被驅趕到
緊挨大門的傳達室和警衛室。

  (19)67年春季的一個深夜,父母和我已經睡下。突然,暴烈的叫罵聲
、撞擊聲把我們驚醒。當父母和我從木板床上剛翻身坐起,一群紅衛兵已用
腳踹開了門。打頭的一個,只有十六、七歲的年紀,如果不鬧革命的話,該
在中學讀書。他在問完“誰是章伯鈞?”這樣一句話以後,就命令大家動手
抄家。

  我家經過無數次的抄家,只剩下板床,木凳,棉被之類。所以,這次洗
劫對他們來說,收獲實在太小,太小。這個打頭的,看見我們的手腕上還有
表。於是,把表“洗”了。其中包括父親送給母親的“摩凡陀”,父親送給
姐姐的“勞力士”以及他自己戴的“歐米茄”。他們走後,母親發現晚飯後
放在桌上的一塊冰糖,也被紅衛兵“洗”了。

翌日,吃過早飯。神色嚴肅的父親對母親說:“健生,這個家太不安全。讓
小愚到外面去住吧。”

  母親同意了。我不同意,說:“我要和你們在一起。”

  父親說:“你白天和我們在一起,只是不要在家過夜,太危險。”

  “爸,你讓我住到哪兒去?再說,誰有膽量讓章伯鈞的女兒住在自己家
裏呢?”

  父親想了想,說:“現在,我們只有找真正的保皇黨了。”

  母親怪道:“事情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開玩笑。”

  “哪裏是在開玩笑,我說的保皇黨是指康同璧。聽說,她的住所至今還
沒有外人搬進去住。”

  我真的佩服父親,不管處在什麼樣的險境,都不失清醒。當日下午,父
親叫我拿上睡衣和牙刷,跟他去東四十條何家口。

  我說:“我拿睡衣幹嘛?還不知道人家同不同意呢?”

  “會同意的,你把東西都帶上。”父親的口氣,不容爭辯。

  我和父親搭乘13路公共汽車,便從地安門到了東四十條。當看見我和
站立在我身後的父親的時候,康同璧母女興奮得將我倆抱住。

  康同璧緊緊抓住父親的雙手,說:“這真是一場噩夢哇!同住一個城市
,卻彼此不明生死。”

  羅儀鳳則說:“從運動(指‘文革’)一開始,我們就掉進了地獄。”
說罷,便去張羅茶葉,拿開水燙茶杯。

  父親忙說:“不要麻煩啦。今天我帶著小愚來,是有事相求康老。”

  康同璧說:“章先生,你有什麼事?只要我能做到,我和女兒儘量去辦
。”

  父親在介紹了家中屢遭抄家和“打砸搶”的情況之後,說:“我老了,
紅衛兵再怎麼搞我,無非骨頭一把,老命一條。可讓小愚住在這樣的危險環
境裏,我和健生就很不放心了。我想到你這裏或許會安全一些,不知康老能
否同意,讓她每晚留宿貴府。”

  康同璧說:“當然可以,而且我非常歡迎小愚來我家。”

  父親聽了,萬分地感激。

  康同璧打量著父親,心疼地說:“章先生瘦了,你千萬要保重哇!我現
在出門不方便,不能去看健生,替我問候她吧。請轉告她,小愚在我這裏是
最安全的。叫她放心好了。”

  父親隨即告辭。我挎著父親的臂膀,送至車站。父親叮囑道:“這樣的
家庭是有規矩的,你要守人家的規矩。稍有疏忽,便成失禮。我敢說,現在
除了康同璧,再沒有第二個敢收留我們家的人了。”

  路上,父親情緒不錯,話也多了。他說:“康同璧的樂於助人,在一定
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響。因為康有為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接著,父親告訴我,現在的人只曉得徐悲鴻的畫好,卻不清楚他是如何
成材的。當年的悲鴻在宜興老家,不過是個教書的。到了上海,窮得連飯都
吃不上,還談什麼繪畫。這時遇見了哈同花園的總管,是他把悲鴻的一切生
活費用包下來。後來,悲鴻想去法國進修深造,為此拜見了康有為。康有為
稱讚悲鴻有志向,並說要給他弄個留學的官費名額,以便將來悲鴻在國外和
蔣碧薇的生活也能寬裕些,得以專心習畫。很快,康有為給朋友寫信,通過
教育總長傅增湘,促成了這件事。所以悲鴻成名後,不論什麼時候、什麼場
合提起康有為都是滿懷崇敬與感激。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見到一幅徐
悲鴻為康有為一家人畫的“全家福”。畫作是一個富有的溫州人從法國購得
。有人質疑其真偽,我卻一口咬定:它是真的!因為它的美艷、工整與仔細
,都應和了徐悲鴻對康有為的虔誠之心和景仰之情。

  ──父親剛走,羅儀鳳便忙著為我張羅起來。第一件事,即指點我盥洗
間在何處,以及手紙、肥皂、牙刷、毛巾的擺放位置。第二件事,即帶我去
我的臥室,讓我看看自己的床鋪、床單、棉被、枕頭,拖鞋以及床頭燈的開
關,鬧鐘的使用。第三件事,即騰出一個空抽屜,讓我存放自己的內衣或小
物品。第四件事,向我介紹家中的兩個男傭老郭和二陳。第五件事是告訴作
息時間,如三餐的開飯鐘點。

  我說:“父親有交代,只住不吃。”

  坐在一旁的康同璧睜大眼睛,說:“小愚怎麼能只住不吃?到了我家,
你就要聽我的。”

  最後達成妥協:我只吃早餐。

  由於在這裏落腳,我才有了充裕的時間和條件去熟悉這所大宅院。康同
璧告訴我:房子的設計師就是自己的丈夫羅先生,風格是外中內西。所謂外
中,就是指中式磚木建築,粉牆黛瓦,四合院格局。進大門,即有一道用原
木、樹幹及枝條搭造的柴扉,粗糙笨拙,顯得很原始,很不經意。但仔細打
量卻發現不經意中,其實十分經意。院落裏栽植著不加任何人工修飾的草與
樹。過柴扉,入正門,當中經過的是一條“之”字形的石板路。石板色澤如
硯,腳踏上去涼涼的,滑滑的。這一切讓人有置身鄉村的感覺,卻分明又都
是經文化熏染過的、一派文人士大夫式的精緻風雅。而所謂的內西,則指房
間的使用和陳設。一進門便是一間小小的待客室:高靠背布藝沙發,有刺繡
的墊子,菱形花磚鋪裝成的地面,玲瓏活潑。客廳很大,鋪著紅地板。它按
使用功能分做了三個空間,一邊是用來吃飯,一邊是用來會客,另有一角擺
放著書櫃和寫字臺,供讀書、作畫、寫字之用。

  客廳裏最惹眼的東西,是漂亮的英式壁爐以及與之相配的火具,還有銅
制的臺燈,煙缸和燭臺等擺設。除了掛在壁爐上方的毛澤東水墨畫像以外,
一切都是康同璧舊日風華的反光。與客廳相通的,是康氏母女寢室:白牆壁
,白家具,白窗帘,一塵不染。要不是母女的臥具分別是淡藍與淺粉的顏色
,真聖潔得令人有些發寒。後來,羅儀鳳又帶我到與盥洗室相連的一間屋子
,裏面堆滿了許許多多的書籍和數不清的家具。那屋子大得似乎一眼望不到
頭。極講究的是一道上空下實八屏雕花落地隔扇,木料上乘,雕工一流,它
給這間大廳營造出華美氣派。

  “這麼大的房子,原來是幹嘛用的?”我問羅儀鳳。

  “跳舞,開雞尾酒會。你瞧,那道玻璃隔扇是活的,能移動。移動的位
置,是依據來客的多少而定。”

  她又說:“你現在看到的是前院,後院的房子更大,也更好。”

  “那你和康老怎麼不住在後面?”我不解地問。

  “讓給外交部的一個頭兒住了。”

  “……”

  當晚,我打開羅儀鳳為我準備的全套白色臥具,躺在小床上。和自己家
裏日夜的驚擾、惶悚相比,這裏則是裝滿了寧靜與蒼涼。它們隨著縷縷清朗
的風月星輝,直入心底,令我難以入睡。

  第二天清晨,當我梳洗完畢走進客廳,即看見黑褐色菲律賓木質圓形餐
桌上已擺好了小碗、小碟等餐具。約過了半小時,康老走了進來。還沒等我
張口,她便問我昨夜睡得如何?我們坐定後,羅儀鳳開始上早餐:每人一碗
稀飯,桌子當中上的是一碟炸小銀魚,一碟豆腐乳,一盤烤得兩面黃的饅頭
片。兩塊油糕,單放在一個小瓷盤裏。

  康老對我說:“和從前不一樣了,現在我家吃得很簡單。不過,銀魚下
稀飯,腐乳抹饅頭也還是好吃的。”她邊說邊挑了一片烤饅頭遞給我。在吃
過薄薄的饅頭片後,老人又吃了一塊油糕。

  羅儀鳳指著另一塊油糕,說:“這是給你的。”

  我有禮貌地謝絕了。儘管銀魚下稀飯、腐乳抹饅頭的味道,真的很好,
我卻不知該對這頓早餐說些什麼。因為我的父母雖然做了牛鬼蛇神,每天早
晨還是喝牛奶,吃雞蛋。私下裏,我問也寄居在康家的一位上海小姐:“康
老為什麼吃得這樣簡單?”

  她說:“羅儀鳳沒有收入,一家人全靠康同璧在中央文史館的一百五十
元的工資,以及靠後面院子收來的一點點房租。從前老太太的兒子常寄些外
匯來。可從文化大革命開始,錢越寄越少,越寄越稀,後來就不寄了。原來
她母女吃的早餐也是很齊備的,有蛋有奶,有麵包黃油,有水果肉鬆。如今
,家裏的開銷一再緊縮,卻把老郭和二陳的工錢加了又加。”

  “幹嘛要加錢?”我不理解地問。

  上海小姐說:“還不是怕他們到居委會去胡說亂講瞎揭發唄!或到社會
上勾結紅衛兵,引來造反派。現在的保姆雇工,可是惹不起的呀。”

  我把康老的早餐向父母描述了一番,惹得他們十分不安。過一段時間,
我覺得康老家的早餐也很不錯。尤其是豆腐乳,第一天的味道,似乎與第二
天的不同,第二天的又與第三日相異。我把這個味覺感受告訴給羅儀鳳,她
竟興奮起來。

  一天早上,天氣特別好。雖說是初冬,城市披上了灰沉沉的外衣,樹葉
也完全落光,可這是一個晴天,金色的陽光如美酒,人的心情也舒展了許多
。早餐後,羅儀鳳問:“小愚,你今天能跑一趟路,幫我買點東西嗎?”

  “當然可以啦!你說,買什麼?”

  “豆腐乳。”

  “行,這很方便的。一會兒,我回家的時候順便到地安門副食店就買了
。”

  羅儀鳳拍著我的肩膀說:“章家二小姐,你不是說我家的豆腐乳好吃嗎
?這好吃的東西可不是隨便就能買到的。”

  “羅姨,我該去哪兒買?”

  “前門路東,一家專門賣豆腐乳的商店。現在叫向陽腐乳商店了。”

  “行,我這就去。”我轉身即走。

  羅儀鳳拽住我,說:“別忙。”

  我說:“你不用給我錢。”

  “不是錢,是給你拿盛豆腐乳的盒子。”

  “什麼盒子?”

  “你呆會兒就明白了。”說罷,她進了裏屋。不大功夫,雙手舉著很漂
亮的六個外國巧克力鐵盒,走了出來。見我吃驚的樣子,羅儀鳳笑了。放下
鐵盒,她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張便簽遞給我。我接過來看,又是一驚。原來
那上面排列著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豆腐乳名稱。什麼王致和豆腐乳,廣東
腐乳,紹興腐乳,玫瑰腐乳,蝦子腐乳……羅儀鳳像交代要事那樣告訴我:
每種豆腐乳買二十塊,一種豆腐乳放進一個鐵盒,千萬別搞混了。買的時候
一定向售貨員多要些腐乳汁。

  她解釋道:“用豆腐乳的湯汁抹饅頭,最好。這也就是我非要用巧克力
盒子裝它們的道理。”

  羅儀鳳拿出十塊錢,非要我收下。我不肯,見她真有些急了,我才把錢
放進口袋。

  她說:“小愚,我要告訴你,豆腐乳買好後回家的一趟路,才是最累的
。因為六個鐵盒子一定要平端著走,否則,所有湯汁都要流出來。為了減輕
累的感覺,你一路上可以想點快樂的事情。端鐵盒走路一定要挺胸,如果躬
腰駝背地走路,你會越走越累。”說罷,她捧起裝著鐵盒的布袋,昂首挺胸
地沿著餐桌走了一圈。那神態、那姿勢,那表情,活像是手托銀盤穿梭於巴
黎酒店菜館的女侍,神彩飛揚。

  “羅姨!”我叫了她一聲,笑著撲到她的懷裏。

  我按照羅儀鳳繪製的前門街道示意圖和豆腐乳細目表,順利地買到了五
種豆腐乳(有一種缺貨),並讓和氣可親的老售貨員在裏面澆上許多湯汁。
在歸途,我不但想著快樂的事情,且始終精神抖擻,器宇軒昂。冬天的太陽
,也同樣的溫暖。這時的我,一下子全懂了──雖“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菀之
下”而生趣未失,盡其可能地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緻的生活藝術。難怪
康家的簡單早餐,那麼好吃!

  一日下午,冬雨霏霏,晚上我沒有回到康家。飯後,一家人圍爐聊天。

  父母對我提起了章乃器。母親告訴我,(19)66年8月章乃器被一群紅
衛兵拉到王府井,參加“集體打人”大會,由於他拒不認罪,態度惡劣,被
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渾身上下見不到一塊好肉。紅衛兵把他的家抄個
精光,還當著他的面,把新夫人王者香活活打死。一個蹬三輪的車夫,見他
還有一口氣,便把他拖上車,拉回了家。誰見了,誰都說他活不過三日。可
章乃器不愧是條硬漢,靠著氣功和意志,居然活了下來。民建中央和全國工
商聯的那些幹部,沒有一個理他,同情他。倒是原來糧食部的一個司機,隔
幾日便悄悄在他家門口,放上一屜熱饅頭。他就是這樣挺了過來。

  父親半晌不語,約莫過了十幾分鐘,才用一種遲緩的語調對我和母親說
:“乃器現在的情況怎麼樣了?我們一點消息也沒有。他一個人如何生活?
我很想見見他,也不知道我還能不能再見到他。”母親和我聽了,無以為答


  數日後,我把父親想見章乃器的心事,告訴羅儀鳳。

  羅儀鳳眉頭微皺,說:“這個會晤當然好啦,但事實上很難辦到。”

  康同璧嫌我倆說話的聲音太小,便起身坐到我跟前,說:“你們剛才說
些什麼?能不能再講上一遍,給我聽呢?”

  羅儀鳳用粵語把我的話,重覆了一遍。康同璧聽清楚後,問道:“小愚
,是不是你的爸爸很想見見章乃器?”

  我點點頭。坐於一側的羅儀鳳,用手指了指窗外說:“外面到處是紅衛
兵、造反派,街道的人(即居委會的人)都成了革命政權的耳目和爪牙,我
們這樣的人一舉一動都被監視。聽說俞平伯想吃點兒嫩豌豆,又怕鄰居發現
。老倆口想了個辦法,晚上蒙著被單剝豌豆,夜裏把豌豆殼用手搓成碎末兒
,摻和在爐灰裏,第二天倒了出去。結果,還是被檢查垃圾的人發現,又挨
了批鬥,罵這個反動學術權威還繼續過著資產階級的生活。你想,一捧豌豆
殼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更何況是這麼兩個大活人、大右派的聚會。一但被
別人發現,真的要大禍臨頭了。”

  這時康同璧把臉扭向女兒,用一種近乎拷問的口氣,問道:“你怕嗎?


  “我怕。我是驚弓之鳥。當然怕啦!”羅儀鳳說罷,雙臂交叉扶著肩膀
做出一副害怕的樣子。

  康同璧正色道:“你怕,我不怕。我就要是請兩位章先生來我家見面。


  羅儀鳳怔住了,我一時也不知該如何表態。

  “你怕什麼?”老人繼續追問女兒。

  “怕咱們擔不起搞反革命串聯的罪名。”

  “小愚,你也害怕嗎?”老人轉而問我。

  我遲疑片刻,遂答:“我怕連累你們母女。”

  康同璧突然起身,面向我們站立,像宣佈一項重大決議那樣,高聲地說
:“下個禮拜,我以個人的名義請小愚的爸爸和章乃器先生來這裏做客。”
這令羅儀鳳手足無措,表情顯得十分尷尬。

  康同璧則為自己陡然間做出的大膽決定而興奮,她拍著胸脯,說:“我
不怕承擔反革命串聯的罪名,一人做事一人當!”接著,手指地板,說:“
會面的地點,就在我家,就在這裏!”

  “就之如日,望之如雲。”看著老人因情緒激動而泛紅的臉頰,我無法
表達內心激動、尊崇、驚喜以及歉疚的複雜感受。只是覺得自己惹了事,讓
康氏母女二人,一個擔著風險,一個感到為難。儘管老人慷慨激昂地說“一
人做事一人當”,但我知道真正要擔待的,是她的女兒。羅儀鳳不僅要擔待
,還要去操辦,她肯嗎?

  “羅姨,你看怎麼辦?”我用充滿疑慮的眼光看著她。

  “怎麼辦?還不得按她的主意辦。要不聽她的,她能跟我拼命。”她苦
笑著回答。

  我無論如何想像不出來,老太太和女兒“拼命”是個什麼樣情景。我只
知羅儀鳳是出了名的孝女,有口皆碑。康同璧讓女兒立即著手準備。比如:
確定會面的日期;確定如何通知章乃器的方法;決定會面時喝什麼樣的茶;
買什麼樣的佐茶點心。

  康同璧叮囑女兒:“點心要好的。”

  羅儀鳳背轉身,向我做個鬼臉,偷偷地說:“她嘴饞。買來好點心,請
客人吃,自己也能吃。”

  “你們兩個又在說什麼?”康同璧問。

  “康老,我們沒說什麼。”我走到她跟前,用手梳整她那稀薄的頭髮。

  “我知道,她又在說我。而且,還不是說我的好話。”

  我笑了,覺得老人可愛得像個孩子。

  羅儀鳳也笑了,說:“她說自己耳聾,其實是假的!”

  “你們一笑,就說明我的話是對的。怎麼樣?”老人一副得意的神情。

  第二天,吃早餐。康同璧發現屬於她專用的一份油糕,沒了。她東瞅西
瞧一番後,問:“儀鳳,我的油糕呢?是不是老郭給忘了。”

  “老郭沒忘。媽,咱們家不是要請小愚的爸爸和章乃器吃茶嗎?你還特
地吩咐要請他們吃好點心。我現在就要籌劃,你的油糕剛好吃完,暫時不忙
買,你說呢?”

  老人“哦”了一下,不再吱聲。過了會兒,她對我說:“小愚,為了這
次會面,我很願意不吃油糕。”

  我一把握住她的手。我知道:自“文革”開始,老人的零食已經從西點
、粵點降為北京油糕。現在,北京油糕也取消了。關於取消油糕的事,我沒
有告訴父母,怕自己說得心寒,怕他們聽得心酸。

  大約過了近十天的樣子,一切由羅儀鳳鋪排停當,由我和章立凡(章乃
器之少公子)聯絡,父親和章乃器在康同璧家的客廳得以見面。這是他們“
文革”中的唯一一次見面,也是他們相交一生的最後會晤。

  父親一身老舊的中式絲綿衣褲。母親說:“去見康老和乃器,還不換件
衣服。”

  父親答:“越舊越好,走在街頭好讓別人認不出我來。”

  章乃器穿的是潔白的西式襯衫、灰色毛衣和西裝褲,外罩藏藍呢子大衣
。我說:“章伯伯,你怎麼還是一副首長的樣子?”

  章乃器邊說邊站起來,舉著煙鬥說:“小愚呀,這不是首長的樣子,這
是人的樣子。”

  會晤中,作為陪客的康同璧,穿得最講究。黑緞暗團花的旗袍,領口和
袖口鑲有極為漂亮的兩道子。子上,繡的是花鳥蜂蝶圖案。那精細繡工
所描繪的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因果報應絲毫不差,行事正直,就是修行,
慈悲忍辱,也是修心,
種善種惡,命運就在你手中。

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积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堕。

已經發生的事件一定可以在命盤找到跡象 但在命盤有跡象的事件卻不一定會發生。

若所作業不亡,縱經百千劫,因緣際會時,自作還自受。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無執,緣起緣滅,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欲知未來果,必看現時因,因果皆相連,萬般皆是業。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回到頂端↑



全部議題
議題 貼文者 : 張貼日期
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像 koihu 2003-08-15 04:45:59
最後的貴族──康同璧母女之印像2 koihu 2003-08-15 04:48:18

板主:  華阿姨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mikomiko 269
紅兒 113
謝尚橗 71
CHC 62
hui 45
jcj 44
follow 34
yungshow 32
大內高手 32
雙斗魂 31
golden621 31
formula0106 26
jwjwo 25
元利 25
圓仔寶寶 25
最新議題
Albee的命盤分析
by 乃哥
喜樂來開講:情緒勒索
by healer
13:40
日本吐噶喇群島附近不停地震,是觸發龍樹諒
指的大海嘯先兆嗎?

by golden621
13:01
今天6月28日,日本龍樹諒指的大海嘯,會
否在十日內發生?

by golden621
00:21
人體的七魄
by jwjwo
2025-06-27 19:59:01
想算未來運勢!
by 悠然度日
2025-06-27 15:16:34
日本龍樹諒新書確定2025年7月,會有大
災難海嘯發生,是真嗎?

by golden621
2025-06-26 22:34:04
未來半年發展情形
by 2xxiilll
2025-06-26 15:24:39
創業?還是打工命?
by Shing008
2025-06-26 14:20:33
本人誠心在已開光觀音前,求2025年7月
中國附近有什麼大災難發生?

by golden621
2025-06-26 13:38:18
誰在線上
5 線上使用者 (Quantacy, 黃福萬, 3 隱形), 56 Guests and 28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我的快樂時代, hihi0933729, derick, WolfTsai197802XXXX, a8565
8175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5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2128 議題
2160403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3332 @ 2025-04-24 03:32:48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logo
欣洋網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