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音與納甲
錢大昕(1728年-1804年),清代史學家,語言學家。他說:「納音之原,實出於納甲。」
「納音說」
六十甲子,納音所屬五行,沈存中《筆談》(北宋科學家 沈括 字存中《夢溪筆談》)、陶九成《輟耕錄》(元末明初 陶宗儀 字九成《南村輟耕錄》)皆箸其說。然所引者僅唐以後之書,又多傅會,難信。予蓄疑有年,適讀《抱樸子》(東晉時期 葛洪所著)云:
“按《玉策記》及《開名經》,皆以五音六屬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屬庚,卯酉屬己,寅申屬戊,丑未屬辛,辰戌屬丙,巳亥屬丁。一言得之者,宮與土也。三言得之者,徵與火也。五言得之者羽與水也,七言得之者商與金也,九言得之者,角與木也。”
《玉策記》《開名經》乃漢魏人所著,始知納音果是古法。而所謂一言三言五言七言九言得之者,猶未曉其何義。丁酉冬至前五日,偶往婁東舟中,攜《抱樸內篇》,反復思之,忽得其解。
葢納音之原,實出於納甲。納甲者以十幹配八卦,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長男而納庚,巽長女而納辛,坎中男而納戊,離中女而納己,艮少男而納丙,兌少女而納丁。又以十二支配八卦,乾納甲子壬午,坤納乙未癸丑,震納庚子午,巽納辛丑未,坎納戊寅申,離納己卯酉,艮納丙辰戌,兌納丁巳亥。京君明(西漢 京房 字君明)、干令升(東晉 干寶 字令升)之徒用以說易。春秋傳周史筮陳敬仲,得觀之否,知其當代姜姓有國。先儒謂六四辛未土為羊,巽為長女,故曰姜(羊長 古音)。則布干支于八卦,古法已有之矣。
納音者又以六十甲子配五音,三元運轉,還相為宮,而實以震巽坎離艮兌六子所納之干支為本,五音始于宮。
宮者土音也,庚子庚午,辛丑辛未,戊寅戊申,己卯己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乃六子所納之干支,故為五聲之元,於行屬土,于音屬宮,所謂一言得之者也。
戊子戊午,己丑己未,丙寅丙申,丁卯丁酉,甲辰甲戌,乙巳乙亥,於行屬火,於音屬徵。
戊至庚,己至辛,丙至戊,丁至己,甲至丙,乙至丁,相隔各三位,故曰三言得之也。
丙子丙午,丁丑丁未,甲寅甲申,乙卯乙酉,壬辰壬戌,癸巳癸亥,于行屬水,於音屬羽。
丙至庚,丁至辛,甲至戊,乙至巳,壬至丙,癸至丁,相隔各五位,故曰五言得之也。
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壬寅壬申,癸卯癸酉,庚辰庚戌,辛巳辛亥,于行屬金,于音屬商。
甲至庚,乙至辛,壬至戊,癸至巳,庚至丙,辛至丁,相隔各七位,故曰七言得之也。
壬子壬午,癸丑癸未,庚寅庚申,辛卯辛酉,戊辰戊戌,己巳己亥,於行屬木,於音屬角。
壬至庚,癸至辛,庚至戊,辛至巳,戊至丙,巳至丁,相隔各九位,故曰九言得之也。
土之音至微,火水則稍有音矣,金木則音漸著矣,土一,火二,水三,金四,木五,此五音由微而著之序也。數始於一,言一言者宮也,土音也,乃以為音母。隔八位而復得本母,三八二十有四而嬗于金,以商為母,金嬗於火,以徵為母,火嬗于水,以羽為母,水嬗於木,以角為母,其相生遞轉之序,皆與宮音同。凡六十甲子再終,百有二十而復於始,還相為宮,迴圈無端,要皆本於納甲,而用六子不用乾坤,猶之八卦方位以震兌坎離居四正,而乾坤退居無事之地也。
沈存中所推“娶妻生子,隔八相生”之說,葢已略見一斑,而未明乎立法之原,意謂揚斬自甲子始,不知其實始於庚子午也。于《易》蠱之彖曰:“先甲後甲”,巽之五曰:“先庚後庚”,甲者納甲之始,庚者納音之始也。誰謂納音非古法哉。若陶九成所引諸說,支離穿鑿,不合于古,儒者所不道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