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1 of 2 1 2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50872 - 2001-12-18 15:45:04 \\蓮花落\前人資料.文獻典藉,共分八部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蓮 花 落》花爵百鍊生 彙編



《蒼蓮出雲 卷》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道家集錄


《殘蓮凌淵 卷》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史記文集


《愫蓮惊雷 卷》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醫學故事


《青蓮泊風 卷》 脩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庸之道 儒家經典


《傲蓮繽天 卷》 出鬼神,轉乾坤,藏無朕,變萬機 縱橫家言


《幽蓮襲香 卷》 八卦甲子,神機鬼藏,不易之方,惟盜機爾 易學陰陽


《狂蓮漱石 卷》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指衣去,深藏身與名 兵學武術


《紅蓮灼火 卷》 見心指月,性空緣起,業火燒盡,本無菩提 佛家禪語

 



\\Rich Beggar\花爵百鍊生.. 微笑


附加檔案
48235-LOTUS01.JP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廣告
#50873 - 2002-01-15 01:08:44 [ 梅開甗嘯 ]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天涼時,
煲個湯來喝喝
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74 - 2002-01-15 01:11:03 韓非子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
目錄

飾邪 第十九
解老 第二十
喻老 第二十一

......文章出處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乞兒一般喜愛韓非的文章.看法與批判??
先po三篇與君分享~^^

------------------------------------

飾邪 第十九


鑿龜數筴,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趙也。鑿龜數筴,兆曰大吉,而以攻趙者燕也。劇辛之事,燕無功而社稷危。鄒衍之事,燕無功而國道絕。趙代先得意於燕,後得意於齊,國亂節高,自以為與秦提衡,非趙龜神而燕龜欺也。趙又嘗鑿龜數筴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始攻大梁而秦出上黨矣,兵至釐而六城拔矣,至陽城,秦拔鄴矣,龐援揄兵而南則鄣盡矣。臣故曰:趙龜雖無遠見於燕,且宜近見於秦。秦以其大吉,辟地有實,救燕有有名。趙以其大吉,地削兵辱,主不得意而死。又非秦龜神而趙龜欺也。初時者魏數年東鄉攻盡陶、衛,數年西鄉以失其國,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非數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熒惑、奎台非數年在東也。故曰:龜筴鬼神不足舉勝,左右背鄉不足以專戰。然而恃之,愚莫大焉。

古者先王盡力於親民,加事於明法。彼法明則忠臣勸,罰必則邪臣止。忠勸邪止而地廣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黨比周以隱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東是也。亂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強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踐恃大朋之龜與吳戰而不勝,身臣入宦於吳,反國棄龜,明法親民以報吳,則夫差為擒。故恃鬼神者慢於法,恃諸侯者危其國。曹恃齊而不聽宋,齊攻荊而宋滅曹。荊恃吳而不聽齊,越伐吳而齊滅荊。許恃荊而不聽魏,荊攻宋而魏滅許。鄭恃魏而不聽韓,魏攻荊而韓滅鄭。今者韓國小而恃大國,主慢而聽秦魏、恃齊荊為用,而小國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廣壤,而韓不見也。荊為攻魏而加兵許、鄢,齊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鄭,而韓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國,恃外以滅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於治之數,則國雖小,富。賞罰敬信,民雖寡,強。賞罰無度,國雖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無地無民,堯、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強。人主又以過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國,臣故曰:是願古之功,以古之賞賞今之人也,主以是過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過予則臣偷幸,臣徒取則功不尊。無功者受賞則財匱而民望,財匱而民望則民不盡力矣。故用賞過者失民,用刑過者民不畏。有賞不足以勸,有刑不足以禁,則國雖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謀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荊恭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荊師敗,恭王傷,酣戰而司馬子反渴而求飲,其友豎穀陽奉卮酒而進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豎穀陽曰:『非也。』子反受而飲之。子反為人嗜酒,甘之,不能絕之於口,醉而臥。恭王欲復戰而謀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恭王駕而往視之,入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寡人目親傷,所恃者司馬,司馬又如此,是亡荊國之社稷而不恤吾眾也,寡人無與復戰矣。』罷師而去之,斬子反以為大戮。故曰:豎穀陽之進酒也,非以端惡子反也,實心以忠愛之而適足以殺之而已矣。此行小忠而賊大忠者也。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若使小忠主法,則必將赦罪以相愛,是與下安矣,然而妨害於治民者也。

當魏之方明立辟、從憲令行之時,有功者必賞,有罪者必誅,強匡天下,威行四鄰;及法慢,妄予,而國日削矣。當趙之方明國律、從大軍之時,人眾兵強,辟地齊、燕;及國律慢,用者弱,而國日削矣。當燕之方明奉法、審官斷之時,東縣齊國,南盡中山之地;及奉法已亡,官斷不用,左右交爭,論從其下,則兵弱而地削,國制於鄰敵矣。故曰:明法者強,慢法者弱。強弱如是其明矣,而世主弗為,國亡宜矣。語曰:『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夫舍常法而從私意,則臣下飾於智能,臣下飾於智能則法禁不立矣。是妄意之道行,治國之道廢也。治國之道,去害法者,則不惑於智能、不矯於名譽矣。昔者舜使吏決鴻水,先令有功而舜殺之;禹朝諸侯之君會稽之上,防風之君後至而禹斬之。以此觀之,先令者殺,後令者斬,則古者先貴如令矣。故鏡執清而無事,美惡從而比焉;衡執正而無事,輕重從而載焉。夫搖鏡則不得為明,搖衡則不得為正,法之謂也。故先王以道為常,以法為本,本治者名尊,本亂者名絕。凡智能明通,有以則行,無以則止。故智能單道,不可傳於人。而道法萬全,智能多失。夫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萬全之道也。明主使民飾於道之故,故佚而則功。釋規而任巧,釋法而任智,惑亂之道也。亂主使民飾於智,不知道之故,故勞而無功。

釋法禁而聽請謁,群臣賣官於上,取賞於下,是以利在私家而威在群臣。故民無盡力事主之心,而務為交於上。民好上交則貨財上流,而巧說者用。若是,則有功者愈少。姦臣愈進而材臣退,則主惑而不知所行,民聚而不知所道,此廢法禁、後功勞、舉名譽、聽請謁之失也。凡敗法之人,必設詐託物以來親,又好言天下之所希有,此暴君亂主之所以惑也,人臣賢佐之所以侵也。故人臣稱伊尹、管仲之功,則背法飾智有資;稱比干、子胥之忠而見殺,則疾強諫有辭。夫上稱賢明,下稱暴亂,不可以取類,若是者禁。君之立法,以為是也,今人臣多立其私智。以法為非,者是邪以智。過法立智,如是者禁,主之道也。禁主之道,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義也;必行其私,信於朋友,不可為賞勸,不可為罰沮,人臣之私義也。私義行則亂,公義行則治,故公私有分。人臣有私心,有公義。修身潔白而行公行正,居官無私,人臣之公義也。汙行從欲,安身利家,人臣之私心也。明主在上則人臣去私心行公義,亂主在上則人臣去公義行私心,故君臣異心。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君,君臣之交,計也。害身而利國,臣弗為也;富國而利臣,君不行也。臣之情,害身無利;君之情,害國無親。君臣也者,以計合者也。至夫臨難必死,盡智竭力,為法為之。故先王明賞以勸之,嚴刑以威之。賞刑明則民盡死,民盡死則兵強主尊。刑賞不察則民無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則兵弱主卑。故先王賢佐盡力竭智。故曰: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審,先王知之矣。


回目錄
------------------------------------

解老 第二十


德者,內也。得者,外也。上德不德,言其神不淫於外也。神不淫於外則身全,身全之謂德。德者,得身也。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為之欲之,則德無舍,德無舍則不全。用之思之則不固,不固則無功,無功則生於德。德則無德,不德則在有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以貴無為無思為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夫無術者,故以無為無思為虛也。夫故以無為無思為虛者,其意常不忘虛,是制於為虛也。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今制於為虛,是不虛也。虛者之無為也,不以無為為有常,不以無為為有常則虛,虛則德盛,德盛之謂上德,故曰:『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

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惡人之有禍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報也。故曰:『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義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貴賤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親疏內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懷上宜,子事父宜,賤敬貴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親者內而疏者外宜。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故曰:『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

禮者,所以貌情也,群義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貴賤賢不肖之所以別也。中心懷而不諭,故疾趨卑拜而明之。實心愛而不知,故好言繁辭以信之。禮者,外節之所以諭內也。故曰:『禮以貌情也。』凡人之為外物動也,不知其為身之禮也。眾人之為禮也,以尊他人也,故時勸時衰。君子之為禮,以為其身,以為其身,故神之為上禮,上禮神而眾人貳,故不能相應,不能相應,故曰:『上禮為之而莫之應。』眾人雖貳,聖人之復恭敬盡手足之禮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道有積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功有實而實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澤而澤有事,義者仁之事也。事有禮而禮有文,禮者義之文也。故曰:『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夫恃貌而論情者,其情惡也;須飾而論質者,其質衰也。何以論之?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夫物之待飾而後行者,其質不美也。是以父子之間,其禮樸而不明,故曰:『禮薄也。』凡物不並盛,陰陽是也。理相奪予,威德是也。實厚者貌薄,父子之禮是也。由是觀之,禮繁者實心衰也。然則為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者也。眾人之為禮也,人應則輕歡,不應則責怨。今為禮者事通人之樸心,而資之以相責之分,能毋爭乎?有爭則亂,故曰:『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乎。』

先物行先理動之謂前識,前識者,無緣而忘意度也。何以論之?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鳴於門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題。』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視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以詹子之術,嬰眾人之心,華焉殆矣,故曰『道之華也』。嘗試釋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視之,亦知其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傷神,而後與五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所謂大丈夫者,謂其智之大也。所謂處其厚不處其薄者,行情實而去禮貌也。所謂處其實不處其華者,必緣理不徑絕也。所謂去彼取此者,去貌徑絕而取緣理好情實也。故曰:『去彼取此。』

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於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以成其功也。

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於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

夫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無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勢尊,而小易得卿相將軍之賞祿。夫棄道理而忘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朱、卜祝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忘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故諭人曰:『熟知其極。』人莫不欲富貴全壽,而未有能免於貧賤死夭之禍也,心欲富貴全壽,而今貧賤死夭,是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謂迷,迷則不能至於其所欲至矣。今眾人之不能至於其所欲至,故曰『迷』。眾人之所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自天地之剖判以至于今,故曰:『人之迷也,其日故以久矣。』

所謂方者,內外相應也,言行相稱也。所謂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公心不偏黨也。所謂光者,官爵尊貴,衣裘壯麗也。今有道之士,雖中外信順,不以誹謗窮墮;雖死節輕財,不以侮罷羞貪;雖義端不黨,不以去邪罪私;雖勢尊衣美,不以夸賤欺貧。其故何也?使失路者而肯聽習問知,即不成迷也。今眾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為敗者,生於不知道理而不肯問知而聽能。眾人不肯問知聽能,而聖人強以其禍敗適之,則怨。眾人多而聖人寡,寡之不勝眾,數也。今舉動而與天下之為讎,非全身長生之道也,是以行軌節而舉之也。故曰:『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託於天智以思慮。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目不明則不能決黑白之分,耳不聰則不能別清濁之聲,智識亂則不能審得失之地。目不能決黑白之色則謂之盲,耳不能別清濁之聲則謂之聾,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盲則不能避晝日之險,聾則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則不能免人間法令之禍。書之所謂治人者,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費也。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苟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嗇。』

眾人之用神也躁,躁則多費,多費之謂侈。聖人之用神也靜,靜則少費,少費之謂嗇。嗇之謂術也生於道理。夫能嗇也,是從於道而服於理者也。眾人離於患,陷於禍,猶未知退,而不服從道理。聖人雖未見禍患之形,虛無服從於道理,以稱蚤服。故曰:『夫謂嗇,是以蚤服。』

知治人者其思慮靜,知事天者其孔竅虛。思慮靜,故德不去。孔竅虛,則和氣日入。故曰:『重積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氣日至者,蚤服者也。故曰:『蚤服是謂重積德。』積德而後神靜,神靜而後和多,和多而後計得,計得而後能御萬物,能御萬物則戰易勝敵,戰易勝敵而論必蓋世,論必蓋世,故曰『無不克』。無不克本於重積德,故曰『重積德則無不克』。戰易勝敵則兼有天下,論必蓋世則民人從。進兼天下而退從民人,其術遠,則眾人莫見其端末。莫見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極,故曰:『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凡有國而後亡之,有身而後殃之,不可謂能有其國能保其身。夫能有其國、必能安其社稷,能保其身、必能終其天年,而後可謂能有其國、能保其身矣。夫能有其國、保其身者必且體道,體道則其智深,其智深則其會遠,其會遠眾人莫能見其所極。唯夫能令人不見其事極,不見事極者為保其身、有其國,故曰:『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則可以有國』。

所謂有國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於所以有國之術,所以有國之術,故謂之有國之母。夫道以與世周旋者,其建生也長,持祿也久,故曰:『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樹木有曼根,有直根。根者,書之所謂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祿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於理者其持祿也久,故曰:『深其根。』體其道者,其生日長,故曰:『固其柢。』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工人數變業則失其功,作者數搖徙則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萬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萬人之功矣。然則數變業者,其人彌眾,其虧彌大矣。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變,務變之謂變業。故以理觀之,事大眾而數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人處疾則貴醫,有禍則畏鬼。聖人在上則民少欲,民少欲則血氣治,而舉動理則少禍害。夫內無痤疽癉痔之害,而外無刑罰法誅之禍者,其輕恬鬼也甚,故曰:『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治世之民不與鬼神相害也,故曰:『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鬼崇也疾人之謂鬼傷人,人逐除之之謂人傷鬼也;民犯法令之謂民傷上,上刑戮民之謂上傷民;民不犯法則上亦不行刑,上不行刑之謂上不傷人;故曰:『聖人亦不傷民。』上不與民相害,而人不與鬼相傷,故曰:『兩不相傷。』民不敢犯法,則上內不用刑罰,而外不事利其產業,上內不用刑罰、而外不事利其產業則民蕃息,民蕃息而畜積盛,民蕃息而畜積盛之謂有德。凡所謂崇者,魂魄去而精神亂,精神亂則無德。鬼不崇人則魂魄不去,魂魄不去而精神不亂,精神不亂之謂有德。上盛畜積,而鬼不亂其精神,則德盡在於民矣。故曰:『兩不相傷,則德交歸焉。』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歸於民也。

有道之君,外無怨讎於鄰敵,而內有德澤於人民。夫外無怨讎於鄰敵者,其遇諸侯也外有禮義。內有德澤於人民者,其治人事也務本。遇諸侯有禮義則役希起,治民事務本則淫奢止。凡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內給淫奢也。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內禁淫奢。上不事馬於戰鬥逐北,而民不以馬遠淫通物,所積力唯田疇,積力於田疇必且糞灌,故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也。』

人君者無道,則內暴虐其民,而外侵欺其鄰國。內暴虐則民產絕,外侵欺則兵數起。民產絕則畜生少,兵數起則士卒盡。畜生少則戎馬乏,士卒盡則軍危殆。戎馬乏則將馬出,軍危殆則近臣役。馬者,軍之大用;郊者,言其近也。今所以給軍之具於將馬近臣,故曰:『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矣。』

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經絕,事經絕則禍難生。由是觀之,禍難生於邪心,邪心誘於可欲。可欲之類,進則教良民為姦,退則令善人有禍。姦起則上侵弱君,禍至則民人多傷。然則可欲之類,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夫上侵弱君而下傷人民者,大罪也。故曰:『禍莫大於可欲。』是以聖人不引五色,不淫於聲樂,明君賤玩好而去淫麗。人無毛羽,不衣則不犯寒。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是以不免於欲利之心,欲利之心不除,其身之憂也。故聖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虛,則不憂矣。眾人則不然,大為諸侯,小餘千金之資,其欲得之憂不除也,胥靡有免,死罪時活,今不知足者之憂,終身不解,故曰:『禍莫大於不知足。』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疾嬰內則痛禍薄外,痛禍薄外則苦痛雜於腸胃之間,苦痛雜於腸胃之間則傷人也憯,憯則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於欲利,故曰:『咎莫憯於欲利。』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故不得不化;不得不化,故無常操;無常操,是以死生氣稟焉,萬智斟酌焉,萬事廢興焉。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維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恆其光,五常得之以常其位,列星得之以端其行,四時得之以御其變氣,軒轅得之以擅四方,赤松得之與天地統,聖人得之以成文章。道與堯、舜俱智,與接輿俱狂,與桀、紂俱滅,與湯、武俱昌。以為近乎,遊於四極;以為遠乎,常在吾側;以為暗乎,其光昭昭;以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內之物,恃之以成。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隨時,與理相應。萬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萬事得之以敗,得之以成。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即生。譬之若劍戟,愚人以行忿則禍生,聖人以誅暴則福成。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敗,得之以成。

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今道雖不可得聞見,聖人執其見功以處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凡理者,方圓、短長、麤靡、堅脆之分也。故理定而後可得道也。故定理有存亡,有死生,有盛衰。夫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後衰者,不可謂常。唯夫與天地之剖判也具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謂常。而常者,無攸易,無定理,無定理非在於常所,是以不可道也。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然而可論,故曰:『道之可道,非常道也。』

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四肢與九竅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動靜盡屬於生焉。屬之謂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死也十有三具者皆還而屬之於死,死之徒亦有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生而生者固動,動盡則損也,而動不止,是損而不止也,損而不止則生盡,生盡之謂死,則十有三具者皆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是以聖人愛精神而貴處靜,此甚大於兕虎之害。夫兕虎有域,動靜有時,避其域,省其時,則免其兕虎之害矣。民獨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萬物之盡有爪角也,不免於萬物之害。何以論之?時雨降集,曠野閒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事上不忠,輕犯禁令,則刑法之爪角害之。處鄉不節,憎愛無度,則爭鬥之爪角害之。嗜慾無限,動靜不節,則痤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棄道理,則網羅之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萬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則免於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備害也。重生者雖入軍無忿爭之心,無忿爭之心則無所用救害之備。此非獨謂野處之軍也,聖人之遊世也無害人之心,無害人之心則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故曰:『陸行不遇兕虎。』入山不恃備以救害,故曰:『入軍不備甲兵。』遠諸害,故曰:『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錯其爪,兵無所容其刃。』不設備而必無害,天地之道理也。體天地之道,故曰:『無死地焉。』動無死地,而謂之『善攝生』矣。

愛子者慈於子,重生者慈於身,貴功者慈於事。慈母之於弱子也,務致其福,務致其福則事除其禍,事除其禍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得事理則必成功,必成功則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謂勇。聖人之於萬事也,盡如慈母之為弱子慮也,故見必行之道,見必行之道則明,其從事亦不疑,不疑之謂勇。不疑生於慈,故曰:『慈故能勇。』

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費,而況於人乎?故萬物必有盛衰,萬事必有弛張,國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賞罰。是以智士儉用其財則家富,聖人愛寶其神則精盛,人君重戰其卒則民眾。民眾則國廣,是以舉之曰:『儉故能廣。』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論之?有形則有短長,有短長則有小大,有小大則有方圓,有方圓則有堅脆,有堅脆則有輕重,有輕重則有白黑。短長、大小、方圓、堅脆、輕重、白黑之謂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議於大庭而後言則立,權議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圓而隨其規矩,則萬事之功形矣。而萬物莫不有規矩。議言之士,計會規矩也。聖人盡隨於萬物之規矩,故曰:『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天下先則事無不事,功無不功,而議必蓋世,欲無處大官,其可得乎?處大官之謂為成事長,是以故曰:『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

慈於子者不敢絕衣食,慈於身者不敢離法度,慈於方圓者不敢舍規矩。故臨兵而慈於士吏則戰勝敵,慈於器械則城堅固。故曰:『慈於戰則勝,以守則固。』夫能自全也而盡隨於萬物之理者,必且有天生。天生也者,生心也。故天下之道盡之生也,若以慈衛之也。事必萬全,而舉無不當,則謂之寶矣。故曰:『吾有三寶,持而寶之。』

書之所謂大道也者,端道也。所謂貌施也者,邪道也。所謂徑大也者,佳麗也。佳麗也者,邪道之分也。朝甚除也者,獄訟繁也。獄訟繁則田荒,田荒則府倉虛,府倉虛則國貧,國貧而民俗淫侈,民俗淫侈則衣食之業絕,衣食之業絕則民不得無飾巧詐,飾巧詐則知采文,知采文之謂服文采。獄訟繁、倉廩虛、而有以淫侈為俗,則國之傷也若以利劍刺之。故曰:『帶利劍。』諸夫飾智故以至於傷國者,其私家必富,私家必富,故曰:『資貨有餘。』國有若是者,則愚民不得無術而效之,效之則小盜生。由是觀之,大姦作則小盜隨,大姦唱則小盜和。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今大姦作則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則小盜必和,故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而貨資有餘者,是之謂盜竽矣。

人無愚智,莫不有趨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禍福之所由來。得於好惡,怵於淫物,而後變亂。所以然者,引於外物,亂於玩好也。恬淡有趨舍之義,平安知禍福之計。而今也玩好變之,外物引之,引之而往,故曰:『拔。』至聖人不然,一建其趨舍,雖見所好之物不能引,不能引之謂不拔。一於其情,雖有可欲之類,神不為動,神不為動之謂不脫。為人子孫者體此道,以守宗廟不滅之謂祭祀不絕。身以積精為德,家以資財為德,鄉國天下皆以民為德。今治身而外物不能亂其精神,故曰:『脩之身,其德乃真。』真者,慎之固也。治家,無用之物不能動其計則資有餘,故曰:『脩之家,其德有餘。』治鄉者行此節,則家之有餘者益眾,故曰:『脩之鄉,其德乃長。』治邦者行此節,則鄉之有德者益眾,故曰:『脩之邦,其德乃豐。』蒞天下者行此節,則民之生莫不受其澤,故曰:『脩之天下,其德乃普。』脩身者以此別君子小人,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故曰:『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奚以知天下之然也以此。』


回目錄
------------------------------------

喻老 第二十一


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故曰:『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攻擊不休,相守數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處帷幄,而兵不歸,故曰:『戎馬生於郊。』

翟人有獻豐狐、玄豹之皮於晉文公,文公受客皮而歎曰:『此以皮之美自為罪。』夫治國者以名號為罪,徐偃王是也。以城與地為罪,虞、虢是也。故曰:『罪莫大於可欲。』

智伯兼范、中行而攻趙不已,韓、魏反之,軍敗晉陽,身死高梁之東,遂卒被分,漆其首以為溲器,故曰:『禍莫大於不知足。』

虞君欲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不聽宮之奇,故邦亡身死,故曰:『咎莫憯於欲得。』

邦以存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為常,富貴其可也。不欲自害則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為足矣。』

楚莊王既勝狩於河雍,歸而賞孫叔敖,孫叔敖請漢間之地,沙石之處。楚邦之法,祿臣再世而收地,唯孫叔敖獨在。此不以其邦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絕。故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孫叔敖之謂也。

制在己曰重,不離位曰靜。重則能使輕,靜則能使躁。故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故曰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也。』邦者,人君之輜重也。主父生傳其邦,此離其輜重者也。故雖有代、雲中之樂,超然已無趙矣。主父,萬乘之主,而以身輕於天下,無勢之謂輕,離位之謂躁,是以生幽而死。故曰:『輕則失臣,躁則失君』,主父之謂也。

勢重者,人君之淵也。君人者勢重於人臣之閒,失則不可復得也。簡公失之於田成,晉公失之於六卿,而邦亡身死。故曰:『魚不可脫於深淵。』賞罰者,邦之利器也,在君則制臣,在臣則勝君。君見賞,臣則損之以為德;君見罰,臣則益之以為威。人君見賞而人臣用其勢,人君見罰而人臣乘其威。故曰:『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王入宦於吳,而觀之伐齊以弊吳。吳兵既勝齊人於艾陵,張之於江、濟,強之於黃池,故可制於五湖。故曰:『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晉獻公將欲襲虞,遺之以璧馬;知伯將襲仇由,遺之以廣車。故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起事於無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謂微明。處小弱而重自卑謂損弱勝強也。

有形之類,大必起於小;行久之物,族必起於少。故曰: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欲制物者於其細也,故曰:『圖難於其易也,為大於其細也。』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曰:白圭之行隄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也。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鄭君不聽。叔瞻又諫曰:『不厚待之,不若殺之,無令有後患。』鄭君又不聽。及公子返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城焉。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宮之奇諫曰:『不可。脣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虞君不聽,受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此二臣者皆爭於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叔瞻、宮之奇亦虞、鄭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紂遂以亡。故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禍,故曰:『見小曰明。』

句踐入宦於吳,身執干戈為吳王洗馬,故能殺夫差於姑蘇。文王見詈於王門,顏色不變,而武王擒紂於牧野。故曰:『守柔曰強。』越王之霸也不病宦,武王之王也不病詈。故曰:『聖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無病也。』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子罕曰:『爾以玉為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

王壽負書而行,見徐馮於周塗,馮曰:『事者,為也。為生於時,知者無常事。書者,言也。言生於知,知者不藏書。今子何獨負之而行?』於是王壽因焚其書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談教,而慧者不以藏書篋。此世之所過也,而王壽復之,是學不學也。故曰:『學不學,復歸眾人之所過也。』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導之,因隨物之容。故靜則建乎德,動則順乎道。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此人遂以功食祿於宋邦。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故不乘天地之資,而載一人之身;不隨道理之數,而學一人之智;此皆一葉之行也。故冬耕之稼,后稷不能羨也;豐年大禾,臧獲不能惡也。以一人力,則后稷不足;隨自然,則臧獲有餘。故曰:『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

空竅者,神明之戶牖也。耳目竭於聲色,精神竭於外貌,故中無主。中無主則禍福雖如丘山無從識之,故曰:『不出於戶,可以知天下;不闚於牖,可以知天道。』此言神明之不離其實也。

趙襄主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銳貫顊,血流至於地而不知。鄭人聞之曰:『顊之忘,將何為忘哉!』故曰:『其出彌遠者,其智彌少。』此言智周乎遠,則所遺在近也,是以聖人無常行也。能並智,故曰:『不行而知。』能並視,故曰:『不見而明。』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故曰:『不為而成。』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子夏見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對曰:『戰勝故肥也。』曾子曰:『何謂也?』子夏曰:『吾入見先王之義則榮之,出見富貴之樂又榮之,兩者戰於胸中,未知勝負,故臞。今先王之義勝,故肥。』是以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也。故曰:『自勝之謂強。』

周有玉版,紂令膠鬲索之,文王不予,費仲來求,因予之。是膠鬲賢而費仲無道也。周惡賢者之得志也,故予費仲。文王舉太公於渭濱者,貴之也;而資費仲玉版者,是愛之也。故曰:『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回目錄
------------------------------------

作者:韓非子
文章出處:不聽話的文學小站之韓非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75 - 2002-01-15 01:12:52 孫子兵法(尚未校稿)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目錄

始計篇 第一 作戰篇 第二
謀攻篇 第三 軍形篇 第四
兵勢篇 第五 虛實篇 第六
軍爭篇 第七 九變篇 第八
行軍篇 第九 地形篇 第十
九地篇 第十一 火攻篇 第十二
用間篇 第十三 附錄


------------------------------------

始計篇 第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

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

賞罰孰明?

吾以此知勝負矣。

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

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怒而撓之,卑而驕之。

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回目錄
------------------------------------

作戰篇 第二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聞挫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

近於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

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

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冑弓矢,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

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回目錄
------------------------------------

謀攻篇 第三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又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比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

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與戰,不可以與戰者勝;

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

將能而君不御者聲;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戰不殞;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殞。

回目錄
------------------------------------

軍形篇 第四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

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勝者之戰人也,若決稱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回目錄
------------------------------------

兵勢篇 第五


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若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

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

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

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貴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回目錄
------------------------------------

虛實篇 第六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之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我之所與戰者約矣。

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

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

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

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我所以制勝之形。

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水應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故五行無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生死。

回目錄
------------------------------------

軍爭篇 第七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

軍爭之難者,以迂為者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

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

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

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者也。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掠鄉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

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鐸;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故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邱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回目錄
------------------------------------

九變篇 第八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

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

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回目錄
------------------------------------

行軍篇 第九


孫子曰:凡處軍向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

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者軍也。

絕斥澤,惟及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

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喜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丘陵隄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及去之,勿近也。

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

軍旁有險阻蔣潢,井生葭葦,山林薈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藏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

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

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絛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

倚仗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

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

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軍無懸瓶,不返其舍者,窮寇也;

諄諄翕翕,徐言入入者,失眾也;屢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

先暴而後畏其眾者,不精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解去,必謹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

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

令素信著者,與眾相得也。

回目錄
------------------------------------

地形篇 第十


孫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令敵半出而擊之,利。

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

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種,非天之災,將之過也。

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

足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

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

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

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于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之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

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

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殞;知地知天,勝乃可全。

回目錄
------------------------------------

九地篇 第十一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

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

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是故散地則無以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

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

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霑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

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E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

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

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

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

圮地吾將進其涂;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眾;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墮。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

犯知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勢,在於順佯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及入之。

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是故使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回目錄
------------------------------------

火攻篇 第十二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輪,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

時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

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

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

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攻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回目錄
------------------------------------

用間篇 第十三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兵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之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間者,因為其敵間而用之。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

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親,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

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

因是而知之,故因間內間,可得而使也。

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

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

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執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

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回目錄
------------------------------------

《附錄》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

《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作者是誰呢?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4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發掘的兩座漢代墓葬中同時發現了用竹簡寫成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樣,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避隱吳國著兵法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後來由于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系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齊桓公早就了解陳公子媯完年輕有為,任命他為負責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後,由姓媯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擴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才干,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式「食邑」),並賜姓孫氏。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

由于貴族家庭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實,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並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于帶兵作戰的將領,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這對少年孫武的軍事方面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後來,內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斗爭,愈演愈烈。孫武對這種內部斗爭極其反感,不願糾纏其中,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頭。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強盛,很有新興氣象。孫武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孫武正值18歲的青春年華,他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而來,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孫武來到吳國後,便在吳都(今蘇州市)郊外結識了從楚國而來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潛逃到吳國。他立志興兵伐楚,為父兄報仇。孫武結識伍子胥後,十分投機,結為密友。這時吳國的局勢也在動蕩不安之中,兩人便避隱深居,待機而發。

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利用吳國伐楚,國內空虛的機會,以專諸為刺客,襲殺吳王僚,然後自立為王,稱闔閭。闔閭即位後,就禮賢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賢臣,他又體恤民情,不貪美味,不聽淫樂,不好女色,注意發展生產,積蓄糧食,建築城垣,訓練軍隊,因而大得民心,吳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闔閭又注重搜求各種人才,立志要使吳國更加強盛,時而向長江中游發展,滅楚稱雄。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並請伍子胥引薦自己。終于,孫武寫好了13篇兵法。這13篇兵法,講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全書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系。

孫武的兵法13篇,各有側重,波瀾起伏,分析透徹,見解精到,實用性強。為了使吳王能夠任用他,他在兵法開頭就說﹕「吳王聽我所陳之計而用兵則必勝,我就留在這兒,如不聽我計而用兵則必敗,我也就要再到別的國家去。」為了使吳王讀兵法感到親切,他在兵法中經常運用當時吳、越兩國沖突的戰例,有針對性地闡述。他在兵法中自比商朝開國大臣伊尹和周朝開國大臣姜太公,希望輔佐吳王統一王朝。


試兵任將西征南伐

闔閭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吳國國內穩定,倉廩充足,軍隊精悍,向西進兵征伐楚國的準備工作巳經基本就緒。伍子胥向闔閭提出,這樣的長途遠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韜略的軍事家籌劃指揮,方能取勝。他向吳王闔閭推薦了正在隱居的孫武,向吳王介紹孫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稱贊孫武是個方能安邦、武能定國的蓋世奇才。可是,孫武自從來到吳國後一直隱居著書,吳王連孫武這個名字都不曾聽說,認為一介農夫不會有大本事。伍子胥便反復推薦,僅一個早上就推薦了7次,吳王才答應接見孫武。

孫武帶著他剛寫就的兵法進見吳王。吳王將兵法一篇一篇看罷,嘖嘖稱好,但忽然產生一個念頭,兵法頭頭是道,是否真適合于戰爭的實用呢?孫武能寫兵法,又怎樣才能證明他不只是一位紙上談兵的人呢?吳王便對孫武說﹕「你的兵法十三篇,我巳經逐篇拜讀,實是耳目一新,受益不淺,但不知實行起來如何,可否用它小規模地演練一下,讓我們見識見識?」孫武回答說﹕「可以」。吳王又問道﹕「先生打算用什麼樣的人去演練?」孫武答﹕「隨君王的意願,用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也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可以。」吳王想給孫武出個難題,便要求用宮女來演練。

于是,吳王下令將宮中美女180名召到宮後的練兵場,交給孫武去演練。孫武把180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他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

分派巳定,孫武站在指揮台上,認真宣講操練要領。他問道﹕「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後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視前方;向左,視左手;向右,視右手;向後,視後背。一切行動,都以鼓聲為準。你們都聽明白了嗎?」宮女們回答﹕「聽明白了。」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然而盡管孫武三令五申,宮女們口中應答,內心卻感到新奇、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巳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閽軍赦免她們。」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

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回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孫武傳人請闔閭檢閱,闔閭因為失去愛姬,心中不快,便托辭不來,孫武便親見闔閭。他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聽了孫武的一番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闔閭、伍了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鐘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鐘吾國可比。我軍巳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說孫武共同商訂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時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佔據上風。

公元前506年,楚國攻打巳經歸附吳國的小國——蔡國,給了吳軍伐楚的借口。闔閭和伍子胥、孫武指揮訓練有素的3萬精兵,乘坐戰船,溯淮而上,直趨蔡國與楚國的交戰。楚軍見吳軍來勢凶猛,不得不放棄對蔡國的圍攻,收縮部隊,調集主力,以漢水為界,加緊設防,抗擊吳軍的進攻。不料孫武突然改變了沿淮河進軍的路線,放棄戰船,改從陸路進攻,直插楚國縱深。

伍子胥問孫武﹕「吳軍習于水性,善于水戰,為何改從陸路進軍呢?」

孫武告訴他說﹕「用兵作戰,最貴神速。應當走別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個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遲緩,楚軍必然乘機加強防備,那就很難破敵了,」說得伍子胥點頭稱是。

就這樣,孫武在3萬精兵中選擇了強壯敏捷的3500人為前陣,身穿堅甲,手執利器,連連大敗楚軍。舊歷11月28日攻入楚國的國都郢,楚昭王帶著妹妹倉皇出逃。孫武以3萬軍隊攻擊楚國的20萬大軍,獲得全勝,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

然而,這時越國乘吳軍伐楚之機進攻吳國,秦國又出兵幫助楚國對付吳軍,這樣,闔閭不得不引兵返吳。此後,吳又繼續伐楚,楚為免亡國,將國都由郢遷到都(今湖北宜城縣東南)。

孫武在幫助闔閭西破強楚的同時,計劃征服越國。公元前496年,闔閭聽說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踐年輕稚弱,越國國內不大穩定,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便不聽孫武等人的勸告,不等準備工作全部就緒,就倉猝出兵,想要擊敗越國。不料,勾踐整頓隊伍,主動迎戰,兩軍相遇于吳越邊境的李(今浙江嘉興縣西南)。勾踐施展巧計,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陣,排成三行,把劍放在脖子上,一個個陳述表演後,自剄于陣前。吳國士兵不知那是一個個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軍乘機發動沖鋒,吳軍倉皇敗退,闔閭也傷重身亡。

闔閭去世後,由太子夫差繼承王位,孫武和伍子胥整頓軍備,以輔佐夫差完成報仇雪恥大業。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踐調集軍隊從水上向吳國進發,夫差率10萬精兵迎戰于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邊),在孫武、伍子胥的策劃下,吳軍在夜間布置了許多詐兵,分為兩翼,高舉火把,只見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連成一片,迅速向越軍陣地移動,殺聲震天,越軍驚恐萬狀,軍心動搖,吳軍乘勢總攻,大敗越軍,勾踐在吳軍的追擊下帶著5000名甲士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上的一個小城中憑險抵抗,由于吳軍團團包圍,勾踐只得向吳屈辱求和,夫差不聽伍子胥勸阻,同意了勾踐的求和要求。

吳國的爭霸活動在南方地區取得勝利後,便向北方中原地區進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聯合魯國,大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領著數萬精兵,由水路北上,到達黃池(今河南封丘縣南),與晉、魯等諸侯國君會盟。吳王夫差在這次盟會上,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爭得霸主的地位。孫武雖沒有直接參加攻齊取勝、與晉爭霸兩事,但在此前孫武精心訓練軍隊和制定軍事謀略,對夫差建立霸業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貢獻。


悄然歸隱留《孫子》思想影響2500年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納忠言。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拔,不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諫,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尸體裝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給安葬。孫武深知「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對伍子胥慘死的一幕十分寒心,于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臥薪嘗膽,立志報復,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公元前482年,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動難,便一蹶不振,由盛轉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孫武所夢想的由吳王統一華夏,也就成為泡影。

孫武的一生,除了其赫赫戰功以外,更主要的是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少珍貴的論兵、論政的篇章,其中尤以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最著名。這短短的13篇5000字,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于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以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系,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這就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化,表明孫武掌握了生動活潑的辯證法。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孫武的軍事理論並非沒有缺點、錯誤的東西,但遠遠超出了同時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見識深深影響了後世,受到古今中外軍事家的廣泛推崇。例如﹕孫武主張「慎戰」。在《孫子兵法》中開宗明義便指出﹕「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慮的」。孫武又警告國君不可因憤怒而興兵,將帥也不可因惱火而交戰,一定要瞻前顧後,以國家利益為尺度作出決策。例如,孫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個著名論斷,認為一定要對自己的實力和對方的情況了如指掌,隨時隨地掌握對方的動態變化,采取相應的應變措施,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例如,孫武又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主張,認為不管敵我總體力量對比的強弱如何,一定要創造機會,造成我在局部兵力上的優勢,以十攻一,以眾擊寡,全殲敵方。……這些光輝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論斷都倍受軍事家們的推崇,孫武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贊《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寧代,《孫子兵法》作為《武經七書》的第一部,成為科舉中武科考試的理論科目,《孫子兵法》從此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流傳。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鮮、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

近現代的戰爭使用許多新式武器,與古代戰爭的條件大不相同,但《孫子兵法》所論述的戰爭的基本原理和原則都沒有因戰爭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仍然受到軍事家們的普遍推崇。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說﹕「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在1990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將軍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孫子兵法》中「重將治兵」的原則及名種謀略思想來驅動裝備著最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譽為「將星奇才」。英國著名戰略家利德爾‧哈特在《孫子兵法》英譯本序言中說﹕「2500多年前中國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對于研究核時代的戰爭是很有幫助的。」

《孫子兵法》不僅運用于軍事領域,還被推廣運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尤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孫武的軍事理論與企業管理雖然活動的領域不同,但它們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市埸,競爭即戰爭。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所著《兵法經營全書》指出﹕「采用中國的兵法思想指導企業經營管埋,比美國的企業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霍吉茲在《企業管理》一書中指出﹕《孫子兵法》一書中「揭示的許多原理原則,迄今猶屬顛撲不破,仍有其運用價值」。古老的兵法在現代社會中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孫武雖非出生吳地,但一生活動是在吳地。他不僅戰功卓著,還留下了《孫子兵法》,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杰出的地位。


作者:不詳
出處:不聽話的文學小站之孫子兵法

ps.《孫子兵法》亦是乞兒的愛書之一,見網路上有人整理得很好,但借一用饗君!

回目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76 - 2002-01-15 01:20:52 [ 蓮香腊郁 ]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話,怕不投機
人,怕不知趣
即便同具佛性,但
有緣者如雲,無緣者如泥...
話說得好聽漂亮並不代表高明~
往往暴露自身的放不開與俗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78 - 2002-01-15 01:25:27 六祖壇經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
目錄
自序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決疑品第三
------------------------------------

自序品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二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

客曰:「金剛經。」

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

客云:「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經八月餘。

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當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設作偈頌,枉用心力。」

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煩作偈?」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待法。大難大難!」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變相,及五祖血圖,流傳供養。

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所見。

偈曰:「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

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問,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

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會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神秀作禮而去。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

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上人!我此踏碓八個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

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

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

惠能聞己,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 無性亦無生。」

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啟曰:「向甚處去?」

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惠能三更領得衣缽,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

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

祖送至九江驛,祖令上船,五祖把艣自搖。

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艣。」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惠能生在邊方,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逐後數百人來,欲奪衣缽。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麤燥,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

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

能隱草莽中。

惠明至,提掇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盤坐石上。

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

惠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
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
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喫肉邊菜。」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避。」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

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其金。」

於是為惠能薙髮,願事為師。惠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惠能於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別。

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回目錄
********************************************

經文出處: 六祖壇經註釋/東方佛教學院第二屆同學編註
出 版 者: 佛光出版社



------------------------------------

般若品第二(以下尚未校對)

次日,韋使君請益。師陞坐,告大眾曰:「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復云:「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諦聽,吾為汝說──
善知識,世人終日口念般若,不識自性般若;猶如說食不飽,口但說空,萬劫不得見性,終無有益。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瀰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約『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來去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行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羅蜜』?此是西國語,唐言到彼岸,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浪,即名於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為彼岸,故號『波羅蜜』。

善知識,迷人口念,當念之時,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善知識,『摩訶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來,三世諸佛從中出。當用大智慧,打破五蘊煩惱塵勞。如此修行,定成佛道,變三毒為戒定慧。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何以故?為世人有八萬四千塵勞。若無塵勞,智慧常現,不離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

善知識,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須修般若行。持誦《金剛般若經》即得見性,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嘆,莫能具說。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智小根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

善知識,小根之人,聞此頓教,猶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長。小根之人,亦復如是。元有般若之智,與大智人更無差別。因何聞法不自開悟?緣邪見障重,煩惱根生。猶如大雲覆蓋於日,不得風吹,日光不現。般若之智亦無大小,為一切眾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見,修行覓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開悟頓教,不執外修,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善知識,內外不住,去來自由,能除執心,通達無礙,能修此行,與《般若經》本無差別。

善知識,一切修多羅及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經,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無世人,一切萬法本自不有,故知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緣其人中,有愚有智;愚為小人,智為大人;愚者問於智人,智者為愚人說法;愚人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善知識,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本性?《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淨名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

善知識,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開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需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一向執謂須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偏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善知識,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悟無念法者,見諸佛境界;悟無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識,後代得吾法者,將此頓教法們,於同見同行,發願受持,如事佛故,終身而不退者,定入聖位。然須傳授從上以來默傳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見同行,在別法中,不得傳付。損彼前人,究竟無益。恐愚人不解,謗此法門,百劫千生,斷佛種性。善知識,吾有一無向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即心通 如日處虛空
為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師復曰:「今於大梵寺說此頓教,普願法界眾生,言下見性成佛」

時韋使君與官僚道俗,聞師所說,無不省悟。一時作禮,皆嘆善哉!何期嶺南有佛出世。

回目錄
------------------------------------

決疑品第三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剌丈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
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

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

師曰:「是。」

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刺史又問曰:「弟子常見僧俗念阿彌陀佛,願生西方;請和尚說,得生彼否?願為破疑。」

師言:「使君善聽,惠能與說。世尊在舍衛城中,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若論相說里數有十萬八千,即身中十惡八邪,便是說遠。說遠,為其下根;說近,為其上智。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味,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使君心地,但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難到。」

「今勸善知識,先除十惡,即行十萬;後除八邪,乃過八千。念念見性,常行十直,到如彈指,便親彌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須更願往生?不斷十惡之心,仃佛印水迎請?若悟無生頓法,見西才只在剎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遙如何得達?惠能與諸人移西方如剎那間,目前便見,各願見否?」

眾皆頂禮云:「若此處見,何須更願往生?願和尚慈悲,便現西方,普令得見。」

師言:「大眾!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鼇,貪瞋是地獄,愚癡是畜生。」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忘,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眾聞說,了然凡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眾生,聞者一時悟解。」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

師言:「吾與大眾,作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作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親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鎖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見 何勞向什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卻來相問。」

時,刺丈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待續中.......


編輯者: 百鍊生 (2002-01-15 17:32: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79 - 2002-01-15 01:26:55 HOLY BIBLE 聖經選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目錄
舊約--創世紀 Genesis


------------------------------------

創世紀 Genesis

1:1  起初 神創造天地。
1:2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1: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1:5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1:6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1:7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1:8  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1:9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1:10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 神看著是好的。
1:11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1:12  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 神看著是好的.
1: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1:1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1:15  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
1:16  於是 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
1:17  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1:18  管理晝夜、分別明暗. 神看著是好的.
1:19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1:20  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1:21  神就造出大魚、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 神看著是好的。
1:22  神就賜福給這一切、說、滋生繁多、充滿海中的水.雀鳥也要多生在地上。
1:2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1:24  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
1:25  於是 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各從其類. 神看著是好的。
1:26  神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蟲。
1:27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1:28  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
1:29  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
1:30  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事就這樣成了。
1:31  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六日。
2:1  天地萬物都造齊了。
2:2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2:3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2:4  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 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
2:5  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的菜蔬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 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
2:6  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
2:7  耶和華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2:8  耶和華 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
2:9  耶和華 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
2:10  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
2:11  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
2:12  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
2:13  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
2:14  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2:15  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
2:16  耶和華 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
2:17  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
2:18  耶和華 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2:19  耶和華 神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甚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他的名字。
2:20  那人便給一切牲畜、和空中飛鳥、野地走獸都起了名.只是那人沒有遇見配偶幫助他。
2:21  耶和華 神使他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
2:22  耶和華 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他到那人跟前。
2:23  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因為他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
2:24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2:25  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
3:1  耶和華 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對女人說、 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喫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
3:2  女人對蛇說、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喫.
3:3  惟有園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 神曾說、你們不可喫、也不可摸、免得你們死。
3:4  蛇對女人說、你們不一定死、
3:5  因為 神知道、你們喫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 神能知道善惡。
3:6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來喫了.又給他丈夫、他丈夫也喫了。
3:7  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纔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
3:8  天起了涼風、耶和華 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 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 神的面。
3:9  耶和華 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那裡。
3:10  他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
3:11  耶和華說、誰告訴你赤身露體呢、莫非你喫了我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麼。
3:12  那人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喫了。
3:13  耶和華 神對女人說、你作的是甚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喫了。
3:14  耶和華 神對蛇說、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喫土。
3:15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3:16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3:17  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裡得喫的。
3:18  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喫田間的菜蔬。
3:19  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3:20  亞當給他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他是眾生之母。
3:21  耶和華 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3:22  耶和華 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喫、就永遠活著.
3:23  耶和華 神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
3:24  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

------------------------------------

記得乞兒從前在讀聖經的時候,曾經淚下好幾次...><

也許是自己愛哭吧~又或許是有某些故事讓乞兒深受感動!!

希望這些故事與教化
可以為大家帶來一點清流
提昇心靈的層次..更能
藉此認清生命中的方向


網路來源:網上聖經

\\Rich Beggar\花爵百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0 - 2002-01-15 01:29:13 太玄真一本際經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太玄真一本際經 付囑品第二

天尊曰:〔道本無言,亦無文字,但為世間無明眾生,愚癡觸壁,懸心冥導,無由悟解,
故立世典漸啟童蒙,乃寄語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著述經圖,語字乃同非復凡俗。子欲
識者,當一心聽,有十二印印我法門,若諸教中有此法印即是正經;無此印者即是邪說
。何等十二?
一者,世間有為之法皆悉無常,即生即變,即老即滅,雖彼電光,駿馬飆風,莫之能
比。諸天壽限期滿亦謝,隨業流轉三惡道中,大期死壞易可知覺,變易無常世不能了
。三清之人見生滅相,覺無常苦,明了故體無相,故以智慧力能知能覺,忘不著故不以
為苦,而是任放恬愉安樂,解未圓故隨念生滅。
二者,一切世法皆無有我不得自在,非真實故,相因待故。
三者,世間有心之法皆悉苦惱,何以故?可逼迫故,可違逆故,無常遷滅故。苦有
二種,一麤二細,云何為麤?一切受生老病死壞,怨家合會恩愛分離,所求不稱
,是名麤苦。云何細苦?即細無常,念念損壞,實是苦惱,人不能知,是名細苦。
 四者,一切世間不淨穢惡亦有麤細,麤者可見,細不可知﹔如世肉身,皮膚血脈,
大小不淨,屍形臭爛,是麤不淨。煩惱結漏,慧者棄薄,是細不淨。
 五者,萬物皆是空無性,無真實故,假合眾緣,皆相因待。
 六者,出世昇玄,至道常任,湛體自然,無生無滅,離有為相。
 七者,真一妙智自在無礙,神力所為隨意能辨,故名大我。
 八者,離二無常不受諸愛,心相寂滅,故名安樂。
 九者,真性靈通離一切相,無染無穢,是名清淨。
 十者,至道真實非偽雜身,是金剛身,故名善有。
 十一者,是世間法及出世法皆假設施,悉是因緣,開方便道,為化眾生,強立名字
。生死道場,等所無有,無得無捨,是名解脫。
 十二者,正道真性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名正中道。
 十二法印定我法門,隨有其言即宜遵奉,無此說者不可修行。吾以道眼,不動於寂
,遙觀眾生,有能分別明了法印,依法行者,我即化身種種示現,人天六道,隨緣施
作,倏有敥無,勸示接引,覆護輔持,令無留難。卿當以此正法之印,普教天人咸
使知識,案法奉行。〕

  太玄真一本際經 道果品第四

諸弟子同聲說頌問曰:〔云何識真本,道性自然因?云何絪縕初,而半生死身?云何
入三界,極識染諸塵?云何造惡業,四趣永沉淪?云何初發意,迴向正道人?云何修觀
行,白日造天津?云何名真一,斷故以澄新?云何太一果,昇玄獨可欣?唯垂廣分別
,釋我疑罔心,悟己超仙品,轉位偶高真。〕

道君於是默念思維良久,言曰:〔子等復坐諦聽,所說言道性者,即真實空。非空
不空,亦不不空,非法非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
,非始非非始,非終非非終,非本非末,而為一切諸法根本。無造無作,名曰無為。
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然,故曰自然。悟此真性,名曰悟道。了了照見,成無
上道。一切眾生皆應得悟,但以煩惱之所覆蔽,不得顯了,有理存焉,必當得故,
理而未形,名之為性。三世天尊,斷諸結習,永不生故真實顯現,即名道果。果未顯
故強名為因,因之與果畢竟無二,亦非不二。君知諸法本性清靜,妄想故生,妄想故
滅,此生滅故,性無生滅。了達此者,歸根復命,返未生也。仙真下聖,所不見知,
上聖之人少能知見,亦不明了,去始遠故。唯得道果洞照,道眼具足,乃能明見,
以明見故,名一切智,無上尊也。〕

〔言絪縕者,譬喻甚深,我於往昔於天尊所,聞如是義,絪者因也,縕者暖也,
世間之法,由暖潤氣而得出生,是初一念始生倒想,體最輕薄,猶若微煙,能障道果
無量知見,作生死本,源不可測,故稱神本。神即心耳,體無所有,去本近故,性即
於本,本於無本,故名神本。末入三界五道惡,故惡輕微,故性即空,故曰澄清。
但是輕癡未染見著,故名無雜。體是煩惱,即是生業,名為兩半,即體是報,故名成
一。是煩惱業,即以報法,體唯是一,隨義為三,漸漸增長,分別五種,一者未入三
界繫縛之位,唯其生域非三界因,二者能生無色界業,三者能生色界之業,四者能生
欲界之業,五者能生三惡道業,是故說言其義有五。但絪縕之氣起於虛無,無有而有
,有無所有,是故說從真父母生。輾轉生長而有身形,寄附胞胎世間父母,而得生育
,具足諸根,是名色蘊。六根成就對於六塵,生六種識是名識蘊,既妄聚塵分別假相
,是男是女,山林草石,種別名字,去來動轉,從心相生,故名想蘊。倒想聚己妄
生憎愛,分別校計善惡好醜,而起貪欲瞋恚愚癡,諸惡過咎造顛倒業,起罪福報往
返無窮,名為行蘊。所言蘊者,稍相聚合,而得堅成,蔭蓋眾生令居闇苦,造作眾惡
淪沒三塗,漂浪苦海不能自出,以是義故名為入死。初雖有五後則唯二,從絪縕始至
欲界人,此之四位皆由善業,惱業兩半,生一福果。枉降三塗,惡業生處,因緣兩半
生一苦果。如是眾生在生死獄,以妄想故受諸苦惱,猶如夢中見種種事,苦樂罪福差
別不同,而亦於中生愛憎,起善惡行,比覺之後一切都無,是諸眾生亦復如是。以道
性力得遇善友,聞三洞經生信樂心,從師稟受依教修行,作諸功德開化眾生,修習觀
行習因增進,能發道意誓度群生,同入正果,於如是心不生分別,決定清淨直達邊底
,無有染滯,靜然徐清,入實相境。是各初發道意之相,轉有得心,向無得念,念無
所念,止心不動,是名迴向正道之心。是淨妙心,非因非果,始終無二,而亦因果非
不始終,習如是想,念念相應,察無相想,是名為觀。觀想增進能摧煩惱,破有得心
,名為伏行。心轉調柔順無生法,真實決了,正中之正,明解妙門,故名無欲。結習
已盡超種民位,白日騰舉出到三清,玄之又玄,享無期壽,返根復命,體入清虛,
了無非無知有非有,安位中道正觀之域,反我兩半處於自然,道業日新念念增益,於
明淨觀睹見法身,心心相得,不期自會天尊,習應無後憂勞,雙觀道慧及道種慧,滿
一切種斷絪縕障,圓一切智故名真一。煩惱盡處,名曰無為。昇玄入無故稱太一。細
無不入大無不包,高勝莫先強名為大。太即大也通達無礙,故名為太。獨步無侶無
等等故,故稱為一。是究竟處故言太一。如是等義雖可了知,不可言說,湛寂之相但
從名字,引導後來,寄世言辭,開真空道,略為汝等演因緣趣,當諦思維勿一向解,
諸所未通,微密之相,汝師道陵,當相教示,勤心請受,自體其源。〕


感謝近道兄提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1 - 2002-01-15 01:42:56 [ 菊觥浸翠 ]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常常在想:
人的價值在什麼地方??
是在乎生命的完成..自我的肯定..社會的評價..歷史的傳承..
還是其他..

每個人所面臨的情況不同,秉賦與性情亦不一樣
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
當提則提,當放則放!!
偶爾高歌一曲,偶而滿腹斷腸
不過是真存實有,何苦學杞人憂傷!!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之不樂哉!?
欲見淵魚者,不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2 - 2002-01-15 01:46:10 唐寅詩集(選)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裏桃花庵 桃花庵裏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 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 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煞風顛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

------------------------------------

感懷

不鍊金丹不坐禪 饑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 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裏形骸春共老 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 世上閒人地上仙

------------------------------------

席上答王履吉

我觀古昔之英雄 慷慨然諾杯酒中
義重生輕死知己 所以與人成大功
我觀今日之才彥 交不以心惟以面
面前斟酒酒未寒 面未變時心已變
區區已作老村莊 英雄才彥不敢當
但恨今人不如古 高歌伐木矢滄浪
感君稱我為奇士 又言天下無相似
庸庸碌碌我何奇 有酒與君斟酌之

------------------------------------

把酒對月歌

李白前時原有月 惟有李白詩能說
李白如今已仙去 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 明月還如李白時
我學李白對明月 月與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 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雖無李白才 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 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 萬樹桃花月滿天

------------------------------------

焚香默坐歌

焚香默坐自省己 口裏喃喃想心裏
心中有何害人謀 口中有甚欺心語
為人能把口應心 孝弟忠信從此始
其餘小德或出入 焉能磨涅吾行止
頭插花枝手把杯 聽罷歌童看舞女
食色性也古人言 今人乃以之為恥
及至心中與口中 多少欺人沒天理
陰為不善陽掩之 則何益矣徒勞耳
請坐且聽吾語汝 凡人有生必有死
死見先生面不慚 才是堂堂好男子

------------------------------------

世情歌

淺淺水 長長流 來無盡 去無休
翻海狂風吹白浪 接天尾闆吸不收
即如我輩住人世 何榮何辱 何樂何憂
有時邯鄲夢一枕 有時華胥酒一甌
古今興亡付詩卷 勝負得失歸松楸
清風明月用不竭 高山流水情相投
蓂莢自晦朔 蘭菊自春秋
我今視昔亦復爾 後來還與今時侔
君不見 東家暴富十頭牛
又不見 西家暴宿萬戶侯
雄聲赫勢掀九州 有如洪濤洶涌 世界欲動天將浮
忽然一日風打舟斷蓬 絕梗無少留
桑田變海海為洲 昔時聲勢空喧啾
嗚呼 何如淺淺水 長長流


------------------------------------

伯虎的詩,乞兒真是愛斃了!!
其中的意趣,卻又該如何分說呢??

呵呵呵~
又風顛何妨,且自得其樂吧!!


\\Rich Beggar\花爵百鍊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3 - 2002-01-15 02:06:30 [ 椿萱併楙 ]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自古以來,有多少
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與乞兒同樣的迷惘??
迷於愛惡欲,惘於生老病,執著於一已之是而不知自死!!

迷惘與困苦,有時候不一定是壞事~
相對的,那是一種真實存在的證據!
如果人生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空的..
那生又何異於死
有很多的事,沒有印證是不能空口白話的!!

自我存在的理由,不能
單靠他人給予答案(是一時的方便法,非究竟法)
必需燃燒自己的生命
一步一步去實踐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4 - 2002-01-15 02:07:44 容格心理學淺介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意識自我(Ego)

Jung所指的Ego是指所有意識的中心,是意識的心(conscious mind),由意識的知覺、記憶、回想和感覺所組成,形成個人的認同感和連續性,凡是在意識層次的心理作用,如思考、情感、記憶、推理都是Ego的作用。

個人潛意識(Personal unconscious)

為潛意識中與個人經驗有關的部分,和Ego相連接,曾一度存在於意識界內但經過壓抑、遺忘、隱藏的過程,而無法存在於意識層面,不被個人所察覺,和Freud所提的前意識頗為相似。

l 情結complex

情結就是以當事人所重視的某一問題或是誤為中心的意念,常糾結在一起,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常會妨礙或減低其工作效率。而常存在於個人潛意識中,具有感覺、思想、知覺、記憶的一組織群體。具有一個類似於磁鐵的的核心,能吸引各種的感覺。而核心所吸引的經驗越多,放出來的力量越大。例如自卑情節、戀母情結等。而所謂的戀母情結(mother complex)是指其核心與母親有關的種族經驗和孩童個人與母親的經驗組合而成。凡事與母親有關的理想、感覺、記憶都被此一核心所吸引而形成一種情結。情結也可能控制、利用人格以達成目的。如拿破崙具稱被權力慾所支配,即可說他有權力慾情結。

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

為榮格理論中最新穎及最受爭議的一部份。所為集體潛意識就是指人類在種族進化中所遺留下來的心靈印象,並不是個人的,而是全體的、普遍的,人類所共同擁有的。人類多多少少都具有相同的特質,而這些特質使我們對事物的反應有一特定模式。人類的祖先都經歷過冷暖、陰晴、氣候的變化、疾病的侵襲…等,而這些累積的經驗傳遞、遺傳下來,使人們會形成某些預存的行為傾向,也提供一些引導行為的作用,為整個人格結構中種族的基礎。例如說接近光明、害怕黑暗、喜歡收穫與遠離痛苦等。因人類源自於同一的祖先,所經歷的又相當一致,因此大家的集體潛意識的內容是相同的。

l 原型(Archetypes)

原型是構成集體潛意識的元素,是一些人們所共同擁有的原始意象,是一種普遍性的思維,具有大量的情緒色彩,是人類根據各種經驗和感覺,而經驗是共同擁有及經歷的,且引起對某些人、事、物、現象的印象。由古到今所形成的特定形式,這些形式在各時代、各種文化一再地重複出現,顯現在個人的思想、夢想、神話、習慣、信仰中,產生頗為一致的反映傾向。

l 面具(Persona)

是指一個人配合社會習俗和傳統的要求,以及應付自己內在原型需求,在他人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形象。是公開的人格也是代表自我和外在世界『議價』的那部分意識,如同表演一般,出現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社會為他安排的角色,而和隱藏在社會習俗之後的個人人格相反,且我們會依據我們最優越的的心裡類型,而採取某個一般型的人格面具,因為他對我們而言是最容易的。假如意識自我和面具人格相認同,個人就只意識到他所扮演的人格,而未能覺知他自己的真正感受,榮格認為每一個人必須要瞭解這一點,否則便會開始喪失人格的完整性,而把自己侷限在人格面具的認同上除此之外一無所有,而成為社會的反應物,而不是真正自主的人。面具人格在某方面類似於Freud的超我。

l 阿尼瑪or男性中的女性 (Anima)

從生理上來說,世上並沒有百分之百的男性OR女性,因為男性體內含有女性的賀爾蒙,而女性體內亦有男性賀爾蒙。在心理上亦是如此,因此Anima便稱為男性中的女性,為男性潛意識中的女性補償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個集體的女性形象,是千百年來男性和女性交往中 所體認出來的女性特質。在與女人的過程中,男人的Anima得以顯現和表達,又把『她』投射在女人的身上,當他所面對的女人味與他心目中的女性(原型)符合時,便感到不滿和沮喪。

l 阿尼瑪斯or 女性中的男性 (Animus)

為相對於Anima的原型,是指女性的男性特徵,如同母親往往是男性的Anima的化身,父親也往往是女孩的Animus的化身,因此女人可能將Animus投射到男人的身上,若不符合她的Animus的形象,也會感到氣憤和遺憾。

l 陰影(Shadow)

這乃是人格中不能見人的部分,也就是人性中『獸性』的一面,也是人類在進化中所繼承的動物本能,是原罪觀念的根源。平日那些貪婪、殘忍、攻擊,以及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由它產生。可說是人類的不良思想、感覺、行動的根源。陰影要不是用面具來躲避社會的批評,則會被壓抑到個人潛意識中,且在我們平日的對人的行為中,陰影常會在當事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溜出來活動,或是投射到外界社會或別人身上去。但Jung並不認為我們要完全消除陰影,而是要善用它,事實上它乃是活力及創造力之源,瞭解它的存在而導之餘正軌,才是適當的處理。Jung的陰影和Freud的本我有些類似。

l 自我(self)

又稱為『完全自我』,與Ego有所不同,在Jung的理論中,self乃是人格中追求統整、和諧、穩定的作用,為人格的中心,sef會努力使人格的各部分統合為一個完整的人格,當個人意識和潛意識得到充分發展然後融合為一時,self便是整個人格的中心了,由於統合作用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因此一個人的self常在中年過後才會出現。

態度

Jung將人格態度區分為兩種:外向型、內向型。

外向型:外向的態度是從外在得到行為動機,而且是受到外在客觀因素與關係所引導,外向型朝向外在、客觀的環境和世界,且較重視客觀經驗,這種人通常比較喜歡活動、性情開朗、樂於與人交往。

內向型:內向的態度是從內在得到行為動機,而且是受到內在客觀因素與關係所引導,內向型朝向內在、主觀的環境和世界,且較重視主觀經驗,這種人通常比較喜歡文靜的活動,不樂衷於社交活動,常將注意力集中在本身的行為上。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是外向或是內向時,事實上只是說他偏向外向或內向的態度,並不是說他只有某一種態度而已,當一種傾向於支配當事人的人格時,另一種則傾向於被壓抑至潛意識的狀態,所以一位外向者的潛意識乃是內向的。

功能

在心理功能中,Jung指出有四種:

思考 (thinking) 是一種心智功能,在於瞭解事物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告訴你那是什麼)

感覺 (sensing) 包括了感官活動,藉由視、聽、嗅、味…等感官接受器來瞭解外在環境和本身體內的情況。(告訴你某種東西存在)

感受 (feeling) 是一種評價的功能,根據某一事物所引起的整面或負面的感受,產生接納或抗拒的心理,使當事人產生愉快、痛苦等情感。(告訴你是好是壞)

直觀 (intuiting) 是一種突如其來的靈感。(告訴你事物如何來變化)

思考和感受被視為『理性的功能』,因為他們評估經驗。

感覺和直觀被視為『非理性的功能』,因為他們依賴知覺作用。

每個人都有四種功能,但是通常只有一種較為突出,被稱為『優越的功能』,其餘的三者之一處於輔助的地位,最不獲發展的則將被壓抑到潛意識中。



文章出處:榮格之好站報報


編輯者: 百鍊生 (2002-04-19 00:01: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5 - 2002-01-15 02:40:44 大學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經一章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傳十章


一、釋明明德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二、釋新民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三、釋止於至善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四、釋本末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五、釋格物至知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六、釋誠意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七、釋正心修身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八、釋修身齊家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

九、釋齊家治國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十、釋治國平天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文章來源:中國電子古籍全文檢索

乞兒詞:
少時讀書為考試
幾回沈吟古文詩
莫賦新辭強說口
觀局不語難落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6 - 2002-01-15 02:43:27 電子書(文章)下載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7 - 2002-01-15 03:16:31 中庸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一、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二、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三、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四、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五、
子曰:道其不行久矣夫!

六、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爾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七、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知之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八、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九、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十、
子路問強。
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十一、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十二、
君子之道廢而隱。
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
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十三、
子曰:「道不遠人。」
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
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
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
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
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十四、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
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者正鵠,反求諸其身。」

十五、
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已乎!」

十六、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遣。
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十七、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故大德者,必受命。

十八、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文王,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喪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喪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十九、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址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二十、
哀公問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
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斯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斯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斯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及其成功,一也。
子日:「好學近乎知,利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近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性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
時使薄斂,所以勸百性也。
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
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誠者,天之道也。
誠之者,人之道也。
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二十一、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二十二、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二十三、
其次致曲。
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
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二十四、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二十五、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誠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二十六、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誠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彊。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
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
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二十七、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
優優大哉,禮儀三百, 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行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二十八、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二十九、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
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
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
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三十、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

三十一、
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
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
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
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
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
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三十二、
唯天下至聖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
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三十三、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
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
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趺鉞。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
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
詩云:「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文章出處:中庸原典

乞兒語:
願眾讀中庸
心口皆中庸
行事亦中庸
中庸人不庸


編輯者: 百鍊生 (2002-04-19 00:02: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8 - 2002-01-15 16:02:56 名人講堂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目錄
  • 王永慶的一席話
  • 比爾蓋茲給畢業生11個人生的建議
  • 愛因期坦的小故事


  • 王永慶的一席話
    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
    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元..
    但是一根火柴棒卻可以摧毀一棟房子.

    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
    一旦發作起來,
    其攻堅滅頂的力量,無物能禦.

    要疊一百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
    但倒骨牌卻只消十幾秒鐘.
    要累積成功的實業,需耗時數十載,
    但要倒閉,卻只需一個錯誤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
    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
    但要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

    這一根火柴棒,是什麼東西呢?
    它就是下列四項:

    1. 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
    2. 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
    3. 頑固不冥的個性.
    4. 狹隘無情的心胸.

    檢查看看,我們隨身攜帶幾根火柴棒?


    作者:王永慶演講詞(未考證)
    文章出處:電子郵件

    回目錄


    比爾蓋茲給畢業生11個人生的建議
    比爾蓋茲在一個畢業典禮上給了畢業生11個人生的建議

    1.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

    2.這個世界不會在乎你的自尊,這個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績,再去強調自己的感受。

    3.你不會一離開學校就有百萬年薪,你不會馬上就是擁有行動電話的副總裁,二者你都必須靠努力賺來。

    4.如果你覺得你的老闆很兇,等你當了老闆就知道了,老闆是沒有工作任期保障的。

    5.在速食店煎漢堡並不是作賤自己,你的祖父母對煎漢堡有完全不同的定義。

    6.如果你一事無成,不是你父母的錯,所以不要只會對自己犯的錯發牢騷,從錯誤中去學習。

    7.在你出生前,你的父母並不像現在這般無趣,他們變成這樣是因為忙著付你的開銷,洗你的衣服,聽你吹噓自己有多了不起。所以在你拯救被父母這代人破壞的熱帶雨林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間吧。

    8.在學校裡可能有贏家和輸家,在人生中卻還言之過早。學校可能會不斷給你機會找到正確答案,真實人生中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9.人生不是學期制,人生沒有寒暑假,沒有哪個雇主有興趣協助你找尋自我,請用自己的空暇做這件事吧。

    10.電視上演得並不是真實的人生。真實人生中每個人都要離開咖啡廳去上班。

    11.對書呆子好一點,你未來很可能就為其中一個工作。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文章出處: 轉貼自小凱哥之網路文章

    回目錄


    愛因期坦的小故事
    1.
    話說愛因斯坦晚年醉心研究統一場理論,企圖把四種宇宙間的原力統一歸納出一套理論和公式。
    有一次,大學把愛因斯坦遷往新的宿舍居住;由於他每天除了睡覺、用膳之外,其餘時間都是在忘我地研究,對外界根本一無所知。
    幾天之後,愛因斯坦終於出門了,可是在回家途中,竟然迷了路;於是愛因斯坦只好硬著頭皮致電給他的秘書說:「請問愛因斯坦的宿舍在哪裡?」
    「先生,對不起!基於保安理由,我不能隨便透露給陌生人知。」
    「...呃!...請...保守秘密,我...我是愛因斯坦,我忘了歸家路,才無奈致電問妳。」
    「你的聲線倒有幾分像,可是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居然忘了自己的居所,實在不合邏輯。」
    文章出處: 轉貼自韋一里之網路文章

    2.
    在課堂上,愛因斯坦對學生說:「有兩位工人,修理老舊的煙囟,當他們從煙囟裏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臉滿身的煤灰,請問你們誰會去洗澡呢?」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滿臉滿身煤灰的工人會去洗澡嘍!」

    愛因斯坦說:「是嗎?請你們注意,乾淨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臉滿身的煤灰,他覺得從煙囟裏爬出來真是骯髒。另一位看到對方很乾淨,就不這麼想了。我現在再問你們,誰會去洗澡?」

    有一位學生很興奮地發現了答案:「噢!我知道了!乾淨的工人看到骯髒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髒的。但是骯髒的工人看到乾淨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並不髒啊!所以一定是那位乾淨的工人跑去洗澡了。」

    愛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學生,所有的學生似乎都同意這個答案。

    只見愛因斯坦慢條斯理地說:「這個答案錯的。兩個人同時從老舊的煙囟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會是乾淨的,另一個會是髒的呢?這就叫做『邏輯』。」

    當一個人的思路受到牽絆時,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明地找尋到一切事理的根源---邏輯。

    要想找到邏輯,就要
    跳出「習慣上的桎梏」,
    避開「思路上的陷阱」,
    逃離「認知上的迷霧」,
    擺脫「性情上的執著」。

    要想尋找邏輯,就要脫離一切人為的佈局。
    文章出處: 電子郵件

    回目錄


    ps.引用如有不當之處,請惠予告知!!不勝感謝!!


    編輯者: 百鍊生 (2002-04-16 01:24: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89 - 2002-01-22 18:43:00 呂蒙正自敘文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宋朝宰相 呂蒙正》

    時也命也運也!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靈雞有翼飛不如鴨;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臥居草盧,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吻;漢王雖弱,卻有江山萬里;滿腹經綸,白髮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絞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躂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蓋人生在世,富貴不能移,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90 - 2002-01-22 19:02:51 李白詩選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贏。
    三盃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使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閤下,白首太玄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91 - 2002-01-24 18:02:05 文心雕龍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原道第一

    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
    ,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
    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性靈所鐘,是謂三才。
    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
    萬品,動植皆文,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
    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至于林籟結響
    ,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皇□﹔故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
    夫以無識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無文歟!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幽贊神明,易象惟先。庖犧畫其始,仲尼翼其終。
    而乾坤兩位,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圖孕乎八卦,
    洛書韞乎九疇,玉版金鏤之實,丹文綠牒之華,誰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炎皋□遺事,紀在三墳,而年世渺邈,聲采靡追
    。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
    奏之風。夏后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勛德彌縟。逮及商周,文勝其
    質。雅頌所被,英華日新。文王患憂,繇辭炳曜,符采復隱,精義堅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制詩緝頌,斧藻群言。至夫子繼聖,獨秀前哲
    ,熔□鈞六經,必金聲而玉振﹔雕琢情性,組織辭令,木鐸起而千聲應,
    席珍流而萬世響,寫天地之輝光,曉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風姓,暨于孔氏,玄聖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
    而設教,取象乎河洛,問數乎蓍龜,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然后
    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揮事業,彪炳辭義。故知道沿聖以垂文,聖因
    文以明道,旁通而無滯,日用而不匱。易曰:“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辭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贊曰:道心惟微,神理設教。光采玄聖,炳耀仁孝。龍圖獻體,龜書呈貌
    。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檢字】
    □皇,原字﹝□皇﹞。
    □乃,原字﹝□西﹞。
    □皋,原字﹝白皋﹞。
    □熔,原字﹝□容﹞。

    -------------------------------------

    序志第五十

    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
    焉。古來文章,以雕縟成體,豈取驅□□之群言雕龍也。夫宇宙綿邈,黎
    獻紛雜,拔萃出類,智朮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
    已。夫肖貌天地,稟性五才,擬耳目于日月,方聲氣乎風雷,其超出萬物
    ,亦已靈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
    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予生七齡,乃夢彩云若錦,則攀而采之。齒在逾立,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
    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聖人之難見也,乃小子
    之垂夢歟!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贊聖旨,莫若注經,而馬鄭
    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
    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
    非經典。而去聖久遠,文體解散,辭人愛奇,言貴浮詭,飾羽尚畫,文繡
    □□□,離本彌甚,將遂訛濫。蓋周書論辭,貴乎體要﹔尼父陳訓,惡乎
    異端﹔辭訓之異,宜體于要。于是搦筆和墨,乃始論文。

    詳觀近代之論文者多矣:至于魏文述典,陳思序書,應□□文論,陸機文
    賦,仲治流別,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鮮觀衢路,或臧否當時之才,或銓
    品前修之文,或泛舉雅俗之旨,或撮題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陳書辯
    而無當,應論華而疏略,陸賦巧而碎亂,流別精而少功,翰林淺而寡要。
    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龍之輩,泛議文意﹔往往間出,并未能振葉以尋
    根,觀瀾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誥,無益后生之慮。

    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
    亦云極矣。若乃論文敘筆,則□□別區分,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
    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上篇以上,綱領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籠圈條貫
    ,□□神性,圖風勢,苞會通,閱聲字,崇替于時序,褒貶于才略,□□
    悵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長懷序志,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位
    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數,其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夫銓序一文為易,彌綸群言為難,雖復輕采毛發,深極骨髓,或有曲意密
    源,似近而遠,辭所不載,亦不勝數矣。及其品列成文,有同乎舊談者,
    非雷同也,勢自不可異也。有異乎前論者,非苟異也,理自不可同也。同
    之與異,不屑古今,擘肌分理,惟物折衷。按轡文雅之場,環絡藻繪之府
    ,亦几乎備矣。

    但言不盡意,聖人所難﹔識在瓶管,何能矩□□。茫茫往代,既沈予聞﹔
    眇眇來世.倘塵彼觀也。

    贊曰:生也有涯,無涯惟智。逐物實難,憑性良易。傲岸泉石,咀嚼文義
    。文果載心,余心有寄。

    【檢字】
    □□,“爽”字中兩個爻字改成兩個百字,音“示”。
    □乃,原字﹝□西﹞。
    □□□,﹝上般下革﹞﹝巾兌﹞。
    □□,“楊”字木旁換王旁。
    □□,“口”中“有”字。
    □□,原字﹝□離﹞。
    □□,原字﹝□召﹞。
    □□,“蠖”字虫旁換矢旁。

    ------------------------------------

    文章出處:文心雕龍(據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利器校箋《文心雕龍校証》1980版輸入,一九九五年七月)
    說明: 《文心雕龍》是南北朝齊梁時代劉勰(465-532AD,字彥和,祖籍山東日照)所撰寫的一部體大思精的文學和美學巨著。該書共五十篇,現有兩篇為嚎([email protected])輸入。如有哪位願意將餘下四十八篇或其中一部分輸入,則網友幸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50892 - 2002-01-26 23:47:26 孝經
    百鍊生 離線

    一元復始
    註冊: 2000-08-23
    文章數: 1093
    來自: 丐幫
    ------------------------------------
    目錄

    〈開宗明義章 第一〉
    〈天子章 第二〉
    〈諸侯章 第三〉
    〈卿大夫章 第四〉
    〈士章 第五〉
    〈庶人章 第六〉
    〈三才章 第七〉
    〈孝治章 第八〉
    〈聖治章 第九〉
    〈紀孝行章 第十〉
    〈五刑章 第十一〉
    〈廣要道章 第十二〉
    〈廣至德章 第十三〉
    〈廣揚名章 第十四〉
    〈諫諍章 第十五〉
    〈感應章 第十六〉
    〈事君章 第十七〉
    〈喪親章 第十八〉

    >>>>後記


    ------------------------------------
    開宗明義章 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回目錄》
    ------------------------------------
    天子章 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孝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回目錄》
    ------------------------------------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包。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高而不包,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
    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回目錄》
    ------------------------------------
    卿大夫章 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此卿大夫子孝也。
    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回目錄》
    ------------------------------------
    士章 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回目錄》
    ------------------------------------
    庶人章 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回目錄》
    ------------------------------------
    三才章 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道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和禁。」
    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回目錄》
    ------------------------------------
    孝治章 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回目錄》
    ------------------------------------
    聖治章 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惟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回目錄》
    ------------------------------------
    紀孝行章 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


    《回目錄》
    ------------------------------------
    五刑章 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要君者無上,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回目錄》
    ------------------------------------
    廣要道章 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
    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謂
    之要道也。


    《回目錄》
    ------------------------------------
    廣至德章 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室至而日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
    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回目錄》
    ------------------------------------
    廣揚名章 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后世矣。」


    《回目錄》
    ------------------------------------
    諫諍章 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天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回目錄》
    ------------------------------------
    感應章 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回目錄》
    ------------------------------------
    事君章 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親也。」
    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回目錄》
    ------------------------------------
    喪親章 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回目錄》
    ------------------------------------
    網路文章出處:經典文學--孝經


    編輯者: 百鍊生 (2002-01-26 23:58: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假為師 應機觀勢 藉術還真... 呵呵呵... 乞兒托笑一砵... 扇子
    百花爭妍春道斕 鍊心容易修緣難 生來乞命貪富貴 素還真夢賽仙班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他們耐心嘛?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掌握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 你覺得老天爺會賜給他們勇氣? 還是給他們機會變得有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愛情 你覺得老天爺會給現成的溫情? 還是給他們機會去珍愛彼此?
    如果有人來占卜 你覺得老天爺應給他們一個答案? 還是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問題?

    若能幫到人,不論什麼方法,都是好方法~
    不能幫助人,不論如何神奇,都是爛東西!
    ↑回到頂端↑
    Page 1 of 2 1 2 >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99
    元利 81
    kit13 78
    Quantacy 75
    愛因斯坦 59
    bluenwater 59
    jcj 57
    rblin 52
    小休 42
    hui 38
    yichinyichin 38
    yungshow 35
    紅兒 34
    圓學施少偉 31
    圓仔寶寶 30
    最新議題
    試占"越南政局暗潮洶湧&quo
    t;之意象。

    by CHC
    今天 at 10:35
    占卜問這次4/9全球6億人可觀看的日全食
    意象

    by 一言
    今天 at 06:17
    夫妻常吵架
    by rblin
    今天 at 03:03
    想請教創業運程注意事項,感謝
    by HankHuang
    昨天 at 23:09
    我想剷除所有文章謝
    by h0116
    昨天 at 19:12
    上司跳槽對我的工作會有影響嗎
    by hfs0725
    昨天 at 15:58
    解鈴還須繫鈴人
    by rblin
    昨天 at 03:03
    甚麼時候可遇到相守一生的人
    by cassiopeia
    昨天 at 01:07
    新的租屋處是否平安
    by 0093
    2024-04-27 18:03:02
    《永遇樂.懷古》 甲辰年戊辰月 六愚
    by 草山人
    2024-04-27 16:26:05
    測"樂",這筆賬時間
    拖長是否要得回來?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7 10:38:58
    問4/26生活狀態:造物由來總好生
    by 圓仔寶寶
    2024-04-27 07:28:05
    問4/25生活狀態:汝今心地不分明
    by 圓仔寶寶
    2024-04-27 07:16:18
    誤會的產生
    by rblin
    2024-04-27 03:06:16
    能靠這張證照轉職成功嗎
    by cassiopeia
    2024-04-26 17:24:40
    試占民主同盟對抗邪惡軸心之意象。民主同盟
    為世,邪惡軸心為應。

    by CHC
    2024-04-26 10:19:00
    談易經中的萃卦與升卦(十)
    by valley
    2024-04-26 07:54:48
    人生两难抉择
    by 靜觀自得
    2024-04-26 03:43:04
    貼心又忠實的靈魂伴侶
    by rblin
    2024-04-26 03:05:54
    請教事業 姻緣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9:37
    請教 姻緣 事業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4:41
    情緒越來越陷入低潮, 熟齡女能情歸何處
    by Rie
    2024-04-25 15:29:39
    參加完海外評審活動後的成效?
    by mtk160
    2024-04-25 10:10:57
    差點沒命
    by rblin
    2024-04-25 03:03:36
    大法官大還是民意大..
    by 君無邪
    2024-04-24 12:28:17
    誰在線上
    7 線上使用者 (愛因斯坦, Rie, 4 隱形), 228 Guests and 38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Wush77, 劉劉, PG, fonien, BGBGBG
    8173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6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76 議題
    2140864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