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4 of 4 < 1 2 3 4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348984 - 2004-04-05 17:09:56 ○「近代佛教」 *****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近代佛教 (白雪無缺整理)

近代佛教是由民國建立開始(西元1911年)至西元1997年,民國時期,佛教仍處於不景氣之中。隨著西方民主思想與科學思想的廣泛宣傳,批判封建思想和非難宗教的思想一時成為思想界的新文化任務之一,與封建思想和落後制度相聯繫的佛教自然受到了衝擊。

佛教為了救教,致力於內部的整理及改革。佛教界成立了中華佛教會,試圖重新振興佛教。釋太虛提出了改革佛教的三大主張,但成效不大。一些學者將國家的振興寄託於佛教,認為佛教裡面有很多思想與西方的思潮有共同點,或是佛教裡早已有之。以居士為主的團體,與僧伽並立,他們推崇較理性的知識佛教,注重義理的研究。隨著世界佛學的研究,中國的學術界也開始採用西方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佛教,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佛教三大派首次真正統一到剛成立的中國佛教協會下面,有了新的氣象。但是後來由於受到「左」的思想影響,佛教受到不公正的對待。1980年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重新貫徹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佛教界開始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寺院得到修復,佛教界人士地位提高,對外交流頻繁。佛學研究也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成為當代人文科學的熱點,成果豐碩。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區的佛教發展很快,並影響了東南亞以及歐美等國,中國的大乘佛教走上世界,為更多的人所了解。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38:44)
↑回到頂端↑
#348985 - 2004-04-05 17:10:53 ○「西藏前弘期佛教」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西藏前弘期佛教 (法 尊)


西藏前弘期佛教就是西藏佛教發展的前一個階段。西藏古典著作如布敦《佛教史》、倫主《佛教史》、童祥《青史》、《西藏曆書引言》、《藏王紀》等書,都說前弘期始於松贊干布時代,終於墀惹巴僅末年。但諸書所載這兩個人的生卒年代,出入很大。今據中國古史《新唐書》所載松贊干布王妃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年代(641),再參酌西藏的古典著作,松贊大概生於西元七世紀初。根據墀惹巴僅在位時,在拉薩所立的《漢藏和盟碑》的年代(823),墀惹巴僅的卒年不會早於這個年代。《布敦史》和《倫主史》都說他的卒年是841年,當比較可信。因此,可以認爲“前弘期”約始於七世紀中葉至九世紀的前半,前後約二百年。

本期佛教發展的情形,可以分爲三個主要時期:

一、 松贊干布時期(初興佛教)

松贊干布以前的西藏,境域狹小,至松贊干布,才擴張疆土,統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逐漸強大起來。如《新唐書》說:“其地東與松茂巂接,南極婆羅門,西取四鎮,北抵突厥,幅員萬餘裏,爲漢魏諸戎所無也。”

傳說松贊以前,西藏沒有統一文字。松贊既征服諸部落,擴大疆土,爲與鄰國往來和治理民衆頒佈法令的需要,松贊干布派遣貴族子弟到克什米爾學習,其中吞米·桑布劄學聲明學,回藏地後製成藏文字母和文法,並著了八部論,解釋藏文的用法(布敦《佛教史》及《西藏王臣史》)。

松贊以前,西藏只有一種神教,名爲笨教,專作祈禳等法。松贊干布時,有了統一的藏文,才開始翻譯佛經,建立佛教。

松贊干布派人到錫蘭請來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觀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爾交界處請來訶利旃檀的觀音像(此像現仍供在布達拉宮),作爲供養修福的物件。

松贊干布初娶尼泊爾公主,攜來不動佛像、彌勒菩薩像、度母像等(不動佛像現供在惹摩伽寺,彌勒像等現供在大招寺)。後娶唐朝文成公主,又攜來釋迦佛像(相傳爲佛在世時所鑄造,現供在大招寺正殿中)。

松贊干布又使尼泊爾塑像匠人,按照松贊自己的身量,塑一尊觀音像(現供在大招寺北廂殿中)。

爲供奉諸聖像,便於人民修福禮拜,尼泊爾公主建築了大招寺,文成公主建築了惹摩伽寺,松贊干布又建迦刹等十二寺於拉薩四周各要地。此外,又建築了許多修定的道場。各寺所供的聖像很多,有釋迦、彌勒、觀音、度母、顰慼、佛母、光明佛母、妙音天女、馬頭金剛、甘露明王等。

當時翻譯經典的人,漢人有大天壽和尚,藏人有吞米桑布劄、達摩廓霞、拉壟金剛祥,印度人有孤薩惹論師、商羯羅婆羅門,尼泊爾人有屍羅曼殊論師等。

當時翻譯的經典,有《寶雲經》、《觀音六字明》、《閻曼德迦法》、《摩訶哥羅法》、《吉祥天女法》(見《青史》第二十頁)。又有《集寶頂經》、《寶篋經》、《觀音經續(二十一種)》、《百拜經》、《白蓮華經》、《月燈經》。有說亦曾翻譯《十萬頌般若經》(《藏王紀》第三十一、七十二頁)。

藏地以前沒有一定的法制。松贊干布時代,依佛經所說的十善戒,制定法律:鬥毆的處罰,殺人的抵償,盜竊的加八倍罰款,姦淫的斷肢體而流放,欺妄的割舌(《藏王紀》第三十三頁)。又制十六條人道倫理法:一、敬信三寶,二、修行正法,三、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長,六、交友以信,七、利益國人,八、心性正直,九、景慕賢哲,十、善用資財,十一、以德報德,十二、秤鬥無欺,十三、不相嫉妒,十四、不聽婦言,十五、和婉善語,十六、心量寬弘(《西藏王臣史》第十六頁,《藏王紀》所說略異)。

總之,在這一段時期,藏地才開始有佛教,建築寺廟,創造文字,翻譯經典;同時也制定了法律,教育民衆,使西藏民族逐漸強盛文明起來。所以藏地史書都說松贊干布是觀音菩薩化身,特爲饒益藏地人民而現國王身的。

二、墀松得贊時期(建樹佛教)

松贊干布後,芒松芒贊(亦作芒壟芒贊即松贊干布之孫)、都松芒薄結兩代,雖然繼承祖先的遺訓奉事佛教,不過對於佛教事業,非但沒有新的建樹,而且由於多次兵災,將釋迦佛像封閉在大招寺左廂秘室中,松贊干布所建的布達拉宮也毀於兵火。墀得祖敦即位後,起初原爲其太子絳刹拉聞請婚於唐朝。等到金城公主到藏時,絳刹拉聞已死,只好嫁墀得祖敦,以後生下墀松得贊,大弘佛教。金城公主到藏後,問知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佛像閉在暗室,急命人請出,供在大招寺正殿;又將尼泊爾公主請來的不動佛像,移到惹摩伽寺供奉。

墀得祖敦想紹繼祖先弘揚佛教的遺規,曾派使臣往底斯山迎請佛密和佛靜二大論師。二師未肯到藏。墀得祖敦又遣使到唐朝和于田,迎請宏法大師和經典,並建立拉薩喀紮等寺,安置各處請來的經典和大德。

此時譯經的,有賬迦牟拉廓霞、娘若那鳩摩羅。從漢文譯成的有《百業經》、《金光明經》及歷數、醫學等書籍(布敦《佛教史》)。這時的僧衆,有漢僧和于田僧;藏民雖已信仰佛教,但還沒有人出家。

墀得祖敦的臣屬中,信佛的固然很多,但也有不信佛教的。他們中間還有掌握重權能左右朝政的人,如舅氏仲巴結及達惹陸貢等,不過懾于墀得祖敦的威嚴,還沒有明目張膽地反對。

墀得祖敦去世後,仲巴結便藉口過去幾代藏王的短壽,和國家的兵連禍結,將這些事情都歸罪於佛法。又編造許多謊言,誣衊釋迦佛像爲引禍根源,把像埋在地下,後又移到芒宇。改大招寺爲屠場,拆毀墀得祖敦所建的喀紮寺和真桑寺。驅逐修行佛法的信衆,各地來的僧人也都遣回原籍。此時墀松得贊年幼,不能自主朝政,只好聽憑仲巴結擺佈。藏地尚未長成的初期佛教,就遇到這樣一場摧折。

西藏民間,原已盛行笨教。松贊干布雖曾制定法令,教人民敬信三寶,學習佛經;笨教徒有暗改佛經爲笨經的,也被禁止,但臣下和民間,仍有信奉笨教反對佛教的。後來經過芒松芒贊、都松芒薄結、墀得祖敦三代,似乎都沒有加以禁止。墀松得贊時代反對佛教的這些權臣,大概就是笨教信徒。

墀得祖敦曾派臣下桑希等到內地學佛法。桑希臨回藏時,遇著一位高僧,授給他《金剛經》、《十地經》(有作《十善經》)、《稻稈經》等三部經,並且向他說:“現在藏王已死,王子年幼,那些不信佛法的臣下,正在破壞先王法制,毀滅佛法。此時回到藏地,沒有佛教事業可作。你等到王子大了,把這三部經呈上,並須請薩賀國的靜命來藏弘法,那時佛法才能光大。”桑希等請有漢文經書千餘卷,到藏時正遇著滅法,就把經書藏在欽朴石崖中。

墀松得贊漸長,閱讀前代諸王史籍,知道祖先弘揚佛教、建立法制的事迹,深爲信樂,就與諸臣籌商復興佛教的事宜。桑希以爲時機已到,就把藏在欽朴的漢文佛經取出,呈進藏王,並爲略述大意。藏王聽了很歡喜,就教桑希同漢人梅瑪果、迦濕彌羅人阿難陀共同翻譯。但此事爲舅氏仲巴結所反對,並怪桑希多事,把他貶到芒宇。史書上說一些信佛法的人,爲了保護桑希,送他到芒宇避難。

又有大臣名薩曩,信仰佛教,藏王派他作芒宇守。他在芒宇建立了兩座佛寺。後來往印度朝禮大菩提寺、那蘭陀寺聖迹,在尼泊爾遇見靜命(也有譯爲寂護的)論師。他請靜命論師到藏弘法,得到許可,自己先回拉薩見藏王,陳述靜命論師的功德,可以請來建立佛法。藏王詔諸信佛法的大臣如漾娘桑、廓墀桑等密議,用計除去舅氏仲巴結、達惹陸貢等,頒佈敕諭,令一切臣民奉行佛法。先將釋迦佛像請回拉薩,仍供在大招寺正殿,隨即派人迎接靜命論師。民間有信笨教反對佛教的,又使阿難陀等和他們辯論。笨教徒辯論失敗,笨教書籍,除少數祈禳法外,都被廢毀,不許傳播。

靜命論師到藏後,在龍粗宮中安居四月,爲藏王等講說十善業、十八界、十二因緣等法門。當時雷擊瑪波日,洪漂龐塘宮,瘟疫流行。不信佛教的人,就說是弘揚佛教之過,請藏王停止弘法,民間喧擾不安。藏王請問靜命論師,靜命說須請蓮花生大師來才能止息災害,自己也就暫回尼泊爾。藏王又派薩曩等去迎請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到藏後,適災害止息,才又接靜命論師回藏。

藏王打算建立桑耶寺,先與臣民商議,大家都贊同,就請蓮花生大師加持地基,請靜命論師仿印度飛行寺規模繪成圖樣。中分須彌峰、十二洲、日月二輪,外有垣牆圍繞,四角建四舍利塔,四門立四碑。藏王三妃,又各建一殿。從762年壬寅奠基,至766年丙午落成(據《藏王傳》等說,布敦說是787年丁卯奠基,799年己卯落成)。完工後又請靜命論師、蓮花生大師等開光,舉行盛大慶祝法會。

767年丁未從印度迎請說一切有部持律比丘十二人到藏,以靜命論師爲親教師,開始度西藏人出家受戒。最初受戒七人爲:寶護、智王護、寶王護、善逝護、遍照護、龍王護、天王護(七人的名字有多種不同的記載),稱爲七覺士。此後複度官民子弟三百餘人,出家受戒;選拔優秀的學習梵文,造成譯經的人才。

此時翻譯經典的,印發人有靜命、無垢友、佛密、靜藏、清淨獅子等諸大論師,西藏人除初出家的七人外,有法明、虛空、寶軍、無分別、釋迦光等諸大譯師,廣譯三藏教典。又請密宗大德法稱論師,傳授瑜伽部金剛界、大曼荼羅等灌頂。又請迦濕彌羅國大德勝友、施戒等,傳授戒法,又請漢僧傳授參禪修定。此時,對於佛教,儘量吸收,不論大小、顯密、禪教、講修,兼收並舉,故可稱爲前弘期的極盛時代。此時所譯典籍,據辰年在登迦宮所編《目錄》(此目錄布敦《佛教史》和倫主《佛教史》都說是墀松得贊時所編。布敦《佛教史》並說:先編《登迦目錄》,次編《欽樸目錄》,再編《龐塘目錄》。《經論大藏目錄序》中說,牟底贊薄時,先編《龐塘目錄》,次編《登迦目錄》,未說《欽樸目錄》何時所編)的記載,密教方面除無上瑜伽部,顯教方面除《阿含經》類及一部分《中觀》、《因明論》外,其餘的顯密經論,大體上都具備了。現在舊派所傳的一部分無上瑜伽部經論,也是由無垢友等傳來的,可能因爲當時只是秘密傳授,故未編入目錄內。

此時所傳的戒律,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爲防止部派紛爭,藏王曾明令制定,不許翻他派的律典。此時大乘教典,唯識宗的已很完備。但因弘傳佛法的主要人物,多是中觀宗的大德,如靜命、蓮花戒,就是中觀順瑜伽行派(世俗中不許有離心外境,勝義中許一切法皆無自性)的創始人,蓮花生、無垢友、佛密等也都是中觀宗人;所以,此時的見解,都是屬於中觀宗的。在墀松得贊末年,息滅頓漸的爭端後,又曾明令宣佈,只許學靜命所傳的龍樹的中觀見,修十法行與六度行,不准學頓門的見行。

總之,墀松得贊時,才開始有西藏人出家受戒,建立僧伽制度,廣譯經論,講學修行。佛教的真正規模,此時才算完備。又在耶巴、欽樸等處,建立專修道場。後來阿底峽尊者曾讚歎說,此時西藏佛法之盛,就是印度好象也比不上呢。

三、墀惹巴僅時期(發揚佛教)

墀松得贊死後,牟尼贊薄與牟底贊薄先後繼位,紹承父業,仍弘佛法。尤其在牟底贊薄時,建立金剛界寺,請無垢友等論師,遍照護等譯師,將父兄兩代未譯完的經論儘量翻譯(據倫主《佛教史》和《藏王紀》所記,此時還有蓮花戒等論師,龍王護、寶勝等譯師),三藏教典此時就很完備了。

墀松、牟尼、牟底諸王時,一面雖盡力弘揚佛法,一面也常以武力征服鄰近的其他民族,尤其與唐朝,時而和好,時而戰爭。直到墀惹巴僅時代,由諸佛教大德從中調停,在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唐朝與西藏才達成和議,建立了和盟碑,戰事才停息。

墀惹巴僅深信佛教,護持十善法制。因見前代靜命、智王、漾娘桑、桑希·得瓦廓喀結其主、阿難陀等譯出的典籍,有許多名詞是西藏不通用的,又有從漢地、于田、印度薩賀等處譯來的,名詞多不一致,學習極爲困難;故請勝友論師、天王菩提等譯師,依據大小乘教義及聲明諸論重新整理,務令義理無誤,名詞統一,便利修學。又將大小乘教各種名詞,詳加審定,彙爲專書,使後來譯經者有所遵循。倘有必須設立的新名,須將該名詞的訓詁和定名的理由,詳細注明,呈報譯經院、講經院,轉呈藏王批准,編入目錄內,以便通行。關於密部典籍,尤其無上瑜伽部,未經藏王批准的,不許隨意翻譯。所譯三藏教典,在禮敬文上加以區別:凡屬律藏的,“敬禮一切智”;凡屬經藏的,“敬禮一切諸佛菩薩”;凡屬論藏的,“敬禮曼殊室利童子”。讀者一看禮敬文,就知道屬於那一藏。對於戒律,還是只弘一切有部,不許弘譯他部,以免爭端。

墀惹巴僅由於深信佛法,對於每一個僧人,各分配給七戶居民,供給他的生活,使他能專一修行。每逢齋僧法會,墀惹巴僅先把自己的頭巾敷地,請僧衆在上邊走過,然後頂戴。所有大小朝政,皆請決于高僧;所有行政制度,也都以經律爲準則。下至通用的度量衡器,都依照經論改制。對前代所建的寺院,都善加修葺,並新建劄喜格培寺。以恭敬三寶、奉行十善教育人民。對於侮慢三寶的,處罰特重。他這樣做,對於佛教雖是極端尊崇,但在臣民當中,不免引起一部分人的嫉忌和反感。朗達瑪的滅法,也就因此而起。

從松贊崗薄時代創制統一藏文,翻譯佛經,至墀惹巴僅時代整理譯典,廣事講修,都屬於西藏佛教的前弘期。這一時期內,西藏的佛教,可就教典文獻和見修行證兩方面總結一下:

一、教典文獻

此時所譯的教典,大小、性相、顯密、大體都已完備。今依《登迦目錄》,略舉如下:

(一)、大乘經典,分六類:

(1)、《般若經》類,有《般若十萬頌》等大小十六種。

(2)、大方廣類,有《佛方廣經》等大小七種。

(3)、《大寶積經》四十八品(原書四十九品,抽出四十六品編入《般若經》類)。

(4)、各種大乘經,有《賢劫經》等大小一百六十七種。

(5)、大經類,有《大集經》等九種。

(6)、從漢文轉譯的,有《大般涅槃經》等大小二十四種。

(二)、小乘經:《正法念住經》等大小三十九種,又《集法句》等論著七種。

(三)、密咒續:《不空?蟒襄g》等及註疏四部共十八種(其中只有事部和行部,缺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

(四)、各種陀羅尼一百零一種。

(五)、名號:有《佛及菩薩百八名經》等九種。

(六)、讚頌:有《不可思議贊》等十八種。

(七)、願文:有《回向願王》等十二種。

(八)、吉祥頌:有《大吉祥頌》等七種。

(九)、律藏:有《根本說一切有部十七事》、《毗奈耶》並諸注釋大小三十一種。

(十)、大乘注釋:有《般若十萬頌大疏》等五十二種(內有《般若經》、《深密經》、《三摩地王經》、《寶積經》、《十地經》等的注釋),又有從漢文譯出的《解深密經大疏》等八種。

(十一)、中觀宗論:有《中論》等三十三種。

(十二)、禪修類:有《修次第論》等八種。

(十三)、唯識宗論:有《瑜伽本地分》等四十一種。

(十四)、各種大乘論:有《集菩薩學處論》等三十一種。

(十五)、小乘論:有《俱舍論》等九種。

(十六)、因明類:有《觀業果論》等二十五種。

(十七)、藏王等撰述:有《聖教正量論》等七種。

(十八)、已譯未校的:有《般若四千頌》及《念住經》二種。

(十九)、未譯完的:有《中觀精研論》及《釋》等九種。

從第一類至第八類屬於經藏,第九類屬於律藏,第十類以後屬於論藏。又第三、第四兩類屬於密教,其餘都屬顯教。

小乘經律論大小乘共學,其餘都屬大乘。唯識宗的經論,已很完備。中觀宗的經論,除月稱的論疏外,很多都有了。這個目錄中所載的密部典籍雖只有事行兩部;但在墀松得贊時,已曾請印度密宗法稱大師,傳授瑜伽部灌頂。又有無垢友、施戒、遍照護、吉祥積等,已翻譯《集密意經》、《幻變密藏》、《黑茹迦格薄》等無上瑜伽部密法多種。所以這一段時期,顯密方面的教典,可以說都大體具備了。

二、見修行證

這一段時期中,從印度請來的譯經大德,多系中觀見;因此,這一期西藏佛教的見解,主要是中觀正見,即“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的見解。一切法無“自性(孤立不變而實有的自體)”而“有(存在)”的原因,即是“緣起”(依賴條件而生滅,即一定的事物必依一定的條件才能生起,條件不具備就不能生起)。宇宙萬有,世出世間一切因果,乃至證解脫,成菩提,皆依“緣起”而有,亦皆自性空,就是緣起性空的中觀見。由深信世出世間因果道理,而嚴持淨戒,依戒修定,由定發慧,就是三增上學。依中觀正見和三增上學所引起的身語行爲,就是正語、正業、正命的十法行和六度等正行。三學乃至六度等,就是所修的行。由此修行,發小乘心的,所證就是四沙門果;發大乘心的,經三阿僧祇劫,圓滿福德智慧二種資糧,所證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以上是就顯教說的。在密教方面,如佛密論師所傳的事部和行部,法稱論師所傳的瑜伽部,都是在中觀正見和發大菩提心的基礎上,傳授灌頂。受灌頂後,嚴守各部的三昧耶戒,進修有相瑜伽的增上定學,和無相瑜伽的增上慧學,由此而得世出世間各種悉地。如無垢友論師所傳的無上部密法,就是現在西藏佛教的舊派。此派判佛法爲九乘:一、聲聞乘,二、獨覺乘,三、菩薩乘,說這三乘屬於顯教,名共三乘,是化身佛所說。四、事部,五、行部,六、瑜伽部,說這三部名密教外三乘,是報身佛所說。七、大瑜伽部,八、阿耨瑜伽部,九、阿底瑜伽部,說這三部名無上內三乘,是法身佛所說。此派說自派所傳即後三乘密法,尤其重于阿底瑜伽(即現在流傳的大圓滿教授);說一切衆生現前離垢的“空明覺了”,即大圓滿。意謂生死涅槃一切法,皆本具於此“空明覺了”之中。由了知此心性本來無生無滅,具足一切功用;安住在這種見解上,遠離一切善惡分別,漸次消滅一切無明錯覺;最後證得永離一切戲論的究竟法界,就是修此教授所證的果德。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39:09)
↑回到頂端↑
#348986 - 2004-04-05 17:11:42 ○「西藏後弘期佛教」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西藏後弘期佛教 (法 尊)


自從藏王朗達瑪於841 年滅法以後,經過一百多年,衛藏等地都沒有出家的僧伽。到宋代初年,才有盧梅等往西康學佛法,回藏重集僧伽,弘揚佛教。此後直到現在約一千年,西藏佛教從未中斷。這一期的佛教,對前弘期而言,名爲“西藏後弘期佛教”。

朗達瑪滅法以後,佛教什麽時候才由西康復傳到西藏,各書記載互有不同。布敦《佛教史》上說:衛藏佛教毀滅經七十年,後有盧梅等十人重建佛教。十人到西藏時,有一七十六歲老婦說,她六歲時曾見過僧人。就依這個傳說,布敦說西藏佛教中斷了七十年。《布敦史》又說:有人說中斷了一百零八年(似即指內巴班枳達所說)。

《青史》引內巴班枳達名稱願戒說:從841 年後百零八年沒有佛教,至百零九年才又有佛教。但《青史》又說:841 年滅法後百零九年,是指盧梅等在西藏初建拉摩惹結寺的一年,不是指佛教最初複傳到西藏的一年。並且引盧梅的弟子跋希的文章說,大善知識盧梅慧戒同松巴智慧,先想在隴穴金比隴建寺沒有成功,後來在841 年才建拉摩惹結寺,證明盧梅等由康返藏在建拉摩惹結寺之前。又引種敦巴說,841 年滅法後七十八年佛法復興,其後六十五年阿底峽尊者到藏,並且以此說爲正確。阿底峽尊者到藏阿裏是1042 年,逆推其前65年應是978年。《青史》以滅法之年爲901 年,所以說相距七十八年(901年滅法之說不合理,已如“西藏前弘期佛教”中所說)。又《青史》記賈拉康的歷史時說,拏曩金剛自在…… 976年生,三歲時(978)律教由西康傳到西藏。……三十七歲(1012 年)建賈魯雷寺。拏曩金剛建賈寺後,直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 )共四百六十五年,代代相承,記載詳明,最爲可信(《青史》第11 頁下—13頁),所以後弘期的開始,可定爲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 )[距唐武宗會昌元年(841)朗達瑪滅法,爲一百三十七年]。盧梅等回藏建立僧團時,正值俄達墀巴在位。由朗達瑪的兒子母堅到俄達墀巴,一共經歷了七個王,時間僅僅一百三十七年,並不算長。因西藏滅法後,地方混亂,沒有正確的歷史記載可以依憑,所以對於這一段時期的長短,各種史書有不同的說法。但以滅法的841 年,復興佛教的978年,是最合理的。

當朗達瑪滅法時,有藏饒薩、鑰格回、瑪釋迦牟尼三人,滿載律藏典籍,經阿裏繞新疆,逃往西康瑪壟潛修。又有迦勝光稱、絨敦獅子幢、拉壟吉祥金剛等,也各自攜帶所有經典,先後逃往西康(《藏王紀》)。當時西康地區也還有其他佛教徒,如喇勤所親近的濃妙吉祥、寶金剛、吉勝頂、曩具喜菩提等(《青史》)。

藏饒薩在西康時,穆蘇薩巴從他出家,以鑰格回爲阿闍黎,受沙彌戒,法名格瓦饒薩,後因智慧廣大稱公巴饒薩。後期佛教復興,多半由於他的弘傳之功,所以又稱喇勤。喇勤年滿將受比丘戒時,邀請西康壟塘吉祥金剛等三比丘湊足僧數。吉祥金剛自言曾殺藏王,不能入僧數,因此替他們在西寧附近邀漢僧兩人參加。仍以藏饒薩爲親教師,于五衆僧團受比丘戒。

據《倫主史》說:“就依靠這個僧團,又有仲智幢、魯菩提幢等西康的一些人出家受戒,學習戒律和對法。”《藏王紀》說:“喇勤之後,西康有跋金剛自在、仲智幢覺熱慧菩提等衆多大德。”另據《青史》說:“喇勤西康的弟子,有粗勝慧等。”

喇勤在西康弘法,西藏漸漸知道了,藏王智幢先派衛藏七人:盧梅慧戒、枳智德、聰格慧獅子、羅敦金剛自在、松巴智慧、賈羅卓協饒、雲本法勝,往西康受戒學法。後來又派遣塔乙勝聖、惹希戒生、跋尊慧自在、結雷仰診法救、仲馨慧願等五個人赴西康,先後都依止仲智幢,覺熱慧菩提等受戒(《藏王紀》)。

又《布敦史》說:“衛藏十人,赴西康學法:衛地五人,盧梅戒慧、診智德、惹希戒生、跋戒慧、松巴智慧,藏地五人,羅敦金剛自在、聰尊慧獅子、阿裏巴痾解兄弟、和博東巴鄔波得迦。那時藏饒薩年老不收徒衆,使他們從喇勤求戒。盧梅留在西康從仲智幢學戒,其餘的人先回。後來惹希戒生和跋戒慧的弟弟來迎他們的哥哥,在壟塘相遇,也出家受戒。”又《青史》說:“盧梅等爲粗勝慧戒弟子,也親近喇勤,並從仲智幢學律。”

盧梅等回西藏(《倫主史》說是971 年),起先不敢逕回拉薩,暫時到桑耶,盧梅住持迦曲,跋氏兄弟住持鄔刹和鄔則,惹希兄弟住持格結,診住持桑康,羅敦等回到後藏。又經過一段時間,佛法漸漸傳播出去。已經度了很多的僧人,民間信仰也建立起來了。爲進一步弘傳佛教,才商議各建寺廟,重立僧團。

盧梅和四大弟子建立的僧團有十八處,惹希戒生和他弟弟的傳派有六處,跋戒慧和他的弟子有七處,診智德有五處,羅敦金剛自在和他的弟子有十七處,聰尊慧獅子有九部十六處。衛藏十人中,前藏的松巴,後藏的痾解兄弟和博東巴,沒有單獨弘傳,所以史書所載,只有六人傳派的寺廟。

又有阿霞智堅往西康從喇勤弟子枳窩卻喇受戒,這和他的弟子竭鄔聶曩巴等,所傳名叫“阿衆”。又有枳童戒,往西康從喇勤弟子雅洗本敦受戒,回藏後住持寺廟,發展結地的八處名“枳衆”。以上見於記載的,共有寺廟七十五處。

西藏佛教復興時,前藏有盧梅等,後藏有羅敦等,弘傳戒律,重建僧團。不久佛教遍佈全藏,僧伽之衆多,人才之湧現,都遠非前弘期所能比擬。後來阿底峽尊者在阿裏聽見種敦巴談到此事,急忙合掌讚歎認爲“如此興盛,必然是聖僧所建樹,絕不是凡夫所能作到的。”

朗達瑪滅法後不久就遇害,他的大妃的兒子名叫母堅據有前藏布茹,次妃的兒子名叫光護據有鑰茹。光護的兒子吉祥輪有兩個兒子。長子吉祥積繼父位。次子日怙西據阿裏;他有三個兒子,最小的名叫得祖滾住漾絨。得祖滾有兩個兒子:闊惹、松內(《布敦史》)。闊惹後傳位松內,出家名智光,後迎請達摩波羅法護論師與慧護論師等到阿裏傳比丘戒,從學比丘律儀。

那時有漾絨巴勝慧,從法護受戒後,又往尼泊爾從枳達迦學律,並且在尼泊爾和迦濕彌羅等地,親近各持律大師,對於律藏的解釋,和守戒的行持,都通達精到。後來傳給他的弟弟跋覺和菩提獅子等,廣事弘揚。這是阿裏地區復興律學的大概。

智光到阿裏弘揚佛法,覺得前弘期留下的教法多不完整,尤其一般咒師沒有通達真空法性,妄行誅法等邪行,嚴重違反了佛的意旨。爲挽救這種弊害和弘揚純正的佛教,必須派人往外留學。因此選了阿裏三區的青年二十一個人,先使他們學聲明和佛教基本知識,以後厚給資斧,遣往印度,臨行付託給他們的使命是:(1)迎請迦濕彌羅國寶金剛論師,東印達摩波羅論師,西方迦魯國摩尼洲論師。(2)從中印般若縛黎論師學二部攝續(一、《集密》,二、《攝真實經》)和《攝真實經慶喜藏攝論》。從摩尼洲與達摩波羅學《斷除業障續》及注釋,並學《曼陀羅三百四十尊》(勝天造),集密曼陀羅儀軌(佛智足及龍猛菩薩造)。從寶金剛論師學時輪及四金剛座續釋論。(3)比劄瑪屍羅寺有名論師一百零八位,大論師七十二位,無可比者三十七位,如頂珠一位,如瞻部莊嚴者八位,如三界眼目者二位;這些論師,上者當迎請,其次的當從學,最下的也應當訪知他通達善巧什麽法,從而求得他的傳承,請他的經書(《倫主史》)。

二十一人中只有寶賢和善慧學成返藏,其餘都病歿於印度。

寶賢譯師(958 —1055),十三歲依智賢出家,曾往印度及迦濕彌羅留學三次,親近拏熱巴等七十五位大論師,學習一切顯密教義。又迎請作信鎧、作蓮密、佛祥靜、佛護蓮花密等到藏,翻譯顯密經論,尤其注重翻譯瑜伽部和集密續,廣事弘揚。後來又迎請法護、慧護兩位論師弘傳戒法。後弘期密法之盛,多半由於寶賢譯師的力量。寶賢八十五歲時,阿底峽尊者到藏,又得到尊者教授,閉關專修。他弟子很多,以瑪善慧譯師爲上首。

藏王光護長子吉祥積據有拉朵,和他的三個兒子都信仰佛法,致函後藏羅敦金剛自在,請派弟子來拉朵建立佛教。羅敦派弟子釋迦童和智精進兩人前往(《青史》、《倫主史》說是十人)。兩師在拉朵二百多僧衆中,選拔有智慧的青年卓彌釋迦智(994 —1078)和達羅童精進兩人(《倫主史》說有陵雲努共三人),給以大量金錢,遣赴印度學法,囑以善學戒律、般若(指《現觀莊嚴論》教授)與密咒。兩人初到尼泊爾從靜賢論師(寂靜論師弟子)學聲明,以後往比紮瑪屍羅寺,從六大論師(東門寂靜、南門語自在稱、西門般若生慧、北門拏熱巴、中央寶金剛和智吉祥)學法。達羅多朝禮聖迹,學法很少。卓彌親近寂靜論師八年,也兼從其他論師學法,成爲大論師。後來又到東印度,從慧王明論師廣受灌頂和解經修行的教授,並且得到道果教授。回藏後翻譯二觀察等三續(母部歡喜金剛法),和寂靜論師的二萬般若釋,還譯了很多其他密法。五十一歲時(1044 年),迦耶達羅論師來藏,又從學五年,完全得到他的教授。卓彌在印度和尼泊爾共留學十三年,回藏後,六十三歲以前講說修學攝益徒衆,以後閉關專修,八十五歲去世。弟子很多,瑪巴譯師、廓譯師都曾從他求學。繼承卓彌道果承傳的爲昆寶王,從此發展成薩迦派。

瑪巴譯師(1012 —1097)名法慧,十五歲從卓彌學聲明,以後往尼泊爾住三年學四座等法。後來到印度三次,親近拏熱巴、彌勒巴、靜賢、龐廷巴等諸大論師,廣學集密、勝樂、歡喜金剛、摩訶摩耶、四座等教授。弟子很多,彌拉惹巴繼承弘傳,成迦舉派。

廓枯巴拉則譯師,最初也親近卓彌,以後三往印度,親近七十二位得成就的大論師,特別長期依止靜賢譯師,學集密龍猛派教授,並且翻譯《勝樂金剛空行續》、《四座續》、《摩訶摩耶續》、《歡喜金剛續》等.主要所弘的教授,就是龍猛派的集密。

這四大譯師之中,寶賢譯師講《二萬般若釋》、《八千頌般若》和獅子賢《八千頌大疏》等。西藏般若的盛行,全仗著他的提倡。在密法方面,寶賢總弘四部密法,特別弘傳瑜伽部諸經的廣釋、儀軌、修法等。卓彌釋迦智,主要弘傳歡喜金剛等瑜伽母續;瑪巴譯師主要傳拏熱巴、彌勒巴所傳集密等瑜伽續,佛頂等瑜伽母續;廓大譯師主要傳龍猛派集密教授。經此四大譯師弘傳,西藏後弘期的密法,講說修行,都已很完備了(《青史》)。

此外,還有與寶賢同伴的俄善慧,弘傳戒學的漾絨巴勝慧,請阿底峽尊者的精進獅子、拏措戒勝,寶賢的弟子紮覺協饒、噶法賢、釋迦光、瑪善慧,都是當時著名的譯師。

後來有俄善慧的侄子俄大譯師羅敦協饒(1059 —1109),幼年從伯父求學,十七歲往迦濕彌羅求學。經十七年,從利他賢、善根王學因明,從薩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41:29)
↑回到頂端↑
#348987 - 2004-04-05 17:19:2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

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43:54)
↑回到頂端↑
#348988 - 2004-04-05 17:20:1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

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

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

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

薩.善付囑諸菩薩.如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

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與聞.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

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

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

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

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

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

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

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

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

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

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

佛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

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甯為多不?須

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所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

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德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

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

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

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

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

?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

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

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

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

 

莊嚴靜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

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

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靜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

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甯為多不.須菩提

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

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

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

勝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

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

若玻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

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

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

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所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

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 _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

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

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

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

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

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

為希有.何以故?須 迡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

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

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

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

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

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

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

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

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於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

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

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

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

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

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

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

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

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 薔@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

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

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

過去無量阿僧祈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

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

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

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

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滅度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

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  T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

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

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

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

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

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

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

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

意云何?如來有法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

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

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

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

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多.以福

德無故,如來說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

?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

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

名諸相具足.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47:55)
↑回到頂端↑
#348989 - 2004-04-05 17:21:2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法無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

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

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

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

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

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萬

億分,乃至算數譬諭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

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

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

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

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者,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

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敬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

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

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

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

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

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

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

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祈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

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

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

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完)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48:26)
↑回到頂端↑
#348990 - 2004-04-05 17:23:53 ○「六 祖 壇 經」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六 祖 壇 經》

自序品第一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

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

餘人、儒宗學士二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

願聞法要。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水清淨,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嚴父,本貫范陽,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百姓;此

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

賣柴。

 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

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遂問:

「客誦何經?」

 客曰:「金剛經。」

 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

 客云:「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

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

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

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

,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才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水禮師,惟求作

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

不同,佛性有何差利?」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

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看槽廠去。」

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八月餘日,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

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

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當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

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

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

刀上陣,亦得見之。 」

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

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為教授師,必是

他得。我輩設作偈頌,枉用心力。」

諸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後依止秀師,何

煩作偈?」

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

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凡解深淺?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聖位奚別

?若不呈偈,終不待法。大難大難!」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變相,

及五祖血 圖,流傳供養。神秀作偈成已,數度欲呈,行至

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後經四日,一十

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

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小中

數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燈,書偈於南廊壁間,呈心

所見。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

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障

重,不合得法。」聖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

更。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天明,祖喚盧供奉來

,向南廊壁問,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

畫,勞爾遠水。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

,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

歎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

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會慧否

?」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

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

自本心,凡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凡,萬

法無滯,一其勿一其,萬境白如如。如如之心,印是其實,

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

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

神秀作禮而出。又經數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

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一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

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

「誦者何偈?」童子曰:「爾這獦獦不知,大師言,世人生

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

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

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上人!我此踏碓,八箇餘月,未曾行到堂前

,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

讀。」

 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己,

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

  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

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

,勿忘此言。」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

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

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

,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

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

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

,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

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

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

曰:

 『有情水下種,因地果還生,

 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

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

。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惠能啟曰:「向甚處去?」

 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

  三更,領得衣缽,五祖送至九江驛,祖令上船,惠能隨

即把艣。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

。惠能生在邊才,語音不正,蒙師付法!今已得悟,只合向

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由汝大行矣。汝今好

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辭違祖已,發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逐後數

百人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

性行麤燥,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趨及惠能。惠能擲下衣缽

,隱草莽中。惠明至,提不動,乃喚云:「行者!行者!我

為法來,不為衣來。」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

。」惠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

為汝說。」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

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

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

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明禮辭。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

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

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

:「但喫肉邊菜。」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避。」遂出至廣州法性

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因二僧論風幡義,一曰風動,

一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

,不由文字。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

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

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謂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

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

,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

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

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

,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

者論義,猶如其金。」

於是為惠能剃髮,願事為師。

「惠能遂於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惠能於東山得法,

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史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

,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方

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

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聖人無

別。

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05:25)
↑回到頂端↑
#348991 - 2004-04-05 17:30:26 ○「佛說無量壽經」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說無量壽經》曹魏天竺三藏法師康僧海鎧譯

我聞如是 。一時 ,佛住王舍城 ,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本際、尊者正願、尊者正語、尊者大號、尊者仁賢、尊者離垢、尊者名聞、尊者善實、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劫賓那、尊者大住、尊者大淨志、尊者摩訶周那、尊者滿願子、尊者離障、尊者流灌、尊者堅伏、尊者面王、尊者果乘、尊者仁性、尊者喜樂、尊者善來、尊者羅云、尊者阿難,皆如斯等上首者也;又與大乘眾菩薩俱,普賢菩薩、妙德菩薩、慈氏菩薩等,此賢劫中一切菩薩;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無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 、慧上菩薩 、智幢菩薩 、寂根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具諸菩薩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之法,遊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處兜術天,弘宣正法,捨彼天宮 ,降神母胎 ,從右脅生 ,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振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釋梵奉侍,天人歸仰!」示現算計文藝射御,博綜道術,貫練群籍,遊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見老病死,悟世非常。棄國財位 ,入山學道 。服乘白馬 ,寶冠瓔珞,遣之令還。捨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諧道場,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伽跌而坐。奮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釋梵祈勸 ,請轉法輪 ,以佛遊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魘界,動魔宮殿,眾魔慴怖,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灌垢污,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護諸豐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成等正覺。示現滅度,拯濟無極。消除諸漏,植眾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難量;遊諸佛國,普現道教。其所修行,清淨無穢。譬如幻師,現眾異像。為男為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為。此諸菩薩,亦復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住安諦 ,靡不感化 。無數佛土 ,皆悉普現。未曾慢恣,愍傷眾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菩薩經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道御十方。無量諸佛,咸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皆己立。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為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禪慧,開導眾生 。通諸法性 ,達眾生相 。明了諸國,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壞裂魔網,解諸纏縛。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三昧。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化終,而現滅度。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 ,得平等法 。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 。諸根智慧,廣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得佛華嚴三昧,宣揚演說一切經典。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入眾言音,開化一切。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眾生。演慈辯,授法眼 。杜三趣 ,開善門。以不請之法 ,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於諸眾生,視若自己,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顏巍巍 。如明鏡淨 ,影暢表裡 。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於是世尊告阿難曰:「云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 ,發深智慧 ,真妙辯才 ,愍念眾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憶百干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諦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綻光如來,興出於世,教化度脫無量眾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次名月光,次名旃檀香,次名善山王,次名須彌天冠,次名須彌等曜,次名月色,次名正念,次名離垢,次名無著,次名龍天,次名夜光,次名安明頂,次名不動地,次名琉璃妙華,次名琉璃金色,次名金藏,次名炎光,次名炎根,次名地種,次名月像,次名日音,次名解脫華,次名莊嚴光明,次名海覺神通,次名水光,次名大香,次名離塵垢,次名捨厭意,次名寶炎,次名妙頂,次名勇立,次名功德持慧,次名蔽日月光,次名日月琉璃光,次名無上琉璃光,次名最上首,次名菩提華,次名月明 ,次名日光 ,次名華色王 ,次名水月光,次名除癡冥,次名度蓋行,次名淨信,次名善宿,次名威神,次名法慧,次名鸞音,次名師子音,次名龍音,次名處世,如此諸佛 ,皆悉已過。」爾時 ,次有佛 ,名世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世尊。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合掌,以頌讚曰:
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隱蔽,猶如聚墨。

如來容顏,超世無倫。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戒聞精進,三昧智慧,威德無侶,殊勝希有。

深諦善念,諸佛法海,窮深盡奧,究其涯底。

無明欲怒,世尊永無。人雄師子,神德無量。

功勳廣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動大千。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三昧,智慧無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億萬,無量大聖,數如恆沙。

供養一切,斯等諸佛,不如求道,堅正不卻。

譬如恆沙,諸佛世界,復不可計,無數剎土。

光明悉照,遍此諸國,如是精進,威神難量。

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眾奇妙,道場超絕。

國如泥洹,而無等雙。我當愍衷,度脫一切。

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

幸佛信明,是我真證。發願於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無礙,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佛告阿難:「時世自在王佛,謂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己,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於是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時彼比丘 ,聞佛所說嚴淨國土 ,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阿難白佛:「彼佛國土,壽量幾何?」佛言:「其佛壽命,四十二劫。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 。如是修已 ,詣彼佛所 ,稽首禮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說 ,宜知是時 ,發起悅可一切大眾 。 菩薩聞已 ,修行比法 ,緣致滿足無量大願。』比丘白佛:『唯垂聽察!如我所願,當具說之: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至心迥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辯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宇,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宇,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闇,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暉,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量智,通達靡不照,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

斯願若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佛謂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阿難!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大眾之中,發斯弘誓,建此願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殖菩薩無量德行,不生欲覺、瞋覺、害覺,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忍力成就,不計眾苦。少欲知足,無染恚癡,三昧常寂,智慧無礙,無者虛偽諂曲之心,和顏愛語先意承問。勇猛精進,志願無倦。專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遠離麤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密,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人天,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佛?為今現在?」佛告阿難:「法藏菩薩今已成佛,現在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其佛世界名曰安樂。」阿難又問:「其佛成道已來為經幾時?」佛言:「成佛已來,凡歷十劫,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 、硨磲 、瑪瑙合成為地 ,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人。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亦無四時春夏秋冬,不寒不熱,常和調適。」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阿難白佛:「我不疑比法,但為將來眾生,欲除其疑惑,故問斯義。」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照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剎,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 、無稱光佛 、超日月光佛 。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苦惱,壽終之後,皆蒙解脫。無量壽佛,光明顯赫,照曜十方,諸佛國土,莫不聞焉。不但我今稱其光明,一切諸佛、聲聞、緣覺、諸菩薩眾咸共歎譽,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為諸菩薩、聲聞之眾所共歎譽 、稱其功德 ; 至其然後得佛道時 , 普為十方諸佛菩薩歎其光明 ,亦如今也。」佛言:「我說無量壽佛光明威神,巍巍殊妙,晝夜一劫,尚未能盡!」佛語阿難:「又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復如是,韭算數譬喻所能知也。又聲聞菩薩其數難量不可稱說,神智洞達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佛語阿難:「彼佛初會,聲聞眾數不可稱計,菩薩亦然。能如大目犍連,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於阿僧祇那由他劫,乃至滅度,悉共計校,不能究了多少之數。譬如大海,深廣無量。假使有人析其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沾取一渧,於意云何?其所渧者,於彼大海,何所為多?」阿難白佛:「彼所渧水比於大海,多少之量,非巧歷算數言辭譬類所能知也。」佛語阿難:「如目連等,於百干萬億那由他劫,計彼初會聲聞、菩薩,所知數者獨如一渧,其所不知如大海水。「又其國土,七寶諸樹,周滿世界,金樹、銀樹、琉璃樹、玻黎樹、珊瑚樹、瑪瑙樹、硨磲之樹;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或有銀樹,金葉華果;或琉璃樹,玻黎為葉,華果亦然;或水精樹,琉璃為葉,華果亦然;或珊瑚樹,瑪瑙為葉,華果亦然;或瑪瑙樹,琉璃為菜,華果亦然;或硨磲樹,眾寶為葉,華果亦然。「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 ,琉璃為枝 ,水精為條 ,珊瑚為葉,瑪瑙為華,硨磲為實;或有寶樹,白銀為本,琉璃為莖,水精為枝,珊瑚為條,瑪瑙為葉,硨磲為華,紫金為實;或有寶樹,琉璃為本,水精為莖,珊瑚為枝,瑪瑙為條,硨磲為葉,紫金為華,白銀為實;或有寶樹,水精為本,珊瑚為莖,瑪瑙為枝、硨磲為條,紫金為葉,白銀為華、琉璃為實;或有寶樹,珊瑚為本 ,瑪瑙為莖 ,硨磲為枝 ,紫金為條,白銀為葉,琉璃為華,水精為實;或有寶樹,瑪瑙為本,硨磲為莖,紫金為枝,白銀為條,琉璃為葉,水精為華,珊瑚為實;或有寶樹,硨磲為本,紫金為莖,白銀為枝,琉璃為條,水精為葉,珊瑚為華,瑪瑙為實。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紫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官商自然相和。「又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匝條間,垂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曜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偏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徹,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徹 ,無諸惱患 。阿難 !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比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佛告阿難:「世間帝王有百千音樂,自轉輪聖王,乃至第六天上,伎樂音聲,展轉相勝千億萬倍。第六天上萬種樂音,不如無量壽國諸七寶樹一種音聲千億倍也!亦有自然萬種伎樂。又其樂聲,無非法音。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其講堂 、精舍 、宮殿 、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廣深淺,各皆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黃金池者,底白銀沙;白銀池者,底黃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硨磲池者,底瑪瑙沙;瑪瑙池者,底硨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旃檀樹,華葉垂布,香氣普熏。天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彼諸菩薩 ,及聲聞眾 ,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輒還復 。調和冷煖 ,自然隨意 ,開神悅體,蕩除心垢,清明澄潔,淨若無形。寶沙映徹,無深不照,徹瀾迴流,轉相灌注,安詳徐逝,不遲不疾。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謂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 ,名曰極樂 。「阿難 !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彼佛國土,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醜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斯下,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飢寒困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慳,但欲唐得,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聚積,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無善可怙,無德可恃,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 ;罪畢得出 ,生為下賤 ,愚鄙斯極,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修善,無所違爭。是以壽終福應,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餘慶,今得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故能致此。」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轉輪聖王,威相殊妙 ,天下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 ,又復醜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 ,不相及逮 ,百千萬億不可計倍。」佛告阿難 :「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瓔珞、繒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舍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又以眾寶妙衣,遍布其地,一切天人踐之而行。無量寶網,彌覆佛土,皆以金縷真珠百千雜寶奇妙珍異,莊嚴校飾,周匝四面,垂以寶鈴,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自然德風 ,徐起微動 。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又風吹散華,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 ,柔軟光澤 ,馨香芬烈 。足履其上,蹈下四寸,隨舉足已,還復如故。華用已訖,地輒開裂,以次化沒,清淨無遺。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如是六反。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 ,煒燁煥爛 ,明曜日月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 ,身色紫金 ,相好殊特 ;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恆沙諸佛如來 ,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諸有眾生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佛語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佛語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歎。於彼東方恆河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之眾,聽受經法,宣布道化。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恆沙,彼土諸菩薩,往覲無量覺。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

一切諸菩薩,各齎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

咸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

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

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遶三匝,稽首無上尊。

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迥光圍繞身,三匝從頂入,一切天人眾,踊躍皆歡喜。

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當授菩薩記,今說仁諦聽。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剎。

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其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惠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

諸佛告菩薩,今覲安養佛,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處。

至彼嚴淨國,便速得神通,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白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名顯滿十方。

奉事億如來,飛化遍諸剎,恭敬歡喜去,還到安養國。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踊躍大歡喜。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比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譬如從生盲,欲行開導人。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淨慧如本空,億劫思佛智。

窮力極講說,盡壽猶不知,佛慧無邊際,如是致清淨。

壽命甚難得,佛世亦難值,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

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是故當發意。

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濟生死流。

佛告阿難:「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 ,威神光明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 ,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滿,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神通無礙,諸根明利。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受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除生他方五濁惡世,示現同彼,如我國也。」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蓋、幢幡,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輒以奉散諸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在虛空中,化成華蓋,光色昱爍,香氣普熏。其華周圓四百里者,如是轉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隨其前後,以次化沒。其諸菩薩僉然欣悅,於虛空中,共奏天樂,以微妙音,歌歎佛德,聽受經法,歡喜無量。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四方自然風起,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齎天上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其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普散華香,奏諸音樂,前後來往,更相開避,當斯之時,熙怡快樂,不可勝言。」佛告阿難:「生彼佛國諸菩薩等,所可講說,常宣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 。於其國土 ,所有萬物 ,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係。隨意自在,無所適莫,無彼無我,無競無訟。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柔軟調伏,無岔恨心。離蓋清淨,無厭怠心。等心、勝心、深心、定心、愛法樂法喜法之心。滅諸煩惱,離惡趣心。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得深禪定,諸通明慧,遊志七覺,修心佛法。「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等觀三界,空無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從如來生,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修諸善本,志崇佛道。知一切法,皆悉寂滅。生身煩惱,二餘俱盡。聞甚深法,心不疑懼。常能修行其大悲者,深遠微妙,靡不覆載。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慧由心出。「於佛教法,該羅無外,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淨,超踰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圓滿。猶如雲山,照諸功德等一淨故;猶如大地,淨穢好惡無異心故;猶如淨水,洗除塵勞諸垢染故;猶如火王,燒滅一切煩惱薪故;猶如大風,行諸世界無障礙故 ;猶如虛空 ,於一切有無所著故 ;猶如蓮華,於諸世間無染污故;猶如大乘,運載群萌出生死故;猶如重雲,震大法雷覺未覺故;猶如大雨,雨甘露法潤眾生故;如金剛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如梵天王,於諸善法最上首故;如尼拘類樹,普覆一切故;如優曇缽華,希有難遇故;如金翅鳥,威伏外道故;如眾遊禽,無所藏積故;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猶如象王 ,善調伏故 ;如師子王 ,無所畏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志無疲倦。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闇。修六和敬 ,常行法施 ,志勇精進 ,心不退弱。為世燈明,最勝福田。常為師導,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餘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功德殊勝,莫不尊敬。滅三垢障,遊諸神通。因力、緣力 、意力 、願力 、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如來調伏,諸眾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身色相好 ,功德辯才 ,具足莊嚴,無與等者。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為諸佛所共稱歎。究竟菩薩諸波羅蜜,修空無相無願三昧,不生不滅諸三昧門,遠離聲聞緣覺之地。阿難!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為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勤精進 ,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絕去 ,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道趣自然閉。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為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捨。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眾寒熱,與痛共居。貧窮下劣,困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 ,亦憂欲有之 。適有一 ,復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復糜散。如是憂苦,當復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眾寒熱,與痛共居,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為善,行道進德。壽終身死,當獨遠去 ,有所趣向 ,善惡之道 ,莫能知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靜,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復。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今得相值。何不棄眾事,各遇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願度世,可得極長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謂之不然,終無有是。但坐此故,且自見之,更相瞻視,先後同然。轉相承受,父餘教令,先人祖父,素不為善,不識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閉。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自不能見,無有語者。吉凶禍福,競各作之,無一怪也。生死常道,轉相嗣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教語開導,信之者少,是以生死流轉,無有休止。如此之人,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 ,癡惑愛欲 ,不達於道德 ,迷沒於瞋怒,貪狼於財色。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 ,生死無窮已 ,哀哉甚可傷 !「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欲。惛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總猥憒擾,皆貪愛欲。惑道者眾,悟之者少,世間匆匆,無可聊賴。尊卑上下,貧富貴賤,勤苦匆務,各懷殺毒。惡氣窈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不從人心。自然非惡,先隨與之,恣聽所為,待其罪極。其壽未終,便頓奪之。下人惡道,累世勤苦,展轉其中,數千億劫,無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熟思計,遠離眾惡 。擇其善者 ,勤而行之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遇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儻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為說之。」彌勒菩薩長跪白言:「佛威神尊重,所說快善。聽佛經語,貫心思之,世人實爾,如佛所言。今佛慈愍,顯示大道,耳目開明,長得度脫 ,聞佛所說 ,莫不歡喜。諸天人民蠕動之類,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見,八方上下去來今事,莫不究暢。今我眾等,所以蒙得度脫,皆佛前世求道之時,謙苦所致。恩德普覆,福祿巍巍,光明徹照,達空無極,開人泥洹。教授典攬,威制消化。感動十方,無窮無極。佛為法王,尊超眾聖,普為一切天人之師,隨心所願,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佛告彌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於佛者,實為大善。天下久久,乃復有佛。今我於此世作佛,演說經法,宣布道教,斷諸疑網,拔愛欲之本,杜眾惡之源。遊步三界,無所聖礙。典攬智慧,眾道之要,執持綱維,昭然分明。開示五趣,度未度者,決正生死泥洹之道。「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修菩薩行,欲度眾生,其已久遠。從汝得道,至於泥洹不可稱數。汝及十方諸天人民一切四眾,永劫已來,展轉五道,憂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復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吾助爾喜。「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 。言行忠信 ,表裡相應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 ,後生無量壽國 ,快樂無極。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無復貪恚愚癡苦惱之患,欲壽一劫百劫,千億萬劫,自在隨意,皆可得之。無為自然,次於泥洹之道。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德,十方世界,最無倫匹。所以者何?諸佛國土,天人之類,自然作善,不大為惡,易可開化。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 ,為最劇苦 。教化群生 ,令捨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 ,獲其福德 ,度世長壽泥洹之道 。」佛言:「何等五惡?何等五痛?何等五燒?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為眾惡,莫不皆然。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惡逆無道。後受殃罰 ,自然趣向 。神明記識 ,犯者不赦。故有貧窮下賤,乞丐狐獨,聾盲瘖啞 ,愚癡弊惡 ,至有尪狂不逮之屬 。又有尊貴豪富,高才明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世有常道,王法牢獄,不肯畏慎,為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勉出。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後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譬如王法,痛苦極刑。「故有自然三塗 ,無量苦惱 。轉貿其身 ,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魂神精識,自然趣之。當獨值向,相從共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卒暴應至,善惡之道,會當歸之。是為一大惡一痛一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也。」佛言:「其二惡者,世間人民 ,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淫憍縱,各欲快意 。任心自恣 ,更相欺惑 。心口各異,言念無實。佞諂不忠,巧言諛媚。嫉賢謗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踐度能行,知其形勢。在位不正,為其所欺。妄損忠良,不當天心。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婦,中外知識,更相欺誑。各懷貪欲,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顧前後。親屬內外,坐之滅族。或時室家知識,鄉黨市里,愚民野人,轉共從事。更相利害,忿成怨結。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所恃怙,獨來獨去,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然後乃悔,當復何及!「世間人民,心愚少智,見善憎謗,不思慕及,但欲為惡,妄作非法。常懷盜心,希望他利,消散磨盡,而復求索。邪心不正,懼人有色,不豫思計,事至乃悔。「今世現有王法牢獄,隨罪趣向,受其殃罰。因其前世,不信道德,不修善本,今復為惡,天神剋識,別其名籍。壽終神逝,下入惡道。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也。」佛言:「其三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共居天地之間。處年壽命,無能幾何。上有賢明長者尊貴豪富,下有貧窮廝賤,尪劣愚夫,中有不善之人。常懷邪惡,但念淫泆,煩滿胸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貪意守惜,但欲唐得。眄睞細色,邪態外逸。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交結聚會,興師相伐,攻劫殺戮,強奪無道。惡心在外,不自修業。盜竊趣得,欲擊成事。恐勢迫脅,歸給妻子,恣心快意,極身作樂 。或於親屬 ,不避尊卑 ,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復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惡,著於人鬼。日月照見,神明記識。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 ,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 ,是為三大善也 。」佛言:「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賊鬥亂,憎嫉善人,敗壞賢明。於傍快喜。不孝二親,輕慢師長 。朋友無信 ,難得誠實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侵易於人。不能自知,為惡無恥。自以強健,欲人敬難。不畏天地神明日月,不肯作善,難可降化。自用偃蹇,謂可常爾,無所憂懼,常懷憍慢。如是眾惡,天神記識。賴其前世頗作福德,小善扶接,營護助之。今世為惡,福德盡滅,諸善神鬼,各去離之,身獨空立,無所復依。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當往趣向。罪報自然,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天道冏然,不得蹉跌。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佛言:「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家室眷屬,飢寒困苦,父母教誨,瞋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取與無節,眾共患厭。負恩違義,無有報償之心。貧窮困乏,不能復得,辜較縱奪,放恣遊散。串數唐得,用自賑給,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不識人情,強欲抑制。見人有善,妒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自用識當,不可諫曉。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鬥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六親憎惡,願令其死。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癡蒙昧,而自以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惡逆天地。而於其中,希望僥倖,欲求長生,會當歸死。慈心教誨,今其念善。開示生死,善惡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苦心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窮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數之自然,應其所行,殃咎追命,無得縱捨 。善人行善 ,從樂入樂 ,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 。展轉其中 ,世世累劫 ,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佛告彌勒:「吾語汝等,是世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今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07:56)
↑回到頂端↑
#348992 - 2004-04-05 17:35:28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平等覺經」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平等覺經》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

法 會 聖 眾 第 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一切大聖 ,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 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 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德 尊 普 賢 第 二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 ,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 、觀無住菩薩 、神通華菩薩 、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 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咸共遵修普賢大 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權方便,入佛法藏 ,究竟彼岸。願於無量世界成正等覺,捨兜率、降王宮、棄位出家、苦行學道 。作斯示現,順世間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覺。天人皈 仰,請轉法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濁垢污,顯名 清白。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以諸法藥救療三苦,升灌頂階,受 菩提記。為教菩薩,作阿闍黎,常習相應無邊諸行,成諸菩薩無邊善根,無量 諸佛咸共護念,諸佛剎中,皆能示現。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 可得。此諸菩薩,亦復如是,通諸法性,達眾生相,供養諸佛,開導群生。化 現其身,猶如電光,裂魔見網,解諸纏縛,遠超聲聞辟支佛地,入空無相無願 法門。善立方便,顯示三乘,於此中下,而現滅度 ,得無生無滅諸三摩地 ,及得一切陀羅尼門 ,隨時悟入華嚴三昧 ,具足總持百千三昧,住深禪定,悉睹無 量諸佛。於一念頃,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 ,開化顯示真時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於一切萬物, 隨意自在,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始不絕, 興大悲、憫有情、演慈辯、授法眼、杜惡趣、開善門。於諸眾生,視若自己, 拯濟負荷,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如是等諸大 菩薩,無量無邊,一時來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 人、欲界天、色界天、諸天梵眾、悉共大會。

大 教 緣 起 第 三

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暢影表裏 ,現大光明,數千百變 。 尊者阿難,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諸根,悅豫清淨,光顏巍巍,寶剎莊 嚴,從昔以來,所為曾見。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 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 勝之道,去來現在佛佛相念,為念過去為來諸佛耶?為念現在他方諸佛耶?何 故崴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願為宣說。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 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 、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蝟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 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阿難,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 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時之利,難值難見,如優 曇華,希有出現。汝今所問,多所饒益。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 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 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阿難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 解說。

法 藏 因 地 第 四

佛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 ,有佛出世 ,名世間自在王如來 、應供 、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時為諸天及世人民說經講道 ,有大國主名世饒王 ,聞佛說法 , 歡喜開解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修菩薩道 ,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信解明記,悉皆第一。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 上其心,堅固不動 ,修行精進 ,無能逾者 。往詣佛所,頂禮長跪,向佛合掌, 即以伽他讚佛,發廣大願, 頌曰:

如來微妙色莊嚴 一切世間無有等

光明無量照十方 日月火珠皆匿曜

世尊能演一音聲 有情各各隨類解

又能現一妙色身 普使眾生隨類見

願我得佛清淨聲 法音普及無邊界

宣揚戒定精進門 通達甚深微妙法

智慧廣大深如海 內心清淨絕塵勞

超過無邊惡趣門 速到菩提究竟岸

無明貪瞋皆永無 惑盡過亡三昧力

亦如過去無量佛 為彼群生大導師

能救一切諸世間 生老病死眾苦惱

常行布施及戒忍 精進定慧六波羅

為度有情令得度 已度之者使成佛

假令供養恆沙聖 不如堅勇求正覺

願得安住三摩地 恆放光明照一切

感得廣大清淨居 殊勝莊嚴無等倫

輪迴諸趣眾生類 速生我剎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無邊苦眾生

我行決對堅固力 唯佛聖智能證知

縱使身止諸苦中 如是願心永不退

至 心 精 進 第 五

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 取願作佛 ,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 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 。欲令我作佛時,智慧光明,所居國土,教授名 字 ,皆聞十方 ,諸天人民及蜎蠕類 ,來生我國,悉作菩薩。我立是願,都勝 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 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 ,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汝自思惟,修 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 ,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 法藏白言:『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 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 ,誓滿所願。』 世間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功德 嚴淨,廣大圓滿之相,應其心願,悉現與之 。說是法時,經千億歲。 爾時法藏聞佛所說,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 ,於彼天人善惡,國 土麤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精勤求索 ,恭慎保持 。修習功德,滿足五劫,於彼二十一具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 ,明了通達, 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 既攝受已,復詣世間自在王如來所,稽首禮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 白言世尊:『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 佛言:『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 ,令眾歡喜。亦令大眾,聞是法已 ,得大善利。能於佛剎,修習攝受,滿足無量大願。』

發 大 誓 願 第 六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 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蝡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燄摩羅 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 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 十二種大丈夫相。端正淨潔,悉同一類。若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知無量劫時宿命,所作善惡,皆 能洞視、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 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 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週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若不決定成 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光明無量,普照十方,絕勝諸佛,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 倍。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 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假令三千 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 覺。』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嘆我名、說我功 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 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 密,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 ,我與諸菩薩眾現迎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 願,不取正覺。』

『我做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 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 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 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 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 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 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 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於定 聚,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 ,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身 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 ,語如鐘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 生故。被弘誓鎧,教化一切有情,皆發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賢道。雖生他 方世界,永離惡趣。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隨意修行,無不圓滿 。』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須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 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 。其諸眾生,雖具天眼,無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 正覺。』

『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四百萬里。諸 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猶如 明鏡,睹其面相。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 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自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一 切萬物,皆以無量保香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 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 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 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或一二三忍,於諸佛法 ,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必 成 正 覺 第 七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復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群生 長夜無煩惱

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願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悉捨三塗苦 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 獲得光明身

閉塞諸苦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

說法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斯願若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 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積 功 累 德 第 八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於諸有情,常懷慈忍,和顏愛語,勸諭策進,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有虛偽諂曲之心。莊嚴眾行,軌範具足,觀法如化,三昧常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靜無染。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身口常出無量妙音,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薰無量世界。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圓 滿 成 就 第 九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皆 願 作 佛 第 十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佛即知之,告諸 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 。彼於前世住菩薩道 ,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國 界 嚴 淨 第 十 一

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而。』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

光 明 遍 照 第 十 二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北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億萬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 ,或照百千佛剎 。唯阿彌陀佛 ,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 ,千億萬倍 。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 ,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光 明 遍 照 第 十 二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北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億萬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 ,或照百千佛剎 。唯阿彌陀佛 ,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 。光中極尊 ,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 ,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壽 眾 無 量 第 十 三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 。又有無數聲聞之眾 ,神智洞達 ,威力自在,能於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連,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眾生,於一晝夜,悉知其數。假使十方眾生,悉成緣覺,一一緣覺,壽萬億歲,神通皆如大目犍連。盡其壽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會中 ,聲聞之數 ,千萬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廣無邊,設取一毛,析為百分,碎如微塵。以一毛塵,沾海一滴,此毛塵水,比海孰多?『阿難,彼目鞬連等所知數者,如毛塵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壽量,及諸菩薩,聲聞,天人,壽量亦爾。非以算計譬喻之所能知。

寶 樹 遍 國 第 十 四

『彼如來國,多諸寶樹。或純金樹,純白銀樹,琉璃樹,水晶樹,琥珀樹,美玉樹,瑪瑙樹,唯一寶成,不雜餘寶。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根莖枝幹,此寶所成;華葉果實,他寶化作。『或有寶樹,黃金為根,白銀為身,琉璃為枝,水晶為梢,琥珀為葉,美玉為華,瑪瑙為果。其餘諸樹,復有七寶,互為根幹枝葉華果。種種共成,各自異行。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榮色光耀,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是諸寶樹,周遍其國。』

菩 提 道 場 第 十 五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 ,枝葉四布二十萬里 。一切眾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輝遍照。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眾寶之王,以為瓔珞。雲聚寶鎍,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 。百千萬色 ,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若有眾生,睹菩提樹,聞聲,嗅香,嚐其果味,觸其光彩,念樹功德,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堂 舍 樓 觀 第 十 六

『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樓觀欄楯,亦皆七寶自然化成。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諸菩薩眾,所居宮殿,亦復如是。『中有在地講堂。誦經者,有在地受經,聽經者。有在地經行者,思道,及坐禪者。有在虛空講誦受聽者,經行,思道,及坐禪者。或得須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羅漢。『未得阿惟越致者 ,則得阿惟越致 。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泉 池 功 德 第 十 七

『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縱廣深淺,皆各一等 。或十由旬 ,二十由旬 ,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潔,具八功德。岸邊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 。隨風散馥 ,沿水流芬。『又復池飾七寶 ,地布金沙,優缽羅華,缽曇羅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 ,或欲冷者 ,溫者 ,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寶沙映徹 ,無深不照 。微欄徐迴,轉相灌注,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密聲,止息寂靜聲,無生無滅聲,十力無畏聲;或聞無性無作無我聲,大慈大悲喜捨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靜,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隨其所聞 ,與法相應 。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諸往生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自然化生 ,悉受清虛之身 ,無極之體 。不聞三塗惡惱苦難之名,尚無假設,何況是苦。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超 世 希 有 第 十 八

『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甯可類乎?帝王若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 。轉輪聖王 ,威相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所處宮殿 ,衣服飲食 ,猶如他化自在天王。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 ,百千億萬 ,不可計倍 。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

受 用 具 足 第 十 九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顏,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顏之具,隨欲所須,悉皆如念。『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時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復有眾寶妙衣,冠帶,瓔珞,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稱其形色。寶網彌覆,懸諸寶鈴。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樓觀欄楯,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德 風 華 雨 第 二 十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密,流布萬種溫雅德音。『其有聞者,塵勞垢習 ,自然不起 。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綿 。足履其上,沒深四指 。隨足舉已 ,還復如初。『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寶 佛 蓮 光 第 二 十 一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 ,無量種色 。青色青光 ,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復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彼蓮華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決 證 極 果 第 二 十 二

『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復無住著家室,於一切處。既無標示名號 ,亦無取捨分別 ,惟受清淨最上快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十 方 佛 讚 第 二 十 三

『復次阿難:東方恆河沙數世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南西北方,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四維上下,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迴向。願生彼國,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三 輩 往 生 第 二 十 四

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 ,其有至心願生彼國 。凡有三輩:『其上輩者 ,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須經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 ,大修功德 ,當發無上菩提之心 ,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其下輩者,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彼國 。此人臨終 ,夢見彼佛 ,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往 生 正 因 第 二 十 五 

『復次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發菩提心,持諸禁戒,堅守不犯,饒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與之,令得安樂,億念西方阿彌陀佛,及彼國土。是人命終,如佛色相種種莊嚴,生寶剎中,速得聞法,永不退轉。『復次阿難:若有眾生,欲生彼國 ,雖不能大精進禪定 ,盡持經戒 ,要當作善。所謂: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淫欲。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惡口。

  七、不兩舌。     八、不貪。

  九、不瞋。      十、不癡。

如是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種種莊嚴,志心歸依,頂禮供養。是人臨終,不驚不怖,心不顛倒,及得往生彼佛國土。『若多事務,不能離家,不暇大修齋戒,一心清淨。有空閑時,端正身心,絕欲去憂,慈心精進 。不當瞋怒 、嫉妒 ,不得貪餮慳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當孝順,至誠忠信。當信佛經語深,當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虧失。『思惟熟計,欲得度脫,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佛清淨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行菩薩道。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當作佛。欲於何方佛國作佛,從心所願。隨其精進早晚,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願也。『阿難!以此義利故,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無有等等無邊世界,諸佛如來,皆共稱讚無量壽佛所有功德。』

禮 供 聽 法 第 二 十 六

『復次阿難!十方世界諸菩薩眾,為欲瞻禮,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各以香華幢幡寶蓋,往詣佛所,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宣布道化,稱讚佛土功德莊嚴。』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 東方諸佛剎   數如恆河沙   恆沙菩薩眾    往禮無量壽

    南西北四維   上下亦復然   咸以尊重心   奉諸珍妙供

    暢發和雅音   歌嘆最勝尊   究達神通慧   遊入深法門

     聞佛聖得名   安穩得大利   種種供養中   勤修無懈倦   

    觀彼殊勝剎   微妙難思議   功德普莊嚴   諸佛國難比  

    因發無上心 願速成菩提   應時無量尊   微笑現金容   

    光明從口出   遍照十方國   迴光還繞佛   三匝從頂入   

    菩薩見此光   即證不退位   時會一切眾   互慶生歡喜   

    佛語梵雷震   八音暢妙聲   十方來正士   吾悉知彼願   

    志求嚴淨土   受記當成佛   覺了一切法   猶如夢幻響   

    滿足諸妙願   必成如是剎   知土如影像   恆發弘誓心   

    究竟菩薩道   具諸功德本   修勝菩提行   受記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   一切空無我   專求淨佛土   必成如是剎   

    聞法樂受行   得至清淨處   必於無量尊   受記成等覺   

    無邊殊勝剎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   願己國無異   普念度一切   各發菩提心   

    捨彼輪迴身   俱令登彼岸   奉事萬億佛   飛化遍諸剎   

    恭敬歡喜去   還到安養國 』

歌 嘆 佛 德 第 二 十 七

佛語阿難:『彼國菩薩,承佛威神,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 ,供養諸佛 ,華香幢幡,供養之具,應念即至,皆現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諸佛及菩薩眾。『其所散華,即於空中,合為一華,華皆向下。端圓周匝,化成華蓋,百千光色,色色異香,香氣普薰。蓋之小者,滿十由旬,如是轉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隨其前後 ,以次化沒。若不更以新華重散 ,前所散華終不復落 ,於虛空中共奏天樂 ,以微妙音歌嘆佛德。『經須臾間,還其本國,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即時香風吹七寶樹,出五音聲。無量妙華,隨風四散,自然供養,如是不絕。一切諸天,皆齎百千華香,萬種伎樂,供養彼佛,及諸菩薩聲聞之眾。前後往來,熙怡快樂。此皆無量壽佛本願加威,及曾供養如來,善根相續,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取故,善成就故。』

大 士 神 光 第 二 十 八

佛告阿難:『彼佛國中諸菩薩眾,悉皆洞視,徹聽,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諸天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意善惡,口所欲言,何時度脫,得道往生,皆豫知之。『又彼佛剎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言:『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娑婆世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欲至十方無量佛所,隨心則到。現居此界,作大利樂。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願 力 宏 深 第 二 十 九

『復次阿難:彼佛剎中,所有現在,未來,一切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唯除大願,入生死界,為度群生,作師子吼,擐大甲冑,以宏誓功德而自莊嚴。雖生五濁惡世,示現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惡趣 。生生之處 ,常識宿命 。『無量壽佛意欲度脫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皆使往生其國,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薩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轉相教受,轉相得度,如是輾轉,不可復計。十方世界,聲聞菩薩,諸眾生類,生彼佛國,得泥洹道。當作佛者,不可勝數。彼佛國中,常如一法,不為增多。所以者何?猶如大海,為水中王,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甯為增減?『八方上下 ,佛國無數 ,阿彌陀國 ,長久廣大,明好快樂,最為獨勝。本其為菩薩時,求道所願,累德所至。無量壽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無窮無極,深大無量,不可勝言。』

菩 薩 修 持 第 三 十

『復次阿難:彼佛剎中一切菩薩,禪定、智慧、神通、威德,無不圓滿。諸佛密藏,究竟明了。調伏諸根,身心柔軟。深入正慧,無復餘習。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慧眼見真 ,佛眼具足 ,覺了法性。『辯才總持,自在無礙。善解世間無邊方便,所言誠諦。深入義味,度諸有情。演說正法,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於所受用,皆無攝取。遍遊佛剎,無愛無厭,亦無希求不希求想,亦無彼我違怨之想。何以故?彼諸菩薩 ,於一切眾生 ,有大慈悲利益心故,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以無礙慧,解法如如。善知集滅,音聲方便。不欣世語,樂在正論。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煩惱,二餘俱盡。於三界中,平等修勤。究竟一乘,至於彼岸。決斷疑網,證無所得。以方便智,增長知了。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真 實 功 德 第 三 十 一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無諸障礙。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淨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 ,破邪執故 。如鐵圍山 ,眾魔外道不能動故。『其心正直,善巧決定。論法無厭,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內外明潔。其所言說,令眾悅服。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諸闇。淳淨溫和,即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他。引導眾生,捨諸愛著。永離三垢,遊戲神通。因緣願力,出生善根。催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常為諸佛所共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密,而常安住不生不滅三摩地。行遍道場,遠二乘境。『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壽 樂 無 極 第 三 十 二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 ,功德智慧 ,不可稱說 。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迴,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檢斂端直,身心整潔。無有愛貪,志願安定 。無增缺減 ,求道和正 。『不誤傾邪,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裏,過度解脫。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  鬱單成七寶  橫覽成萬物  光精明俱出  善好殊無比

    著於無上下  洞達無邊際  宜各勤精進  努力自求之

    必得超絕去  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橫絕於五趣  惡道自閉塞  無極之勝道  易往而無人

    其國不逆違  自然所牽隨  捐志若虛空  勤行求道德

    可得極長生  壽樂無有極  何為著世事  譊譊憂無常   』

勸 諭 策 進 第 三 十 三

『世人共爭不急之物,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其有,又憂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捨。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世間人民 ,父子兄弟 ,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 。雖不臨時 ,應急想破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 ,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 ,吉凶禍福 ,競各作之。身愚神闇,轉受餘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之不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 ,且自見之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求道。年壽旋盡 ,無可奈何 !惑道者眾 ,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心 得 開 明 第 三 十 四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聖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濁 世 惡 苦 第 三 十 五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何等為五。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不知為善。後受殃罰。故有窮乞。孤獨。聾盲。瘖[啞]。痴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行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譬如世法牢獄。劇苦其刑。魂神命精。隨罪趣向。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雔]。破家身亡。不顧前後。富有慳惜。不肯施與。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神明[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紩]。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所當求者。而不肯為。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做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如是之惡。著於人鬼。神明記識。自入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紩=[女失]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 。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橫行威勢 。侵易于人 。欲人畏敬 。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于火鑊。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做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冤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遊散。耽九。嗜美。魯滬。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 。資用有無 。不能憂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意念身口。曾無一善 。不信諸佛經法 。不信生死善惡 。欲害真人。[鬥]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慈心教誨。而不肯信。苦口與語。無益其人。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 。五道分明 。善惡報應 。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輾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中之字除有特別註明,皆以同義字代替

重 重 誨 勉 第 三 十 六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相生 ,敢有犯此 ,當歷惡趣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皆由貪著財色,不肯施惠 ,各欲自快 ,無復曲直。癡欲所迫,厚己爭利。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勿隨嗜欲。不犯諸惡 ,言色當和 ,身行當專 。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促,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如 貧 得 寶 第 三 十 七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齋戒清靜,一日一夜,勝在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髮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惟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典,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 ,無有怨枉 。強不凌弱 ,各得其所。『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吾般泥洹,經道減滅,人民諂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汝等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彌勒菩薩 ,合掌白言:『世人惡苦 ,如是如是 ,佛皆慈哀,悉度脫之。受佛重誨,不敢違失。』

禮 佛 現 光 第 三 十 八

佛告阿難:『若曹遇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即從座起,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顏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又聞十方世界 ,諸佛如來 ,稱揚讚歎 ,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 。阿難白言:『彼佛淨剎 ,得未曾有 ,我亦願樂生於彼佛諸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汝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養。』作是語時,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 。時諸佛國 ,皆悉明現 ,如處一尋,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 、金剛 、鐵圍 、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一切境界,無不照見。譬如日出,明照世間,乃至泥犁、谿谷、幽冥之處,悉大開闢,皆同一色,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滉瀁浩汗,唯見大水。彼佛光明,亦復如是。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敝。唯見佛光,明曜顯赫。此會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 ,種種莊顏 。阿彌陀佛 ,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譬如須彌山王,出於海面,明現照耀,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阿難及諸菩薩眾等,皆大歡喜,踊躍作禮,以頭著地,稱念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諸天人民 ,以至蜎飛蠕動 ,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煩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於虛空散作供養。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 ,以佛威力 ,如對目前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彼見此土,亦復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慈 氏 述 見 第 三 十 九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佛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阿難對曰:『唯然已聞。』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游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佛不?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說 ,一一皆見。』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 ,汝復見不 ?』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民住胎者,如夜摩天 ,處於宮殿 。又見眾生 ,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邊 地 疑 城 第 四 十

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 ,不了佛智 ,不思議智 ,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復有眾生,積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無等智,威德廣大不思議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淨佛國,意志猶豫 ,無所專據 ,然猶續念不絕 ,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是諸人等,以此因緣,雖生彼國,不能前至無量壽所,道止佛國界邊。七寶城中,佛不使爾。身心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寶池蓮華,自然受身。飲食快樂,如忉利天。於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隨意高大。於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其人智慧不明,知經復少,心不開解,意不歡樂。是故於彼,謂之胎生。『若有眾生,明信佛智,乃至勝智,斷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諸功德,至心迴向,皆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40:55)
↑回到頂端↑
#348993 - 2004-04-07 18:54:17 佛法辭典 下載處 Re: 《佛學小集》
黃半仙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2-01-17
文章數: 18669
來自: 台北市/東湖(手機: 09351...
這兒有 佛法辭典 下載處
http://ccbs.ntu.edu.tw/DBLM/pg2-chi/pg2_source_2.htm

並且回到其首頁
有佛學資料
琳瑯滿目

提供佛學喜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自在 緣無攀 見如來*
有緣相遇 詩詞隱寓 請細尋思 有份當瞭

教學 與 進一步詳論者,潤金收費,請聯絡Mail 下址
Hspace03949@gmail.com

請詳我的論壇:

http://eternity.why3s.net/index.php

紫林居士 斗數命例輯..索引 .陸續增補
紫林居士 陽宅準確案例輯-2(A...;extra=page%3D1

紫林居士的一些風水圖文寓意詩.. -索引
紫林居士-12生肖分類 姓名案
↑回到頂端↑
#348994 - 2004-04-17 02:40:25 Re: 佛法辭典 下載處 Re: 《佛學小集》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謝謝半仙大大的指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對個人命運有好奇之處

歡迎瀏覽以下網址

http://2338.cc
↑回到頂端↑
#348995 - 2005-05-30 21:27:34 Re: ○「佛教否定宿命論」
小貓喵 離線
見龍在田
註冊: 2005-05-30
文章數: 79
想問你是否佛教徒?
↑回到頂端↑
Page 4 of 4 < 1 2 3 4



板主:  華阿姨, 黃世和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98
Quantacy 90
kit13 88
元利 72
bluenwater 66
jcj 61
hui 55
rblin 51
jwjwo 46
愛因斯坦 42
紅兒 39
小休 38
圓仔寶寶 34
九流術士 33
yichinyichin 32
最新議題
請教事業 姻緣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9:37
請教 姻緣 事業
by 迷失中尋初衷
2024-04-25 20:54:41
情緒越來越陷入低潮, 熟齡女能情歸何處
by Rie
2024-04-25 15:29:39
參加完海外評審活動後的成效?
by mtk160
2024-04-25 10:10:57
差點沒命
by rblin
2024-04-25 03:03:36
大法官大還是民意大..
by 君無邪
2024-04-24 12:28:17
請問最近要買茶几去淘寶買會比在台灣買好嗎
?

by hongrong51
2024-04-24 10:24:50
問今年春天的運勢:平生富貴成祿位
by 圓仔寶寶
2024-04-24 09:55:43
猜測徐巧芯的八字
by 乃哥
2024-04-24 09:53:23
想要請問一個星相強弱的問題
by g69gle
2024-04-24 09:40:57
妄念多,身心才會生病
by rblin
2024-04-24 03:03:53
請問「時上一位貴」是什麼意思?
by Xx雲飄飄xX
2024-04-23 21:52:10
這才是「習-近-平」真正的八字時辰
by juya
2024-04-23 20:48:08
毘曇部
by yichinyichin
2024-04-23 17:45:07
我今年能考上博班嗎?
by perhapstodream
2024-04-23 14:56:45
請問今年工作運勢如何?如何改善?
by hongrong51
2024-04-23 13:55:28
想請教官司能否順利解決、不起訴或緩刑不留
案底

by 張百百
2024-04-23 08:09:17
功德老君又一巨獻……賴清德:打造台灣成適
合悠然過日子的地方——請觸機起卦

by Quantacy
2024-04-23 06:12:02
真修假修,都有護持者
by rblin
2024-04-23 03:05:34
面試結果等很久了,是否還有希望?
by 百忍成金
2024-04-22 22:26:32
我適合從事的工作及產業
by 禾平
2024-04-22 21:16:30
請問這個管道直接放棄?或者過陣子準備好再
議?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2 13:24:44
今年轉職合適嗎
by Nigel
2024-04-22 09:26:06
問4/21生活狀態:旱年宜豆雨宜禾
by 圓仔寶寶
2024-04-22 05:48:03
念佛是修禪定之最簡便、最有效法
by rblin
2024-04-22 03:01:48
誰在線上
2 線上使用者 (身在紅塵心在岸, 1 隱形), 223 Guests and 59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BGBGBG, 張百百, YHC, keiya, TecPaul
81732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2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53 議題
2140663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