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tinyNet 命理網



專業諮詢首選:命理網論命平台



Page 2 of 4 < 1 2 3 4 >
議題選項
議題評分
#348944 - 2004-04-05 16:07:56 ○「幾個簡要的佛教道理」 *****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幾個簡要的佛教道理
  
  作者才疏學淺,不足擔當介紹佛理的重擔,並不是我故作謙虛,在浩瀚的佛法裡,古人早有「佛法無邊」的浩嘆了,沒有一個人敢說他完全透澈地瞭解了。(就是瞭解了也還不夠,因為佛法的目的,不完全是被瞭解的,而是要人照著去修行,去親證的。)而我不揣譾陋,要在這兒「簡介佛理」,我不得不聲明一句:「諸位在看過之後,如有疑問的,先不要驟然就下結論:『鬼扯淡』或『不過是如此而已。』請再請教更高明的師長或朋友,或直接寫信與作者討論。」

  至於介紹那些佛理呢?取捨標準是這樣的: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4:57)
↑回到頂端↑
#348945 - 2004-04-05 16:09:22 ○「十善」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十善

  我將簡單扼要地介紹「五戒」。現在我先要在這兒敘述一下「十善」,就是要告訴青年們在我們日常行為中,那十樣算是善行,能夠做到這「十善」的要求,你將會比目前的生活更加的快樂和舒適。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5:32)
↑回到頂端↑
#348946 - 2004-04-05 16:11:04 ○「四諦」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四諦

  四諦是原始佛教的總綱,也是佛法的中心思想。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一次在鹿野苑(現今貝那勒斯市北方約六‧五公里地的薩爾娜多)說法時,談的就是「四諦」的道理。

  「諦」是「真理」的意思,含有「真實、事實、實相」的意思。四諦是指的那四種呢?就是「苦、集、滅、道」四種道理。現說明如下:

苦諦--迷的果 \ 世間的流轉

世間的解脫
集諦--迷的因 /
滅諦--悟的果 \
道諦--悟的因 /

  用簡單的話來說明是這樣的:

  人生一切的「苦」難,是由於自己的起惑造業(不明是非、胡作非為),自行招「集」而來的;如果想「滅」絕這些苦難,則必須修行正「道」,始克致之。

  人生有那些呢?最少包括有:誕生的苦惱(生苦),老衰的苦惱(老苦),病痛的苦惱(病苦),死亡的苦惱(死苦),遇到可憎者的苦惱(怨憎會苦),同愛人別離的苦惱(愛別離苦),所想要之物不能得手的苦惱(求不得苦)等數種。

  總而言之,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的、精神的要素都是苦惱的。(作者註:這本來要敘述「色、受、想、行、識」等五薀的道理,但由於不易說明白,所以本書暫不討論。)

  而佛教指出這些苦惱,並不是「原罪」的遺傳,也不是誰降臨給我們的,而是自己不明是非,盲目去貪戀、追求所招集而來的苦果。

  人,誰都希望能克服、消除這些苦惱,而得到真正的、永恒的快樂,那麼應該如何求得解脫的方法呢?

 佛教的解答是實行正道。正道有幾種呢?正道一共有八種,所以稱作「八正道」,現分述如下:


正見 --正當的見解。  
正思惟 --正當的思惟。  
正語 --正當的言語。  
正業 --正當的行為。  
正命 --正當的生計。  
正精進 --正當的努力。  
正念 --正當的憶念。  
正定 --正當的禪定。  

  人如果能照著這八種正見的道路去走,就可以逐漸地脫離古惱而得到真實的快。底下請同學們再看比較詳細的解釋:



一 正見

  所謂正見就是對痕事物的真正瞭解。我們一般人對於事物的觀察都是不徹底的,只是瞭解了事實真象的片面或一部份。例如盲人摸象,各人只接觸了象的一部份,就以為自己已經瞭解了象的整解,實在是既膚淺而又可笑的。

  因此正見就是要人確砃實實地分析事理,瞭解真象,不可以淺嘗輒止,稍為懂了一些,就自以為知道的很多了,這容易形成偏見與誤解。

  而四諦就是在闡釋一切事物的真相的,所以懂得四諦的道理,就可以算是一種正見。因為它可以帶給我們真正的解脫和快樂。

  因此正見英文翻作「Right Understanding」,就是「正確的瞭解」;也有人翻作「Right Knowledge」,就是「正確的知識」。



二 正思惟

  正思惟就是用理智來決定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它是正確還是不正確?如果不正確,我們要毅然捨棄;如果正確,那麼我們就要勇往直前,至死不渝。

  決定我們的目標正砃不正確,理智要考慮的是:正確的目標必須要愛護一切眾生,捨己為人,不用暴力;如果我們努力的目標只是一條滿足自己慾望的道路,而為了達到自私的目的,又不惜犧牲別人,逼害別人,那麼這一個目標就必須要捨棄了。因此正思惟英文翻作「Right Aim」,就是「正當的目標」,也有人翻作「Right Aspiration」,就是「正當的抱負」。



三 正語

  正語就是規規矩矩、誠誠懇懇地說話,包括:
  一、不說謊話。
  二、不造謠生事,不挑撥離間。
  三、不用尖酸刻薄、粗魯無禮的言詞批評、罵詈人。
  四、不講一些無意義的、無益處的空話。(無話可談時,不如保持「高貴的緘默」。)

  正語英文翻作「Right Speech」,就是說講話要謹慎、正當。



四 正業

  正業就是合乎道義、榮譽、和平的行為。

  佛教的五戒就是要使人能達到這個目標。(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妄語,四、不邪淫,五、不飲酒。)

  正業英文翻作「Right Behavior」、「Right Action」,就是「端正的行為」。





五 正命

  正命就是以正當的職業來生活。換句話說就是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能與道德法律相抵觸;不能為了個人一己之私利而犧牲或損失許多人的快樂和幸福。例如販毒、開酒家與地下錢莊等。

  正命英文翻作「Right Livelihood」,就是「正當的生計」。





六 正精進

  所謂正精進就是以堅定的意志,努力不懈地去努力,不達到成功不停止。 

  佛以牛做比喻說:「牛負著重荷,在深泥沼裡前進,牠雖疲乏,而眼神卻堅定地向前望著。牠永不懈怠,直到牠走出了泥尚。」

  正精進英文翻作「Right Effott」,就是「正好的努力」。什麼叫做正好的努力呢?就是為了達到修行的目的,必須按部就班,腳踏實地的邁進,不可太急切,因為「欲速則不達」。佛相信「穩定的邁步比拼命的飛奔更可靠」。

  所以正精進告訴我們做事要想成功,除了有恒的努力而外,還要奴力得當,既不懈怠,也不操之過急。試想「一曝十寒」能夠成功嗎?(正精進就是要修「四正勤」,此處暫不論及。)





七 正念

  正念就是要保持清醒的明覺,確確實實地瞭解自己的一切所作所為,以及所遭遇的事。

  佛告訴我們說:「我們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念所造成的。」(法句經的開頭第一句話。)所以人必須要有正確的心念,要怎樣才能達到正確的心念呢?就是對於一切事物,要保持不斷的警覺和深入的觀察,以期獲得真確的認識。佛提出了「四念處」作為我們修行的方法:


觀身不淨--
我們的身體充滿著糞、尿、汗臭、污穢不堪。美麗、潔淨只是暫時的,年老了或一場病下來就不美麗了;三天不洗澡或一場運動下來就不潔淨了。因此不必要迷惑於外表的美麗與潔淨,要努力修養自己的心性,只有我們的「佛性」才是出自污泥而不染的(「觀」字有觀察、瞭解的意思。)


觀受是苦--
受就是苦和樂的感覺。世間的快樂都是暫時的,苦和樂是攣生兄弟,如影隨形。一對新人挽手步入結婚禮堂,當莊嚴動人的音樂響起,掌聲雷動,萬人祝福。但今日的相逢已註定了來日的別離(就是愛別離苦),死亡的陰影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他們永遠無法逃脫。又愛得愈深,痛古也愈深;今日的山盟海誓,就是明日的肝腸裂斷,又何曾有一絲兒真實?

  世上的快樂是因緣所生的,所謂「家庭的快樂」必須建立在家庭中每一個份子的健康與合作,如果有人意外死亡或不肖不賢,那麼這一個家庭就破損了,快樂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緊接而來的就是痛苦。

  又所謂「做官的快樂」,也是不實在的,有一天不能做官了,懊喪、痛苦也就來了。因此我們不必汲汲於虛名假譽的追求,應該多修養品德,淨化心靈,只有「涅般」—-超越苦樂的解脫,才是永恒的幸福。(因為苦和樂是相對待的,所以必須超越苦與樂。)

觀心無常--
我們的心經常都是受外境的引誘,追求美麗的東西,喜歡美妙的音聲,貪求美味的食物,迷惑於舒適的感受等等;而且經常「見異思遷」不可控制。所以說「心如平原走馬,易放難收。」它會盲目地闖禍,會不顧一切地胡作非為,帶給自己莫大的煩惱和苦楚,因此不得不小心。



  所以人要「明心」、「修心」,要能做到控制心、駕馭心,不要讓心帶著我們去瞎闖,引誘我們去做壞事,這就是「觀心無常」。(「無常」就是不可靠,有隨時變異、遷徙之意。)

觀法無我--
宇宙的萬事萬物(即所謂「法」),都是隨著因緣而生滅的;因緣合則生(氫氧化合成水),因緣散則滅(水可電解成氫氧)。因此在事物的本身並沒有一個常久存在、永不改變的「本體」。(亦即沒有自主自在之性。)



  以上為例,人為四大假合(地、水、火、風等四種元素),四大不調就生病,四大散離就死亡。(如「風」大散離,人沒有呼吸就死了;又「火」大散離,人體冰涼,又怎能生存?)人不能叫自己不生病,也無法叫自己不死亡,人對自己沒有「自主」之權,這就是「觀法無我」的道理。

  正念英文翻作「Right Mindfulness」就是「正確意識」;也有人翻作「RightConcentration」,就是「正當憶念」。





八 正定

  正定就是經由正當的神定而達到身心解脫的悟境。

  人類的心識通常就像一架沒有調整好焦距的照相機一樣,是無法對現實或真理有明確而清晰的影像的。而正定就是來幫助我們「調整」焦點,讓我們能清楚地認識、體會之個世界的。

  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在菩提權下經由「正定」而覺悟,從此他雖然同凡人一樣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但他已進入一種和諧、寧靜、平等、平衡的境界中,這個境界是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的,除了我們親自地去證悟、體會而外,一切解釋都是多餘的。(因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正定英文翻作「Right Absorption」或「Right Neditation」都是「正當的禪定」的意思,它跟其他宗教的所謂入定、出神、出遊有別。

  以上所解釋的,就是八正道的道理,所有的人類,乃至一切眾生,要想達到永恒、真實的快樂,必須照著這八種方法去做,才有成就的希望的。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6:38)
↑回到頂端↑
#348947 - 2004-04-05 16:11:33 ○「十二因緣」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用來解釋人為什麼會在生死苦海中打轉、輪迴的道理。

  這十二種包括:

         -一、過去因--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7:09)
↑回到頂端↑
#348948 - 2004-04-05 16:12:28 ○「信仰佛教的好處」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信仰佛教的好處

  
  宗教對於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顯易見的,它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極重要的一環,對於人生的鼓舞與振奮,具有無比的力量,同時宗教可以安定社會,淨化人心,使人對未來具有信心與希望,使人可以過著一種較合理、高尚的生活。

  一般說來,宗教對於悲觀的人,具有安撫慰藉的作用;對於為非作歹的人,更具有嚇阻警惕的效力;對於純潔善良的人,同樣地亦能有所鼓勵與嘉勉。

  本章所要討論的是信仰佛教的好處,首先要聲明的是,這並不意味著信仰其他的宗教,就不能得到好處。誠如張澄基博士在「什麼是佛法」一書所說的:「佛法
絕不詆譭其他宗教。佛法相信眾生根器不同,教導之法,自不能泥一。」因此「各宗教與哲學,皆有其價值與功用。各種宗教,皆能在某一時間空間中,對某一類眾
生發生教化與利益的作用。」

  但是宗教之間,由於教主的智慧與胸襟的不同,所說教理的深淺不同,教育方式、精神的不同,因此每一個宗教,雖然多少都能帶給信仰者許多好處,但畢竟是不盡相同的。一間小學和一所大學,雖然都是學校,都能教導學生有關做人做事的道理,及來日立足社會的技能,但進一所小學和進一間大學,所學與所得的又怎會相同?

  以下所要說明的,就是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第一 佛教可以使人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第二 佛教可以使人積極奮發向上
第三 佛教可以淨化社會人心
第四 佛教可以使人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五 可以知道佛是人類最慈祥的導師
第六 佛教可以培養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人格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7:40)
↑回到頂端↑
#348949 - 2004-04-05 16:12:53 ○「 佛教可以使人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教可以使人獲得正確的人生觀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一般人對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觀與樂觀兩種。

  悲觀 認為人生短暫,生命它虛,人活者就是等待死亡,因此整天愁即苦臉,萎靡不振。

  樂觀 這一類人也不是真的「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因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的和意義。他們只是抱著「及時行樂」的觀念,用狂歡、縱慾、熱鬧來麻醉自己的感官和心靈,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是什麼,他們漠不關心,他們也不知道。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有人懷疑佛教是悲觀的,因為它提倡「苦空無我」,認為人生充滿著諸多的苦惱,認為眼前的世界都是因緣暫時聚合而成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永恒的。

  其實佛教只是不「諱疾忌醫」而已,並不是真正悲觀的,你看人生不是充滿者許多的苦惱嗎?你瞧這個世界那一樣是真實的?永恒的?(不是嗎?連孔子都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

  佛教並不是一種不負責的宗教,它先要我們認識這個人生是個苦惱的人生,然後進一步地分析這些人生的苦惱都是人自己的無知貪欲招來的,因此人人都可以自己克服這些苦惱,最後指出人生的幸福之道,希望人們要節制郋鄉的欲望,多為別人服務。佛教深信:自己要想快樂,一定不能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只有全體眾生都能幸福快樂,個人才會有真正的幸福、快樂的。

  佛教認為功名利祿都是過眼雲煙,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因此勸人不必太貪戀、太貪求;相反地勸人要布施,修福慧,要能看破,要能掙脫這些名枷利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財富的多少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精神的充實與否,祗有修養品德,淨化心靈,才能歡度心安理得的人生。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20:20)
↑回到頂端↑
#348950 - 2004-04-05 16:13:13 ○「佛教可以使人積極奮發向上」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教可以使人積極奮發向上

  佛教在「否定」人生的一切之後,使人不再盲目地貪戀、追求,如此才能「積極」地為人群服務,再度地「肯定」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佛教說人的身體是「空的」,「假的」,目的在勸人不要「處處為我」,而要「我為人人」,因為「我」既然是「空的」、「假的」,那麼功名利祿要來何用?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那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勸人要「少欲知足」,並沒有要人逃避責任。佛教要人「鐵肩擔道義」,不能做獨善其身的「自了漢」,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最好的說明。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如此:「各人自掃門前雪。」的自私心理將不復存在,人人急公好義,古道熱腸,「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就是一個充滿著愛與同情,公理與正義的人間了。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20:50)
↑回到頂端↑
#348951 - 2004-04-05 16:13:36 ○「佛教可以淨化社會人心」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教可以淨化社會人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紙一看,整版的社會新聞,都是令人觸目警心的「殺、盜、淫、妄。」誰不會浩嘆人心不古呢?

  而一個佛教徒最少要嚴守下列五種其本戒律: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21:24)
↑回到頂端↑
#348952 - 2004-04-05 16:14:02 ○「佛教可以使人得到真正的快樂」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教可以使人得到真正的快樂

  人要想真正的快樂,大概須要滿足下列幾項要求: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21:59)
↑回到頂端↑
#348953 - 2004-04-05 16:14:32 ○「可以知道佛是人類最慈祥的導師」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可以知道佛是人類最慈祥的導師

  釋迦牟尼降生人間,貴為太子,拋棄了功名富貴,難道他是傻瓜嗎?不是的,他實在是一個具有廣大的慈悲心和智慧的人。他「先天下之憂而憂」--為人類的生、老、病、死不能得到解脫,食不甘味,席不暇暖,而出家求道。他更是「後天下之樂而樂。」--說法四十九年,栖栖遑遑,夙夜匪懈,留下了多少寶貴的真理與訓誨,是黑暗人生的一盞不滅的明燈,是洶湧苦海中一隻不沈的慈航。誰像佛有這樣的悲心,立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誓願,在眾生度盡以前絕不歇息的?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

  佛平常教化眾生,在回答弟子疑問時,認為要採取下列四種方法: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23:27)
↑回到頂端↑
#348954 - 2004-04-05 16:15:12 ○「佛教可以培養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人格」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教可以培養自尊自信和獨立自主的人格

  佛稱他自己是「無依道人」,因為從修行到證果,沒有別人能夠替代得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佛教肯定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別人的奴僕,不必仰賴神或佛,只要努力照樣可以成佛。這可以鼓舞我們的自信與自尊心。

  依照其他宗教的說法,人是神創造出來的,人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自救自存,必須要靠取穌的救贖,才能獲得永生,因為他是唯一的「真理和道路。」同時人就是到神那兒,也永遠不能同神平等;祂是主,你是僕,人與神永遠是相互的階級對立。這是多麼令人洩氣啊!

  而佛教認為人人皆具成佛本性,「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沒有誰可以駕馭人類,可以努奴役人類,人的成敗福禍全在乎自己。而修行證果,自我完成偉大的人格--成佛,這是人類自己的努力,不是神的恩典,也不是佛的救拔(是眾生自救的)。

  依照其他宗教的主張,人活著是為著「神」而活,人類一切的努力成果,都是用來榮耀神的(好的都是神的功榮,壞的則不是,人要自己負責),因為人是上帝創造的,人的智慧、能力是上帝賜給的,所以成就該歸於祂的功勞。(不過,失敗了就不是上帝的過錯。)

  佛教就不這麼主張,而認為人是為「自己」而活著,為「一切眾生」而活著(為了使宇宙的眾生都能幸福、快樂),同時一切努力的成果是自己奮鬥來的,榮耀歸於人類自己,如果失敗了,這是自己努力不夠,還要更加地勤奮不怠,朝目標邁進。

  佛教這種思想,使人從上帝的束縛中釋放,從神的威權中得到自由。提醒了人類對自己的行為要自我負責,不能歸罪於天或埋怨別人。

  人既然不是上帝創造的,不是上帝的奴僕,於是人才有決定郋鄉命運和前途的權利,人才有獨立自主的人格(不是隸屬於神的,受神操縱、控制的),有了獨立自主的人格,才能談到自尊和自信。

  這就是佛對人類自由、平等、博愛的偉大宣言,這個宣言比法國的大革命提出的口號早了二千四百多年,比歐洲文藝復興時產生的「人文主義」(Humanism),也早了將近二千年。(「人文主義」的內容請看高中歷史第三冊一○七-一○八頁。)

  同學們,好好地想想呀!您要做別人的奴僕、做被別人趕著的羔羊呢?還是做頂天立地的人,做自己的主人呢?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29:12)
↑回到頂端↑
#348955 - 2004-04-05 16:16:52 ○「幾點補充說明」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幾點補充說明

  
佛教與中國文學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到今年公元一九七一年四月八日,剛好是釋迦牟尼二五一五歲的生日。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後,千餘年來一直是中國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間經歷代高僧大德的弘揚提倡,許多帝王卿相、飽學鴻儒也都加入這個行列,終於使佛教深入社會各個階層,它的信仰深入了民間,「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正是忠實的寫照;而佛教的哲理部份則與儒、道等相結合、相融會、相激蕩,然後匯入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大海裡,形成了中華文化的主流之一,為中華文化放射出燦爛輝煌的光芒。

  文化的內容極其廣乏,項目極其繁多,凡人類從野蠻進化到文明的一切總成績,都可以叫文化。因此,這裡我僅想舉出文化中的「文學」一項,用梁啟超、胡適等先輩們的話來說明佛教的輸入,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與貢獻。

一、梁啟超認為佛教對中國文學有五項影響: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9:47)
↑回到頂端↑
#348956 - 2004-04-05 16:18:16 ○「簡釋佛義」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簡釋佛義

1佛是甚麼

佛是「佛陀」的略稱,而佛陀是梵語Buddha的音譯。就好象美國的加州是「加利福尼亞州」的略稱,而加利福尼亞是英語California 的音譯。

2佛的定義

要為「佛」下一個定義,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簡單的說,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

也許更明确一點,應該詼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撤覺悟的人。

還有一個簡明摘要的定義,普遍地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說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种自覺(覺)和覺他(行)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

在「大學」一書中,開宗明義的一段話,剛好可以拿來說明這一個定義。

大學上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所謂「明明德」就是「自覺」,「親民」就是「新民」;也就是「覺他」,「止于至善」就是「覺行圓滿」的意思。

3佛是誰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從廣義和夾義來著手。

(1) 先從夾義來說:

佛就是指的二千多年前誕生在印度的釋迦牟尼而言。(有關釋迦牟尼的一生事蹟,請看星云法師寫的「釋迦牟尼佛傳」或美國高樂斯博士著,程慧余居士譯的「釋迦傳」。)

(2) 再從廣義來說:

佛家主張一切眾生都具有成佛本性,因此都有希望修行成佛(象鐵礦可以百煉成鋼)。所以佛不是釋迦牟尼的特定稱呼,而是宇宙間所有眾生的共稱。

就好象「老師」一詞,并不限定是至圣先師孔子一個人,而是廣泛地指一切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

明自了「佛」的定義以后;我們就能了解佛教就是依照釋邊牟尼的言行教化為中心所創立的宗教。

簡單地說:「佛的教導,佛的啟示。」就叫佛教。

佛教講的一切道理,我們平常稱它叫做「佛學」,佛學包括了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門偉大、丰富、精深的學問。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9:21)
↑回到頂端↑
#348957 - 2004-04-05 16:19:25 ○「神是如伺產生的」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神是如伺產生的

說來十分有趣,在舊約創世紀中記載的是上帝創造人類的故事,但近代的心理學家以及宗教學者,在深入地研究之后,卻告訴我們一個相反的?

答案:神是人創造出來的。

人為什么要創造神呢?簡單地分析,可以得到解答:

古代科學不進步,人們對于大自然不甚了解,對于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天災地變感到恐懼,以為一定有一個「東西」在暗地里作怪,他們就稱之為「神」。

人們看到閃電打雷,常常傷害人畜,引起火災,就以為有「雷公」、「雷母」,看到洪水泥濫,來勢洶洶,就以為有河神。(「河伯娶親」的故事就是這种迷信的悲劇。)

据專家學者的考据,人類所崇拜,所「無中生有」的神,最多竟有達到三億三千万個的,你說嚇不嚇人?

然而這許許多多的「神」--代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知和恐懼,卻隨著科學的日新月异,而一個個在科學照妖鏡下現了形;一個個地又被人類毀棄了。

在知道閃電打雷的真相之后,誰還會相信有雷神?在了解疏浚河川可以防洪之后,河神自然就壽終正寢了。

這些神的死亡,代表著什么呢?代表著人類理智的覺醒,人類懂得運用自己的智力可以和大自然抗爭以后,「人定胜天」的觀念就深入人們的心中,人再也不必可怜兮兮地向它匍匐、膜拜、向它諂媚,贊美了。

然而今天有部份的人們,為什么還固執地認定有一個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呢?這個問題的解答很容易懂,因為人類不了解宇宙、人生的奧秘,人從何處來?往何處去?世界如何生成的?由于所知有限,未能了解它,所以就憑空地創造一個「神」來,毫不費力地就解答了這些疑問。

但相信神創造人和万物的人,卻不想想看,上帝從何而來?如果上帝能自己存在的話,那么人類又何必諸神出來解答宇宙的起源呢?換句話說:神能夠自己存在,万物也能夠自己存在了。

神是人類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究竟,所產生的幻想,有一天人類的科學更進步,人類的理智更清晰,人類將毫不留戀地拋棄它--就象以前人類拋棄了河神、電神、樹神、灶神、石神、筷子神、碗神……………。

你知道嗎?神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實体上的神根本就求不到,因為人類在以自己的形相造神的時候,所造的并不是實体的神(也無法造) ,人們所造的是心理的神,觀念的神而已。

說來也很可怜,人類一方面在贊美、膜拜慈悲的神的時候,另一方面內心卻還怀若無限的恐懼和空虛呢。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8:49)
↑回到頂端↑
#348958 - 2004-04-05 16:21:20 ○「如何做個佛教徒」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如何做個佛教徒
  
讀完了這本書,或許有些同學對佛教產生了好感,希望能夠做一個佛教徒。但心中難免會有點疑惑:怎樣才算是佛教徒呢?

如何做個佛教徒呢?我想這個問題的解答,不必兜著圈子,簡單地可以分成一一一點來談:


第一:要瞪解佛教研究佛學

我們要做一件事,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得圓滿、成功。同樣的要想信仰宗教,就要先了解這個宗教的教理;是否可以滿足人類的要求,它對宇宙人生問題的解釋,是澈底呢?還是不澈底?能夠令人心悅誠服呢?還是不能?所以要想做個佛教徒,一定要先了解佛教与研究佛學,如此才能基于理智的信仰,才不致于變成人云亦一万,自欺欺人的育信。

比如說了解了佛教是不殺生的;那么殺豬宰鴨拜拜的,就違背了佛教的精神,又一般所謂的「神明」--諸如媽祖、城隍、土地公、天歲君、往生娘娘等,依佛教眼光看來,他們都是還沒有得到真正、澈底的覺悟和解脫,所以佛教不拜這些神明。(但也不毀謗、輕視他們。)佛教拜佛、菩薩的目的,就是要以佛、菩薩為模范,勉勵自己要做到象他們一樣真正覺悟的地步。

佛教所尊敬崇拜的,不是那個「神」的名气大就拜他,而是以覺悟的澈底來做為取舍的標准。

比如說同學們讀書,有疑問一定要找一個學問好的老師請問,絕不能胡里胡涂的隨便在半路上找一個一知半解的人解答。因為一知半解的人不可能給你正确的答覆。


第二:要有廣大的誓愿悲心

做一個佛教徒除了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學識,健康的身体之外,還要加上有「廣大的誓愿悲心」。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平?死而后已;不亦遠平?」

而做一個佛教徒,「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工作(也就是普度眾生的任務),是自己的責任。佛不能离開人問、地獄而享福,他和眾生是一种不可分的,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的。

古人說的「人机已飢」 「人溺己溺」就是佛教徒慈悲的寫照。因此做個佛教徒,要先抱著服務社會,救人救世的悲心,為了達到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目的,不惜赴湯蹈火,犧牲生命。

而做一個佛教徒必須要立下四個誓愿:

(1) 眾生無邊誓愿度(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2) 煩惱無盡誓愿斷(以智慧劍斬煩惱根)。
(3) 法門無量誓愿學(學習救人救世的知識和技能)。
(4) 佛道無上誓愿成(向最偉大、完美的人格學習、邁進)。

能夠達到這四個目標,不但能獨善其身,而且能兼善天下,這就是佛教徒的理想境地。


第三:受三歸依

什么叫做三皈依呢?就是以「佛、法、僧」做我們立身處世的准則。

「佛」是個具有真知灼見,大覺大悟的人,他是我們人類最慈祥、偉大的導師,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

「法」是佛所覺悟的道理,是一盞不滅的明燈,能夠引導我們走向幸福、快樂的境地,所以我們要深入研究。

「僧」是嚴守戒律的出家人,他們拋棄人間富貴,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是我們在生活中,最親近的、看得見的老師,我們要向他們請教。

「三皈依」有兩种形式:

(1) 參加教堂、佛寺的宗教儀式,在佛前正式決定以「佛,法、僧」做立身處世的准則。如此就是一個佛教徒了。(就象天主教的「洗禮」一樣)

(2) 自己默默地以「佛、法、僧」做我們立身處世的准則,這种人雖然沒有參加「歸依」的宗教儀式,他當然也是佛教徒。

既然做個佛教徒不一定要經過「三皈依」的宗教儀式,為什么現在的佛教徒還是要行「三皈依」禮呢?大家都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吧?它主要的日的就是要團結佛教徒們,使大家在同一個信仰之下,共同為社會服務,為人群造福。同時也有「立志」自勉的意義在內,使自己警惕自己:從今以后我是佛教徒了,「從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一定要把往日的坏習慣、坏行為改過自新,一切以佛的教導為依歸,愛國家、愛民族、愛社會、愛親戚、愛朋友、愛父母、愛子女、愛丈夫、愛妻子,努力實踐佛的教誨,自我完成偉大高尚的人格--人格的完成就是佛了。

綜合以上所說的,要想做個佛教徒,努力實踐佛的教誨,以達到成佛的目標,修行的途徑是這樣的:

信-> 解->行->証

用簡單的話來說是這樣的:

我做了佛教徒,信仰了佛教以后(信),就要努力去研讀佛學,了解佛的教理(解);知道佛的真理以后;還要進一步的去實踐,照著佛的教導去修行(行);如此精進不懈,貫御始終,最后一定能夠得到涅梁的快樂(涅梁就是沒有疑惑、煩惱、超越了生死的意思),親自証明佛所說的一切道理--眾生都是未來的佛,終有一天都會成佛(証)。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21:18:21)
↑回到頂端↑
#348959 - 2004-04-05 16:34:58 ○「四姓出家,同一釋姓」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門更應男女平等,兩性平權——呼應佛陀「四姓出家,同一釋姓」的平等精神 星雲大師

  在世界宗教的創始人當中,佛陀是建立女眾僧團制度的第一人。比丘尼教團的成立,為佛陀「四姓出家,同一釋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體的註腳。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對於整個世界的宗教史、人類的文明史,也都具有非凡的價值。

  自有比丘尼教團伊始,不論古今中外,在教團中優秀的比丘尼,或者伸廣長舌,宣說妙諦,或者筆耕不輟,著述弘法,或者悲心濟拔沈溺,或者建寺安僧,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增添無比的光彩。

  五十多年前,我初到臺灣的時候,見到比丘尼們一輩子在寺院裡清理灑掃,在家女性也總是躲在道場的廚房裡燒煮炊爨,心中頗不以為然,於是我開始訓練佛教婦女們從事各種佛教事業,發覺女眾具有耐煩細心的特質,做起事來絲毫不讓鬚眉。所以,初建佛光山的時候,我就喊出「四眾共有,僧信平等」的口號,我不但設立佛學院,讓有心學佛的男、女二眾都能入學就讀,而且訂出規章制度,讓比丘、比丘尼們都享有同等的權利義務,讓在家、出家的弟子們都有加入僧團,參與寺務的機會。至今佛光山女眾,各方面成績斐然,已受到台灣社會乃至國際佛教界的高度肯定。

  然而遺憾的是,至今仍然有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女眾,常礙於「八敬法」而不敢進入佛門,這實在是佛教的一大損失。例如我曾聽說英國有一位女博士教授說,如果佛教的「八敬法」還存在的話,她是絕對不會出家當比丘尼的。

  我覺得,男女平等、兩性平權,這是時代的潮流。在現在這個女權高張的時代裏,關於比丘尼八敬法的問題,佛教界實在不應該再意氣用事,應該平心靜氣,還給比丘尼與比丘一個同等的地位。此外亦切盼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國家,都能恢復僧團原有的比丘尼教團,我想這是大家今後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

  從佛教「眾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來看,女子也應當是被尊重的眾生。女眾的智慧、能力並不亞於男眾,應該參與政治、社會等各種公眾事務,積極擴大服務的機會與層面。女眾的熱心、慈心、誠心,平均起來更勝於男眾,應該發展其溫和、慈悲、細心、勤勞等特質,猶如觀世音菩薩,以慈悲、美麗來莊嚴世間。這個世間本來就是男人一半,女人一半,文明社會中,有修養的男眾應該尊重女權,倡導男女平等,因此女性要拒絕社會中存在傷害女性尊嚴的行業,如娼妓等色情行業。

  佛陀本為因應世俗悉檀而制戒攝僧,但因為佛滅之後,經典的結集與解釋,掌握在比丘手裡,因而出現對比丘尼不公的戒律內容,甚至說「女人是污穢」、「女人有五障」、「女人不能成佛」。其實淨穢在於一心,而非外在的身相,再說,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無男女;觀諸大乘經典,佛陀為女人授記成佛的記載,不勝枚舉,為什麼我們還要執相而求呢?

  自從佛陀創立比丘尼僧團,對於比丘尼與比丘相處的一些是是非非,一直未有定論,但佛光山教團成立三十多年來,我避開戒律的問題以外,另行制訂一套叢林清規,為戒律的更改與否開闢一條新路,所以二序大眾都能相安無事,彼此發揮最大的弘法功能。

  談到八敬法,其實佛所制戒也並非是僵硬不化的,所謂「小小戒可捨」,就如現今的漢傳佛教,關於飲食、衣服、持錢、持午等戒律,已經不同於佛陀所制,因此時間一久,八敬法自然會因為不適用而漸漸失傳。

  當真如果有人硬要認為八敬法是佛所制戒不可改,以此來滿足比丘的優越感,其結果必將適得其反,反而更加彰顯比丘自己不能完全持戒的不足。因為一個有為的比丘應以學養、道德、修持來贏得敬重,而不是以八敬法來強迫別人對他的尊重。

  總之,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佛教走向人間,佛法與生活的密不可分,正是佛教動員團結的時代,不但各國佛教界應及早更進一步的合作,儘速建立世界性的比丘、比丘尼教團,同時各國男女二眾教團亦應力求健全圓滿,四眾通力合作,共同推動世界的和平共處,使全人類同霑法益,共創幸福安樂的生活,共達世界平等和諧的境界。

  本文是星雲大師本日於中央研究院「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研討會上專題演講內容之摘錄版

——刊於九十一年四月二十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11:06)
↑回到頂端↑
#348960 - 2004-04-05 16:38:26 ○「佛教八大宗派」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佛教傳入中國約500年之際,中國佛教開始發生分化,出現了中國人自己創立的民族化宗派。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佛教的許多宗派在印度本土並沒有,由此說明,這個時候中國的佛教已經被徹底改造成中國人的佛教了。不過,那些建立中國佛教宗派的領袖並沒有忘記來自於印度佛教的傳統,他們很多人都將本宗派的始祖推到了印度的僧人,並以某一印度經典為自己宗派的根本經典。其中只有禪宗例外。禪宗將慧能口述的說法奉為「經」(即《壇經》),而按照佛教的說法,只有佛祖的話才是「經」。難怪在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禪宗的影響最大,因為它的中國化道路是最成功的。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13:36)
↑回到頂端↑
#348961 - 2004-04-05 16:40:42 ○「禪宗」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禪宗

禪宗因以禪來概括佛教修習的全部內容而得名,尊印度僧人菩提達磨(亦稱達摩)為中國初祖。二祖為慧可,三祖為僧璨,四祖為道信,五祖為弘忍,實際創始人為六祖慧能。五祖以後分為二派,神秀一派史稱「北宗」,慧能一派史稱「南宗」。因慧能弟子神會大力提倡簡便易行的頓悟法門,最後爭得了正統地位,於是南宗廣為流行,北宗漸漸不顯。
唐末五代,慧能弟子分為青原行思和南岳懷讓兩大派。行思之後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家;懷讓之後形成臨濟、溈仰二派。宋代,臨濟再分為黃龍、楊岐二支,史稱「五家七宗」。明清以後,中國佛教以宗派譜系而言,只有禪宗一家流布最廣,以曹洞和臨濟二分天下。

慧能所著的《壇經》是禪宗所依的根本經典,《金剛經》也是教徒經常使用的典籍。該宗宣揚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的思想,主張不立文字,不假外求,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河南少林寺是禪宗的祖庭,廣東韶關南華寺是南宗的根本道場。

禪宗是中國佛教中最具有民族特點的宗派,它不僅是中國漢地佛教裡勢力最大的一派,也是世界佛教中最有影響的一支,目前已經傳到世界各地。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13:07)
↑回到頂端↑
#348962 - 2004-04-05 16:41:31 ○「密宗」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密宗

密宗原為印度大乘佛教與婆羅門教相結合的產物,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民俗信仰為其特徵。在中國主要有三支,包括:傳入漢地的漢密、傳入藏地的藏密和傳入雲南大理地區的滇密。
漢地密宗一般以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為創始人。唐玄宗時,他們來到長安,受到朝廷的信任,奉詔翻譯密教經典,把密教正式傳入中國,後又傳到日本,稱「真言宗」。唐武宗滅佛,密宗受到了打擊,處於蕭條。北宋重設譯經院,印度僧人法天、天息災、施護等傳播的密法與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不合,受到統治階級的干預,不再流行。

密宗所依據的經典是《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前者認為地、水、火、風、空、識「六大」造出世界萬物,前「五大」為「色法」,是胎藏界;後者認為「識」是「心法」,是金剛界,色法和心法二者統攝宇宙,色心不二,金胎為一。佛與眾生皆具色心,共體佛性。眾生修行以「手結印契」(做出各種手勢)之身密、「口誦真言」(密咒)之語密、「心觀本尊」之意密,三密相應,即可成佛。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14:36)
↑回到頂端↑
#348963 - 2004-04-05 16:42:20 ○「律宗」
~白雪無缺~ 離線
一路發發發
註冊: 2004-02-02
文章數: 22042
律宗

唐代高僧道宣在終南山創立,又名「南山宗」或「南山律宗」,因重視戒律的傳講而得名。律宗以《四分律》為根本經典,在教義上把佛教分為「化教」和「制教」兩種。「化教」為三學之中的定慧二學,又進一步分成小乘的性空教、講習大乘「淺義」般若經典的相空教和體現大乘「深義」唯識學說的唯識圓教。「制教」是戒學,可分為實法宗、假名宗、圓教宗三宗。
除了南山宗外,在北方還有法礪相部宗,因其創始地在相州,故名。法礪弟子滿意居長安崇福寺,名「西塔律師」,所傳律部稱「西塔宗」,作為相部宗之另一名稱。法礪另一弟子懷素在太原寺習律,所傳律部稱「東塔宗」。唐末,相部、東塔式微,南山宗仍然大行。宋初,相部、東塔二宗不再行世,唯有南山一宗存世。唐玄宗天寶年間,中國僧人鑒真將律宗傳入日本。




編輯者: 不才 (2004-04-05 18:15:14)
↑回到頂端↑
Page 2 of 4 < 1 2 3 4 >



板主:  華阿姨, 黃世和 
Google 搜尋
七嘴八舌
Facebook 塗鴉牆
最多貼文者 (30 天內)
CHC 97
元利 82
kit13 81
bluenwater 70
愛因斯坦 63
Quantacy 60
jcj 55
rblin 51
小休 42
紅兒 41
yungshow 35
yichinyichin 34
圓學施少偉 33
hui 32
圓仔寶寶 30
最新議題
今天又面試了一工作, 這個能成嗎?
by 百忍成金
2024-04-30 22:10:16
想請教各路大神關於小弟的姻緣
by 維謄
2024-04-30 19:38:05
母親開刀是否平安順遂
by jutfq
2024-04-30 16:35:52
我應該怎樣計劃我的將來?
by h0116
2024-04-30 11:12:23
心量要夠大
by rblin
2024-04-30 03:01:21
以"舒"測農曆四月份
運勢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9 20:08:58
2024年5月20日前,中共會否引致台海
爆發戰爭?

by golden621
2024-04-29 15:39:01
試占"越南政局暗潮洶湧&quo
t;之意象。

by CHC
2024-04-29 10:35:26
占卜問這次4/9全球6億人可觀看的日全食
意象

by 一言
2024-04-29 06:17:19
夫妻常吵架
by rblin
2024-04-29 03:03:31
想請教創業運程注意事項,感謝
by HankHuang
2024-04-28 23:09:01
我想剷除所有文章謝
by h0116
2024-04-28 19:12:52
上司跳槽對我的工作會有影響嗎
by hfs0725
2024-04-28 15:58:38
解鈴還須繫鈴人
by rblin
2024-04-28 03:03:02
甚麼時候可遇到相守一生的人
by cassiopeia
2024-04-28 01:07:13
新的租屋處是否平安
by 0093
2024-04-27 18:03:02
《永遇樂.懷古》 甲辰年戊辰月 六愚
by 草山人
2024-04-27 16:26:05
測"樂",這筆賬時間
拖長是否要得回來?

by 雷克雅維克
2024-04-27 10:38:58
問4/26生活狀態:造物由來總好生
by 圓仔寶寶
2024-04-27 07:28:05
問4/25生活狀態:汝今心地不分明
by 圓仔寶寶
2024-04-27 07:16:18
誤會的產生
by rblin
2024-04-27 03:06:16
能靠這張證照轉職成功嗎
by cassiopeia
2024-04-26 17:24:40
試占民主同盟對抗邪惡軸心之意象。民主同盟
為世,邪惡軸心為應。

by CHC
2024-04-26 10:19:00
談易經中的萃卦與升卦(十)
by valley
2024-04-26 07:54:48
人生两难抉择
by 靜觀自得
2024-04-26 03:43:04
誰在線上
4 線上使用者 (jackso, evahui888, 迷失中尋初衷, 1 隱形), 237 Guests and 46 Spiders online.
Key: Admin, Global Mod, Mod
最新使用者
Wush77, 劉劉, PG, fonien, BGBGBG
81736 註冊使用者
討論區統計
81737 使用者
54 討論區
220783 議題
2140946 文章

最高線上使用者: 1162 @ 2018-05-29 02:51:45

本站是個命理討論的園地,如果您要問命,請務必詳閱各板板規,遵守發問規則,不要只留個生日或是命盤, 其他什麼都沒提。貼命盤的方法請特別注意算完命盤後的文字說明,不要貼個沒人看懂歪七扭八的命盤, 貼錯命盤及未遵守板規者,文章很有可能被不預警刪除 另外,如果您提了問題,而有人回覆的話,不論對與錯,請務必多上來回應論命者, 我們不歡迎那種提了問題就等人回答,也不回應的人。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互動」及「長期的追蹤」。
本站大多數的討論區都得要註冊才能發言,您若是要張貼討論,請務必註冊為使用者, 如果您忘了您的密碼,請在登入」的畫面, 輸入您的帳號,再按一下我忘記我的密碼了」, 此時系統會寄一封信到您當時註冊的 Email 信箱裡面, 裡面則附有一個臨時密碼,請您拿到密碼後用此臨時密碼登入。登入之後可以在 編輯個人檔案」裡面修改成您習慣的密碼。
本站推薦瀏覽器: Firefox Chrome Safari
logo